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栽培技术(共15篇)
1.茶叶栽培技术 篇一
综合运用农业技术,满足和控制茶树的生长发育,提供为获取高产优质茶叶所要求的一切栽培技术措施。茶叶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是在品种优良环境适宜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运用肥、水、剪、采、促、控相结合的措施,以调节茶树各生育时期的生理活动,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它包括茶树培育与提高土壤肥力两个方面。高产优质的茶树树冠培育: 茶叶高产优质的茶树树冠结构标准要具备以下4个条件:
① 单位采摘面积上生产小桩密集、健壮,以使有效芽数多;
② 新梢可采部分单个重量大;
③ 发芽轮次多,每轮生长量大,即新梢伸育快而壮实;④ 茶园覆盖度大而采摘面积大。
上述4个条件中,生产枝壮而密主要*修剪形成,芽重决定于水肥供应和生产枝数量调节,发芽轮次取决于自然条件和人为勤采,每轮生长量在于水肥,采摘面和覆盖度主要在于合理密植和各类型的修剪扩蓬。
种植密度和树冠结构:茶园合理密植是保障单位土地面积上有足够的苗数,从而为采摘芽数多、芽梢壮奠定基础。单位面积上的合理种植密度各国研究都受区域性限制。莱考克(D.H.)应用赫立德1/y=a+bx回归方程,分析了马拉维、印度尼西亚的种植密度和产量关系,植株数增加,产量呈渐近线关系,如每公顷种植6700 株为100,则2000株的为119。印度托克莱试验得出抛物线关系,拉曼研究了
印度、斯里兰卡、马拉维、东非、印度尼西亚过去的试验,确认每公顷在 2.4万株内,有增产效果。前苏联、日本也有相似趋势的试验结果。中国在南方十余省的试验,基本趋势归纳为:
①在亩植3300-20000株范围内,幼年期产量随密度增大而增高,十年左右,密度优势消失;
②任何密度,均应改良土壤,植株均匀排列,使根系充分扩展,才能高产优质;
③随海拔升高和纬度北移,茶树生长量减少,植株数可酌增;
④浙江的矮化密植能显著地提高产量,但必须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
茶叶高产优质要求茶苗种植后迅速成园,在密度上宜大一些,但应以个体植株发育健壮,群体结构能迅速形成覆盖度为应用的原则。
修剪技术与树冠结构形成和维持: 茶树修剪是塑造高产优质树冠所必需的技术措施,人们用修剪这种人为干预的手段,利用茶树的分枝习性,使茶树向壮,矮、密、齐的方向发展,并使体内C/N比值减小,使树体向营养生长方向发展,破除地上部、地下部生理动态平衡,促进地上部营养生长加剧。所以修剪可以起到促进新梢伸育;平衡芽数芽重,使之增调;加速树冠覆盖度形成;复壮树冠面生产枝或重组树冠,改变茶树体内化学成分含量百分率的作用,从而建造和维持茶叶的高产优质。
茶树在幼年期主要用定型修剪方法改变其自然生长状态,建造分枝密集,幅度开阔的高产优质树冠。
由于定型修剪是建造树冠的必要措施,所以要求修剪时作到:①各枝条平衡发展,避免高低参差;
②各枝条应粗壮短实;
③留下枝条位点好,避免形成树冠时空缺;
④对于顶端优势强、分枝稀疏的品种要压低主枝,扶助侧枝。
茶树在成年投产期的修剪主要有轻修剪、轻修平和深修剪。轻修剪目的是调节芽数、芽重、刺激树冠而生产枝育芽能力;轻修平是程度很轻平整树冠面的修剪,起调整发芽基础作用;
深修剪是主产枝衰老时重组生产枝层的措施。
由于目的不同,方法相异。轻修剪应掌握周期和深度,一般应一年剪1次,幼龄树生长旺盛的也可以2年剪1次,深度应掌握留下当年春梢和少量夏梢。轻修剪只以剪平为度。深修剪应周期较长,一般5年左右,如生产枝层尚未衰老,可以延长周期,深修剪后还应留养一季不采茶。
茶树在衰老期的修剪是重修剪和台刈。重修剪是主枝和矮位分枝尚可利用的树冠修剪方法,台刈是齐地剪平,是主枝已无利用价值的重组树冠方法。
茶树各种修剪都是对树体的生理刺激,也是一种创伤,所以
剪次不能过频,而且应因树、因龄选择剪法,交错使用,以培育和维持高产优质树冠。
茶叶采摘与高产优质树冠的维持: 茶叶采摘因各茶类要求原料不同而老嫩不同,但都是以符合于制作需要的生化内含物的量作为原料标准的,这是采下的茶叶的高产优质要求。另外,为了以后树上继续生产高产优质的鲜叶,必须留下一定数量新梢的叶和茎,以维持树冠面的光合能力,保持高光合生产率,这种维持高产优质树冠的方法,主要*修剪和采摘留养。所以采摘既是采下优质高产鲜叶,又要留养茎叶以维持高产优质树冠。
为了达到优质高产,采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根据新梢伸育特点确定多批采摘;新梢自然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采摘生长具有明显轮性。在中国30°N左右的茶区,茶树自然生长一年可出现2-3个生长季,采摘状况下可出现4-5轮新梢。但无论是自然生长还是采摘生长,其生长势均依次递减。总的趋势是春季萌芽集中,成梢缓慢,展叶1片需时7天左右;夏秋萌芽分散,展叶迅速,展叶1片需时3-5天,但易老化。其育芽生长热,单位积温生长量均是春>夏>秋。主要是春季温度低,所以展叶慢,但茶树经一冬休养,生长势强;夏秋气温虽高,但树势降而体内养料消耗已多,所以势弱。所以根据新梢伸育特点,应实行多批采摘。
②以新梢生化内含物含量确定采摘标准:大宗红、绿茶以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细嫩对夹叶,这是因为一芽二叶的咖啡碱、氨基酸、多酚类含量高,纤维素含量低;乌龙茶要求L-EGC和
DL-GC较多,所以原料新梢要老到八、九成时成熟采,边茶要求糖含量高,又有一定的儿茶素和氨基酸,所以,要在新梢基部木质化时采。
③以落叶高峰期确定集中留叶时间,以光合高效叶龄作为留养对象,以叶面积指数确定留叶量。集中留叶时间应以茶树落叶高峰期前为好,以维持树冠面叶面积,不因落叶而骤降,30°N茶区在4-5月为落叶峰期。留养新叶以鱼叶以上第一片真叶为佳,采摘时应维持全年树冠叶面积指数中小叶种为4,大叶种4-5为佳。
土壤管理与高产优质: 为了使茶叶持续高产优质,必须对土壤实施水土保持和施肥。水土保持包括:
①在茶园周围、路旁种植间隔林,茶园中视当地光辐射强度状况种植稀或密的遮荫树,以改善光质和改良小气候,保持温度;②在茶园建造排水蓄水系统,在年降水量1000mm以上的茶区实施,以调剂降水余缺,并建立喷灌设施,在年降水量低于1000mm的茶区,建立从河谷为起点的堤灌设施;
③坡度大于15°以上建立等高梯级茶园;坡度小于15°、大于5°的进行横山等高条植;
④茶园实行定期耕作。
茶园施肥是为了弥补土壤中因采摘新梢而带走的营养元素,以保持地力。营养元素中消耗最大的氮素,每50kg茶含氮2.25kg,茶树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素比率45-50%,茶树吸氮后,分配到新梢的占35%左右,因此,生产50kg茶,实际上消耗土壤中纯氮10kg以上。
茶树对磷钾吸收利用率也较低,磷在酸性土中易被固定,钾在植茶年代较久的土壤中也常缺乏,因此三要素均需要施肥补足。高产茶园亩产干茶150-250kg时,每年应追肥纯氮50kg,配施磷、钾各12.5-17.5kg。
茶树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元素有29种,很多量虽微而作用甚大,对于高产优质关系密切,常用修剪枝叶蒿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办法补足,这有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发展,还能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肥力。
2.茶叶栽培技术 篇二
1、茶苗的繁殖
1) 种子采收和贮藏
陕南茶籽一般在10月中旬左右成熟。采收时果皮部分变褐色、失去光泽、裂痕明显;种壳呈棕色、有光泽、籽粒有较强的弹性。采回的茶果应摊晾在阴凉、通风处, 3~5d后果壳裂开, 剥取茶籽。贮藏多采用“沙藏法”。
2) 播种育苗
实行秋播或经过沙藏在第2年春播。园地宜选用地势平坦、排水方便、土质肥沃疏松的地块。苗床采用高床, 高约15cm, 宽1~1.3m。播种前用清水浸种5d左右, 每天换水一次。用穴播或单粒条播 (穴播行距20cm, 穴距10~13cm, 每穴4~5粒;单籽条播行距20cm, 粒距2~3cm) 。覆土3cm厚。播后床面要盖草, 保持湿润。夏季7~8月间要搭荫棚, 为幼苗遮荫;同时注意灌水、除草、追肥。苗高9寸左右即可出园。
3) 扦插育苗
春、夏、秋季均可进行, 夏季发根较快。扦插的苗床, 床面上要铺5~7cm厚的生土 (打碎过筛) , 以防止插穗切口腐烂。插穗宜选用新梢半木质化, 表皮由黄绿变为红棕色, 腋芽饱满的枝条;每个插穗要有1个芽, 1片叶, 1个节间, 长约2~4cm。要随剪随插。株行距2~3cm。深度插到叶柄为止, 叶片与土面平行, 不可紧靠土面 (叶片方向应顺着风向, 避免风吹摇动, 影响成活。扦插后立即灌水, 使土壤与插穗密切接合, 并搭荫棚遮荫, 防止插穗因蒸晒失水过多影响成活。
2、茶树的种植
种植茶树采用直播或移栽茶苗, 秋季和春季均可进行。直插每穴4~6粒, 插后用麦糠拌细土覆盖;栽苗每穴3~4株, 根部带原土或粘泥浆, 有利成活, 栽植前施基肥, 并要作好规划, 坡地最好修成水平梯田或按等高线种植。行距13~15cm, 丛距3~5cm。
3、栽后管理
1) 中耕除草
栽后每年结合灌水施肥中耕除草2~3次, 4~6月浅锄2次, 秋冬深锄1次, 以利土壤疏松和微生物活动, 增加土壤含水量, 提高栽后成活率, 加速茶树生长, 从而提高茶叶产量。
2) 科学施肥
秋施基肥, 一般施农家肥1~2t/亩, 开沟深施, 施肥深度20cm以上, 施后盖土。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2~3次, 采用腐熟后的有机肥, 在茶叶开采前30~40d开沟施入, 沟深10cm, 施后盖土。
3) 茶树的修剪
(1) 幼年树的修剪
通过修剪养定树型, 使茶树有粗壮的骨架和侧枝, 为扩大树冠打下基础。幼年茶树进行3次定型修剪:当茶苗高达26cm以上时, 进行第1次定型修剪, 离地面9~13cm处, 剪去上部所有的枝条, 剪口须在分枝部位之上;第1次修剪后, 到第2年早春, 茶树上发出许多分枝, 进行第2次定型修剪, 离地3~4cm处剪去所有枝条;第3年进行第3次定型修剪, 离地5~6cm处剪去上部所有枝条。修剪时应注意留枝条的外侧芽, 使树冠向外扩展, 修剪时期以早春茶叶萌发前为好。
(2) 壮龄树的修剪
壮龄树每年或隔年在早春和晚秋, 按上年度逐年提高修剪部位7~10cm, 剪去树冠顶部的枝梢 (又叫浅剪) , 以扩大树冠, 促进分生侧枝与芽梢萌发, 提高产量;由于连年修剪, 植株逐年增高, 茶树萌发许多细密分枝, 树冠枝条节结过多, 每隔3~5年要剪去上部13~17cm长所有纤细分枝 (又叫深剪) 。浅剪、深剪交替进行。树龄过大, 萌芽力不强产量降低时, 需重修剪, 即把修剪部位降到第2或第3次定型修剪的高度 (一般剪去原树高的1/3) 。
4) 茶树病虫害的防治
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 从整个茶园生态系统出发,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 配合采用化学防治, 以减少各类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茶园病虫害主要有茶炭疽病、茶小叶蝉、茶毛虫等。
(1) 茶炭疽病
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 病斑上生有细小的粒点, 病斑上无轮纹。这是茶炭疽病症状的主要识别。病原菌是一种真菌。防治方法:可用600~800倍代森锌液或70%甲基托布津防治, 在停采期间可采用0.6~0.7%石灰半量或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2) 茶小叶蝉
为害症状是芽叶萎缩、硬化, 节间缩短, 叶尖焦枯。夏茶受害最重。防治方法:用40%乐果5000~6000倍液或50%敌敌畏3000倍液喷杀。
(3) 茶毛虫
1年发生2代, 群集食叶。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喷杀。
4、茶叶的采收
3.浅谈无公害茶叶优质栽培技术 篇三
【关键词】无公害茶叶;茶园规划;茶树剪采;冬季管理;病虫害防治
前言
食品质量安全卫生问题正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无公害”已经成为食品生产的重要代名词,为了提高茶叶生产质量,使其达到“无公害”标准,做好茶叶栽培技术的科学研究与运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无公害茶叶的茶园规划建设与茶树种的选择配置
1.无公害茶园的选择与设置等。无公害茶园在建设的时候要选在空气好、水质优、土壤肥力强、无污染、适合茶树生长的区域。一般选择在郊区、交通次干道、海拔低等地区,在茶园的周围还要设置好隔离带等保护茶园。在设置茶园防护林带的时候,应该以主林带与副林带为主,主林带可以选择高大乔木类树种,栽种时要与茶园地区主要风向垂直,副林带要建设在茶园四周以及道路周围,美化茶园环境,优化茶园生态系统。最后要做好茶园水利设施的建立。在茶园内部要建设蓄水池、横沟、隔离沟等,通过兴建茶园水利系统为茶园提供蓄水、供水、排水等功能。
2.茶树种的选择配置。茶树种选择中要坚持选用具有抗寒性、抗病虫、适应性强等的优质树种,然后根据树种发芽期时间,科学搭配种植方式,优化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量。一般可以按照发芽器早中晚搭配树种的最佳比例为4:3:3。
二、无公害茶园优质栽培的施肥技术
1.科学选择肥料。无公害茶园应使用无重金属、无农药、无化学物等有毒物质的有机肥料,最常见的有家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粉碎料等。应杜绝使用被生活垃圾以及工业三废污染的水源,也不可以使用人工化肥,特别是硫酸铵、氯化钾等复合肥料等。在进行叶面的施肥喷洒中,可以选择国家认可没有危害的纯生物有机液肥或者是专用有机茶肥。
2.合理操作施肥技术。在施肥中要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方式,在施肥中要根据茶园土壤的实际状况,科学的搭配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掺和比例,并将其控制在无公害茶叶生产的范围之内,若需要使用化学肥料,要谨慎计算后才可使用。其次在施肥中要保证平衡性。氮、磷、钾配施,幼龄茶树主要是为培养广阔的树冠和发达的根系,要提高磷、钾的比例,一般一至二年生茶树氮、磷、钾比例为1∶1.5∶1.5,三至四年生为2∶1∶1。随着树龄增长,逐步提高氮素比例,生产上一般可采用3~4∶1∶1.5~2.0。然后要根据季节变化科学处理肥料比例调整,要坚持“基肥要施足,追肥要合理”的选择。基于茶树生长特性,春秋季节的茶叶质量最好,价格往往也相对较高。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提高春季催芽肥和秋肥比例,分春、夏、秋、冬4次追肥,比例为30∶30∶10∶30,一年施2次追肥,其比例为60∶40,磷、钾肥作基肥施用。最后要做好绿肥的间作与使用。茶园应坚持使用无公害绿肥,绿肥种植要避开茶树的生长季,防止其与茶树争夺肥料、水源等,一般生长了1~2年的茶树可以在茶园里种植伏花生;3~4年的茶园内可以种植早熟、矮生的绿肥,比如小绿豆等。绿肥种植应把握时间与次数。另一方面,还要发挥好茶树的物质循环功能,推广修剪枝叶,落叶归根,充填肥料的措施,将每次修剪的茶树枝叶埋入茶树周围,为茶树提供肥料,优化茶园土壤。
三、针对茶树剪采技术的研究
1.茶树系统修剪。科学的修剪茶树,可以提高茶叶生长质量,消除有病的枝叶。帮助茶树树冠确定形状,一般修剪树冠是为了定型,通过修剪树冠可以提高茶树的生命力,有助于茶树生长。
2.采摘茶叶。在茶叶的采摘中需要坚持“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因地制宜”的十二字原则,采摘中要掐准时机,不可过早也不可过晚,手工采要求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与老枝叶,不宜捋采和抓采;发芽整齐、生长势强,采摘面平整的茶园用机采,采茶机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治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一般使用竹子编制的透风性好的箩筐放置茶叶,茶叶采摘后要在第一时间运入工厂加工,避免茶叶变质或者被附着上毒害物质。
四、做好茶园冬季管理工作
通过冬季管理,有助于茶树快速恢复,能够提高茶树春季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在管理中要做好茶园的基肥施撒、修剪、松土等工作。在初冬时节,茶树上部停止生长,但是下部根系依旧在生长,所以要在茶树树冠外缘垂直下方挖掘25*30cm施肥渠道,向里面施撒合适的肥料,增强茶树的抗逆能力。通过科学的修剪,并给予茶树易感染的病虫害特征,可适当喷洒波尔多液等,对来年的病虫害进行预防。另外茶园的冬季卫生清理工作不可小觑,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五、无公害茶叶栽培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1.农业防治。首先要做好茶园生态系统管理,遏制管控病虫害基数,消除病虫害发生条件,科学选择树种,做好采摘工作。在冬季的时候要对茶园进行深耕,破坏病虫害越冬生存环境。其次要做好施肥管理,增强茶树病虫害抵御能力,并结合茶园栽培管理措施来预防、控制病虫害危机的发生,通过施撒有机肥等方式提高茶树的抗病力。
2.生物防治。首先可以利用病虫害天敌,比如说蜘蛛、寄生蜂等防治害虫;其次可以使用茶毛虫病毒剂,采取以菌治虫策略。最后可以利用微生物对病原菌进行防治,达到以菌治病的目的。
3.找准时机喷洒药剂。基于农业防治与生物防治为基础,通过茶园普查了解病情与虫害状况,然后参照国家设置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标准,使用高效、毒性低、化学成分残留少的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
4.避免在茶园应用毒性高、残留多的农药。在进行茶园病虫害防治与灭杀中,要避免使用敌敌畏、杀虫脒、三氯杀虫螨醇、氧化乐果、绿麦隆等一类的农药,因为其毒性高、残留物多,对茶叶品质有影响。
六、科学使用无公害茶叶加工技术
为避免茶叶加工时出现二次污染,在进行无公害茶叶加工的时候要严格按照食品卫生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操作。首先要保证茶加工厂的卫生状况;其次要保证茶加工工艺的卫生状况;然后要保证材料产品包装等满足卫生加工需求;最后要确保在茶叶成品运输与储存中的卫生状况达到要求,避免茶叶遭到污染,从而实现生产无公害茶叶产品的目的。
七、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无公害茶叶优质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研究。只有全面推广该技术,才能提高茶叶生产质量、保证食品安全,让消费者喝上一口放心茶,为茶叶销售市场开拓空间、营造良好声誉。
参考文献:
[1]张琼,向佐军.无公害茶叶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5年01期.
[2]吴华成.长汀县南山镇洋背茶园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5年12期.
4.茶叶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 篇四
1、优势基地建设技术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实际,以环保为前提,合理选择基地。选择远离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地理地势有利茶叶生产的基地。在基地发展新茶园时应注意早、中、晚良种的合理搭配,有利优化茶类结构和缓解劳动力紧缺的矛盾。茶叶优势生产基地的建设是提高茶园质量基础,也是保障茶叶鲜叶原料质量,提升茶叶原料质量安全水平的基本环节。
2、茶园管理控制技术
茶园肥培管理控制技术包括茶园耕作、施肥、治虫、修剪、灌溉、采摘等技术,其中茶园病虫害防治和肥培管理技术对茶叶质量安全影响最大。茶园肥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应按茶叶生产技术标准要求,严格茶园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管理,科学肥培管理,减少化肥污染。
(1)茶园施肥。尽量选用氮磷钾合理配比的复合肥,避免单一元素肥料造成的污染。根据茶树对营养物质需求特点,在茶园施肥上掌握以下原则:做到重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重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重春肥,春肥与夏秋肥相结合;重氮肥,氮磷钾相结合;重根肥,根肥与叶面肥相结合。施肥量一般按每采收100公斤干茶计算,每年施纯氮12.5-15公斤,一般投产茶园,氮磷钾比例为4:1:1,幼龄茶园比例为2:1:1,基肥与追肥的比例为 40:60。施肥时间基肥为10月中旬;追肥强调早施、多次、足量,春肥在2月上中旬施入,用量占全年追肥用量的40%以上,全年追肥4-6次。施肥方式撒施、沟施并用,对土质疏松的茶园提倡免耕施肥。肥料种类基肥采用饼肥、栏肥、有机复合肥为主,追肥一般采用速效的化肥为主。此外科学根外施肥,注意钙、镁、硫、铁、锰、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的营养平衡。
(2)茶园病虫防治。突出“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防治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尽可能发挥生物防治手段作用、辅之以化学防治方法进行病虫草害综合治理。
A.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是合理修剪、科学施肥、合理采摘;新植茶园做到选用抗性良种,茶林配植。
B.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推广频振式杀虫灯和色板诱杀技术,如利用昆虫的趋光习性推广灯光诱杀技术,灯光诱杀对茶叶上的茶毛虫、茶尺蠖、茶细娥、斜纹夜蛾成虫具有明显的诱集效果。
C.提倡使用生物农药,保护和利用天敌。
D.科学施用化学农药。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一是要按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适时、适量地选用对口农药进行化学防治,提倡农药的合理混配,按照农药安全使用准则用药,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和次数,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二是要减少普治,尽量做到挑治、一药多治,合理轮换农药品种;三是要科学选择施药器械,进行低容量喷雾,调整喷药时的高度,提高防效,减少农药用量。我们大力推广对蜘蛛杀伤力小,对害虫防效高的化学农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达到保护蜘蛛与控制害虫的协调。要改变见虫就治,乱用滥用农药的习惯,要做到达标防治。乱用滥用农药会导致害虫抗药性产生,害虫发生再猖獗,即虫越治越多,农药防效下降。
3、茶叶清洁加工技术
包括硬件和软件设施两方面的改进。硬件设施改进指的是茶厂优化改造,改善加工条件。软件设施改进指的是改进茶叶加工技术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新建的加工厂,加工厂的厂址应选择距离居民区、公共厕所、垃圾场30米以上,距离畜牧场、医院、粪池等污染源500米以外,且要处在污染源烟囱高度50倍以上,加工场的废物排放处理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已建的初制茶厂,对加工设备陈旧、机械设备不配套,设备老化;厂房环境差条件简陋、加工厂规模小;区域布局散、卫生质量状况差、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的那些茶厂,要通过对茶叶加工厂的改造,实现茶叶加工按产品标准化、连续化生产工艺要求,力争做到茶叶加工不落地。茶厂加工设备定期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不使用重金属含量高的机械。茶厂质量管理制度健全,产品质量实施全程监控;加工人员要持健康合格证和上岗培训合格证上岗,要掌握茶叶加工工艺与操作技术,懂得茶叶加工卫生质量要求,具备茶叶加工所需的基本素质。加工制作、包装、贮藏和运输均要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的有关要求,以防产品污染,使茶叶加工实现企业化管理,建章立制,实现了加工过程规范化,消除了卫生安全隐患,实现清洁化加工。
4、茶叶质量可追溯技术
茶叶质量可追溯指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茶叶农事档案,记录茶叶产地、采摘日期、加工时间、茶树品种、投入品登记、源头检测记录、加工企业、从业人员、成品茶检测记录、包装时间、经销网点等内容。目前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和环境保证体系)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国内外认证都要求申报企业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消费者可以通过信息码查到茶叶的生产过程、基地认证情况,甚至还可以查到具体生产责任人的姓名。
5、两端质量检测技术
茶叶两端质量检测技术包括茶叶原料质量端检测和成品茶质量端检测。茶叶原料质
量检测重点是茶叶源头检测体系的建设,对农药经营单位和农药田间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从源头上控制茶叶农药残留,建立茶园农残监测点,推广茶叶农残速测技术,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残项目进行检测。并做到鲜叶进厂分级验收,毛茶收购源头检测。成品茶产品质量检测要求茶厂必须配备茶叶农药残留和卫生质量检测设备,完善产品出厂检测体系建设,有效降低和杜绝茶叶超标事件的发生。
茶叶质量安全涵盖了茶叶从生产、加工到商品茶包装销售的全过程,只有把握好每一个生产过程,才能实现茶叶质量安全。
5.茶叶栽培技术 篇五
第四组:金燕飞,陈乐意,周碧辉,李雍
2011-10-19
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约束的根本出路。为了提升国家和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内容的要求以及根据部科教司的安排,我对湖南茶叶产业进行用户了用户技术需求调查。
通过与湖南省石门县、慈利县茶叶主管部门负责人和当地茶农,湖南省茶业协会,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农业大学的领导、教授和部分企业老总、技术负责人进行座谈和交流,对我省茶业产业中技术需求调查如下:
一 调查情况
(一)湖南绿茶主要产区需求
绿茶产区主要存在行业发展规划、茶树品种、栽培技术、加工技术、营销手段等方面的问题。
1、栽培:
(1)茶叶机械
茶叶机械生产厂家多,无论是耕作机械或者耕整机械,还是修剪、采摘机械,任何一种机械都有超过3家以上的生产厂家,茶农在选择机械的时候,缺乏采购必要的咨询渠道和指导,难以选择合适功率、质量稳定的茶叶机械。与茶叶生产机械相关的易耗品成本高,使用量大,直接影响茶农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
(2)技术的实用性
石门县茶叶办副主任龚仁斌反映,由于各地方茶园地形地势、建园水平、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有机茶、生态茶建设技术和提高茶园生产效率的机采技术等实用性不强。
(3)施肥技术
茶园,特别是老茶园,由于肥力降低、氮磷钾等元素比例发生变化,一些所需微量元素也发生改变,因此要对土壤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补充土壤所需肥料元素,提高土壤肥力。
茶农不了解肥料市场价格,缺乏了解肥料信息和相关政策的渠道。今年肥料上涨,直接导致了茶农的生产成本增加。另外,茶农对茶树生长的需肥规律和特点不清楚,难以把握茶树的施肥比例及用量。除此之外,有的茶农认为使用农家肥不现实。
(4)植保技术
普遍反映对茶叶植保技术缺乏认识,得不到必要的病虫害情况预报和技术指导,茶农和一些企业不知道怎么防治病虫害,更不了解农药的药性,导致不清楚治什么虫用什么药,对用药量和使用方法也只能凭借感觉和经验。
(5)种植技术
我省部分茶园建于90年代,还有一部分是老茶园,茶树有的好一行、差一行、矮一行,对于这样的情况,该如何治理,使之达到平衡。同时,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和茶园改造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2、品种和品种技术支持
慈利县庄塔乡水田村支书王宝安说,村上茶园是以群体茶园为主,良种是1990年代引进的福云六号,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不适应市场,茶叶销售量不如人意,需要更新茶树品种。同时,在改植换种中,茶农还希望得到良种茶苗以及相关的良种技术支持与服务,指导或教授改造技术。
3、加工技术及设备
石门县200多家小加工厂中,加工名优茶的还不到20%,比例很低。在谈话中还注意到一些地区由于茶叶种植面积大,加工历史比较悠久,认为如此大面积难以发展名优茶,说明一部分茶农和企业没有改变传统观念,还没有发展“名优茶”的观念。
加工绿茶要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多数厂家在技术上还没能达到。主要是加工设备落后,一些小企业、小加工厂,缺乏必要的加工设备,加工设备不配套,不适应名优茶生产;加工技术跟不上,缺乏懂茶叶加工的技术人员。现有茶叶加工机械智能化程度低,杀青机、复干机、揉捻机等没有具体的温度、压力、时间等控制参数,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不便于一般企业生产工作开展。
4、茶叶市场拓展
湖南茶叶总体是产大于销,大众茶和低档茶的生产量超过市场的需求。一部分茶叶产品由于档次较低,品质不高,利润空间小,部分厂家利润率只有6%-8%,有的厂很难收回货款。特别是今年,物价上涨,生产成本增加,茶叶销售价格下降,茶农和茶叶企业都在不知所措。
产品流通机制不活,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生产出来的茶叶缺乏销售渠道。茶叶市场基本是以茶叶批发贸易市场为主,同时存在少量的连锁店、专卖门店、零售店等。茶叶产品流通比较单一,销售方法原始,连锁配送等相关配套手段不健全,没有实现销售模式的现代化。
5、行业发展规划
行业规划是茶叶产业发展和繁荣的关键,如何科学规划、科学实施,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至关重要。茶叶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作物,生长周期长,一旦栽下茶苗,就影响十年、几十年。有的地区改农田为茶园,农民就像下赌注一样,指望能在这片茶园拿回糊口和致富的钱。很多地方由于没有发展规划而发展缓慢;有的项目因为规划论证不充分而失误,导致走了很多弯路,损失了很多钱。某些地区制定了茶业发展规划,但由于规划不够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没跟上,也使茶农苦不堪言。有的地方道路不畅通,送鲜叶到茶厂需要3-4个小时,不利于茶叶的生产发展;有的地方种植品种没有通过市场调研和充分的科学论证,像福云6号就是一个例子,现在成了茶农的一块心头病。
因此,规划要做好,论证要充分,什么厂需要进行QS认证,每个村安排几个技术员,技术培训怎么搞,茶农、合作组织、茶厂和企业之间应该怎么协调,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都是应该考虑清楚和论证的事情。
(二)黑茶加工
1、计量问题
(1)水分测定。水分是茶叶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茶叶水分含量与茶叶品质相关性大,在加工中它有包括茶叶本身水分和烘房的湿度测定。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标准的茶叶水分测定仪器,特别是快速水分检测方法和仪器依然是空白状态,因此,茶叶水分检测存在较大困难。有人提出利用近红外线人工检测水分,可是这项技术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还在探讨阶段。
(2)质量计量。砖茶的质量计量精确度差,2-3千克一块的砖茶,误差达到了50~60g。湖南农大的蔡正安教授指出,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是计量的误差,而是中途的损耗造成不一致,主要是气流把茶叶飞走了,输送过程中的损耗也很大。
2、工艺简化及其标准化
跳开传统工艺流程,分析和摒弃渥堆、筛分、压制、发花必要工艺以外多余工艺,简化黑茶加工工艺,缩短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各工序技术参数最好是能够量化,例如蒸茶时间的长短要能够操控。因此,施兆鹏教授就提出要将原料和各项工艺参数标准化。
3、压制及其冷却问题
传统的工艺是一次压制,而在压制工艺中的长时间冷却是现在黑茶生产比较令人头痛的问题。冷却时间长,延长了加工时间,加工成本随之升高,管理难度加大。若冷却不够,会对今后的发花工序造成影响。
4、发花工艺
发花是茯砖茶生产的关键工序,也是比较难以掌握的工序,稍微控制不好,就容易出现霉变或者不发花的现象。因此,如何自动控制好发花时温度和湿度的均匀,蒸汽能不能代替加茶汁,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促进茶叶发花等一些列问题被提出来。
5、清洁化生产
黑茶的清洁化生产被视为影响黑茶销售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目前在黑茶生产中,普遍存在茶叶原料老,含梗量大的问题,现有的机械和方法,难以将老梗和其他杂物剔除干净;黑茶加工厂卫生条件差,加工中由于茶叶本身和环境因素影响,灰尘量太大;切茶的时候,什么机械最有效,齿切机是不是能达到要求?加工模具的材料也要研究能不能用不锈钢材料代替现有的铁制材料?解决这些问题能够提高黑茶的品质,消除消费者的疑虑,促进市场扩大。
(三)茶苗生产
茶苗生产比种茶困难,技术要求更高,涉及到的技术层面更广。湖南省茶叶研究所试验茶场场长对茶苗扦插中遇到的问题做了总结:
1、母本
在生产中发现槠叶齐品种与碧香早、白毫早等品种相比,成活率低,剪口容易发霉,产生枯叶现象。采自茶试场四队的碧香早与其他地方同期的母本相比,剪口发霉、枯叶的现象更频繁。于是提出了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来自母本的年龄、还是母本园的土壤等因子。要完成1亿株茶苗的规划,对母本园品种分配有怎么样的安排。
2、扦插准备工作
由于是租用稻田改建的苗圃繁殖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覆盖黄土,是不是可行?要是可行的话,可以节约成本和管理工作量。苗圃厢面拍紧是否对茶苗成活有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3、后期管理
扦插繁殖的后期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研究扦插苗在各个时期对土壤含水量需求情况进行研究,有利于灌溉工作的开展;由于没有开展系统的研究,对苗圃覆盖地膜的情况、方法和揭、盖膜的时间都没具体的操作标准指导。
(四)出口茶精制
出口茶中非茶类夹杂物的剔除设备的选择与技术参数需要更深入研究。例如如何利用色选机将砂石、头发、绳子、纤维带、竹篾片、谷壳、铁钉等剔除。另一方面是出口拼配线上工艺参数的研究、设备的选型、流量的匹配,以达到卫生、安全、美观、经济的目的,保证出口茶叶的质量。
(五)劳动力
传统茶叶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茶叶生产、管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产茶地区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年轻的劳动力不愿意从事茶叶生产,导致采工严重不足,茶园管理的劳动人员年龄大、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而劳动力文化水平低,素质不高,又不适应现代化高科技生产线。因此,寻求解决劳动力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二 小结: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省茶叶产业对技术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茶叶机械的更新与研发
(1)茶叶机械要向智能化、清洁化、自动化、连续化方向研制和开发,包括绿茶生产中的杀青机、揉捻机、复干机等。
(2)黑茶生产的计量仪器,筛分、切茶机械、除尘设备和相关机械的材料替代,黑茶生产清洁化的机械设备研究和配套。
2、工艺参数和标准的制定
(1)黑茶的工艺参数和标准化制定。
(2)有机茶园、生态茶园等技术的具体操作办法。
(3)茶苗繁育与母本品种、树龄、土壤等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茶苗繁育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建设。
(4)出口茶叶色选机除杂和拼配参数制定。
3、茶园栽培管理技术
(1)高产优质茶园综合配套技术。
(2)肥料类型的选择与搭配。
(3)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农药的选择使用。
4、改植换种
(1)良种茶苗的供应。
(2)良种技术。
5、名优茶加工技术
(1)名优有绿茶的保色、保鲜和提高品质的技术。
(2)机械设备配套和改进。
6、培训服务
(1)差异化的培训,实地技术服务和现场指导。
(2)建立相关的专门咨询服务,启动相关的采购中介服务机构。
(3)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提高技术的实用性。
三、建议
6.《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四范文 篇六
一、茶叶加工厂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原则
茶叶加工厂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原则是,首先根据生产需要,确定所设计茶厂生产的茶类、年产量、茶叶高峰日产量及茶叶加工工艺,在此基础上确定茶叶加工设备配备方案,并完成生产线设计。然后,根据生产线和设备要求进行茶叶加工和相关车间及用房设计,加工车间设计时,除车间功能应满足茶叶加工工艺要求外,并要注意留出机器安装和操作的洞和门等,并将所需要的电、油、煤气、水管预埋好并送至使用位置。在各车间及其配套用房完成方案设计基础上,进行茶厂厂区总体方案布置设计,使其在整体上保证建筑物、道路、绿化等井然有序,能满足茶叶加工和环境生态要求。应避免未作茶叶加工工艺、机器选型和生产线设计前,盲目进行车间和其它厂房设计和建造。
二、优质茶园建设的目标
优质茶园建设的目标简单的说有“四化”:即茶园园林化;园区生态化;茶园良种化;茶园机械化。
1.茶园园林化:
建设新茶园必须围绕现代农业这个中心,对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美化茶园生态环境,改善园区小气候。从整体看,应该是茶树成片,道路成网,园地成块,梯级等高,茶行成条、林木成行,区块分明,适合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当今具有林园环境是优质茶园的重要标志。
2.园区生态化:
园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无污染。茶园生态系统中,要以茶树为优势种群,充分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在实现茶园园林化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工生态系统,使之既能充分满足茶树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生态要素,又能为茶园病虫害实现生态调控,从而为实现茶园生态无公害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基础。
3.茶园良种化:
茶树种性是决定茶园产量、鲜叶质量和成品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新建茶园或换种改植时,首先考虑选择优良的茶树品种,充分发挥良种茶树的作用。
4.茶园机械化:
7.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篇七
1、茶园管理技术
目的是防止茶园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所造成的农药污染、化肥超量及城市垃圾、污泥等施用污染等。
1) 、病虫害防治
要实施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等综合模式, 防止单一化学防治, 导致农药残留高的问题。
农业防治主要是利用农艺措施达到防治效果。如加强肥培管理, 增强树势, 提高抗性;其次, 茶树修剪、耕锄, 清除茶树枯病枝和杂草, 以减少病虫寄生场所;其三, 对一些趋嫩危害的病虫, 如小绿叶蝉等, 要及时分批勤除, 减少危害。
生物防治主要是指对于一些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虫害, 如对茶尺蠖、茶毛虫等用核型多角体病毒、BT制剂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对害虫天敌要加强保护, 如茶小卷叶蛾的赤眼蜂等。
物理防治主要指用一些物理办法如人工捕杀、灯光诱杀等捕杀害虫。对于一些必须用化学防治的病虫害, 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筛用农药种类, 并严格按病虫防治指标防治。茶园中要严禁使用有机氯、有机磷类及部分菊酯类农药。秋茶后, 可使用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封园, 减少来年病虫发生量。
2) 、选用肥料
基肥要以农家肥 (畜栏粪、厩肥等) 为主, 每亩可施1.5~2.5t, 商品有机肥150~250kg。有机肥要堆制腐熟高温发酵。城市未处理过的垃圾不要施用。
追肥可用有机液肥根际浇施, 商品有机肥每亩100~200kg, 也可用尿素等化肥 (有机茶园和AA级绿色食品茶园除外) , 每亩40~50kg分次施用。
茶季叶面肥的喷施, 要严格控制采茶间隔期, 无机叶面肥喷施10d后采茶, 有机叶面肥喷施20d后采茶。
另外, 要积极推广在茶园行间铺草 (稻麦草、各种晒干的山杂草等) , 每亩500~1000kg, 铺5~10cm厚, 1~2年一次。
在幼龄茶园和改造后茶园的茶行间可种植绿肥, 如间种伏花生、黄花苜蓿、乌豇豆、绿豆等。茶园绿肥要适时就地翻埋, 改良土壤。山区茶园为保护梯坎可选种紫穗槐、爬地木兰等多年生绿肥。
3) 、茶园田间的作业机械必须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 防止铅污染。
2、加工管理技术
目的是防止在加工过程中造成对茶叶的二次污染。
1) 、盛装鲜叶的用具, 应用清洁、通风性能良好的竹编茶篮、筐等, 盛装量以不影响鲜叶品质为度。切勿使用布袋、塑料袋等盛装鲜叶。
运输过程注意轻放、轻压, 切忌重压、日晒、雨淋, 严防鲜叶升温变质。摊放过程要薄摊、勤翻, 经过认证的茶园鲜叶要单独堆放, 单独加工。
2) 、工厂周围要求清除各种污染源, 保持环境整洁, 和防止水源污染等。厂房车间的墙壁、天花板要求干净、光洁、卫生。厂房要设置专门的更衣、照明、洗涤、通风、除尘等设施。机械设备等用具, 应保持整洁卫生, 经常擦洗。带炉灶的设备分室安装。加工车间内不得堆放燃料等杂物。
3) 、加工过程不得使用化学添加剂, 色素及其他非茶添加物。
4) 、加工厂能源最好使用电、沼气、液化气等, 逐步减少煤, 特别是木材、木炭的消耗, 以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
3、商品茶贮藏与包装要求
目的是避免在贮藏包装过程中对商品茶叶造成污染。
1) 、包装材料要用食品级材料, 如木板、胶合板、纸板、聚乙烯 (PE) , 铝箔复合膜、马口铁茶听、内衬纸及捆扎材料等, 要防潮、阻氧、无异味。包装上的印刷油墨或标签、封签中使用的粘着剂、印油墨水等均应无毒。
2) 、贮藏仓库要求清洁、防潮、避光和无异味, 保持通风干燥。周围环境要清洁, 远离污染源。有条件的可选用冷库贮存。仓库内禁止吸烟、随地吐痰。严禁使用杀虫、灭鼠等化学药物。
8.茶叶栽培技术 篇八
【关键词】茶叶 栽培管理 病虫害防治
孟连县是普洱茶乡一个重要产茶县之一,茶叶种植面积覆盖全县各乡(镇)。据统计,2008年全县有茶叶面积129656亩,其中种植面积74174亩,投产面积41800亩,产干茶1400多吨;野生古刹群落分布面积81663亩(百年以上古茶园945亩)种植品种主要有:云抗10号、雪芽100、长叶白毫、矮风、云瑰、紫娟、佛香等系列。茶叶作为孟连县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对孟连县山区各族茶农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有着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孟连县茶区气候特点分析
孟连县最高海拔2603米,最低海拔500米,年降雨量1362.7毫米,5—10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87.7%,降雨最多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气温19.6℃,最低气温13℃左右;年平均日照2048小时。属典型的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理位置特殊,立体气候明显,构成复杂多样的气候环境,适合种植各种经济作物,如板栗、茶叶、甘蔗、柑橘、咖啡、橡胶等。
2.茶树的适生条件分析
茶为常绿灌木,适应力极强,喜欢温暖、潮湿、阴蔽的生长环境,需要适当的温度、水分、光照和土壤条件,其中主要影响条件是气候和土壤,以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为宜。
2.1雨量 茶树喜潮湿,土壤持水量要求在60%—90%之间,以70%—80%为宜;空气湿度要求在80%—90%为宜;年降雨量1500毫米至2500毫米均合适。
2.2温度 茶树喜欢温暖的气候条件,要求气温在10—35℃之间,温度以20—25℃生长旺盛。一般情况下,一年之中大于10℃的活动积温越多,茶树的生长时期就越长。
2.3海拔 要求海拔数10米至2000米,最适宜海拔600—1200米,云南以900—1600米较好。 海拔高低决定茶叶品质的好坏,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其道理就在于高山云雾多,湿度足够,气压低,日照长,漫射光多,有利于茶树光合作用,使得茶芽柔嫩,芬芳物质增多,因此茶叶醇化而不苦涩
2.4土壤茶树喜酸性土壤,忌钙质土壤,要求土壤PH值在4.5—6.5之间,PH值4.5—5.5最为适宜,自北纬40度至南纬30度之间均可栽培。我国适合种植茶叶的土壤主要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棕黄壤土等。以表土深、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砂质粘土为佳,要求土层深度80厘米以上,地下水位80厘米以下。
3.茶树栽培管理
3.1茶园建设高海拔山区种植茶树,宜选择600米以上,1200米以下,坡度25度以下的山坡地为宜,建园标准要求达到“三保”即保土、保水、保肥。5度以上的坡地,必须修筑等高梯台,梯壁倾斜度以60度左右为宜,梯层高不超过2米,一般种植面宽2—3.5米以上,梯面水平或向内倾斜,内挖排水沟。茶园必须构筑合理的交通系统及水利设施,面积60hm2的茶场需建设道路网,分设干道、支道、步道和便利机械操作的地头道。面积不大的一般只设支、步道,主道路宽6—8m,支道路宽3—4m,步道路宽1.5—2m。
3.2茶树种植茶树种植前需施足底肥,亩施2000—3000千克有机肥和150千克钙、镁、磷肥,并与土混合拌匀,合理密植。采用单条栽和双条栽的方式种植,种植沟宽50cm以上,深50cm以上;行距1.5—1.8m,株距0.33—0.35m,双条栽行距0.35m左右。
3.3茶树修剪 茶树修剪是培养茶树良好骨干枝的重要手段,根据茶树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生长习性,可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定型修剪株高控制在60—70cm左右。其方法是:在距离地面15—20cm处做第一次整枝剪;第二次修剪,约离地面35—40cm处平剪;在第二次剪口上提高10—15cm处作第三次定型修剪,即茶树骨架枝达40—50cm左右,此时主茎达4—5层分枝。此后每年可于春茶后在树冠表层3—5cm处作轻修剪,以剪尽鸡爪枝为原则。
4.茶树病虫害防治
4.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既是一种防治手段,也是一种增产措施,主要包括抗病品种选育、适时采摘、合理修剪、冬季清园、深翻松土等茶园管理措施,增强茶树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以达到防治病虫的目的。
4.2生物防治利用食虫昆虫、捕食螨、寄生性昆虫、真菌、细菌、病毒或其他有益生物的天敌控制病虫害。生物防治具有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效果较持久的优点,但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生物防治必须和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协调,取长补短、互相补充、才能充分发挥其防治效果。
4.3化学防治利用化学农药预防或杀灭茶树害虫是农业病虫害防治中最常用、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它具有速效、方便、受环境影响小等特点。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对虫口密度、病情指数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如茶跗线螨被害芽占5%或螨卵芽占20%,茶毛虫每亩7000—9000头,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10—15头时,根据国家无公害茶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使用药剂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用药时,应选准农药品种,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注意轮换用药,这样既可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又可以减少残留。
【参考文献】
[1]茶树栽培技术.
[2]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9.茶叶栽培技术 篇九
1 茶叶品牌构建方向分析
茶叶本身就是一种商品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茶品牌在形成过程,首先应该积极的确定品牌成型情况、品牌目标、品牌发展的动力等。我国茶品牌构建还处于初级阶段,具有严重的历史局限性,过于注重文化内涵,不注重实际情况,脱离市场,不能符合实际是市场的需求。所以,在实际的茶品牌构建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对市场进行调查,不能过于注重文化内涵,要有明确的目标、注重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茶品牌的构建[1].
茶品牌是市场发展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茶叶品牌的构建还应该积极的从市场出发,以茶叶产业的现状为基础,加强政府的引导支持、形成规模化,加强产业联盟、改变营销思路,发挥市场的功能,以市场和消费者为中心,才能有效的推动茶叶品牌的构建。
2 摄影包装设计分析
所谓的摄影包装设计指的是通过对照片的拍摄,增加一些色彩效果,然后将其包装在商品上,不仅能够展现商品本来的面目,还能展现商品的独特魅力,人们能够通过包装更直接的了解商品,例如:商品的颜色、状态、质感等,能够有效的增强商品的感染力,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就是摄影包装的优点所在。
10.茶叶栽培技术 篇十
大悟举办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布置会议精神,全国农技中心经济作物技术处于5月27-28日在湖北大悟举办了全国第二期园艺作物标准园(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13个产茶省(区、市)的茶叶技术推广系统负责同志,标准茶园(茶农专业合作组织或龙头企业)技术员,有关科研单位及部分物化技术企业的代表共130多人参加了培训。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封槐松调研员到会并致辞,全国农技中心经济作物技术处梁桂梅处长传达了全国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布置会议精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刘新研究员、肖强研究员和安徽农业大学李尚庆教授分别讲授了我国茶叶主要标准与产品质量安全、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茶叶高品质高效率加工技术等内容。来自物化技术研究和开发企业的专家介绍了频振式杀虫灯、植物源农药、性诱剂等生态栽培技术配套产品和茶园生产机械相关知识。本次培训还现场演示了湖北悟道茶业有限公司的连续化、自动化、清洁化茶叶加工线,考察了柏园茶叶生产基地和黄龙寺茶叶生产示范基地的茶叶标准园。
本次培训是贯彻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精神,指导标准园建设的一次重要培训活动。通过此次培训,各省茶叶技术推广负责同志明确了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精神,统一了建设思想,具体承担标准园建设任务的茶叶企业和茶农专业合作组织技术员学习了建设规范,加深了对生态栽培技术和清洁化加工技术的理解。与会领导和参训学员一致认为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实用,对建设茶叶标准园将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训代表咨询农残检测仪的使用方法
参训代表观看茶园机械展示
11.茶叶栽培技术 篇十一
关键词 茶叶;绿色生产技术;服务体系构建;推广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2
农业发展方式现在的发展趋势是着力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茶业面临着质量不稳定、对茶工的招聘非常困难、高成本的问题;同时,中央针对茶叶的生产模式关于实施生态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要求了质量的合格、对环境的友好性及具有节约、高效的绿色茶叶生产模式[1]。自2013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农业技术的服务中心在与一些专业的农科院的专攻茶叶种植方面的专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在未来的探索道路中,全方面发展绿色的茶叶生产模式,农业服务平台也会随着绿色的生产模式的发展进行发展,将现代化的特点融入其中,将社会化服务与其相融合,就会产生很大地改观,在全国范围内现在已经有三十多家茶企对其进行了示范。
1 生产绿色茶叶技术的特点及内容
1.1 技术特点
1.1.1 技术的先进性
在生产绿色茶叶的技术要求中国家对标准茶园建园有明确的要求以及指定的规范,使用农药量要少,有机肥在施肥时作为主要肥源,在加工茶叶时注意低碳高效清洁。
1.1.2 技术的开放性
生产绿色茶叶中所要使用的技术应该是完全开放的,且在进行筛选试验的基础上,将目光放到国外以及国内的先进生产区,实现对优秀资源持续的吸收。
1.1.3 技术的普适性
生产绿色茶叶的技术应该具有普适性,要建立起绿色无公害的茶园,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
1.1.4 技术的差异性
在每个茶园都有不同的茶种,生产标准也都有所不同,要对相关的生产技术进行筛选,并将其组成有鲜明特点的有自己特色的生产技术模式。
1.1.5 设备的差异
在生产、加工茶叶过程中,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时,要注意所使用的设备的安全性,对用于不同用途的茶叶要有不同的标准,且茶企茶农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在茶叶生产方面的绿色、安全。
1.1.6 推广方式
互联网是现在社会的得力工具,要将其理念与茶园的经营结合起来,将农业技术信息推广到广大从事农业的人员那里,为茶叶的生产技术提供信息支持。
1.2 技术内容
1)在优化茶园的环境时,要注意国家对于茶园建园时所设立的规范标准,在标准之上可以融入多种现代化的技术,科学合理地对茶园进行开发。例如,茶园间种就是很好地利用茶园资源以及增加茶园效益的一种方法。
2)在茶园进行施肥时,要使用绿色又高效的施肥技术。对机械化开沟进行施肥的技术加以推广,对土壤进行监测科学合理地施肥,主要使用有机肥,将生物肥以及生物型、复合肥推广到茶园里去。
3)茶园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对茶叶的病虫监测及预报、对茶树的修剪、对茶叶的采摘时,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农药也应该体现出绿色环保的特点,如植物源的农药、微生物农药、信息素以及引入天敌昆虫等绿色环保的治虫技术。
4)加工茶叶的高效、低碳、清洁化技术。在进行茶叶加工时,要注意低碳节能理念的体现,推广电能机械的使用,淘汰掉把木柴木炭等作为制茶能源的制茶模式,并对节能茶机进行推广,节能茶机可以避免产生焦边茶叶。
5)构建绿色生产茶叶技术的移动互联平台[2]。绿色生产茶叶技术要把社会化服务作为主体,将各种信息高科技应用到其中,构建起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清洁高效的生产茶叶销售茶叶的移动互联网平台。
2 构建模式及其推广应用
2.1 把服务产业作为宗旨的集成技术
为了解决茶叶生产方面的难题,进一步满足茶农茶企对技术的需求,需把控制质量、环保高效、节约成本用工等要求作为重点,对质量进行跟踪,坚持使用环保清洁的生产技术,实现生产技术的机械化,将生产技术信息化。
2.2 把形成合力作为导向的广泛协作
要在推广绿色茶叶时,注意所使用的销售模式,注意要将资源整合起来,在茶叶贸易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联合,确保茶叶在每一个环节都不会出错,造成对茶农茶企的损失,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的优越性,全力推广各种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推广茶叶的绿色生产模式。
2.3 建立起把长效高效作为目标的模式
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社会性质的技术的服务模式是商业化的,传统的技术服务模式已经不再符合时代的潮流了。遗留下来的后续发展问题一一克服,保证茶叶绿色生产模式的技术服务能够长久地发展下去。建立起茶叶绿色生产技术一定互联平台,随时随地对技术服务进行开展活动。
2.4 加大对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
在绿色的茶叶生产模式以及相关的配套技术设施在茶产业的推广中,国家都有相关的项目开展。在茶园中进行减少农药的喷洒、减少肥料的施加,并将茶园发展成为园艺型的标准园。加大对茶园的绿色生产之路进行资金补贴。
2.5 加大对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
对于那些致力于对绿色的生产技术进行开发、提高的企业来说,他们应该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贷款时可以享受一定的减息优惠,在缴纳税收时可以进行适当地优惠,政府等相关的部门对他们在提升技术时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措施,对绿色茶园生产进行大力开发建设。
2.6 加强对茶技人才的培养
对于处于基层的从事茶叶方面的技术人员来说,要对他们的知识技能加以提高,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对于处于乡镇的从事茶叶方面的技术员或是茶叶企业的技术员,要将他们对于生产茶叶的过程中将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对他们普及与生产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标准等,对生产茶叶的技术进行及时地更新。
2.7 加快对优质茶叶优价的进程
对茶叶的质量来说,要进行非常严格地监督检查措施,日本就采用了对在所监管范围的企业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抽取并且检验,对那些质量检验不合格的企业和茶叶进行批量检测,直至其质量达到合格标准,防微杜渐。鼓励茶企在树立其企业名誉方面做出努力、严格要求自己。
3 结语
要想实现茶叶的绿色生产技术及服务体系的构建,就要严把质量关,建立起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其发展,为其发展指明方向。坚持质量合格,使用绿色环保的生产茶叶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使用新型的生物型肥料,将茶园建设成为园林型的标准园,加强对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对相关企业的发展进行政策性的支持、鼓励。
参考文献
[1]黄美玲,李美玲,方东亚,等.关于发展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的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5(12):89.
[2]刘顺航,贾黎晖,赵甜甜.清洁化、标准化晒青茶、红茶和烘青茶流水线初制工艺研究及产业化转化[J].云南科技管理,2015(3):50-52.
12.茶叶栽培技术 篇十二
1 茶叶生长发育气候条件
1.1 光照
茶树有机体中90%~95%的干物质是靠光合作用合成的。光对茶树生长、茶叶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红光、黄光易被茶树吸收利用。铜鼓县上庄、和尚岭、兰草湖等地的海拔400m以上的山区, 随着高度的增加, 云雾、降雨日也相应增加, 漫射光多, 且所含红光、黄光多, 有利于氨基酸、维生素的形成, 茶叶芽嫩、叶肥、香味浓, 有利于茶叶生产。
1.2 温度
茶叶属亚热带多年生植物, 喜温喜湿, 较为耐阴, 需水肥, 怕冻、怕旱。研究认为, 气温年较差小的地区茶树全年生长, 气温年较差为10~15℃的地区茶叶为长季节性生长, 15~25℃的地区茶叶生长为短季节生长。从气温的纬度变化分布可以得出, 南纬16°至北纬20°茶区的茶树生长为全年性, 北纬20°~30°的茶区为长季节性, 大于北纬30°的茶区为短季节性生长。铜鼓县地处北纬28°32′, 茶叶为长季节性生长。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左右时, 茶芽开始萌动;当气温上升到14~16℃时, 茶芽开始伸长、叶片展开;17~25℃时新梢生长旺盛。气温在15~25℃时, 随着气温的升高新梢生长量增加。铜鼓县春季白天气温高, 生长量大于夜间, 夏季则因白天气温已高于新梢最适宜的温度, 生长量小于夜间。在茶叶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内, 温度较低时, 光合作用弱茶叶生长缓慢, 产量较低, 但芽叶幼嫩, 含有效化学成分高, 茶叶的品质优良;超过25℃时茶叶生长较快, 易老化, 纤维素含量增加, 茶叶产量高但品质较差。由此可见, 在一定许可温度范围内, 低温区出高档茶, 高温区成茶快而品质较差。研究同时发现, 昼夜温差增大, 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因此, 在积温达到的条件下, 高海拔的地区比低海拔的地区茶叶品质好。茶叶对低温比较敏感, 如果茶叶生长期内气温降到10℃以下, 茶叶生长变慢, 以至停止生长;春季气温回升茶芽萌动之后, 若气温急剧下降到2~4℃时, 茶芽即遭受寒害;如气温降到-2℃, 则花芽不能开放。另有研究认为, 当日平均气温达30℃以上、最高气温>35℃日平均相对湿度低于60%、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5%以下时, 茶叶的生育就会受到限制, 如果这种天气条件持续8~10 d, 茶叶就会受害[1,2]。
1.3 水分
水分是茶叶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叶愈幼嫩的部位含水量愈高。幼嫩的新梢含水量达75%~80%, 老叶一般在50%左右。茶叶在降雨量高达6 000 mm、低至600 mm的地区均能生长。但茶叶枝叶繁茂, 蒸腾旺盛, 加之不断采摘幼嫩梢叶, 因此茶叶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据研究每生产1 kg鲜茶, 茶叶平均耗水量达1 000~1 270 kg。从高产、稳产的要求来看, 年降雨量最好在1 500 mm左右, 而且生长季节的降雨量最好在1 000 mm左右。
1.4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条件也是茶叶生产的重要因子。铜陵县3月中旬至4月中旬连续3 d日平均气温在10~15℃, 且月平均相对湿度>80%, 为有利优质茶叶生产的气候指标;3月中旬至4月中旬连续3 d日平均气温>20℃, 或最高温度>25℃, 且日平均相对湿度<70%, 为不利优质茶叶生产的气候指标。铜陵县是完全符合的, 故有利于茶叶的生产。
2 铜鼓县茶叶生产的高产技术
2.1 选择优良品种, 营造防护林
根据农业气候相似原理, 应选择适宜铜鼓县气候, 且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无性系良种[3,4]。茶树属半阴性植物, 建园时必须在茶丛周围营造杉树、香樟等防护林和遮荫树。夏季茶园植树遮荫, 可降低叶温和气温, 提高空气湿度, 减弱太阳直接辐射强度, 使茶叶持嫩性强。遮荫树落叶形成的覆盖层, 可减少土表蒸发和径流、涵养水源, 并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创造较好的土壤气候条件[5,6]。
2.2 合理密植
茶叶产量由树冠上各次采摘时新梢的数量及叶片重量组成。因此, 合理密植、增加覆盖度、扩大采摘面, 提高茶树对光能的利用率, 可增加茶叶的产量。铜鼓县各地的光照条件都较好, 日照时数较多, 但是光能利用率普遍较低。可合理密植, 一般栽1.95万~2.25万株/hm2;密植3万株/hm2, 采用双条植式为3.9万丛/hm2, 即11.25万~11.70万株/hm2。培养树冠, 要求第3年茶树覆盖度达60%以上, 第4年达75%以上, 开采产量达750 kg/hm2以上。
2.3 病虫害防治
为了避免夏季高温干旱危害, 应选择有水源、向阳、坡度25°以下、土质好 (p H值4.5~6.5, 土层较厚) 的地方开辟茶园。清明前后, 用石硫合剂或50%甲基托布津和杀灭菊酯等防治叶枯病和杀死茶树上的越冬虫卵及茶黑毒蛾;立夏至夏至用杀灭菊酯等防治茶尺蠖、小绿叶蝉等害虫。
2.4 适时合理采茶
根据茶树具有早采早发、晚采晚发的特性和“早采三天是个宝, 迟采三天是把草”的经验, 一般春茶开采期确定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7 d后至5月10日;夏茶开采期在稳定通过20℃初日至7月10日;秋茶开采期在日平均气温升达30℃时至9月。开采标准一般为春茶新梢在树冠面上达10%~15%、夏秋茶达10%时为宜, 细嫩名茶达5%即可开采。
摘要:阐述了茶叶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照、温度、水分、相对湿度等气候条件, 并提出营造防护林、合理密植、病虫害防治、适时合理采茶等技术, 从而达到茶叶高产、稳产的目的。
关键词:茶叶生长,气候条件,高产技术,江西铜鼓
参考文献
[1]王远泰, 雷玄肆.浮梁县发展茶叶生产的气象条件分析[J].江西气象科技, 2005 (2) :31-32.
[2]李云杰.宜宾县茶叶生产适应性气候分析[J].四川气象, 2005 (4) :40-41.
[3]邹正金.整合茶叶资源做强茶叶产业[J].中国茶叶, 2005 (6) :26-27.
[4]吴荣升.当前漳平市发展茶叶生产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J].福建茶叶, 2009 (3) :27.
[5]包唐成, 俞茂昌, 孙春明, 等.宁海地区茶叶生产现状与茶园虫害防治[J].上海农业科技, 2008 (1) :86-87.
13.茶叶栽培技术 篇十三
进出口茶叶检验检疫出口茶叶的监督管理 进出口茶叶检验检疫出口茶叶的监督管理:通过出口茶叶加工企业对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实行检验检疫备案管理,备案内容包括:基地名称、地址、负责人、植保员、联系电话、基地平面图、安全用药管理制度、茶园管理和产品溯源制度、良好规范种植制度、采收运输管理制度、有毒有害物质检验监控制度等。检验检疫机构要督促出口茶叶加工企业对备案基地实施监督管理,并采取不定期抽查、年度审核和复审相结合的方式对备案茶叶种植基地直接实施监督检查。对出口茶叶加工企业实行卫生注册管理。出口茶叶加工企业卫生注册的申请、考核和发证,根据《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办理,其考核依据为《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和《出口茶叶加工企业注册卫生规范》,考核内容应包括:企业的卫生质量方针和卫生质量目标;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环境卫生的要求;车间及设施的卫生;原辅料卫生质量的控制;加工卫生质量的控制;包装、储存、运输卫生的控制;加工检验人员的卫生管理;检验工作质量要求以及生产、检验记录的控制;质量体系文件的审核及验证,以及其他与茶叶卫生质量相关的内容。为保证出口茶叶加工企业的卫生注册质量,可对申请注册企业采取图纸审查和预访,组成2-3人的评审组按《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程序性文件》的规定进行考核,对存在问题提出不符合项报告和限期改进的意见。企业整改完成后,应及时派员跟踪检查。
14.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篇十四
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32.26万吨,同比上升6.66%,金额9.65亿美元,同比上升23.08%,出口数量和金额双双再创历史新高。
据茶商会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绿茶出口25.74万吨,出口金额7.06亿美元,同比分别上升9.93%和 24.62%。由于单价上升,金额增幅较大,其他茶类出口量同比持平或下降。其中红茶出口3.56万吨,同比下降2.76%,金额1.08亿美元,同比上升36.22%;乌龙茶出口1.79万吨,同比下降9.04%,金额7412万美元,同比上升3.81%;花茶出口7341吨,同比下降0.20%,金额4632万美元,同比上升16.07%;普洱茶出口4274吨,同比下降6.66%,金额2955万美元,同比上升12.70%。
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遍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市场分布较为集中,除我国茶叶出口第一大市场摩洛哥外,多出口在美国、乌兹别克斯坦、日本、俄罗斯、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香港、伊朗和多哥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占我国茶叶出口总量62.85%。
非洲是我茶叶出口传统市场,占出口50%。2011年,我对非洲茶叶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出16.32万吨,金额4.74亿美元,同比大幅上升16.57%和27.64%。
摩洛哥市场是我国茶叶出口风向标,2011年出口6.36万吨,金额1.90亿美元,同比上升3.83%和20.97%,分别占我茶叶出口总量、总额19.71%、19.64%;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出口量超过万吨,喀麦隆、几内亚、尼日尔等国增幅超过50%。
总量特征:出口数量及出口金额稳定增长,在世界茶叶出口贸易中占据显著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增长迅速,2000 年茶叶出口数量22.8 万吨,比上一年增长14%,茶叶出口金额3.5 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9%,到2008 年,我国茶叶出口数量达到29.7 万吨,比1999 年增长48.5%,年均增长率为
15.茶叶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篇十五
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 通过农事操作, 有目的地定向改变某些环境因子, 使之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达到保护茶树的目的, 具有预防和长期控制病虫害的作用。
1.1 适时采摘, 合理修剪
在茶叶采摘季节及时分批﹑多次采摘, 既可获得茶叶的高产优质, 又可以恶化害虫的营养条件, 破坏害虫产卵场所, 从而降低茶白星病、茶饼病、茶假眼小绿叶蝉﹑茶短须螨、茶细蛾、茶黄蓟马、茶二叉蚜等病虫的数量。对有虫芽叶要注意重采﹑强采, 春暖早则要早采摘, 夏秋季尽量少留叶[1]。修剪是茶树栽培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同时对减轻病虫害为害危有明显作用。对茶树进行轻修剪可去除有茶白星病﹑茶芽枯病﹑茶谷蛾等病虫的枝梢和叶片;重修剪和台刈则可减轻毒蛾类﹑蚧类﹑黑刺粉虱﹑茶尺蠖的危害, 降低螨类的越冬基数。
1.2 冬季清园, 翻耕松土
结合冬季修剪, 剪除病虫枝, 清除园内和园边杂草、枯枝、落叶, 并喷施石硫合剂晶体200倍液封园, 可防治病害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翻耕松土、合理施肥、中耕除草是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结合秋冬深翻茶园或开沟施肥, 可将茶丛根际表土和落叶层中越冬的茶白星病、茶云纹叶枯病、炭疽病菌、扁刺蛾蛹等病虫深埋入土, 使其死亡, 并能杀伤表土层中的虫蛹, 减少叶部病害的侵染源;也可把土中越冬的油桐尺蠖、茶丽纹象甲等害虫翻入地表或深埋杀死。
2 生物防治
2.1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茶园病虫天敌资源丰富, 如绒茧蜂、草蛉、瓢虫、捕食螨和鸟类等, 在茶园自然天敌群落种群中, 蜘蛛为最大种群, 占整个天敌种群量的80%~90%, 种类多, 数量大, 繁殖率高, 每头蜘蛛每天可捕食害虫6~10头, 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作用在60%以上。要充分发挥利用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 为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茶园周围可种植杉、棕、苦楝等, 茶园行间种豆科植物或铺草, 可以丰富茶园植被, 保护茶园蜘蛛、中国虎甲、捕食螨等多种捕食性天敌和松毛虫赤眼蜂、长兴绒茧蜂等多种寄生性天敌。在进行茶园耕作、修剪时要预留缓冲地带以减少对天敌的影响。若茶园生态环境简单, 可设置人工鸟巢, 以招引大山雀、画眉、八哥等进园捕食害虫。建立天敌昆虫营养补充基地, 一些寄生性天敌, 如寄生蜂、寄生蝇等, 和捕食性天敌, 如食蚜蝇, 为延长寿命和增加产卵量成虫需吸取花蜜以补充营养[2], 因此可在茶园附近种植开花期不同的蜜源植物。茶园修剪、台刈下的枝叶, 应先堆放于茶园附近, 待天敌飞回后再作处理。
2.2 生物农药
茶园的生态环境较稳定且温湿度适宜, 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流行[3]。可针对害虫种类选择合适的微生物释放到茶园中, 以建立种群来控制害虫。白僵菌可防治茶丽纹象甲和假眼小绿叶蝉, 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可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 如茶毛虫、茶黑毒蛾等, 真菌制剂可用于防治黑刺粉虱等[4], 病毒可防治茶尺蠖、茶黑毒蛾等鳞翅目幼虫。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法包括:一是人工捕杀。对茶园中某些目标明显或群体性强的害虫, 利用其栖息场所的特点或习性, 结合农事操作进行捕杀。如利用害虫的假死性, 在树冠下铺好塑料薄膜, 然后摇动茶树, 将坠落的成虫快速收集杀死。二是利用昆虫的趋向性诱杀。利用灯光、色板、糖醋液等诱杀害虫, 目前已开发的新型杀虫灯运用了光、波、色、味4种诱杀方式, 选用能避天敌习性, 而对植食性害虫有极强诱杀力的光源、波长、波段来诱杀害虫。因此, 对天敌相对安全, 可比较有效地用于具有趋光习性的茶园害虫防治。三是利用生物性信息素诱杀。利用昆虫性信息素来诱杀和干扰昆虫的正常行为, 如人工生产的一些害虫性信息素诱芯, 结合田间设置诱捕器诱杀。
4化学防治
4.1合理选用农药品种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化学农药的使用必须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 故要科学合理的选用农药品种, 并且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进行采茶。茶饼病、赤星病、茶白星病等的防治可选用多抗霉素、百菌清、代森锌、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螨类的防治可选择克螨特、蚧螨灵、扫螨净、浏阳霉素、阿维菌素或四螨嗪等;鳞翅目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的防治宜选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病毒制剂、苦参碱或鱼藤酮;黑刺粉虱、小绿叶蝉和茶蚜的防治宜选用吡虫啉、溴氰菊酯、功夫菊酯、联苯菊酯或氯氰菊酯等;茶丽纹象甲的防治宜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天王星或杀螟丹;石硫合剂可用于冬季封园[5]。
4.2适时适度用药
建立茶园病虫害测报体系, 根据主要病虫发生规律和防治标准适时对症使用药剂;要讲究施药技术和方法, 正确掌握农药剂量, 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避免盲目用药, 要尽量减少用药量, 做到春茶不喷药, 其他季节各喷药1次;要根据农药特性混配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单一用药;叶面害虫实行蓬面扫喷, 茶丛中下部害虫用侧位低容量喷雾, 可使用小孔径喷片 (0.7~1.0 mm) , 使药雾分布均匀, 覆盖面大, 附着力强, 实现节约高效。
摘要: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茶叶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以期为茶叶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茶叶,病虫害,无公害,防治
参考文献
[1]姚金根.山区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 2011 (1) :43-45.
[2]郭蕾, 邱宝利, 吴洪基, 等.黑刺粉虱的发生、为害及其生物防治国内研究概况[J].昆虫天敌, 2007 (3) :123-128.
[3]田扬东.有机茶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6 (12) :75.
[4]卢振辉.有机茶园病虫害的控制[J].林业科技开发, 2002 (3) :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