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备课组评课实录

2024-06-10

高三数学备课组评课实录(共2篇)

1.高三数学备课组评课实录 篇一

一年级数学备课组评课意见

周宏标: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1.教师能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 2.教师控制课堂有力。几点建议:

1.课件中有些画面颜色对比不强,教师可适当修改;

2.在引导学生分类算式时,可以再多花些时间,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并体验分类的结果。

陈高明:4月11日下午,我连续观摩了二年级邹菊秀老师和吴文才老师两堂同课异构课,课题是《整理和复习》,内容均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听后感觉两位教师上课的风格各有千秋,特点鲜明。

邹老师的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形式多样化,有趣化,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本课的教学中,邹老师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整个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气氛非常融洽。在教学过程上中,各个环节紧凑有序,教学思路清晰流畅,给人一种如沐春风、清清爽爽的感觉。

吴文才老师是一位刚入职不久的老师。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这堂课中能有这样的表现是很不错的(比我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堂公开课的表现好多了)。吴老师在课堂中,语言风趣幽默,教态比较自然大方,富有亲和力。并且能熟练地操作现代教学设备。教材内容熟悉,目标明确。不过,我同时也看到了一位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教学中,吴老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纪律有点乱,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待加强。在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还不够细致,也可能是紧张的原因吧,学生的多次发言没有听清。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在操作过程前,须把操作要求与学生彻底交待清楚后再进行,效果会好很多。

以上是我个人对两位教师的课的一些个人看法,如有不到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胡霞:邹老师课堂上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但是练习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吴老师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整堂课课堂气氛比较好,但是学生在课堂中的纪律秩序有点乱。翁薇: 在邹菊秀老师这堂课中,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流畅,条理清晰,语言充满了激情,练习具有一定得针对性,帮助学生巩固之前所学知识,比如在除法计算练习时,不断的让学生回用乘法口诀来做除法算式。练习课比较容易枯燥,邹老师采用了开火车的形式来进行汇报计算结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对我这样一名新老师在今后如何上好整理复习来说是受益匪浅的一课。同时我有些小小的疑惑,就是在让学生分析求倍数为什么要用除法的问题上,是否可以直接理解为只要是求倍数就是用除法?

总之,在这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自主或协作地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吴文才老师是一堂与邹菊秀老师同课异构的整理复习课,吴文才老师采用的是全班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的形式开课,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在练习课上,吴老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有足够充分时间去自主完成练习。课堂气氛很活跃,部分学生在这时候比较容易开小差,需要老师的及时提醒。

总之,吴文才的这堂课,能把课堂交给学生,在汇报练习结果时,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值得学习的。

周玲:听了邹老师和吴老师的课,我觉得课上的亮点大致有以下: 1.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当着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在评价学生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美中不足的是:

邹老师的课件颜色对比不明显,导致学生看得很累。吴老师上课的语气太过平淡,没有吸引力。

吴凯:今天听了二年级邹菊秀老师和吴文才老师师徒结对的两节同课异构课《整理和复习》,听了之后受益颇多:

1.邹老师上课给人一种对课堂掌控熟练的驾驭感,对整个课堂的把握是“胸有成竹”。

2.从上课情况来看,邹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纪律的养成很到位,整个课堂井然有序,让我们很是羡慕,因为有序的课堂能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到集中,学生能去倾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发言,能主动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3.邹老师在上课中注重学生的读题,也就是理解清楚题目的意思,这个习惯很好,我们常说一些学生粗心大意,也包括了这个习惯没有养成才造成的。

4.邹老师在复习除法中,让学生伴随说出乘法口诀,让学生在巩固练习中明白除法的算理;在用数学中要求学生说出列式依据,有助于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5.吴文才老师课堂上语言很风趣,让人感到很亲切,营造了良好的师生学习交流氛围。

6.两位老师在开课时都能点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较好。

另外,对这两节课我个人认为下面几点可以改进:

1.邹老师的课件中有的地方背景色设置不太恰当,使题目与背景色相混淆,看不清楚。

2.吴老师对整个课堂的控制要多注意,对学生“收放”要有度,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不注意形象,跪在凳子上,下位举手,不认真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发言等,这样会影响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2.四年级语文组评课稿 篇二

这次七位骨干教师为我们奉献了七节精彩的示范课,让我们如品名茶,清香沁人心脾;如沐春风,倍觉神清气爽;如临大海,心胸豁然开朗。在精彩纷呈的课堂上,我们师生的心灵变得更加清灵和敞亮,目光变得更为清澈和深邃,思想变得更为明敏和成熟,人生变得更加充实而多彩。根据我们四年级语文组的评课意见,分别评一评七位老师的课。

雷蕾老师所上的《巨人的花园》一课,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和过程,体现着很强的目标意识。关注雷老师‚读童话‛的目标设计,我们发现,‚紧扣‘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这一主线,抓住花园情景及人物态度的变化,通过朗读感悟童话表达上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既考虑了符合课程要求的语文学习导向和要求,又能充分考虑到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性,对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有较好的把握。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这些目标的设定,为学生愉快地、认真地读童话,说童话,写童话,‚感受童话的魅力‛,奠定了行动的路径。提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显得过满,指导学生‚静心会文‛略显不足。

2、动态学情的处理方法上教师主导地位过强,学生互动体现不明显。

3、教学时间应紧缩一些,这节课超时多了点。

杨咏莲老师执教的《落花生》 文章篇幅短小,语言文字朴实易懂,生活气息浓郁。是一篇以物喻理、借物喻人的好文章。本节课的教学中杨老师能够根据不同的内容和需要指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但不管是采取了什么形式的读,杨老师都注意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特别是在学生评价时要让学生评的有理由,说说从同学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这样的训练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让他们知道说话要有理有据,在理解课文时,老师采取了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填写。这样的设计就非常符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学生能很快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炫耀、不张扬、默默的奉献精神。

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我也有一些建议。在理解‚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这个问题时,老师设计的填空就重复了,应该整合。

陈爱华老师执教的《荷塘旧事》可以说整堂课都飞扬着教师的激情,老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出发点,以引领者、合作者的身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之中,整节课情、景、事顺序清晰,调动学生进行生命的感悟和思考,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滋润。师生在课文的重点,难点之处进行探索,交流互动,以语言训练为本,品词、析句、明理、悟情,语文味浓。例如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的读(自读、听读、评读、合作读、角色读、表演读、配乐读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换词比较,动作演示等方法体会‚点缀。‛一词在句子中表情达意的作用。提一点建议: 课不一定要上完,学生自学四件旧事时用力过均,既然已交给学生自学,老师只起到引导作用即可。

范丽娜老师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先讲一和四段,这样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教中求变。在本节课里,范老师对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字斟句酌,仔细推敲。在语言文字的讲解过程中,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从而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提一点建议: 如果在加小标题的时候,范老师如果能让学生们去板书标题,学生们会更有成就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起到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

赵江静老师执教的《搭石》,教者从课文的整体入手,采用了‚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文,体验文本的价值,赵老师语言丰富极富感染力,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老师让学生通过细细读文,想象画面,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在这里教师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合作展开学习,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善于与孩子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选项择自己喜欢的的画面去学习、交流,体现了教学的选择度。在教学中,老师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和‚相背而行‛这五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赵老师的课从始至终贯穿着‚美‛,一是画面美,二是心灵美。‚美‛是《搭石》这篇文章的灵魂。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到美,那就是一遍遍地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学生真正读出了情感,品出了味道,对蕴含的内在美‚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德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提一点建议:在理解生活中美丽的风景线时,学生说得不够到位,老师还应该适时引导,多层次感悟。

陈登平老师在讲授《新型玻璃》一课中充分体现了创新,利用这篇课文的特殊性,在不变原意的前提下,变换的叙述方法。她在讲完五种玻璃之后,让假象作为推销员,自选一种喜欢的玻璃在‚展销会‛上推销自己的产品。教师能抓住及课外能触发展开假想的诱导物,步步引发,使 ‚改‛得方,‚假‛得理,‚想‛得据。而且使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使也学会了生活──推销产品!此外,陈老师还注意在疑中求新。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因此,老师大胆鼓励质疑,提出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的不同意见,这样就在疑中求得创新。陈老师在整篇的教学中,处处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的能动性。如:开始她就让依据自学提纲自学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在自学中让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特点和用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读一读。在创新性的‚产品推销会‛中也让选自己喜欢的玻璃作为自己的推销产品。这样大大地调动了的积极性,使在兴趣中学到了知识。提一点建议:在学生进行推销的同时,老师已出示了每种玻璃的特点及作用,就应该利用此时点拨说明方法,学生介绍已十分到位,不一定要全部介绍,有重点的进行推销,了解方法即可,这样就可以节约课堂时间。

陈佳老师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师力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文本的语言现象。高年级的文章长,时间又有限,而授课教师细细分析,全息阅读,巧妙整合,紧抓‚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以最震撼心灵的场景为主线,抓住‚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这两个文眼折射全文的语段,做到了‚一线串珠‛‚瞻前顾后‛‚在承上启下处反复回扣读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深化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而且在品读中,珍视学生独特体验,感受信任的力量,父爱的伟大,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流溢着生命的色彩!

提一点建议: 学生在品读时,情感力量不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不到位,所以导致课堂气氛与文本的情感体验相去甚远。

上一篇:全年节日促销下一篇:中职教师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