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的研究报告(精选14篇)
1.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的研究报告 篇一
关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5年12月12日县政协主席会议通过县委、县政府:
2005年8月下旬,县政协副主席...带队,县政协经济委员会对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经过听取汇报、实地调查、组织座谈后,委员们一致认为: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
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很强的发展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后劲;但在组织运行、管理规范、辐射广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政策扶持、规范管理,促使其健康发展。
一、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特点
(一)多元化兴办的特点
龙头企业型。为了增强企业加工原料来源的稳定性,与农户以合同的形式结成较紧密的联合体,企业领头创办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精深加工稻谷、小麦等农产品为主。2004年获全国“放心粮”食品称号。2004年组建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公司,注册资金1,020万元。企业与农户之间实行订单合作方式,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按市场价回收稻谷。2005年合同订单中稻10万亩,其中优质稻2.4万亩,合同订单稻谷1,200万斤。2005年已加工稻谷和小麦1,500万斤,销售收入2,00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
...有限公司是全省农业产业化百强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收购、加工、销售棉花为主。2005年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公司,注册资金600万元。公司与农户之间实行订单合作方式,公司为农户发放周转金、提供技术服务,回收籽棉加工。2004年,加工籽棉2,400万斤,实现利润100万元。
...有限公司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生产优良种猪、出售牲猪为主。2004年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公司,注册资金400万元。2004年,销售优良种猪和肉猪13,000头,实现利润230万元,股本分红160万元。
一般公司型。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提高自身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部分从事专业生产的能人自主创办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由黄鳝养殖大户...等人自主创办,公司拥有...乡特种水产养殖场,实行“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模式。2002年成立了黄鳝养殖协会,到2005年已发展会员382名,其中科技人员24人、营销人员58人、管理人员7人。目前黄鳝养殖达到1万亩、8,000箱,跨3县10多个乡镇,仅秦市乡就达到900户、6,000亩。2005年,秦市乡黄鳝养殖协会被纳入省级农民专业协会试点单位。
...有限责任公司由...于2005年创办,实行“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养鸡户向公司交一定的押金后,由公司提供鸡苗、饲料、回收肉鸡。公司现有固定资产27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已发展到10,000只的种鸡场。2005年发展养鸡户52户,养鸡12万只。
...村经济联合社成立于2000年,实行“经联社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以订单方式为...公司进行棉、油良种繁育。2004年,经联社组织农户为荆楚种业繁殖棉花良种1,000亩、油菜良种700亩,实现利润3.5万元。经联社以每斤籽花高于市场价0.25元、菜籽每斤高于市场价0.3元回收,可使农户增收几十万元。
行业协会型。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倡导下,相同行业人员创办了以服务为宗旨、以自律为目的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协会成立于2003年,2005年发展到会员180名,会员基本辐射全县。2004年,会员养鸭18万只,通过协会销售成鸭4万只、鲜蛋6万斤,加工鲜蛋50万枚。2005年,协会孵化鸭苗10万只,会员养鸭30万只。2004年,...协会被纳入湖北省100家农民专业协会试点单位。
...协会成立于2002年,有会员72人。2005年,发展到拥有大型收割机34台,小型收割机35台,旋耕机7台。每年夏、秋季节,协会组织农机到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收割作物,实施跨区作业。
...协会成立于2003年,有紧密型会员22人,分散型会员80人。2004年,菊花种植面积在1,000亩左右,2005年,菊花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2005年,...镇菊花协会被纳入省级农民专业协会试点单位。
...协会成立于2004年,有会员50名。协会提供“四供两销售”服务,即供鸡苗、供饲料、供药品、供防疫,销售成鸡、销售蛋品,促进了养鸡业发展,2005年会员养鸡22万只。
...协会由...领头创办,目前正在组建筹备中。
(二)多形式并存的特点
产加销一体型。围绕本地拳头产品联合
2.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的研究报告 篇二
1 武冈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概况
1.1 武冈市农村合作经济的种类与数量
目前, 武冈全市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协会15个, 参与会员达2200余人, 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7%。据调查, 武冈这15个农民专业协会的种类与数量分布呈一定的规律性 (见表1) 。
注:种植业协会中, 果业协会3个, 蔬菜协会2个;畜牧业协会中包括生猪养殖协会3个, 山羊养殖协会1个, 铜鹅养殖协会2个;特产加工业协会中包括卤菜制作协会4个。
由表1可以看出, 武冈市农民专业协会起步晚, 相当一部分协会成立时间较短;在协会的成立过程中政府的介入、引导作用相对较强, 农户自发组织的协会仅占60.0%;协会的覆盖区域范围狭窄, 很多协会主要以村级为主, 同时协会的规模小 (以50~200户的规模为主) , 涉及行业单一。
1.2 武冈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活动频次分析
根据对这15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协会) 调查表明, 武冈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每年开展活动次数比较少, 每年开展活动3次以下的占20.0%, 4~8次的占46.6%, 绝大多数的协会年开展活动不超过8次;会员参与积极性也不高, 会员参与平均人数超过总会员人数2/3以上的只有4个协会, 占26.7%, 将近70%的协会的会员参与人数不足总会员人数的2/3 (见表2) 。
2 武冈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模式
2.1 提供生产技术服务
大部分合作组织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依托政府有关部门 (农林局、科技局、农技站、畜技站等) 聘请有关专家为合作组织的会员及周边群众进行作物生产、养殖管理、特产销售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如养殖、蔬菜等协会经常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开展养殖、种植技术指导, 其中2006年果树、山羊、蔬菜等协会共组织开展培训20场次, 培训会员及周边群众2000多余人次。
2.2 新品种的引种与推广
开展这项服务工作的协会较少, 仅有武冈市柑橘协会在实施脐橙和柑橘的引进、试验、推广上做了部分工作。目前武冈市柑橘协会储备有10余种国内外优质脐橙和柑橘新品种, 准备每年推出1个新品种, 以此来促进会员增产、增收, 提高协会的影响力。
2.3 组织产品的销售
农产品以及特产的销售是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一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武冈卤菜制作协会, 协会不仅将其产品顺利销售给华宝食品有限公司、恭财食品有限公司和福元卤菜公司等, 而且通过协会与企业协商, 将卤豆腐的价格由原来的0.50元/块提高到2005年的0.60元/块, 同时帮助农户解决拖欠货款、申请世行支持项目等;武冈市柑橘协会多次到北京、黑龙江等省市联系客商, 促进柑橘销售, 目前农户基本不用出门就可以解决销售问题。
3 武冈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绩效评价
3.1 会员与非会员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对比分析
通过对会员与非会员农户在经济收益、农产品销售、获取市场信息、农资购买、病虫害防治、特产制作与销售等方面的对比分析, 可以进一步了解武冈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经营的具体影响及作用。
3.1.1 农户经济收益的对比。
针对100个农户的随机调查发现, 农户对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评价 (主要从经营规模、生产产量、产品价格、生产成本、产品收益5个方面评价) 表现出乐观态势, 认为合作组织的发展有利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生产产量的增加、产品价格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等 (见表3) 。另外, 100个农户样本中77个农户未参加任何形式的合作组织, 23个农户参加了不同形式、内容的合作组织。从对其2004~2006年的收入状况调查中发现 (见表4、表5) :首先, 无论是否加入合作组织, 从2004~2006年, 农户收入有着明显的增长趋势, 年收入低于5000~7000元的农户普遍减少, 而收入超过7000元的农户近几年急剧增加, 特别是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 有34.5%的农户年收入超过1万元, 超过7000元的占76.3%, 农户基本上处于相对较高的收入层次;其次, 从增长幅度来看, 加入农村合作组织的农户已摆脱年收入低于3000元的水平, 而年收入超过7000元的农户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未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 以2005年和2006年为例, 从2004~2006年参加合作组织且收入在7001~10000元的农户的数量提升9.1%, 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提升10.4%;相比之下, 未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比上年增加分别是8.4%和6.4%。虽然样本容量不同, 农户的实际经济基础也不同, 但从增长率、增长趋势上可以看出武冈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于增加农民收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
(%)
3.1.2 农业公共设施建设上的对比。
农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需要大量资金, 而且一般的农户个体没有能力也不愿意投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合作组织这一中介组织将各会员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进行公共设施建设, 不仅各个会员均可以获益, 而且也不会太大的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以武冈市生猪养殖协会为例, 该协会依托会员共同力量, 目前已组织建设大小养猪场15座, 并且自己有屠宰场, 这样方便农户生猪的销售, 增加养殖户收入。
3.1.3 对病虫害统一防治、畜禽统一防疫的对比。
病虫害的防治、畜禽的防疫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通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帮助, 会员不但对疫病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了解、及时处理, 而且会员内部进行防治、防疫的经验交流, 需要时由协会出面联系有关专家进行指导, 进行统一的防治、防疫, 提高防治、防疫效率的同时, 减少了这方面的成本。武冈市养鸡协会通过统一防治、防疫, 目前已经使其会员的鸡防疫率达到100%, 农户受益匪浅。相反, 在农户访谈中发现, 非会员的农户要么思想意识淡薄, 生产中隐藏隐患;要么找不到门路, 即便能够找到, 费用又非常昂贵。
3.1.4 获取市场信息的对比。
调查中发现, 在获取市场信息上会员与非会员相差不大, 原因在于协会提供的市场信息往往会因为农户之间的交流, 而使得非会员免费分享, 致使非会员的“搭便车”意识盛行。
3.1.5 对农产品 (特产) 销售与农资购买状况的对比。
因为将农户联合了起来, 每次交易量的规模比较大。通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面, 不仅吸引来了客商, 而且农户在农产品或特产销售上可以提高自己与商家、客户的谈判地位, 因为合作组织充当一个较大的经济实体敢于在农产品销售上提高价格, 在农资购买上压低价格, 防止农民利益流失。武冈市的蔬菜协会、生猪养殖协会这方面成绩突出, 不仅其农产品销售无忧, 而且价格经协会努力有所提高。这些对于非会员的农户是很难实现的。
3.2 武冈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行评价
通过对武冈市几个主要行政村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 目前农户对加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性不是很高:60%的农户表示愿意加入协会 (合作组织发展较好的浙江省95%的农户表示愿意加入) , 20%的农户对合作组织没有兴趣, 20%的农户表示随大流, 而且不同农户对合作组织的评价不一。
3.2.1 会员与非会员的评价。
加入合作组织的会员, 几个规模大 (如武冈市柑橘协会、武冈市卤菜制作协会) 的合作组织的会员普遍对合作组织反映良好, 认为加入合作组织以后, 确实在技术交流、培训以及新品种推广等方面做出了成绩, 92.2%的农户收入通过协会的帮助有所增加, 7.8%的农户入会前后收入变化不明显。但是规模小的合作组织的会员以及没有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对加入合作组织没有太大兴趣, 他们认为一方面合作组织对于其生产没有做出具体实质性的帮助且约束多, 另一方面非会员通过“搭便车”同样可以获得会员所享受的服务。
3.2.2 政府的评价。
武冈市被列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试点县 (市) , 省、县 (市) 二级政府对武冈市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思想上都相当重视。特别是武冈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虽然在资金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在政策上积极引导、配合, 刺激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建设, 帮助申请项目基金支持, 切实希望进一步扩大合作组织的规模, 提升协会的运作水平, 发挥协会的辐射带头作用, 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户。政府对几个规模较大、发展潜力较强的协会, 采取重点扶持策略;对规模较小的协会仅仅提供政策引导和组织部分经验交流与技术培训。
3.2.3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领导的评价。
据调查, 武冈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领导基本都是由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民主选举产生的, 且均为当地的农村干部或养殖、种植大户。目前, 各协会领导的态度因其协会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受政府重点培养、规模大的协会 (武冈市柑橘协会、武冈市卤菜制作协会) 的领导普遍对协会工作热情较高, 认为通过协会帮助, 势必会增加农民收入、抵抗市场风险, 与此对应, 其他协会的领导态度相对保守。
参考文献
[1]孙保华.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全作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8) :216-217.
3.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的研究报告 篇三
关键词:经济环境;合作组织;农村经济
一、我国新型农业的合作发展现状
我国新型的农村合作模式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按照农民的合作程度,可分为农村的专业经济组织、股份经济以及专业合作模式。农村经济合作模式是专业的模式类型,这是农民组织中最典型的模式,这是一种实体性质,规范化的管理与农民的联系息息相关,这是劳动者共同经营的合作体。股份经济合作模式指的是合作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模式,将按劳与按股结合。
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合作组织是在五四前后,自我党成立后,组织了工人以及农民运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经济合作发展的萌芽期,农民对于土地开始有了自主权,而八十年代至当前是农村合作的起步期。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实施的市场调节使得农业领域涌现了大量的新兴产业。20世纪末期,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农业市场化的提高使得内部制度逐步完善。
二、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环境以及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当前的制度环境使得制度创新成本逐步降低,从新型的农村合作模式为看,制度环境需要改善。新型的农村经济模式多样化,需要更多的法律支持。当前的新型经济组织法律地位比较明确,这需要相应的合作机构进行登记,在参加活动的时候需要具备相应的独立资格,给予农村合作社一定的支持。从经济环境来看我国的农产品环境不够明朗,这就使得不少农村地区因为交通方面的供给不足,导致缺乏将特产运送到市场的能力。再者,新型经济合作组织融资困难,农民能力有限,内部资金短缺,新型农村合作模式就资金的获得上需要很长时间的审批时间。我国的金融体制不够完善,新型农村经济需要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新型的农村合作模式规模不高,市场运作能力不高,利润比较少。在新型合作组织中的资金缺乏导致活动很难正常开展,这就降低了服务的质量。
2.农村合作产权不够明晰,内部制度不健全
当前的新农村合作组织对于产权的界定不明,改革费用较高,尚未能从源头上解决组织产权问题。新型的农村组织模式是属于全体成员共有的财产,实践中需要政府的组织牵头,这需要工商部以及民政部的审核。当前,现阶段的农村合作需要一定的资金盈余进行分配,在组织成员的主体缺失中阻碍了产品成员的发展。
当前的农村经济合作模式重点在于农村合作组织模式需要在工商部门进行登记,内部缺乏系统性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条款。此外,农村合作经济中需要建立规范化的章程。再者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缺乏组织管理氛围。在组织发展的项目决策中不够民主,这使得会员的参与程度不高。
3.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新型的农村合作组织体系不够完善,规模不大、数量较小。而新型的农村合作模式由于自身的实力不强,不少都停留于生产阶段,市场主体地位的缺失导致很难发挥当前的职能。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中,政府需要鼓励龙头企业,帮助农民成立合作社,使得组织范围能够扩大,这既保证了农民的利益,也保护了居民的利息。当前的很多城市存在了农产品与超市对接的项目,国家鼓励产品的对接,这省去了不少的中间环节,使得居民以及农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三、如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组织
1.改善制度环境,完善经济环境
当前针对新型的农村合作环境,应该出台更多的法规政策,给予农村组织的发展更好的机会。而各级政府应加强农民在合作发展中的教育宣传,加强对于干部的培训工作,普及相应的专业知识。此外,构建健全的法律法规,政府需要出台更多的法规政策,使得农村合作组织在运营中能够合法、合规。其次,政府对于新型的农村合作形式应加强政策支持,稳定产品的价格,加强职业培训建设,为新型的农民提供相应的保障。对于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环境,需要进行及时的优化,改变融资环境,解决农村合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构建新型农村的优惠政策,加强新型农村的组织制度。在相应的政府部门新增农村合作社,简化申请程序,缩短农村的合作组织时间。
2.明晰组织产权,健全内部管理
为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产权不明的问题,我们应出台更多相配备的法律法规,解决合作组织中的相应问题。首先,只有解决经济合作中的产权问题,才能做到有法必依,再者,继续加强农村的规范化管理,使得农村合作组织更加独立与完善。针对农村经济组织中的发展程度,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健全的组织规章,明确当前的组织宗旨。首先,应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建立规范的人事任用制度,再者应构建完善的监督制度,避免人事中常常涉及的走关系。明确组织内部的工作范围,使得组织成员之间能够享受一定的权利。再者,严格秉持组织合作中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的管理。在组织运行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做到核算以及利益的及时分配。
3.加强组织程度,提高农民的合作意识
首先,应当调动群众的积极、创造性以及主动性,使得农民能够独立的开展相关的活动,解放生产力。再者,应立足市场,重视细节,因地制宜进行产品的发展,有针对性的构建农村组织合作。坚持经济性的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及收入原则,尽量取得可观的收入效益。
若是从发起人以及创办人的角度,我们可以从多角度鼓励人们进行农村合作,鼓励农民之间的互帮互助,鼓励一些农业大户创办农村合作组织,带领本地农民兴办实体,鼓励农村集体组织创办相应的组织活动,发挥农村集体组织的相应优势,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分配进行调节,提高农民收入。
四、结语
新型的农村合作在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而由于政策环境以及农村合作组织的原因,新型的农村合作组织中仍旧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法律的不完善,组织合作关系比较松散,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等。从制度供给中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经济环境,强化民主管理,增强农村的合作的专业化,提高科学文化程度,加强宣传,激发农民的合作积极性,改变农村的合作数量,完善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邱琦,陈震钢,王闰等.商业保险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中的应用研究--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4,(6):415-418.
4.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的研究报告 篇四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100期
四川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调研报告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今年春夏以来,我们就四川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到成都、达州、广安、广元、乐山等地进行了专题调研。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巴山蜀水的广袤农村,一个个新型专合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壮大,千千万万个农民正逐步组织起来走向合作经济之路。这是一条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同富裕的光辉大道。本调研报告对四川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并对下一阶段专合组织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四川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回顾与现状
(一)农村改革前合作经济发展的简要回顾
新中国建立后,我省合作经济和全国一样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上世纪50年代,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合作化运动,从个体农民经过互助组、土地入股的初级合作社、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高级合作社,直至发展到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以“一大二公”、“政社合一”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存在了20多年,由于在所有制上过于求“高”求“纯”,规模上求“大”,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群众自主经营发展致富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期,我省农村改革了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承包责任制使农民个体自主经营发展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带来了农村经济的繁荣。但另一方面,许多地方的集体财产分光卖光,较大比例的农村集体经济已经名存实亡,据典型调查,60%以上的村、组没有集体收入,“空壳村”、“空壳组”普遍存在。农村实际上形成了以农民家庭独立自主经营为特征的小农经济格局,个人“分”的一层比较彻底,而集体“统”的一层基本不起作用。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进入买方市场以后,单家独户的农民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不相适应。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省农村各种专业协会应运而生,广大农民群众在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开始了创建新型专合组织的探索。
(二)新时期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新型专合组织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展起步期。大约为整个80年代。80年代初期,我省农村专合组织随着农村改革的起步而兴起,其初始形态是农民创办的各种专业协会,其中科协、农业部门起了很大的作用,供销社也在自身改革发展过程中积极参与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的主要功能是为会员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到1985年,全省农民专业协会达0.93万个,占全国七分之一,协会会员25万多人;1987年,协会发展到1.9万多个,入会农民39万余人。这一阶段我省农村专合组织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第二阶段,稳步发展期。大约是从90年代初期至2002年。这一阶段农村专合组织在数量上有起有落,趋于稳定,到2002年全省各类农村专合组织约8500个;从质量上看,协会服务功能从技术、信息服务向购销、加工领域拓展,出现了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专合组织。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期。大约是从2003年至今。党的十六大指出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2年底以来,省委高度重视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把它提到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推进四川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高度。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对专合组织发展问题作出重要批示。2003年全省首次召开了农村专合组织发展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发展成绩,提出了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推动全省农村专合组织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2004年,召开了全省农村专合组织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推动专合组织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到2005年底,全省已有农村专合组织1.33万个,比2002年增长57.5%,年均增长16.3%,成员农户278.5万户,带动农户879.5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4.7%。农村专合组织发展呈现多元化、多层化特点,出现了一批比较有规模、有影响的专合组织。它们已渐渐突破地域、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把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合理组合起来,有的还进行了资金合作。我省农村专合组织发展居于全国前列,2005年初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村专合组织发展试点省。
(三)四川农村专合组织发展的新探索
1.把转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与发展专合组织相结合。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农村工作由直接行政指挥向政治领导、间接管理和综合服务为主转变。我省一些地方切实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专合组织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村党支部领办、引办专合组织,专合组织设置党支部或党小组,农村专合组织紧紧依托和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的转变,使农村党支部有了“大舞台”,农村专合组织有了“主心骨”,农村产业发展有了“好路子”。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称之为“支部+协会,农民得实惠”。
2.政府支农资金开始重点投向农村专合组织。过去政府支农资金一般通过项目投放使用,资金使用效率,特别是带动性往往不十分理想。南江县等一些地方通过抓专合组织发展,把有限的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支农项目资金以及社会支农资金捆绑起来,按照一定比例与合作社社员入股资金配套,无息提供给合作社发展周转。这样,通过有限的政府支农资金作为载体,引导社会资金和农民资金投向合作社,又切实加强了对政府支农资金使用的监管,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合作经济事业的积极性,由要我发展变为我要发展。
3.农村专合组织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实现了发展的有效对接。我省一些农村信用合作社按照服务农民的原则,积极投入到农村专合组织发展中,为自身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五通桥区农村信用社对专合组织实行了联户担保贷款,较好地解决了专合组织发展中的资金难题。南江县南江黄羊光彩合作社将社员股金在农村信用社开设专户并接受监管,合作社起到了贷款中介、信誉认可和协助回收贷款的作用。信用社也对合作社贷款实行了利率从优、期限放长、手续从简等优惠政策。
4.农村专合组织向紧密型方向发展。我省农村专合组织大多数为利益联结不紧密的松散型协会,目前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一些松散型协会、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就有了发展紧密型合作社的愿望。不少市、县因势利导,开始从政策上积极引导专合组织向紧密型合作转变。这类紧密型合作社大多以产业为依托,以资金为纽带,以股份合作和购销合作为特征,较好地实现了农民的利益联结和分工协作基础上的产业化经营,虽然目前还很弱小,但却显示了强劲的生命力。
二、农村专合组织的作用、影响与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专合组织的作用和影响
一是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村专合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扩大了经济规模,促进了技术、信息、资金、品牌、市场等资源的共享,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和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苍溪县生猪专业社在与加工企业进行购销谈判时,凭借其规模和质量优势,最终使企业以每公斤高于散户0.4元的价格收购社员肥猪,较好的代表了社员利益。蒲江县果品协会、隆昌县禽苗协会、五通桥养鸡协会在收集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生产、协助会员销售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是促进了农业生产专业化、产业化进程。农村专合组织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帮助农民紧紧围绕市场调整种养结构,积极发展质量好、效益高、市场前景广的农畜产品,促进了“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与龙头企业、市场的联结,推动了农产品的专业化、标准化、基地化生产,加快了传统种植业向特色种、养、加工产业的转移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三是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农村专合组织在农业技术的服务普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社、农户,深入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四是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提高了农村商品率,促进了农民增收,尤其是成员农户效果明显。据有关部门调查,四川专合组织成员农户收入水平比一般农户高20%左右。
(二)我省农村专合组织发展实践中的问题
一是专合组织的经营机制不完善。相当部分的专合组织没有真正建立起民主管理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规章制度往往停留在纸面上,有的专合组织负责人在较大程度上控制了专合组织,普通成员参与程度低,互助合作性质少,有的甚至演变为私人企业。
二是专合组织的结构不合理。我省农村专合组织中组织结构松散、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的专业协会过多,比较规范的紧密型、半紧密型合作社较少,集体经济数量更少。专合组织总体结构层次较低、较散,导致整体质量不高,作用发挥有限。
三是专合组织经济实力弱。我省农村专合组织大多数经济规模不大,几乎没有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积累少,实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有的维持正常运转都困难,一旦发生市场风险,难以帮助农民渡过难关。
四是培育扶持的政策力度不够强。农村专合组织起步发展阶段亟须国家扶持,中央、省对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许多地方也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措施。但总体看来,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还有差距,特别是财政、信贷和税收方面力度不够。
五是法律地位不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至今尚未立法,我省专合组织有的在工商部门登记,有的在民政部门登记,有的建立若干年至今尚未登记。专合组织法律地位不明,既难以对外进行经营活动,一旦出现经济纠纷,又会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影响专合组织的规范化发展。
三、进一步推动农村专合组织发展的政策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内容。而新农村建设中的产业发展又是根本,对集体经济十分弱的四川来说,鼓励农民走新型合作经济之路是省委的一项重要举措,得到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为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推动农村专合组织向质量型发展转变
鉴于我省农村专合组织仍处于数量型扩张的初级阶段,当前应进一步重视专合组织的发展质量,以质量带数量,以质量促发展,推动专合组织向质量型发展转变。建议我省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加强对省内外合作经济发展典型经验的学习交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农村基层干部合作经济知识的培训,着力培养合作经济工作干部、合作社辅导员和合作社带头人,争取在近年对全省的合作社干部进行一次轮训。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在2007年召开一次全省性的提高农村专合组织发展质量的大会,把2007年定为合作经济发展质量年。
(二)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对专合组织发展的政策支持
我省要进一步抓紧落实已经出台的农村专合组织政策,并根据新的实践研究新的政策措施。省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应建立合作经济专项基金或专项资金,发挥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合作经济的导向作用,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和广大农民对合作经济事业的投入;要改进政府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式,把重点向龙头企业倾斜逐步转移到向专合组织倾斜,探索把政府支农资金适当捆绑起来投向专合组织的途径。税务部门要重点研究、制定和落实对农村合作社的优惠扶持政策;工商、农业、畜牧、林业等有关部门也要加强这方面的政策研究。各地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落实政策,完善政策,用活政策,为专合组织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
(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专合组织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农村专合组织中的引导、协调和服务作用,将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发展商品生产,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重要转变。各级党组织都应重视和积极推动这个转变。特别是县一级党委,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转变的领导,积极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专合组织发展中发挥好领航作用。
(四)合理划分专业协会和合作社两大类专合组织
我省现有专业协会和合作社分类标准不清,相互交叉发展,不利于提高发展质量。为了提高专合组织的整体发展水平,我省专业协会和合作社应按照活动领域进行规范分类。可以考虑专业协会类定位为社团法人,主要在技术、信息等服务领域活动,发挥行业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的作用,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合作社类定位为合作社法人,进入生产经营领域,成为经营实体,使其既区别于企业法人,又区别于社团法人。对一些已经进入经营领域的专业协会,要逐步改造为合作社;对一些松散型合作社,也可以转为专业协会。
(五)重视和支持专合组织向紧密型方向发展
以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为主的紧密型、半紧密型合作社,能够有效地把农民组织
起来发展规模经济,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比较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利益。我省要重视和积极支持紧密型、半紧密型合作社的发展,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农户创办紧密型、半紧密型合作社,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专业协会和松散型的合作社向紧密型、半紧密型合作社转型。已经建立的紧密型、半紧密型合作社,要依托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增加积累,切实为社员谋取最大利益。同时,要积极支持集体经济包括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支持双层经营体制中集体一层通过发展逐步增加积累,重视和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在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示范作用。
(六)进一步完善合作社运行机制
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与其运行机制紧密联系。要按照合作社基本原则对现有合作社的运行机制进行重新塑造和完善,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合作社进行规范化建设试点。对新创建的合作社,从一开始就要抓紧合作社组织结构和利益机制的构建。对实行股份制的紧密型、半紧密型合作社,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的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一般处于强势,资本优于劳动必然损害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联结关系。总的看来,现阶段应实行劳动合作优先和资本适当约束的原则,在分配机制上要逐步形成合作社按社员产品惠顾额分配和按股份分配两种主要分配形式的有机结合,体现合作社的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密切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联结机制。
(七)合作社要办好自己的经营实体
我省农村专合组织实力弱,与其长期主要在技术、信息服务领域活动,没有及时进入经营领域有关。合作社要真正成为农民走向市场经济的靠山,必须兴办自己的经营实体,进入购销、加工领域从事经营活动,分享购销环节和加工环节带来的增值利润,逐步增加自身积累,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和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合作社要办好经营实体,必须注重培训自己的管理人才,广泛吸引人才,提高管理水平,政府应在人才和培训方面重点给予支持。合作社建立起强大的产加销经营实体,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八)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专合组织发展中的杠杆作用
农村专合组织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惠互利的。农村信用社对专合组织的信贷支持具有重要杠杆作用,随着合作社经济整体实力增强,资金信誉度不断提高,必然大量增加信用社的优质贷款客户群,增强信用社资金运作和支农能力。建议我省总结南江县“支部+专合+信合”经验和五通桥区信用社对专合组织实行联户担保贷款的经验,选择有条件的地方扩大试点,发挥好农村信用社支持专合组织发展的资金杠杆作用。农村信用社也要把支持专合组织发展作为服务“三农”和拓展发展空间的突破口,最终实现合作社与信用社的双赢。
(九)加快制定合作经济地方性法规的步伐
农村专合组织的国家立法正在酝酿。为了促进我省专合组织的发展,省人大和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要紧紧跟踪国家立法情况和进度,一方面要抓紧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一旦国家法规公布,我省配套性地方法规即可出台。关于专合组织的注册,我省可制定暂行规定,原则上专业协会可在民政部门作为社团法人登记,合作社可由工商部门新设合作社法人进行登记。
(十)把专合组织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农村专合组织发展直接推动了农村生产发展和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我省要把农村专合组织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抓农村专合组织发展促进和推动新农村建设。许多地方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的专合组织发展受制于落后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建议各地要注意将新农村建设试点与专合组织的发展相结合,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来支持和推动专合组织的发展壮大。
组长:赵昂
成员:唐文超 何源
(提供单位:
5.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的研究报告 篇五
2.2 缜密的管理网络 娄底市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采用网络管理结构。在区、市、县设立合作组织的总站,总站由科技部、联络部、风险部、推广部等组成。科技部负责新型农业科技的技术研究,联络部负责协调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农户之间的关系,风险部负责金融贷款和投资风险评估,推广部负责与农户点对点技术服务。以乡镇为基础,建立分社,实施片区管理。各村设立生产小组,直接与农户建立联系。从而形成“总社-分社-小组-农户”的组织架构。
2.3 民主的决策机制 娄底市农村科技专业合作组织秉承“农民做主”的理念,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农民自主自愿参与合作组织,“一户一票”建立表决机制,对技术引进、财务管理、信息公开等组织事务进行管理。以利益共同化作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建立社员自主退出机制和合作组织运行的监督机制。
6.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的研究报告 篇六
摘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重要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对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解决农村与农民问题上,必须加强对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推广和运用,进一步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提升农民经济收益,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性。本文就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展开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希望对于相关方面的研究起到一定的补充和丰富作用。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发展;乡镇经济
一、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
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生产者,在基于资源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定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目标是维护和改善生产条件,优化生产效率,保持更高的农业生产水平。
随着我国土地改革的深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了重要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但是,尽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鼓励和提升了家庭农业生产积极性,但是过度分散的生产经营模式也加剧了农业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依靠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够在确保家庭生产积极性的同时,降低农户与市场之间的交易成本,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极为有利。
二、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一)组织联系
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能够加强农户之间的组织联系,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切实保证地区农业经济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农业是一个相对弱质的产业,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限制了农业生产效率,也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在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下,乡镇农户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形成一个全新的组织单元,能够保证组织内部的联系与协作,这将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度提供可靠保障。
(二)服务支持
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够为农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支持,满足农业生产的客观需求。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具备一定规模的组织,其拥有个人家庭所不具备的资源优势,而这些将能够为家庭经营和生产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持。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导致资源分散度过高,而依靠家庭自身的能力则无法本质上解决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困境。在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的支持下,能够为分散的家庭提供大量资源保障,如农业机械设备、贷款和信息技术支持等,更好地满足农业发展需求。
(三)载体中介
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也是一个规模化的载体和中介,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动力。乡镇农村合作经济能够为农村家庭争取更多的市场谈判优势,而在整个市场谈判的过程中,乡镇农村合作经济所扮演的就是载体中介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既需要面对复杂的市场,更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而通过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的支持,能够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控制销售成本,争取更高的市场价格,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农民收入的提升,并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建议
(一)加强组织宣传,转变组织认识
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首先需要拥有良好的认知基础。为此,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对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的宣传,转变农民传统认知观念。地方政府可以组建专门的宣传小组,定期下乡开展知识普及和宣传,提升农民认知,增强农民参与积极性。此外,考虑到农民文化素质有限这一现实情况,政府应该循序渐进地开展推广工作,逐渐培养农民合作意识。
(二)优化和改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机制
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机制的优化,是农民踊跃参与的重要前提。虽然,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在国内推行多年,但其机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监管机制和农民权益保障机制上,应该予以丰富和完善,如建立独立的监管部门、明确监管人员的选拔、落实农民权益保护的途径和制度等,切实保障农民利益,提升农民参加的信心和热情。
(三)加强财政支持和监督力度
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需要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推广。首先,地方政府必须加强财政上的投入,用于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宣传推广、设施建设和农业补贴等,不断增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地区影响力。其次,针对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应尽快形成一套专门的监督机制,对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内部管理等方面实施全面监管,降低组织的运行和发展风险。
(四)注重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
优秀的人才团队,有利于加快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推动组织的改革和创新。在人才培养问题上,一方面要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保证合作组织工作人员能力素质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必须制定健全的考核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成长和学习意识。此外,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依靠现代化技术保证平台的功能和价值,真正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可靠贡献。
四、总结
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加强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推广非常关键。在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践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国家相关农业政策,不断优化和完善组织管理,加强组织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7.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的研究报告 篇七
关键词: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农村经济
农民经纪人, 是指以农村市场为导向, 以农业增效为目的, 从事农业信息咨询、农产品购销活动的专业人员。农民经纪人外接市场, 内联基地, 走镇串村, 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中, 充分发挥了纽带和桥梁作用, 促使农村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 农民经纪人队伍和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 存在诸多障碍和困难, 迫切需要在引导和扶持中发展, 在素质和规模上提高壮大。
1 农民经纪人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城乡市场的日益繁荣, 农民经纪人在农业市场化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不仅架起了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 而且较好地促进和拉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他们连接市场、指导生产、龙头牵动、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 不时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社会效益引人注目。
1.1 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了主导产业的形成。
农民经纪人凭借自己长期征战市场的经验和对市场的洞察力, 及时为农民提供最新市场信息, 发挥了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在农民经纪人超前的市场观念影响下, 市场容量大、单位产量高、适销对路的农副土特产品蓬勃发展, 农民自发地调整农业结构, 通过“看不见的手”提高了农业生产的集约程度, 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
1.2 实现了产销衔接, 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民经纪人为农民提供了准确的市场信息、适用的先进技术、及时的买卖商机, 把千家万户和产业化的市场连接起来, 实行规模化经营, 提高了农业组织化、区域化、专业化程度, 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地优势的产业群。同时, 农民经纪人将农业加工企业和农户有机地衔接起来, 减少了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和风险性, 也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1.3 拉长了农业产业链, 促进了农村分工与协作。
在摸爬滚打中形成一定规模的农民经纪人, 凭借自身的信息、资金优势和稳定的销售渠道, 辐射带动左邻右舍甚至周边地区发展某一产品生产, 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同时农业的分工细化拉长了产业链, 使农民能分享到除生产环节以外的利润, 降低了农民进入市场的风险, 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1.4 开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新领域, 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民经纪人在带动一批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开辟了新的领域, 产生了良性发展的连锁效益, 活跃了农村经济, 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
2 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经纪人队伍对发展农村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对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 还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为:
2.1 孤军作战。
组织形式过于松散, 大部分是“独立经营”、“我行我素”、无序竞争;经营方式相对落后, 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 一体化的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发展步伐较慢, 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相适应。
2.2 实力不足。
有些农民经纪人思路清晰, 发展方向也明确, 但苦于资本积累少, 难以扩大规模, 往往是随波逐流, 你种什么我卖什么, 你养什么我销什么, 经营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3 素质偏低。
一些农民经纪人在市场交往中语言、工商、计量、标准、法规等方面或存有障碍, 或知识缺乏, 因而在经营中违规操作, 上当受骗时有发生。
2.4 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少数部门对农民经纪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 往往对待农民经纪人采取“自生自灭”的态度, 比如金融部门缺乏有力的扶持和保护政策, 贷款难, 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发展。
2.5 经纪人协会发育水平不高。
现有的农业中介组织大多属于初级形态, 主要开展简单的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 功能比较单一, 运行机制不活, 帮助协调解决经纪人经营过程中遇到各种矛盾的能力不强, 对经纪人的凝聚力不够。
3 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温家宝总理曾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形成带动结构调整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要着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龙头企业可以是生产加工企业, 也是科技企业、流通企业和中介组织。因此发展壮大农民经纪人及组织要站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高度, 把农民经纪人的发展规范问题置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局中去运筹, 置于产业化经营的链条中去把握, 置于产业化经营龙头的地位中去对待, 制定、拓展发展目标和途径, 完善内部管理, 提供服务, 营造环境。
3.1 统一认识, 理清思路, 把培育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摆上突出位置。
要把培育农民经纪人作为发展市场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来抓。要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 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民经纪人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总结推广宣传典型, 对贡献大的进行表彰奖励。对一些政治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 能够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农民经纪人, 可以吸收为村干部。同时, 抓好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 要改变传统的单纯靠“开会”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的模式, 形成政府联系协会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协会联系经纪人、经纪人带动农户的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总之, 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在政治上给他们定位, 在工作上给他们引导, 积极鼓励和促使他们健康发展。
3.2 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 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协会的功能和作用。
要做好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各种形式的农村民间流通组织的引导、协调、服务和合法权益保障工作, 使协会成为农民经纪人和农村民间流通组织交流商品信息、反映正当要求、争取政策扶持、维护合法权益和规范交易行为的自我服务机构。健全协会运行机制, 围绕主导产业适时组建各类专业经纪人协会, 发挥群体优势和叠加效应。明确经纪人协会的法律身份、经济角色和社会角色, 在贷款、担保、法律责任等方面给予权责。政府对经纪人进行扶持时, 各项政策通过协会去落实, 权利和义务对等。可借鉴国外专业协会的管理办法, 通过入股联合, 建立经纪人合作基金会, 促使协会向公司化方向发展。
3.3 加强指导, 营造环境, 为农民经纪人提供营销舞台。
首先, 加强市场建设, 提供营销载体。促进以专业市场为中心, 各镇集贸市场为支点的市场网络体系建设。其次,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为了让广大农民经纪人获取准确、及时的市场需求信息, 更好地指导农民经纪人组织的专业化生产和交易, 各镇可依托农技服务部门建立信息中心, 与省、市、区农业信息网络联网, 定期将国内外市场信息向农户和营销经纪人发布。同时, 积极鼓励有一定规模的农民经纪人开展网上交易, 拓宽营销渠道。第三, 努力提高农民经纪人的组织化程度。对松散型的农民经纪人及组织, 因地制宜, 与时俱进, 根据各自的区域特色和行业优势, 以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和龙头企业为依托, 建好特色基地, 加快形成“一村一品”或“一镇一品”, 积极发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产、加、销一体化的紧密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第四, 强化协调服务, 为农民经纪人排忧解难。镇、村两级都要建立农民经纪人档案, 经常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为农民经纪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五,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要择优扶持一部分经纪人大户, 使其在我区的特色优势产业上扩大规模。深化专业户联保贷款改革, 在担保形式和抵押内容上灵活调整, 完善管理方法, 以利调动中小经营规模经纪人的积极性。对经纪人创办加工企业、设立直销店、连锁店给予应有的重视, 金融部门主动参与评估和可行性研究, 确认的帮助立项, 解决其贷款问题。
3.4 强化培训, 积极引导, 努力提高农民经纪人素质。
8.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的研究报告 篇八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农业 乡镇
一、芳华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
芳华镇位于陆良县城北部15公里处,属山区半山区乡镇,辖区面积24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31人每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214亩,辖10个村(居)民委员会,1036户33517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大力引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激发活力,增强实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截至目前,芳华镇共注册登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1个,3个协会,8个专业合作社,6个有一定经济基础,并委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组办理会计业务。
二、取得成效
(一)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市场风险
提高了农民的参与意识,带动周边农户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合作组织,签订生产订单,实行产销对接,降低农产品市场风险。如芳华镇全镇10个村(居)委会、51个村(居)民小组实现“股份合作经济”全覆盖,全镇杂交玉米制种基地从原有的3000亩扩大到现在的15000亩,产量达3600余吨,产值达2900余万元。
(二)降低成本投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多种经营方式并存,拓宽农户增收渠道,降低各项成本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如芳华镇芳华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周边土地未流转的农户在大小春间隙,与香港田园蔬菜公司合作,帮他们种菜,公司按合同负责菜苗,肥料、技术服务等供应,农户不用投入成本,只负责田间管理,收割时田园公司按合同规定付给农户劳务费,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三)各部门大力扶持,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为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切实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帮助合作社经营户解决在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如2012年,陆良县芳华镇芳华村蔬菜专业合作社、麒麟区越州镇兴飞水果专业合作社等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得到国家农发办扶持。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由于芳华镇属山区半山区乡镇,群众在认识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及能否长远发展下去存在疑虑,参与度不高,合作意识不强。另外,一些村居委会干部、政府工作人员至今仍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概念,性质认识不清,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
(二)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
芳华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多经济实力较弱,组织规模较小,组织能力较差,经营范围基本上限于本镇或本村,有的仅仅是亲朋友邻之间的一种互帮互助。如芳华镇生猪养殖协会,会员都是养殖户中的亲朋友邻,他们不定期轮流到各家集中,交流生猪营销信息,养殖经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等,由于组织规模较小,在遇到市场风险时,无法带领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导致会员养殖戶失去信心,养殖协会半路夭折,解散。
有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有组织、无活动,其经营状况与农户利益关系不大,农户很少关心组织的运营情况,对组织缺乏热情。在功能、作用的发挥等方面,都属于低层次的,在服务上仅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生产资料的采购服务等初级合作为主而对农民所企盼的加工、销售等环节较少。因此,合作组织带动农户的覆盖面不大,发展后劲不足,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薄弱,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三)人才和资金缺乏,经营层次较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需要大量懂经营、善管理、具有较高威望、组织协调能力、又有奉献精神的带头人,而当前的合作组织会员大多是农民,专业知识、政策水平、市场经营能力、管理经验等较为缺乏,依赖政府部门思想增强,从而制约了农民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合作组织在市场运营和内部管理中表现出管理粗放、组织机构不严密、规章制度不完备、责权利不明确等问题。
合作组织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农村合作组织的资金仍以农民自筹和各种形式的混合出资为主,来源非常有限。行业协会的经费来源仅仅是有限的会费,办公设施简陋,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很难给予有力的财政支持,不少自筹资本的农民合作组织因流动资金短缺而中途夭折。
(四)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不规范,经验不足
一方面,合作经济组织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的企业,成立时间不长,其结构形式与一般的企业有些不同,也与农村集体经济(村委会)财务管理有区别,所以,成熟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还比较欠缺。
一方面,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管理人员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管理能力相对较低,管理经验不足,受逐利思想的影响,重经营、轻财务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对规范管理人员的财务制度有抵触情绪,财务制度执行难度较大。
四、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识,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运行机制和优势,宣传中央、省、市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让干部和群众充分了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建立健全各种运行机制,从制度上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建立健全组织内部运行机制,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制定完善的章程,明确责任和权力;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机制,多种利益分配方式并存,确实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有计划地对村(居)委会干部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者进行教育培训,传授先进经验,培养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工作骨干力量,充分带动农民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三)积极争取各方公共政策的支持,促进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快速发展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对具有一定规模、一定示范性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资金,做好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引进和产品促销工作,确保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四)加强财务管理,增强信任感,调动社员积极性
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等制度规范运作,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员和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实行社务和财务公开。加大对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及时反映经济组织经营成果,及时提供经营决策依据,增强信任感,调动社员积极性。
9.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的研究报告 篇九
研究领域农村经济: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坚定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目标不动摇,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历史罕见的严重旱情等不利影响,夏季粮油再夺丰收,畜牧、水产稳定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发展势头,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形势好于预期,实现全年“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目标具备了较好的基础,金融危机没有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势。但由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与外部关联度不断提高,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日益凸显。在新形势下,面对金融危机可能存在的长期的、潜在的影响,以及日益趋紧的资源和市场约束,我国需要在保持相关政策基本稳定的同时增强政策调控的灵活性,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夏粮首获“六连增”,夏油再创历史新高。二是畜牧业生产总体向好。三是渔业生产稳定增长。
四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跨区机收成效显著。五是乡镇企业保持增长,农垦经济平稳发展。六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重大动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七是农民收入和外出务工人数小幅增长。(这些都没有什么用,可以删除)
3设计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但农产品供求紧平衡仍是长期态势 当前农产品供给充足,价格总体稳定,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有望保持稳定发展态势。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的短缺与过剩一直会交织存在,对农产品进口的依赖可能相应增长。
1.农产品供给充足。夏粮总产达到2467亿斤,实现连续6年增产,早稻总产预计在660亿斤以上,增产已成定局。秋收作物长势总体正常,预计面积将比上年增加1300万亩以上,全年粮食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总产有望超过1万亿斤。油菜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油菜籽产量1290万吨,比2008年增加90万吨左右。
2.农产品价格总体稳定但存在下行的压力。据我部监测,近期小麦和玉米价格有所上涨,稻谷价格略有下跌,猪肉价格止跌回升,水产品价格平稳运行,农产品价格总体保持稳定。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农产品需求下滑,世界农产品价格目前总体保持下降趋势,目前国内小麦、玉米、大豆的价格分别是国际价格的155.7%、181.4%和136.1%。此外,国家通过临时收储措施分批收购了约7000万吨粮食,粮食出库销售也将给价格带来下行压力。
(二)2009年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好于预期,但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可能出现变化 2009年上半年,农民增收出现困难,但人均现金收入仍达到2733元,实际增长8.1%,高于年初预期。上半年,江西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32元,同比增长8.8%,增幅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下半年农民增收相对乐观,也可能改变年初认为比较困难的判断。但由于农民增收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今后两三年内保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势头有相当难度。
(三)农民工外出就业形势逐步好转,大规模转移就业仍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格局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劳动力转移速度虽一度减缓,但大规模转移的基本态势未变。
(四)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关键领域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近几年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扩大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范围,在全国普遍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也开始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部分地区也积极开展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发展。但农村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较多。
(应主要论述农业合作组织对农业发展和我国经济的重要意义。)
4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农协对于第一产业提供政治以及经济上的优惠条件,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第一产业的发展。积极进行收入所得的再分配,有效地防止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社会贫富差距,安定了社会秩序。其作用:
1.培育农畜优良品种,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对农民进行指导和培训。农协组织水稻、大米和大豆栽培讲习会和现场讨论会,指导样板田的工作;建立新农药、肥料试验田和低农药大米试验田;开展对异常气象造成冷冻的对策研究。农协还组织农民扩大花卉、水果、蔬菜等特种园艺的生产,指导农民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如组织花农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举办花卉展览评比,从园艺品种的搜集、育苗到产品的出售实行一条龙服务。为加快畜产品的生产,农协组织农民开展了引进良种、建立生产高品质牛肉的畜牧场、加快肉牛的育肥等一系列活动。
2.承担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加工销售,免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通过农协销售的产品有粮食、园艺品、畜产品等。2005年,平均每户农民通过农协销售的农产品为166万日元。农民通过农协购买的商品有肥料、农药、饲料、农机具、石油、大米及其他生活资料。平均每户农民由农协供给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达96万日元。
3.为农民提供农业信贷服务并组织农民互助共济。2005年农协给农民的贷款总额为63.8亿日元,其中包括住宅资金(18%)、营农资金(19.3%)、事业资金(18.9%)等。每户农民当年向农协存款637万日元。农协的互助支出用于农民养老、育儿、住房和火灾、车祸等伤害的款项,共计4.8亿日元。
农协为农民的社会化服务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服务,又包括为全体农协会员、准会员的日常生活服务,凡是生活在其中的人都已离不开它。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协应以服务农民为目的,而现在却以盈利为目的。二是农协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综合经营机构,什么都要管,有的农民认为不自由。三是农协管理机关人员太多,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农业组织化建设必须以共同利益为基础。
3.2农业组织化发展的主体必须是农民自身。日本农协的各种服务机构是农民会员自己的组织,其岗位责任者和普通会员的区别只是组织分工不同。我国现存的各种农业服务社团组织的特征基本都是存在于农民群体之外,以一种外在的协作力量帮助、促动农业发展。这种组织关系使工作效绩高低无关痛痒,效绩低下管理部门不会严厉责罚,农民也不会有多少责难。如果服务部门是农民股份合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农民选举或聘任的结果,作为组织主体的农民当然不会容忍服务效绩的低下,这种关系派生的压力会转化成处在服务岗位上的责任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促使其自觉勤奋努力工作。
3.3我国当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我国农业组织化发展的胚芽。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互助联合体,只要它们逐步向综合性质规范化发展,就是和日本农协具有相近性能的现代农业组织。目前,我国农民的专业化组织已经初具规模,各级政府机构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通过总结经验,完善法制基础,促动其健康规范发展(是对农业合作组织的研究概况,而不是农协的作用)
二设计研究的内容 1重点解决的问题
解决农村现实问题,维护农民整体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历史性的巨大进步,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今天,我们要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继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下决心解决好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
近年来,党和政府针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要看到,当前一些影响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是一些地方农民负担仍然较重。这些地方不顾国家三令五申,随意向农民伸手,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仍屡禁不止,要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各种达标升级和检查评比活动依然名目繁多,向农民转嫁乡村两级不良债务的现象有所蔓延。二是不少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堪忧。一些地方农民文化生活贫乏,文化糟粕乘虚而入,封建迷信活动抬头,腐朽思想蔓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三是一些农村地区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而且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作出努力,其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基层干部能否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要帮助农村基层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的思想,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学会正确处理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是农业合作组织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1农村改革2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3合作金融4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5农村生产和土地问题6农村经济安全发展7农业产值8改善农村生态资源环境8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关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研究的几个方面)
3本设计预期取得的成果(撰写出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三 设计工作安排
1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采用列路线图的方式
日本农协对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启示——我国农村经济——我国农村经济现状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重点要解决问题
——新问题采取政策措施
——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农村地区社会问题
——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统筹城乡发展 日本农协共同利益机制——.借鉴
我国农业的组织化发展共同利益机制.——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
——组织内外监督制衡
——农业组织化发展的主体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2设计进度计划2.1毕业实习(第1周-第3周,共3周):2月28日-3月18日
2.2毕业论文开题(第4周,共1周):3月21日-3月25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封面写:2011年3月25日]
2.3论文初稿(第5周-第9周,共5周):3月28日-4月29日
2.4论文二稿(第10周-第13周,共4周):5月2日-5月27日
2.5论文定稿(第14周-第15周,共2周):5月30日-6月10日
2.6论文答辩(第16周,共1周):6月13日-6月17日 四 需要阅读的参考文献
《农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_文秘114》
《日本农协的发展与思考》
《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和经济改革》
《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村研究报告1990-1998》,中国财经出版社
《全国乡镇企业基本情况及经济运行分析》1994-199926.OECD
《中国《中国农村观察》,1999年第一期29.王宝清战胜农村贫困》,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年4月28
《2000-2001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财经时报》
《经济日报》
10.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的研究报告 篇十
中国曾经探索走过一条合作化道路,但因为历史、国情等原因,我们最终选择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成为独立的财产主体和市场主体。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以及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已无法应对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大市场,逐渐暴露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抵抗市场风险水平低等问题,组织起来,共同应对自然和市场的双重挑战,已成为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稳定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为落实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政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渠道。
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上,如何引导和推动农民的合作,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业家庭经营制度与农民合作制度相融合的农民合作经济体系,是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这方面,酒泉市结合实际,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在政府的积极倡仪和引导下,农民自愿组织起来,以农业生产家庭经营为主,以行业协会为主要模式的专业合作组织,为成员提供各种生产、加工、储藏、运销、信息、技术、培训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全市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8个,拥有资产6.96亿元,会员6.5万人,占全市农民总数的11.4%。业务活动涉及种植、养殖、渔业以及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信息和服务业等各行各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持续增收,提高了农业竞争力。
这次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场会议在XX召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良好机会,必将进一步推动XX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长足发展。为了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市州的经验作法,努力克服工作中问题和不足,促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更好的发展,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必须是由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组成。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较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允许各种力量参与兴办的同时,必须保证农民成员真正成为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人。通过保证农民成员的数量,保证农民成员对组织民主管理的权利,使农民成员有效表达自己的愿望,防止他人利用、操纵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第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必须予以明确。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后出现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既不同于以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法人,也不同于社会团体法人,也不是个人合伙或者合伙企业,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组织形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既须符合《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的四个基本要件予以核准登记,又应享受法律规定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科技和人才支撑等政策。
第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机构必须健全。应当参照现代企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和财产权及利益分配制度。成员(代表)大会应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权力机构,由成员(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理事会成员、执行监事或监事会成员,决定重大事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来源应当包括成员出资、公积金、国家财政直接补助、社会捐赠及其他合法收益,出资多少只是作为比例返还财产的依据,成员之间不论出资多少都应享受平等的基本表决权利。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当通过为每个成员设立帐户的方式,明确各成员的财产权利,并以此为依据参与分配、承担责任和处理财产。要充分体现合作社赢余按交易量返还的基本原则,同时保护一般成员和出资较多成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社会捐赠形成的财产,应当按照成员数量平均,作为比例返还的依据。
第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在充分尊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政府要做好引导兴办、扶持发展、保护权益等方面的工作,充分体现“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要以党和国家有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为依据,保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考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阶段性,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农村各类行业协会等形态可以说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初级形式,要允许各种经济组织形态的存在,在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发展。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酒泉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稳定了农民,就稳定了社会;组织了农民,就构建了和谐。我市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解决不好“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就没有希望;解决不好农民的小康,全市人民的小康就没有希望;解决不好农村的现代化,全市的现代化就没有希望。把农民组织起来,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就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架起了一道坚实的桥梁。
相信在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场会议的推动下,XX市乃至全省的农村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
11.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的研究报告 篇十一
农村合作经济的内涵意义
农村合作经济的概念界定。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认定。但是,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梳理一些相关领域的研究,并参考农村合作经济的有关规章制度,认为农村合作经济就是原来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提高和改善自身的农业经营效果,增加收入,提高农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在“自愿、平等、互助、互利”原则的基础上,遵守国家及政府的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联合其他农业小生产者,从事特定经济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企业经营形式的组织。
农村合作经济的意义。对于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意义,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通过合作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单个农户难以解决的农业项目问题。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合作可以扩大农民筹集资金的范围,解决制约实施农业项目资金瓶颈,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通过合作可以有效解决农业项目用地问题,农户可以以土地加入合作组织,进而为农业项目的实施提供用地保障;通过合作可以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解决项目实施的失败可能给农民带来的“致命打击”;通过合作可以发挥成员的集体智慧,解决单个农户思路狭隘的问题,为大家的发展找出更适合的路径;通过合作可以增强农户在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规模效应”将得到体现,农户将由“单打独斗”变为“集体进退”;通过合作可以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合作使农业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进而降低劳动成本,使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升。总之,农村合作经济是在组织上的一次变革和创新,是符合当前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趋势的,因此,能够提高和改善农民的农业收入水平,更好的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量少、规模小、发展不平衡。从调研的一些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情况来看,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经营规模很小,会员人数不多,并且其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不高。在相关产业的发展方面,也不够平衡。主要集中在农业初级产品的供应方面,而缺乏比较精细化的深加工。
资金来源相对缺乏。农村合作经济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会员自筹,对一些其他资金来源渠道,使用较少。缺乏有效的资金来源渠道,使得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步伐较慢,规模较小。
专业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不足。专业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使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水平不高,相关科学技术使用水平较低,影响了农业生产加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农村合作经济在当前环境下,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员,还存在一些问题。
组织成员合作意识较差。合作经济组织中,成员的合作意识不强,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常常会首先考虑个人利益,对组织的利益考虑不到位。缺乏良好的合作意识,使得合作经济的发展基础不够牢固,不利于其长远持久发展。
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对策
加强政府的引导、监督和管理。政府应继续加强引导和监督管理,确保农村合作经济沿着正确、健康的发展道路不断前进。对于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村庄,要逐村建立“三资”台账,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创新,健全村合作经济绩效考评机制,严格执行项目督查制。政府相关部门要及时掌握合作经济中每个项目点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到位,并跟踪问效,同时,完善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绩效考评机制,通过第三方评价来检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完善组织机构和章程,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在农村合作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组织机构章程,通过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来确保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平稳。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能够有效降低和化解风险,这是当前一些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的合作经济组织需要改进的。所以,农村合作经济要加强监督管理,着力构建农村集体经济收益规范运行的新体制,严管严用保安全,用活用好保民生。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要进一步突破资金瓶颈,健全农村合作经济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用好用活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先建后补、以物代资等政策手段,采用抵押、担保等多种方式,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村集体经济发展综合开发,逐步形成稳定增长的投入新格局。
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提高优势农产品的加工水平。合作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一直从事初级低段的农产品加工,要强化品牌意识,通过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逐渐提高优势农产品的加工深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要依托本地特色产业优势,积极与当地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共同发展特色经济,实现农村合作经济品牌的整体提升。
加强农民与其他合作组织的联系。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需要联合区域内更多的农户与其他经济组织,要探索强村带弱村、村企联手共建、扶贫开发等多种形式,实现多元化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经济组织与其他经济主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项目,丰富村级合作经济实现形式。成立相关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通过与专业合作社、与公司合作等多种渠道,实现经济收入的快速增加。
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讲坛”、现场观摩、座谈交流、学历教育、外出考察、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知识培训,着力提升农民素质能力,提高农村合作经济自我发展能力。
12.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的研究报告 篇十二
一、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一) 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合作组织对发展现代农业、保持农村改革开放成果和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有重要作用。围绕流通、经营和金融领域, 合作组织能为一家一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以及资金调剂、商品流通、原料生产、采购、加工、经销、产品销售等多方面服务, 巩固农村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农村合作者能通过向社会呼吁, 增强农产品保护意识, 避免价格波动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损失。另外, 合作组织充当经营法定代理人, 为农户提供资产服务, 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市场经营秩序和有序竞争。
(二) 自主管理农村经济
合作组织是自上而下的团体, 发挥政府职能代理人的作用, 分担了大量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 也是促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 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合作组织作为农民的联合体, 必须为社员素质的提高而努力。农业结构的调整、科技的转化、技术的普及、生产经营与管理水准的提高, 都离不开社员素质的提高。目前, 在农村劳动力中, 小学学历者占总劳动力比例较高。这种现状, 不适应今后农业的设施化、机械化、集约化和信息化的要求。
(四) 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模式
合作制的内容非常广泛, 合作组织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有可能会创造出合作组织的更多模式, 带动农村社会的全面、深入发展。
二、新形势下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面临的挑战
(一) 政府政策与我国农村基本情况脱节
在发达国家, 80%以上的农民参加了一个以上不同类型的合作社, 农民1/3以上的生产资料是通过合作社采购的, 1/3以上的农产品是通过合作社加工和销售的。与国际上相比,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数量, 以及农户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占总农户的比重仍然很低。鉴于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 我国各级政府都积极地制定了各种政策措施来促进和保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健康发展。但是,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仍然没有被很好地推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政策的实施和推进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程度不一致。在一些情况下, 政府的促进政策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反倒抑制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由农民自发自主自愿组成的, 不是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民间行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首先是农民自发建立的组织, 是农民“自救”的一种形式。这就决定了我国多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成立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草根性”特征。也正是这样, 我国的很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当地“能人”或村干部发起的, 依靠的是家族或村落的亲缘和地缘关系。在这种组织中没有章程, 或者只有简单的章程, 大部分是一些口头的或者不成文的规定。但是它们仍然能很好的运转,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我国农村的基本国情而产生的。
(二) 农村传统意识对合作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村社会蕴含着千百年来形成的丰富的传统文化,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农民的文化意识形态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仍然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意识形态, 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在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文化中萌芽。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这与传统文化对农村的影响有一定关系。在一些农村, 农民解决村中事务以及纠纷靠的是在村中的权威、声望。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道德、舆论以及周围的社会网络的约束。在一些公司加农户型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 常常会出现农户违反合约的现象, 而公司又由于监督成本太高而无法控制农户的投机行为。这也是一些公司加农户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无法正常运行的原因。
目前, 我国大多数农户规避风险的意愿要大于其获取更多收益的意愿。农民作为弱势群体, 抵御风险和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尤其是一些单靠农业获得收入的农民, 更是如此。由于农民长期生活在“小农经济”的习俗环境中, 其自身存在一定的思想和认识局限性, 忽略了对财产的权利意识和参与管理的义务, 缺乏人本理念。另外, 一部分学者也指出, 现行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协调能力不强, 组织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和进入市场的能力有限, 且具备一定的封闭性和排他性, 难以适应市场资源配置的要求。
(三) 管理水平与文化素质是合作经济发展的短板
据有关部门统计, 在我国现有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 有近一半的合作经济组织未制定财务管理制度, 58%未制定财务审计制度, 59%没有制定章程, 82%没有民主议事制度。很多研究表明,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 由于制度缺失或混乱使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很难再发展下去。那么,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什么不能及时地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呢?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低, 即便组织中的“能人”也并非万能, 他们对组织的管理更多地靠经验, 缺少搞活市场经济必备的知识和发展合作经济的经验, 并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有关管理财会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 而且在农村中也没有这样的人才储备, 又从何谈起建立这样那样的制度呢。所以, 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是制约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的瓶颈。要想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 就要使其内部有一套完善的组织制度;要想在组织内部建立制度, 就得先提高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而且只有让农民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 并由他们自身创造出来的制度才会更切合他们的实际状况, 更适合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三、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对策
(一) 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制定有关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法律, 进一步确立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因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方面的立法滞后, 合作社法人地位没有确立, 使得正常的经营活动和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一方面, 绝大多数地区的工商部门对合作社不予登记, 而只能在民政部门按社团登记, 使其不能以合作社法人的独立经济实体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另一方面, 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十分激烈, 合作社法人地位没有确立, 在反倾销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 尽快制定《合作社法》已迫在眉睫, 以此来明确新型集体经济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经营主体。建立法人治理机构, 实行规范的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从实际出发确立发展方式, 坚持市场配置资源, 依托项目和产业化龙头企业, 发展特色经济。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制度, 处理好利益和风险的关系、分配和积累的关系、决策和责任的关系。
(二) 加强宣传培训和试点示范
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严重影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育。在指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方面, 虽说政府不能包办, 但并不是与政府无关, 相反是政府的大事。各级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农村经济和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宣传合作经济抵抗风险实现多赢的有效做法, 宣传国内外成熟的经验, 兴办基本知识讲座, 解决农民对合作经济组织认识不足的问题。同时, 要积极培育领办合作经济组织的懂技术会管理的带头人, 鼓励创办试点示范合作组织。对办得好的合作组织, 要多帮助总结经验, 给予更多的支持, 使其不断壮大, 达到建一个合作组织, 就要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批农民的 (下转第4页) (上接第6页) 示范效果。
(三) 建立健全运行机制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否能发展壮大, 关键是要完善各种运行机制, 正确处理利益分配关系,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章程, 制定财务管理、民主监督、经营决策等规章制度, 并通过签订合同、协议、契约等, 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规范各自的行为, 始终坚持合作制原则, 为社员提供信息、技术、生产、收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方面的服务, 以市场为导向,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真正办成由全体农民管理、全体农民受益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四) 走产权制度改革与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化发展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 加强现有的合作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从目前的实际来看,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政企不分、职责不清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 合作经济组织组织产权不明晰, 组织效率不高, 组织功能弱化, 行政干预过多, 缺乏经营自主权。产权不明晰所导致的组织效率的低下将是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利因素。因此, 必须积极推进合作经济组织的产权制度改革, 减少各级政府对合作经济组织的过多行政干预, 从过去直接管理合作经济组织的具体经济活动, 转到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转为各级政府积极为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服务, 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效率。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种企业形态, 其组织规模化发展同样要进行优化重组, 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的兼并和联合, 形成大规模的专业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对于不同区域范围内的合作经济组织, 可以通过组织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战略联盟, 把分散的合作经济组织集合起来, 从而实现对不同区域合作经济组织资源的优化重组, 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市场竞争力。
摘要:合作经济组织对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对策是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加强宣传培训和试点示范、建立健全运行机制、走产权制度改革与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农村经济,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产权改革
参考文献
[1]傅晨.广东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缘由、现状与政策建议[J].广东合作经济, 2007, (46) .
[2]刘雅静.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3) .
[3]黄诗义.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研究[J].乡镇经济, 2009, (7) .
13.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的研究报告 篇十三
xx———“三都两业”蓬勃发展,三届“绿色食品节”的成功举办,使小城名扬海内外。
xx———有农业人口28.8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08元,人民生活安康富庶。
“富县、富乡、富村、富民”。
在“四富”目标的指引下,各行各业如百舸争流,竞相发展,如火如荼。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在xx迅猛发展。
推出片名:
合作铺就致富路
———xx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发展纪实
实现小康社会。推动农业产业化,让农民进入市场,单靠一家一户是不行的,必须通过一种有效的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农民的强烈要求”。
xx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把发展农村。
创办合作社,推进合作经济组织全面发展。
同期声:
子祥党群养猪合作社„„
(游动字幕:xxxxx县子祥党群合作社主任)
字幕:
二、典型引带,全面推进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带作用,通过生动、形象的典型引带,全面推动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字幕:
1、股份型合作社
——以合作制为基础,以资金、劳动力、生产资料、土地使用权、技术等要素入股,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分配机制。
以利益为纽带,把农民联合起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同期声:
树海股份合作社„„
(游动字幕:xxxxx县树海股份合作社主任)
字幕:
2、产业型合作社
——坚持合作制的基本原则,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形成“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实行专业化合作生产。
依托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社这一有效的载体把基地农户组织到一起,通过订单、契约或入股等方式,把农民联合起来。
同期声:
双洁合作社主任„„
(游动字幕:xxxxx县双洁公司经理、双洁米业合作社主任、xx县米业协会副会长)
字幕:
3、经营型合作社
——围绕某项营销产品,由农民自愿组成,通过互通信息、交流经验、营销合作等形式,提高社员的合作意识,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由农民经纪人牵头,通过农民经纪人一头儿连市场,一头儿连基地,信息灵,销路广的优势组建合作社,使社员在合作社内能互帮互助,合作生产,共同发展。
同期声:
丰收乡菇娘专业合作社„„
(游动字幕:xxxxx县丰收乡菇娘专业合作社主任)
在供销社高老庄米业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下,在树海、双洁、菇娘等一大批专业合作社典型的引带下,根据自己的特点,适合什么形式就发展什么形式,合作经济组织在xx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迅猛发展,一个个合作社相继揭牌成立。
叠加字幕:(叠加到:合作经济组织在xx得到了迅猛发展,一个个合作社相继揭牌成立)
到2005年6月末,全县共创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85个,其中:专业合作社211个,股份合作社46个,专业协会28个,农民经纪人1572人。涉及种植、养殖、加工等10多个领域,遍及全县14个乡(镇)30多个村、200多个屯,吸纳农户18300多户。
字幕
三、优化服务,扶持发展
xx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xx县农民经纪人协会揭牌成立。
完善了组织体系,成立了乡级分会。
在农合会指导和引导下,米业、药业、酒业、烤烟、大豆、亚麻等专业协会相继成立。
充分发挥农合会服务、指导、协调、监督职能。各类专业协会全面开展了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和指导。
满足了会员对技术的渴求。
维护了会员的合法权益。
同期声:
勤劳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游动字幕:xxxxx县勤劳镇勤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主任)
加强了与国内外有关组织和社团的联系与合作。
通过各类协会的沟通、协调和服务,一批批农民脱离了土地,成为合作社社员;一批批青年走出农村,出劳务,做老板,圆了他们多年的致富梦
(游动字幕:到2004年底,xx县输出在外务工农民达63000人,建立xx农民工外埠技能培训基地100多处,劳务创收37,000万元,人均增收1,283元,)
字幕:
四、加强管理,规范运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为使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县社和农合会制定了章程、完善了制度、成立了领导组织,明确了任务目标。
14.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的研究报告 篇十四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与模式
经调查初步统计,全市现有各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5个,参与直接经营的农户258户,辐射带动农户4,000多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10%。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初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组织形式多样化。按合作方式和运行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民股份合作组织、村级综合服务社、行业协会等类型,它们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二是兴办多元化。包括供销社领办的、涉农部门领办的、农民自己创办的、也有社会其他力量兴办的。三是经营服务社会化。各类组织都是以服务为依托,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生资供应、种植、养殖等多项服务。四是利益共享。一些合作组织依托自身创办经济实体,吸引农民入股,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2、能人创办型。主要是发挥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的示范带动作用,联合农户创办合作组织,形成规模生产优势,其特点是灵活、便于联合,带动作用强,农民愿意接受。龙镇管君亭利用自己多年从事棚室蔬菜种植的优势,吸引本村多数农户种植棚室蔬菜,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3、股份合作型。体现在农民资本的联合和劳动的合作,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双泉乡龙丰村借助列入省机械化试点的机遇,利用国家和省投入的大型农业机械,2003年建立了股份制农机合作社,集约化种植面积达80%以上,同时,为周边村屯开展有偿服务,带动了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的作用
一是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二是推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三是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四是供销合作社的职能有了转变,明确了发展方向,使之能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宣传不到位,思想认识不高。由于宣传不到位,有的地方乡村干部特别是农民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认识不高,重视不够,致使积极性受到影响,阻碍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当地的发展。
二是支持和引导力度不大,发展不平衡。支持和引导力度不够,在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扶持。多头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宏观调控乏力,发展不平衡。
范文网
三是多数处于初创阶段,发展数量少,规模不够。大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处于初始阶段,还仅限一乡一村,规模小、实力弱、作用发挥不够。辐射带动能力、开拓市场能力、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很难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连接农户紧密程度不够。现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多数缺乏管理和正确引导,部分协会没有章程,机制不健全,组织与会员的利益关系不明晰,没有稳定的购销关系,与农户的关系不够紧密。
五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环境不够好,制约发展因素。受规模、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同时政府扶持经济发展给予的优惠政策,合作组织也很少享受到,加之办事环节多,程序繁杂,服务滞后等问题,都在制约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建议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我们认为:一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重点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二要放手发展,多元创办。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基层和农民群众大胆试、大胆闯,发挥供销社的优势,加快产权改造,吸收农民入社,把合作社办成农民自己的组织。三要围绕市场突出重点。发展合作组织,必须找准市场定位,突出重点,围绕具有市场优势的产业和产品,构筑合作优势和规模。四要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五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六要加大扶持力度,使政策落到实处。七要完善和规范内部管理按制度办事。八要加大领导力度,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的研究报告】推荐阅读:
发展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思考10-15
积极创办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农村经济06-13
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研究07-16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调查报告08-31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成就及探析11-03
农村经济发展调查与研究09-30
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调研报告11-08
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