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在阜康的作文
1.关于家在阜康的作文 篇一
“临渭区图书馆”,每当听到或是想到这几个字的时候,我的心里就有一股热流在涌动,这里曾是我工作学习和生活了三十年的地方,这里满满地承载了我人生从青年到老年的记忆,这里已经深深地根植于我的心中。
我与图书馆结缘是在一九八四年,那年夏天我如愿来到了临渭区图书馆工作,(当时的渭南县图书馆),我是那么得激动,因为这里是我向往多年的地方。
要说起对图书馆的情结,源于小时候对文学作品的酷爱。记得在我七岁时幼儿园里过“六一”儿童节,我得到了园长奖励的一本儿童画刊,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得到的第一本书,我高兴得又蹦又跳拿回家向爸爸妈妈报喜,同弟弟妹妹一起看书。在那个资源贫乏的年代,人们很少给孩子们买书看,因此,我们姊妹如获至宝,你看了他看,反反复复爱不释手,打那以后,我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妈妈又调到新华书店工作,我们开始是买连环画看,后来我慢慢长大了,妈妈就从前来购书单位的图书室给我借小说看,这就更加激发了我阅读的热情,记得我看的第一本小说是《海岛女民兵》,书中描写的英姿飒爽的女民兵队长海霞深深地吸引了我,海南岛美丽的风光和海岛渔民的生活,让我看到了自己生活圈以外的风景。随即《闪闪的红星》、《艳阳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等等中外小说都成了我课外阅读的珍爱,阅读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中我也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眼界也逐渐开阔了,阅读习惯也渐渐养成了。
那时候我就梦想着毕业后能去图书馆工作,当个图书管理员,但当时很单纯,就是想着能和书在一起,能多看几本书 。第一次来到书库,看到那书架上一排排的图书,我是这也想看,那也想看,一下子就借了八本书,(当时正值闭馆)一回到家里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内心的渴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三十年来我在这个知识殿堂里阅读了大量的书刊报纸,个人的思想境界、道德修养、知识层次都得到了升华,可谓受益匪浅。直到现在我仍然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只是现在年纪大了,看的少了,多采用听的方式来读书了。
三十年与临渭区图书馆同行,我亲历了图书馆的发展和变迁,它由一个只有几间平房,十来个员工,一个书库和几间宿办合一的办公室,图书采编加工,读者借阅都是传统的手工作业,到现在的拥有一千多平米的图书大楼,四十多个员工,十几个部室,图书加工、借阅自动化、数字化的国家二级图书馆。
三十年与临渭区图书馆的同行,我从老一代图书馆人那里学到了如何采编图书、热爱图书、保护图书、利用图书为广大的读者服务。学到了他们那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学到了他们那种满腔热忱地服务读者的工作态度。看到了他们那种以馆为家,无限忠诚于图书馆事业的赤子之心。又从年轻一代图书馆人身上学到了忠诚、热情、智慧、好学、干练、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看到了更加开放|、包容的图书馆事业无限美好的未来。
现在的我人虽已退休,但仍保存着一颗对图书馆事业的爱心,就如同一个在外的游子,时常总想着回家去看看,看看家里的变化,看看那些排列整齐的图书,看看那些埋头读书看报的读者,看看那些忙碌于书架和读者之间的同事们的身影。总会想起那一个个曾经的读者借到自己喜欢的图书的笑容、想起那查询到所需资料的读者的满足,想起那高墙内的服刑人员利用我们送去的参考资料而考上了大学的喜悦,想起那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大夫手捧我们送上门的图书感激的脸庞,想起那乡村集市上农民朋友们手持科技信息资料的爽朗笑声。每当此时心里总是感觉暖暖的,总会为自己这曾经的三十年人生阅历而骄傲,总会为自己曾经是临渭区图书馆的一个成员而自豪。
在这里我要道一声:临渭区图书馆永远都是我的家!
本文作者:高亚莉(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