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教案(精选10篇)
1.《梯形》教案 篇一
梯形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
殊的梯形及其属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2、过程方法目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 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3、情智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高涨的情绪中渗透对比、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 教具、学具:
小棒、直尺、三角板、方格纸、七巧板、平行四边形纸、梯形纸、剪刀、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闯关激趣。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李老师邀请同学们去数学王国遨游,你们想不想去呀?师:去数学王国遨游之前,先要闯关。你们有没有信心呢?
2、复习旧知识,闯关激趣。
同学们,现在闯第一关,【分别出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指名说说它们的特征。
你们真的太厉害了!恭喜你们,已经成功闯了第一关!【设计意图】:此环节体现温故而知新,根据学生已有认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复习旧知识而自然的引入新知,同时激发学生的新知识的求知欲望。
二、闯第二关:认识梯形。
1、你们已经顺利闯了第一关,现在有没有信心闯第二关? 出示一个普通梯形,问:谁告诉我这个是什么图形呢?它有哪些特征呢? 预设(1):如果没有同学回答出来就马上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研究梯形有哪些特征。(师把梯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梯形的认识。预设(2):如果有同学回答出来就马上设疑引出课题。同学们真是他说的那样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研究梯形有哪些特征就知道了。
(师把梯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梯形的认识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梯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设闯关,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望,让学生初步感知梯形,从而揭示课题。
三、闯第三关:生活化知识再现。
同学们,太了不起了,又顺利闯了第二关,下来我们闯第三关:认识生活中的梯形。
1、说说生活中一些梯形的物体。
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梯形。(指名学生说说)
2、课件欣赏生活中的梯形物体。
课件显示(自动播放):屋顶、袋子、水渠的横截面、大坝的横截面、梯子等等。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现生活的画面,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生活感悟,加深了对梯形的认识,同时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感悟梯形的特征。(闯第四关:做一个梯形)(1)、认识已有材料。(闯第四关:做一个梯形)(2)、活动要求:(显示师讲解。)①、组长先和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打算选择哪些材料,怎样做一个梯形? ②、商量好才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梯形。③、做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做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你们所做的梯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④、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作品。(3)、学生制作梯形【播放音乐】 【师巡视了解】。
(4)学生汇报做法,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给予学生一个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五、闯第五关:考考你的眼力。
1、认识梯形的基本特征
【方法一】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们所做的梯形,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谁愿意说说? 那么怎样的图形是梯形? 【方法二】在做与画的过程中,你们感受到了梯形有哪些特征呢?谁来说?那么怎样的图形是梯形?(生有可能这样汇报):
①、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处对边不平行。②、梯形也是四条线段围成的,有四个角等等。
2、比较梯形与平行四边形区别之处,呈现出梯形的概念。(1)【课件出示】同学们!请认真观察这个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相同的地方? 和你的同桌互相说说。(2)学生同桌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桌互说)(3)学生回报结果(指名学生说)预设生有可能回报:
相同点:①有四条边,有四个角,都是四边形。②都有对边平行。
不同点:①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相等且平行。②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4)验证梯形的特征。
①师:通过刚才我们的发现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与不同指出,那么谁能完整的说出梯形有什么特征吗? 生可能:有一组对边平行。(师根据当时学生情况给予相应的提示,引导学生完整说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②师集体小结梯形的特征,强调:“只有”这个词语。总结梯形特征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全班齐读一次。)
3、练习:以下的图形是梯形吗? 请学生判断,并让学生说说理由。【只要能用以上的特征老师不要重复学生的说话】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经历尝试、探索、观察、比较、分析与验证的过程,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满足学生的探索的欲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中班数学《梯形》教案 篇二
活动之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为本和活动的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2、发展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类图形若干、图形拼图---机器猫、塑料筐若干、幼儿作业纸每人一份、彩色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选图形,激发学习兴趣。
小朋友,看到桌子上有很多图形了吗?让幼儿自选一个图形,说说你选的是什么图形。 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认识梯形。
(二)初步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特征。
(1)这是什么图形?请幼儿说说梯形的特征。重点引导幼儿掌握梯形的特点,请幼儿观察说说梯形有几条边?一起数一数。看看上、下两条边是怎样的?总结出一共有四条边,上下两条边一条长一条短,并且是平行的另外两条边是不平行的。
(2) 出示图片,我们一起来把机器猫身上的梯形都找出来,如果找到了,就可以把梯形从机器猫身上拿下来。如果找到了,就可以把梯形从机器猫身上拿下来。
(3)幼儿找梯形,集体进行检查分析。
(三)独立寻找梯形,巩固了解梯形特征。
(1)分发作业纸,梯形宝宝现在藏到这里了,我们按找梯形的方法,将找到的梯形宝宝用线圈住。
(2)检查孩子们作业的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3)送图形宝宝回家。请幼儿将老师准备的各类图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平面图形)送回相应的筐子里。
活动反思:
1、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是激发幼儿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本次活动的气氛轻松,将游戏融入到了活动中,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认识了梯形。
2、幼儿接受知识的能力是由易到难的,因此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从认识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然后再是各种图形的混合体,最后是每一个孩子的独立思考,作业,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由浅入深。
3.等腰梯形教案 篇三
等腰梯形教案
等腰梯形教案 等腰梯形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并能通过逻辑推理进行证明,也能应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论证。 (二)数学思考:体验探索、归纳的过程,学会合情推理的数学方法。 (三)解决问题:体验添加辅助线对证明的必要性,使学生初步掌握等腰梯形中常用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和应用。 (四)情感与态度:在合作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探索性、创造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心。 二. 教材分析 (一)作用和地位 前面学生已通过动手操作、确认得到等腰梯形的性质,在这节课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使他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设计意图和思路分析 利用类比的方法,将等腰梯形的底角证明转化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尽量让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探讨,从而掌握等腰梯形中几种辅助线的做法,并使之能应用到同类型的题中,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熟练证明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等腰梯形的性质 难点:探索等腰梯形中辅助线的作法 (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在这节课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能够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集思广益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2.应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3.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4.学生分组要合理,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最好每组里都能够有一个带头的,以达到帮助和带动其他同学的目的 三. 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大部分学生跟其他学校相比,基础比较差,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都不是很好,思维能力相对比较差,但在数学学习中积极性不低,参与的程度很高,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只要引导充分,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还是可以让他们主动去学,去思考。学校教学设备齐全,拥有三个多媒体教室,极大地方便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四.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由学生回答,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渗透类比的思想,为下面的证明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引出新课 师: 等腰梯形有哪些性质? 师:等腰梯形的性质我们通过折叠等方法确认得到,现在我们能不能尝试用推理方法来证明呢? 2.师生互动 例1:证明等腰梯形的同一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师:能否根据所给的图写出已知、求证? 生: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D 求证:∠ABC=∠DCB,∠BAD=∠CDA 师:这道题要证的是两个角相等,请大家回忆一下,证两个角相等,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学生甲: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 学生乙:还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相等来证明。 (针对上述回答,老师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其他同学踊跃发言) [教师提示]:我们已经学过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知道在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但在等腰梯形中相等的两条边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怎么办?(教师在这里停顿一下,看有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若没有,则继续接着问)我们将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移”到一个三角形中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现在请大家按照已经分好的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组队长把证明过程收集并整理。 (把全班同学适当分组,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参与探索、讨论、交流,从而使这节课进入一个小高潮) 学生甲:可以,将直尺贴在AB边上,沿着AD方向平移,经过D点时与BC相交于E点,此时得到DE平行且等于AB,则有∠ABC=∠DEC,而AB=DC,则有DE=DC,再利用“等边对等角”推出∠DEC=∠DCB,即得∠ABC=∠DCB。由这两个角相等,再利用“等角的补角相等”就可以得到∠BAD=∠CDA。 (教师确定学生的证明方法后,给予热烈的掌声和表扬,产生榜样的效应,再用投影片投出规范的证明过程) 证明:沿AD方向平移AB至DE交BC于E点 ∵AD∥BC,DE∥AB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DE=AB=DC(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DEC=∠DCB(等边对等角) ∵DE∥AB ∴∠ABC=∠DE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C=∠DCB 又∵∠ABC+∠BAD=1800 ,∠DCB+∠CDA=1800 ∴∠BAD=∠CDA(等角的补角相等) 学生乙:老师我用另外一种方法也能证明出来。我也是用平移的办法来做,只是我把AB沿BC方向移到C点,同时和AD的延长线交于E点。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ABCE,则有∠ABC=∠CED,CE=AB=CD,接着推出∠CDE=∠E,又∠CDE=∠DCB,所以也能得出∠ABC=∠DCB,后面两个角的证明方法跟甲的方法差不多。 师:你能在黑板上画出你的辅助线,完整地写出证明过程吗? 学生乙:可以! 证明:沿BC方向平移AB至CE交AD的延长线于E点 ∵AD∥BC,DE∥AB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ABC=∠CED(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CE=AB=DC(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CDE=∠CED(等边对等角) ∵DE∥BC ∴∠CDE=∠DC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C=∠DCB 又∵∠ABC+∠BAD=1800 ,∠DCB+∠CDA=1800 ∴∠BAD=∠CDA(等角的补角相等) (锻炼学生用几何语言表述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纠正书写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使证明过程规范,既达到资源共享,拓宽思路,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推理的多样性,启发学生继续思考)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是通过作作辅助线,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进行证明的,还有其它小组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丙:让我来试试!我画的辅助线方法和他们的都不一样。(如下图)我是过A、D两点分别作高,交BC于E、F,然后证明△ABC≌△DCF,从而得到其对应角∠ABC=∠DCB,另外两个角的证明跟前面两位同学的一样。 师:好,很好。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第三种证明方法,至开证明过程,请大家独立完成。 师:通过这个定理的证明,你能小结等腰梯形中辅助线的做法吗? 生:一般有三种作法。第一种是在等腰梯形内部作腰的平行线,构造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等腰三角形;第二种是在外部作腰的平行线,也是构造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再求解;第三种作法是作高,把它构造成一个矩形和两个全等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求解。 师:小结得很好,现在我们就利用刚刚学到的方法,一起来证明例2。 投影:例2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师:请大家根据右图写出例2的已知、求证。(让学生完成) 生: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D 求证:AC=BD 师: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我们通常有哪些方法? 学生甲:可以先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到对应边相等。 学生乙:可以利用等角对等边得到。 师:这两位同学都回答不错,现在我们就根据这两位同学的提示,大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证明,大家可以分组进行讨论。 这时教师应下去跟同学共同交流,让两位学生将自己不同的证明方法到黑板上书写。(证明过程略) (开拓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 (三)达标反馈 1、 已知等腰梯形一个底角为60度,它的两底分别是6cm、16cm。求这个等腰梯形的周长。 2、 求证:同一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 求证: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四)作业:课本练习题第1题和达标反馈中的第2、3题 (强化学生的掌握方法,灵活运用) (五)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知识还不会? 生:这节课我们掌握了等腰梯形几种常用的作辅助线的.方法,学会了用推理的方法来证明已学过的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也知道了解答有关等腰梯形的问题应把它构造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等腰三角形或两个直角三角形来求解 还学得不好的地方就是推理的过程组织得不太好,证明不够规范。 五、 自我评价 在这节课中,能够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和发现;合作交流的气氛比较浓厚。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精心组织、设计课堂教学,分组讨论可以让好的学生带动一般的学生共同讨论、共同进步。老师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类比”,让学生自己探索辅助线的作法,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于这节课的内容安排,更合于中等水平的学生。 六、 科组点评: 本节课较好的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化,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老师通过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所证明的等腰梯形的性质有机地“类比”,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做辅助线的一般规律,共享成功的乐趣。老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细致,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平等交流,善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的气氛,鼓励学生表达,对不同的方法开展讨论,不断完善归纳。
4.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教案 篇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70页至7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讨论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通过活动,在对各种四边形分类整理中,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3、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像力。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讨论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直尺,三角板,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三角板,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
一、通过观察,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特点的了解。
1、用课件出示一组(三角形和四边形)平面图形,让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点。
(1)(2)(3)
(4)(5)(6)
师:请同学们看电脑,上面有6个图形,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图形吗?
生:(1)、(4)、(5)是三角形(同学们很熟悉),(2)、(3)(6)是四边形(部分学生回答不出来,原因是对四边形的概念不怎么理解)。
师:你知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吗?
生1: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生2: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对,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种特殊的四边形。
[设计说明:通过这部分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理解,为下一步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作准备。]
二、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1、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认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定义。
出示课件:在电脑上出示一组四边形。
(1)(2)(3)
(4)(5)(6)
师:电脑上的这组图形都是什么图形?
生:四边形。(有前面的知识作铺垫,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
师: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生:能。(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从而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生1:我觉得图(1)、(3)、(6)可以分为一组,图(2)、(4)、(5)可以分为一组。
师:你能说说把图(1)、(3)、(6)分为一组道理吗?
生1:因为图(1)、(3)、(6)有两组平行线。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用你学过的方法验证图(1)、(3)、(6)这三个图形有两组平行线吗?(通过学生发现、验证、得出结论这三个步聚,使学生探索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复习了平行线的画法。)
生:确实有两组平行线。
师:回答得好,我们把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揭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板书)
师:谁能说说把图(2)、(4)、(5)分为一组的道理?
生2:它们只有一组平行线。
师:对,我们把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揭示梯形的定义,并板书)
2、通过学生讨论,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我们已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请问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
生1:我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因为我觉得平行四边形应该是斜的。
生2:我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因为我觉得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大小应该是不一样的。
生3:我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只要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师:赞成第一位同学的举手,赞成第二位同学的举手,赞成第三位同学的举手。看来赞成第三个同学的人比较多。
师:只要符合“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这个条件就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符合了“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这个条件,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只是它有点特殊吧了。我们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叫做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你们能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特殊的地方吗?
生: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对,这说是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地方。
(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同时更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3、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师:请大家看一看这几个平行四边形,它们还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可留意它的边和角。(老师提示,让学生进一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生1:我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边是相等的。
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
生2: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师: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
师:这两位同学的发现正确吗?
生:完全正确。
师:梯形有这些特点吗?请同学们量一量。
生:没有,梯形的对边不相等,对角也不相等。
(通过学生的操作,进一点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师:下面我们可以用图表表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图形对边平行对边对角
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相等相等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不相等不相等
(用图表表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区别和联系。)
三、认识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不是四边形?
生:是。
师:我们可以用这个图来表示:
平行四边形
梯形
四边形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应怎样表示呢?
生1:应在平行四边形圈内画圈表示,因为它们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对,应这样表示: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梯形
正方形
四边形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那些图形的平行四边形,那些图形的梯形。
(1)(2)(3)
(4)(5)(6)
(7)(8)(7)
(使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判断那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那些是梯形。增强学生对定义的理解)
2填空。
1、两组对边()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两组对边分别()且(),所以它们是特别的()。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形,它们都有(),()个角。
(通过练习,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和特点)
五、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生:我们今天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并了解到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0-72页。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建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和辨析,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的严谨。
3、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对比建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说一说都有哪些?
2、揭示课题。
二、联系生活,感知图形。
1、课件出示 “校园一角”的图片,请同学们找一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学生汇报。
3、课件演示图片中隐藏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三、自主探究,建构概念。
1、观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发现这两种图形共同的特点。
2、集体交流:当学生说出“平行”时要让学生到黑板前用手指出平行的对边。
3、请同学们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它们的对边是否真的平行。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指定一名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就图说明。
5、课件演示:出示3个平行四边形。
第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已经验证过了,我们用电脑来验证另外两个。点击课件呈现:两个平行四边形验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6、小结:怎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 学生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抓住关键词板书。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7、课件演示:呈现3个梯形。点击课件呈现:第二个梯形验证。
教师指图说明:这是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呢?(生:不平行)点击课件呈现:先验证第三个梯形的一组对边平行。师:另一组呢?不太确定的情况下需要用工具验证一下。点击课件呈现:再验证第三个梯形的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8、小结:什么是梯形? 学生叙述,教师根据学生板书。
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9、发现不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虽然都是四边形,都有对边平行,但也有不同,谁注意到了? 生: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四、应用练习,巩固新知。
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出示课件)
五、明确关系,提升认识。
课件演示: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六、概括总结,感受乐趣。
师:图形世界千变万化。更多奥妙有待探索。希望大家能够收获探索过程中的快乐,更希望大家能够感受数学之美!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6.幼儿园小班有趣的梯形教案 篇六
幼儿园小班有趣的梯形教案
设计意图: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本活动通过六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识,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它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活动难点:
认识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活动室布置一些梯形卡片、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卡片若干、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稳定幼儿情绪,师幼问好。
二、基本部分
1.通过寻找、涂色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小结:四条边四个角,上边边长下边边短,旁边两条边斜斜的,像滑滑梯的图形叫做梯形;
3.改变梯形的位置,引导幼儿发现梯形不管怎样放都是梯形并小结;
4.让幼儿了解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5.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小客人要吃饼干,幼儿分别从筐子里各种图形中挑选梯形饼干;
6.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三、结束部分
7.《梯形》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第5~10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将下面复习中的图画在小黑板上。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十九的第5题。2.出示小黑板。
师:这是一个梯形图,要求它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到黑板前量出要求这个图形的面积所需要的线段的长。知道了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求出它的面积?用哪个公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S=(a+b)×h÷2)
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
二、做练习十九中的题目。
1.第7题,出示水渠模型,问:
这是什么模型?它的横截面是什么形? 渠口的宽可以看成是梯形的什么?渠底的宽呢? 渠深可以看成是梯形的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填表)
2.第8题,先让学生读题,教师说明:这是飞机模型中机翼的平面图。它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组成
问:现在要求这个机翼平面图的面积,应该怎样求?(先求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以2。)
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教师提示:因为飞机机翼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组成的,如果设想把这个机翼从中间剪开,成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再把其中一个梯形经过平移,使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底是100毫米加46毫米,高是250毫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我们所要求的机翼平面图的面积相等。)
3.第9题,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核对。4.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第16题和17题。第16题,先让学生弄清楚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再引导学生用求未知数的方法求出梯形的高。
第17题,这一题是求梯形的面积,上底和下底都是已知的,高是未知的。高能不能求出来呢?怎样求?
怎样利用涂色的三角形的条件求出梯形的高呢? 三.作业。
练习十九的第6题和第10题。
8.中班数学梯形变变变教案及反思 篇八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音乐、幻灯片、梯形和长方形人手一份、图形石子路、小信封装着各种图形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1、出示小白兔的幻灯片,引导幼儿观察小白兔的房子是由什么图形组合而成的。
2、感知梯形的特征。(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平行、长短不一)
3、长方形和梯形相比较。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加深对梯形的认识
1、出示小白兔家其他地方的梯形,让幼儿认识,加深对梯形的了解。
2、出示幻灯片的梯形,让梯形按不同的方向旋转,加深对梯形的了解。
3、教师再次总结。
三、游戏《寻找梯形》
1、出示小白兔设计好的石子路,让幼儿认识设计稿里面的图形。
2、请幼儿帮忙,完成梯形石子路的设计。
3、幼儿和教师一起检测梯形石子路。
4、放音乐,踩着梯形石子路去郊游。
活动反思:
9.《梯形》教案 篇九
教学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和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平行四边形垢面积是用割补法把它变成与它面积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由长长方形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三角形的面积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由此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三角形也可以用割补法把它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也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师:同学们能不能用学过的这些方法,设计一种推导方案,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评析:通过上面的教学揭示课题,提示学生可以把已学过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兴趣与信心。]
二、学生操作实验,主动探究
让学生先自己设计推导方案,再汇报交流
生1:我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因为这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上底×高÷2,另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下底×高÷2,由此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上底×高÷2+下底×高÷2。
生2:我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下底×高,三角形的面积是(下底--上底)×高÷2,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底×高+(下底-上底)×高÷2。
生3:我把梯形分割成两个等高的小梯形,(把上面小的梯形倒过来和下面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高是原来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底+上底)×(高÷2)。
生4:我把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高没有变,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底+上底)×高÷2 [评析: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操作,验证等活动,概括出一个计算程序,就是公式,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三、比较分析,优化方法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个推导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把一个新问题转化成旧问题解决。这么多的推导方法中,哪些更容易理解、计算更简便呢?
经过学生充分讨论,汇总出下面方法: 1.梯形面积=下底+上底)×高÷2 2.梯形面积=(下底+上底)×(高÷2)。
师:这两个公式计算进更简便快捷,同学们可以用这两个公式来计算梯形的面积。
[评析;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佳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应提倡算法多样化,这样不至于抑制学生的灵感和创造。] 总评:
10.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教案 篇十
混合练习(课本第84-85页,练习十九第11-18题)
教学目标:
⒈通过混合练习,理清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熟练地运用公式求面积和解答有关的应用问题。
⒉在复习与梳理中学会联系,进而提高综合分析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⒈公式的复习
我们已经学过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谁来说说这些公式各是什么?它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师生共同进行:边回顾、边画图、边讨论;
⒉教师指出: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互相联系,彼此相关的,我们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基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重点,清楚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同在联系和区别。
二、练习巩固
⒈独立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2题--看谁正确率最高!
要求:开列已知条件;写出相应的面积公式;列式解答。
⒉完成第14题
先议:⑴左图是什么图形?求面积需要哪些条件?怎么取得?⑵右图是什么图形?为什么?求它的面积需要量几个量?把它们分别量出来。
⒊完成第13和15题
在求得面积之后,怎样选择算法求解。
三、综合提高:
讨论:
⑴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3倍,高不变,面积怎样变化?如果高也扩大2倍呢?
⑵三角形的底不变,高缩小2倍,面积怎样变化?如果高缩小2倍,底扩大2倍,情况又怎样呢?
⑶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面积,那么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一定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高的2倍,为什么?
四、: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关键是公式的理解与熟练,同时在选用公式时,尤其注意哪些图形求面积时要÷2。
五、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六、教后感:
【《梯形》教案】推荐阅读:
梯形的面积教案06-16
梯形面积计算教案07-16
梯形中位线教案07-05
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06-14
梯形面积计算练习07-04
《认识梯形》说课稿10-08
梯形的面积人教版教学设计07-1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评课稿08-17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说课稿《认识梯形》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