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书笔记800字

2024-08-02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800字(精选10篇)

1.《世说新语》读书笔记800字 篇一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主编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口吃的邓艾,自称时便经常重复说“艾,艾……”这样难免被人拿来取笑。有一次晋文帝也和他开玩笑说:“你总是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啊?”邓艾没生气,也没尴尬,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只是一只凤。”他用楚国陆通比喻孔子的名言,来说明自己虽然常常连连说“艾,艾”,但和孔子那样只有一个“艾”罢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讲述的是顾悦和简文帝。顾悦和简文帝同岁,但顾悦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比我先白了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临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资质经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由此也导致了人生的许多不同。

另外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身在庐山的远公,虽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说:“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用自己热切的言辞和神态,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印刻在弟子们的心中。……

邓艾虽口吃,但却不妨碍他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表达: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应该好好的发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才能,做一只凤,做一条龙。晋文帝的一个玩笑,一个调侃,却引出了顾悦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资质禀赋的不同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远公用桑榆之光来比喻自己,用朝阳之辉来比喻年轻的弟子,告诫我们学习是一刻也不该放松的……

古人善用比喻,能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深奥的道理说到透彻,又恰到好处;能把人们熟知的平凡事说得不平凡,说得有趣。这种语言技巧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明代的学者胡应麟评介《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既是绝唱,定有属于他绝唱的魅力,反复认真诵读这36门学说,定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

“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语出自《世说新语》,它就这样活脱脱的暴露在我的眼前,没有突兀和惊悚,没有纠结与无力,有着我对我自己一切的思考的完整答案。

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经常和自己过不去的人,我把自己困在一个自以为符合一切道义规范,能满足我对事物明亮面需求的枷锁里,然后打磨菱角,学会方圆,让我能完全契合,让我在自己建筑的框架里对所创造出的一切感到心满意足,但精神力量的空乏又使这摇摇欲坠,我不断补充心灵鸡汤,用成功学的思想来欺骗自己。

仿佛这些病态的强迫,真的能使自己造就世俗的成功,但最后它们终成了偏激和阴暗,成了表面强大温暖,但实际千疮百孔的内心。我用变质的鸡汤喂养着荒芜,看着它们慢慢沦为灰烬。

不安,焦虑,烦躁,无厘头对事物的敬畏,在我的周围拉开了一道道屏障,我被束缚在里面周旋,一点一点没了往前的勇气,一点一点没了自己,这些使我溢着对做错事的恐惧,对周旋久的讨厌。

终于我翻开这本书,它引导着我,仿佛这本书里面有无尽的深渊,等着我一点一点去探寻。于是我开始思索追寻,渴望找到并拥有能通向远方的动力及希望。“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不再无病呻吟,丢掉尖酸刻薄,放弃对自己的束缚,更需要明白苦难与救赎,倒完自找的苦水,扛上该有的苦难,在一步一履的坚定中,保存善良、炙热。即使遥遥万里,即使布满荆棘,也要用我所有的磨砺换来的珍贵抵抗恶意。

它给我的力量也远远不止于此,终有一天,这本书能成为此生让我受益无穷的教义。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3

《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们的惊慌。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王坦之惊恐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

我觉得华歆不应为名和利所动心,他应该多学习管宁,不为名和利所动心。管宁就好象王戎,因为王戎的父亲王浑所曾经任官过的州郡,由于感激他的德义,怀念他的恩泽德惠,于是相偕的致送赙仪达数百万,此时王浑已死,故由他的儿子王戎所收,但王戎完全不接受,如果是华歆的话就却不是如此。

《世说新语》是一部反映魏晋时代文人风貌,体现时代特征的笔记小说,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带表作品。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包括我也很喜欢。

能写出这样好的作品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刘义庆。

《世说新语》通行本为六卷,三十六篇。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很多吧!

《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片段,但词简意明,颇能表达人物的个性特点。淡淡的几笔,就能把人物描写的活灵活现,真是妙不可言啊!

《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朴素的散文,有的几乎如口语一般。在晋宋人的文章也颇具特色,因此一来使人们喜欢阅读,其中不少故事,了诗词中的常用典故?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4

这些天,我阅读了一本名叫《世说新语》的书,其中的一节片段让我受益匪浅。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是有个人名叫荀巨伯。有一天,他得知自己的友人病重在床,便即可千里迢迢赶去探望。当他赶到时,城外的胡兵却已经攻进城池。友人劝荀巨伯:“我命不久矣,您快逃吧!”荀巨伯却答:“我赶来探望你,怎能在危险时刻弃你不顾呢?”这时,胡兵已闯入宅门,见荀巨伯一人舍生护友,问道:“城里的人都走了,你是何等英勇!”得知来龙去脉后,胡人首领仰天长叹:“我们不讲道义的人攻入了讲道义的国家!”随后便带兵撤退了。

看完故事后我暗想:友情的力量多么伟大啊!荀巨伯在生死关头没有抛弃友人,独自一人对抗上百敌寇,并且还感化了敌人,救了一座城。现在,我们生活在幸福和平的年代,没有了战争,但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流露着朋友间的关心和帮助:题目太难做不出,朋友会不厌其烦帮你讲解;遇到挫折,朋友会鼓励你不要气馁;下了场大雨,与朋友公用一把伞;你快乐,有朋友陪着;你悲伤,有朋友安慰你……

想想身边,回头看看,友情的故事也同样温暖我心。一次,有位同学过生日,父母出差不再身边,无人陪伴,无人祝福,她伤心的哭了起来。这时,是同学们安慰她,陪伴她,让她露出了甜美的微笑。那天,大家也纷纷送上了生日礼物:花色淡雅的作业袋、攒下零花钱买的文具、精心手绘的生日贺卡……礼物虽然并不贵重,但是承载着大家浓浓的友谊,生日歌唱的并不整齐,但在我看来,这是世上最甜美的声音,蕴含着我们深深的祝福。

作为朋友,虽做不到为朋友两肋插刀,但只要彼此相互信任、相互珍惜,友谊就像天边的彩虹,那么美好,那么纯洁。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5

韦仲将能书。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将登梯题之。既下,头鬓皓然,因敕儿孙:“勿复学书。”

读书笔记:写字画画,本来是一消遣之事,陶冶情操,砥砺性情。一旦散失乐趣,当成负累反而失去本真了。韦诞之苦,苦在他成为了一个御用书法家,从此写字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难以直抒胸臆了。想中国有太多的御用文人,他们的命运何其相似。古如纪晓岚,近如郭沫若。韦诞写字,一夜头发雪白,让我想起了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其中有一段是唐伯虎与对穿肠对对联的情节,最后对穿肠吐出几两血来!哎,唐伯虎所言一语中的:对对子本为消遣,今日穿肠兄对出几两血来,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3、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读书笔记:顾恺之乃大画家,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影响深远,其主张: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技法,为后世画家所推崇。观人观眼,眼可辨人之真伪善恶。所以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画人也是如此,传神之处就在眼神。顾恺之深得绘画之奥妙。据说西方蒙娜丽莎的微笑,其眼神也充满神秘!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6

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人,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门外,怡然不屑。

子敬之行为确实太过简傲,我想来想去,此种行为只能是出自真正的贵族,从小衣食无忧,任性放达,骨子里有一种血统、身份和学识的优越感。评点他人时,毫无顾忌;面对他人批评时,也毫不在乎。独来独往,天地四方,惟我惟大!想我辈出身贫寒之人,自是望尘莫及。从小都是按照别人要求的样子而活,一直以来都在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奔波忙碌,为人处世情愿辱没了自己也不能委屈别人。此种境遇即使要放达也只能装装样子而已。

元帝皇子生,普赐群臣。殷洪乔谢曰:“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而猥颁厚赉。”中宗笑曰:“此事岂可使卿有勋邪?”

看到这则故事,我不免忍俊不禁,惠心一笑。我们当代人经常也是开类似玩笑的,尤其是朋友之间,此类戏虐之词时常有之。不过这则故事能够看出君臣间少有的和谐气氛,估计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皇帝也是人,难免和臣僚们偶尔也乐一乐,何必每天正襟危坐,一板一眼呢?

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7

《世说新语》是南朝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用文言写成,分为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几句话,但就在这些记录人物言行举止的文句中,我们却可以体会到魏晋时代浓郁的政治氛围和人物特色。

前几天,我读了《世说新语》中的一到三十页,其中的一则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这则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华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难,有一人想搭他们的船,但却遭到华歆当即表示为难,王朗说:“正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后来追兵即将追上,王朗想抛弃那个人。华歆说:“之前我犹豫不决,原因就在于此。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抛弃他呢?”社会上从此便根据这件事判定华歆和王朗的德行优劣。?

我们做老师的是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平时处理班级事情是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过去私塾是要靠“打”的,好像是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8

有一本书被鲁迅先生称为“名士底教科书”,这本书便是《世说新语》。

魏晋名士风采仪态特别秀美。如果不是何平叔面色白晳,魏明帝又怎会“疑其傅粉”?如果嵇康不是潇洒大方,玉树临风,又怎会赢来众人纷纷感叹?如果潘岳没有美妙的仪态容貌,遇到他的妇人又怎会把他围住?如果王衍手里不常拿白玉柄麈尾,又怎会看出他的手和白玉的颜色没有区别?用厉害的侧面烘托来写魏晋名士的容貌,这也许就是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吧!

魏晋名士又不缺洒脱豪放的情怀。在所有人物中,我最喜欢嵇康。《简傲三》中,对于钟会的到来,没有左顾右盼,只有专注做自己的事。天生嵇康,豪放洒脱,更有一种不屈于权贵的骨气,《雅量二》中,嵇康即将被行刑,他的表情态度却没有变化,他明明低头认错就可以保住性命,可他没有,守住心灵,我喜欢他的骨气。从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这也许也是这本书的高妙之处吧!

魏晋名士也少不了清谈,有一次卫阶与谢鲲清谈一夜后,原本虚弱的卫阶因此病情加重,为了清谈都顾不得自己的身体,也许“清谈可以饱”是真的。因果关系衔接自然,这也许也是这本书的高超之处吧!

魏晋名士有时也会豪无节制,就如刘伶常常酗酒没有节制,脱掉衣服待在屋里,当有人责备他时,刘伶却说:“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这样随性而不拘小节的风度,也让我们为之感叹。虽然寥寥几笔,却将人写得淋漓尽致,这也许也是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吧!

鲁迅这样评价《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静下心来,慢慢地、细细的品味这本看似简短却又有清晰脉络的书,品这本零散却又自由灵活的书,品这本对人物刻画独具特色的书。思索之间,了解魏晋名士的那一种生活与情意。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9

从《世说新语?俭啬卷》中的四个故事说起。《世说新语?俭啬卷》中有九个晋人俭啬的故事,其中有四个是说王戎。

一:王戎担任司徒时既贵且富,在京城的首善之地都数一数二。王戎亲自掌管田契,经常与夫人在烛下计算财产。

“旧时王谢堂前燕”说的是琅琊王氏在东晋极盛之时。在西晋琅琊王氏并不是一流的门阀,河东裴氏、颖川荀氏的声望当时都比琅琊王氏要稍高一些。虽然,阀第的品评中,主要是看指祖先的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但财富也是世家豪门间社交的一个重要方面。

儒家伦理统治中国的期间,提倡“仁、义、忠、孝”,表面上很看不起钱,其实都是很虚伪的。自孔夫子起,儒生就是一个个官迷,而在中国古今历史上,权、钱一直是相通的。想作官和想发财就是一回事。

以现在的观点来看,擅长理财,理所当然是一个极大的优点。

二:王戎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树,王戎卖李子时,怕别人得到种子,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钻破。

这类似于现在的“技术产权”的保护意识,何过之有啊?王戎是一位超前于时代意识的伟大理财家。

中国古今一些知识分子的酸气要不得,思想中有仇富意识,歧视种种勤劳致富、合法谋利的行为。潜意识里,这是种忌妒,因为自身理财无能,不能合理合法的占有财富,于是整天怨天尤人。

三:王戎之女嫁给河东裴頠时,向王戎借了数万钱,很久没有归还。女儿回来省亲时,王戎神色不悦,直到把钱还清才高兴起来。

这是一种最合理的亲人之间的借贷关系。亲父子、亲兄弟明算帐,何错之有?

有错也是欠债不还的裴頠的错。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0

读《世说新语》,感觉就像听古人讲故事。寥寥数语便能将一个时期的思想风貌娓娓道来。怪不得鲁迅先生称它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魂奇。”不仅仅这些。《世说新语》还是“无数”成语的“发源地”呢!我们熟知的“拾人牙慧”、“一往情深”、“咄咄怪事”、“一览无馀”、“望梅止渴”等等,都出自《世说新语》里的一个个小故事。让我们一齐领略吧!

我最喜欢的一则是《道旁苦李》一文。它讲的是七岁的王戒在和小朋友们玩的时候,看见路旁李树上结了很多李子,多的都快把树枝压断了。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去摘李子,而王戒一动不动。有人问他原因,他说:“长在路边树上还会有那么多李子,定是苦李。”摘到李子的孩子尝李子,果然苦。

这个故事暗藏玄机,不但夸奖了王戒小小年纪便有很强的推理本事和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还侧面指出“路边苦李,没人青睐”。借苦李传达出无用的事物活人就会被人所弃的道理。而故事中的王戒从小就脱颖而出,终后为竹林七贤之一,成为西晋大臣。

许多父母在处罚孩子时,犯了两个最大的错误,一是他们要罚,确舍不得,下不了手;二是他们会处罚,可是他们没有自我必须的原则,好像随他们心境好坏来执法,让孩子摸不清。刘墉以自我教育孩子为例,异常是提到他的母亲,在刘墉想打儿子确又碍于母亲而没有真打的时候,提醒刘墉,真要打,真要教育孩子,就要打重点,狠不下心,下不了手,损了父亲的威严,更关键是丝毫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刘墉以自我年迈的母亲为例,告诫我们教育孩子得把握好度,作父母的得有自我的原则。

古人所谓明刑弼教,刑罚的目的是帮忙教育,害怕孩子做危险动作时受伤,于是在他不听话的时候处罚他,目的是使他不受伤,你能把他打成一身伤,当然不能,所i以处罚绝对不能够过分,否则就变成是你在伤害他了,常此以往,不仅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可能还会使孩子渐渐远离你。同时处罚又得有自我的原则,什么事情该罚,什么事情不该罚,不能随自我心境而定,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并且要经常让孩子知晓什么事情能够做,什么事情不能够做。如此想到我们高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其实也是有很大的共性的。

对于高中生,首先制定班规,详细完备,让学生清楚我们的原则底线,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你犯什么错误会相应得到什么样的处罚,而一旦学生犯错,必须要处罚,当然这处罚要严格遵守事先的规定,不可过于随意。高中生又不比小孩子,处于青春期叛逆期,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所以我们在处罚的时候必须要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才能够到达好的教育效果。

读完这本书,引发了我许多的思考。在生活中,要细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进行推理确定才能实现有价值的人生。

《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1

《世说新语》是刘墉写的一本关于教育的秘籍,这本书他从孩子诞生前,父母该怎么决定教育的方法、规划孩子的未来,到孩子出事之后,如何跟孩子互动、开发孩子的潜能。在这本书里,他的一些独到的教育方法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以下是书中的两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1、“虎姑婆”长什么样子?

记得小时候,我就听过“虎姑婆”的故事,当小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大人们总爱说“再不听话虎姑婆该来咬你手指了!”可是,你知道“虎姑婆”长什么样子吗?答案肯定不是一样的。作者说“为什么一个虎姑婆可以让我们从小孩时代记忆一辈子,而且每个人心里的虎姑婆都不一样,啃手指的声音可好像能在耳边响?答案很简单:因为想象!”

每个人的想象是不一样的,为什么都在呼吁我们要看书,因为在看书的过程中会对书中的人物、事物、事件进行充分的想象,使我们的想象力充分得到发挥。如果给我们一个虎姑婆的动画片,里面有个虎姑婆,还有虎姑婆啃手指的画面和声音,我们看过就知道:哦,原来虎姑婆那样啊,啃手指的声音是那样啊。就用不着想象了。什么都是现成的,那我们的思维与想象岂不是会越来越懒,就跟机器一样时间长不用就会生锈了。

所以,在想象力还没有生锈前,让我们多读读书吧!让它们快速的运转起来。

2、人生光明面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但是要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挫折,书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台北有一个由三位盲人组成的乐团,每个人都笑容满面。一个说他最幸运,因为他是后来才失明的`,所以他看过世界时什么样子。另一个说他也幸运,因为虽然看不见东西,却能感觉光线,所以不算完全失明。第三个说他虽然从小就瞎了,可是也不错,因为反正不知道看得见是怎么样的,既然不曾拥有,也就不觉得失去了。说完,三个人就唱起歌来。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快乐呢?因为他们由正面看事,即使一般人看来是负面的,他们也有正面思考。还有两位高龄逝世的老人,其中过的很富裕的那位老太太,临终躺在病床上,对每个去探望的人怨,怨伤痛、怨丈夫早死。过得十分辛苦的老太太,却一直到死都感恩,说:“我真好命啊!丈夫早死,还能活到今天,而且儿孙都来看我,多好命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呢?因为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不同,一个生活在总由负面看事的家庭,而另一个从小就长在宽容的环境。

所以,身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如果对学生用正面的语气说话,教育他们从正面看事,譬如:孩子天凉没有关窗,不要说:“你想冻死啊?”或“为什么不把窗子关上?”而应该讲:“把窗子关上吧!免得着凉”。孩子爬到危险的地方,别喊:“你想摔死啊?”而说:“快点下来。”孩子考五十分,如果对他说:“你居然有一半不会,没有前途了!”换成“你能考五十分,表示还会一半,再加一点力,多十分,就及格了,试试看,下次考好一点。”收到的效果会是一样的吗?

让我们教学生从正面思考吧,总存感恩的心,总在失望中带有希望,总在跌倒时,想想休息一下,能跑得更快、飞的更高。我想这样正面思考的人生态度不仅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也会对我们的人生有所改变的!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2

先说“介绍”。“介绍”是指对所评的书的内容作言简意赅的概括叙述,让读者对该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书评《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介绍的:“《南京情调》收入64篇*,20世纪上半叶社会各界名流笔底的南京昔日景观,风土人情,大多风流倜傥见性情;80帧照片,让50年前的古都旧影清晰再现,金陵旧时影像,幅幅沧海桑田显趣味。”

再说“评价”。“评价”可以是总括全书作鸟瞰式的评述,如书评《展现“另一个”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都体现了作者的睿知和科学预见性。全书蕴涵着科学家与知识分子的良知,浸透着他对整个20世纪全人类的极大的人文关怀。”也可以聚焦于作品的细部作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如金圣叹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鲁达打店小二一段描写:“一路鲁达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

‘只一脚’,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

三言二语就点出了《水浒》对鲁达的动作描写是充分个性化的。

“评价”是书评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见功力的部分,从这里可以见出一个人的思想水平、艺术素养、鉴赏能力、语言功夫等等。评价作品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意评价的科学性。要以科学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论,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②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要反复阅读、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读,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篇小说:“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宗白华先生是这样评析的:“这是何等严肃的责己精神!然而不是出于畏人言,畏于礼法的责备,而是由于对自己人格美的重视和伟大同情心的流露。”宗先生的评析见解独到,深刻精辟,所谓“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

(《古文观止·序》)③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再说“推荐”。这是书评的结尾,有好书与读者共享的意思。如《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写的:“南京文化渊源流长,底蕴深厚,值得特别关注。钟情于南京文化的人,即便不到南京,也能从《南京情调》中体味一番南京情调。”

俗话说文无定法,写书评当然也无一定的格式,可以因人而异,因书而异。比如偏于谈感受的书评就可以直接从述感开头:“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高考报告》是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作品。不读则罢,越读越使人感到,高考的分量实在太重太重,它重得使许多中国人的腰背都压弯,连中华民族的脊梁也被压得出现了严重的畸型。高考啊!何时才能走出怪圈?”(《走出高考的怪圈》)想要带点文学色彩又要给读者一点悬念的也可以抒情开头:“若你走进普鲁斯特的世界,我想你不会不惊叹于那美妙的符号所产生的神奇魅力,不会不沉醉于玛德莱娜小点心的绵长回味,不会不震悸于人类内心的隐秘世界的强烈曝光。作为《追忆似水年华》的译者之一,我也不可能不更真切地感受到普鲁斯特开启的感觉世界对我的灵魂与感官的诱惑、冲击、洗涤、丰富、与净化。”(《全新而永恒的感觉世界》)当然书评的结尾也不一定都要推荐式的。可以表达某种愿望,如“愿借苇岸的亲切诚实的语言,生动盎然的诗意和宁静柔韧的美感铺就的小径,引领我们走向诗意栖居之地。”(《读太阳升起以后》)表达愿望之中有推荐作品的诚意。也可以批评某种现象或做法,如“他们认为如果儿童画能与范例完全相同,那么这种训练就是成功的。然而他们不明白,儿童有他们自己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艺术,他们与成人不一样!种种人为的限制对儿童艺术潜能都可能是一种扼杀。”(《生动有趣的图画书》)批评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推荐。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3

勤于学习才能乐于施教。每当我们看到一本好书的时候,内心总是会忍不住记录内心的启发和感想,那些从著作中所冥思震撼人心的话语,那些从著作中所触摸感动灵魂的文字,我们都能通读后感传递出来。爱学习,爱分享,

刘墉的《世说新语2》之教育秘笈,在我的闲暇空余终于读完了,但久久地让我回味其间。娓娓道来的教育秘笈就像与读者对话,许多的困惑也随之渐渐明朗。书中对“新新人类”的理解,我亦颇有感慨。“他们可能动作不快,起床也不快,但他们的观念灵活、转变得快、适应得快。”一点没错,就拿我女儿来说,看似动作很慢,起床时叫来喊去的,但是对社会的进步事物说起来让人又另一种看她的眼光。她学了法语后,了解了一些法国风情,就餐时,便侃侃道来;去了趟日本,就会告诉你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没有一点点的不适应;有时还时不时地评论一下某些社会现象。这就是“新新人类”。

我对德行方面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 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后来有一次,两人曾经共同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十分热闹。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心慕虚荣,搁下书本,跑到门外去观看。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而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华歆为了一时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这本书将对我的为人处世有一定的帮助,我现在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是还是要学习这些道理的。《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篇小说:“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宗白华先生是这样评析的:“这是何等严肃的责己精神!然而不是出于畏人言,畏于礼法的责备,而是由于对自己人格美的重视和伟大同情心的流露。”宗先生的评析见解独到,深刻精辟,所谓“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

(《古文观止·序》)③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再说“推荐”。这是书评的结尾,有好书与读者共享的意思。如《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写的:“南京文化渊源流长,底蕴深厚,值得特别关注。钟情于南京文化的人,即便不到南京,也能从《南京情调》中体味一番南京情调。”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4

前段时间,我浪费光阴,虚度年华,茫茫然而不知所措。当然,现在的我仍是一只迷茫的小猪仔。

当然,重点不是迷不迷茫的问题,毕竟我可能会迷茫一辈子。重点是我在与友人情方帅哥和家里有坑的淑惠交流思想之后,我决定多阅读,多多充实自己,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所谓“言必行,行必果”,我既已说,那便必定会做出行动。于是,在上周末,我与友嘉慧同往广州图书馆。在缘分的指引下,我看见了《品读》这一书,顿感此乃吾之所向。然后,我取下了这本书,并自在地走往借书通道。在志愿者的帮助之下,我借了这本书。

余虽不称爱书之人,然亦不愿随意便开卷。于是,吾静心两日,于今日辰时开卷。

本书的序言分了三部分,其中最触动我的竟是”读书使人成熟,讨论使人丰富,写作使人严谨”。读、思、写三者,岂可缺一?于是,我便写了这个,也望借此与诸君相讨。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

孝武在西堂会,伏滔预坐。还,下车呼其儿,语之曰:“百人高会,临坐未得他语,先问‘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得。为人作父如此,何如?”

读书笔记:古代的士大夫,被皇帝宠爱一回,都可以当成炫耀的资本,真是皇恩浩荡啊。这种集权下的恩宠,今日可以赐给你,明日也可以收回来。一切荣辱都系君主之好恶。君主的一点小恩小惠,官僚们如沐天恩,为之赴死。君主的一点小忿小怒,下面就人头落地。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伏滔以此向他的儿子炫耀,真是鼠目寸光啊,可以肯定他不懂老庄之学的奥妙!

2.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篇二

今天我读的是“德行第一”中的第9章,故事讲的是这样的一件事:王祥对后母也非常恭敬。后母让王祥去守护李树,有时忽然刮风,王祥就抱着李树哭泣。王祥一次在别的床睡觉,后母走去用刀砍他,恰好王祥去小便,后母只砍到被子,王祥回来后,求后母把他砍死,后母被感动了,于是像对自己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

读完这个故事,我同样被王祥感动,当王祥做出去求后母把自己砍死的决定时,是冒着多大风险去做的啊,如果后母没有被王祥感动,那么一位孝子,一位让人尊敬的孝子,就会死在后母的砍刀下,我想:如果我是王祥,遇到这样一条冷血的毒蛇,要么逃得远远地,要么自己好好侍奉她。

百事孝为先,王祥能对一个想杀死自己的后母那么孝顺,我们为什么不能对爱护自己的长辈更加尊敬,更加孝顺呢?我们在长辈们给予的优良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怎能不感激,不回报呢?孝,是我们最好的回报方式。

3.《世说新语》高中生读书笔记 篇三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世说新语》高中生读书笔记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世说新语》高中生读书笔记5篇1

《世说新语》每章节都是简单的交代一件事或一个人,并不给出自己的评价,让读者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所以这是一本非常客观的书,非常尊重每一个人物原本的样子,不夸张,不渲染,谢安算是其中最受推崇的人了,《雅量》篇里几乎都是他,然而书里也收录了几篇可以看出他缺点的,这样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也就使每个人都丰满·立体·现实。

书里反差最大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在《德行》中,讲管宁与华歆决裂还有王朗学华歆不成的两篇了,这两篇是紧挨着的,然而前一篇中华歆还是一个不专心锄地,读书而被外物干扰的人,从而招致管宁与他绝交。后一篇就变成了在见识和气度上的楷模。一开始我甚至以为自己看错了,因为之前总认为古代的贤人们不论何时何地总是贤能的完美无缺的,现在看来并不尽然。一个人好的一面恰好是那个时代在推崇的,于是便为贤士。而华歆的不专注是管宁所厌恶的,于是他们做不成朋友。

我非常羡慕《世说新语》中描写的当时士族们的生活,似乎总是那么悠闲,每天游山玩水,写写书法,写写文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我愿生在那样的时代的名士家中,日日品酒赏花,定能成就一身风流。然而透过士族们悠闲奢靡的生活,也可窥见当时百姓的疾苦,而名士们清闲生活的背后大多是政治上的不如意。名士们表面过着悠闲生活,内心也许非常苦闷抑郁。这样一想,清闲对于他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酷刑。

最后要讲其中我最喜欢也最感到疑惑的一篇,有关小时候的晋明帝。晋明帝的父亲元帝两次问他长安和太阳孰近孰远,得到的两次答案却是截然相反的。我反复读了多遍,只能理解第一次他说太阳远过长安是为了宽慰父亲。而后一次说长安远过太阳我却始终想不通,只是这个小孩子在表达自己对长安的思念吗?

《世说新语》高中生读书笔记5篇2

最近读了一遍《世说新语》,内心颇感世事沧桑变换之快。在这纷繁的世界上,坚持一颗平常心是何等重要,可想而知。我十分欣赏那些在乱世中还本事挽狂澜的人物。这些人物都有自我独特的才能。我欣赏他们的个性。也许有的人会说这些人都太怪异了。是的,我也承认他们的行为怪异。但我更看重的是他们的本事。

我欣赏他们的魄力。读过这本书后,我感觉到了自我行为的随意性不强。当然,我是愿意做一个真正的自我的。做我自我是我此刻要追求的,也是我将来乃至终生都要追求的人生境界。这本书中有许多经典的故事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回味的。我愿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读后感。我觉得这本书中的许多事情似乎在我们身边发生过一般,闭上眼你就能想得清清楚楚。我们不会觉得这些事离我们太遥远了。确实是这样的,如果细细想想,还真的是这样。

可是我在那里要说的是我最近发此刻我们的生活中发生世说新语中所述的事简直是太正常了。这是我读后所有所思的地方。这本书中的故事有许多启人深思的地方。我本人是很喜欢读这本书的。

比如书中的乘兴而来,无兴而返。这个故事就挺有意思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在我们在做某件事时,我们能够根据我们自我的真实需要去决定我们是否必须要做或是暂时不做。我们完全有对所要做的事做出我们做与不做的决定。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权利。没有人能够干涉我们的决定。只要我们做的合乎我们自我的意愿,没有违背常理,我们的决定就值得去做。

《世说新语》高中生读书笔记5篇3

读完了《世说新语》,我不禁对书中的人物充满了敬意,他们的品质,是常人所不可及的;他们的言行,是世人所不可表达的,是世人应歌颂赞美的。

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短短的几句却足以表达千言万语,这也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所在。而《世说新语》中的第二门,言语门,更是让我感受深刻,受到许多启发。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钟毓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这则文言文说的是钟毓和钟会兄弟两小时候,一次正赶上睡觉,一起偷药酒喝。他们的父亲已经睡醒,但暂且装作睡觉看看他们想干什么。钟毓先行礼,然后在喝酒;钟会只喝不行礼。父亲问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钟毓说:“就是用来完成礼仪的,我不敢不行礼。”而钟会则说:“偷酒本来就不合乎礼仪,所以我不用行礼。”

看完之后,我觉得二人的回答精彩绝伦。钟毓的回答很妙,钟会的回答更妙。就是用来完成礼仪的,喝酒却不行礼,就是一种不礼的表现。不过,偷酒本身不合乎礼仪,怎还称得上上有礼或无礼呢?他们兄弟两虽然还只是小孩,可是他们说出的话却如此深奥,正是体现了他们两个的思维敏捷。短短两句话,却可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这难道不让人赞叹吗?

可这点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古代人能说出如此有哲理的话语,而我们却不可以?我觉得,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我们学的不够多。“学无止境”,学习是没有到底的`境地,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拥有的知识量是多么的渺小。我们这短短几年的学习时间,才相当于在知识的大道上迈了一小步。“活到老,学到老”,后面学习的漫漫长路,还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地去征服。

《世说新语》高中生读书笔记5篇4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主编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口吃的邓艾,自称时便经常重复说“艾,艾……”这样难免被人拿来取笑。有一次晋文帝也和他开玩笑说:“你总是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啊?”邓艾没生气,也没尴尬,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只是一只凤。”他用楚国陆通比喻孔子的名言,来说明自我虽然常常连连说“艾,艾”,但和孔子那样只有一个“艾”罢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讲述的是顾悦和简文帝。顾悦和简文帝同岁,但顾悦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比我先白了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临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资质经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由此也导致了人生的许多不一样。

另外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身在庐山的远公,虽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说:“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用自我热切的言辞和神态,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印刻在弟子们的心中。……

邓艾虽口吃,但却不妨碍他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表达: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就应好好的发挥属于自我的那一份才能,做一只凤,做一条龙。晋文帝的一个玩笑,一个调侃,却引出了顾悦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资质禀赋的不一样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远公用桑榆之光来比喻自我,用朝阳之辉来比喻年轻的弟子,告诫我们学习是一刻也不该放松的……

古人善用比喻,能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深奥的道理说到透彻,又恰到好处;能把人们熟知的平凡事说得不平凡,说得搞笑。这种语言技巧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明代的学者胡应麟评介《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既是绝唱,定有属于他绝唱的魅力,反复认真诵读这36门学说,定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世说新语》高中生读书笔记5篇5

读《世说新语》,感觉就像听古人讲故事。寥寥数语便能将一个时期的思想风貌娓娓道来。怪不得鲁迅先生称它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魂奇。”不仅仅这些。《世说新语》还是“无数”成语的“发源地”呢!我们熟知的“拾人牙慧”、“一往情深”、“咄咄怪事”、“一览无馀”、“望梅止渴”等等,都出自《世说新语》里的一个个小故事。让我们一齐领略吧!

我最喜欢的一则是《道旁苦李》一文。它讲的是七岁的王戒在和小朋友们玩的时候,看见路旁李树上结了很多李子,多的都快把树枝压断了。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去摘李子,而王戒一动不动。有人问他原因,他说:“长在路边树上还会有那么多李子,定是苦李。”摘到李子的孩子尝李子,果然苦。

这个故事暗藏玄机,不但夸奖了王戒小小年纪便有很强的推理本事和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还侧面指出“路边苦李,没人青睐”。借苦李传达出无用的事物活人就会被人所弃的道理。而故事中的王戒从小就脱颖而出,终后为竹林七贤之一,成为西晋大臣。

许多父母在处罚孩子时,犯了两个最大的错误,一是他们要罚,确舍不得,下不了手;二是他们会处罚,可是他们没有自我必须的原则,好像随他们心境好坏来执法,让孩子摸不清。刘墉以自我教育孩子为例,异常是提到他的母亲,在刘墉想打儿子确又碍于母亲而没有真打的时候,提醒刘墉,真要打,真要教育孩子,就要打重点,狠不下心,下不了手,损了父亲的威严,更关键是丝毫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刘墉以自我年迈的母亲为例,告诫我们教育孩子得把握好度,作父母的得有自我的原则。

古人所谓明刑弼教,刑罚的目的是帮忙教育,害怕孩子做危险动作时受伤,于是在他不听话的时候处罚他,目的是使他不受伤,你能把他打成一身伤,当然不能,所i以处罚绝对不能够过分,否则就变成是你在伤害他了,常此以往,不仅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可能还会使孩子渐渐远离你。同时处罚又得有自我的原则,什么事情该罚,什么事情不该罚,不能随自我心境而定,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并且要经常让孩子知晓什么事情能够做,什么事情不能够做。如此想到我们高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其实也是有很大的共性的。

对于高中生,首先制定班规,详细完备,让学生清楚我们的原则底线,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你犯什么错误会相应得到什么样的处罚,而一旦学生犯错,必须要处罚,当然这处罚要严格遵守事先的规定,不可过于随意。高中生又不比小孩子,处于青春期叛逆期,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所以我们在处罚的时候必须要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才能够到达好的教育效果。

读完这本书,引发了我许多的思考。在生活中,要细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进行推理确定才能实现有价值的人生。

4.《世说新语》读书笔记800字 篇四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无可否认的是,因为五胡乱华,中原诸国争战,连年天灾,这一时期是乱世无疑。然而,即使是乱世,它也乱得比其他朝代雅致,加上大汉王朝刚刚划下句点,三国征战几多精彩出奇,流传到魏晋,为这个乱世增添了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息。

魏晋南北朝,虽是乱世,却以盛世为魂,中华上下,唯有此一节,令人不忘。

诗曰:汉时公侯自矜贵,三国鼎立豪门起。魏晋南北门阀据,十家七姓盛唐袭。

纵观《世说新语》一书,讲的都是名士风流。何为名士?所谓名士,大多出身世家门阀,胸怀广博,文采斐然,旷达放浪,令人慨叹而难及。

原谅我焚琴煮鹤,非要将名士细细分说,且当我北门闲坐,龙门阵摆谈,不谈真假,也不辩驳,只是一家之言,乱侃一通。

世说一书,所描述的是许多人的言行,皆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而这个“许多人”,多出自魏晋时期的世家门阀。太原王氏,温县司马氏,吴郡孙氏,琅琊王氏,龙亢恒氏,陈郡殷氏,陈郡谢氏,新野庾氏,陈留阮氏,陈郡袁氏,高平郗氏,泰山羊氏。诸多世家同气连枝,互相联姻。当时,这些世家的身份之高,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甚至于,皇室想要迎娶这些家族的女子,也未尝能够如愿。晋文帝想要让后来的晋武帝司马炎迎娶阮籍之女,却被阮籍以酒醉糊弄了过去,这在后来的许多朝代是令人不可想象的。在门阀的权威之下,这些家族中的子弟,对理论上说应该至高的皇权,没有普通人那么大的畏惧。“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这一句,说的不仅仅是阮籍旷达的性格,更是世家门阀的威势!

正因为世说一书写的是实情,故而我们才能知道那个时代一星半点的风貌。正如开头那首打油诗所言,所谓世家,能在魏晋时期如此屹立,是有其原因的。华夏自古注重家族理念,一个姓氏就决定了许多事情。秦时尚且不提,从汉朝开始,在大一统的国家之下,不断传承的世家开始凸显。其实,比起世说一书中的世家,华夏最令人惊异的世家应该是孔家,从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衍圣公”一系便走上了令人惊异的高度。除却清末到新中国初的一段时期外,数千年时间,孔家成了华夏的第一世家。无论哪朝哪代,统治者都必须先安 1

抚孔家,从而对整个天下的儒生们进行安抚,打天下用兵,治理天下,却需儒生。汉朝开始,诸多公侯世家不断传承,积累了极大的力量,等到汉末,三国,群雄并起,在这一时期争霸这需要借助这些世家的力量,而当时又同时存在崇尚“大儒”的思想,对具有高文化素质者顶礼膜拜。两者结合之后,“名士”出。出身世家门阀,身份高贵,又有文采风流,满腹经纶,自然令人心折。而等到魏晋时期,由于三国连年征战,五胡乱华,皇权反倒被削弱了,在这种情况下,世家门阀更加傲然。人们对于世家门阀也有着自然而然的崇敬感。故而,名士成为了世说一书主要写的对象。

然而,说是名士风流,却又不得不提这世家门阀的另一面。多年征战,时局混乱,这一时期的人们对“国家”实际上没有多么深刻的感受。在他们看来,家族才是真正重要的。莫怪我诽谤,不仅仅是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依旧是孔家,你看那改朝换代新旧更迭,他们永远都处于超然的位置,从未倒下,哪一朝那一代,孔家真正遭过什么罪?就是异族入主,他们照样为之效力!更多的事,世人心中自是清楚,世说新语赞叹着名士风流,对皇权不理不睬浑不在意,然而另一方面,正是这些世家影响着从这一时期到后来的历史,直到盛唐时,照样有七姓十家,其大患让皇家忌惮无比,想出各种方法来针对世家。

说到皇家和世家之间的争斗,在世说中就已十分明显,只是皇帝本人用尽办法,最终实际也只敢对付某一两个人,如阮籍嵇康之事,就是皇权和世家门阀的博弈,而皇权处于下风,能对付一人,不敢动一个家族。因为这时的世家门阀,任何一家和其他家族都是紧密相连的,其联姻之紧密,几乎成为一家。谢家女嫁给王家郎,这便是一则代表例子。

名士之所以在这一时期能有如此之势,更必须提到的是资源和制度。观世说一书,似是人人读书,皆为饱学之士,郑玄侍女之言,更是传为雅事。撒盐风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又是流传千古的佳话。然而事实却是:世家门阀占据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他们有足够的金钱,接触得到真正的饱学之士,家学之强令人惊异。而平民,所谓的寒门,无数人中也难有一两人能够真正学得学识。皇室想要统治天下,必须用世家门阀的人。另一方面,因为世家门阀的强势,当时的做官制度是察孝廉,推举制。世家门阀的人名声自然更显,而寒门子弟,除非有二十四孝之举,否则想要做官,难之又难。如此一来,门阀越来越强,寒门越来越贱,无怪名士风流——只有他们,有足够的金钱,空闲,资源,展现他们的风流。

诗曰:为官推举品德先,百善唯孝据枝巅,遇事不改真颜色,方是名士性如莲。

不管世家门阀有多少黑暗,世说一书,最令人倾慕的,依旧是名士风流。

想想那一群人,峨冠博带,飘然若仙。时而奔走先后,时而醉卧路边。想想那一群人,为官一方雷厉风行,大军压境奕棋悠然。美名远扬者总与之相交,品行不佳纵好友也割席断交。他们自由,独立,旷达放浪。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以后世眼光看来,捉而掷去之的举动已经让人无比惊异,何谓视金钱如粪土?这就是视金钱如粪土!然而当人真正当它与石无异的时候,我们方才知道,何谓真名士。

钱又如何?于我眼中不过凡物。既然凡物,何必去管。后人说着割袍断义割席断交,可曾如管宁一般?择友以德,以求处兰馨之室,馨香满身。性如赤子,一念升起就去做,从不违心。而今之人,谁能如此?难怪后世不断有人叹:名士风流!

风流二字真味,不过一事便知,纵是诗仙李白,也困于世事,不如也!

然,莫怪我俗人,非要追根究底。

人人都称赞刘伶“死便埋我”的洒脱,然而这时有背景的。

魏晋,那么多名士,那么多精彩,那些人如此旷达,不忧思死亡,不关心金钱。却是因为魏晋这精彩得恍若盛世一般的朝代,是个不折不扣的乱世!无数国家升起又落下了,无数生命升起又落下了。战乱,疾病,无数悲哀的存在。从一出生开始,无论是寒门子弟,还是门阀权贵,不断见证无数的葬礼——死亡,一直和他们同在。

有时候我忍不住怀疑,是否只有在死亡的阴影下,生命方能绽放绝美的花,当名士们见惯生死,当他们习惯了无数过客自他们生命中走过,于是他们也接受了,或许明天,他们自己就会死在道旁树下,一身落花。

于是放开了,于是旷达了,于是不在意死亡何时到来了,饮酒度日,半梦半醒。管他乾坤颠倒,管他晨星倒转。死便死吧,埋了就是。何必在意呢?

如诗所言,这个时代对于道德的要求,是如今的我们很难想象的。以孝廉为评判标准的做官方式,让所有人将品德作为极度重要的评断一个人的标准。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守孝三年,麻衣素食,如今还有什么人能做到?叔度汪汪,以其风度品格著称。不动如山,谢玄美名千古。这一时期寒门出身的名士,皆是品行高洁之辈,风度如此,方知世说之真意。

名士风流,风流在骨,人人都是君子,心如赤子。孝,廉,宽,仁,恭,俭,这才是名士风流的真意。而文采风流,琴棋书画,不过是赤子之心上小小点缀而已。无怪世有佳句:

士农宫商角徵羽,寒热温良恭谦让。真名士,当如此。

诗曰:满腹诗书华气升,天下经纶名士成。琴棋书画皆小伎,挥斥方遒乃真人。

与明清的腐儒不同,魏晋时期,所谓的名士不仅仅要在文学上有所成就,更要有琴棋书画乃至耕耘之技巧。

说琴,便不得不提嵇康之《广陵散》,遥想当年,那狂放名士在刑场之上弹奏词曲时,当是如何心境?慷慨不屈,忧愤激昂,这是一曲广陵散的真谛。当嵇康言说广陵散至此绝矣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遗憾?到底,广陵散只是一首曲子,即使没有嵇康也会有其他人去演奏,而广陵散自此绝,是因为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一个有盛世气象的乱世如魏晋,再也没有旷达放浪名士如嵇康,再也没有数千名士愿以身代之的才名!于是,广陵散绝!

谈棋,更不可避开魏晋,避不开世说。僧支遁是第一个将奕棋成为手谈的人,而世说上的记载,让这个别称千古流芳。王坦之以坐隐喻奕棋,可知其境界之高——横竖方格,是为天地玄黄,棋子变化,是为宇宙洪荒。棋盘上棋子轻敲的声音,从万古之前响起,黑白交错,万世轮回。

论书,二王美名至今流传。那一篇《兰亭集序》,即使是拓印,依旧美不胜收。当《兰亭》陪葬之事,真假兰亭的故事已经成为传奇,当门前小池成墨池,方知魏晋名士,不愧名士之名。

言画,顾恺之,曹不兴,即使是在画师被视为奴隶的时代,真正的名士,大夫们,一首丹青依旧使人迷醉。

琴棋书画且不论,当谢家谢玄挥师北伐,淝水之战一场大胜定天下时,谁会认为他仅仅是个文弱书生?他是名士,而名士不仅仅是书生,琴棋书画,兵书战策,这是属于名士们的浪漫,我们无法触及到的文才经验,铁骨柔情。读了《世说》,方才知道后来李白是如何的人,知道何谓“侠骨香”,知道诗才绝世的同时,青锋三尺。

时至今日,当所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了一句套话,回想魏晋风骨,惭矣,愧矣!士大夫之所以为士大夫,良有以也!

诗曰:东篱采菊隐逸志,南山食薇独自归。山中隐者多高士,清谈误国士大夫。

世说一书中,不知多少有才者隐居田园。他们在田间饮酒,在山中奕棋。他们远离政治,却又无处不在。

我在先前曾经说过,世家门阀的强大导致了皇权被压制。甚至于,一直到唐朝,因为长期占据大量教育资源,科举制度从一开始来说,实际上并不是削弱世家的利器,反而因为糊名制尚未开始,估计门阀的威严,更多的世家子弟成为了官员。然而,这是从皇权的角度来讲的。对于门阀自身,他们同样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如意。

魏取汉,晋代魏,臣犯君,此乃儒家大忌。虽则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但终究是堵不住天下人悠悠众口。魏晋时,从士族的角度而言,政治是极其黑暗的。甚至于一言不对,便遭杀生之祸。阮籍屡次三番被询问对曹家的看法,逼得他只能装醉躲过,却依旧被卷入政治漩涡。为压制儒生,嵇康作为士林中的代表惨遭迫害,却无能为力。

世家门阀,决不能为了一个人而使家族破落。纵使那个人是嵇康,是阮籍,是刘伶。他们只能躲避,就如后来茶馆里高挂的牌子——莫谈国事。一个个说着向往黄老之道,一个个想着要隐居山林,不过是不想被卷入这黑暗的政治,寻了个由头躲避了去罢了。于是一个个修道了,一个个服用五石散了,一个个心中愤愤不平却无法说出口了,一个个醉生梦死只当半梦半醒了。不过如此了。时局**,为求自保,人人自危。

然而,他们是士大夫。什么是士大夫,什么是名士?孔子讲究中庸,却还说过“外曲内直”之言。为人处世当曲,和光同尘顺势而为,心中气节当直,何谓正误自在心中。士大夫,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群人,他们承担着国家,承担着民族——此时,不谈那些门阀和皇权的斗争。

不可涉入政治,愤懑之下只出“咄咄怪事”。又以天下己任,如此便只能清谈。

我不知道这一群人是否会想到,在千数年之后会有人喊出“清谈误国”之语。他们也未必预料得到那么远。此时的名士们,不过将一腔热情尽付清谈之中,无关时政,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言说天下事。

孙安国和殷浩清谈,激愤之下相互讥讽,近让人发笑。王湛本被人认为驽钝,却因为一次清谈扬名天下,于宦海中大展身手。当清谈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的时候,却忘记了,当初赵括不过也是——纸上谈兵。于是殷浩以清谈著称,一朝为官毫无作为,成为将军之后更是大败而归,直教人叹:清谈误国!

清谈,自魏晋始。风气却一直沿袭下去,看那一众人站着说话不腰疼,有宋一朝文官指挥战争,何尝不是清谈来着?后果如何?

到底,耍嘴皮子的比不过做事的。清谈虽被视为雅事,终究成了这群风流名士身上的污

点。

诗曰:九品中正定优劣,寒门高第自有分。上下尊卑应有序,不知老农心中恨。

恨者,憾也。

我曾在历史书上看过九品中正制这个名字,以为不过就是个当官的模式,未曾在意,后来读了几本书之后,方才知道所谓的九品中正制是如何的制度。后世并不以寒门为耻,反而认为寒门学子苦读成才不易,然而在九品中正制之下,将人彻底分为九品,并不是简单的划分,而是彻底的阶级划分。简而言之,上品对下品有太多的特权,人们在评判的时候也会偏向上品的人。如殷浩,一场兵败,被除出了士大夫阶层,成为了九品中正制的底层——民。

九品中正制的评判标准十分的“人性”,人性到一种过分的程度。凭借人的相貌为重要的评判标准。陶侃曾经认为叛乱是庾亮挑起的,想要杀之,却因为对方的相貌而立刻改变了想法,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儿戏又或者是别的什么。

事实上,被以九品评判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才能,还有字,画,诸如此类。一切都有一个高下之分,高下之间,差别无比明显。恍如云泥。

诗曰:貌若妇人行娇弱,面傅白粉唇丹朱。容貌秀丽方佳人,名士自持火中坐。

面如冠玉一词,赞的便是男子面白。然而,面上傅粉之举,到底让我惊讶了。当魏明帝因为何晏脸白就怀疑他擦粉的时候,只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行动如女子,却是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普遍审美观,不由让我想起如今的伪娘们,若他们到了那个时代,说不得还能得个上品评价。就连曹操都因为自己相貌不够精巧而自愧的年代,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而名士们,为了体现自己的风度,非要一摇三晃地走路并且让人扶着的举动,着实让人想起后世女子那三寸金莲,说是行走摇曳生姿之美,怕是此时就有了?只是男女有别而已。看那王子敬,纵使火起还要等仆人来扶自己,再维持这样的姿态离开,时人反倒称赞他,于我看来,却是可笑。只能说风俗有变了。

到底,还是闲得慌。若是忙着劳作的农人,若是家中贫寒的学生,哪有那个闲心做出这样的姿态?就像是古代西方一样,扑粉而故作姿态,使我不觉风雅,直觉好笑。

诗曰:汉后三鼎晋代魏,乱境竟得盛世意。

公卿大夫道旁醉,圣贤当寻酒中去。

峨冠博带喜而舞,狂歌痛饮终日度。

片言誉损清谈兴,未言心中求索路。

喜怒不动世皆赞,品行高洁人人顾。

何来佳名万古传?广陵散绝苍天哭。

到底名士真英雄,后学难比功名铸!

我不愿去想衣着如仙是因为五石散,我不愿相信那些风流名士都是酒鬼,我不愿后思王谢败落,我不愿接受芝兰玉树漫倒路边。《世说新语》写的明明是乱世,那名士狂歌,士子风流,却分明是一派盛世景象。我从中窥见了盛唐气象,瞥到清宋悠远,那是中华文明中一脉而承的传统,风流二字,尽得其味。

又及:文中打油诗皆为区区所作,粗鄙不堪,还望见谅。

阅读书目:

5.世说新语读书心得 篇五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1

见微知著乎?以偏概全也!三国之管宁,避乱世于草莽,身布衣以终老;华歆,登高堂至宰辅,为高官传清誉。

“割席断交”这个故事,世人耳熟能详,讲得即为管宁与华歆的故事。现常被用来表示,不可以与志向不相同的人结交为朋友。

故事中,管宁见了金子“挥锄与瓦石不异”,世人褒赞有佳。而华歆拾起来,知道是一块金子后也随手抛弃,不也体现了他不在乎钱财吗?世人又何为贬损?何来“志不同道不合”之说?又两人同席温书,见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华歆之所以出去看热闹,也只能说明他读书注意力不集中,大概也并不能够确切地评判他的人生志趣吧。

管宁、华歆、炳原皆为三国名士,有“一龙”之称。华歆是龙头,炳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管宁与华歆又为同窗交好,既是朋友,管宁又怎会只因为好朋友出去看了一下热闹就闹绝交,这难免让人在看文章时引起怀疑。是管宁的“小题大作”?抑或是世人的“以偏概全”之说?

的确,文中金块象征着财富,轩冕象征权利尊贵。由于社会时代的因素,魏晋时期文人普遍崇尚清谈,一部分文人尤显得特立独行,守着“世人皆浊我独清”的傲世姿态,远离世俗,归隐山林。如此,管宁成就了超逸之名,华歆畅达仕途反而流俗。管宁成为了正面的道德品行典范,华歆注定要遭受士人的不屑。

然而,管宁饱读诗书后明白了世情,从而选择全身远祸,还乡做了隐士,与华歆的满腹经纶用于经天纬地,施民以惠政,究竟孰浊孰清?据记载,华歆不仅为官清廉,而且为政清明,颇有治国安邦的高策良谋。且功就之时,他不计前嫌,不萦私怀,屡荐昔日故友管宁出仕,大有让位以贤之高态,实在让人感佩。华歆如此德才兼备之人,后世的声誉却一直因“割席”而受累,着实令人扼腕!

两件很小的事情,足见士大夫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之严。见微知著,确有可取一面,但仅因小事就武断绝交,认定华歆对财富、官禄心向往之,未免以偏概全。管宁因朋友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标准,便断然与其绝交,未免苛求于人。须知:

守一身之清固然可嘉,然忍浊染身,辟世之清,更堪一表!

评:本文从故事细节中透析人性,从社会根源处寻找尺度,一连串的质疑,引人反思。“见微知著”还是“以偏概全”?作者观点鲜明,笔锋犀利,强调辩证全面的看待问题。在传统的文化中寻找“出世”与“入世”的最佳注解。语言精警,着文言华彩。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2

《世说新语》讲的是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为美事。刘道真,姓刘名宝,字道真,性格豁达,通经史,精音律,善长下棋,并且智勇双全,在扶风王司马骏府内担任从事中郎,后担任侍中、安北大将军,后来由于戎卫北境侑功,赐爵为关内候。这里“徒”字意指服劳役的犯人,“既而”意指不久。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刘宝曾是服劳役的犯人,司马骏花了五百匹布将祂赎了出来,不久后又任命祂为从事中郎。当时人们将这件事传为美谈。

我第一次读这茖故事时,并没什么感受,但当我读了5遍6遍乃至10遍时,就侑了深刻的感受。我十分佩服司马骏的这种做法。首先,祂能够不计刘宝以前犯过罪,任用刘宝,给刘宝用武之地,其次,司马骏花重金将刘宝赎了出来,可以说是对刘宝侑恩,让刘宝死心塌地为自己做事。即便将来刘宝势力过分强大,也总会卖茖人情。这件事传为美谈,又的民心。司马骏做这件事心思慎密,一举多得,我很佩服。祂的这一做法也似乎效仿了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齐桓公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而司马骏也在宗室中变得最为俊望。

生活中,我们也切不可因为祂人曾侑过什么过错或是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而一直对祂心存不满。平等待人,往往更容易发现祂人身尙的闪光点。同样,做错事的人也不能过分自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侑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不改。我们应侑的是积极向尙、改正错误的态度。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3

夜幕再一次降临了,在这样一个夜晚,我似乎回到了千年以前……

那是一个黑夜,九岁的徐孺子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什么都没有,该会十分明亮吧!”徐孺子听了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就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吧,如果没有瞳仁的话,眼睛就必须看不到东西呀。”这个故事是出自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时刘义庆编攥,记载了后汉至南朝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堪称一部记录当时社会、政治、文学的杂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全书依资料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经过人物的品评和玄远的清谈,生动的再现了魏晋时期名士大家的玄妙言谈和奇特行事,也可谓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中国礼貌历史悠久而我这个深爱祖国的人却只晓其中极少的一部分,可知我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和祖国一齐成长,去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和我的祖国是分不开的,因为我爱这个美丽的国度——中国。许多人都会觉得我爱得不够深,可是这三个字是最简单,也是最能表达出自我对某种事物热爱之情。让每个中国人甚至地球人都深深地记着、爱着这个国度——中国让爱传达千万里,一向永恒下去,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我爱你我的祖国。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4

这个暑假,我读了《世说新语》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刘宋临川王刘义庆,整本书共36门学说,1130则。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年3间的人物故事。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这本书是好多典故的源头,比如我们课本所学的“未若柳絮因风起”。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口吃的邓艾,自称时便经常重复说“艾,艾……”经常这样,难免被人取笑。有一次连晋文帝也和他开玩笑:“你总是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啊?”邓艾没生气,也没尴尬,镇定地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只是一只凤。”借孔子之言说明自己虽然常常连说“艾,艾”,但只有一个“艾”罢了。

身在庐山的远公,年龄很大了,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远公用恳切的言辞,将“一寸光阴一寸金”和“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深深印刻在弟子们的心中……

正因为《世说新语》有这样的特点,明代的学者胡应麟才如此评介《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5

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眼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寺》。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任诞》

王徽之因兴而行,又因兴而返,不为目的所羁绊,好似那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洒脱。

徽之曰:“我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古人所说“不为外物所役”,王徽之做到了。目的是何物?是实质的,是人们所想达到无法理解了。的,可这个东西在王徽之眼里还不及那突发的诗兴来得重要。因兴而去,兴尽而归,这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件事若是安排在赶了一夜路,已站在目的地门前的大前提下,这就让世俗里的人

古人尚不能解,那么放在现代呢?在“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里,整天忙着挣钱的人们是不会白费力气做这件毫无实质收获的事。制定一个目标,为达到目标而努力,不达目的善不罢休,这就是现今以物质至上的观点。但是我们换个角度看,效率、结果固然重要,可我们真正获得的东西是从过程中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欢笑,有哭泣,有感动,有无奈,也许过程是漫长的,但是我们乐在其中,品味了苦尽甘来,比起最后那个干巴巴的目的,这个过程真的是浪漫得多。

而相较于王徽之那个时代,现今社会要复杂得多。金钱、权利、地位、荣誉,人们追求地更多,同时所羁绊的东西也会更多。人们被这些东西绑起来了,只能缩手缩脚的活于世中。

再说说如我一样的学生吧,对一个穷书生,一个身无长物的学生来说,学习本该是一件单纯的事情,可有哪个学生会为了学习而学习呢?种种外界因素让我们的身心疲惫不堪,只为得到那一纸成绩单,可真正学到的又有多少东西呢?

学习变得不再单纯,强烈的目的性,它早已变得是面目全非了。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每个人都可以给它来上那么一下。

中国的高考制度,在家长,老师,学校“齐心协力”下,成功的把学习死死的绑在了那单调的阿拉伯数字上。学习不再是我们自己的了,他变得似乎与每个人都有关联,老师、家长的期望,学校的升学率,这些都与我们的学习紧紧相连。在我们身上背负得越多,最后的目的也就越重要,这就像是层层的堡垒,我们被它困住了。

那么何时我们的心灵与肉体才能得到释放?其实答案可以是:随时。我们虽不能改变社会现状,但是生活与学习的心境是由自己支配的。只要我们能够做到自我解放,在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快乐,那么即使不能做到王徽之那么洒脱,也可以让心灵得到休憩与释放。

有句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得到也许不是满足,不得到也许并非就不能满足,是否自我感到满足,只有自己知道。放开心扉吧,让我们飞得更远。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6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写的。语言风趣,幽默。全书今传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治,文学,方正等,共一千多则,记叙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琐稳逸事,主要有关人物评论,清淡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我阅读的文言文: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猿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译文:桓温进军蜀地,到达三峡中,队伍里有人捉住一只幼猿,母猿沿着江岸哀鸣哭号,跟着船走了一百多里路也不肯离去,最后母猿跳到船上,刚跳上船就马上气绝身亡了。剖开母猿的肚子看,肠子全断成一寸一寸的了。桓温听说了这件事后大怒,下令革除了那个人的官职。

感受:母爱是最伟大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位母亲,有一句歌词唱到:“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小猿被抓走了,母猿一定悲伤万分,而去想办法救回自己的孩子,即使搭上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这件事还能说明另一个道理:我们要保护动物,爱护动物,它们也是一条条生命,它们也有权利享受与家人的平静生活,所以,爱护动物,并保护它们吧,保护动物就是保卫人类未来。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7

看到《世说新语》的书名,就莫名其妙的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甚至认为这是一本现代书。但事实并非如此,据说《世说新语》编于南北朝时期,是一本收录历史故事的书。

最终拿到这本书,我翻了翻,却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啊?这本书不是收录故事吗?怎样全是文言文!我对文言文并不感兴趣,觉得没意思,便把它放下了。可再回头看时,却被它深深吸引了。

原先《世说新语》分为三十六章,每个章节都记叙了一种思想或行为,收录了必须篇数的历史小故事。而每篇故事下头,都标有注释与译文。这下我就能阅读了。

那么,《世说新语》都讲了些什么?它里面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人轶事,比如管宁割席、广陵散绝等,还有许多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故事。通读下来,真是收获多多。

读了这本前无古人,也许会后无来者的好书,我心中真是感慨万千。

首先,这本书编得十分好,它把历史浓缩成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让人读起来就好像在看一本故事书,而不是单调的历史记载。并且它把诸多故事进行了分类,分成三十六章,让人查阅起来很方便,一目了然。

其次,它经过故事传播着道理,看着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人物,我们就会明白,哪些人是学习的典范,哪些人是“负面教材”。

最终,这本书让我收获了许多知识,不仅仅让我认识了历史,还让我学到了古文。古文读多了,就会慢慢发现其中有的规律,进而了解了古文的规格与韵律。明白了古文的字代表什么意思。这样一本好书,谁会不喜爱它呢?

《世说新语》让我眼界大开,没有想到历史遇见古文竟然能碰出知识的火花。真心期望大家一齐来读这本好书,感悟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礼貌历史!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8

刘墉的《世说新语》应该出版已经很久了,很不好意思,只是上星期才看到这本书。

今天再翻开这本书的时候,看到刘先生改动的一句话:“人无近忧,必有远虑。”放在近前的问题不解决,实在是可怕之极的。如果解决眼前问题不用长远眼光,就会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了。

有意思。刘先生同时推荐还有孔子另两句话:“君子有不幸而无有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任何一个成功都不是无意做的,努力才是根本啊。

刘先生推荐的登山领队的也值得珍惜:“已经熟悉的路,作进一步打算;不熟悉的路,要作退一步打算。”经典的风险控制论。

读书才是硬道理啊!那些实用的原理或行为的结果,要靠自己去力行,恐怕做不了几件事情。顺便记录一下读来的句子。

庞加莱说: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原始动力来自于自然本身的美。

狄拉克说:我认为哲学永远不会导致重要发现,它只是人们谈论已发现事物的一种方式而已。

狄拉克给莫斯科大学的黑板题词:任何物理学定律都必须具有数学美。

在阅读以及听骆老师讲解《名教与自然》过程中,我注意到魏晋文化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王弼。于是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了一些相关王弼的信息,以下便是有感而发。

骆老师的《<世说新语>精读》一书中提到名教源于孔子的正名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骆老师讲的理念与实存,用理念来规范事实;而道家却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王弼从哲理的高度讲这两者结合成了一体,认为名教出于自然。我个人认为这既体现了他作为玄学创始人的思想,也是当时魏晋士人思想的.写照,对思想文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粥未弱冠,往见之。晏闻粥名,因条向者胜理语粥曰:“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粥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粥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世说新语·文学》)。王弼口才出众,辩得众人理屈词穷,自己还罗列观点继续佐证。王弼是当时最杰出的清谈家和哲学家。由此看出当时文风还是很盛的,而且清谈相当流行,士人们都崇尚这样的风气。

而在宣扬玄学的过程中,王弼提出的关于家族制度中等级关系的“分”与血缘关系的“合”,就是在相爱中有敬,在同中有异,形成和谐的社会整体,体现了当时普遍奉行的家族制度的价值取向,可见魏晋时期人们的观念已经被受到了玄学的影响。并且在世说新语玄学与清谈的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名教与自然和和谐统一,更协调了儒道文化,促进当时人们的思想的思想融合。

由此,王弼等人创始的玄学正始之音开始了魏晋清谈时代。从此,评论人物着眼于谈论和义理,即不仅看人的谈吐辞藻,而且要看他对义理的领悟,而王弼等人也被后世名士奉为榜样。魏晋人士对正始谈风之仰慕,于此可见一斑。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9

《世说新语》成书于南朝刘宋王朝,作者是刘义庆。南朝宋这个朝代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我个人觉得是属于夹在中间的一个朝代,南朝宋(420—479)的开国皇帝是刘裕,这个朝代历经了九个皇帝,是南朝四个朝代里面最久的一个朝代,也是一个历经繁荣发展的朝代。

刘义庆这个人呢首先是属于帝王家族的子弟,其次是一个文学家,他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平常老百姓接触不到的资源,因此我说他的发展起点肯定相比一般人要高很多,加之本身刘义庆天赋异禀,被他的伯伯皇帝宋武帝刘裕称为“此我家丰城也”,所以可以看出刘裕是多么的喜欢这个侄子。刘裕年纪轻轻就做上了大官,深受皇帝的喜爱,基本上都是属于近臣一类的人,二十七岁就做到了副宰相的位置。刘义庆这个人很聪明,善于思考动脑子,很能审时度势。刘裕死后,宋文帝刘义隆登基,刘义隆这个人很缺心眼,猜忌心很重,对朝臣这些人很有戒备之心,登基以后就大开杀戒,反正是杀了很多臣下,刘义庆呢虽然是天子庇佑下的爱臣,但是面对这样的大开杀戒也招架不住,也怕不小心掉脑袋,他处处谨小慎微,当他发现祸事即将到来的时候立即“乞求外镇”,跑到外地去做官。我认为刘义庆这个人生在了一个好时代而不是一个坏时代,他以史为鉴,知道前朝死在政治的**里面的冤死鬼多如牛毛,因此见好就收,最终不至于死于刀斧之下(元嘉病逝)也是死的年轻。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10

你看过《世说新语》吗?这本书不仅讲述了许多经典故事,还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我可喜欢啦!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庆义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载东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的遗文轶事,所涉及的人物不下五百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庶僧徒,全都记载在列。正因如此,它成为了历代文人百读不厌的书。

这本书收录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人轶事,比如:三年级学过的《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对比鲜明,充分表现出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特点。升至初中,我们将会学到《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将会认识拥有“咏絮之才”的谢道韫和维护父亲尊严、知书达理的陈元方。

这本书编得非常好,它把历史浓缩成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故事。读这本书,让人感觉就像在看故事书,而不是单调乏味的历史记载。里面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古时儿童,他们有的孝顺明理,有的聪明机警,还有的才华横溢。八岁的范宣误伤手指,放声大哭。旁人以为他是因疼痛而哭,他却说“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可见他是一个多么有孝心的人。说起王羲之,大家都知道他的书法笔法精妙,不过,小时候的他还有临危不乱、急中生智的一面呢!一天,小王羲之在帐中偷偷听到大将军与人密谋叛乱之事,担心被灭口,“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因此躲过了一劫。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小小年纪就才高八斗。当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却形象地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多有意思啊!

《世说新语》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还提高了我的文言文水平。真没想到,历史遇见小古文,竟然碰撞出如此激昂隽永的知识火花。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11

一切跌宕起伏、波澜不惊的情感并不新鲜,在此之前早就发生过。可是当那些改变无情地到来时,这种感情又会占据我们的整个心灵,让我们欢笑;但更多的是让我们流泪,让我们苦苦挣扎着惊慌叫喊,尤其是在改变刚来临之际、面对着失去一些曾经拥有的东西的时候。

《世说新语》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触动我心弦的是“伤逝篇”(二)“王睿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主要描写了一段王戎的话:王戎担任尚书令,乘马车经过黄公酒家时,他回头对车后的客人说:“我当初与嵇叔夜、阮嗣宗一起在这家酒店畅饮。竹林之游,我也参与末座。自从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来,我便为时势所束缚。今天看到这家酒店虽近在眼前,却感到遥远得如隔着山河一般。”

看了这段话,多愁善感的我竟觉得心酸起来,但显现在我脑海中的,不是那家酒店,而是承载着我过去的母校……

我的母校,我只能离开你的怀抱,远远望着你,在白昼里生机勃勃的样子,永夜里宁静无声的空寂;我的朋友们,原谅我只能向你们告别,时而微笑又或是含泪望着明月思念,在将要启程的人生路的火车站看着你们登上其他属于自己的列车,又或是看见谁还在人海中穿梭于世间的迷茫……如今,这是时光容许我作出的唯一选择。

每次放学回家都能经过我昔日的母校。车开过的刹那,也有和王戎一样的看着黄公酒家相似的感觉:看似近在眼前,又宛若远在天边。我触不到她,学习生活过于忙碌,以至于我几乎没有机会也没有理由再回到那里看一看。唯一的理由是这份思念,但又有谁真正明白我这份复杂的感情,比起我的未来和学业,她在人们眼中实在太渺小,太不堪一击。岁月改变了许多,从我的身心到这整个世界,一个都不放过。就像那些校园里的风景,少了我和我的朋友,这些风景还是风景,但毕竟少了我们,毕竟还是变了。因为这些改变,我与我的母校,“遥远得如隔着山河一般……”

我的朋友们没有像古代的嵇叔夜和阮嗣宗一样离开这个世界,我们依然无法相见。然而我们无法穿越平庸岁月的尘埃,回到过去重拾快乐,哪怕古代作为尚书令的王戎也一样。可是”时光的美丽正在于它的不可回溯“,这一切的一切,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个独一无二的我们。

正是因为改变,因为失去的痛苦,才造就了我们的坚强,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才让我们学会了珍惜,才让我们学会了做人,才给了我们充实多彩的一生!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12

初中时听说刘庆义的《世说新语》,直到大学才通读了一遍,读之不忍释卷,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荫道上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此刻又重新从市图书馆借了本来看,如同老友相见,分外亲切。孔子说:述而不作,这述又何尝不是作王夫之主张“六经注我”,也就是用自我的话语体系去阐释六经,旧瓶装新酒,经典著作就是一张皮,每个人都在上头衍生出许多毛毛来,西方有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世说新语·文学篇》中所谓“文学”是指文章学术,辞学修养,也包括人生态、处事原则。这一时期文学雅士们以清谈为主要资料,以辩论为主要方式,对佛、道、玄学进行了融合理解。这当中所体现的包容和学术研究精神,值得我们用心研究,用心学习。

阅读《世说新语·文学篇》,更多的感触是古人的那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学习氛围。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一段记载是说郑玄的故事。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玄家的佣人都喜欢读书。有一次,郑玄觉得他的奴婢干事不称心,准备用“家法”惩罚。这位婢女认为自我冤枉,想加以解释说明;但恰逢此时郑玄盛怒,于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里。这时,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来,见此而问: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她问话时引用了《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一句。被斥责的这位回答时则引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来解释说:我本来是要向他(郑玄)说明清楚的,谁知正好赶在他生气的火头上。

那里且不论郑玄的不论是非的火爆脾气,郑玄家里的学习氛围更是让人叹服,虽是“婢女”,却能那么娴熟地引经据典,且诙谐隽永、恰如其分。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吧,可是想到更多文人的事迹时,又不尽然,那里让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郑玄为学成就之高,连家里的佣人也极富文化修养,郑玄的学术修养更是让人钦佩。这又不禁让人想到此刻学生的学习状态,中华礼貌源远流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当继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根据《世说新语·文学篇》的记载,古人自身所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却是真的让后人为之惭愧不已。文人为了探讨学术知识,竞相辩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种胸襟和气度也是后人鞭长莫及的,然而,这种涵养却是我们此刻做研究和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仅有在互相努力地前提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让各自的研究做到飞跃性提升,也为我国强国之路的发展,伏下强有力的一笔。

未及弱冠的王弼前往吏部尚书何晏所设宴请有名望的宾客宴会,何晏把客人谈论最精彩的部分告诉他,并问道:“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我认为这个道理讲的很对,还能够提出质疑吗)应对前辈,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王弼依然提出质疑,然而在座宾客无人能对答,王弼自问自答,反复论辩多次。何晏并没有因为王弼的出色而大怒,王弼也博得了在座的钦佩和敬仰。能够说王弼的行为在此刻看来就是出尽风头惹人嫉妒的情景,而何晏等老一辈的文人却并没有所以排斥王弼,而是忘记年龄,虚心学习,能够说这种思想将有利于更好的促进学术的提高,也更有利于培养新的文化传承者,这样的胸襟和气度,这样让人折服的学术气息,让人向往,更应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深思。

6.《世说新语》读书心得 篇六

《世说新语》成书于南朝刘宋王朝,作者是刘义庆。南朝宋这个朝代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我个人觉得是属于夹在中间的一个朝代,南朝宋(420―479)的开国皇帝是刘裕,这个朝代历经了九个皇帝,是南朝四个朝代里面最久的一个朝代,也是一个历经繁荣发展的朝代。

刘义庆这个人呢首先是属于帝王家族的子弟,其次是一个文学家,他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平常老百姓接触不到的资源,因此我说他的发展起点肯定相比一般人要高很多,加之本身刘义庆天赋异禀,被他的伯伯皇帝宋武帝刘裕称为“此我家丰城也”,所以可以看出刘裕是多么的喜欢这个侄子。刘裕年纪轻轻就做上了大官,深受皇帝的喜爱,基本上都是属于近臣一类的人,二十七岁就做到了副宰相的位置。刘义庆这个人很聪明,善于思考动脑子,很能审时度势。刘裕死后,宋文帝刘义隆登基,刘义隆这个人很缺心眼,猜忌心很重,对朝臣这些人很有戒备之心,登基以后就大开杀戒,反正是杀了很多臣下,刘义庆呢虽然是天子庇佑下的爱臣,但是面对这样的大开杀戒也招架不住,也怕不小心掉脑袋,他处处谨小慎微,当他发现祸事即将到来的时候立即“乞求外镇”,跑到外地去做官。我认为刘义庆这个人生在了一个好时代而不是一个坏时代,他以史为鉴,知道前朝死在政治的**里面的冤死鬼多如牛毛,因此见好就收,最终不至于死于刀斧之下(元嘉病逝)也是死的年轻。

7.关于《世说新语》的读书心得 篇七

我认为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它原生态地记录了“魏晋风度”。魏晋是一个喜欢追求美的时代,欣赏形体、神态之美,追求名士风度成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魏晋时期对男性美的要求和追求超过任何一个时代

因为政治原因,魏文学智慧、人生智慧晋时期“玄言”成风,名士彦流多尚清谈,经常雅集,清谈时多手执麈尾,作神姿仙态名士风流最令人景仰的是他们身上的诗性傲骨。他们纵酒放诞,蔑视礼法,张扬个性,标举才情,狂放不羁,随性任事,超然物外,笑对生死,蔑视富贵,不就官职……他们是那个时代身上的龙骨,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然怀想起他们:名士本色,独立特行。或体现为山林之志,或表现为乖时癖行。耿介不阿,傲视万物,不与时务经怀,潇潇洒洒。

我想不愤世嫉俗人的很难成为名士,尤其难成为魏晋时代的名士。《世说新语》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这样的社会群体或说是文化群体。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世笔记影响尤其大。《世说新语》的影响、魏晋风度的风范已深深地扎根于知识分子心中,它所体现的理想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永远的追求。

★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

★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

★ 世说新语的读书心得

★ 读世说新语后有感心得

★ 高中《简爱》读书心得

★ 三国演义高中读书心得

★ 读书心得高中西游记

★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高中

★ 红楼梦高中读书心得

8.世说新语读后感700字 篇八

因为这是一本故事集,所以作者将故事分了类,讲德行的分1类,讲言语的分为1类,按此规律就有了“德行第一”、“言语第二”、“政事第三”,一直到“仇隙第三十六”。这样的编排让读者对全书的内容有了1个整体的把握。

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尚等等,可以说是一部对于当时社会生活进行包罗万象式描写的书。本书具有以下特性:

对于人物性格的可获十分逼真传神,栩栩如生。三言两语就把1个人的内心世界、人品和性格反映出来。

如《方正第五》中记载,陈与友人约定中午见面,友人不守约,陈离开家走了,友人不高兴,对着陈的儿子元方骂陈,元方虽然才七岁,但是特别机敏有气节,言道:“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寥寥几句话,却不卑不亢,有理有据,使陈的友人惭愧而去。

如《任诞第二十三》记载,桓温准备了1个集会,罗友进见后,坐了很久,告辞而出。桓温说:“你刚才想咨询事情,为什么就走了?”罗友说:“我闻到白羊肉味道很美,一生都没有吃过,所以贸然要求进来,实际上没有什么事情要请示,既给肚子吃饱了,不用再停留在这里了。”脸上全无惭愧之色。这故事,让我们看到了1个爱我所爱,做我所想,十分有个性的罗友,还有1个不拘小节的桓温。

其次,这部文集给我们展示了南朝人民崇尚清谈,追求玄理,标榜名士风度的社会风气。汉末的时候,名人们经常聚会,谈玄论道,互相辩论,探究天人之理,穷究事物本源,论辩卓越之人,往往名声大振,一时为人所推崇。

王羲之担任会稽内史时标榜玄学,才华横溢,看不起友道林(东晋高僧,喜谈义理,为世所重)。孙绰和支道林坐车去王羲之处所交谈,王羲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支道林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王羲之外出,支道林在门口挡住王羲之的车子,谈论《庄子・逍遥游》的意境,阐述了数千句话,辞藻新奇,如山花烂漫,互相映照。王羲之顿时刮目相看,敞开衣襟,不忍出行,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再回头来看看我们的社会,我们中国一直标榜自己是文明古国,但却没有一处彰显了文明古国应有的国民素质,美国直有短短两百多年的历史,但不论你走在哪个城市,都会发现,地铁车站等车的人们都在看书,没有人不对摔倒在地的老人孩子伸出援手,即便是对一只平凡的鸟儿,他们也会很有爱心的对待。“师道不传也久矣”,在现代社会,同学们聚会除了吃饭唱歌打牌再没有其他更清新高雅的事情可做,更不会一起讨论学术上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社会是在退步的。

再次,它反映了人们对个性的追求和封建礼教的叛逆精神。

如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纵酒放达,看淡世事,经常在家里赤身裸体,有人讥笑,他说:“我以天地为屋宇,以房子为衣裤,你们为何钻到我的衣裤里面?”次句一出,让嘲笑他的人哭笑不得。魏晋风流,真是名不虚传。

张季鹰为官时任性不拘,藐视功名,有人问他为何不为身后功名考虑,他竟然说:“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其问答巧妙慷慨,豪爽之气溢于言表。

反观我们的社会,世人一生为名利而奋斗,薄案刚刚结束,又还有多少像他一样的官员政要还躲在黑暗中,用他所谓的“事迹”掩盖虚伪邪恶的本真,在21世纪,恐怕很难找出像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了吧。

《世说新语》还有一些故事诙谐幽默,具有反讽意味。

王粲喜欢驴叫。他去世安葬后,魏文帝曹丕参加他的葬礼,回头对其他人说:“王粲喜欢驴叫,各位可各学一声驴叫来送给他。”于是参加葬礼的客人都一一学驴叫。

张玄之八岁时,牙齿掉了。前辈贤德者知道他不平常,因此与他开玩笑:“你嘴里为什么开了狗洞?”张玄之回答说:“正为了使你们从这里进去。”这些故事总会让人产生忍俊不禁的异样感受。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带给我们轻松快乐,同时也时刻提醒着华夏子孙,要培养自己的优秀品德,提高素质,无愧于中国“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称号。

9.《世说心语》读书笔记 篇九

看着书面上这个年纪稍大,有着沉着在胸智慧的名人,却也有着低调的心态,他深知当今社会的潜规则,并一点一滴的交给我们每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

看惯了教育书籍的我,拿起这本好评如潮的《世说心语》也不过冷笑两声,想着:不过又是拿着几个名人的例子说着该如何感恩,该如何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等空洞的`大道理罢了。但是却非然,这本书的特别之处恰是其用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以及身边朋友的一些琐事,以小见大,却字字珠玑,句句在理。有人说,老人就是一本最好的书,读懂了他也就读懂了人生,也许刘墉就是本未完成的书,却已经使我受益匪浅。

要说《世说心语》我最爱其中一篇《大男人·小女人·小学生》,这其中讲得是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可以耍帅,可以做大男人、大女人、大少爷、大小姐,但是在那一切权利的背后是义务。那也是职业道德,即便是天下所有的人都认为是对的,只要你觉得对不起专业良心,就不能让自己通过。

而现在,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我们的专业就是学习,这是本职。当爸爸在外面忍辱负重,面对重重压力,妈妈早起迟睡扮好妈妈的角色,此时我们也该问自己一下,我们有没有扮好自己学生的角色?父母为家辛苦一辈子,自己却连每天专心的上课、认真的学习也做不到,这应不应该自我反省下呢?

如今我们多喜抱怨,抱怨老师的不尽责,抱怨父母的不关心,抱怨世道的不公与残酷,即使这一切都是真实的,那在你发表这些言论之前你是否做好自己的本职,专心的学习了呢?如果你连自己的本职都没能做好的话,你又有什么资格去批评别人呢?

总认为自己还是一名不喑世事的中学生,总认为“责任”这个冷峻的名词离我们还很遥远。青春期的叛逆早已使我们蒙蔽了是非的双眼,看不清对与错,总固执的觉得自己一定是对的。但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责任,经常回头看看,我们做的怎么样?这就是责任,没人能替代,就算辛苦也得自己去品尝,自己去承受。要能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毕竟,我们正一步步走向成熟!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有一件行李便被安置在我们的背包中,无论经历多少长途跋涉,都不可能缺少它。这件行李被我们称为——责任。怀着一颗责任的心,去面对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种种,只要心怀责任,人生就会过得幸福而充实。

我相信,只有懂得责任的人,只有懂得客观的去评价自己,去看待别人,才能站到人生的巅峰,才能历劫归来。

10.世说新语笔记--张夏雨 篇十

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日‚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广遂焚之。‛

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日‚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褌圆邪?‛范笑而受之。 祖光禄云:‚百里奚亦何必轻于五羖之皮邪?‛

 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吴月喘牛:江淮一带水牛,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因此卧倒在地,望着月亮大口喘气。 王武子言其土地人物之美:‚其地坛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贞。‛  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

 佛图澄与諸石游,林公曰:‚澄以石虎为海鸥。‛海鸥鸟故事出自庄子,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每天早晨在海滩上,与鸥鸟玩耍。这个人性情温和,鸥鸟并不怕他,纷纷聚集在他周围。 语已神悟,自参上流。

 君自见朱门,贫道如游蓬户。蓬户:穷人住的地方。 孙盛次子‚无大无小,从公于迈。‛

 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皆少而聪慧,和并知之,而常谓顾胜。亲重偏至,张颇不恹。于时,张年九岁,顾年七岁。和与俱至寺中,见佛般泥洹像,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问二孙。玄谓:‚被亲故泣,不被亲故不泣。‛敷曰:‚不然。当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

 王濛和刘惔(TAN)为好基友,王‚国自有周公。‛ 刘‚此若天之自高尔。‛王长吏,刘真长,又刘尹。 长松下当有清风,同虎父无犬子一样。 桓温,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柳树。

 简文作抚军时,常与恒宣武俱入朝,更相让在前。宣武不得已而为先之,因曰:‚伯也执殳(shu),为王前行。‛简文曰:‚无大无小,从公于迈。‛ 后来叛乱,拥立司马昱为简文帝。司马昱(YU)为皇室子弟,较为尊贵。

 谢公曰:‚贤圣去人,其间亦弥。‛弥:近。

 支公(支遁)好鹤,住剡(yan三声或shan 四声)东。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sha)其翮(he),鹤轩翥(zhu展翅)不能复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做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 康伯来(韩伯,字康伯。),济河焚舟。意思是很重视他,和他‚决一死战‛哈哈哈。 江山寥落,居然有万里之势。在送别情况下说嗒,不想分别呢。 顾恺之: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 庾公问周伯仁:君复何所忧渗而忽瘦。仁曰:‚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zihui)日去而.‛  郗司空拜北府,王黄门诣郗门拜,云:‚应变将略,非其所长。‛骤咏之不已。郗仓谓嘉宾曰:‚公今日拜,子猷言语殊不逊,深不可容!‛嘉宾曰:‚此是陈寿作诸葛评。人以汝家比武侯,复何所言!‛ 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不耻下问,同时不耻上问。

 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衡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云:‘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意指愚人不能辨别滋味,得好梨蒸熟了吃。后用哀梨蒸食比喻不识货,将好东西糟蹋了。相传汉代秣陵人哀仲所种之梨个大味美,被称哀家犁。哀梨比喻说话或文章流畅爽利。

 任育长年少时,甚有令名。武帝崩,选百二十挽郎,一时之秀彦,育长亦在其中。王安丰选女婿,从挽郎搜其胜者,且择取四人,任犹在其中。童少时,神明可爱,时人谓育长影亦好。自过江,便失志。王丞相请先度时贤共至石头迎之,犹作畴日相待,一见便觉有异。坐席竟,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茶,为茗?‛觉有异色,乃自申明云:‚向问饮为热为冷耳。‛尝行从棺邸下度,流涕悲哀。王丞相闻之,曰:‚此是有情痴。‛

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 王绪数馋殷荆州(殷仲堪)于王国宝,殷甚患之,求术于王东亭.曰:‚卿但数诣王绪,往辄屏人,因论它事.如此,则二王之好离矣.‛殷从之.国宝见王绪,问曰:‚比于仲堪屏人何所道?‛绪云:‚故是常往来,无它所论.‛国宝谓绪于己有隐,果情好日疏,谗言已息.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按照)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哀怜)之,即敕免罪。

 苏峻东征沈充,请吏部郎陆迈与俱。将至吴,密敕左右,令入阊门放火以示威。陆知其意,谓峻曰:‚吴治平未久,必将有乱。若为乱阶,请从我家始。‛峻遂止。(路迈对百姓的体贴。)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日:‚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外:指外租父母。

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 以东渡意告之。因 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③?‛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 异 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第二次回答:回不去的故乡,比太阳更远。

 王大将军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王敦)

 王处仲,世许高尚之目。尝荒恣于色,体为之敝。左右谏之,处仲曰:‚吾乃不觉尔,如此者甚易耳。‛乃开后阁,驱诸婢妾数十人出路,任其所之。时人叹焉

 王大将军始欲下都,处分树置,先遣参军告朝廷,讽旨时贤。祖车骑尚未镇寿春,瞑目厉声语使人曰:‚卿语阿黑,何敢不逊!催摄面去!须臾不尔,我将三千兵槊脚令上。‛王闻之而止。处分:处理。树置:栽培;安插。讽旨:指暗示自己的意图(变更朝廷官员)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锋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於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 何骠骑(piao。Qi)弟以高情避世,而骠骑劝之令仕,答曰:‚与第五之名,何必减骠骑‛老五。

 王江州夫人语谢玄:‚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如果二者都不是就是不上进。看似在开脱,实则在勉励。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 王武子善解马性。尝乘一马,着连钱障泥,前有水,终日不肯渡。王云:此必是惜 障泥。使人解去,便径渡。

 韦仲将能书。魏明帝起殿(起:建造),欲安榜(榜:牌匾),使仲将登梯题之。既下,头鬓皓然。因敕儿孙勿复学书。实际劝的是不要在皇帝手下做事儿。皇帝喜怒无常,为所欲为。牌匾本是下面写好挂上去,皇帝让你爬梯子,你就要爬。头发吓白了。 顾长康道:‚画 手挥五弦 易,目送归鸿 难‛

 许玄度停都一月,刘尹无日不往,乃叹曰:‚卿复少时不去,我成轻薄京尹!‛

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 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他对仆人说,在哪里醉死,就埋在哪里。酒仙。酒就是命。

 阮仲容先幸姑家鲜卑婢。及居母丧,姑当远移,初云当留婢,既发,定将去。仲容借客驴,著重服自追之,累骑而返。曰:‚人种不可失。‛即遥集之母也。(累骑:重骑,这里指同乘一驴。人种:这里指鲜卑婢已怀孕。)

 刘道真少时,常渔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留连。有一老姬,识其非常人,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道真食豚尽、了不谢。姬见不饱,又进一豚。食半余半,乃还之。后为吏部郎,姬儿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不知所由,问母,母告之。于是资牛酒诣道真,道真曰:‚去,去!无可复用相报。‛(赍(jì):携带。) 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乃可:同‚那可‛,哪可,岂可。

 贺司空入洛赴命,为太孙舍人,经吴阊门,在船中弹琴。张季鹰本不相识,先在金阊亭,闻弦甚清,下船就贺,因共语,便大相知说。问贺:‚卿欲何之?‛贺曰:‚入洛赴命,正尔进路。‛张曰:‚吾亦有事北京。‛因路寄载,便与贺同发。初不告家,家追问乃知。

 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 王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初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后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扳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一车!‛后为黄门侍郎,未几,弃官东归。(论语记载。孔子得知马棚失火后,‚曰 伤人乎?不问马。‛未知生,焉知死,出自论语,将孔子重现实人事,不问死后鬼神。 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馀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着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都出自,诗经,鄴风,式微。

 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賃作食。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蚤往,及未寐,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

 卫玠总角时,问乐令梦,乐曰:‚形神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乐云:‚因也。未尝梦乘车人鼠穴,捣jitan??‛

 褚季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支道林闻之,曰:‚圣贤故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周伯仁:周顗(yǐ)和王导有一段恩怨情仇。‚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 箕山之志(ji):归隐山林的意愿。相传许由不愿意接受尧的禅让,便隐居于箕山。 竹头木屑:都用来比喻可以利用的废物也用来指一些可以应急的东西,典故来自于陶公。

 朱博翰音:比喻空有其名,没有什么实在的能力;朱博,曾经担任丞相;翰音,高飞的声音,空有其名。

 芝兰玉树:品学兼优的子弟。

 褰(qian)裳濡足:撩起裤子,下水渡海。

 献替之言:提出正确的看法,否决错误的看法。后多指提出正确的政治意见。 西晋都城设在洛阳,东汉也是。当时人们瞧不起南蛮之地的吴楚之人。

 疟疾是一种由于蚊虫叮咬引起的病患。古人认为,蚊虫之类的虫子,只叮咬小人,不靠近君子。

 公园317年,司马睿在江南称晋王,刘琨在北方联合幽州刺史抵抗鲜卑人,讨伐后赵,借此恢复晋室。

刘越石。

 幕府:古代行军,没有固定场所,以幕帐为官署,所以称为幕府。后来,泛指一切官府。 名丽:儒家的形名之学,是魏晋时期人们清谈的主要内容。

 管仲:管夷吾,齐国大夫,曾经辅佐齐桓公治理天下,使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津梁:桥梁,有时引申为佛家接引众生,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到达彼岸。 晏婴:晏平仲。春秋后期齐国丞相。

 穷矣:古代一种风格,孝子为父母办丧事,按惯例要说奈何,穷等。 顾恺之:画绝,文绝,痴绝。

 狱吏之为贵;汉文帝时,周勃被人诬告谋反入狱。为求平安,用千金贿赂一位狱吏,才有机会让身为当朝公主的儿媳妇出面疏通,最终被释放。出来后,感慨: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獄吏之贵乎。 宁有赖其末,而不识其本。是简文帝言,其自愧不识稻。 一种淡定叫做‚且喝茶‛

 度江:西晋灭亡后,皇室南渡长江,在建康建立东晋政权。王敦与其从弟王导竭立辅佐,曾担任镇东大将军。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东为江左。

 正始之音:正始年间,王弼,何晏推重老庄,尚清谈。魏晋时期,以见识高明,用于探求生命的意义为首要,而把处理具体事物看做次要的。老庄,周易。

 痴在魏晋时期并非指生理上的愚钝,而是说一个人率真人性,异于常人。 自古嫁娶讲究三拜礼仪,其中夫妻交拜为夫妻互相平等尊重之意。

 司马睿即位后,任用王导,郗鉴等贤臣为大将,重建晋朝,是动荡天下暂时安稳。 明德惟馨:能够真正散发香味的是美德。出自《尚书》‚至馨香者,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王修六岁写出贤令论,被刘惔赞叹。后向王羲之学书法,很快领悟奥妙,受王羲之赞赏。但英年早逝,

            二十四去世。

戴安道和谢敷都是有恒心的人。戴安道花三年时间造一丈六尺高的无量寿佛木像及菩萨像,他根据群众意见,对画进行研究,创新。谢敷性格沉静不喜功名,隐居山中十年,即使被郗召为主簿,也不为所动。后迁隐会稽山。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 桓公三日仆射(ye)后者古代冠名,指纵情于酒的人。

在古代,直呼一个人的名字是对人的不尊重。一个家庭里,晚辈更不允许直呼长辈名字,即家讳。六朝重视家讳,若外人触犯,孝子贤孙就要流涕呜咽才符合当时礼节。温酒犯温。室如悬磬: ‚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谢道韫嫁给王羲之子王凝之。说叔父有谢尚谢据,堂兄弟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想不到还有王凝之这样的人。

律吕:中国古代音律体系中的十二律,六吕和六律总称。不惜余年:不吝惜余生,指自杀。

得方幅齿遇:得到正规的礼遇地位。方幅:截木为方,截帛为幅。

孟叔达走在路上,不小心丢了一个陶罐,他看也不看,继续走路。旁人问他为什么不看,他说,破都破了,看他有什么用。

轨辙:车轮的痕迹,比喻发令或者事业,彦:有才学的人。

瑚琏:古代祭祀的时候宗庙里盛放黍稷的祭器,或来比喻治国安邦的人才。正会;又称元会。古时候正月初一,官员都要集中一次开会,洛生咏,又名洛下书生。说话音色重浊。来源于谢安的鼻音。许多名士模仿他的声音,捂着鼻子吟咏诗歌。

艰不(pi)艰难困苦。

 混混:水奔流的样子。靡靡:娓娓动听 适:女子出嫁,嫁给 允:相符,符合。

 籍卉:坐在草地上。病笃:病重 不韵:不雅 令问:美好的声誉。令:如果,假使。

 莫:表示一种猜测的语气,可能会。非唯:不但,不仅。不徒:不只是; 值:当。的时候。

 殊:极其,非常。正当:只是,只因。正:只。无非:全部固:实在是

 临:吊丧,哭丧。求简:寻找。直:通值,值班。置:安排,处置。

 处:处置,安排; 亡:死亡;逃跑 敌:比得上,胜过。方:比作。

 王羲之:字逸少,曾任右军。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儿子。谢安:子安石,任太傅。

 顾恺之:字长廉 谢公兄弟:谢安,谢石。

 尊侯:古人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都郡将:太守。明府:魏晋时期对太守、刺史的称呼。 机轴:重要部门,此处指朝廷。听事:厅堂,封箓:签署文书, 知几:洞悉事物变化的征兆。几:(一声)苗头,征兆。理致甚微:思乡情趣精妙深奥。 金华殿之语:儒生给帝王讲经时的套话。累心处:世俗羁绊。朋堵:分组比赛射箭。 徙倚:来回走动。将乖:即将离去。移第:搬家。

 板:简牍。地:指门第。的:靶心。破的。豫:参预。 缘路:沿路。系心:潜心。造膝:促膝,指谈论。转遒:越来越遒劲。 堪:忍受。差互:错过时机。尽:摒弃,抛弃。披:翻开,翻阅。 谗:诬告。讳:隐瞒。执:捉。县:挂,系。

 休明:美好。矜咳:傲慢,固执。翛然:超脱自在的样子。疾:通嫉,嫉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鸡子:鸡蛋。作公:位列三公风概:风度气概。了了:聪明伶俐。

纳货:收取贿赂。县:挂,系。处长:看待自己的长处。关:介入,指参与讨论。近:浅。恨:遗憾苦:使人难堪。苦:竭尽全力的样子。

成:通成,实在。不翅:不啻,不仅仅。直致:只是因为。陈张:铺陈,论述。治:修治。题目:品评。许:境界,境地。差如:很是,颇为。所:表被动。辄叹息绝倒。当:将要。克:成功

允:的确,确实。副:符合,切合。要:拦截乖:背离。

皮里阳秋:心中有结论和评价,但说不出来。声名俱泰:名誉,地位都安稳。夷:通怡,喜悦,高兴。瞻望:远眺。按行:巡行托足:立足,生存。神王:通旺。作:指死而复生同归:与。。为伍。提:率领

林薮:山林和水流聚集的地方。形容事物汇集,聚集的地方。脱时:偶尔,偶然。聊:暂且,姑且。尔时:那时。名:估量,判断。阙:通缺,缺少。

有相:有吉祥之相。黑头公:黑发列位三公遁迹:隐居。宠树:施以恩惠,扶植。当轴:当权者。将:捉拿,铲除。望:被人仰慕的人。重名:盛名

殷勤:诚恳亲切。故:果然,的确。趣:通促,急忙,立刻。豫:通预。举:全月旦:农历初一。顷:时刻,时候。招延:招请,招揽。历:经过。夷然:泰然自若的样子。舆:马车;全都委:交付。

阿奴:长称幼,尊称卑济事:成功。知遇:赏识礼遇。抚御:安抚,掌控。横:无缘无故。饰:整治。晏:晚罄:空,尽。将无同:恐怕相同。

微言:谈论玄理。永夕:整个晚上。经纬:治理,整顿 艰:父母去世。负:违背。正:即便,纵使是 通:阐发,论述 愦愦:糊涂 略不:一概不完全不 省事:看公文处理政事,发:征集征调。

覆疏:颠倒疏通。

何似:怎么样? 奄:突然中宵:半夜时分。被:遭受,遭遇。释氏:指佛教。寂寂:默默无闻。尚主:娶公主。恬:高兴。

五马领头:比喻已经胜券在握。献替:向皇上进谏,进献可行措施,废除不可行措施。生载周:刚刚满周岁。石头城:指政治中心南京。造次:匆忙。上人:压倒别人。茗之:茶水。为之驱驰:效力。少:稍微顿军:驻军。推:推重。作健:奋发成为强者。汲:取水。乘:凭借。

减十岁:不满十岁。引咎责躬:主动承担责任并做自我检讨。僻错:偏执,难以驯服。倘:假若。款杂:说话空泛,杂乱。之:去,到。比:近来。宿顾:以前的照顾。会:机会。屈滞:久居下位之人。赉:赏赐。

患:担忧。选草:草拟选用官员的名单。草:草稿。辄:总是。宰牧:治理,统治。阂:阻碍。衿:自负,自我炫耀。与矜持?薄:瞧不起,轻视 隐:靠,倚靠。恶:损害,破掉。荐:草席。戏:游戏,赌博。徒足:光着脚閽:守门人。恶:变坏,衰退。为是:抑或,还是。问讯:探望。预:通与,参与,参加。乐令:乐广,曾经担任尚书令。

方自:还要,仍然。令吏:晋朝时期,在中央或者地方主管文书的低级官吏。鞅掌:众多。责:索要。衰:同缞,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台:古代中央官署名,指朝廷。

上一篇:无畏的青春初一作文下一篇:大学生就业规划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