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案例(精选8篇)
1.小学科学教育案例 篇一
我班同学王海峰平时在班表现不错,算是较好的学生。有一次他与同学的刘志强因为一件小事有了矛盾发展到动手的地步,这样我作为班主任肯定是对他们一顿严厉的批评。这件事情过去,也就是过去,我没有往心里放。可是时间长了我发现这个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成绩下降很快,而且与同学刘志强时长有矛盾发生。我及时问他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他说:我与刘志强打架不是我的错,你不该批评我,我以后再也不予刘志强做朋友了。我没想到他会这么说,我就开导他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人打架肯定是两人都有错,老师肯定是两人都有
错。再有你平时与刘志强那么好难道就因为这件事永远不说话吗?情绪激动的他当时就说是,以后都不是朋友。我惊讶于孩子的一句话,可能是因为在气头上,但是这些话还是引起了我的思考。现在的孩子: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犯了错误,老师批评声音高了,就抱怨老师态度不好,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学校老师和社会的注意。
二、案件剖析:
不仅是小学生、中学生,甚至大学生,普遍存在没有责任感,缺乏感恩意识的现象。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只求索取,不想回报,很少去考虑自己应该对社会、对家庭负什么责任,社会、家庭把自己养育成人,自己应对其回报什么。
对学生“感恩心”缺失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1、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好吃的留着,铅笔替孩子削好,书包替孩子背着,家务不让孩子碰着,有的学生饭还要大人喂着除了作业不代办,其余都是老将出马,甚至作业也是家长陪着做……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从而养成了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已习以为常,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不会想什么感恩。
2、有些家长自身就缺乏感恩意识,在关心孝敬父母、长辈,关心他人方面就没有给孩子以榜样作用,甚至有的家长漫骂、殴打自己的父母,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怎能孝敬长辈,怎能学会感恩呢?
3、学校还是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氛围,还是有应试教育的迹象。虽然一直强调学校教育以德育为首,狠抓德育的实效性,但是现今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质量检查、评比,使得教师们把时间和精力不得不主要投入在抓课堂教学质量,课后抓学困生的辅导上。每学期虽然也有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德育主题活动,但实效性不是很大,对学生思想教育有时显得空泛。例如,当前学校的德育教育长期强调的是政治教育,要“爱祖国、爱人民”,这种教育当然很重要,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爱”能不能被他们所理解?所以,与其先治国平天下,不如先修身齐家,因为直观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更好理解。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爱家、爱父母”也远比“爱祖国、爱人民”实际得多。
4、从社会大形势看,许多学生不知感恩。据报载,一位农民父亲写给大学生儿子的信,信中痛斥儿子不知感恩:“不知道在大学除了学习文化,还能否学到良心?”这位大学生每次写信回家只有几行字,而且不清楚,只有一个“钱”字最清楚。事例不胜枚举。社会感恩教育缺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卡通、网络、新闻媒体等公共媒介中,只注重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我认为这需要从家长到学校的系统的培养教育过程,道德品质的培养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比如有的家长对孩子从小进行计划花钱教育,让孩子从小懂得钱的取得是父母用汗水换来的,要花得有价值。在学校里要让学生亲自参加集体劳动,对自己的生活需求自我服务,衣服要自己洗,卫生要自己打扫。他们便从劳动中懂得要爱惜衣服的
必要和珍惜、保持环境卫生的意义。比如教学楼内让学生自己动手把画到墙上的墨迹擦干,墙上便不再出现随手乱画的漫画和随意踏上去的脚印;让学生把校园里的垃圾亲手捡拾干净,他们便不会再把零食袋随手乱扔;假期中让学生亲自帮父母干一些体力劳动,使其在劳动中体会到父母是怎样挣钱供自己上学的,他们便会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对于思想上的教育要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让学生了解古代“寒门出贵子”的含义,懂得“师傅领上门,巧妙在个人”古训的哲理,让其深刻领会毛泽东主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石头孵不出小鸡,只有鸡蛋才能孵出小鸡”的道理。真正理解“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真谛和“投之以木瓜,报之以桃李”的必要。让感恩意识潜移默化在学生的思想里,体现在行动上,让我们的社会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使人类精神美德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小学科学教育案例 篇二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 在引导学生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强化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天鹅、大虾和梭鱼》教学中, 教师以文本教材为载体, 以小组合作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进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促使学生在学习相关语文知识的基础上, 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相应提升。
二、案例描述
(一) 设定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本课中涉及的生字, 并能够默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主要识字量为12 个。
2.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明确文中的天鹅、大虾和梭鱼都是为了拉动大车而努力, 但是由于缺乏合作意识, 彼此之间按照各自的想法拉车, 所以最终大车“未动分毫”, 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
(二) 明确教学难点
在学生了解天鹅、大虾和梭鱼都用力拉车但是由于缺乏合作意识大车最终“未动分毫”的基础上, 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理解团结的重要性。
(三) 教学具体流程
1.课前导入。
教师先在黑板上贴天鹅、大虾、梭鱼的图片, 结合图片进行教学。
师:同学们, 今天老师要向你们展示三种动物, 看图说一说, 你们认为这三种动物都有什么本领?
生:天鹅可以飞。
生:天鹅、梭鱼和大虾都会游泳。
生:大虾会倒着游泳。
生:天鹅也会在地上跑。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片下板书。)
师:现在在天鹅、大虾和梭鱼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 (齐声) 想!
师:下面让我们将书打到第九课《天鹅、大虾和梭鱼》, 这是著名作家克雷洛夫写的一篇经典寓言故事, 今天我们就对这篇寓言进行学习。
2.课堂教学。
(1) 认识生字, 设置小组挑战。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 我们首先要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生字学习。
(学生学习生字。)
师:结合拼音, 你们是不是已经对本节课的生字进行了初步认识?
生: (齐声) 是!
师:现在, 老师将本节课的生字按照难度划分了几个等级:一星:读出生字的读音;二星:在教师的提醒下可以组词;三星:能够书写汉字;四星:认识生字中的多音字。星级越高, 难度越大, 哪个小组来进行星级挑战?
(学生踊跃挑战, 小组合作情况较好的学生基本完成四星挑战。)
师:我们要对完成四星挑战的小组提出表扬 (鼓掌) , 没有完成的小组也不要灰心, 相信你们已经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进行小组合作, 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老师希望你们也能通过合作, 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 分析课文, 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师:完成生字学习后, 我们来阅读课文, 下面找四位同学分别读不同的小节, 其他学生思考文章讲了什么故事?读第二小节, 你觉得怎样才算拼命?最后板车为什么“未动分毫”? (教师板书问题的关键词。)
(完成朗读后, 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生:课文讲了天鹅、大虾和梭鱼三个动物一起拉车的故事。
生:我觉得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才算拼命。
生:拼命应该就是“使出吃奶的劲儿”拉车。
生:三个动物都向不同的方向拉车, 所以车才不动的。
生:它们没有向一个方向拉车, 肯定拉不动车。
……
师:现在你们已经基本上理解了课文的基本意思, 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刚才合作效果较差的小组这次一定要把握机会。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板书三种合作学习方式:分角色朗读、按故事绘画、分角色扮演, 供小组选择。)
师:小组讨论, 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学习, 讨论板车“未动分毫”的原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进行热烈讨论, 探究板车“未动分毫”的原因。)
(3) 小组学习汇报。
师:首先请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小组进行小组学习演示, 说说你们的阅读感受。
生 (小组代表) :在阅读中我们小组发现“拼命”“使劲”“钻”“一心想”这些词说明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努力拉车了, 但由于他们“不是一条心”, 所以“白费力气”, 最终导致板车“未动分毫”。
师: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小组已经说明了他们的看法, 选择第二种方式的小组怎样理解的呢?
生 (小组代表) :通过绘画, 我们发现天鹅想让车向上走、大虾的动作会让车向后, 而梭鱼向水里游则会导致车向水里, 也就是向下的方向走, 它们三个选择的方向不同, 所以车“未动分毫”。
师:下面请选择第三种方式的小组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生 (小组代表) :通过表演, 我们发现按照它们的方式, 用了很大的力气也不能拉动车, 力气无法集中, 甚至向后退的力量还会阻止车向前走, 所以车“未动分毫”。
师:你们的小组讨论结果都很有道理, 那么怎样才能拉动车呢?你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经过尝试, 发现只有三个人向着同一个方向拉车才能拉动。)
师:通过演示, 可以发现, 只有你们的方向一致、团结合作, 才能拉动大车, 才能共同克服困难。“人心齐、泰山移”, 同学们, 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一定要养成团结合作的习惯, 在互相帮助中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快快乐乐生活。
三、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在小学教育阶段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能够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解决学习问题, 提升学习兴趣, 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基础上, 促使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在《天鹅、大虾和梭鱼》这一教学案例中,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设置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 然后在识字教学、分析课文和学习汇报的过程中以小组学习的方式逐步让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使其在深入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 接受团结合作教育, 最终促使学生逐渐养成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3.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案例 篇三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强化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天鹅、大虾和梭鱼》教学中,教师以文本教材为载体,以小组合作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进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促使学生在学习相关语文知识的基础上,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相应提升。
二、案例描述
(一)设定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本课中涉及的生字,并能够默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主要识字量为12个。
2.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明确文中的天鹅、大虾和梭鱼都是为了拉动大车而努力,但是由于缺乏合作意识,彼此之间按照各自的想法拉车,所以最终大车“未动分毫”,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
(二)明确教学难点
在学生了解天鹅、大虾和梭鱼都用力拉车但是由于缺乏合作意识大车最终“未动分毫”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团结的重要性。
(三)教学具体流程
1.课前导入。
教师先在黑板上贴天鹅、大虾、梭鱼的图片,结合图片进行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向你们展示三种动物,看图说一说,你们认为这三种动物都有什么本领?
生:天鹅可以飞。
生:天鹅、梭鱼和大虾都会游泳。
生:大虾会倒着游泳。
生:天鹅也会在地上跑。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片下板书。)
师:现在在天鹅、大虾和梭鱼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齐声)想!
师:下面让我们将书打到第九课《天鹅、大虾和梭鱼》,这是著名作家克雷洛夫写的一篇经典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就对这篇寓言进行学习。
2.课堂教学。
(1)认识生字,设置小组挑战。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要认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生字学习。
(学生学习生字。)
师:结合拼音,你们是不是已经对本节课的生字进行了初步认识?
生:(齐声)是!
师:现在,老师将本节课的生字按照难度划分了几个等级:一星:读出生字的读音;二星:在教师的提醒下可以组词;三星:能够书写汉字;四星:认识生字中的多音字。星级越高,难度越大,哪个小组来进行星级挑战?
(学生踊跃挑战,小组合作情况较好的学生基本完成四星挑战。)
师:我们要对完成四星挑战的小组提出表扬(鼓掌),没有完成的小组也不要灰心,相信你们已经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进行小组合作,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老师希望你们也能通过合作,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分析课文,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师:完成生字学习后,我们来阅读课文,下面找四位同学分别读不同的小节,其他学生思考文章讲了什么故事?读第二小节,你觉得怎样才算拼命?最后板车为什么“未动分毫”?(教师板书问题的关键词。)
(完成朗读后,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生:课文讲了天鹅、大虾和梭鱼三个动物一起拉车的故事。
生:我觉得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才算拼命。
生:拼命应该就是“使出吃奶的劲儿”拉车。
生:三个动物都向不同的方向拉车,所以车才不动的。
生:它们没有向一个方向拉车,肯定拉不动车。
……
师:现在你们已经基本上理解了课文的基本意思,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刚才合作效果较差的小组这次一定要把握机会。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板书三种合作学习方式:分角色朗读、按故事绘画、分角色扮演,供小组选择。)
师:小组讨论,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学习,讨论板车“未动分毫”的原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进行热烈讨论,探究板车“未动分毫”的原因。)
(3)小组学习汇报。
师:首先请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小组进行小组学习演示,说说你们的阅读感受。
生(小组代表):在阅读中我们小组发现“拼命”“使劲”“钻”“一心想”这些词说明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努力拉车了,但由于他们“不是一条心”,所以“白费力气”,最终导致板车“未动分毫”。
师: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小组已经说明了他们的看法,选择第二种方式的小组怎样理解的呢?
生(小组代表):通过绘画,我们发现天鹅想让车向上走、大虾的动作会让车向后,而梭鱼向水里游则会导致车向水里,也就是向下的方向走,它们三个选择的方向不同,所以车“未动分毫”。
师:下面请选择第三种方式的小组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生(小组代表):通过表演,我们发现按照它们的方式,用了很大的力气也不能拉动车,力气无法集中,甚至向后退的力量还会阻止车向前走,所以车“未动分毫”。
师:你们的小组讨论结果都很有道理,那么怎样才能拉动车呢?你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经过尝试,发现只有三个人向着同一个方向拉车才能拉动。)
师:通过演示,可以发现,只有你们的方向一致、团结合作,才能拉动大车,才能共同克服困难。“人心齐、泰山移”,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一定要养成团结合作的习惯,在互相帮助中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快快乐乐生活。
三、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在小学教育阶段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解决学习问题,提升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基础上,促使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在《天鹅、大虾和梭鱼》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设置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然后在识字教学、分析课文和学习汇报的过程中以小组学习的方式逐步让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使其在深入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接受团结合作教育,最终促使学生逐渐养成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小组合作教学思想,保证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通过小组探究逐步解决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所以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入应用。
4.小学科学教学案例 篇四
老师,请尊重学生的实验成果
如果说人世间有一种心灵的天平,那就是尊重。在传统的认识中,尊重往往是对上的。如尊老爱幼,尊师爱生。孩子是受保护受教育之列,而往往不是在受尊重的范围内,以往孩子要求得到承认和尊重的呼声很弱。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道德的关系体现了平等,没有尊重就没有平等,孩子尽管依附于师长,但也有被人尊重的需要,一旦需要得到满足,就会有力量,就会前进,就能发展。
去年的那堂公开课给了我一个深切的体会,去年我们学校要求我上了一堂公开课,我选择了《滑轮》这一课,定滑轮的学习是一个很简单的实验,先用弹簧称直接拉钩码,读出此时弹簧称的数据,再经过往不同方向拉钩码的实验,读出弹簧称的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课堂上当学生说完实验方案后,我就请学生动手做实验,好几个组很快得出了“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我心里暗暗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而高兴,很快地实验结束了,在接下来的汇报中,出现了意外,有个组提出了“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力的结论,别的小组的同学都开始议论起来,我叫他们上讲台把实验展示了一下,结果弹簧称的数字真的比原来的要小。这种实验记录根本不是我预先设想的,因为我需要的实验数据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于是我赶紧下了一个结论:从数据上看你们这组的实验是失败的。在否定了学生的实验成果后,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我立即肯定了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是正确的,还投影出事先准备好的我演示实验的数据,并暗自庆幸自己课前早有准备。
这节课上完以后,我自我感觉良好,因为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学习热情都很高,全班所有学生都投入了学习活动,都动手做了实验,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都有新的发现,都能提出一定质量问题,学生发言积极,都能围绕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表现出发现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满足感。可是学校领导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达成教学内容,否定了学生的实验成果,绕过学生的实验成果抛出自己理想化的数据,这种做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同时他们还指出: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但要激励学生动手,更应该激励和引导他们去动脑。即使学生实验失败,也要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后明白,他们失败的是有意义的,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地去探索。不应该像球场上的主攻手一样急于评判、急于给一个标准答案,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一个成功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维的时间。学生的错误是重要的资源,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藏着创新的火花教师直接告诉答案最多只能是传授知识,更不能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就算明知道是错误的我们也应该把纠错的权利还给学生,留给学生时间和余地去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朝着这一行为努力,很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教学结果。让在纠错的过程中不但获得知识、技能的生成,也能满足学生想成为探索者的强烈需要。
5.小学语文教育案例 篇五
2003-12-16 10:47:08 阅读:978 “可怕”的孩子们
湖北省黄石市中英文学校教科处主任 石少华
在教坛默默地耕耘了十几个春秋,有些事如过雨烟云,渐渐淡忘。可有些事,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中。2001年12月的一天,我在阶梯教室讲授一节公开课——《草船借箭》。当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弄清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对学生进行顺向思维的训练)等方面后,我趁机提出事先设计的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问题:“如果出现哪些情况,诸葛亮的计划就会失败?”学生纷纷举手,课堂顿时出现了一个小高潮:
“如果第三天没有大雾,诸葛亮的计划就会失败。” “如果返回时不是顺风顺水,诸葛亮的计划就会失败。” “如果鲁肃把借船的事告诉周瑜,诸葛亮的计划就会失败。” “如果曹操派兵出来或射火箭,诸葛亮的计划就会失败。” „„
我心中不禁暗喜:学生果然聪明,能把刚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课堂气氛甚至比我预想的还要好。我顺势小结:但是,这些情况都没有出现,因为诸葛亮事先都料到了。这就是(老师指着黑板,学生齐说)“神机妙算”。正当此时,冷不防冒出一声清脆的童音:“老师,我发现诸葛亮有未料到的事!”我下意识地回过头来一看,天哪!正是那个出了名的有多动症的小男孩——向森。平时上课就爱在课堂上搅和,今天,当着这么多老师的面,你又想干什么?哼!老师都没发现的问题你能发现?我今天倒要看看,你能有什么高见!我不屑一顾,却强作笑脸说:“那好,你来说说看。”他还真不客气,胸有成竹地说:“课文中诸葛亮讲‘三天之后,请派五百军士到江边取箭’既然是造箭,怎么会到江边取呢?如果周瑜再细心琢磨,就会发现问题。”听完他的话,我也纳闷起来:是啊,一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怎么就说漏了嘴呢?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又一张快嘴——胡林钊抢着说:“老师,我也能找出诸葛亮的不足。造十万枝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非常清楚,十天也造不好十万枝箭。这时,只要周瑜多派亲信跟踪调查,也会发现诸葛亮的计划。”这下,真令我目瞪口呆:这篇文章我少说也教过五、六遍了,参考书、语文教学杂志也翻遍了,怎么从来就没有发现这些问题呢?此时,我该怎么办?正当我一筹莫展时,恰好,有人来为我护航保驾:“老师,我不同意刚才两位同学的意见。因为周瑜的思路是造箭,压根儿都没想到诸葛亮会去借箭。”帮忙的却是淘气包李廉。我正想喘口气,可兴趣正浓的学生却丝毫也不放松:“老师,我还可以联系《三国演义》来指出诸葛亮的不足。正是诸葛亮错用马谡,才导致了丢失街亭。”
“诸葛亮无论大事小事都亲自过问,最终操劳成疾,过早去世。一生中,只做到了三分天下,却没有实现一统天下的伟业。”„„
多么厉害的孩子们!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孩子们也似乎醒悟过来,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是啊,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们最有个性,最有灵性,也最富于挑战性,作为老师,我们应当如何面对这些“可怕”的孩子?我们的老师常常茫然不知所措。是让老师充当传递知识的权威人物,还是成为与学生学习活动共处的高级伙伴?是让老师控制着课的内容和流程,还是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勇敢地向老师、向教材、向专家等权威挑战?是让老师选择适 合教育的儿童,还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这堂课,留给我们的反思是无穷无尽的„„
(本文已入选《人民教育》编辑部主编的《我与新课程》一书)(教科处)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0357 更新时间:2007-1-25 14:07:50
一、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
1、《可爱的草塘》:揭题-浏览课文-读,然后教师要求学生: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其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会草塘的可爱。(已经先入为主,后来读的时候果然体会不到,教师又花了很多时间才把调动了一点。应当自己体会,说对草塘的感觉,然后对照课文作者的感觉来学习。)
2、《只有一个地球》:教完课文后,要求学生根据下面几个方面写句子:“地球小而美、资源有限、资源可以再生、迁居无望、要保护地球”。引用者认为“学生们都完成了任务,学出了各式各样动人的句子,如:
“啊,我爱美丽而壮观的一叶扁舟!”
“地球,谢谢你赐给我们有限的资源!”
“人类啊,不要再破坏资源了!”
甚至说:“看到这一个个诗一般的句子,怎能不让人佩服老师巧妙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在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学完了课文,还写这样的句子,是引导还是捆绑?学生是否一定认为“地球小而美”?“迁居无望”?人类都是破坏资源的吗?这时应让学生发挥更好)
二、个性化与共性
1、师生平等对话:《一夜的工作》
参与讨论:总理深受人民爱戴,从课文中能找出答案来吗?
(学生说)
生:如果说总理关心人,为什么不像把作者的文件批了,让他先回家睡觉呢?
(教师把球踢回给学生,有些学生说是刻意安排的。)
师:有些同学说,这是刻意安排的,总理是这样的人吗?
生:“我”是后来的,总理工作严谨,讲究先来后到。
生:新中国刚成立,总理日理万机,有许多重要文件等着总理批示。这个文件只是他自己的一个讲话稿,可能总理认为这不是十分重要,所以放在后面。
最后,老师让学生面对总理的工作画像,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心里话。
生:辛劳啊!无奈啊!被迫啊!(满堂大惊)
生:新中国刚成立,多少事情等着总理去处理,它不这样夜以继日地处理,行吗?这不是无奈吗?当时的中国,经历了那么多年的战争,国家肯定非常穷,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理,怎么能铺张浪费呢?这不是形势所迫吗?
(如果批评学生乱说,就没有了学生精彩的发言,也许这个学生因为这一节课改变了他的一生。)
2、一位教师教《落花生》,让学生画果实,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然后对比花生,突出“默默无闻”。(这是一种误导!画什么,未必就能突出“默默无闻”;而且这么比,赞扬了默默无闻,那就是贬低个性张扬。难道别的果实就不如落花生?画不如改为议、说或别的方式,不一定画了才能体验,也不要为了所谓综合性学习活动而画。必要的时候才用,用了就要有实效。)
3、现在流行的两句话:你喜欢学那里(段、句)就学那里(段、句),你喜欢怎么学(读)就怎么学(读)!一方面用多则滥;另一方面,个性化张扬时却失去了共性!忽略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如一位老师教《棉花姑娘》(人教),要求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句)来学。到后面学完了,也是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来读。试想:学生在老师的权威下不敢不选,随着民主化自主学习的逐渐深入,学生如果敢于说:我那一段都不喜欢!那课怎么上?解决的办法不是自选课文,就是强制学生学了。(学生不喜欢的,想法让他喜欢;学生喜欢的,想法让他的喜欢表达出来,让他们互相感染。如果都不喜欢的,就让教师来传授、感染、熏陶吧!)
一位老师教《桂林山水》: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细细品读。在学生品读时,发现他们的选择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倾向,女生大多品读写水的一段,他们喜欢漓江水的安静、清纯、柔美。男生大多选择写山的一段,因为他们更富于冒险精神。(桂林山水,明明是山清水秀,山水相依。硬要为了所谓个性化,把山水分开来理解,一方面割裂了原文的整体意境,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是支离破碎的,造成发展的畸形化。)
【案例】:
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 ,也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 ,学生在欣喜、“受宠若惊”之余 , 更多的是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 ,好好地表现一番。
如:我在读《在南极的日子》这篇课文前,我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孩子们稍加思索,大胆地说道:“我希望老师的声音要洪亮。”“老师读的时候要把作者和考察队员之间的深厚感情表达出来。”
……我读完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老师的声音有的地方不够洪亮。今天,纪念标揭幕,智利、苏联、乌拉圭和民主德国的考察队的队员和孩子们都来了。这一句中有几个国家,我就没有听清楚。”我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同学们,我再读的时候一定注意。”接着,我又充满感情地读了一遍,学生高兴极了,他们有的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有的竖起了大拇指!因为老师真的听从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和自己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了!
【案例分析】:
课堂上如果合理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力!” 在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不管是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还是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每一次评价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才能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评价体系也一定会变得更加完善、具体,在《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的驱动下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也一定向着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发展。
案例的教育背景情况简介学生个人背景:
1、本课的教育对象是刚入学的儿童,他们对小学生活既充满好奇、渴望,同时又存在很多担心和疑虑。
2、儿童的生长环境不同,个性不同,他们对学校的感受和体验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学背景:
1、在以注重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利用学校的各种设施,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育。
2、为了让学生通过校园探密活动,熟悉自己的校园,增进对学校的了解与亲近感,了解学校的设施、设备。
二、事例的过程叙述(1)教师带领“探密小分队”的成员实地参观校园环境及设施。有教师办公室、教室、操场、卫生室、楼厅、传达室、厕所、以及操场上的设施(假山、滑梯、攀登架等)。(2)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认真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并引导学生自己对哪些是“上课”的场所、哪些是“下课”活动的场所、哪些是集体聚会的场所作出分析及判断。(3)启发学生发现校园里哪些地方可以随便进入,哪些地方不可随便进入,哪些地方不可攀爬,哪些地方不安全。(4)参观后,请每位学生把参观中印象最深的地方用笔画出来,把学生自己认为最美丽的地方和最危险的地方也画出来。(5)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画的内容,进一步增进对学校的认识。(6)发给学生手工材料,动手摆摆简单的学校平面图,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基本布局,同时让学生初步形成方位意识和识图能力。(7)最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总结,目的是再一次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基本设施,并帮助学生学会利用一些与自己有关的校园设施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喜欢学校、喜欢学习的情感。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动手能力。
三、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1)原因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校园的认识并不深刻,因此进行必要的校园参观可以让学生从感官上初步了解学习环境,为今后能够深入了解学校打下基础。从学生自身考虑,对学校的了解可以增进他们对学校的喜爱之情,增进师生之情,增进安全意识,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本课的学习,不光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基本设施,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2)措施分析措施
一、利用“探密小分队”的形式,进行校园的参观活动。它的优点是让每位同学都成为这个小分队的成员,增强活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同学的兴趣,更好的对校园进行观察。措施
二、利用动手画图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优点,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措施
三、发给每个学生一套手工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了解学校的设施、布局,及培养良好的方位感。
(3)效果分析通过对学生上课的成果分析(他们画的图,做过的手工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从结果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这样的上课内容的安排感到兴趣十足,同时他们都通过这堂课了解了学校的基础设施,从而规范了他们在学校的日常活动。
(4)存在问题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中,动手制作时,有的学生就会遇到困难,跟不上大家的速度,需要重点指导。
四、今后打算利用各种教学措施对学生进行授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针对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可以邀请家长参加一些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及参与性,采用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清脆悦耳的铃声又一次把我们带入课堂,这是一节新课程低年级语文课,走进教室二`三十人的清静,崭新桌椅的整洁便映入眼帘。学生们四人围座,桌面上还放着各种诱人而又夺目的组别标志:有梨、苹果、蜜桃等,色彩鲜艳令人望而垂涎。加之教师动听亲切的话语让人体会到和谐的氛围,感受着新课程理念下的这种耳目一新。
语文课在老师的引导下顺利地进行着,教师那言谈话语中已经把昔日的传授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那曾经居高临下的位置今天也变成平等的首席。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努力让学生做到自主、合作、探究。游戏和各种媒体手段也是接踵而来。学生组内合作学习更是必不可少。这不,学生又开始讨论了。虽然只是二十余人的班级,但讨论的声音却是沸沸扬扬。连我这位听课老师也倍受感染,不自觉地想走入他们中间。
我信步来到苹果组,组内的一名男生正在大声说着。仔细一听,原来他们在为谁先回答哪个问题而争吵。见到了我的造访,骤然停止了“讨论”。为了不打扰他们,我又来到了另一个组:香蕉组。一位女生见到了我,如同见到了裁判,立刻举手后便说:“老师,他说错了,应该上这样的。”而那位同学则抢白道:“我没错!”为了不引起大的波动,我回到了座位。但我的心里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当我环视四周,在教室的角落处,梨组中有一名同学正呆呆地坐着。他好象对大家的讨论并不感兴趣。短短的讨论时间到了。教师找了几位同学进行了回答,很快通过了问题。一节看上去很完美的研究课在学生高亢的:“棒棒,我真棒!”中结束了。
然而,那呆呆的眼神和那两张争执的面孔我始终不能忘记。它使我在思考:什么样的合作才是成功的合作学习,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学生值得讨论而同时又能吸引学生参与的问题呢?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它要求教师在授课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等各方面都要有助于学习方式的形成。无论教师的每一步都应遵循:“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则。合作学习也不例外。
首先合作学习是有组织、有分工的。尤其针对低年级学生组内学习。必须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任务。例如:组长、记录人等。从而达到每个人都能参与并发表意见。另外,当学生之间发生争议时,教师要给学生方法,组织意见一致的同学进行题,即有必要讨论再讨论。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乐于参与。讨论。并与其他意见进行争辩。切不可放之不管。
其次,教师要求学生讨论的问题必须是大家希望解决的问此外,教师还要把握当出现新知识时,需要新能力时再进行讨论。新课程理念取而代之了消然引退的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这一变革有如春风拂面,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生机,让我们体会到了新的活力。然而我们教育者应看到并关注那些教育中最本质的东西,挖掘其内涵。这是某一节课,某一周所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我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不要接受学习,更不是浮于研究学习的表面,而是靠老师的不断引导,让学生不断体验,终究领悟,努力接受新知识的过程。
迷茫于新课程的我,慢慢已经找到了航灯。但我深深体会到:虽然已是春风拂面,但脚下却是荆棘万千。
如何进行课后反思 如何进行课后反思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592 更新时间:2007-1-24 11:45:54
教学反思注意事项:
1.除了依据教师自身的思考和感受以及同行的意见开展反思之外,要注意搜集并利用学生的反馈、感受和学生的学习结果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要注意体现学科特点。
2.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就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
3.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4.反思建议分为几个小标题。小标题原则上不超过5个;小标题的名称要到位,能确实提点本课的关键方面和重点,不能空洞、笼统,甚至不知所云。
5.模式总结(本部分不是必要要求)*
如果本人已经根据自己的教学案例总结出一定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请在本部分将模式描述清楚;如果没有或者难以总结成模式,本部分可以没有。模式的总结或描述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
(1)模式的典型实施流程
为了便于读者或其他教师借鉴、学习或提出改进建议,请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实施这类教学的典型流程,最好用直观的流程图方式阐述,流程图要注意阐明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设备资源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描述模式的各个环节时,要注意阐明各环节的实施关键、各环节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自己所采取的对策等。
(2)模式的理论依据或理论建构
根据具体案例和自己的反思,总结提炼该模式反映或体现的教学理念或教学理论。可以从教育技术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等不同角度中选择合适的角度加以阐述。理论依据要实事求是、紧扣自己的案例或实践,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避免贴标签。
(3)模式的特点和实施关键
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但教师都觉得不太好教,学生也没啥兴趣学。那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怎样做到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我们在教学《世纪宝鼎》一文时,进行了新的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世纪宝鼎》这篇课文,介绍了世纪宝鼎的整体结构、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艺术创造力。以下是教学这课我所采用的方法:课前结合预习提示先让学生读课文、看插图、了解世纪宝鼎是什么样的?并查资料对“鼎”作全面了解,再想一想我国人民向联合国赠送这一礼品的意义;课堂上先检查预习情况,使全班同学都能对课文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抓住鼎的样子,让学生自读互议,理解鼎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和中国赠送宝鼎表达的美好祝愿和希冀。
上述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创新性思维活跃,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因为兴趣是少年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有内在兴趣。从上面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到,教师从课文出发,引出了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和自学兴趣。学生们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主体性参与极高。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上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合作性。课堂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极浓。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想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创设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面教学片断中,教师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探究、交流实践,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在大胆设想中培养创新个性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述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畅谈自己的想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想象,同时,对学生创新性人格塑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6.小学德育成功教育案例 篇六
陆伟华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错误较多;成绩差,各门功课测试都不及格。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特别受不了别人说它,哪怕是一点点小小的冤枉。
二、案例分析
这位同学今年十二岁了,家里人教育一向都是用打骂的方式,包括他爸爸对待他妈妈也是如此,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三、辅导策略
针对他的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在如此家庭背景里长大,种种情况都情有可原,还是得用爱心去融化,用理智去浇灌。
2、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四、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 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 他犯错误,他不能冷静,教师应该绝对地冷静。每次对于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让它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
3.以强项来淡化弱项,早就发现,他对于劳动还是能实实在在地干好,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
4、他对于受一些小冤枉最不能忍受,不能小事化无,这一点也需要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以给他讲一些宽容的小故事,读读关于宽容的名言,如,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结合他本人的事例来感受风平浪静,海阔天空的美好感觉。讲讲生气对于身体,心理的伤害。
5、让它感受到同学们对他的爱,感受到集体成员就像家人一样,有些小摩擦很正常,但是不能让小摩擦影响了感情。
6、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因为家庭里少了和睦温暖,多了训斥和打骂,或是失去了母爱,多了孤独,令李明的心灵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敏感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不愿与别人交往,以故意捣乱来排解心中压力以寻求一种心理平衡。面对他的这种状况,我的教育以保护孩子的脆弱易伤的自尊心为出发点。
7、有针对性的召开主题班会,激发起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为了使李明学会自强,我组织了一次次主题班会,如,《面对困难和挫折,我……》、《我要坚强》、《我们有个大家庭》……。在主题会中,孩子们热情洋溢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面对困难和挫折,我要像张海迪姐姐那样发奋学习、努力进取,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有的说,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要勇于面对现实,不屈不挠地战胜它们,做一个勇敢的人;有的说,我们的班级就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是兄弟姐妹……。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引导李
明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五、教育效果
7.小学科学教育案例 篇七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覆盖,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也逐渐进入基础教育领域。以i 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具有便携性、移动性、交互性、灵活性、富媒体、富资源、富工具等多重特性[4],为学生“做科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主要表现为三点:(1)为学生以“做科学”为主的探究活动提供工具支持[5];(2)基于互动平台的课堂即时反馈和评价[6];(3)提供多感官、多通道的认知刺激[7]。
《测量水的温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课》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借助i Pad便携性、移动性、交互性的优势,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大量“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从技能操练到知识学习,教学逐步推进,整堂课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支撑下,不断进行即时的教学反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不同温度的水的温度变化规律。(难点)
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规范地操作温度计。(重点)
教学环境
教师配备Mac和i Pad,学生自带i Pad并保证每个小组至少一台,教室覆盖了高速的无线网络,配备了Apple TV,师生的终端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即时投射到大屏幕上。
1. 平台
本课采用香港大学自主研发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i Class,提供了文字、绘图、测试、音频、小组互评等多种类型的活动(如图1),来增强课堂的互动和反馈,学生通过终端提交作业或作品,教师通过网页登录平台进行即时教学反馈。
2. 工具
3. 资源
(1)Keynote演示文稿,呈现教学重难点内容。
(2)“正确使用温度计操作步骤”的微视频。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两杯水:一杯冰水和一杯热水,先与学生们玩一个“猜!猜!猜!”的游戏。教师请一名学生用手去触摸这两杯水的杯壁,让大家根据这位学生自然反应出的动作和神态,来猜猜这两杯是什么水,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并未用技术进行辅助,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必须使用技术。
活动二:认识温度计并学习规范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在科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必须遵循操作的规范性,才能测量出相对准确的水的温度。教师利用Keynote在大屏幕出示问题,并要求学生进入i Class平台自学微视频“正确使用温度计操作步骤”。该微视频由以下部分组成:(1)温度计是由什么构成的?(2)怎么拿温度计?(3)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4)怎样准确读出温度计的刻度?
设计意图:温度计的操作规范是一种技能的学习,短小精悍的微视频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规范操作的意识。
技术运用:运用i Class能存储小视频的资料夹功能,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自定步调地观看微视频,充分体现平板电脑能够支持个性化学习的特征。
活动三:检测各组是否正确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规范操作温度计知识小竞赛”的课堂小测,他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答,并将答案及时上传到i Class平台上。教师通过Mac上的浏览器打开i Class课堂小测的答案统计表(如图2),每个小组的答题情况一目了然,教师可根据答题情况,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分析。
从答题反 馈统计表 上 , 可以了解 到第二组(Student29)全部对了,说明他们对“正确使用温度计”掌握得比较好。第三小组(Student32)全部做错,主要是由于技术操作失误的原因,接下来可以进行单独辅导。全班重点讲解第4、5题。
设计意图:对温度计的操作规范进行巩固。
技术运用:通过i Class的小测功能将答题情况图形化、动态化,可以立即反馈各小组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教师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活动四:练习测量常温水,比比看谁做得规范
学生小组内分工测量常温水的温度,教师巡视,抓拍同学们的操作姿势,将图片通过Apple TV无线传输到大屏幕上,对操作规范和不规范的两个小组进行对比分析。出现异常的小组进行反思,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并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用温度计测量常温水,来检测学生是否正确掌握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技术运用:利用i Pad的照相功能,抓拍学生测量水温的不同操作方法,利用Apple TV的无线投影功能,在屏幕上展示出正常数据与有差异的数据,让学生分析原因。
活动五:连续测量不同温度的水
学生分小组连续测量4杯水的温度,再进行水温变化的分析。要求学生按照大屏幕上沙漏计时器指示的时间,按照1、2、3、4号杯的顺序,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每个杯子的水温,每次测量不同温度水的顺序要统一。操作员根据教师出示的Keynote数据统计表格,将测量数据依次记录下来。
连续四次测量不同温度的水的任务完成后,每组的i Pad操作员将表格生成为温度折线图,通过屏幕截图生成图片保存到iP ad相册中,然后上传到i Class绘图活动上。
教师点拨:从你们小组的水温变化折线图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1:热水的水温呈下降趋势。
生2:冷水的水温呈上升趋势。
生3:自来水的温度变化不大。
生4:温水的水温呈下降趋势,但没有热水的变化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规范使用温度计的操作要领,并根据数据来分析温度的变化规律。
技术运用:运用Keynote数据统计表格,制作出能清晰展示水温变化的趋势折线图,学生能将探究得到的数据及时可视化,并进行全班共享,“做科学”有了工具的支持。
活动六:探究各小组水温变化折线图中的共同规律
教师在屏幕上完整展示各组的水温变化折线图(如图3),并要求学生放下i Pad,集中听讲。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各小组上传的折线图,看能否从各组的数据中找出水温变化的共同规律?
学生分小组汇报所发现的温度变化规律,教师对异常数据进行点拨:第7小组的数据为什么和其他小组的差异比较大呢?什么原因造成呢?学生猜测:第7组测量热水的温度出现先降后升再降的现象,可能是操作温度计不规范所造成的,也可能因为第7组的座位离空调最近,空调会影响其水温的变化。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折线图的数据并讨论分析,解决本节课“不同水温变化规律”这一学习难点。
技术运用:运用i Class的绘图功能,同时展示各小组的水温变化图,让学生们有机会从各小组的探究结果中发现共同规律。
活动七:抛出新问题让学生课后延伸思考
教师对本节课小结,并引发学生课后猜想:如果我们一直等到今天下午放学,热水的温度能一直下降到0°吗?为什么?要使它下降到0°,有什么方法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整合。
技术应用:运用i Class的文字活动功能,让学生深入讨论他们探究后的发现,并做进一步的猜想和延伸。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发挥了平板电脑的交互性、便携性等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活动操作,让学生从技能训练到规律认识都能亲身体验和发现。整堂课信息量大且节奏紧凑,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学习兴趣浓厚,在教学过程中,他们能基于自己的发现与教师进行良好的课堂互动。
1.“做科学”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学习新知识或操作技能,一般是通过教材或是画图实物投影,课堂是静态的。基于i Pad的平板电脑课交互性强,学生的活动在整节课中占据主导地位。借助i Class教学互动平台,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地自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测以及学生实际操作图片的对比展示与分析,对知识点进行加强和巩固,活动的结果还能在平台上及时反馈,教师依此进行课堂互动和知识内化,所有教学环节设置均指向“做科学”。
2. 借助技术实现“边学边测边评”的高效课堂
平板电脑课堂师生交互更频繁、更多元,借助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实现边学边测边评的方式,大大缩短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时间,并使信息反馈更及时、准确和透明,进而通过有效引导来解决问题。而且在科学课堂上,学生探究产生的数据能够及时可视化呈现,可以帮助师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与问题发现的过程,真正体验到“做科学”的乐趣和成就感。由此,课堂上“学生主体”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学生更多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3. 平板电脑课堂师生面临“多屏”挑战
8.小学科学教育案例 篇八
关键词:小学生;突发事件;自我保护能力;实施措施
一、提高小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
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或多或少地面临着突发事件带来的对于财产生命的威胁。而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年龄和见识的限制,可能遭遇许多突发事件的威胁,如果没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就会使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因此,学校和教师要重视提高小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够以自己学习到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尽可能地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伤害,保证他们的安全成长。
二、案例教育法的具体实施措施
学校和教师要在安全教育中,运用有效的教育方式,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增加小学生的安全知识,训练他们的自我保护技能。案例教育法在对小学生实施安全教育中有很强的实用性,它能够将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可能遭遇的突发事件以案例的形式展示给小学生,让他们了解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和结果,进而明确应该如何避免或者减少突发事件对他们的伤害。下面我将从火灾这个突发事件具体案例入手,展示案例教育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首先,教师向学生们展示有关火灾的视频资料,其中包括火災是如何产生的,人们在面对火灾事故时,分别选择了怎样的逃生方法,其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它们分别导致了什么后果等等。其次,教师通过播放火灾视频,让学生们亲眼目睹火灾事故,了解更多的火灾知识,同时让学生们学会居安思危,模拟自己在面对火灾事故时应该怎样逃生。最后,教师一方面以视频资料警惕学生要重视并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另一方面,通过防火训练和安全用火知识的普及,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用火习惯,预防火灾的发生。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小学教育中,安全教育是保证小学生安全健康成长的关键。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小学生在面临突发事件的威胁时,实施自我保护的能力。教师在安全教育中运用案例教育法,能够通过案例展示正确的自我保护过程,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有很强的教育实效性。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教育案例】推荐阅读: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故事07-27
小学科学案例分析题12-29
关于科学的小学作文:走近科学11-24
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目标09-01
小学生科学习惯早养成 科学论文09-13
小学科学机械传动06-12
小学科学信息技术08-13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