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财政队伍建设(精选14篇)
1.如何加强财政队伍建设 篇一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提升财政“软实力”
财政文化是财政广大干部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和升华出来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内在统一和外在表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纷至沓来,相互交融、相互激荡,财政干部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构筑蕴含正确政治观念、理财观念、价值取向、精神内涵、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的财政文化体系,提升财政“软实力”,为财政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是财政工作的重要课题。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财政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教育全体财政干部,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引领风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严格遵循财政部门的各项制度和职业操守,使财政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上焕发勃勃生机。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确立财政文化的核心理念。文化理念是长期文化建设成果的结晶。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坚持“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财政工作宗旨;要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观念,主动服务经济发展;要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特征;要坚持“绩效优先、注重公平”的理财原则,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培养“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部门精神,要把“创一流工作业绩,做清正廉洁表率、当品行端正楷模”作为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共同打造一支“胸怀大局、开拓创新、民主集中、步调一致、团结和谐、文明清廉、珍惜荣誉、争创一流”的优秀团队。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财政干部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以及人生修养和职业道德等集中体现于其自身的行为和习惯方面。财政文化建设首在提高人的道德水准,要启发财政干部进行理性思考,注重对道德水准、人格人品、人生境界等进行挖掘和提炼,表达自己对人生、对工作、对生活的深深感悟。在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中,不仅要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而且要教育和引导他们逐步提高做人的品位,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追求个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与自己内心的和谐,让具有财政特色的人文观念深入其内心。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以制度文化建设为根本。制度是做好财政工作的基础和保证。要根据党和国家对财政工作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体现权威性、可操作性、适应性、有效性。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经济综合管理职能部门,除健全必要的常规管理制度外,要特别注重财政资金管理,在部门预算以及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监督等方面建立一系列内部制约机制和严格的程序保障机制,对敏感职位和重要部门实施制度监控,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正常运作。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以廉政文化建设为重点。财政干部行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风口浪尖,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尤为重要。要通过教育提高免疫力,经常性开展理想信念、从政道德、优良传统、党纪法规等教育,引导财政干部牢固树立廉政意识,始终做到自重、自省、慎独、慎微。要通过制度堵塞漏洞,注重从体制、机制和源头上规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要通过监
督检查防微杜渐,建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又相互协作的良好工作格局,并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以环境文化建设为物质载体。财政文化建设不仅要内化于心,而且要外化于形,让无形的理念通过一定的载体外化为看的见、摸的着、感受的到的东西。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积极营造优良财政文化氛围,让财政理念深入人心。要通过创建“文明科室”、“服务标兵”等活动载体,不断规范财政干部的言谈举止、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等行为。要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贯穿到财政工作的每个环节,让财政文化在广大干部的积极参与中不断发扬光大。
2.如何加强财政队伍建设 篇二
财政集中支付, 简单来讲, 就是将每一个单位的财政性资金集中起来放进国库, 然后再由国库通过在自己账户下设置不同类别的账户进行集中性管理。从而, 各单位只需在自己的预算范畴里决定需要采购什么, 再由财政部门直接把款项支付给供应单位。这样的方式, 对于我国的财政资金的管理具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 它可以把财政资金的经济价值发挥的淋漓尽致。对我们的财政支出的加强、资金规模的增长乃至对市场的宏观掌握和调整控制都十分有利。另一方面, 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全程控制, 对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督和使用效率, 都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因而, 加大对我国财政集中支付制度的探析, 对现实生活中资金监督管理乃至使用都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财政集中支付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管理人员缺乏集中支付的观念, 思维素质跟不上制度的更新
自从市场经济在我国全面革新至今, 我国的经济体制已有了诸多好的改变, 同时, 问题也逐步凸显。2001年, 我国财政部在这年3月16日发布了关于财政国库管理改革的文件, 制度的建立由此开始。2007年, 在5月, 又有深化国库集中收付的意见。由此可见, 财政集中支付已经在我国开展了多年。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发现管理者的思维大多停滞不前。很多岗位人员对于财政集中制度的认知很是欠缺, 工作时很随意。例如, 预算如在事前没做好, 当有大额资金集中支付的时候。而银行财政备用现金却不够充分的情形下, 财政集中支付就面临着一个自垫资金的问题。这就容易断开管理链条, 不利于监督, 不符合财政集中支付制度的规定。再比如, 有些岗位工作者对于资金集中支付的密码把控不严, 常常发生使用初始密码、长时期不更改密码等情形。这样, 会让财政资金的保存出现极大风险。且还有部分员工不够敬业, 不好好做事, 只会推诿责任, “互踢皮球”。
(二) 系统建设不足, 对信息的把控不对称
关于集中支付信息, 常常会出现不对称的问题。财政资金集中支付直接对应的是收款第三方, 因而, 它有一个极大的弊端, 就是很难有效的把控第三方账户的事实情况。因为集中支付只是支付, 并不能了解实际业务和工作的展开情况, 所有, 它的付款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盲目感”。且信息化后, 基本上所有的付款都能经由网络实现支付, 非常便捷快速。但同时, 会减低了中间环节的监管, 使预防性的举措难以开展。一是现阶段的财政授权支付, 单位可以在国库授权额度内自行办理支付手续或提取现金, 只有预算单位的内部监督, 并不经过财政集中支付中心的审核, 存在一定程度的监管漏洞。二是对于直接支付审核中被剔除的金额, 预算单位是否又改用授权额度进行了支付, 只能通过事后的现场核查、决算审核或专项检查才能得知, 严重影响了审核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不利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动态监管。所以, 信息的不对称也是我国集中支付的一大阻碍。
(三) 内部监督管理缺失, 保障体系亟需完善
在我国, 财政支付的岗位设置存在很大缺陷, 人员配置不合理。有的支付岗位事情少, 却分配的人多, 有的岗位又需要“一人多职”。这样不仅带来人员的浪费, 更是使工作环节和岗位间相互制约的机制被损坏, 容易出现监管体制上的“真空地带”。其次, 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也是我国财政集中支付易出现风险的一个极重大的因素。我国仅仅是明确了财政资金要怎么样集中支付, 却没有明确对每个环节的支付要怎么样实行监管。并且, 在财政制度步步革新的现在, 监管缺乏的问题就愈加凸显。因而, 一个完整有效的财政监管的体系的构建, 对于我国财政制度上的管理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三、解决财政集中支付监督管理问题的策略
(一) 增强集中支付岗位工作者整体素质
对于集中支付, 它本身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制度。因而, 它的工作人员也要学习它的基本理论知识, 了解集中财政支付制度的构造。我们可以展开学习培训课程, 在专业层次加强财政支付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从而对财政集中支付的风险可以合理防范和规避。在科技信息层面, 我们也要加强培训。因为现在的科技快速成长, 财政资金的支付方式等都会发生极大改变, 我们要确保财政工作者能跟上财政体系的变化。比如说, 现在有很多新兴的支付软件, 如果支付人员这类软件的了解不够充分, 那么在操作时就失误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并且, 如果对软件的使用不熟练, 支付时也会延误时间, 减慢工作的进度。同时, 由于财政集中支付是对国家财政资金的应用, 所以它的岗位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必须过关。我们可以普遍性的对集中支付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方面的建设, 以及法规条令层次的学习, 加强工作责任心, 增高风险意识, 做好风险预防, 有效开展工作。
(二) 明确集中支付系统的范围
上面我们提到, 财政集中支付信息的对称, 对财政集中支付的监管非常重要。因而, 建设一个有效的财政信息系统, 明确集中支付系统的范畴, 就可以高效解决制约财政集中支付的质量问题。现实中, 很多的财政资金都是授权支付, 这就限制了集中支付对资金的监管。所以, 我们要按照部门的预算范畴, 有选择性的确定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的范围, 避免将同一项目资金划分为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 进一步扩大直接支付审核的覆盖面。同时加紧监督业务科室规划每个时段的资金预算, 细化到每个月、每个星期, 对于后期的资金使用也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对超出预算范围的一些不予支付, 做到计划行事, 有效掌控资金。同时, 对每个部门间的联系也要紧密起来, 各部门的信息一定要一致。加快对数据接口的建设, 要保证能快速的查询和追踪, 从而有效的管理资金的运转。
(三) 完善内部监管体系
事实上, 监管体系的完善, 不单单是一个“事后”阶段的监督管理, 它更是一个“事前”的有效预防和把控。财政资金集中支付管理监督, 能够让集中支付的业务开展的更顺利, 在监督和管理两个层面都能够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去执行。从开始财政资金预算, 到输进信息系统, 然后审核签字, 最终支付, 达到资金的使用效果。要构成一个动态的、时刻灵活变换的集中支付系统, 然后在这个系统里, 设置不一样的岗位, 每个岗位给予不同级别的权限。要按照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要求, 配足必要管理人员, 避免一人多岗行为, 杜绝因人员不足造成的风险。从财政资金使用的整个过程实施全方位的监督。这样一个动态的监管系统, 对财政资金的安全能够有效的监督和使用, 有助于信息传递的高度透明, 促进工作的效率。只要财政资金一出问题, 就能立马找到问题的根源, 从而解决问题, 让财政资金可以高速有效循环。这样, 所有的运转都会有迹可循, 有助于全程监管。
四、结语
当前, 我国的财政集中支付正在不断的革新、不断的成长。一方面, 我们要借鉴先进的经验, 取长补短, 融合自己的民族特点, 促进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 我们要积极整合各个部门之间的逻辑性关系, 加大各个岗位之间的联系, 让每个岗位互相牵制, 同时构建更完善的监管体系, 不断革新, 促进我国财政集中支付的有效运转。
摘要:在我国的财政管理改革中, 财政集中支付是极重要的构成。财政集中支付摒弃了原来的财政拨款形式, 这对于我国的财政资金腐败的预防, 乃至对整个财政资金的管理都有极重大的影响。本文从现阶段具体的财政问题出发, 对如何加强财政集中支付监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监管,财政集中支付,问题,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新华.加强财政集中支付监管相关问题的探索[J].当代会计, 2014, (2) .
[2]吴景宽.论如何加强财政集中支付监管[J].中外企业家, 2014, (6) .
3.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研究 篇三
关键词 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财政干部 措施研究
一、我国现阶段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现状
坚持科学发展、发挥财政职能、构建和谐财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速度,对财政干部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日益繁重的财政任务,如何以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举措,破解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财政干部队伍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财政干部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问题是:高学历人员 不够多、整体素质不够高、业务技能不够精通、服务不够周到、创新能力不强、工作效率偏低;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是财政工作的基础建设。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为做好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由此可见国家领导人以及党中央对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极高要求。
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强社会的稳定运行,防止财政干部队伍的营私舞弊,而且对保证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有重要作用,因此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不仅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而且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政府部门及社会其他部门财政运营产生问题都应该从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上找到相关起因。无论是表现良好的社会财政状况还是绩效很差的社会财政状况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社会长久的发展。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目标是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为了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的素质,所涉及的种种活动的集合。
二、我国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财政干部队伍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财政干部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例如:学历人员不够多、整体素质不够高、业务技能不够精通、服务不够周到、创新能力不强、工作效率偏低;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干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年来很多财政部门的贪污受贿事件,暴露了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揭示了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的严重问题。
1.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投资和监督力度不足是主要的问题
新形势下,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如果没有一支素质更高、能力更强的干部队伍作支撑,就将成为空谈。必须一如既往地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唯才是举,才尽其用,营造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财政干部队伍建设顾名思义,既是对财政干部队伍自身进行监督管理,因此这个过程存在很多的阻力,没有任何财政干部队伍倾向对自身进行监督管理,即使采取了某种措施监督和管理,很多时候这些行为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很少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财政干部不愿意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来约束财政干部队伍的行为。另一方面,政府也淡漠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因素,认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但是为了社会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健全的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制度不可或缺。
2.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过程的信息沟通不畅和观念落后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针对全体财政干部进行的法律知识和依法行政培训。同时提倡和鼓励在职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对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的,县局将分别给予奖励。还要推行、落实基层锻炼制度,让财政干部在实践中提高工作能力。由于在很多财政干部头脑中,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由于很多财政干部人员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很多人甚至没有听到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这个概念,也不了解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所涉及的过程及目标,因此即使制定完善的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制度,也很难付诸实施,将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财政干部应该认识到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对于防范政府财务风险、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现阶段提高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举措
1.健全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管理机制
要增强服务职能,规范财政干部从政行为。突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作风建设,规范行政行为。要大力加强财政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广泛开展财政干部规范教育,改进服务,提高效率。良好的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制度是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有序进展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如此,对其它方面的干部队伍建设也是如此。如果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那么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必然会收到良好的结果。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规范制度包括两个方面:“软”因素和“硬”因素。软的方面强调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必须以财政干部为中心,在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切实考虑到群众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硬的方面要求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单单的表现在纸面上或者口头上,必须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财政干部违反了规章制度,都要受到相应处罚,那么在这种条件下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通过构建有利的组织文化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现阶段,组织文化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构建良好的组织文化,对于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有重要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组织文化决定了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状况的好坏。文化是一种无形却充满力量的影响力,它对组成整个组织的成员起到约束凝聚、以及协调组织的作用,文化可以凝聚一个组织的集体力量,推动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财富无法创造出绚烂的文化,然而一个组织凝聚的文化却可以给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财富,一个组织建立独特的文化理念,那么这个独特的文化理念无形中就会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最终获得生产经营丰收的硕果。组建组织文化内控管理模式,必须具有超前的风险意识,才能使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逐渐成长并完善。
3.建立清晰的评估体系以保证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顺利进展
扩大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进入财政干部队伍的比例,吸收更多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进入财政队伍;探索实行聘用制绩效评估包括很多方面,对于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来讲,可以有财务绩效,工作绩效,虽然不同的绩效衡量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公正与实用。如果任何绩效考评标准不能够体现公正与实用,那么也不会取得良好的企业内控结果。因此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时刻体现体系的公正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结果。
四、总结
通过对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详细描述,发现企业内控存在很多问题,只有切实制定健全的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管理制度,才能提高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COSO.内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整合框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如何加强财政队伍建设 篇四
盱眙政府网4月19日报道 法治财政是财政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行使国家赋予的财政职责和行政权,实现财政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法治财政建设、加快实现法治财政目标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财政改革和发展,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盱眙县财政局根据上级要求,加快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财政监督“四位一体”(以下称“四位一体”)财政管理体制建设,规范财政业务管理行为。
1.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年初预算到位率不断提高,预算编制内容完整、数据准确、程序规范,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政策,按规定将政府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提高收入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细化支出预算编制,法定支出足额保障。建立财政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规范编制基本支出预算,专项支出预算编制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项目。
2.预算执行。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建立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规范银行账户管理,建立财政资金安全管理保障机制。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各项税收政策,加强对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政府采购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支出预算执行的均衡性、时效性不断提高,结余结转分类管理,统筹安排。完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制度,建立预算执行信息共享机制。
3.绩效管理。加快财政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将绩效管理贯穿财政管理全过程。按照全面考核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用性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体系。确定指标科学、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的财政绩效评价方式、方法,对重大支出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对执行期满的重大支出项目组织开展绩效评价。注重发挥专家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提高财政绩效评价工作质量。强化评价结果在财政资金管理中的作用,将其作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金分配和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
5.如何加强财政队伍建设 篇五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建设法制财政,实现依法理财,这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在财政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为此,必须加快财政立法,健全财政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和完善财政执法监督机制,深入开展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确保财政行为规范化,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财政法制建设上来。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既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公共财政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自身建设的需要,对照财政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把财政法治建设与整个财政工作有效结合起来,着力解决财政管理过程中不依法、不规范的问题。因此,财政部门要切实把全体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强财政法制建设的实践中来,要把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提升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进程、推动“四位一体”财政管理体制建设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建设法治财政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财政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单位开展财政法制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要求,并强化指导、监督,扎扎实实地推进法治财政建设工作。
二是健全加强财政法制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加强财政法制建设事关财政工作全局,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基础性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坚持不懈地推进,才能取得成效。因此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财政法制建设的组织领导,一把手要负总责,把财政法制建设纳入财政工作全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财政法
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分管领导要花更多时间、精力抓落实。要健全财政法制建设的领导机构,各级财政部门法制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本辖区财政系统的法治财政建设和目标考核工作,依法理财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负责情况掌握、工作协调、检查指导、目标考核和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等具体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共同推动法治财政建设顺利开展。
三是努力形成财政法制建设的合力。加强财政法制建设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财政法制建设的合力。要充分发挥内设各科室财政法制建设的主体作用,通过建立工作责任制,把财政法制建设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具体的工作环节,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使财政法制建设的各项要求成为各股室公共财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规范。要建立县财政部门日常工作情况台帐,作为行业评价的基础资料和重要依据;要结合条线工作考核和日常工作掌握情况,通过局务会议,实行民主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符合实际。同时财政部门要主动接受政府法制部门的指导、监督,多汇报、多沟通,确保财政法制建设融入法治政府建设的大局。
四是创新财政法制建设的工作措施。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是推进财政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一项新举措。同时财政法制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多的是要靠我们自己的研究、探索和不断完善。目前的指标是阶段性的,今后要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和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因此,财政部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途径。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加强财政
6.如何加强财政队伍建设 篇六
第20期
(总第236期)
xx县财政局2012年6月1日
县财政局加强防灾减灾责任体系建设 根据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全省防灾减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紧急通知,为保障全县农业生产、人员及财产安全,xx县财政局建立和完善了防灾减灾责任体系及各项工作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为重点,大力改善灾害防御基础设施条件,着力增强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体系,完善农村灾害防御体系,最大程度地避免、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我局防灾减灾工作实行单位领导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成立了相应的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xxx担任,xxx、xxx、xxx、xxx同志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财政局办公室,xxx、xxx同志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为帮助受灾农户迅速恢复生产,推动农业生产的平稳发展,建立了“农民自救、市场运作、政府补助三结合”的灾后重建机制。
一是开展农业保险。从2011年开始,我局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启动了农业保险工作,截止2012年,保险品种扩展到能繁母猪、青稞等险种,保险责任基本涵盖了自然灾害、动物疫病和意外事故等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二是加大防灾减灾资金投入。正常年份,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万元自然灾害救助资金,万元临时救助资金,万元社会救济资金,万元抚恤金,万元森林防火经费,万元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经费。对灾害特别严重的年份,县财政将采取另外追加资金的方式恢复灾后农业生产。
报:省财政厅、州财政局、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府办、县政协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委创先办
送:xxx副县长、本局局长、副局长、主任、副主任、各股
室、各乡(镇)财政所
7.如何加强财政队伍建设 篇七
一、目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资源上的分化性
由于财政农业支出实行分块管理, 资源分化为部门所有, 部门条块分割、项目不成系统, 互不协调, 使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 一些大中型农业设施建设及重大产业项目均难以展开, 只能修修补补、小打小闹, 弱化了财政的主导作用。同时, 多部门管理, 多渠道投入, 在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重复和交叉, 形成“大而全、小而全”及重复建设, 资源浪费严重。而且各部门各掌握一点, 各负其责分配方法不健全、不透明, 造成一方面财政资金紧缺, 一方面有的专项资金在个别部门大量结余, 甚至被截留、挤占、挪用, 改变了支农资金使用的性质。现行的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也不尽合理, 例如社会公众均受益的大型水利建设比重大, 而农民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比重小, 都视为对农业的投入就会变相夸大对农业的投入, 分化了对农业的支出。对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来说, 从项目实施主体来看有水利部门、有农业综合开发办也有土地部门。这些部门有的有技术上的优势, 有的具有资金方面的优势, 有的具备项目规划方面的优势等等。如何把这几方面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让优势项目之间充分结合, 项目与资金充分结合, 这就是要开展支农资金整合的意义所在。
(二) 机制上的滞后性
现行财政支农资金的种类较多, 设置不够规范。有的项目事过境迁, 已经缺乏实际功效;有的专项名称虽然不同, 但实质内涵一样等, 由于体制性障碍以及政策刚性, 难以取消或及时归整, 影响了资金的整体调配。随着农业资金种类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 部门之间又缺乏沟通协调, 资金分配操作不规范、管理方式落后等矛盾凸显。有的懂“门道”的部门或企业多头申报, 反复申请, 多方获援, 叫得越响越有“奶”吃。目前这种分块管理体制带来的政府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 重点不明, 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
(三) 管理上的随意性
现行财政支农资金审批制度化、公开化、科学化还不够,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工作上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管理, 缺乏有效的监管, 在体制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又由于领导随意批“条子”的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下级部门或企业“跑项目”谁的嘴“甜”、腿“勤”, 谁就多拿钱, 使资金投向缺乏统筹考虑。各级财政支农在职责和范围上也不够清晰, 带来农业资金安排使用的随意性。
二、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 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是优化公共财政资源配置的需要
优化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 就是要解决资源配置“越位”和“缺位”的问题。对不属于公共财政供给的人员经费和建设资金, 就应该按市场法则办。对于农民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 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 就应该通过公共财政的职能予以解决。如动 (植) 物防疫、农民负担监督、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等是属于纯公共财政范围的, 对这方面的供给, 财政应做到足额保障, 防止“缺位”
整合财政支农资金, 统筹安排来自各种渠道的支农资金, 突出重点, 集中使用, 对于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更好的促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需要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利的政策措施, 特别是农村“六小工程” (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 建设进展顺利, 成效显著, 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 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这个目标, 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建设新农村, 需要大量的投入, 国家财政始终是新农村建设投入的主题, 所以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很有必要。
(三) 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是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
当前财政资金支出效益有待提高, 表现在财政支农资金上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多头管理, 缺乏权威、统一、规范的资金运行与管理规则。在投资管理方式上, 不同部门有不同的管理办法和要求, 存在明显的行业特点和部门色彩, 缺乏权威、统一、规范的资金运行与管理规则。地方政府在资金使用上, 即使投入到同一地块上的财政支农资金资金, 也必须按照上级不同部门各自规定的资金投向和范围使用资金, 势必会造成投入与实际需求相脱节。
三、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基本对策
(一) 明确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指导思想。
整合财政支农资金, 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 以切实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整体效益为目的, 以县市为平台, 以重点乡镇为载体, 以山东省、青岛市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为依据, 以通过规划整合、资源整合引导专项资金整合为整体思路。
2、主要目标。
通过支农资金整合, 形成分类科学、分工明确、合理规范、运转有序的农业财政资金运行管理体制, 提高农业财政资金效率。
(二) 建立组织机制, 实行上下联动
1、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建议市政府成立整合支农资金工作领导小组, 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 财政、农业、国土、水利等部门领导为成员, 办公室可设在市财政局。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当地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 根据各涉农部门编制的支农中长期发展规划, 负责拟定财政支农总体目标、投入重点和整合市级财政支农资金的总体方案, 报市政府研究批准后, 督促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2、建立市财政内部的协调机制, 做好局内管理涉农资金各业务科室的协调工作。在财政内部涉及预算、文行、社保、基建等好几个职能部门, 需要建立由财政部门主要领导负责的内部协调机制。
(三) 设定整合原则, 确保整合工作积极稳妥
分步推进原则。整合市级财政支农资金政策性强、涉及面广, 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综合效益, 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和资金分配格局下, 有计划有步骤, 分步推进资金整合工作。
规划整合、资源整合引导资金整合原则。要依据我市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总体纲要, 明确支农资金的重点方向。要依据中央、省和青岛市制定的总体纲要和扶持导向, 深刻领会其精神, 据此制定我市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总体纲要, 确保整合工作方向明确, 规划科学合理。
存量调整与增量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对财政支农资金的存量部分和增量部分同时进行整合, 集中财力用于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农项目。在有关涉农部门支出存量中, 已经安排用于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农项目的, 维持现有规模不变。同时, 加大部门内部统筹安排力度, 大力调整支出结构, 合理归并支出项目。在保证农林水支出法定增长的同时, 应本着与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相结合原则, 合理配置财政支农资金, 保证政府确定目标的有效实施。
预算内外资金相结合的原则。无论预算内资金, 还是预算外资金, 都是财政性资金, 其使用应纳入一个盘子统一分配。在操作上可实行“先预算内, 后预算外”, 即先整合财政预算内支农专项资金, 再结合部门预算的编制, 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大盘子统筹安排。
(四) 制定实施方案, 确保整合工作顺利
1、坚持“先统筹, 后分解”。整合支农资金即先把各项资金捆起来, 统筹规划布局, 然后再分解任务, 实现统一规划指导下的分工协作。
2、坚持“先部门内, 后部门间”即先在部门内按照本行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整合相关支农资金, 再在部门之间把性质和用途相近的资金整合起来。
3、坚持“横向, 后纵向”, 即先把市本级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起来, 再做好对省、市的资金衔接和项目结合。
8.财政局如何加强会计预算管理 篇八
【关键词】财政局;会计預算管理;问题与建议
一、现阶段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重视不足,缺乏预算管理体系
会计预算管理工作涉及范围较广,需要对各部门的财务规划、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和分析,整个过程需要单位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和有效参与。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多数财政局的管理者对预算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对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下达相应的预算上报指令,导致预算工作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开展和进行,也就无法做好资金统计工作。还有部分领导人员对会计预算管理存在错误认识,认为预算管理只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不需要划拨专人进行统计和管理工作,可以由财务部门统一完成。而许多财务部门的员工由于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对于预算管理不甚了解,在工作中容易出现蒙混过关、草草了事的现象。
2.预算编制方法简单,缺乏科学性战略性
上面提到会计预算管理工作需要财政局内部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协调配合,充分说明了其工作量之大,因此做好预算编制工作所需时间较长,而且过程也相对繁琐。这就导致编制过程中,一些财务部门缺乏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为了节省时间和减少工作任务,往往只花费一两个月就把预算编制工作完成了,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部分财政局管理观念落后,仍然沿用传统的增量预算编制法,以上一年单位的各项支出和人员花费为依据,与当年新增加的单位预算进行相加,得出今年的总预算。随着机关单位的改革,这种传统方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从而使预算编制失去了应用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3.经费使用偏离预算,监督机制存在漏洞
国家法律规定,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年度预算一旦上报并经过审核、批复之后,除非发生不可抗拒因素,否则一律不允许地方部门自行更改和超范围拨款。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一些地方组织对国家法律法规熟视无睹,擅自更改专项财政拨款的用途,使得原本上报的建设项目成了地方部门索要资金拨款的幌子,严重损害了财政部门正常的资金调配。近年来利用公款、财政拨款挥霍消费、购置房屋等现象屡屡发生,很大原因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行之有效的惩处措施,弱化了法律的权威性。财政局的预算工作与单位领导的绩效考核脱钩,预算执行不到位,使得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成了“纸上谈兵”,难以发挥应有的财政预算和资金管理作用。
二、完善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1.强化会计预算管理认识,构建会计预算管理体系
财政局的会计预算管理工作之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单位领导的会计预算管理认识不足、管理手段传统守旧有关。因此,财政局的领导负责人要加强自身的观念理论学习,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利用现代化、科学化、标准的管理模式,实现财政会计预算管理的健康发展。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细化部门财务预算,树立财务人员的知法、守法、护法意识,从根本上杜绝会计预算管理失准问题。在单位内部,要尽快建立健全标准化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从制度层面上为财政局的会计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坚实基础和法律保障。
2.加强预算编制工作,细化项目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关系到整个财政局的财务预算、财务报表以及财务划分等一系列的工作,是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财政局的会计部门要想做好预算编制工作,首先要从账目报表、财务统计等基本工作做起,为会计预算管理打好基础。其次,加强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和预算信息的沟通交流工作,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传播,防止出现重复预算和纰漏预算。再次,根据各个部门职能分工不同,以往年的会计预算为基础,根据当年的财务支出,制定出初步的年度计划报表。最后,会计预算管理部门要对项目预算和计划报表进行详细审查,尤其要做到细节优化处理,保证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加大会计预算管理力度,完善预算监督机制
预算单位要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预算, 明确划定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界限, 防止基本支出经费超标准执行、 项目经费列支单位基本支出内容、 随意改变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范围和其他违反财经制度的行为发生。 行政财政局要切实控制日常不合理开支,减少资金的浪费。 会计预算管理部门要认真分析项目超支产生的原因, 同时定期分析预算执行进度和经费支出情况, 对下一阶段情况进行预测。
4.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会计预算管理水平
财政局的财务人员负责整个单位内部的预算编制、账务整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因此,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的水平。通过定期对会计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丰富会计预算管理知识,更新会计预算管理理念,学习先进管理方法。在培训结束之后,还需要对受训人员进行知识考核,并将培训成绩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以此激励和督促会计人员珍惜培训机会。除此之外,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普及法律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提升单位会计预算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树立会计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1]邓克平.浅论行政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1(9):13-15.
9.如何加强财政队伍建设 篇九
中共长宁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贾利华
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结合工作实践,笔者就如何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些探讨。
一、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事关农业和农村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的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等方面,包括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支农资金投入,为建设新农村带来了新的机遇。“十五”期间,长宁县累计投入“三农”资金2.26亿元,年均增长16.4%,其中:直补到户10226万元、农田水利及基础设施3141万元、环境保护1818万元,文教卫1348万元、科技推广1048万元、乡村道路交通855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849万元,农业产业化及专合组织191万元。今后,各级政府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还将逐年加大。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必须加强资金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财政支农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渠道多、层次多,投资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财政支农资金除由各级财政部门拨付外,县以上各级农、林、水等主管部门也层层下拨到县级对口部门,形成资金来源渠道多、投入分散状况。
二是支农资金以“条条”管理为主,项目交叉和重复投资现象严重。县级管理、分配财政支农资金的部门涉及发改、财政、扶贫、农、林、水等多个部门,时常出现同一项目多个部门管理,不仅投入重复,使用分散,而且造成资金管理成本增高。
三是工作经费不足,“吃项目”和挤占挪用资金的现象屡见不鲜。支农项目基本没有安排工作经费,导致一些部门为了弥补工作经费不足等而挤占挪用财政支农资金。
四是现行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支农资金从申请批准到立项,从项目立项到资金划拨到地方的过程中,常常是采取层层拨付的方式,由上级财政拨付到下一级财政,或由上级主管部门拨付到下一级主管部门,拨付环节的增多引发资金管理风险,支农资金“跑、冒、滴、漏”时有发生。
三、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突出五个重点,优化支出结构。用好、用活财政支农资金的关键是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一是要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用现代产业发展理念来指导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来发展农业,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断提高农业比较效益,逐步解决民增收难的问题。二是要加强农田水利和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业基础脆弱和农民出行难的问题。三是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培育农村新型科技服务组织,发展农村科技大户,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四是要加大培训力度。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力培养农村经纪人,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能力,逐步提高新农村建设主体的素质。五是要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社
会保障投入,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上学贵、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和老有所养的问题。
(二)做到四个到位,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一是投入到位。农业比较效益相对较低,而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现代农业,各级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应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业的范围,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投入增长机制,以此形成全社会多元投入农业的新局面。二是资金拨付要到位。财政部门在拨付支农项目资金的过程中,要及时跟踪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资金拨付进度要基本与项目工程进度相协调,切实做到及时拨付。对一些重大投资项目,要通过直接拨付到项目、到施工单位等办法落实项目资金。三是资金管理要到位。要大力推行公告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等制度,加强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做到责权、奖惩挂钩,确保资金使用高效、运行安全。四是监督要到位。要加强项目公告、公示制,既要充分发挥财政、监察、审计的监督作用,又要充分发动群众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化跟踪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要加强审计、竣工决算审查,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和项目资金落到实处。
10.如何加强财政队伍建设 篇十
关于加强乡镇财源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石家河乡地处县城南部山区,地域面积108平方公里,共有35个行政村,7975户,28735口人,耕地面积28257亩。有华兴铸造、中江禽业、华龙碳素、纸箱厂、彩印厂等骨干企业10多家。辖区内设初中1处,学区小学6处,在校生2146人,在校职工207人。乡镇级卫生院1处,在职职工29人。政府机关在职80人,全乡财政供养400人,其中政府113人,教育253人,卫生34人。2006年,全乡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9.6万元,国税完成361.9万元,地税完成76.1万元,一般预算支出510.8万元,其中教育支出64.1万元(不含县局代发工资),农、林、水、文体广播支出130.6万元,卫生支出8.7万元,行政支出120.7万元,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35.5万元,其他支出151.2万元。
2007年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8.3万元,完成31.2%,国税完成117.3万元,地税完成12.9万元,一般预算支出296万元,占预算的74%。
二、现状及问题
1、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上级接连出台一些政策性增支项目,本乡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也不断加大,出现 1
了负债、支出的增幅远远超过收入增幅的现象。靠本乡的地方收入和政策性转移支付已很难保证收支平衡,只能依靠上级财政补助。
2、乡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农村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而这些都离不开投入。财力的投入不足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滞后又会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这种恶性循环导致的后果就是:发展越慢,财政越差;财政投入不足,发展潜力更差。
3、财源结构单一。长期以来,本乡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第三产业为补充。由于历史及地理、交通等原因,石家河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骨干纳税企业。工业基础薄弱,税源主体不佳,造成了乡财源的后劲不足和发展乏力,抗风险的能力较差。
4、政策性开支带来的支出压力大。一是增资政策带来的压力。近几年,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增资政策,涉及面广,增资额度大。尤其是今年,人均月工资平均增长242元,全年财政增支达118.7万元,地方性各种补贴全年增长增支59.4万元,养老保险全年增长增支34万元;二是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计划生育投入、最低生活保障、优抚等,都需要乡财政配套资金,这些方面每年至少需要支出120万元,乡财政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落实措施,改变现状
1、招商引资图发展。石家河地处山区乡镇,地理位臵、交通条
件比较差,工业基础落后,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相对比较难,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本乡确立了“对外依托城区平台猛促招商,对内发挥资源优势生态招商”的基本思路,一方面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让客商了解临朐及石家河的投资环境、优惠条件和待遇,一方面做好服务工作,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让前来投资的客商放心、安心、顺心。近几年,向城区引进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14个,总引资额4.5亿元。临朐鑫德远东艺品、旗胜新科技、春远有色金属等规模企业已经投产达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落户乡内的中江禽业有限公司、香炉子山果品基地、五维山林等项目,为壮大支柱产业、建设生态石家河奠定了基础。
2、广开渠道抓财源。加快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的发展,大力扶持私营企业的发展,逐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其对财政的贡献率;大力发展含税农业,以财政体制和财税政策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黄烟、肉鸭、建筑园林等支柱产业,逐步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创汇增税能力;加强砂资源和矿山管理,有效杜绝国家资源、税收的流失。
3、借助外力搞建设。贫困的乡镇保吃饭都有困难,搞建设凭自身力量的确是“画饼充饥”,近几年,本乡借助外力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山东桓台五维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80万元建成鳄鱼山庄;沂源果品销售有限公司投资120万元建成明海果品基地;潍柴、潍坊城市信用社、北京金王集团等投资100多万元分别建成潍柴希望小学、春蕾希望小学、金王希望小学等。如果不是借助外力,单靠
乡镇财力,以上建设项目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4、严格控制消耗性支出。一是按照“保工资,保吃饭”的财政开支原则,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控制招待费、车辆燃修、水电、话费等一系列消耗性支出;二是按办公室岗位确定基础包干,超支部分由个人负担;三是以岗位定办公费、交通费,实行基数包干到人,超支不补,结余留用。通过严控硬挤的办法,让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效益。
5、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对全乡的预算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严格控制支出,专款专用,堵塞预算外资金管理漏洞,杜绝不合理的开支,壮大财政实力。
11.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篇十一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正确途径。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前行。
1优良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前提
为有效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需要建立浓厚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教师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促进教研学习风气的形成。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重视对教师常规教学工作与教学过程的管理,建立教师的个人教学档案,将教师的教学活动、质量水平与教师的考核紧密结合。学校要重视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方案与实施措施。对于表现优秀、教研水平突出的教师进行必要的奖励与支持。在模范人物的带头作用下,激发其他教师的创新争先意识。
2建设目标
建设一支有思想、有知识、有能力的教师队伍,是课程改革和学校发展的要求。学校要进一步明教师培养的目标,设计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工作制度,更新工作观念,优化培养过程。通过聘请校外专家讲座和校本培训,教师的知识、能力等素质不断提高,从“知道、做到”到“悟到、得道”形成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3主要措施
3.1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青年教师是具有活力充满朝气的,对工作有积极性而他们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等需要提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公开课和示范课活动。通过岗前培训、现场教学观摩、青年教师师徒制、实践教学指导课等,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和教学能力,在充实内容、完善形式、突出交流等方面加大研究,加大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力度,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一两年内要入门就是“知道”、“做到”。“知道”是基础是认知,”做到”是力行是实践。三四年要“悟到”就是对自己教育教学进行总结进行反思,有所感悟,对教育教学有深刻的理解。五六年要“得道”就是对教育教学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教学有自己的鲜明的特色。学校要为教师搭建起稳定的教学实践展示、交流平台,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3.2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使教师心无旁骛地抓教学。学校必须牢固树立“教师兴校”的人才观念,落实正确的人才观,营造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和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对教师给予最大的关心爱护,购置教师必备的教学用品,千方百计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教师安心工作营造优质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用心工作、专心教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努力营造良好教学的工作环境。
3.3 完善培训机制,提供机会
要重视对教学骨干的培养,要树立具有典型性的教学模范,创设创新争先的学习氛围,加强对优秀教职员工的培养,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打造名师,起到模范引领作用。明确优秀教师的责任意识,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带动其他教职员工共同提升。在具体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需要加大教研投入,规定教师完成一定量的研究课题并进行评价,对表现较为优秀的学科建设进行必要的奖励,对不符合评价标准的课题研究进行建设性的评判,鼓励教师寻找和分析自己教学活动的不足之处,引导其改善教学设计。对于成绩显著的教学模式与操作方法进行全校范围的推广与复制,提升教研成果的后续成长能力。除此之外,建立必要的交流平台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重视教师的团队建设,从团队的角度激励教师,在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的同时帮助教师改善人际关系。重视教师个人价值与信念的实现,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参与具体的教研管理工作,帮助教师寻找自己合适的职业地位,在团队氛围的建设中提倡教师自主发展。
3.4 营造环境,建设教师喜爱家园
教师的工作质量主要从三个维度来衡量:身心愉悦的程度、内心充实的程度和成就感。学校就是这样一个促进教师成长、实现个人价值的幸福家园;学校既有严格的制度管理,又有深切的人文关怀;不仅满足了教师归属和尊重的需要,也满足了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学校创设了舒适的现代化工作环境。定期开展活动,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增进友谊,构建积极向上、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充分给予教师人文关怀,每当教师婚礼、生病或遇家庭变故,学校领导班子都会集体出现,给予支持,每当教师遇到生活上的困难,学校会千方百计为教师排忧解难,晋级、评优、评先都是向一线骨干教师倾斜,尽可能地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以人为本,目中有人,构建人文校园,提高教师生活质量,使教师身心愉悦。
综上所述,加强师资队伍建設是保证学校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有利于深入进行研究的教学氛围,采用不同的形式与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最新的教学信息;以开放平等的心态融入教学经验的交流中,与优秀的教学人员分享教学心得;提供合理的学习机制与培训机会,激发教师的学习主动性,从不同角度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友富. 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究[J].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2):117.
12.如何加强财政队伍建设 篇十二
农村税费改革之后, 乡镇财政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扶风县把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作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加强基层财政“双基”建设的有力抓手, 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有利于乡镇财政建设的管理模式。
2009年, 县综改办被批准为常设机构。县财政局撤销了乡财股, 把乡镇财政所管理职能划归县综改办。2010年, 中、省明确了综改办管理指导乡镇财政有关工作后, 借鉴铜川市和彬县等市县的做法, 进一步明确乡镇财政所的管理主体为县综改办, 其人权、事权、财权统一由综改办负责, 定期向县财政局汇报。县财政局对乡镇财政所安排的各项工作均由县综改办统一衔接、一个口下达, 避免了多头管理、交叉管理、重复管理, 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运行机制更加顺畅。
二、围绕农村改革发展, 转变乡镇财政职能
县综改办管理指导乡镇财政后, 首先从明确和转变工作职能入手, 使财政所人员明了自己该干什么、怎样去做, 使乡镇财政更加贴近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
一是从“取”向“予”转变。这是乡镇财政所工作职能转变最鲜明的标志, 也是中央政策在基层最明显的体现。目前乡镇财政管理的惠农资金主要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税费改革以来共发放惠农资金1.8亿元, 这些资金都是由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一笔笔测算、确认、申报、分发、打入“一折通”发到农户手中, 全县农民人均直接受益460多元, 广大群众对此赞不绝口。
二是从管理资金向监督使用转变。过去乡镇财政所主要管理乡镇财政资金, 现在既管理乡镇财务, 还要实施村财村用乡监管;既要做好惠民资金发放, 还要监管好到乡到村到户的专项资金。如对扶贫、水利、交通、教育、卫生等到乡到村项目资金, 乡镇财政所进行全程监管。这一工作方式的转变, 保证了公共财政政策最终的发挥, 真正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是从单一的财务管理向服务发展转变。过去乡镇财政所的工作局限于财务收支管理, 现在乡镇财政所开始向支持发展、服务发展转变。近年来, 天度、南阳、召公等乡镇财政所围绕致富群众、壮大财源产业、做大财政蛋糕的工作重点, 在支持群众做大苹果产业上下功夫, 三年争取中省投资2 563万元, 组织企业和果农投入7 600万元, 新栽植标准化苹果示范园41 000亩, 建成标准化苹果示范基地5 000亩,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开展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来, 乡镇财政所配合乡镇村组完成一事一议项目113个, 总投资5 289万元, 争取财政奖补1 700万元, 受益群众达17万人。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三、夯实工作基础, 提高乡镇财政服务能力
(一) 抓硬件建设
全县10个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房屋多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所建, 年久未修, 水电设施老化, 办公环境简陋, 不能适应财政工作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 影响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此, 县综改办2009年投资10万元为各所更新了计算机;2010年投资30万元对各所办公条件进行了改善, 投资20万元对4个所的房屋进行了修缮, 使乡镇财政所硬件设施有了明显改观。
(二) 抓队伍建设
一是创新用人机制。采取制度约束、随机检查、年终考核、量化打分、技能考试、群众测评、竞争上岗、集中培训等形式, 不断激发基层同志的内在动力。特别是依据各所年终综合得分情况, 竞争调整财政所全体人员, 综合得分后15名的干部统一集中两周培训后另行分配。这种用人机制, 对干部有触动, 有压力, 正确引导在基层重实干讲实绩。
二是实行经费挂钩。对乡镇财政所办公经费, 分为基本经费和奖励经费。基本经费按人均每月300元核定, 每所月均在1 500-3 000元之间不等, 所在乡镇农业人口超过3万人以上的月基数再增加500元。奖励经费根据工作完成质量和工作进度、服务对象满意程度等当月考核另行增加, 分为优秀1 000元、良好700元、一般400元三个等次, 次月兑付。
三是提升综合素质。开展“创先争优”、“争先晋位”等活动, 全面提高干部的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和自律能力, 增强从事乡镇财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 积极组织学习培训。根据乡镇财政业务, 编印100道业务试题, 各所随机抽题, 现场答卷判分, 计入年终绩效考评;每年5月和11月, 集中各所会计账务等资料, 邀请乡镇监督员参与评比, 各所干部观摩交流互相学习, 提升了乡镇财政人员的业务能力。
(三) 抓日常管理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乡镇财政所《工作岗位职责》、《工作绩效考核办法》、《考勤制度》、《服务承诺制度》、《行风投诉处理办法》等管理制度, 明确了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奖惩办法, 使乡镇财政工作有据可依, 有章可循。
二是严格执行制度。把自律与他律、提倡与禁止、约束与要求、扬正气与纠歪风有机结合起来, 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如在年初上班第一天, 组织对乡镇财政所干部到岗情况进行了突击检查, 严格依据文件规定, 扣发了未按时到岗干部的当月工作补助, 并通报全县各所, 反响强烈, 收效良好。
三是加强检查考核。定期对各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从资料装订、记账、业务办理、票据审核等方面对各岗位工作人员进行现场量化打分, 并记入年度考核得分。
(四) 抓文明创建
积极开展创建基层文明站所活动, 突出抓好“三高三懂”。即在思想建设方面, 要求做到思想觉悟高、理论水平高、职业修养高;在业务建设方面, 要求做到懂业务、懂政策、懂法律。通过开展一系列创建活动, 乡镇财政所工作面貌发生了变化, 业务水平明显提高。法门镇财政所被命名为全市“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 杏林镇、城关镇财政所被评为全县优秀基层站所。
四、提升服务水平, 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文明办公, 做到“形象佳”。乡镇财政干部统一着装, 挂牌上岗, 使用文明用语, 对服务对象做到“五个一”, 即一张笑脸相迎, 一张椅子请坐, 一杯茶水暖心, 一腔热情办事, 一句暖言相送。坚决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
二是服务周到, 做到“服务佳”。对符合政策、手续齐全、属于本职工作范围内的及时办;对需要审核、审批的事项按程序办;对特殊情况, 需要特办的, 经请示许可后帮忙办;对需要有关部门讨论商办的事项配合办。做到一次能解决的问题, 决不让群众跑两次。并设立宣传咨询窗台, 做到大户小户一样关心, 生人熟人一样热情, 忙时闲时一样耐心, 全心全意为基层群众服务。
三是服务快捷, 做到“效率佳”。每名干部职工自觉熟悉办事程序, 掌握业务技能。在日常处理业务中, 推行“立说立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理念。要求快捷、准确、不出错。
13.如何加强财政队伍建设 篇十三
(1998年11月11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为了认真贯彻增收节支的方针,进一步做好基本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强化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及财务管理,提高基本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现就加强基本建设项目工程预(结)算、竣工决算(以下简称预、决算)审查的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审查政府基建支出项目的工程预、决算工作,是财政部门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合理控制投资项目的成本费用,节约建设资金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务院批准财政部职能的要求,财政部门有履行检查监督本级政府基建支出预算执行的职能,并负责对政府投资项目的使用效益进行重点分析、检查和监督、因此、我部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必须认真履行对政府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监督职能,努力做好基本建设工程预、决算的审查管理工作,提高投资资金使用效益。
二、对凡有国家财政性(包括预算内、外)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必须经过财政部门(包括经财政部门委托的审查机构或中介机构)审查;对非财政性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财政部门受政府或法人委托,可对项目进行审查。
三、财政部门对建设项目的预决算审查,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参与审查项目初步设计、设计概算;审查确定建设项目前期费用、施工图预算;审查工程招投标标底;审查建设施工合同;审查工程价款结算;审查重大设计变更;组织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依据审查结果提出调整基建支出预算的意见;审查核批建设项目竣工财务结、决算,出具竣工结、决算审查结论,并作为国有资产交付使用和项目竣工验收的依据。
四、财政部门应在办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前,预留一部分工程尾款,待财政部门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查结论确定后再予以清算。
五、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查后的竣工结余,各级财政部门应督促建设单位按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交。
六、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按照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审查,并维护建设单位及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七、各级财政部门可对重点项目直接进行预、决算审查;也可成立工程预、决算审查机构,委托该审查机构进行审查,还可以委托有审计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查。审查结论及处理意见由财政部门确定。
八、审查财政预算内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或拼盘项目中财政预算内投资部分,不得收取审查费用。财政部门直接或委托工程预、决算机构审查所发生的费用,由财政预算安排。审查预算外投资项目,或拼盘项目非财政预算内投资部分,及非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可按有关规定收取一定的审查费用。
九、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基建支出预算安排情况确定审查项目的计划,并逐项对审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处理意见,确定核减(增)基本建设投资数额,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十、工程预算定额和工程取费标准是确定和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和基本建设支出的重要依据,各级财政部门应参与做好工程预算定额和工程取费标准的制定和调整工作,并积极参与人工、材料价格市场信息动态管理。
14.如何加强公安队伍建设 篇十四
一、目前公安队伍的思想现状
队伍的问题归根结底其实就是民警的思想问题,思想问题解决了,队伍管理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目前,公安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不转变观念。为人处事、执法办案还是以管理者自居,没有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服务理念,“四难”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态度生硬,办事推诿,伤害了群众感情,疏远了警民关系;二是不敬业爱业。缺乏“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在工作中不主动不积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甚至在岗不作为,过一天混一天;三是不学习创新。学习意识不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有的民警学习的目的就仅仅是混个文凭,不学习新知识更不接受新知识,甚至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也是敷衍了事,对本身的业务钻研也不深,满足于现有经验,对业务知识一知半解;四是不依法办事。法制观念淡薄,违反程序办案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甚至在履行职责时舍法取利,亵渎法律,徇私枉法。
二、队伍状况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是复杂的内、外部因素相互交织影响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自身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价值观发生扭曲,这是造成队伍思想问题的根源;二是在队伍管理上,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单一,说的多,做的少,新的方法不多,针对性不 强,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规范和指导;三是激励竞争机制仍需不断完善。要在绩效考核上下功夫,建立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有效地激发了队伍活力。四是公安机关个别管理者存在认识偏颇,“重业务轻思想”的现象仍然存在;五是教育培训工作没有跟上,忽视了教育培训工作对提升民警综合素质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在业务工作培训上更需要加强。
三、队伍建设的一些建议
近年来,公安机关先后开展了“三项教育”、严肃警风警纪的“五条禁令”的贯彻执行,从解放思想的“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的大讨论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教育,从“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基本要求,到全面提高队伍战斗力的“大练兵”活动,这些活动无一不是在加强队伍思想建设,但是思想建设不是一句空话,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因此政治思想工作也就要因人因时而异,并且务必要在实际行动和效果上下功夫,坚决避免走过场、做样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带出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人民公安队伍。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
加强思想建设要树立“政治建警,政治强警”的观念,一是要加强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民警的头脑,提高马克思主义修养,坚定对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坚定对共产党领导的信心,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永葆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二是要加强“执法为民”的理念教育,把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作为最基本的、经常性的教育来抓,夯实“执法为民”的根基。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干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牢固树立群众至上的观念,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进一步和谐警民关系;三是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变“灌输”、“强制”为“引导”、“关爱”,经常性地开展民警思想善分析,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并建立民警的思想状况记录档案。
(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努力建设过硬的领导班子,提高执政能力
按照“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洁勤政”的要求,将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班子建成硬班子,以领导班子的表率作用,带动公安队伍建设。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建设一个讲政治、讲大局的领导班子。围绕“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目标,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充分体现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建设一个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要改进领导作风,增强从严治警的政治责任,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挑战自我,敢于面对困难和阻力。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事业发展的带头人。三是建设一支廉洁勤政、克己奉公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要经常按照廉洁自律的要求,对照检查自己。工作圈内,坚持建功立业为人民;生活圈内,坚持一身正气拒腐蚀;交际圈内,要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守得住小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努力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三)加强制度建设,统一公安队伍的纪律要求,建立配套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
抓队伍建设,一要靠教育,二要靠制度。好的机制是实现从严治警,确保队伍不出问题的保证。在制度建设上,首先要解决脱离实际和流于形式的问题。脱离了实际的制度不可能贯彻实行,同样,制定好的制度如果不坚决执行,也是一纸空文。其次要解决管理、监督不力的问题。监督既要有内部的,也要有外部的,那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制度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在制度建设上,必须严格管理和教育。要加强对民警的宗旨观念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民警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境界,从思想根源上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警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严格监督,严肃法纪。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检查督促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及时解决;要把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公安机关的内部监督部门的事后查处为主变为事先防范为主,把预防民警违法违纪的关口前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警务公开制度,不断提高公安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要坚持把解决民警思想问题、作风问题、工作问题与解决民警政治、经济待遇和实际生活困难相结合,凝聚警心,调动广大民警干事创业的工 作热情。
(四)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学习意识,不断提升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意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强,因此对公安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民警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因此,要高度重视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着力解决执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要建设学习型的公安机关。要引导民警多读书、读好书,要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要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摒弃旧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旧的执法观念,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要加强法律知识,业务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将民警锻炼成本领域本岗位的专家能手;二是要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学习培训要与民警的晋职晋衔结合起来,与基层实战单位的备战备勤结合起来。要积极探索时间短、见效快、质量高的培训途径,针对不同警种、不同层次,制定并落实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方案。要着眼于实战需要,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民警的实战本领。要积极推进科技强警战略,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提高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三是要在民警中大力倡导“终生学习”理念,鼓励民警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从书本中学,在实践中学,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工作实践。
(五)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如何加强财政队伍建设】推荐阅读:
如何加强部队法制建设09-26
如何加强支部建设10-06
个人如何加强三基建设10-12
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06-23
如何加强政治建设研讨材料07-24
如何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10-07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干部队伍建设07-05
如何加强体验店服务讲师队伍建设08-31
如何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07-28
如何加强军队基层文化建设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