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工作(精选8篇)
1.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工作 篇一
学校大德育工作体系建构论文
通常,我们把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与道德影响的活动称为德育。由于学校在德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所以,我们常常又把学校德育称之为所有以社会与阶级要求为参考点,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政治、思想与道德教育与影响,并且通过学生的积极认识与内化践行,来使之形成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德育的规律性表明并要求,德育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及家庭的影响,切实做到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发力。这就要用系统思想,构筑大德育平台,构织大德育网络,把学校、社会、家庭教育进行自然渗透、有机结合,将学校德育延伸到社会、家庭,以充分发挥社会及家庭诸方面的作用,使学校德育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与家庭基础,形成最佳的结构系统,发挥最优的整体功能。
一、系统理论与德育的系统特征
(一)系统理论及其主要思想
从本质上来说,系统指的是按照某种结构形式,将多个要素联结成一个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其中,主要包含要素、系统与结构和功能的概念,并包含了要素和系统、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系统论主张,在所有的系统中,时序性、整体性与关联性以及动态平衡性等,是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而整体性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不管是怎样的系统,其自身都属于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几个部分的简单组合。在孤立的状态下,系统是不具有整体功能的。在系统论中,其不仅反对以局部来说明整体的机械论,同时也主张,在实际的系统当中,其各个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各个要素在系统中都有一定的位置,并在该位置上发挥着特定的作用。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并以此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论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就是将其所研究与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并以此来对系统的功能与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几者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与规律。通过对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来实现系统功能的科学优化。
(二)德育的系统特征分析
1.德育的整体性
第一,目标的整体性。广义上的德育教育,指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针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所展开的教育工作。从横向上讲,其指的是对学生所进行的身心素质、思想品德等的综合开发,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从纵向上讲,其所指的则是以促进人的潜能开发,进行人的个性塑造,体现人的自我价值的教育。三者之间构成了促进人的一体化发展的三位一体结构。与此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综合发展,还能够科学地展现出学生的特殊发展与一般发展之间的有效统一。第二,过程的整体性。科学实施德育教育,首先就要求我们建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并以此来形成鲜明的指导思想,将其转换成教育实践。与此同时,要求我们通过有针对性的方法与措施,来建立起良好的德育环境与评估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过程会涉及很多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有必要对德育的过程进行整体规划。第三,环境的整体性。一般情况下,相关的德育活动都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开展。并且,无论是德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形成还是发展,都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这当中,学校的德育环境,指的就是一切能够影响德育活动与对象思想品德形成的所有因素的总和。由于学校德育环境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而是一个不断与外部进行物质、精神、能量和信息等进行交流的开放系统,这就客观上表明了社会、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等都是学校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德育教育存在着整体的影响作用。
2.德育的动态性
一是目标实现的动态性。德育目标就是对德育对象品德方面总的规格或要求。一般的,德育目标会依据对象、阶段、内容等进行目标分层,从而构成德育的目标体系。而不同的分层目标从内涵上看是逐步向深度拓展的,构成由浅入深的一个序列,体现出目标实现的动态性。德育目标体系动态的目标变动,是为了根据学生实际、现实客观情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适时准确地进行目标的调整与修正,以实现德育目标的科学性。因此,也就是因为这种层次目标的.协调发展与相互促进,才能够动态的推动德育的阶段性、层次性目标乃至根本目标的实现。二是德育面向未来的动态性。教育发展是要具有超前性的,德育教育亦不例外,它应该为学生的未来培养综合素养和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育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这种目标本身就有着明显的超前性,能够科学地立足于未来,确保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类发展需要。并且,这种重视对人才素质结构培养的教育,也就是德育自身生命力的重要体现,是德育教育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这些都可以通过动态发展的态势来确保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与必然联系。
3.德育的有序性
首先,教育实施体系的有序性。如前所述,学校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的始终,且遵循教育目标的系统性、内容的整体性、过程的有序性和时间的持续性原则。其中,道德教育过程有序性原则的客观依据是必须通过对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道德影响,促使学生坚持道德原则,践行道德规范。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则构成了道德教育的实施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德育的实效性是建立在德育实施的有序性、连续性和持续性基础之上的。其次,德育教育内容体系的有序性。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是指按照德育教育目标要求确立的用于教育学生的德育知识、德育规范及其思想体系等。学校德育教育内容主要由德育意识教育、德育规范教育、德育行为教育三大部分构成。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相互作用,从而构成德育教育内容的有机整体。德育教育内容体系的有序性主要由德育品质培养和提高的循序渐进性所决定。其中,德育意识教育是基础和起点,德育规范教育是前提和条件,德育行为教育是目的和落脚点。从本质上说,这三个部分是德育教育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并且,每个阶段都需要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基础,然后再向后一阶段发展。
二、大德育是学校德育实施系统优化的客观必然
事实上,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着家庭、社会与学校等各个方面。遵循系统论观点,德育教育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科学的工作体系,不仅要进行学校德育系统的优化,又要考虑外部因素的优化,这是成功实施德育教育的根本保证。
(一)学校德育自身工作系统的整体优化
一是内容的整体规划。从根本上来讲,学校的德育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升为主要出发点的。所以,我们必须向学生进行整体教育内容的传授,将德育教育的协调性与全面性充分地体现出来。与此同时,要求教师以整体教育观的角度,对德育教育内容传授的平衡性有一个良好的把握。二是方法的组合优化。学校德育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并对所有学生的发展都有一个密切的关注。但是,由于学生本身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在进行实际的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与此同时,还要求我们依据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寻求各种教育方法的互补与结合。三是教育途径的优化。要求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网络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际的德育教育过程要求我们必须将生产劳动、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等途径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此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统一的立体教育网络,促进整体功能的发挥,使学生成为良好德育教育的受益者。
(二)强化学校德育教育系统的开放性
系统论主张,不管是怎样的系统,只有确保其自身的开放性,使之能够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以及信息的交换,才能够真正使之保持活力,更加有序。为此,德育教育的实际实施过程,要求我们必须主动投入到社会的大系统中,强化系统的开放性,确保德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与丰富。
1.营造适合德育教育的环境
德育教育环境主要包含社会与学校环境的建设。从本质上来说,落实德育教育举措,首先是要依靠教师与学校。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改革的形式,为德育教育创造一个适当的教育环境,这也是对学校内部教育的科学优化。与此同时,有效开展德育教育还必须依赖于有利的社会条件。其中,尤其是对于人才选拔机制的优化,对社会物质分配制度的创新等,都要具有实质性的德育考核机制,坚持学校条件与社会条件的统一管理,使之形成一个适合德育教育的大环境。以此来强化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2.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坚持学校德育系统的开放性,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从社会中寻找与发现问题,来加以调适和优化。学校德育最本职的工作就是坚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多地接受社会这一大课堂的教育和磨炼。不可否认,学校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仅仅依靠学校和课堂教育,是很难从根本上实现德育教育目标的。所以说,我们在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优化时,应当进一步强化开放,促使其向着实践活动的方向延伸,充分利用社会有利条件,精心组织各类活动,推动德育教育的实效和高效发展。
3.构建三元联动的大德育实践机制
尽管学校在德育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但是,德育教育绝不是学校一家的事情,也绝非学校或教育战线孤军奋战所能奏效的。客观地说,德育是一项全民、全社会教育的大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提高教育的开放性,并调动家庭与社会的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取得应有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形成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为一体的教育体系,从根本上体现出德育教育面向全体、全员和全社会参与、全过程实施、全面提高的本质要求。唯有如此,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才可能从根本上得以实现。
三、大德育工作系统优化的构建与实施
(一)强化和创新学校、家庭、社会三元联动的意识与机制
学校大德育的内涵,一是德育覆盖的全面性。从根本上讲,德育教育需要覆盖所有的管理与教育活动,其中包含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活动等。二是德育参与的全员性。全体教职工都有实施德育的义务,学校、家庭、社会皆担负有德育的职责。三是德育过程的全程性。从学生的入学、学习开始,一直到学生毕业、参加工作,都须坚持对其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四是德育方法的全面性。要与时俱进,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道德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显然,要实施这种大德育格局,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元联动是必不可少且极其重要的。只有强化和创新三元联动的大德育意识与机制,德育工作方能取得实效。
(二)坚持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一致性
我们必须注意并正视,学校德育的功效有可能被家庭和社会不良的风气所抵消。鉴于此,学校要以各种形式对学生在校外的表现进行规范。同时,家庭和社会也要自觉、主动地担当起德育教育的责任,努力营造大德育环境,形成大德育环境场的辐射力,产生德育教育的系统效应。在校外,家长是第一责任人,辅导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是第二责任人,要通过发动学生干部、动员家长及全体教师对学生的言行进行监督和规范。学校也应将学生在校外的表现纳入到教育管理、检查考核之列,从而保证学校德育教育的校内外一致性。
(三)形成大德育场,构建德育教育的强大网络
第一,总体规划,分层施教,渐进提升。按照系统论的要求,我们需要统一制订德育的总体目标,从根本上确保德育教育要素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与此同时,无论是教育目标的制订,还是德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等,都要针对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因为不同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身心特点都存在差异,我们必须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地确立各个阶段的层次性与渐进性。第二,形成大德育教育内涵体系,确保各个德育要素的全面推进。德育教育内涵要素的界定是整体构建大德育工作体系的逻辑起点。以德育现实要求来说,德育教育必须包括政治、心理、道德、法纪、思想以及网络文明的教育内涵要素。为此,学校在制订德育工作远景目标和阶段目标时,应将这六种教育范畴纳入德育内涵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把这些教育因子进一步细化分解到阶段目标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第三,提高家长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三元联动地实施德育,才能共同构成学校强大的德育育人网络。以往的德育实践证明:家庭教育的滞后,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学校教育的成效。因此,总结以往德育教育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就学校自身而言,应将办好家长学校工作作为提高家长素质、发挥家庭作用的重要渠道来抓。鉴于此,学校应成立家长委员会,制订家长学校章程,着力建好家校沟通交流的网站和平台,利用节假日时间对家长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学习,通过家访、信函、电话、网络和有针对性的家校活动,让家长在充分了解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和学生在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积极、自觉、主动地与学校联动,形成合力,形成德育教育的一致的教育合力。第四,延伸德育抓手,减少社会的负面影响。学校虽然无法左右社会大环境,但可以动员家长(家庭)的力量,动员班主任、辅导员和教师的力量,动员学生干部的力量,对学生在假期等校外的表现进行监督与考评。学校可对学生的校外表现提出明确、具体和具细化的德育要求,并和家长签订教育管理责任书。通过制订科学有效的考评办法对学生在校外的行为规范表现进行考核,并安排班主任、辅导员及教师承包负责,有检查,有总结,有考核,这样就会有效突破学校德育教育的盲区和真空。德育工作担负着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职责,工作任重而道远。探索和构建大德育工作体系,增强德育工作实效,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只要我们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勇于探索、创新和构建学校大德育工作新模式,就有希望实现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
[2]魏*森.系统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100.
[3]杨业华.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罗素.罗素道德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265
[5]周菊芳.走出价值教育的误区[J].中国教育学刊,2014(6):10-16.
2.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工作 篇二
追根溯源, 学校德育文化领域并不缺少宏观性政策导向和前瞻性教育理念, 缺少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指引行动的科学策略、人文情怀。有人将“100-1=0”的公式用来说明细节败坏整体的严重后果, 所谓“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由此, 就从关注学生的细节行为出发吧, 精心培养一份修养, 体现一种品质, 在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中提升学生的主体价值与意义, 发展学生的自主品质与精神, 打造成就学生完美人生的奠基工程。
一、寓规范于细节
行为规范的进一步落实, 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学生整体行为素质的提高。为突破以前的行为规范教育无序、盲目的低效状态, 我们师生重新一起学习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基本纲要》, 并结合我校的实际, 对学生的常规进行了细化。学期初, 确定了以下几种行为为不文明行为:追逐狂奔, 吵架打闹, 采摘、践踏花木, 做危险性游戏, 乱涂乱画, 乱丢纸屑, 给同学起绰号, 攀爬围墙, 不文明小便, 墨汁 (或脏水) 乱倒, 校外惹事, 乱吃零食, 损坏公物等。红领巾监督岗对各班的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检查、评比, 做到一日一反馈、两周一评比。同时, 值班的教师一周一小结, 对相对集中的问题进行友情提醒。我们还对值班的教师提出了每学期至少记满8次学生不文明事例的要求, 并把这一要求作为评比文明办公室的要求之一, 从而使教师的值班不流于形式, 而要在值班时留意学生的课间活动, 善于捕捉学生活动中的不文明行为, 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课间活动安全。同时, 学校还成立了一个特别的“检查小组”, 是由学校少年警校的小警员组成的督察小组 (学生戏称他们是“秘密警察”) , 不定时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检查督促, 督察小组还负责学生在校外的行为监督。
德育中的细节需要发现、探究和解决, 细节中的德育更需要反思、总结和升华。检查中我们发现不文明行为中“追逐狂奔”一条屡禁不止,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课间特喜欢。追问他们, 回答都是两个字:“喜欢!”确实, 作为儿童, 追追打打是他们的天性, 但倘若废除这一条, 意味着校园内将小事故不断, 隐患连连!这引起了我们的反思!于是, 在德育会议上, 大家各抒己见, 认真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经过了几番酝酿后, 一个新方案出台了:在校园设立“禁跑区”!德育组成员实地对校园中学生易出事故的地方进行了勘察, 确定了楼梯口、通道口、拐角处等几个地方为校园“禁跑区”, 而除此之外的大操场、草坪、跑道等地方则让学生尽情释放儿童的好动、天真、狂野……
一系列的检查机制逐步规范着学生的行为, 打铁需要趁热, 期中阶段, 我们随即出台了《虞园小学学生十大文明习惯》:上课专心字工整, 勤奋自强每一天;禁跑区域不奔跑, 安全有序每一天;楼梯过道靠右行, 礼让他人每一天;钱不乱花爱粮食, 勤俭节约每一天;举止文明乐助人, 宽容友善每一天;主动招呼有礼貌, 微笑待人每一天;环保卫生从我起, 干净迎接每一天;热爱集体争荣誉, 敢于负责每一天;心中装着你我他, 学会感恩每一天;诚实守信讲文明, 自我欣赏每一天。并通过广泛征集, 出台了10条《我们身边的道德细节》。为引导学生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保驾护航。
规范深入了班级, 深入了人心, 潜移默化中, 学生把做一个文明学生的要求逐渐内化为一种自觉行为。我们高兴地看到:学生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问候的多了, 视而不见的少了;使用文明用语的多了, 说粗话脏话的少了;回收箱里的回收物品多了, 地上的废纸少了;课间追跑打闹的少了, 做有意义活动的多了……文明, 在校园已蔚然成风。
二、寓教育于细节
在实施细节德育的进程中, 我们力图摒弃以往那种居高临下式的说教, 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自觉行动。一次, 一位学生像旋风一般奔跑着下楼, 值日老师叫住他。他说, 我是科代表, 赶着去拿作业本。“你不知道上下楼梯的要求?”值日老师追问。那位学生一脸的茫然。那时学校专门围绕“学生不文明行为”重点检查, 已经持续了一个学期。看来, 建立制度仅仅是制度建设工程的起始阶段, 使学生了然于心、落实于行才真正进入制度建设的攻坚阶段!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监督、落实与反馈!
“案例点评”, 又是我校德育管理中的一大举措。针对学生日常行为中的点滴小事, 捕捉有针对性的德育资源。每月, 针对捕捉到的案例, 拍成照片进行公示, 并配上一段朗朗上口的警示语, 使学生对公示的不文明行为铭记在心,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对一些共性的问题, 则通过全校广播会进行案例点评, 让全体学生引起共识!另外, 学校还与居委会取得联系, 让居委会的人员随时留意我校学生在校外的不文明行为和优秀的案例, 及时反馈。学校把反馈的信息作为德育的资源, 也在学生中及时传达, 以点带面, 教育学生在校内校外都做一个文明的学生。
“错误, 也是一种资源!”确实, 用学生中发生的错误来教育, 有时比空洞的说教、严厉的批评还有效。而这些细节不可能因我们刻意地寻求而闪现, 它往往点缀在学生学习轨道上或生活琐事中, 只有善于捕捉才能及时、有效地将它转化为教育契机, 成为转变某种不良行为和转变问题学生的巨大动力。习惯于大手笔的人常常对细节不屑一顾, 这好比一个用惯了百元大钞的人, 很难再想象一分硬币的用途。敷衍了事、急于求成的教育者在德育工作中看不到细节, 不把细节当回事, 不可能真正感悟德育的真谛, 因而也无法体会细节的功效和魅力。
三、寓关爱于细节
关爱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是教师应尽的义务与责任。“爱”要一视同仁, 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 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
我校先后接纳了三位听障学生, 遵循“普特融合共同提高”的教育理念, 力求让听障学生的随班就读在普通教育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上课时, 用期待的目光去征询他们;下课时, 和他们一起玩耍;天冷了, 嘱咐他们多穿一些衣服;生病了, 主动为其买药、送水。而最重要的是用一颗爱心去温暖他们那幼小稚嫩的心灵, 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 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分层教学, 给听障学生同等的教育发展机会。我们通常采用间隙辅导法:课上, 教师经常利用学生自由读课文或者思考讨论问题的间隙, 走到听障学生身边进行个别辅导;直观教学法:教师经常借助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片资料或影像帮助学生理解文字。碰到问题时, 也绝不用“谁来帮助他?”这样的话, 而是努力地寻求一些策略、方法, 做到让帮助无痕于课堂教学中, 保护听障学生的自尊心, 让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调动学习内驱力, 树立学习自信心。
伙伴助学是听障学生随班就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它不仅使听障学生从同学的帮助中解除一部分学习上的困难, 还能从与正常学生的交往中, 开阔眼界, 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 学会适应生活, 适应社会。对助学伙伴来说, 助学活动也是建立爱心、学会关心他人、促进自我的好机会。我们的通常做法是:助学伙伴以个人或助学小组的形式出现, 给予听障学生适当的帮助。当然, 在挑选助学伙伴时, 要注意到必须是品学兼优、有热情、有耐心的学生, 还要遵从自觉自愿的原则。同时对助学小伙伴进行不间断的培训, 培训内容不仅包括书本上的知识, 还应包括辅导态度、辅导方式、记录其学习情况方法及与人相处的经验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一个学生来说, ‘五分’是成就的标志, 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坚信只要真心实意地从细节处帮助听障学生解决问题, 热心扶持, 他们一定能做到最好!
四、寓榜样于细节
在德育实施中, 我们想了许多办法, 组织了很多活动。但很多时候“德育依然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更多的时候我们只重视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和主题活动开展的效果, 而忽略了让一时的良好行为变成长期自觉的行为习惯。也就是说, 烧开一壶水需要水温达到100度, 我们的许多德育只烧到前50度 (认知和行为) , 更为艰巨的后50度 (行为习惯) 尚未烧开。
水, 只有沸腾了, 才能升腾起激情的热浪;人, 只有自律了, 才能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作为教师, 要从小事做起, 从细节抓起, 严爱有度, 垂范有方, 和学生一起, 将每一件基本的事情做好, 将每一个基本的习惯养成, 让习惯成为自然, 习惯成为品质。烧开德育这壶水!
学生早操我们要求做到三点:站好队、走好路、做好操。集合时做到快、静、齐;队列行走要走直线拐直角, 步调、步幅、摆臂的动作幅度要求整齐一律、和谐一致。而作为教师, 你要使班级的早操收到好的效果, 除了常抓不懈, 还要从严从细。你首先要学会学生的每一节早操, 这样, 你才能对学生加以指导。因此, 我们的教师都会做学生早操, 在我们学校, 学生的早操训练并不单单是体育教师的事, 早操上的落后生会像语文、数学学科上的学困生一样会受到单独辅导的机会!整齐划一的出操培养的是学生和谐、合作的团队精神。如今, 学生早操已成为我校的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
五、寓特色建设于细节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 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 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 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我校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全市第一所少年警校。根据少年警校的特点, 并适应学生年龄、心理要求, 把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去参与日趋复杂的交通作为教育的起点, 确立了以宣传交通法律法规以及交通安全知识为载体, 以交通安全常识、五自实践常识为重点的知识目标。
3.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设 篇三
关键词:德育工作 德育机制 全员育人
校园文化德育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前进的软实力,它关系着广大师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也关系着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的未来,可以说德育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就应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育人原则,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关注师生的健康发展。下面,我就学校的德育工作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健全德育机制,完善德育制度
(一)成立组织机构,为工作扎实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要成立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主任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机构,下设德育办公室,学校团委会、政教处、学生处所有教师及全体班主任为主要成员。按照整体协调、分工合作的原则,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工作中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德育工作有序开展。
(二)完善德育制度,为工作高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要在认真学习省、市、县教育部门有关文件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各项德育规章制度,使德育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比如可以制定《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学生奖惩制度》《寄宿生管理规定及量化考评标准》《班级量化管理规定》等,使学校管理不断完善,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二、加强师德教育,推行全员育人
(一)要加强教职工的政治学习和德育理论学习
师德教育坚持经常化,要求每位教职工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校每年都要举办师德报告会,请优秀教师作演讲、多交流,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提高育人成效,达到教师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要求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四个三”即“三破、三改、三立、三种角色”
三破是破除传统的“重智轻德”观念,破除“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教处、班主任工作”的观念,破除教师对学生“被动施教”观念,三改是改变过去那种一好遮百丑的评价方式,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孤军奋战”的格局,改变过去那种学校不布置、班上无行动,学生不出问题、教师不找谈话的做法,三立是树立素质教育必须以德育为先的观念,树立“德育无小事,育人有我责”的观念,树立以育人为本、主动施教的观念,三种角色是要求教师既是学生的导师,又是学生的朋友,还是学生的心理医生。这样,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人人承担教育学生的任务,切实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并给他们以指导,做到全员育人。这样通过实施“四个三”计划,每位教职工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有利于营造一个轻松向上的教育氛围,通过朋友式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敞开心扉,走入学生的心田,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营造校园育人环境,努力提升学生素
养学校要坚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本,不断优化德育环境,进一步加强学生基本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引导他们会说话、会做事、做好事、做好人。
(一)打造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趣校园
文化是一所学校灵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在学校走廊墙壁上,在活动的房舍里常看到的一切,对他的精神面貌形成具有重大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能随便安排,孩子所处的周围环境应当对他有所启示。”所以,学校要在班级里建立“展示角”“行为评价专栏”等,走廊里悬挂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励志故事、学生作品等,校园里设置丰富多彩的展板专栏等等。比如,我校的北教学楼一楼为爱国励志篇,二楼是传统美德篇,三楼是个性展示篇,还有东教学楼一楼的励志篇,二楼的法制篇,三楼四楼的科普篇等等。努力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要育人。这些精心设置的教育环境,能够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二)开展多彩活动,搭建立德平台
学校要坚持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提素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进入学生的头脑、引导学生的行为。例如我校先后开展《弟子规》《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的系列活动,进行“我与二中共荣辱”“尊师爱校从我做起”有奖征文活动,组织“告别不良习惯、珍爱自己未来”系列活动,观看《新时期青少年文明礼仪》系列视频,进行“青少年与网络接触利弊谈”的辩论赛,组织模拟法庭,开展“迎国庆.颂祖国”歌咏比赛,举办法制报告会、感恩教育报告会及“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专题报告会,开展纪念先烈、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升华。
(三)建立评价机制,培树争先意识
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评选“进步星”“环保星”“文明星”“才艺星”“爱校星”来增强学生道德修养,评选先进班集体,提升学生集体意识。各种表彰使得每位学生在自己出色的方面获得奖励,力争做到人人有进步、人人有自信、人人有成就。
四、家庭学校社会联手,营造健康育人网络
(一)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设立联系信箱,定期研究家长来信。每学期除不定期家访外,还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学校介绍学生情况,听取家长意见,研究帮教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动员社会力量对学校的支持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每学期学校要聘请校外辅导员或专家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及法制教育,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清理垃圾、走进敬老院关爱老人、走访当地专家获取知识提升素养等等。
总之,在德育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一个教育”为统领,“两个结合”为手段,“三个平台”为保障,达到内涵发展的目的。即“一个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两个结合”是专题教育与渗透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三个平台”是指学校活动、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
4.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工作 篇四
专题论坛学习心得
西夏区平吉堡小学
惠玉苍
自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 以来,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开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让学生全面发展,但结果如何呢?教育改革真的让应试教育重心发生偏移了吗?这仍然是我们需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梦想在身路途漫漫,孩子考试成败真有那么重要吗?
梁晓声对文化素养是这样定义的:“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是伴随一个人终生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也是我在这三天学习中最深的理解和感悟。我们的教育必需从注重“成绩”向注重“核心素养”转变,因为只有“选才”的教育是缺失的教育,我们不能把教育的主旨放在考试成绩上,而是培养一个最快乐,最阳光,最正能量的实现中国梦的接班人。
德育就是在孩子的心中树立一个灯塔。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实践。给学生一些自主,让他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去体验;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去发挥;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去锻炼。
“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是不容忽视的。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比较明显,大多数人认为:德育工作是无关紧要的,只要学生的学习好、成绩好、取得高分,就是最好的学习成果。其实不然,学习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做人,而德育正体现了做人方面。成绩只是学习的一方面,只有培养出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得教育才算真正的成功。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不仅要重智育,还要重德育,只有这样教育才算完整,人类才算完美。
5.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工作 篇五
时间:2014-04-08 17:53:32 来源:49中 作者:49中 浏览量:143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是联系班级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班主任的能力高低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对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对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校始终把班主任管理工作放在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以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强化班主任管理为提高班主任素质的突破口,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使学校德育工作的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落实“两个注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一)注重管理,加强德育领导职能,打造中层领导分年级管理的工作新模式。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由德育副校长负总责,中小学德育处、团委、少先队具体抓,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落实中层以上领导分年级管理,年级组长具体抓的横向管理模式,这样就形成了我校特有的德育领导主抓,其余领导共管,横向纵向全方位立体式的班级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目标清晰、责任明确、监督到位,是我校深化德育工作改革,注重工作实效,逐步探索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具体做法:每学期开学前,学校德育领导会按例召开德育领导碰头会,商讨一学期工作重心和方向、措施。旨在落实具体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日常管理:树立年级组长责任意识,年级分管领导深入与年级组长和本年级班主任共同开展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批评或表扬,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的设想,形成德育问题大研讨的氛围。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和具体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样的管理模式,我校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例如:
狠抓仪容仪表:2013年上半学期,我校加大力度全面抓好学生仪容仪表工作,通过由学校层面通过大会小会宣传教育,学生干部轮岗监督机制,班主任、年级组长、年级领导责任包干制,操行评定扣分制,班风分量化管理制等等层层落实把关,每周年级会议上反复强调落实,改变了长期以来学校学生不重视仪容仪表,不穿校服,不佩戴校徽的旧面貌,如今的四十九中学放眼望去,学生们全员穿戴校服、整齐划一的规范管理已经体现。
清洁环境卫生:由于我校校园面积大,达到88.3亩,有一半的面积是没有硬化的绿地、裸露的泥土或树林。使校园的清扫和保洁带来一定的困难,我校将此工作作为洒扫应对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来细抓。各班清洁区一天两次的打扫必不可扫;每天早上年级分管领导必须先到本年级清洁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班主任,督促其学生完成任务;各班保洁员课间巡视清洁区,发现垃圾及时捡走;年级分管领导时刻巡查,确保校园内无乱扔的垃圾纸屑。因为层层监管到位,宽敞的校园干净整洁,再无以往农村学校大面积垃圾纸屑横飞的现象。我们这样的分层管理解决在学生中表现突出的棘手问题。做到齐抓共管,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逐渐把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逐个改变,学校的校风校貌切实得以实质性的转变。
(二)注重培训,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
1.实行“青蓝工程”,给年轻班主任搭台子,压担子。对于新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为他们配“导师”,让有丰富经验的优秀老班主任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班主任进行“结对子”,采取“传、帮、带”做法,我们对年轻班主任提出的具体目标是:“一年适应,两年成熟,五年挑大梁”。具体做法有几点:1.学校根据《南宁市49中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实施条列》进行有效管理;2.由德育处根据年级、性格、年龄等因素指定师徒结对人员,并颁发聘书;3.师徒分别填写《帮扶计划书》和《成长计划书》上交德育处存档;4.每月师徒结对观摩班会课、指导制定班级计划、班级文化、汇报交流讨论不少于两次;5.每学期徒弟上交一篇成长日记。通过优秀班主任不断分享管理经验,交流管理方法和心得,以及对日常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帮助,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中的新老交替,较好地提升了年轻班主任的综合素养与管理水平。特别是近两年来,学校引进一批年轻的优秀人才充实我校教师队伍,7名硕士研究生和10多名优秀大学毕业生来到学校,他们大部分都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岗位,在老班主任的悉心传授下,工作上手快,短短一两年的时间,他们中的一些佼佼者已取得不俗的成绩。从2012年至2014年间,我们学校总共结对子14对,在班主任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何丽华老师参加高新区班主任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其中:“技能比赛”一等奖、“我的教育故事”一等奖、案例分析三等奖。谢阳老师获得高新区班主任技能大赛二等奖,所带班级获得南宁市优秀班级体称号;黎书妹老师获南宁市教学骨干称号,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李泽老师获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高新区经典诵读教师组比赛二等奖;、黄华丽老师获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2.拓宽渠道,实施全员培训,每学期一次的《班主任培训》是我们的特色。我校自2011年起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召开每学期一次的《班主任培训会议》以及班主任例会集中培训、优秀班会课评选、班主任交流论坛、专家讲座等方式进行集中学习。每学期坚持开好“五种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周一次年级班主任会议;每月一次班主任会议;每学期一次班主任培训会;每学期两次家长会。这些常规培训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规范、班主任素养、班级管理、班队主题教育教案设计、班主任专业成长等专题模块。通过培训,规范了管理,提升了素质。特别是每学期一次的《班主任培训会议》是我们坚持多年的特色培训。也是所有班主任都期盼的培训会议。它不同于以往单板枯燥、形式单一的工作会议。会议内容为每期一个不同的主题,通过专家讲座、专题研讨、互动交流、分享故事、小组竞赛、拓展运动等形式,打破传统会议模式,融洽领导教师之间关系,形成平等交流、互相促进,达到融学习与娱乐于一体的学习方式。如:
第一期《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论坛》是以专家讲座与阅读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第二期《李镇西的班级管理工作》以分组讨论和拓展运动竞赛相结合的方式;第三期《班级文化建设的探讨》则是赴实地观摩学习和班级实践相结合;第四期《优秀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介绍》是由所带班级获市级优秀班集体的优秀班主任作管理班级经验介绍;
第五期《赴南京溧水县东庐中学取经学习汇报》由参加学习的班主任为全体班主任做学习汇报交流和研讨活动。
《班主任培训会议》我们一直坚持在做,收到的效果非常的好,班主任们大家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转变和更新了教育理念和手段,提升了班级管理能力,班主任从中得到的启发和实例为他们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提供了可借鉴学习的宝贵经验。
3.重点培养,打造名师。
经常组织骨干班主任外出学习培训。要求每个外出学习的班主任回来,都要通过报告会的形式,及时地把学习来新的教育观念、经验、方法传授给每位班主任,有力地带动了学校班主任整体工作水平。2012年至今我校先后两次派出7名班主任及德育部门领导赴南京溧水县东庐中学取经,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2013年2013年上半年组织李泽、黄华丽、黄鑫、卢细丽四名班主任参加南宁市中小学班主任网络远程培训班学习。下半年组织黄永玉、唐丽云、龙菊芳、卢细丽、颜培娟、何克挺、谢阳、黄园园、黄忠振等九名班主任参加南宁市中小学班主任网络远程培训班学习。学校为班主任的外出培训做好了有力的保障,我校的班主任外出培训基本达到每学年每人参加学习一次。另外充分利用校本培训平台进行二次培训,每位外出学习的老师回校都要进行学习回报,将所学知识传达给全体班主任,班主任们也将进行专题学习、撰写心得体会等,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展培训。经过多种培训,班主任们能力大幅提高,我校时玉春、黄永霞老师所带的班级被评为2011南宁市优秀班集体。谢阳、韦月桂老师所带的班级被评为2012南宁市优秀班集体,龙菊芳、韦月桂老师所带的班级被评为2013南宁市优秀班级体。黄永玉、时玉春、黎书妹、覃湘评为高新区优秀班主任,卢显海、邓金燕老师被评为高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谢阳老师和何丽华老师分别代表49中参加高新区班主任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
二、以德育课题带动班级开展主题教育 为了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育人功能,发挥班级主题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质,2012年4月,经过学校认真地商讨,以校长为课题负责人,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以及班主任、心理咨询师为主研人员申报的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主题活动 有效结合的实践与探索》成功立项。通过学校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这一课题的开展,组织带动班级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相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很多学生培养了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解决学生心理困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在此方面我校也有一些突出亮点的品牌活动:
1.2013年下半年,我校响应南宁市的号召,在学校设立了专用的道德讲堂堂址,并按要求统一布置会场,开设了每两周一期的《四十九中道德讲堂》主题教育,采用班级轮流公开汇报课的形式,要求教师学生观摩。班主任们认真备课,从生活实际出发,组织学生们寻找身边好人好事为典型事例,树立榜样,传递正能量,通过诵读经典、传唱文明、观摩视频、讲述故事、赠送吉祥等活动达到育人目的。截至目前我校共举办了《雷锋的故事》、《与人为善》、《尊师重教》、《整洁畅通有序》、《帮助他人就是快乐自己》等五期道德讲堂教育活动,每期的活动都能感动所有听课的学生和老师,大家的心灵在一次次的道德感悟中得到净化和洗礼。
2.2012年,我校师生与广西林业集团共同举办“孝文化”主题班会,邀请林业集团领导、社区、家长学校师生共同参与,会上很多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和言语感动着家长们,在场的所有人员无不动容,母亲更是激动万分,流下感动的泪花,与自己的孩子深深的相拥。这次的活动社会反响好,得到了南宁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专题采访播出。
3.2013年4月20日,我校联合广西大学、林业医院“夕阳红”护养中心举办了“朝夕相伴,让爱回家”暨“我的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中孩子们为老人按摩、捶背、表演节目,用真情去关爱空巢老人,他们也用爱心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他们创造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生活。
4.2013年我校大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学校德育处、团委和少先队以及班主任们在德育副校长的带领下组织开展了“我的中国梦”主题系列活动,有5月份“青春志·中国梦”五四系列活动、6月份“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比赛、班会课、书画比赛、12月经典诵读比赛等等,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感恩母校毕业班会。2013年5月31日六年级召开“迈好人生第一步,为您献上最完美的答卷”感恩母校毕业班会。首先同学们交换礼物,共庆小学生涯中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回顾小学六年学习生活时光,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小学毕业歌曲《今年夏天》响起,同学们都纷纷地落下眼泪。然后同学们宣誓,集体朗诵了《感谢您,母校》,最后班主任进行了小结。
6.2013年5月,我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美丽高新,清洁49,圆我中国梦”主题活动,其中开展了动员大会暨实践劳动,及家长宣讲活动。并组织开展“整洁 畅通 有序大行动”之“小手拉大手 文明齐步走”活动。坚持每月评出文明宿舍12个(男女各6个),优秀班集体12个,并颁发流动红旗。各年级组每月评比 “每月一星”、“学习标兵”等活动,形成人人争创先进,个个不甘落后的氛围。
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我校属寄宿制中学,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属24小时监控,学生大多是进城务工子女,而且大部分学生住校,由于他们的生活背景、家庭状况、社会关系、行为习惯等各有不同,意味其教育、管理难度是较大的,我们必须拓展教育空间,征得家长、社区、派出所的配合,采用多渠道育人。
1.建立家长委员会。我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要求各班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让家长委员明确自己的职责,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通过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家长与学校配合默契,家长们热心为学校出谋献策,学校积极为家长们排忧解难,家长与学校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家委会成立以来,致力于协助学校、老师开展各方面的教学活动以及各项课外活动,在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孩子与孩子以及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中起到了积极的协助与配合作用。
2.坚持家长会制度,通过听讲座面对面的交流等形式,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家长参与率达90%以上。每学期两次的家长会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了解学生。通过学校向家长介绍学生基本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及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家长的希望。让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好孩子。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转变家长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于违纪学生,德育处采取请家长来校共同配合教育的方法,使家校形成合力,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3.坚持家访制度,家访形式灵活多样,班主任通过电话、短信、QQ、走访、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经常与家长沟通、交流。可以移动公司“校讯通”平台,以及腾讯飞信等工具与家长一起探讨教育方法。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争取家长的支持。家校共建,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与协调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4.保持与辖区派出所密切联系,确保校园周边治安稳定。
四、取得的成绩
1.2012年获得南宁市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
2.2012年我校获得南宁市《重阳节》经典诵读比赛三等奖; 3.2013年我校获得高新区经典诵读比赛集体节目一等奖; 4.2013年获得高新区经典诵读比赛学生一等奖;
5.2013年李泽老师获得高新区经典诵读比赛教师二等奖; 6.2012年邓金燕被评为高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7.2013年卢显海被评为高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8.2013年黄永玉、时玉春、黎书妹、覃湘评为高新区优秀班主任; 9.2011年时玉春、黄永霞老师所带的班级被评为南宁市优秀班集体; 10.2012年谢阳、韦月桂老师所带的班级被评为南宁市优秀班集体; 11.2013年龙菊芳、韦月桂老师所带班被评为南宁市优秀班集体; 12.2013年李熙莹同学获得南宁市“三好学生标兵”称号 13.2012年樊丽荟同学获得南宁市“美德少年”称号;
14.2013年何丽华老师获得高新区班主任技能大赛一等奖,其中“技能比赛”一等奖、“我的教育故事”一等奖、案例分析三等奖; 15.谢阳老师获得高新区班主任技能大赛二等奖;
16.2012年邓桂华老师获得南宁市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录像课比赛三等奖; 17.近三年学校共有231名同学评委南宁市三好学生,27名同学评为南宁市优秀学生干部;
18.2013年邓辉同学被评为南宁市优秀小记者; 19.2013年张嘉裕同学获得高新区经典诵读比赛学生族一等奖。
五、遇到的困难
1.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所起的作用与社会环境影响相互抵消。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和城中村学校校园周边环境恶劣,社会闲杂青年滋事,网吧、无证经营摊点多。
2.家校结合工作仍然薄弱。家长对学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工作仍需加强。不少家庭德育功能弱化,给学生德育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3.德育投入不足,必备的德育图书、资料缺乏,环境配置与发展不均衡。4.网络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5.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性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六、思考和建议
1.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希望能协调相关部门,联合社区、公安、媒体等部门联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多多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
2.加强德育科研,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去。3.女生的青春期教育、自我保护意识方面的教育有待加强。
6.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工作 篇六
德育实验是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具体方法来研究德育现象和问题,以揭示德育活动规律或某些德育内容,方法的有效性,是一种综合性研究活动.
德育实验是教育实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教育实验则是从自然科学实验中引申和移植过来的.因此,德育实验与科学实验有共同性,但也有特殊性.德育实验既要遵循科学实验的一般规律,但又不能照搬科学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有人把科学实验称之为“人与自然的对话”,而德育实验则是“人与人的对话”.其复杂性远远超过了探索自然的活动,尤其是德育行为与德育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错综复杂,且德育外部环境对德育活动的干扰也极难控制,因而很难达到经典科学实验所要求的“封闭度”(如无法将实验环境与外部环境完全隔离),故人们一般认为德育实验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实验,而不是像自然科学实验那样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封闭式”实验.
德育实验活动的展开,可描述为一个从提出理论假说,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实验变量,评价实验效度,形成实验报告的过程.
1.德育实验假说
德育实验假说所假定的是关于某类德育行为在某些人为控制的条件下,与某类道德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德育假说与自然科学假说的共同之处在于假定性和科学性.所谓假定性是说它带有推测的性质,即这种判断所陈述的事实或联系是现实中暂不存在或未被确认的,它对未知的构想是由已知推断而出,有可能被实践证实,也有可能被证伪.但是,假说又绝非臆断,它总是有一定的科学事实或经验事实做依据,并且经过了初步的科学论证,因而,假说又是具有科学性的.
德育假说与自然科学假说的区别亦即它的特点主要有两点:其一,德育实验假说对结果的描述只能是概率描述.由于自然科学实验可以人为制造“纯化”状态,从而可能在实验结果与实验假说之间作出精确的相符性判断或因果判断,但在活生生的德育活动中显然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德育实验不能在完全隔绝的状态中进行,它对被试(学生)的先期经验上的差异,也不能像计算机程序一样完全清除掉.德育实验既然不能作高度精密的控制,也就无法保证在结果与假说之间精确地“归因”,故一般只能作出像“较大幅度提高”,“达到百分之几十”之类的概率性说明.其二,德育实验假说偏重于“有效性”假定.一切研究活动按其目的可分为“求真”与“求善”两类,前一类意在发现真理,其假说陈述的是真理性事实,后一类意在追求对人的有利和有效,其假说要推测价值事实.在自然科学实验中,两类可作严格区分,而在德育实验中, 真与善总是统一在同一命题之中.德育实验难以精确控制,它在逼真度上要低于自然科学实验.
2.德育实验方案的设计
德育实验方案包括:总体方案,执行方案(也称实验工作计划)和评价方案.
总体方案是对实验课题的总规划,是对实验假说,实验设计,实施进程和实验结果总体设想,也是执行方案和评价方案制订的基本依据,它的内容至少有如下方面:问题(课题)的提出,理论假说,变量控制,效度评价,组织管理和预期成果.
执行方案具体表现为工作计划.实验工作计划一般有年度计划,项目计划,学校(班级)年度工作计划或学期工作计划,专项工作计划等多种形式,其基本内容有:指导思想,步骤及阶段要求,基本方法及检测手段,组织与管理等等.这一方面的计划主要是保证自变量的操纵.执行方案由实验区,实验校根据总体方案自行设计.
评价方案实际上是对实验成果预期变化的设想,由于德育实验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教育对象身上,所以,评价方案首先应包括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否提高和提高的程度如何;其次应包括教师科研能力和德育工作水平是否提高和提高的程度如何;第三应包括学校德育工作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是否提高和提高的程度如何;第四还应检验自变量即《德育》读本,《成长册》,各学段德育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作出客观评价,提出修改意见,使之不断完善.
3.德育实验的变量控制
变量,是实验设计理论的一个专用术语,某个与实验有关的因素或条件如果变成了可测量的,数量化的东西,则可称之为“变量”.
实验中需要考虑的变量可分为三大类,即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指的是呈现给被试的刺激变量,一种原因变量,是由实验者主动操纵的变量.我们这个实验主要是以《德育》读本,《成长册》为教育内容的德育活动课和整体构建的各学段德育体系.
因变量是指被试对所显现的刺激的反应,是一种结果变量,是在自变量作用下可能产生的结果.因变量通常与教育目的有关,例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增进,优良品质的形成等.我们这个实验主要是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与变化.
无关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而对实验有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说它“无关”,是指它与自变量无关,与实验目的无关.但由于它对实验有影响,所以应给予尽可能的控制.在我们的实验中主要有学校德育氛围,社会家庭,及其它德育途径的影响等.
变量控制,从广义上讲,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和对自变量的操纵都可叫作变量的控制.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是指采用消除,恒定,抵消或平衡等方式限制乃至排除某些条
这篇“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德育,整体,体系,实验,推广,报告,学校,研究, 件对实验进程及其结果的影响;对自变量的操纵是一种主动支配,即由实验者决定将自变量施加于何人,如何施加.从狭义上理解,控制仅指对无关变量的控制,而对自变量则使用“操纵”一词.
本课题在《德育》读本,《成长册》和各学段德育体系的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广大实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对自变量的操纵方面,编写了大量的教案教参,设计了丰富的活动方案,组织了许多优秀的德育活动课,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德育实验的效度评价
要评价一项实验的效度,主要看它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所谓内在效度是指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自变量.如果一项实验研究能够提出充分的证据说明,因变量的变化确由自变量引起,而不是由其它变量引起,那么这一实验设计的内在效度就高.内在效度实质上反映了实验对变量间因果关系揭示的准确程度,它是一项实验功能发挥得如何的标志.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实质上也就是实验研究结论对所研究领域的涵盖程度.德育实验研究不仅要关心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探索,更要顾及实验结果在较大范围内的推广应用,否则,便将失去了实验的意义.如果说,内在效度反映的是实验的认识论意义,那么,外在效度则标志其价值论意义.
5.德育的实验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也是科研工作的总结.它概括实验研究的进程,反映科研成果,体现科研的水平和价值,反映研究者的治学态度,同时也便于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交流.因此,实验研究人员应当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地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题目.题目实际上是实验报告的主题思想.它必须准确地概括报告所要阐述的内容,一般应体现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实验报告的题目可根据实验范围的大小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的题目适合实验学校的负责人撰写,如:《小学德育体系整体构建与德育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研究》,《中学德育活动课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意义》等.中观层次的题目适合年级组负责人撰写,如《小学二年级〈德育〉读本对学生文明礼貌教育的作用》,《初中一年级〈成长册〉激励学生健康成长》等.微观层次的题目适合实验教师撰写,如《我教“关心父母”一课的体会》,《“成功的等式”主题班会总结》等.
(2)基本情况.概要叙述实验的过程,内容,方法等.
(3)变量分析.分析自变量即《德育》读本的内容和形式的优点或缺点;分析自变量即活动课的形式和方法的优点或不足;分析因变量即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进步和变化,最好有具体事例.或分析自变量小学(或中学,中职,高职,大学)德育体系对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影响;或分析自变量《成长册》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4)理论探讨.对德育读本编写的思路,原则,结构,体系等做理论探讨;对活动课的理论,原则,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建议或对《成长册》的内容,原则,方法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建议.或对某学段德育体系的内容,原则,方法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建议.
(5)结论.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即通过《德育》读本,或《成长册》,或德育体系的实验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对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德育水平,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某方面或几方面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二)推广实验的主要措施
1.建立实验区,实验校两级实验基地
“十五”期间,本课题将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推广实验.推广实验的主要措施是建立实验区,实验校两级实验基地.实验基地的建设继续坚持16字方针:“严格审批,合理布局,加强管理,认真指导.”
(1)严格审批.申请加入中央教科所“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验基地的基层教委或学校,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并履行申报审批手续.这三个条件是:教委(局)或学校应重视德育科研工作,具有“科研领先,科研兴校,科研治教”的办学思想;具有一支较强的德育教师队伍和德育科研力量;申请一项子课题并承担总课题组研究成果的实验任务.
(2)合理布局.为了增强实验的信度,效度和推广的价值和范围,实验基地的布局是从两方面考虑的.首先考虑全国的覆盖面,实验区和实验校的分布要覆盖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大区域.特别要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适当向西部地区发展.其次考虑大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的代表性,比如北京市实验基地就分布在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县.
(3)加强管理.根据本课题参加人员多,涉及范围广的特点,本课题的管理实行总课题组组长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制度,总课题组下分一级子课题组,二级子课题组,三级子课题组.总课题组下设的幼儿组,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中职组,高职组,大学组为一级子课题组,实验区成立二级子课题组,实验校成立三级子课题组.一级子课题组和二级子课题组由总课题组直接管理和指导.三级子课题组由二级子课题组进行管理和指导.
(4)认真指导.总课题组建立实验区,实验校的业务档案,以便了解情况,加强指导.总课题组对实验区,实验校的指导主要通过现场考察指导,通讯(书信,电话,电传)指导,召开研讨会交流指导,《中国德育》杂志指导,中国德育网指导等五种渠道进行.实验区成立由当地教育行政领导和教育专家组成的指导组,负责对所辖实验校进行课题研究与实验的管理和指导.
2.制订课题研究与实验的管理制度
在扩大实验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加强对实验区,实验校的管理,以保证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沿着科学,规范的轨道运行.
本课题研究与实验的管理制度包括:关于子课题申报的若干规定;实验区,实验校管理细则;关于实验研究成果的申报评审和表彰的规定;关于子课题结题鉴定验收的规定;关于评选表彰课题实验研究先进实验区,先进实验学校和先进工作者的规定等五部分.(详见“管理文件”部分)
3.确立课题研究与实验的工作方式
根据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总课题组确立了“自下而上,总分结合;先块后条,条块结合.”的工作方式.
(1)“自下而上,总分结合”,指的是实验校,实验区承担的子课题与总课题的关系.实验校先把本校的三级子课题的研究成果报到实验区,实验区汇总实验校的研究成果,拿出小学或中学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某一方面的二级子课题的研究成果,报德育中心总课题组,总课题组根据各实验区的研究结果召开专题研讨会,共同研讨德育目标和内容体系,途径和方法体系,管理和评价体系.上下之间的关系是:下为基础,上为指导.工作程序是:先分后总,总分结合.
(2)“先块后条,条块结合”,是指总课题组内部分工合作问题.总课题组按学段分为幼儿组,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中职组,高职组,大学组,我们称之为“块”.每一块先研究和构建各学段的德育体系.为了整体构建并搞好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衔接,总课题组又分为德育目标和内容体系研究小组,德育途径和方法体系研究小组,德育管理和评价体系研究小组,我们称之为“条”.每一条在各块研究的基础上,负责统揽幼儿,小学,初中,高中,中职,高职和大学.条与块二者关系是:块为基础,条为指导.工作方式是:经常是块,集中是条.
同志们!我们承担的这个课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为决策服务,为实践服务的宗旨,走科研工作者与行政领导和一线教师相结合的道路.我相信,只要总课题组与实验区,实验校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团结协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研究,推广实验,我们就一定能够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为建立21世纪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体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江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26页.
[2] 江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9,20,21页.
[3] 江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版第20页.
[4] 江书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11,12页
7.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工作 篇七
一、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体系的内涵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体系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学校教育为主体, 家庭教育为基础, 社会教育为依托,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德育体系, 三者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相辅相成。
1、以学校德育为主体
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其导向性、规范性和系统性优于家庭和社会。特别是大学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正是塑造心理品格、道德品质的重要阶段, 高校可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通过课堂教学和隐性课程,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 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高雅、舒适、和谐的成长环境, 更利于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等思想品德的形成。因此, 高校在学生德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
2、以家庭德育为基础
家庭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道德修养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源头性、持久性和直接性的影响, 这种特殊作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 家庭作为人类代际间道德灌输、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 担负着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的重任。家庭教育的环境和水平如何, 对子女的成长尤其是道德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大学生社会化的起点, 虽然他们已经离开父母, 离开家庭环境的熏陶, 但很多时候还是这种约定俗成的家庭感召在支配着他们的行为, 这种惯性的思维方式将支配人的一生。因此家庭德育在大学生德育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3、以社会德育为依托
社会是学校德育工作落实实践环节的主要阵地, 是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的继续。学生是一个社会人, 最终要进入到社会大环境中, 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养成。大家所熟知的“孟母三迁”, 就是社会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目前, 我国还处于社会转型期, 各种不良思想观念正腐蚀着青年学生的精神和心灵, 青年学生的品德教育需要有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支持, 因此, 构建德育体系要以社会德育为依托。
4、学校、家庭、社会的三位一体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当一种物体由三个不同力拉着时, 它的效益为零, 而当这三种力凝成一股时, 将发挥意想不到的神奇作用。学校、家庭、社会对大学生德育各形成一种力量, 用科学的眼光看, 只有当这三种力量形成合力才能发挥其作用。构建“三位一体”大学生德育体系需要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这三种资源, 精心搭建有利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 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衔接, 使其能有效地发挥出其体系优势。
二、当前高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德育现状分析
当前, 尽管高校、家庭、社会都十分重视德育工作, 但必须实事求是、清醒而理性地看到依然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对学生的德育看, 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异质、异步、异向” (3) 现象, 具体表现为:
1、从价值观上来看
高校力图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庭教育往往则以关心子女幸福为目的引导学生把个人利益摆在首位;社会上则是物欲横流、功利为本。这种反差和冲突, 大大削弱了学校德育的实效。
2、从道德修养上来看
高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 强调以德为本, 要求青年学生品学兼优, 德才兼备;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失范现象却比比皆是, 使得一些青年学生产生误解, 滋生唯利是图的投机心理。
3、从精神生活领域来看
高等院校通过专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 培养大学生对高尚道德情操的追求, 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精神境界;而社会生活中却存在着一些不良的文化现象, 甚至在某些领域黄、赌、毒现象屡禁不止, 对青少年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4、从生活方式来看
高校通过各种方式始终提倡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但是, 在家庭教育中, 由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现阶段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父母对孩子溺爱有加, 使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甚至缺乏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与此同时, 社会上一些大吃大喝、一掷千金的奢侈风气也对青年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 高校德育工作就必须改变“学校抓得紧、家庭放得松、社会一片空”的状态, 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使德育工作“虚功实做”成为“真功实做”, 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体系的构建
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的最大困难是:学校教育是相对独立的, 又受到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 学校很难因地制宜地给予指导和帮助;社会教育是非常综合和复杂的, 学校有时无能为力。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 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融为一体, 整体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德育体系。
(一) 调整和改进学校德育教育
1、改革大学德育课程体系
一方面要发挥“两课”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 学校还应在其他知识、技能等课程的教学中也要融入德育, 真正做到全过程育人。另一方面, 在显性德育教育载体基础上, 充分挖掘隐性德育教育资源, 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或者榜样教育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2、提高大学德育教师的水平
高校人文、社科类学科教师要承担起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 着重提高自身德育研究能力;自然科学类学科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着重提高主动进行德育教育的积极性, 加强师德对学生言传身教的影响;广大政工干部作为大学德育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切实担负起管理、教育和服务学生的重任, 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耐心细致的教育以及全心全意的服务来引导和教育学生, 使德育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 重视家庭德育的基础性地位
1、不断提高家长素质
家长应要转变重智育、轻德育的家庭教育观念, 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自觉加强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应尽量保持家庭结构的稳定,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身体力行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平等交流, 在信任、赏识的基础上合理引导。
2、加强与学校的交流与沟通
家长要主动了解高校德育的目标和要求, 了解子女表现, 通过各种形式, 随时与子女进行思想沟通, 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引导学生胸怀祖国, 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三) 加强社会德育的依托作用
1、创设优质的德育社会环境
中央16号文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高等学校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2、优化社会德育资源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下大力气整合和优化社会德育环境资源, 充分发挥社会德育资源的辐射作用。要利用历史名胜古迹、革命圣地、博物馆、艺术馆、革命烈士陵园等, 对青年学生进行民族优秀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要为学校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科普活动等提供便利条件, 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丰富人生阅历, 陶冶人格情操, 培养兴趣爱好, 锻造理想信念。要结合学校课程教材改革, 将社会德育有关资料如先进人物事迹等, 充实进传统德育教材, 提高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切实发挥社会教育资源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
摘要:在传统的观念中, 学校教育在德育中占有绝对优势, 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现实、社会风气、社会思潮以不可抗拒之势漫过大学的围墙, 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强, 由此看来,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已成为教育的重点。
关键词:三位一体,大学生,德育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逯改:《德育责任视野中的家庭与学校教育》, 《思想理论教育》, 2008, (15) 。
[2]华继师:《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新模式》, 《职业教育研究》, 2007, (2) 。
8.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工作 篇八
关键词:小学德育;思想道德;小学生
小学校德育工作是塑造少年儿童灵魂的基础,在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德育常规工作同时,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把德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抓学校德育常规工作是学校各部门应尽的义务。义务教育阶段,凝聚各方智惠开动脑筋、创造性工作,充分发挥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能动性,扎实、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注意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培养教育。结合教学、校本课程、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良好品质。
比如:加强国防教育。增强青少年国防意识和民族忧患意识,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一次、组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组织学生参加纪念抗战胜利、长征胜利等周年纪念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历史。通过开展过以爱国教育为主题的“读书、讲故事、图片展、优秀小作文展”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的历史,增强国防意识,达到培养爱国意识的目的。
二、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地落实德育内容。利用晨会、班对会经常性组织学生学习新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公民道德规范》、《市民守则》,并教育学生争做践行守则的典范。如:在学生中积极提倡“小学生十个文明行为”: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文明礼貌,微笑待人;
3、学会尊重,耐心听他人讲话;
4、保护隐私,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5、利己利人,用过的东西放原处
6、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做;
7、待人友善,观看比赛要鼓掌喝彩;
8、遵守规则,上下楼梯靠右行;
9、勤奋自强,天天锻炼身体;
10、环保卫生,干干净净每一天。
三、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其它实际情况制定系列符合小学生实际的文明班级考核细则。
学校红领巾监督岗和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每天进行量化打分,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公示文明班级、分发流动红旗。学期结束评选优秀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和辅导员。系统科学、规范的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校园良好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学校三级舆论导向功能。第一级:学校广播站、公示板、橱窗、校园网的导向作用;第二级:年级展示栏的导向作用,充分体现各年级特点。如:设计展示有年级特色的小报;画展,有教育意义的小作文等;第三级:利用优秀的富有一定主题的班级板报(每月一期)、教室布置(诸如:手工操作角、书画角等)和在楼道粘贴友情提示(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请轻声漫步、请随手关等宣传标语)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陶冶学生情操,使每位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地思想熏陶。第四级:为了有效遏制部分学生懒散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精神风貌和较强的组织纪律性,我校请武警战士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进行为期一周,每天1一小时的军训。
五、为了构建和谐校园,学校把安全教育纳入议事日程,常抓不懈。
一是思想层面:学校政教室和大队部联手请市司法局法制校长定期给全校师生作关于法制宣传讲座,传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知识:
二是,学校政教室组织各年级学生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发起的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各班利用班队会、晨会将收集的一些与少年儿童息息相关的安全教育素材,设计成形式多样的晨会、主题班对会进行活动。例如:在对学生加强思想层面里的安全教育时,针对一些迷恋网络游戏的现象,学校政教室组织三年级以上班级进行“学作网络小主人”主题班会优质课大赛活动。
诸如此类活动的开展,有效培养学生了分辩网络是非、甄别美丑的能力。在少年儿童人生安全教育方面,学校经常性对学生进行自救、自护能力宣传教育,积极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比如:学校针对年级特点,制定一系列保證学生人生安全的具体细则,并且,每学期开展一到两次富有针对性、时效性的大型安全专题报告;校党委成员与有关部门负责人每天值班,监督、保护学生人生安全,这些做法都可以有效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也对有效杜绝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产生积极作用。时间检验,此类措施的實施有效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义务教育阶段是少年儿童各种良好行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无小事,深抓学校德育常规工作靠的是群策群力,学校家庭教育为主,社会各方配合不容忽视。只要每一个从事义务教育的工作者齐心协力、积极开动脑筋没有办不好的事。我们期待着祖国的花朵尽情绽放,茁壮成长,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康冬梅.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3.
[2]张文瑞. 对网络时代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J]. 学周刊,2012,(13):28-29.
[3]王秀凤. 小学德育工作的形式化现状及改进对策[J]. 学周刊,2013,(32):67-68.
【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工作】推荐阅读:
学校德育品牌建设内容09-28
德育体系建设10-13
学校德育教师工作体会08-13
学校德育工作理念11-04
德育示范学校工作汇报12-05
学校德育工作周总结06-17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下期06-21
阳光学校德育工作计划06-29
学校德育教师工作总结07-19
高中学校德育工作计划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