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游》教案(共10篇)
1.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游》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2、能借助注释、相关资料等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学习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诗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诗的知识。
一、导入:
二、自读《江村即事》理解诗意
自读全诗,整体感知。读《江村即事》有什么感觉?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自读诗,提出疑问。
三、细读《江村即事》理解诗意
1、《江村即事》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司空曙(720~790),字文明,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唐人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又是同为大历十才子的卢纶的表兄。早年曾赴京应试不第,安史乱起,避乱南方。代宗、德宗时,曾任洛阳主簿、左拾遗、水部郎中、虞部郎中等职。诗多赠别、羁旅之作,善于表现异乡流落之感和穷愁失意之情,诗风朴实,意蕴深长。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即事:以当前的事物为题材所做的诗。
堪:可以,能够。
纵然:即事。
3、理解全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写江村眼前情事,但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而是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写出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是,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吗?“钓罢归来”,是特定情境,本身就流溢着闲适的趣味,“江村月落”,是环境背景,由此又营造出幽寂的氛围。在此闲适幽寂的情境中,“正堪眠”是理所当然的了,但“不系船”却似乎有违常理。然而,在诗人笔下,在这首诗中,恰恰正是这似乎有违常理的“不系船”成为艺术构思的独特之处,并以此贯穿全诗。既然“不系船”,则“正堪眠”当然就睡在船中了,以下即由此展开推想。这就引出了下文:“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两句紧承第二句,回答了上面的问题。“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把意思更推进一层: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呢?“纵然”荡开一笔,“只在”将笔收回,由此将推想的情景逼真地展现出来,即使因为“不系船”,使船被夜风吹走,那也没关系,最多只会飘到那芦花掩映的浅水之间。通过如此推想,则不仅使闲适的心情更为轻松,而且间接地描绘出江村幽静曲折的水景。正因这样的幽静的水景,才造成诗人如此闲适的心境。因此,诗的表面虽属抒情,但深层却实为写景,情景互为因果,互相交融,蕴蓄着浓浓的诗味。这里,诗人并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
这首小诗善于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由小见大,就比泛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诗在申明“不系船”的原因时,不是直笔到底,一览无余,而是巧用“纵然”“只在”等关联词,以退为进,深入一步,使诗意更见曲折深蕴,笔法更显腾挪跌宕。诗的语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幽美意境十分和谐。
四、总结升华
1、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诗意。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题为江村即事,描写的却是诗人幽雅闲适的情趣,通过情趣的描写,使人感受到江村景色的优美。
板书设计:
不系船正堪眠悠闲地生活 江村即事
纵然只在宁静优美的景色 教学反思:
2.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读读记记“瘙痒、窈窕、秽物、堂皇、缈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谜语导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快速朗读课文,学生结合语句理解以下词语意思。
搔痒 窈窕 秽物 纽扣 渺小 鼻涕 爱憎 堂皇 附庸 养尊处优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课文主要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2、品析:作者是如何介绍这五根手指各具不同的姿态与性格的?
(学生自读课文相关段落,交流讨论其结果。)
大拇指:运用排比的句式,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其吃苦耐劳,默默奉献。
食指 :运用排比句式,举例说明其作用,表现食指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中指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其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态度。
无名指和小指:列举实例,运用设问,强调了无名指和小指在兰花状姿态中最优美,表现其附庸、享乐的性格。
3、学生总结概括:
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团结就是力量。)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
1、了解《五个手指的故事》
3.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游》教案 篇三
1、会认会写10个生字,正确理解并读写重点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体会分号的用法。
4、感受科技的神奇,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理解激光的奇异之处。
2、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会认会写10个生字。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大意,梳理课文。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看挂图):同学们,图上的这束光是什么光?激光和我们平常见到的光有什么不同?让我们到书中去探求激光的奥秘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重点知道:损、灼、梁书写指导:
3、本文主要介绍了激光几个奇异之处?
三、梳理课文。思:本文从几个方面介绍激光的特点?每一个特点运用了那些介绍方法?
四、小结。
下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激光的奥秘。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新词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激光的特点
2、明白本文的介绍方法
一、读课文,品词酌句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为什么称激光是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有何作用?学生思考、在书上勾画,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师点拨:(最亮的光)
1、最亮的光:方向性强,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
2、作用:研制激光枪、激光炮
3、重点精读感悟第二节“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呢!„„我们如果对着激光看,眼睛就会严重受损以至永久地失明。”
点拨:a.这段话用了什么方法介绍激光亮的特点? b.运用了什么修饰方法?c.读中体会分号的用法。
4、再读1-2节,回顾整体,深化认识(最快的刀)1)、最快的刀:切割几毫米的钢板,在钻石上打孔 2)、作用:激光刀做手术 3)、重点精读感悟第2、3节“可是,如果用适当的透镜„„小孔就打成了。” 点拨:a.用几件事说明激光是最快的? b.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再读1-4节,回顾整体,深化认识(最准的尺)1)、最准的尺: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2)、作用:a.“指导”施工b.“画线”、“吊线”c.治疗疾病d.帮助农艺家 3)、重点精读感悟第1节“原来,房间里有一台激光测距仪„„都赶不上它” 点拨:a,用什么介绍方法说明激光最快的尺?b.精确度高到怎样程度?
4、再读1-4节,回顾整体,深化认识
二、全文总结:激光真是一种奇异的光,人们已经利用它的特点研制了一些服务于人类的东西,你们想一下,不久的将来,激光还会有哪些用处?
三、拓展延伸
1、小组内进行猜想
2、推荐优秀者在全班进行交流
3、读中学写,把你的猜想写一个片断 板书:20.奇异的激光 奇异:
4.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游》教案 篇四
1.出示课题,请学生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武夷山”和“阿里山
”的地理位置.2.教师介绍,在很久很久以前, 武夷山和阿里山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动人的传说.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课后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主要人物是谁? 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2、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分角色朗读全文,纠正字音.(由于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而本课生字教学字音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字是:蹦、轰。教学中还要注重几个难写的字形的区别:陷、瀑 等。)
3、结合质疑,默读课文,在书上作相关批注;
三、深入学习第1——4自然段
4、找出有关句子、小声与同桌交流。
5、交流找出的有关句子、小节。
(1)那时,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果子,山下是肥沃的土地.(我从“漫山遍野、肥沃” 感受到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过者丰衣足食的生活,一定很快乐.)(2)从此,山上的树木死了,小溪没水了, 肥沃的土地也干裂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初步感受花珊为民除妖的品质.(同一个地方,环境完全不同,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不一样,都是妖怪做的坏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引出第三句.(3)花珊看到人们被妖怪还得生活不下去,心理很难过.(4)于是,她开始苦练本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射箭本领和一手好刀法.引导学生交流对文字的品读:
“ 九九八十一天”说明了时间长。
“终于”表示苦练本领经过了很多磨难,最后成功.师:你们想一想, 花珊是怎样苦练本领?能具体描述当时的情景吗? 引导学生想象,发展语言能力.指导有感情朗读.四、生成新疑。
1、师:读到这儿,你们又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找出花珊斗争的段落,质疑: 苦练本领后的花珊能除掉这个妖怪吗?
2、看来你们会思考了,想知道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花珊除妖的故事.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花珊除妖的原因
2.花珊能除妖吗? 她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花珊除妖的过程.二、直奔重点,细致体会。
1、认真默读第4、5节,出示思考提纲: 花珊能除妖吗? 她是怎样想的? 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2、反馈学生自学情况。
读中感悟,理解第5自然段。
用笔钩出花珊除妖的过程写得栩栩入声的动作词语.抓住重点词句,读中感悟,重点体会以下要领:(1)这天晚上,乌云遮住了月亮,姑娘紧握弓箭,向山上走
去。(花珊为民除妖的决心大,这正是保家为国的高贵品质。)
(2)出示“于是搭上箭,用力朝绿光射去。妖怪被射中了眼
睛,痛得直打滚。花珊跳到妖怪身上,举起大刀,朝它的脖子使劲砍去,直砍得妖怪乱蹦乱跳。”
从这些词中,你有什么感受?(战斗激烈、花珊非常勇敢)
同学们,你们再想一想能让花珊除妖的斗争再激烈一些吗?指导学生再创作
(3)忽然,她觉得大地再向下陷,只听一声巨响,高大的武夷
山簖为两半,中间出现了一条很深的沟,妖怪“轰”的一声,掉到了沟底。(读过程,谈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总结复述的方法。
(1)抓重点词
(2)围绕问题读文、思考(3)列出小标题。
3、谁能根据黑板上的词语和刚才总结的复述方法将花珊除妖的过程复述下来。
4、指名复述,教师做适当的提示。
三、学习课文6---8节
1.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从这部分内容体会到什么?
2.学生再读这部分内容,勾画出表达人们心中期盼的句子,写感受。“从————句子中我想到了什么?”
3.学生分小组交流,自由表达。
4.学生练笔:你想对花珊说些什么?你想对花珊的妈妈说什么?让学生情感涌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海峡两岸人们渴望祖国统一的资料。
5.指导朗读课文,学生评读。
6.课外阅读中国民间传说,感受中国文学艺术中的这一瑰宝。
四.作业设计
你想对花珊说写什么呢? 写一写。
五.板书设计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花珊
苦炼本领-----勇敢除妖--------盼望统一 16 格列佛游记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
2.默读课文,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课文中的描述语言,感受其想象的神奇。
4.感受格列佛在充满敌意,奇特,语言不通的小人国,用他的善良,宽容获得了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课文中的描述语言,感受其想象的神奇。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新课
课前同学们查阅了有关<格列佛游记>的资料,你们都了解了些什么?(<格列佛游记>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英国文学名著之一,作者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这是一篇寓言小说,作者借托船长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在四次航海中的奇异经历。)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就是四次经历中的一次----小人国奇遇。板书课题: 格列佛游记----小人国奇遇 2.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课后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四字词语,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在小组内说说词语的意思。
轻举妄动 一饮而尽 肃然起敬 举止文雅 国泰民安 战无不胜 一知半解 急不可耐 罪魁祸首 号啕大哭 痛苦万状 和颜悦色 宽宏大量 齐读并说说各自理解的词语意思。
3.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格列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用笔勾画,在旁边批注。
(1)合作交流,感受小人国的奇特。
学生找到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结合自己的理解交流。学情预设:
A.二十辆车装满了肉„„一饮而尽(从文中的数量词中,我看到了格列佛的巨人形象, 他在小人国中永远是居高临下的, 无论皇帝还是大臣,格列佛享受着俯视的痛快)B.皇帝比所有的大臣高出大约我的一个指甲盖„„肃然起敬。(原来皇帝与别人不同的就是他比大臣们高一个指甲盖,这在现实生活中极其微不足道的高度,在小人国是成为皇帝的重要条件。非常具有讽刺意味)
师:皇帝自然是体态威严,只要一眼就可以看出他是小人国的统治
者。可是他到底了不起在什么地方呢? 引导学生找出 C.他容貌雄健威武,张着奥地利人的嘴唇„„战无不胜。(作者 的外貌描写,让我看到了小人国国王与众不同的地方。我真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
(2)指导朗读,其他同学体会之后,互评,在评论的基础上再朗读。
4.教师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朗读,知道了小人国的皇帝异与小人国臣民 的地方,并且感受到了小人国的“小”,格列佛来到了这个地方后,大家接受他吗? 他遇到了哪些挫折?最后是怎样和他们成为朋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节,勾出重点词句并谈谈感受。学情预设:
(1)这些人急不可耐地„„挨近我.(格列佛给小人国的臣民带来了震动)(2)我在房门口地上坐着的时候„„射中了我的左眼。(小人国的臣民对他充满了敌意)
(3)但我很快消除了他们的恐惧„„从我的口袋里放出。(引导学生说出“和颜悦色”“轻轻”“一个一个”等词表现出他的宽容,善良让小人 国的人万分感激)指导朗读并演一演。
小结:格列佛来到一个神气的国度,这里的一切对他来说是新奇的,他给这个小人国的臣民也带来了震动,最后格列佛用宽宏大量赢得了小人国的任对他的好感。
5.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片段
(1)引导学生回顾复述的方法
(2)学生练习第三人称复述课文。学生在复述时要变化人称,在理解
原文的基础上,对原文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
6.猜想一下,格列佛在后来的游历中,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大家互相说
一说。
作业:课外读一读《格列佛游记》
板书设计: 16 格列佛游记----小人国奇遇
小人国的“小”
宽宏大量赢得尊重
15刷子李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认识课文中的10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教学难点:
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
教学重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刷子李”,说说从课题中你可以看出一些什么? 可能的答案:(1)课文描写的是一个姓李的人;(2)这是一个用刷子干活的人;(3)这个人刷墙特别好,所以才叫“刷子李”„„
2.刷墙特别好的,姓李人叫“刷子李”,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称呼。你还知道类似的称呼吗?
比如:做豆腐特别好的,姓王的人叫“豆腐王”,剃头特别好的,姓陈德任叫“剃刀陈”„„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蘸(zhàn)和(hâ)着琴音 必得(děi)发怔(zhâng)调(tiáo)浆 天衣无缝(fâng)
3.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做好标记。
二、读课文,了解“刷子李”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说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可以自由说说初读课文后的感受,谈谈初步印象,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里的话来说。
3.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做好标记。
4.课堂交流,用一个词来说说“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到了什么程度,并在课文中找出理由。学生可以多个词语来形容“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比如: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出乎意料、不可思议。
理由主要有以下这些,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调整教学顺序。教学时要把理解、朗读结合起来。
(1)“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上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通过动作和声音的描写,写出了“刷子李”刷墙时动作熟练优美。
(2)“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一个“天衣无缝”,一个比喻,写出了“刷子李”粉刷的墙面十分平整,质量很高。做的活,效果非同一般。
(3)“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这段话可以和文章开头的一段话联系起来,理解“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真的没有白点,不可思议。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2.学生交流列举。(四处)
3.教师小结: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4.出示:“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 5.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技艺高超)6.读一读,读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叹。
9.小组派代表朗读,要让同学听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读之前可让其他同学友情提醒,促进交流,深化感悟。
10.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四、紧扣末句,总结课文 1.出示最后一小节。
2.为什么说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分别见到、听到。。。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总结:这篇文章真是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起初,徒弟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一个小粉点也没发现,当徒弟时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是黑裤烧了个洞,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刷子李”
确实技艺高超。但他的绝活是经过不断磨练,不断进取的结果。“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曹小三感触很深,获益多多。
五、课后作业
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夸一夸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用一段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5刷子李
技艺高超
(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出乎意料、不可思议)
参考资料:冯骥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作家。他长于天津,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他以学者式的渊博和填密,有条不紊为天津文化倾注着心血: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其实,这些已超越了学术范畴,它对延续历史文脉、保持个性魅力、清晰城市形象、促进天津未来发展等,都具有深层的意义„„
本文选自《俗世奇人》,其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是东南水路的门户,有守卫京都的意思。即今天的塘沽码头。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一强活不成,不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如:“刷子李”、“泥人张”等。
古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优美的意境,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优美的意境,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我国江南有一座小城---扬州,那里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留诗作画.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留念忘返其间.他特别怀念与他共游扬州的好友韩绰,于是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诗.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二、读入情
1.读一读《寄扬州韩绰判官》。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数名答.)
三、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念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2.指名答.3.“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寓着诗人对故地和朋友的思念之情.)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怅然情怀.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7.诗人为什么如此强烈地思念扬州好友呢? 8.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9.引读“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以及明月夜均为扬州美景,诗人以调侃的语气问韩绰:在明月的夜晚,你这位风流才俊在何处与歌女们吹箫取乐呢?其实是诗人自己在怀念扬州的美丽风光和纸醉金迷的游乐生活)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四、议深情
1.学生配乐背诵.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3.诵读提炼。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迢不断.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
诗人问:在明月的夜晚,你这位风流才俊在何处与歌女们吹箫取乐呢? 这正是——(学生齐读古诗)
这便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扬州月夜,深深的惆怅情思,引人遐想。(学生背诵全诗)
五、拓展学习: 从那抑扬的箫声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请看欧阳修的《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资料袋: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杜牧于大和七年至九年间(833—835)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后来转为掌书记。这首诗当作于他离开江南以后。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无数,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则是在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岂不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更何况当地名胜二十四桥上还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元稹《莺莺传》“疑是玉人来”句可证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妓女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的感喟,从而使此诗平添了许多风韵。杜牧又长于将这类调笑寄寓在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画面之中,所以虽写艳情却并不流于轻薄。这首诗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的美丽传说与“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舞女的恍惚印象,读之令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10 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样优美的境界早已远远超出了与朋友调笑的本意,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风流才子的放荡生活,而是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尚且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这种内蕴的情趣,微妙的思绪,“可言不可言之间”的寄托,“可解不可解之会”的指归(见叶燮《原诗》),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奥秘。
课题:语文乐园
(三)教学目标: 1.一是积累词语,感受语言艺术的丰富;二是知道同一意思可用两字词语和四字词语分别表达,体会语言艺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2.知道”夸张”是民间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感受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初步认识古文,感受中国古文化的魅力.4.告诉学生默读的方法,并在平时阅读中运用.5.用恰当的音量说话,能体现一个人的良好修养.6.学习<格列佛游记>的写法,让学上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教学时数: 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
2.想一想, 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
小结:这组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不是近意词,因为每组词语的字数不等.二.读一读, 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学生初读句子,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教师简单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2.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疑问.(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使用缩小夸张和扩大夸张.第二句也使用了夸张,让我们知道了燕山原来有这么冷,让人难以想象)3.学生品句子,请说一说夸张的作用是什么? 夸张的作用: 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A.夸张不是浮夸,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很少使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三.读一读,记一记 1.激情导人.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为人处世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博爱广敬。
2、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3、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第一句:一件事情不亲眼看见只光听说,而根据猜测判断,可以吗? 第二句:亲眼看见才是真,传言未必是真.4.背诵名言.5、交流其他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6、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默读短文,读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1)刚才不出声的阅读形式叫默读.(2)默读的方法是眼到,心到.(3)默读的习惯该如何养成? 2.教师补充默读的方法 二.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
在学校图书室里,同学们在安静的看书,两位同学在一旁高谈阔论.你正在看书,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二)合作讨论,丰富话题
1.小组内交流.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相互启发,提问,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2.指名试说,教师点评.3.想一想,同学们在哪些场合要小声说话? 4.全班交流.第三、四、五、六课时
习作:<荒岛生存记> 一.回顾原文,激发兴趣
请学生将课外阅读的《格列佛游记》摘抄内容小组内讨论.二.课堂讨论,揭示规律 你认为要写好此文,必须把握那几点?学生归纳,教师小结.(1)要结合荒岛的环境来写,让自己置身其中,当成格列拂写在荒岛上的种种经历.(2)想象要大胆,合理,假设的推测是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3)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描述清楚,特别是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的过程要重点写,几件事之间要注意详略得当.三、全班交流,由说到写
1.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介绍,师生共评。
请这些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每个代表发言完毕,教师组织学生对代表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或补充。
2.拟订提纲,起草。
3.片断展示,组织评价
教师请几位同学读出自己所描写的片断,然后说出自己是否满意自己的片断习作,为什么?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然后给与适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同时,也要对自己的片断习作进行自我修改。
4.独立撰写,完成写作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成功的为你们的习作进行选材,并且还写出来精彩的片断。老师已经隐隐约约的看到你们笔下家庭中的趣事了。现在老师想看得更清楚一些,老师希望你们笔下的人物能够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形象,好吗?就请大家拿起你们的笔,完成习作。第五、六课时(习作讲评)
一、集体评改
1.选择优秀习作,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展示。以“你欣赏这篇习作的哪些地方”或“这篇习作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你对这篇习作还有什么建议”等引导语,引导学生展开互相评价;老师亦可指出写得好的地方和修改建议。
2.投影或宣读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
(1)说出这篇习作哪些地方写得好?
(2)哪些地方要修改?
(3)应该怎么改?
二、同桌互改
1.导语: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同桌之间互相交换读习作,进行互相修改。
学生互改,教师巡视,发现修改较好的例子。
2.展示改得好的典型。
(1)修改后的文章比原文好吗?
(2)好在哪里?
三、指导自改
1.通过互改后,请学生归纳出修改这一类习作应注意的问题:
(1)叙述过程是否具体,是否突出“趣”。
(2)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生动?文章是否通顺?
(3)文章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
2.学生自改。
请每位同学根据大家总结的修改注意事项及老师、同学的修改意见,再认真 修改自己的习作,让家庭趣事能够更加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四、总结课堂
5.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游》教案 篇五
1、理解课文,了解旅行队队员在旅途中的愉快、兴奋而又满怀向往的心情,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散文诗的节奏美、韵律美以及浓郁的抒情色彩。
3、背诵课文最后一部分。
教学重点:
体会队员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教时
学习内容: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课前谈话。
曾经,你到哪旅行过?旅行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讲给我们听听。说说你当时的心情吧。
二、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三、检查读书情况。
1、通过你的努力,你弄清了哪些字词?还有哪些字词不懂的?
2、请学生读课文。读完评议。
四、再读课文。
要求:你知道作者写了旅行中的哪几个画面。“我”在旅途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五、交流讨论。教师提示下节课学习任务。
第二教时
学习内容:细读、精读课文,深化理解。
一、细读置疑。
细读课文。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不理解的。梳理,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二、精读课文。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读你最喜欢的部分,看看你读懂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小组交流。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指导学习方法,学习《出发》
(1)少年旅行队出发了!我们赶快跟上他们的步伐!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地读《出发》这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2)全班交流。重点理解“我们这是到生活里去,到一个知识的世界里去。”到“生活里去”,到“知识的世界里去”代表什么? “永远”、“长久”有说明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谁能读出旅行队员们出发前的期待与渴望?
(4)“我们不停的探寻,要走遍生活,走遍这个无边的知识世界……”]这里“……”表示什么?试着补充一下。
在这之前还有哪里有省略号?试着说一说“……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这个省略号在句首,它省略的什么?
(5)总结学习方法。①细读文章,了解大体内容,标出不懂的问题。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③由课文留白处展开合理的想象。④有感情朗读。
2、请同学们用这种学习方法,从《老师》、《小纸船》、《标本》中选择你最喜欢的,细细品味。
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少年旅行队队员在旅途中的心情。
理解重点:《老师》:“亲爱的老师,生活的老师,你快把我们养大吧!……最重要的实现让我们看到许多困难,然后才看到成功。……”你体会到什么?
《小纸船》:“看!连一只小纸船都漂得这么久,这么远!”更何况怎样?
《标本》:“不要让一些无用的东西占去了地方……”什么是“无用的东西”?应该记住哪些?
5、少年旅行队队员们一路唱着欢乐的歌走来--齐读《旅行者之歌》。结合课文说一说你对“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 的理解。
五、课后延展
1. 想象补充,感悟诗歌内容的跳跃。引读“看!连一只小纸船都漂得这么久,这么远!”,想像补充,更何况…… 等
2.读背几首散文诗,写下自己的读后认识。
六.教师小结。课后练习。
6.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游》教案 篇六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亲情”这个永恒的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迟到》记叙的是林海音小时候在父亲严格的教育下,改掉坏习惯的故事;《秋天的怀念》一文写的是史铁生在秋天想起母亲抱病照顾他,并鼓励他重树追求生活信心的感人片段;《背袋里装的是什么》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家信联接家人和前方作战父亲的动人故事。
张籍的《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语文乐园”让学生在区别中识字,读准字音,说好普通话;认识、感受排比这种修辞手法;积累名句,领悟道理;学习成语,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口语交际——欢迎你,朋友”,让学生学习接待客人的礼仪,学会正确、有条理地向朋友介绍学校和班级的情况,引导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学会聆听,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交流。习作以《家庭趣事》为主题,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发现生活的乐趣,体会其间蕴藏着的细细密密的爱。
教学本单元时,要注意教学的整体性,加强阅读与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本单元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课前注意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积累感受和经验;课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生活体验,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品得更深,悟得更透,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后注意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语文活动,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4、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揣摩那些写得生动、形象、优美的句子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积累感受和经验。
2、课堂上,在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课后,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单元课时安排: 迟到 2课时 9 秋天的怀念 2课时 10 背袋里装的是什么 2课时 古诗诵读 1课时 语文乐园
(三)4课时
6、迟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
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读。4.回顾全文,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教学难点:
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
三、精读,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带着问题①,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2.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②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是他很疼我。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 2.指名回答。
(三)学习第3-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
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现说明我该打的原因。(结合课后习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
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过渡:我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3.总结全文,熏陶情感。教学重点:
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到我挨打后,还是去上了学。然而,在韩老师要我们静默时,我听着,听着却鼻子不禁抽搭起来,想要哭。我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
2.学生静思后,指名回答。(体会我在韩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到父亲打自己,是关心自己良好品质的形成,对自己的严厉是一种真正的爱。)
二、继续学习。
(一)学习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父亲又是怎样疼我的?(引导学生抓父亲的动作体会)
2.联系前文,说说你对父亲爱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是他对我深沉的爱。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是啊!无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还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都是他对我深沉的爱。(板书:深沉的爱)
2.能享受这么深沉的爱,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决定怎么做呢?(指名说)
3.带着你刚才的想法和感受读最后一自然段。4.指导感情朗读。(轻松、愉悦、充满感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观,都源于——(父亲深沉的爱),带着这种体会再读第一自然段。
2.在头脑里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让她感动的生活经历的?(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叙述,前后对比来突出重点;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有让自己感动的生活经历,学着作者那样说一说、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板书设计
8.迟到
很疼 很严,很严很严
深沉的爱
9、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积累感受和经验。2.课堂上,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3.再在具体的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4.回顾全文,激发情感,感情朗读,熏陶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教学准备:
文字资料、投影片、录音等。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3. 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4. 学习1-2自然段,初步体会母亲细致入微、深沉无私的爱。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2.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3.在体验中读,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初步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教学难点:
在体验中读,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初步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并出示《合欢树》中的片段,请同学们默读,然后交流:你读到了什么?
2.互动交流。
3.史铁生还有许多作品都是涉及对母爱的赞美与怀念的,如《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病隙碎笔》等。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秋天的怀念》也是其中影响深远的一篇。
4.(板书:秋天的怀念)读题,再将语序调过来读一读,说说感觉有什么不同?(怀念的秋天是景色;秋天的怀念是感情)
5.那么,《秋天的怀念》到底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赶快读书学文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
2.默读,思考:课文几次写了秋天里看菊花的故事?这些故事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感情呢?(指名说)
3.是一般情况下,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吗?浏览课文后,概括地说一说。(不是)原因如下:
①第1自然段中描绘的我的情况:我双腿瘫痪,暴怒无常,生命绝望。②第2自然段中介绍的母亲的情况:母亲肝病严重,生命将息。
4.所以,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这样的母爱更——(艰辛、深沉、无私、伟大)
5.那么,在这么一个笼罩着哀伤、凄婉氛围的背景下,母亲又是怎样关爱我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继续学文,细细品味。
三、精读,理解感悟。
1.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说第一次看菊花为什么没去成?(结合课后练习4)2.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她的哪些言行让人感动?(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读、品读)
①悄悄地、偷偷地、悄悄地,母爱为何是这般状态? ②扑,扑下去什么?
③抓,抓住的仅仅是手吗? ④忍,忍住的究竟是什么?
⑤好好活儿,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
3.带着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第1-2自然段。
过渡:第一次看菊花在我的断然拒绝下,没去成。第二次的结果又如何呢?母亲还会有哪些言行感动我们呢?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四、布置课堂练习。1.反复朗读课文。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在具体的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总结全文,熏陶情感。教学重点:
1.继续学文,在具体的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继续学文,在具体的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1.第一次看菊花在我的断然拒绝下,没去成。第二次的结果又如何呢?母亲还会有哪些言行感动我们呢?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2.(出示句子: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我······)展开想象,我会怎么样呢?
3.接着想象:如果他是你的朋友,或者你的哥哥,弟弟,面对他这幅样子,你会怎么做?他能听进去吗?
4.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她又有哪些言行让你感动?让我们带着问题,继续读书吧!
二、学习第3-6自然段
1.精读第3自然段,思考: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她又有哪些言行让你感动?(引导学生抓住母亲动作、语言、神态去体会)
①挡,挡住的仅仅是窗外萧瑟的景色吗?
②央求、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赶紧准备、忽然、悄悄地,从中你体会到母亲怎样的心情?她的心情为何如此跌宕起伏?你感受到了什么?
2.带着体会到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指名分角色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然而,第二次看菊花,却因为母亲的病逝,也没有去成。母亲虽然走了,但她却留给了我一句未说完的话。省略的话是什么?读第6自然段,联系前文,想一想再说一说。
三、学习第7段。
1.我究竟懂得了要好好活儿没有?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指名说)
2.假如清明节到了,我面对着被开得烂漫的各式菊花簇拥的母亲遗像,我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谈对生命的感悟)
四、总结课文,熏陶情感,学习写作方法。
1.回顾全文,看菊花始终贯穿于全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尝试用叙事线索的方法,说一件让你怀念的事。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板书设计:
9、秋天的怀念
母亲
劝我看菊花
(动作)扑、抓、忍、挡(语言)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神态)悄悄地、偷偷地、央求、喜出望外、赶紧
母爱
我看了菊花
10.背袋里装的是什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积累感受和经验。
2.课堂上,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3.再在具体的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4.总结全文,激发情感,感情朗读,熏陶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妈妈“哭”里包含着的丰富情感。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文字和图影资料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4.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我和妹妹的顽皮、天真的天性。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2.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我和妹妹在得知背袋里的东西前后的心理变化,感受我俩的顽皮、天真的天性。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我和妹妹在得知背袋里的东西前后的心理变化,感受我俩的顽皮、天真的天性。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谈话导入。
1.展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争场面,简介时代背景。说说你看后听后的感受。
2.揭示课题,读题,再说说:在那个年代,你希望父亲背袋里装些什么呢? 3.设置悬念:那父亲的背袋里到底装了些什么呢?带着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 2.指名概括地说。
三、精读,感悟理解。1.浏览全文,思考:当得知背袋里装的都是家信的时候,我和妹妹的心情如何?(惊呆了、失望、委屈、害怕)
2.联系前文体会,说说我和妹妹为什么会惊呆了、失望、委屈? ① 背袋里的东西和我们想象的实在是差太远了。
② 文,找出文中表现我们心里想法的句子,感受我俩的顽皮、天真的天性。(大块大块美味的腌肉、最好的奢望、每晚睡觉前、盼着、又香又酥;终于、又大又满、口水就禁不止往下流、假装、眯缝着眼偷偷往外瞧)③带着我们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教师相机指导)
3.根据前文的学习,不难理解此时,我和妹妹惊呆了、失望、委屈的心情。那我和妹妹为什么会感到害怕呢?自读第11自然段思考。(指名读文回答)
过渡:坚强的妈妈面对一背袋的家信,为何反应如此剧烈,她的“哭”里包含着哪些情感?下节课,我们继续读书,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2.总结全文,激发情感,感情朗读,熏陶情感。教学重点:
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妈妈“哭”里包含着的丰富情感。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背袋里装的全是——(家信),面对这一背袋的家信,妈妈的反应较之我和妹妹更为剧烈。
2.回顾上节课内容,填写:我们是()、()、()、(),而()的妈妈却是由(),再到(),最终()。
3.坚强的妈妈面对一背袋的家信,为何反应如此剧烈,她的“哭”里包含着哪些情感?这节课,我们继续读书,细细品味。
二、精读,感悟理解。
1.自由读第1-4自然段,说说妈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坚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词:独自、总是、终于、向来、从未等体会)2.联系时代背景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坚强的妈妈会在信里写些什么呢?(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战争期间会发生什么事?会有哪些困难?以帮助学生适时想象)
3.互动交流。4.这么说,每封家信实质上就是妈妈对家及家人爱的表现。所以,爸爸回来,带的全是家信,则正是爸爸对妈妈()肯定和重视,并表达了和妈妈一样的情感——()。
5.爸爸爱家及家人还在其它方面有体现吗?读文,找一找,说一说。(引导学生抓:一······就、没完没了、啥都忘了等词句体会)6.由此可见,每封带回来的家信实质上也是爸爸——(对家及家人爱的表现)。对于妈妈来说,没有什么礼物比这更珍贵了。难怪,她看到背袋里的家信,会()地小声抽泣,会()地掩面哭泣,会()地放声大哭。7.让我们带着妈妈这复杂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吧!
8.对此,我们都能够理解,作者又怎会不明白妈妈这“哭”中包含的丰富情感呢?让我们将10-11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地再读一读吧!
三、总结全文,激发情感,感情朗读,熏陶情感。
1.一背袋的家信将一家人的浓浓深情展露无遗,这是一个多么温馨、感人的故事啊!让我们在感情朗读中再重温一遍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这篇文章如此吸引人,不仅是因为它的内容感人,还得益于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题目设悬,扣人心弦;采用倒叙,层层深入;人物描写,深入人心等。我们不妨也学着作者表达的方式向大家讲述一件至今让自己难以忘怀的童年经历。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板书设计:
10.背袋里装的是什么——家信——爱
我和妹妹 :盼 ;惊呆了、失望、委屈、害怕 ;明白 爸爸:全是;一······就、没完没了、啥都忘了 妈妈:坚强;小声抽泣、掩面哭泣、放声大哭
古诗诵读·秋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优美。2感受浓浓的亲情,珍视与亲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片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天,我们切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有关的诗——《秋思》。
2、板书:秋思。齐读。
3、释题:说说你对“秋思”的理解,再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读题。
4、质疑:对了这一诗题,你又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评读。
3、反复朗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互动交流。
三、品读,感悟情感。
1、默读,思考: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会出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2、互动交流:(见秋风;意万重;复恐、不尽;又开封)
3、带着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
4、指名读。
四、回读,总结、积累。
1、回忆诗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片断,反复朗读。
2、背诵古诗。
3、师总结:《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五、拓展延伸。
1、搜集其他写“秋天”、“思乡”的诗词、佳句。
2、给家人写一封信,传达你对家人的浓浓亲情。
语文乐园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区别中识字,了解前、后鼻韵母以及平、翘舌的不同读法,说好普通话。2 读内容丰富的句子,认识排比这种修辞手法,感受其有效地增加语言的美感和表达力的表达效果。3 读《孝经》、《论语》中的语句,积累语言,并了解、领悟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
在阅读中了解成语的来历,理解故事内容,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积累成语。
(二)过程与方法: 在区别中识字,读准字音。通过反复地朗读,感受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联系生活实际和插图,在体验中读、品、悟,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探索语言规律的勤于动脑的好习惯。2 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 读准字音,说好普通话。2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理解词句;语言训练,积累运用词句。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自由地反复读词,读准字音。
2、指名读。
3、默读思考: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4、全班交流小结:每小组内的两个词语都是音近词;第一组带点字前后鼻音不同;第二组带点字平翘舌音不同。
5、以各种形式巩固读音:①分男女生读②游戏:听音辨词③齐读。
6、列举其他类似的词语。
二.学习“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2.指名读、说:都使用了排比句式。
3.再自由读,边读边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4.小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
5.教师辅导归纳小结排比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能有效地增加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如:第一句生动地表现了形态各异的菊花在秋风中热烈绽放的情态;第二句使用排比之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气势充沛,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指导感情朗读。7.尝试说说排比句。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自由读句子,指名读,要求:读通顺、流利。
2.再默读思考: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后,师小结。3.指导感情朗读。
4.回想句子的意思,反复朗读,尝试背一背。5.交流其他《三字经》、《论语》中的语句。
四 学习“成语故事” 自由读文,说说成语《邯郸学步》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文中的那位燕国少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再读,说说文中的那位燕国少年可笑在哪里,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 同桌之间再讲讲这个故事。
口语交际:欢迎你,朋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接待客人的礼仪;正确、有条理的表达。2 学会聆听、思考、质疑、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师生谈话交流中,明确交际内容、了解交际方法。
2.在创设真实的情境中,分角色互动交流,初步掌握交际方法。3.再现交际情境,演、评结合,加强巩固交际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待人接物,文明热情、讲求礼仪。2.注重交流互动,增进情感,相互学习、促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讲求礼仪、清楚表达,让别人乐于接受自己的谈话内容。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明确交际内容、了解交际方法。
1. 同学们,你们知道近期学校又有哪些新变化吗?
2.学校的这些新变化可真不少,一定会吸引邻校的许多师生来参观的。为了到时候,更好的展现学校风貌,让他们来了有所收获。今天就让我们提前做个准备吧!假如今天邻校的师生代表就来到了咱们的学校参观,作为小主人的我们应该怎样接待这些客人呢?你会怎样向他们介绍学校和班级的情况呢?
3.互动交流:①待客时,热情文明,讲礼仪②介绍表述时,正确、有条理③客人质疑时,认真倾听、仔细作答。
4.待客之道,在于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去想客人所需。为了更好地接待这些邻校朋友,现在,我们也来换位思考:假如我们到别校去参观,我们希望受到怎样的待遇呢?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
5.互动交流:①态度谦逊、举止文明②仔细观察、认真聆听③善思会问,互动交流。
二.真实交际,初步掌握交际方法。
1.同学们,咱们可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上啊!行动起来吧!2.按要求分小组、分角色。3.到校园中进行真实交际。(师巡视辅导)
三.再现情境,演评结合,加强巩固交际方法.1.再次回到课堂,以竞赛的形式,分小组汇报真实交际的情况。2.再现情境,演评结合,加强巩固交际方法.3.评出并颁发最佳礼仪奖、最佳表述奖、最佳互动奖,将此次交际的影响引向深远。
习作 ·家庭趣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练习写事过程中,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从细微中发现生活的乐趣,体会期间蕴藏着的细细密密的爱。2.叙述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3.能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趣”。
4.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5.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回忆、搜集家里发生的趣事。
2. 互动交流,明确习作要求,梳理、选择搜集的素材。3. 鉴赏范文,学习写作方法。4. 独立习作,师巡视辅导。5. 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注重家庭情感交流。教学重点:
1.在练习写事过程中,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从细微中发现生活的乐趣,体会期间蕴藏着的细细密密的爱。
2.叙述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3.能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趣”。教学难点:
1.叙述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2.能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趣”。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开启思维。家是幸福的港湾,你爱你的家吗?举例说说。你家里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最令你难忘的是哪一件? 3 组织交流,开阔思路。教师小结:发生在家中的事情很多很多,要更好地展现家庭趣事,就应选取最令你难忘的趣事来写。
二、互动交流,梳理、选择搜集的素材。静静地思考一会儿,从搜集的素材中选取典型的事例与同桌谈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最能突出“趣”的事例去谈,指导想说几件事的学生,注意理清顺序,确定详略,有重点的讲)2 全班交流。
三、鉴赏范文,学习表情达意的方法。
1、听教师朗读优秀习作,思考:作者是怎样通过记叙趣事表达对家的爱的?
2、互动交流。
3、教师小结:①有详有略地叙述,突出“趣”。②通过家庭成员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趣”。③写真事,突出“趣”;抒真情,表达爱。
四、独立习作,教师巡视辅导。
第2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自评自改习作。
2、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3、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4、针对某些典型情况,教师有目的讲评。
5、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按要求,再次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7.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七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8个字,认识多音字“累(lěi)”。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受米佳四个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会认、会写、会运用。
2、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脸、梨、烈、累”是边音“l”;“苹、乘”是后鼻音;“香、浆”既是后鼻音,又是三拼音节;“累”在本课读“lěi”(果实累累);“纷”读前鼻音。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指导书写“佳、脸、油、夏”。
课前准备:
1、口语交际:四季哪个季节。
2、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美丽的愿望》这一课吗?我们一起背一背。
2、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米佳,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愿望是什么?
板书课题:米佳的愿望
齐读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一类字,重点强调翘舌音、边音、前鼻音。注意:“脸、梨、烈、累”是边音“l”;“苹、乘”是后鼻音;“香、浆”既是后鼻音,又是三拼音节;“累”在本课读“lěi”(果实累累);“纷”读“fēn”不能读成“fēnɡ”。
齐读、开火车读词语,给“逗人喜爱”“五彩缤纷”“兴高采烈”找近义词朋友。米佳、满脸通红、绿油油、夏天、芳香、苹果、梨子、逗人喜爱、乘雪橇、兴高采烈、追逐、五彩缤纷、浆果、果实累累、
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误之处,集体评议。
三、引导学生体会米佳的两个愿望
1、米佳的愿望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读准课文,用横线勾划有关的句子。
2、同桌讨论,指名说。老师相机出示四个愿望。
PPT;冬天真有趣,我愿永远是冬天!
春天真美,我希望永远是春天!
夏天太好了,我巴不得夏天永远不过去。
秋天比其他季节都好!
3、学生自由练读,读自己和他有着相同愿望的句子,说说为什么?米佳为什么有这样的愿望 ?读课文相应的两个自然段,抓住米佳的季节活动特点和他的感受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描写愿望的句子。
4、读其中的两段,小结。
5、剩下的两个季节下节课了解。
四、识字写字
1、出示“佳、油、脸、夏”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2、在田字格中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书写练习。
五、作业
1、听写今天学习的生字。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米佳的愿望
冬天 真有趣 永远
春天 真美 永远
夏天 太好了 永远
8.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八
1、预设生1:大家看第二自然段的这句话——(生读),这句话能看出罗丹把周围的一切都忘了,他自言自语完全沉浸在工作中,这就是全神贯注。
2、师:同学们看屏幕,对于这句话,(出示课件)他说的有道理吗?谁有补充吗?那他的朗读是否把这种理解表现出来了呢?谁能再来试着读一读。来,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用手势带动学生)
9.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游》教案 篇九
第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怯生生”、“如泣如诉”、“铮铮作响”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体会卡佳随人物命运而展现的心情变化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就题质疑,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看到老师手上拿的这本书了吗?书名就是——《汤姆叔叔的小屋》(学生看书名齐答)。这本书不仅吸引了你们,也使老师深深陶醉其中,而且有一位小女孩还为它落泪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感受于这部作品给小女孩带来的——魅力(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指导“魅”字书写。
二、初读文本,大概了解文本内容。
1、质疑,梳理问题。
师:本单元的话题是“艺术魅力”,前面学的两篇文章都是直接以艺术作品的名称作课题的,但今天要学的文章,却直接以“魅力”作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发散提问,师梳理问题,把主要问题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读后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地方吗?(在交流中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预设:
为什么卡佳会让人觉得有毛病?
为什么见到汤姆后,卡佳会忧伤,会失望? 为什么最后卡佳又同意卖掉汤姆?„„
三、细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情感。
1、师:有疑问就得从文本中体会答案,现在我们再来细读,看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哪些简单问题。这样,如果我想请几位同学分部分读文本,你认为请几位同学读,他们又分别读哪几段呢?
2、学生根据初读交流,给文本分部分,并简介理由,师作结。
3、指名读文,正音。感知文本情感。
4、解决质疑的简单问题。
四、研读文本,体会卡佳表现的真实感情。
1、师:刚才我们已经初略了解了文本的内容,知道了卡佳很喜欢,也很同情汤姆叔叔这个人物,可是,在看戏的过程中,卡佳的很多表现却让人觉得她有毛病,你从哪里读出了她的这些表现?
2、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勾画词句,在旁边作批注。
3、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师总结。
4、带着你对卡佳的感受再读勾画的句子,体会卡佳的真情。
第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继续学习课文。
2、感受文学作品对人精神生活的影响,学习作者通过塑造人物形象侧面反映文学作品魅力。教学重难点: 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感朗读,引入文本。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卡佳的情感世界,了解了她的表现并不是有毛病,而是源于她对汤姆的喜爱与同情的情意使然,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和卡佳一起感同身受吧。(生再读文本,体会情感)
二、再现“拍卖”场景,精读文本,走进卡佳内心。
1、随着戏剧一幕幕往下演,卡佳的心在一寸寸紧缩。终于,剧院里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让我们把这一幕在教室里演一演吧!
2、生默读34~43自然段,自由分配角色,分组准备表演。
3、挑选表演出色的几个小组在全班表演。师采访扮演卡佳的几个同学,引导对话: 我听出,你在报“200块”的时候,声音哀怨而果决,为什么这样说?(在对话中理解“如泣如诉”、“铮铮作响”等词句。)你为什么说不能把汤姆卖掉?(在对话中理解竞拍动因)
三、体会卡佳的心情变化,探究“魅力”根源。
1、字幕出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被拍卖给凶残的“红河”种植场的奴隶主莱格利,被鞭打地皮开肉绽,遍体鳞伤地离开人世的有关内容,带领学生一起阅读。
2、师启思:正是因为卡佳读过《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正是因为卡佳知道汤姆叔叔是个忠厚善良,对人忠心耿耿、有情有义的好人,正是因为卡佳知道这样的好人被卖掉后悲惨的命运和结局,所以,她萌生了要尽一切力量救助汤姆的决心,由此出现了刚才的一幕。看 2 来,引发卡佳心情变化,使卡佳做出惊人之举的原因是《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现在,你们知道了课题“魅力”指的是什么了吗?能说说这魅力是怎样产生的吗?
3、学生交流、小结。
4、后来,为什么卡佳会忧伤,会失望?你从哪里体会到的?(生读有关语句,谈原因)
5、为什么后来卡佳失望地答应卖掉汤姆?
(体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给卡佳留下的深深印象与现实演员对扮演人物的淡漠的反差,感受《汤姆叔叔的小屋》给卡佳带来的艺术魅力之深切!)
四、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同学们,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是引起一场战争的小说,是被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胜利。只要你走进去了,你就会切身感受到它的魅力。愿经典的文学作品照亮我们精神的殿堂。
五、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或其他经典文学作品。板书设计:
10.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游》教案 篇十
第五单元姑苏风光
教学内容:
《太湖美》 《西湖美》 《姑苏春晓》 《忆江南》 《采茶》 教学目标:
《太湖美》
1.引导学生用民歌唱法体验歌曲《太湖美》的情绪。2.用自然甜美的声音唱出对太湖的赞叹之情。《西湖美》
1.通过这首乐曲使同学们对越剧的行腔风格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了解什么事人们常说的吴侬软语以及与其相映生辉的、细腻的江南景色。
《姑苏春晓》
1.通过欣赏此曲,使同学们对我国江南音乐风格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通过欣赏乐曲,使同学们对我没的民族乐器二胡的表现力有充分的了解。
《忆江南》《采茶》
1.通过听、读、奏、唱等使学生了解江南民歌的音乐特点。
斯家场小学张传新
六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2.在感受、理解、对比、创编等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树立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练声
二.歌曲《太湖美》教学
1.欣赏太湖的景色 2.听赏全曲。3.朗诵歌词
4.教唱歌曲《太湖美》。重点教咬字吐字。5.学生随音乐演唱歌曲。三.欣赏《西湖美》
1.先教学生掌握好歌曲中的附点节奏。2.观看越剧方面的音像资料。3.随音乐哼唱歌曲。4.播放西湖风光的图片。四.小结
斯家场小学张传新
六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练声。
二.复习歌曲《太湖美》。三.欣赏教学。
《姑苏春晓》
1.初听,引导学生谈谈这首二胡独奏曲在二胡演奏上采用了哪些技巧,并找出旋律中有哪几处临摹了鸟叫的声音。
2.引导学生唱第一段的旋律,要唱出滑音、倚音、叠音。3.再听全曲,感受姑苏风光。《忆江南》《采茶》
1.先复习古诗《忆江南》,并有感情的朗诵。2.聆听全曲,谈谈全曲的旋律特点。3.欣赏《采茶》,描绘采茶时的场景。4.轻声哼唱采茶歌。四.小结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游》教案】推荐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船长》08-29
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诵读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鄂教版11-01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三单元写作《意外》-教学教案07-20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要点07-30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09-29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