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2025-01-30

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精选16篇)

1.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篇一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环境保护涉及的范围广、综合性强,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污染、降低消耗和改善生态的技术体系。绿色技术是由相关知识、能力和物质手段构成的动态系统。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我们可以知道环境保护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无论是对现在还是对将来这都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协调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发展与环保,那么绿色技术将是重中之重。绿色技术负载着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强调防止、治理环境污染,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发展绿色技术,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将是今后的必然发展路线。因此,此门课程的学习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今环保问题已然迫在眉睫,但是人们的环保意识却依然淡薄,从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对我们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保护环境是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利益和基本目标之一,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然是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绿色技术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演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以高消耗、高排放、易污染为特征的现代技术,奉行“人类中心主义”,追求的目标是征服自然。实践表明,现代技术正在改变地球的基本演化方式,这是很危险的。因此,必须进行技术范式转换,由现代技术过渡到绿色技术,制止人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以维持现阶段地球的基本演化方式。与传统工业技艺相比它拥有着强大优越性。所以发展此项技术是解决当下问题的良好方法。

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技术是绿色技术中的重要部分,现在各区域与全球都已形成环境监测网络,对世界的各个方为进行严密检测,全球监测系统业已形成。同时,资源的节约也是绿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有效的利用资源,从资源的开发直到消费为止,从各环节有效避免其浪费与损失,提高效率。不但如此,从具体方面比如大气污染、水污染、有机物污染都有相应治理技术。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必将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国策,在学此课程之后我们便可以了解更多相关知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相信这在将来必将。有重要用途

2.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篇二

关键词:汽车技术,开发,绿色环保

一、汽车制造技术绿色节能环保标准要求

(一)低污染物排放标准

汽车尾气对空气质量具有较大影响,所以要想做到节能高效,首先要解决汽车的尾气排放问题,使其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当前,石油燃料汽车尾气排放的气体都含有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这两种对人体及生活环境有毒、有害的气体以及能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等,且在空气中的含量越来越高,这几种气体同时严重威胁着大气层。所以,在设计节能绿色汽车时要考虑到绿色的特点,使汽车排放的尾气尽量环保,这就要充分发挥汽车电动机和尾气处理装置的作用,使汽车在运转过程中能够自行处理产生的各种废气,保证汽车排出的气体对空气没有影响,确保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节约能源标准

我国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很多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开发规模的不断加大,人类更应该学会节约使用资源。在生产汽车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因此从环保角度来说,汽车生产应该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当前,我国汽车拥有量越来越多,时代的发展也要求必须生产节能汽车,同时也要求汽车设计师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提高汽车自身设计水平和标准,以设计出高效节能的汽车用品,其中汽车的核心———发动机应该为其中最为重要的设计要件,通过设计使用制动能回收、优化燃烧、提高燃料利用率以及运用新材料,实现汽车轻量化等实现节能减排。

二、绿色汽车制造技术的对策和措施

(一)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一般是指把汽油、柴油、电能混合使用使汽车产生动力的一种动力方式。目前,采用混合动力技术能够大大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能够有效提升汽车动力总成的输出功率,有效减少了汽车的耗油量。目前由于发动机存在功率低下问题,所以可以使用电能来进行补充,在汽车发动机低功率运行时,就能够对电池进行充电,通过这种方法来增强汽车的动力性能。

(二)电动汽车

传统汽车使用的汽油或柴油等能源为不可再生资源,燃烧时能源不能实现高效利用,而且其产生的尾气对空气会造成污染,但如果使用电能就能够有效避免环境污染问题,而且电能能够通过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中获得,是一种天然的无污染能源。电能所具有的这一特性,使得电动汽车可以在闲暇时间充电,从而增强了电能的使用效率,而且电池能够方便回收,以便重复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在大城市电池可以作为单独驱动装置,实现“零排放”。显然,电动汽车的优点是突出的。当然其也存在较多的缺点和不足,如,储存电能不大,使用寿命不长,占用空间较大,成本较高等,这些方面还待日后进一步开发和解决。

(三)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主要利用氢气与氧气在燃料电池内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带动汽车的运转。氢氧反应排出的尾气只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产生的是水蒸气,不存在尾气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可以降低热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和传统汽车相比,该燃料汽车在构造方面也实现了很大的进步。当然,仍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氢气生产难度大、汽车续航里程短等问题,这些不足还有待今后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

(四)创新汽车生产和制造方式

要想生产出节能、绿色汽车则需应用新型生产与制造环节,就要迅速淘汰传统汽车生产模式,认真研究新时期发展特点,利用新的设计理念,发挥高科技机械设备的作用,生产出具有较高标准的节能绿色汽车。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为了响应节能环保的要求,我国则需不断引进新技术,力求生产高标准的节能绿色汽车。对于我国来说,只有不断提高生产节能绿色汽车的能力,才能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才能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各界对生产制造节能绿色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投入也会不断增多,我国一定会生产出符合时代特色的节能、绿色汽车。

参考文献

[1]朱正德.国内汽车制造检测技术的发展轨迹和前景[J].装备机械,2012(1).

[2]李红亮.柔性技术在汽车制造行业的应用[J].汽车工程师,2012(3).

3.浅谈计算机技术与环境保护 篇三

【关键词】环境 计算机 技术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不光是我国,现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国民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城市想要发展,就要将环境保护融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保持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手段,将现代的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计算机技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實际操作起来也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局限性,究其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各个职能部门的分工管理不同,资源很难得到一个有效的整合,比如:城市的排污系统、收费系统、登记系统等。想要把这些系统整合起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从各个系统的开发、工作、到后台的运用,有了计算机技术的存在,可以让管理部门清晰的看到数据的分析整理过程,达到资源的共享。此外,在城市保护的水质监测方面,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开发以及应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运用计算机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可以对水质的模型进行编程,解决了后台庞大的数据计算过程,这解决了城市的环境发展中的大多数难题,总之,将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与城市的环境发展工作相结合,深入的了解到环境的危害以及如何保护,大大的减少了环境保护中的许多弯路。

二、计算机技术对环境保护的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计算机技术虽然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计算机对环境的一些负面影响。在城市的环保进程中,计算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的背后的能量消耗,比如在制造电脑的过程中,平均每台电脑要消耗大约800种化学原料,这对环境问题的影响是非常负面的,有专家指出,制造一台微型计算机需要消耗水3万多升,消耗电能2000多瓦,在城市的家庭中,每个家庭计算机的耗电量都超过了100瓦,而对于报废的计算机,我们如果把它埋在土壤中,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大量的污染,因为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大部分报废的计算机最后都成为了垃圾,危害人们的健康。

三、如何实现计算机技术对环境保护的应用

如何实现计算机技术对环境问题的作用,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但笔者认为,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作为信息化时代标志的计算机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于计算机技术能否实现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来探讨,针对这一论断,绿色电脑呼之欲出。顾名思义,绿色电脑就是一种比较安全、资源节约型电脑,绿色电脑也是人们对环保理念的一种延伸,绿色电脑的本质就是降低电脑的原材料、耗电量、以及对电脑的损耗程度,以往的电脑的设计,只是注重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环境的影响,绿色电脑的提出,改变了以往的老式电脑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破坏,引起来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从环境保护这一大趋势来说,绿色电脑是计算机技术对环境保护问题的一大手段。

计算机技术想要对城市的环境做出一定的贡献,一定要从多层次多角度的来解决和处理问题,这其中计算机技术对环境的检测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采用全方位的计算机智能技术,来代替人工环境检测,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在环境要素检测的准确程度上也有了质的提高,在检测的环节方面来说,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以及数据的报送,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利用,在长期的环境要素检测工作中能够保持系统的随时检测,稳定的输出数据,环境检测系统的应用,是环境检测的核心,也是环境监督的重要手段,而计算机技术的介入,通过检测来的数据,转化为对环境问题有帮助的信息,这符合环境检测工作的客观实际,满足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是在检测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抓好数据信息时,对数据的合理性、有效性,一定要有一定的说服力,也就是说,数据要全面。能够说明问题。这样才能够对一些检测程序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最后,地方政府也要加大对计算机技术资金的投入,这不光是因为计算机技术是环境检测问题的主要部分。也是信息产业是信息化时代赋予我们的根本任务,只有具备了雄厚的物质条件。才能够实现计算机技术对环境检测的融合,可以满足打造现代化城市的需要。

当前,各级环保部门在生态保护、城市环境的应急治理方面都应用了计算机技术,这样可以有效的开展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城市的环境治理和决策提供自己的一份支持,具体来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环境信息质量数据库,运用计算机系统的集成、配套统一检测环境保护的数据,从而实现环境区域一体化,个别发达城市还设立了专家数据库系统,实现了计算机技术、人才与环境保护的充分结合,这其中的计算机运用技术都得到了有效的循环利用,推动了城市环境保护项目分析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当前,关于如何处理废弃的计算机已经成为了国际上的一大议题。这是环境问题的重点也是难点,有资深专家提议,把废弃的电脑作为慈善物品,捐给一些贫困的非洲国家,但是这遭到了非洲国家的强烈反对,并且也不能够妥善的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做到物尽其用,及时对计算机的设备进行更新,这样就可能减少废弃计算机所带来的污染,对城市的环境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4.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篇四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

命题人:

审题人:

印数:

一、名词解释(5×3=15分)生化需氧量(BOD)

危险源

闪点

自燃

爆炸极限

二、简答题(10×5=50分)

1、按其存在状态空气污染物可分为哪两大类,并简述其基本处理方法。

2、简述我国地面水质量标准分级和废水排放标准分级。

3、简述常用化工废渣处理的方法及特点。

4、简述常用除尘装置的分类及除尘率。

5、简述化工生产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五种以上)。

6、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有哪些基本内容?

7、简述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内容。

8、简述防爆电气的类型及标志。

9、简述化工检修中的动火作业和罐内作业的安全技术原则。

10、简述“生态经济”、“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论述题

谈谈你对贯彻预防战略、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认识。(20分)

四、计算题(15分)

1、将某曝气池水样100mL先在量筒中静止30min,读出沉淀物体积28mL。然后在重量为46.4719g的过滤坩埚中过滤,坩埚在105℃下烘干后称重为46.7262g。试求此曝气池污泥的容积指数。

2、已测得某压缩机厂房内的空气中每立方米含:NH3 13mg、CO 10mg、H2S 2mg。试评价该空气质量的达标情况。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试题(B)教材: 黄岳元 保 宇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

命题人:

审题人:

印数:

一、名词解释(5×3=15分)

1、污泥沉降比

2、危险源

3、闪点

4、燃烧

5、爆炸极限

二、简答题(10×5=50分)

1、简述防爆电气的类型及标志。

2、简述我国地面水质量标准分级和废水排放标准分级。

3、简述化工“三废”的处理方法。

4、简述化工检修中的动火作业和罐内作业的安全技术原则。

5、简述常用除尘装置的分类及除尘率。

6、简述化工生产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五种以上)。

7、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有哪些基本内容?

8、简述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内容。

9、简述催化法脱除NOx的原理。

10、简述“生态经济”、“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论述题

谈谈你对贯彻预防战略、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认识。(20分)

四、计算题(15分)

1、将某曝气池水样100mL先在量筒中静止30min,读出沉淀物体积28mL。然后在重量为46.4719g的过滤坩埚中过滤,坩埚在105℃下烘干后称重为46.7262g。试求此曝气池污泥的容积指数。

5.生态学生物与环境 篇五

一、选择题:

1.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

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D.变动因子

2.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

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稳定因子D.非密度制约因子

3.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

4.当光强度不足时,CO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5.一般来讲,当生物生长旺盛时,其耐性限度会[]A.提高B.降低C.不变D.不确定

6.蒲公英、杨树、柳树等植物光补偿点位置较高,它们属于[] A.阴性植物 B.中性植物 C,阳性植物 D.酸性植物

7.在海洋的深层浮游植物很难生存的原因是[]

A.光线微弱B.营养减少C.没有土壤D.盐分较大

8.在太阳光谱中,能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的光是[]

A.蓝、绿光B.紫外光C,红、橙光D.红外光

9.很多鸟类迁徙和开始生殖的时间取决于[]

A.食物的丰缺变化B.温度的变化C.日照长短变化D.降水的变化

10.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

A.光饱和点B.光补偿点C.光照点D.光辐射点

11.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0为[]

A.平均温度B.发育的时间C.有效积温D.发育起点温度

12.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

A.有利B.不利C.一样D.不确定

13.地中海果蝇的生物学零度是13.5℃,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是250d℃,则其在26℃条件下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 A.30dB.50d C.40dD.20d

1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旱生植物特征的是[]

A.通气组织发达B.叶片呈针状C.有白色绒毛D.角质层加厚

15.海洋生活的大多数生物体内的盐量与海水相比是[]

A.低渗的B.高渗的C.不确定D.等渗的16.每种植物的生态幅影响该种植物的[]。

A 生物量 B 生长速度 C 分布范围 D 发育程度

二、填空题:

1.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

2.按环境的性质,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划分,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

3.某生物对某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该种生物的——。

4.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有一个或两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该因子称为——。

5.小麦的生物学零度要比咖啡的生物学零度——。

6.适应于弱光地区生活的植物称为——。

7.植物需要一定时间低温条件才能发育,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______.8.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生物生长速率与温度成_____比。

9.一般来讲,暖和的地区生物种类比寒冷地区________.10.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和依赖程度,可把植物划分为陆生植物和_____ 两类。根据水生植物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__________.11.如果土壤中的氮可维持 250kg 的生物产量,钾可维持 350kg 的产量,磷可维持 500kg 的产量,而实际产

量只有 250kg ;如果多施 1 倍的氮,产量将停留在 350kg,因为此时产量为钾所限制。这种现象可以用生态学上的______定律进行解释。

12.陆生植物根据对水因子的适应可分为湿生植物、旱生植物和_______。根据植物对土壤含盐量的反应,可将植物划分出盐土植物和________。

13.生物耐性限度调整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的结果是分别形成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环境?简述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的区别。

答: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也可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2.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哪些?

答:(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如地形因子;另外一些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

(4)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 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3.简述谢尔福德(Sheiford)耐性定律。

答: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理论被称为谢尔福德耐性定律。该定律认为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下限或耐性上限的 因子都是限制因子;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在生态幅当中包含着一个最适区,在最适区内,该物种具有最佳的生理和繁殖状态。

4.简述有效积温法则。

答:有效积温法则的含意是指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5.简述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答:(1)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①低温对生物的影响:

当温度低于临界(下限)温度,生物便会因低温而寒害和冻害。冻害原因:冰晶使原生质破裂损坏胞内和胞间的微细结构;溶剂水结冰,电解质浓度改变,引起细胞渗透压变化,导致蛋白质变性;脱水使蛋白质沉淀;代谢失调。

②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当温度超过临界(上限)温度,对生物产生有害作用,如蛋白质变性、酶失活、破坏水份平衡、氧供应不足、神经系统麻痹等。

(2)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①生物对低温的适应:

 形态上的适应--植物:芽具鳞片、体具蜡粉、植株矮小;动物:增加隔热层,体形增大(贝格曼规律),外露部分减小(阿伦规律)。

 生理上的适应--植物: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有机质的浓度以降低冰点,增加红外线和可见

光的吸收带(高山和极地植物);动物:超冷和耐受冻结,当环境温度偏离热中性区增加体内产热,维持体温恒定,局部异温等。

 行为上的适应-- 迁移和冬眠/休眠等。

②生物对高温的适应

 形态上的适应--植物:密毛、鳞片滤光;体色反光;叶缘向上或暂时折叠,减少辐射伤害;干和茎具

厚的木栓层,绝热。动物:体形变小,外露部分增大;腿长将体抬离地面;背部具厚的脂肪隔热层。生理上的适应--植物: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或盐浓度,减缓代谢率;蒸腾作用旺盛,降低体温;反射红外光。动物:放宽恒温范围;贮存热量,减少内外温差。

 行为上的适应--植物:关闭气孔。动物:休眠,穴居,昼伏夜出等。

6.简述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答:水生植物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水生植物在水体环境中形成了与陆生植物具有

很大不同的特征:一是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以保证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要。二是机械组

织不发达甚至退化,以增强植物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适应于水体流动。三是水下的叶片多分裂成带状、线状,而且很薄,以增加吸收阳光、无机盐等的面积。

7.旱生植物如何通过形态和生理途径来适应干旱?

答: 在形态上,根系比较发达,以利于吸收更多的水分,叶面积比较小,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有的植物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在生理上,原生质渗透压高,使植物根系能够从干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8.解释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常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称

为趋同适应。

 趋异适应:一群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有机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因而形

6.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反思 篇六

本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首先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提出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则是提供材料,适时引导、点拨,真正做到学生主动参与、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该设计适用性强,较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基本达到了预先确定的教学目标。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出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发散性和不确定性,而且各小组成员的领悟能力也不均衡。

 

7.毕节市洁净煤技术与环境保护 篇七

能源与环境的统筹协调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实现能源利用的高效化、清洁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经济水平、能源资源等决定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未来几十年内不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 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 是解决由于煤炭开发利用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 毕节市煤炭发展前景

2.1 毕节市煤炭资源的地位

贵州是我国长江以南煤炭资源储量最大的省, 素有“江南煤海”之称。贵州省煤炭资源保有储量507亿t, 远景储量2419亿t, 居全国第五位。毕节市是贵州“西电东送”的主要能源基地, 现查明资源储量420.87亿t, 其中上表储量281.4亿t, 全省已发现煤炭资源量的45%以上。全市煤类主要以无烟煤为主, 煤炭中硫的含量一般不超过2%, 是全省无烟煤的主要产区, 另有焦煤、肥煤和贫、瘦煤。

2.2 发展机遇

我国受贫油、少气、富煤能源资源赋存状况影响, 煤炭仍将在今后的四五十年内占据主导地位。虽然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 截至2013年, 其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8.1%和31.6%[1], 但以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以及面对国际油价起伏不定的影响, 进口石油、天然气不可能在我国资源结构中发挥安全保障和替代作用。国家“以煤炭为主体, 多种能源并举”的能源结构现实, 为煤炭资源富集, 并以能源重化工为主要产业定位的毕节市创造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难得机会。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国发[2012]2号文件出台, 给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为毕节市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

毕节试验区是一个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行不悖的试验区。煤炭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 又构成主要的污染源。煤炭的大量开发利用, 不仅会破坏开采地生态环境, 又会污染消费地大气环境。因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必须加大力度, 大力推广和应用洁净煤技术是重要的战略措施。

3 洁净煤技术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洁净煤技术是指在煤炭开发、加工、利用全过程中旨在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各种新技术的总称。其核心是大力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充分发挥煤炭作为安全、廉价能源优势, 确保煤炭利用洁净、高效、安全、可靠[2~5]。从目前来说, 洁净煤技术主要有直接燃煤洁净技术与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两类[6]。

3.1 直接燃煤洁净技术

直接燃煤洁净技术包括:燃烧前的净化加工、燃烧中的净化燃烧技术、燃烧后的净化处理技术三类 (图1) 。燃烧前的净化加工包含洗选、型煤加工和水煤浆技术三种技术;燃烧中的净化燃烧技术包括流化床燃烧技术和先进燃烧器技术两种技术;燃烧后的净化处理技术主要是消烟除尘和脱硫脱氮技术两种。

3.1.1 煤炭选洗技术

煤炭选洗的主要任务是去除和减少原煤中所含的灰分、矸石、硫分等杂质, 改善煤质, 是洁净煤技术发展的源头技术, 在产业链条中起着关键作用[7]。研究表明, 大量煤经过煤炭洗选后, 50%~70%的灰分、60%~70%的无机硫和一部分汞等可在洗选中脱除[8]。毕节市洗选加工业起步较晚, 2000年后才正式进入发展时期。2012年以后, 煤炭行业经济开始出现下滑, 并一路保持低位运行, 至今整体行业经济不景气。煤炭市场疲软, 煤炭价格降低, 导致煤炭洗选入洗率低。

3.1.2 型煤加工

型煤技术是将混煤粉碎后, 掺入一定比例添加剂, 采用机械压缩成型的一种煤炭加工方式。实践证明, 和烧散煤相比, 燃用型煤烟尘减少60%, 添加固硫剂后, 固硫率达50%~65%以上, 同时可节煤10%~15%。因此发展型煤, 利于环境保护, 提高经济价值[9]。

3.1.3 水煤浆技术

水煤浆是把灰分很低而挥发份很高的煤研磨成250~300μm的微细煤粉, 按60%~70%的煤粉、40%~30%的水和1%的添加剂配比混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煤基燃料。水煤浆本身由选洗的精煤加工而成, 其灰分为6%~8%, 硫分为0.5%左右, 因此它燃烧后排放的烟尘浓度、SO2浓度和NOx浓度比原煤、燃料油低[10]。

毕节市煤炭资源量充足, 但是粉煤率较大, 在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建议多考虑水煤浆、型煤煤炭加工技术, 提高粉煤的利用率, 所得型焦可用于化肥造气、蒸汽机车用型煤、铸造化铁炉等。

3.1.4 流化床燃烧技术和先进燃烧器技术

流化床燃烧技术是脱硫剂 (如石灰石) 加入燃烧室的床层中, 从炉底鼓风使床层悬浮进行流化燃烧。其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劣质煤、粉煤, 并能有效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先进的燃烧器是通过锅炉和窑炉的设计和燃烧技术, 提高热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11]。

3.1.5 烟气净化

煤炭燃烧后的烟气净化技术包括了烟气除尘和脱硫、脱氮, 重点是烟气脱硫技术。烟气净化是环境保护, 防止大气污染的关键技术。

3.2 煤转化为洁净燃料

主要包括煤气化技术、煤液化技术和煤层气的开发利用。

3.2.1 煤气化技术

煤炭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 把处理过的煤送入反应器, 通过气化剂以一定的流动方式转化为气体。煤经气化后无烟、无灰、无硫, 可实现煤的清洁燃烧, 大大减少环境污染。煤气化技术是发展煤基化学品合成 (氨、甲醇、乙酸、烯烃等) 、煤基液体燃料合成 (二甲醚、汽油、柴油等) 、IGCC发电、多联产系统、制氢、燃料电池等工艺过程的共性关键技术[12]。

3.2.2 煤液化技术

煤炭液化也称煤变油技术, 是通过液化将煤炭中的有害元素硫及灰分等加以脱除, 是一种彻底的高级洁净煤技术[13], 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类。煤的直接液化技术可生产洁净优质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料;煤的间接液化技术可合成燃可料油、化工原料和产品。我国油和油气资源的短缺,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油料产品的供应短缺形势将更加严重, 毕节市应该考虑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原油和油料产品生产, 大力发展煤液化技术。

贵州省煤转化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 形成了合成氨、炼焦化工、乙炔化工三大煤化学工业产品系列。为充分利用贵州省煤炭资源, 积极发展现代煤化工, 贵州省将根据本省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 在全省建设毕节—清镇、六盘水—兴义和黔北地区三大煤化工基地。这对于毕节市发展煤化工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3.2.3 煤层气的开发利用

煤层气是吸附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非常规天然气, 开采煤层气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等方面均有重大意义[14]。

贵州是煤层气资源富集省区之一, 全省上二叠统可采煤层的煤层气推测资源量30 561.86亿m3, 推测可采地质资源量13 791.26亿m3。毕节市煤矿区煤层气资源约占贵州省煤层气总量的35%。毕节市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相对滞后, 煤层气 (煤矿瓦斯) 抽采率和利用率均较低。2010年全市累计抽采瓦斯24 327.6万m3, 利用5 108.6万m3, 利用率约21%, 全市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4 结语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未来能源的高速发展将给毕节市的环境保护带来更大的压力, 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 将推进毕节市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保协调统一, 使毕节市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以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毕节市的实施, 对毕节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摘要:指出原煤的大量燃烧, 是污染大气环境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对毕节市煤炭资源地位的分析, 结合中国未来能源的需求和毕节市能源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阐明了毕节市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的必要性。

8.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篇八

关键词:室内;环境污染;监测技术;研究

前言:文章对室内环境监测进行分析,针对其进行概述并探讨了其现状。针对室内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探讨了室内环境监测在室内环境中的防治作用。经监测,我国大多数室内环境均不达标。久而久之人们会产生不适感,造成中毒现象。室内环境影响着和人们的生活及健康,但是,很多室内装修材料、质量等多数会造成有害气体的排放,造成人类健康受到威胁;因此,必须对室内环境污染情况进行改善。室内环境监测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监督室内环境变化。能够及时反映问题的所在并及时反映。不仅能够避免室内环境的污染给人类健康生活造成的危害,还有力与人类舒适环境的创造,为人类安全作出了基础性保障。使国家室内污染问题的解决得到良好的控制与改善。

1室内环境污染和监测概述

所谓室内环境,是指相对封闭的为人们提供社交、生活、工作及其他活动场所的空间,一般包括办公室、住宅、交通工具以及其他娱乐场所等。而室内环境污染概括来讲就是由于室内引入了能释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事物或者通风不足而造成室内空气含有有害物质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标准,并引起人体的不适症状。严重的室内环境污染能够造成人重病甚至死亡。高浓度的这类物质甚至可以损害神经,而且这种物质对儿童的损害更为明显。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室内装修材料不合格而导致的人员中毒伤亡事件屡见不鲜,在不断提醒着我们要时刻提高警惕,防止室内污染中毒。在室内污染防治中,对室内环境进行全面有效地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室内环境监测是指利用一些专业的监测工具,及时检测室内有害物质的浓度,检查其是否超出了人体可以承受的浓度。若是发现有害物质超标,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对人体的损害。

2室内环境监测在室内环境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现在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房屋装修也越来越普遍,城区房屋大部分都精装修过。而精装修的材料成为导致室内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提升的重要来源:室内装饰材料比如刨花板、胶合板、三合板等,地面装饰材料如瓷砖、大理石、木质地板等,此外还有墙壁涂料、木制家具等等。这些材料已经经过证实,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通过专家大量的数据监测、统计整理和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大部分居民的室内生活环境质量不达标。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尤其是甲醛,已经严重对人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了威胁。但是,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认识还是相当薄弱,绿色健康的室内环境理念还没有在人们心中形成。有些人人在室内装饰时,一味追求审美效果,而忽视了自己的健康生活环境。有些人已经收到了室内环境污染侵害,出现了不适症状,但是并未认识到这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更有些人在选择装修材料时,一味贪图便宜,选择廉价劣质的材料,加剧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此外,有些房屋在设计时就存在问题,光照不足,空气流通不足;装修队伍专业水平低,缺少必要的装修技巧,这些都是造成室内生活环境污染因素。针对以上因素,很多专家呼吁,必须加强室内环境监测,谨防环境污染超标。室内环境监测对环境污染危害的预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最佳的检测时期指装修结束后的一月内和装修后入住的前一个月。另外,平时对室内环境的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样的监测,(1)对室内空气进行检测,判断空气质量及污染情况。根据污染程度分析对人类的伤害程度。反馈给人们会并及时进行医治及对污染问题的解决。解决手段有很多方式:改善室内空气、增加室内空气流动、更换家庭用具、经常进行消毒清洁等。既能够保证室内环境的清洁,又能够保障人们的生活健康。(2)能够对室内装修商家进行监督,将其生产的材料、各类家具用品的质量进行检测。能够使生产商作假、生产劣质商品的行为得到控制。使室内装修材料质量得到提升并且高效发展,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3)室内监测的应用,能够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室内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加深人们对于室内环境污染情况的了解,从而提高防范意识,采取解决措施。使人们生活环境整洁、健康。我们还应清楚的看到,我国目前室内装修权利维护方面的制度不够健全,措施不够完善。这样就要求广大人们更要擦亮双眼,选取绿色建材的同时,加大对室内环境进行监测的力度,将环境监测定位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3室内环境监测需要提升的方面

室内环境监测必须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增加一些新的领域和方法,为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新的保障。(1)加强对室内装修材料模拟使用后的监测工作。我国目前虽设有专门的建筑材料审查检验单位,但有些建筑装修商却将合格的材料送去检验,在实际市场销售中却向大众销售劣质材料。加强对室内装修材料模拟使用后的监测工作,并对建筑材料市场进行不定期检查,可以及时掌握市场真实情况,熟知室内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2)有效提高室内环境生物监测。我国现在的室内环境生物监测还很薄弱,检测技术不发达,而生物监测已经成为室内环境检监测的必不可少的方面。不少微生物甚至一些病菌在室内活动,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胁。我们应该加强针对室内环境污染生物的研究,在研究基础上,需找突破口,对生物监测投入必要的精力和资金。(3)重视汽车车内空间的质量检测。随着汽车的日益增多,人们的很多时间在车上度过,汽车内的环境质量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车内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处理,汽车空间内污染的防治需要人们的重视。这也成为室内环境监测研究开发的新领域。(4)室内烟雾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许多烟民在室内吸烟,严重影响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在公共场合禁烟,但是禁烟力度仍有待加强。而且我们也要认识到,在一些私人场合空气中含有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含量也严重超标,需要有效合理的监测。这种监测对减少烟民,提高我国公民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5)重视对餐饮行业油烟的监测。现在,餐饮服务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也带来了室内油烟污染问题,需要解决。在这一方面,我国现阶段的措施还不够完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餐饮部门室内油烟监测的监督,督促餐饮部门改善室内环境。

4结束语

室内环境检测,需要国家、政府、企业、单位及个人全员配合并参与,使环境监测工作得到全面的提升。室内环境监测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室内装修质量的进步,材料的改善,同时也能够保证人们生活的安全与健康。由于室内环境监测在發展实践上比较短,所以目前,其发展还不够完善。为了保证室内环境监测作用的最优化发挥,就必须重视室内环境监测,加大管理力度,将监测设备进行创新。引进新技术,实现互联网的应用,使室内监测逐渐走向智能化、科技化、全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控制室内环境污染,保证人们健康的生活。室内监测的应用不仅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我国室内环境的保护工作的高速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秦建华.浅析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控制[J].河南化工.2010(02)

9.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就业环境 篇九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就业环境

勘查技术与工程是以地质学、岩土钻掘工程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等为基础,系统学习勘查技术与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实践技能,将其应用于国土资源勘查与评价、各种建设工程勘察、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工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学科。经过建国50多年的发展,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除传统的地质调查工作外,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道路桥梁、城市建设等各类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基础工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地热勘探开发、边坡支护、地下管线非开挖铺设、地下空间开发、地源(或水源)热泵的利用、钻孔法采矿等工程领域,涉及地质、冶金、有色、石油、煤炭、建材、水电、城建、市政、铁路、道桥、国防等行业和部门,既是地质勘查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方法。与地质工作其他分支学科相比,勘查技术与工程率先渗透到了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勘查技术与工程发展到今天,服务领域已从单纯为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探服务,扩大到为整个地球科学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国家战略安全、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等众多领域服务。因此,本专业在当前社会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进人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发展所追求的理想模式。“人口、资源、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要素,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共同面临的三大主题。地质工作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直接涉及“资源”和“环境”两大主题。“资源”是建设和发展的基础,而“环境”则是建设和发展的载体。勘查技术与工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等国家也已经将钻掘工程提高到了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作为培养勘查技术与工程高级人才的专业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向更宽的领域拓展。

10.技术进步、环境品质与经济成长 篇十

技术进步、环境品质与经济成长

作者在台刊《经济论文丛刊》第 29辑第 2期发表文章指出,本文建构一 AK成长模型探讨技术水准与环保意识的提升对环境品质和经济成长的`影响。本文将污染防治支出设定为资本性的,而非经常性的。此一设定不仅较以往的文献更接近实际情况,且获得以下明确的结论:污染处理技术的进步可同时提升环境品质;而社会大众环境意识的提升,虽可改善环境品质,但不利于经济成长;若生产技术与环保意识呈同比例的提升,则环境品质不变,但可提升经济成长率;若环保意识相较于生产技术大幅提升,则可在经济成长率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改善环境品质;若生产技术与污染处理技术呈同比较的提升,则前者所造成的效用水准的增加幅度大于后者。 (叶普照摘编 )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19(1)分类号:关键词:

11.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篇十一

关键词:节地;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施工技术

中途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4-3520(2014)-02-00194-01

1.概述

目前,国家要求建筑工程要合理安排城市各项功能,促进城市居住、就业等合理布局,减少交通负荷,降低城市交通的能源消耗。我们要以“建筑节能、建筑节地、建筑节水、建筑节材”和“保护环境”的“四节—环保” 等标准作为的参照依据。其中,节地与环境保护在建筑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2.三种节地与环境保护施工技术

2.1室内建筑垃圾垂直清理通道技术

2.1.1主要技术内容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因专业分包较多,加之设计变更,将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堆积在各个楼层,及时有效的清理各层建筑垃圾成为要解决问题的关键。利用现场废弃的防水材料铁桶,通过搭设好的脚手架,将铁桶彼此焊接联系成一个上下贯通的通道,致使一至八层形成一个连续的垂直使用通道,再在每层设置一个和整个通道相联系的入口,用来作为各层的垃圾倒运入口,通过通道将建筑垃圾直接清倒至首层垃圾指定堆放处。

利用废旧物资,提高了工作效率。室内建筑垃圾垂直清理通道的使用,解决了楼层垃圾难以外运的问题,贯彻了文明施工条件要求,并节省了大量劳动力将各层垃圾清理至首层,封闭的垃圾通道体也进一步解决了扬尘问题。

2.1.2技术指标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

2.1.3效果分析

利用室内建筑垂直清理通道,使得各层垃圾集中堆放,快捷清理至便于外运的首层固定位置。在防水施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铁皮桶,将铁皮桶现场制作成垃圾垂直清理通道,便于垃圾的清理,降低垃圾清理的成本,节约了能源,铁皮桶反复利用率高,合理利用对固体废物的再循环利用,回收能源和资源。防水材料铁桶拼接成垃圾垂直清理通道,在焊接时严格控制铁皮桶的焊缝质量;在垃圾清理时,垃圾不下运的其他楼层垃圾入口必须做好封闭,层层把关,防止其他楼层产生扬尘。此种建筑垃圾垂直清理通道的应用,防止了垃圾垂直清运时扬尘的产生。

2.2预制混凝土风送垃圾道技术

2.2.1主要技术内容

一种预制混凝土风送垃圾道,其侧面被墙体围合,在墙面上开有垃圾投放槽口,其特征在于:预制混凝土风送垃圾道由一段一段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管密封连接而成,每段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的其中一端带有扩口状企口,相邻预制钢筋混凝土管为企口连接。垃圾投放槽口地面靠内段为斜向滑槽形状,外段的内壁四周固定一个垃圾投放门框,垃圾投放门框与垃圾投放门一侧铰接,在垃圾投放门框与垃圾投放门接触处设有一圈密封凹槽,密封凹槽中嵌有密封条。

2.2.2技术指标

预制混凝土风送垃圾道技术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

2.2.3效果分析

由于采用预制混凝土管,比采用滑模进行现浇混凝土管道的施工节省人工约30%。因为应用了预制混凝土,从而保证了管道接口和垃圾投放槽口的气密性,垃圾运送过程自始至终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完成,无需任何与垃圾的直接接触,无异味、无外溢,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2.3复耕土的利用技术

2.3.1主要技术内容

国家及地方对耕地的政策要求越来越严,要求临建占用耕地待工程完工后必须对原有耕地进行恢复,而在耕地原有腐植土少的地区,二次利用耕地腐植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建工程清表施工前,先将地表约30cm厚度范围内的耕植土统一堆起,现场用袋装存储并堆码整齐,上部采用放置临建场地周边后待施工完毕统一利用耕植土恢复耕地,以免从外地调运。

2.3.2技术指标

复耕土的利用技术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

2.3.1效果分析

复耕土袋装存储并堆码整齐,符合现场标准化建设要求,防止了水土流失。同时,上面覆盖上彩条布防止大风吹起,防止造成扬尘,且能避免下雨造成泥石流。

3.总结

通过对三种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掌握了一定施工中的技术内容、指标,对技术效果有了认识,希望可以为工程技术人员在建设时可以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冯艳萍.走节能节地型建筑之路,搞好环境保护[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6).

[2]张威,郭善莉,穆克华,李川川.资源环境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06,6

[3]刘卫东,彭俊.我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导报.1997,04

12.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篇十二

1 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 也是进行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以前, 环境监测仅限于对放射性物质的监测,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此后, 环境监测的范围逐渐扩大, 包括对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等的监测。环境监测的一般流程是现场调查、布点、收集样品、处理与保存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之后, 往往还需要进行评价, 并写出相关的报告, 为以后进行相关的工作提供合理的依据。

2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2.1 生物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物的技术也已经达到了一定进步, 用现在的生物技术的新技术逐渐被人们广泛应用。这种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在应急的监测仪器上的重点内容, 生物的技术对于环境的监测之中地位逐渐提升, 表现了科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对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种现代的生物技术是用DNA的重组技术来表现的, 一般用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学说作为学术支撑体系, 同时与化工与化学等进行互相的渗透与结合, 逐渐将环境监测技术的理论发展起来。

另外, 在森林与绿地等一些生态系统中3S的技术也逐渐将自身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在对生态的研究之中, 生物大分子是主要的一种研究范围。和其他的一些手段对比, 这种技术有着广泛、特异等功能, 它可利用分子的水平来研究一些生态问题, 对于解释生物和环境间的作用有着很好的利用。

2.2 3S技术的应用现状

3S主要包含有GPS、GIS、RS这种中独的技术的结合应用, 形成了3S这项综合的技术。它主要包含了信息的处理、获取、应用, 存在着多方面的好处。

2.2.1 在水资源中的应用

对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当前国内外3S的技术对于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上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其主要应用在流域水文的模拟、生态消耗水量的分析、对水资源的评价等等。对于我国水环境状况的监测应用将GPS、RS以及常规的监测技术进行有效的综合应用, 并用GIS作为对信息进行处理的一个平台, 能够有效实现对于一些水域的分布变化、营养化以及沙泥的污染程度实行监测。

2.2.2 在湿地研究上的应用

应用多相化遥感动态监的技术来获取湿地中的一些信息, 并经过对于地理信息中较为系统的技术中的空间分析的功能以及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的功能实现湿地信息的及时更细, 有效取得湿地的一些变化信息。在湿地的制图之中, 现在许多国家已经逐渐出版沼泽的湿地图形。在我国还利用3S的技术编制出各种不相同比例湿地的生态图形等。

2.3 理化科学的应用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理化学科在环境的监测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其中的动态压膜方法的监测技术在二次污染的监测之中应用的非常广泛, 这种技术表面的张力中的环面积和COD互相有着很大相关性质。它主要的原理就是应用热力学来将温度推出。并且这种技术不用对于水样来进行一系列预处理, 而且不相同性质与浓度的一些有机成膜的分子可获得不同动态的膜压图形, 有效的将分子状态与结构等充分反映出来。

2.4 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2.4.1 对无线传感器的应用

在环境监测之中对于无线传感器的应用时一种层次类型的网络结构, 其中最为地步的层次是在监测的实际之中, 传感器的一个节点。之后的上层有基站、传输的网络, 最后两节到网络之中。

2.4.2 PLC技术的应用

PLC是一种将自动化、计算机一级通信的技术集成一体的一种新型装置, 它在结构之上对于防尘、抗震等都有着有效作用, 适合在条件较为恶劣地方或者是工业的现场。对于一些雨水的监测一级农业的生产或是抗旱防洪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3.1 实时监测岸基海洋环境装置

实时监测岸基海洋环境装置是一种实时采集地区海洋环境预报数据的系统, 它的主要作用是:对岸基海洋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有利于人们及时了解岸基海洋的环境状况。应用实例有:1991年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在佛罗里达州坦帕湾安装了物理海洋学实时系统, 能够实时获得该海湾的水深、风向、潮汐、潮流以及海面油膜移动等数据和状态, 这些监测得来的数据对海上船只航行、海面油污移动或者海难搜救起到重要作用。平均每年给坦帕湾创造了超过200万的经济效益。

3.2 卫星遥感技术

随着计算机卫星技术的发展, 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 并取得良好成效。应用的技术配置具体包含有多光谱扫描仪、海洋水色成像仪、沿岸带水色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一般陆地卫星的多光谱扫描仪是用于沿海悬浮泥沙含量和其扩散状态的监测;用于工业排污与生活污水的监侧。应用实例有:在1972~1977年间出现了3次大范围海上溢油问题, 采用海洋水色成像仪与沿岸带水色扫描仪用于悬浮物浓度或者海域叶绿素的分析, 实现全天24h的海洋油污实时监测, 具体监测溢油的分布范围、油膜厚度、移动扩散状况和溢油量等。而合成孔径雷达可以自动生成油污染图像, 能对热污染与城市污水排放成图, 还能帮助追查突发溢油事件的污染源。

3.3 航空油污监测技术

近十年来来,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 海上石油运输行业也形成一定规模, 由此也引发了石油、原油泄漏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 航空油污监测技术的应用逐渐成熟起来。这项技术具有反应快速等优点, 在海洋环境监察及执法取证等方面成效显著。在20世纪90年代初, 英、法、美、日、丹麦等国家在固定海域联合投放了大概25~30台型号、功能不一的航空污染监测系统, 而且这些国家的海域管理部门都配置了油污监测的实时预报系统, 对本国的监测点实施24h不间断的实时监侧, 不仅起到有效测量油溢海区的面积、油膜的厚度以及油溢量等, 还能精确鉴别污染物种和污染来源, 帮助对非法排污者进行有效取证。

结束语

本文针对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进行具体的分析以及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具体的分析, 通过相关的介绍, 我们认识到了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要对环境监测工作倾入努力, 以便环境工作人员进行参考, 建立健全与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 从而保证城市环境发展。

摘要: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种经济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建设, 但是却忽略了环境问题, 近年来, 我国的环境的整体质量在不断的下降,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环境监测的重视。本文针对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进行具体的分析, 以便环境工作人员进行参考, 从而保证城市环境。

关键词:环境监测,生物技术,3S技术,理化科学,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胡冠九.浅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J].环境科学与理, 2005 (5) .

[2]刘琼玉.我国环境检测与治理技术有关问题探讨[J].江汉大学报.2009.

13.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篇十三

专业论文

基于《生物与环境》教学策略的探讨

基于《生物与环境》教学策略的探讨

【摘 要】在《医学生物学基础》中“生物与环境”一章的教学,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将生命教育与教学结合,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良好素质及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不断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关键词】医学生物学;教学方法;环境

1.生物形态结构的教学

1.1 教学特点

生物的形态结构是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功能的基础,在《医学生物学基础》课中占较大比重。形态结构部分,不但专用名词较多,而且内部结构较细微复杂,学生难以想象和记忆。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信息加工理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信息的输入——加工——贮存——输出过程,提高学生的记忆水平。其教学的主要过程是:激发注意主动获取信息→双重编码深入加工信息→加强联系有效贮存信息→反复提取正确输出信息。例如,眼球的结构,首先,通过介绍眼睛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眼球结构的兴趣,通过对挂图、模型、实物等的观察、触摸、解剖,使学生在主动获取信息中,形成正确表象;其次,通过图象、实物与名称相结合,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双重编码,深入加工信息;第三,将结构与功能相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记忆,有效贮存信息;第四,通过各种练习,反复提取和应用相关信息,使之得到巩固、强化并能正确输出,以至形成长期记忆。

1.2 通过阐述生物学的现象、事实或实验结果,揭示生物学的基本理论、观点、规律

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遗传的基本规律等,都是通过对现象或事实的分析、比较,经过一定的推理判断得出结论或揭示规律。如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总结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上好这一类课的关键。根据判断形成的基本原理,这类课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基本教学过程是:列举事实,分析特征→突出要点揭示本质→分析比较明确外延→准确表达给予定义→实际运用达到巩固。例如“传染病”的概念:(1)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列举常见的疾病让学生分析,如:乙型肝炎、细菌性痢疾、蛔虫病、白化病、侏儒症等,问:上述疾病哪些会传染?哪些不会传染?归纳成表,再问为什么有的病会传染,有的病不会传染,并进一步分析传染病的病因。

2.教学手段

2.1 利用学生熟知地区图片,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再以池塘为例分析组成。(解决教学重点)

2.2 通过多媒体、表演活动及分析情景等引发学生思考,将复杂转变为简单,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想象、互助互研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建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以训练。新授课以传授学习新知识为主要任务,它既是学生获取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因此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去展开教学。本文根据生物新授课的教学内容,着重从学习心理方面谈谈各类型新授课的教学特点、教学过程、理论依据和教学策略。

2.3 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把生命教育有机融入学生活动中。

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环境孕育着人类,同时人类也在影响着环境。在环境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摆正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联系联合国环境署的决定:从1998年开始,每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都将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而不再更换。我们似乎不难理解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爱,是每一个地球公民对自己、对他人、对所有生命的爱[1]。同时结合学校开展的素质教育活动,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引导学生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进而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我们倡导体验、实践式的生命教育。老师用多么生动的话语来说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明生命有多么珍贵,都没有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来得有用。生命的成长需要生命本身的体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只有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学校、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没有学生自己的体验,就无所谓人性的独立,特别是如果没有了学生的心灵的感受,精神世界就会变得贫瘠乏味,精神家园就会荒芜。让学生直接参与,分别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此背景下了解自己今后可能碰到的挫折、困难及各种情况,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坚强;理解他人的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相处。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生命的过程。

3.结论

3.1 首先了解新概念与学生原有概念的关系,在原有概念中寻找新概念的固着点,并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并列关系,引导学生将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建立新的概念[2]。例如“群落”这一概念是在“种群”这一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延伸、扩展形成的,其教学过程是:展示一幅生物群落图,从中找出各种生物,进而复习种群的概念,然后分析各种群之间的关系,如竞争、捕食、共生、寄生及一些间接关系,引伸出“群落”的概念。明确群落是由多个种群构成的,各种群之间必须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种群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群落也必须是指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多种生物的总和。两者间是一种从属关系,由此将群落纳入种群的认知结构中,使之形成联系。同理,在“群落”的基础上可以引伸出“生态系统”、“生物圈”等概念。然后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揭示其内在联系。

3.2 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医学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之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要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能从我做起,把学生视为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体,关注学生,关爱学生,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那样,我们的学校就一定能够成为实现学生生命价值的绿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焕发生命的活力,都有可能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教育的伟大,也是教育的崇高。

参考文献:

14.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简历表格 篇十四

户口所在: 海南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55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46 kg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环保:,服装/纺织/皮革/鞋业:

工作年限: 2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1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东省,广州,海南

工作经历

苏宁 起止年月:-07 ~ 2008-08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物流/运输

担任职位: 跟单员

工作描述: 负责把当天派的货单打印出来交给司机去运货

离职原因: 要上学

毕业院校: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15.浅析信息安全与等级保护技术 篇十五

1 等级保护技术概述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人类社会不断增加的信息系统需求, 信息系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它在社会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也引发了众多信息泄露、失真的问题, 给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构成了威胁。因此, 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更是当今工作中需要研讨的重点, 等级保护技术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信息安全保护新方法, 它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世界多个国家。

1.1 等级保护制度内涵

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保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等。其中, 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为基本安全特性要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外延:保障由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和管理的部门职能和业务的正常运转, 保障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的关键。我国于2003年提出了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概念, 并有关政府和机构建立了明确的信息安全保证体系, 为信息安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信息安全保护等级是根据信息内容对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划分的, 它是信息系统受到破坏之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市民等组织构成危害程度来确定的, 是目前信息安全防范的主要手段。

1.2 等级保护制度划分依据

近年来,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网络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烈, 只有更好的保证信息安全, 才能让信息技术为人类社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这种背景下, 做好等级保护技术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常见的等级保护制度主要可以归纳为五种。

1.2.1 用户自主保护级

这一等级主要是信息系统受到破坏之后, 由此导致了组织机构、人民群众利益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是它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对社会稳定性、国家安全以及集体利益并没有直接影响, 因此这类等级保护的重要性全部取决于用户自己的选择。

1.2.2 系统审计保护级

这类信息在受到外界攻击、威胁和破坏之后, 不仅造成了人民群众利益受到损害, 而且还给社会稳定、集体利益构成威胁, 但是并没有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

1.2.3 安全标记保护级

此类信息系统在受到攻击破坏之后, 遭受损失的不仅是人民群众、集体利益, 甚至很大程度上对社会稳定、繁荣以及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这一等级的信息安全保护工作不仅要具备系统审计保护的全部信息功能, 而且还要强化系统访问者、被访问者的信息登记, 对其访问工作的各种行为进行监督与审计。

1.2.4 结构化保护级

这一等级可谓是保护工作的重点, 由于此类信息一旦受到攻击和破坏, 必然会导致相关机构、人民群众、社会稳定以及集体利益受到损害, 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国家安全。

1.2.5 访问验证保护级

此类信息一旦受到攻击和破坏, 不仅给社会稳定、集体利益造成严重损失, 还给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危害。因此, 这一级别的信息保护除了要具备上述种种保护要求之外, 还要设定相关的访问验证保护码, 对进入系统使用信息的人员不但要记录访问, 还要对其权限进行设定, 由此保护信息安全, 确保信息不被泄露。

2 信息等级保护技术的应用要点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是一个多方面、多内容的流程, 它涉及工作的多个环节, 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共同参与。

我部门在技术方面采取相对措施, 工作场所涉密计算机系统和通用工具均使用统一的软件, 办公计算机必需安装指定的防病毒软件客户端, 接受防病毒企业版软件服务端管理。传送内部资料时, 点对点传送资料时使用RTX (腾讯通) 传送, 一对多或多对多传送资料时, 使用FTP传送, 不得使用移动存储介质作为信息相互传递的媒介等, 利用技术手段让信息不再受其他攻击。

管理方面以“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保管谁负责”的三负责原则, 与办公有关的计算机、笔记本等电脑硬件、移动硬盘等, 办公室传真机, OA网络打印机, 复印机划为涉密信息设备, 工作人员在使用涉密信息设备时, 均需严格遵守此原则规定。涉密计算机不得使用无线键盘、无线鼠标、和无线网卡等无线设备, 必需设置必要的密码, 防止泄漏涉密信息。严禁所有接入局域网的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防护墙与互联网物理连接;不允许用于互联网的计算机与用于局域网的计算机交叉使用, 不允许用于办公子网的计算机与用于技术子网的计算机交叉使用。未经专业销密, 不得将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淘汰处理。

技术手段和严格管理不断优化和促进, 确保每一个环节开展的科学、有效。信息安全工作中包含了物理、网络、主机以及数据等多方面的内容。

2.1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流程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工作流程为:确定系统等级→等级审批→确定安全需求→制定安保方案→安全产品选择→安全等级测评→等级备案→监督管理→运行维护。

2.2 等级保护制度建设

国家实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设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a.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标准体。b.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的行政法规体系。c.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所需的系统设备技术体系。d.安全等级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机制。e.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是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它直接关系到各行各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 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化的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在当前全社会信息化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和阶段的情况下, 虽然存在一些客观困难, 但只要我们抓住机遇, 下大力气, 采取有力措施, 就一定能够在不太长的时间内, 将我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整体水平迅速提高。

结束语

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为我国信息安全保护做服务的, 在当前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推动下做好这一工作不容忽视, 对其不断钻研和优化势在必行, 这不仅是减少计算机信息安全风险的重要举措, 更是保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王甜, 徐晖, 魏理豪, 朱奕.量化风险的等级保护测评方法及平台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2 (05) .

[2]周元德, 董凤翔, 胡波.基于等级保护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J].铁道工程学报, 2006 (09) .

16.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篇十六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钢板桩围堰;环境保护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遭到了愈加严重的破坏和污染,这对社会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环境保护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需要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和立顿。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基础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范围广泛、施工项目较多,往往同时涉及到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以金结制安等,对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环境的保护本文笔者将结合具体的钢板桩围堰施工过程,阐述施工中如何做好环境保护措施。

2.工程实例

本工程为我市府河堤防涵闸及险段护坡工程,该工程承担我市东部及相邻云梦县农田灌溉和防汛抗旱及供水养殖的重大任务。该水闸工程按照1级标准进行设计,建筑物级别为1级。在工程施工场地内存在软土地基问题。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为了能够满足施工工期的要求,经过分析,本工程决定采取钢板桩围堰施工工艺。以下将结合钢板桩围堰施工过程,阐述环境保护措施。

3.钢板桩下沉和围堰合拢施工

3.1施工工艺

在钢板桩下沉施工过程中,应先将钢板模板运输到施工平台处进行拼装。一圈模板拼装完成之后进行下放,并做好固定措施,接着进行第二圈的拼装和下放,直至完成全部圈的拼装和下放施工,最后让其在自重的作用下下沉进入到水中。钢板桩下沉完成之后,需要在其周围设置一层土工布,同时在其外围设置装有粘土的编织袋。而在围堰的内部则需要放置石块。接着开启泥浆泵进行抽水以此进行围堰渗漏情况的检查。

在钢板桩围堰的施工过程中,围堰的合拢是一个关键工序。合拢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围堰的渗漏企管科。因此在进行钢板桩围堰的拼装之前,应先对每块钢板桩的尺寸进行测量,同时经过合理的计算和选择,从而确保合适的钢板桩拼装方式。

3.2环境保护措施

(1)在本工程围堰的施工中,应考虑采取措施确保河道内水系贯通、渔船通航以及洪水期排洪,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河道的具体情况,将施工项目化分成7个施工段,每个施工段分三段进行围堰的修建施工。围堰的施工按照先两端后中间的顺序进行。当围堰两段施工完成之后再进行围堰中间段的施工。施工中应在合适的位置处架设临时拱桥,保留通道,这样可以确保围堰施工不对水系的畅通和来往船只造成影响。

(2)在围堰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施工对河床造成扰动而引起泥沙浑水渗透到围堰外围,同时还应防止施工机械的油污对河水造成污染,本工程采取了以下的保护措施:

①确保施工材料无污染。本工程中进行围堰施工,需要采用的各种材料包括木桩、槽钢、钢板桩、钢管以及土工布等。为了确保各种施工材料的干净清洁,在施工中,应将这些材料安放在河道区外指定的堆放场地,在堆放场地内对这些材料进行清理,将材料表面的油污以及杂物等清除干净,确保清洁之后方可在施工中进行使用。

②设置围挡、控制浊水扩散。在围堰施工之前,为了避免河床扰动会引起浊水的向外扩散,在围堰外侧设置彩条布作为围挡,其位置安排在围堰外侧60m的位置处。这样可以将施工中所引起的泥浆污染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避免其向外侧进行扩散,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防止机械设备出现漏油的污染。围挡修建完成确保合格之后,方可进行围堰的修筑,

③加强作业机械检修,防止跑冒滴漏。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检修,从而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正常的使用状态、施工机械设备应严格避免柴油、机油的泄露而造成河水的大面积污染。5t以上的施工作业和运输的船舶,应设置油水分离器;各作业船只应配置两卷吸油棉,在施工中一旦出现漏油的问题,可以及时采取吸油棉对漏油进行清理,以避免漏油的扩散。

④施工泥浆静置、限定排向。本围压的南侧离岸边较近,该区域内无人进行水产的养殖,因此将围堰南侧作为泥浆的排入区域。在泥浆排入之前应先对泥浆进行静置和澄清处理,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小泥浆对围堰北侧养殖区的污染。围堰内的淤泥清理处理之后,也同样将其放置在围堰南侧的近岸位置,通过泥浆车将淤泥运输到指定位置进行堆弃,而不将淤泥堆放在围堰内。

⑤当进行围堰内施工便道的施工时,其所使用的材料应尽量选用污染小,易清理的材料进行铺筑。而进行便道施工时,其底层材料应选用承载力好的砖渣或者较大粒径的碎石,面层材料则应选用二灰碎进行硬化,其处理后的为30cm。在施工中还应按照做好洒水工作,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小扬尘的问题。

4.钢板桩拆除

4.1施工工艺

在进行钢板桩围堰拆除施工过程中,应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将围堰内的支撑一一拆除,同时进行围堰内的灌水。水位应控制在高出围堰外水位1~1.5m的高度,这样可以在水压的作用下,使钢板桩与混凝土之间部分脱离。接着则进行钢板桩的拔除。钢板桩的拔除应从下游开始,选择一块较易拔除的钢板桩进行。拔除施工应按照从下游沿着两侧向上游的顺序依次进行。当钢板桩拔除之后,在其搬运过程中应确保轻拿轻放,避免出现碰撞而导致钢板桩出现破损。

4.2环境保护措施

①围堰的拆除施工与围堰的修建过程工序相反,措施基本相同。当进行围堰拆除的时候,应将所取走的土体进行还原,尽量确保河底恢复到施工之前的样子,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土体还原之前,应先对土质进行检查,确保无污染之后方可还原。在围堰拆除之前,应将施工中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清理干净,同时清除所有的施工痕迹,并上报环保部分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合格之后方可正式开始进行围堰的拆除施工。

②对于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弃机具、配筋以及固态浸油废物等,应放置在指定的位置集中进行收集、封装,并且将其运输到垃圾场进行处理。在雨季,应避免雨水对废弃物造成冲刷而引起有毒液体的渗出,这些有毒液体一旦渗出会造成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河水的污染。

5.结语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范围广泛、施工项目较多,其对生活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如何确保施工质量进度等保障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是值得探讨的。文章通过结合某水利工程中的围堰施工过程,探讨施工中如何做好环境保护措施,为同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史小奇,常占怀,康新娟.浅谈水利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工程的质量监理 [J].陕西水利,2010,(11):30-31.

[2]张英,李强,袁冰.浅析水利工程规划与环境保护的若干问题[J].农业与技术,2013,(08)28-34.

[3]李新军,王会军.试论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J].科技视界,2013,(12):28-34.

上一篇:对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的调查与思考下一篇:建筑参观实习报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