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墙体开裂分析

2024-09-15

房屋墙体开裂分析(精选7篇)

1.房屋墙体开裂分析 篇一

墙面开裂整改方案

根据常见墙面开裂原因,结合**公司总结的开裂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种原因:(1)砌块砖结构破坏引起的开裂(2)不同材料接缝处的开裂(3)窗台板下水平开裂(4)温湿度原因引起的开裂(5)基层处理不当引起的开裂

一、砌块墙开裂

此类开裂多发生在顶楼几个层面。

施工顺序:基层检查→凿除粉刷层→对破坏的二结构墙面进行填补→铺贴双层钢丝网→墙面抹灰→在裂缝处铺贴网格布→腻子及乳胶漆施工 1)施工工序 1.基层检查

根据裂缝的位置,标出需凿除的范围。2.凿除粉刷层

A、按照标记的范围凿除原墙面粉刷层至二结构墙体表面,凿除宽度不低于250mm。B、凿除前注意旁边未凿除部位的保护。

C、在不需要凿除两侧各凿除50mm腻子层,防止新旧粉刷层开裂。3.对破坏的二结构墙面进行填补 A、将腻子层和粉刷层凿除彻底。

B、对灰缝不饱满或已经破坏的砌块进行修补。

C、凿除时对二结构砌块造成破坏的,用接近砌块强度的砂浆或砌块进行填补加固。D、清除砌块表面的浮灰,并适当浇水湿润。4.铺贴双层钢丝网 5.墙面抹灰

A、检查钢丝网固定是否牢固。

B、调制与砌块强度近似的水泥砂浆,确保砂浆水灰比。

C、进行第一遍抹灰,一次抹灰厚度不大于35mm,若大于35mm,须待第一次砂浆达到要求再装订一层钢丝网,浇水润湿后再进行第二次抹灰。D、抹灰时要保证平整度,要比装饰面层凹进3-5mm。6.在裂缝处铺贴网格布

A、根据理论时间、室内温度及结合现场实际目测推算抹灰层是否达到强度要求、干湿度要求。B、清扫基层浮灰。

C、用白乳胶铺贴网格布,确保网格布同时覆盖三条缝(墙体的裂缝及新旧粉刷的接缝)D、确保网格布粘贴牢固,不起鼓、脱落。7.腻子批嵌

A、确保网格布平整、白乳胶干透粘结牢固、无浮灰。B、第一遍腻子批嵌

C、待第一遍腻子完全干透后,进行第二遍腻子批嵌。8.腻子打磨及乳胶漆滚涂。

二、不同材料接缝处开裂

此类开裂发生在不同基层的接缝部位,开裂部位主要发生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砌块砖的接缝处、钢筋混凝土梁与砌块砖接缝处、后堵砌的门口处、石膏板隔墙与原有墙体接缝处。接缝处开裂主要是由于受周边环境或者外力影响,二结构墙和石膏板会出现收缩、位置变动,导致接缝处裂缝,一般为垂直缝或者水平缝。主要方法是在不同材料墙体结合处,挂Φ0.6mm的钢丝网片或网格布加强,两边搭接宽度各不小于100mm。

施工顺序:裂缝检查→凿除接缝两侧腻子层→清理表面浮灰→在接缝处粘贴绷带或钢丝网片→腻子批嵌和打磨→乳胶漆施工

三、窗台板下水平开裂

窗台板下的开裂主要是由于窗台板安装完成后,用水泥砂浆封堵时未进行防开裂处理或处理不全面。因此,此类开裂主要是重新进行防开裂处理。防开裂处理步骤:

1.水泥砂浆补平:将窗台板卸下,将松动处清理干净后,用水泥砂浆补平。施工时水泥和沙子的配比应该是1:3。

2.“贴布”处理:窗台板安装完成后,在窗台板阴角处铺贴网格布,然后用水泥砂浆封堵,再进行粉刷。

施工顺序:凿除窗台接缝处周围粉刷层→对基层及接缝处进行防开裂处理→表面清理干净后粉刷石膏和腻子批嵌→乳胶漆施工

四、温湿度原因引起的开裂

大部分墙面开裂是由于温湿度引起的,墙面刷漆后,水分持续蒸发造成开裂。所以再修补的同时,也要保证套内适当通风和适宜湿度。

首先对裂缝进行观察,如果裂缝只是发生在漆膜表面,用细砂纸将裂纹打磨掉,选择颜色相同的墙面漆,重新涂刷即可。如果裂缝已经深入腻子层,可先用尖锐工具将裂缝扩大到一个改锥大小,填入嵌缝石膏并进行打磨找平,贴上网格布后用腻子进行找平,最后按照正常的工序刷漆即可。

墙面腻子批嵌,一定要彻底干燥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刷漆后,需要特别注意保持居室的温度、湿度稳定。

施工顺序:裂缝检查→凿除粉砂层→清理表面浮灰→在裂缝处和接缝处铺贴网格布→粉刷石膏和腻子施工→腻子打磨→墙面乳胶漆施工

五、基层处理不当引起的开裂

施工顺序:铲除剥落的腻子层→清理表面浮灰→铺贴网格布→重新进行腻子批嵌

2.房屋墙体开裂分析 篇二

砌体结构房屋所用的主要材料———砖、砌块、石块、砂浆等属于脆性材料, 易于产生裂缝。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 不仅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外观, 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 同时墙体裂缝给居住者在感官上和心理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浇多, 既有地基、温度、干缩方面的原因, 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等方面的原因。

因此加强砌体结构, 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 已成为国家行政主管部门, 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

1 产生裂缝的原因

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 砌体结构墙体开裂的主要原因主要有:

1.1 地基不均匀沉降。

当混合结构房屋的基础处于不均匀地基、软土地基或承受不均匀荷载时, 地基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地基不均匀沉降发生后, 建筑物会发生相应的整体变形, 墙体中附加产生弯曲应力和剪应力, 当墙体内的主拉应力超过砌体的强度时, 墙体中便出现斜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斜裂缝大多发生在房屋纵墙的两端, 发生于墙体较薄弱的截面, 所以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 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裂缝多发生在墙体的下部, 向上逐渐减小, 裂缝的宽度下大上小。裂缝的数量及宽度随时间逐渐发展, 当地基沉降曲线为凹形时, 墙体裂缝呈正八字形, 当地基沉降曲线为凸形时, 墙体裂缝呈倒八字形。

1.2 温度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 在混合结构房屋中, 由于墙体与混凝土屋盖等结构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 当温度变化较大时, 在墙体中将产生附加应力。如果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 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最常见的裂缝是在砼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 如在门窗洞边的八字型裂缝, 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 (块) 灰缝的水平裂缝, 以及水平包角裂缝 (包括外墙) 和垂直裂缝。

1.2.1 八字型裂缝。

当外界温度上升时, 外纵墙本身沿长度方向将有所伸长, 但屋盖部分的伸长量比墙体的伸长量大得多, 从而对墙体产生附加水平推力, 墙体受到屋盖的推力而产生剪应力, 剪应力和拉力又引起主拉应力。当主拉应力过大时, 将在墙体上产生八字型裂缝。

1.2.2 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

平屋顶的房屋, 有时在屋面板部或顶层圈梁附近出现沿外墙的纵向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这是由于屋面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的推力产生的。

1.2.3 外墙裂缝。

由于屋面板和水泥砂浆面层发生过大温度变形, 使外墙根部受到向外或向内的水平作用力而引起的外墙根部与平屋面交接处砌体外凸或外墙外倾所产生的。

1.2.4 垂直裂缝。

当房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时, 由于收缩和降温引起的楼 (屋) 面缩短受到了墙体的限制, 使楼 (屋) 面构件处于受拉状态。如果房屋过长, 或设计时按采暖考虑而实际上未采暖, 则可能在楼 (屋) 面上每隔一定距离发生贯通全宽的裂缝, 在四个角发生八字型裂缝。当房屋有错层时, 错层处地墙体容易产生局部的垂直裂缝。

1.3 干缩裂缝。

烧结粘土砖, 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 其干缩变形很小, 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 一般不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但对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 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 随着含水量的降低, 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 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 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 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

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无针对性防裂措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违反设计施工规程、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以及缺乏经验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如对砼砌块、灰砂砖等新型墙体材料, 没有针对材料的特殊性, 采用适合的砌筑砂浆、注芯材料和相应的构造措施, 仍沿用粘土砖使用的砂浆和相应的抗裂措施, 必然会造成墙体出现比较严重的裂缝。

2 砌体裂缝的控制措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实用方法, 并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和业界的理论研究成果, 我们认为:在施工中, 应根据砌体裂缝产生的原因, 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2.1 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主要是在设计上合理地设置沉降缝, 正确布置墙体, 设置圈梁等。沉降缝把墙和基础全部隔断开, 分成若干个整体刚度较好的独立单元, 使其各单元等独立沉降, 避免墙体开裂。通常可在建筑物的下列部位设置沉降缝: (1) 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2) 建筑物高度或荷载有较大差异处; (3) 过长的砌体承重结构的适当部位; (4) 地基土的压缩性由显著差异处; (5) 建筑物上部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6) 分期建造房屋的交接处。

2.2 防治温度裂缝的措施。

(1) 屋面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以降低屋面顶层与墙体的温差;屋面施工尽量做好保温层; (2) 屋面、挑檐可采取分块预制, 或留置伸缩缝, 或在屋面与砖墙间设置滑动面, 以减少屋面伸缩对墙体的影响; (3) 设置伸缩缝。对房屋较长、平面形状较复杂、构造和刚度不同的房屋, 可每隔一定的距离将屋面、楼面、墙体或其它有关构件断开, 形成若干较小的单元, 每个单元因温度变形和收缩产生的拉力大大减小, 从而防止裂缝的出现; (4) 提高砂浆强度, 保证砌筑质量; (5)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下的外墙几皮砖内设置水平钢筋, 以约束墙体的阶梯状剪切裂缝的形成和发展。

2.3 防止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的措施。

(1) 在屋面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 (2) 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 宜设置分隔缝, 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 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3) 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外, 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控制缝的间距不应大于30m。

2.4 防止由墙体材料干缩引起的裂缝应采取的措施。

3.房屋墙体开裂分析 篇三

在很多民用建筑工程项目中,在对其进行施工时,往往要进行大量抹灰工程,因此需要大量抹灰材料。若在施工过程中忽视墙体抹灰层质量控制,会出现很多质量通病,如开裂、空鼓等,对建筑物自身使用功能带来较大制约。为充分解决抹灰层开裂、空鼓现象,要对导致质量通病的主要因素进行探究。

抹灰层开裂、空鼓主要原因分析

1.开裂原因分析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认为抹灰层开裂类型主要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抹灰层自身发生开裂,二是墙体发生开裂引发抹灰层开裂,三是不同种类材料的墙体常在其交接位置出现开裂现象。根据上述三种形式开裂现象,对抹灰层开裂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a)抹灰层自身发生开裂:未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及规范进行施工,如未进行分层处理,或分层处理过厚等均有可能导致开裂现象;抹灰压光处理时为按照正确程序进行收水处理,导致墙体内部、外部收缩不够均匀,进而出现抹灰层开裂;水灰比过大会导致砂浆失水速度过快,进而引发干缩开裂。

(b)墙体开裂诱因:过梁位置和过梁的支脚端位置呈45°,进而产生“八字形”裂缝,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支脚长度不够,造成应力集中在某个位置,进而导致墙体开裂;某些部位易发生墙体裂缝,这种裂缝主要以水平方向为主,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内外温差较大,进而造成墙体发生变形,严重时直接导致墙体开裂。

(c)墙体交接处开裂的主要原因: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墙体交接处往往采用不同种类的材料进行施工,可导致填充墙、梁底之间的交接位置出现裂缝,这种裂缝形态主要为水平方向裂缝,并与框架柱交接位置形成一定的竖向裂缝,其主要原因在于墙体本身发生干缩反应所引起的开裂。

2.空鼓原因分析

若从内因角度看,用于抹灰层处理的砂浆自身存在较大收缩变形作用,且基层与抹灰层之间的粘结强度较差也是主要内因之一。与此同时,很多外因也是造成抹灰层空鼓的主要因素,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a)基层处理不科学:在对砼基层进行处理时,忽略毛化处理的重要作用,且基层存在油污、灰尘等不良物质。施工作业人员在对基层进行素浆粉刷后,由于中间停滞的时间过久,会形成隔离层,并出现空鼓现象。若素浆没有被完全水化,也比较容易形成一定的隔离层。当然,若墙面吸水能力较强,却未提前进行洒水处理,会导致砂浆迅速失水,进而降低砂浆自身的强度,出现空鼓在所难免。

(b)施工操作方法不恰当:通常情况下,抹灰层处理均是一次成活,若抹压处理时间过早,则容易出现同一区域反复抹压现象,导致基层、抹灰层之间形成一定的隔离水层,进而出现空鼓。与此同时,很多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存在偷工减料现象,为了节省成本而减少胶结材料的实际使用量,导致砂浆自身的强度偏低。

墙体抹灰层开裂、空鼓防治及质量控制措施

1.墙体抹灰层开裂防治措施

(a)抹灰层开裂:对于抹灰层自身发生开裂现象,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对抹灰层进行分层和抹灰处理,通常情况下要保证分层厚度在6mm左右,而抹灰层的厚度要大于35mm ,且必须采取一定的功能强化措施,例如添加钢板网等;施工时,施工人员不得在墙面上直接铺洒干水泥,且禁止在墙面上进行压光处理,而是应该按照施工工艺标准开展施工。选择中砂作为主要施工材料,其颗粒配比应按照实际工程需要进行确定,在使用需要添加特殊材料的沙浆时,要相应延长拌合时间,通常要大于5min。抹灰处理之前,要对后剔槽埋管位置进行清洗处理,并加设钢板网进行加强处理。对水灰比进行严格规定赫尔控制,进一步提升砂浆的保水性能,抹灰前应再次对砂浆进行搅拌,充分保证其均匀性。

(b)墙体开裂预防措施:首先应保证过梁支撑的长度大于50mm,如果发现两端洞口中间的间隔过短,要及时设置相应的过梁,保证其长度符合施工设计标准。在大于0.15m的洞口窗台位置上,要布设压顶梁,且要保证其自身的截面高度大于120mm,而进入墙体两侧的长度应大于500mm;对于女儿墙位置来说,其不仅要满足设计规范中相关规定,还要为其布设一定构造柱,其距离应控制在2m之内。

(c)墙体交接处开裂防治方法:首先,要对填充墙的整体性能进行强化,进而不断减少开裂现象。根据实践经验,总结质量控制应集中在如下环节(见表1中内容):

根据实践效果,认为在框架梁和填充墙顶端位置设置斜砌标砖时,其预防开裂的效果往往不够显著,为此应在相应位置预留200mm左右的素砼浇筑位置,并使其深入到砼带的内部。砼浇筑过程中要选择具有膨胀性能的砼,浇筑完成后要及时对砼进行剔除处理。另外,在不同种类的墙体交接位置,要增设一定的钢板网,进一步强化抹灰层自身的强度,安装过程要遵循一定程序,通常需要先进行第一层抹灰处理,然后安装、固定钢板网,再进行二次抹灰处理,充分减少墙体交接位置的开裂。

2.墙体抹灰层空鼓预防策略

(a)做好基层施工质量控制:在对墙体进行抹灰处理前,要采用喷壶(或水管)对墙面进行冲洗,进而有效清除其表面灰尘。对于存在油污的墙面,可采用火碱溶液对其进行有效冲洗;针对砼基层,要采用水泥、砂浆比例为1:1的浆液对其进行高效处理,并对其进行洒水、养护,观察其满足一定强度后方能开展抹灰,若条件允许,应保证“随刷随抹”;在对水泥砂浆进行配比时,要保证拌合的均匀性,使其与当中的水分充分融合。为进一步增加材料自身的粘结性,可在浆液中并不高适当添加建筑专用胶水,胶水的使用量通常为水重的十分之一。

(b)规范施工操作工艺:对于墙面来说,要提前1d进行洒水处理,洒水次数大于3次,在进行抹灰处理前,要再次进行洒水。与此同时,要严格按照墙面抹灰层施工要求开展施工,遵循正确的施工工艺及流程。首先,施工人员要做好分层施工处理,通常情况下要先

对基层进行填充,分层施工处理厚度不应大于6mm。基层填灰处理后,观察其发生自然收水作用后,要对墙面进行刮平。待基层施工满足相关标准后,要进行面层抹灰,首次压平自然收水后,要开展二次压光处理。另外,要对现场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发现不合理施工行为,要及时进行指正,使其能够完全按照施工设计规范准备抹灰施工相应材料。作为施工管理人员,要对上述施工要点进行严格检查,进而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抹灰层空鼓现象。

结束语

根据上水分析,认为导致抹灰层开裂、空鼓的因素有很多,一旦发生开裂、空鼓,则会对建筑物使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为此,施工技术人员应在严格遵守相关施工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强化施工质量控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减少施工质量通病,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夯实基础。

4.房屋墙体开裂分析 篇四

摘 要:介绍了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结构构造保证措施,阐述了墙体砌筑及抹灰的施工工艺要求,提出了抹灰空鼓、开裂问题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关键词: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空鼓;开裂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广泛用于墙体砌筑。但是,应用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的墙体会导致抹灰后产生大量空鼓、开裂等质量问题,这种情况甚至1~2年后都会发生。经过对若干工程的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的调查和研究,并结合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规范,提出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抹灰空鼓、开裂质量问题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以解决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抹灰的空鼓、开裂质量问题。1 砌筑与抹灰材料

材料质量的好坏,对墙体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按以下要求把好材料关。

(1)应事先确定所设定的样板间砌筑砌块及配砖数量。

(2)一次购入样板间所需砌块及配砖,所进场的砌块及配砖要进行验收和抽样复检。(3)检查砌块及配砖的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现场抽样送检报告。(4)禁止验收开裂和破损及龄期不够28 d的砌块及配砖进场。(5)进入现场的砌块及配砖应进行遮盖,避免雨淋。

(6)砌筑及抹灰所用砂浆必须符合设计所要求的强度、配合比,砂浆搅拌时,按照砂浆配料通知单称料下料,控制搅拌时间,所用的水泥必须用同一品牌、同一标号,禁止不同水泥品牌混用,禁止使用过期或受潮的水泥,使用水泥标号不低于32.5,石膏熟化不少于15 d,禁止用脱水的石灰膏代替熟化石灰。

(7)抹灰及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水泥石灰砂浆应分别在3 h和4 h内用完,天气干燥炎热情况下,气温超过30 ℃时应分别在2 h和3 h内用完,不得用凝结后的砂浆重新搅拌再使用。墙体结构构造保证措施

(1)框架柱或剪力墙沿高度600 mm左右预留2根d 6 mm,且长不小于1 000 mm的拉接钢筋,在砌筑砌块时将其埋入墙内,以确保墙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防止开裂。(2)对过高的墙体加设圈梁和配筋砂浆带,不但增加墙体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震性,还可减少因墙体过高而产生沉降或干燥收缩,从而避免墙体开裂。

(3)对过长的墙体设置构造柱,且沿构造柱每600 mm左右高设2根d 6 mm拉接钢筋,预留伸入墙体长度不小于1 000 mm。女儿墙与阳台栏板墙中构造柱间距不应大于3.6 m,顶部设通长钢筋混凝土压顶,减少因墙体过长所产生的干燥收缩。(4)砌筑时,对有转角的砌块墙体,一般应在转角处每隔3皮砌块设置长度不小于1 200 mm的拉接钢筋,以防止在墙体的转角处产生纵向开裂。

(5)应加强门窗洞口部位。洞口周边200 mm左右采用实心砌块或加设配筋水泥砂浆边框、立柱等。洞口的上部加设门窗过梁,特别当洞宽>1 m时,必须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加强,且过梁埋入长度应不小于390 mm,以防止门窗洞口的上角和周边的墙体由于干燥收缩及外力撞击产生开裂。

(6)在砌块与主体结构的接缝处加设300 mm宽的钢丝网,网材与主体结构及砌块连接牢固,并通过砂浆将网材和混凝土黏结成整体,使网材能传递应力。3 砌筑作业要求 3.1 砌筑前的工作

(1)组织好砌筑工人,施工队伍技术负责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检查墙体拉接钢筋的数量及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对与墙体交接的混凝土构件进行提前一天淋水,清除灰尘、油污,对于蜂窝、麻面、孔洞的混凝缺陷进行修补。

(3)禁止对小砌块进行淋水,凡潮湿或龄期不够的砌块禁止用于墙体砌筑。

(4)组织技术比较熟练,砌筑经验丰富的4~5名工人砌筑,其余工人必须进行砌筑观摩。砌筑前先进行排砖,获得合理的排砖顺序后,组织砌筑。3.2 砌块砌筑技术要求

砌块砌筑坚持“对孔、错缝、反砌”的原则,所谓对孔,即上皮小砌块的孔洞对准下皮小砌块的孔洞,上、下皮小砌块的壁、肋可较好传递竖向荷载,保证墙体的整体性和强度;所谓错缝,即上、下皮小砌块错开砌筑(搭砌),搭接宽度不应小于90 mm;所谓反砌,即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有孔面朝下,无孔面朝上的砌筑,主要是保证易于铺放砂浆,确保小平灰缝砂浆的饱满度。3.3 砌块砌筑竖缝处理

竖缝灰浆饱满度控制比较薄弱,因此砌块有肋槽的端部应在砌筑时平放,先将砂浆布满后挤压,并用砖刀进行扦插振实,对于不饱满的灰缝必须立即进行沟浆。灰缝厚度应控制在8 mm~12 mm内。对于挤出多余的灰缝浆要刮除。3.4 砌块砌筑速度控制

由于砌筑砂浆收缩,为减少其收缩幅度,砌块砌筑每天高度不应超过1.4 m~1.5 m,离顶梁或顶板距离300 mm左右应停止砌筑,待7 d后才可以封墙体顶部。顶部封砖要斜砌挤压。3.5 砌筑墙体的保护

砌筑好的墙体严禁碰撞,做好砌筑墙体的保护。4 抹灰作业要求

(1)墙面抹灰作业应在墙体砌筑完成至少稳定一段时间后(至少30 d)方可开始,严禁墙体砌完就立即进行抹灰。基底未浇水或浇水湿润度不够,为保证抹灰基层的质量,砌块墙体抹灰时应提前2 d~3 d进行淋水润湿,天气特别炎热干燥可提前1 d淋水,但必须等墙体表面无水渍时,才可以进行底层抹灰。

(2)基底清理不干净(如灰尘、脱模剂、油污等)导致抹灰层与混凝土、砌体面层黏结不牢固。所以抹灰前应彻底清除墙面松散的砌筑砂浆、灰尘、污迹。

(3)基屋表面太光滑,会导致抹灰黏结不牢固,所以抹灰前应用水泥浆扫毛。

(4)抹灰必须进行分层压实赶平,抹灰厚度过大,容易产生起鼓、脱落、开裂,对于水泥砂浆每层厚度应控制在5 mm~7 mm,水泥石灰砂浆、石灰砂浆、水泥聚合物砂浆应控制在7 mm~9 mm,最大也不应超过10 mm,超过规定厚度的抹灰严禁一次过活,抹灰总厚度如大等于35 mm时,应采取挂钢丝网等加强措施,保证抹灰层的强度,砌体与混凝土基层必须挂钢丝网,严禁漏挂,挂网的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加强网与基体每边的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00 mm。

(5)抹灰层与层之间,对于水泥砂浆、水泥石灰砂浆上层抹灰应在下层砂浆固结后方可进行;对于石灰砂浆,要待下层抹灰七八成干后,方可进行。

(6)为避免外墙渗漏,特别是涂料外墙,外墙抹灰需要留设施工缝时,应按层留设阶梯缝,施工缝留设位置应离门窗、阴阳角距离大于200 mm,施工缝处理应引起重视。(7)对于暗埋管线开槽及凿槽破损部位特别是管线集中部位,当开槽破损部位较大时,需用C20细石混凝土填补,混凝土要求振捣密实,单根管线槽需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补压实,填补应统一施工。(8)加强抹灰层的养护,待抹灰层终凝后应洒水养护,满足抹灰砂浆的养护。

(9)样板间抹灰挂网尽可能多选择几种钢丝、钢筋、纤维网进行试验,对挂网处存在高差的,应用相同标号的砂浆抹平,再进行挂网。5 空心砌块墙体抹灰空鼓和开裂的处理措施

墙体抹灰出现空鼓开裂的质量问题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否则无法通过验收,并影响下一道工序的施工。5.1 空鼓处理

(1)对已完成的抹灰面进行地毯式的检查,有空鼓的部位,先确定范围,用切割机切毛基底面,大面积的要成网状切割,再进行打凿,以免在打凿时影响周围抹灰的黏结度。(2)切割、打凿完成后,先清扫干净,浇水湿润,再用高一级配比的带膨胀系数的水泥砂浆修补,暂不做面层,观察1 d,如对周围抹灰面无影响,再进行面层的施工。5.2 开裂处理

(1)对局部龟裂的部分,要用切割机切除后进行修补。

(2)对横、竖向长线裂纹用切割机切除2 cm的“V”字形,再进行打凿,切割、打凿完成后,先清扫干净,浇水湿润,再用高一级配比的带膨胀系数的水泥砂浆修补。6 结语

5.房屋墙体开裂分析 篇五

摘 要:墙体渗漏问题一直是困扰工程质量的通病,房屋一旦出现渗漏,不仅影响房屋的外观质量、适用性和耐久性,而且会严重影响到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只有找出造成房屋渗漏的根本原因,才能通过科学合理设计、精心选料、严格控制施工等措施防止渗漏的产生。本文针对常见的房屋渗漏问题,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治理措施,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关键词:墙体;渗漏;防治

一 钢筋砼现浇板、保温层上做刚性防水的屋面渗漏(1)屋面现浇板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

产生原因:现浇板内预埋接线盒上浮,使雨水直接从接线盒渗下;现浇板内穿线管上浮,造成板顶局部裂纹,雨水顺管壁外侧流向接线盒。防治方法:用铁钉或铁丝将板内穿线管及接线盒等物件固定在模板上,以保证现浇板内预埋物保持在现浇板的下部,使板内线盒、线管上有足够高度的砼层,并在接线盒上面配置钢筋网片,确保盒、管上面的砼不开裂。(2)刚性屋面开裂渗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产生原因:钢筋砼内网筋应保持在钢筋砼的上表面下1厘米处,由于施工人员的疏忽,使细石砼内钢筋网落在了砼的下部,致使刚性防水层的上部,成为素砼层,从而造成了刚性防水层的开裂渗漏现象。防治方法:浇砼时,应有专人负责将钢筋网片达到设计高度,再覆盖顶部砼,最后用平板振动器振实,压光养护。(3)雨水管口渗漏的原因及防治

产生原因:由于屋面为内落水,管口盖应盖在刚性防水层上表面下0.5cm处。为保证这个尺寸,却疏忽了管盖与管口间的结合关系,从而使雨水从管口直接渗漏进保温层,顺着板顶裂缝渗进室内造成屋面渗漏。防治方法:预埋雨水管时,应适应预埋高一些,然后根据刚性防水的充筋高度截去多余管头,使管盖与管口连为一体。这样既满足了管口的美观,又使雨水直接流入雨水管内,从而避免了从管口渗进屋面的现象。二 墙体楼板裂缝造成渗漏及防治措施(1)地下混凝土底板与墙板施工缝渗水 1)施工缝节点做法不恰当渗漏

单纯采用橡胶带止水效果不是很好,且橡胶带与箍筋相交接处也难以处理。通过多年的施工分析,用钢板止水带施工要比用橡胶带方便。钢板不易变形,其与箍筋的接触点可以电焊处理,防水效果较好。

2)施工缝处砼振捣不密实,垃圾清理不干净

墙板中钢筋往往较密,振捣器不容易插到底部,难以保证砼浇捣质量。楼板施工时,垃圾易落入墙模板内,如被浇入砼中,将成为渗水隐患。3)地下室墙渗水

地下室墙渗水主要与温差应力、砼浇捣密实程度、受力状况、混凝土养护等有关。地下室浇筑后砼水化热导致地下室外墙内外温差较大,产生温差应力,从而导致混凝土局部开裂。预防上述裂缝可采取如下措施:延长外墙拆模时间达到外墙外侧保温目的,用鼓风机将地下室内高温空气排出来降低内部温度,从而减少温差应力。地下室结构混凝土浇筑后,四周回填土时间尽量滞后。因为外墙砼早期强度较低,如因施工需要过早将土回填会使外墙过早承受压力,导致产生应力裂缝,引起渗水。地下室外墙可做卷材防水一道,可有效控制地下室渗漏。

(2)外墙裂缝渗水

外墙裂缝渗水在砖混结构或在框架结构的填充墙中较常见,裂缝多半因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施工时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1)砖墙砌筑或楼面施工应对称进行,以保证加载对称,房屋整体均匀沉降。2)框架或剪力墙结构的填充墙砌筑,要等结构梁达到规定强度。3)外墙砼墙与填充砖墙交接处在粉刷前,应敷设宽度不小于20cm的钢丝网片,网片应绷紧分别固定于砼与砖砌体上的粉刷层内,确保网片粘结牢固。砼墙与砖砌体相接处应按设计要求留置拉结钢筋。4)填充墙砌至梁底部约剩两皮砖高度时,应过约一周时间后再砌剩余的两皮砖,并在梁底处采用实心砖斜砌挤紧,砂浆要饱满。这样可大大减少灰缝的收缩和墙体自身压缩造成顶部开裂的可能。5)窗底框下砖墙压顶施工缝渗水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窗洞在留置时,洞口尺寸往往偏大。因此,结构施工时,尽量将洞口尺寸留置正确恰当,如偏差较大,可用细石砼填充密实。6)突出墙面的细角、空调平台板、雨篷、挑檐等根部也容易形成裂缝,在这些根部做一凸起的线条并使板面有足够的流水坡度,避免倒泛水或有积水现象,即可达到防水效果。三 卫生间渗漏及防治措施(1)渗漏原因

卫生间发生渗水主要是与材料有很大关系,或是在卫生器具排水口与排水管道连接处出现质量问题等,这些都会引起卫生间渗漏水。比如:没有在上水开关、大小便器、地漏下水管等排水立管处设有预埋防水套管,“毛坯”卫生间在装修过程中,因钻洞而引起暗埋管的损坏等。(2)防治措施

1)在对卫生间的地面进行施工时,保证面层的标高要低于室内标高,高差至少为20 mm,在地漏处留出一定量的排水坡度,标高应低于四周标高5mm,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地面无积水。2)在淋浴器淋水范围内加高立面防水层,一般不低于1500 mm;在安装好暗埋管道后,应进行压力试验,验证管道无渗漏后再用水泥砂浆抹实;一旦发现洗脸盆、座便器等处进水接头漏水时应当立即维修。3)在楼板上设立管时,一定要做好根部的防水,洞口要密封严实,防水层收口应沿管道适当上返,按规定要求热水管要增设套管,并且套管要高出地面一定高度,套管内要密实,在管根处用地面砖做止水台。4)做完防水施工后按规范要求做蓄水试验,经试验合格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施工时要严格保护好防水层,如果防水层不小心受到破坏要应及时整修。一切工序完成后重新进行蓄水试验以确保完全不渗漏。四 结语

6.房屋墙体开裂分析 篇六

1 墙体裂缝的原因分析

1) 干燥收缩值。红砖的标态干缩值在0.1 mm/m以下, 且实际干缩值一般只是比标态干缩值稍小, 但任何状态下都非常接近。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它的标态干缩值一般为红砖的3倍~6倍。若要将它的实际干缩值控制在0.1 mm/m, 则它的相应含水率分别约在9.8%~13.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平衡含水率约在3.6%~3.8%, 这说明, 当硅酸盐制品的实际含水率与平衡含水率接近时, 其实际干缩值与红砖相差不大。在实际应用中, 只要经过一定的干燥期, 我们一般可以把它们的实际干缩值控制在0.1 mm/m~0.3 mm/m的范围, 这充分表明严格控制新墙材上墙含水率是非常重要的。2) 吸水性能。红砖的吸水性能要求小于23%, 一般在20%以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吸水率一般在65%以下, 两者都与平衡含水率相差很大, 如果在下雨天气没有很好的防雨措施, 它们的实际含水率可接近各自的吸水率。如前所述, 红砖的实际含水率对其实际干缩值影响极小, 而硅酸盐制品的实际干缩值却随制品实际含水率的变化而发生很大的变化。3) 干缩的速度。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具有高分散多孔结构的硅酸盐建筑材料, 其结构主要由托贝莫来石、水化硅酸钙凝胶和水石榴石组成, 整个结构总体构成坚固的多孔人造石。多孔性是加气混凝土最主要的特性。加气混凝土的孔隙率一般达70%~80%, 体积饱和含水率达45%, 且大部分气孔的孔径为0.5 mm~2 mm, 平均孔径约1 mm。同时它们蒸发含水的速度也比红砖要慢得多, 也就是说它们在大量吸水后在很长时间内都会具有一个很大的实际干缩值。有关试验数据表明, 在温度为 (20±1) ℃、相对湿度 (60±10) %的条件下进行测试, 红砖在3 d内干缩完成约90%, 水分去掉约60%, 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在3 d内干缩完成约15%, 水分去掉约50%。故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砌块的含水率。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随时间推移的收缩变形。对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随着含水量的降低, 时间的推移, 材料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砌块出釜放置28 d能完成约50%的干缩变形, 以后逐渐变慢, 1年~2年后材料干缩变形才能停止, 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潮后仍会发生膨胀, 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 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 约为第一次的80%。5) 砂浆等产品 (材料) 的干缩变形而产生的内应力。内应力的大小与实际干缩值成正比, 而实际干缩值的大小则与新墙材的标态干缩值、实际含水率是同方向变化, 与产品的龄期是反方向变化。6) 砌体的沉缩而产生内应力。砌体在砌筑过程及砌筑完成后都会形成沉降收缩, 它包括砌体在自重作用下产生的砂浆塑性变形而下沉, 也包括墙体材料和砂浆的干燥收缩。其内应力的大小与砌体的沉缩量成正比。7) 温度应力而产生的内应力。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 钢筋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为砌体温度线膨胀系数的两倍。当温度变化时,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的变形不同步, 由于建筑物是超静定结构, 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化引起足够大的变形时, 建筑物将产生温度应力, 即在“整体墙”产生内应力。内应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正比, 这种温度应力当作用于构件的温度应力超过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的抗拉强度时, 将出现裂缝。8) 加气混凝土砌块切割表面呈鱼鳞状, 并有疏松颗粒, 若抹灰前未清理干净, 会在砌体和抹灰层间形成隔离层, 因粘结力下降而出现空鼓。9)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不均匀性影响。这方面的问题较多, 诸如砌块外形尺寸偏差过大, 造成灰缝宽窄不一, 抹灰厚薄不匀, 导致收缩变形差异;又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密度不一致, 造成变形也不一致;砌块缺损 (表面孔洞、裂缝、酥松等) 也会影响墙体与抹灰层之间的粘结。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抹灰层空鼓或裂缝。

2 防治措施

2.1 构造措施

由于墙体砌块存在不同材料的热胀冷缩、湿胀干缩等应力, 通过构造措施加强约束, 防止裂缝。

1) 填充墙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 砌块宜与柱、剪力墙采用柔性连接,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 mm~600 mm设2Φ6拉结筋, 拉结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 且不应小于700 mm。顶层填充墙拉结筋宜采用沿墙全长贯通设置。

2) 填充墙墙长大于5 m时, 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不小于层高的1.5倍时, 应在墙的中段增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 m时, 墙体半高处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 顶部为自由端的墙体应设置沿墙全长贯通的圈梁。

4) 短肢剪力墙、剪力墙中洞口填充墙砌筑参照框架结构设置拉结筋。

5) 墙体转角处和纵横交接处宜沿墙高每隔500 mm~600 mm设拉结筋, 其数量为每120 mm墙厚不少于1Φ6, 埋入长度从墙的转角或交接处算起, 每边不小于1 000 mm。

6) 跨度小于0.6 m的过梁可采用30 mm厚水泥砂浆配3Φ8钢筋的过梁。跨度不小于0.6 m的过梁应采用预制或现浇钢筋混凝土过梁。过梁支承长度每侧不得小于300 mm。

7) 墙体洞口下部应放置2Φ6拉结钢筋, 伸过洞口两侧长度每侧不得小于500 mm。

8) 跨度大于0.6 m的门窗洞口的顶面或洞口上部砌体高度小于洞口跨度1/2时应设计截面宽度与墙厚相同的过梁。

9) 窗口标高处应沿墙通长设置60 mm厚的配筋混凝土条带, 配2Φ10纵筋和Φ6的分布筋, 用C20混凝土浇筑。

10) 墙体洞口宽度一般不得大于2.4 m;进户门及宽度大于2 m的洞口两侧、长度超过2.5 m的独立墙体端部应设截面宽度与墙厚相同的构造柱。

11) 门窗洞口四角 (400 mm×500 mm) 范围内应用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加强。墙体与混凝土梁、柱、板的界面处理:当不在同一平面时, 抹灰前沿缝长方向应先抹一道宽度为300 mm、厚度为10 mm抗裂砂浆找平层, 再将宽度为250 mm的加强型涂塑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均匀压入砂浆面层中;当在同一平面时, 用热镀锌电焊网代替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

12) 墙体底部应采用高度不小于180 mm、强度等级为C20的素混凝土铺底。

2.2 技术间隙

1) 砌块生产厂家应严格按国家标准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应存放5 d以上方可出厂。砌块产品出厂时, 应成垛绑扎或有其他包装, 砌块产品必须捆扎加塑料薄膜封包等防潮、防雨措施, 并标明生产日期。

2) 施工采用的砌块龄期应超过28 d, 以降低砌块自身收缩导致的裂缝。

3) 填充墙砌体砌筑, 应待承重主体结构检验批验收合格后进行。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 应留有一定的空隙, 砌筑完应至少隔14 d后, 方可将其补砌挤紧。

2.3 控制砌块的含水率

砌块砌筑前24 h浇水湿润, 直到表面充分湿润为止, 砌筑面要达到饱和面干状态。但含水率过高, 则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因砌块失水体积收缩而出现水平及垂直裂缝, 因此应控制砌块的含水率大于15%~20%。雨天施工时堆放在室外的砌块应有遮盖设施, 不得使用被雨水淋湿的砌块。当雨量为小雨以上时, 应停止砌筑并对已砌筑的外墙体进行遮盖, 防止雨水浸入。砌块应提前7 d进入施工现场并置放于室内, 使砌块含水率与室外大气达到大致平衡。被雨水淋湿的外墙体, 待其含水率与室外大气大致平衡后方可进行墙面抹灰。

2.4 施工阶段的控制

1) 砌筑前进行实地排砖, 不足整块的, 可以锯砖, 但不得小于砌块长度的1/3。上下层十字错缝, 搭接长度不小于块长的1/3, 转角处应相互交叉, 水平、垂直灰缝要求不大于15 mm。砌块与墙柱的相接处, 必须按规范预留拉结筋, 以防因收缩而拉裂墙体。

2) 应设置皮数杆。皮数杆应牢固地竖立在转角、内外墙交接处, 间距以4 m~8 m为宜, 墙体每天砌筑高度限定在1.5 m左右。

3) 灰缝要求横平竖直且厚度应均匀, 水平、垂直灰缝厚度不得大于15 mm。灰缝砂浆应饱满, 应随砌随将灰缝勾成深度1 mm~3 mm的凹缝。在砌筑过程中, 应采用“挤法”或“灌浆法”使竖缝灰浆饱满, 一边砌筑, 一边进行补缝、勾缝处理。重点做好框架与砌块之间的接缝的勾缝处理。在砌筑完上层砌块后, 应隔层砌块对灰缝进行二次勾缝。水平、竖直缝砂浆饱满度不应低于90%。严禁出现瞎缝、透亮缝和用杂物塞缝。砌体顶部处理由于砌体将有一定收缩变形, 所以砌筑到顶部时应预留一定的空隙, 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14 d后才能进行顶部斜砌 (角度60°~75°) 顶紧, 并用砂浆填实。

4) 砂浆和易性。砌筑砂浆的和易性包括砂浆的流动性和保水性, 砂浆流动性一般用稠度表示, 砌筑砂浆流动性不可过大以免降低强度并导致分层、析水现象, 并避免因流动性过小而导致砂浆偏干不易于施工和填充灰缝;保水性则指砂浆保存水分的能力, 避免保水性差而导致泌水、离析现象并失去流动性, 在摊铺过程中不宜摊铺为均匀厚度的薄层, 以免摊铺后水分过快被砌块吸干而影响砂浆和砌块的粘结力。

5) 墙体抹灰。a.在进行管线敷设和箱、盒安装时, 应根据尺寸要求, 确定好位置, 并弹出位置线, 用切割机割开槽, 不能随意剔凿砌块, 损坏砌块墙体。箱、盒安装和线管敷设好并固定牢靠后, 将该部位的砌块浇水润湿, 用掺108胶的泥砂浆抹实补平, 在大面抹灰之前, 钉铺密目钢网片, 面积较大的暗装箱背面, 应钉铺双层密目钢丝网片, 以有效防止抹灰空鼓、裂缝产生。b.基层处理:抹灰前, 先用钢丝刷将墙面松散灰皮刷掉, 再浇水润湿墙面, 以免砌块从抹灰砂浆中吸取水分, 但砌块含水率必须控制, 过高又会导致干缩变形增大。经验表明, 加气混凝土砌块表面含水率宜控制在15%左右, 其渗透深度为8 mm~10 mm。然后在加气混凝土墙体表面涂抹界面剂, 要求界面剂有很强的柔韧性和粘结强度, 而且憎水性好, 既能提高抹灰层的粘结力, 又能封闭加气混凝土表面的气孔, 阻止抹灰砂浆中的水分被加气混凝土砌块直接吸取, 基层处理24 h后即可进行抹灰。c.墙体抹灰应在砌筑完毕30 d后方可施工, 以保证砌体有足够的干燥时间来完成变形收缩, 若在雨季施工则应适当延长砌筑和抹灰的时间间隔;墙面面积超过36 m2则应采取分格处理;对墙体和梁板交接等易生成裂缝部位应提前涂刷界面剂处理, 抹灰应分为基层和面层施工, 基层宜采用同加气混凝土强度接近的混合砂浆, 抹灰应采取分层进行, 并控制每层抹灰间歇不少于24 h, 对分层接槎部位应保证先施工的抹灰层较薄, 结合部位应均匀接槎, 面层施工应待基层终凝后方可进行。抹灰层厚度控制, 底层抹灰层厚度不大于8 mm, 用木抹子压平搓毛, 使其与基层粘结牢固;中层抹灰层厚度控制在5 mm~8 mm;面层厚度以3 mm~5 mm为宜。底层或中层的砂浆具有一定强度和见干后, 同时检查确认无空鼓、龟裂和剥落现象, 方可抹中层或面层。墙体与混凝土梁、柱、板的界面处理:当不在同一平面时, 抹灰前沿缝长方向应先抹一道宽度为300 mm、厚度为10 mm抗裂砂浆找平层, 再将宽度为250 mm的加强型涂塑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均匀压入砂浆面层中;当在同一平面时, 用热镀锌电焊网代替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

3 结语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开裂是一个综合、随时间、应力推移复杂过程, 本文从湿胀干缩及砌体的温度、干缩内应力方面分析了砌体开裂的原因, 提出了通过构造措施、技术间隙、施工控制砌体开裂的措施。

摘要: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随时间的湿胀干缩及砌体的温度、干缩内应力方面分析了砌体开裂的原因, 提出了通过构造措施、技术间隙、施工技术等控制砌体开裂的措施, 以促进蒸气加压混凝土砌块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砌块,裂缝,措施

参考文献

[1]03J10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构造3—5[Z].

7.填充墙体的开裂与裂缝有效控制 篇七

關键词:墙体;裂缝;分析;控制;措施

填充墙体裂缝虽然裂缝很小,但由于影响了墙面装饰的美观,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在一个新建的小区里,业主投诉最多的建筑问题就是填充墙体裂缝,其比例达到了21%,这些裂缝一般不贯穿墙体,仅在墙面抹灰层上,裂缝开展方向、数量没有规律,危害性不大,主要影响美观,造成使用者心理上的不安全感;有些比较严重的就贯穿墙体,如外墙裂缝就会引起墙体渗水。 为了让砼小型空心砌块住宅工程的质量能使更多的用户得到满意,减少裂缝对住宅质量影响,因此必须对墙体裂缝进行有效控制。

一、裂缝产生的部位及其特征

在多层住宅中最常看到的裂缝是顶层纵横墙交接处有阶梯形裂缝产生;在屋面与墙体交接处或梁底与墙体间有水平裂缝产生;在底层窗台下有竖向裂缝产生,各个楼层的窗台两角和顶层外墙窗口四角处有斜裂缝存在;在钢筋混凝土柱和砼小型空心砌块填充墙的相结处有竖向裂缝存在;在砌块周边产生裂缝。

二、裂缝产生的原因

1、小砌块自身的因素。首先,砼小型空心砌块是由碎石或卵石为粗骨料制作的混凝土,它具有混凝土的脆性。同时砌块存在着干缩的重要特性,在28天自然养护后,其干缩约完成60%左右,因而这样的砼小型空心砌块用在墙体中就难免发生裂缝;其次,用于砼小型空心砌块和砌筑砂浆中的水泥、石灰、砂石等材料来源很广,其性能不够稳定,因此也会影响砌块和砌筑砂浆的质量。

2、温度的影响。屋面框架结构,当午后曝晒后,屋面板上下温差加大,框架粱、柱出现温差变形,而填充墙为刚性结构,不能与框架结构协同变形,产生水平裂缝,在夏季尤其明显。屋面的温度比墙体的温度高,则屋面的变形也比墙体的变形大,屋面的变形受到墙体的约束,导致在屋面和墙体的结合处产生剪拉力。在剪拉力和屋面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墙体产生相应的主拉应力,当主拉应力超过墙体自身的抗剪、抗拉强度时,墙体势必会产生多种形状的裂缝。

3、设计方面存在的因素。砌块对地基不均匀沉降非常敏感,设计中如果对地基不均匀沉降估计不足,易在墙体中产生阶梯形裂缝及底层窗台墙体的竖向裂缝。此外,目前大部分屋面在檐口处没有隔热措施,导致顶层横墙产生阶梯性裂缝。对屋面保温材料的随意选择而不考虑减少温差的作用,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柱和砼小型空心砌块的相结处,缺乏相应控制裂缝产生的措施。

4、施工中存在的因素。砌筑工人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别造成砌筑质量不稳定,是造成墙体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在施工中,所用砂浆强度低、砌块表面浮灰等污物未处理干净、砌筑时铺灰过大,均会发生砂浆与砌块间粘结力差,导致裂缝的产生。其次,砌块出厂存放期不够,在砌块体积收缩尚未完成就上墙砌筑,产生收缩裂缝。砌块排列不合理,上下二皮砌块竖缝搭砌小于砌块高的三分之一或150mm的,没有在水平灰缝中按规定加拉结筋或钢筋网片,导致裂缝的产生。墙体、圈梁、楼板之间纵横墙相交处无可靠连接。施工现场对砼小型空心砌块的堆放场地、遮雨措施等未能按规范要求实施,上述这些都会造成墙体水平裂缝的产生。

5、材料管理中存在的因素。由于水泥砌块在28天龄期内收缩量很大,因此规范明文规定,施工时的砌块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天。而许多厂家忽视此项规定。生产紧张时,砌块往往提前出厂,而施工现场缺乏检测手段,在施工场地狭窄的情况下,基本是进多少用多少,直接造成墙体砌筑后收缩量大的问题。

三、砌块墙体裂缝控制的措施

针对这种裂缝的普遍性,必须从设计及施工阶段,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

1、设计方面控制的措施

a)控制顶层墙体裂缝的关键是降低屋面与墙体之间的温度差。因此必须同时采用保温层和隔热层,在檐口处的保温层厚度必须满足允许温差的要求。同时,隔热层应满铺,不得在檐口处出现空档。在屋盖适当部位应设置分隔缝。

b)由于屋面板四周(即外侧框架梁)以及墙均为外露面,难以完成保温隔热措施,应采取结构措施,在边跨增加结构柱,减小柱距粱跨(使其不大干3米),从而减小边粱因上下温差而产生的变形,减少墙体水平裂缝的出现。

c)设计应尽量减少屋面结构外露部分。

d)将填充墙两侧拉结筋拉通,成为配筋砌体,以改善两种材料因变形差异而出现裂缝。

e)墙面应满挂钢板网,再进行抹灰,钢板网与框架梁柱要可靠拉结(如利用环氧树脂粘结)。使墙体与框架结构形成整体,共同变形能力增强,从而减少裂缝。

f)提高顶层墙体的小砌块和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7.5级,并在外纵墙、内横墙沿高度每600mm设置φ4钢筋点焊网片,用来增强顶层墙体的抗拉、抗剪强度。

g)在各层窗台处均设置钢筋混凝土窗台梁,以减少由于压力差引起的裂缝。同时提高底层窗台下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若在不均匀地基的情况下,增加地圈梁的刚度,并在底层窗台墙体的第二与第四皮灰缝中各设置φ4钢筋点焊网片,用以控制竖向裂缝的产生……

2、施工方面的控制措施

a)砌筑工人应持证上岗,无上岗证者不得上岗。上岗前应做好技术交底,要求每一层的同部位墙体应由同一人施工。

b)墙体所使用砼小型空心砌块的生产厂家必须具有准用证。砌筑前,应将砌块表面的污物清除,不得使用28天龄期未到或潮湿的小砌块进行砌筑。断裂的小砌块或壁肋中有竖向凹形缝的小砌块不得在承重墙上砌筑。

c)砌筑水平灰缝时用座浆法铺浆,砌筑竖缝时先将小砌块端面朝上铺满砂浆,然后上墙挤紧,并用泥刀在竖缝中插捣密实,做到随砌随勒缝,用以保证墙体有足够的抗拉、抗剪强度。若需要移动已砌好砌体的小砌块或被撞动的小砌块时,应重新铺浆砌筑,控制砌块周围裂缝的产生。

d)配制砂浆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要求,设计配合比应有良好的和易性,砂浆稠度宜控制在50-70mm,施工配合比必须准确,保证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e)顶层的内粉应在屋面保温层、隔热层施工完毕后进行,以降低温差的影响。外墙的粉刷宜在结构封顶后,并在墙体干缩基本稳定后施工,防止以后粉刷开裂。

四、结语

上一篇:邪教事迹简介下一篇:法律法规求职者有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