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创新工作体系建设(9篇)
1.公司创新工作体系建设 篇一
公司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总结
2011年公司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集团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公司党委的工作部署和企业发展、改革、稳定大局,深入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廉政教育、效能监察、专项治理工作和廉政文化建设,扎实抓好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和自律意识,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今年年初,公司党委与所属的全资子公司、分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共10个单位分别签订了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了今年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目标,强化了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意识。
二、大力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工作。今年我司廉政教育的力度可以说是历年来最大的一年,公司党委已经开展的6次中心组学习,涉及廉政教育内容的就有4次。两节期间,公司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和省委反腐办、集团党委关于元旦春节期间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反对奢侈浪费的通知精神,结合学习贯彻《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开展了廉内助座谈会、编发廉洁短信和廉洁倡议书等各种形式的廉洁文化活动,营造了清风正气、廉洁过节的良好氛围。中心组学习“开春第一课”,组织 全体公司管干部深入学习了中纪委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司管干部参观监狱进行警示教育,听取在押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聘请检查院、公司法律顾问分别举办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受众扩大到公司后备干部及储备人选,增强了廉政教育的实际效果。并发放国务院国资委纪委监察室编印的《镜鉴—国有企业廉洁从业者教育读本》等廉政学习资料**余册。公司纪委还认真落实干部廉政谈话制度,加强对干部廉洁从业日常教育,先后安排和完成对今年新提拔和纳入公司管理的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共**人次。
三、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召开2011年“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部署会,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专题治理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成立3个检查督导组,对二级、三级的复查面达到100%。二是认真开展企业领导人员持股、投资专项清理工作。根据要求确定了摸底清查的领导干部范围,公司领导、公司本部正副职部门长、司属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公司外派高管共计名全部作为调查摸底对象。公司纪检部门向全体司管干部发放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持股、投资情况个人申报表》,要求本人亲自填报,对有疑问的干部逐一进行情况说明。全部名领导干部填写的申报表均如数顺利收回,未发现有文件中规定的持股、投资情况。三是开展《廉政准则》贯彻执行情况专项检查。针对《廉政准则》发布以来的学习宣传情 况,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礼金、违规兼职任职等突出问题的治理情况,涉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信访举报及案件的受理、核查、查处情况,以及建立健全《廉政准则》相关配套制度措施等情况展开专项检查,要求全体公司管理干部要围绕遵守“8个严禁”、“52个不准”进行对照检查,并按照《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要求填报相关表格。通过自查自纠、督导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专项治理,达到查找不足,完善内控制度,建立廉政长效机制的目的。11月,公司党委编印了《规章制度汇编》第二辑,把近年来新修订出台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作为重要部分纳入其中,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纪守法、按章办事有重要意义。四是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党委关于开展大兴“四风”主题教育和“深入基层大走访”活动。公司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现场一线,了解生产经营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推进公司各项重点工作。公司党委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展走访慰问,结合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基层党建工作调研等,倾听职工呼声,征集意见建议,化解矛盾问题,为促进公司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四、抓好效能监察的立项及组织实施工作。
我司及所属各单位纪检监察组织积极拓展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领域,重点围绕工程建设、物资和设备采购、资产租赁和经营承包等业务活动进行效能监察立项。公司今年把检查监督企业“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和 大额资金使用)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情况、执行公司薪酬管理制度情况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整改落实情况作为今年企业效能监察的重点。“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在上半年基本结束。9月下旬,公司围绕“三重一大”制度执行情况和劳务工使用管理情况开展了职代会代表巡视,并形成巡视报告向公司领导专题汇报。今年公司及二级单位效能监察共立项19个(其中公司3项,基层单位16项),这些项目紧紧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有力推动了企业重要工作的规范和落实。此外,今年以来纪检监察部门参与项目招投标监督达到12项次,保证了招标工作的公开透明,维护企业利益。
五、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工作。
根据《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中办发﹝2010﹞29号)和省委、集团党委的有关精神,今年6月公司全面铺开党务公开工作。党务公开的内容分为固定公开、定期公开和即时公开三种类型,包括党组织决议、决策和执行情况,党的组织管理情况,党的思想建设情况,党的制度建设情况,党的作风建设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干部人事工作情况以及其它应该公开的事项。针对不同内容和范围,合理确定方式,做到因地制宜、简便易行。要求各单位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党务公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把党务公开工作列入党组织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二是要加强督促落实,要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加大对党务公开工作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努力营造良好氛围。三是要加强统筹协调,要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党务 公开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公司三级党组织已经全面建立了党务公开工作机制,党务公开目录、基础台帐资料得到规范,初步形成了党务公开的良好氛围,取得了初步成效。
六、认真做好信访工作。
认真执行信访工作条例,及时受理保护党员干部和职工的信访举报,注意维稳信息的分析和预测,重视不稳定因素和问题的排查。今年以来共受理群众来信和上级批转信访件3件(重信重访1件、**1件、**1件),纪委都认真及时地进行了调查核实,及时办结,及时反馈。对群众正当的利益诉求,给予了关切和重视。针对职工反映个别基层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纪委进行认真调查核实,举一反三,提出改进建议,促成规范性整改2项,取得较好效果。
七、加强纪检组织自身建设
高度重视抓好公司两级纪检监察组织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今年,我司根据基层单位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进行组织机构的调整充实,按照设立党委的单位同时配备纪委书记,人数较少单位设立纪检员的原则,及时充实加强纪检监察队伍,保持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贯彻落实。
注重加强纪检队伍的自身建设,坚持抓好纪检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和素质教育。坚持以会代训,通过党委中心组、季度书记例会、纪委全委会,办培训班等形式,组织我司各级专兼职纪检干部**人次学习上级精神和纪检监察专业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坚持外送培训,**人次参加了信访维稳工作培训班专职纪检干部,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水平。
八、存在不足及下一阶段主要工作
今年我司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通过自查,也发现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有:企业纪检监察人员基本上是兼职,组织机构还不够健全,个别小单位未设纪检员;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制度还不够完善;合资公司发生一起职务侵占案件,廉洁风险防范还存在薄弱环节。下一阶段,我司将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廉政教育,营造企业清风正气氛围。继续开展好《廉政准则》专项检查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大力开展廉洁文化建设。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注重正确导向,加强示范教育,树立企业正气。集团纪委将结合每年开展的元旦、春节期间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反对奢侈浪费活动的有关要求,通过发送贺年廉政短信,发放廉政提醒卡等形式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积极利用电子显示屏、集团网站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增强廉政教育的渗透力。同时积极推进遵纪守法教育,开展“廉内助、贤内助”活动,着力营造倡廉促廉助廉的廉政文化氛围。
(二)强化监督检查,促进集团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抓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职工意见建议整改落实的督促检查。对两级班子会前通过各种途径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尤其是一些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影响到企业目标任务完成和企业安定稳定的问题,将作为督促检查的重点。抓好效能监察立项项目的督促检查,对全部效能监察项目完成情况做一个梳理,做好经验总结 和推广工作。对代表巡视“三重一大”制度执行情况发现的问题,按照集团党委的要求,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基层单位整改落实。
(三)做好维稳工作,维护企业和谐稳定大局。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切实做好信访举报件的排查和分析工作,建立和完善经常性工作机制,提高基层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加强稳稳工作。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维稳意识,始终做到维稳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齐抓共管,切实把认真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各基层单位要主动做好信访接待工作,重要不稳定因素领导必须定期分析、定期排查。重要信访和突发及群体性上访事件领导必须包案到底,靠前指挥。确保矛盾不激化、不上交、不转移。
2.公司创新工作体系建设 篇二
加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要求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难点和关键点, 也是对高职院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 把学科交叉融合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战略选择, 把产学研结合作为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培养人才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市场“零距离”对接, 把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根据现代产业建设、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 调整学科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 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构建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创新工作导向教学体系, 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建设
高职院校落实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任务, 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进一步明确培养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的定位;强调应用与研究相结合, 培养学生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专业技能, 以跨学科交叉思考为核心的学习、研究和应用能力。在教学方式上,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侧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授之以渔”而非“鱼”。积极与企业合作, 让企业参与或设立课题, 融合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生产运营、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知识,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 实现培养大量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的目标。
目前, 高职教育培养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数量, 远远跟不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如何有效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关键在于高职院校要把建立“市 (市场) 、研 (研究) 、学 (学习) 、就 (就业与创业) 、新 (创新) ”实践性教学体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等职业发展综合能力, 以应对“未来、市场、世界”的挑战。
1.“市场”
高职院校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形势的特点, 优化、增加适应性强的应用型、技术性学科专业, 把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科研活动与经济发展要求紧密相联, 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特色专业的教学质量。在课程设置上,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变化趋势, 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重点培养创新型经营管理人才。
2.“研究”
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行实践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教学、案例分析、工学交替、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进行以职业性和实践性为指向的“工作导向”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设计和创新能力训练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1) “工作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为导向, 不断创新“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校企一体化”等多样化的产学合作培养模式, 可提高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让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 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形成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计划应以企业为主制定, 教学内容按企业要求设置, 教学环节按企业人才资源开发计划实施, 并按企业管理要求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教育。以企业为主实施教学, 可使企业的专门人才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 学生在掌握先进理论的同时, 更加突出地表现为“会干”。用企业的话说, 这样的人才“顶用”。这是以“企业为主体、全岗位合作、全过程管理、企业化培训”为特征的新模式, 是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中的新突破。
(2) “工作导向教学”课程体系。督促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进行调研, 分析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以“工作导向”为中心开发和设计项目化课程, 应以企业业务流程为基础, 以整合和优化主要能力项目为载体, 以每个能力项目为线索, 丰富教学内容, 突出针对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例如, 把所有工作任务合并为若干个能力项目, 然后把完成项目需要的知识、技能、方法整合在一起, 形成教、学、做一体化。每个能力项目包括若干个技能项目、知识项目和态度项目, 围绕技能项目整合相应的知识和态度, 从而达到学习与工作相融合。
(3) “项目化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行工作导向项目化, 情景模拟, 案例分析, 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与项目驱动相结合创新, 做、学、练三位一体, 教、学、做一体化, 产学研结合, 顶岗实习, 社会实践, 校企一体化, “师傅带徒弟”等教学方法, 以实践教学目标为依据, 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把知识、技能与素质融为一个整体, 按照实际工作任务、业务流程组织实践教学课程,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学习”
企业管理的经验、教训是不可多得的实践教学资源。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实践性项目化教学?
(1) 教师是实践性教学的灵魂。整个实践性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挥, 教师起的作用是“授人以渔”, 学生是“终身受益”。如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迷宫”中迷失了方向, 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 让学生主动参与, 独立、负责地 (在团队条件下) 完成任务。例如, 在“生产管理”实践教学中, 在一家企业的生产车间现场, 教师只提出交货日期要求, 由学生团队结合所学的知识, 设计车间生产作业计划;然后经教师对计划内容给予指导后返回给学生, 让学生继续完成实践任务。这样可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 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活力。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应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综合能力的发展, 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创新思维开发等方面得到发展;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 聘请成功企业家担任学生学习、实践的导师, 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实践经验, 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构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3) 针对企业业务流程, 开展实践性项目化教学。跟踪、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掌握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等循环轨迹, 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工业设计—生产主计划—采购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精度管理—设备管理—仓储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总经济查询与决策”的情况。[2]
4.“就业与创业”
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将这个系统工程的前期分析、中期加工、后期服务的每一部分做扎实、每一个环节做完美, 是高职院校应不断探索的问题。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不是只会读书, 更希望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 走出传统意义上的课堂, 进入实验室、进入企业实训基地。学校应强化实践教学, 将课程设置、实践能力训练与企业岗位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联系起来, 不断完善主动式人才定制培养模式,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使学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高职院校应把毕业生实习实训与就业进行有机结合,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适应力。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不断调整学生实践方式, 力求实习与就业相统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可促进人才培养整体质量提高, 可使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同时, 还应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推动他们把获奖作品转化为创业项目。
5.“创新”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 新理念、新专业、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 学生只有持久学习, 才能使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应在学生中树立学习不再是随着毕业而结束的理念, 引导学生认识到“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要研究新矛盾、探求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利用各种机会, 更新、深化知识, 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从更高的要求来说, 就是让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生活。
工作导向教学体系创新, 可有力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建设。这种新的教育模式, 改变了学科型、课堂式职业教育模式, 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有机结合的教育改革方向。[3]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教职成[2011]6号.
[2]林月平.时代的召唤:船舶工业亟需提升水平[J].经营与管理, 2012 (11) :18-21.
3.公司创新工作体系建设 篇三
关键词:学分制;指导老师;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225-02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杰出人才,很多学校实施了学分制指导教师制[1]。它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寻求知识、汲取知识、运用知识,并使已经掌握的知识成为今后学习的基础,帮助学生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体系[2]。
一、建立指导老师制度的目的和意义[3][4]
学分制为学生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强调自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在学习年限、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上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争取实现更高学习目标的基本条件。但一、二年级学生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课程结构体系缺乏了解,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导致盲目选课。因此,有必要由专业老师根据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专业的基本要求和学生个性差异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学生的专业学习给予有效指导。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还要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大学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业压力、情感变化和经济状况等矛盾都可能引发心理障碍,而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其生活、学习和工作等诸多方面。专业导师的引导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度过这一困惑期,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师生关系将会更融洽,双方真正成为良师益友。
二、指导老师制的体系构建
我校实施学分制指导老师制度已多年,在此过程中已建立较完善的体系,对指导老师的资格和职责有较为明确的规定。
1.指导教师的资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有高度的责任心,有一定的教育经验,懂教育规律,有教学热情。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熟悉本专业教学计划、各教学环节的相互关系及培养过程。
2.指导教师的职责。指导教师应全面关心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健康发展。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寻求知识、汲取知识、运用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体系。①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满腔热情地关心学生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引导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责任、有智慧的四有新人。②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向学生介绍所学专业的内容、特点、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向学生介绍所学专业在所属学科及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端正学习目的。③组织学生学习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所学专业教学计划、选课程序、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学习要求及毕业要求等。④向学生介绍有关选课的各种规定、程序。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并审核学生选课单。⑤注意发现和培养思想素质好、能力强、有特长的优秀学生;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⑥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实践与研究工作,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⑦经常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指导老师制的实施效果
我们经过几年研究实践,通过多种形式与方法建立了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学分制指导教师工作体系,并运用于实践。
1.重点指导学生在入学后所面临的问题,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转变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并能够独立地管理自己,明确学习目的等。
2.通过研究,为学生编制了“关于学分制学生学习相关问题解答手册”,并编印成册,发给每位新生,手册解答了学生在学习、生活、考研、毕业、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减少了学生的询问和老师的解答,给了学生很大的帮助。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選课的各种规定及选课操作流程,专门为学生制作“四川大学学生选课系统使用示范”软件,并制成光盘发给学生,通过软件的指导,学生能轻松、顺利选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全面系统地给学生介绍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毕业要求等内容,帮助学生尽快了解专业内容、方向及发展趋势,根据专业要求向学生介绍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以及对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的了解,指导学生安排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计划,并做好教与学两方面的沟通工作,为三年级的专业分流和四年级的考研做好准备。
4.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帮助和启发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进行一定思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运用知识并构建符合自身特点、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体系。针对学生对学科研究方向了解不多,对科研实验室的情况了解甚少等,聘请多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和创新的热情,并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扩大了学生视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训练,为培养创意识和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项目实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普遍增强,特别对个别同学的特殊情况,如个人兴趣爱好、人生规划、创新创业意识等,有较大的帮助和启发,使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指导老师制实施过程中的思考[4][5][6]
1.合理的学生与导师比例。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应控制在l0~15人左右。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会造成教师疲于应付,导师制度的实施就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2.采用双向选择制度。目前多数高校采用的由管理部门指定导师和分配学生的管理模式,不利于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若能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再选择,可使双方的关系更协调,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3.加强教师的责任心。有些老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比较繁重,无法履行指导教师职责,如:有的学生反映与指导教师见面的次数少,指导教师制没能获得预期的指导目的。导师与学生联系较少,以致部分学生认为导师对自己的思想、兴趣、特长不太了解。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就是奉献,应加强对导师的培训,使其增强责任心。
4.建立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导师制度还需要比较完善的监督激励机制,许多考核点还难于检查和量化。也没能对导师的工作进行及时的指导、考核和评定,以致导师对其工作的实施缺乏压力、动力和工作热情。我校采用学生打分和定期座谈的方式,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敖山.完善学分制,培养创新型人才[J].毕节学院学报,2011,(3):110-113.
[2]吴毓斌.高校完善学分制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6):113.
[3]陈勇,张革英.学分制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4-125,140.
[4]张惠典.对本科院校实行“专业导师制”的思考[J].内蒙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7):15-17.
[5]农琪.高职院校建立专业导师制度的研究与实践[J].大众科技,2011,(5):159-160.
4.公司创新工作体系建设 篇四
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建设实施方案
XXXX所属各单位: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机制的重大决策部署,建立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简称“两个体系”),达到纵深防御、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的目的,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机制的通知》和《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两个体系建设工作,能够真正提高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所有岗位员工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主动性、专业性,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组织机构:
(一)为健全完善两个体系建设,成立两个体系建设委员会,人员如下:
1、主任:XXX(总经理)
2、执行主任:XXX(执行总经理)
3、副主任:XXX(主管安全副总)
4、成员:
业务骨干:
5、委员会下设“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部,窦玉强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
(二)职责
1、主任(执行主任)职责
(1)提高认知,统一思想,搞好宣传,提供组织保障;(2)确保两个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所需要的资源;(3)督导委员会成员履行职责,落实两个体系建设有效性的奖惩;
2、副主任职责
(1)负责对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编制、隐患排查、隐患治理等工作统一部署协调。
(2)组织落实公司级隐患排查工作计划或落实方案,推动隐患排查工作顺利开展。
(3)根据各级政府部门提出的安全检查整改意见,组织并落实整改方案,参与治理项目的验收。
(4)负责事故隐患排查管理体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5)确定各工作组的职责,并监督其履行职责。
3、成员职责
(1)按照“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制度的要求进行落实。(2)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点确立、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编制、隐患排查、隐患治理等工作。
(3)根据现场变化、工艺改进、技术更新及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对“两个体系”持续更新,确保与现场相符。
(4)负责对分管范围内的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员工熟知本岗位风险点、危险源名称及相对应的管控措施等内容。
4、两个体系建设办公室职责
(1)负责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制度建设。
(2)组织个工作组对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及管控措施进行讨论、修改完善。
(3)负责对重大隐患的汇总上报,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进展情况。
(4)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落实领导小组有关要求。
三、标准和依据
1、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机制的通知》
2、《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
3、《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4、《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5、《燃气行业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细则》
6、《燃气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细则》
四、文件准备与宣贯阶段(2018.7.1-2018.8.1)
(一)编制相关文件
1、编制相关制度、考核办法、作业指导书、培训计划(1)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2)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3)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4)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作业指导书》(5)制定《两个体系建设考核办法》(6)制定《两个体系建设培训计划》
2、编制相关记录表单(1)制定《风险点统计表》(2)制定《作业活动清单》(3)制定《设备设施清单》(4)制定《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5)制定《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6)制定《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二)宣贯、培训与交流
1、宣传
为切实做好“两个体系建设”活动。要求各部门认真做好此次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条幅、积极进行宣传。利用学习时间和班前班后会时间,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如何发现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等进行学习和讨论,各部门员工要人人参与“两个体系建设”活动。
2、培训与交流(1)省市区层面:
①组织公司安全相关负责人前往山东省标杆企业“潍坊港华公司”进行“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学习与交流;
②组织公司安全相关负责人前往莱西、平度、莱州三家燃气公司进行“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学习与交流;(2)公司层面
①委托第三方公司组织一次各部室负责人及场站班组长以上人员的培训,全面讲解两体系的要求和两体系建设过程应做的工作;
②两体系建设委员会组织全体部门经理及骨干员工进行《燃气行业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细则》、《燃气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细则》、LS、JHA、LEC、SCL风险评价方法的培训。(3)部门层面
①各部门利用学习时间和班前班后会时间,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公司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如何发现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进行学习和讨论,员工要人人参与。
②重点针对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的填写标准进行培训。
五、风险分级管控阶段(2018.8.1--2018.10.1)
(一)风险点确定(8.1--9.1)
1、风险点划分
(1)设备设施风险点划分应遵照“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按照燃气场站、管网、用户三类进行划分:
①门站设备设施、CNG加气站设备设施、LNG加气站设备设施、公司区域消防设备
②小区/工商业户调压装置、阀门 ③中低压燃气管道、高压/次高压燃气管道
(2)作业活动风险点的划分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①巡检类活动:调压设备巡检、门站巡检、燃气管道巡查、燃气管道安全加护、阀门巡查、CNG巡检、LNG巡检、阴极保护检测
②维、检修类活动:调压设备维护维修、门站设备维护维修、工商户安检、工商户维修、燃气管道维护维修、阀门维护维修、LNG设备检修、CNG设备检修、民用户维修、民用户安检
③管道安装作业:焊接、吹扫、强压作业 ④土方施工作业:土方开挖、非开挖作业 ⑤抢险类作业:低压、中压、高压燃气户外抢险
⑥场站设备操作:CNG加气、LNG加气、CNG压缩机操作、LNG槽车卸车作业、LNG储罐倒灌作业
⑦运营类作业:改线/碰头作业、置换通气、带气对接作业,首次开通、停止、及恢复供气作业,⑧特殊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用电作业、动火作业、高空作业(3)风险点划分完毕后,填写《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
2、风险点排查
(1)风险点排查必须根据各自岗位特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
(2)风险点排查结果是形成风险点名称类别、所在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
(3)风险点排查完毕后,填写《风险点统计表》
(二)危险源辨识(9.1--9.10)
1、对于作业活动,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法进行危险源辨识。(1)作业活动划分步骤要适度,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2)划分的步骤在功能、目的或性质上相对独立;
2、对于设备设施,采用安全检查表(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设备设施应按照功能或结构分为若干个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标准逐项检查;
(三)风险评价(9.10--9.15)
1、对于作业活动风险,采用危险性分析(LEC)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2、对于设备设施风险,采用风险矩阵(LS)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3、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公司作业指导手册、工作流程标准化等内容,制定合理的风险评价准则;
4、风险评价结束后,对作业活动风险点的危险源(划分步骤)填写《工作危害分析(JHA+LEC)评价记录表》;对设备设施风险的危险源(检查项目)填写《安全检查表(SCL+LS)评价记录表》;
5、风险点内各危险源最高风险级别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6、确定出是否存在重大风险。
(四)制定风险控制措施(9.15-9.20)
1、对于重大风险
(1)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才能控制的风险,需要制定专项的整改方案;
(2)属于经常性、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接受风险,需制定或修订作业指导手册及工作流程标准化,并明确该风险的控制方法。
2、对于一般风险
在符合成本、安全有效性的原则下,制定控制措施。
3、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进行逐级评审并审核、审定、批准。
(五)风险分级管控(9.20-9.25)
1、将风险从高到低实施四级分级管控,“红、橙、黄、蓝”四级(分别为重大、较大、一般、低,并依次对应一、二、三、四级)。
2、一级、二级风险由公司层级管控;三级风险由部门层级进行管控;四级风险由班组/岗位层级管控
3、每个级别的风险,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
4、风险管控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
5、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6、风险分级完毕后,填写《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7、完善《风险统计表》,填写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等相关内容。
(六)风险告知(9.25-10.1)
1、公布本单位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
2、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3、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岗位,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器材和撤离通道等;
4、将风险点又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周边企业。
5、分为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逐级进行风险点击管控措施培训、闭卷考试。
(七)持续改进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各工作组组长负责将在生产运营中发现的风险点、危险源或更有效的管控措施等情况,实施每季度进行一次与现场相符性排查,并及时更新,确保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与现场实际紧密结合。
(八)信息平台录入
各工作组组长负责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系统的录入工作,安全管理部负责协助维护。
六、隐患排查治理阶段(2018.10.1--2018.12.20)
1、编制隐患排查相关文件(10.1--10.10)(1)制定隐患排查制度
①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思想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
②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和要求(2)制定隐患排查内容与标准
“两个体系”领导小组组织各工作组组长,结合各组内实际情况,统一讨论制定隐患排查表格,表格形式统一,可操作性强:
①制定排查内容为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的控制在、措施;
②依据各类管控措施和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排查标准。
(3)选定排查方法
排查方法由各组织级别根据排查类型和排查周期确定: ①排查类型包括:综合性/专业性/季节性隐患排查、日常/节假日隐患排查、事故类比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②排查周期
“两个体系”领导小组和各工作组组长根据风险分级管控层级逐项落实隐患排查的主体和周期,每个层级对分管范围内的所有风险点、危险源管控措施进行排查。
a)班组(岗位)级,对工地、场站等关键装置、环节、要害部位、重大危险源等,每班检查一次;对管网巡查、用户安检依照工作计划进行检查;
b)部门级,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每月对工地、场站等关键装置、环节、要害部位、重大危险源等进行一次检查;
c)公司级,每季度一次季节性检查,每半年一次综合性隐患排查,每半年一次专业隐患排查,基层单位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
(3)制定隐患排查清单
①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该排查单元的排查清单。
②隐患分类:基础管理类隐患和作业服务现场类隐患
③形成清单:《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和《作业服务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2、隐患排查实施(10.10-11.10)
各工作组组长按照确定的排查主体和周期,组织岗位员工进行隐患排查:
(1)生产现场类隐患:各工作组组长负责组织对各组内风险点、危险源管控措施的完整性、有效性进行逐项对表检查、落实。
(2)基础管理类隐患:公司各对口部门对基础管理类隐患对表进行逐项检查、落实。
(3)排查结果填写《作业服务现场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3、隐患治理实施(11.10-12.10)(1)隐患治理分级
主要包括:①岗位纠正、②班组治理、③部门治理、④公司治理(2)隐患治理流程
主要包括:①通报隐患信息、②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③实施隐患治理、④治理情况反馈、⑤验收
(3)一般隐患治理
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有对应级别的负责人或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专人复核确认。
(4)重大隐患治理
①基层部门发现重大隐患,当天上报企业安全管理部,5个工作日内书面提交《重大隐患评估报告书》和《重大隐患治理方案书》。
②企业发现重大隐患,15日内提交《重大隐患评估报告书》和《重大隐患治理方案书》当地安监或行管部门。
4、隐患治理验收(12.10-12.20)
(1)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实现闭环管理;重大隐患需要组织进行复查评估。
(2)隐患治理完毕后,登记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存档;重大隐患
排查、评估、整改、复验记录单独存档。
七、完善总结阶段(12.20-12.30)
1、各班组、部门要认真总结体系建设阶段的工作经验和教训,为公司岗位作业指导手册、工作流程标准化及管理制度的修订提供客观依据。
2、安全部根据隐患排查治理结果,补充完善风险点及危险源辨识统计表。
3、在人员、工艺、设备、场所等条件发生变化时,由责任部门主导及时进行风险与危险源辨识评价,更新相关信息,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有效运行、运行有效。
4、每年12月份,组织两个体系评审一次。
八、部门职责分工
详见《安全生产责任制》部门职责内容。
九、工作要求
1、加强宣传,广泛发动
各单位要坚持宣传先行。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条幅、LED电子屏等方式积极进行宣传,加大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以“治理隐患,防范隐患”为主题切实开展“两个体系”建设工作,营造浓厚的氛围。
2、强化工作推动
安全部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信息统计和调度,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档案管理制度;各部门要针对各自负责的工作范围,尽快开展隐患排查和统计工作,并定期向安全部汇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限和标准要求全部完成。
3、注重联动配合
各部门两个体系建设要做到与落实主体责任相结合,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形成相互促进,密切配合。
4、发挥专家作用
两个体系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强、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可邀请高层次、高水平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参与两个体系的设计、方案制定、标准研究、评估论证,提出一系列指导意见,确保相关工作的科学性、时效性。
5、严格考核问责
加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督导考核,各部门要成立以主任为组长的“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小组,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专人负责,并认真总结两个体系建设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上报“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公司对推广价值高的经验和做法予以奖励;对工作开展不力、流于形式的,给予通报批评并予以重罚。
6、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各部门要以“两个体系”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和规范安全管理监督,实现风险关口前移,隐患登记、整改、验收全过程管理。
此页无正文!
特此通知。
XXXX燃气有限公公司 2018年06月20日
主送: 抄送:
5.公司创新工作体系建设 篇五
山东鑫国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申请验收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
达标矿井的请示
肥城市煤炭工业管理局:
为认真落实《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健全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工作机制的通知》及山东省煤炭工业局《转发国家煤监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健全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工作机制的通知》(鲁煤安管[2012]77号)文件精神,结合《山东省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示范县标准及验收考核办法》及《山东省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办法》,对照标准,重点狠抓了采掘布置、通风系统调整改造、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完善、瓦斯管理和通风设施质量标准化等工作。根据泰安市煤炭工业局《转发省局<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煤矿瓦斯防治工作 的紧急通知>的通知》(泰煤传[2012]117号)和肥城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转发省煤炭局<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肥煤传[2012]138号)的要求,经自检验收,达到了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矿井标准的要求,特申请审查验收。
当否,请批示。
附件: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达标情况自检报告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九日
主题词:瓦斯 综合治理 体系建设 达标矿井 验收 请示 报:肥城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存档
山东鑫国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 2012年9月20日印
(共印10份)附件:
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达标情况自检报告
一、矿井基本情况
山东鑫国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是在原肥城矿业集团公司国家庄煤矿破产后,于2004年5月18日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井田位于山东省肥城市以西25Km,处于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行政区内,在肥城煤田的西南部。交通十分便利。
矿井为立井多水平开拓,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现有两个生产水平,为-70m水平和-210m水平。山东鑫国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通风方式为混合式,有三个进风井,分别是副井和高余轨道斜井和南风井;两个回风井,分别是北翼风井、南高余风井。
全矿井需要风量5020m/min,矿井总进风量为5260m/min,其中副井进风3216m/min,南高余轨道斜井进风1036m/min,南翼风井进风1008m/min;回风井两个,分别为北翼风井和南高余风井,矿井总排风量5679m/min,其中北翼风井排风3837m/min,南高余风井排风1842m/min。
北翼风井安装两台G4-73-11№22D型离心式主通风机,主、备用电机功率为280kw,转速738r/min,总进风量3557m/min,总回风量3679m/min,总排风量3837m/min,有效风量率88.92%,333
3外部漏风率4.1%,通风机效率60.05%,负压1176Pa,等积孔为2.22m。
南高余风井安装两台BD-11-6№14轴流式主通风机,配用电机均为2×45kw,总进风量1703m/min,总回风量1763m/min,总排风量1842m/min,有效风量率88.78%,外部漏风率4.3%,通风机效率68.15%,负压1054Pa,等积孔为1.13m。
矿井开采煤层均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尘爆炸指数在36.08%~43.66%之间。矿井有完善的防尘系统,在地面设有消防水池,供水水源引自这个专用水池,水池的水量满足供水要求,消防水池均采取了防冻和防护措施,同时井下水源与地面供水管网形成系统,对井下实现了全覆盖。
矿井开采的3、7、8、9煤层经煤科总院抚顺分院2004年11月鉴定属二类自燃煤层,10Ⅱ煤层鉴定属一类自燃煤层;矿井开采的4层煤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2012年3月20日鉴定属二类自燃煤层。建立了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通过在回采工作面回风隅角预埋束管,检测采空区内有毒有害气体含量,提高了监测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公司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全部按要求编制了防灭火设计,并在现场得到了落实;完善了新采区及首采面的防火密闭门设计,现开采工作面全部建筑了防火密闭门,并储备了封闭防火密闭门所需要的有关材料。公司装备了KSS-200C型束管监控系统,对井下密闭机抽化验分析,定期对回采工
3332 作面隅角、采空区密闭处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进行监测分析,杜绝了有毒有害气体事故。井上和井下-70m水平、-210m水平各设有一处消防材料库,按照《防灭火管理规定》的要求配备了数量充足的消防器材和灭火工具,为消除隐患和防治火灾提供了保障。
根据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关于2011全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审查意见的通知》(鲁煤安管[2011]228号),鑫国公司瓦斯绝对涌出量2.22m/min,相对涌出量3.71m/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10.56m/min,相对涌出量17.64m/t。为瓦斯矿井。
二、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工作机构设置及综合治理责任制 根据山东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标准要求和矿井实际情况,我公司有健全完善的瓦斯治理工作机构,配备了各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以公司总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瓦斯治理责任体系和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瓦斯治理技术管理体系。矿井共有通防专业人员106人,通防科配备通防科长1名、一通三防技术人员2名,安监处配备一通三防工程师1名,调度室配备一通三防技术人员1名,通风工区配备区长1名,副区长4名,技术员1名,有专职瓦斯检查员15名,密闭工18名,测风员3名,测尘员2名,防尘人员14名,监测监控人员11名,药库管理人员8名,火工品押送人员4名,仪器发放人员4人,局扇安装工8人,验收员2人,木工2人,便携仪维修人 3
333员1人,卫生工1人,材料员1人。工种较齐全,专业人员配备由于采取轮换上岗,人员较为充足,能满足现场安全生产需要。
我公司有健全完善的瓦斯综合治理管理责任制,有明确的各级领导和部门瓦斯治理责任制。每月由公司总经理或总工程师主持召开一次通防工作例会,主要研究和解决在瓦斯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检查和督促各有关部门瓦斯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每月在编制作业计划的同时,由总工程师组织进行一次全矿井瓦斯隐患排查,将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分类分项逐条登记,并行文下发各单位,落实项目、措施、时间、资金、责任,做到了隐患整改治理销号管理;按规定每年组织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矿井通风能力核定和矿井反风演习等技术基础工作;每年都组织编制“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措施工程计划、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和瓦斯超限应急预案,并及时修改补充,认真组织实施;在设计和施工中重视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完善和调整、安全技术装备的投入,注重员工瓦斯治理知识的培训,使瓦斯治理工作有了较大提高。我公司安全程度评估已连续多年达到A级矿井标准,同时连续多年被命名为通防安全示范矿井。
三、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所做的主要工作
近几年以来,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瓦斯管理和治理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不断加大投入,依靠科技进步,全面加强了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工作,已连续3年被省局命名为“瓦斯治理示范矿 井”。截至今日,全公司杜绝了各类通防事故和其他较大侥幸事故,保持了安全生产的整体稳定。根据 “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标准”要求,公司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和安排,按照市局和肥矿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制定措施,落实责任,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合理布局采掘生产。
1、为防止局部生产过分集中,造成超通风能力生产,矿井生产布置上控制在2个生产水平2面6头以内。
2、每月编制通风计划时均进行通风能力核定,符合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的采掘头面及产量要求,无超通风能力现象;并严格测风制度,根据生产变化及时对通风系统和供风量进行调整,保证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流稳定可靠。
3、各采煤工作面均正规布置实行全风压通风,全部保持至少两个安全出口。
(二)确保通风可靠。
1、各用风地点均按风量计算细则配风,供风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方法规定,风量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矿井有完整独立的通风系统。采区实行分区通风。采、掘工作面实行独立通风,通风系统中无不符合《规程》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采煤工作面利用局部通风机通风等现象。
2、采区进、回风巷均贯穿整个采区。回风巷道失修率为0.17%低于7%,严重失修率为0.06%低于3%;主要进风巷道实际断面不小于设计断面的2/3。
3、我公司井下采煤工作面均采用“U”型正规通风方式,风量充足;所有掘进工作面全部装备了双风机、双电源、风机自动切换、风筒自动分风,铁质分风器,风机安装使用组合支架,迎头使用防炮打风筒,转弯处使用柔性负压弯脖,每个单位有一名专职风筒工,负责风筒管理,并实现了瓦斯、风电闭锁,有效地保证了掘进迎头风量和安全的可靠。
4、通风巷道的断面符合要求,按规定设置和管理密闭、风门、风窗等通风设施,每个通风设施在砌筑时均有措施并严格按措施施工。加强了动态过程中的风门管理,对所有风门实行编号和属地管理,落实施工单位的兼管责任和通风工区的专管责任,风门全部实现了闭锁,保证风门等设施始终处于有效地监控和完好状态。
(三)监控有效。
我公司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监测仪器使用管理规定》(AQ2009-2007)的要求,于2004年7月安装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选用常州天地公司生产的KJ95安全监控系统。2006年12月进行了系统完善联网。2007年5月进行升级改造,选用淄博瑞安特公司生产的KJ76N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并通过肥矿集团公司的验收。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的瓦斯、一氧化碳 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同时还对局部通风机的开停及远动开关,主通风机的负压、开停、风速和主要风门的开关都进行监测监控,安装使用了16个分站、19个甲烷传感器、6个CO传感器、10个温度传感器、6个风速传感器、2个负压传感器、4风筒压力传感器、4个风机开停传感器、8局扇开停传感器、14个风门开闭开停、6个馈电开停、2个设备开停、2个钩数计数器等百余套设备。为公司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加强系统设备维护,并且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还健全完善了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了值班人员的责任,实行监测监控系统中心站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能够迅速采取断电、撤人、停工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监测监控系统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制度,管理到位。
1、为保证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工作的长期顺利开展,公司成立由总经理任组长,分管生产、经营、技术、安全的副总经理任副组长,采煤、掘进、机电、通防副总工程师、调度主任、通防科长及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通防科,通防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单位也成立了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瓦斯治 理工作负领导责任、技术员对本单位瓦斯治理工作负技术责任等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
2、进一步完善细化瓦斯综合治理管理制度,内容包括矿井通风、瓦斯、监测监控、安全投入、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瓦斯隐患排查整改、通防安全办公会议、瓦斯治理目标考核责任制等十项管理制度,明确了各有关单位、部门的分管职责和要求,并形成文件下发执行。
3、虽然我公司矿井瓦斯涌出量较低,但仍把矿井瓦斯治理工作作为安全生产中的头等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和“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制定瓦斯综合治理工作规划和措施。有健全完善的瓦斯防治规章制度,工作中严格落实瓦斯巡回检查、一炮三检、矿井防灭火检查、瓦斯检查员交接班、瓦斯报表审批、盲巷管理、瓦斯排放、矿井测风、巷道冲刷等各项制度;完备瓦斯智能巡检系统,坚持检测炮眼及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浓度。始终坚持采掘工作面兼职瓦检员人工检测、瓦检员巡回检查和传感器自动连续监测监控的“三位一体、多措并举”监测手段,使现场时时处于有效的监控状态,确保将瓦斯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建立瓦斯超限追查制度,查找和消除事故隐患。
4、严格了瓦斯治理制度建设和技术基础资料的管理,坚持了通防例会制度,每月初定期召开,学习上级有关瓦斯治理文件和 规定,总结分析上月现场瓦斯管理问题,安排部署下月瓦斯治理重点,使在瓦斯治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得以及时发扬和汲取。
5、按规定每年进行一次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瓦斯等级鉴定和反风演习,每三年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每五年进行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按规定进行瓦斯等级、煤尘爆炸性、煤炭自燃倾向性鉴定,并有鉴定报告。
6、设立了矿井一通三防技术资料牌版和档案室 ,制作的菜单式资料目录清单,通防技术资料(各类图纸、报表、通防措施等)全部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并做到了及时进行修改,签审符合要求,资料分门别类存档管理,实现了通防技术资料管理档案化和规范化。
(五)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1、截至目前我公司实现了安全生产。
6.公司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专题讲座 篇六
一、制度管理体系构建
1、制度管理机构的成立
2、制度管理制度
3、制度运行机制
二、管理制度体系基本架构
第一篇法人治理篇
1)、公司章程
2)、股东会议事规则
3)、董事会议事规则
4)、监事会议事规则
5)、总经理工作细则
第二篇生产经营篇
1)、招投标管理实施细则
2)、合同管理办法
3)、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4)、设备管理制度
5)、采购计划管理办法
6)、仓储管理办法
7)、买卖合同管理办法
8)、电子商务平台询比价采购实施细则
9)、固定资产租赁管理办法
10)、采购(维修)商务纠纷管理办法
11)、采购物资质量管理办法
12)、供应商管理办法
13)、法律事务管理办法
14)、战略规划管理制度(试行)
15)、统计管理制度
16)、会议管理制度
17)、档案管理制度
18)、商业秘密管理规定
19)、业务招待费管理办法
20)、经济活动分析会制度
21)、调度会议制度
22)、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汇编
23)、销售管理制度
第三篇 安全技术篇
1)、关于“坚持零理念,持续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决定
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3)、安全质量检查及跟踪处理制度(安全生产例检制度)
4)、事故报告、抢救、调查、分析、处理和申报制度
5)、安全奖惩制度
6)、生产技术管理若干规定
7)、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8)、节能减排管理制度
9)、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第三篇 财务审计篇
1)、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2)、采购与付款管理办法
3)、销售与收款管理暂行办法
4)、成本费用管理制度(试行)
5)、财务印章管理办法
6)、财务报告制度
7)、全面预算管理办法
8)、资金计划管理办法
9)、应付账款管理办法
10)、应收账款管理办法
11)、应收票据管理办法
12)、资金管理办法
13)、发票管理办法
14)、纳税申报与税款缴纳办法
15)、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办法
16)、存货管理制度(试行)
17)、对外捐赠管理办法
18)、内部审计制度
19)、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第四篇 人力资源篇
1)、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2)、人力资源招聘管理办法
3)、绩效管理制度
4)、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5)、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6)、员工工作调动管理办法
7)、在职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
8)、薪酬管理制度
第五篇 党群篇
1)、委员会议事规则细则
2)、关于加强风险防控完善领导班子“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
三、管理制度体系考核机制
1、管理制度体系考核标准设立
2、管理制度体系考核程序
7.公司创新工作体系建设 篇七
提升领导能力, 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以提高企业党组织领导力, 发挥工会等组织的向心力为主要工作方法。公司以“紧抓工程建设, 服务区域发展”为中心任务, 开展劳动竞赛, 促进各项工作。公司成立了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工会具体运作、团支部与妇委会等群众组织紧密配合的劳动竞赛领导小组。在小组领导下, 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领导力建设之中, 通过对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对公司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工程建设提出的新课题、创造性完成工程项目建设等内容进行培训, 鼓励各个项目“比、学、赶、帮、超”, 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升了企业的领导力。
服务企业中心工作, 助推新区开发开放
思政政治工作的落脚点不仅仅应该局限于意识形态建设、职工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等传统领域, 更应该围绕着企业发展的重心, 发挥作用。新城公司以落实滨海新区“十大战役”为着力点, 通过扎实工作, 在改善民计民生、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突出贡献。
一是惠民生, 开展还迁房建设。于家堡还迁房工程是提升于家堡区域居民居住条件的民心工程, 也是实现中心商务区土地整理与开发建设的重点配套工程。公司克服人员紧、工期短、施工难等不利因素, 积极组织开展项目建设。项目部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交叉作业法, 使人力、物资、工程设备等资源实现最优调配, 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经过精心组织, 还迁房一期已经全面完工, 使还迁居民提前一年入住, 还迁房二期也基本完成工程建设即将实现居民入住, 真正使新区发展惠及民计民生, 也为区域开发建设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二是解疑难, 加强区域运营管理。公司承担着中心商务区城市运营管理工作, 直接关系区域的正常运转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公司以“优化区域环境, 提升居民生活”为目标开展工作。公司为响螺湾商务区和大沽区域提供供热服务, 为商务区提供保洁服务, 还积极做好市政管理、绿化养管、防汛、清融雪等多项工作。居民家中暖气不热, 公司第一时间去排查维修;暴雨暴雪降临, 公司第一时间排除险情;每天凌晨4点, 公司员工就奋战在清洁一线……由于公司上下的辛勤工作, 商务区基础设施高效运营、市容环境清新靓丽, 群众各项疑难得到满意解决。
三是美环境, 打造绿色宜居新区。为将新区打造成绿色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公司积极做好园林景观建设管理工作。蓝鲸岛生态公园工程是新区重点工程, 公司组织建立100余人的绿化建设和养管队伍, 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精神奋战在工程一线, 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实现绿化面积59万平方米, 地被30万平方米, 栽种植物种类135种, 乔灌木26万余株, 将一个植被繁茂、生机勃勃的生态岛屿显现在新区人民面前。目前, 公司正在推动彩带公园工程, 工程中公司研发实施了公园及绿地等园林景观工程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 使公园未来每年可节约灌溉水达10%。这一成果已被市科委认可推广, 公司被评为天津市科技型企业。
围绕职工切身需求, 营造和谐发展氛围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中心应该落在发挥职工群众的作用上来。在做好传统的教育帮扶工作的同时, 面对新时期职工群众思想认识比较多元化的特点, 必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满足职工切身需求。新城公司积极联系群众, 贴近基层职工, 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系列活动, 促进了公司和谐发展。通过开展了企业精神表述语和公司司歌征集活动, 对公司成立以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取得的突出成绩、广大职工所涌现的先进事迹、新城人在公司发展中所形成的作风和精神等进行学习总结。经过充分动员, 职工群众踊跃参与企业精神表述语和司歌的投稿活动, 共收集到数十件企业精神表述语及司歌作品。征集活动结束后, 公司又组织广大职工开展了企业精神表述语和司歌的评选活动, 企业精神表述语“敬业、创新、务实、高效”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座右铭, 公司司歌《唱响新城》已经在职工中传唱开来。
为了展现公司成立五年来所取得的突出成绩, 增强广大职工的自豪感和对企业的认同感, 公司组织拍摄了企业发展短片《历程》。拍摄过程中, 通过深入到工程一线发掘职工群众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先进事迹, 对公司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各项成绩进行了提炼, 将新城职工的奉献精神和公司的发展成就展现在职工面前, 提升职工队伍凝聚力, 激发了职工群众拼搏奋进的热情。
公司还在办公楼内开辟企业文化宣传栏、文化墙、读书角等文化设施, 引导广大职工形成学习新闻时讯、政策方针、文化知识、健康知识的潮流, 丰富广大职工的知识与视野, 提升企业发展活力。
为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 提升广大职工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 公司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组织职工开展冬季拓展、文化体育活动周、传统文化学习等一系统文体活动, 不仅使职工们放松了紧张的精神, 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繁忙的工作中, 更加增强了职工们的文化修养和身体素质, 为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打好了基础。
8.“四大体系”创新责任班组建设 篇八
责任、标准、对标、考评“四大体系”希望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构建新的班组建设格局,实现“70%的任务交给管理层,30%的业务归班组”;以反映核心业务水平的可量化的指标衡量班组建设;在班组建设中引入对标管理,实行动态性考评;建立省公司至班组的四级管控与考核。
在国网公司社会责任管理的顶层设计方案中,班组建设向来被视为重要环节。一直以来,国网公司致力推进“领导表率、专业融合、班所建设、岗位发动”的社会责任根植模式,推动社会责任管理融入和服务班组建设和岗位工作,从源头上促进了电网企业管理强化,服务提升和价值创造。
在推动社会责任根植班组基础上,国网山东电力以最基础的班组单元作为切入点,打通、贯穿管理层级间责任,着力促进基于社会责任班组建设的“末梢回流”,努力找到一条班组建设的科学路径。构建上述“四大体系”旨在为班组减负,同时层层明确责任,事事明确标准,全面对标提升,量化评价考核。
在国网山东电力看来,“班组强则企业强”,坚持服务基层、夯实基础、锤炼基本功,切实为班组减负,全面提高班组素质和管理水平,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目前,国网山东电力正在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班组建设及其管理提升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课题。
划分责任田 抓住“牛鼻子”
——70%的任务交给管理层 30%的业务归班组
“对班组建设一直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班组建设是班组的事情,二是认为班组建设是工会的事情”。国网山东电力工会主席杜军认为,班组建设的问题根子在上面,其实,省、市、县公司管理层,各专业部门,专业室和班组等,都在班组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职责。过去,班组建设评价过多地倾向检查班组,而忽视了管理层面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对此,新的责任体系旨在明确“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即是要厘清各单位、专业部门、基层专业室及班组在班组建设中的职责,做到“谁的责任交给谁”。
在充分听取基层班组建议意见的基础上,国网山东电力重新划了班组建设的“责任田”,形成了《班组建设评价细则》《班组对标指标体系》等7个支撑文件,把班组建设纳入专业管理范畴,构建了“公司统一领导、班组建设办公室牵头协调、部门分工负责、各单位组织实施、班组全员参与”的班组建设格局。
新格局把不属于班组的70%的管理工作从班组剥离,30%的核心业务留在班组,班组负担明显减轻了。同时,为了引导大家种好“责任田”,国网山东电力把班组建设管理纳入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体系,并作为先进单位评选的重要依据。这样,就引起了基层单位“一把手”的重视,抓住了班组建设的“牛鼻子”。
本刊记者实地采访枣庄供电公司市中营业厅、滕州运维检修站及乡镇供电所发现,管理部门和所属班组成员普遍对重新划分后的班组职责持有较高满意度,可以更加集中精力做好核心业务工作了。
“本子少了、电脑多了,会议少了、学习多了,检查评比少了,指导服务多了,”枣庄公司变电检修室党支部书记王耀对本刊记者说。该变电检修室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班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个生产管理组、4个班组工作组,并明确了专业室和每个班组的专责人,力求落实好责任划分。
核心要突出 标准可量化
——134项关键绩效指标强化管控
评价一个班组,拿什么尺子去衡量?
国网山东电力的回答是:用班组核心业务这把尺子去衡量,而且这把尺子有清晰的刻度,其刻度就是能反映核心业务水平的、可量化的指标。
“把班组的关键绩效指标找出来,我们历经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个阶段。先让班组提,让基层单位提,再对比分析,让专业管理部门综合权衡。”工会干事闫斌介绍说,根据国网公司“三集五大”班组设置,国网山东电力最终制定47类班组134项关键绩效指标。
“开始有担心,怕班组建设与核心的安全生产有冲突,”运检部技术处处长王兴照曾经的顾虑没有发生,“挖掘出了班组的安全生产核心指标,明确了指标的量化途径”。134项指标看起来多,真正具体到一个班组并不多,像配电检修班,只有状态检修覆盖率、缺陷消除及时率、检修计划完成率3个评价指标,正是这个班组的核心业务。
《班组建设评价细则》指班组建设标准体系的制成文件。厘清省市专业管理部门、业务实施机构和班组的不同职责,实行分类指导,分层建立生产管理、综合管理2类管理评价细则,生产检修、生产运维、营销现场、营销服务、业务支撑5类班组评价细则。
据介绍,有的标准虽然是对班组提出的,但责任在管理部门的,则会让管理部门负责。比如,提升班组信息化办公标准,要求班组微机配置达到班组人数50%,未达标的,要对省公司的科信部和市公司调控中心扣2分;班组办公桌椅未达到每人一套,扣后勤部1分。
建立班组对标常态运行机制
——251项指标 92.43%可采集
实现主要班组对标全覆盖,核心业务指标全跟踪,建立健全班组对标常态运行机制,这是国网山东电力以对标推进班组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在国网公司系统创新开展班组对标工作并取得突破的尝试和努力。
为此,国网山东电力制定《班组对标指标体系》,明确2项基本信息、3项创新成效指标和251项专业指标的具体定义、采集方式、统计周期、计算方法和口径、管理职责、与班组的对应关系等。每类班组专业指标设置数量为4到6项,体现各类班组核心业务业绩水平和创新能力,突出班组业绩提升重点。
251项指标,会不会加重班组负担?国网山东电力用科技手段解决了这一问题,251项核心业务指标中,信息系统自动提取232项,占92.43%,非信息系统采集仅占7.57%。
“信息系统采集不仅减轻了班组的统计负担,更是一种导向。”营销部专工王鑫说,山东电力直供区的用电信息采集覆盖率、日均采集成功率、自动抄表核算比率均已达到98%以上,这说明,98%的抄表工作不用依靠手工了,大大减轻了营销班组抄表人员的工作量。而通过对上述几个指标进行对标,也引导各单位更多地应用信息手段解决管理和服务问题。
四级考核明晰导向
——考核结果重在应用
“考核是个指挥棒,”国网山东电力工会副主席宋士锋对本刊记者说,正是因为关键,他们在考核问题上更是着眼战略,统筹举措,反映斟酌。
考核体系方面,国网山东电力班组建设实行四级管控与考核,即省公司、市县公司、部门、班组,层层有考核。“我们人资部在班组建设工作中就有15项任务,如果完不成,部门绩效奖金、先进评比都要受影响。”人资部企业业绩考核管理专工李玉华说,考核让各个层级和单位高度重视班组建设。
落实到考核结果应用上,班组评价结果与人才选拔、升迁竞聘、评先树优、职称评定、技能鉴定、教育培训等挂钩。先进班组年度绩效考核A级员工比例适当上调5%;评为不达标班组,班组A级员工比例则下调5%。
作为一项基础长远的工作,班组建设离不开优秀员工的成长锻炼。“四大体系”支撑文件《关于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35岁及以下班组长将占到1/3;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1/2;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技师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的超过2/3。
2014年以“重基础、补短板,标准化”为主题
自2013年5月至9月,国网山东电力班组建设“标准、对标、考核、综合”四个专业组分两个阶段开展分层分类调研和驻点调研攻关,完成《班组建设评价细则》等初稿,并在72个班组、26个专业室和17个部门进行验证。在广泛征求公司系统意见,修订完善325条次后,“四大体系”在当年9月发布试运行,并于2014年正式运行。
本刊记者获得的上述调研报告指出了此前班组建设存在的数项问题,涉及各单位班组建设不均衡、班组管理职责不清晰、班组负担较重等等。现在看来,“四大体系”运行的成效已初步显现,上述问题正获得逐步的解决。
“虽然近年来公司系统不断加强基层管理,但总体来看,公司管理的薄弱环节在基层,难点在班组”。“必须从根本上,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这就是山东电力的结论。
“四大体系”鼓励员工创新创效,一线员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13年,国网山东电力共获得专利授权1158项,平均每天诞生3项专利,比2012年增长46.6%,其中由一线班组研发的新型实用专利占有相当比重,并且已有389项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在全省大力推广应用。
同时,新的管理体系理顺了不同管理层级的职责划分,激发了各级管理者履职尽责、服务班组的活力,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班组建设新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班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大幅度地减负,让班组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核心业务,这对班组来说是一场管理革命,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网山东电力总经理李同智如是说。
9.公司创新工作体系建设 篇九
近年来,项目党支部党建工作始终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构建“党政纪工团”五位一体大党建新格局,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努力成为一支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决听从习近平总书记指挥的优秀队伍。
一、夯实根基,“常态化”让基层先锋战斗堡垒“实”起来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习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项目党支部根据“国企党建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指示精神,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能力,提升党的建设质量,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奋进新时代,把握总要求,以“中央企业党建质量提升年”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指挥棒”作用,项目党支部扎实开展基础性工作,警企共建1次,检企共建1次,社区共建2次,爱心助学1次;
十九大系列学习活20余次;
党支部书记谈心谈话每月一次,全员覆盖。
党建工作做实就是生产力、做强就是战斗力、做细就是凝聚力。项目党支部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特别对党员发展、两学一做等教育工作常态化开展,并通过制作口袋书、知识竞赛、原创***漫画等新形式,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项目党支部的大学习大普及大落实,引导党员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廉政教育,“紧箍咒”让监督问责硬性约束“扎”起来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项目党支部在“全面从严治党”新精神指导下,认真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始终坚持“监督检查常抓不懈、廉政教育入脑入心”的工作重点,牢固树立“九管住”思维,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强化党内监督问责,并通过权责统一、责罚一致的硬性约束,加强对党的政治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着力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针对“一言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现象绝不手软,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推动“底线红线水准线”意识深入人心。
同时,项目纪检监察小组有针对性的开展月度监督检查,全方面无死角对物资、人力、商务等关键岗位进行日常监督和资料检查,始终把纪律和规矩立在前面,强化对“三重一大”、《监察法》、新《条例》的宣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并通过绘制廉洁漫画、拍摄家风微电影以及节前警示短信等方式,抓早抓小、抓常抓长,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使党的纪律规矩真正成为有强大威慑力的高压线。
三、行走云端,“云党建”模式让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
项目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中积极探索宣教新模式,将党建工作网络化、智能化,创新提出“云党建”体系,实现党建宣教内容由单一向多维转化,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通过建立新媒体平台、原创“党员五比五看”漫画、拍摄《谁动了我的家风》廉洁微电影,原创快板书《我们歌颂十九大》等创新形式,推动形成严肃活泼的政治生活局面。
同时,项目党支部坚持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并通过开展线上知识竞赛、党建云盘资料共享、在线书屋等形式,构建立体多维的“云党建”大平台,建成党建智慧化网络新阵地。
四、扎根城市,“示范岗”服务生产让党员先锋“亮”出来
在项目党支部带领下,党员同志坚持“坚定不移跟党走,志愿服务我先行”工作重心,积极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积攒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口碑,让二局志愿者的招牌唱响沈城。
在城市。项目党支部密切联系群众,与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建立深厚友谊,为沈阳市的环保事业贡献“二局”之力,同时,走基层进社区,慰问社区孤寡老人,获得沈阳市民的高度评价。
在项目。坚持把“职工之家”和“职工小家”建设作为事关职工、工友生活幸福的重点工作,持续开展“四季送安康”和“义诊进项目”等活动,为广大农名工兄弟送去慰问和关怀,在规范建立职工之家的同时,持续开展“你会到工地看我么”“妈妈,我想对你说”等活动,着力打造“家文化”品牌,让家的温馨在每位职工心中传递,极大提升了职工归属感和“幸福指数”。
在一线。一名党员,一面旗帜,项目党支部教育立足岗位实践,强调在生产一线践行宗旨、在岗位上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先后成立四支“党员先锋示范岗”,融入生产,因岗制宜,在一线开展“行为安全之星”“岗位技能比武”等活动,并根据党员日常表现、指数考评及年底民主测评等情况,做好“星火先锋计划”评比工作,并制作党员积分卡,开展党员“五比五看百分百工程”,充分发挥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抓党建从生产出发、抓生产从党建入手的光荣传统,构建起服务一线、服务生产、服务员工、服务城市的服务型党建大舞台。
【公司创新工作体系建设】推荐阅读: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开拓创新相结合06-21
供销公司2006年创新工作申报09-06
公司体系建设工作总结06-28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总结12-18
X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汇报材料07-13
市政工程公司创新质量管理工作汇报10-10
公司发展创新的思考10-01
苹果公司创新案例10-02
公司管理创新论文10-18
公司安全管理创新资料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