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

2024-10-06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共12篇)

1.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 篇一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009-08-25 12:33:54

姜堰市娄庄中心小学 王皓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改变原来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内容浅显,学生容易理解,即使学生面对一篇新的阅读材料,仍然有着充分的迁移基础。教师根本无须每篇都逐句串讲,也无须过多地启发学生,而应当积极营造开放的课堂,充分发动主体思维和情感的参与作用,以读为中心组织教学,让学生从以个人社会实践为参照的经验起点出发,反复诵读,在读的过程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篇章内容,并逐步从感知语言发展到语言的积累、迁移、运用,体验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美育教育,培养其阅读兴趣、能力、习惯。这与《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相一致的。

二、课题的界定

“体验”在《辞海》中,解释为“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在《教育大词典》中解释成:“体验、体察、专察、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在心理学中作为重要概念,通常表示人们在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中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领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

体验式阅读教学,是指阅读者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切的感悟,获得真切鲜明的感受,从而深刻理解阅读内容、培养体验能力的教学。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广泛的自主阅读实践为主线,按学生不同年龄段的阅读经验和心理需要,从读书内化、实践外化这两个基本点切入,以语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读的能力培养为开端,以读写结合、悟行结合为主要教学手段,把读看成写的迁移,写又是读的再迁移。悟是将读写的对象内化、建构为自己的经验世界,行是将内化的个人经验外化、解构为行动,参与社会实践,从而达到一方面发展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读悟写行”四肢同时发展的体验式阅读教学体系。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优化、体系开放的阅读教学结构,形成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样式及其策略。

2.通过研究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通过研究,提高进行阅读教学的能力,丰富策略,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四、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学生真正是阅读主体,不同年龄段的阅读活动都应以学生为本位,充分考虑主体个性差异,从学生以个人社会实践为参照的经验起点出发,千方百计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成为阅读实践活动的主人。

2.实践性原则

鲜活的语言来源于实践,鲜活的阅读对象来源于实践,因此,一定要充实学生的生活实践,把阅读和作文从封闭的课堂解脱出来,使阅读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向自然开放,向社会开放,向生活开放。

3.开放性原则

体验式阅读教学应具备一个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机制,在观念上呈现出较大的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在学校课堂上,还指向自然的开放、社会的开放、生活的开放,以最终构建大语文教学观。

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营造开放的课堂,给予学生充分思维和情感体验的时间、空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交流,在交互合作中学习,允许学生把问题带到课堂之外,以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去思维、去体验、去解决,允许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方法及流程。

(四)创新性原则

体验式阅读教学强调读写悟行四肢全面发展,其中读写结合要创新,悟行结合要创新,由读写到悟行也要创新,这创新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上的教育创新。当然,在培养学生读悟写行四种能力时,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知识经验、方法能力的迁移性,逐步发展,培养主体的创新意识和健全人格。

五、研究的内容及操作要点

(一)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和方法,构建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1.课前预习任务

学生预习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预习成功与否,关系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的任务,做好预习的方法指导,明确预习的目标和要求,并根据学生实际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使学生逐步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同时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完成预习笔记,应相应地减少其他课外作业。2.课堂教学任务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笔记,以学生为主体,调整备课方案,设计以学生个人实践和经验为起点的情境活动,激发其求知欲、好奇心,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培养其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优化阅读教学序列和内容,构建体验式阅读教学训练结构和阅读材料结构。

1、以发展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为主线,构建体验式阅读教学“读写悟行”训练结构。

根据我国现有的学制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生语言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阶段。活动心理学表明,每一个阶段由于主导活动不同,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具有较明显的年龄特征,语言表达形式的训练应各有所侧重。

2、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出发,构建以教材为主体的“基础—实用—鲜活”的可变化的阅读材料结构。

把一些报纸、电视、身边的鲜活的素材构建到这个体系中。如结合作文讲评,在学生自己的习作中,选择写得较好的,可用于范文阅读;选择修改后可能明显有改进的,可用于诊断性阅读;选择改也未必改出来的,可用于挫折性阅读。把地方课程纳入这个体系中,以地方历史文化、地方人文景观、地方经济特点、乡土风俗所呈现的社会心理和所营造的社会活动为迁移起点,构建学生知识、经验、能力、情感的最近发展区。以活动心理学为原理开发相关活动课程,使活动成为读与写、悟与行的桥梁。

六、研究过程(2009年8月—2010年8月)

(一)准备阶段

1、收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

2、确定研究班级。

3、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

4、撰写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申报。

(二)实施阶段

1、制订研究课题计划,学期研究计划。

2、进行学习与研讨。

3、撰写阶段性总结、论文。

4、完善实施方案,构建“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

5、总结阶段研究报告。

6、进行课题鉴定。

2.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 篇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验式教学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作者的观念、情感和思想, 而体验式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体验、自主参与的方式完成阅读教学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用感官去体验、分析语言文字, 并体会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抒发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受到语言的感染, 理解知识并掌握技能。

一、体验式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学生如果能够做到主动学习, 那么教学效率和质量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但是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 能够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 教师不再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 而是将课堂交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 给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 让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习实现自我发展。

(二) 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 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感受文章表达的思想内涵和深刻含义。体验式阅读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情感体验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 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感知能力, 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通过科学恰当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尤其是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 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采用科学全面的个性化评价方法, 让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

(三)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阅读的内容和方式, 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感受文字语言的深刻内涵, 并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联想和认知, 和作者进行情感和思想对话。学生经过反复的阅读和思考之后, 能够感知作品的深刻内涵, 获得应有的情感体验, 积累写作素材, 掌握写作技巧,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语文教学中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 语言引发体验

以《虎门销烟》一课为例, 探讨语文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策略。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情感性较强的课文, 教师可以将文章和背景结合起来进行渲染, 奠定情感基础, 激发学生的情感需求, 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描述鸦片造成的危害, 让学生了解到鸦片能够让人精神萎靡、体力减弱, 鸦片是帝国主义毁灭我国的邪恶工具, 教师通过激情的描述和丰富的动作表情, 让学生有良好的情感体验,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

(二) 情感诱发体验

阅读教学实际上是学生、教师和文本的对话过程, 也是师生之间交流情感的过程, 教师要挖掘教材文章蕴含的情感再传递给学生,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实现知识教学和情感教学的有机结合。例如教师讲解林则徐销烟成功后万人空巷的喜悦情景, 群众“叫喊、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 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体会到虎门销烟后大快人心的情感, 学生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受到课文情感的感染, 心灵也得到了全面的升华。

(三) 通过情境教学给学生情感体验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 通过情境教学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 让学生运用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让学生深刻感受文章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 让学生受到文章中情感或者人物的感染。

(四) 对比教学激发情感

小学语文中有很多题材有明显差异的文章, 有的文章低婉深沉, 有的文章高亢激昂, 有的文章描写乡愁, 有的文章描述亡国之痛, 教师可以恰当利用这些文章情感的差异, 让学生有全方位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虎门销烟》这篇课文中, 在描写群众场面的句子中, 有的人“欢声雷动、欢呼雀跃”, 而有的人“嚎啕大哭”, 这是因为鸦片让这些人家破人亡, 这些人看到鸦片, 想起已经过世的亲人非常悲痛, 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些人悲痛不已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鸦片带来的危害, 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主旨。

三、结语

综上, 小学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 需要教师采用正确的方式, 在教学中恰当引导, 通过情境教学等方式, 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章锐.小学语文阅读中体验式细读探析[J].新课程学习, 2013, 07:102.

3.新课改形势下的活动体验式教学 篇三

【关键词】 活动体验 学生主体 活动方式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要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是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课堂中保持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的营造者,是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那么我们对文本的教学,就不能以先前我们所习惯的一套教学思路去解读分析,就应通过具体的活动方式来体验文本所承载的人文内涵。因为活动体验式学习具有实践性、主体性、创造性、情感性等特点,基于此,我们可以把文本的教学实施过程落实在具体的活动方式上,借助活动方式,实现体验价值,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运用活动体验式教学方式发现这种活动能充分唤起他们的主体活动意识,缩短了教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此本人仅就教学中用到的一些具体活动方式简单做一些介绍。

1.讨论活动:讨论是高中语文课最常用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之一,是一种最有利于师生间情感沟通、信息交流的活动形式之一。它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更多学生动脑、动口,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间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澄清一些错误认识。例如笔者在讲授《雷雨》一文时,设置了“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还是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到书中找相应的情节甚至细节进行辩论,使学生从讨论中真正认识周朴园的真面目,进而了解作者的高超的写作技巧。讲授《巴黎圣母院》一文我只要求学生从文本中、电影中甚至原著中找出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在学生的讨论中,就人性的复苏,人性的美丑对立统一这些问题自然而然的讨论出来,收到了预期效果。

2.角色扮演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编排小节目,让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扮演相应的角色,促进学生心理与角色的心理产生共鸣,从而模仿与学习角色的心理与行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我班学生先是依照课本老老实实地排演了“完璧归赵”一节,但觉得不过瘾,接下来又自己排了“负荆请罪”一节,好家伙!真让我吃惊,不仅有无厘头的开篇语,结尾部分更是像电影一样把所有工作人员的名字都打在屏幕上,甚至还用课件形式给话剧做了背景,惟妙惟肖的语言,非常符合人物身份,改编的部分更是夸张搞笑,连窃听器的都用到古代去了,还有和平奖颁奖典礼,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看到了学生身上的原创力和想象力。这一活动形式让教材“活”起来,也让学生“动”了起来,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游戏活动:新课程既讲究人文性,也讲求工具性,而工具性就要求学生能积累相关的基础知识,可学生连生字词都不愿意自己积累,还想着要老师教授,我就用一个游戏的方法,让他们全员参与。首先我要求他们平时认真看书,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圈画出来,一个专题下来,我要求他们每人出一张关于基础知识题的考卷,内容很少但要求他们把自己认为最容易出错的收集进去,然后小组互考,看哪一组对的最多,虽然一个全对的也没有过,但这种积累的习惯已经逐步养成。

4.分组竞赛活动:平时上课我用得最多的还是小组竞赛的方法。首先我让每组确立一个组长,有了组长,全组就有了主心骨,有什么需要分工合作的工作一律由组长负责分配。上课遇到问题讨论,组长首先抢答,组员在组长的感召下也纷纷作答,效果明显。如果遇到话剧排演这样的大事,则由组长进行合理分工,一般情况下处理都很出色,而且基本做到人人有活干。

5.展示活动:展示,既是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又是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途径。这类活动特别适宜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掘学生认知潜能等训练目标。乡镇上来的学生一般羞于表现自己,针对这个问题,我安排了课前演讲,不允许带资料。开始他们意见很大,后来就很自然了,再加上同学们适时地鼓励,他们更自信了。另外我还安排了板报展示,作业展示,作文展示,甚至有一次把学生周记里有哲理的话用语录的形式展示出来,这对学生启发很大。

6.头脑风暴活动:设计一系列“头脑风暴”活动,如训练学生作文的发散思维,先提出一个主题,要求学生很快地说出与之有关的一切想法,不管对与错,不管成熟与否,不管可行不可行,不管好笑不好笑,你一言我一语,尽量地想,尽量地说,时间一到就结束,我也不加评价。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去评析,去寻找有用的相关资料。

事实上活动方式还很多,我也难以说尽,但只要我们认真探索,就能找到适合的活动方式,在构成自主学习交往的活动中,在师生和谐的合作中,在成功的学习体验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现、发展、创新,使学生的品格和能力得到提升。

4.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 篇四

摘 要:一直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较差,提高成绩难度很大,要改变目前阅读教学现状,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需要扩大阅读范围,传授阅读方法,拟定阅读计划,立足课堂教学,养成良好习惯,努力挖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亮点。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又是学生最觉头疼的一点。阅读教学质量差,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难度大,这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语文教师的困惑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冷冷静静地思考,认认真真地对待,绝不能固步自封。笔者就我校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现状,总结如下。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困惑

1.学生的困惑

(1)遇到语文阅读题,就束手无策,不会阅读,有畏难情绪;(2)平时读得少,语感差,读不懂,害怕阅读;(3)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有话不会说,言不达意;(4)阅读得分低,享受不到阅读的喜悦,容易丧失阅读兴趣。

2.教师的困惑

(1)没有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流于形式;(2)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在阅读训练中针对考纲考点,考什么就讲什么,肢解语段,导致无明显训练效果;(3)忽略了文本对阅读教学的示范作用,失去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机――课堂;(4)阅读教学缺乏计划性,毫无体系;(5)教师自身阅读量小,或者根本不读,整体感悟能力不高。

二、新形势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1.扩大阅读范围

语文老师第一要解决的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只有大量的阅读书籍,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并学会在文章中收取有效信息。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更能增强学生的语感,而语感正是学习语文的必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大力提倡学生阅读书报,只要是学生自觉的阅读行为,老师都应该鼓励。当然,首先书籍应该是健康的,看书时间安排应该是合理的。

2.传授阅读方法

(1)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①根据作品文体特征,抓住阅读重点。如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②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某个细节,某个动作,某种心理,或者某个贴切传神的用词,理解文章的某种思想或某种情感;③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

(2)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基本阅读方法。精读是一种通过粗读、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直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精读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明确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②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寻找参考资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③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步骤和方法;④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质疑并能合作解决。教师还可设疑,让学生通过阅读自行解疑;⑤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如教给学生圈点、批注、摘要、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方法,并加以训练。

3.拟定阅读计划

推进教学工作在阅读教学中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甚至根本不制定阅读教学计划,就会导致阅读教学的盲目性。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应该转变观念,制定教学计划时就把阅读教学细化、系统化。在接手一批新生时,老师应该为学生拟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不同年级应该达到不同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同一年级,不同阶段也要达到相应的阅读水平。教师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每个阶段都要拟定详细的阅读教学计划,使阅读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4.立足课堂教学,张扬学生个性

在教学中,不能只拘泥于文本,照本宣科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课堂上,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段落层次,分析优美语句,概括文章主旨,看上去井然有序,实则老套。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误区。其实,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阅读教材,我们不能一味地讲解,而应当把每一篇课文当成阅读练习,为学生设计恰当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则适当点拨,这才显示出老师导的作用,而不是主观的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去欣赏,去实践,这才是课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无形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文鉴赏水平也就得到慢慢的提高。教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体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是学生阅读的向导,是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而不是阅读的主体,课堂是师生共同研讨的阵地,师生一起学习、讨论和分析,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和感悟作品的内涵、情感,只有富有个性化地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创造性地阅读。

三、结束语

5.浅谈新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 篇五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各年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本学期,有幸聆听了朱主任的几节语文阅读教学的讲座,领略了这位名师的风采,教学中所坚持的‚以读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我在阅读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以读代析

课程标准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很明确,多读,巧读,是当前阅读教学的共同趋势。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从读题到朗读课文,到精读、品读,由读正确到读出感情,读出内涵,是当前阅读教学的共同趋势。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凭借的是‚课文‛,每篇课文都有很多精彩的东西(用词的精彩,内容的丰韵,结构的独特),需要我们去理解,而‚读‛恰好又是完成理解的必由之路。

1、题目——让学生读懂

很多老师在接触课题以后,不是急于释题就是马上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我觉得应该在课题的‚读‛上做文章。题目就是课文的‚眼‛,如果把题目读好,读懂了,必然为学习课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第十册《飞夺泸定桥》一文时,我问学生这个题目应该怎样读?学生说:‚应该在‘飞夺’这个词上读好。‛那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学生纷纷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我说:‚请大家根据各自对课题的理解再读一次课题,要读出它的意思和内涵。学生通过读很快知道是讲红军怎样跟敌人抢时间攻夺泸定桥的。

2、课文——让学生读活

阅读教学往往纠缠于内容的课堂分析,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我觉得可抓住重点词句、语段美读。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迫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帮助学生感知语言背后的含义。如教《‚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自然段,‚诺曼底‛号遇上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请同学们迅速地读一读,从哪里可以感受到这场灾难的可怕?学生很快找到‚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侧弦撞过来。只听到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有的说:‚顷刻间,所有人都跑到了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涌入船舱。‛我适时地问:‚海水猛烈涌入船舱。为什么不说‚流‛呢?学生纷纷说:‚因为水流很大,用‘流’字不能突出水流很急。用‘涌’字就说明水一下子就全部涌入了船舱里面,通过学生的阅读,让学生感受到‚诺曼底‛号遇到可怕灾难,进一步体会哈尔威船长的伟大人格和超凡智慧。

重视默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我不失时机地问:‚这时,船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看看发生了什么?(学生默读后交流)学生通过默读课文理解到:船上的人群很乱,乱得不可开交,简直像疯了似的险些把小船弄翻来了。这时我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这场可怕的灾难。

二、以读带说

众所周知,朗读是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段。在阅读时,很多学生会根据自己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结合已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对文中的语言进行再创造。在教学一些叙述顺序比较清晰的课文时,可采用朗读和复述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田忌赛马》一课,老师用引读法介绍了田忌第一次赛马失败的原因,从对话中可以知道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的原因。然后分组学习,师生共同总结出第二次赛马的结果,最后让学生复述课文,使学生清楚知道同样都是这些马,只是调换了出场顺序,比赛的结果就不一样。

课文《丰碑》描写细致,情节感人。通过将军的语言、神态变化的描写,烘托出军需处长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德,场面感人。而且语言文字的表达也很精彩,在朗读时我要求把人物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设身处地,感受军需处长的伟大精神。最后凭借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文本对话,这时候你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话呢?这样以读带说,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头脑就会清晰地再现课文内容,受到熏陶感染,同时又进行了语言训练。

三、以读悟情 读书不能死读,而是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品读,以读促情,声情并茂,学生的感悟才更加深刻,课堂才更充满活力和生机。

1﹑读中悟情

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中的一段对话,船长问:‘炉子怎么了?‛‚被海水淹了。‛‚火呢?‛‚灭了。‛‚机器怎样?‛‚停了。‛‚还有多少分钟?‛‚二十分钟。‛‚够了。‛通过这段对话,了解到炉子被海水淹了,火灭了,机器已经停了,船头就要沉没了,轮船最多能坚持二十分钟。我说:‚坚持二十分钟确实很重要,因为哈尔威船长说20分钟——‘够了’。把‘够了’再读两次,要读出这20分钟给人们——希望、生机、自信。‛我引导学生再读,读得更自信些。当灾难突然降临而使船上的人处于惊恐慌乱之中时,控制局面、组织救援无疑是最重要的事情,这时从威严的船长口中说出20分钟‚够了‛,能让几乎绝望的人们看到生存的希望。‚够了‛这极其简短的一句话,体现了船长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智慧。

教材中不少文章,语言亲切,感情真挚强烈。如《毛主席在花山》一课,课文通过描写毛主席在花山与人民群众之间令人荡气回肠的几件往事,突出表现了毛主席与人民群众心连心,表达得淋漓尽致。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感情的基调,特别是人物的语言,有感情地加以朗读,以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学生的体会和感悟不是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而是植根于语言文字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悟毛主席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

2﹑读中明理

众所周知,朗读是表情达意得一种手段。要感悟,必须充分地读,熟读且精思才能真正地感悟。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在教学中,我创设一定的情景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对课文所描写的那个时代并不了解,他们提出了许多五花八门的问题。我在进行归纳总结后,列出了和课文中心有直接关系的几个问题:﹙1﹚﹑小女孩为什么在圣诞夜出去卖火柴?﹙2﹚﹑她擦亮了几次火柴,每次幻想到什么?﹙3﹚﹑小女孩最后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她真的幸福吗?‛我让学生在朗读体味中领悟语言情感。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仔细体味文中的语言情感,包括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最后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充分地说,气氛相当热烈,有的同学认为,小女孩是幸福的,因为她曾经看到过许多美丽的东西。有的说,小女孩最大的心愿就是和奶奶在一起,她最终实现了愿望,是非常幸福的。也有的说,她不幸福,因为是幻想,是假的,不存在。就在学生讨论得难分难解之时,我播放了一段准备好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节选动画。动画中那段哀惋的音乐再次响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这样,我引导孩子们读中知内容,读中见问题,读中勤思考。帮助他们准确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

四、以读导写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有了丰富的积累,才 会有良好的悟性。其中尤以语言的积累最为关键。要积累语言材料,一靠多读,要广泛阅读课内外读物,在阅读中自读自思、自我领会,阅读面扩大了,思路就会拓展,领悟力就会提高;二是多记,要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勤动手摘录好词佳句,勤动口背诵精彩片断,积累丰富的材料,对于学生的写作至关重要。

1﹑读中学写

如第十册第一组作文训练,要求学生写《春天的发现》,要写出春天景物的特点。由于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春天的景物,用的词句非常优美,很有春天的特点。教学时我让学生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背下来,在写作时可运用这些词句。学生的作文都用上了许多如‚嫩绿的柳丝,光彩夺目的春天,蒙蒙的细雨……‛写出来的文章生动、具体,写出了春天景物的特点。

2﹑读写结合

6.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 篇六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之后, 学生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以及学习方法指导, 从而在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习惯上发生重大改变, 并最终影响自己阅读学习的质量。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小学学生来讲, 是提升语文学习兴趣, 激发语文学习主动性的基础培养过程,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并形成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究其根本就是让学生具备初步探究能力以及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教师在小学开展阅读兴趣教学, 重视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及文字、语段的积累, 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途径, 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等, 保护学生的语文阅读的特殊兴趣与积极性。

一、重视课前准备,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考虑现阶段小学生的基本情况与性格特点, 要求学生在具备基础的学习态度之后, 增强对阅读课程学习的主动性, 提升个人的阅读兴趣,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培养计划拟定过程中, 应该将自己基本态度以及教学态度详细地体现在教学计划中, 并在课堂中严格规范, 课堂教学不能太随意。要保证课程教学内容不仅仅能够围绕计划, 学生也能在教师的谆谆教导之下, 及时发现阅读中的问题, 及时寻求教师的指导, 在促进个人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 进而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起来。

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中, 应该对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进行合理的把控。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状况, 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计划执行方法。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关键地是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地提升。

二、重视对学生独立性的激发, 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整个课堂教学是由教师以及学生共同参与的, 在课堂学习氛围建立阶段, 如果学生的答题思路以及态度表较好, 应该及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 使得学生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长处是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的前提条件。

阅读课程想要顺畅的进行, 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字、生词积累, 教师通过引导与带领, 完成一个个阶段性的教学目标。一般阅读教材中的生字、生词, 对于高年级的同学来讲, 可以通过查阅字典的自学形式掌握, 但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 则是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培养, 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前将预习落实, 通过前期的标注与生字、生词查询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在进行课程学习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划分小组的形式, 让学生自行讨论文本的基本内容, 学生之间讨论阶段出现疑惑时, 教师引导小组尽量自行解决, 避免直接寻求老师的帮助。教师考查学生对不同词句的运用, 需要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 对文章当中容易出现错误或混淆的内容进行指导。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将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对表现好的学生的给予表扬, 对于表现不好的给予鼓励和督促, 并鼓励结合个人的学习方法以及经验进行阐述。一般学生在学习思路打开之后, 就能将个人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激发出来, 学生的自学能力显著提升, 对字词的掌握程度与效果就会大幅度提升。

三、多种教学方法探究, 提升学生的创造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前,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方法可以通过小型的有针对性的测验, 也鼓励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有意识地探究和挖掘。教师通过测验和观察, 了解学生的个体语文阅读实际能力。

语文教师重视对教学方法以及手段的探究, 不仅仅要将传统教学的积极意义发挥出来, 也需要在社会时代的背景之下, 采用先进的辅助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全面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时通常都是采用口述的形式, 那么学生由于个人思维以及经验的问题, 很难准确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利用教学辅助资料以及网络资源, 让学生能够将教学情境与学生实际进行紧密的联合, 体验课程学习的自由性以及有效性。

教师在学生文本探究阶段中, 可以鼓励学生对阅读体会以及知识理解勇敢地表达出来, 进而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教师在呈现自己的目标预言时, 可以适当的将多媒体技术进行结合。尤其是一些实际的风景或任务形象,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并配以适当的音乐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的朗读节奏、整体基调进行把控, 进而保证朗读的高潮以及回旋。不同情境之下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绘制, 进而促进学生在具备创造力的同时, 中探究课本知识。

四、认真分析课文内容,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 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需要学生自己阅读并感悟。教师在进行课程任务分配阶段, 需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阅读思考空间, 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指正以及点拨之下, 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基本内容, 学生很有可能将自己的感情与教材内容进行结合, 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的能动性增加。

教师在完成课程讲解阶段, 可以设置填空练习, 鼓励学生从文章中寻找并填写, 必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填写, 结束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学生在开放性的条件, 按照自己不同的朗读习惯去操作,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及欲望。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品德教育, 个人的学习能力以及性格品质得以全面提升。

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并不是简单地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便可。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朗读形式进行拓展, 通过有计划地培养以及逻辑思维训练, 培养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为下一个阶段的教学创造条件。

五、重视学生的`课外教学, 完成课程资源整合

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阶段, 可以将一堂课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讲解, 需要教师将语言特色以及肢体语言应用到位, 进而结合不同的阅读文本特点,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性格特点, 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 创新教学形式。当然这个要求教师个人具备深厚的语文专业文化基础以及丰富的阅读探究能力, 将课堂的平台作用发挥出来。

另外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 不仅仅要通过标准化的课程内容进行, 还需要将课外阅读内容进行拓展, 不仅是书本的形式, 也可以是网站、电子读物等。教师通过个人的筛选以及推荐, 从而使得学生在课外也能及时地得到阅读能力的训练机会。具体的读物推荐, 教师应该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的读物, 让学生的个性培养与阅读锻炼的同步进行。

语文教师对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培养, 教师也可以将家长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带领学生去图书馆去读书, 去书店去选书, 那样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另外教师可以在校园内开展阅读角的活动, 从而使得学生的阅读拓展过程更加丰富多彩。

六、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阶段, 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通过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 将课堂整体的学习氛围与风气建立起来。教师重视对学生课堂阅读环境的改变, 通过课堂多样化的教学实践以及课程的阅读探究活动, 使得学生的阅读行为, 能够由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物推荐, 重视学生阅读方法指导, 重视作品思路的讲解, 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文学综合素养, 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艳.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 , (4) :82.

[2]廖晨书.浅析新课改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教育科学.

7.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 篇七

[摘要]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真正掌握与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课堂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体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真正爱上数学学习。

[关键词]数学课堂;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3001

在数学课堂中,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步骤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同时,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活动中去,有利于为学生创建愉悦的学习环境,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会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来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例如,教学“千克和克”一课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小红陪妈妈去菜场买菜,一袋装了一些排骨和一些土豆,还买了一袋水果。猜一猜,哪一袋重,哪一袋轻?每样东西的重量是多少?”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可以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呢?”学生在讨论中引出了生活中的秤,教师再让学生用秤来检验物品的重量,使学生对千克与克有初步的认知。然后通过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明白用眼睛观察与用手掂都不能准确地判断物品的重量,只有用秤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节课所学新知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因此,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数学课堂中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问题。同时,教师可通过正确的指导,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应通过生活中的多样化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认真的观察、仔细的分析,从中发现问题,进而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乘除法”一课时,教师可先给出最基本的运算规则,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乘除法的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进行典型例题的计算,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并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每个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思路与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

三、加强小组合作探索,体验数学思维的碰撞

在数学课堂中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让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l生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出几道比较复杂的运算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和思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学生经过小组交流讨论后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理论联系生活实践,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的过程,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与技巧,并且能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例如,教学“元 角 分”一课时,为了让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去超市收集一些物品的价格,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扮演收银员,学生扮演在超市购物的顾客,进行即兴的表演与对话。通过这样生动并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中,建构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在体验中不断思考,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同分享获取知识的快乐,与学生在体验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8.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浅谈 篇八

摘 要:阅读是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要尊重学生的个体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中做批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批注;阅读;方法;指导;评价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是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快速提升语文素养,就批注式阅读做如下思考。

一、注重方法引领

首先要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可先从课文入手,逐步让学生掌握批注的要领。认识并学会使用常用的批注符号,明确各个符号要义并规范使用,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或应注意的字、词、句、段用符号标记。其次在阅读中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自主阅读、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无拘无束,有所感悟、有所触动时,提笔就写。想在哪批注,就在哪批注。最后要让学生自主创新,发挥学生阅读个体的创造性,增进理解或拓展视野,要敢于对文本内容、价值取向提出质疑。

二、做好批注指导

阅读批注一般分为一次批注和二次批注,第一次是在教师对文本不作任何讲解的条件下学生的预习批注。第二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基本把握文本的内容、主旨后进行的批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疑点、难点进行深入探究并做课文批注。两次批注循序渐进,去伪存真。教师要做好文章批注的示范、讲解、指导以及学生批注的检查、交流、互评,及时对批注情况做总结和反馈,带动学生深入领会文章语言、描写、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教师要精选作品让学生批注并开阔视野,对新颖独到的见解要肯定,对文本的批注过于偏激的要给予纠正,为学生的灵魂注入精神营养。

三、完善教学评价

以此考查学生在阅读和批注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所以评价要以尊重学生个体阅读体验为基础,倡导个性化评价。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而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注重小组评价,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示,经常开展阅读批注比赛,师生共同给小组打分,累计评奖,课余时引导学生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读书心得,提炼精品批注,丰富读书阅历,激发成功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要把阅读与批注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9.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 篇九

摘要:

备课式文本解读,会经历三个阶段,分别略读、精读、多次读文章,从文章中发现写教学素材,也是一个由总括到分述再到总结的过程,挖掘教学内容具有的价值。文章是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把备课式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备课式文本解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教师会用很多方式解读文章,本文介绍了其中一种――备课式文本解读,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深层次的理解文章,总结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提高备课的水平,让教师指导自己需要教授哪些内容,设计教学步骤,以文章为基础,与学生对话,互相交流。

一、略读了解课文内容,发现教学素材

备课式文本的解读会先梳理文章的脉络,从中找到教学素材,根据教学素材选择教学方式,最后会进行教学总结。

1、以整体入手

教师会预先通读全文,从全文中找到文章主要表述的内容,发现每段和每段之间具有的关联性,围绕文章的题目,分析全文,在脑中对文章有大致的了解,进行复述,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文章划分出多个层次。课文是备课的基础,以此为基础,达到语文的目标,掌握学习的能力和技巧,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其所要表达的概念,传授语文知识[1]。

2、从局部入手

从局部入手可以从两方面分析,即把握文章的文本的特征,突出语文能力。文章的文本特征是指,通过备课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推敲出作者用某个字或词的用意,以及某段文章为什么在这个位置,分析为什么会用这个标题作为文章的题目,总结文本特征,从而确定可以培养学生哪些语文能力。突出语文能力则是需要考虑文章想要向学生传达什么,或是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养成哪种语文能力,同时,要注意学生真正需要什么,现在还不会什么,从而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增加练习的机会。

3、回归整体回归整体则是把相关的教学元素串联在一起,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实现学习能力的迁移,围绕语文教学。

二、细读了解教学特点,制定教学内容

细读文章要求教师不会借助任何参考资料,只是单纯的读文章中的文字,再多次阅读,发现文章中文字描绘的细节。

1、细读文章文字

教师在备课阶段,不会翻阅任何的教参,也不会管文章中的.图片、生字及课后习题等内容,有时为了保持自己的注意力,会把文章打在纸上,便于日常阅读,这种方式能让其发现文章的基本内容,就像是《月光曲》这篇文章,教师会适当调节课文文字的大小,让其呈现在一张纸上,便于通篇阅读[2]。

2、提高阅读的敏锐感

教师之所以会先把自己作为读者,阅读文章,其目的是教师读过文章后,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发现文章中多次读不懂的地方,整理文章给出的信息,提高自身阅读的敏锐度。比如《月光曲》这篇文章,第一遍读会形成一种理解,打破了自己之前对文章的预想,根据第一遍阅读的理解,认为前半部分文章很容易理解,而后半部分内容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到了第二遍读,就会发现中一些细微地方的描写,把文章划分出更多的层次。教师之所以可以记住自己初次阅读与二次阅读的感受,是因为他会抓住自己的敏感点,注意细节,看哪些细节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与学生相符的教学内容。

3、多次精读

每位教师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精神状态,有自己的备课方式,但通过多次阅读文章,从不同角度理解,是小学教师必须运用的备课方式[3]。比如,有的教师会利用早上的时间阅读,有的则会在中午或晚上阅读,会阅读文章的整体脉络,也会阅读文章中某一部分。同时,有的教师每次从不同角度阅读文章,都可以解答或增加阅读遇到的难题,发现自己感到疑问的地方。就像是《月光曲》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发现盲女孩的心性,也可以发现文章中语段的过渡,像是文章作者与读者做游戏一样。

三、多次读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发现课文教学点

备课式教学是总分交替的过程,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到内容,反复解读文章的思想。这种方式可以检验教师阅读教师是否全面,根据教学内容的重要程度,调整教学的顺序。

1、检验阅读教学是否全面

阅读具有一定的难度,它是指读者是否可以抓住文章的内涵,确定文章的边界,理解文章内容。因此,教师理解文章内容时,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其一是文章描写的内容,其二是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其三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有真正从这三方案着手,才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对文字的敏感,让其发现文章中的信息。

2、调整教学点的前后顺序

通过阅读找到文章中教学的信息点,会让教学做“加法”,但如果从文章中发现多个教学点而没有有效安排,就会让教学做“减法”,延长了教学的时间。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到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点,确定教学点中包含的价值,调整教学点的教学顺序,适当取舍,让学生掌握语文能力,实现语文能力的延伸[4]。

3、让课堂教学变得统一

经过检验阅读教学是否全面,调整教学点的前后顺序两个教学顺序后,教师要收集课上讲解的教学点,让每个独立的个体变成一个整体,也就是把“1+1+1+1”变成一个数字“1”,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但备课式文本解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把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围绕学生展开教学,给学生正确的引导,深入教学,从细节着手,对学生的“学”有真正的理解,让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备课式文本解读的教学渗透,要求教师需要通过略读了解课文内容,发现教学素材,然后细读了解教学特点,制定教学内容,最后是多次读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发现课文教学点,让学生掌握语文技能,优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玉贵.备课式文本解读的教学审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07:110-118.

[2]刘实中.文本解读需基于学生视角――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考试与评价,,12:139.

[3]李芳.小学语文文本解读向教学策略转化的智慧[J].华夏教师,2015,01:39.

10.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 篇十

——体验式阅读教学随感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体验激活课堂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B).2011.04.017 回顾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就会发现应试化的打磨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生气和自我。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有这么一句豪言“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也可以努力地思考,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课堂,使之多一点活力和灵气。笔者认为,要想让语文课变得鲜活起来,找回语文教学的本真与个性,应该多关注情感因素,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体验式阅读是一种追求身心合二为一的阅读实践活动,它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设身处地、人情人境地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深入探究。

基于这些认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结合文本内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促进教学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

一、重视情境创设,激发体验兴趣 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用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有时候我们教师会忽略课堂“揭幕”阶段的重要性,多是以“下面我们来学习某某课文”来直接切人文本。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开门见山”过于简单,难以吸引他们的听课兴趣。我们总是让学生在写作时能树立起“凤头”意识,其实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应该以身作则。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语言艺术课,教师充满魅力的语言是语文情境教学开展的一个基本前提。因此,教师可充分发挥自己语言表达的特长,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和诗意语言,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中,我非常注重开场白的渲染力量。首先,我选择了排比句的方式,并结合精选的多媒体图片介绍林肯、特雷莎修女、甘地等相关人物,并引出课题——“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面孔,总有一些声音,当历史过往的时候,给我们留下感动的痕迹。也许,他没有伟岸的身躯,有的,只是瘦削的脸庞和坚定的目光,但是,却能将自由的希望注入绝望者的心里;也许,她没有美丽动人的脸庞,有的,只是布满皱纹的沧桑,但是却能用最无私的爱向人们诠释什么才是天使的模样。也许,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发自心底的细若游丝的心声,但是,却能告诉大家什么才叫做静水深流。这些人,能用他们正义的声音,一次次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我有一个梦想》是马丁·路德·金发自心底的呼唤,被称为是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让我们通过视频片断感受一下。”

情境教学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这段叙述中,我能够把崇敬的情感倾注于其中,真诚地表达自己对林肯等人的敬仰之情。而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排比句式来介绍这三位令人敬佩的历史人物,多少能够带动学生感受到榜样的作用,进而产生了解金本人的兴趣。

(二)用感官刺激创设情境

华东师范大学方智范教授说:“最好的阅读境界是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方教授的话一语中的地指出了语文阅读中体验的重要性。只有努力创设适当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文本的精彩之处,我们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眼中有美,心里生情。

《再别康桥》是一首极具画面感、色彩感的送别诗。康桥特有的景象,是令徐志摩流连忘返的重要原因。但是,康桥到底美在哪里?到底有多美?单凭诗歌的描述是难以让学生有认同感的。因此,在教学时,我根据诗歌特有的意境,精心制作了画面优美的康桥风景图,-配上舒缓的背景音乐,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神游”于情境之中。然后再以诵读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诗情画意的剑桥校园。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应该更能深切地感受徐志摩那“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的不舍之情。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有味道的语言,有色彩的图像,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而积极向上的阅读兴趣,是成功体验文本思想情感的重要前提。

二、精心赏析语言,促进体验生成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是课堂的学习重点。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的重要性,避免“浅阅读”。体验式阅读教学重视对文本语言的解读,它要透过语言“外衣”去挖掘文本内涵,实现语言内蕴的“意义情感”并使之和学生解读的“感性情感”对接,以此促进体验生成,使学生学会在欣赏文本中生成欣赏,在情感体悟中陶冶情操。

在上《胡同文化》一文时,我能够结合文本中富有口语化的语言特点来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文中有一句“虾米皮熬白菜,嘿!”学生很容易忽视这一声“嘿”的内在含义,所以我提醒学生去归纳该字所在的段落的内容,去注意作者所列举的“虾米皮熬白菜”的特点,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白这是在表现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特点,所以有“虾米皮熬白菜”,他们已经很满足了,而这一声“嘿”,则表现了他们心满意足的良好感觉。之后,我又要求学生采用模仿演读的方式去品读该句子,直观体会作者汪曾祺对这种市民文化的情感。

文学文本“不只是表层句子所构成,还有体现在话语中的深层意义”,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重视这样的“细枝末节”,使他们从中得到熏陶、感染。

在讲授《我有一个梦想》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美国是黑人的家吗?”学生回答不一,借此我让学生品读第二自然段,要求他们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学生注意到了段落中醒目地出现的“镣铐”、“枷锁”、“蜷缩”这三个词语,但并不能理解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我就提醒学生去查阅这些词语的意思,去想象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被戴上“镣铐”、带上“枷锁”,为何在自己的家园里还要“蜷缩”,帮助他们明白作者借助这些形象的比喻词语深刻揭示黑人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的悲惨现实,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从而更深切地理解马丁·路德·金在回首黑人遭受歧视和不平等对待时的那种痛苦情感。

三、结合生活经历,深化体验积累

文学作品源自生活。从这个意义讲,我们的阅读教学是离不开生活的。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有生命的个体在生命与生命之间是能够发生深刻感应的。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所谓的大家名作也是在叙凡人之事,抒常人之情。我们也可以与其有“心灵感应”。因此,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身的生命体验,要善于引导学生有效联系各自的学习经历或生活经历,来解读蕴藏生命密码和情感信息的文本。使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成为文本解读的触角,能够在阅读中积累生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通过真正的阅读去促进精神的成长。

教学《陈情表》一文时,有的学生对李密对祖母的“未曾废离”感到难以理解。于是,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假设你也有这样一个老奶奶,你也要去外地求学或者工作,你会“废离”她吗?你觉得你能像李密那样坚持吗?起初,学生联系自身感受,多说会“废离”,理由是家里还可以有其他的亲人来照顾老人。然后我顺势提问:李密也可以有这个理由吗?这么一激发学生思考,他们终于可以体验到李密为何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进而理解李密对祖母的“不曾废离”绝非仅仅是为了尽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一种难以割舍的亲情。这种爱,决定着他对祖母不离不弃,推动着他冒死奏表给皇帝。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也能借李密之心去体会亲情的无私与伟大,一举两得。

教学《泪珠与珍珠》一文时,我也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为谁流过泪?谁为你流过泪?”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情感经历与文本内容迅速联系起来,激发了他们的情感体验。有学生说她为弟弟流过眼泪,因为弟弟经常逃课;有学生说在她因生病进手术室的时候,妈妈的眼泪让她最为心痛,还说有一个愿望,希望下辈子还和妈妈做母女,不过她要让妈妈成为她的女儿,她做妈妈,来偿还妈妈这辈子为她流的泪。学生的这些话语,顿时让整个课堂温暖如春。

11.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 篇十一

什么样的人群最喜欢阅读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知青文学”?是知青。为什么是知青?因为知青文学作品里记述的生活是知青们曾经体验过的生活,他们对那个时代以及人生有最真切的感受。

同理,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必须融进自己的人生感受。有了与作品相关的真切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对应我们阅读的作品,就会激起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从而更透彻、更真挚地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以及作品的社会意义。住在江南水乡尤其是生活在浙江绍兴一带的同学一定会对鲁迅先生的《社戏》感受尤深,因为作品中的阿发、双喜、桂生的生活就是同学们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生活,而六一公公或许就是同学们村庄或邻家的老爷爷。有这种人生体验的同学阅读鲁迅先生的《社戏》就会更亲切,理解起来就会更容易,认识当然会更深刻。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那几个纯洁勇敢的少年在鲁迅先生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也不难理解鲁迅先生为什么对那夜的罗汉豆的美味终生难以忘怀。住在城市里的同学尤其是住在北京城区某个胡同里的同学,在读完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之后,一定会对胡同的消失有一种亦喜亦悲的难以名状的复杂感情,认识一定会比从没见过、感受过胡同的农村的同学要深刻。

因此,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尽可能多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将自己尽量融入到作品中去,这样才更容易与作品中的人产生某种情感或认识上的共鸣。当然,绝大部分文学作品中的生活是我们年纪尚轻、涉世尚浅的青少年学生未曾经历甚或未曾听说过的生活,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寻找体验呢?笔者认为有三种解决办法。

其一,有条件的学生可进行实地踏访。比如,有机会去北京的同学,夏天,可到清华大学校园去感受一下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的宁谧,季羡林先生《清塘荷韵》的幽雅;秋天,可到北京的乡间感受一下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的浓郁;当然,要深入理解林语堂笔下《动人的北平》中的一个综合的、包涵着文化底蕴的北平的老成、厚重、包容的特点,则须要深入到北京的骨子里去。再如,有机会去湖南凤凰的同学,可亲身感受一下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想去南昌的同学,可登临一下滕王阁,感受一下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少年豪情。在实地踏访中,同学们可以还原或者遥想作者在作品中描绘的情形,从而让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更直观,也更深刻。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够与作品共鸣,与作者的认识与情感共鸣。

其二,对于更多的没有条件实地踏访的同学来说,借助多媒体以及参考书籍了解文本所描述的世界,也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不错的方法。比如,要准确理解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我们一般的同学是不可能到莎翁的故乡英国去的,那么我们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或课外书籍,介绍一下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精神,从而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主题。

其三,教师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自身的人生体验也是帮助学生获取间接体验和认识的一个辅助手段。比如,阅读巴金先生的散文《小狗包弟》,年长的经历过文革的教师可充分将自己的文革体验与认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一个陌生而又确实存在过的时代有一个间接的感受与体验,从而体味巴金先生对小狗包弟的悲悯、歉疚的感情以及敢于解剖自己的批判精神,进而认识他的散文集《随想录》的伟大与不朽。又如,读丰子恺先生的《云霓》,许多学生缺乏对干旱的体验与认识,当然也就缺乏对人们面对干旱的情感的认识,教师也可将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传达给学生,从而体味丰子恺先生细腻的文笔中蕴涵着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对现实的忧虑与希望的复杂感情。

当然,在理解文本的时候,学生的实地踏访,多媒体与课外书籍,教师传达的人生体验,这三个方面仅仅是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辅助手段。在对具体文本的理解上,我们还是应该以文本为理解的核心和基础,充分尊重原作,既不能解读不足,也不能过分解读。

体验式学习有助于让学生形成对文学作品的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这正是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阅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12.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 篇十二

在我们组上第一次教研中,除了按惯例商议了研究课题,制定了教学计划外,对通读教材这个平台,进行了进一步的构建。我们将从“总体把握教材”以及“突出年段学科特点——细节入手”这两个大的板块来开展研究与实践活动。大家把握住了“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的教材总特点,研究活动一步步深入下去。老师们一边研究一边实践,发现了不少问题:课文的文化含量增大,我们该怎样教会孩子阅读?快速阅读怎样避免变为无效阅读?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创造性的阅读,那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关注?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这些问题要想用文字来解答,并不难,但要用在教学班级中,却不容易。在一次次的集体教研中,问题的产生,讨论的深入,策略的分解,实效的推测,每一步的研究都在按计划实施,一条条散落的分支,渐渐汇成一条主线。

《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规律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是说,阅读起码应当具备三项功能:一是收集和加工处理符号信息,二是间接认识事物,三是提升和发展自我。

《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是说,阅读教学既不是个人独立的阅读行为,又不是教师向学生介绍文本文章,或讲解阅读知识与方法的单向信息传递过程,而是要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建立信息通道,进行信息沟通,产生相互影响的复杂的互动过程。

反思过去的阅读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普遍存以下问题:

1、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

把本应是个性化的、情感化的、创造性的阅读,纳入内容分析的轨道,重认识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整合。

2、自主发现少,“牵”“引”求同多。

轻视个人体验、个人理解,往往通过牵引,得出统一答案。

3、忽视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忽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发现。

4、进行的是不完整的阅读训练。

从教学方法说,重精读,轻略读、浏览。从教学过程说,学生多是按教师指令完成指定动作,“计划经济”和“配给制”多于“市场经济”和“自助餐”;从技能说,朗读、默读、背诵都有待加强。

5、教学过程、方法僵化,语文实践活动不够丰富,教育教学渠道、途径封闭。割断了与现实生活、大千世界的天然联系。

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至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多多少少偏离了语文教育的轨道,偏离了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宗旨。

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一)了解学生,定位目标

《标准》对阅读教学制定了明确的总目标,又按年级段制定了阶段目标。在具体落实这些要求过程中,时时处处都要强调基础性与启蒙性。

(1)了解学生的阅读困难与障碍。

(2)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储备和生理心理机能。

(3)阅读教学目标指向要注重“三个基本”:基本的阅读能力(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查阅资料、收集处理信息)、基本的语文积累(课标限定的背诵量)、基本的语文素养(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健全的人格和审美的情趣)。

抓好五个字:识、写、读、背、习。

(二)摆正关系,平等对话

新课程理念强调了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是和历史、和现实的对话,和高尚的人、和高尚的心灵的对话,是充满乐趣的精神生活。阅读教学则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1、“对话”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和文体对话。

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学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要多读,不要急于写教案,体会出味道来了,才能教出味道。我们只有让自己钻进教材去,读出味道来,才能使我们的学生从执迷不悟到恍然大悟;教师只有把厚书读薄了,把几段话读成了一句话,才能胸有成竹、运筹帷幄。于永正老师说:“教法哪来?干法万法,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由此可见,教师与文本对话何其重要。

提高教师与文本对话的水平,对优化课前预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怎么对话呢?立足课标,通读教材

(1)分解

主题式单元并不是必须按部就班进行教学的,语文和数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课文相对独立,可以先上,也可以后上,深浅程度是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调整。所以,就这套教材来讲,由于其单元与单元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愿意,是可以打乱顺序进行教学的。比如学习了“奇观”这个单元,完全可以接着上最后一个单元“家园”,这两个单元间倒还可以找到些联系。再比如,第八单元“方法”,如果放在开学时学习也许效果更好,因为这一个单元的材料都是教给学生很好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方法的重要性,可能比先让他们懂得天马的艺术价值更有效用,也是很好的开学教育。

(2)分析

每一个单元,有些课文文质兼美,值得深入品读。具体来讲,这一册教材里面文质兼美的文章有《巩乃斯的马》、《枫叶如丹》、《我喜欢》,基本上都是描写景物的,借此抒情,情景交融,非常有语文的味道。《雅鲁藏布大峡谷》、《浙江潮》、《红树林》也不错,但稍微缺乏一点触动心灵的个性。这些文章至少要用三节课来深入品读,读通,读懂,读出内心的感触来。这些文章还有很好的写作方法,不管是修辞手法,还是篇章结构,都是可供学习、借鉴、效仿的范文,可以随机做一些随笔练习。比如《我喜欢》,学了品了读了背了马上就可以让学生续写“我喜欢……”,可以每人发一页A4的纸,可写多,可写少,还可以插图,然后收起来用文件夹装订成一册,下课后大家都可以传阅,学生写的兴趣很浓,传阅的兴趣也很浓,效果很好。这些文章中的精美文字是要读到在课堂上就能背诵的程度的,把背的时间给学生,比如《枫叶如丹》的第一部分,一边读,一边品,一边就要给时间给学生背诵,然后马上在课堂本上默写,这样一点点的积累,一点点地进到心里去,一学期下来效果就很可观了。

(3)分类

课文可分为篇幅短小的教学内容与长课文

关于古诗,有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是请学生起立一个一个的轮流背下去,其他同学听,背完以后给他们加学习分。剩下的时间,请他们先讲自己已经读懂了些什么,然后在关键处进行了剖析和讲解,记了笔记,就结束了。所以,把时间有效地交给学生太重要,同样的四十分钟不同的使用方法,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篇幅短小的教学内容都可以照搬这种办法,比如古文《寓言二则》或现代诗歌,长课文则可以抓其精华部分。有时时间有限,就让同桌互背,然后统一默写的方法,也不错。考试时那么多默写的内容要靠平时一点一点地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至于其他的课文,也分不同类别,有些是故事性较强的,有些是说明性为主的,还有些课文更注重思想性,那么就根据其不同的文体进行不同的处理。叙事的文章搞清故事的来龙

去脉即可(写故事简介,就像买书时先看简介一样,也培养了概括能力),这册书里的《草帽计》、《包公审驴》、《一个苹果》、《诺曼底号遇难记》、《生死攸关的烛光》、《迟到》、《成吉思汗的鹰》这些课文都是在讲故事,故事篇幅都较长,但是没有必要从头讲到尾。这些课文在上之前布置阅读笔记,争取自己读懂故事内容,然后在了解学生自读情况的基础上择其要点教学,不再平均使用力气。说明文抓住其说明方法以及说明什么即可(可以列表,也可以写提纲),《天马》、《水就是生命》、《只有一个地球》、《绿色千岛湖》都是这一类的课文。思想性强的文章也不要上成思品课,尽量挖掘语文元素,这也是一种教学的策略。不能什么文章都用同样的方法去教,一定要有所区别,还要不断有所创新,学生才会对你的每一堂课都有所期待,而且他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办法。你也可以当当学生,旁观者清。如果学生有没讲清楚的地方,最好的办法就是你举手发言,进行补充,不着痕迹地就把课讲了。而且作业也交给他们去布置,小老师就免了作业作为奖励。皆大欢喜。进入高段,小组学习可以多采用,每组发一个记录本,把讨论学习的结果记录上去,便于汇报交流,也使小组学习不走过场。

(4)分工

综合实践中的内容要分解到各课的学习中或学习后去解决,分不下去的可以作为班队活动的内容交给学生去组织进行,开学时就把任务分下去,一个组一个主题,这样可以避免时间一紧工作一忙自己一疏忽就马虎过去了,你只需要做指导督促奖励的工作就好了,也不用为班队活动想太多了。材料是死的,人是活的,关键看你怎么用。综合实践里的文章也分上面那些类,也可以区别处理。《雨港基隆》很美,《“看”的学问》很有用,《推敲》和《千锤百炼为一绿》只要记住那两句千古名句就行了,《负荆请罪》可以表演,《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可以开个辩论会,顺带也交给学生辩论的知识和方法,《英雄赞歌》听和唱,还可以组织看电影《上甘岭》,也丰富了学校生活。

2、进入课堂,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前提,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即充分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多读、读好。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个评课标准,叫做“四三二一”。即:①阅读课的成效首先看学生是否熟读了课文(40%);②看学生对本课字词的基本功是否过关(占30%);③看是否完成了本课的重点教学任务(占20%);④看学生是否理解课文内容(占10%)。

古人把读书叫“煮书”,我想也就是这个道理,不煮就没味道嘛。学生只有充分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后,才会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三者对话,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讲真感受、真体验、真理解,才有可能是多角度,有创意的。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阅读笔记。注重学生的阅读体会,不仅看老师读到了哪种程度,更要看学生读到了哪种程度,学生的问题就是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有些想法老师也不见得能想到。了解学生,就给他们机会告诉你真实的想法。上课时随口说到某某说什么,某某问什么,大家都有惊喜在里面。课堂应该是一种真正的对话和分享。阅读笔记的项目:课文题目;开心词典;好词复印机;佳句生产线;分享积累;疑问榜;聊天室;留言板。

课堂随笔。人数多,不可能每个人都发言,多用写的办法,及时写下,及时了解,及时处理,这就是教学效益。最短的时间,最多的思想呈现。课堂不一定非要一说到底,听、说、读、写,观、思、理、忆,说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所以要根据教材做不同的训练,让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

单元小结。每个单元完了以后的一个自我梳理,包括项目:我的生字表;比一比(音难字、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我的词语表(生词、美词、成语);遣词造句(选词造句);

我的佳句录(课文中印象最深的句段);我的视角(结合本单元主题及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我想知道;名言警句录(与本单元主题有关,可以是书里有的,也鼓励补充课外的内容)。单元小结不一定堆在一起完成,可以是制成了表发给学生,有些积累在随堂上课时就可以完成,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也提高质量。比如读书时纠正错误读音等等,马上就可以记录到表上;重点品读背诵的句段也可以随机记上去;还有我的视角等,每一项都是可以分解组合在课堂教学的进程中的,所以看起来内容很多,但是如果处理得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免于让学生陷入题海,厌烦你,厌烦语文,也能够切实保证语文教学的实效。学生学得好,自然就有兴趣,少有人会对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保持长期的兴趣。所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保持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是至关重要的事情,这其实也是激发你的工作热情的关键,教得好,学生喜欢你,恐怕你干劲都要大很多。

阅读教学要通过一次次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不仅是解读文本,而且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今天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明天的发展。我们要树立“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思想,立足一般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结:在这次解读教材的活动中,有时,我们会有有意栽花花不成的遗憾,当然,也有柳成荫的兴奋。俗话说得好“困难像石阶,攀登上去了,一定能看到更美的风景。”回顾这一个月,我们的研究并不一帆风顺,但我们最大的收获是设计自己的学科教学更为全面而有效,更加习惯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上一篇:校团委新闻部规章制度下一篇:人生信念就是吸引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