感恩为题的初中作文(精选19篇)
1.感恩为题的初中作文 篇一
人们都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为什么呢?因为妈妈给了我一条宝贵的生命,还抚养我长大,她付出的太多太多了,她太艰辛了。
自从我呱呱落地时,是您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我,自从我咿咿学说话时,您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教我学说话自从我走路时,您总是扶着我走好每一步.自从我认字时,您教会我的第一个词语就是祖国教会我写会的字是我爱祖国……
提起您走过的路,一幕幕感人的事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我幼儿园的时候,由于交通不便利,您上班来回好几次地接送我。就这样,我度过了幼儿园的快乐时光。当我上学的时候,您每天都是早早地起床为我做早饭,然后打扫卫生、整理房间,中午买菜、做饭,晚上做饭、洗衣服。忙完这一切后,还要辅导我的作业,您从来没有一点怨言,总是任劳任怨。在我的记忆里,我几乎没有看到过您坐在沙发上休息休息。啊!这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我所付出的。您太辛苦了。我紧紧地抱在您的怀里哭了,您看见我哭了,心痛地说:“孩子,为了你的成长,为了你将来有出息,妈妈甘心为你付出一切。”我的眼泪又一次流了下来。内心又多了几分愧疚,想一想我有时任性,耍贫嘴,惹您生气。我们常说:“我们的生命历程融进了亲情的每一朵浪花,每一组旋律,每一句叮咛,每一声欢笑,每一个眼神,每一步足印……然而天下第一情绝不仅指呵护,更重要的是教育,使智慧之炬传递”。
您教育我:每当遇到困难时,记住“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每当我失败时,记住“失败乃成功之母”每当我成功骄傲时,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您陪伴了我度过11个春秋,我渐渐地篚了,理应学会感恩。有一首歌唱得好:“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我感谢上帝,赐予了我一对好父母。
妈妈,2008年的脚步已经过去,但2008年我国将首次举办奥运会。这可是多少炎黄子孙的梦想,作为一名中国小学生,我倍感自豪。届时,五湖四海的朋友将汇集北京。我虽然不能直接为奥运作贡献,但是我们可以积极宣传奥林匹克的精神,带头讲文明、迎奥运、树新风,为北京奥运祝福!这中华健儿喝彩!
祝您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2.感恩为题的初中作文 篇二
一、落实情感教育目标,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是维持一个人不断发展和行动的主要动力, 缺少了情感人就会变得缺乏思考, 难以完成目标。”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教师和家长们所重视了。例如, 在教学“责任与角色同在”时, 可先给每个同学安排一个角色, 如医生、律师、教师、工人、银行家等, 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要求每个学生依次说出各自角色承担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贡献, 并填写表格, 然后交流。接着, 按照各小组顺序依次进行讲述, 并请部分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及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必须注意, 要尽可能地使教室内的氛围有序和睦, 特别是教师要在讨论开始之前给学生们提一些要求:尽可能地尊重他人的意见, 耐心倾听别的同学发言, 当意见不和时, 不可以过分争吵甚至打架, 每一个人都必须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能因为不好意思而拒绝发言, 等等。在当前的国家和社会中, 学生们应该努力学习, 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为建设中国增添自己的一份力, 以满足自身的成就感。从社会层面来说, 可以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 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创设亲情与感恩情境, 以真实的情景教育学生
理论性的教学过程会让学生失去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 而一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他们就会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 课堂便会变得生动活跃。因此, 我们应该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出亲情与感恩的真实情景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例如, 在教学“不言代价与回报”时, 可搜集汶川大地震中人民子弟兵抢险救灾的视频。视频中播放了温家宝总理在北川中学的讲话, 以及空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从高空中跳伞下来救援受灾人员。在广大解放军官兵的奋力救援下, 汶川灾区打通了生命救援通道, 无数生命奇迹般地获救了。接着, 他们又继续帮助灾区生产自救, 终于度过了难关。不仅如此, 在党的召唤下全国人民纷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通过这样真实情境的创设, 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拨动了学生亲情与感恩的心弦, 使其认识到亲情的伟大, 进而激发出学生对祖国与人民的热爱之情, 同时学生还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体验, 使感恩教育得到了升华。
三、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 让感恩教育寓教于乐
师生既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交流知识, 也要交流彼此间的情感。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讨论和交流心得, 使他们在互动过程中获得感恩的体验。例如, 在教学“我和父母交朋友”这一单元时, 就可用多媒体播放阎维文演唱《母亲》与刘和刚演唱《我的老父亲》的视频, 并在一边欣赏中进行师生情感的互动, 让学生谈谈对这两首歌曲的感想。这样, 学生们通过聆听歌声, 进而领悟到父母对子女的最无私的爱。接着, 让每个学生都简单讲述一件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令自己感动的故事。因为有这两首歌曲的情境作为铺垫, 学生们很快就会回忆起曾经的往事, 一个个都讲述了父母对自己付出的爱, 有的同学在讲述过程中情不自禁地哭出了声, 这样的感恩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可见, 感恩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师生应该进行情感互动。
四、改变重知识轻情感教学, 增强思想品德教育功能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应试教育模式中, 教师和学生都只重视最后的结果。同样, 家长也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目前的教育体制中, 教师的理论教导占主要地位, 学生们的学反而在次位, 学一味地跟着教的步伐, 结果就是学生的素质与情感教育滞后, 学生经常是在教师面前表现一套, 在其身后又是另一番作为。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让学生们考出好的成绩, 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教育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会大大削减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并且会使得他们不再重视课堂听讲, 从而极大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 思想品德课在台面上似乎就显得不那么重要, 总有占课现象发生, 使得学生们不重视这门课, 老师也不重视这门课, 显然忽视了思想品德课所具有的道德教育作用。因此, 为了改善这种缺乏效率的教学模式, 陶冶学生们的情操, 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和情感融会贯通, 进而绘声绘色地教导学生, 使学生重视学习思想品德课。
3.初中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探究 篇三
【关键词】教学 ; 感恩 ;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24-01
现如今,感恩教育已成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一)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陶冶我们的精神。如,《三峡》让我们领略到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观潮》写钱塘潮的雄伟景象,让我们心潮澎湃,赞叹不已,《西湖游记二则》让我们感受到西湖之美,得到心灵上的愉悦。
(二)父母之恩
父母不但给我们以生命,而且竭尽全力地养育我们,如朱自清的《背影》让我们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三)祖国之恩
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它的地大物博,更要从中感知它的博大精深,丰厚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危难时刻为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众多古诗文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四)社会之恩
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还要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我的老师》等课文中感受师恩,从《金盒子》等课文中感受友恩,从《驿路梨花》等课文中感受他人之恩。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条件,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远离犯罪。
感恩——承担责任
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苟且偷生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是古已有之的道理。
感恩——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
(一)信息筛选——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等。
(二)情感体验——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让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在想象中体验
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大自然之美就会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让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的课文,通过想象,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生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就更加深刻。
3.在思考中体验
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替代的。
(三)倾诉衷肠——报恩
从教材中,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上升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主要方法是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如母亲节时,让学生写一些祝福的话语,或者写表现母爱的作文。
4.初一感恩为题的作文 篇四
记得刚上小学时,我有一个极大的缺点——胆怯,上课不敢积极举手发言,即使被老师叫到了,回答的声音也特别小。因此许多任课老师上课都不愿意叫我回答问题。而我,即使有时候知道答案也不想举手发言。有一次,我和同学们出去上体育课。操场上热闹非凡,有的同学趴在草地上阅读课外书;有的同学在操场上追逐嬉戏;还有的同学在打篮球……。这时我看到好朋友小越和阿凤在草丛边追逐打闹,就大声地喊:“找了你们半天了!快过来和我一起踢毽子吧!”可是阿凤却说:“王欢琦,你人长得这么大,上课时的声音却细得像蚊子一样嗡嗡响,可一下课,声音就大得震耳欲聋,真是!”,同学们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我愣愣地站在那儿,感觉脸上一阵发热,心里暗暗地想:阿凤真可恶,怎么说我的坏话,今天我一定要好好收拾她!可转念一想:老师平时不是教育我们——当面说你缺点的不一定是你的敌人,当面赞扬你的优点的,不一定是你的朋友!阿凤说的不正是我的缺点嘛!现在有机会,别人告诉了我,我就应该加以改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要努力改正我的缺点。
从那时候起,每当上课,我就提醒自己对老师的提问要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勇敢地和同学们交流我的想法。有时候答得不准确我也不在意。渐渐地,我克服了回答问题声音小的缺点,战胜了不敢上课大胆交流自己想法的恐惧。而阿凤呢,也惊叹我的改变,她开玩笑地称:“王欢琦,你怎么像换了个人似的?”我得意地说:“这还真要谢谢你呢!”她听了一头雾水,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5.以感恩为题的作文 篇五
感恩是个人都要具备的,它无处不在:在父母工做了一天回家后,给他们送上一杯热茶,说一句安慰的话等等。
一天, 那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的晚上,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自己洗了澡,窝在床上看电视。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我看妈妈一进门就唉声叹气的,我立马从床上起来走向浴室,我给妈妈放了一桶洗澡水。妈妈出来了,她手里拿着睡衣,我对妈妈说;“妈妈,我给你放好洗澡水了!”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妈妈哭了,紧紧地把我抱在怀了……
6.感恩相遇为题的作文 篇六
我记得第一次和她相遇是在一个商店,我们看上同一种商品且只剩下一份,我和她也丝毫不想退让,她和我的性格一样 不肯忍让 直到最后 我们都放弃那样东西。自那以后,我们便认识,相处下来,发现我们有很多共同点,喜欢看同种类型的书,喜欢同一种水果,喜欢同一款衣服。我觉得这个人应该是我的镜子,但是,我们处事态度不同,因此她也是我的小老师,我们互帮互助。
有一次,老师叫我们去帮忙查试卷,并叮嘱我们要认真,不要差错 我们信誓旦旦,可是,在查的时候 发现答案有一处不对劲,她执意跑去问老师,果不其然,如她所言,答案有一处错误。可是试卷已经查了一大半,于是我和她说:“要不我们继续查下去吧,反正也不是什么重要的考试,要重新查,计算分数 这太麻烦了。”我就想偷懒,想糊弄过去,可是她一本正经和我说:“我们答应老师了要认真,况且有些人对有些人不对,这不公平。既然答应了,就要认真做,做到最好,反正也不急,重新查也不碍事,你要是不想我自己来。”我一脸羞愧,也耐不过她的性子,陪她重新翻回来查。
7.感恩教育引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篇七
关键词: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感恩教育
当今社会, 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父母对子女的溺爱越来越过分。这些外在的因素助长了青少年的自私心理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只知享受, 不知付出;遇事只想自己, 不管他人, 一味地索取, 不懂得感恩。这种状况, 在我国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今天, 是十分不协调的。要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状况, 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课, 责无旁贷。因此, 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摒弃应试教育的功利性, 认识到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树立感恩教育的意识, 担当起加强学生感恩教育的责任。
一、感恩歌曲, 无声熏陶
音乐是充满情感色彩的艺术, 能够以其美好的意境、优美的旋律来打动人心, 而思想品德课是从学生的情感出发来育人的, 因此我们可以将音乐和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 在思想品德课上播放感恩的歌曲,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调动学生的潜在情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在合适的教学氛围里, 接受无声的感恩教育。
如教学八年级上册“天下父母心”的内容时, 可以打破常规教学, 开一个以“父母情深”为主题的歌曲演唱会。开课伊始, 先让学生从收集的感谢父母的歌曲中挑选能够表达父母爱子女的, 像 《烛光里的妈妈》 《心甘情愿》 《妈妈的便当菜》 等歌曲。在浓浓的歌曲声中, 学生感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 体会到父母的爱是无私而伟大的。在这个基础上, 教师有选择地给学生播放歌曲或MV, 像 《妈, 谢谢你》 《妈妈我爱你》 《妈妈请你也保重》 等, 通过无言的熏陶, 使学生在享受父母的关爱时, 心存感激, 进而上升为行动, 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体验唯有触及了学生内在的精神需要, 方可发挥其高度的有效性。实践证明, 利用学生对歌曲的浓厚兴趣, 能够把感恩教育的教学目标一点点地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学生在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领悟音乐美的同时, 能够陶冶情操, 增长智慧, 启发心智。
二、名言诗句, 以理服人
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是人们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 以其精炼优美、蕴涵智慧、发人省思等优势, 既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又使得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再加上都是名人名言, 很有权威性, 对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戒作用。因此在感恩教育教学中, 可以恰当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 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 《心忧天下向往和平》 这一课时, 开课初我就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有关的名言警句, 像“身无半亩, 心忧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等。学生面对这些精辟的名句, 或齐读, 或自读, 不知不觉就被名人伟大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深深触动, 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有时也可以利用名言警句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例如讲到中学生能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些什么时, 可以列举“安而不忘危, 存而不忘亡, 治而不忘乱”等名言。让学生明白“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应该胸怀天下, 情系祖国, 努力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事实上, 在思想品德课上进行感恩教育时, 利用具有精湛语言特点、言简意赅、富含哲理的名言诗句确实可以感染学生的情怀, 震撼学生的心灵, 启迪学生的思想, 既可以激励、警示学生, 又增加了教师的个人魅力。
三、故事好听, 榜样引领
感恩是一种情感, 是一种态度, 但是它不是与生俱来的, 需要后天慢慢引导。在教学中利用初中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的特点,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 这样可以树立感恩的榜样, 慢慢渗透学生的心灵。
如教学 《尊敬我们的老师》 这一课时, 可以引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尊敬教师的故事, 也可以播放江泽民回母校看望教师, 鲁迅探望寿镜吾先生, 华罗庚成名不忘恩师等影视短片。 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可“教师教我知识、教我做人的道理、教我向上的理想, 我应该感激教师, 尊敬教师” 的观点。名人大家尚且知道感恩回报, 尊师重教, 作为学生能享受教师的关爱, 接受教师传播的知识甘露, 就更应该常怀尊师之心, 对教师有礼貌, 服从教育, 努力学习, 懂得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懂得感激教师的教育之恩。
在具体讲故事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 为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名人的往事, 把感恩内容所蕴含的感情色彩熏染得浓重一些, 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可以教师讲也可以学生讲, 还可以组织主题故事会、演讲比赛等。 不管什么形式, 尽量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情景表演, 身临其境
新课程背景下, 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情景表演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具体到感恩教育, 尤其是感激大自然方面, 教师更是要用心地设计, 把握好情景表演的尺度, 使情景表演能够拉近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 让学生知道每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要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和感激之情。
如教学 《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一课时, 编排一个“地球求医记”情境教育活动。让一名学生扮演地球, 当他穿着巨大的球状服饰, 出现在大家面前时, 学生哄堂大笑。但是, 当“地球”向医生哭诉, 曾经自己也是英姿勃发的, 是人们的各种不良行为使得自己遍体鳞伤时, 全体学生寂然无语了。尤其是看到 “地球”仰望苍天大声呼救“人类, 救救我!也救救你们自己”时, 学生被深深震撼了。通过情景表演, 学生意识到要学会善待地球, 保护环境, 感谢大自然无私的赐予,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情景表演以其独特的魅力活化了生活, 创设了一定的情绪色彩, 使得学生身临其境, 从而引起他们的情感体验, 也深深地刺激他们积极思考, 触动他们的心灵, 使他们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同时也让沉闷的思想品德课堂散发出活力, 成为学生获得知识, 培养品质的成长乐园。
五、生活实践, 知行统一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感恩的意识, 而且还要注重引领学生实施施恩、报恩行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上,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感恩教育的氛围, 为学生实施感恩行动搭建平台。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教给学生感恩的方法, 使感恩教育层层深入, 把感恩教育进行到底, 尽全力培养有情有义、懂得感恩的人才。
我们可以利用各种节日为学生的感恩行动铺路搭桥。引导学生在父母生日的时候深情地对他们说一声 “生日快乐”, 给他们准备一个小礼物;或是为刚刚下班回来的父母端杯水, 揉揉肩, 洗洗脚等;教师节到了, 给自己心爱的教师送上亲手制作的贺卡, 表达衷心的祝福;节水日到了, 树立一水多用的意识, 努力养成随手关好水龙头的习惯;植树节那天, 亲手栽下一棵小树, 为世界植绿护绿献上一份力等。
教育学生要常怀感恩之心, 常思回报, 少索取, 多行动。比如受到别人的帮助说声“谢谢”, 是对他人的感恩;努力学习、按时完成作业是对父母、教师的感恩;节约纸张、随手关灯是对大自然的感恩;树立远大理想, 认真规划人生是对祖国的感恩等。感恩要从内在的情感转化为外在的行动, 把教师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让思想教育与行动无缝衔接, 达到知行统一。
8.感恩为题的初中作文 篇八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感恩教育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语言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人文教育”。初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同时课堂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师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抓好德育工作,深挖语文教材资源,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下面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中华民族自古有知恩图报、乐于助人的美好传统。然而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受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美德被淡忘和受到一定冲击,随着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相应的“小皇帝”、 “小公主”也越来越多,长辈对他们有求必应,可谓溺爱,社会、学校对其关怀备至,造成当前不少初中生,特别我校城乡结合部的学生“以我为中心”的习气。他们只知“我该怎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怎样”,不知“要我怎样”。这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成为目前一个热点话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也成为了我们的教学工作的重点。
要想在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首先自己要了解感恩教育的内涵、意义。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我们来自于父母、我们存在于环境、我们成长于呵护。我们受恩于父母、我们受恩于环境、我们受恩于呵护。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已经欠下了恩惠的账单!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更是无法偿还这张恩惠的账单。人生的遗憾、愧疚、忏悔都来自于感恩的不足,感恩将使人生少一些遗憾、愧疚、忏悔。因此感恩的范围应该包括:父母、家庭、社会、自然、自我。我们还要让感恩成为推动和弘扬真、善、美的原动力,让感恩成为每个人启动良知的源泉,让感恩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压力、包袱、负担、任务、责任、习惯、原则、使命、信仰、动力、欲望。当感恩深入人心的时候,人们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就会到来,真正的和谐社会就会到来。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要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1、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感知“恩”
语文教材所选的内容不仅是为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所设计,而且从阅读识字、口语交际到写作,从现代文到文言文,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习技能的同时,要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各种文体中所包含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有父母之恩、自然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2、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能影响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不至于喧宾夺主、流于形式。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
3、认真研究学生,深化德育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互动。德育也如此。品德素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只有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因为, 如今的孩子,要么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优越,深得父辈的宠爱,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给予与奉献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么知识面广、生活经验丰富、叛逆心强、容易与教师唱反调……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研究学生,区别对待,不能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开展德育工作,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不成功的,就没有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德育从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才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使语文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真正的水乳交融,齐头并进。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它不比思想品德课那么直接,它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的,要看教师如何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只有钻进文中,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语言因素及语文教学活动中去,还要与语文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中一个个鲜明的形象,一件件使学生从思想情感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理解与表达能力提高提高了他们的想道德素质。要真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9.高二以感恩为题的作文 篇九
古人云:“不幸在于幸福,幸福在于不幸。”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成功和失败交织在一起的。但是,很多人只在乎成功的喜悦和风光,害怕人生失败。他们不知道一次挫折除了悲伤还会带给你更多值得回忆的东西。柳宗元是文学星空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以他“瑰丽飘逸的风格”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文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在贬谪永州的十年间完成的《永州八记》。可以说,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一生中最艰难、最艰难、最孤独的十年。然而,这贫穷的十年,真的造就了一个古文作家的绝世风范。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这样的心情下,柳宗元阴郁的才华得到了强烈的激发,他的演讲充满了悲伤和感动。寓言、山水游记、记叙文,都是他一生中成就最辉煌、最杰出的作品。古代文人中,仕途不顺的人太多了。“诗人”李白在体会到“古之清醒者,圣贤忘之”而纵情山水之后,放声高歌“哦,我怎么能庄重地向那些永远不会被人看到一张老实人脸的高官厚禄的人鞠躬尽瘁呢;文豪苏轼经历“五台诗案”,住黄州,说“竹签鞋不如马,谁怕?“一生一场烟雨”的豪言壮语,“回头看,一向潇洒,没有阴晴圆缺”是他一生的写作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类的生活就像洪水,不遇到岛屿和黑暗的焦炭,就很难激起美丽的波浪。”
遇到挫折,只需要相信自己,才有勇气去迎接挑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退缩。学会面对挫折也是人生的礼物,因为人真的是在挫折之后崛起的。感谢挫折,因为它会给你很多,感谢生活,因为它真的很美。
10.以感恩父母为题的作文 篇十
在他们的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小时候那个缠着他们要怀抱的小孩子,殊不知我们已经长大,已经慢慢的懂得了那份深爱。
小时候,总是觉得父母理所应当为我们付出,理所应当为我们做所有的事,但现在不是了。我们一点点的懂得了父母对我们的用心良苦。
爸爸妈妈总是把我保护得很好,不想让我遭受哪怕是一点点的伤害。早上,我总是最后一个走出家门,出门之后爸爸总在门口等我,送我去学校。晚上,也总是能在约定的地方见到他。不管刮风、下雨,抑或是下雪,他总能准时的等着我。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就是我们父女俩的交谈会,我总是把在学校里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讲给他听,他也总是一句都不落下,都会应我。这种感觉真的很好,虽然普普通通,但却让我感到无可比拟的温暖。每一次下雨时,第一把伞总是我的;每一次吃饭时,吃的那一部分总是我的;每一次出门时,书包永远都是在爸爸的肩头,侧袋里的水也永远都是热的……这一切的一切,都被我当做珍宝,收藏进我那“心灵”的宝贝盒子里。
但很不应该的是,每一次我发脾气的时候,矛头总是指向了宽厚的爸爸。他的心里肯定也会感到生气,但却从不会和我吵,永远都是在我冷静之后,耐心地教导我。妈妈在我的心里,就像是朋友一样的存在。关于我所有的一切一切,我都会一点一滴地告诉她,没有任何的隐瞒。我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话题,也总是能坐在一块儿聊上几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她对我有足够的尊重,但却也从不会纵容我。做什么决定之前,她总是会先听我的意见,再经过考虑之后,提前与我商量好,再做决定。
之所以说妈妈像我的朋友,还有另一个有些好笑的原因。妈妈总是像小孩子一样,在我们玩闹的时候加入我们,跟我们一起疯、一起闹。这个时候,爸爸也总会装做生气的样子:“你们三个,别再蹦跶啦,楼下的人都睡觉了,等会人家上来找你们了,我可不管啊!”这时候我们三个人就会相视一笑,乖乖地坐好。这时爸爸也总会无奈地笑笑:“我怎么就养了三个孩子呢?”
回想这一切,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孩子。但是,我只是默默地感受着这种爱,却不善于表达对他们的爱,这一点可能时随了爸爸吧。
11.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感恩教育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当前,学生的感恩意识非常淡薄,由于父母对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浪费时,早已忘记了“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成是理所当然,他们只记得自己的偶像,却记不住父母的生日。中学生的感恩意识正在淡化甚至泯灭,他们不懂得感恩,不愿感恩,不会感恩,回馈社会意识淡薄。那么,在语文教学在应怎样进行“感恩教育”呢?
一、让学生在教育中懂得“知恩”
知恩就是懂得什么是“恩”,这是感恩教育的第一步,我们平常所讲的“恩”一般会想到“父母之恩”“老师之恩”,其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表现的“恩”,它包括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等。
1、自然之恩,这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教学资源最丰富的“恩”。大自然不仅以丰富的资源养育我们的生命,更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当我们深入到朱自清的散文《春》的艺术境界时,我们会被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周庄水韵》那水墨画般的清淡、版画般的色彩、水粉画般的柔和是我们向往的,我们更会陶醉于那清澈的水。其实我们更佩服那里的人,是他们使周庄的水仍是那般的清、纯、自然。
2、父母之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科书是有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表达父母之恩的。有《小巷深处》中盲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有《背影》中父亲遭遇祸不单行仍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强忍悲痛地宽慰;有《我的母亲》中母亲对儿子“教之严”“爱之慈”,宽容隐忍,仁慈温和,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对作者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季羡林老先生的《永久的悔》中的“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
3、社会之恩,这里一般指对他人之恩,《我的老师》中海伦?凯勒用她最深情的表白感谢莎莉文老师给予她的第二次生命,在《出师表》中我们可以感知诸葛亮对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4、祖国之恩,我们从描写山川秀美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从灿烂的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神,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典型身上感知祖国的凝聚力。
二、让学生在教育中懂得“感恩”
感恩就是感知恩情,这是感恩教育的第二步。我们要通过感受、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大凡饱含感恩之情的文章的,我们都可以用满怀深情的语调去朗读,从中感受和体验。有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朗读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永久的悔》的最后的两个自然段,体会季羡林老人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以及自己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意。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知恩而不能报的后悔是那么是悲痛,可见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是非常深的。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如《背影》一课,要反复朗读描写父亲攀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语段,体会年老体衰、行动艰难仍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语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春》要反复朗读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语段,直至成诵,体会春天的魅力,愉悦自己的情感,油然而生“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感慨。
三、让学生在教育中懂得“报恩”
语文教学中还要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这一方面,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懂得报答父母之恩。教学完《背影》后,我会结合七年级的《小巷深处》刻画父亲和母亲的形象的描写,让学生可以用小练笔的形式写出自己父母的背影、手、皱纹……或写一个小片段讲述父母曾经使自己感动的一刻。通过细致观察,体会可怜天下父母心,反思自己与作者相类似的“太聪明”的言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恩情。
四、让学生树立“感恩的价值观”
初中语文教材中利用课文进行感恩教育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我们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培养学生无限的“感恩价值观”,让学生懂得把具有感恩教育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让知恩、感恩、报恩最终成为学生的自觉,而非一种书面上的、单纯的教育,这才是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目的。首先,感恩就是珍惜生命。现在的学生自强意识太差了,受不了一点点的挫折,动不动就想到死。我们要感恩,必须要有生命,只有珍惜生命,才会对给予我们生命并含辛茹苦抚育我们的父母最好的回报。其次,感恩就是承担责任。感念父母之恩,就不应当让父母为自己过分的忧心。现在的初中生,拈轻怕重,我们应该要有《木兰诗》中木兰为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毅然穿上军装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的气概。
语文教师,以语文教材为载体,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大力弘扬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报恩,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社会中有所作为。
12.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篇十二
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教会学生知恩、感恩、报恩。
一、引导学生“知恩”
“知恩”就是懂得什么是“恩”, 这是感恩教育的第一步。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辉?”,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了父母之恩。有《背影》中的父亲, 遭遇祸不单行仍对儿子无微不至地关爱, 强忍悲痛地宽慰;有《我的母亲》中的母亲, 对儿子“教之严”、“爱之慈”, 宽容隐忍、仁慈温和, 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对胡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自然之恩, 这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教学资源最丰富的“恩”。大自然不仅以丰富的资源养育我们的生命, 更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当我们深入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艺术境界中时, 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 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 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郦道元的《三峡》则以凝练生动的笔墨, 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再现了一千多年前我们重庆的胜景。
祖国之恩。我们从描写山川秀美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 从灿烂的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 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英烈中身上感知祖国的凝聚力。诞生在抗日烽火中的颂诗《黄河颂》歌颂了我们的母亲河, 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八年级下期民间文化专题单元中《吆喝》、《云南歌会》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的民间文化。
他人之恩。我们要引导学生, 从《羚羊木雕》中感知好朋友万芳对“我”的友恩;从《出师表》中可以感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从鲁迅的《藤野先生》中感知师恩……
二、引导学生“感恩”
“感恩”就是恩情, 这是感恩教育的第二步。
我们要通过感受、体验, 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可以在朗读中感受、体验。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 大多文质兼美, 适宜有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 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 如《阿长与<山海经>》, 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 如《背影》一课, 要反复朗读描写父亲攀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语段, 体会年老体衰、行动艰难仍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 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 体验大自然的美, 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如《春》, 要反复朗读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语段, 直至成诵, 体会春天的美丽, 愉悦自己的情感, 油然而生“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感慨。
在想象中感受、体验。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 通过想象能深入意境, 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 杜甫诗《望岳》中“齐鲁青未了”一句尽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泰山在齐鲁大地上拔地而起、绵延不绝的雄伟形象, “造化钟神秀”一句对泰山的秀美并无直接描写, 学生尽可以想象造物主对泰山的情有独钟。
在思考中感受、体验。如《敬畏自然》, 要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三、引导学生“报恩”
语文教学还要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 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
初中语文课堂主要是引导学生报答父母之恩。
在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中一张张家庭照片背后就是一个个动人的亲情故事, 引导学生说出来写出来;综合性学习《献给妈妈的歌》中学生诵读古今中外赞美母亲的诗文, 老师再指导他们写作赞美自己母亲的诗文, 活动结束后把优秀作品集结成小册子。
在教学《背影》后, 可以用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写写父母的背影、手、皱纹……, 通过细致观察体会可怜天下父母心, 反思自己与作者相类似的“太聪明”的言行, 与作者产生情感的的共鸣, 激发学生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恩情。
可以充分利用感恩节等好契机让学生以书信作文方式对父母说说心里话, 或者制作祝福卡片, 表达感恩之情。
语文教学还可以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 开展跨学科的活动。如在旅游中感念自然之恩, 进而为让天空更蓝、河水更清、花儿更艳、草儿更绿而从自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如到福利院到残疾人学校慰问, 不带任何施舍, 而是怀着深切的关心, 报答社会之恩。
四、引导学生树立“感恩的价值观”
语文课中的感恩教育, 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让知恩、感恩、报恩最终成为学生的自觉, 而非一种教育。
1、“感恩”就是珍惜生命
珍惜生命, 是对给予我们生存资源的大自然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 是对给予我们生命并含辛茹苦抚育我们的父母最好的回报;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身残志坚的女作家杏林子在《生命生命》一文中愿每个人珍视生命, 坚强勇敢, 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让人生更有意义, 更有光彩。这篇八年级上册课文的教学可以视为初中“珍惜生命”教育的启蒙课。
2、“感恩”就是承担责任
感念父母之恩, 就不应当让父母为自己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 就要报效祖国。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舍生而取义”, 《木兰诗》中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 《邓稼先》为新中国的核弹事业隐姓埋名、鞠躬尽瘁数十栽, 这些课文都是“承担责任”教育的极好素材。
3、“感恩”就是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 就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珍珠鸟》用信赖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境界;《山中访友》则把自己想象为一株树, 使树与“我”融为一体。感念社会之恩, 就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的人和谐相处。《老王》告诉我们: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 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 关注他们的命运, 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告诉我们大家都应该来关爱弱者, 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给别人幸福, 自己也能获得幸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人和谐相处, 才能造就和谐中国。
总之, 充分利用初中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 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3.以感恩为题的高中作文 篇十三
雨中的母爱:
“妈妈,我作业写完了。可以出去玩了吧!”我拿着作业跑到了妈妈面前。“不行,你这次期中考试考的这么差,你还好意思出去玩?把这套试卷写完。”妈妈在书桌上找到了一套试卷,拿出来随手撕了一张。“不要,我才不写!”我和妈妈激烈的争吵了起来。
那天,我和妈妈吵起了架。妈妈让我再把一套试卷写完,我不依,一气之下我竟离开了家。我气冲冲的想,本来就不是我的错,我写完了作业了,为什么还要去写呢?
没走出几步,雨就下了起来,雨水顺着我的脸往下淌,把我全身都打湿了。妈妈会不会担心呢?我反问着自己。管他呢,反正妈妈又不会担心我。
雨越下越大,将我浇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落汤鸡。我有些后悔,如果我听妈妈的话的话,那我也不会落个这样的下场。更何况,妈妈是为了我好,而我却用如此刻薄的语言去伤害妈妈。
“郑琴,原来你在这!被雨淋了会感冒的!快快,回家换衣!”在我后悔的间隙中,妈妈已经抱住了我。妈妈手中的伞滑落到在了地上,脸上分明写着焦急。“妈妈,”我抽泣着开口,“对不起,妈妈,我错了。我不应该去顶撞您,更不应该离家出走。”“傻孩子,”妈妈轻轻拍着我的头,“妈妈也错了,不应该去强迫你做试卷。”
寒冬的毛衣:
“阿嚏!”我冷的抱住了双臂,一边埋怨,妈妈怎么还不来?
今天天气转冷,我身上只穿着单薄的毛衣。看着许多的同学的家长陆续给孩子们送来毛衣,我的泪水经不住往下流。妈妈是不愿意来么?
我的手已被冻得冰凉,而妈妈的身影依旧没有出现。
……
“郑琴!”妈妈急急地从车上下来,“冷吗,快换上衣服!对不起,妈妈刚下火车,所以晚来了一点。”
我抬头看向妈妈,妈妈穿的更少!难道妈妈就不冷吗?难道妈妈就不知道要换衣服吗?我的心里溢满了感动。
14.以感恩为题的作文600字 篇十四
吉林省长春市108小学六年一班 王沅宁130031
说到“感恩”这两个字,我十分感慨,有很多话想要说出来,我需要感恩的人有很多:父母、老师、同学、身边的人„„
一想起小时候爸爸、妈妈用勺子喂我吃饭,可是多少年后他们会连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时,我会伤心,有时我和妈妈撒娇,和爸爸赌气,我是那样顽皮、淘气、不懂事。爸爸、妈妈为了我可以付出一切,而我却感到无所谓。我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会给我准备精美的礼物,家里像过节一样,而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总是和平常一样。爸爸、妈妈你们可以陪伴我到永远吗?
想起老师现在一点一滴的教育我们,充满着青春活力,您认真地讲解着每一个字、每一段话,从生活小事到做人原则,时时处处提醒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那样坚强高大,而未来您也会双鬓染满白发,那时您桃李满天下,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的培养。亲爱的老师,您会陪伴我们很久很久吗?
想起我的同学,我的好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玩笑,一起打闹,为了一些小事发生争吵,可是有一天我们都要长大,彼此在不同的学校学习,想要见上一面也会很不容易啊。我们要珍惜在一起学习的时间,做永远的好朋友。
我想对大家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感恩哪怕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一个微笑,一次点头„„在这些细节中,或深或浅,或重或轻都有感恩的滋味。只要回味和咀嚼,你就会品尝到这种感恩的味道!
简评:
15.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篇十五
关键词:初中语文,感恩教育,渗透策略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 实现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和人性教育, 对于促进初中学生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现阶段, 独生子女众多, 家里长辈全都围绕孩子一个人, 对其宠爱有加, 很多孩子对于感恩十分陌生, 开展感恩教育的渗透刻不容缓。现阶段,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能够让学生真实体会他人的关爱, 帮助学生主动将感恩情感转化为行为, 充分实现感恩教育的目的。
一、阅读在感恩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
通过课文作品阅读, 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社会性教育的教学效率, 特别是感恩教育的开展, 作为社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作品阅读的方式开展, 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换情”的道德教育和“唤醒人性”的人性教育, 在初中阶段能够有效弥补社会感恩缺失的问题。由于初中学生受年龄限制, 认知水平有限, 传统说教式教育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更加体会不到父母亲人以及老师的关爱, 内心中的感恩因素难以被激发。而通过作品阅读, 能够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还原, 在作品中体会感恩情感, 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从而实现感恩教育的教育目标。
二、语文教育在感恩教育中应用的策略
1. 科学、合理确定教学主题
在具体操作中, 科学、合理确定教学主题对于提升教育效果、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生活中, 学生感恩意识缺失, 是导致不会感恩的主要因素, 学生与父母之间、与老师之间、与朋友之间, 彼此相互不理解, 是感恩意识缺失的重要体现。为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学主题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比如邻居王阿姨不在家, 但是她家小宝宝生病了, 没人照顾, 可以设计王阿姨的角色让学生担任, 帮助照顾小宝宝, 体会妈妈的辛劳, 理解母亲的付出和伟大。同时, 也可以设置教师的角色学生扮演, 生活情景是这样的:学生园中, 一位小朋友不小心跌倒后失声痛哭, 让扮演教师学生上前安慰, 并最终让跌倒的小朋友破涕为笑, 当然, 如果在苦劝无果后, 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教师的不易, 理解自己教师的艰辛, 激发感恩意识。
2. 注重感恩教育的过程体验
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在学生感恩教育的培养中, 单纯靠技巧来激发其感恩意识, 并不代表感恩教育的成功。为此, 在语文教学中, 需要注重课文内容, 通过在教学中设置多个主题, 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强化感恩体验, 有效避免感恩的枯燥乏味和流于形式。为此, 在实践过程中, 需要将多样化主题融入教学, 并对故事情节进行扩展。为了满足多样化主题需求, 以“假日旅游”为例, 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 如导游、游客、景区售货员等, 从而体验不同的角色趣味。为了有效扩展故事情节, 给予学生一个丰富的游戏体验, 在实践操作中, 设置“做老师的一天”游戏, 让班级中一位学生扮演教师, 以小朋友摔倒为案例,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有位小朋友摔倒了, 哪位同学来帮助老师一下?然后让另一位同学登场帮忙, 促进“全民参与”。此外, 还要通过教学渗透方式, 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环境之间构成互动, 全面增强感恩体验。比如, 在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 促进其相互合作, 实现互动, 促进感恩情节的发展, 在促进学生与社会环境互动的过程中, 要尽量还原学生真实的体验和情境状态。
3. 贴近生活
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之后, 感恩教育也并不能终止。虽然教学是教学, 但是, 将其中的感恩情感传递给学生, 并转化为其实际行动才是最为关键的。为此, 需要通过贴近生活的多样化促进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语文教学的感恩因素越是贴近生活, 就越容易实现教育目标, 实现感恩情感与感恩行为的转化。为此, 在实践中, 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比如, 可以利用节假日进行感恩场景设置, 在母亲节和父亲节, 融入现代学生普遍喜欢的游戏促进情感的外化, 也可以向学生布置为爸爸妈妈捶背、做家务等小任务, 将感恩教育切实落实到行动上。
三、结语
通过语文作品的渗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感恩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 并付诸实践。同时, 语文课文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 选择合理的主题丰富过程, 力图生活化等方式, 有效促进学生感恩教育的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郑玉园.语文教学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 2015 (28) :188.
[2]周亚华.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以苏州学生为例[D].苏州大学, 2014.
16.感恩为题的初中作文 篇十六
关键词:感恩;语文;美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0-007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42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感恩一直是不容忽视的存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等经典话语的传承更加印证了这一点。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中学生应该知道感恩,孝敬父母,尊重长者。”可见,古往今来,人们对感恩的认识从来不曾改变。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人们的感恩意识逐渐淡漠。尤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过于追求教学成绩,忽视了感恩教育的实施,而学生只知道一味索取,不会感谢,更不懂得感恩。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不仅不利于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确立,更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值得庆幸的是,语文作为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综合类学科,其中不乏文辞华美的大家之作和情感真挚的细微生活,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能够为学生展示一个纯真、美好、善良、文明的世界,通过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发展健康的个性,完善健全的人格。
一、感恩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总是习惯用成绩衡量学生的优良,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试想一个不懂感恩的人,怎么能够发展自身,与人和谐相处呢?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当前的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在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适当融入一定的感恩教育,这不仅是对教学的负责,更是对学生的负责。
(二)是健全学生品德,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语文学科作为传播人类文化、智慧、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载体,具备独特的人文特性。在语文课程中融入感恩教育,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向学生渗透道德与情感,让学生接受作品中人物高尚道德、伟大人格的熏陶,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感恩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素材
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它必须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下,教师不但要“走近”学生,还应“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心灵深处,启动学生的情感。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富含宝贵的感恩精神与人文精神等特点,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带领学生走进情感的世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让他们学会感恩。比如,在教学《献给母亲的歌》时,教师可先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母亲的格言俗语,并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的感受。有了这一层铺垫,教师再适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妈妈的吻》,同时配以温馨的母爱图片,让爱和温情在学生心间自然流淌,泛起涟漪,形成共鸣,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又如,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描写父爱的不朽之作,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在课文中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相互讨论与交流。接着,教师再与学生一起学习“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这段话,简单、朴实的话语,不仅将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儿子的行动形象地传达了出来,更让学生联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二)善于运用课外实践活动
虽然语文教材在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若仅限如此,未免不够理想。最好的办法是将语文教材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先,结合阅读与写作活动。阅读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离开了阅读体验,感恩教育便是肤浅的;写作是学生表达自身思想情感,分享心得体会,对自身的精神世界、所思所想进行参照、反思的过程,没有了写作,感恩教育同样是不完整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推荐富含深情的优质文章,鼓励学生多读、多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悟以读后感的形式记录下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感恩教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感恩的真谛,形成感恩意识。其次,利用演讲与辩论比赛。要想将感恩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师还应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演讲与辩论比赛,鼓励学生将感激之情以及对爱的理解大胆说出来。比如,每周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的讲话,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要求其就感恩这一话题进行专题发言,结合国旗下的讲话,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演讲比赛和辩论比赛,让学生以辩论、对话、讨论等形式就感恩展开深入的探讨。在这样激烈又充实的比赛中,学生全情投入,思想上得到了启迪,对感恩这一美德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总之,感恩是每一個中国人必须学习和继承的优良文化传统。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有着不能回避的宣传、教育责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义务,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深入剖析其中的真挚情感,同时积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相关的实践活动,里外配合,上下一致,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感情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能够从中领悟到学习的终极目标——感恩。感谢父母,感谢帮助过自己的每一个人,然后以满清热情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 王博.点亮感恩心灯,收获美好未来——谈学生的感恩教育[J]. 华 夏教师,2015(8).
[2] 刘成芳.中学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3] 肖艳.青少年感恩缺失与学校感恩教育策略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08.
[4] 程优.新时期中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少年,2016(8).
[5] 尚艳霞.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恩的心[J].湘潮(下半月),2013(1).
[6] 冯矿伟.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3(2).
17.以感恩为题的作文800字 篇十七
——题记
漫步在金黄的稻穗中,仿佛一切都染上了这种颜色。秋风轻抚着,荡起阵阵微波。艳阳在大海的印衬下,也显得黯然失色。饱满的穗头,轻摇的稻杆,弥漫的稻香,充斥着整个大地。
我莫名的感动了,这何尝不是稻穗对农夫们的感恩呢?
花儿凋零了,但是她留下了香气,飘入十里街巷,散入了空气中,。春蚕死去了,但它门留下了自己的蛹,圈圈蚕丝,表达了它们对人类的感恩。
其实,这世上不是没有感恩,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黄河流淌,生生不息。千古历史,道尽风流人物。
天下乱世,兵戈扰攘。刘备为求奇才,放下重任,驾骑战马,三顾茅庐,只求一见诸葛。
诸葛出山辅助。奇招妙计,打败敌人,为刘备打下坚实的江山。诸葛出山,不也是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感恩吗?
感恩,是要用行动去回报的。
早出晚归,采集蜂蜜。蜜蜂千里迢迢,只为吸汁筑巢。一座座堡垒般的蜂巢,流溢着蜜香。一只
只勤劳的蜜蜂,酝酿着甜蜜的礼物。甜美的蜂蜜,欢欣的笑容,是蜜蜂对人类给予花蜜的感恩。
连动物都能做到的事,我们人谈何不能呢?
屋内带入了门外的寒气,父母下班回来了。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件厚实的大衣,总能使父母感到温馨。我们不需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我们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是做一顿饭,洗几件衣服,也是对父母养育的感恩。
感恩,要用心和行动去表现。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哪怕只是滴水之恩,也要以涌泉相报。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中,必定有挫折,有失败。总会有人在这个时候站在你身旁,向你伸向援助的双手,携你走向未来。
世人皆有情,别让自己变成一个冷漠的人。学会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感恩,一个人学会了感恩,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感恩之心。
轻轻洒下感恩的种子,只需点点春雨,即可生根发芽,飘出扑鼻香。让感恩的种子洒满遍地,让感恩的花漫山遍野,让感恩的香气弥漫世界,让感恩的情意装点人们的心房。
感恩父母,感谢他们把我们带到人间,让我们品尝到世间的苦辣酸甜;
感恩朋友,感谢他们为我们分担痛苦,让我们不再孤单;
感恩老师,感谢他们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我们,让我们能判断是非……
18.以感恩父亲为题的作文 篇十八
亲爱的爸爸:
您好!
我早就想给您写一封信了,但是,因为我始终下不了决心,写感谢您的话。现在,我鼓起勇气,写了这封信。虽然我写的这些话您并不一定会看到,但是,我就是想写一封信,给您诉说我的心里话。
一直以来,我和您的关系都是比较疏远的,也没能好好的说过话。每次看到我和妈妈像朋友一样玩的时候,您总是要说:“唉,闺女不要我了!”虽然带着幽默的语气,但是,我还是能感觉到您内心的悲伤。
您在我的心中,是半个朋友,也是半个不可靠近的人,您有时幽默,有时也很严肃。我很迷茫,到底是亲近一点好,还是远离一点好,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我和您的关系已经凝固了,而我也走不出内心犹豫不决的世界。
暑假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训练营,不能带手机,而且还杜绝了外界的一切联系。那个时候,我特别的想家,想家里的亲人,想家里的床,想家里的电脑还有娃娃。有一次老师说,家人写了信给我们,我特别的高兴,脑子里已经想象到妈妈给我写的信的内容了。信发了下来,我迫不及待的撕开了信封,把纸打开,引入眼帘的却是像您写的字迹,我往信的下方看,果然,是您写的信。我是该高兴呢,还是该伤心呢?但是,我还是认真的看了,看到一半时,眼睛模糊了,隐隐约约感觉到几颗泪珠滑落脸颊,我再也忍不住,哭泣着,这一刻,我感受到了您对我的爱。我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遍,最后一句使我想象中您对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任何事情只要你真心,认真努力的去做就够了,不管结果如何,爸爸都会支持你,因为在爸爸心里,我的女儿永远是最棒的!正是因为这封信,正是因为这句话,我被您对我的爱深深的感动了,也使我的内心和您又拉近了一步。
每次考好成绩时,您总会夸奖我,每次考不好的时候,您总是鼓励我继续努力,每当我闹脾气,耍小性子时,您总是一直开导我,跟我说一些大道理,可是,我却嫌您说得太多了,现在,我才明白,您是对我好。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总有您鼓励,批评的话语在我耳边回荡,总有您辛苦工作的身影在我眼前闪过。谢谢您!您对我的爱,您对我付出的心血,汗水,从这一刻起,我会牢牢地刻在心上,永远不会忘记。
父爱是伟大的,如撑起的一把巨伞,为你挡雨。
父爱是伟大的,如下起的绵绵细雨,为你濯洗心灵。
父爱是伟大的,如一条宽阔的大路,伴你走完人生。
父爱是伟大的,如大海般的宽广,深沉。
父爱原来如此的伟大,可是,我却一点也感觉不到,每当听到您的声音在我耳边回荡,看到您辛苦劳累的背影在我眼前闪过,我发自内心的想对您说:您辛苦了!最近,您和妈妈都在为了我的事吵架,我希望你们不要再为我操心了,我已经长大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性,不再像以前那样不懂事。对于以前做出一些任性的事,请你们原谅我,对不起,爸爸妈妈。
感谢您,没有您在背后默默的帮助我,我就不可能学到那么多的道理,谢谢您!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9.感恩为题的初中作文 篇十九
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 学科教学始终是重中之重, 学科教学也占据了师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 教育的过程包括学科教学的过程,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的过程, 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包含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 也同样包含了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之下, 学科教育的过程被赋予了更为广阔的教育意义, 而感恩教育也应利用好学科教学这一“常规载体”。
在所有的学科中, 笔者认为语文学科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最多, “文以载道”在语文学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 一篇篇课文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个真善美的世界, 里面藏着丰富的感恩素材, 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7课《背影》中的父亲, 遭遇双重灾祸, 祖母死了, 差使也交卸了, 丧母的悲痛加上生存危机, 父亲陷入了困境, 仍然强忍悲痛地宽慰儿子, 车站送别时吃力地过铁道买橘子的, 爱子之心是多么强烈, 父爱的力量是多么巨大, 这样的父爱催人泪下;还有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的母亲》, 作者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作者写童年, 写母亲, 饱含深情, 而行文又极其自然、质朴, 很好地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 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对胡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 语文教学互动、多样、开放、灵活的教学过程, 也为感恩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大量契机。因此, 在学生感恩意识日渐淡薄的今天, 语文教学理应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及时地挖掘、拓展、捕捉这些感恩教育的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真正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
二、选题的内涵及价值
“体验”并非教育学的固有名词, 在许多学科中, “体验”被广泛地运用着。哲学上认为:“体验是主体在观念上把自己当作客体, 是自己暂时根据各种环境、立场、观点去观察事物, 思考问题, 从中获得关于客体的信息。”美学上讲:“体验是读者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地感受和进入作者及作品中人物心理状态的内心活动和能力。”心理学一般把体验看成是情感的本质或主要成分之一。心理学通用的情感定义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 其中许多感受、理解必须要学生自己亲身去感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 情感体验可指主体在亲历中对情感的察觉和认知 (如角色扮演“高峰体验”等) , 这是一种获得相应情感和认知的活动过程。笔者认为, 语文情感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广泛地接触语言材料、自主尝试、亲历实践、感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 引导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作品中人物的情感, 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共鸣, 使学生在难忘的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会感恩。
三、初中语文体验式感恩教学策略
(一) 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直觉感受
创设情境是指借音乐、画画、实物、生活场景、表演、语言以及教师的身体语言等直观化、形象化的手段, 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 使学生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 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 体验情绪, 品味意蕴, 领会神韵, 达到“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效果。
在教学中, 注重设置情境, 激发学生的直觉感受, 往往能够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七年级第一单元课文《金色花》讲的是: “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突发奇想, 变成一朵金色花, 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 是在母亲祷告时, 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 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 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 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 突然跳到母亲跟前, 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 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 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 却藏着自己的秘密, 惟有他母亲不知道, 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 “我”说“我不告诉你”, 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 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 “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在教学这一课时, 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场景:如果你看到妈妈拿着很多东西上楼回家时, 你会怎么做?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自然有感而发。在学生们踊跃的发言中, 课堂气氛也显得轻松愉悦。抓住学生们的发言, 自然而然让学生们在第一时间就感受到母亲伟大的恩情。
(二) 利用媒介, 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任何时代的教育都是历史和时代融合的产物, 任何形式的教学都离不开当下科技的支持和制约, 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对于初中语文感恩类课文教学来说, 新媒体的介入为我们更好地激发和唤醒学生们的情感体验提供了更为丰富和直观的手段, 有效利用这些媒介, 切实提高感恩教学的实效性, 显然是一项极富时代意义的命题。
策略一:以理育情。感恩是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以道德认识为基础的。培养道德情感可以采取在具体情境中阐明道德概念和观念, 激发学生的直接情感, 并引导他们的情感体验不断深化。如在教学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第一课时, 教师先通过课件介绍黄河、展示黄河波澜壮阔的场景, 让学生在观看课件时, 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雄壮之感。接着让学生阅读《黄河颂》写作背景:1937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我们中国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 血流成河, 哀鸿遍野……这时候, 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1939年, 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 感慨不已, 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 共由八个乐章组成,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学生阅读至此, 心里一种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愿望呼之欲出。然后播放歌曲《保卫黄河》, 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 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此时, 学生已经明白:如今繁荣富强的祖国, 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 我们应当感怀先烈、感恩祖国。
又如在《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一课的教学中, 为了达到让学生感恩自然进而保护自然的目的, 我们先下载一些相关资料。两组对比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昔日的罗布泊、昔日的青海湖、昔日的月牙泉;今日的罗布泊, 今日的青海湖, 今日的月牙泉。然后出示问题:昔日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今日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 ? 此时, 在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中, 学生不知不觉地产生了前后强烈的对比, 心灵上受到巨大的震撼之后, 就会自然地去思考其中的情感体验自然很深了。感恩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策略二:以情育情。情感具有移情性, 引起情感共鸣是培养道德情感的关键所在。文章贵乎真情, 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极具情感性的文章, 语文教师在教授这些文章时, 一定要重视感情的投入。其实, 我们不难发现在上诗歌类的课文时, 情感的投入显得就尤为重要了。例如艾青《我爱这土地》, 一方面我们要做好导语的设计:“中华民族自诞生以来, 经受了数不清的来自自然和社会风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不仅洒满了祖先勤劳的汗水, 也浸润了整个民族的淋漓的鲜血。因此, 对这块土地, 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充满了炽热的情感。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当学生们听到老师充满激情的导语, 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另一方面, 教师还可以通过范读做好情感引领。如教师范读《我爱这土地》的结尾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教师的朗诵情感越真切, 越能使孩子们动容。
策略三:以境育情。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 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例如在上《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 教师不妨以此情境导入课堂:“同学们, 还记得朱自清的《背影》吗? ( 学生齐答:记得 ) 是啊, 那个肥胖的、年老的、蹒跚的背影已经刻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 同时, 它还让我们懂得了父爱无言的表达方式。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篇回忆父亲的好文章。有人说“好文章要有好的读者”, 我相信咱们班的同学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读者, 对不对? ( 学生精神饱满, 声音洪亮地齐答:对 ) 。那么, 这篇好文章是什么呢?它就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以朱自清的《背影》回忆旧情境, 把学生带入了对父爱的品味之中, 情感的海洋也随之泛起了涟漪。随后, 以“好文章要有好的读者, 我相信咱班同学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读者”这样一个新颖的导语, 真正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父爱无言, 《背影》中父亲的形象早已埋植在孩子们的心中, 当老师再次提到他时, 孩子们心中必然产生感恩父亲的情愫;另一方面:师赞有声, “我相信咱们班的同学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读者”一句话,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对老师的感恩情愫。
策略四:以形育情。榜样的作用对于正能量的传递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课本里不乏有着形象光辉的母亲、意志坚强的革命家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家等, 他们的形象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鉴于此, 教师在介绍人物形象时, 既可以从大处着手, 也可以从小处着眼。例如我们在教学《再塑生命的人》一文时, 我们可以对安妮沙利文老师的悉心教导出示一幅幅幻灯片, 如教导海伦“杯子”和“水”的幻灯片可重复展示。这样, 老师高大的形象就会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起来,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必将由“知恩”进而转化为“感恩”。
(三) 自主体验, 引发情感共鸣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 直觉的情绪体验是由于某种情境感知而引起的。当人们进入某一种特定的情境时, 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之相伴随的情感,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教师结合教材“以境激情”, 学生便能触景生情。针对这类课文, 教师就得千方百计使教材走进学生生活。
1. 回忆体验。在教学中, 唤起学生以往经历的情感体验, 进行分析, 得以升华, 能自发地促使道德意识的形成。如我们在教学朱自清的文章《背影》, 可以让学生联想自己的实际生活, 谈谈同学们自己的父亲。从文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细节, 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父亲为自己所做的平凡琐事。但是时代毕竟前进了, 爱的表达方式可以更丰富些, 除了必要的联想, 可以让学生回去做几件事:a. 回家对父亲说:“爸爸, 我爱你。”实在说不出, 写在纸上。b. 做一件让父亲感动的事, c. 重写《我的父亲》, 让父亲写评语。这样的联想及参与, 让学生更深地了解父亲, 对课文中父亲的背影所包含的父子深情也更容易产生共鸣。
2. 换位体验。换位体验, 就是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 将自己放到别人位置上想象体验其感情。这样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情感上都会有很大的飞跃, 可以收到将心比心的效果。如我们在教学《秋天的怀恋》这篇文章时, 引导学生体验如果你是妈妈, 当你得了不治之症, 还要时时刻刻担心孩子的一举一动。你原本应有的生活享受, 现在为了孩子全都放弃了。你为了鼓励孩子, 千方百计想让孩子去看北海的菊花, 就算被孩子拒绝多次也不放弃。孩子因病脾气变得喜怒无常、变得暴躁, 可你不是责怪孩子, 而是默默地为孩子做着你能做的一切, 直至不能做的那一天。如此换位体验情感,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 母爱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 母亲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 甚至生命。人是有情感的动物, 学生经历了换位体验, 必将产生感恩之情并为感恩付诸行动。
3. 比较体验。比较体验, 即是让学生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 也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比较。通过比较, 体验出的情感会更加真切、真实。如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 首先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先让同学们尽情地畅谈自己儿童时节富有童真童趣的快乐生活, 再细读课文后, 谈谈自己的经历与鲁迅先生的童年有什么相同之处, 有什么不同之处, 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在此关键处插入一教学环节:“同学们想不想听老师的童年生活经历呀?”学生的热情高涨。这样, 就达到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 使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
(四) 联系实际, 升华学生情感
感恩意识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的过程, 其中知是基础, 行是关键, 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存在着知行脱节的情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教师在教学或教育过程中只注重应该做什么, 但缺少如何才能做到的具体行动指导。因此, 很多学生在实践中想这么做, 却受方法、情绪等多方面因素的困扰, 最后都未能实现感恩的初衷。为此, 教师对积极情感加以强化, 对实践中出现的困扰、消极的不良情绪加以疏导, 使他们心情舒畅, 坚持正确的道德情感, 并能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感恩情感。
如我们在教学诗歌《乡愁》《游子吟》之类的感恩文章, 教师事先在ppt上展示近年来出现的伟大母爱的真实事迹:
故事一:一定要记住我
在5·12地震中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为救自己在襁褓中的孩子, 用她那纤弱的身躯抵挡那垮塌下来的房子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双膝跪着, 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 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 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 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 看上去有些诡异。而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那只有3、4个月大的孩子, 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 他毫发未伤, 抱出来的时候, 他还安静地睡着, 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而在包着他的被子中发现了部手机, 在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 如果你能活着, 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故事二:至死相拥
正在吃饭的母亲, 在地震袭来的瞬间, 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一旁的女儿, 连手中的筷子都没来得及丢掉。无情的地震夺走了母女俩的生命, 但当消防官兵把她们从废墟中刨出来时, 她们僵硬的身体依旧保持着紧紧相拥的姿势, 在死亡的最后一刻, 母亲依旧保护着她的女儿……这是“8·30”攀枝花地震中, 发生在凉山州会理县黎溪镇新桥村的真实一幕, 这一幕被定格成照片。
故事三:孩子, 用我的生命来接住你
2011年7月, 在杭州, 在滨江, 就在我们闻涛社区, 生死瞬间, 一个平凡的女人创造了一个爱的奇迹—在邻居家2岁的女孩妞妞身体悬空即将从10楼坠落的瞬间, 她甩掉脚上的高跟鞋, 跑到更靠近孩子垂直位置的楼下, 伸出双臂, 稳稳站立。啪!孩子幸运地落到她的左臂膀上, 她的手臂瞬间担负了300多公斤的重量, 是一个人手臂能担负的6倍多!她以左手尺骨桡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代价, 为妞妞的生命带来了希望。她叫吴菊萍, 她的身影像一尊美丽的女神雕像, 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人们称她为“中国最美妈妈”。
学生们在看了这些来自生活中感人的母爱真实故事后, 感恩情怀进一步升华。教师这时再开始讲授新课, 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 课外拓展, 报恩导行
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 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课后延伸是初中语文情感体验式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语文情感体验式的课堂教学, 大部分学生情有所动, 心有所感, 已初步形成感恩意识。但是, 感恩意识最终要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才能形成一种稳定的优秀品质。为此, 我们应该努力优化语文情感体验式教学的课外延伸, 尝试以语文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感动中报恩, 强化孩子们的感恩意识。语文情感体验式教学的课外延伸活动的基本方式有: (1) 感恩语文家庭作业; (2) 感恩主题征文; (3) 感恩主题小报; (4) 感恩故事会; (5) 感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四、结语
在实施语文体验式感恩教学的过程中, 笔者深切体会到感恩教育资源的缺乏。目前, 学校感恩教育资源零散, 大都是老师的劳动和智慧为主, 以教师的德育资源为主要力量。刚开始, 通过体验式感恩教学带来的学校教育的变化, 引起部分家长的怀疑, 甚至怀疑感恩教育会影响正常的知识传授和孩子的成长。到后来, 家长们大都能了解感恩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认识到感恩教育是从小在孩子的心里种下“美”的种子 , 让孩子懂得如何去感恩、报恩甚至是施恩, 从而使孩子的心灵更美、更健康。应该说, 作为感恩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初中语文情感体验式教学具有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在实施语文情感体验式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做法已经得到了许多同行的认同, 而且对周围学校产生了一定的辐射作用。初中语文情感体验式教学正成为我们学校的一张名片, 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品牌效应。我们将把它做得更好更细, 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而努力, 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奠基。
另外, 笔者在研究中还发现感恩教育从属于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难以通过单一的学科教学实现其基本目标。笔者认为, 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 仅仅靠语文学科是不够的。我们知道, 当今时代的教育活动, 倡导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实现, 这就意味着不仅语文学科, 其他的很多学科都赋予了德育教育的使命, 也都蕴含了许多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 从而能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形成合力。这是值得我们以后继续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摘要:笔者再次聚焦新课程改革, 聚焦语文学科教学, 发现语文学科互动、多样、开放、灵活的教学过程, 为感恩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大量契机。笔者认为, 在学生感恩意识日渐淡薄的今天, 语文学科教学理应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及时地挖掘、拓展、捕捉这些感恩教育的素材, 实施情感体验式教学, 让学生内心深处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以情促学, 从而真正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
关键词:感恩,以情促学,体验式教学
参考文献
[1]汪潮.语文学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3.
[2]倪静川.语文视野中的感恩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3.
[3]秦训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解读[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0) .
[4]吕达, 顾振彪, 等.语文八年级 (下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5]王呈祥.奠基中国——教师的爱与责任[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6 (5) .
[6]叶圣陶.语文随笔[M].北京:中华书局, 2007.
[7] (美) 理查德·I·阿兰兹.学会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感恩为题的初中作文】推荐阅读:
以感恩为题初中作文12-03
感恩亲情为题的作文10-19
高二以感恩为题的作文09-27
小学生感恩为题的作文12-20
以学会感恩为题的作文700字07-28
以感恩父母为题的作文500字09-29
小学以感恩为题作文11-04
心怀感恩为题目的中学作文12-10
以感恩母亲为题的感恩节征文10-12
小学生以感恩为题的演讲稿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