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野菜飘香时高三散文(共10篇)
1.又到野菜飘香时高三散文 篇一
又到荔枝飘香时散文
读了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方知世上有荔枝一物。从此便增添了对荔枝的一份深深的渴念。
就在脑子里天马行空想象荔枝是怎样一种“仙果” 。
去年南下落脚深圳,有幸品尝了渴念多年的这一南国佳果,还观赏了荔枝树、荔枝林。虽然未能“日啖荔枝三百颗” ,却也已然成了“岭南人”。
那时我刚来深圳,工作没有着落,常常到荔枝公园排解心中的孤寂,打发漂泊的时光。有时坐在水泥凳上,目光注视那郁郁葱葱的荔枝林,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时靠在一棵荔枝树干上,数着枝头上繁星般的荔枝。我亲眼看见那青眚的荔枝是怎么泛红的。
一天中午,为找工作坐在荔枝公园水泥凳上一筹莫展的我,心烦意乱,正苦苦寻思是打道回府还是继续在“别人的城市” 里挣扎。突然,天空乌云翻滚,狂风大作,椅子对面那棵老态龙钟的荔枝树,被狂风吹得一会向左弯,一会向右倒,树叶上下翻飞,树干左右摇晃,野蛮的狂风简直象是不把它连根拔起决不罢休。几次我都担心它要倒下,我深深为它捏一把汗。大雨终于来了,我不得不和其他游人一样跑去凉亭避雨。
不知过了多久,雨渐渐小了。我想那棵荔枝树是不是被狂风刮倒了呢?我一点儿也没迟疑就冲进了细雨中,来到那棵荔枝树前。嗬,荔枝树依然沉稳地纛立在那里,而且显得更加精神,更加苍翠,更加健壮。先前给我的老态龙钟的印象荡然无存。我心中好一阵激动……
荔枝树似乎也通人性,每次见到我就轻摇枝叶,像微笑、像絮语,使我心中陡然升腾起一种亲切感。凝视着历经风霜雨雹仍绿意勃发、枝叶繁茂的荔枝树,我仿佛获得了一份慰藉、一份温馨、一份友情。
因而,我将将那棵荔枝树,不,是那片荔枝林,当作我的知心朋友,无论我开心还是苦恼,我都会到荔枝公园去,向我的老朋友倾诉。
半年后的某日,我独自行走在街道上,看见水果摊上又摆满了一串串捆扎得齐齐整整的荔枝,那绿中透红的像玛瑙,那红得发紫的`如琥珀。这时候我才猛然想起,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去荔枝公园了。
深圳一年一度的荔枝节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荔枝公园门口的人行道上又摆满了一筐筐、一篓篓不同品种的荔枝,鹏城的大街小巷又飘荡着荔枝特有的清香。品尝过荔枝的人们,是否都知道荔枝树那刚毅执著、坦荡无私的情怀呢?
2.又到桂花飘香时抒情散文 篇二
新的学期到了。老师们,同学们一齐动手清理干净了校园里古柏树的枯枝、老叶,除掉了花坛里的杂草。教室里摆放着整齐的新桌椅。在校园里显眼的地方又增添了许些名言警句和规范行为的警示语、图。三根熠熠闪光的旗杆屹立在新修的`舞台边上,同学们在五棵大白树下学习、游戏。整个校园里琅琅书声,欢歌笑语,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看着这些。高兴,舒心之后,总莫名其妙地觉得少了一点儿什么。是什么呢?我常常思索着,纳闷着……
中秋节到了,人们沉浸在合家团圆的欢乐气氛中时,我闻着月饼的清香,猛然记起了“八月桂花遍地开。”哦,是的,我久久思索着,想念着的应该是母校的桂花树。记得小时侯在学校读书时,爷爷就告诉我,学校操场上的那棵粗大的桂花树,已经有几百年的树龄了。那时候,每到秋天桂花一开,真的是“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整个小镇上都闻得到那沁人心脾的香气,仿佛笼罩在飘香的空气之中。走在街上的任何地方,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心的欢喜之情。大家不论在干什么、说什么,都不言而喻地、会心地点一点头,都知道会说桂花开了,桂花开了。
学校的桂花树是一棵金桂,金桂开的花分外清香。于是,总有一些人想去摘一两枝回去,插在玻璃瓶里,放在屋子里,顿时,屋里充满了桂花的香气。还有一些人乘学校放星期或无人时,便用竹竿偷偷地敲打一些桂花,捡了回去泡桂花酒喝。渐渐地桂花树的枝干枯萎了,茂盛的桂花树慢慢地秃顶了。最终在操场硬化(铺水泥地面)后,桂花树在努力地挣扎后死去了……
3.又到八月桂花飘香时 篇三
这个俊俏秀雅的南方城市才迎来了几场绵绵细雨,秋天就不期而至,山峦映浅黛,林木形销花褪红,她们争相着似乎在冬天来临之前要把盈盈暗香、脉脉绿意尽情抒放。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正路过一片树林时。突然,一股幽香悠悠走近,仿佛一位绝色的倾城佳人,高擎着甜丝丝的冰激凌,故意要给我一个惊喜似的,俏皮地躲进我的诗行里,我翕动着鼻翼寻觅,馨香怡人,沁人心扉的香气若隐若现,忽然想到这定是李清照笔下所描述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之美称的桂花莫属。扳开手指细数一下,时间的年轮已然是悄然来到农历的八月间。
又到八月桂花飘香时,好一个万棵桂树缀金的好时节!好一个如痴如醉飘香的季节!
踏着这条鹅卵石铺就的小道,我便来到了这些释放馥郁香味的桂花树旁,墨绿色的树叶透出绿油油的颜色,厚实又羞涩,斑驳的枝杈间全镶嵌了金黄色的小花,据说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之别,想来这就是金桂了,金桂星星点点的,犹如夜空中迸放的灿烂,又似刚淘出的沙金,缀满富足的光泽,正是这些小精灵们牵引着我的脚步,直将幸福的感觉传递到我的心头。
又恰好正逢中秋佳节,淡淡的乡愁难免萦绕心怀,美好情节的背后总是有着一串串时光背后的记忆。还记得小的时候,苍山如海的黔南大山里,在青瓦铺顶,油亮板壁装饰,苗家吊脚楼结构的教室里,我们听老师给我们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最喜欢听一个陈姓布依族老师讲那那嫦娥奔月,月宫玉兔,吴刚伐桂的故事,尤其到了农历的八月里,一面聆听娓娓动人的传说,一面嗅着沁人心脾的芬芳,我童年的心便会飞得很高很远,遥想着大山外边的世界是什么样,心思早跟随月色到达了那遥远的天宫,繁星闪烁,也似吴刚伐桂时震落的花瓣一般;身子被桂树牢牢地包围住,堆积起金色的馨香来。
那时,乡村土地里庄稼已经收割完,家家户户房前屋檐下挂满了金黄的一提提玉米棒子、高粱和红辣椒,楼板上堆满金黄的稻谷,院坝里晒着一粒粒鼓囊囊花生。这不但是一个瓜果飘香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恋爱的季节,小伙姑娘们穿着民族盛装前往附近的乡镇赶集,通往场坝的乡间小路上一时间山歌飘荡,银饰叮咚,灿若繁星。
乡镇赶集的场坝边上有一株百年金桂,每到秋季,满树灿然,它可以在一年之内开几次花,特别是一场秋雨来时,第二天满地金黄细碎的花瓣惹人爱怜,许多人把这些花瓣悉数收集起来酿制香醇的桂花酒。后来,我阅读《红楼梦》当看到黛玉葬花那一段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故乡这棵一地金黄的桂花树。一天,来了一个城里人他挎着一个有两只眼睛的叫不出啥名字的机器,在桂花树下摆一个摊,把一个木头框子挂在桂花树下,上面画着许多或站或倚的俊小伙和漂亮姑娘,在这个相对封闭以布依族和苗族居多的的地方,许多人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些个“洋玩意”,大家像看西洋镜一样围过来看个究竟,经打听,原来那个长着两只黑眼睛的机器就叫做照相机,木头框子上的一幅幅小画叫照片。胆大的小伙和爱美的姑娘们就以桂花树为背景,拍下一张张靓丽可人的照片……这是我最初对桂花树的印象。
晚上,小区的亭阁间,公园的树丛里到处都弥漫了这种甜蜜的味道,好象是桂仙们约好了在一起怒放的,以至于偌大的一个城市都陷进了幸福的氛围中。
我突然明白了,小时候对月亮的无限向往,更多的是奔着形似的月饼而去的,为了满足节日里才能解馋的口福,现今大家早已走到了丰衣足食,月饼的形式已从口福上升为礼仪,而那嫦娥仙姑早已经下凡到普通百姓家电视里,不厌其烦地将那些缠绵悱恻的故事一遍遍演绎。
桂花品性高洁,古代有多少文人骚客对它咏之叹之,又有多少仁人志士借花抒情言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诗中赋予桂花为天香,这该是何等的荣誉和赞美啊,花开花谢,香气溢远,触不及,寻不见,只能在它渲染的一片闲情中,在不经意间,自由的想象一种温暖。它可能不够美,但是在几米之外,你却可以知道它的存在,你不必凑近鼻翼去闻,就能感受到被它的牵引。
桂花美在其内,而香在其外,沁入其心脾,回味之久远。它不求繁华,不求眩目,不求众多的簇拥,只纤薄柔嫩的低眉行于尘世间,不由让我想起我们栉风沐雨,风餐露宿的中国铁建人,他们就像临风玉立的桂花树一样,在深山峡谷,在城市边缘,„„默默无闻作贡献。他们一如桂花一样没有美丽而娇艳的容颜,但在我心里他们却是无比的秀美而高雅;他们没有妖娆的身姿,但它那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清新淡雅,脱俗不凡的高贵之气,却深深吸引了我;他们可能也不够艳,碎小的花朵,不需要任何的点缀,唯有它的清气幽香足以让人感受它内在的豁达和美丽„„
这真是香不醉人人自醉啊!
4.又到桂花飘香时作文 篇四
从小时候起,我便一直钟爱桂花,许是从小便在外婆身上淡淡的桂花香味中长大的原因吧。每每到了桂花飘香的季节,外婆都会做给我桂花糕,让我至今仍记忆尤新的是“摇桂花”这一环节,外婆从不摇,只是坐在一旁淡淡地看着我摇,还不许我摇的太多,若哪次我淘气摇得特别多了,一向受外婆偏爱的我也是要被打手心的。我于是便总觉得不明白,好不容易才能到了秋天,多摇点桂花下来做更多的桂花糕不是更好吗?而每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外婆那一向清明的眼神也会慢慢变得迷茫、浑浊,她总是会轻叹一口气,说:“多好的桂花啊,摇得多了多可惜。”我便半懵懂地点点头,好像明白了什么一样。
外婆也是喜爱桂花的,听母亲说,从前外婆的园子里就有一棵桂花树,是从外婆刚出生的那一年被移植来的,外婆尤其喜爱它,她的人生有一大半是和这棵桂花树一起度过的,甚至连下暴雨时,外婆也会担心这课桂花树会被那狂风骤雨压弯,外婆给予了这棵桂花树无微不至的爱。只是后来,家里着了火,那棵桂花树就在那火场中化为了灰烬,听说外婆那时哭的肝肠寸裂,拼了命的想去再看看她心爱的桂花,只是还未挣脱身边之人的禁锢就已经悲伤过度晕了过去。自那以后,外婆一听到或看到桂花这几个字,便会晃了神,就连每年她给我做的桂花糕,也是我纠缠好久才得来她的同意。
我还记得那个初春的下午,我被一阵喧闹的声音迷迷糊糊地从睡梦中醒来,打着哈欠走到外面,却发现父母正在院子里挖土,旁边横放这一棵树苗,我的睡意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道这是要干什么,母亲于是把我拉到一边,神秘地说要给外婆一个惊喜,已经把外婆送到了阿姨家去住几天,而等她回来,就可以看到长势正旺的桂花树苗了。
我便明白了那棵横放的树苗就是桂花树苗,我被父母感动,变自愿承担了照顾小树苗的责任,和父母一起挖土、施肥……过了几天,小树苗果然长出了嫩叶,母亲便欢欢喜喜地把外婆接了回来。一向严肃的外婆在走进园子看到树苗那刻,突然呆住了,然后她的眸中涌现了许多种我看不懂的情绪,最后全化为了泪水。那是一个六十岁老人的眼泪。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外婆为何总不让我多摇桂花,桂花树对她来说,并不仅仅是树那么简单,还是朋友。外婆的喃喃低语、外婆小时候的顽皮淘气、外婆的孤独寂寥和外婆的一切都有桂花树的参与。桂花树,见证了她的所有成长。
而从那以后,外婆对那棵桂花树苗精心照养,她的眼神里总有满的要溢出来的欢快。
5.又到桂花飘香时作文 篇五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站在桂花树下贪婪地吮吸着桂花的幽香。
突然,从树上掉下了几朵又小又黄的桂花正好砸在了我的头上,当我的头饰,我戴着新头饰回了家,妈妈再洗衣服,她不解地问:“婧婧,你给妈妈带了几枝桂花啊?乱摘桂花可要罚钱的呀!”我听了哈哈大笑:“什么嘛,是桂花自己掉到我头上的!”说着我跑进房间看起了书,这本书刚刚好是讲桂花的:桂花分为三个品种,也分三种颜色,一是金桂:它是金黄色的,二是银桂:它的颜色接近白色,三是丹桂:它的颜色是红色的。
忽然,从楼下传来了妈妈暖暖的叮咛声:“婧婧,吃饭了!”妈妈的叮咛和甜甜的桂花香一起飘进我的心田。
6.又到梅花飘香时作文 篇六
我家门前有一棵腊梅树,在寒风中,在雾霭里,花儿悄然绽放了。一树繁花,缕缕幽芳,十分惹人喜爱,她以超然出俗的态势,以不畏严寒的精神,展示在这百花绝迹之时其傲然的风姿。
梅花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她象征着不屈不挠、顽强奋斗、不畏艰难的可贵精神品质。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清词丽句咏颂梅花,其诗文总量数以万计。梅花也被认为是最有气节和傲骨的花种,虽然其生长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强、快乐地绽放,表现了一种开拓进取,迎接希望的无畏精神与乐观性格。
梅花是中华民族之魂,早在中华民国时期被尊为国花。武汉、南京等城市也将她定为市花。鄂东的梅花在全国享有盛名,苏轼居黄州时,就写过多篇赞叹梅花的诗文。梅花个性明显,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中国美学又十分强调“以形写神”、“神采为上”,因此总有浪漫的想象与精妙的比喻。
梅花又名“五福花”,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以一种鲜花来寓喻某种情怀,在文明民族中是一种共有的现象。但用梅花来寄托多种情思,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
为了赏梅,在寒冬的一个傍晚时分,我伫立在路边的梅花树旁,凝视着在晚风中身披彩霞清秀飘逸的`香瘦玉枝,宛若一位百花仙子,向路人泼洒着妩媚的笑。渐渐地在我迷蒙的眼里,梅花有如一位粉黛丽人、一位红颜知己,和我面对面亲昵的交谈,用只有我们才能神会的心语交流着彼此的倾慕之情。我对她说,带着你趟过河去看风景,管他脚下是尖石还是泥泞。她说愿意。她对我说,为等你,我化作了一棵你喜爱的梅花树,长在你每天目所能及的地方,默默陪伴着你,为你开花,为你憔悴。我说,下辈子我也长成梅树,和你厮守,“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人之言物之语吗?似乎物是人非,只有梅花三弄的凄婉曲调在寒风中悠然起伏。
夜幕降临了,再细看时,梅树分明就是那位渴慕已久的天使和女妖,把一脉温馨一段情愫注入我的血液,与心脏一起跳动。我竭力想把她带离寒冷的冬夜,去屋檐下分享一缕清淡如烟的幸福,她却固执的坚守在风霜之中,等待旭日来临时的再一次聚首。我垂下眼帘,无语。是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风中满是梅花的清香。
7.又到粽子飘香时作文500字 篇七
今天,我第一次尝试包粽子。首先我们准备好了材料:象牙白的糯米,暗红色的蜜枣,土黄色的葡萄干,孔雀绿的粽叶。开始包粽子了,首先要把粽叶卷成圆锥形,看老师示范时我觉得很简单,但轮到我卷时,粽叶就像调皮的小娃娃,不听我的指挥,我要它往右扭,它非得和我作对往左转;要不就扭过头了,直接翻跟头倒下了。还好,我意志顽强,经过我不懈地努力,终于一个像模像样的“小漏斗”成形了。
接着就要往“小漏斗”里面放食材,我先放入三分之一的糯米,再放入蜜枣和葡萄干,最后又放入一小勺糯米。坏了!米放多了,漏出来了,我赶紧又把米倒出来一部分,结果又剩得少了,折腾了两三回,终于把米搞定了!最后只需把上面的粽叶折下来,把两边的叶子捏进去,再用多余的粽叶包起来,缠上绳子即可。你们别以为很简单,我捏左边,右边开;捏右边,左边开;捏中间,两边开;缠绳子时原本的粗麻绳又变成了一条泥鳅,哎!我真恨不得变成三头六臂!还好,经过我不懈努力终于一个奇形怪状的粽子包好了!样子虽怪,但我坚信我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
在大家的千呼万唤中,粽子终于成熟了,我赶紧挑出自己包的粽子,用手剥开,瞬间香气四溢,金黄的软软的“粽肉”站立于碧绿的粽叶之上,甚是美丽!放在白糖里一滚,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腻,美味无比!
8.又到丹桂飘香时四年级作文 篇八
秋天是个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季节。许多各种各样的花都会在这时候盛开。
走进我家小区,一眼就能看见五彩缤纷、形状不同的花朵争先恐后的开放着,令人眼花缭乱。风轻轻吹来,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扑鼻而来,是什么香气令我如此神清气爽呢?我随着香气寻去,啊,竟然是桂花!无数金灿灿的桂花早已迫不及待地露出了甜蜜的笑容,没想到看似米粒一般大的“小星星”竟有如此大的本领,散发出的味道,让我心旷神怡,如痴如醉。
秋天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田野里金灿灿的稻谷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果园里,瓜果飘香,散发出诱人的香甜味,馋得我直流口水!
9.又到桂花飘香的季节优美散文 篇九
李清照词“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须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由此可见,桂花在女词人的笔下,胜过梅胜过菊,为中秋时节花中之冠。秉性温雅柔和,情怀疏淡,其美在内,毫不张扬,好似暗角里的花朵,如果不是那醉人的香气,谁也不会注意绿叶下那细小的身影。没有艳丽的色彩,没有迷人的娇颜,没有夺目的身形。色淡雅,形细小,聪颖中透着灵气。抱团成簇,一个个花朵相拥在一起,个小无所惧,人多力量大,簇拥着的身躯散发出的浓香却是那么地吸人心魂。桂花质朴大气。生长于野外,扎根于贫瘠的土壤,经受着风吹雨打,依然在阳光下绽放。不像盆栽的花那样娇嫩,不需要精心呵护,不喜欢在人前娇艳。叶郁郁葱葱,呈墨绿色,颜色不艳也没有柔嫩的感觉,但它的繁盛却有着不似精雕细琢的美。
桂花形如雪花,色淡也如雪花一样地接近。最喜欢冬天的雪花,看到桂花,就要把它和雪花联想在一起。喜欢雪花晶莹剔透,白得让人思想单纯得只有一种色调,飘飘洒洒像天使,从不问自已要往哪里去,只管把微粒叠起来像花一样撒向人间。桂子又何尝不是如此,携一缕香从月宫而来,降落凡尘现出花身,品质不沾俗世之气,含着圣洁的天香绕行于人间树下,香尽了,就像雪花一样地坠落,无声无息化为泥土潜入地下,来年桂子又重新飘香。也许雪花和桂花是姐妹,否则怎么都从天庭而来,又如此地形色相近。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桂花飘香的月夜,诗人白居易徘徊在寺庙的桂丛中,找寻着月中的桂子,眼神在天地之间穿梭,看是否有桂子真的从月中飘落于桂花影中。这一幅浪漫的意境让人身临其境,谁不想陶醉在桂花丛中,在寂静的山寺中与月中桂子来个约会。
10.作文 又到茶叶飘香时 篇十
四月,校园内绿意盎然,细雨过后,嫩叶散发出它独有的清香,沁人心脾,似茶香,那般淡雅。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在茶园内度过的日子……
卷起衣袖,拎起帽子,穿梭于排排茶树之间,成排的茶树有层次地排列着,如梯田一般整齐,但又远比梯田富有生机。学生们在茶园内四处乱窜,东摘摘,西摘摘,眼睛也一刻都不闲着,这边摘着,而眼睛,早就望向远处大片的嫩叶了。
后山的茶园,似乎更加隐秘些。参天的竹林,将人的`视线完全阻隔在了外面,里面的世界更似于一个世外桃源。沿着唯一一条上山的小路上去,视野瞬间扩大了几十倍。四面竹树环合,远处的山好像一道有力的屏障,完全地将这片小天地隔绝了出来。远远地,一股淡淡的茶香扑鼻而来,心神瞬间静了许多。大片大片的茶叶映入眼帘,还带有些许红色以及圆润的光泽。一间小屋隐约在茶树间,更为这后山的茶园添了几分田园色彩。茶树散乱地生长在山上,但却又拥有一种慵懒的美感,再好的画家却也无法描绘出那种美来。身处其间,只觉得自己仿佛整个身心都流连于茶树之间,无心再去留意时间,沉醉于山水之乐中去了。
沿着原路下山,指尖还充斥着茶叶淡雅、悠远的芳香,那香气,至今令人难以忘却。
闲暇之时,冲泡一杯热茶,将茶包于杯中翻几个身,淡淡的茶香愈见浓厚,抿上一口,带有些许苦涩,但回味起来,却只有那淡淡的甘甜。
入口苦涩,回味却甘。
人生亦是如此。不停地为着自己的梦想而辗转奔波,奋力拼搏,经历了多少困难挫折,吃尽了多少苦头。但当你到达了终点,回头眺望时,你会发现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今,坐在教室里,望着大巴载着又一届学生奔向那里。而我,虽离茶园已远,而茶香,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