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呼叫中心行业应用领域分析(11篇)
1.我国呼叫中心行业应用领域分析 篇一
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分析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物流业已经由过去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而现代物流业是以现代运输业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制造业和商业为基础,集系统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的特征,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对物流行业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只有信息化的完善才能保证物流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提升企业的形象。目前国内的物流信息化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企业相比相对较为落后和原始,国内很多企业甚至还没有建立任何的电脑业务系统,而物流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却如此强烈而迫切,提派员、司机、库管、货检……,很多角色经常处于没有PC和网线的环境,没有无线解决方案就无法实现信息化管理。物流企业急需真正实用的信息化方案,一套能够及时进行信息查询、资源调度,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并且可以提高物流行业工作效率的解决方案。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和推广水平仍然较低,自主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物流设施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和物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据统计,我国已经实施或部分事实信息化的企业只占了21%,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有10%。在整个行业的供应链中,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信息流没有打通,流通环节多面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这是因为很多物流企业信息建设层次较低,造成信息不畅所致。那么为什么会造成信息不畅,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总体上还处在初级阶段。绝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仍处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
2)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以基本内容为主,供应链管理极为罕见。由于信息化建设层次比较低,造成信息不畅、企业上下游之间的信息流没有打通,流通环节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现代物流管理意识薄弱、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设备落后、物流信息资源管理混乱、缺乏物流信息管理专业人才。
3)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走循序渐进、逐步完全的信息化之路。具有代表性的是宝供物流,从1997年开始的信息化进程,它花了五年时间使信息化建设上了六个台阶。
4)企业间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落后
二、我国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物流信息化的认识不清
物流企业不知道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用计算机来武装传统的物流企业就是实现了信息化。即使配备了计算机,也最多只是局限在办公自动化和日常事务处理方面。有的则认为信息化可以解决一切同题。希望通过信息化迅速改变企业的经营状况。
2.2物流信息化标准混乱、一体化水平低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多数物流企业都是在自己原有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开展信息化建设,缺乏规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标准。同时。由于受现行经营体制的制约,大多数企业的物流活动由企业内部组织完成。这就严重限制了物流活动向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目前从整体水平上看,存在规模较不、范围窄、管理差、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其原因在于没有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的局面,而且分散单一的功能也不能满足一体化的物流需要。
2.3物流信息化进程缓慢
物流信息资源开发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目前,许多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工作没有解决好运作层和运作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以至于系统缺乏足够的信息源。因而大大影响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忽视信息资源规划工作,缺乏统筹规划,致使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不能快捷流通和共享,形成许多“信息孤岛”。企业没有享受到信息化投资应产生的效益,从而严重阻碍了物流信息化的进程。
2.4物流信息人才紧缺
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复合型的物流人才,他们既要有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物流专业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实践技术。近几年我国很多大中专院校都设了物流专业。培养了不少物流专业人才,但由于物流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些物流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没有进入物流行业。特别是缺乏在技术上和商业模式上都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这就造成了我国物流人才的供需脱钩。
三、我国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状况
1)从规模上看,我国大部分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宝供物流、中储、中外运等企业已大量的应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来提高物流作业效率,而绝大多数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普及不高,还以电话、传真等传统信息手段为主。
2)从应用目的上看,我国绝大多数的物流企业应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了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整合,只有极少数企业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为目的来应用信息技术。
总体来看,我国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但状况在逐步改善。《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2)》的一项对物流企业的统计显示,被调查的物流企业中,运用EDI技术实现信息快速交换的企业占34.1%;运用条码技术实现信息快速输人和有效管理的企业占34.1%;采用POS系统进行商品数据快速、准确传递的企业占9.8%;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和通信网络实现电子订货系统(EOS)的企业占7.3%;运用GPS技术的企业占2.4%.其实,在条码技术、POS系统,电子商务技术等最终实现的过程中都包含了数据交换技术。即数据交换技术将实现信息化
对于物流信息化较低而带来的物流服务效率低下,企业难以得到发展的情况,2009年国务院下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计划》中要求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尽快制定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全国性公路运输信息网络和航空货运公共信息系统,以及其他运输与服务方式的信息网络。推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城市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加快构建上午、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的物流管理与服务公共信息平台,扶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成长。
2011年国务院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计划》的基础上,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重点支持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物流信息平台、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软件、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攻关。
我国物流信息化需求仍然以底层的基础信息化为主,主要是因为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占比的比例较大,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由于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需求,将信息化重点转移到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优化上,而这些优化通常集中在最能生产效益的几个环节,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整体看来,我国物流企业在信息技术、流程优化、供应链管理三个层次上的需求正由浅入深的稳步发展,其中后一阶段往往以前一阶段的基础为起点。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因而十分希望利用信息化手段发挥后发优势,将三个阶段的信息化同事推进,用较短的时间走过国际领先企业几十年的发展之路。物流企业这一跨越式的信息化发展需求,十分需要通信业为其提供一个满足企业各种通信需要、适应企业多种业务类型和运作方式的整体化解决方案,以同事实现对物流信息的高效管理,以及对业务流程重组和运输过程中人、车、货的有效协调和管理。
四、物流信息标准化对于物流行业的意义:
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完善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虽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国家的政策的支持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会推动整个物流行业逐渐趋于标准化,同时物流服务更加完善,从而达到客户与企业双赢的局面。随着人们需求日益增多和对电子商务的青睐,使电子商务BTC的运营模式逐渐发展,但是我国电商等对物流行业有着严重依赖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现有物流体系压力,有迹向表明,智慧物流将是新一代物流建设发展重点。
五、电子商务发展对信息化的影响及变革:
在网购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配送物流时间长,送货不及时的问题,令消费者投诉抱怨增多。如何解决快递物流行业的“最后一公里困境”,让消费者满意?如何降低物流行业成本?
有关人士认为,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物流信息化和物流智能设备接口的标准;要从国家政策层面思考打造智能化第三方物流平台建设,通过专项资金和政策导向扶持智能物流网的建设,以行业内龙头企业为代表,建立智能物流网示范平台,最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困境:“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竞争力,就要关注用户体验,反过来倒逼物流体系的建设,所以要从国家层面思考大物流,或者说第三方物流的建设,这就要从政策范围内,标准接口方面要有一个整体规划。”
除此之外,还要加大仓储建设力度,加大仓储的信息管理集成程度,提高转动效率,加强体系建设,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至关重要。《指导意见》就明确,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仓储行业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行业指导、管理和服务,将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作为推动物流工作的重要抓手,确保取得成效。要完善物流信息化体系,不仅需要企业内部自身的变革来加强市场竞争力和把握消费者对信息化的诉求,目前许多物流企业还存在跟踪服务不准确和物流服务意识差的现象给消费者造成困扰。种种迹象表明,仅仅只靠企业自身来完善信息化还远远不够,必须整个物流行业趋于标准化,才能建立整个物流信息化系统,给企业提供机遇,给消费者带来给优质的服务。物流信息化的标准问题一直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我们要加快研究和制定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编码、安全和管理标准,促进数据层、应用层和交换层等物流信息化标准的衔接,推动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系统内条块分割现象比较严重,难以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难以形成完整通畅的供应链,这最终将导致无效环节增加,物流速度降低,成本和事故上升。
《意见》提出,“十二五”时期末,要致力于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形成,关键的基础性标准、重点行业应用标准和服务规范的制定和宣贯成效显著。
在具体措施上,要急用先行,推进关键的基础性标准和重点专业、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宣贯。根据《意见》,推进汽车及零部件、食品、药品、纺织品、农资和农产品等重点行业物流信息化应用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促进数据层、应用层和交换层等物流信息化标准的衔接。
六、意见和建议
4.1改善物流信息化的基础环境
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对整个物流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规划。但国内物流信息化环境基础依然较薄弱,今后政府部门应做出更有利于推动整个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决策。努力激发物流信息化的社会需求,从而推动整个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提高,为整个物流行业信息化快速稳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4.2重视物流信息化的标准问题
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这样的标准,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为此,一要尽快在企业推广应用智能化运输系统。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二要在电子商务的应用方面,加强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有效融合,实现电子化物流。同时也使现代物流配送为电子商务做支撑。通过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做到持续、简便、准确地移动数据,及时自动地更新数据。提高物流全过程的透明性。三是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具有广泛兼容性的数据库。井选择优良的数据交换工具,使中国物流在较高的起点上进行运作,充分利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平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4.3加快建设物流信息化处理通用平台
就我国现代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言。应通过构建统一的基于Internet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彻底转变企业的传统管理和经营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主导,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实现现代化物流的电子商务化。通过这个平台整合行业原有资源,深人开发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源。并在流通领域及其相关领域切实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
4.4注重培养专业物流信息化人才
现代物流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增值服务体系,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物流管理人才队伍。应利用各种教育形式。在现有物流行业上岗人员或从其他相关信息业从业人员中选拔人才,进行培训并采取推行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制度。此外还应组织专家尽快制定统一的物流专业的评估标准。规定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以督促各级各类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用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培养在校学生,以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满足物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2.我国呼叫中心行业应用领域分析 篇二
随着技术能力、生产能力的不断突破, 全球对中国制造的光纤光缆需求日趋旺盛, 中国在全球光纤光缆行业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2015年10月15~16日, 2015CRU亚太光纤光缆大会在武汉光谷举行, CRU光纤光缆会议第一次在亚洲举行, 并选择在中国召开, 这充分说明我国光纤光缆厂商的整体实力在世界光纤光缆行业中, 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5年我国光纤光缆市场需求将高达2亿芯公里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光纤光缆行业的重要一极, 2015CRU亚太区光纤光缆大会在我国召开便是最好的体现。长飞总裁庄丹认为, 2015CRU亚太光纤光缆大会将是光纤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 对于促进各国宽带战略的实施, 推动光通信产业链的合作共赢, 实现光纤光缆行业的蓬勃发展,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长飞为例, 其已经拥有年产能超过1900吨预制棒的能力, 年产能超过5200万公里的光纤拉丝能力, 年产能超过3000万公里的光缆承揽能力, 并在特种产品、综合布线、关键原材料、有源光缆等诸多方面独具特色。从长飞一家厂商, 便可看出我国光纤光缆厂商的产能实力。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光纤光缆最大的生产国、最大的消费国, 也因此成为全球厂商竭力争夺的市场。
得益于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我国将成为全球光纤光缆行业的研发中心、制造中心、销售中心、咨询与服务中心。
农村、海外市场将成光纤光缆“蓝海”
虽然我国固定宽带普及率已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明显差距, 也尚未达成“宽带中国”战略的发展路线指标。尤其是我国农村和西部地区通信发展水平非常低。
2015年10月14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会议提出, 力争到2020年, 实现约5万个未通宽带行政村通宽带、3000多万农村家庭宽带升级, 使宽带覆盖98%的行政村, 并逐步实现无线宽带覆盖, 预计总投入超过1400亿元。国家对农村宽带建设的高度重视, 使得农村市场将成我国光纤光缆厂商的“蓝海”。
另外, 我国“一带一路”政策发布, 国家对“一带一路”的财政支持将达数千亿元, 也给光纤光缆厂商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国内很多光纤光缆厂商都十分重视海外市场, 据统计, 2015年1~7月, 我国光缆出口量约1406万芯公里, 同比增长9%。
CRU报告指出亚太、欧美以及其他地区未来3年需求总体呈增长态势。海外市场拥有巨大发展潜力, 也将成为我国光纤光缆企业的“蓝海”。烽火总裁何书平表示, 在开拓海外市场时, 要遵守当地“游戏规则”, 走合作共赢之路。
在会议现场, 中国五大光纤光缆企业领军人物——长飞总裁庄丹、烽火通信总裁何书平、江苏亨通光电董事长钱建林、富通法定董事总裁肖玮、中天科技总裁薛驰展开思想碰撞, 共同探讨我国光纤光缆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并达成了共识:我国光纤光缆企业面对时代赋予的新机遇, 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在国际市场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我国光纤光缆产业挑战犹存
当前中国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 “三网融合”、“宽带中国”、“互联网+”、“提速降费”等国家战略的实施, 给光纤光缆市场带来巨大市场机会。另外, 从海关数据来看, 我国光纤光缆出口量持续增长。然而, 我国光纤光缆产业也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国内光纤光缆市场需求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我国不断支持出口, 国内外市场的巨大需求, 造成了光纤、光缆以及光纤预制棒供给不足。
在预制棒方面, 我国预制棒产能本身存在不足, 再加上预制棒“反倾销”的实施, 因此, 2015年预制棒短缺将是行业常态;在光缆方面, 光缆的平均芯数降低到16, 光缆实际产能减少约30%, 光缆也出现了产能不足的状况。庄丹预计, 在2016年甚至在未来2~3年, 我国光纤光缆产业仍然会出现持续供给偏紧的状况。
以前一种光纤几乎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但现在各种应用连接需求不断涌现, 为满足多样化需求, 光纤光缆厂家需要提供全面的光纤解决方案, 需要通过多工艺路线生产、研发不同类型的光纤。
另外, 随着目前运营商加快建设超宽带, 100G和超100G不断部署, 光纤光缆设计与敷设需要更具前瞻性。在光纤技术研发领域, 超低损耗、大有效面积光纤是支撑下一代高速、长距离、大容量传输的可见选择, 可广泛适用于海洋网络和陆地长途干线网络, 已经成为目前业界研发的重点。但是整体而言, 目前我国超低损耗光纤产业链较弱, 成熟商用产品较少。我国光纤光缆厂家还需在超低损耗光纤、大有效面积光纤领域加快研发步伐, 以抢占市场机会。
2亿芯公里
3.我国播种机械行业现状分析 篇三
关键词:播种机械;质量;防护装置;工艺;安全
中图分类号:S2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5-0085-02
播种机械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按其结构和作业方式,一般可分为谷物播种机、半精量播种机和精密播种机三大类。其中,谷物播种机主要应用于播种小麦、谷子;半精量播种机主要应用于大豆、高粱及胡麻等作物;精密播种机主要应用于玉米等株距较大的作物。从年产量和使用情况看,谷物播种机占有较大比例。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不少生产厂家积极研制各种型号的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免耕播种机具有省工、省时、保水、保墒、增产增收的作用,对保护环境、防止沙尘暴具有重要意义,推广前景广阔。
1 播种机械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播种机械产品销售势头较好,使相当多的个体、私营企业相继加入播种机制造行业,导致竞争越来越激烈,进而出现低质低价、产品结构过度简化等不良倾向,无序竞争状态严重影响播种机行业的发展。从历次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来看,播种机行业的总体质量水平仍然落后,产品抽样合格率低于国家抽查的平均水平。
我国的播种机械行业起步较早,但在改革开放后才得到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生产企业400多家,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安徽、山东、东北等地。由于各地区土壤质地、农业种植方式差异较大,造成播种机的机型差别也较大。目前,播种机生产呈现以满足当地或相邻地区为主,小批量、多品种、多功能就近销售的生产经营格局。播种机生产投入少,技术含量低,再加上塑料外槽轮式排种器等核心部件由专业生产厂家生产,使得播种机的制造工艺简单、生产门槛低,许多个体、私营企业、小型企业不断涌现。这些厂家虽然规模小,但在市场上占据一部分份额,成为播种机行业的生力军。而原有的播种机生产大企业,受产品结构调整缓慢、包袱过重、人员流失等内部因素制约,生产批量萎缩,有的逐渐退出播种机生产行业。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农业支持力度,使得大部分播种机生产企业的销售形势看好。同时,广大农民对机播技术优势的认同程度不断提高,对播种机总体需求有所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不正规的小型企业不惜采取简化工艺、偷工减料等手段降低成本,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严重损害用户的利益。
2 播种机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安全防护装置不规范
有些产品无防护装置,或有些产品的防护装置简单,包络不完全,起不到防护作用;还有一些企业认为播种机产品没有危险,防护装置只是为了应付各级质检部门的检查,正常生产出厂的播种机都不带防护罩。这些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直接危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2.2 安全警告标志不规范
部分企业的产品存在无安全标志或标志不全、设置位置不当等问题;有的仅有警示惊叹号和简单的文字“注意”,不能起到提醒操作者正确操作、注意安全的目的。
2.3 装配质量差
作为播种机核心部件的外槽轮排种器的质量堪忧,槽轮工作长度一致性差,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合格率低。
2.4 外观质量不合格
漆前不对机具的表面进行处理,如酸洗、除锈等;肥箱内漆膜附着力不达标,造成肥料腐蚀肥箱,使播种机报废。
2.5 开沟器硬度不达标
没有进行热处理的开沟器使用中容易变形磨损,影响播种质量。有的企业热处理工艺不过关,使热处理硬度不均匀。大部分企业直接购买现成的开沟器,但由于没有必要的检测条件,对购进的开沟器不能进行质量检验,从而造成开沟器质量失控。
2.6 关键工作部件质量不可靠
排种器、开沟器等部件的材料和工艺落后,造成质量不可靠;产品自动化操作程度和技术含量较低,与国外产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2.7 产品使用说明书内容过于简单
使用说明书是播种机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只有通过产品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并以文字、图表、符号等通俗熟易懂的方式,将产品的重要信息介绍给用户,才能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实现产品预期的用途和性能,并保持产品长期处于良好的应用状态。然而,多数播种机生产企业并没有认识到使用说明书的重要性,存在印刷质量差、重要内容叙述过于简单、相互抄袭而造成重要信息张冠李戴等问题,导致用户理解错误。
3 造成播种机械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3.1 关键部件无检测能力
大部分企业外购关键零部件如圆盘开沟器、排种器等后,无检测手段或无检验能力。个别企业在材料及零部件的选用上不注意质量,造成产品的故障率增多。
3.2 关键部件的生产工艺落后
许多企业使用代用材料生产开沟器等关键工作部件,且不进行热处理,使部件硬度达不到标准要求,使用寿命缩短。
3.3 创新能力不足
一些企业技术力量不足,欠缺自主研发能力,但模仿力很强。一些大企业研究开发的新产品一经问世,还未得到全面推广,就很快被仿造。新产品开发不能带来很好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行业主导厂家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也影响播种机产品整体质量的提高。
3.4 质量意识不强
部分企业质量意识不强,对产品质量的理解不全面,只是片面地适应市场,只要产品能卖出去,就一味地生产。这些企业的生产往往是短期行为,没有通过建立科学管理、完善生产和检验检测来保证产品质量,甚至不了解产品标准和安全标准,导致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3.5 用户自我保护意识差
很多农机用户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农机产品质量三包规定》等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受经济条件制约,农民选择播种机时,价格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以上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为质次价低的产品提供了生存的温床,让一些企业生产销售不合格播种机产品有了可乘之机。
4 发展播种机械的建议
4.1 加强对播种机械企业的监督管理
建议发挥政府行政管理优势,从源头抓起,净化播种机械生产领域,扶优治劣,把不具备生产能力、粗制滥造的企业淘汰出去,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提高播种机行业的整体水平。
4.2 加大产品标准和安全标准的宣贯力度
标准是企业设计、开发、生产机械产品不可缺少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因此,建议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加强对播种机械生产标准的宣贯和培训工作,使企业了解掌握国家和行业标准,并应用于生产之中。
4.3 增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对农民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增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推广先进的播种机,引导农民购买使用可靠、安全、有质量保证的播种机产品。
参考文献
[1] 臧秀法,王晓勇,兰海涛.国内外播种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12):53-54.
[2] 王萍.玉米免耕播种机发展现状与前景[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3):73-74.
[3] 张贵,汪曼,盛宏达.黑龙江省播种机行业产品质量分析[J].农机质量与监督,2009(3):27-28.
4.我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 篇四
据2014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钢铁产量目前已占据全球产量的45%。中国钢铁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钢铁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近两年来,中国钢铁市场低迷,钢价连续下跌,相对于历史高点跌幅达到44.91%。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中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供需矛盾不断在扩大;二是由于房地产等下游行业状况不佳导致钢铁行业的表现低迷;三是银行收紧资金,借贷困难。
以下将从宏观环境、国家的相关政策、供需情况和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这四个方面对中国钢铁行业的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从2014年8月份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投资增速出现回落,消费平稳增长,出口延续回暖,考虑到全球经济弱势复苏,未来贸易前景仍需谨慎。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下降2.2%,是今年以来首次月度发电量同比负增长,政府面临着采取更大力度刺激政策的压力。目前,政府更注重通过加快推进简政放权、财税体制、金融改革等,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激发市场活力,实现可持续增长。
1.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回落,出厂价格持续30个月负增长
8月CPI同比上涨2%,创四个月以来新低,其中翘尾因素比7月减少0.4个百分点,成为拉低CPI同比涨幅的主要因素,物价继续保持低位运行。PPI同比下降1.2%,降幅较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持续30个月处于负增长。其中,采掘工业及原材料工业同比降幅扩大,即成品油、煤炭、钢材、水泥等价格仍处于下降趋势中,是拖累PPI增速的主要因素,显示工业品供需形势仍不乐观。
图一:制造业PMI、工业增加值及PPI增速走势
PPI同比增速与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走势基本一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较上月大幅下滑2.1个百分点。其中,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主要用钢行业同比增速均较上月出现回落,汽车制造业增速下滑4.3个百分点,尤其明显。据中汽协数据显示,8月汽车产销分别同比增长2.22%,4.04%,均创年内最低水平。
8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51.1%,较上月下滑0.6个百分点。分项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出现下滑,不过仍处于扩张区间,而产成品库存指数出现回升,显示制造业需求放缓,去库存压力加大,对钢铁等原材料采购仍然谨慎。由于钢市需求持续低迷,宝钢、武钢等主流钢厂下调10月份板材出厂价。
图二:制造业PMI分项指数走势
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加大经济下行压力
目前,国内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是由于投资增速回落明显。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6.5%,增速比1-7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基建投资增速、制造业投资增速、房地产投资增速均出现下滑。
8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1%,较上月下滑0.8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同比增长6.2%,较上月下滑3.4个百分点。由于房地产相关税收增幅明显回落及国家加强地方债务管理,加大地方政府资金压力,导致地方基础建设进度放缓。不过,铁路投资明显发力。1-8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4050亿元,完成全年任务过半,同比增长29%,远高于1-7月12.9%。8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1094亿元,环比增长81%,同比增长超1倍。按照中铁总规划,今年最后四个月仍有近4000亿元的投资额。
图三: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走势
8月份房地产市场多项指标仍在恶化。2014年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3.2%,增速比1-7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扩大、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速回落、房屋新开工面积继续负增长。虽然39个城市放松限购,但对楼市销量拉动作用有限。由于房企资金压力较大,后期仍将以降价促销为主,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仍有回落空间。
图四:房地产新开工、销售、投资增速走势
如果扣除价格因素,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保持平稳增长。不过,汽车、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零售额同比增速出现回落。8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9.4%,进口同比下降2.4%,呈现外需稳健内需疲弱的态势。除美国经济复苏向好,欧洲、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正在加码宽松货币政策,同时新兴市场经济体持续放缓。为此,后期我国出口增速不可抱有过高期望。
3.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定,全面宽松可能性不大
2014年8月社会融资规模957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267亿元,主要是表外融资大幅少增,体现监管部门对表外业务加强监管及金融机构风险偏好降低。不过,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025亿元,比7月多增3173亿元,回归正常。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加快,1-8月企业中长期新增贷款占比达到56.2%,持平于1-7月,显示企业投资仍有热情,尤其是小微企业。8月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3.9%,比大型企业贷款增速高4.6个百分点,比中型企业贷款增速高1.9个百分点。
图五:社会融资规模及新增信贷走势
在政府“促改革、调结构”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增速出现放缓难以避免。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后期政府仍注重定向调控,通过加快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全面降息、降准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央行继续维持流动性平稳适度的格局,同时9月份财政存款投放规模一般在3000亿元的水平,也将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不过,一旦未来数月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不排除政府采取更宽松的措施。
总体来看,8月份宏观经济各项指标明显趋弱,尤其是房地产、基础建设投资增速回落,对钢市需求造成较大影响。考虑到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依旧、楼市销售未现根本性好转、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有下行压力。由于钢市持续低迷,铁矿、钢坯、钢材价格均已跌至成本线附近,上周末唐山钢坯大涨70元/吨,进而拉动部分钢材品种出现超跌反弹。不过,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政府更注重结构性改革与调整,难以全面放松货币政策,短期内钢市供需压力仍大,反弹基础并不牢固,或处于震荡运行。
二、国家的相关政策及作用
面对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现状,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一些政策对钢铁行业的发展有较大影响。1.相关政策
(1)环保方面
2014年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会议要求进一步推出以下措施:一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实施跨区送电项目,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今年年底前全面供应国四车用柴油。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二是发挥价格、税收、补贴等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今年安排100亿元,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行“以奖代补”。制定重点行业能效、排污强度“领跑者”标准,对达标企业予以激励。三是落实各方责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考核。6月13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强调,积极推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实施能源领域重点任务重大举措。
(2)棚户区改造
2014年4月2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棚户区改造,让亿万居民早日“出棚进楼”。会议认为,加快棚户区改造可以有力拉动投资、促进消费,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这显示,加速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将成为新一轮稳增长的重要发展方向。住建部副部长齐骥近日表示2014年计划改造棚户区470万套以上。
(3)政府与民资合作
2014年4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并首批推出80个示范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以鼓励和释放民间投资动力。(4)铁路投资加大
今年铁路投资规模不断地在扩大,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盛光祖年初曾表示今年国家铁路安排固定资产投资6300亿元,此后规模增加至7000亿元。据最新消息,规模将进一步增加至8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另外国务院4月2日会议称,将设立铁路发展基金,拓宽建设资金来源,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使基金总规模达到每年2000-3000亿元。创新铁路建设债券发行品种和方式,预计今年向社会发行1500亿元,实施铁路债券投资的所得税优惠政策。
2.对钢铁市场的影响
这些政策会在很大程度上拉动钢铁的需求,刺激下游行业,使整个钢铁市场往好的方面发展。棚户区的改造和铁路投资对钢铁行业有直接影响,可使市场对钢铁的需求有所提高,政府与民资合作对钢铁行业有间接影响,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大都被地方债所困扰,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一些公共设施的建设,与民资合作后工程便可以顺利实施,会进一步提高市场对钢铁的需求。关于环保方面的政策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会有两面性,钢铁行业属于重工业,污染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所以这一政策对钢铁的产量、生产规模会有一定的压制作用,另一方面环保政策中也包含了“淘汰落后产能”这一政策,对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又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尽管部分地区房价下跌、信托违约、企业有跑路现象,但没出现大范围的类似现象,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此外,6月资金紧预期犹存,但由于央行银监政策组合已提前布局,所以票据、理财、国债等利率重返下行,资金占用成本处于较低水平。据了解,新开工项目也逐渐增多了,6大发电集团5月中下旬耗煤量有所上升,地产政策可能有松动,销售降幅收窄,有回稳的态势。
三、供需情况分析
供需情况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比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产量、进出口量以及产品的库存。1.产量
中国是钢铁生产大国,粗钢产量在全球遥遥领先。自2002年开始中国开始进入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粗钢产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到2013年粗钢产量已达7.7亿吨,约占全球产量的49.1%。美国,日本等钢铁生产大国,其对钢铁的需求已经放缓,粗钢产量一直保持稳定状态,所以粗钢产量的增长大部分来自于中国。(见图1)
图1:粗钢主要生产国家产量对比
产量的高速增长一方面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良好的,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国内钢铁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目前中国的钢铁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巨大的供给量紧紧压制着当前的钢材价格,这也是近期钢材价格处于下行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国,钢铁行业作为基础工业,钢铁业的发展会给上下游多个行业带来联动效应,同时驱使中国粗钢产量高速增长的内因是GDP增长的需要,所以近期我国的粗钢产量是不会减少。我国钢铁行业仍将继续保持高产量,低价格的状态运行。
2.进出口量近几年,中国钢铁的进口很稳定波动不大,出口处于稳健增长状态。出口量增加的原因一是因为经济危机后各国经济都在缓慢复苏中,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景气表现出现回升,2014年上半年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平均值为52.58,达到了近两年来相对高位的水平。另外新兴经济体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用建筑的投资不断增大,对钢材的需求明显增加;二是中国钢材价格相较于其他出口国较为低廉,且近期钢价仍在不断下跌,这增强了中国钢材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2014年上半年,中国出口量为3930.37万吨,同比增加1038.37万吨,同比增幅为35.9%。(见图2)
图2:中国钢材进出口量
中国的钢材的出口贸易不会一直保持这种高增长速度,由于中国的钢材价格较低,很多国家为了保障国内钢材市场的稳定,对中国进行多次反倾销调查,中国的钢材出口情况受到很大影响,对部分发达国家的出口有所下降。此外,我国钢材出口多以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产品还需进口,这降低了我国钢材出口的竞争力,预测未来中国出口情况将会趋于平稳,所以想要依靠增加出口来缓解我国钢铁供需之间的矛盾也是不可行的。
3.库存
中国钢材库存虽一直居高不下,但其运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每年1月到2月,是主要钢材库存量快速增长时期,在这个时期钢材贸易商会进行大量囤货,钢材库存从钢厂向社会转移,然后库存量在3月初达到顶点,随后开始逐渐减少,整个社会处于“去库存”状态,而这个状态将会一直持续到年末。(见图3)
目前,中国钢材市场正处于去库存时期,主要钢材的库存量正在快速减少。据我的钢铁数据库显示截止2014年8月8日,中国主要钢材库存量为1190.35万吨,与去年相比下降202万吨,同比降幅为14.5%。3月至7月的平均降速达到9.62%,已大幅度超过以往的去库存速度。库存量的快速下降,一般意味着下游行业对钢材需求的增加,钢材市场的情况理应十分良好,但实际上钢材的价格却是不增反降。据悉,中国7月的Myspic普钢绝对价格指数为3393.54元/吨,同比下降8.56%。
图3:中国主要钢材库存
其实,我们所看到的“去库存速度比往年较快”只是一个假象。由于钢价一直下跌,很多贸易商都处于消极进货状态,一反常态的不再囤货,导致流通钢材的库存的压力正逐渐向钢厂转移,重点钢厂的库存量急速增加,所以看似好转的钢市其实并未好转。同时,我们也发现,主要钢材库存量已经不能成为判断钢材市场情况好坏的标准,今后我们必须要把它与重点钢厂库存结合来进行判断和预测。
四、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钢铁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主要有成本问题、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
1.成本问题
钢铁行业的原材料主要是铁矿石和焦炭,近期原材料和钢材的价格一直处于下跌状态。截止2014年8月12日中国的焦炭绝对价格指数为931.8元/吨,同比下降19.33%;铁矿石的绝对价格指数为699元/湿吨,同比下降27.55%;Myspic普钢绝对价格指数为3380.68元/吨,同比下降9.8%,原材料价格下降速度远大于钢铁。
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使钢厂的生产成本也随之减少,将铁矿石和焦炭绝对价格指数相加近似为成本价格,从图4可以看出钢价高于成本价,所以中国的钢厂是处于盈利状态的。但若想一直依靠低廉的成本来获得盈利是不可行的,因为无论是铁矿石还是焦炭的价格都不会一直保持这种低位运行状态,目前二者的价格已经开始趋于平稳,并有上涨的趋势,价格反弹是必然结果。
图4:成本价格指数(焦炭+铁矿石)与普钢价格指数对比
铁矿石的价格我们可以分成国产矿和进口矿两部分进行分析。对于国产矿价格来说,由于中国矿山的开采成本偏高,随着国产矿价格的大幅下跌,成本必然会成为价格继续下跌阻力,据悉中国国产矿山已经开始减产,国产矿价格也会相应的止跌并可能会有所回升。对进口矿来说,国产矿产量的减少又会导致中国对进口矿的需求增加,增加了中国对进口矿的依存度。目前进口矿的价格大幅下降是因为供给量远大于需求量,一旦供需矛盾有所缓解,进口矿价格必定会回升,而在进口矿的价格方面,中国是没有话语权的,到了需求旺季,进口矿价格势必反弹(见图5)。此外,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焦炭已经开始减产,下游的需求量也开始回升,焦炭市场整体情况转好,目前焦炭的价格已经趋于平稳,后市有望开始逐步回升。
图5:进口矿和国产矿绝对价格指数
2.产业集中度较低
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不高也是中国钢铁行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世界发达国家来说,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是在逐年提高的,而作为产钢大国的中国产业集中度不升反降。(见图6)
图6:中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
产业集中度过低,首先会加剧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减弱了企业在价格上的谈判能力,导致盈利能力减弱;其次,会拉低中国钢材的整体品质和档次,一旦产业集中度提高了,企业会有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来升级加工装备,研究出品质更好的钢材,提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第三,生产的过度分散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带来更多的环境污染,进一步降低中国的产能利用能力。所以为了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要进行产业结构的整合,钢铁企业重组势在必行。
3.产能过剩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对钢铁的需求是十分旺盛的,钢铁行业成为中国政府大力扶植的对象,这导致了中国钢铁产能急速增加,使中国钢铁行业陷入了即使供给远大过于需求,钢铁产量却不得不增长的困境之中。2013年中国的产能已高达10亿多吨,产能利用率只有72%,低于全球水平。
钢铁产能严重过剩是制约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使钢铁供应远大于需求,压制钢铁的价格,导致钢厂的盈利能力严重下降,全行业会出现长期亏损或微利局面,竞争力较弱的钢铁企业可能会以停业或破产收场,不利于钢铁行业的发展。
产能过剩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问题,中国先后多次颁发条例来淘汰落后产能,但效果却不是很明显。面对日渐增加的产能,产能过剩这个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仅仅淘汰落后产能效果已经不大了,国家应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来完善钢铁市场机制,遏制产能疯狂增长。
4.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结构不合理
据统计,我国工艺和装备落后比例较大,如炼铁高炉中约有450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属于落后的,约占总能力的35%,其中属于限期淘汰的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生产能力约有3000万吨。炼钢设备中,转炉约有1200万吨是属于落后生产能力,占目前转炉的12%;电炉约有1000万吨属于落后生产能力,占电炉能力的34%.轧钢设备中,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设备不到50%。
另外,我国用于新产品开发与投产的费用与发达国家相比偏少。国际钢铁企业用于企业新产品开发费用一般在年销售收入的4%以上,而我国多数钢铁企业用于企业新产品开发年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1%。
五、我国钢铁行业的建议
针对上述的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快国内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步伐。淘汰落后的产能,将直接决定中国钢铁业的景气度。根据《钢铁行业联合重组指导意见》,全国将进一步推进钢铁行业购并整合,政府出台相关兼并政策,据此可以预见钢铁行业的长期前景向好的方向发展。在实行国内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过程中,避免简单的联合,须要阻断国有企业的弊病,加强技术、结构、制度、各项资源等的全方位整合,特别是对人力资源、核心技术的整合,实质性地提升核心竞争力。
2.加强技术改造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参加全球钢铁市场竞争的梦想,全国钢企必须实现技术的实质性提升。品种质量、节能降耗是重点,需要支持高强度的三级钢筋、高档的汽车板、高排耗的取向硅钢、高速轨道用钢等产品。要提升钢铁竞争力,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危机刚刚得已复苏的环境下,占据各级市场份额,则必须加强技术改造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大知识产权的提炼与保护的力度。
3.加强钢铁企业的库存管理。库存是钢铁企业维持市场份额的保证,库存又是钢铁企业亏损的来源。随着全球的竞争加剧,钢铁企业的竞争并不仅仅是人力资源和财务状况的竞争,同时也包括“库存力”的竞争,各种竞争资源一起形成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位一体 竞争体系。依靠市场、政府两方面的力量,引入生产和适时生产管理思想,共同解决高库存带来的各种危害,提升企业竞争力。
六、总结
综合来看,2014年下半年中国钢铁行业总体形势趋于良好,钢价可能有所回升,但这都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下形成的,钢铁供需之间的矛盾依旧没有解决,钢铁行业的良好形势只是一时不会长久,钢铁企业应发挥钢铁流程产业的功能多样性、目标多样性、价值多样性的优势,依托装备技术、工艺技术、管理技术创新,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培育我国钢铁企业的新优势。在转型发展中的中国钢铁企业,要重新审视钢铁流程的功能和价值定位及巨大潜力,靠差异化产品、技术、装备及管理创新构筑新的竞争力,实现与社会的协同发展。
5.我国通信行业发展分析 篇五
1、中国通信行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达1.31万亿元
202月27日,中国工信部正式发布《20通信业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行业整体保持稳定增长趋势。随着国家不断推进通信数字化转型以及5G商用建设,年,中国电信业务收入达到1.31万亿元,同比增长0.8%。
2、非话收入和固定通信业务占比持续增长
从通信行业的电信业务收入的结构来看,2019年,我国非话收入达到11481亿元,占据电信业务收入的87.6%,较增长1%;而话音业务收入仅完成1622亿元,在电信业务收入中的占比降至12.4%。主要是由于受到我国互联网通信的实现方式不断增加的替代影响,例如微信语音通话、QQ语音通话等通话方式的出现,我国电信业务的语音收入规模逐年下降。
同时,从通信行业的细分产业的另一个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2019年,我国固定通信业务收入达到4161亿元,占电信业务收入中达31.8%,较20提高2.6个百分点,且整体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而移动通信业务实现收入8942亿元,占电信业务收入为68.2%,较年有所下滑。
3、电信收入区域份额保持稳定,东部地区仍占据首位
从电信收入的区域分布来看,-2019年,中国的电信收入各区域份额整体保持稳定。2019年,东部地区的占电信业务收入的50.9%,仍然占据行业首位;此外,中部地区占电信收入的19.6%、西部占23.7%以及东北部占5.8%。
4、5G正式商用,2019年底5G基站数超13万个
2019年,我国移动电话基站数累计达到841万个。其中4G基站数也达到了544万个。同时,2019年,5G商用是通信业的大事件。2019年10月底5G正式商用,我国5G用户规模与网络覆盖范围同步快速扩大。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5G基站数超13万个,用户规模以每月新增百万用户的速度扩张。 未来,随着5G建设的逐步推进,其覆盖范围及使用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年中国通信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
自2019年以来,我国通信行业保持平稳运行,电信收入增速稳步提升,但其增速出现放缓。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我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203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5%。其中11月当月完成1066亿元,同比增长3.2%。
从固定通信来看,市场占比较1-10月进一步提高。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通信业务收入3834亿元,同比增长9.4%,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31.8%;移动通信业务收入8205亿元,同比下降3.2%,占电信业务收入的68.2%。
从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来看,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收入实现平稳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1983亿元,同比增长3.9%,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16.5%;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5563亿元,同比增长1.3%,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46.2%。
另外受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拉动,其固定增值及其他收入的增速也保持在高位。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增值业务收入为1293亿元,同比增长23.9%。
电信用户方面,2019年以来,我国4G用户、百兆以上宽带用户以及IPTV用户占比均呈现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我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亿户,同比增长2.7%。其中,4G用户规模为12.76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79.7%。
百兆以上宽带用户方面,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11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4.52亿户。其中光纤接入(FTTH/O)用户4.18亿户,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92.5%;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3.8亿户,占总用户数的84%。另外全国1000M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72万户。
IPTV用户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手机上网用户规模为13.1亿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为81.5%。其中IPTV(网络电视)总用户数达2.94亿户,对固定宽带用户的渗透率为65.1%。
电信业务使用方面,自2019年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流量维持高速增长态势,但其增速逐月回落。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1107亿GB,同比增长77.4%,较1-10月下降6.2个百分点。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到1101亿GB,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99.5%。而在11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达到8.27GB。
从移动电话通话量来看,下降幅度不断收窄。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我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完成21970亿分钟,同比下降6.1%;固定电话主叫通话时长完成1106亿分钟,同比下降18.9%。
另外在移动短信业务量方面,2019年1-11月,我国移动短信业务量同比增长39.7%,移动短信业务收入完成358亿元,同比增长2%。
6.我国汽车行业SWOT分析 篇六
我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厂制造。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器装着和轮胎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制造,到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命名民生牌75型汽车,开辟了中国自制汽车的先河。
S — 优势1、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GDP增长率长期保持在8%—14%上升期内。人民收入增速明显,生活水平提高,居民汽车消费量增加,带动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2、我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3、良好的政策鼓励,汽车投资额增长。2010年全国公办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车辆45.9万辆,发放补贴资金64.1亿元,拉动汽车新车消费496亿元。
4、中国制造业惯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制造业国外而言,除税收等方面的优势措施外,另外显著优势便是工人工资水平低,我国依靠该优势,吸引了国外许多知名制造商来华建厂。
5、由劳动力成本低带来的产品低价的竞争优势,利于增长我国汽车出口贸易量。2011年3月汽车企业出口3.95万辆,比上月增长49%,比上年同期增长78%。
W — 劣势
1、中国汽车制造业多为中外合资企业,发展能力弱。核心技术主要集中表现在发动机缺乏核心技术。
2、中国汽车产品缺乏质量保证,汽车安全性能差,零部件供应商缺乏竞争力。
3、国内汽车企业分散零乱,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行业整合不足。O — 机会
1、十一五期间我国道路交通建设速度快,高速公路增长迅速,十一五期间公路里程总数已高达4.5万公里。
2、金融危机后,国内拉动内需政策刺激。
3、严峻的环境、能源条件下,全球市场对节能电动汽车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汽车应及时做好战略转移。
4、金融危机后,美国、日本等汽车制造企业蒙受损失,部分企业濒临破产。T — 威胁
1、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我国汽柴油价格升高,汽车使用成本上升。
2、各国在节能减排方面达成一致共识,汽车环保排放标准提高。
3、政府对于汽车购买的限制性措施。
7.我国呼叫中心行业应用领域分析 篇七
中国银行信息中心 (北京) 位于海淀区西北旺镇乔家庄, 规划建筑面积10.44万平方米, 中国银行信息中心 (北京) 业务用房 (信息中心办公及综合服务楼等4项工程) 项目是中行的核心项目, 将作为中国银行国内的集中式数据处理中心, 为全球业务提供每周7×24小时不间断的联机数据信息服务。本工程由四栋建筑组成:生产机房楼、生产控制楼、动力配电楼、办公及综合服务楼。其中, 生产机房楼作为数据/网络通信设备机房及其动力配电机房, 属无人值守环境;生产控制楼即信息中心 (北京) 的总控中心 (ECC) , 它依靠先进的通信技术和功能强大的运行管理系统、信息展示系统、环境监控系统、指挥调度系统, 对反映中国银行各系统运营状况的所有信息, 包括主机系统、网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物理环境等进行集中监控管理, 实现自动化操作, 并在紧急状态下作为中国银行的IT指挥、调度和控制中心。本项目最终全面服务于2008年奥运会, 是支撑中国银行业务的良好开展及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关键项目。
2 需求分析
作为信息中心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中心要求建立一套覆盖整个信息中心各建筑物的, 投资合理、高效、先进的、采取灵活、合理的布线结构。如果说信息系统是智能建筑的灵魂, 那么布线系统就相当于信息系统的神经。因此, 可以说布线技术的选择和布线系统的设计决定了信息系统的生命力, 它将关系到银行网络系统未来十几年甚至更多年的使用效果。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按照各楼层的功能划分及信息系统的要求, 进行综合考虑。
总体需求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满足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能够支持各种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电话系统;
◆具有先进性、可靠性、可互换性和可扩充性;
◆工作区铜缆布线全部采用6类模块, 便于数据和语音的互换;
◆模块、配线架使用免工具安装, 便于安装及维护;
◆水平线缆全部采用6类低烟无卤阻燃型非屏蔽双绞线, 并有十字支撑架;
◆垂直数据主干采用多模和单模光缆 (在技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适量6类双绞线做备份) 混布, 充分满足数据中心的应用复杂性;
◆所有光缆端接均采用熔接方式;
◆多模光缆全部采用OM3标准, 支持300m万兆以太网传输或1000m千兆以太网传输;
◆单模光缆全部符合零水峰标准, 更好地支持万兆以太网及其他应用。
3 布线系统设计
中国银行信息中心网络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生产网络部分、园区办公网络部分、带外管理网络部分, 具体如图1所示。
安普布线为信息中心设计了一套先进、实用、灵活、可靠、可扩充的布线系统方案, 该系统能够支持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图文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传输, 满足信息中心在高速数据处理和现代办公两大方面对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需要, 总信息点数达30000点。
整个系统的设计在遵循相关国家标准的前提下, 选择先进的设计思想和产品。对于主干系统的配置和管道空间, 充分考虑使用过程中的系统扩展能力, 留有合理的余量, 使系统能够满足将来扩充和发展的需求。同时, 兼顾整个系统的经济性, 选择高性价比的6类铜缆系统, 降低系统造价。
数据传输网络使用的部分, 垂直主干为万兆多模光缆, 水平布线子系统为6类低烟无卤非屏蔽双绞线, 结合大楼局部水平光纤到桌面系统;语音通信的垂直主干使用3类大对数电缆。
综合布线根据各楼机房设备安装和办公区家具布局, 为数据通信提供双绞线和光纤介质的信息点, 为语音通信提供双绞线介质的信息点, 充分满足信息中心建筑物内各机构对生产业务网络、开发环境网络、办公OA网络和语音通信的需求, 并留有合理的冗余资源, 供后续各机构人员规模扩充、设备增加时使用。机房内的水平布线按照30%余量放线。现代办公对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的需求逐渐普及, 因此综合布线系统的信息点布置与会议室、办公区域、监控管理区的电话会议、视频会议需求相适应。同时, 充分考虑信息中心建筑物内多个机构按楼层划分使用功能的实际情况, 各机构可独立管理本单位使用的所有信息点和设备间子系统, 跨机构的布线连接统一由信息中心管理。
4 高性能的布线系统产品
随着应用水平的提高, 6类布线系统正在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力产品, 更多的用户选择6类产品组建网络的基础设施。6类系统支持高性能的编码技术, 支持1000Base-TX, 降低了千兆网络的总体成本, 同时提供1~250MHz的带宽范围, 是增强6类布线系统带宽的两倍, 为支持未来网络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性能余量。项目中使用的6类双绞线采用独特的生产工艺技术, 提高了6类电缆的同芯度, 铜导体的直径公差在0.0002mm以内, 绝缘外径偏差在0.01mm以内, 同芯度达到96%以上, 提高电缆的回波损耗性能。6类双绞线采用一定比例预先扭绞的十字型塑料骨架, 保持电缆结构的稳定性的同时降低线对之间的串扰。此外, 6类双绞线单位长度的扭绞密度比超5类更为紧密, 使近端串扰和抗干扰性能得到改善。6类双绞线远 (如图2所示) 超过6类标准TIA/EIA 568B.2-1的要求, 可达到600MHz的应用带宽。
布线系统主干采用室内万兆多模光纤系统 (如图3所示) , 安普万兆 (XG) 光纤符合ISO/IEC 11801-2nd的OM3光纤规范, 通过对50/125μm光纤折射率组合 (光纤核心折射率与核心位置) 进行轻微变更, 产生850nm波长、激光器优化的50/125μm光纤, 能够在850nm波长上提供2000MHz·km的“激光带宽”, 从而满足万兆以太网应用的需求。安普XG光纤支持低成本高性能的串行传输技术10GBaseSR, 支持使用成本最低的光源——850nm光源, 以及使用这种光源的电子设备, 传输万兆可以达到300公尺或更远的距离。另外, 采用安普XG光纤系统传输千兆以太网的传输距离可以延长到900公尺, 这意味着当楼间距离超过550m时用户不必采用昂贵的激光器件。网络主干可从1G平滑升级到10G, 不需改变原有的光纤系统。
非屏蔽配线架选用安普先进、实用的快接式模块化配线架, 便于日后维护。安普6类配线架满足系统连接和信道的性能要求, 采用了新设计的安普SL模块, 每个模块都可以单独更换。光纤配线架选用体积小、安装简便、便于维护的机架式配线架。同时考虑到综合布线系统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的机架式配线和小型LC光纤适配板 (如图4所示) 。
LC光纤连接器是泰科电子公司对外发布的一种新型光纤连接器。这种免胶粘免打磨型光纤连接器的特点是出厂时连接器内预留一段打磨好的光纤, 使安装人员只需三个步骤即可轻松完成连接器的端接:剥去光缆外皮→切断光纤→使用工具快捷端接。安普LC光纤连接器可以应用在布线系统中的各个部分, 例如:光纤配线架及墙面插座, 甚至主干或者水平子系统中。
安普LC光纤系统是一种简单且节省费用的光纤布线系统, 作为一种真正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不仅可以满足当前的需求, 而且可以适应新一代应用的需求。尺寸的减小以及对铜缆系统连接硬件的兼容性使安普LC成为今天光纤连接系统发展中一个最有意义的部分。安普LC小型光纤连接器采用单双工设计, 体积只有传统SC或ST连接器的一半, 可以安装到普通的信息面板, 使光纤到桌面轻易成为现实。LC光纤连接器采用插拔式设计, 易于使用, 甚至比RJ45插头都小。LC网络设备端口密度是普通SC设备的两倍甚至更高, 光纤连接器的平均插入损耗为0.2dB, 小于ST的衰减, 也远小于TIA/EIA 568A所规定的0.75dB。LC光纤连接器可用于LC光纤配线架。为配合现有的机架和墙挂式配线箱使用, 应选用匹配的适配器板。使用高密度的安普LC耦合器板, 1U的光纤配线箱最多可以实现72芯光纤的转接。
5 布线系统为信息中心网络提供可靠保证
8.我国煤炭行业现状及市场形势分析 篇八
关键词:煤炭行业 现状 市场形势分析
一、我国煤炭行业之现状
煤炭行业一直是我国能源中不可替代的能源之一,虽然煤炭在整个能源结构中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它的基础性地位仍然不可替代。虽然我国的煤炭行业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的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已经制约着我国煤炭行业经济的发展。
1、煤炭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而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能源结构都不会太大的变化。想让国民经济的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下去,煤炭产量的增速就要与国民经济的增速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煤炭行业在我国一直都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煤炭的产量翻了一倍,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基础就是煤炭资源在不断快速的发展。煤炭行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煤炭行业也面临着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双方面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模式就是先进行生产,导致了很多矿区的社会发展都很落后,矿区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很低。煤炭行业一直以来受到计划经济的控制,煤炭产品很单一,高科技的产品很少,煤炭价格失调。矿区职工的整体素质不高,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近些年来煤炭行业的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很多矿井还是处于亏损状态。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所以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煤炭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很严重,但是由于缺少资金,煤炭企业不可能利用大量的资金来治理环境,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2、煤炭行业分散,员工整体素质不高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能源方面的供应比较紧张,所以政府就随之提出了“有水快流”的政策。煤炭资源的发展模式就变成了小型、中型和大型煤炭企业并存的局面。在煤炭发展过程当中地方自主权在扩大,所以一些地区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小型煤炭企业就变得越来越多。煤炭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专用性相当强,涉及到大量人员分流安置的问题,而且,如果煤炭企业想转变为其它相关的企业也很不容易。煤炭行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比较低,员工的思想观念落后,煤炭企业受到制度以及体制的限制,大部分的职工有严重的落后思想,重投入以及轻产出的观念还没有改变。煤炭行业的管理方式粗放,仍然沿用过去的行政管理模式,不利于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行业在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不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煤炭资源严重浪费,安全隐患问题突出
煤炭企业缺乏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与运行机制。为了自身的利益,人为的控制煤炭资源,很多大的矿山都不能被开采。煤炭价格上涨,一些煤炭企业大量消耗资源,超量生产,但是这是以缩短矿山服务年限为代价的,让煤炭资源出现了不合理损失的严重情况。近年来煤炭企业对产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瓦斯爆炸以及特大恶性事故等煤矿事故时有发生。在煤矿开采当中的事故造成的损伤是巨大的。尽管近些年来煤矿安全生产的趋势有所好转,但是由于自然条件以及生产环境的变化,增加了很多不安全因素。
二、我国煤炭行业市场的形势分析
要谈到我国煤炭市场的形势预测,就要从长期形势和短期形势两种情况分析。我国的经济在未来十年内仍热会保持在7%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也注定了我国的煤炭市场将会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说我国的煤炭市场从长期形势看是向好的。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已达世界第二位。同时,我国的工业发展也非常迅速,成为了“世界工厂”。但由于我国在煤炭行业的核心技术的缺乏,导致了煤炭产业的发展缓慢,煤炭经济只能依赖第二产业的低水平加工工业大发展。所以,煤炭行业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下降,对煤炭市场来说,这无疑是好的消息。2011年的第四季度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情况一直趋于平衡,除恶劣天气外。
我国由于受欧债、美债危机的影响,导致经济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下降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但下降的幅度不会很大。同时,在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能源的政策下,我国将会实施能源消耗总量限制,这必将给我国煤炭需求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国的煤炭供应形势也不容乐观,我国东部地区煤炭增产潜力逐渐喪失,陕西省的煤炭增产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尤其是内蒙古、陕西煤矿的兼并重组,很可能会影响煤炭产量。因此,我国煤炭产生阶段性供应紧张的可能性很大。我国的各大电厂和供热企业在冬季会储煤,也由于煤价较高,储煤量可能不足。尽管一些地区出现电煤紧张,但电厂大量补库存的可能并不大。今年初以来,由于气候原因,水电发电能力进一步下降,到年底前可能不会有太大改善。为提高电力供应能力,政府集中核准了一批符合产业政策的火电项目,这会增加煤炭需求。总的来看,今年年底到明年,除非国家调整发电价格,否则电力企业电煤需求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态势。因此,电煤需求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长,但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铁路运力是对我国煤炭价格影响最大的。我国的煤炭生产能力明显西移,“三西”煤炭的产量已经占到了全国煤炭产量的61.4%,但我国煤炭运输布局尚未做到西移。目前,大秦线、朔黄线的铁路运力已接近饱和,京藏高速公路的大堵车也已说明“西煤东运”的能力不足。由于京广、京九、焦枝线根本无法承担起“北煤南运”的任务,铁路运力不足造成华中地区年年存在电荒,能源极度紧张。尽管近两年铁道部在西部开工了一些煤运线路,但很多项目已经因为缺乏资金而停工,大大延缓了铁路建设的速度。由于今明两年煤炭铁路运力不会有较大提高,铁路运力制约将依然存在,煤炭供给能力难以提高,这也就决定了煤炭价格不会大幅度下降,市场供给依然偏紧。
从去年底到今年,预计国内外宏观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也会给煤炭市场带来不确定性。总的来说,从煤炭供应能力看,去年冬今年春煤炭供需总体平衡,华中、华东等局部地区可能由于运力短缺而煤炭偏紧。今年我国煤炭产量将继续增加,主要增量将来自“三西”地区。随着煤矿兼并重组逐步完成,煤炭产量将继续增加,我国煤炭产量总体上可以满足市场供给。综合上述分析预测,去年冬今年春煤炭市场仍将维持供需基本平衡,但区域性、阶段性偏紧和结构性过剩将会继续存在。
今年国际煤价走势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继续下跌,也可能回升,当然也有可能继续维持窄幅震荡。如果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欧元区实体经济出现明显下滑,并波及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话,国际市场能源需求必然会出现下滑,届时,石油、煤炭等能源价格也将会出现回调。但是,经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将更加有能力协同救市,所以这种假设成为事实的概率相对较小。相反,国际煤价上涨的概率反而较大。为了给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当前主要经济体仍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部分经济体甚至再度启动了量化宽松,这给国际市场能源价格上涨埋下了隐患。此外,从目前来看,2011年开始的“阿拉伯之春”远未结束,继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之后,叙利亚和伊朗局势又在不断升温,伊朗作为全球重要产油国,未来如果因其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油供应受到影响的话,在投机资金炒作下,国际油价必然会大幅攀升。如果国际油价大幅攀升,煤价必然受到影响,国际煤价上涨会通过影响进出口传导至国内,带动国内煤价上涨。
因此,综合来看,单从国内市场来看,今年煤价上涨动力不足,国内煤价走势或将更多的取决于国际煤价走势。
参考文献:
[1]吴见,曹代勇,张继坤,魏迎春,李晶,杨柳.煤炭开采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以山西省为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03)
[2]侯世宁,程建远,朱英丽.深部煤炭资源地质勘查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煤炭地质, 2010(02)
[3]张增奎,相莹.关于在北方地区推广型煤及洁净煤技术发展前景的调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7)
[4]卢清峰.环境影响评价在煤炭开采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15)
[5]王卓理,耿鹏旭,刘嘉俊.平顶山市煤矿塌陷区复垦土壤理化性质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5)
9.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结构分析 篇九
根据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M.E.Poter)的观点,在一个行业中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进入者、替代品、购买者、供应者以及行业中现有竞争者之间的抗衡(图一),这五种竞争力量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引发行业内在经济结构的变化,决定着行业中获得利润的最终潜力。
当前,物业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广大人民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行业,分析其行业结构对物业管理企业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潜在的进入者
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潜在的进入者或新加入者会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带来新的物资资源,从而对已有的市场分额的格局提出重新分配的要求。
潜在的进入者能否进入,主要取决于行业进入的壁垒,通常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资金的需求、转换成本、分销渠道、技术优势和政策因素,如果进入的壁垒高,外部进入的威胁就小。目前,除了政府的资质核准之外,物业管理行业几乎不存在任何明显的进入壁垒,发展商、物业管理的专业分承包商、房地产中介代理公司、酒店业、渠道运营商都是潜在的进入者。
1、发展商将加深对物业管理的介入
从宏观环境分析可知,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房地产业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产品更趋于同质化。作为服务贸易型企业,房地产业的竞争最终是靠服务来支撑的,物业的价值也将通过服务来体现。同时,物业管理也是树立房地产品牌、延续房地产项目的开发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有限的资金投入相比,物业管理创造的无形效益是巨大的,万科的品牌构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始重视物业管理的作用,并期望通过高水平的物业管理服务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并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可以预见,作为房地产生产链上的重要一环,物业管理公司非但不会与开发商脱钩,反而会有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成立自己控制的物业管理公司,借以提升竞争的平台。
2、物业管理的专业分承包商
一些物业管理下游的专业公司,例如大型的清洁公司、绿化公司、设备维修公司等,迫于市场压力将会采取纵向整合战略,进入物业管理的领域。以广州为例,物业管理公司是清洁行业目前最大的主顾,由于缺乏行业管理,清洁公司陷于无序的竞争之中,行业利润非常微薄,介入物业管理行业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业务量,并且为其开拓家政服务等业务建立良好的渠道。目前,有个别清洁公司已经开始了这种尝试。
3、房地产中介代理公司
房地产中介代理公司的业务范围原本界定在房地产的营销策划、经营代理及相关的咨询培训,由于竞争激烈,不排除其为了增强竞争力,涉及物业管理行业,特别是物业的前期介入和顾问管理。从香港的情况看,地产代理商普遍采取了这种综合化的模式。而进入内地的外资代理公司,如怡高、戴德梁行、魏理仕、第一太平等,无一例外地采取了中介代理,物业管理顾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4、酒店业
追溯起源,物业管理与酒店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早期的物业管理人员很多拥有酒店的从业经历。成熟的管理模式、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规范的设备维护是酒店业涉足物业管理的优势,度假型物业、投资型物业和高档公寓管理将是酒店业进入的主要范畴,目前极为流行的“酒店式公寓物业管理”就是一例。
5、渠道运营商
尽管物业管理,特别是住宅区物业管理属于微利的弱势企业,但也具有其它行业没有的独特优势,即它离客户终端最贴近,拥有稳定的、忠诚的客户资源,是天然的分销平台、配送渠道和服务网络,也是电子商务全面实施、虚实结合的最佳选择。厂家或渠道运营商不一定直接从事物业管理,但一定会以合作、战略联盟等形式介入。例如,2001年6月,海尔集团在深圳万科物业和中海物业辖下各住宅区进行了驻点营销后,又和金地物业正式签订了“海尔家电社区销售协议书”,尝试运行供应商体系,使业主可以享受到低于市场价格的优惠并由物业公司提供安装和维护的服务保障。通过合作,厂商节约了成本,促进了销售,而物业管理公司则增强了服务的特色,提高了美誉度。相信今后的物业管理公司将向服务集成商的角色发展。
二、替代品
替代品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类似功能的产品或服务。迄今为止,物业管理还没有感受到替代品的威胁,相反,物业管理正在取代旧有的房屋管理体系,并促成了社区管理体系的变革。但是,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的普及和日益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新型的物业管理者将会产生。
社会文化环境对我国物业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城市社区建设,以广州为例,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热线、社区服务网站、志愿单位和志愿者、各类社区服务实体和服务队将构成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可以预见,在政策的支持下,社区服务中心将发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逐渐成为社区服务的主要组织者,特别是成为社区物业管理的主角。
社区经济的发展和专业化服务市场的不断完善将加速这种趋势。各类填补社区服务需求空白的专业公司的不断涌现,使得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居民委员会能够较好地组织社会资源,直接选聘各类专业公司实施公众服务。特别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有效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降低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的难度,省却大量的人力,使无人化管理成为可能。可以预见,像在美国那样一个管理20多万平方米小区的景象将出现在中国。
另一方面,大量的传统型物业管理公司将蜕化成新型的物业顾问公司或专业服务公司,并分化出职业的物业管理经理人群体。专业服务公司仍然承担具体的物业管理业务,但将从组织者的角色转化问专项服务者的角色。顾问公司或职业经理人则不直接运作具体的物业管理业务,而是以输出物业管理方案和管理技术为主业,提供咨询策划、组织协调的专项服务。
但是,知识密集型的物业管理公司将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它们将致力于经营型物业、高技术型物业以及超大型物业的管理。这些物业的管理需要成熟的、专业的管理技能和高科技维护技术,要求严密的组织协调和过程监控体系,要求较强的物业经营策划能力,因此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
三、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现在,物业管理正承受着来自消费者的巨大压力,甚至“无还手之力”。一方面源于现行物业管理模式的弊端,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消费者的不成熟和法律环境的不完善,此外,也来自于发展商的压力。多数发展商并没有因重视物业管理而减少对物业管理所造成的麻烦,相反,不规范 的行为和要求给物业管理企业造成了更多更重的负担。
随着社会素质的提高,经济基础的改善,法律体系的日趋完善,物业管理服务将趋于理性的交易。首先,商品消费观念的确立使物业管理被广为认可。其次,消费者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精明的业主懂得比较,懂得定价标准。而物业管理市场的成熟和完善,使业主委员会可以获得各种顾问公司的帮助,管理透明化和财务透明化将成为不可避免的流行做法。再者,随着法律环境的完善,政府对物业管理的监管力度加大,违规行为将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四、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目前,除了水、电、煤等少数垄断部门外,其余服务或产品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弱。随着物业管理专业服务市场的成熟和完善,物业管理企业能够更为充分地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将处于更有利的地位。物业的个性化将造就垄断性的供应者,一些高新技术或品牌产品的应用造成了使用维护的专门性。例如,物业的智能化系统一般会由该系统的设计者和建设者进行专门维护,由于具有相对垄断性,维护成本会增加。此外,供应者也可能出现两极分化,拥有规模化优势者将以价格优势取胜。
目前的劳动力主要来源于三转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处于弱势地位。将来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对劳动素质提出了高要求,劳动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大大增强,但企业的人力总成本将减少。
五、行业内部现有竞争者的抗衡
行业内部的抗衡是指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与程度。企业之间形成抗衡主要是企业感到竞争的压力或看到了改善其竞争地位的机会。总体上看,谁开发,谁管理的局面目前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竞争机制尚未形成,企业普遍没有危机感,也缺乏竞争的动力,因此业内的竞争并不激烈。物业管理企业资质评定
所要求的管理面积是现阶段企业竞争的最主要动力,由于物业管理的主体服务趋于同质化,因此管理费的高低往往成为决定花落谁家的主要依据。
10.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十
摘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我国汽车企业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经形成了以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为主的各种车型生产基地。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已被广泛确认。以独立自主为基础,以发展轿车工业为重点,以大集体为主体,逐部促进联合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以我为主,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联合开发,建立起自主发展的中国汽车企业体系已为时不远了。
一、回顾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1、初创阶段(1953年~1978年)
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在长春市兴建,毛泽东主席亲自为该厂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6年10月起开始大批生产载重量为4t的解放CA10系列货车,从而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1958年该厂又试制出我国第一辆轿车,毛泽东主席乘坐后表示赞赏,并勉励一汽人继续为我国汽车工业做出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汽的批量生产和其他一些汽车厂的相继投产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对其产品品种和数量的需求,汽车企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于是国家决定在内地再新建一批汽车工业骨干企业。1968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开始动工兴建我国规模最大的第二期制造厂,随后又建成了生产重型汽车的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这三大汽车基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独立开发载货汽车产品及主要依靠自己力量设计和装备大中型载货汽车厂的能力。据统计:1966-1980年,我国汽车总投资51亿元,15年中产量由年产
5.6万辆增加到22万辆,产值由20.1亿元增加到88.4亿元。
2、成长阶段(1979年~1993年)
这一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逐渐明显,汽车企业开始出现竞争。同时,汽车行业中也形成了一些骨干企业集团,开始走向联合发展的道路。至此之后,我国汽车企业从自我封闭的发展模式,走向了与国际汽车企业加强合作的道路。十余年间,我国汽车企业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00多项。通过KD方式生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建设改造,使我国整个汽车工业有了明显进步。不仅汽车产量增加迅速,而且汽车产品结构也有单一的中吨位载货车变为中型汽车与重、轻、微型货车等多种产品生产,商品车、专用车、客车同时发展的新局面。
3、全面发展阶段(1994年至今)
自1994年开始,以《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颁布为标志,我国汽车企业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其背景是我国的经济体制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汽车工业面临着更为广泛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汽车市场已从单一的公费购车转向多元化结构,私人购车趋势明显上升。汽车工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重要的转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于1994年7月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它在总结我国汽车工业40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20世纪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汽车工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措施。
在这一阶段,我国汽车工业在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扶植下,围绕加快汽车零部件工业和轿车工业的建设为中心,建成了以轿车工业为主体的汽车工业新体系。2004年一季度,供产销汽车129.96万辆和127.77万辆,是1993年全年的汽车产销量。其中,轿车累计产销57.69万辆和56.70万辆;载货车累计产销39.62万辆和37.80万辆;客车累计产销32.65万辆和33.27万辆。汽车产品在产量、质量、品种、性能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我国汽车工业出现高速发展的新局面。汽车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1、2007年国家经贸委先后发布了汽车工业“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这两个规划使我国汽车企业走出了一条开放竞争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的道路;调整了我国的汽车产业结构,促进了优势汽车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行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了国际竞争力,至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达到全球第一,使我国的汽车行业真正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2011年又是新的“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元年,相信在此后的五年汽车工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飞跃。
二、我国汽车市场的现状
我国汽车工业自19 53 年开始起步以来, 经过5 0 多年的迅猛发展, 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汽车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现已成为汽车生产大国,被国际制造商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汽车生产国之一。纵观世界经济强国, 其汽车工业产值占本国国民经济总值的比例均在10 % 以上。从我国汽车工业占G D P 的比来看,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且地位还在逐渐的升高,到20 07 年时, 汽车工业总产值占G D P 的比重已经达到了7.92% , 比上一年增加了0.8 个百分点。1990 年时, 这个比重值只有2.66% , 19 98 年时, 比重为3.30% ,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接近8%了。预计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这个比重将会继续增加。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汽车销售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3%和4.33%,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第一。其中乘用车产销1552.37万辆和1549.52万辆,同比增长7.17和7.07%;商用车产销374.81万辆和381.12万辆,同比下降4.71%和5.49%。数据显示,2012年各车型全面增长,自主品牌份额有所提升,汽车出口逐步恢复,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十大特点:
特点之一:延续上年走势产销再创新高,但增速逐月回落。
特点之二:各类车型全面增长,整体增幅达三成。
特点之三:基本型乘用车(轿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特点之四:SUV和MPV增势迅猛,交叉型乘用车需求由热趋稳。
特点之五: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
特点之六: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特点之七:客货车市场全面增长,重型货车销量首超百万。
特点之八: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
特点之九:汽车出口逐步恢复。
特点之十:汽车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12年我国汽车工业仍将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我国宏观经济仍将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出口逐步恢复;另一方面,购置税优惠等多项促进政策已经退出,北京市限购政策的示范效
应,用车成本将有所增加等。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以及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将对2012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诸多影响。调整结构,鼓励和发展小排量、节能环保汽车应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基调。协会预测,汽车产销增长速度为10-15%。有德国研究机构称,中国汽车市场预计未来数年内将继续膨胀,到2030年,中国乘用车注册量(2012年中国乘用车注册量为1,320万辆)将超过欧洲和美国之和。
三、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瓶颈
对于这几年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第一的产销量现状,有些专家却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后劲表示担忧,因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三大瓶颈。
1、核心技术缺失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大步迈进,取得了突出成就。大力发展自主创新事业已成为众多国内车企的共识。但一个不可否认的问题是,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热点多集中于整车开发和传统零部件生产上,而在核心和关键技术上缺少投入和精力,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还亟待突破。
如何在竞争中实现合作,使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优势项目;如何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使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摆脱亦步亦趋的尴尬,都是需要中国汽车人思考的问题。
中国一汽集团总经理徐建一表示,核心技术尤其是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是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零部件企业在传统的、低附加值的零部件方面已经形成一定配套规模,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零部件,特别是电子技术零部件,比如空调、电动转向、电子制动、悬挂系统、发动机控制等,仍基本由外方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控制。
2、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
2009年国内汽车企业并购重组风起云涌,广汽与长丰、长安与中航先后“联姻”,吉利、北汽在跨国并购中收获颇丰。但这一光鲜成绩背后,仍旧是汽车产业集中度不够的老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汽车产业呈现出井喷趋势,引发了各地发展汽车
热潮,一些没有汽车产业发展基础的省份或城市,也提出大上或引进汽车产业的规划,甚至提出把汽车产业做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有专家表示,又一轮蜂拥而上的发展热潮,很有可能加剧当前汽车行业存在的企业规模不大、布局分散等矛盾。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表示,对于大量的中国汽车生产企业来说,单个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最高也只有270万辆,与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丰田年产900多万辆的规模还有很大差距。尽管近几年我国汽车企业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但论单个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仍落后于国际一流汽车企业。
3、新能源汽车阻力大
有人把2009年的汽车市场称为“政策导向年”,车市繁华的背后,是不断完善的市场消费体系与各项刺激政策的落地。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为去年的车市添了一把火;“汽车下乡”政策补贴,促使全国各大微车的销量同比增长都在七成以上。有专家表示,这种短期刺激性的政策导向有可能使车市患上“依赖症”,而随着政策的边际效应递减,火爆的车市不可能一直“疯狂”下去。
很多人预计,随着政府优惠政策力度减弱,汽车市场主要靠政策外力拉动的爆发式增长很可能降温。比如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征幅度上调2.5个百分点,再加上2009年下半年尤其是年底的疯狂购车行为,对2010车市的透支作用明显,都会对今年的车市产生影响。
有人担心车市能否继续火爆,也有人担心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汽车的节能减排问题再次引发高度关注。
有专家表示,随着我国跨入年产超千万辆的行列,节能减排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认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1000万辆所处的环境,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达到1000万辆时不一样,如今的排放技术标准提高了,这使得我国汽车产业节能减排需要承载更重的压力。这就迫使我国汽车企业必须站在世界技术进步的高度,加大对新能源的探索,走出一条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友好型汽车发展之路。
四、总结
只要我国汽车工业努力克服这三大制约瓶颈,秉承之前的发展势头中国是仍将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这个市场未来所爆发的强大消费动力将是任何力量都不
可阻挡的。只是面对目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时,需求的释放受到了压抑,因此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惊慌失措。中国的汽车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这样巨大的消费潜能迅速激发。新一轮经济振兴计划,我们国家将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因此,汽车产业的振兴也会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影响下朝着节能减排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汽车产业内部进行整合革命,在技术创新和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因此,汽车振兴计划并不一帆风顺,需要企业家的革故鼎新思想和战略家眼光。
总之,中国的汽车市场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国家可以通过关税的手段保护中国的民族企业,发展钢铁业来支持汽车业的发展,发展服务业增大中国汽车市场。企业可以通过引进技术,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通过好的设计和技术的开发来打开潜在的汽车市场,通过好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展望二十一纪,中国汽车企业发展前景十分壮观。各个企业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要求,正在以雄健的步伐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把我国的汽车产业推向一个新高潮!
参考文献:
[1]庄继德.WTO与中国汽车工业【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汽车业[R] 尹海泉.2008(12):5-7
[3] 2012年汽车销售情况综述报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3
11.我国近期化肥行业分析及政策建议 篇十一
一、化肥行业当前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化肥实现了供需基本平衡。预计2008年化肥产量达到6000万吨,增长5%以上。总体上看,我国氮肥和磷肥生产能力完全满足国内需要并有部分出口;钾肥受资源条件限制,每年有近70%依靠进口。为了保证国内化肥市场稳定,国家对部分化肥出厂价格和进出口进行直接调控。在此整体格局下,当前化肥行业发展既面临现实问题,也存在深层次矛盾。
(一)企业停产限产情况严重
进入2008年下半年销售淡季后,受原料价格回落、出口受阻、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氮肥、磷肥价格明显回落,国内化肥大量积压。为了减少库存和生产损失,大量企业停产、限产。根据相关行业协会提供数据,到2008年11月,氮肥停产产能约1000万吨,约占全部产能的20%;磷肥开工率为50%以下,复合肥工厂开工率不足10%。预计2009年春耕之前大部分企业将减产,少数成本较高的企业将长期停产。
(二)淡储启动缓慢制约企业生产
国家今年淡储规模达到1100万吨。农资流通企业由于对于化肥未来价格走势仍不清楚,担心存货风险,观望气氛较浓。银行担心贷款无法收回,发放淡储贷款速度慢,淡储企业贷款比较困难。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联合进行储备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到贷款,但目前生产企业淡储指标少且资金紧张,工商联储量在整个淡储总量中的比例太小。以上情况对于需要大量回流货款以解决淡季生产资金的生产企业和国家落实淡储计划都极为不利。
(三)2009年春耕用肥可能受到影响
2008年上半年,由于煤炭、进口硫磺、进口氯化钾的价格大幅度上涨,影响国内化肥价格大幅度上升,农民实际购肥量下降,农业化肥明显减少。根据有关部门数据和行业协会调查,2008年全国化肥用量下降5%,其中农用钾肥需求下降40%左右,磷酸二铵全年实际消费量下降30%左右,氮肥大体持平。如果化肥企业淡季生产大幅萎缩,2009年春耕用肥旺季到来时国内化肥供应不足,将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四)化肥限价政策面临挑战
从2006年国家制定限价政策至今,虽然化肥成本随着煤电气价格的不断上涨,但化肥限价的中准价仍未做调整,这给企业执行限价带来了难度。除大型国有化肥企业严格执行国家限价外,多数企业实际出厂价远远突破限制,农民得到的化肥已经是高价化肥。
(五)过剩产能难以通过出口消化
2008年,预计尿素产能过剩900万吨左右,磷肥产能将超过需求600—700万吨。新建产能的增速超过国内需求增速,只能通过出口释放。2008年11月国家调整了氮肥、磷肥的出口关税政策,为国内过剩产能的消化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但在目前国际氮肥、磷肥价格迅速回落的情况下,新增产能通过出口释放的力度仍有待观察。
二、2009年化肥形势分析
总体上讲,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在国家有关政策进行适当调整的情况下,2009年化肥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诸多矛盾有望趋向化解,出现价格趋向回升、生产逐步增长、恢复适度出口的形势。
(一)国内需求稳定增长
国家近期出台了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将增加农民直补,同时建立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与提高农资综合直补的联动机制的政策。这些政策将从两个方面扩大化肥需求:一是直接促进农民增加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我国化肥成本占农业生产成本的比重较高,以2004年的数据为例,稻谷、小麦、玉米、油菜籽的比重为35—40%;棉花、大豆的比重为25—30%。农民务农收入增加将会加大化肥投入。国家建立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与提高农资综合直补的联动机制,也将使农民对化肥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明显增强,不至于再出现2008年因化肥涨价过快使农民减少化肥使用量的情况。二是生产经营方式改变带来化肥用量增加。农业实现规模经营后,耕作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大量种植必将带来化肥需求相应扩大,农业用化肥的需求将明显高于以往家庭式耕作的规模,并对化肥的品质、性价比及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国际需求保持低位
目前,全球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能源、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及粮食的价格迅速回落,使化肥生产成本下降,化肥价格必然随之回落。目前,国际经济仍在下降周期的底部,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市场化肥价格短期将难以迅速回升。
(三)总体成本稳中趋降
影响氮肥和磷肥生产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煤炭、天然气和硫磺。2008年8月份以后,国际、国内大宗商品出现一轮较大幅度的向下调整,石油、煤炭等能源价格回落,硫磺等化工原料价格也明显回落。化肥生产成本压力得到缓解,化肥生产成本将趋向下降。
(四)价格稳定趋向回升
总体上看,在需求增加、成本支撑、以及国家调整氮肥相关政策的因素影响下,2009年化肥价格在目前的水平将有所回升。原因是:一是成本支撑。经过2007年以来煤炭、电力、蒸汽等价格的上涨,国内化肥的成本已经明显提高。只有在煤炭、硫磺等原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氮肥、磷肥的价格才会继续下跌。目前看氮肥专用煤炭价格下降幅度不会太深。二是国家支农政策、关税政策调整等,对于未来化肥的市场预期会发生改变,使得近期淡储启动,消化目前企业的库存,促进价格回升。三是国际化肥价格如果出现回升,将促进淡季出口,为改变价格下滑的形势提供支撑。四是化肥价格的大幅下降会增加农民的用肥需求。国内一些中小型化肥生产厂被迫停产。2009年春耕旺季来临时化肥需求增加,在短期内供给可能出现偏紧的状况,从而推升化肥价格。
尽管国际市场磷肥和氮肥价格大幅下跌,钾肥价格相对具有抗跌性,因为钾肥供给相对短缺且行业集中度高。尽管国际上处于垄断地位的加拿大、乌克兰等国家采取限产保价措施,国际钾肥价格仍有可能会从目前价格水平下调,但由于国际钾肥价格远高于国内价格30%以上,而2009年的钾肥供应仍然偏紧,因而不排除继续小幅上涨的可能,这将对国内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五)出口适度恢复增长
根据2008年11月国家公布实行新的化肥出口关税政策,氮肥、磷肥出口设定基准价,对高过基准价的出口征收高于10%的关税,出口价越高,关税越高。这一政策在旺季基本阻止了国内化肥产品出口,保证国内供应和产品价格平稳;而淡季则灵活性放开市场(因为国内价格越低出口概率越高),有望使国内化肥产品价格维持在生产成本之上,同时又不会过高,波动性减少。
三、有关政策建议
(一)完善淡储政策
1、建立国家和地方两级储备制度
仿照国家储备粮食调节供给的机制,建立化肥储备调控机制,用国家财政或是农行贷款储备确保化肥质量。由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决定储备化肥的投放时机和规模,保障化肥供应,调控化肥价格。国家储备要处理好与商业储备的关系,根据国内化肥淡季需要储备量确定储备规模。以目前的商业淡储为主,国家储备为辅,国家储备主要是保持化肥市场稳定,平衡旺季、淡季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2、继续扩大淡储规模
根据国务院近期关于增加重要物资储备的精神,将目前化肥淡储1100万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以缓解目前困境。扩大的淡储规模,一部分由国家和地方储备承担。另一方面作为商业储备,但是向生产企业适度倾斜,增加生产企业的淡储指标安排。为解决生产企业流动资金问题,有关部门应协调银行加大对生产企业储备业务的贷款支持,尤其是化肥淡储期间,允许生产企业用产品做抵押,办理短期贷款。
3、鼓励合作储备
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搞联储销售,其最大优点就是“利益共享,风险同担”,可以有效地降低淡储风险。国家应扩大工商联合储备的比例,推进淡储工作的加快启动和进行。
(二)加快推进化肥限价政策调整
改革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取消对尿素的出厂限价,解除对化肥批零差价控制和提价备案以及钾肥进口核准价格制度。在放开化肥价格的同时,对于化肥行业的优惠政策也应相应有所调整。应适时取消对化肥行业生产的优惠电价,取消对化肥铁路运输优惠运价,取消价格双轨制及对化肥生产用天然气的优惠价格。对于化肥行业享受的免征增值税政策仍然应该保留。因为税收优惠可以通过减轻企业的税负来降低化肥价格,不会影响到化肥及上下游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
(三)建立化肥预警机制
建议国家要建立一套全国化肥市场运行情况的预警机制,对市场问题进行早期干预,从而尽可能保持稳定发展和降低损失。这一机制包括:规定市场上化肥供需情况的警戒线,设立绿、黄、红三个等级,在警戒线处于黄色状态的时候及时采取措施,通过灵活的市场储备及投放、进出口关税政策等手段进行调节,实现行业稳定健康发展,为保证国内市场供给和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条件。
(四)积极促进化肥行业结构升级
目前,在国内产能过剩、竞争更趋激烈、出口市场受限的整体形势下,化肥行业正在进入行业变革、重组的关键时期,行业整合、整体升级的进程也在加速推进。国家政策应积极推进这一进程,实现行业整体结构升级。一是严格新上项目审批。控制小规模项目和技术落后企业小改大(简单技改、重复扩大规模)的审批,适时将氮肥、磷肥项目的备案制改为报批制,并严格规定新上项目的规模、技术工艺、环保评估和原料来源,特别是提高节能环保的市场准入门槛。要在项目审批中考虑地区因素,鼓励基础化肥产能向原料产地集中,对于非原料产地新建、扩建氮肥、磷肥产能应从严控制。二是合理确定淘汰标准。从淘汰机制来讲,首先是要合理确定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在确定规模标准的同时,更要注意环保和技术标准,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降低消耗,减少资源浪费。
【我国呼叫中心行业应用领域分析】推荐阅读:
我国家电行业分析06-27
分析:我国白酒行业九大消费特征07-14
2024年我国餐饮行业现状分析07-22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及2011年展望07-11
我国圆件定制行业发展现状综合分析08-18
我国旅游地产行业政策环境及运行状况分析10-21
呼叫中心技术分析报告09-26
我国灯具行业的现状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