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2024-07-16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述职报告(15篇)

1.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篇一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武汉市信息技术教育再创佳绩 ——武汉市教育学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2008年会工作报告

2008年3月22日

各位领导、各位会员:

上午好!

武汉市教育学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于1999年成立,至今已满9年,原名武汉市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现改名武汉市教育学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这预示着我们工作的内涵更丰富了,责任更重了。去年7月,按市学会工作布置,开展了重新登记工作,我们召开了理事扩大会议,民主选举新一届的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和理事长。现在,我受武汉市教育学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的委托,向大家做2008年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工作报告。

第一部分工作总结

自99年,武汉市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研究会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区各信息技术教育教研单位的支持下,我们专业委员会依托现市教科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团结和组织武汉市各行业有志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和科研的教育工作者,紧紧围绕信息技术教育的重点问题和中心任务,开展学术活动,研究信息技术教育领域里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发挥自身优势,面向学校、面向教师、面向实际,大力组织和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学术活动,做到了以学术活动来推动学会工作的发展,以学术活动来凝聚广大会员和教育工作者,以学术活动来展示学会的生命活力,充分发挥了学会学术功能的作用,为促进我市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繁荣信息技术教育科学,建立具有武汉特色的信息技术教育体系,为实现武汉市教育的信息化做出了一定的成绩。现就多年来学会主要工作回顾如下:

一、立足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努力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1.与时俱进,努力推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健康发展,构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本研究会成立之初,正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之时,它改变了信息的社会分布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拥有关系,造成了信息的多元性、易得性和可选性,从而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教育关系。理事会组织全体会员及全市信息技术教师,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0]35号]的文件精神,引领他们站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围绕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展开一系列研讨评比活动。

2007年武汉市教育学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上的发言第1页,共6页。

2000年~2007年,我市共举办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四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六届、优秀论文、优秀案例评比三届,共收作品200余件,评选作品数百件,并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百余件(次)。

2.积极推进教材建设,提升教师的课程研究水平

2000年以来,我院和华中师范大学联合组织了省级《信息技术》教材、教参及教学光盘的编写工作,本会部分理事会成员和部分会员骨干教师参加了教材、教参及教学光盘的编写,占总编写人员的98%。教参编写人员占总编写人员的100%,七年来教材不断发展更新了五个版本。我们及时抓住这个优势资源,组织全市教师的教材教法培训,及时、透彻地传递新的课程理念,整体提升教师的教法研究、课程意识及课程研究水平。

2006年,以我市教师为主体的编写团队,又完成了武汉版《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教材,在顺利通过了湖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的基础上,又被选上全国中小学教材推荐目录。新教材的出版使我市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和科学,在全省和全国部分省市已广泛使用并获得好评。

另外,我们还编写了剑桥少儿信息通讯技术及认证培训教程《剑桥少儿ICT》学生教材和教师用书,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奥赛培训培训教材。

3.加强师资培训,传播信息技术课程新理念

2003年至今,我们已经举办了两轮初中和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和相关的新教材培训班。在这期间,共计有100多人次主讲过全市信息技术公开(研究或展示)课和全市教材教法报告;每学期推出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累计不下100多节次。所以这一切,都是让教师们领会,开设信息技术课程,重要的不是每一个具体的技术本身,而是要给学生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培养一种素养。使学生知道,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干什么,能够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从而达成课程的总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此外,我学会还为兄弟城市培训师资,传播信息技术教育方法,为全省信息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积极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向纵深发展,构建数字化学习课堂

信息技术是促进教育改革的强有力工具之一,无论是对教还是学都是有力的工具。学,不仅仅是指学习信息技术必修课,还要看在其它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度和广度,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把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之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已成为学会一项重要的工作。

围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我们组织了专题研讨会。有的会员率先在自身的兼职学科中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涌现出一大批优质课和教学能手,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改实践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整合的整体水平进入全国的先进行列。

就小学来看,近7年来,我市共有46人次参加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比,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能力大赛,其中获一等奖的就有20人次,在全国居于前列,其中市常青实验小学的《网上购书学问大》一课在获得全国信息技术推荐优质课一等奖的基础上,又被选拔到日本参加国际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2004年,我市正式出版一本《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集》。

2005年,有几十所小学参与了中央电教馆和美国WORLD LINKS组织合作项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题研究并已圆满结题,并参加了美国甲骨文教育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Chink.com”远程合作学习项目;首次申报成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规划专项课题和青年课题;武汉市“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课题研究开展正在进行中。

2007年5月“第十一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摩展示会”暨“第三届国际多媒体技术课堂应用交流会预选赛”在武汉市召开,把全市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热情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在初中学段,近5年来,我市有214位教师积极参加了市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教学课评比。有37位教师参加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教学课评比会五届,共获得13个全国一等奖、13个全国二等奖、11个全国三等奖,成绩位居全国前列。

在高中阶段,2005年7月5日,举办了武汉市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比赛。共有30位初、高中物理教师报名参加(其中高中组19人),高中组获得市级一等奖4名,市级二等奖6名,市级三等奖6名。2005年9月23日-25日在江苏省无锡市无锡一中举办“第三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比赛”(大赛主题是:互动课件在中学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突出了互动、共享、探究三个特征)。其中我市有9件作品参加了在无锡举办的全国决赛,共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4名、国家级二等奖2名、国家级三等奖3名。

2007年11月,成功举办了“2007年武汉市首届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优质

课评比”,参赛课合计16节,评出市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

三、组织武汉市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各项能力竞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为配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会在市教育局和市教育学会的大力支持下,认真组织全市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普及活动和学生综合信息技能展示活动。活动的根本特征就是倡导“创新与实践”,重在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中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活动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抵御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侵害。

这项活动的前三届经过区、市、全国层层选拔,有160余名学生入围全国奖,这些学生分别赴深圳、广州、郑州参加总决赛,我市教科院和全市60多所学校获“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80多信息技术教师荣获“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优秀辅导员”称号。

2005年圆满完成了第三届全国信息技术创新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2个、二等奖42个、三等奖174个。

2006年7月,我圆满完成“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获得全国一等奖10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28个,同时武汉代表队也荣获了优秀组织奖。

2007年3月至2007年9月,圆满完成“第五届武汉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其中获得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大奖2名,全国一等奖28名,全国二等奖82名,全国三等奖98名,并荣获优秀组织单位、优秀组织个人若干名。

近三年来,我们在“2005年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RCJ)大中华区选拔赛”,取得了青少年机器人舞蹈——中学组的亚军,并获得了代表中国参加2005年7月13日至7月19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JUNIOR的竞赛资格。

从1998至2007年,我市成功举办了八届武汉市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参加规模逐年扩大,并从中选拔出大批优秀学生参加省级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每年我市学生都囊括省一等奖和大部分的二、三等奖,年年获得优秀组织奖。每年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比赛的学生也由我市学生囊括。

四、进一步深化课改理念,发挥学科特长,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2005年,有几十所小学参与了中央电教馆和美国WORLD LINKS组织合作项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题研究并已圆满结题,并参加了美国甲骨文教育基金会合作研究

项目“Chink.com”远程合作学习项目;在市教科院的组织下,全市近17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在北京参加了培训。武汉市的培训和研究活动效果得到中央电教馆领导及总课题组亚洲负责人LISA女士的充分肯定。

2006年,我们申报成功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规划专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教并重”的教学策略研究》和青年课题《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新策略的研究》,武汉市“十一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组成员均以骨干教师为主组成研究团队,课题研究开展正在进行中。

五、着力学会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会成立之初,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还不足600人,首批会员有133人,几年来,学会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术研讨氛围,积极组织活动、开展培训,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舞台,培养、锻炼、打造了一批青年骨干。近五年来,从他们中成长起来了市、区学科带头人,区级或学校中层领导干部,市区优秀青年教师;一批中、青年教师在省、市,及至全国的学科教学评比中获得较好成绩,并获得中、高级教师职称。正是这样一支年轻而又有活力的骨干教师队伍,用他们的青春谱写着武汉市信息技术教育的新篇章。

以上成绩和我市信息技术教育良好局面的取得,是与我们学会所依托的武汉市教科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的,是与武汉市教育学会的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的,更与在座各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密不可分的。我代表学会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二部分未来工作展望

目前,随着湖北省高中新课改的启动,武汉市中小信息技术教育也将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结合武汉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未来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各区要积极完善区级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建设,积极申报市、区两级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会员,逐步完善信息技术教育教研网络,建立好信息技术教师的精神家园。为此,会后我们将继续发展本年度市级信息技术专业委员新会员。

2. 我们要深入到各区,向区级学会领导、老师们学习,经常下校调研,深入课堂,与一线教师一起,调研目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水平,将信息技术新课改的理念通过一系列活动内化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新课标中的各学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等都要进行宣讲和充分的说明,使教师们在实施新课程之前,对这些内容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

3. 以评优活动带发展,积极开展中小信息技术课程四优评比活动,如开展2008年4月将开展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优秀案例、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2008年9月至10月将开展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优质课活动。以课题为引导,以活动为载体,加快武汉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步伐。

4. 加大培训力度,以中心教研组为圆点,辐射全市开展中小信息技术新课改的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的到来为依托、为契机,推动全体中小学教师对于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模式,课程评价等都要重新认识及提升。通过开展一系列关于信息技术教育新课程的培训,培养一批骨干教师,使全市教师尽快的适应中小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同时,从我们学会培养一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拔尖人才,将他们推荐到更高的平台去,以提升我们专业委员会的整体水平。

5. 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研究,通过对其他兄弟城市的调研,资料收集,结合目前武汉市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通过进一步的调研,积极向市教育局相关部门柬言,推进中小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

6. 在培养教师及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作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我市信息技术教师的梯队建设做出贡献。

7. 加强优质数字化资源的交流与建设工作,促进我市区域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8. 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通过活动促动、通过课题研究带动等等多形式,让信息技术的应用内化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全面推进全市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为武汉市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会员同志们,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信息技术的春天已经到来,我们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壮大,让我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武汉市信息技术教育再创佳绩。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2.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篇二

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技术”呢?我们怎样来理解呢?

我个人认为“信息技术”应该这样去理解:就是把“信息和技术”分开来解释。“信息”是依靠网络、媒体直接给你的一些“图片、音视频、影像、文字等等”的直观的信息, 让你对看到、听到的信息内容得到认知和理解。而“技术”则是怎样利用你的手段把你想要的信息从网络媒体中熟练地调取出来, 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单靠“信息”不行, 单靠“技术”也不行, 只有把二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显出它的重要作用, 才能推动教学改革的步伐, 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合到各科教育教学之中。运用“技术”又能把你的教学信息在网络上让大家共享, 这才是真正的“信息技术”。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 每节课前我都会利用学到的信息技术, 在网上观看优质课的视频, 下载一些图片、资料等信息, 在自己备课的过程中把好的信息运用到我的课堂教学之中, 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如, 我在四年级《阳光牵着我的手》一课中, 有复习、导入、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新授课、提升练习、总结。在导入时我利用电子白板播放一些音乐图片, 语言导入, 应用白板的书写功能, 在白板上板书课题“阳光牵着我的手”, 再用书写功能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聆听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的范唱, 我利用白板与电脑的转换在电脑中调出歌曲, 用播放器播出范唱, 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 学生这时都会聚精会神地聆听, 伴着音乐, 孩子们的表情也跟着变化着。新授课环节我应用了白板的照相功能, 把歌谱照下来拉到白板上进行讲解, 对乐理知识和重难点的讲解, 我应用白板的标注和放大镜功能, 把重难点和基础知识进行标注、放大, 突出要讲解的地方, 这样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然后对重难点我用电子琴和学生进行交流, 很快就能迎刃而解。提升练习部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 播放歌曲的伴奏音乐演唱, 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烘托了课堂的气氛, 使这节课的教学达到的高潮, 每个学生都得到了练习, 得到了提高, 最后学生在老师的总结中, 听着音乐、唱着歌曲结束了本节课。

通过本课的教学, 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学到知识, 得到了锻炼, 得到了提升。而作为教师, 我也在教学的同时学会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如何应用, 信息时刻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就看你怎么去对待和应用, 这就要靠我们每个人应用技术的能力, 能不能利用技术手段把有用的信息找出来, 展示给学生, 拉近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社会的距离。

当前, 信息技术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 学校已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但是, 我在平时的教学教研过程中发现, 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应用实践的过程中, 还有很多学校和教师普遍存在着对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应用中的理解及操作存在一些问题。问题的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 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使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偏离正确的方向, 走进了一个误区。比如, 现在的绝大多数教师还只是停留在只会播放课件的层次上, 课件的其他功能还不了解 (如:标注、圆珠笔、毡尖笔、荧光笔、墨迹颜色、橡皮擦、清除所有墨迹, 上一页、下一页等等不会使用) 。而他认为能演示课件我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信息是让你用技术找出来然后传授给学生, 之后再用你的技术把你的教学经验和科学信息传到网站上共享你的资源, 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步伐, 更好地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于素云.信息技术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3]王兴荣.让信息技术走进音乐课堂[J].吉林教育, 2004 (5) .

3.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篇三

一、建立信息库。实现档案管理无纸化

少先队档案资料是对前一时期少先队工作的真实记录与全面总结,对后续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现代教育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少先队资料已不仅是形式单调的文字说明了,录音、录像等现代教育手段的加入,使其变得更加有声有色。为了对全体队员的年龄特点、居住地址、家庭情况及各类活动有较全面的了解,少先队大队一般都要进行队员档案管理。但传统的登记注册模式已不适应目前工作的要求,常常出现保存不便、查询不易、容易散失等情形。如果应用电脑进行队员档案管理,会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多媒体电脑以其容量大、易修改、易查询、自动化等优势,成为不少大队辅导员工作中的得力助手。比如把学生档案以中队为单位编号,把每个队员的详细情况和各中队活动情况输入电脑制成软件,要查询某个队员情况时,可随时调出。也可修改,还能把档案资料分门别类,如分成文字、图片、声音、录像等,以便开展各种适合队员特点的活动。建立信息库,实行少先队档案“无纸化”管理,是少先队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利用互联网。开辟少先队活动网络化主阵地

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工作的核心。少先队电脑化网络化活动充分体现了队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在这些活动中,他们自己的创意自己实现。自己的作品自己制作,自己的伙伴自己教,自己的活动自己搞,是培养队员自主化精神的极好载体。

1、应用于主题队会中。在少先队活动中,主题教育活动是很重要的形式。在少先队活动中合理、灵活地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施网络、媒体教育,能提高队员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感性认识。如在“庆祝国庆五十八周年”的主题队会中。队员们在我的带领下利用网络搜索到很多相关的历史照片和资料,并用电脑和大屏幕投影来帮忙,一起制作了演示文稿作为本次主题队会的背景、说明。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辅导员千万不能忽视队员对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队会固然能对队员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但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更能教育队员,因为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队员们接触了更多的资料,并且运用个人的鉴别能力进行鉴别,所以这一过程,更能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2、应用于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中。为了提高队员的动手动脑能力,许多少先队组织开展了各式各样的课余活动。在这里也需要注意,课外活动要结合自身学校特点,并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活动。例如,我校申请省级绿色文明校园,那么我们就结合实际在队员中开展了“电脑环保小报”的评选活动,激发了队员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依托网络。创建立体型的网上论坛新平台

由于互联网的跨国性和匿名性,网络在传播知识和健康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反动、迷信,甚至色情的东西,面对这一挑战,我校少先队组织主动出击,利用网络提供的免费资源,如免费主页空间等,建立自己的主页,通过网络推动少先队工作的全面开展,并为队员之间、队员与队组织之间、队组织与家长之间的多向交流,创建了立体型的网上论坛和学校百度贴吧。建立一个论坛或贴吧很容易,但管理起来并不轻松,所以要让队员健康成长,必须自己常上去看看,引导队员文明发言,不过不要刻意扼杀他们,有些“脏话”也要有所保留:否则队员对这里就有了防备,不敢流露自己的真实思想。相反,我们也能从这里对某些队员的不文明行为提取证据,使教育时有证可查,让他心服口服:其次,在贴吧里许多同学同时会对那些发言不文明的同学进行教育,使这些同学以后发言都要“小心谨慎”。

4.信息技术课题工作报告 篇四

工作报告

马杭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这个课题从2012年立项开始到现在,即将历经三年的探究和研究,这三年中在园领导的关注下,专家的指引下,我们全园老师共同参与研究,逐步发现着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各科教学领域中的新颖、奇特、形象、灵动、创造等等,让教育教学在课堂上鲜活起来,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掌握了白板技术、制作课件技术,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上的提升等等,更发现幼儿接触电子信息的快速、充满趣味,提升了语言表达、情感交流、个性品质、艺术等方面的能力。

本课题经过中期评估后,根据提出的问题,我园继续依托相关制度、培训、外出学习、专家引领等方式,同时围绕提出的问题,各科制定的研究计划,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扎扎实实将课题做实。现将课题实施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前奏激荡——加强组织与管理,保障课题实施 1.定时召开会议,确保课题有序开展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我园各学科工作室,云端工作室(信息技术)、小红帽工作室(语言)、小博士工作室(数学)、小问号工作室(科学)、七彩虹工作室(美术)、“哆来咪工作室”(音乐)的领衔人定时召开课题组会议,确定课题开展的计划,根据课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确保课题有序开展。

2.出台管理制度,保障课题有序运行

科学而完善的管理制度既是实验工作的先导,也是顺利完成实验任务的有利保证。我们相继出台了目标考核制度、建立“五个一”制度、资料归档制度。工作室年度考核评价办法,制度的建立保障了课题研究的有序运行。

3.架构课题栏目,有效管理信息网站

课题研究除了在幼儿教育中得以广泛开展,同时在幼儿园的管理中也实现网络化、无纸化管理,根据课题研究、管理、应用和实际需要,架构了具有本园特色的信息课题网站,设立了“课题概况”、“课题活动”、“学习交流”、“工作室”、“研究成果”、“学习资料”等栏目,老师们每次的研究过程通过上次网站,真实地记录了研究的足迹。4.抓好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1)理论学习

我们发动教师收集网络、杂志中关于信息技术在幼儿各学科中的运用研究方面的活动设计、论文等材料,网络世界大大地拓宽了教师的教育视野。

(2)技能培训

在这三年中,我们对全园教师开展了flash课件制作、教学ppt的制作、图片处理与优化等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并不间断地委派云端工作室成员进行信息技术专项培训,再由这些工作室的老师对全园教师进行辐射式辅导与培训,老师们集体参与,共同学习,学会了课件制作及修改等等技术使用的的基本方法,通过园部持之以恒的培训与学习,园内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到目前为止,我园云端工作室成员人人会制作教学课件、处理图片等,其他教师也有了熟练运用的能力,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进一步凸显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在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下,课题研究让每位老师都动起来,无论是课题学习还是培训,无论是研究教学还是开展竞赛,让老师们在一点一滴的课题推进中不断地思考分析,一个一个解决着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问题,让课题真正动起来。

二、主歌昂扬——深入与推广,辐射研究脉络 1.各科教学,推广运用

在平时各随堂教学活动中,我们也深入推广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直观、形象、清晰的媒体手段为幼儿展示栩栩如生的画面,令各学科的教学活动更加出彩。有老师运用电子白板教学,还鼓励孩子上前操作,无论是采用电子白板功能中的拖拉、书写、绘画,还是运用ipad平板电脑操作,孩子们非常兴奋,同时也很喜欢上前操作,高端的电子信息技术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投入的态度。

2.深入研究,辐射脉络

为了深入研究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优势与弊端,本学期我们通过各工作室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利用传统模式:图片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对比,设计了操作性强的研究、观察、评价表格,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体验到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信息技术的介入,使教材更立体,优化教育过程的同时提高了保教质量。但是大家也清晰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根据课程要求与传统的手段进行有机结合。还相继开展了相关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沙龙活动,围绕信息技术 2 的“新、奇、趣”开展交流,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也进行了整改,使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崭新的信息技术让教学课题鲜活起来,让幼儿更学习更富有积极性,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同时更优化教学。

三、副曲回响——梳理与归纳,提炼研究成果 1.梳理思路

经过这三年大家扎扎实实开展信息课题,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也逐步积累着相关的经验和资料。如何把这三年的信息课题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提炼?本学期课题组老师一方面继续按课题要求开展好常规研究活动,一方面提炼研究成果。首先我们召开课题组会议,大家通过讨论梳理研究的思路,同时布置任务。其次各成员明确分工,分头梳理在这三年中大家扎扎实实开展的各类相关信息的资料。

2.提炼成果

优秀教案集锦:首先各工作室收集三年来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教育信息在教学活动中的优秀教案,并分类归纳整理。如:语言工作室:将开展的三年中绘本类优秀教学活动进行归纳。按几个类别整理:滑稽类、情感类、成长类、科学知识类等等,其他数学、科学、美术、音乐学科也同样分好相关类别进行整理提炼。汇编了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相关优秀教案集锦共5本。

优秀论文集锦:其次汇编了相关信息课题的获奖优秀论文集、教案评析集锦,三年来,全园共有56篇相关课题论文获省、区一二三等奖,有14个多媒体、白板课件获区级一二三等奖,在课堂教学区级评优和说课竞赛中课中有1人次获一等奖,2人次获二等奖、8人次获三等奖。云端工作室主要是负责课件资源的归类整理,我们从建立到逐年扩充,现已形成了一个涉及各年龄段、各学科的规模庞大的教育电子资源库。积累了教师自行研发的110多个优秀课件、近优秀课例二十节和大量的教育素材。

应用评价体系:通过制定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有效应用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建构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评价体系。

经过老师们的梳理、归纳、整理,让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与研究这个课题的成果资料逐步在老师们的探索和研究中一跃而出,更跃进了老师们的脑海中。

四、余音嘹亮——回顾与总结,延续研究方向

回顾三年的教育信息课题在幼儿教学的应用与研究,我园是全员性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评价,不仅提高教师利用现代化教育设施和手段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在取得一定的成果同时也深深感受到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1.软件开发技术薄弱

目前老师的有些信息技术还是停留在浅层次上,开发高端信息技术的能力有限,如: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一些相关软件的开发上比较欠缺,在一些公开活动中,使用ipad平板电脑开展教学活动较少,还没有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应用的最大值。2.外培力度还需加强

平时老师们接收的信息技术培训也是局限于园内教师开展,外培的信息技术不多,今后我们还要加大外出培训力度,强化网络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使老师们的信息技术能更加精湛,更好地优化教育教学。3.配置设备尚需完善

学校购置设备还不够完善,白板目前只有2块,各教室虽然有电脑,但屏幕较小,今后会加大投入。

5.信息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报告 篇五

我于2009年7月1日从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毕业,所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学本科,2009年7月10日进入公司从事信息工作,任计算机工程师岗位。我满怀热情的投入到工作中,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在领导和同事的关怀和帮助指导下,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多方的学习,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和进步。现将我两年来的工作学习总结如下:

要端正心态,找准自己的定位。进入企业工作,不能像在学校一样懒懒散散,企业有很强的纪律性,必须严格遵守各个规章制度。刚来上班要弄清楚各个岗位的作息制度,牢记自己的岗位职责,了解自己的工作范围。不仅如此,还要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我们发电企业,“发电、设备、燃料”是我们的三大核心业务,从事信息工作,我的定位这是一项服务工作,职责就是做好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保证各系统稳定的运行,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努力实现无纸化办公。

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学校学习的知识90%都是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却不多,进入公司后很难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为了尽快地适应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我总结出三点,就是要多做、多问、多想。只有多做事,我才能发现工作中哪些方面不足,这样就能有征对性的去学习相关的知识;遇到不懂的就要多问,问师傅,问同事,努力弄明白;工作中要多想,出现故障要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怎么避免这种故障的发生,工作之余还要多总结,认清自己哪些方面不足,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师傅的指导帮助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从客户端的安装维护开始学习,学会了操作系统的快速恢复,PC机的故障处理,以及OA、MIS、文件管理系统的安装维护,各种病毒的查杀和防御方法。进一步学习服务器方面的知识,掌握了IBM服务器、EMC存储设备、以及小机等的日常维护。最后是网络方面,弄清楚公司的网络结构,各办公室的布线,学会了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的配置,掌握了网络故障的诊断及恢复方法。经过工作实践,我对日常维护中出现的问题故障等,能够准确判断并及时解决。

为了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更稳定的运行环境,满足公司各部门的需求,配合外尾厂家完成了如下项目: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配合厂家完成了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项目的开发和实施;2010年3月配合厂家完成了我厂的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改造;2010年5月,为了公司网络的稳定,接入移动网络作为备用办公网络;2010年至今配合厂家实现ERP系统的开发实施及推广;2011年6月至今,参与我厂核心网络改造及信息系统集成项目。

6.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篇六

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定西市安定区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整体推进方案》,我校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并选拔一名专职计算机教师负责学校的网络建设和维护工作,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在现代化硬件、软件建设,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对照《安定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达标评估方案》,将我校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校长李勇担任组长,负责整个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对信息化工作实施的指导,副校长姚凤堂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规划的推进,教导主任马国福、总务主任焦庆、电教员员逸群及各学科组长为组员,主要负责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信息技术的培训。学校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同时,着重建立了信息化发展的各项制度,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教师考核。这些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学校信息化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发挥持续不断的推动力。由于意识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尤其是近3年来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1.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硬件配置,实现了多媒体化。现有学生电脑室1间,配备电脑35台,其中学生用机45台(另外10台电脑在语数教研组,师生共用),另一间学生电脑室逐步淘汰,生机比达到7.6:1,教师用机56(含电子白板教室电脑),实现了专任教师人手一机的标准,师机比为0.8:1,电子白板教室19间,实现了班班通。建有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音乐教室,购置了教学用多媒体设备,数码摄象机1台,照相机1台,DVD2台(远教工程项目配发)。这些设备的配置,优化了信息技术环境,基本实现了教学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化。此外,学校每年能够根据校情,加大经费投入,对设施设备进行更新维护,加强人员培训力度以及添置教学资源。

2.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为对外交流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学校建有教师QQ办公群、微信办公群。外网于2012年建成后经过逐步改造,目前已实现了20M光纤连接,为教师获取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教师信息素养不断提升,教育观念得到转变。学校认真落实《信息技术培训制度》,保证每学期信息技术培训量达到人均每月1课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1)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2)电子白板使用及课件制作。(3)办公软件的使用。经过培训,目前100%的老师能网上获取资料,存储上传资料。截止2016年12月,教师全部注册了安定区教育云平台的个人学习空间,参加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培训和甘肃教师学苑网上研修学习,合格率为100%;学校领导积极参加了教育信息化管理能力研修培训并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领导能力,能从宏观上掌握学校信息化管理、建设和应用情况,制定了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所有老师都能运用多媒体技术上课,90%的学科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而且有一部分教师能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多媒体教学大赛中获得荣誉。

4.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个性化资源建设的主体作用,每学年总有一部分教师上传录课视频至甘肃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站上,而且校级资源库在学校领 导和教师们的不断努力下在逐步完善中。

5.学校现有3名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师资配备满足教学需求,每生每周1课时的信息技术课正常开设,学生信息技术课质量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实现了信息技术“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基本要求,学校全体教师能运用至少一种优质教学资源(如为你服务教育网,畅言教学通等)开展学科教学,学科应用率达到了100%;积极利用网络课堂等进行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德育教育(如开学第一课)。

6.按照国家和省级数据中心“两级建设”、“五级应用”基本思路,着力学籍管理系统、学生营养餐系统、教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全面改薄项目管理系统、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管理系统等6个系统的应用,为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财产管理和项目管理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二、基础设备设施建设及管理使用情况。

1.我校配有一间计算机教室,达到上课每生一机要求,配置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学生每周在计算机教室上课到达规定要求。

2.我校按标准每班教室配有一套“班班通”教学设备,教师都喜欢用多媒体上课,提高了课时效率,效果很好。

3.联网计算机达到计算机总数的85%,在办公室等教学、办公用房均布设有信息接入点,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

4.学校有合适的交换机、路由器,有基本保障网络安全的防火墙。5.学校各类信息技术设备台账齐全,有专人管理,维护维修到位,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情况。1.教育教学资源。学校逐步建立具有服务于教育教学、满足现行新课标需要的校本资源库(学科门类齐全),每位老师参与建设,实现资源统一管理、交换和共享。建立和开发校本资源,进行了相关课题研究。

2.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校先后组织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训,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如何使用的培训,教师办公应用软件操作员初级培训等。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主管部门安排的各级各类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网络研修等。通过此类培训提升了教师的思想意识,提高了教学能力,更明确了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努力方向。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是学校各学科都实现电子备课,并有电子备课的要求和管理制度。二是教师能够熟练完成电子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网络资源检索和下载,能制作符合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取得的经验。

(一)抓应用,营造构建数字化为特征的校园氛围。

1.抓好资源建设,支撑新的课程改革。我们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运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生学习兴趣,用以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积极开展学校特色资源库的资源添加和收集,积极调动教师们参与建设和使用资源库的积极性,学校资源库内容越来越丰富,目前我校已初步建设了分学科、分年级、分学期、分类别的校资源库。做到资源共享,减负增效,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3.学校建立了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通过网络渠道方便、加强了家校沟通和教师间的沟通。(二)实践研究,提高效能。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活动,在进行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强化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实践研讨。各学科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加强集体备课,平时上课有选择的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全体老师能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科学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0%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五、存在问题。

1.教室周围无信息接入点,不能互联互通。

2.目前学生没有注册学习空间,教师虽然注册了教育云平台空间,但达不到学科应用的要求。

3.教师没有开展过信息技术的相关课题,学生电脑作品竞赛寥寥无几。4.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还需不断深化,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模式还需不断地研究。

5.我校学生都是农村子女,大部分为留守儿童,和城区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相对不强,信息意识相对薄落。学生家庭有电脑很少,配置率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制约。

6.学校微机室电脑配置较低,就目前现状来看学生机数量偏少,不能充分满足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要求。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培训,确立人才第一资源为特征的培训机制。

教师是实施信息化工程的主力军,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队伍是当务之急,学校通过抓校本培训,有计划的实施步骤,达到 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支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队伍;一支熟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研究的信息技术骨干队伍;一支能运用电脑网络进行简单管理的学生队伍。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配备。

1.与电信部门协调,开通教室网络,搭建学校网站系统,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实现教育信息化管理。

2.筹措资金,更新学生电脑。3.组织开通学生个人学习空间。

(三)规范制度,强化装备管理,发挥装备效应。1.加强组织管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2.健全制度管理,责任明确到人。

3.继续加强师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4.强化常规管理,促进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效推进素质教育。

7.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篇七

一选题背景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4号, 简称“高教30条”) 明确指出, 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 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 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1]。而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决定了高校的教学工作能否被科学、规范、高效地组织起来, 教学过程如果管理得不好, 教学质量就无法得到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 教学管理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始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 依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其实质就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将信息技术大量应用于教学管理工作, 以提高工作效率, 规范管理行为, 实现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果的目标。如何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管理工作中, 切实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提升管理层次, 提高管理效益, 这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一直关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也尝试着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二现阶段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况

在21世纪的前几年全国掀起了院校合并和招生规模扩大的浪潮, 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质量决定生存、质量决定发展, 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保证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是近几年各高等院校面临的问题和教学管理工作努力的方向。为了适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模式的改变, 当前在教学管理方面, 各高等院校除了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配套出台新时期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文件以外, 更多地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管理中, 探索实行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均已采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对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环节进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逐步实现了对教学管理过程大量数据的集中处理。随着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逐步推进, 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流程日趋规范, 由于计算机软件系统完成了相当一部分的事务性工作, 在较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使教学管理人员逐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过程的宏观管理和教学效果的监控上, 教学管理层次与以往手工操作方式相比有了较大提高。但客观地讲, 现阶段我国相当一部分高等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 有很多管理理念和想法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 教学管理利用信息技术的程度和效率还不是很高, 各高等院校之间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距还比较大, 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三提升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但在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中, 仍然存在许多落后的教学管理理念, 以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购买和使用相关教学管理软件, 没有充分理解信息化的内涵, 制约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还有不少高校在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前期缺乏足够调研, 对自己学校的教学管理流程和学校的基本情况缺乏足够的疏理和分析, 对可供选择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缺乏足够的对比, 导致在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匆匆上马, 往往会造成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与本校的实际情况不太相符[2]。又或者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缺乏宏观的管理与指导, 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也不是很充分, 导致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更有针对性的应用, 无法发挥信息化系统应有的作用。为了改变这些状况, 促进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我们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1 树立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理念, 强化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管理, 从而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 最终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的过程[3]。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依赖于教学管理理念的进步, 只有树立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理念, 屏除认为信息化就是将技术人员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相结合的落后理念, 才能促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合理有序地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指出,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并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信息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 而教学管理信息化则是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落脚点。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教学管理内涵, 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将高校的教学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地管理起来, 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通过重点抓好学分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实验教学管理、毕业设计 (论文) 等平台系统建设, 全面提高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着力推进教学管理的理念、模式、体制、机制的创新, 推动学校教学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2 充分调研本校的实际校情及发展规划, 建立适合本校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需要耗费大量财力、人力和时间, 一旦投入运行对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慎重考虑、周密实施。之所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管理的层次和管理效率, 把管理人员从教学管理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教学过程的宏观管理和教学效果的监控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实现教学管理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并非目的, 因此高校在建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时, 切忌盲目投入, 一哄而上, 更不能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搞成教学管理的形象工程。为了确保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能产生积极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实施前期必须做好充分调研。既要摸清自己学校的实际校情, 明确学校的管理方式, 疏理学校的管理流程, 又要适当考虑学校长期的发展规划, 确保在建立本校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时做到心中有数。对可供选择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要进行足够的分析对比, 或对自行开发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充分的论证, 以确保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适应或至少在总体上适应各高校自己的管理体系, 这样才便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开展和全面实施。同时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过程中, 要确定专门的系统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和调试, 适时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优化, 为教学管理服务。

3 加强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培养, 维护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既包括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 又包括各基层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人员。他们既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果的直接受益者, 更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这支教学管理队伍信息素养的高低, 将直接影响教学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建设的成效。重视教学管理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使教学管理人员在熟悉本校教学管理规定和流程的基础上, 更重要的是要强化教学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适应能力, 有效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管理能力[4]。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不仅复杂而且头绪众多, 一个教学管理人员要想胜任教学管理工作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工作实践。任何队伍的建设, 都免不了有人员的变动, 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的正常变动是不可避免的, 但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批具备良好信息素养, 同时具有实际教学管理经验的人才, 因此维护教学管理队伍发展的总体稳定是非常必要的。教学管理人员如果频繁变动, 势必造成管理人才的流失, 而新管理人员由于对学校教学管理经验的缺乏和对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生疏, 将会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产生一定影响。

4 加强对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保证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推行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 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是三个紧密相连的组成要素, 缺少了任何一方, 学校的教学管理就无从谈起。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实施过程中, 除了要重视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提高, 更要考虑到学校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高低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效的重要影响。要大力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 开展全员信息化教学培训工程, 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与教师职务评聘和考核奖励挂钩;同时强化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 培养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会基于信息管理和信息教学平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确保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效的全面推行, 使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到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4号) [EB/O 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301/xxgk_146673.html.

[2]梁雨平.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9.

[3]刘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9.

8.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 篇八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应用

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堂实践证明,学生从信息技术中习得的知识及课堂教学效果与从教师那里获得的知识和课堂教学效果相比,并没有显著优势。值得探讨的是: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当前学习的价值在哪里?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随着教学不断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教学目标和方向。课堂是学生学校活动的主要场所,教育教学改革离不开课堂教学改造,有效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完成学生知识的积累,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及迁移,培养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法变革,为学生思维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1.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使命

1.1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探究问题

创新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换句话说:问题的解决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土壤。学生只有独自面对问题,并且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问题时,才能最有效学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应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将知识转化为学生探究的问题,设计各种探究性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究问题。

1.2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交流和互动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相互间交流与协作的能力。要求学校注重群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种互动不仅包含课堂上的互动,而且包含课后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课本的互动、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互动、与网络学习资源的互动等。甚至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不同文化、地域、知识背景等之间的互动,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

1.3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迁移和应用

学习任务和活动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应引导学生善于应用信息技术不断学习新知识,弥补知识的不足,并可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知识迁移和应用。

2.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

2.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情境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极具吸引及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①问题梗概,主要包含产生问题的背景、人物、事件等。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或利用信息,为学生实践和获取知识信息提供支持。

②问题。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将课堂知识隐含于问题之中,吸引学生探究和解决。

③问题可操控空间,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问题的可操控空间,使学生自由操控问题因素之间的变量及问题元素之间的关系,想象其结果及结论。

2.2应用信息技术搭建学生思维的悬梯

①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心智。学生在问题环境中可以将一些认知工作转移给计算机,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为学生进行更加先进的信息处理提供机会。例如:日常学习中,学生遇到复杂数学运算时,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不仅可以确保运算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②应用信息技术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随着科学知识发展,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有限生命里将所有知识都掌握。网络可以作为学生庞大的知识库,充当学生的记忆系统,当学生需要某种或某类信息时,只需输入关键字就可查询到相关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③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不同,他们对知识的积累呈现多样化,不同学生可以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假设和推断;如果他们能应用信息技术互相交流、沟通、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每个人的认知空间就会在无形之中扩大,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超级大脑”。

3.提高学生信息技术专业水平和技能

可以认为信息技术是义务教育阶段唯一的“专业课”,对学生现在学习和未来工作有着深远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开放性,可以采用分组探究实践的教学方式,有意识设置不同学习层次,其中既包含广大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又包含对信息技术有兴趣、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利用课内外时间自己探究的内容。这样设计可以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后可以做其他学生的小老师,相辅相成。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广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求,又可以不断提高水平高的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

综合上述,信息技术教育价值不仅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深远的在于提供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课内外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还对个人能力的无限扩展提供了有效方法,应用海量信息技术资源,“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已成为每个人探究问题、研究问题的可行方法。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把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然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建立在对问题的学习和解决之上,因此应用信息技术为问题解决创设问题情境,同时应用信息技术学习、交流、探究及对知识的反馈决定着学生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咏.中学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的分析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

[2]史晓俊.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新课程,2012(3).

9.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篇九

标签:

信息技术功能室 分类: 教育教学

自查报告

根据章丘市教育局电教仪器站关于进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功能教室建设与管理情况自查的通知,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信息技术功能教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做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减少技术不安全性,提高功能教室的使用效能,特对我校信息技术功能教室的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自查,整理如下:

一、信息技术功能教室的设施配备情况。

本校微机教室共一座,配有学生用微机25台,教师机1台,交换机一部,并配有微机专用桌凳。现有3台微机的主机损坏,已经不能使用。

本校语音室一座,有语音专用微机1台,配有录音及播放设备,学生用耳麦

套,桌凳 套,可供 名学生使用。

二、信息技术功能教室机房场地环境的建设情况: 学校信息技术功能教室属于砖木结构,为新建平房,有混凝土浇筑的圈梁,建筑结构合理,性能比较稳固,教室宽敞整洁,符合学校用房的一般要求,有一定的防震设计要求。机房有比较密闭的铝合金门窗,配有防盗门窗,可以避免一般尘埃对电教设备的影响。但受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机房还达不到适合使用电教设备的恒温和湿度要求,机房没有防静电设施。

三、信息技术功能教室供配电系统建设情况。

本校信息技术功能教室的室内供配电系统由专业人员设计施工,力求安全,走线布局合理,线路隐藏于布线封条内,有闸刀及漏电过载保护器。但安全方面没有可靠的接地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四、信息技术功能教室防火、防水、防雷、防电磁辐射情况。

本校信息技术功能教室备有灭火器,可防备教室内一般火灾的发生;教室的地面为瓷砖铺设,且高于室外地面,可避免室外雨水进入室内,使室内线路及器物不受雨水的侵袭,有一定的防水和防潮作用。但没有防雷设施,室内也没有防电磁辐射措施。

五、信息技术功能设施的管理、使用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

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的督促和监管之下,学校制定了 信息技术功能教室设施的管理制度和使用制度,有专人负责管理。微机室和语音教室的墙壁上张贴有管理使用制度。学校对信息技术功能教室的使用和专管教师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有上机使用记录,专管教师负责检查和督管及日常维护。学校各年级教师都能按要求为学生上好微机课,形成了比较正规的管理和使用制度。

六、信息技术功能设施的使用情况以及取得的效益。由于学校各项制度的建立和有效监管,本校的信息技术功能教室能正常使用,使学生学会了使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各信息课教师和上机学生也养成了较良好的使用习惯和爱护意识,能自觉保持室内清洁、注意用机安全。

七、通过自查发现的设备配备的不足,配电系统的欠缺,四防工作中的遗漏以及制度不健全和管理不到位的表现。

通过自查,在一些方面发现了很多欠缺的地方。微机室内的圆凳损坏较严重,有的无法使用;教室内的微机无发联机使用,不能进行示范教学。没有与网络进行连接,电脑不能上网,学生不能进入网络学习,接触不到知识浩瀚、内容丰富的网络资源。

室内电路没有地线,存在安全隐患。微机室没有防雷装置,易受雷电袭击。没有防静电设施等。

八、意见、建议和设想。

通过一番自查,既看到了学校自信息技术功能教室配备以来取得的各项成绩,又发现了许多不足,设想进一步改进,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检修微机室内的桌凳;对已不能使用的微机主机,力争近期内修好,以满足学生的正常使用;对于微机室内的交换机,派专业人员维修,以期尽快使用。对各信息课的担任教师,进行有效管理,健全各项检查制度。对于学校信息技术功能教室管理的一些制度,有的教师还重视不足;对学生应该遵守的功能室上课纪律还教育不够。教师应时时教育学生自觉爱护公物,遵守微机室上课制度。

2、进一步做好微机室和语音室的防尘措施,要求两室的电路有安全的地线,并力求尽快安装避雷装置。

3、争取学校的微机尽快上网,开好信息技术课,畅游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使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10.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自评报告 篇十

砀山县 陈集小学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学校信息化工作,本着以“要想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首先实现信息技术的现代化”这一中心。把它视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所必须的基础条件和推进教育改革的基本前提。学校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按照教育局信息化工作部署,根据学校具体实际,开阔办学视野,更新教育观念,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积极稳妥、有步骤地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不断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一、领导重视 工作规范

我校是一所边远学校,学校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利用网络可使学校管理效能倍增,为此我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信息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性。成立了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有陈静校长,学校领导班子全员参与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校信息化领导小组为管理主体,学科骨干教师为信息资源支持,全校师生为应用核心的运行机制。建立多个管理制度,确定目标,责任到人,加强考核力度,全面保障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正常推进。

二、基础扎实 管理有效

在县教育局和学区领导的支持下,我校根据教学和管理的需要,利用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平台推动教师网络资源的应用,加快了校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信息快速传播。

近几年来,我校加大了对计算机教师的培训,百分之九十的教师能够正确使用计算机和利用进行多媒体教学。也能充分利用学校的设备、师资和教学管理。

三、广泛应用 成效显著 学校领导多次强调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要求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求教职工积极参加县、市教育局组织的各项教学评比活动,全力以赴争取获得好成绩、好名次。校领导主动向全校教职工公布了各位校长的电子邮箱地址,动员全校教职工运用信息技术参与学校教改活动,充分利用“三通两平台”的教学优势,做好电子课件利用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全校所有中青年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经常组织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等个层面的教学展示交流。许多教师还利用教育平台,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很好克服了我校远离城区信息不便的不利因素。学校推荐优秀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计算机教学评比活动,对在评比活动中获奖的教师给予重奖,大大增强了教职工学习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信心,我校教学示范课全部选用了多媒体设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实现了计算机教学人人通,多媒体教学班班通。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优化。

学校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科研能力等方面,主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培训,着重培训教师如何获取有效信息资源的能力和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力;二是学科整合,结合教学,研究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有效整合,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探索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新方式,让网络成为一线教师喜爱使用的有效工具。

下阶段我们将把信息技术课更加深入地运用到学科教学中,改变原有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文化学习中加强计算机操作能力,使他们能真正掌握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一技之长,不断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自评报告

砀山县

11.信息技术教育叙事 篇十一

根据教材,七年级的学生第一章是学习“信息与信息技术”,由于这个内容理论知识较多,所以,为了让学生掌握要点,我用Word制作了导学案,把本节内容设计为填空题和选择题,希望学生在自学的過程中完成这些练习。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应该会在30分钟以内完成练习,之后核对答案就可以提交作业了。而我没想到的是,这里的学生整整完成了一节课,居然提交上来的作业还不到20人。我发现问题的关键是学生打字速度太慢,并不是他们没有找到答案。

第二周的信息技术课,我给学生电脑了安装了金山打字通,让他们利用里面的“速度测试”,每人设定10分钟,我来记载大家的打字速度。10分钟后,大家的速度让我大失所望,一分钟在5个字以下的同学占了三分之二,突破一分钟10个字的同学全班屈指可数。我问大家:“你们平时上QQ吗?”居然有十几个同学告诉我,他们没有QQ号。此时我觉得打字必须得练习了,否则上课的难度将增加。

在第三周的信息技术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认识键盘、了解键位图的分布和手指的位置,然后进入金山打字的键位练习,牢牢记住每根手指负责的键位,最后我让他们打开金山打字通里面的打字游戏。学生此时十分有兴趣,都兴致勃勃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有的学生选了“警察抓小偷”,有的选了“青蛙过河”,还有的选了“打苹果”。我要求他们必须把手指放到正确的位置玩游戏,刚开始学生不习惯,经常被“Game over”,后来我告诉他们,每根手指会负责上、中、下三排对应的字母键,不管按了哪里的键,手指都要记得迅速回到基本键的位置。

打字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此时有人发现虽然手指位置是正确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还是很快就“Game over”了。这时我和学生一起玩“警察抓小偷”,我的速度要快多了,他们发现我的眼睛是不看键盘的,是盲打的,他们在惊叹的同时也反思了自己。

之后几周的信息技术课,我会每节课给他们15分钟玩打字游戏,他们很有兴趣,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练熟了指法,打字速度也在提高。到本学期结束的时候,我准备在七年级举行一个打字比赛,评选出打字高手进行奖励,学生听说这个消息之后都更加努

力了!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游戏来练习指法,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这让我对之后的教学设计开始高度重视,既然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学科,何不让它以特殊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到在娱乐中学习知识,在小组竞赛中提升技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收获成果。

12.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篇十二

一、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 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 高标准建设城域网, 实现跨越式发展。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专门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注重制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过去五年中, 全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增强, 千兆校园网、无线局域网、全方位校园电子监控系统、智能广播系统构成了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 同时, 搭建以平板电脑、电子白板进教室为特征, 以“校校通”“班班通”工程全面建设为基础的学校信息化平台, 已经成为我市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标准。2002年9月, 深圳教育城域网建成开通并投入运行, 教育城域网主干环带宽为2.5G, 双环路光纤覆盖全市8区, 实现市区校三级互联互通, 服务于全市150多万学生和教师, 并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2 (IPv6出口) 等宽带连接, 成为全国第一个接入国家第二代互联网—IPv6实验网的基础教育城域网。

(2) 制定规范化标准, 促进信息化均衡发展。我市自2001年开始全面启动“校校通”工程, 先后制定并颁布了《深圳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配置标准》《深圳市中小学校园网站应用与安全绩效评估标准》等, 大力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的标准化、均衡化、规范化。2005年, 全市已有90%的中小学校建成了校园网, 249所公办中小学校的校园网以各种方式接入城域网, “校校通”工程初见成效。截至2010年底, 全市公办中小学校100%建成了校园网, 教室100%配备多媒体信息终端, 学生人机比达到4.7:1, 教师人机比达到1:1, 基本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

(3) 突出重点、扶持弱校, 特区内外学校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在全市8个区中, 宝安、龙岗、光明、坪山4个区属于特区“关外”, 由于地处偏远等原因, 基础较为薄弱。结合推进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 2006年起, 我市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设备设施配置方案, 确定了包括1 680大项、预算金额为17 380.545万元的设备设施配置项目, 完成了原特区外96所薄弱村办小学设施设备的达标建设, 同时解决了原村办小学高速接入城域网的问题, 使地处郊区偏远地段的原村办小学“跑步”进入信息化, 流畅共享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二、搭建共建共享平台, 整合推送优质教育资源

(1) 制定标准、健全制度。我市先后制定了《深圳市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深圳市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施办法》, 构建广泛覆盖的教学资源中心, 在建设过程中, 以强化应用为主线, 以全面整合为重点, 以提高效益为目标, 教育资源库建设取得较大突破。我市建成了覆盖全市的教育资源平台 (www.szer.edu cn) , 通过市资源平台链接全市各区资源中心和中小学校资源网站、专题学习网站, 同时与广东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及部分省市优秀教育资源网链接, 提供快速检索, 为师生提供教学资源共享空间。

(2) 拓展推送渠道, 大力扩大影响。近年来, 推出“网络课堂”, 上线展播千节优质课例;近期与深圳广电集团合作, 在高清互动电视点播栏目推出“电视教育”频道, 通过互联网络和电视网络有机结合, 为广大师生和家长推送优质教育资源, 服务教育、服务社会。

(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提升帮扶成效。我市2010年启动“百校扶百校”行动, “一对一”帮扶结对, 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等载体, 多次开展远程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活动, 开展优秀教案、教学课件、习题和辅导资料等交流, 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发挥名优学校引领和带动作用。

(4) 推进电子政务, 提升服务能力。着手打造基于教育城域网的教育电子政务平台, 先后建成网络中心与数据中心, 保证了城域网的稳定运行, 提供节点接入、出口安全、数据存储及多种增值服务;制定多套教育信息化的规范与标准;完成数据交换, 在数据层面上完成全市应用的整合, 为教育电子政务后期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0年, 我市对深圳教育门户网站、教育信息网站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进行了更新, 开发市、区、校三级公文交换系统、行政审批系统, 以及深圳市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义务教育就读和免费资格审核系统、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中高考网上巡考系统和教育视频会议系统等。全市各区均建设了功能较为完备的教育门户网站, 教育门户网站功能进一步完善, 通过开展中小学校园网站安全与应用绩效评估活动, 首次评出99所学校网站为三星级以上的星级网站, 促使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规范。

三、注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分层培训, 扎实提高教师能力。近年来, 我市注重健全市、区、校三级信息化组织管理机构, 分门类分层次, 认真组织开展各种培训活动。目前, 全市学校信息技术管理人员100%获得省级培训考核合格证书;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普及率达到100%, 培训成绩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90%以上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 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合理高效地创造优质课已经成为了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流, 不断提高全市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和能力, 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 发挥实验校示范效应, 形成区域信息化特色。我市致力于推动市、省、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创建, 形成结构合理、示范辐射作用明显的国家、省、市级实验学校体系, 区域信息化特色明显。目前, 我市省级、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达到126所, 它们在信息化环境建设、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课题研究的开展、教师队伍的培养、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整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 课题引领, 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近年来, 我市学校全面参与“多媒体组合语文教改实验”“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区域性整体推进模式研究”等课题研究, 促进了教育综合实力的提升;通过开展“中小学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 最后结题时增建了60多个专题学习网站;“儿童八岁能读会写”实验对革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做了较深入的探索, 获得广泛好评。“十一五”期间, “IPv6实验网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中小学教育装备使用效益研究”“基于远程网络平台的东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网络课程开发实践研究”等多项国家、省级教育技术重点课题研究取得明显成效。

(4) 率先自编教材, 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1年, 我市率先在全市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中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小学到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达到100%。2005年, 我市对信息技术教材再次进行全面修订改版,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向全国出版发行。新教材采用模块化教学, 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 着眼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 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并注重与其他学科学习整合。

(5) 坚持举办学生网络夏令营, 以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2003年至今, 我市已成功举办8届学生网络夏令营。2010年, 全市有351所学校的56 642名师生参与, 共收到参赛作品近两千件 (篇) , 成为我市优质网络资源的重要内容。夏令营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日益深远, 效益越来越明显, 网络夏令营已成为我市中小学生每年期待的网络盛会, 2011年, 我市与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国际学院合作启动学生网络夏令营国际分营, 利用远程平台开展创新作品国际交流。

(6) 开展师生远程互动, 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我市利用区域优势, 学校师生广泛参与国际学校联盟项目、“手拉手”远程协作、深港一体化等, 开阔了师生视野, 提升了应用能力。此外, 我市还承担了教育部、中央电教馆等多个项目试点, 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校园电视评比等项赛事中, 我市代表队表现不俗, 取得佳绩, 赢得好评。

虽然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在新形势新要求下, 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信息化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不平衡, 校际之间的差距较大, “重硬轻软”“重建轻管”, 特别是“只建不用”等现象仍然存在;二是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还不能很好适应信息技术创新人才、拔尖人才的培养;三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滞后、“信息孤岛”严重, 缺乏数据统一标准和高效交换机制, 制约教育资源共享效率;四是教育信息技术建设应用与城市高科技产业优势地位不相称, 信息技术教育国际化水平滞后于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需要。

目前, 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 要在新一轮发展中应对挑战、再创辉煌, 就必须用以质取胜的新理念引领发展, 以“深圳质量”为新标杆指引方向, 全面建设“智慧深圳”。我市教育局确立在未来五年内, 使全市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达到国际先进城市水平, 建成覆盖全社会的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智慧校园, 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现代化, 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让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现代化先进城市的主要标志。我们要着力抓好六大工程:

(1)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工程。第一, 以应用为导向, 采用物联网、云计算、无线技术、虚拟化技术等先进和主流的技术, 构建“班班通”的教育城域网和数据中心, 加快教育信息网升级, 完善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第二, 搭建全市虚拟教学平台, 加快建设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 形成以知识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虚拟仿真、互动教学、项目创作、探究实验等学习环境。第三, 大力推进“金教工程”。深圳是我国率先运行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城市之一, 我市将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更新力度, 到2013年率先建成覆盖全市100%学校的IPv4/v6互通兼容宽带教育城域网, 感知监控网络得到有效整合,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备, 依托城市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 实现高速安全、多层次、立体化网络全覆盖。第四, 加快公、民办学校数字化校园智慧化改造, 提高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安全设施等智能化装备水平, 构建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网络学习空间。

(2) 实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第一, 建立全市统一的教育信息数据标准, 以应用为导向,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建设。2011年, 将应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海量数据管理等云计算技术, 完成教育基础数据库的设计和建设, 构建涵盖学生、教师、校情、安全4个子库的教育基础数据库, 实现动态的预测、预警、干预、指导功能。第二, 构建高标准高质量的教育信息服务门户。我市将围绕服务对象需求搭建教育信息公共服务门户, 加快建立电子政务、教育管理和教学服务三大应用体系, 为师生和市民提供全方位、便捷的教育政务信息获取、网上办事、家校互动、学习机会管理等各种社会教育服务。探索使用“电子书包”, 推动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学习和探究, 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构建良好的信息环境。第三, 制定“优质教育资源全民共享计划”。以国家和广东省基础教育资源库、深圳市教育资源网、深圳市高清互动教育电视栏目、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数字化实验室为基础, 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工具, 建设开放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中心、结算中心, 完善机制, 搭建网络学习资源推送平台, 建立现实和虚拟的网络学习社区, 提供按需定制的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和网上课程服务, 激励全社会参与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3) 实施学校智慧应用工程。校园数字化应用已经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校园的智能化建设和应用, 为变革学校的管理模式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采用无线电子化教室教学、多媒体课外教学等基于物联网的网络教学手段, 全面、实时采集教育教学信息, 提升学校监测、分析、预警、干预、决策能力和智慧化水平, 提高学校管理和服务的精细化程度, 增强突发和重大事件的应对能力。围绕数字化校园智能化应用, 以及建设智慧教育目标和构想, 通过方案征集、方案答辩、专家论证等方式, 选择100所办学特色鲜明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创办虚拟教育城应用示范基地, 结合学校办学优势, 进行网上虚拟实验室、虚拟德体艺场馆、体验中心等建设, 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社区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移动学习等研究和实践, 实现优秀学科带头人资源网上共享, 力争到2015年,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智慧应用有重大突破。

(4) 实施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模式创新工程。第一, 建设虚拟教育城, 拓展网络教育教学空间。利用现代物联网、云计算、IPv6、智能化、虚拟化、多媒体、3D、互动平台、数据挖掘等技术, 构建包含虚拟学校、虚拟实验室、虚拟图书馆、虚拟研究合作教学平台、虚拟互动游戏教学平台、虚拟体验中心、虚拟展场馆、虚拟个人空间的网络虚拟教育城市, 在虚拟和实时背景下, 建立真实世界模型, 实现网络化的学习。到2015年实现全市80%的师生积极参与网上虚拟教育教学活动。第二, 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是创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过程、转变教育模式的重要途径。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市要率先建成“随时随地随需”的终身教育网, 推动电子学分互认, 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5) 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与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相结合, 建立深圳市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营地, 通过国内国外两个相互对接的计算机实验室, 构建远程学习平台, 借助国外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 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课程远程培训、实时课堂观摩、专题研讨等, 引入国际信息技术创新领域最新成果, 开阔国际视野, 引导教师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提升教师在备课、教学、学生个性化辅导等方面的信息化素养,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整体水平。

(6) 实施教育信息技术研发与创新工程。要充分利用深圳信息技术产业优势、人才优势和市场优势, 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设立教育信息技术研发中心, 以应用研究为重点, 面向教育领域的关键问题, 组织重大应用项目攻关, 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应用前景广泛的教育信息化成果。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中国 (深圳) 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平台,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成果交易, 将深圳建设成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发、孵化、推广应用基地和成果交易中心。

13.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总结 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以dxp教育理论为指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深化改革为核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为重点,认真贯彻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精神,开展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促进信息技术教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实效化,全面实施“哈尔滨市教育发展工程”,推进我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的“整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信息技术教育开课情况

全镇中小学全部开设计算机课,三年级以上每周二节计算机课,理论课、实践课各一节,开课率10xxxx,教材人手一册,目前全镇各校还达不到单人单机,均采用分组上机的办法,中小学分别学习word的基本操作和画笔操作,学生的操机能力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学习的需要,丰富学习生活,各校的计算机业余时对学生开放。

三、校本培训情况

这学期我们按市教师进修校要求,充分发挥网上优势,狠抓了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与进修校联网,及时下载有关校本培训方面的内容,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写学习心得笔记,座谈交流学习体会,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我们已完成了《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前三章)、《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前六章)共五本书的后两本网上学习任务。网上教研、交流情况,我镇九九年下半年实施了“校校通”工程,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开展了网上教研,网上培训等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网上资源,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这学期我们举办一次网上教研课,一次教学业务讲座,一次优秀教案展评,一次网络建设九里学校现场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还通过网上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提高了班主任自身素质,又通过教委网站,进修学校网站及外地兄弟学校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做法加以借鉴和学习。这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教师的自身素质都起到了不可替代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信息技术教育课题研究

依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每校均确定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大致有“教育信息网对提高农村教师综合素质中的作用”、“农村网上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与实验”、“校校通”工程给农村教育带来的变化等。目前初见效果,我们将继续深入地研究下去使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处于全市领先地位。

五、网建工作的管理及计算机教师的培训工作

各校都建立了一整套关于计算机使用的管理制度,并到实践中严格执行,以保证计算机运转状况良好。

本学期我们分别搞了一次网管员培训和计算机教师培训,目前我镇计算机教师全部通过哈市中级考试,并取得了中级证书,另外有四人获得尚志市网络课件制作二等奖。

14.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篇十四

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局始终把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深入推行政务公开,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管理创新,建设廉洁高效、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规范、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流程、拓展政府信息公开形式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开展了2008网站信息公开工作评比,我局位列全国质监系统第一名。我局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为了推进我局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我局专门成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兼任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分管领导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我局各处室和直属机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省局办公室,作为我局政府信息公开的主管部门和工作机构,具体承担我局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并对全省质监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指导,办公室成员由局机关各处室指派一人参加;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建立了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关问题。同时,我局还指定信息中心作为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受理机构,具体负责我局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的维护和更新;我局还配备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专兼

职人员2名,其中全职人员1人,兼职人员1人。这为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力量保障。

二、不断夯实基础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梳理工作。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局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准备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等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研究制定了《XX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XX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还组织机关各处室对2003年以来我局的政府信息进行甄别、梳理和编目, 并依据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公开属性进行界定分类。近期又组织人员进行全面检查,做好补缺补漏工作,确保该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都上网公开。

二是建立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平台。2008年4月份,我局在门户网站(http:/)设置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开通了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等渠道,并根据我局政府信息公开的目录和指南,结合相关业务,设置了相应栏目,我局信息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开发了专用软件,在OA系统添加了公文的公开属性界定功能模块,并完善后台管理,将各处室在发文办理和业务开展过程中产生和制作的信息,及时在网站对应的栏目上进行录入与更新,这为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平台支撑。

三是切实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经费投入。2008年我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共投入500万元,其中用于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的建设及维护的费用达10万元,今年又拨出专项经费10万元用于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的建设及维护,为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同时,去年我局还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筹建了公共阅览室,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查阅场所,为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切实加强制度建设

为了推进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2008年年初我局按照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有关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本局实际,研究制定了《XX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处理流程细则》和《XX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依申请公开处理流程细则》、《XX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操作说明》和《XX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保密审查制度》等系列配套文件。2008年6月份,我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有效推动了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制度建设。今年初,我局又对已建制度进行完善和落实,并新建了《XX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制度》《XX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等系列制度,为我局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四、组织开展宣传培训

政府信息公开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了普及政府信息公开知识,拓展便民服务渠道,去年我局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政府信息公开新闻宣传工作,在省局门户网站设立“在线访谈”、“局长信箱”、“公众留言”等栏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条

条及时回复。同时,我局把政府信息公开的学习培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和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上http://网站等形式,及时认真学习《条例》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相关文件材料。去年4月底,我局还举办了全省质监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培训班,邀请省政府办公厅从事政府信息公开的专家、领导授课,全省质监系统60名具体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人员参加了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在全省质监系统普及了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知识,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认知度,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我省质监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五、及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2008年以来,我局在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宣传培训和指南、目录等系列配套文件制定工作的同时,还组织机关各处室对2003年以来我局的政府信息进行了甄别、梳理和编目, 并依据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公开属性进行了界定,将符合要求需要公开的文件编号备查并在我局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上进行公开。公开的政府信息主要包括我局的机构职能和人事管理情况,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质监事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及其进展和完成情况,质量监督、质量管理、计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方面的行政许可管理情况,质量监督与管理、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执法稽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我局的行政事业收费、招标采购等方面的政府信息。截至目前,我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共1447条。同时,我局近期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送交工作进行整改和落实,已全

部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以书面材料和电子文档两种形式送交省档案馆和省图书馆。我局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形式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设置互联网专栏。2008年4月份,我局在门户网站(http://)开设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市民通过“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子栏目可以查阅我局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依申请公开”子栏目,可以向我局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并查阅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的状态。截至目前,我局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访问量达13000多人次。二是设立公共查阅点。指定省局档案室、公共阅览室为我局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中心,为公众提供本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去年现场接待公众(不包括本机关工作人员)查阅政府公开信息5人次、借阅文件12件。三是召开新闻发布会。我局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重大政府信息,去年以来共举行新闻发布会5场,主要是通报名牌产品、计量惠民活动、执法打假行动、服务企业的措施等社会公众关心和政府关注的事项。

六、认真办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

去年以来,我局重视抓好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办理工作,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6件,以传真形式申请1件,以信函形式申请2件,网上申请3件。申请内容主要涉及标准、名牌产品、生产许可等方面的内容。在6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中,已经全部答复,其中去年有一位申请人曾对我局的政府信息公开答复提出疑义,向省政府法制办提出了行政复议,经过与申请人沟通解释之后,申请人主动撤销了行政复议,同意我局原来做出的答复。同时我局也要求有关工作人员和相关处室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

开咨询答复工作,确保对方满意,截至目前,共有2380人次通过各种方式向我局咨询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事务,其中网上咨询2350人次,电话咨询25人次,现场咨询5人次;咨询内容主要涉及质量监督、标准制修订、计量检定、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收费、组织机构代码年检等方面信息。

15.信息技术唤醒教育智慧 篇十五

“智慧课堂”的智慧终端搭载了1.05GHz主频的OMEP4460双核CPU智能平板, 设计简洁轻便, 10.1英寸的广视角IPS液晶屏幕, 能够带来更清新的视觉效果和更广的可视角度, Micro HDMI输出端口可以方便地连接投影仪、显示器及液晶电视机等外部设备。还有Wi-Fi功能和续航13小时的优点, 能够随时随地接入“智慧课堂”的云平台, 让学习者通过更加简单、直观、有效的方式获取教学资源, 并能够分享、互动, 便于教学机构在每个环节及时地控制和管理。通过Wi-Fi或3G无线网络的接入方式让校内校外的各类终端设备高速、稳定地连接到中央服务器。通过利用该公司的教育软件,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大幅度地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该公司还正在优化U (用户界面) 设计, 增强系统终端的应用体验。相信它将成为未来课堂信息化的风向标。

其实, 就当今技术发展的趋势看, 还能让这个“智慧课堂”更精巧。触控功能使得所有操作进一步简化, 用户只要“触我所见”, 电脑就能“知你所想”, 用户对屏幕“指指点点”, 就能让心中所想的效果得以实现。分享也变得很轻松, 无论是通过转屏模式、双屏模式, 还是平板模式, 无论是Excel还是PPT报告, 用户都可以用轻松的方式分享严肃的内容。这种触控方式让人感到更有主动权和掌控权。还有所谓的“感知计算”将能够使我们用声音及手势等方式管理设备, 面部识别、传感器等也将帮助用户以更具有交互性和更加个性化的方式对屏幕进行操作。体感3D技术可通过摄像头让计算机终端捕捉到人体上半身的九个动作点;用左右手的自然挥动、分开、合拢、举起、放下等动作, 实现对图片、音乐、视频的控制等, 人们也可能将要放弃鼠标。畅想一下, 有了这样的装置, 学生说句话就能唤来想看的一段视频;画个十字, 将屏幕四分, 就能显示四块不同内容的分享;用语音输入替代键盘操作;打一个手势就能把自己的观点公开……

但这种高级的软硬件大集合, 真的赋予了课堂“智慧”吗?“智慧课堂”是多么应时、可喜的一个解决方案!我们的教育就是太缺乏智慧。君不见, 各类考试特别是高考, 多年来让我们如鲠在喉, 就是没有智慧将它化解, 让教育改革踏上宽阔的通途;君不见, 一个个不同特质、鲜活灵动的孩子, 硬是要放在固定的教育模具里冲压, 就是没有智慧让他们个性自由奔放地成长在百花争艳的世界。以最尖端的信息技术软硬件构建起来的这个“智慧课堂”, 能有足够的智慧圆满地使教育走出上述困境吗?

自从有了物联网, “智慧”一词陡然流行起来, “智慧商务”、“智慧城市”等, 不一而足。那么不妨看看其他领域的“智慧”, 给教育“智慧”一点借鉴。

案例一是福州的“智慧城市”。政府获取海量真实的城市运行情况数据, 充分了解市民的需求, 从而做到快速反应、科学决策。比如, 通过反映市民问题的“大点地图” (在地图中将市民行为事件数据分类呈现, 形成分布图) 能够快速了解哪一类问题经常发生、哪个地区经常发生问题, 然后根据统计数据, 设计出预测性的城市管理措施, 消除各类隐患。借此, 政府可以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 提高执行能力, 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案例二是香港中文大学市场系教授、市场工程中心主任刘建南博士讲的一个护肤品公司的故事。该公司在开始做产品营销的时候, 只是一味地把产品推到客户面前, 而不去持续跟踪并与之保持有效互动, 造成客户流失。该公司期望展开有效营销, 将产品推广至最佳的用户人群, 使其了解公司产品进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并最终达成交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该公司将智慧解决方案引入自己的客户关系管理计划中, 帮助公司记录看似碎片化的客户信息, 通过整合和分析, 形成“客户俱乐部”式的精准会员管理。借此分析数据, 市场营销人员得以了解哪些客户对哪种产品有兴趣, 并由此针对每个客户的独特需求, 进行个性化营销。这些数据包括客户的性别、年龄、购买能力等, 还能锁定客户需求细节, 比如, 其购买的护肤霜将在多久时间用完。基于此, 确定向客户展开营销的适当时间和适当的营销级别。

智慧商务方案准确划定了营销活动的目标人员, 帮助公司提升了营销业绩。在该行业主题营销、节日营销、体验营销等计划的实施过程中, 公司将客户信息和消费数据与客户进行针对性的接触, 有效降低了营销活动的成本。

以上两个案例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大数据”。什么是“大数据”呢?简言之, 就是从各种类型的海量数据中 (结构性数据、非结构性数据、半结构性数据) , 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福州市政府从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把他们行为的点点滴滴转化为数据, 分类存储。其中一部分和位置有关的, 制成“大点地图”用来消除各类隐患。消除隐患的举措不是来自政府的命令或代议机构的投票, 而是实实在在地来自市民习惯的自主自愿行为。多年来的被管理者终于有了自主权, 而那些管理者却成了顺从民意的服务者。“大数据”的智慧为人类的政治生活开启了崭新的一页。在“智慧商务”上, 则是依靠客户消费行为数据决定营销策略的。我的消费我做主, 彻底颠覆了那种配给意味十足的商品交易。本来作为买家, 并不是为了给厂商创造利润才来迁就卖家的货物进行购买, 而是你满足了我的需要, 我才允许你赚取利润。在物质极其丰富、信息畅通无阻的情况下, “大数据”给每个人都赋予了“产销者”的品质。这将是一个新社会结构的萌芽。

“智慧”是需要高瞻远瞩的, 是有创新基因的。“智慧城市”和“智慧商务”都具有这样的品质。“智慧课堂”在玩转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备上的确高超绝妙, 达到了极致。学生可以流利地输入, 及时地分享, 迅速地搜索资源, 随时随地地浏览网页, 接入云平台。聪明是不用说了, 但就是没看见将学生的这些行为进行数字化存储, 从数据中挖掘学生的心理、禀赋、特长、兴趣和他们真实的需要, 从而有的放矢地提供最精准的教育服务。人有高矮胖瘦、黑白俊丑, 在气质性格、成长环境上也是千人千面。教育“大数据”就能全面地揭示这个万花筒, 根据学生的行为数据有针对性地推送资源, 制定个体的教育策略, 进而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评估。

自古以来, 学生总是处于被教育的地位。他们只有委屈自己的聪明才智就范, 因材施教也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教育“大数据”让学生获得主体地位, 改变数千年来的一贯秩序,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智慧, 这个智慧源于教育的“大数据”。

数据, 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 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 预示着新一波生产效率增长的到来。基于经验和直觉是传统, 基于数据和分析才是现代。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大数据”的时代, 它对人类的数据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也为人们获得更为深刻、全面的洞察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潜力。作为教育工作者, 还能看着每日每时可贵的教育数据白白流失, 熟视无睹吗?“大数据”是意识, 忽视“大数据”就是没有“大数据”意识, 是教育的严重失误。

上一篇:分析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下一篇:石康经典句子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