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2024-11-30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共20篇)(共20篇)

1.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篇一

幼儿案例分析 实录:

刚开学的一天,佳杰小朋友站在那大声的哭了起来,我们连忙跑过去,问他怎么了,边哭边指着手说:““沈万城咬我”,只见佳杰手上一个深深的齿痕,别的小朋友见佳杰哭了,也都跑来看乐闹。这时李家齐也跑来告诉我“沈万城打我,还抢积木”。但见沈万城小朋友却若无其事,正在玩刚抢来的积木。分析:

沈万城小朋友是个她聪明活泼,长相逗人。但就是这样一个男孩,她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把什么玩具都归为己有,人家要玩,他就打,就咬,吓得其他孩子哇哇大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常与家长沟通,才发现原来该幼儿她要什么总是事事依着他,使他养成了自私,好攻击的心理。这样的孩子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教育呢?

首先,我们通过家长学校讲座、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地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教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其次,我们通过填写“家完联系册”、家访,半日开放活动,以及入园、离园时与家长交流等方式帮助家长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有正确的认识。第三,我们指导家长用恰当的语言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找出孩子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帮助,使孩子全面发展。反思: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在幼儿园里应该多培养该幼儿的自控能力,比如说在体育活动中为达到游戏目的,幼儿必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互助,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他们感兴趣的体育游戏,来促进自控能力的发展,如设计游戏“木头人”,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发展自控能力,方法为:教师背对幼儿念儿歌边向前走,幼儿跟随其后,念完儿歌后教师回头,幼儿迅速停止正在做的动作,并保持身体姿态不变,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要尽量把坚持不动的时间拉大一些,对于自控较好的幼儿给予充分的肯定。再加“过小桥”,让幼儿走过高25厘米的平衡木,刚开始时,幼儿走得很慢,有1/3的幼儿不敢过,我们鼓励“勇

敢点”,并牵头他们的手,经过多次练习,幼儿基本都能独立、快速、顺利的走过平衡木,变得更能力,不怕困难了。通过游戏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了。

希望通过我们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认识到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家长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给孩子以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模仿父母过程中,学会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发时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幼儿霸占心理很重,认为什么都是我的,不会谦让;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说笑游戏的;有的幼儿缺乏起码的礼貌知识,在活动中撞倒了对方或踩痛了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部不说。因此,帮助小班幼儿在生活小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片断一:小朋友上厕所

一次活动后休息时,孩子们有的喝水,有的上厕所。这时,厕所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这是我第一个抢到的!老师,他推我!”

“不行,我就要第一个!”

”哇!”(哭声)……

原来,小朋友一起拥到厕所里,由于人多厕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厕。可天天就是不愿等,一进去就要抢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乐意了,他就动起了武力…··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上演好几次。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他们的独占心理比较明显。在他们的意识中,“我抢到的就是我的。””我抢不到就打你、咬你。”因此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常常发生冲突。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想通过厕所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我们知道幼儿模仿力极强,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故事《小蚂蚁搬豆》中井然有序、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给幼儿树立了好榜样。于是我们把可爱的小蚂蚁画下来,一个一个排好队贴在厕所的墙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儿的视线一般齐。这样,他们上厕所时,看到排着队的小蚂蚁,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队等待入厕。在等待的过程中,还可以数数小蚂蚁,复述故事中的情节:小蚂蚁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很快就把豆豆运到了家里…··”渐渐地,我们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时都要向幼儿唠叨一句: “上厕所时要排好队,不

要争抢。”耳边经常听到的是:”老师,我排好队了。老师,我让东东第一个小便。”……

片断二:小脚印让我们变勇敢

小班幼儿初人园时,由于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赖成人的照顾,不安全感就产生了,尤其是惧怕幼儿园厕所里的蹲坑。有的幼儿一天尿湿裤子好几回;有的幼儿上幼儿园几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干燥;有的幼儿因憋大便而经常拉在裤子里。

如何让孩子们不害怕上厕所呢 ? 我们认为,营造适合幼儿的厕所环境势在必行。既然孩子们害怕蹲坑,我们就在每个厕坑的两边选适中的位置用环保油漆画上了可爱的小脚印,孩子们看了既喜欢又感到新奇,都争着去踩自己喜欢的小脚印。这样一来既减轻了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又激起了孩子们主动上厕所的欲望,而且当孩子们把自己的小脚和厕坑边的小脚印对准后蹲下来大小便时,不会弄到外面来,真的是一举多得。

后来,我们还试着用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形象来营造“厕所文化”;课后,我们还为他们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以缓解紧张情绪。孩子们在入厕时有了愉快的笑容,憋大便、拉裤子的现象渐渐消失了。

今天的幼儿园教育是个内涵丰富的大概念,生活环境对幼儿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营造”厕所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行为、语言、表情都在传递着信息,在告诉我们他们的需求、困惑和感受。诚然,生活小事中还蕴含着更多的教育价值,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

声明: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 http:///

2.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篇二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数学教育,问题,变革,对策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国的大部分幼儿园的数学教学都是按照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模式来进行的,这是偏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的和方式等方面的要求的,只有将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观念运用到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认识问题

(1)不能充分认识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由于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不再是独立的学科,很多幼儿园甚至不再独立设立数学教育,这使得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越来越被淡化。

(2)不能全面认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幼教工作者受传统的数学教学目标的影响,对幼儿园孩子的逻辑思维的培养远远超过了对幼儿的数学意识、信息的交流、逻辑推理、问题解决等现阶段数学教育所需要培养的素质。

2.教学问题

(1)教学内容方面。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注重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小中大班内容层次划分明确,很多幼教老师总是机械地把幼儿的年龄和相应的知识结构结合在一起,这并不完全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学习规律以及对数学的认识。

(2)教学方法方面。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缺乏丰富性,很多幼儿园仅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而把本该有的数学课程完全剔除;只注重加强幼儿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的培养,而严重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和讲解的重要性。

3.师资问题

造成幼儿园数学方面的师资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很多幼儿园数学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幼儿园数学知识的实操,错误地认为幼儿园的数学教学非常简单,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

(2)选择幼教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本来就对数学有排斥心理,导致数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足。

(3)在目前的教师尤其是幼教的培养过程中,只是注重对教师的教学理念的培养却没有重视对幼教工作者的学科知识的加强。这些原因使得很多幼教老师不能从本质上理解数学方面的一些专业知识,导致教育行为存在偏差,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不能得到准确落实。

4.评价误区

现在的幼儿园数学教学过分地强调数学教学的严密性、唯一性及准确性,而缺乏对教学的合理评价方法,对于教学结果的相关评价远远高于对过程和情感等的评价。此外,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中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之间的差别,不能客观准确地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并且幼教老师缺乏对不同幼儿理解方法和理解能力的具体分析,不能准确掌握不同孩子的学习程度,也没有考虑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性,而是用相同的标准去评价和衡量发展程度不同的幼儿。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变革的对策

1.提高目标认识,把握教育方向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目标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幼教相关方面的工作人员应该提高对幼儿园数学目标的认识,全面准确地把握目标,进而真正地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充分认识到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在幼儿园的相关教育中的重要性,数学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好的数学认知是每个幼儿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2.加强对文化思想渗透的重视

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在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文化的渗透,加大幼儿园数学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认知水平。此外,还要准确理解和应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3.提高师资水平,加强理论学习

(1)幼儿园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数学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幼教老师的数学专业知识,并定时提供给他们一些数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有能力准确地把相关数学知识传授给幼儿,并使他们认识到幼儿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水平。

(2)为幼教工作者提供更多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新的教学理念,并将其充分运用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去,进而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教学水平。

4.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要足够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并客观准确地评价数学的传统教育方法。此外,幼儿教师还必须要重视每个幼儿理解方法和理解能力的差异以及他们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对于不同的幼儿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

3.幼儿园礼仪教育问题分析 篇三

关键词:礼仪;教育;幼儿园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的外在表现。幼儿期是培养文明礼仪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不仅能够使幼儿终身受益,而且会对中华民族的振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是必要且必须的。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在开展礼仪教育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观念淡薄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许多幼儿园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使幼教陷入“幼小衔接”的误区,其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都明显存在着小学化倾向。

例如,将小学教育内容提前到幼儿园施教,开设汉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许多幼儿教师在上课时都会要求幼儿手背在后面,不许随便说话,并且自由活动开展较少。教师在制订教育教学目标时,只关注幼儿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而轻视兴趣爱好、意志品质以及道德礼仪的培养。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环境下,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难以养成。

二、幼儿园礼仪教育内容缺失

目前,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十分模糊,没有适合幼儿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实效性都比较强的规范、科学、系统的幼儿礼仪教育教材。幼儿教师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礼仪教育培训,对幼儿礼仪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更容易接受新鲜的外来文化。部分幼儿园为了彰显“先进”的园所文化,大肆宣扬西方礼仪文化,忽视面向幼儿传播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这是舍近求远、舍本求末的做法,使优质、宝贵的本土礼仪文化资源被白白浪费。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更喜欢过圣诞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而对于我国的很多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则表现得十分淡漠,有的幼儿甚至都不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盲目地崇洋、跟风,会导致外来礼仪文化渗透、入侵现象加剧,更有甚者会使中国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一步步走向没落。

三、幼儿园礼仪教育方法不当

1.忽视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匮乏,他们往往根据成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在良好礼仪行为养成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盲从性。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礼仪教育效果,成人必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礼仪行为榜样。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都会要求幼儿的言谈举止符合文明礼仪规范,然而部分教师自己却没有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不一的现象较为严重。这样会使幼儿感到疑惑,会使礼仪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身教要远远胜于言传,教育者必须要时刻牢记这一点。

2.忽视引导启发。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培养应该是使幼儿由知到行,再由行到知的良性循环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教育手段激发幼儿学习礼仪规范的兴趣,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礼仪教育的效率、效果也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但在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中,部分教师一味地向幼儿灌输枯燥的礼仪知识,当幼儿表现出不文明行为时,教师往往是采取呵斥甚至体罚的教育方式消极地禁止,而忽视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启发,这很可能会激发幼儿的逆反心理,造成师幼关系紧张。

3.忽视与社会、家庭的协作共育。幼儿礼仪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幼儿园一己之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社会和家庭因素会对幼儿的礼仪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社会充满正气和正能量,家长与幼儿园教育理念统一,注重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这些都是提升幼儿园礼仪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部分幼儿园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认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与幼儿园无关,将礼仪教育局限于幼儿园之内,不积极主动争取社会及家庭的支持,造成社会资源和家长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礼仪教育的效果。

幼儿园应该认识到,幼儿教育是要实现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幼儿园要完善礼仪教育的内容,制订教师和幼儿的日常行为标准,对教师进行科学系统的礼仪培训,通过多种渠道、方式,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配合。

幼儿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并不断改进礼仪教育的方法。教师可以将礼仪教育渗透于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和教育活动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

参考文献:

[1]马玉凤.幼儿礼仪教育初探[J].成才之路,2010(19):21.

4.幼儿园的教育故事案例分析 篇四

“老师,你讲错了!”当小朋友还沉浸在小动物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将“大乌龟送回家”的喜悦中时,家桢小朋友一语惊人地发话了,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向他投去了诧异的目光。“哪里讲错了”?”我本能地问道,(心中纳闷,这个故事选自教材,不会错呀!)“乌龟四脚朝天会自己翻身的,用不着别人推的?”

孩子自信地说着!(有道理,“自己翻身”可是乌龟的本能。家桢居然能想到这一点,说明孩子平时观察得非常仔细,我为孩子的表现而叫好!)我暗自思忖着还来不及做出应答,“不信把乌龟捉出来„„”孩子见我没吱声就边说边向龟盆走去,捉出了盆中最大的一只乌龟,顺势将它四脚朝天放置在地板上,(原来孩子是想用实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让事实说话,有道理。)该举动立即吸引了孩子们的视线,大家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着“大乌龟”的反应,停了一会儿,只见大乌龟慢慢地伸长脖子和四条腿,并用头和腿使劲儿仰面往地上一顶,“噗嗵”笨重的身体终于翻了过来,随后双眼四处观望了一下,慢悠悠地朝前爬了起来„„,“乌龟自己回家喽” 孩子们发出了欢呼声,家桢终于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事实”告诉大家,乌龟除了在水中会翻身,其实在陆地上也会自己翻身的„„

附故事: 送大乌龟回家

大乌龟爬山坡,一不小心,从山坡上骨碌骨碌地滚了下来,四脚朝天,爬不起来。

小蚱蜢看见了,大声喊:“快快救救乌龟大叔!”

小老鼠来了,使劲想把大乌龟翻过身来,但小老鼠力气小,也帮不了忙。 小刺猬来了,用力搬动大乌龟的身体,要把大乌龟翻过身来,但小刺猬力气小,也帮不了忙。

小白兔来了,对大家说:“来,来,来!我有办法,我们把大乌龟推到河边去。”大家用力把大乌龟推呀,推呀,一直推到小河边,“扑通”一声,让大乌龟跌下河去。大乌龟在河里翻过身来,划动四只脚,欢快地游开了。 大乌龟会过头来,对大家说:“谢谢你们!送我回家了!”

由一条毛毛虫想到的

今天下午户外活动回到教室以后,孩子们刚刚坐下来稳定了一下情绪,而我则在摆放上课要用的材料,突然,听见一个小朋友大叫起来,一瞬间,整个班级沸腾了,我走进一看,原来是一条毛毛虫爬在了一个孩子的衣服上,他害怕地将毛毛虫抖到地上,这时候,孩子们都看着这条躺在地上的毛毛虫,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听见他们的各种议论“这是坏的,吃庄稼的,我们要弄死它”“别弄死它,把它扔到垃圾筒里算了”等等,我在旁边不动声色,看他们准备怎么办,最后,龚思龙用餐巾纸把毛毛虫包好,扔到了垃圾筒里,他们还是觉得不杀死它,因为毛毛虫也是有生命的。

5.幼儿家庭教育案例 篇五

一、案例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生完孩子后,将孩子留给父母照看,自己外出打工或做生意,等到孩子上学时再接到自己身边。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相对比较溺爱孩子,只注重孩子的吃穿,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习惯、性格的培养,等孩子上学来到父母身边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问题。

二、案例描述

茜茜是一个5岁的小女孩,现在上幼儿园大班。她从小由爷爷奶奶带着,3岁上幼儿园时爸爸妈妈将她接到身边,爸爸妈妈开餐馆比较忙,平时遇到茜茜不听话或做错事,总是不去理睬或者以暴力解决。有一天妈妈生病,躺在沙发上休息,可茜茜却坐在边上看动画片,声音放得很大,妈妈让她把声音放小点,她就是不听,妈妈生气地将电视关了,茜茜不说话,等妈妈刚躺下,她就把电视打开,妈妈再关了,她又打开,最后以妈妈将茜茜狠狠打了一顿结束。

三、案例分析

针对此案例,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孩子的任性是儿童的心理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2 至7岁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义。所谓不可逆性就是指儿童无法改变思维的方向,使之重新回到起点,从另一面去思考问题。所谓自我中心主义就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时,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正因有这样的特点,儿童一旦有了什么想法,就很难改变。

2、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着,他们总是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孩子是他们手心里的宝,只许爱护,不许伤害。尽管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也认为孩子还很小不懂事而不去纠错,反而去迁就孩子,这样就形成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的性格特点。

3、生活、工作繁忙使家长采用了简单暴力的教育方法。遇到问题不与幼儿沟通、讲道理,而是采取置之不理或是简单暴力的方式解决,使幼儿形成了叛逆的心理,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案例指导

分析了原因后,我认为要改善茜茜的家庭教育问题,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给与重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多与幼儿沟通,不能采用简单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这样不但教育不好孩子,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2、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对子女的要求要符合儿童发展水平和特点,尤其要从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你就要这样做的”、“不能做什么”等这样简单地说教或通过暴力使幼儿听从家长。要给幼儿讲道理,与幼儿沟通,使其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这样要求”。

3、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理解和尊重是家长和子女感情沟通的桥梁,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家长要善于观察、发现子女的变化发展,对他们的合理行为要求表示理解,并通过恰当的方式给以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行为要求,家长切忌独断专行,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即使说的不对,也要道理说服。

当然家长本身的为人处世和以身作则是最为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也行”等古训同样是不变的道理。

交道镇中心幼儿园

6.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 篇六

自主跳绳

一次,教师的跳绳引来了孩子们的围观。有的问:“老师,你怎么能跳那么多下?”有的说:“老师,你跳得可好了。”……见孩子们颇有热情,教师趁机说:“我以前也不会跳,后来我每天跳一跳,很快就学会了,不信你们试试。”果然,会跳几下的孩子马上加入跳绳的行列,不会跳的孩子也跃跃欲试,有些不想跳的孩子也不时停下脚步观看。

半个月后,孩子们对跳绳的热情又有所升温。于是,教师开始细致全面地观察幼儿的跳绳情况,有了以下发现:

(1)参与度。59%的幼儿经常参与跳绳,34%的幼儿偶尔参与,7%的幼儿不参与。

(2)跳绳能力。24%的幼儿能连续甩绳跳,63%的幼儿是甩一下绳跳一下,13%的幼儿甩绳与跳同时进行。

(3)跳绳姿势。幼儿的姿势五花八门,有的手提得高高的,有的一只手摇绳一只手不摇,有的手臂向旁边伸得直直的,有的甩绳时手臂太靠后,无法连贯甩动,有的靠肩关节带动手臂和手腕摇绳。参与跳绳的`幼儿全都整个脚掌着地跳,有的幼儿跳时经常往后踢,有的幼儿跳时脚抬得很高。另外,还有幼儿蹲着跳,身体前倾着跳,身体后仰着跳,等等。

从观察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虽然经常跳绳,对跳绳的热情较高,但跳绳能力有限,跳绳姿势也不规范。跳绳的规范动作应该是:以眼向前望,腰背伸直,手臂与手肘约呈90度角为基本准备动作。用手腕力量摆绳,跳跃时双脚并合,脚尖或前脚掌有节奏地踏地跳,着地时膝盖微曲。因为跳绳姿势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幼儿能否熟练跳绳,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已有水平在后期的游戏中慢慢渗透跳绳的动作要领一

如何玩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孩子们处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又有一个像姐姐一样的大朋友,这个大朋友还需要他们的“照顾”与“同情”,一下子孩子就感觉自己长大了。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对此感到又自豪又快乐又满足。

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孩子非常喜欢看《西游记》,也对里面的孙悟空十分着迷。刚来园的时候,他只是很平淡地表达他是孙悟空,虽然也常学学孙悟空的样子,在他的表述当中有对老师的怀疑,因为他的声音怯怯的。这是他对老师的试探,看老师能不能理解他。如果我们只是很平常地反应,让他自己玩,可能他也就体会不出和老师一起分享这个角色的快乐了。但我们对他的反应是积极的,老师故意做出很惊奇的样子说:“真的吗?你是孙悟空,那太好了!”他的兴趣就来了,一下子精神了,并且还给我们讲孙悟空是如何打妖怪的,讲起来就像自己身临其境一样。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做出很害怕的样子,对他说:“你在前面给我们带路吧,我们怕前面有妖怪,你可以保护我们吗?”他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做着孙悟空的样子在前面奔跑着,还时不时地回来招呼我们。老师的思索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新入园的孩子,我觉得这是每个老师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刚入园的孩子是脆弱的,这是他正式走上社会参与到一个集体当中的第一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让他们从最初离开父母怀抱的焦虑与不安全中顺利过渡过来。在新的环境中,孩子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能让他们在幼儿园感到愉快,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如果老师通过了孩子的考验,取得了他的信任,孩子就会由此变成了一个十分开朗的小朋友。如果想让孩子在幼儿园中感到快乐,我们老师不能忽略孩子向你发出的每一个快乐的信息,这个信息也许是孩子向你做试探和考验,也是他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他们通过自己的试探,发现老师是友好的、可亲的,又是值得信任的;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和谐的。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能不快乐吗?

玩具是我的

晨间桌面游戏时,浩浩(2岁10个月)和霖霖都在建构区玩积塑,盛积塑的玩具筐一开始放在桌子中间,大家都从中间的筐子里拿玩具,浩浩可能因为个子小从筐子里拿玩具有些困难,便要把筐子拉到他的身边,旁边的霖霖从另一边拉住筐子不放,两人争执起来,筐子被扯得有点变形,浩浩看到霖霖拉着筐子不放,便去掰霖霖的手,霖霖仍不放手,大声申辩:“玩具筐应该放中间!”浩浩根本不听,还是使劲地掰霖霖的手,霖霖有点泄气地松手,求助地看着我。

分析:

桌面游戏时,玩具筐放在桌子中间一直以来成了一条默认的规则,个子小的浩浩因为拿玩具有困难破坏了这条规则遭到霖霖的反对,一个坚持遵守规则,一个执意破坏规则,冲突便发生了。严厉制止或者帮助浩浩拿一些玩具出来可以很快化解争执,但是于孩子的内心不会有任何触动。

我想劝浩浩自己把筐子送回到桌子中间,就问他:“浩浩,你为什么要把玩具筐拉到自己这里?”“因为我的玩具太少了。”浩浩边从玩具筐里拿玩具边说。

我看看其他小朋友拿到的玩具,再看浩浩的玩具,确实他的比较少,应该与他够玩具困难有关。我又问他:“如果其他小朋友还想用玩具,可是筐子离得太远够不着怎么办?”浩浩抬头看看周围的小朋友说:“那我就给他、她,还有他……(浩浩指着没有和他争玩具筐的小朋友),就是不给他(浩浩指着霖霖强调不给他)!

“玩具是大家的不是你的,大家自己拿着玩就可以,不用你给的。”我说。

“玩具就是我的!”浩浩边玩边坚决地说。

分析:

以玩具筐拿到自己身边别人拿玩具也有困难来教育浩浩,浩浩因为有切身体验,应该能够理解自己的做法欠妥,可是自我中心意识很强,性格又倔强的浩浩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采用了逃避问题的方法从侧面指出霖霖和他不友好,他也会对他不友好,并对老师的说教产生了逆反心理。

这时,因为浩浩把筐子拉到自己面前,桌面的空间小了,玩积塑时有些玩具放不下掉到了地上,浩浩便不再管玩具筐,干脆把玩具都拿到地上玩起来。我把玩具筐又放回桌子中间,并提醒他:“浩浩,我把玩具筐放回去了。”浩浩抬头看看玩具筐没有反对,继续在地上玩玩具。

分析:

浩浩对老师把玩具筐又放回桌子中间没有反对,说明他从内心里已经意识到错误并想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况且玩具筐放在自己这边实实在在缩小了玩玩具的空间,但是倔强的他还是不肯自己把筐子放回去,而是选择了在地上玩。

一会儿,浩浩拿着插好的积塑造型对我说:“老师,你看!”

“哦!浩浩真棒!你插的是什么?”我马上表扬他。

“我插的是树林。”浩浩得意地对我说:

“你看,这儿还有小鸟的家呢。”他又指指插塑造型下方的一个方形小洞说。

可爱的浩浩彻底地把自己从事件中脱离开来。

反思:

7.幼儿园健康教育生活化对策分析 篇七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对策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的发生的一些巨大变革, 人们的价值观、生活关系以及一些生活方式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随之而来的就会发生一些社会问题, 所以健康教育对于当前的学校教育来说就变得尤为重要, 幼儿期的教育是关键, 这就要求幼儿园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对其实施良好的健康教育, 为其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概述当下幼儿园的健康教育

(一) 、幼儿园的健康教育

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 必须加强对幼儿的健康教育的管理, 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作为目标来培养, 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对幼儿的健康态度的改善, 健康知识的丰富, 健康行为的培养和巩固, 幼儿身体和心理全面发展开展一系列有目的的, 系统的教育活动。其主要的方面就是要培养他们积极的健康态度, 丰富的健康知识, 以及良好的健康行为为主要的目的, 这三个方面虽然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是对于幼儿来说, 在日常的生活中, 也会出现知而不行, 现行后知的状况发生。为了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幼儿树立起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 并把这种意识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去, 就要求幼儿园必须加大这方面的教育力度。

(二) 、幼儿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幼儿园进行的教育是幼儿在人生中所经历的一切教育中最基础的部分, 对于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来说就是所有教育基础中的基础。是幼儿今后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是幼儿今后学习和生活健康进行的基础和重要的保障。但是当下幼儿园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需要寻求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1、老师对于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全面

教师的教育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启蒙教育, 对孩子的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也非常的重要, 但是现在很多教师自身对于健康的知识了解还不是很全面, 仅仅从卫生和体育锻炼两方面来对幼儿进行教育, 这是远远不够的。那样会导致幼儿自身也会产生错误的认识, 认为只要是讲究卫生和加强体育锻炼就可以了, 而忽视了对幼儿心理的教育, 忽略了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对他们进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教育。需要指出的是, 幼儿的全面的健康教育并不只是其特定老师的责任, 并不仅仅是体育老师或者保健医生的责任, 而是全体老师共同的责任, 所有老师在教课的过程中都要一点点的渗透健康教育的知识, 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就学会了健康的重要性。

2、幼儿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有待提高

幼儿时期是孩子们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 幼儿的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高的可塑性, 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所以作为老师来说, 每天都跟孩子们朝夕相处, 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所教的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低与否对孩子的将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重大的影响。根据对不同地区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抽样调查显示, 有近30%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在精神状态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可以看出, 幼儿教师在一定的情况下也应该对心理健康培养方面进行加强, 必要的时候进行一些这方面的学习也是很必要的。

3、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足够的重视

在幼儿园教育中, 很多家长和老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往往只注重对于幼儿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心理健康的培养和教育。在幼儿园进行教育活动的时候, 大多数情况也都只是注重对幼儿智力的开发, 而忽视了对于幼儿的上课的愉快体验和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这种现象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起到很不利的影响。根据调查显示, 很多地区的幼儿出现了心理方面的问题, 抑郁, 自卑, 焦虑等问题在幼儿当中也有很多的发生, 必须引起家长和幼儿园的重视。

4、幼儿园健康教育与家庭和社会不统一

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都是同样重要的, 他们之间是相互制约和补充的关系, 但是根据目前的状况来说, 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幼儿园老师认为只要是在幼儿园范围内做好教育工作就行了, 对与家庭和社会方面的教育幼儿园并没有什么责任, 而对于家长来说, 只要是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 教育的责任就是教师的, 自己没什么责任了, 这几种观点都是很不正确的, 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家庭的教育与幼儿园同样重要, 教育并不仅仅是幼儿园和老师的责任, 必须是家庭和幼儿园相互配合, 协调完成。而且幼儿心理健康也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整个必须社会共同行动起来, 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作用, 让幼儿更好的健康茁壮成长。

二、对于更好地改善幼儿园健康教育现状的建议

(一) 、提高教师自身的水平, 促进和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

幼儿园要加大对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培训力度, 加大对于这方面的投入, 教师也应该自觉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努力寻求自我提高的办法,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 、构建科学的幼儿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需要共同努力。

幼儿园方面要加强科学健康教育管理的力度, 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计划, 为更好地对幼儿进行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更科学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也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使幼儿的健康发展得到更好地提高。

结语: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 是未来祖国建设的领导者和接班人, 所以无论是幼儿园等教育机构, 还是家庭、社会都要为幼儿的身心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晗.构建以幼儿为主体的幼儿园健康体系[J].幼儿教育, 2010 (4)

[2]、陈安.幼儿园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调查与研究, 2011 (5)

8.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实践分析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管理;管理实践;团队建设;改革创新

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取得较大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也得到更加明显的体现。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因此,对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相应的改革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园教育管理存在的不足

目前,随着市场经营化的发展,逐渐出现公办幼儿园幼儿数量减少、私立幼儿园数量增多的现象。虽然幼儿园幼儿数量众多,但是配备的教师与保健人员人手不足,不仅如此,教师队伍素质水平较低,人员变动频繁,而且教师群体中男性偏少。此外,缺乏先进的教育方式也是当前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二、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改革和实践

1.履行服务理念

随着教育社会化的发展,教育更加需要体现其服务性,幼儿园要想得到发展,必须坚持服务理念,也就是说,要全身心地服务于幼儿的成长与学习。教师要做到将幼儿教育放在首位,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关心每一个幼儿,设身处地地为幼儿着想。为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服务质量,教师需要加强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了解每个家长的需求,善于倾听家长的意见。

2.幼儿园团队建设

打造一支团结向上的优秀幼儿园团队对幼儿园的管理十分重要。要想提升管理效能,建立工作积极负责的保教队伍,一个好的班子必不可少,这就需要一个有远见、有大局观的领导,组建领导班子。在幼儿园管理中,只有具备科学的能力结构,才能完成高效率的领导班子的创建。幼儿园领导班子需要重视学习,并制订相应的任务计划和相关制度。园长需要做好自身的领导工作,对幼儿园的发展做出合理的决策,并坚持正确的办园理念。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关注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园长通过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提高教职工对制度的认识,提高教职工遵守规制的自觉意识,强化制度教育,从而使制度规范机制能够发挥作用。园长也应树立威信,以自身的威信力实施有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园长应以身作则,才能得到教职工的信服与尊重。园长同样应该追求创新,凭借先进的创新理念,在教育改革中进一步提升。在条件允许下,园长应和教师一起开展教研,提高教师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的管理创新。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可以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要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水平达到更高层次,就需要教师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调查表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职业素质是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实施管理。

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了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第一,结合单位实际,制订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及内容;第二,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修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以及思想观念;第三,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灌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第四,构建广阔的教师平台,教师作为主人公,以开放和自由的模式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教育改革。管理者需要营造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保证教师队伍建设的循序渐进。

3.教学教育管理的创新

(1)教师对幼儿进行合理评价。教师不应将幼儿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判断依据,而应当全面评价,如幼儿的个性特征、思想品德、思维方式以及实践能力等,特别是对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给予格外关注。

(2)构建和睦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观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促使幼儿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激发。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关注幼儿的实际需求,加强和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此外,幼儿教育必须具有针对性与合理性,教育的实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需对教育内容进行优化。在制订教育计划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幼儿所处的年龄段和年龄特点,在教育计划实施过程中,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确保教育内容和幼儿实际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受到高度关注,社会也对幼儿教育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幼儿园管理者必须加强教育管理研究,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积极创新,勇于进取,才能促进幼儿园管理向更高层次提升。

参考文献:

[1]郭翠萍.幼儿教师课堂管理有效策略的实践与探讨[J].考试周刊,2014(15):21.

9.幼儿园教育案例的撰写 篇九

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四、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5.评析

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表明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化。通过对背景、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描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利弊得失和启示。

五、教学案例的特点和撰写要求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相比,教学案例是课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应,写的是结果。而教案和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完成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蓝本”。

与教学实录相比,教学实录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而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情境作有选择的描述、记录和点评。

4.撰写的教学案例要有价值性。

10.幼儿园健康教育目标分析 篇十

一、我国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及价值取向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既是幼儿教育的根本日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2001年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提出四条幼儿园健康领域总目标,即: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上述目标可以视为当前我国幼儿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它表明了这样的价值取向:第一,身心和谐。幼儿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主要方面,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发育健全、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特征;幼儿的心理健康以情绪愉快、适应集体生活为主要特征。由于幼儿的身体健康与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因此有的目标如“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既包含日常生活中的盥洗排泄等生理意义的卫生习惯,也包含没有吮吸手指等心理意义的问题行为,只有身心和谐发展才能真正既保证身体的健康又保证心理的健康。第二、保护与锻炼并重

既重视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提高保护自身的能力,又强调通过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其中与安全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点。我们认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日标如此表述,实际上还隐含了幼儿园健康教育包含幼儿园体育这一思想,这与许多相关的教育或体育专著中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之中有所不同,与目前基础教育相关科目的界定也不完全―样,但无论学术界如何看待健康教育与体育的关系.幼教工作者都应遵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保护与锻炼并重。第三,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探讨幼儿健康行为建立、改变和巩固的―般规律是幼儿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虽然提高幼儿的健康认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都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但幼儿健康行为的形成是幼儿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

鉴于幼儿园体育的实施特点和规律与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其他内容(如生活习惯教育、饮食营养教育、安全教育等)的实施特点和规律有着明显的区别,本书将以专门的章节论述幼儿园体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而在论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相应内容时不再包含幼儿园体育。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目标的层级结构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一般有: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有时从领域内容角度分出内容分块目标。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对幼儿的身心保健起到规范作用,也是确定相应的年龄阶段目标及具体活动目标的依据。幼儿园健康教育(不含体育)的总目标具体表述为: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以3~6周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为依据而确定的教育目标,它对3~6岁的幼儿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也是针对同年龄幼儿的一般要求,为具体活动目标的制订指明了方向。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体育目标另述)具体表述如下: 小班:

1.了解盥洗的顺序,初步掌握洗手、刷牙的基本方法;学习穿脱衣服;会使用手帕或纸巾;养成坐、站、行、睡的正确姿势;能及时排便;有良好的作息习惯。

2.进誓时保持愉快的情绪,愿意独立进誓;认识最常见的食物,爱吃各种食物,主动饮水。

3.了解身体的外形结构,认识并学习保护五官;能积极配合疾病预防与治疗。

4.知道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玩大型运动器械时要注意安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

5.知道自己的性别。中班:

1.初步学会穿脱衣服、整理衣服;学习整理恬动用具,能保持玩具清洁;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结合品尝经验,进一步认识各类常见食物,爱吃各类食物的同时,懂得要科学合理地进食,逐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逐步形成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在成人帮助下学习处理常见外伤的最简单的方法,知道快乐有益于健康。

4.认识有关安全标志,能够在成人提醒下遵守交通规则;不接触危险物品;遇到危险时能告诉成人,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5.愿与父母分床而眠。大班:

1.保持个人卫生,关心周围环境的卫生;进一步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初步理解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身体需要各种营养;会使用筷子;进一步养成独立进餐的习惯。

3.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重要功能,并懂得简单的保护方法;了解有关预防龋齿及换牙的知识;注意用眼卫生。

4.初步了解应付意外事故(如火灾、雷击、地震、台风等)的常识,具有粗浅的求生技能。

5.知道男女厕所,初步具有性别角色意识。

(三)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

每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在实施前一般都有确定的目标,即使是生成性的活动,教师心中也有设想好的目标,尽管活动开展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反应随时调整目标。教育活动目标在内容上―般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需要在上述三个方面确定目标。

(四)幼儿园健康教育各层次日标的相互关系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确定其他层面目标的依据,是幼儿健康教育的屉终日的。年龄H标是对总目标的细化,又是制定具体活动目标的直接依据。总目标和年龄目标都必须转化为一个个具体活动的目标,才能落实到幼儿的发展中,真正得到实现。从理论上讲,若干个活动目标的积累,便构成了年龄目标和终极目标,每一个活动目标的实现,都是向年龄日标和总目标迈进一步。

三、幼儿园健康教育目标的表述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需要通过一定的表述方式加以展示,一般而言有三种表述方式,即: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所谓行为目标,就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教学目标,它指向教育教学过程结束后儿童所发生的行为变化。泰勒认为,行为目标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教育实践中.行为目标使教师更加清楚教学任务,更容易准确判断日标是否达成。行为目标的表述一般有如下句式:“知道„„”,“理解„„”,“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区分„„”,“把„„配对”,“对„„进行分类”,等等。但有时儿童对于健康的态度和情感很难在短时间内以可观察的行为预先确定。

所谓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山教师们常常发现,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和得到的进步往往出乎预料,因此很难预先规定其发展变化的结果,表现性目标追求的不是儿童反应的同质性,而是反应的多元性。譬如,大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欣赏诗歌《微笑》,讨论愿为别人做什么(让别人高兴)。”中班营养教育的目标之一:“参观农贸市场,说说喜欢吃的菜。”表现性目标对儿童活动及结果的评价是一种鉴赏式的批评,它不同于行为目标,无法追求结果与预期目标的一一对应关系。

11.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内容;措施

中国有着悠久而古老的历史文化,其中,文明礼仪一直是我们推崇的重要精神文明,而且“礼”字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除此之外,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礼仪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精神素养,然而,从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礼仪教育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此,为了建设更加强大的精神文明,我们需要从幼儿园抓起,建设完善的幼儿园礼仪教育,在幼儿阶段就启蒙好那些孩子。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幼儿园礼仪教育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多的,总体而言,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生活礼仪,二是学习礼仪,三是交往

礼仪。

在生活礼仪方面,教师应当为幼儿传达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礼仪,也就是日常生活中必然要用到的最常见的礼仪。例如,在仪容仪表上,教师应当告知孩子们规范走路的姿势,并且勤洗澡、勤洗脸,保持好衣着的干净和整齐;在用餐这一个角度,教师应当告知学生粒粒皆辛苦,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在公共场所的生活之中,教师应当教育孩子们主动给老弱病残人士让座,从而尽可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外出活动时,不能够随意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

在学习礼仪方面,教师们应当为孩子们传达学习之中方方面面的礼仪,也就是如何成为一个更加优秀更加听话的孩子。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应当积极举手发言,从而配合教师的课堂工作;自习时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不能够交头接耳;当自己的意见与其他同学不同时,应当学会尊重,理解差异。

在交往礼仪方面,教师应当对幼儿进行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从而帮助孩子们意识到思想道德文明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也要让他们进行一些礼貌规范和行为规范的学习,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例如,当受到他人帮助的时候,应当及时说声“谢谢”,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优秀孩子。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具体措施

随着人们对于礼貌认识的不断加深,在幼儿园中,礼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如何才能够更加全面地在幼儿园中开展礼仪教育呢?

1.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为孩子们灌输礼仪知识

在礼仪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故事的优势,恰当利用各种各样的故事进行教学活动,并以故事为突破口提升孩子们的品德修养。例如,教师可以为孩子们讲述“狼来了”的故事,从而告诉孩子们讲诚信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养成不撒谎的好习惯;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借铅笔”的故事,并且以故事为基础,为孩子们讲述借东西时所需要的行为礼仪。与此同时,应当向幼儿讲述借东西的相关问题:当我们想借别人东西的时候,教师应当怎样说才比较合适呢?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礼貌”了。

2.幼儿教师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适当的情境中进行一些行为训练

当教师为幼儿传授完礼仪知识后,还需要对孩子们进行一些礼仪示范,也需要让孩子们进行一些行为训练。因此,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对一些禮仪动作进行模仿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观察幼儿的行为和动作,遇到错误的地方则应当及时加以指正,从而规范他们的动作。与此同时,晨检接待也是培养文明礼仪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孩子们走进幼儿园的时候,可以对孩子们进行晨检接待,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问好行为。长此以往,孩子们不但能够提升对于礼仪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提升自己的文明素养,能够在生活中终身受益。

3.充分运用生活中的素材,让礼仪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对孩子们进行生活体验式教育

教育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的真实素材对于礼仪文明教育是有重要参考作用的,当我们把礼仪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之后,孩子们就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礼仪学习重要性。与此同时,这种情境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把所学习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情境中,运用到生活中,最终养成更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礼仪习惯。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生活礼仪活动。例如,“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主题活动,活动的开展形式可以使大班孩子帮助小班孩子,比如帮助比自己小的孩子系鞋带,帮助力气小的孩子搬东西等,在这种真实的教育场景中,孩子们能够体验到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从而在无形中学习到礼仪知识,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总之,幼儿园礼仪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教师需要深入研读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相关规范和相关方法,并且在幼儿教学中进行深度实践,从而把孩子们培养成具备高尚道德情操和文明礼仪的新时代学生。

参考文献:

黑玉凤.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及措施[J].考试周刊,2015(56):191.

12.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篇十二

学习知识与智力发展,这是现在幼儿园教育的两个主要方面。目前,知识灌输成为开发幼儿智力的最主要方式。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在目前的教育观念、思想以及内容的影响下越来越严重,可以说应试教育的痕迹太过明显。而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受教师重视传输枯燥知识的影响而失去了他们本有的活泼天性。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对所学的东西死记硬背已经成为习惯。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幼儿是十分不利的,可以说是与儿童的实际生活完全脱离。所以,教育工作者通过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如果能够将游戏渗入幼儿教育当中去,那么对开发幼儿智力,创造素质型幼儿教育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孩子在处于幼儿阶段的时候,几乎都热爱游戏,可以说儿童的天性就是爱玩。游戏可以帮助儿童简单地认识周围的世界,所以儿童的认识、思维、记忆的状态在进行游戏时较比平常会更好。如果想要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那么在游戏的情境下进行幼儿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游戏教学具有五大特点,分别是虚构性、自主性、实践性、社会性以及趣味性。而这些特点,都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达到的目标。

幼儿园适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主要是受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决定的。所以,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把课讲得极为生硬,那么幼儿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也会非常困难,很容易造成儿童的厌学情绪。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如果能渗透进一些游戏因素,那么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例如:1可以通过组织红绿灯、斑马线等标志物的识记比赛来向学生传授交通规则的有关内容。这样不仅使该堂课的教育目的达到了,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比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效果要好得多。2教师为了让儿童掌握有关数字7的知识,可以组织一个爬台阶的比赛游戏,台阶上标明由1到7的数字,由低到高按顺序排开。然后让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每算完一道题就相当于往上爬一个台阶,谁最先爬到最高层谁就是胜利者。3为了幼儿能够掌握好日常的文明用语,教师可以将一些文明用语编成儿歌教给孩子们唱,这样的游戏方法通俗易懂,同时也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另外,为了能够让儿童理解生活中的道德规则,可以通过各种角色游戏的方法来实现,在游戏的助推下慢慢理解教学内容。

三、如何将游戏巧妙地运用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

(1)用幽默风趣的游戏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儿童语言幽默感的发展时期通常是在三到六岁之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够将幽默的语言融合进去,那么对于激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会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并模仿这个卡通形象在动画片中所说的幽默语言,以此锻炼儿童的表达能力。也增添了教学的幽默元素,更加激发了儿童的学习热情。

(2)灵活生动的肢体语言是开展好游戏式教学的关键。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更需要通过肢体语言来弥补他们生活经验的缺乏,以此来获得安全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灵活生动的肢体语言能够很好地帮助儿童理解他们在游戏当中没有理解的指令。例如有些词句并不是很容易用语言就能够讲明白的,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再融合进游戏的因素来对儿童进行讲解,那么效果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一个人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在幼儿阶段。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社会准则和与人交流的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科学的幼儿园教育模式非常关键。而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也是能够激发孩子天性的最有效方法,对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了解我们不难发现,幼儿自身发展的多样性在教师设立的游戏中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同时也能够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可以说,游戏教学对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性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13.如何撰写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 篇十三

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事件,是有问题的事件,是真实有典型的事件。

案例是指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方面含有丰富信息和意义的一个事例。它比较详细地叙述了一段具体的教学情节,一件发生过的事实,向人们提供人物、场合、过程、结果,引发大家的思索。它呈现特定的问题情境,探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作一定的分析和反思,希望引发讨论,从中体现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论文的区别

1、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2、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问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

3、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的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明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的区别是: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案例的元素有哪些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什么样的班级,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主题来源)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幼儿的行为,还是孩子给你在教育上的启示,或者是关于孩子抛来的球要不要接等等话题,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必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对攻击性孩子的转变,就要把孩子怎么从“攻击”到“合群”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关键的转变过程不能一笔带过。别人的借鉴的价值就没有了!就不能成为有价值的案例。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小班幼儿焦虑症的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别人的共鸣,给人启发。

好案例的标准

归纳起来,一个好的案例的标准,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

1、鲜明的案例主题

2、清晰的案例背景

3、典型生动的案例事件(细节和结果)

4、深入浅出的案例分析 案例的一般格式 标题——醒目、鲜明

1、用事件定标题 <<“偷”还是拿>> <<饭菜倒了后>>

2、用主题定标题 <<用心呵护孩子的心灵>> <<批评到哪里去了>> 背景(案例的背景)

1、间接背景

2、直接背景 展示(案例的描述)

1、展示问题。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最大的特点在于明确的问题意识

2、解决问题。这是案例的主题,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应细致描述。反思和分析(案例反思)

1、对行为的反思

14.幼儿教育案例分析论文 篇十四

摘 要: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轻一代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幼儿园不同于中小学,幼儿教育形式是以为基本活动形式的。寓教于乐,是幼儿共同的活动形式。

关键词:幼儿教育;方法;分析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父母是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如何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取得成功,这是对现在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提出的一个更新层次的要求。

一、有效使用玩教具,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

玩教具是实施科学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决定了游戏和玩教具是他们认识世界、实现身心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学习方式。幼儿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生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多媒体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紧紧抓住幼儿对动画的特殊喜好,能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如音乐活动《小月亮》一课,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创设情境,拓展幼儿思维空间,使教学活动丰富生动,处处引人入胜。多媒体的声音、图像、动画结合技术,营造了一种星空多彩的氛围,为幼儿学习歌曲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和准备。课件中小月亮在天空中停停走走,还时不时地向孩子们眨眨眼睛,歌词“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和画面相得益彰,让幼儿非常容易理解,同时又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歌曲中和小月亮做游戏时活泼有趣的氛围,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对幼儿进行挫折及赏识教育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幼儿阶段各种心理素质的健康正常发展是形成个体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人格具有功能性特征,“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在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情感教育目标。

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的人格及个性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时期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幼儿的.心理状态不稳定,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特别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伴的表扬及认同。正如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个体在儿童时期的正常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将直接会影响到其成人心理素质成长发展过程,甚至出现某些心理缺陷,如:自信心不足,社交障碍、焦虑过度等。

三、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1.抓教学常规,强调一个“实”。作为一个民族地区的幼儿园,教师教学思维僵化,教学方法陈旧。面对这一实情,我们首先把主要力量集中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的教和学两个方面,提出“抓基础,重能力,高效率”的教学总体要求,在教法和学法的改革变化上花功夫。由于切合实情抓住了牛鼻子,因而变化非常显著,近几年,在办园模式上有了较大进步。其次,教学常规不要过于繁琐,必须精要易行、方便操作。几年来,我们一直这样去做,领导觉得教学常规便于抓、便于管,教师认为具体实在、好实行。切忌为抓常规而抓常规,搞成形式主义。

2.抓教学常规,坚持一个“恒”。抓教学常规最忌时冷时热、有始无终。而事实上这样的工作也最容易三日风四日雨,虎头蛇尾,形成一个“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局面。我们深知其中的厉害关系,如果园领导对一项工作没有恒心,那么,作为教师就没有持之以恒遵守“规矩”的毅力,就很难使自己形成严谨踏实的教风。

四、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时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致。

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男孩叫某某,刚入园的第一天,他那两道像用眉笔勾画过的眉毛一下子就引起我的注意,我很好奇地用指甲轻轻地蹭了蹭,原来是一些附在眉毛里的脏东西,再看他的衣服更是污浊不堪,两只夹脚的鞋子也换了个儿。随后在与这个男孩的交谈中,我却发现他不愿让人亲近,机灵的大眼睛不敢与人正视,说话时吐字不清。通过间接地了解,我得知他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从小没得到母爱,导致他从小就对异性成人产生了极强的排斥性。为了让他的身心健康地成长起来,我对兵兵倾注了特别的关爱和照顾。首先必须让他从情感上接纳我、信任我,才能让自己对他的教育按计划顺利地进行下去,其次再对幼儿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与幼儿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们自信快乐的生活学习,身心得全面发展。可见,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我们的工作中同样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

五、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人的一生中,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在公共场合成为焦点,有的人却独坐一旁无可奈何;有的人出门时非要找个同伴前行;有的人独来独往,事情照样办得井井有条;有的人怕在人多的地方露面,有的人却“自来熟”,人越多的地方,他越活跃。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交往能力不同。能否建立起与周围人的和谐关系,是人们适应环境,心情舒畅地生活和学习的关键。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引导幼儿多与同伴交往,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让他们在自由、自主、愉快的环境中游戏、交往、合作。

在日常生活和专门的德育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孩子学会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爱护公物等社会行为规范。

例如,在组织孩子带班时,我有一个习惯,当孩子为大家做了什么事情,我会由衷地说一声“谢谢”。比如,小朋友帮老师摆椅子,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小朋友为大家发勺子、发书,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其他孩子也跟着很自然地说“谢谢”。渐渐的我发现小朋友也会说“谢谢”了。哪个孩子尿裤子了,我帮他换好衣裤,他会说:“谢谢老师!”给孩子们讲完故事,他们会说:“谢谢老师!”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别人,老师的言行很容易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点滴印迹,这些印迹日复一日地积累,就会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潜在的道德萌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5.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篇十五

一、种植园能够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国家在教育文件中指出:“要为幼儿创造探索和学习的优越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通过文件可看出,国家教育部门对幼儿的培养非常重视。为此,不但要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学习可以多种形式体现出来,在团队中分享和探索学习成果。上述文件中提到的环境主要指自然和心理环境。其中,自然环境中的学习能力培养最为重要的方式就是种植园地,在种植园地中可以为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植物和动物, 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植物和动物。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素材。这些植物或者动物在成长时能够被幼儿们发现, 并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各种非常有趣的现象,比如,黄瓜结出果实之前先开黄色的花,在黄瓜日渐长大的时候,黄花会渐渐缩小,最后,在黄瓜真正成为蔬菜可以食用以后,黄花就枯萎了。

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观察和探究中。比如,学生发现西红柿叶子的味道非常特别,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西红柿的叶子,并用本子记下来观察的结果:叶片的形状、味道、颜色等;学生发现土壤中有蚯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工具将蚯蚓挖掘出来,再用尺子测量其身长,观察身体上的特征,最后记录在本子上。通过这种鼓励和引导, 一些胆小或者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在种植园中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种植蔬菜,还可以喂养小动物。比如,春天是种植的季节,教师可以带上需要的工具和蔬菜种子到种植园种植蔬菜。幼儿可以向土壤施肥,并动手将蔬菜种子放入土壤中,再将土壤埋上。种植完蔬菜以后,可以定期带领幼儿到植物园中观察蔬菜是否发芽、成长。通过这种实践方法,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提高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二、建立师生间沟通的桥梁

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教师与幼儿间的沟通建立在相互信任和交流的基础上。课堂上幼儿一般都惧怕教师,并与教师保持距离感,这种师生关系不利于幼儿身心成长。通过种植园地实际体验,教师会帮助幼儿种植蔬菜、带领幼儿观察小动物等,为了确保幼儿安全,教师会像家长一样保护幼儿, 在此过程中幼儿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并且,幼儿在参加各种劳动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观察动物或者植物时会有很多疑问,这些教师能耐心地给予解答,幼儿对教师的信任感增强,学生更愿意与教师沟通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种植园地中各项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基础知识,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胆怯或者消沉等不好情绪,教师要给予积极鼓励和引导。

三、种植园地能引导幼儿加强对试验田的观察和探究

曾有专家认为:每一个学生在幼儿阶段都有无穷潜力,教学目的不能强制施加给幼儿学习不了的知识, 而要让幼儿有选择空间。从中知道尊重幼儿对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时间是非常重要的。种植园地活动中教师能顺应学生的选择,有的幼儿喜欢观察小动物,有的幼儿喜欢观察植物,而有的幼儿则喜欢种植蔬菜等。为此,尊重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师在给幼儿分出一小块田地以后,幼儿可以在田地中自由开展喜欢的活动, 可以在上面种植多种多样的蔬菜,也可为植物浇水、施肥等,并可以观察田地中的植物呈现怎样的特征,并将探究成果与教师分享,教师在学生结论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纠正。通过这种方式,幼儿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会有所提高。

16.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篇十六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危害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33-02

现代幼儿园教育注重发展幼儿的自我个性以及对其感知能力的培养,而很多家长还是希望让幼儿在初始阶段学习一些小学化知识,以提升孩子在同龄人中的竞争力,但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让其在与同龄人相处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天性的释放,并且能够结交到朋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学习知识。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越来越严重,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该认识到这种情况对幼儿的危害,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杜绝这种现象的产生。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内涵

幼儿接受幼儿园教育的本质是让幼儿在自己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和一定程度的学习,而当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主要就是指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习了一些在小学阶段才要求学习的知识,很多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经常会将幼儿的学习能力进行比较,以此判断幼儿在幼儿园当中的表现能力,教师经常会将教幼儿认字、算术等内容,并且给其布置作业,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提出严格的学习要求,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以小学化形式来管理学生。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1.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受阻

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本来应该学习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正确对待事物的观念,但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使得幼儿接受一些不在自己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的知识,对其没有较好的理解,教师本应该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但是却对其实施小学化教学,使得幼儿的身心发展不符合科学规律,导致其身心发展严重受阻,不利于幼儿的正常成长。

2.导致教师教育观不正确

教师的教育观是影响学生进行正确学习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模式下,很多教师的教育观也受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幼儿园都会组织教师去比较有名气的幼儿园进行观摩教学,而这些有名气的幼儿园大多受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幼儿实施小学化教学,提升幼儿在同龄人中的竞争能力,这又使得观摩的幼儿教师被这种教育行为所“感染”,导致自身的教育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扭曲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家长一般都对孩子有很大的期望,这自从孩子出生就一直存在,导致家长在让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就想要选择教育效果较好的幼儿园让幼儿进行学习,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强家长对幼儿的期望。很多家长会将幼儿与同龄人比较,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更加优秀,小学化的幼儿园教育则使得家长的这种感觉更加强烈,让家长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扭曲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三、幼儿园走出小学化教育的措施分析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是为幼儿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的阶段,而教育好幼儿的根本就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正常的环境下接受教育。教师不能为了让幼儿在同龄人之间有较大的竞争力就让幼儿学习一些小学才会接触到的知识,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期间,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只有让幼儿的天性得到解放才能发掘出幼儿自身的特点并且对其进行更好的教育,在幼儿园期间教师应该注重的是对幼儿的生活习惯的教育并且教育其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幼儿享受应有的童年,这样对幼儿的发展才能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2.结合幼儿特点进行教育

幼儿本身是具有很鲜明的特点的,教师在进行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幼儿的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幼儿的思维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模式,并且对外界的事物也没有明显的感知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也比较弱,教师应该首先教育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然后对其思维进行一定程度的启发式教学。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与其一起做游戏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到一些基础的知识与道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作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教育能力对幼儿的整体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幼儿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教育能力。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幼儿园教师的队伍建设,幼儿园相关负责人可以组织教师进行经常性的培训,让教师能够了解幼儿的需求,并且通过相互之间交流经验寻找最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

四、结语

幼儿的整体发展应该从小抓起,但是决不是让其在幼儿阶段就学习一些小学化知识,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幼儿接触小学化教学知识,让幼儿享受童年的乐趣,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9)

17.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篇十七

一、设计意图:

我们新贝艺术幼儿园,是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除了与其它幼儿园一样对新课程新教材进行学习、实践、研讨外,在园中开设了乐器、合唱、舞蹈、美术为主的艺术教育特色项目,而我们规范加特色的办园宗旨也一直让我们寻求着现在的主题活动怎样与二期课改大环境背景下的艺术教育指向“即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已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创造和快乐的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在幼儿园的孩子中几乎有四分之一幼儿在学习乐器,在一年多时间培训下,许多幼儿从不认识乐器,到现在能弹奏多首乐曲,从而在孩子们中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而幼儿园又十分重视幼儿对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每学期都会进行艺术专场活动,这给孩子们展示的机会。那些学乐器的的幼儿,总在其他幼儿们面前骄傲的说,我会弹琴。从中,不少幼儿在学乐器的过程中产生了自信。而我们在平时的艺术熏陶中, 使许多孩子会在平时的自由活动中,相互讨论着学习的内容,唱着歌谱.模仿着演奏的方法。看孩子们对乐器这么感兴趣,结合中班及本班实际,于是我进行了在主题活动中进行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旨在让幼儿借助探索主题活动,自主探索,获得艺术经验,萌发审美情趣。“我身边的民族乐器”活动,就是这样一种形式的活动。正如《纲要》所说“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二、活动要求:

1 、通过经验分享,初步感知民族乐器的种类、演奏方法、演奏风格。

2 、体验摆弄乐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幼儿已经学习一段时间的民族乐器

2、欣赏过一些民乐

材料准备:

1、各类民族乐器的图片

2、幼儿的表征记录图

3、幼儿收集一些民乐的有关信息

4、磁带、vcd

四、活动过程:

1、自由摆弄民族乐器

师:小舞台上有好多民族乐器,让我们一起去弹一弹,拉一拉,听听它们能发出什么样的动听声音。

幼儿自由摆弄,教师随机丰富一些简单的演奏方法。

2、经验分享

师:刚才你们弹的这些民族乐器都是我们幼儿园里有的。我们身边的民族乐器可真多呀,那么你还看见过什么民族乐器呢?(幼儿自由回答)

﹡幼儿介绍民族乐器的种类:

弹奏类、吹奏类、拉奏类、击奏类(拓展提升经验:什么是民族乐器)

师小结:我们中国是一个很大的民族,有许多民族乐器,除了今天我们所说的,以后大家再发现其它的民族乐器,我们再一起介绍给大家听。

﹡体验演奏方法:

幼儿根据自已的观察记录表征本进行介绍民族乐器演奏的方法

重点:逐一请学乐器的`小朋友进行演奏二胡《小星星》(总结:二胡的声音非常悠扬)、演奏扬琴《外婆的澎湖湾》(总结:扬琴的声音非常清脆动听)、演奏古筝《花非花》(总结:古筝的声音是很婉转很清丽)

师小结:乐器演奏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拉,有的弹,有的敲击,有的用弓,有的用琴竹,有的戴假指甲。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音乐] 音乐教育 相关内容:美丽的春天快乐的小雪人(美术)嬉水游戏童话表演:房顶上的大蘑菇小班第四周教育活动方案(周四、周五)美丽的花布(美工)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音乐] 小鸡小鸡在哪里秋风和小树叶(音乐)查看更多>> 小班教案

3、欣赏民乐:

﹡民乐独奏

笛子:让幼儿感受意境

二胡:欣赏名曲《二泉映月》片段

琵琶:欣赏名曲《汉宫秋月》片段

古筝:古筝的基本演奏方法刮奏

﹡民乐合奏

介绍国内最近比较有名的民乐合奏队:女子十二乐坊

整合幼儿的经验:可以模仿演奏动作,并选取择民族乐器听音乐进行合奏。

4、活动延伸:

18.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篇十八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美感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作为幼师要避免只重视知识教育和技能表现,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幼儿创作作品的过程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所以要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克服过分强调技能和技巧的做法。幼儿美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此外,根据幼儿个性的发展状况和需求,要对其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予以适当的指导,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幼儿园教师教学过程中美感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美感教育培养首先要提升美术欣赏能力。审美与艺术是相互的`,没有审美就没有艺术,没有审美情趣和审美洞察力,就不可能创造出审美价值较高的绘画作品。美术欣赏的作用是培养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首先要选择适合的作品,尽量选择对教师教学有帮助、跟平时技能训练有关系的作品。教师通过欣赏,了解作品的不同风格和表现技法,并从中汲取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教师通过作品欣赏,思考分析艺术作品和现实间存在的距离,并从欣赏过程中体会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理论修养。同时也可将学到的技巧用于日常教学中,如将美术理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相结合,选择更加恰当的美术欣赏内容,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并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形式向幼儿传达美的信息。其次是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幼儿教师在美术创作时,提高造型能力,把握色彩关系和色彩变化规律,表现出来的物象会更真切。教师在训练中可大胆地采用多种美术表现技法并融入环境创设,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画面颜色要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可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更容易使幼儿产生共鸣,从而引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增强创作的想象力。幼儿教师要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自制玩教具,提供幼儿感兴趣并适合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幼儿玩教有利于幼儿认识事物,促进智力发展。教师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也是创作美、发现美、欣赏美、传播美的过程。教师可利用感知自然美的能力,积累美、创造美,从活动中体验创作过程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环保意识及创新意识,强化了教师的手工能力。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如一次性杯子、蛋壳、毛线等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生活,从中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这也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三、结语

19.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篇十九

整合教育是将品格教育、艺术教育、服务教育等多种教育的有效整合。在教育过程中, 幼儿教师将品格教育作为教育核心, 注重幼儿的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 同时, 注意加强幼儿艺术和音乐方面发展以及解决冲突的技能教育。在此基础上, 引导幼儿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而幼儿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整合教育, 自然而然的产生变化, 养成自身特有的品格。为此, 幼儿教师应该采用整合教育模式, 并在教学过程中从幼儿语言学习规律出发, 注重在整合教育模式背景下幼儿学前英语教育的特点, 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立足于整合教育模式, 分析幼儿学前英语教育的特点

1.“品格”是教育的核心。当前幼儿学前英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英语学习兴趣, 并使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语言敏感性;引导幼儿积极发展英语交际性, 体会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幼儿教师注重引导幼儿掌握语言, 语用语言, 偏向于对幼儿认知性和社会性的教学引导。但是, 整合教育模式不同, 整合教育模式下的幼儿教育围绕“利他性品格”展开多个领域的学习活动, 最终目的是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取生活中的美德, 也潜移默化的产生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进而一定程度上形成全球责任感。例如:在学习“Here you are.”和“Thank you.”这组语言时, 幼儿教师不能将其定位于理解内容上, 应该考虑语言背后的含义:Thank you在表示礼貌的同时, 从美德习性的角度看, 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会分享, 并体验分享的快乐。

2.以“培养习性”为线索。无论什么教育活动内容, 其目标都应该趋向于品德教育, 因此, 幼儿在接受教学内容的过程中, 要感受道德的内涵和精神的力量。但是, 由于幼儿学习能力不强, 其主要学习途径是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学习和使用语言, 因此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为此, 幼儿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 根据每个极端的特点, 设计和选择适合幼儿学习发展的教学方案, 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性。例如:“I like cat.”这句话表明说话者对小猫的喜爱, 因此, 幼儿教师可以创设“小猫受伤”的教学情景, 激发幼儿对小猫的同情心, 进而开展“帮助小猫”的教学活动。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幼儿教师必须以“关爱”为主体, 以适当的语气进行教学, 以便引导幼儿在学习英语的同时, 体验关爱动物所带来的快乐, 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多样化”的活动手段。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就是养成良好的英语语感, 因此, 在幼儿学前英语教育中, 幼儿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幼儿主动“说”英语。为此, 幼儿教师应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丰富教学方法, 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 进而提升英语语感, 提升英语交际能力。而在整合教育模式的背景下, 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用音乐和艺术, 挖掘幼儿自身的才华和潜能, 加深幼儿对英语知识的影响, 增强幼儿学习信心, 提高幼儿对英语的认知能力, 进而强化幼儿品格。例如:在学习“together”时,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分享和合作意识。因此,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播放幻灯片、唱歌、童谣、手工工艺、故事会等多种方式,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并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巩固英语知识, 掌握新的知识。

4.“利他服务”作为目的。从整合教育的角度来看, 人道主义服务教育是其最终的目的。即幼儿教师通过开展教学活动, 将教师、幼儿、生活、社会相联系, 把语言教学升华为员行动教学, 进而以这种服务实践品格特征, 引导幼儿认知世界和感受世界。由于教育直接影响着幼儿道德取向, 且幼儿时期是培育品格的最佳时期, 因此, 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需要以服务社会意识进行驱动。例如:在学习“Give me a XX, please.”时, 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自己的书或者学习用品展开对话, 同时, 开展“爱心活动”, 让幼儿将自己的书或者学习用品等进行募捐。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教师不仅仅教授幼儿英语礼貌用语, 更使幼儿在募捐过程中, 学会了关爱他人, 友善待人的精神, 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整合教育模式给幼儿学前英语教育带来的启示

1.以“快乐”为出发点。在幼儿学前英语教育过程中,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 幼儿教师必须以满足幼儿学习需求为目的, 根据幼儿的学习规律, 尊重幼儿发展意识, 制定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计划。同时, 幼儿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 引导幼儿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使幼儿的认知能力与社会发展接轨。除此以外, 幼儿园应该提倡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注重专业知识教育与博雅教育的有机融合。基于此, 幼儿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的学习兴趣, 以便唤醒幼儿对自身内在的道德需求, 使幼儿不在停留于学习知识, 而是发展到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 深入幼儿的心灵, 了解幼儿的真正需求, 进而引导幼儿正确发展自我。

2.以“经验”为其依托。由于语言学习与社会交际不可分离, 而人的德行发展无法脱离社会生活, 因此, 语言的学习与社会生活经验密不可分。在整合教育模式下, 幼儿教师应该主动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 并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效地融合, 以便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上手, 并在自身熟悉的生活经验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吸收, 进而生成新的经验。而这个过程的关键是:幼儿教师对幼儿内在道德的唤醒, 只有引起幼儿道德的共鸣, 才能使幼儿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感悟社会生活, 学习生活经验中的真善美, 进而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以“体悟”为其关键。幼儿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 应该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并保持所创情境的真实性。而创设有利于开展整合教育模式的情景, 幼儿教师应该综合艺术教育、服务教育、技能教育等多种教育, 让幼儿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学习, 赋予语言学习新的意义, 进而让幼儿学习英语的同时, 深入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意义, 体悟语言所带来的情感, 感受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美好和善意, 从而将语言学习升华为行为学习,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品性,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以“整合”为其方法。整合教育模式, 最关键的就是“整合”二字, 其主要表明, 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 应该利用包括:音乐、舞蹈、游戏、比赛等多种手段, 发掘幼儿潜能, 引导幼儿向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进步, 将校内生活与校外生活、内在心理与外在行为;精神与学术、理论技能与道德情感等进行和谐统一, 引导幼儿在实际行动中, 以便幼儿将利他主义与自我发展充分整合。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整合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品格教育为核心, 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品性;且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整合多种教育资源, 引导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挖掘自身潜力, 全面发展自身特点, 进而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将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性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其中包括:爱;商量、尊重、分享、有意、团结等;同时,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以便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 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积累知识和学习经验, 体悟人生哲理, 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品性, 养成关爱他人, 服务社会的意识。

摘要:时代的发展, 将人类置身于经济一体化, 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英语成为了国际通用语, 为了与国际接轨, 当前的幼儿学前英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使幼儿能够牢固掌握英语知识, 并将其熟练地运用于生活中, 幼儿英语教学可以积极采用整合教育模式。本文立足于整合教育模式, 分析幼儿学前英语教育的特点, 并简述整合教育模式给幼儿学前英语教育带来的启示, 以期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养成良好的美德习性。

关键词:整合教育,幼儿学前,英语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海云.长沙市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 22 (1) :143-145.

[2]才晓静.浅谈如何将英语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J].现代企业教育, 2014, 15 (2) :127.

20.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篇二十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育价值

幼儿园是每个人接触系统化学习的前沿阵地,是整个教育行业的先锋。因此,对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分析”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意义

首先,游戏本身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课堂游戏化教学是让幼儿体验世界的有效且重要的方法,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创造性和合作性。让幼儿在体验、实践、合作等诸多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体验与其他小朋友共同合作,享受完成目标的乐趣。其次,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式教育理念正逐步融入幼儿教育课程,正是由于此种教育理念的介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书本为课程载体的单一教学模式逐渐退出幼儿教育舞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选择将幼儿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游戏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使幼儿对课程更感兴趣,同时也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轻松、愉快。因此,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能更好、更有效地发挥幼儿园课程的教育功能。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现手段

现如今,游戏已经成为幼儿园中的重要教学手段。有学者提出:“儿童在游戏中的水平高于其他活动中的水平。”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幼儿课程教学活动中重视游戏的作用,确定其重要地位,将游戏作为教学的基本活动。因此,为幼儿园更有效地开展课程的游戏化,进一步探索游戏对教育的更大价值,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

1.从教师角度实现

幼儿通过游戏的表现往往高于其平时日常活动中的表现,甚至会超出他们的实际年龄。为此,在游戏教学过程内,教师要对整个活动过程了如指掌,游戏器材的材质、每个幼儿在游戏中的状态和情绪以及幼儿对游戏的操作是否合理,都是教师应该考虑的因素。教师应对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指导。而且,在对幼儿进行指导时,要尊重幼儿,多听取幼儿的意见和想法,尽量不去用成人的思维和想象方式来约束幼儿的思维天性,在幼儿真正需要帮助时,给予适度的帮助和参与。让幼儿在放松的游戏活动中更多地进行自我操作和合作,使幼儿更愿意与教师进行亲近和思想交流,喜爱和信任教师,从而使幼儿能够全面地展现自我、提高创新、合作意识,还能使课程游戏化的计划制订有实践的经验作为参考。

2.从游戏器材角度实现

针对幼儿的年龄段,对游戏化课程中涉及的游戏器材进行选取和建立。在选取上,要对游戏器材的材质和用途做详细分析,有些游戏器材虽然具有娱乐性,但对于课程的需要并不具有实用性;有些游戏器材能够充分应用到实际的课程教学中,但又有一定的操作危险性;还有些游戏器材材质安全,课程中的实用性也具备,但却缺乏娱乐性。游戏器材作为应用于课程中的教学媒介和教学工具,是实现课程游戏化的前提,只有选取和建立适合游戏化课程的游戏器材,才能保障游戏化课程的顺利开展。

3.从游戏设计角度实现

在游戏化课程的教学中,设计合理性、多样性、趣味性的游戏是教学环节中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一方面,可在课程中带入完整的故事,如小白兔采蘑菇类游戏,将幼儿装扮成各种类型的小白兔,进行采蘑菇游戏,从中对蘑菇的颜色、大小、数量等进行讲解,使幼儿在游戏中正确分辨出蘑菇的颜色和大小,计算出所采蘑菇的数量。另一方面,还可将游戏作为锻炼幼儿能力课程中的环节,如通过体育用品猜谜语、体育相关视频的观看,使幼儿了解体育用品的类型和用途,并通过课程中的实际操作,使幼儿不但更加清晰的接触体育用品,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增强幼儿的体魄。因此,良好的游戏设计,可以使幼儿开动脑筋,愉快地参与到学习、游戏活动中来,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充分挖掘课程的游戏因素,这对于游戏化课程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有效的课程游戏化教学应以幼儿为学习主体、以游戏为课程载体,同时,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和研究学者不断地拓宽思路、总结经验、创新和改进。唯有如此,才能将游戏化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使幼儿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进而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小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分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1):31.

[2]丁月玲.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2):64-66.

上一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期末复习题下一篇:军训的风采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