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精神诗词

2024-11-14

弘扬民族精神诗词(精选15篇)

1.弘扬民族精神诗词 篇一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少九 王子昱

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一个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她的历史、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这就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当前,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生活,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它包罗万象,有古老迷人的汉字,有充满智慧的《论语》,《孟子》,《道德经》,有文学的四大名著,有数学的 《九章算术》,《周髀算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现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将来也会持久深远地影响着下一代。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我就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而流下激动的热泪。就像看到“神州七号”飞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亲的怀抱,看到奥运会赛场上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泪水再也无法忍住。1

这泪花代表了我们对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精神力量的感动,这力量有一个崇高而伟大、流芳百世,传颂万年的名字——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在我国历史上,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现代的中国,除了国力强大今非昔比,国际形象良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长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和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也打动了世界。作为代表祖国未来的新一代,让我们认识中华文化之根,熔铸中华民族之魂,让伟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更加发扬光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2.弘扬民族精神诗词 篇二

所谓使命, 古时指使者奉命出行, 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人们在社会中生活, 不仅要走过自己的人生历程, 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人生任务。其中, 人们担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历史责任就是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 而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 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 你就有规定, 就有使命, 就有任务, 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第329页)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从历史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历史使命的含义。苏武牧羊, 几十年忠心不改, 勇敢地肩负起了君王交给他的使命。岳飞背起母亲“精忠报国”的嘱托征战沙场, 不仅将孝心和忠心统一得完美无瑕, 而且担负起了历史交给他的使命。1919年5月4日, 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 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使历史车轮骤然驶进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自此, 年轻人站在了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 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所以历史使命还可以概括为“一定社会给社会本阶级及其政治集团和社会成员提出的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

在不同时代, 人们的历史使命是不同的。在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年代, 党和国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未来的建设者就是青年朋友们,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就在中华少年。梁启超说:“今日之责任, 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1]故当代大学生应该勇于承担责任, 树立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 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认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在长期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 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 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个民族精神有着深厚的科学内涵。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伟大民族,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是人们对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我国民族精神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古有愚公移山的故事, 体现了勤劳勇敢的精神;红旗渠的建造体现了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精神;而在中国二十世纪的百年历史中, 炎黄子孙团结、勇敢、爱国、敢为人先的精神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正是这些精神支撑着无数中国人在民族危亡时刻承担起历史使命, 拯中华于危难, 救国民于水火, 巍巍百年历史, 泱泱中华精神, 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一直在升温。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是增强综合国力, 应对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新态势的需要;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 它是解答经济全球化推进提出的文化发展新课题的需要; 它是坚持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累的基本经验和优良作风的要求。无论在什么时候, 我们都不能丢掉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丢掉民族精神就是忘本忘根, 就是丢掉做人的最基本原则。

三、肩负历史生命, 弘扬民族精神

当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 全球化使我们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开放和商业的发展, 还有人们思想的开放和先进意识的大发展。很多人认为在如今时代我们没有历史使命, 没必要弘扬民族精神。因为人生活富足, 无忧无虑;或者一直注视着生活得比自己好的人, 总觉得社会对不起自己, 很多人对不起自己, 太注重个人幸福;还有一些人认为自己力量太小, 没能力担当起历史使命;或者自己年龄太小, 历史使命应该由年长的人担任。总之, 他们可以找到千千万万条理由推脱责任。

梁启超说:“老年人如夕照, 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 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 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 老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 少年人如白兰地酒, 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 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 少年人如西比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 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 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1]自古英雄出少年, 国家、民族是少年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如果少年人不担起历史使命, 谁来担呢? 老年人如夕阳, 他们已经没有多少能量照耀这个世界了, 能照亮这个世界的只有少年人。

在当今时代, 肩负历史使命, 弘扬民族精神有以下必要性。

(一) 这是重拾中国道德良心的需要。在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 人们的精神食粮却严重匮乏, 人们渐渐忘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 道德沦丧, 正义缺失, 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行尸走肉”, 在这个世界上游荡。冷漠、麻木、背叛、诈骗……从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 从“我爸是李刚”到“不管你信不信, 反正我是信了”, 从拿刀刺向自己的妈妈到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我想问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的人民怎么了?我们的心灵怎么了?种种事件都在说着人们道德良心的丧失。我们有责任重拾中国的良心, 小悦悦最后被一个拾荒者拾起送到医院, 这个拾荒者在拾起小悦悦的同时也拾起了中华民族的良心, 而这个良心本不应该丢掉。每一个炎黄子孙有责任、有使命重建我们的道德体系, 有责任、有使命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二)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现在的经济是知识经济, 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让我们的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历史使命,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艰苦奋斗, 勇于创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 商品在全世界销售, 资本跨国界流动, 信息得以共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坚定地捍卫国家的利益, 这更需要我们明白我们的历史使命, 坚持爱国主义精神。

(三) 这是建立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 遵循的行为准则。现阶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以人民为主体, 以人民的利益为标准, 在全社会实现平等、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并没有多少人遵循, 或者说我们正在丢失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任何一个民族没有对事物的判断标准, 这个民族就会乱成一团糟, 这个民族就不能长久存在。现阶段, 在社会转型期间,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考虑怎样重新建立起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 只有具备强大的核心价值体系, 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强大。

最后, 用一段《少年中国说》里的话与大家共勉:红日初升, 其道大光。河出伏流, 一泻汪洋。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乳虎啸谷, 百兽震惶。鹰隼试翼, 风尘吸张。奇花初胎, 矞矞皇皇。干将发硎, 有作其芒。天戴其苍, 地履其黄。纵有千古, 横有八荒。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 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 与国无疆!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少年中国说.1900.

3.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 篇三

关键词:民族精神;和谐社会;精神家园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52-01

中华民族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它积千年之精华,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1]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的特定时期,都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多次强调民族精神对国家的重要意义。邓小平指出的:“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2]江泽民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与世界民族之林。”[3]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是民族腾飞的重要思想保障。

一、民族精神的现代化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供动力

民族精神从其产生开始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丰富发展,它本身是动态开放体系,所以其中必然包含着时代新内涵。有学者认为:“民族精神是包含着矛盾的辩证统一体,那么它的展现就只能是一个历史过程。”[4]要用历史的来看待民族精神,它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展的。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不一定完全适应另一个时代的需要,因此,传统的民族精神的种子要想在新时代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就必须走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之路。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民族精神在其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也必然会促使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吸收更多的现代成果,注入更多的现代思想,使之由传统形态转换为现代形态,而这个过程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进程。

二、民族精神为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提供精神保障

科学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是追求综合质量、效益最优的发展,而这个最优,没有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等民族精神的推动和保障是不可能实现的。民族精神是进行所有工作的基础,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个基础的作用。如果没有以优秀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科学文化就会异化成危害人民的工具。例如“毒奶粉”、假疫苗、 “毒大米”、“皮革奶”等。要提高现代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就要用时代精神振奋人,用民族精神凝聚人心,从而保障科学发展观的顺利践行。

三、民族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资源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全球化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我国面临着“西化”、“分化”的危险,民族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想的入侵,只有充分运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尤其是其内在的凝聚力、向心力,将中华儿女拧成一股绳,才能消除内忧外患,合力抵御各种破坏民族团结与阻碍民族发展的力量。

追溯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华夏儿女在创造辉煌历史的进程中不断的培育形成的,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除此以外,传统的儒家 “仁爱”精神和忠恕之道,认为人与人的交往应该达到相亲相爱的和谐状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生活态度、传统的诚信观、孝道等思想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资源。

四、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优秀的民族精神正是这个精神家园的基石,没有牢固的基石作支撑,那么再美丽的精神家园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一)“古为今用” 与“洋为中用”相统一

在当代,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要继承传统的民族精神,继承并不是死板的采用,不是单纯的“拿来主义”,而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选择,有所发展,应该继承并创新。当代民族精神并不是传统民族精神的副本,而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创新等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都可以表现为“两弹一星”等精神,除此以外,还有我们抗击“非典”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击泥石流精神等,由此可见,传统的民族精神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古老的中华文明也受到了外来因素的强烈冲击。可口可乐、肯德基、耐克等一些欧美的商品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有些产品的广告词宣传及时行乐,充分自由等思想,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一些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想涌入我国,并挑战着我们的民族性。面对此情况,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的精华,促进中国人民族意识的集体苏醒。此外,我们要重视中外交流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采取“海纳百川”的态度,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洋为中用。中国思想文化博大精深,但本身又是开放的,不拒绝外来的优秀的思想文化,它是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思想文化并逐步发展壮大至今的。

(二)开发红色资源,共建精神家园

革命先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形成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如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沂蒙山精神等等,这些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胡锦时强调:“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5]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老区鲜活的先烈事迹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等伟大民族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思想和精神,推进了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进程。从自强不息到2010年的抗击泥石流精神,从顽强拼搏到“两弹一星”精神……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既是一部红色文化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奋斗史。开发利用这些红色资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大力弘扬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助于我们建设出风景秀丽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江西师大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学习出版社,2000:14.

[2]鄧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1994:369.

4.弘扬民族精神 篇四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当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之际,回首我们的民族走过的五千年漫漫岁月,展望中国更美好的未来,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华精神的伟大力量,它是推动我们民族发展和复兴的强大驱动力。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过去五千年的岁月中生生不息,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其发展的进程中繁衍兴盛,融会众多民族,并且形成和维系了团结统一的趋势。这一大趋势穿越数千年时空历久而弥坚。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20世纪后期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压力与日俱增,民族的生存和命运又一次面临挑战之际,掀起改革开放大潮,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开辟民族复兴的新纪元。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友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这个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命集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中华民族正是依靠这种民族精神,战胜了一切艰难困苦,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这个民族精神,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的精神动力。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倡导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帮助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同行业规范的培养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很多,当然故事就很多,下面只说说张海迪的事迹: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张海迪虽然身残,但是她智不残,他虽然没进学校,但她靠着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要继续发扬。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和兴旺。这样的民族精神也正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的体现。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没有凝聚力的民族会怎样。真正失去了这些东西,一个民族只会走上衰落和灭亡。

5.弘扬民族精神 篇五

开讲前,我先给大家叙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9年10 月24日下午,在古城湖北荆州市,为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

在这里,我要重复这三个大学生的名字以表哀悼: 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他们都是19岁,长江大学大一的学生。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他们的义举应发扬光大。与此同时,其他不会游泳的同学毫不犹豫地手拉着手,形成一根长长的生命链条,迅速向江中延伸,用这种无可奈何的方法拯救落水者。这是发生在一周之内的二十一世纪青年大学生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最新一曲英雄壮歌。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最好的传承。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民族的脊梁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自古以来,我们这个民族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些人,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有了这些民族的精英,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美国有人说,中国人如果灾难来临时会迅速由一盘散沙凝聚成一块钢板,应该换种说法—— 中国人迅速由一块块钢板,凝聚成一道中国的钢铁脊梁。没错,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每个流淌着华夏血液的中国人,都有一根继承了千年的脊梁。就是这根中国的脊梁,在祖国一方有难的时候,显出了凝聚力。就是这根中国的脊梁,在民族展翅奋发的时候,亮出了中华魂。方圆九州,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浩如烟海。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缔造了强汉盛唐,领世界风骚几千年,何等风光?然而,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新的篇章留给我们现代人续写。要写好新篇章,必须很好的继承民族精神,挺起民族的脊梁。新中国成立后,铁人王进喜为了改变我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带领他的钻井队从甘肃省玉门千里迢迢赶到大庆,为甩掉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建立了功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航天员杨利伟、聂海胜、翟志刚载着整个人类的梦想,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浩瀚沙漠里,他们是一颗沙砾;苍茫群山间,他们是一块山石;无边原野上,他们是一捧泥土;滔滔江河中,他们是一滴水珠。然而他们的人生永远绽放着美丽的光环,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因为有了他们平凡的坚守,共和国大地才鲜花盛开,四季长春;因为有了他们默默无闻的献身,共和国的旗帜才直入云天,永不退色;因为有了他们百折不挠的无畏,共和国的大厦才壮丽辉煌,根基永固。共和国的大厦,因为他们而顶天立地;民族复兴的曙光,因为他们而磅礴四射,中国强盛了,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一代代中国人永不停息,不懈奋斗的结果。从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现实中,我们领略到了我们国家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也明白了肩头担负的重担。我们要勤劳勇敢,我们要发奋,图强,我们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去学习,去积蓄力量。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文化知识丰满羽翼,武装自己

6.弘扬民族精神 篇六

——西安理工大学附小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宣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通知》,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广大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并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三位一体”的作用,我校在今年9月组织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二、具体工作

(1)上好开学第一课

9月1日开学第一天,组织全校师生收看中央一套直播的大型教育活动“开学第一课”,对学生进行理想、品德、意志等教育,很好地弘扬了中华美德。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教育氛围

充分运用校园网、广播站、板报墙报、横幅标语和国旗下讲话、校会班会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活动意义,让每一个师生都参与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来。

(3)庆祝教师节

9月10日是教师节,学校精心组织庆祝活动,对学生进行尊师重教的教育,在活动中,师生的感情更加深厚了。

(4)开展“迎接世园会,争创四好少年”的主题中队会活动,各班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主题队会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爱国、诚信、礼仪、节俭”的良好习惯及“我是西安小主人”的主人翁意识。

(5)学科展示

充分每位教师的力量,精心组织语文、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等一批学科民族精神教育经典课程,在课堂上针对教科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效果显著。

(6)纪念活动

9月18日,组织学生到杨虎城将军陵园进行祭扫活动。全体五年级师生怀着对烈士们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杨虎城烈士陵园,祭奠英魂。在先烈的墓碑前,他们真诚的默哀,深情的悼念,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烈士的敬仰。他们又用最嘹亮、最美好的声音倾诉着对烈士们的怀念之情,用最美丽、最浓郁的鲜花传送着对烈士们的敬仰之情。随后他们来到了纪念馆中,一行行文字,一幅幅照片随即印入眼帘,也深深的印入师生们的心中。他们沐浴在先烈们伟大的精神之中,每一颗心灵都自然而然的被感动着,浣净着。相信他们会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为中华的再次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7)开展“争做文明小使者”活动。

各班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重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时各班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上水平、上档次,积极推进文明小使者在家庭、在社区、在公共场所行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认同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

(8)开展古诗词吟唱比赛活动

为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我校开展了开展古诗词吟唱比赛活动,学生在诵读过程,感受到了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7.弘扬民族精神诗词 篇七

一、建立在中华民族精神基础上的道路自信, 使美丽“中国梦”具有正确的实现途径

所谓民族精神, 是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文化结晶。中华民族精神是指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奠基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之上, 主要包括六大元素:一是大统。人多力量大,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胜过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二是厚德。仁爱、厚德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提倡以伦理道德维系社会发展。三是包容。对外来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包容与改造, 一次次“西学东渐”就是证明。四是勤俭。勤劳节俭, 谦敬礼让, 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条件下, 也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这源于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勤俭习惯。五是克己。儒家思想提倡缩小欲望或者养成内敛习惯来满足心理需要。六是坚忍。中华民族立足于农业经济, 渗透着小农经济精神, 从而具有坚忍意识。正因为有这六大精神元素的支撑, 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的历史而屹立不倒, 释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根植于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中, 又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如今, 在推进美丽“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就是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 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就是“中国梦”正确的实现途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际, 有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 就有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内动力和“催化剂”, 使美丽“中国梦”具有正确的实现途径。

二、建立在中华民族精神基础上的理论自信, 使美丽“中国梦”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

讲清楚“中国梦”的内涵要有理论建构, 要实现“中国梦”更需要依托于正确的理论指导。而这个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凸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以其强大的实践性和高度的科学性为实现美丽“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建立在中华民族精神基础上的理论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 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精华, 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样的理论不仅展现出超脱的思想魅力和强大的逻辑力量, 而且还能够深刻、准确、真实地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为美丽“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支撑。

建立在中华民族精神基础上的理论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 与时代发展同步, 与人民群众利益共联;始终着眼于民族性, 彰显时代性, 还富于创造性。这样的理论不仅能够洞察中国社会目前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还能洞察中国社会将来如何发展, 从而信心满满地带领中华儿女走向繁荣富强和共同富裕, 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实现美丽的“中国梦”。

三、建立在中华民族精神基础上的制度自信, 使美丽“中国梦”具有坚定的政治保证

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 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已经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如今, “中国梦”离我们越来越近。截至2012年, 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城镇化率突破了50%, 经济年均增长11%, 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1.8倍,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步伐不断加快。诚然, 这十几年来, 我国现代化历程上接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 中承新时期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新要求, 下启21世纪头20年的发展大局, 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而这一切, 都建立在中华民族精神基础上的制度自信, 有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凝聚力, 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优越性。

目前, 我国仍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发展不均衡, 国民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但是, 只要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以此为方向优化社会主义制度, 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 为实现美丽“中国梦”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 要实现美丽“中国梦”, 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梦”是一个伟大国家、伟大民族的进取之梦, 是每个中国普通家庭的幸福之梦, 也每个中国老百姓同享民族复兴成果的人生之梦。实现“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具有良好、和谐的生存、生活环境, 具有成人成才、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毋庸置疑, 中华民族精神是凝心聚气的强国之魂, 动力之源。要真正实现美丽的“中国梦”, 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汇集中华儿女的智慧!

参考文献

[1]黄艳, 孙其.“中国梦”的多维愿景:民族复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年4期.

[2]林长发.“中国梦”的本质内涵[J].四川统一战线, 2013年4期.

[3]金旺.用勤俭节约托举“中国梦”[J].公民与法治, 2013年7期.

8.开设校本课程 弘扬民族精神 篇八

一、古诗文诵读系列

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我校开发实施了古诗文诵读系列。具体内容低年段:《弟子规》、《三字经》、《中华古诗词诵读》、高年段:《弟子规》、《三字经》、《中华古诗词诵读》、《经典文章阅读》,学校把它纳入课时,并定期开展活动——全员诵读、名人讲座、课本剧展示、班会、中队会展演、演讲、师生硬笔书法比赛等,并纳入优秀班级、优秀个人考评内容。

二、中华传统节日系列

我校在四年级开设了中华传统节日课程(与品德与社会课整合),具体内容:第一课 大年节——春节,第二课 灯节与舞龙节——元宵,第三课 扫墓祭祖节——清明,第四课 龙舟竞渡节——端午,第五课 重阳节,第六课 中秋节。要求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重大节日组织活动,比如清明节,我校都组织大型祭扫活动,缅怀先烈,继承传统。

三、中华文人教育系列

一个人总是存在于一段历史,一个文人总会记录一段历史,文人的生活更是社会的缩影。基于了解文化名人的作品,进而从一侧面感知祖国的悠久历史。我校在五年级开设了中华文人课(与品德与社会课整合),具体内容:第一课 孔子,第二课 屈原,第三课 李白,第四课 杜甫,第五课 李清照,第六课 关汉卿,第七课 曹雪芹,第八课 鲁迅。

四、文明礼仪系列

学校编写了《礼仪指导手册》,下发给每个班级。除了让学生学习文本知识,更加注重的是校本课程开设的实效性,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这一目的,学校结合德育教育活动坚持做好“三进”工程:第一,进校园。让学生的文明习惯走入校园,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检验。学校坚持每个月评选一批“文明之星”、“文明班”,并让入选者在全体师生面前接受学校的表彰,以此为一种莫大的荣誉。第二,进家庭。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文明礼貌知识运用到家庭生活当中,父母对自己孩子的表现是否满意通过意见反馈表反馈到学校。同时,学生自己的文明言行也能影响到身边的亲人、朋友。第三,进社区。让学生成为社区文明示范员员,将文明好习惯带入社区。

对学生进行礼仪规范训练,我校始终坚持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从出操、集会、升旗规范、卫生规范、值日规范、课堂规范、安全意识、文明礼貌等方面着手,制定了《回族小学养成教育管理条例》,把常规教育抓早、抓实、抓细。还开展了“课堂礼仪三步曲”活动.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了由师生共同参加的检查小组,对各班课前、课中、课后的行为习惯进行检查,效果极为显著。

9.弘扬民族精神资料 篇九

中华民族精神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有着悠久、光荣的中华民族精神,那么,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呢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构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回顾历史,我们能够看到,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团结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我们的祖先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浑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抗倭名将戚继光、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等都是为捍卫国家统一,民族利益,英勇抗击外族侵略,被后人世代传诵和敬仰的民族英雄。这也是我们先辈们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值得我们后人敬仰和弘扬。

10.弘扬民族精神——彭以清 篇十

长城的雄伟壮观,长江的飞浪滔天,黄河前赴后继的精神养育着无数的中华儿女。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美德和优秀民族精神的伟大民族,她在教导我们:我们要为祖国争光!

五千年的岁月,消散了春秋战国时飞扬的尘土;暗淡了三国两晋时的刀光剑影;模糊了唐宋时繁荣的街市;剥蚀了明清殿前浮夸的琉璃。留下的,是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是他们,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还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为了雪耻报国,为了振兴中华,为了腾飞于世界,我们的前辈发奋努力,克己奉公,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所以,我们要在知识的海洋中漫游,在理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让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响应时代的召唤,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11.弘扬民族精神诗词 篇十一

橡皮布的发展,特别是国产橡皮布的发展一直是印刷行业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促进民族品牌、民族工业的发展,以及为印刷企业提供更多高性价比的印刷耗材,2011年9~10月,中印所聘请、组织业内专家,在印刷百强企业中开展了国产高速气垫橡皮布测试项目,该测试项目由中印所咨询部负责具体实施,得到了上海新星的大力支持。

测试项目分别在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和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开展,主要针对新星5001型高速气垫橡皮布进行测试,在监测、采集印刷过程中各种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从平整度、张紧度、油墨转移性、网点还原性、套准性、清洗性、回弹性、耐印率、下陷率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客观评价了新星5001型高速气垫橡皮布在实际印刷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同时也获取了新星5001型高速气垫橡皮布在业内高端企业中的使用情况以及改进意见。

本次发布会上,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武文祥、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陆长安、中印所所长陈彦、上海新星董事长徐毛清纷纷致辞,对此次国产高速气垫橡皮布测试项目的开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次测试项目的开展极具指导性,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印刷器材民族品牌的崛起和民族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希望通过行业群体的共同努力,大力推动民族品牌建设,鼓励自有知识产权项目的发展,共同推进中国从印刷大国走向印刷强国!

另外,此次测试项目的技术骨干—中印所咨询部解萌发布了测试报告,业内资深专家杨青松、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印刷主管谭国钧也与现场嘉宾分享了国内橡皮布的应用状况,对本次测试项目的重要性以及新星5001型高速气垫橡皮布的性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中印所今后能开展更多类似的印刷耗材测试项目,使业内人士通过中印所这个平台,认识更多优质的印刷耗材产品。

上海新星自成立至今,一直非常注重自有知识产权项目的研发。本次发布会上,上海新星还与荷兰Atece公司一同为共同建立的“新星—Atece橡皮布联合研发中心”进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上海新星的这一举措,再一次向全行业展示了其在自主创新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带领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决心!

“积极自主创新、发展民族品牌、振兴民族产业!”此次国产高速气垫橡皮布测试项目的实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创新民族品牌的发展壮大!

12.弘扬民族精神诗词 篇十二

一、学生思想意识中的迷茫需要语文教育的心灵鸡汤

在经济发展大潮的冲击和西方社会思想意识的侵蚀下, 我国社会意识形态中难免出现一些泥沙浊流, 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不良的影响。学生的头脑中充满着对社会现实、人生际遇的困惑和迷惘。尤其是高中学生, 他们耳濡目染成人世界的种种自私不公、丑恶虚假, 他们难以理解却无力排拒。他们需要一种精神力量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眼前的污浊, 释放思想上沉重的负担。于是他们强烈需要精神上的救援。这时, 如果我们能结合课文材料, 针对他们的心灵困惑, 给他们说说孔子老子, 谈谈儒法道墨, 帮助他们驱散思想上的阴霾, 久而久之, 便能使学生慢慢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之心, 并自觉地将其视为自己心灵的圣火, 从中获得继续前行的动力。

二、深入挖掘, 让学生多方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品词析句, 解读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如在古典诗词的阅读欣赏中, 读到杜甫的《蜀相》, 教师抓住“出师未捷身先死, 常使英雄泪满襟”一句, 引导学生进行语义联想, 结合现代革命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理解诗中的“英雄”“旧部”, 都是泛指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无数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仁人志士。他们大智大勇, 为国为民, 他们无畏生死, 有极强的人格魅力, 而这正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笃信的生命价值。

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拓展延伸,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意志品质。如在传统名篇的阅读欣赏中, 读到《史记》中记述项羽之死的内容时, 教师借助“假如项羽有第二次选择”这个问题, 联系近来在报纸和网络上出现的有的学生轻生自杀的案例,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项羽这个悲剧“英雄”和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生平思想, 探讨“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生死观”这个话题, 让学生明确一个道理:如果事涉国家和民族的重大利益, 生, 可以践志, 死, 能够明志。择生与择死的思考, 能够彰显一个民族的不朽精神和铮铮铁骨。

三、注重学生课外传统文化典籍的阅读、积累和深入探究

1.注重课外传统文化典籍的阅读。高中学生学业繁忙, 且文化根底浅, 教师一方面要吸引学生把有限的课余时间放在阅读上, 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有所选择、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除了让学生读《论语》、《庄子》、《孟子》、《三国》、《红楼梦》等经典原著, 我还让他们读南怀瑾的《论语别裁》、鲍鹏山的《论语导读》、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等。这些书给学生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宝库, 丰富了他们的思想, 洗涤了他们的精神。学生在课外研究性学习中自己确定的课题证明了他们的收获:如《儒家思想与经商之道》、《墨子思想和现代战争及和平》、《庄子思想与社会和谐》等。

2.注重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之精髓的积累。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我们应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 提炼民族精神, 让学生充分吸取其营养。如《短歌行》一诗, 我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曹操之忧, 感受诗的情感基调, 学生直接的认识便是忧人生苦短, 情感悲凉。这时我引入曹操的《蒿里行》和诸葛亮的《出师表》, 让学生深切感受建安文人因“生命短暂, 功业未就”而产生的痛苦和焦虑, 因“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而生发的对现实人生的伦理关怀和建功立业的雄心。我让学生体会到, 生命因有了追求而变得热烈、精彩, 灵魂因有了寄托而无怨无悔。学生又由此读出了诗中的英雄豪杰之气, 慷慨激昂之情, 更明白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3.重视梳理探究, 深化民族精神的领会传承。设计和组织专题学习探究, 是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其中, 诸如“优美的汉字”、“汉语成语”、“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诗词格律”、“走近文学大师”、“古代文化常识”等等专题中, 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浸润着精粹崇高的民族精神, 且主题集中, 针对性强, 应该充分重视、正确引导学生阅读, 发挥其积极作用。如“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专题, 可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资料寻找自己姓氏的起源, 并在课堂上交流;又如“走近文学大师”专题,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师, 品读其作品, 感悟其人格魅力, 探究其思想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

1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篇十三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师:长征胜利76周年了,让我们再一次重温毛泽东的《长征》,感受一下光芒四射的长征精神。(播放视频《长征》)

师:是什么让这支部队一次次从近乎毁灭的打击中转危为安?是什么照耀了两万五千里漫漫征途,将一段段千难万险的路途化为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大家一起回答,是什么?

学生: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教师归纳:对了,是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精神。通过上节课我们知道,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那么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还有哪些突出表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意义?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板书课题: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课堂教学

(课件展示中华世纪坛画面和文字介绍)

师:请同学们看看我们这本书(《文化生活》)的封面,大家知道封面上是什么图案吗?哪位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生:中华世纪坛。(中华世纪坛是坐落在北京西长安街北侧的一组南北走向的现代建筑群,由圣火广场、青铜世纪甬道、世纪坛主体、壁画大厅、灯光夜景、地下展厅等九部分构成。方形的圣火台上一簇“圣火”喷薄而出,常年不熄,寓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世代相传,其两侧象征着母亲河——长江、黄河的流水缓缓而下。动静相映,气势雄浑的世纪坛主体位于建筑群的最北端,由静止的回廊和转动的坛面组成。转动的坛体为“乾”,象征着不停运动的天体;静止的回廊为“坤”,表示包容万物的大地。)

师:1999年12月31日23时45分,中华世纪坛迎来了采自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圣火火种。零时整,伴随着世纪钟声,江泽民主席点燃了中华世纪坛的圣火。在千年之交,那熊熊燃烧的圣火,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将越燃越旺;那回荡星空的钟声,预示着中华民族精神将在未来岁月中奏响新的乐章。

师生互动:

在新世纪之初,你是怎样祝福祖国的未来的?

生1:在新世纪之初,我祝福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人民幸福。

生2:在新世纪之初,我祝福我们的国家更加发达、更加美丽。

生3:在新世纪之初,我祝福我们的国家成为世界上最让人羡慕和向往的地方。

生4:在新世纪之初,我祝福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

师:是的,我们对于国家的祝福内容大都是不同的,但却都是十分美好的,这也是千百年来所有中华子孙的共同愿望。

板书: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板书: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

师:有人说:“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因此,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你如何认识?

生:观点不正确,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对。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那么我们来看,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的丰富和发展。

板书: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

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谁能说说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都形成了哪些革命精神?

生: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板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师:好,同学都知道有这样的一些精神,那么有谁能就其中一种来说说其内涵呢?

生:„„

师:好,下面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这几种精神有什么内涵呢?

(课件展示和文字说明)

井冈山精神: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工农红军坚定信念,不畏强敌,英勇善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围剿胜利。其中坚定的革命信念是这一精神的主题,体现了井冈山精神的最显著特征。

长征精神: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爬雪山、过草地,纵横跋涉十二省,赢得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它的主要内涵在于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红岩精神: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歌乐山麓、嘉陵江畔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实践中,用热血与生命锤炼、培育、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红岩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四个方面,重庆市委将其概括为“爱国、奋斗、团结、奉献”

延安精神:从1935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迎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它的主要内涵在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实事求是,艰苦奋斗。

西柏坡精神: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既善于破坏旧世界、又善于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精神,它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概括和总结,又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升华。他的主要内涵在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敢于胜利,艰苦创业。

师:好,下面我们再请个同学来回顾总结一下

师:回答的不错,下面请同学们联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想一想,继承革命传统对民族精神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生:这些革命传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形成的,对于战胜艰难曲折、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必须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过渡)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那么,新中国成立后,特别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民族精神又得到了怎样的丰富和发展呢?

板书: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师: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师:请大家看书上第78页的材料,你认为上述这些精神具有哪些共同的内涵?

生:这些精神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体现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师: 你能否结合当时的背景,就其中一种精神说明它的时代意义?比如说,“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生:„„

(回眸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托举起我们这个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是这样一

种精神:爱国、奉献,自强、创新,团结、协同。如果说爱国、奉献是“两弹一星”事业的源泉,那么,正是这种力量托起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如果说自强、创新是“两弹一星”事业成功的根本基点,那么正是这个基点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如果说团结、协同是“两弹一星”事业鲜明的时代特征,那么,正是这种特征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相对于研制“两弹一星”的艰难困苦,今天航天人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要比他们的先辈们好得多,但今天的航天人不改先辈们的创业本色。爱国、奉献,自强、创新,团结、协同的精神依然在他们身上闪光。伟大的事业孕育出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着伟大的事业。我们的民族精神,必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闪耀。)

师:各位同学回答得都很好。正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民族精神的伟大支撑,中国人民历经艰难险阻,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那么,现在我们有没有必要继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课件展示两种观点,让学生讨论)请同学们翻书到教材79页,看上面的讨论

观点一: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

观点二: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弘扬民族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师:围绕搞好经济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你赞成哪种观点呢?能否进一步阐述你的观点? 生:观点二正确地表述了弘扬民族精神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教师归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的。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是单打一,经济建设与其他各方面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弘扬和培育好民族精神,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那种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忽视或否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观点是片面的。

可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十分必要的。正因为如此,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板书: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自学,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然后指定一名同学快速复述要点: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支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师:这位同学的概括能力和记忆力很好,下面我就以上要点再稍作分析。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极为重要的任务。

(过渡)师:中华民族在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同样,中华民族精神也随之不断发展、丰富。在新的世纪,我们要不断地发展、丰富中华民族精神,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板书: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师:有人说,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你认为这种观点有道理吗?能否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谈一谈你的看法?

生1: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优秀的文化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生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够巩固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方向。今天,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如何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结合新的实践要求,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师:几位同学说得很好。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

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国际、国内都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这种新形势下,继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尤为重要。而如何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板书: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时代课题

(课件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0页的二则材料

师:在你看来,毛泽东离开西柏坡“赶考”同胡锦涛来到西柏坡考察学习,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来看,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生1:毛泽东的进京“赶考”意在告诫全党,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和发扬在长期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

生2:胡锦涛到西柏坡考察学习,重温毛泽东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其目的在于提醒全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要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生3:毛泽东的进京“赶考”和胡锦涛到西柏坡考察学习,二者尽管所处背景不同,但在高举民族的精神火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是一致的。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时代不同,我们党面临的任务不同,但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振奋起全国人民的精神这一点是相同的。这昭示着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过渡)“路漫漫其修远兮。”回顾过去,我们面临和战胜了多少艰难险阻;面对未来,任重而道远矣。如何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和丰富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同样,继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是我们面临的共同责任。

板书: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14.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总结 篇十四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荆门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通知》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我校本着“以生为本、重在实践;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宗旨,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准备,宣传到位

在开学初的工作计划中制定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具体设计、策划,通过升旗仪式、班团队会、思品课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有关“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的大力宣传,在学校宣传窗中开辟专栏进行宣传,组织学生收集具有民族文化的素材,并交流心得,利用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校报、板报墙报等宣传媒体,介绍这次活动的方式、目的、意义,以及民族精神的实质和表现等,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按照县教育局的安排部署,及时做好第六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启动仪式及形势教育课的频道信号接收准备工作。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以方案为指导,领导为核心,明确活动的主题和重点

我校对此项活动高度重视,重在科学布置、严格落实。学校成立了以政教副校长为组长,政教处主任为副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就活动宗旨、机构组织、活动要求等制定了详尽的实施方案。

2、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校内、校外并重,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

以“储蓄中华民族财富,做了不起的中国人”作为德育工作目标,通过组织师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阅读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文章和相关书籍、开展“中华民族美德和革命传统”主题班队会和学生征文等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1、在新生中开展为期三天的入学教育,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和红领巾广播站时间,对新生进行养成教育、文明素质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七年级新生开展学规范、正言行竞赛活动,广泛开展争做文明学生活动,从树立文明中学生观念入手,树立优良的学风,在开学初便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学习当中。

2、结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要求,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开展“民族精神—不倒的旗”、“奥运之星、民族之魂”“时代呼唤诚信”、“学会感恩”、“祖国在我心中”征文及演讲活动、爱国主义诗词朗诵、知识竞赛、读书交流、展示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经典格言等为主题的班、团、队会活动。

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开展“不忘师恩、反哺师情”活动,学生把自己制作的贺卡和自己的书画作品送给了老师。通过活动,学生更加了解了老师工作的艰辛,对老师更加的尊敬和理解。学校及时总结表彰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月活动中出现的好人好事,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升华。

3、充分发挥英雄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特殊的榜样教育作用,以“英雄团队”为载体,与学校文化、德育素质、少先队、国防教育等项工作相结合,突出特色,开展“知英雄、爱英雄、学英雄”活动,弘扬先进校园文化,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总结

为引导少年儿童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班开展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回顾本次活动,我班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充分利用学校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启动本次活动,并介绍这次活动的方式、目的、意义,以及民族精神的实质和表现等。

2、利用班级板报和展示栏等宣传阵地,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浓浓氛围。让爱国主义教育“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

3、使学生感受到时代的要求、党和人民的期望,在家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

4、各班开展一次主题队会。让学生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5、举行围绕“做一个合格的建设者和结班人”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6、利用黑板报加大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优秀党员的英雄事迹。

15.弘扬民族精神诗词 篇十五

从中不难看出:武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然而在武术课程教学中只重视技术、技能教学,轻视、忽视武术理论教学和武术文化、民族精神传播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学生只会打几套拳,对于武术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却一无所知的现象。这样的教学现状难以实现武术课程培养武术人才,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目标。

笔者认为,武术不仅是一种民族体育项目,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邃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的民族精神。武术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简单的武术技术动作的教学,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播,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的培养,民族文化继承和保护责任感的培养。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始终贯彻落实武术课程教学目标中对武术文化、民族文化继承发扬的重要目标任务,通过理论讲授和技术教学使学生认识体会武术文化内涵;认识武术继承和保护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保护的意义,激发学生对武术文化的兴趣;结合当前武术继承面临的严峻形势,唤醒学生对于武术继承和保护的危机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由被动地为学分而学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去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力图使学生形成三个认识,树立三种意识。

1. 认识武术继承和保护的重要性:武术文化继承与保护意识的树立

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认识武术继承和保护的重要性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生活于高度发展的现代文明中的年轻学生。现代的思潮、理念、方式充斥着他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对于他们显得遥远而飘渺,在他们看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是国家政府的事,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论证武术文化继承的重要性。在讲授《武术与传统文化》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运用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层层递进推理的方法,使学生明白民族文化对于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如笔者对武术继承保护的重要性讲稿如下:

“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天然纽带,它以血缘与地缘为依托,将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与性格凝聚在一起”[1],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民族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民族精神的缺失。一个没有科技的民族一打就垮,而一个没有民族文化的民族不打自垮。因此,保护和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同时实现文文化化的的与与时时俱俱进进和和开开拓拓创创新新,,是是关关系系民民族族前前途途和和命命运运的的重重大大问题。

正因为这样,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各种民族文化的争夺、侵略、交流就从未间断过。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著名的《最后一课》所反映的民族情结感动着无数爱国者,同时也反映了另外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文化侵略、文化统治。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精神和文化的侵略才是致命的侵略。日本侵略者为了彻底摧垮中华民族,达到彻底统治中国的目的,在进行血腥屠杀的同时也进行残酷的文化侵略和奴化,对中国的大量文物进行毁害和掠夺。国民政府为了保护中央博物馆的大量珍贵文物,历经十年的艰苦转移,兵分三路,历尽坎坷,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最终成功地将这批文物安全转移,创造了世界文物保护了奇迹,保护了民族文化。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文化的交流融合愈加频繁,同时文化争夺和侵略现象更加严重。从“端午节保卫战”就可以看出文化争夺的硝烟正在弥漫全球。这些无不显示出文化,尤其是优秀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从人类、世界的全局角度来看,民族文化对于人类、世界的发展进步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各民族的文化不仅属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属于整个人类、整个世界,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同自然界物种多样性导致繁荣、物种单一性导致衰亡一样,文化的多样性能促使文化的进步和繁荣,反之,文化的单一性将导致文化的退化和枯萎。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因而,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不仅事关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更深刻影响着整个人类、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博大的精深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技击、健身、修身、娱乐功能享誉世界,被誉为国之瑰宝,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武术家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积累前人的宝贵经验,形成了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拳种和流派,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是任何一种武技所难以比拟的。武术中深邃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技术内容,不仅对本民族,而且对世界人类都具有久远价值和深刻意义。

2. 认识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武术文化自信的树立

谈到武术的技击、技术,学生往往感到很直观,也容易理解,而谈到武术的文化内涵时,学生却感到抽象和迷茫。这是因为:一方面,武术的文化内涵确实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以致教师在讲授时不知从何说起。另一方面,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包含了众多的内容,同时又是一个抽象的精神层面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所以难以理解。

文化必须通过一种载体和形式来体现,如语言、文字、艺术、民俗、礼仪、建筑等。同书法、戏曲、绘画等艺术一样,武术既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体现传统文化的载体,一种表现形式。武术的技击理论、拳法理论、动作形态和武术所崇尚的理念,无不传递着浓郁的民族文化精神。在讲授武术文化博大精深的这一特点时,教师应从武术拳种流派,武术拳理,技击理论,动作名称,武德规范中蕴含、体现的传统文化来讲述,使抽象的文化变得具体生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感受体悟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2.1 武术文化底蕴的博大精深

武术根植与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传统哲学、儒家经典理论、兵法、医学、文学艺术、宗教等传统文化的滋养,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点在武术拳种流派、技击功法理念、动作名称、拳谱歌诀、武术谚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学说、五行生克学说、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道论、气论、形神统一的观点在传统武术的形成、发展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太极拳就是以太极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和发展的优秀拳种,讲求顺乎人体的自然调节、阴阳平衡,动静结合、虚实分明、刚柔相济、以柔克刚。形意拳中的“五行拳”,包括劈、崩、钻、炮、横拳,外应水、火、木、金、土五行,内应肾、心、肝、肺、脾五脏,以五行相生相克为其内核。传统武术注重形与神、内与外的和谐统一;讲究内外三合,内三合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要求;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体现的是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形神统一的哲学思想。而武术运动中的动静、刚柔、虚实、开合、内外、进退、攻守等一系列矛盾变化体现了传统哲学中阴阳对立统一辩证关系。传统武术中的内功气功、养生功则是建立在传统中医理论、道论、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之上。武术的技击理论则吸收了兵法中的精髓,避实击虚、攻守兼备、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招无定法,变化无穷。武术与宗教的结合则产生了名扬天下的少林禅宗武术、武当的道教武术。传统武术动作名称具有极强的民族文化特色。如我们熟悉的太极拳中的野马分鬃、手挥琵琶、倒卷肱、白鹤亮翅、玉女穿梭等,还有根据历史人物或小说、神话传说命名的动作,如霸王举鼎、二郎担山、童子拜佛等。这些都体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2 武术内容的博大精深

武术之所以博大精深,是因为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积累前人的宝贵经验,形成了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拳种和流派。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是任何一种武技所难以比拟的。

传统武术有众多的拳术流派,据1983年至1986年传统武术挖掘整理显示,仅套路而言,目前流源有序、自成体系的拳种有129个,拳械套路有5000多种[2]。这些拳种门类众多,风格各异,特色鲜明。而且传统武术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从功法特点来分,可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从地理来分,可分为南北两大派系;从地域来分,各地均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拳,如陕西的洪拳,西北的披挂拳、翻子拳,河北的八卦拳、八极拳,山西的形意拳,山东的螳螂拳,河南的少林拳,四川的武当拳,福建的咏春拳等。可以说,在中国任何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拳种。

中国武术不仅流派众多,而且每个流派都有完备的体系,有独特的功法、技击理论、套路拳械。各个拳种在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发展派生出不同的流派。比如太极拳,分为陈、杨、孙、吴、武五大主要流派,还有许多小的流派。传统武术无论从功法、技击、拳理上讲多十分深厚,任何一个拳种都需要长期不懈的刻苦练习、深入研究才能有所收获,所以有“十年太极不出门”的说法。这些都表现了武术的博大精深。

2.1武术蕴含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

“未曾习武先修德”是对习武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习武的最高境界。“文以评心,武以观德”,武术的各个拳种流派极为看重对德的修炼,对武德都有严格明确的规定,历代习武者无不把修德作为武术修炼的至上境界。武林中被尊为大侠者无不是武艺高超、光明磊落、品德高尚,受人敬仰。而那些道德败坏、阴暗卑鄙、恃强凌弱者即使武功再高也遭人唾弃,被视为败类。武德所提倡德就是“仁、义、礼、信、勇、忠、孝”,是儒家经典思想和传统美德对习武者道德品质和行为的规范,体现的是爱国爱民、匡扶正义、勇敢坚韧、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友爱和善、诚实信义、崇尚礼节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历代习武者豪杰、英雄辈出,精忠报国的岳飞、抗击倭寇的戚继光、抵御外辱的霍元甲、反帝反封建的义和团志士等,他们不仅精通武术,武艺高强,而且在他们身上无不体现出这种精神和美德。武侠文学、武侠影视中塑造的英雄人物:《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现代武侠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我们对他们的喜爱和崇拜,与其说是对武功的崇拜和喜爱,更不如说是对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赞扬。

3. 认识武术面临的继承与保护危机:武术继承与保护使命感的树立

3.1 西方竞技体育项目对民族体育项目及武术的挤压

在西方强势文化占据主导的今天,许多地方的、民族的文化“正被美国的大众文化模式———电视演出、服装、音乐、电影等———逐出并取而代之。对我们许多人而言,这是界定全球化的真正核心:世界文化的标准;美国的电视、音乐、好莱坞电影,正在取代世界上其他一切东西”[3]。西方社会“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力量为依托,把持文化交流中的主动权,控制着文化交流中的流向、流速、流量,乃至所传递的文化信息的性质”[4]。我们从以下数据可看出西方体育文化的主导地位。根据奥林匹克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所设28个大项300个小项中,除柔道、跆拳道等极个别的项目外,均为西方运动项目;在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中,奥运会极少在非西方国家举办;奥林匹克决策层由西方人士主导,在国际奥委会当前的委员中,52.6%的委员来自欧美国家[5]。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自从诞生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位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并自始至终呈现出欧美中心主义倾向。从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奥林匹克运动在当今世界体育运动中的绝对地位,感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绝对掌控。而外来竞技体育项目,如跆拳道和空手道、剑道等项目,以其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和简单易学的形式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和追随。特别是跆拳道,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风靡中国各大城市,成为青少年竞相追求的“时尚”运动,令号称“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汗颜不已。“中国人的礼仪、忍耐、谦虚、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跆拳道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北京的一家跆拳道馆打出了“练跆拳道,体验中国武术精神”的招牌。

3.2 竞技体育思想对武术发展的制约

在体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遇到了西方体育的强势挤压。西方体育全球化已经成为事实,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已经落在后面。为了借助“奥运快车”实现武术跨越发展愿望,一直以来,武术的发展以竞技武术为主,确定了竞技武术为主导的武术发展方向,制定了武术进军奥运的战略。奥运会作为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代表,其发展机制相当成功,渴望通过奥运会的平台向世界推广武术,其用意无可厚非。但竞技武术的发展始终以符合奥运要求为标准,力图同世界接轨,为迎合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竞技比赛,不惜牺牲武术的文化内含和民族特性,使武术成了四不像的中国式体操,失去了传统武术的内涵和魅力。竞技武术,虽脱胎于传统武术,但其标准化、单一化、程式化的模式限制了武术的丰富多彩性,很难代表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更重要的是受武术竞技主导思想的影响,大众武术和学校武术也带有深刻的竞技武术烙印:学校武术课的教学内容以竞技武术的内容为主,高等体育院系的武术教学和科研也以竞技武术为主,民间武术馆校的教学和训练也以竞技套路和武术散打为主,是否为专业运动队输送运动员和培养冠军成为衡量他们业绩的重要指标。而且,竞技武术最大限度地追求比赛成绩优异化为目的,以高、难、美、新的竞技发展标准为准则的精英体育要求,对于普通人群来讲更是高不可攀。这就使得武术难以向社会大众推广和普及,致使武术的发展路子越走越窄,形成了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的尴尬局面。而传统武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仍然游弋在民间处于低层的自发状态,没有形成广泛影响和适应现代社会及自身发展的传播模式。

4. 结语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既肩负着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武术教学师资、社会武术健身指导员的责任,同时作为高等教育,又肩负着继承传统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为此,我们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武术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注重培育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于武术的继承与保护意识,为武术文化的发扬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且东.大危机[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6:126.

[2]蔡仲林, 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7.

[3]胡慧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1.

[4]王宁.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108.

[5]王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127.

[6]郭建宁.当前文化研究若干前沿问题论析[J].新华文摘, 2006, (17) :113-116.

上一篇:本科生申请新加坡留学的条件下一篇:用电安全的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