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基本知识(9篇)
1.律诗的基本知识 篇一
七言律诗基本句式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第一种格式
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〇〇●●句◎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第二种格式
首句平起仄收式
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三种格式
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〇〇●●〇韵◎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四种格式
首句仄起仄收式
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2.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篇二
一般来说,通晓格律诗要具备两种修养:掌握格律诗的平仄字音和掌握格律诗的平仄体裁。两者兼备,可以互相促进,提高效率。前面,我们已安排有专门的章节讨论如何读懂唐代的平仄字音问题,有了这个基础,看到格律诗作品便应该了解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因而通过分析律诗来介绍律诗的平仄格式,估计读者能够接受。以下先介绍五律的四种格式:
①五律首句仄起不入韵式(五言a1句式做首句)五律作品 实际平仄 原型格式
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杜甫《春望》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一句第一字“国”,第四句第二字“别”,第七句第一字“白”,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国破山河在”的原型句式“仄仄平平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排列方法的要领:紧接第一句,其后各句的平仄是“上对下对”、“上粘下对”、“上对下对”、“上粘下对”,反复进行;或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二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三句第一字“感”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四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五句第一字“烽”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白”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第一字“浑”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甫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②五律首句平起入韵式(五言b1句式做首句)五律作品 实际平仄 原型格式
凄凉宝剑篇,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羁泊欲穷年。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黄叶仍风雨,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青楼自管弦。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新知遭薄俗,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旧好隔良缘。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心断新丰酒,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销愁斗几千?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李商隐《风雨》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二句第二字“泊”,第五句第四字“薄”,第六句第三字“隔”,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以“凄凉宝剑篇”的原型句式“平平仄仄平”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排列方法的要领:紧接前一句,其后各句的平仄是“上对下对”、“上粘下对”、“上对下对”、“上粘下对”,反复进行。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一字“羁”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第一字“黄”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四、五、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心”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李商隐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③五律首句平起不入韵式(五言b2句式做首句)五律作品 实际平仄 原型格式
空山新雨后,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渔舟。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王维《山居秋暝》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四句第三字“石”,第五句第一字“竹”,第七句第五字“歇”,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空山新雨后”的原型句式“平平平仄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或依其要领进行: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一字“天”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第一字“明”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四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五句第一字“竹”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六句第一字“莲”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七句第一字“随”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王维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④五律首句仄起入韵式(五言a2句式做首句)五律作品 实际平仄 原型格式
戍鼓断人行,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边秋一雁声。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露从今夜白,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月是故乡明。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有弟皆分散,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无家问死生。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寄书长不达,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况乃未休兵。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杜甫《月夜忆舍弟》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二句第三字“一”,第三句第五字“白”,第七句第五字“达”,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戍鼓断人行”的原型句式“仄仄仄平平”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或依其要领进行: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3.对联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形成 篇三
其一:河南省境内有一座山名叫鸡公山,山中有两处景观:“斗鸡山”和“龙隐岩”。有人就此作了一副独具慧眼的回文联: 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岩中岩隐龙。
其二:厦门鼓浪屿鱼脯浦,因地处海中,岛上山峦叠峰,烟雾缭绕,海淼淼水茫茫,远接云天。于是,一副饶有趣味的回文联便应运而生: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其三:清代,北京城里有一家饭馆叫“天然居”,乾隆皇帝曾就此作过一副有名的回文联: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上联是说,客人上“天然居”饭馆去吃饭。下联是上联倒着念,意思是没想到居然像是天上的客人。乾隆皇帝想出这副回文联后,心里挺得意。即把它当成一个联,向大臣们征对下联,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人言声。只有大学士纪晓岚即席就北京城东的一座有名的大庙——大佛寺,想出了一副回文联: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上联是说,人们路过大佛寺这座庙。下联是说,庙里的佛像大极了,大得超过了人。纪学士的下联,想得挺不错。
这副回文联放到乾隆皇帝的一块,就组成一副如出一口的新回文联了: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4.杜甫律诗五首 篇四
一、导入
李白与杜甫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李白于太平盛世唱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杜甫则于乱世中倾注了更多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将自己的诗歌风格定义为“沉郁顿挫”。今天,我们从他成就最高的律诗入手体味一下他的艺术风格。
二、出示作者生平资料
三、诵读诗文
四、风格赏析 1.沉郁风格
杜甫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称:(1)炼字传情,“语不惊人死不休”。为达到这一效果,作者在两个方面很用心:一是字句准确有力,给人强烈的感受;二是用不寻常的语言和修辞手法,造出新鲜易感的意境。试以《旅》诗为例说明。
提示:首联写了六种景物:草、风、岸、樯、夜、舟,将这些景物描摹出神韵的定语是别具匠心的,纤细的草,微风吹拂的江岸,高高的桅杆和孤独的夜舟,渲染出一片凄凉的景象,怎一个愁字了得!举头望去,一番星月交辉的疏谈景致,妙在“垂”“涌”两字的运用,分别巧妙地连接了星、野和月、江这前后两个景物,又借“涌”字抒发了作者在凄清的羁旅之夜涌动的思绪,有多少心事欲诉无门。至此,诗人于孤寂的夜晚,浓墨重染一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有志男儿报国之志总是难以实现,转而靠舞文弄墨扬名实在是非我所愿,诗人惨淡的胸怀表露无遗。他打了一个比方,描绘自己的失落之情,到处飘泊像天地间的一只小鸟。
2.咏古、用事
咏古、用事是古诗创作的一个常用方法,它既可打通古今时空的界线,又便于抒发不便言明的情感。如《咏怀古迹》(其三)一诗作者借王昭君一事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份情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作者与王昭君的悲哀的形成有无相通之处?
提示:抒发了“分明怨恨”的情感,为昭君也为自身;于昭君而言,悲哀产生的原因是“画图省识”,因统治者的怠慢和画师的贪欲,造成了一个孤单单的女子只身朔漠,怨恨千载;应该说作者发觉自身与王昭君有很多的相通之处,一样的胸怀美好,一样的不屈从于世俗,“一去紫台连朔漠”中的“一去”表达出昭君走得很果断、很决绝;作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权位与刚直的本性之间,作者总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后者。作者笔下的昭君美丽、坚贞,光照千古,又人性化地写出了她的种种愁怨。
用事,即用典。《阁夜》诗的三处用事妙在何处?
提示:其一,穿越时空,古为今用。从“五更”到“三峡”,不仅完成了时间至空间的链接,而且更加深了读者对百姓之劳的领悟,而“卧龙”的用典则表现了作者思古幽情之后辗转难眠的凄苦。其二,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达到了用事与意境水乳交融的地步,显示了作者的功力。“五更”“三峡”既是眼前景,又用了古时事,“卧龙”既是古时事,又是心中伤感,三个用典深沉地传达了诗人在夜凉如水的夜晚,面对破碎的山河、零落的知交而难以抑制的内心的伤痛。
创设意境:将客观景与主观情融合而创设出来的意境,最能打动读者的心扉。提问《登岳阳楼》的第一层哪些字句暗示了主观情?情景交融创设了什么样的背景色调?第二层感情直接抒发是因何而起?
提示:第一层的“昔闻”“今上”,表达了作者从过去到现在的数十年的心路历程,山水风景虽佳,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赏景人的一路坎坷就决定了他悲凉的心境。“坼”和“浮”两个字无限地拓展了想象的空间,也表现了诗人的拿云心事。绵延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单凭作者站在岳阳楼上眺望是望不到的,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也只能齐聚于作者的心中,而作者能一下子将山川日月在笔下运转飞驰,栩栩如生,是非得胸有丘壑、社稷不可的。诗的背景色调也由此涂上一层苍凉广袤的底色。
第二层由个人的无所依傍、年老多病到展望国家社稷支离破碎,诗人的悲痛之情终于难以克制,不禁老泪纵横。
小结:作者借律诗这一抒情诗体,用炼字传情、选用古时题材和创设意境等方法,使其诗囊括了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形成唐衰落时期特别的沉郁风格。
3.顿挫风格 作者打破了律诗固有的平衡、和谐,于拗折中求得独特的韵味,并运用了叠词等方法,借以表达自己不平静的心情。如“分明怨恨曲中论”,一句之中一反常规,“怨恨”“论”都用去声,表达了当事人和作者心中难捺的愤懑。“但见群鸥日日来”的“日日”这一叠词,则充分反映了作者寄居草堂时的无可奈何和寂寞。
4.其他
5.行书五言律诗 篇五
“闲居人事少,独坐小楼中。五月江深处,梅花落晚风。”枝山允明。钤:祝允明印、希哲子,二印。收藏印:啬道人观男孝同孝肃孝宽女孝英侍。
此幅作品通篇看去,书法强劲、奔放、激越,格调雄奇、跌宕,变化多端,艺术风格自然天成。行与行之间距离很紧,互为呼应,互相渗透,有时完全打破行距;字与字,笔与笔之间亦有穿插,在对应之中求一致,使长短、大小、正斜、曲直、连断、轻重、虚实等表现手段得以充分运用,给人以变化莫测、千姿百态的感觉。用笔急速、流转之中有波动,连带之中有断笔;点、戳、剔、挑、闪、越、腾、挪,生动活泼。行笔急中有缓,动中有静。加上硬毫笔的特有效果,尤显刚劲、苍拙。波画大胆伸张,横画力若担山。这些在作品中表现得都极为醒目。一方面体现着黄豫章的笔意,另一方面突显着祝允明本人的个性神采。
祝允明的书艺思想以“神采”为最终追求目标。为达此目标,他认为必须“性”与“功”并重。所谓“性”是指人的精神,而“功”则是创作的能力和功夫。在他的“性、功”并重说中,只有功夫而无精神,无以显神采,只有精神而缺乏表达的功夫,仍无以显神采,两者缺一不可,必须兼备。对于“功”,他认为只有在向前人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因此,他对当时不愿学习传统,或把学传统称之为“奴书”的说法很愤慨,曾写下《奴书订》予以批驳。他晚年在其著作中还批评了他的岳父李应祯,强调必须“沿晋游唐”。这种理论完全基于他对书法史的深刻认识。在他的理论中:书理极于张芝、王羲之、钟繇、索靖,后人只是在遵循他们的法则而已,在根本上对此法则是不能改变的。在他看来,唐代之书法能循前人之理,按法则来写;宋初也还不算太差;宋中期仍有可取之处;而后便大异于传统,古法遭到败坏,大多流为恶怪。到元代才算有赵孟?扭转了时风,复归晋唐,但终因个性不强未免有“奴书”的遗憾。所以要知书法的本源必须向晋唐学习,在熟悉了传统之后必须在技法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否则便不能达到祝允明对“功”的最终要求。他在著述中还说自己不屑于步钟、索、羲、献的后尘,而要学习楚霸王项羽和五代时后汉名将史弘肇的勇猛,用以开拓自己的书艺雄风。所以说,他既反对时人对传统的忽视,又强调反对真正意义上的“奴书”,即所谓一味泥古,并泥古不化的风气。祝允明对书法创作中所谓“性”的理论没有太多的论述,在这方面他提倡“起雅去俗”,显然是指以学识和修养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应该说祝允明的书法创作得益于他精辟的书艺理论的修养,也就是对书法创作较全面而深刻的思想认识;另外,得益于他的家学渊源。祝允明的外祖父徐有贞亦为明朝大书法家,他的用笔直率而华美,结构潇洒多姿,很得古雅之气。前面提到他的岳父李应祯也是一代名家。李应祯曾说自己学书四十年才有所得。其书行笔自然大方,横向取势的撇、捺、横都很生动有致、字的大小、粗细变化自然。他这种富于抒情性的行草书对祝允明有很深的影响。祝允明在谈自己学习书法时说:前辈从不让他学近人的字,看到的都是晋唐人的字帖。他在两位前辈的指导下,打下了很好的底子,为日后在书艺上的发展做了铺垫。
祝允明,字希哲,生而枝指,因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长洲(今苏州)人。弘治五年(壬子,一四九二)举人,后授广东兴宁知县,稍迁应天(今南京)通判。谢病归家。嘉靖五年丙戍(一五二六)卒,年六十七岁。上推应生于天顺四年庚辰(一四六?),“工书,名动海内。”善诗文,有《怀星堂集》三十卷等行于世。小传详见《明史》卷二八六《文苑》二。允明楷法出入魏、晋,晚年狂草奇纵。《名山藏》评为“国朝第一”。王世贞《艺苑卮言》评云:“京兆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师、秘监、率更、河南、吴兴;行草则大令、永师、河南、狂素、颠旭、北海、眉山、豫章、襄阳;靡不临写工绝,晚节变化出入,不可端倪,风骨烂漫,天真纵逸,真足上配吴兴,他所不论也。”
行草五言绝句 明 祝允明
水墨纸本轴
6.杜甫律诗1 篇六
(这五首律诗都是杜甫的后期作品,写于他从入蜀到飘泊洞庭的十年间。五首诗的艺术风格不同:有的淡泊闲静,有的.绵丽精确,而以沉郁雄浑为主。读这几首诗,要善于把诗人的悲欢愤激之情同当时战乱的局面联系在一起,逐步深入地感知诗中的意境。)
登岳阳楼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⑤,乾坤日夜浮⑥。
亲朋无一字⑦,老病有孤舟⑧。
戎马关山北⑨,凭轩涕泗流。
④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是大历三年(768)冬,诗人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后写的。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
⑤〔吴楚东南坼(chè)〕意思是,吴、楚两地以此划分疆域:东为吴,南为楚。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⑥〔乾坤日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
⑦〔无一字〕音讯全无。字,指书信。
⑧〔老病有孤舟〕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杜甫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所以这样说。
7.李白:五言律诗 篇七
第一首: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典型的唐律。李白诗才奔放,适宜于纵横错落的歌行句法。碰上律诗,就象野马被羁,只好俯首就范。这首诗是他的谨严之作,风格已逼近杜甫了。
诗是为送别友人而作,开头二句就写明送别之地。北郭东城,不宜死讲,总在城外山水之间。看到这种修辞方法,不必提出疑问:到底是在东城呢,还是在北郭?反正你可以体会作东北郊,也就差不多。如果作者说北郭南城,或西郊东野,那就该研究一下了。
第三句紧接上文,点明题目,底下即承以“孤蓬万里征”一句,说明这位朋友是孤身漂泊,远适异乡。可见主客双方,都不以此别为乐事。萧士赟注此句云:“孤蓬,草也。无根而随风飘转者。自喻客游也。”(见《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他说此句是作者自喻客游,大误!被他这样一讲,这首诗变成“别友人”而不是“送友人”了。这一联诗句,从思想内容来讲,是一个概念,或说二句一意:我们在此地分别之后,你就象蓬草似的飘零到远方去了。上句与下句连属,都不能独自成为一个概念。但从句子形式来讲,它们是很工稳的一对。词性结构,毫不参差。它们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样,也是一副流水对。不过,“一为”对“万里”,也有人认为不够工整。“为”是虚字,“里”是实字。凡词性不同的对仗,例如以状词对名词,象“云雨”对“长短”之类,又如这一联的以虚字对实字之类,晚唐以后的诗人都尽量避免。宋人称为这是犯了“偏枯”之病。但在初、盛唐诗中,经常可以见到,当时不以为是诗病。
“浮云”、“落日”一联是即景抒情。友人此去,成为万里孤蓬,他的心情,岂非宛如眼前的浮云;送行的老朋友,对此落日斜阳,更有好景不长、分离在即之感。唐汝询在《唐诗解》中引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为此二句作注释,很容易迷惑读者。因为“浮云蔽日”与“浮云落日”这两个成语,诗人使用时大有分别,决不可混而为一。此诗“浮云”与“落日”分开用,便无“浮云蔽日”之意。“浮云游子意”也不是“游子不顾返”的意思,这里的“落日”,如果要注明来历,似乎可以引用陈后主的诗“思君如落日,无有暂还时”(《自君之出矣六首》之四)较为适当。李白有许多送别诗,常用“落日”暗示离别之情。例如《送裴大泽诗》:“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又《灞陵行送别》:“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又《送杜秀之入京》诗:“秋山宜落日,秀木出寒烟。”又《送族弟錞》诗:“望极落日尽,秋深瞑猿悲。”皆明用“落日”。此外还有《送张舍人》诗:“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送吴五之琅琊》诗:“日色促归人,连歌倒芳樽。”《送裴十八归嵩山》:“日没鸟雀喧,举手指飞鸿。”都是写到落日的。这是因为唐人送别必有饮宴,主客分手,必在日落之时。看了以上这些同样的诗句,可以肯定这是即景抒情的句子。
结尾一联写友人既已挥手上路。送行者情绪很忧郁。但作者不直说出来,而用“萧萧班马鸣”来表达。班马是离群之马,送行者的马与友人的马,也早就是好朋友。一朝分别,马也不免悲嘶。马尚如此,更何况人!清人顾小谢《唐律消夏录》在此句下批释道:“尚闻马嘶,荡一句。”他的意思是说:友人既别,行行渐远,已望不见,然而还听到马嘶之声。故以此句为荡开一笔的写法。这样讲固然也通,但作者用“班马”一词的意义却透豁不出来。所以我还宁可用我的讲法,认为这是深入一句,而不是荡开一句。
第二首: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牛渚是一座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山北突出在长江中,称为牛渚矶,是江船停泊的地方。“怀古”是诗的内容类别,在“咏怀”与“咏史”之间。方虚谷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瀛奎律髓》)讲得似乎太简单,但大致如此。咏史诗是有感于某一历史事实,怀古诗是有感于某一历史遗迹。但历史事实或历史遗迹如果在诗中不占主要地位,只是用作比喻,那就是咏怀诗了。怀古诗不知起始于何人,《文选》里有“咏史”、有“咏怀”,而无“怀古”,大约当时还没有这个名称。
李白停船在牛渚矶下,想到了这个地方的一个古事。东晋时代,有一个出身孤贫的青年袁宏,能做诗。他有五首咏史诗,是得意之作。他的职业是为大地主或公家运送租米。有一天夜里,他的米船停在牛渚矶下。他闲着就吟诵自己的咏史诗。这时,镇守牛渚的是镇西将军谢尚,当时的大贵族、大诗人。他恰巧带着部下泛船巡江。听到袁宏的吟诗声,便派人查问是谁。知道了是袁宏,便请他上自己的大船,和他投机地谈了通宵。此后就请他在自己幕府中担任参军。从此袁宏的名气大了,官至东阳太守。
李白在牛渚停船,想起了袁宏和谢尚的故事,便写出了这首诗。诗很浅显,只要知道这个故事,便能懂得。开头两句是叙述:地点是在西江上的牛渚。时间是夜里。风景是“青天无片云”。这样就点明了诗题“夜泊牛渚”。南朝的京都是建业(今南京)。从建业到现在的九江,这一段长江,当时称为西江。第三、四句说自己在船上赏月,因而想起了谢将军。这就交代了诗题的“怀古”。为什么说是“空忆”呢?因为光是怀念,也无用处。这个“空”字的意义在下面二句。我也能象袁宏那样的高声吟诗,而象谢尚那样的人却听不到。这五、六句是全诗的`主题思想。所谓“怀古”,其实是慨叹当今没有赏识他的人,没有提拔他的人。于是,只得待到明天,在纷纷落叶中,挂帆开船而去。
这首诗是李白的著名作品。写得极自然、清净。修辞全用白描手法,一点不渲染、夸张,和他的乐府歌行对读,好象是两个人的作品。这是因为他既采用律诗形式,便无法施展其豪迈奔放的才华。但这首诗和第一首诗不同,他的不受拘束的性格,还是表现在这首诗里。我曾讲过孟浩然的《洛下送奚三还扬州》,那是一首全篇无对句的五言律诗。我提出来作为五言古诗发展为五言律诗的轨迹。现在李白此诗也是同一类型。音节、平仄,全是律诗,可是没有一联对句。
可以设想,李白大概愿意接受音节和平仄粘缀的规律,而不愿意接受对偶的规律。所以这首诗仍然表现了他的不羁的性格。杨升庵说这种诗是平仄稳贴的古诗,这是依据句法来给它归类。但是,从来选诗者都没有把它选入古诗类中,可知大家都承认它是律诗。
第三首:
《宫中行乐词》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宫中行乐词》是乐府旧题,这一组诗原来也编在“乐府”类中,但它们的形式完全是五言律诗,所以和其他二首律诗放在一处讲。
李白以布衣身份被玄宗召见后,就被留下为“翰林待诏”。翰林是学士办公的屋子。待诏是职称,还不是官名,意思是还在等待正式任命。他的职务是撰写宫中随时需要的文件,但不是正式的诏令文件。玄宗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每当他和杨贵妃赏花饮酒,常常命李白撰作歌词,使乐工谱为新曲,现在李白诗集中有《清平调词》三首和这《宫中行乐词》八首,都是在宫中奉诏而作。
孟棨的《本事诗》中记载了《宫中行乐词》的故事,今节录于此:
玄宗尝因宫人行乐,谓高力士曰:“对此良辰美景,岂可独以声伎为娱。倘得逸才词人吟咏之,可以夸耀于后。”遂命召白。时宁王邀白饮酒已醉,既至,拜舞颓然。上知其薄声律,谓非所长,命为“宫中行乐”五言律诗十首。白顿首曰:“宁王赐臣酒,今已醉。倘陛下赐臣无畏,始可尽臣薄技。”上曰:“可。”即遣二内侍扶掖之。命研墨濡笔以授之。又令二人张朱丝栏于其前。白取笔抒思,略不停缀,十篇立就,更无加点,笔迹遒利,凤【立寺】龙拏,律度对属,无不精绝。其首篇曰: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从这段记载,可知《宫中行乐词》原有十首,今李白诗集中止有八首。“柳色黄金嫩”原是第一首,今本诗集中却编在第二首。采用五言律诗形式,乃是玄宗故意考验李白的。李白总算没有考个不及格,十首诗还写得相当可观。不过,孟棨的《本事诗》止能看作小说家言,未必都是记实。关于这八首诗的故事,也未可尽信。
这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游乐宴会服务的作品,风格还继承着南朝宫体,使用华丽浓艳的字句,描写宫中奢侈享乐的生活,最后以颂扬作结束。这里没有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也没有自己的本色文字。止要能配合曲子,使歌妓唱出一支新歌,博得皇帝贵妃高兴,就是成功。
这首诗第一联写时季:是柳色嫩黄,梨花如雪的时候。第二联写地点:是养畜着翡翠和鸳鸯的玉楼金殿。第三联写行乐:精选的歌女,随着皇后的车子。她们都从闺房里出来献歌。第四联用问答句法颂杨贵妃:宫中谁是第一美人呢?是在昭阳宫中的赵飞燕。这首诗对仗极工稳,声调平仄;字字合律。除了重复一个“金”字之外,可以说是标准的五言律诗。但是内容却十分空虚,几乎没有主题思想。一切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文学作品,不论是奉诏、应制、应令、应教、省试,以至于明清二代的试帖诗,全都是这样一种徒有华丽的衣饰而无血肉灵魂的伪文学。萧士贇解这几首诗,以为有讽谏的意义。“玉搂金殿”一联是讽刺玄宗不延请贤人君子,而使女子小人居住在那里。这种解释,岂不可笑?
8.律诗绝句鉴赏 篇八
律诗绝句有比较严格的格律,易学难精。但是,唐诗宋词确实是中国文化的奇葩。写得好的律诗绝句,不但意境优美,修辞秀丽,而且富有节奏感,所谓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譬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实在是脍炙人口,传诵千年。加上现代人据此引申的歌曲《涛声依旧》,更是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我也曾经游历寒山寺,有感而发:
有感寒山寺 附: 枫桥夜泊
自古寒山香火盛, 月落乌啼霜满天,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天涯海角闻钟声。 江枫渔火对愁眠。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偶然张继无眠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陶醉几多弄墨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面登录的是当年我与战友杜昌荣阔别十年再会面,双方和诗而写下的《重逢篇》:
A、重 逢 篇 ----1978.9
(一)相 见
相约聚会汉阳滨,久盼重逢喜气盈。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我赞同窗魁梧相,尔夸战友帅哥形。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倾谈三载峥嵘事,感叹十年日月新。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楚地朝阳红似火,蓝天碧水映丹心。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留 影
龟蛇静守大桥边,汉水奔腾过眼前。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战友重逢留笑影,风发意气动云天。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游东湖
气爽天高碧水清,游人笑指湖心亭。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公悦色迎远客,旭日和颜送温馨。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泳将乘风真惬意,轻舟破浪正欢欣。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东湖饱览金秋色,对句吟诗踱柳荫。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听涛酒家午餐
放眼湖波浩连天,秋风柳叶舞窗前。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津津美味非醇酒,淡饭清茶自甘甜。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东湖泳
结伴闯晶宫,双飞似蛟龙。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迎风逞好汉,逆水见英雄。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励志征途上,建功大业中。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友谊存致远,浩气贯长虹。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惜 别
时光宝贵赛真金,才贺相逢又饯行。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刻惜别离武汉,明晨问候至北京。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相约永葆青春志,互勉长存进取心。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乐道有缘重聚会,儿女趣事笑吟吟。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说明:每句诗下方的类似“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标注,是音调方面的基本格律要求,以方便阅览者对照。据我所知,在此基础上有几项调整规则。即
1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诗的第一、第三、第五个字可以用平音,也可以用仄音,而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必须按平仄规定。但是有两个例外:
1.1 “仄仄平平平仄仄”句的第三字、第五字不能同时不论。即两者必须有一个是平音。
1.2 “仄仄平平仄仄平”句的第三字必须遵守用平音。
2 另外允许有三种变格:
2.1 “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变为
“仄仄平平仄平仄”
2.2 “平平仄仄平平仄”可以变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
2.3 “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变为
9.七言律诗 篇九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初唐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黄鹤楼
唐代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出塞作·居延城外猎天骄 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恨别
唐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兴
杜 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
唐代 刘长卿
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渔阳老将多回席,鲁国诸生半在门。白马翩翩春草绿,邵陵西去猎平原。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唐 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始闻秋风 唐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形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倦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苏武庙 隋唐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长安秋夕 唐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赠羽林将军 过陈琳墓 唐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唐 李郢
虬须憔悴羽林郎,曾入甘泉侍武皇。雕没夜云知御苑,马随仙仗识天香。五湖归去孤舟月,六国平来两鬓霜。唯有桓伊江上笛,卧吹三弄送残阳。
旅怀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催两鬓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李商隐 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早雁 唐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贫女
隋唐 秦韬玉
篷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维 唐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
唐 杜甫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仓黄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送冷朝阳还上元 唐 韩翃
【律诗的基本知识】推荐阅读:
杜甫的七言律诗09-22
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色08-25
歌颂南昌起义的律诗09-29
关于秋天季节的七言律诗:晚秋01-12
行书五言律诗08-18
五言律诗·春情10-06
消防的基本知识11-01
模具的基本知识01-14
党性党纪的基本知识09-05
党的基本知识重点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