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警示教育情况汇报

2024-11-19

开展警示教育情况汇报(精选8篇)

1.开展警示教育情况汇报 篇一

牛店镇李湾小学

2012年教育科研开展情况汇报

一年来,全体教师围绕郑州市重点课题《校长如何发挥集体领导的优势》和一般课题《道德课堂与和谐课堂的整合建设研究》进行了研究和实验,特别是两个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打造道德课堂。现就一年来开展的重大活动汇报如下:

一、为了让每一位家长能更进一步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孩子的方式,真正达到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孩子的目标,在学校德育处和教导处的精心组织下,4月28日下午牛店镇李湾小学召开了全校学生家长段考总结表彰会。

在喜气洋洋的鞭炮声中,会议拉开了帷幕。首先,李松峰校长就当前的教育现状,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学校的发展规划做了详细汇报,李校长说:“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家长时刻关注的问题,更是我们学校时刻关注的问题,希望我们联起手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一道坚固的堡垒。”接着学生代表交流学习经验;然后,家长代表发言,鼓舞孩子,珍惜美好时光,快乐学习成长。

这次家长会的召开,不仅使家长获得了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更使家长、学生、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和谐了。此次家长会的成功召开,不但增进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联系,而且更好地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使家庭教育能与学校教

育同步,共同教育、管理好学生,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二、规范学生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为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促进学生作业书写的规范化、整洁化,也为全体同学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良好作业习惯和作业成绩的机会,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2012年5月28日下午,李湾小学举办每月一次的学生优秀作业展评活动。

取长补短 相互学习

课外阅读摘录卡展评

此次活动主要针对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手抄报、摘抄卡等进行展示评比。每班先展评各项作业,评比出优秀作业,再进行全校优秀作业展评。在老师组织下,学生们有秩序地来到展评区,仔细观看、认真学习,汲取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本次展示活动,达到了“以展示促规范,用评比求提高”的目的,更通过榜样示范效应,有效地带动、规范了同学们的作业书写格式,提高了作业质量,培养了学生规范书写、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三、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共享先进经验,拓展校长视野,提高教

育管理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打造教育强镇,牛店镇中心校于6月5日下午在李湾小学举办以“智慧共分享 携手共成长”为主题的2012年校长论坛。

校长代表发言

有形成果展示

张文秀、陈朝阳、李松峰、刘学战四位校长在论坛上分别作了“让教育归根,让道德升华”、“细化教学常规管理,打造生命道德课堂”、“细实严恒抓管理,精心打造名牌校”、“ 科学管理,彰显特色,提高质量”的发言。他们围绕论坛主题,或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阐释,或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深入分析,为与会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随后与会人员参观展览了各校有形的特色成果。

最后中心校王振文校长总结说:“每年一度的中小学校长论坛,在促进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次论坛对于提升校长管理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今后在教育管理等方面还要积极探索,携手为我镇基础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四、6月15日下午,牛店镇李湾小学的广场上坐满了学生和家长,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家长如何激发孩子持久的学习动力—点燃生命”全国巡回报告专题家教讲座。

徐莉老师激情演讲

家长们时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本次专题讲座徐莉老师专门针对家长如何进行科学家教,如何履行亲职责任,如何“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而进行的。徐老师用感人的语言,大量的案例来启发家长,教育孩子不但要用现代科学的理念,更要让孩子懂得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感恩老师、感恩父母。只要激发出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持久的学习动力,孩子们一定会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和老师。她着重提到激发孩子持久学习动力的六个方法:兴趣、好奇、梦想、自信、习惯、和谐家庭,并从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有持久的学习动力;让孩子学会感恩等方面来讲,这些都是家长们非常关心的话题,每当徐老师讲到精彩之处时,现场不由自主地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许多家长听后感慨

万分,有的家长落下了感动的泪水。

讲座持续了一个多个小时,徐老师一直站在凳子上慷慨激昂地为家长演讲,家长们也没有丝毫的疲倦,聚精会神地聆听,还积极参与互动,认真比划着徐老师的各种具有心理暗示的手势。最后,家长们还就孩子的管教问题与徐老师做了深入交流,使各位家长受益匪浅。

五、2012年9月12日下午,郑州市道德课堂建设诊断交流活动组成员在新密市教研室主任任宗杰,教育科科长尹满智的陪同下来到牛店镇李湾小学,依据《郑州市中小学教师学科课程纲要编制指导意见》,《郑州市中小学教师学科导学案编写指导意见》,《郑州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作业建设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对新密市牛店镇李湾小学的上学年教育教学管理档案,班子成员担课、听评课,作业建设、课程纲要、导学案的编写情况和新学年的教育教学安排工作进行了诊断交流。交流组成员在中牟县教育科李科长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察看了学校教学档案、课程纲要和导学案的编写、作业建设等资料。

检查组在认真听课

检查组在认真查看各种档案资料

通过听该校四年级语文李愫莉《爬山虎的脚》,四年级数学魏晓丽的《把一个整数改写成整万作单位的数》,五年级英语张晓丽《Unit1 My New Teachers A Read and write》的三节课,每位教师都能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都精心设计了导学案。课堂教学突出了“学生预习,教师导学;学生合作,教师参与;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学生探究,教师引领;学生练习,教师测评”的导学思路框架,提高了课时课堂效率,精心打造了道德课堂。

交流组成员共同认为:牛店镇李湾小学作为新密市的农村小学,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务实,凝聚力量,积极参与道德课堂的构建,带头

听评课,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在打造道德课堂,课程纲要编制、导学案的编写和作业建设等方面卓有成效。

校长李松峰表示,要坚持不懈,全力打造道德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品味,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

六、9月2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诞辰日,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目前孔子学院已在106个国家的350多个教育机构落户,中小学孔子课堂达500多个,作为中国人更应该发扬民族精神,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校长李松峰致辞

学生代表发言

李湾小学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隆重地举行“书香萦绕满校园”启动仪式。目的就是通过倡导读书,营造一种“人人爱读书,读书来育人”的浓厚的读书氛围,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内在文化素质。

仪式上,校长李松峰做了致辞,学生代表作了《书是什么》、《做个快乐的读书人》的发言,师生共同高呼口号——“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我校将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并不断充实、丰富和升华。“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一定会在我们的校园蔚然成风。

七、2012年10月23日下午,在牛店中心校书记王天杰、副主任杨凡的陪同下,新密市西协作区全体成员来到该校检查管理规范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

检查组按照要求认真细致地检查了该校各项档案,深入课堂听课,对伙房、图书室、仪器室、寝室等一一进行了查看,并对老师和学生做了抽调问卷。此次检查检查组给予了该校高度评价,对于检查组反馈的问题该校表示将全力进行整改,积极创建管理规范示范性学校。

八、2012年11月16日上午我校举行了2012--2013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表彰大会。共同庆贺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和显著进步的同学,共同祝愿和激励全校所有学生不断进步。

我们都是优秀生!

此次大会由武国珍副校长主持会议,他肯定了教学工作中老师和同学们付出的辛勤劳动,教导主任赵铁栓宣读了各班全优生名单和特长生名单,学生代表王竞祎谈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最后,李松峰校长对前一时期的学习工作作了全面的总结,肯定了成绩,也提出了目标和要求。他殷切希望:全体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教书育人,同学们要以优秀学生为榜样努力学习,让我们的教与学更加的出色。

这次表彰大会,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鼓舞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使全体师生更加充满信心,全身心地投入紧张的工作学习中。

九、今年11月8日在市教委组织的教学质量检测中,市教研室抽调我校五年级语文参试144人,优秀119人,及格143人,优秀率82.64﹪,及格率99.31﹪,人平85.31分;六年级语文参试130人,优秀199人,及格127人,优秀率83.85﹪,及格率97.69﹪,人平86.05分。五六年级语文团体成绩分别获全市第一、二名。11月22日上午,备课组长王焕霞同志代表学校在一小进行了经验交流。

十、11月28日中午在教体局党委副书记王淑芳、教研室主任任宗杰等同志的带领下,组织全市中小学校长150余人现场会,对我校的校园文化、寝室文化、餐厅文化、班级文化,课程纲要、导学案、作业建设,优秀作业,教案、听评课,特色成果,教师道德课堂展示等一一进行了现场参观。校长李松峰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科学规范抓管理

精心打造名牌校》的经验交流,各位校长掌声不断,赞不绝口。

十一、12月5日中午,教育科科长徐二花等一行20余人到我校检阅了我校书法艺术、读书摘抄卡、手抄报、班级特色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等特色项目。检查组成员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今后的特色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

2012-12-07

2.开展警示教育情况汇报 篇二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4市56所学校进行了调查研究, 其中中学34所, 小学22所, 调查对象中教师及管理人员167人, 学生1433人。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498份, 回收率93.6%。将回收的教师卷及学生卷用统计软件SPSS12.0进行分类数理统计。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对学生问卷的分析

学生卷共设置调查26项, 主要包括:学校是否开设武术课、学校对武术课的重视程度、武术课学习内容、武术课与其他课程的比较、自己了解武术的方式、课外武术的接触情况, 以及对教师和学习内容的满意度等。

统计分析, 62.66%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 开设武术课的有11.67%的学生认为学校非常重视武术课, 44.91%的学校重视方面表现一般, 另有29.94%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武术课。占47.52%的学生喜欢上武术课, 有33.06%的学生不喜欢所教的武术内容。满意和基本满意授课教师教法的分别占37.60%和44.70%, 也有17.70%的学生不满意授课教师的教学形式。同样上一节武术课和其他体育课相比, 63.16%的学生认为武术课更累, 说明武术课教学方法单一, 娱乐性少, 普遍认为武术课程难学难练。从问卷中得知:学生通过武侠小说了解武术的占25.9%, 通过电影、电视了解武术的占46.1%, 通过学校体育教师了解武术的占15.9%, 通过民间拳师了解武术的占7.1%, 通过其他途径了解武术的占5%。另外, 学生对武术的概念、内容的了解也不全面, 认为武术能够强身健体的占47.6%, 能够防身自卫的占38.4%, 能够通过武术培养自己的品质的占11.2%, 而能够通过武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只占2.8%。

2. 对教师问卷的分析

教师问卷共设置调查18项, 主要包括:武术课开展情况、教学内容、武术课器材情况、大纲的理解程度、武术比赛和表演活动、武术的教学方式等问题。

统计分析, 学校缺少武术专长教师, 其他体育教师不愿承担武术教学任务, 缺乏简明有趣的教材。72.35%的教师对开展武术比赛持支持态度, 说明当前体育教师对武术项目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武术教育对于武术作用价值的认识方面也存在着问题, 有52.57%的教师认为武术教育仅仅是锻炼了身体, 并且便于开展, 节省了体育器材的投入。另有9.7%学校管理者不了解武术的健体防身、修心养性、娱乐欣赏的作用, 把打架斗殴等恶劣风气与武术等同起来, 弱化了武术教育的真正价值, 导致学校没能按照国家的要求去贯彻执行, 没能对学生习武热情正确地加以引导和支持。武术的价值是多方面、全方位的, 它既包括对人体健康的促进, 又包括对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的促进, 还包括对人的体育文化素养的全面完善与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调查反映出, 武术教育过程中教材内容相对单一、教材以技术为主, 理论知识相对薄弱。69.12%的学校没有统编或自编教材, 18.15%的学校教材系统性较差, 不能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需要, 其中还有12%的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不确定, 趣味性不强, 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 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绝大多数教师仍采取传授式教学, 手段简单, 不能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自选教材方面, 一些教师教学不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水平创编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武术教材。对教材内容, 只注重规格化和套路动作统一的外在合理性, 忽视了套路中隐含的技击功法和内在的文化性, 忽略了武术内涵的复合性和多元性。另外, 武术教师、教学器材也处于缺乏状态, 严重影响了武术教育的开展。

三、教学建议

1. 各级教育、体育部门要高度重视, 加强政策的贯彻落实

《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中小学生的健身需求, 是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有效载体。各地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重要意义, 加强各级领导的管理责任, 认真做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宣传、培训、推广教学等实施工作, 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促进武术教育工作和阳光体育运动深入、持久开展。

2. 以武术弘扬民族精神, 加大对中小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在武术课教学中, 要将对学生的武德教育贯穿始终, 注意渗透爱国主义和道德教育的内容, 扭转学生对武术教学的错误肤浅的认识,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武术的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价值, 彰显武术教学的文化性。学校要借助校园媒体和其他各种手段等形式大力宣传武术教育的文化性和健身教育功能, 宣传武德故事等彰显武术文化和哲理性的内容, 为武术课教学的开展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3. 充实武术教学内容与方法, 发挥地方特色

结合《武术健身操》组织相应的普及与比赛活动, 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选择特色内容编写教材。如河南焦作市中小学开展的陈氏太极拳、登封市中小学开展的少林拳等地方特色拳种。创编简便、规范又具特色的自编教材, 教材的编排充分考虑学生学习与传授的递进关系。教法体现灵活多变, 突出趣味性与方法性, 并结合实用性与系统性。武术教学内容遵循传统与创新、简易性与系统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健身与技击、尚武精神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加大对中小学生传统美德精神的培育。

4. 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武术教学水平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武术教育的关键。学校要有目的地引进武术专业和特长的体育毕业生充实到体育教师队伍中来,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外聘有资质的武术专家、民间拳师来开展课外传授与辅导。2010年10月教育部体卫艺司和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主办了第一届武术健身操全国教师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是来自全国32个省、区、直辖市的教学骨干和行政主管, 这体现了国家对师资培训的重视以及开展的力度。相对应, 各省教育部门也应建立起系统的武术教师培训和交流机制, 如可指定当地的体育院系为培训中心, 以培训武术课程内容, 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理论方法等, 提高武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5. 完善武术考试和考评机制, 丰富竞赛活动

目前中小学武术考评机制缺失, 不能科学规范地考核评价。因此, 各学校应积极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武术运动考核或达标办法, 将武术作为每位学生必修的体育课程。同时, 也可以将武术纳入中考内容之中, 作为晋升高一级学校的参考成绩。另外, 还可以通过武术段位制等评价机制来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武术教学评价手段, 提高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开展各级别、多层次的社会及学校武术运动竞赛, 加强武术表演活动以及武术基本功大赛, 开展武术优质课、示范课比赛, 调动全体师生参与到武术学习、武术训练中来, 营造良好的武术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柳菊兴.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姜玉泽等.山东省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0) .

[4]余强生.武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思考.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5 (7) .

3.开展警示教育情况汇报 篇三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家庭生涯教育;建议

家庭是个性化生涯指导的重要场所。家长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并针对自我人格特质清晰生涯发展方向和路径。家长从事的职业、对职业的态度和职业价值观,对孩子生涯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早期,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并日益增强,对成长与独立的渴望,正是其描摹、规划未来的大好时机,也是引导其发展、给予其方法指导的关键期。为了解处于青少年早期的家庭对生涯教育的认知及实践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开展生涯教育,2014年9-10月间,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联合西城区妇女联合会,在区内小学高年级学生家庭中开展了调研。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进行。问卷调查采取分类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区内3所不同规模学校的小学5、6年级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学校下发并回收。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问卷有效率93.4%。[1]我们还通过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委员会)与30余位家长进行了群体访谈,先后与参与调查学校的9位德育干部和班主任进行了个别访谈。调查问卷及访谈题目由专门从事德育和家庭教育研究的人员设计,并在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与施测,确保了问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调查结果使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及其家长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围绕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父母对家庭教育、特别是对生涯教育的认知情况,家庭开展生涯教育的基本情况及需求等方面设计。题目类型为选择题、程度判断选择题及综合题。访谈题目与问卷内容相关,是对问卷中相关问题的深化和原因探析。

被调查的299名学生家长中,5年级学生家长184人,占61.5%;6年级学生家长115人,占38.5%。男生家长155人,占51.8%;女生家长144人,占48.2%。填答问卷者64.2%为学生的母亲,33.3%为学生的父亲。

[1] 如无特殊说明,文中使用的百分比均为有效百分比。

超过60%的被调查家长拥有大专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父母的学历水平差别不显著(见图1)。被调查家长中“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最高(见图2)。一半家庭的月经济收入在5000——12000元之间。贫困家庭占总数的5.1%。高收入家庭(月收入20000元以上)占11.2%。家庭结构以三口之家和三代及以上人员共同生活的家庭为主,两者的数据百分比分别为64.2%和25.1%,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特殊背景家庭占10.7%。(见图3)对比以往调查数据形成的区域常模,学生家庭结构状况、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与常模相近。

二、调查的主要结论

(一)对于生涯和生涯教育概念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

1.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生涯

调查结果显示,将生涯等同于“职业生涯”的只有5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7.1%。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涯主要是指生活、生命、生存等,或指过什么样的生活。持这种主张的人多数认为生涯中包含职业生涯,但含义更广。例如,有的家长认为:“生涯真的是多方面的,生活,学习,工作无所不在。”生涯指“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生涯包括职业生涯,主要指人生生涯,如何生活,选择何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等。”“生涯就是过程,在过程中付出努力,赢得自信,获得收获。”这些对生涯的认知不仅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生涯的特征,也透射出一些对生涯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2.多数被调查者不了解生涯教育

“听说过”生涯教育被调查者仅有68人,占23.5%;221人“没听说过”,占76.5%。生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1972年美国教育总署原助理署长沃兴顿( R. M. Worthington)在东京演说时正式提出的。“生涯教育是改变所有教育系统,以求造福全民的革命,它强调所有教育的经验、课程、教学及咨询辅导,是为个人将来经济独立、自我实现及敬业乐群生涯的预备,它通过改善职业选择的技巧与获得职业技能的方式,提高教育的功能,使每位学生能享受成功及美满的生涯。”[1]生涯教育进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只是近些年的事儿,多数家长“没听说过”也是正常的。

(二)对于生涯教育内涵的理解及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1.家长更关注引导孩子认识自我的教育

问卷设定了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认识自我的基本点,采用5等级“需要程度”选择的方式了解家长对引导孩子认识自我的态度,结果显示,家长普遍重视引导孩子认识自我,尤其重视“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见图表4)且多数家长认为自己“很了解孩子的优势与不足”,比例达57.2%,另有38.7%的家长认为自己“了解孩子的优势与不足”。

2.家长比较忽视引导孩子关注社会和思考未来

问卷设计了一些关于关注社会及孩子未来发展的问题,除了“孩子需要参加职业体验和多种社会实践的机会”一题选择“非常需要”的比例为37.8%外,其他问题此选项的比例几乎都是所有问题中最低的。其中,认为“非常需要”“经常与孩子讨论未来的发展”的百分比为22.7%,而认为孩子“非常需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有效百分比为61.1%,两者相差近40.0%。可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重视的主要是学生的学习。

(三)更关注孩子学习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发展

被调查家长认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最重要,百分比高达49.0%;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占26.0%;而排在其后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自理能力”、“爱的能力”等选项的最高百分比仅为7.3%。(见图5)

在对培养孩子能力的态度的调查中,被调查家长选择比例最高的分别体现在与学习相关的学习方法、时间管理和学习习惯、独立性等方面,其次是与孩子自我发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而与家庭生活及学生今后生活相关的能力,如让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更好地使用零花钱等,选择的比例则明显不高。

(四)家长的生涯信念和职业价值观比较积极、正向

家长的生涯信念比较积极,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成绩和未来、目标和动力、社会关系和工作岗位等之间的关系。例如,半数家长不认为“现在的成绩不好,以后很难有好的发展”,近90%的家长认为“孩子有目标,学习就有动力了。”73.3%的家长不赞同“家里有关系,就能给孩子找到好工作”。84.2%的家长能够客观地看到社会发展太快,现在的规划只能是个大致的方向。但是,调查也显示,多数家长担心会为孩子的发展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一比例达到70.3%。因而,多数家长会让孩子在个人发展方面多听老师的意见,93.7%的家长会“指导孩子寻求成人的帮助”。

在“您认为理想的工作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一了解家长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中,百分比最高的为“自己感兴趣”,达到74.9%,占被调查家长总数的3/4。其次依次为“稳定”、“收入高”和“为社会做贡献”、“社会地位高”。(见图6)家长在“对孩子未来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的选择中比较集中在“个人能力”、“个人努力”这些主观可控的因素,有1/3的人认为“社会环境”和“人脉关系”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见图表7)这些生涯价值观及生涯信念会对孩子发生影响。

(五)家庭生涯教育大多处于无意识状态

1/3的家长平时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关注孩子品德状况和心理健康的比例较低(见图8)。有85.7%的家长引导孩子设想过未来,其中,有11.5% 的“有了比较明确的发展目标”,57.5%的“只有一个大致设想”,31.0%的“没有结果”;而认为“孩子太小,还用不着”和“社会变化太快,设想了也没用”的占12.3%。而在引导孩子设想未来时,家长主要思考的是引导孩子做什么样的人、发展什么兴趣爱好和从事什么职业,对于今后生活方面的引导,诸如选择什么样的家庭生活、爱人等方面则不关注。(见图表9)现实生活中,“经常带孩子了解、体检不同职业”的家庭为25.6%,乐于引导孩子欣赏高雅音乐的比例为29.5%,带孩子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的占45.1%。这些都是发展孩子兴趣、引导孩子关注社会,进行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比较随性,没有清晰、一贯的理念和思路。

三、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数家长对生涯教育不了解、不重视

4.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情况汇报 篇四

一、主要成绩一是育人环境和谐完善。六年来,学校变化是翻天覆地,楼化了教舍:新做了教职工宿舍,女生宿舍、男生宿舍、学生食堂四栋楼,总面积达一万平方米;硬化了球场、人行道、空余场地;形象化了文化品位,校训醒目,校徽深邃、校歌嘹亮,校牌亮丽;系统化了教学设备、电脑办公、录像制作、多媒体教学、电视接转、校园广播、图书阅览、实验室一应俱全。二是育人队伍配套齐全。现有120名教职工,学历合格率达100,党员占1/4,省市级骨干教师占1/4,学科配套,开课齐全。高、中、初级职称比为1:8:1,老中青结构比为1:7:2,72人次获得过县级以上表彰。六年来,教师“四优”获市以上获奖212人次,教师整体素质大为提高,无一例违法乱纪。三是育人方法百花齐放。异步教学,精彩纷呈;创新教育,热火朝天;综合实践,方兴未艾。异步教学,曾在此召开全县现场会;创新教育,全市在此成功推出现场;综合实践,进入省级课题研究。四是育人品牌闪亮登场。长冲中学是英山第二家。①全市第23所进行示范行列的初中;是黄冈市普通初中先进单位、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单位;是县政府师德师风先进集体;社团和校刊《山茶花》获全省一等奖;承担省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初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成为全市的先进典型,两次大会交流,一次现场示范,省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已投入研究,最近又被推荐为全省先进考点和全市百佳教科研先进单位。中考质量经久不衰;荣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28人次,省级102人次。

二、基本经验一是千方百计抓前提,优化育人环境。向外争取项目工程,积极申请危改资金,密切校友疏通情感,开拓市场搞活后勤,发展产业,增添后劲,厉行节约,不乱花一分。二是管导结合抓关键,提升师资水平。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不断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引导教职工在岗自学,脱岗进修,指导教师在岗教学练兵、自觉投身教研教改。三是突出重点抓核心,培养创新精神。为了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我们于20xx年底就申报了省级十五重点课题“初中创新教育”并立项投入全员、全方位研究。首先是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观念上。在办学理念上创新,提出了“修德为先,启智为要,强体为本,成才为上”的办学理念。通过“天天看”、“时时唱”、“周周讲”等形式去强化。在教师观念的创新上,消除了三个误解:创新“神秘论”、“冒险论”、“冲突论”。在学生求学信念的创新上,树立了四种信念。一是自信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会”;二是自爱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愿”;三是自觉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能”;四是自主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敢”。其次是把创新教育的“着力点”放在过程中。

1、在时空上不留空白。从开题起步到实验运行,再到全面实践、攻坚结题,科科有课题,班班有研究,人人都实践。

2、在实践的主阵地上不放空炮。勿庸置疑,创新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让创新实践在主阵地上放空炮,我们的主要作法是三条:(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培养创新能力。(2)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培养创新能力(3)以个性化发展为重心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3、在实践机制上不说空话(1)增设保障机制。首先是组织保障。自20xx年春季起,学校增设了科研处,配备了一名主任,落实一名副校长专门分管;其次是时间保障。常规教学本来就时间紧,要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必须合理安排时间,为此,我们将周六定为课题研究时间,平时每周一次,忙时间周一次,要么“充电”:集中学业务,举办专题讲座;要么“放电”:说课、评课、写论文、搞制作。三是资金保障。除了围绕科研课题增设文本论文、报告,电子课件、演示等奖励项目外,还对周六参加专业学习的给予补助。(2)完善管理机制。学校过去对课题研究停留在表面说教状态,没有从管理上真正落实,自申请立项创新教育后,我们充实了对教师综合考核的指标,增设了课题研究项目,分配了过程量化分数。(3)调整评价机制。一是对教师的评价:由刚性变成弹性,课题内容由缺失到充实,由只以考试成绩定论到既有定论又有评论,即每学期在学生中进行一次教师教育教学综合情况调查,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情况汇报第2页反馈情况分析评价;二是对程序的评价:由轻过程重结果到过程与结果和谐统一,分值上统筹兼顾

4、在实践的关键处不挂空档(1)外派学习时不放过每一次机遇。近两年,我们先后派出86人次赴北京、武汉、黄冈、武穴、罗田、孝感、黄梅、蕲春观摩学习,参加研讨会。(2)内部培训时不遗漏每一个环节。从讲课、说课、评课到撰写论文、举办讲座,环环相扣。(3)巧借东风时不吝惜每一回投入。创市级示范时,添置了多媒体;申报立项后,购置了摄像机;最近又全部上了网。另外还从北京邮购教学光盘,到省教所购置创新专业书,每年为阅览室订图书近万元。(4)说课评时不停留在恭维奉承状态。(5)教学反思时不固步自封在经验成绩里。5在实践的进程中不行空路。无论是学校层面、实验班级还是参与实践的每一位教师,自开展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来,一路上不断地从认识——实践到再认识——再实践,内化创新认识,外化创新方法,物化创新成果。沿途拾起一串串“创新”果实:方案、报告、论文、案例、记录、反思、总结、证书。再次是把创新教育的“落脚点”放在效果上科研创新教育研究给我校带来了勃勃生机,学校声誉不断提升,学校影响不断扩大,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培养,会学习,会探究,会创造,会展现自我的优秀学生在不断涌现。

1、学校创新氛围越来越浓。近几年来学校理念创新,育人环境创新,教师教法创新,学生学法创新,可谓与时俱进。

2、学校影响越来越大。20xx年初立项实验以来,学校步入快速良性发展轨道,20xx年底学校步入黄冈市第23所、英山第一所农村示范初中行列。去年底,学校还被评为黄冈市普通初中先进单位,技术装备同时还获得黄冈市人事局、教育局颁发的先进单位。图片新闻、《推管理经验,展示范风采》的办学事迹多次上了《黄冈报》、《鄂东晚报》。

3、学校科研成果越来越多。三次参加全市创新教育阶段总结会并作发言,三月又申报并立项省级“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去年四月接受市教科院专家视导时推出一批阶段资料与成果,获良好评价。今年五月,全市又以现场形式,在我校召开创新阶段总结会。

4、教师整体素质越来越高。随着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观念的创新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带来了水平的提高。校长获全省优秀教师和全县“十佳校长”称号,20多名教师获省市级骨干教师称号,1人获得全省综合实践先进个人,3人夺得黄冈说课一等奖,教师的论文在刊物发表和评奖的36篇,优质课、课件获市以上级奖的22节、件。

5、学生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在新的大环境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教学氛围中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潜能得到释放,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的天性也得到自由发展。近两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11人次,省级奖54人次,去年全市优秀艺术人才比赛,我校获奖占全县三分之一,学生彭湃等多篇作文发表在《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上,尤其是在最近的第十四届茶叶节《茶乡放歌》全市征文中,一(8)学生王爽夺得初中组唯一一等奖(奖金500元),学生屡屡在全县运动会、艺术节、演讲赛等多项活动中获奖。

三、几个问题问题之一:深入持久地推进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作为后盾支撑,由于财力上的困难,难免受到限制。问题之二:现行的教育评价体制和中考压力,对深入持久地推进素质教育,势必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如何合理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作较深层次的研究。问题之三:由于目前正处于学生高峰期,班额过大,也是制约深入持久地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大因素,因而如何加强教师的调控能力也是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

四、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完善评价机制。

2、进一步丰富展示师生素质教育成果的竞技形式,不断充实活动机制。

3、加大对农村留守孩子就学的管理力度,不断解决教育中的新问题。

执笔:萧本初20xx.9.12 [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情况汇报(共2篇)]篇一: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在教育的细节中塑造人

在教育的点滴中培养人

刀尔登中心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为迎接上饶市教育督导室、上饶市教育局对我校进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评估,对照《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和《鄱阳县完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的要求,也为了进一步加强、推进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现对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进行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田畈街镇中心学校位于昌(南昌)九(九江)景(景德镇)“金三角”腹地田畈街镇城区中心,占地面积933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631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4.3平方米。中心学校现有学生825人,15个教学班,其中男生495人,女生330人。入学率、毕业率为100%,辍学率为零。

学校现有在职专任教师44人(其中本科学历26人,专科学历14人,中专学历4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26人,中高职称占教师总数的63.64%。教师平均年龄33.5岁,是一支年青进取的小学教师队伍。

学校已建有较为齐全的计算机室、多媒体室、实验室、图书室、语音室等教学辅助用房。

二、督导评估工作过程

(一)完善组织机构,加强对督导评估工作的领导。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实施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迎评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及各行政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实施计划,综合协调各部门工作,收集整理档案材料,撰写自评报

告。

(二)分解指标,明确职责,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

依据《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督导评估细则》各项指标、行政人员分工及完全小学重点工作的要求,将相关指标和重点任务分解到各行政人员。各行政人员[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情况汇报(共2篇)]进一步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层层负责,限时完成。校长对各行政人员的督导评估工作负责把关验收。

(三)全面学习,广泛培训,深入理解督导评标准。

组织实施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学习《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督导评估细则》。多次召开行政会、教师会就督导评估标准的内容、方法、工作程序等进行了全面的培训,使广大干部及教师深入理解督导评估精神。

(四)开展督导评估,认真总结,切实改进工作。

学校按照《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督导评估细则》的标准认真开展自评,形成了自评报告,并向县教育局进行汇报。学校多次召开督导评估工作会议,将督导评估工作中的不足反馈给各相关人员,以推动学校进一步深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

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一)机构完善,职责分明,不断加强科学管理。

学校内部机构齐全,教导处、教研组、班主任、党小组、团支部、大队部、工会、教代会等职责明确,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和目标责任制,即以校长为核心,教导处、总务处、教研组、团队对校长负责,年级组、班队分别对各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同时,做到分工不分家,在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做到经常互通信息,相互协作,充分发挥管理工作整体的作用。

(二)加强师德,勤于学习,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1、切实抓好师德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广泛开展教师信用教育,坚持“诚实立身,信誉立教”,定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组织撰写心得体会、专题讨论等,使广大教师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为人师表,谦洁从教,自觉实施素

质教育,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建立全员培训为目标、骨干培养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制度,认真制订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几年来,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各类教育培训,选派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县级教学观摩活动,并及时将培训观摩心得体会或以书面或以讲座或以公开课的形式向其他教师传播。现在我校广大教师努力学习教育理念,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现已培养出了县级名师1人,县学科带头人2名。

3、积极参与教改实验和教育科研工作。我校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教学实践为对象,以广大教师为主体,以总结提升经验为重点,通过集体备课、专题漫谈、案例研讨,教学比武、课题探究(国家级教育规划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正在我校进行探讨中、“五课连环”的课堂教学等诸多方式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几年来,校本教研也逐步凸现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2009年,学校被评为“立足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发展”的县级特色学校。

(三)关心学生,着眼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1、德育为先。德育工作坚持校长负责,统筹安排;教师为主,全员参与;教学为主,学科渗透;学校为主,各方协调。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班集体、班主任量化考核制度,健全了德育的激励机制。学校认真制订德育工作计划,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养成了文明礼貌团结向上勤奋好学的习惯。

2、以教学为中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每一门课程,合理安排教师,重视学生潜力的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加强教学监控,重视过程管理,认真落实“教学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检测)”,经常进行校内教学调研,教学质量分析反馈制度健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的全面质量。

努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开发智力,挖掘潜力,实行教学民主,形成和谐活泼心理相容的课堂教学气氛。认真执行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式,成立音、体、美、书法、奥数等兴趣小组,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培养和发展

3、建立科学的学生全面素质评定方法。学校提出从道德行为、基础知识和技能、身体素质、特长爱好、教师评语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定,注重“过程性评价”,采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4、重视安全法制教育。强化安全法制教育意识,落实安全法制教育措施,把安全教育与班级管理结合起来,各级层层落实。

(四)改善办学条件,创设良好环境。

现代化的教育设施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条件。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实验室、图书室、远程教育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专用教室,音体美器材室、仪器室等均按三类标准配备。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影响人,以和谐的人文环境激励人,增强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宣传栏定期刊出主题专版,教室布置美观大方,确保了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

(五)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我校坚持以发展科研来发展教师,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以发展学生来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扎实地推行素质教育。在实践摸索当中,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学校先后被授予了“全国发展性课堂教学研究实验学校”、“江西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江西省巾帼文明岗”、“江西省先进集体”、“上饶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上饶市德育示范学校”、“鄱阳县先进学校”等。

成绩只能是代表过去,但是要整体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细致的工作,特别是进一步提高教师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积极筹措资金,开源节流,不断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建立比较稳定的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和监控力度,重视美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放眼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学校办学总体规划,狠抓教育教学管理,从严治校,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努力。

2010年10月

篇二: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田畈街镇中心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田畈街镇中心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汇报材料

为迎接上饶市教育督导室、上饶市教育局对我校进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评估,对照《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和《鄱阳县完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的要求,也为了进一步加强、推进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现对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进行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田畈街镇中心学校位于昌(南昌)九(九江)景(景德镇)“金三角”腹地田畈街镇城区中心,占地面积933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631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4.3平方米。中心学校现有学生825人,15个教学班,其中男生495人,女生330人。入学率、毕业率为100%,辍学率为零。

学校现有在职专任教师44人(其中本科学历26人,专科学历14人,中专学历4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26人,中高职称占教师总数的63.64%。教师平均年龄33.5岁,是一支年青进取的小学教师队伍。

学校已建有较为齐全的计算机室、多媒体室、实验室、图书室、语音室等教学辅助用房。

二、督导评估工作过程

(一)完善组织机构,加强对督导评估工作的领导。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实施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迎评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及各行政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实施计划,综合协调各部门工作,收集整理档案材料,撰写自评报告。

(二)分解指标,明确职责,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

依据《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督导评估细则》各项指标、行政人

员分工及完全小学重点工作的要求,将相关指标和重点任务分解到各行政人员。各行政人员进一步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层层负责,限时完成。校长对各行政人员的督导评估工作负责把关验收。

(三)全面学习,广泛培训,深入理解督导评标准。

组织实施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学习《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督导评估细则》。多次召开行政会、教师会就督导评估标准的内容、方法、工作程序等进行了全面的培训,使广大干部及教师深入理解督导评估精神。

(四)开展督导评估,认真总结,切实改进工作。

学校按照《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督导评估细则》的标准认真开展自评,形成了自评报告,并向县教育局进行汇报。学校多次召开督导评估工作会议,将督导评估工作中的不足反馈给各相关人员,以推动学校进一步深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

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一)机构完善,职责分明,不断加强科学管理。

学校内部机构齐全,教导处、教研组、班主任、党小组、团支部、大队部、工会、教代会等职责明确,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和目标责任制,即以校长为核心,教导处、总务处、教研组、团队对校长负责,年级组、班队分别对各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同时,做到分工不分家,在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做到经常互通信息,相互协作,充分发挥管理工作整体的作用。

(二)加强师德,勤于学习,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1、切实抓好师德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广泛开展教师信用教育,坚持“诚实立身,信誉立教”,定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组织撰写心得体会、专题讨论等,使广大教师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为人师表,谦洁从教,自觉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建立全员培训为目标、骨干培养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制度,认真制订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几年

来,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各类教育培训,选派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县级教学观摩活动,并及时将培训观摩心得体会或以书面或以讲座或以公开课的形式向其他教师传播。现在我校广大教师努力学习教育理念,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现已培养出了县级名师1人,县学科带头人2名。

3、积极参与教改实验和教育科研工作。我校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教学实践为对象,以广大教师为主体,以总结提升经验为重点,通过集体备课、专题漫谈、案例研讨,教学比武、课题探究(国家级教育规划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正在我校进行探讨中、“五课连环”的课堂教学等诸多方式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几年来,校本教研也逐步凸现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2009年,学校被评为“立足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发展”的县级特色学校。

(三)关心学生,着眼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1、德育为先。德育工作坚持校长负责,统筹安排;教师为主,全员参与;教学为主,学科渗透;学校为主,各方协调。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班集体、班主任量化考核制度,健全了德育的激励机制。学校认真制订德育工作计划,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养成了文明礼貌团结向上勤奋好学的习惯。

2、以教学为中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每一门课程,合理安排教师,重视学生潜力的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加强教学监控,重视过程管理,认真落实“教学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检测)”,经常进行校内教学调研,教学质量分析反馈制度健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的全面质量。

努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开发智力,挖掘潜力,实行教学民主,形成和谐活泼心理相容的课堂教学气氛。认真执行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 [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情况汇报(共2篇)] 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式,成立音、体、美、书法、奥数等兴趣小组,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培养和发展

3、建立科学的学生全面素质评定方法。学校提出从道德行为、基础知识和技能、身体素质、特长爱好、教师评语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定,注重“过程性评价”,采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4、重视安全法制教育。强化安全法制教育意识,落实安全法制教育措施,把安全教育与班级管理结合起来,各级层层落实。

(四)改善办学条件,创设良好环境。

现代化的教育设施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条件。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实验室、图书室、远程教育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专用教室,音体美器材室、仪器室等均按三类标准配备。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影响人,以和谐的人文环境激励人,增强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宣传栏定期刊出主题专版,教室布置美观大方,确保了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

(五)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我校坚持以发展科研来发展教师,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以发展学生来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扎实地推行素质教育。在实践摸索当中,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学校先后被授予了“全国发展性课堂教学研究实验学校”、“江西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江西省巾帼文明岗”、“江西省先进集体”、“上饶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上饶市德育示范学校”、“鄱阳县先进学校”等。

5.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汇报 篇五

一、精心组织,做到真学真懂。主要表现在活动行动早、有动员、有方案、有内容、有特色。兴隆街道党工委根据区委安排,4月2日下午召开全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动员大会,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并成立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有序推动全街活动的开展。学习教育做到内容明确。不仅学习规定内容,而且还学习与活动开展相关的其他内容。“五好三新”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班子成员不仅带头学,而且还带领大家学;不仅集中学习而且主动自学。尤其是集中学习有亮点,推行周四工作推进会学习制度。每周四下午,党政班子召集各自分管的部门所有工作人员集中学习,总结一周以来工作进展情况,拟定下周工作计划,做到学习工作两促进、两不误。

二、边学边改,做到真用真做。主要表现在真走实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边学边走边改、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等方面。街道按照听取群众对反对“四风”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的建议,尤其规定街道党员干部每月入户走访10户等方式广集民意力度大、工作实。对收集到的15条意见能及时进行梳理并制定整改措施。

三、注重结合,做到突出特色。主要表现一是把学习教育与提升干部作风结合起来,狠抓干部服务水平、工作能力

和执行力的提升;二是把学习教育与提升兴隆结合起来,精心谋划兴隆经济发展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三是把学习教育与落实民生工程结合起来,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四是把学习教育与创新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大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努力做到让群众满意。

6.校创卫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篇六

我校在各级政府和教体局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创卫从组织机构、资料收集到校园卫生管理,从卫生知识宣传、到健康教育的教学管理,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到校园环境,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创卫工作已初见成效。现将我校几年来创卫情况简单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管理,责任明确到人

我们学校高度重视创卫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创卫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亲自抓,各负责人分头抓,全体成员一齐抓的管理模式,实行环境卫生、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分块负责制度,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确定由德育处负责全校创卫工作的日常事务,教务处负责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校办负责创建无烟学校工作,后勤处负责学校卫生设施的改善及校园环境建设。同时,将创卫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创卫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但仅靠领导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全校师生真正发动起来,形成全面动员、全体师生齐动手的态势,营造良好的氛围,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创卫工作的落实,保证创卫工作的持续发展。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下措施和做法来加大

与到创卫活动中来。

1、强化舆论宣传。学校利用校会、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广播、健康教育橱窗、班级黑板报、横幅等宣传阵地,向广大师生宣传各种卫生小常识,帮助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营造浓郁的创卫气氛。学校设置有健康教育专栏;各班每学期按德育处要求创办关于健康教育和创卫知识的黑板报。

2、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几年来,学校根据季节的变换,上级布置的任务等定期举办各种专题的知识讲座,如“急救常识讲座”、“青春期卫生知识讲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流行性疾病的预防”等,以专题讲座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宣传。

3、组织师生广泛开展爱国卫生、环境保护等活动,学校少队部多次组织师生走向街头打扫卫生、清理墙上的小广告,为创卫生县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建立健全制度,加强评比考核

学校制定和完善卫生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班级日常卫生的检查和监督力度,制定学校、级部、班级三级检查制度。并将卫生工作纳入年级、班级评价,每单元评价一次。并进行公示。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学校后勤对保洁员日常工作实行跟踪管理,对工作不认真负责,予以通报批评。通过全校师生对卫生工作的齐抓共管,使我校卫生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校园环境

操场铺设了人造草坪,投资为每个多媒体,购置了健康教育教具等,改善办学条件。改建厕所,改善了卫生设施,使校园更加整洁美观。

五、执行课程计划,加强健康教育

学校创卫工作在全面抓紧抓好的基础上,重点是抓好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将健康教育列入学教学工作计划,并保证课时、开课率、教师、教材、按要求落实。保证课时1课时∕周,严格保证了开课率达到100%,做到了有课时、课本、教师、教案、考核评价。通过健康教育课的开展,使学生在心里健康和生理健康方面都获得了有益的知识补充。坚持让学生按时做好眼保健操,并对学生的仪表、个人卫生提出明确要求; 在学生中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竞赛活动,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健康理念、知道更多的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健康文明行为习惯。号召全体师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同时对学生提出:在学校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少年。

六、做好防控工作,保障师生健康

1、根据县防疫部门的要求,做好学生疾病的防疫工作。宣传、动员学生提高对疾病的预防认识,积极参与防疫工作。坚持做好“两操”,增强体质,减少近视眼发生。

2、做好常见病、传染病的宣传、防治工作,定期更换橱窗内容,宣传有关卫生知识、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3、紧密配合防疫部门的工作,督促学生按时接种各种疫苗,做到无一遗漏,接种率100%。

7.开展警示教育情况汇报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青海省乙肝发病地区状况,2006年9月-2007年3月、2007年9月-2008年3月分别在海南州5县和海西州、黄南州、玉树州、果洛州及海东地区30个县,共计33万名小学和托幼机构儿童中实施乙肝疫苗接种与健康教育项目。

1.2 方法

1.2.1 接种方法

按0,1,6免疫程序,剂量10 μg,上臂三角肌肌内接种3针[8];10 μg HepB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提供,在有效期内完成,接种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1.2.2 健康教育宣传

CFHPC统一印制乙肝宣传卡通画,在卫生院、学校内长期张贴。给学生和家长发放藏汉语的家长告知书和宣传画。由经过培训的乡镇卫生院医生和学校教师,在班会上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45 min,幼儿园、学前班、一年级学生把乙肝防治知识编成儿歌传唱。利用广播、电视、政府领导讲话和挂横幅、贴标语,制作各种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培训卫生专业人员160人,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120人,教师980人,共计 1 260人。发放藏汉双语家长告知书3.69万份,藏汉双语乙肝宣传画8 000张,乙肝知识卡通画90 000张。在学校内悬挂“加入翡翠丝带活动,共建健康和谐社会”宣传画6个月,电视广播宣传123次,政府领导讲话 12次,出宣传车198台次,挂横幅312条,贴标语4 500张,制作板报790期,健康教育讲座132次,给学生配戴印有“肝脏健康,生活健康”的翡翠手镯120 000人。

1.2.3 措施与技术保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教育、妇联、药管和文体广电联合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和技术指导小组。省、州(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技术指导,乡镇卫生院、村医和学校教师负责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

1.2.4 异常反应监测及处理

为防止群体性预防接种事故和及时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青海省卫生厅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制定了《青海省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预案》,青海省人民政府下发《青海省群体性预防接种审批表》,要求监测工作从项目实施到结束后1月。

2 结果

2.1 乙肝疫苗接种

2.1.1 报告接种率

全省累计接种乙肝疫苗973 044人次。其中第1针接种323 028人,接种率为97.78%,第2针接种324 121人,接种率为98.03%,第3针接种325 921人,接种率为98.09%,均达到项目实施的要求。见表1。

注:()内数字为接种率/%。

2.1.2 调查接种率

2007年3月对海南州5县共计1 722人,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调查评估,接种率为98.08%,其中第1针(次)98.78%、第2针(次)97.41%、第3针(次)98.00%。2007年10月对海东地区、海西州10个县进行了接种率评估,共调查适龄儿童5 292人,乙肝疫苗接种率99.32%。

2.2 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

各项目地区在小学中开设了乙肝防治知识教育课。为使不同学校、不同年龄组学生获得乙肝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9]。在小学中开设乙肝防治知识教育课,每周2~4个学时,通过项目专家的讲解了解乙肝防治的相关知识,特别是乙肝传播的途径等。把乙肝防治知识编成儿歌传唱,提高了乙肝防治的认识,通过项目的实施,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小学生对乙肝防治的知晓率由项目实施前的68.34%,上升到项目实施后的97.23%。见表2。

3 讨论

通过项目的实施,青海省33万余名儿童接种了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有效地保护了儿童的身心健康,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有力推动了青海省乙型肝炎控制工作的进展。本次乙肝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项目的成功在于:(1)各级领导的重视,卫生、教育、广电、药管等部门的团结协作,是保证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顺利实施的基础,对加强领导,部门协作、落实责任,人员到位,督导检查、效果评估等起到了关键性作用[10]。并且做到了领导组织协调到位,各级专业管理人员培训到位,宣传动员到位,疫苗、注射器落实到位,经费到位,督导检查到位。(2)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和教师的乙肝防治知识是预防乙肝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保证学生能够接受乙肝知识的首要条件[11]。开发民族语言的乙肝宣传画,采取不同类型的健康教育方式,使学生对乙肝防治知晓率由项目前的68.34%,提高到97.23%,乙肝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显著。因此,今后应在小学中采用寓教于乐、生动活泼、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模式,经常宣传预防乙肝相关知识[12,13],使学生行为转变,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3)多部门全力协作是顺利完成项目工作的条件,在项目实施中卫生、教育等多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青海省小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及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方案》。卫生部门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了职责、落实了责任,抽调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教育部门在项目实施中积极与接种单位配合,精心组织,保证所有儿童及时获得免疫接种;新闻单位通过各种媒体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和报道,保障了项目活动的顺利实施。

由于乙肝难以治愈,在儿童、青少年中进行免疫预防和健康教育成为控制乙肝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14,15]。项目执行当中采取的措施和技术保障为今后实施类似的公共卫生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摘要:目的 了解青海省学前儿童和小学生实施乙肝疫苗接种与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情况,为今后实施类似公共卫生活动积累经验。方法 按照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支持青海省实施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项目的 统一要求,2006年对海南州所有小学生实施乙肝疫苗接种与健康教育,2007年对海西州、黄南州、玉树州、果洛州及海东地区小学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与健康教育。结果 3针累计接种乙肝疫苗973044人次。其中第1针接种323028人,接种率97.78%;第2针接种324121人,接种率98.03%;第3针接种325921人,接种率98.09%,均达到项目实施的要求。师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培训前的68.34%提高到97.23%。结论 通过项目的 实施,青海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师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有力推动了青海省乙型肝炎控制工作进展。

8.开展警示教育情况汇报 篇八

关键词:英语专业新生英语课外阅读

1. 引言

阅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使用语言的要方面。许多国外语言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大量的阅读,包括大量消遣性阅读,对第二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Krashen在输入假说中认为,决定第二语言习得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接触大量有意义的、有趣的或是相关的第二语言输入材料,降低学生的焦虑,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其后,Krashen更进一步明确提出词汇和拼写的习得来自阅读。Flahive与Bailey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发现阅读的数量与阅读能力呈正比。国内语言学家董亚芬相信:“广泛阅读及多读原著是学好外语不可或缺的条件。”秦亚青(外交学院教授)认为:“学好外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大量阅读单凭几册课本是学不好英语的。只有在一丝不苟地吃透精读课本的同时,不求甚解的大量阅读,才能培养语感、锻炼英语的应用和思维能力。”可见广泛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环节。

正是基于广泛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计划中设立了阅读课并将其列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的一门必修课。阅读课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增加文化背景知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笔者在阅读课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具体问题,其中阅读课课量不足带来的问题尤为突出。笔者所在系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阅读课教学的周学时为2, 学年总学时(32周)为64,不足英语专业整体一学年总学时(590)的11%。课量不足迫使阅读课更多地关注阅读技能(包括细读、略读、查阅等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的培养,而学生的阅读量在有限的课时内就很难得以保证,由此加强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促使其广泛接触语言材料,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就会凸现出来。英语专业新生正处在从高考前的英语题海战术到英语专业的学习的过渡阶段。如何引导他们重视课外阅读并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对其以后英语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影响。本文旨在调查研究英语专业新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课外阅读的开展情况,初步了解新生通过一个学期的课外阅读实践后的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效果和阅读目标情况,并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以期望能帮助英语专业新生更快地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2.课外阅读的开展

2.1 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笔者向大一新生推荐的课外阅读材料主要为分级读物系列,包括床头灯英语学习读本 (纯英文版)<3000词级别> ,企鹅英语简易读物精选(大一学生),Black Cat有声名著阶梯阅读(第5级和第六级)和牛津英语分级读物(第5级)。这些简易读物系列既包括世界经典作品,也包括富于创意的现代作品;既有脍炙人口的小说、戏剧,又有非小说类的文化知识读物,品种丰富,内容丰富,适合口味不同的学生。

2.2课外阅读要求

为确保每天学生都有一定的阅读量,规定学生每天至少阅读10页(每页大约200个单词左右)的简易读物,并且每天坚持写阅读笔记。

2.3检查方式:

课外阅读的检查分为课堂口头检查或课下书面检查两种形式。

2.3.1 课堂口头检查

每周课堂教学前利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安排两至三名学生对其阅读的书目进行简单地口头介绍,包括读物名称、作者、每周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页数。学期进行到中间阶段要求每个学生就课外阅读中比较感兴趣的读物在课堂上进行口头汇报,汇报包括介绍作者及其相关信息、读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并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如情节、人物性格、作品语言风格、作品主旨等)进行有创意的分析和评述,一般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2.3.2 课下书面检查

笔者会定期检查课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并且把阅读笔记的完成情况记录到学生的平时成绩里面。在学期末,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本学期课外阅读进展情况的自我评估。

3.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要求所带的2009级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四个教学班96名学生在学期末完成一份关于本学期课外阅读进展情况的自我评估,通过对学生的自我评估报告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开展的情况,主要包括课外阅读量、阅读变化情况和课外阅读目标三个方面。

3.1课外阅读量统计与分析

根据课时周数和规定的每天课外阅读量,笔者期望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阅读实践后能阅读至少800页以上的英文读物。从表1可以看出,只有23%的学生阅读了800页以上,多数学生并没有达到期望的阅读量,即阅读量偏少。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课后学习时间有限加上时间管理不善,自学能力较弱,不能完成规定的每日阅读量。二是学生沿袭了已有的阅读习惯,缺乏相关的阅读技巧的训练,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降低了阅读的速度,直接导致阅读量偏少。

3.2 阅读变化统计与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通过一个学期的课外阅读实践自己的阅读情况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只有两位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情况没有什么改变。究其原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有意识地克服以前不良的阅读习惯,依旧采用逐词逐句的阅读方法,阅读速度很慢,同时对文章的理解力很差,一篇文章需要反复读几遍才能够理解,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生阅读情况没有什么改善。Grabe认为有效的阅读是有一定速读的阅读, 有的阅读者之所以难以回忆和理解所读过的内容就是阅读速度太慢。

表3说明,多数学生对自己一个学期以来的阅读变化情况都有一定的认知。熟练的阅读者不仅阅读速度快, 而且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阅读的流畅程度与理解的准确性是阅读能力中的两个重要标志。通过阅读简易读物,66%学生的认为自己的阅读速度提高,而38%的学生提到阅读理解力增强。众所周知, 阅读方法与技巧对提高阅读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如果学生在阅读中能够采取正确的阅读方法,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35%的学生明确提到了在阅读过程中会运用一些课堂上所学的阅读技巧,诸如猜词、略读、寻读和如何获得文章大意等技巧。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认为输入转化为习得的过程经过“情感过滤”。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输入有过滤和制约作用。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情绪、动力、自信心等情感因素越正面积极,情感过滤程度越低,语言输入的损耗越小,习得的收效就越大。通过阅读实践,有24%的学生明确认识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经历了正面积极的情感变化,如自信心提高,耐心增加,兴趣提高等。北京外国语大学何其莘教授、南京大学刘海平教授等专家都提倡大量阅读简易读物、英文小说,认为不仅能学到语言而且还能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和西方文化。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有42%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36%的学生指出词汇量明显扩大。

3.3 阅读目标统计与分析

表4显示,所有的学生都把扩大阅读量视作今后阅读的目标,这说明英语专业的新生通过一个学期的课外阅读实践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已基本形成共识,大部分学生阅读目标明确。而在阅读的一些具体目标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英语水平有不同的侧重点。其中,45%的学生提出要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52%的学生认为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9%的学生把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作为自己的阅读目标之一,42%的学生希望通过阅读能够了解西方的文化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另有36%的学生希望通过阅读能够积累词汇,扩大词汇量。

3.4 小结

通过一个学期的阅读实践,大一新生已经认识到课外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并把扩大阅读量作为下一个学习阶段的阅读目标。但由于新生正处在从高考前的英语题海战术到适应英语专业的学习的过渡阶段,一些学生沿袭中学阶段的被动学习方法,因此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强,多数学生没有达到规定的课外阅读量,即阅读量偏少。

4. 结语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不可以忽视大量的阅读。英语专业新生正处在适应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过渡阶段,如何引导他们重视课外阅读并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对其以后英语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影响。作为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的必要补充, 英语课外阅读理应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一方面,教师在阅读课上要重视阅读技巧和策略的训练,并把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为自己重要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从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数量及检查等诸多方面给予学生以引导和督促,把课余实践变成课堂教学的延续,并积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性, 促使学生的阅读量与理解力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和老师应该积极配合, 探索有效的阅读途径, 从而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和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切实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Flahive D&Bailey N. Exploding Reading or Writing Relationships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A]. Reading in the Comparison 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Perspectives [C]. Boston, MA: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1991.

[2]Grabe, W.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research [J]. TESOL Quarterly, 1991(3):375-406.

[3]Krashen S. The Input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 Longman, 1985.

[4]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Pergamon, l982.

[5]董亚芬.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J].外语界,2003,(1):2-6.

[6]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李兰兰,王昔.自主学习与英语专业新生课外阅读[J].山东外语教学,2008,(2):72-76.

[8]秦亚青.英语专家如是说[J].英语学习,2001,(12):封2.

上一篇:审美的重要性美学原理下一篇:中考作文题目预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