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点亮空中课堂(共12篇)
1.微课点亮空中课堂 篇一
让思考点亮课堂
辉县市文昌中学 刘玉香 183978
周五晚上本该是孩子们回家和家长享受快乐时光的日子,但是今天是12月28号,元旦要调休,所以晚上得上课。孩子们没有兴趣,我也有点倦怠。如何让今晚的课堂有效?我想了一个办法,白天讲的是《圆的对称性》,练习题比较简单,我有意把课堂的速度放慢一点,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里学习。首先做课本里最基本的习题,我挑了成绩有点弱的郭孟豪和李哲坤上讲台讲了两道数学题。郭孟豪别看平时不大说话,讲起题来有板有眼,特别的自信,有的同学在下面还等着看他的笑话,结果他讲的非常精彩,引来了阵阵掌声。我还特意让两位班长给他点评。郭然说:“他讲课非常的自信,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按照自己的思路走,说明这道题理解的很好。”任芳冉给他的点评:“虽然题讲的有点难了,但是思路非常的清晰”。他那自信的小眼笑成了一条缝。李哲坤有点紧张,手在不停地颤抖,但是还是不忘组织教学秩序,他的讲解也很精彩,也迎来了阵阵掌声。
好的开端就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做练习册,我要学生先把练习册做完,然后大家谁喜欢那道题,都可以上台来讲自己选的题,教室里安静极了,大家都在认真地做题,成绩弱的同学都主动坐到组长旁边,虚心地请组长教自己做题,希望自己有机会来黑板上露一手。组长也非常的配合,把讲题的机会让给自己组里程度差的同学,并且主动推荐他们上台学习讲题。马金稼说自己讲14题,王绍森也挑了最难的15题,剩下的13道数学题也被大家抢占完了。
组长们都在力荐自己组的学生,因为一道题,哪个组没有抢到都会惋惜好大一会。大家愉快地听着讲题,不停地发表着评论,我也把他们上台讲题的照片及时分享到家长的微信群里,和家长互动,同时把家长在群里的点赞声及时回馈给同学们,班级里气氛特别热烈,孩子们的欢笑声、点评声、互相赏识的鼓掌声在寒冬的校园上空回荡… …我问大家,这么高兴的场景有没有过年的样子,大家笑着说,孩子们齐声说,老师今天就是过年。
学习的热情高涨,就像我们见到的春晚现场一样,抢到题目的异常高兴,没有抢到的刘志豪竟然急哭了。谁说孩子没有学习的热情?是我们没有把他们热爱学习的激情点燃。因为一件事是否可持续,就看它的力量是来源于自身还是来源于外部。如果来源于自身,那么即使现在的力量再小,最终也会变得无坚不摧;若来源于外部,那么即使现在的力量再怎么强大,一旦环境改变,你也将一无所有。
下课了,张慧聪递给我一张纸条,老师,给你提提意见,以后上课你要多挑我回答问题,今天我在刘鹏立的鼓舞下举起了手。之前看过班里其他同学讲题,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很多经验,正是如此,我想做到一鸣惊人。讲题时我内心特别的慌乱,不知道您有没有看到我讲题时颤抖的双手,感受到我内心的焦灼?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真正激发了我的学习斗志。今天讲完题也倍感轻松,我以后也要鼓励自己,把您“赶下”讲台。这是哪个上课爱睡觉、做小动作的张慧聪吗?课堂上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学生学习倦怠,我们应该从自己课堂上多找毛病,我们应该对不同的课采用适当的教法和学习方式。
两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再见我的2018年最后一个晚自习!我觉得我应该为即将过去的2018年写点什么,还有三天日历将被翻开,新网师把我变成了一个忙碌匆匆的教师,通过引领我阅读,让我学会了反思和写作,让我享受了健康幸福的教育生活,感恩新网师,因为有您,我不再孤单。
2018年12月28日晚自习虽然过去几天了,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还一直一幕幕在我的眼前回演,因为基础差的郭梦豪讲了一道数学题,全班同学给他热烈的掌声后,激发了全班学生上讲台讲题的欲望。我在第三节让同学们给我写信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提到了这节他们平生难忘的课。
郭梦豪说:
从现在说吧,今晚如同我的人生巅峰,从小学到初中,这是我第一次上黑板讲题,并且今晚同学们给我鼓得掌声最响亮,那时我仿佛看到了明日的太阳,这是我有了面对明日的勇气。感谢亲爱的同学们,感谢亲爱的老师。您是我此生遇到的最优秀的教师,不管如何,我都会努力学习,我不在乎结局,因为我曾经努力过。
任芳冉说:
我爱这个九二班,大家互相学习,良性竞争,互相帮助,这都是您的功劳。尤其是刚才前两节课-----2018年的晚自习。每个同学都争着讲题,听着他们略显笨拙的讲课,作为班长我真的感到很幸福。
郭吉超说:为了能上黑板展示,刘子豪学了半节课,终于把第六题学会了,想和我们大家分享。当他知道那道题已经有人讲的时候,他的泪水控制不住了,我竭力安抚但是无济于事。其实第四题我会讲,我怕我紧张会忘记,所以我给老马讲了,他说你讲的这么好为什么不去讲?我就激励他去讲,当他讲一半不会的时候,我知道我给他讲的不详细,所以我想,等他下讲台我一定给他再讲一遍。当他下讲台时同学们不准备鼓掌,我的手没有经过大脑思考已经拍了起来,随后班里同学相继鼓起掌来。他笑了,他虽然讲的不完美,但是通过讲题他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当我看到刘子豪因为没有抢到题而落泪,老马有点失落的表情来看,我有什么资格不努力呢?
孙欣:
老师您曾经说过,分享是一种快乐,我以前不太懂,直到今天晚上郭佳仪让我给他讲一道题,他想上黑板讲题,我费了好大的劲把他教会,看着黑板上他并不流利地展示的时候,我有一种很大的成就感,我体会到分享幸福感了,虽然是他讲的,因为是我教的,所以我真的很快乐。
克雅洁:
老师您夸我讲题讲得好,这让我发现了全新的自己,从前我都不知道我有如此的厉害,我很感激你让我回到了从前那个乐观、自信又有点害羞的我,很感谢遇到您。
王蕾:
今天这个晚自习,你问我们有没有过年的感觉?我的第一反应是:有,并且是很深很深的,我真的在这个时刻,感到了家的温暖,70多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好妈妈,这种感觉非常幸福!
我们总说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学习不够积极热烈,我认为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并且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
培养学习愿望,有助于巩固学生集体,加强集体主义情感,促进互相帮助的志趣。每一个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培养这种情感,并把它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
苏霍姆林斯基说:思想好比火星儿,一颗火星儿会点燃另一颗火星儿。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希望我们能够好好地研究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动力。
刘玉香,现任辉县市文昌中学教师。工作27年,担任班主任24年。河南省骨干教师、新乡市名师、新乡市优秀班主任。曾多次获得新乡市优质课。热爱读书、写作、唱歌和徒步。喜爱用自己的激情去唤醒家长和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是她追求的目标!
2.微课点亮空中课堂 篇二
假若我们用对立统一的眼光审视语文教材,就会发现,教材中其实有许多文章都用了这一辩证法来表达思想、突出人物及事物特点,作者匠心独运地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通过矛盾对立来达到一种更深层次的和谐统一。只要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善于发现与把握文本中的矛盾处,引领学生亲近文本、体验文本、感悟文本,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达到超越文本的超凡境界。
下面我就结合一些课堂实例来谈谈如何巧抓文本矛盾,点亮语文阅读的课堂。
一、课题中预设矛盾———期待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首次提出了“阅读期待”这个概念。所谓“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一旦与文本某处产生了矛盾,这种有悖常理的情境就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让学生期待阅读。
如一位教师指导预习《放弃射门》一课,先让学生观看一场足球赛或者回顾看过的足球赛,搜集报纸杂志上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或音像材料,并利用活动课组织班上喜爱足球的同学进行了一场比赛,然后让学生交流观后感、赛后感,展示搜集的成果并畅谈自己搜集资料的经过。在足球悄然进入学生心中之际,教师及时地播放了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的精彩选段,每一个精彩的射门,都会引发观众排山倒海般的欢呼,激动人心的气氛不断地感染着学生,他们仿佛置身其中,与当时在场的观众同紧张共欢呼。由于多媒体的呈现,使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对足球运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一致认为,足球的射门确实是最重要、最激动人心的一瞬。当他们把目光注视在课题———“放弃射门”上时,这一信息与自己的“阅读期待”是多么的不一致!这种矛盾使他们产生了困惑,在矛盾的焦点处,提出疑问:谁放弃射门?他为什么要放弃射门?难道他不知道射门对他以及球队都至关重要吗?
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读懂大意,再进一步深入思考,寻找突破口,理解福勒放弃射门的根本原因以及这一举动的内在含义。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作者的感受上,提出:“福勒放弃射门的举动所反映出来的人性美,为什么令作者如此震撼呢?这到底是怎样的人性美?”最终学生被福勒崇高的体育道德风范所深深感染。
孩子都有天生的好奇心,当他们发现事实与自己的“阅读期待”形成矛盾时,必然怀着批判的心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期待阅读课文,于是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之中。像这样的课题还有很多:《小壁虎借尾巴》《蓝色的树叶》《花钟》《火烧云》《鱼游到了纸上》……如果我们巧用预设矛盾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形成强烈的探究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开端。
二、文本中探究矛盾———激活思维
矛盾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形成了文本的张力,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能独辟蹊径。如果我们能认识到矛盾存在的意义,合理地利用它来引发问题情境,就能将教学引向深入,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也会充满思维的亮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文章刻意安排了一些矛盾出现在某些章节或句子中,这些矛盾的出现能够充分表达作者的写作目的。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有这么一个句子:“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焦急”和“耐心”是一对表示矛盾的反义词,“焦急”反映了老奶奶希望早些见到周总理灵车的心情,而“耐心”表示老奶奶一定要等到灵车的决心。怎样才能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呢?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焦急”是着急,“耐心”是不着急,“焦急”而又“耐心”不是自相矛盾吗?为什么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这两个词各说明了什么?……
另一类是阅读材料和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的矛盾。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讲道:“小女孩抽出一根火柴。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为了揭示课文和生活经验的矛盾,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一根火柴发出的光和热,真的有那么温暖那么明亮吗?小女孩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愿望。
三、整合中凸显矛盾———升华主题
整合,简而言之即综合、融合。在教育教学中是指使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的过程,它能使系统各要素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从而发挥最大的效益。
一位教师教学《出塞》,就与《从军行》整合起来,以“悲”和“壮”这对矛盾心理为主线,先在通读的基础上,找出两首诗共同的地方:都是以边塞生活为背景;然后抓住《出塞》中“人未还”品词析句,从征人的无尽哀怨,亲人的无比思念,以及从唐朝追溯到秦汉千年不变的镇守中渲染“人未还”的悲凉愁苦;再让学生去读《从军行》,抓住“不破楼兰终不还”,让学生通过想象“金甲是铁做的,怎么会磨穿”,感受征人奋勇杀敌、不破楼兰誓不还的“豪壮”。同是边塞诗,却一“悲”一“壮”,矛盾就凸现出来了:戍边生涯如此悲凉,为什么一到战场上,征人们就满腔豪壮,心中的“悲”哪去了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矛盾。为了攻克这一“堡垒”,教师让学生对诗歌再次研读,反复推敲,并激发学生进行观点的碰撞,使矛盾越辩越明了,越辩越趋向统一,最终得到圆满的解决,学生深刻体会到征人把“悲”埋在心里,把“壮”挥洒在战场上的豪迈气概。
由此可见,整合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将看似矛盾的两首诗歌置于同一背景之下,形成有机的整体,在立体的、多维度的研读辨析中,使“悲壮”主题意蕴得到升华。
四、超越中激化矛盾———深层建构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立足文本仅仅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而不是全部, 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 阅读能力的提高, 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必须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才能最终完成。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主要指这种超越自我的能力,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实现“有创意的阅读”。在超越自身体验的基础上,如果能激化文本矛盾,超越文本意义,超越作者水平,那当然是更重大的收获了。
一位教师执教《珍珠鸟》一课,教学顺利推进,在感受“我”对小珍珠鸟的关爱之后,教师创设了一个情境:小珍珠鸟向父母评价“我”。学生进入了角色扮演,入情入境地述说着。
生:妈妈,这个老冯可是最懂得爱鸟的人了。你看,他让咱们住在这吊兰丛中,又幽深,又安静,正合乎我们的心意。
生:爸爸,老冯真好,他给我水喝,还对我笑笑,抚摸我,可亲近我了。
……
一句句富有情趣的话语,奏响了人与鸟最和谐、最华美的乐章。
就在大家沉浸在和谐氛围之中时,一位学生满脸疑惑地问:老师,我读这篇文章总觉得很别扭,既然作者那么热爱鸟,为什么要把珍珠鸟关在笼子里,他应该把它们放飞呀?
冷不丁的一个质疑,犹如在平静的湖水中投下一块石头,刚才美好的氛围一下子消失了,学生们窃窃私语,于是教师将问题抛给了学生:“同学们怎么看待她的疑问?”
学生再次进入文本,课堂沉寂了几分钟,接着又活跃起来。
“作者既然是鸟的朋友,就应该爱护它,让鸟自由地翱翔蓝天。”“一只鸟不能展翅飞向蓝天,就是对它的伤害,而不是对它的爱。”“文中虽然写作者对鸟很关爱,不打扰它、不赶它、不动它,显然作者比一般人觉悟高一些,但他做得还不够完美。拥有不是爱,真正的爱是与鸟做平等相待的朋友。”……
师:那么,你们认为怎样做才是真正热爱大自然呢?请大家以大自然的身份向人类述说。
“爱我———就请给我自由。”“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我是生态平衡者,伤害我等于伤害你们自己。”……
可见,教学中通过对矛盾的激化,就能促使教者、学者从对文本的感性解读,走向对文本的理性解构,而学生的认识层次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和犀利,思想精神取得了自我的觉醒和提升。同时,也就能有效地超越文本本身所赋予的内涵,对文本又进行了一次深层的建构。
3.微课点亮空中课堂 篇三
【关键词】学困生;微课;革新;实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云平台下未来教室的建设,信息技术的地位不断凸现。学校信息技术被定义为学科学习工具,注重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去。如果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不好,必然严重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所以,信息技术学困生的脱困问题,首当其冲。
一、信息学困生以往突破难
1.根源在于大班授课制。按照目前的教育形势,城市里,学额一直偏紧,中小学一班五十人等仍是常态,短期内无法改变。信息课课时少,每课可利用时间少,学困生在基于个性化学习展开的分层教学、个别教学等直接方式中难于取得决定性效果;由于前期基本技能的缺失,在主题学习、合作学习中也找不到合理的定位。
2.放大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例如,信息教师,一个教师教十几个班,如每班四个学困生,总量就是六十多,以往信息教师教法再好,激情再高也无法全面实现个别辅导,课后跟踪教学。信息教师的精力不仅是学困生,还有优等生,中等生。教师在学校还有网络维护、软硬件维修、新媒体新技术实践等多种工作,花在学困生身上的时间有限。
二、用技术革命解决历史顽疾
回顾人类社会,每一发展遇到屏颈时,都是通过技术革命化解矛盾,然后再次实现腾飞。以微课为主的现代技术为学困生开启了一扇全新窗,为教师实现教育理想增加了想像空间。
(一)剖解学困原因
信息学困生有很多种类:(A)基础薄弱,主要是出现知识断层。(B)智力不均衡。(C)动力不足,没有兴趣爱好。(D)学习品形不良,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微课给信息学困生教学带来什么
1.微课实现一对一反复教学。信息学科的知识多数前后是有联系,互为关系,层层递进。对于(A)基础薄弱的学生,首要的是恢复他们的学习能力,填补前面的空白或当天的学习漏洞,才能继续学习。(b)智力不均衡的学生每节课学习都比别人慢半拍,如果碰上程序设计等抽象知识,他就越学越困。
以住一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由于信息教师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而学生有严格的在校时间规定,难于实现有效的个别辅导。微课可以让他们提前预习,课后还能复习,在家就能一对一学习,一遍不会,学几遍,只到学会为止。
2.微课可以促进学习动力。(c)动力不足、(D)学习品形不良的学生,我们首先要提升其学习兴趣。制作精良,界面亲切的微课,其表现形式宽泛,容易吸引学生眼球;通过微课提供的操作步骤分解,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减少入门障碍;也可以提前演示精美的作品或相应的功能,引诱其深入学习。
学困生原因各异,发达地区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高,个别家长不满足学校教育现状,觉得孩子学习没有个性。这种言论对孩子影响很大,也是造成其孩子学困的原因。微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途径也许就适合这类家长的需求,也适应他们的孩子。
我校XX班有两个(D)学习品形不良的学生,学习logo语言不认真,几节课下来就脱节,上课玩游戏或捣乱,但他们的网络技能好。我通过“从正多边形”到“定义过程”,连续地发布具有精美案例的微课。他们竟然每次都回家学习,作品在家就上传了。
3.微课全面兼容信息技术学科。信息学科在微课的使用上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想当初我刚工作时,学校电脑刚进门,我是凭借中央教育电视台王电教授的电视教程,进行学习的。中小学信息画图、文字编辑、图像处理、程序、动画等所有学习内容均可制作微课,微课教学在信息技术无盲区。所以从理论上一对一辅导的微课,完全有能力改变信息学困生。
4.微课改变师生直面式的教学方式。学困生总会有些心理负担,当直面教师时,难免紧张。如教师不能体会到他们的心理,学生就更难正常发挥,甚至讨厌教师。微课以虚似的时空完成学习任务,解放了学困生的心理负担,学习放轻松。
5.微课提升教师的效能。以往教学改革成效不明显,也有一个重要原因,重点全在学生,而忽视教师承受能力。但微课不会,微课制作成本低,会录屏就可以开始。微课本身也是教师近期研究的方向,只要教学与科研一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加上区域同学科微课共享,效能更优,教学合力更强。
(三)使用微课对学困生还存在什么局限,如何克服
微课仅是提供一个平台供教师使用,用好、用到位,持之以恒,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1.疏通学生学习微课的途径。首先要让学困生会查看微课,有便捷的访问途径。其次家庭电脑的操作系统环境、应用软件板本也要适合其正常对接。
2.微课资源应成体系。信息课的内容并不多,一周一次课,一两个微课就够了,系列化的微课使学习途径长期畅通,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习惯性,提高学习的效能。
3.配备强大的社区网络平台支撑。学生学了吗,学得怎么样?这两个问题你弄不清楚,其模式必然是没有生命的。俗话说,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例如我校就自主开发了“方洲乐园”在线学习平台(http://stu.sipfz.cn)。学生分配账号,微课发布在平台上,平台能够记录学生学习时间,也能上传作业到个人的空间,教师可以在线辅导或评价,形成成长记录等功能。
4.必要的家校常规沟通渠道。仅管各方面考虑到了,但学困生真得能在家好好学习吗?还是一个问号。教师还得多多家访,或电话短信与家长定期沟通,反馈学习的情况、效果及新的问题,取得家长支持。多方的合力才能真正转化我们的学困生。
微课的教学在针对学困生的同时,也可以全班进行多重利用,其它学科相似的情形也可复制。当夜幕降临,学习无助之时,微课恰似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指引他们前进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
[2]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
4.让多媒体点亮历史课堂 篇四
让多媒体点亮历史课堂
文/张建宁
摘 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新课改下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能够很好地突破重难点;多媒体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新课改;多媒体;历史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多媒体因其形象直观使得教学形式越来越有趣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好像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走到了新课改的前沿,为我们的历史教学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认识,仅供大家参考:
一、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我们积极探究事物或喜欢某一活动的倾向,一个人只有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进行积极的思维。多媒体技术正是用生动的形象、鲜明的图像与灵活多变的特点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着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具有趣味。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高中历史教材《中日侵华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一课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甲午风云》中的一段视频,学生亲自领略了抗战英雄的精神与清政府的`失败,他们对教材所讲内容有了很大的兴趣。
二、多媒体能够很好地突破重难点
学习历史应该从历史概念、发展动因与规律着手。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历史概念,如果仅靠我们教师讲解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运用多媒体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知识由繁变简、由易变难,学生在巧妙的演示之下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节时,我为了让学生掌握“西安事变”这一重难点,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知识树,让学生在动态图像演示下,掌握了其中的有关内容。
三、多媒体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从头讲到尾,充当着灌输者的角色,根本不在乎学生的反应。这样的教学形式,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长期下去,他们就会丧失兴趣,甚至造成厌学。新课改针对这一弊端,明确地提出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多媒体的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高中历史教材时,我常常组织学生运用网络查找一些历史资料,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很好地发挥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总之,新课改需要我们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争取让多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让自己的课堂因为多媒体而更加靓丽。
参考文献:
[1]李冰。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07):89.
[2]孙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03)。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高级中学)
5.《数学高效课堂利器——微课》 篇五
摘 要: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领域出现的一种微型教学模式,在应用之初,就展现了和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对于整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方面,有着很好的表现,微课可应用于初中数学各环节教学中,促使学生学习内容丰富、知识重难点突破、学习效率提升,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微课;初中数学;教学应用;课堂效率
引言:微课的出现,代表着课堂教学的一项革新,这不同于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模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得学生学习内容得以丰富,兴趣得以有效激发,大大促进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减轻教师讲授压力,以下从数学课程角度对微课教学在数学课堂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1.微课的兴起以及背景特点分析
1.1微课的定义
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以录制视频作为主要的教学载体,使用多媒体技术在最短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考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种视频微型教学方式。微课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一般呈点状、碎片化,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1.2微课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根据课标要求,微课是随着“微时代”、“微学习”的发展所产生的一个新的教学方式。微课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它既可以用于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又可以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前预习,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优良学习习惯,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从而唤起学生内心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创设的方便迅捷性和开放的学习空间,主动去收集并分析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资料.或以微课网络资源下的人机互动、人际互动,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不同观点交锋,在信息的同时交互、异时交互中形成正确的判定,进而培养学生以信息获取、处理和交流表达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
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开放式平台。
1.3微课的特点
首先,微课的主体十分突出,是专门针对某学科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的录制,其教学的目标相对更单一精炼,所以能够更好的突出教学主体,对于教学的目标方面,能够更精确的体现其教学的目的。
其次,微课的资源更加多元化,能够更好的使情境真实的体现出来,这对于整合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关注方面,能够营造一个更具教学活动的资源环境。
最后,微课短小精炼,使用方面,效果显著。我们现在按照当下的教学中出现的微课可以分为:传授型、解析型、辨疑型、实验探究型和自主探究型五类,这要比过去的课堂结构更为直接明显。
2.微课对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作用巨大
当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社会环境下,极大地带动了教育的信息化,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应用微课教学,可以很好的提升教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鉴于微课在现代化教学领域的巨大作用,所以我们对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来进行以下的几点探究。
2.1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效果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是主要指一种学习方法,指准备学习下节课新知识之前,学生自主的去为下一节而准备的课程预习,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对微课预习的应用,我们可以精确的将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指出,对于整体的结构划分方面,然后由老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配以简明精要的讲解和动画,通过录屏软件制作成的教学微课视频。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预习的时候能准确地把握重难点,并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把不懂的问题留到课堂上讨论和处理。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容量,增加了学习中师生、生生的互动,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课堂的教学效率,能给予很好的提升。2.2微课在新授课上的应用
1.新课导入: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
2.知识理解: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
3.练习巩固: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
4.小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2.2微课提高知识重点、难点的教学效率
1.微课简短精悍、生动简洁,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微课主要是对一个知识点内容进行课件设计,对知识重点难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微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微课通常会设置相应的情境,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把握住重点知识学习。
3.微课生动形象,能很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许多数学概念和知识较为晦涩难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对一些数学知识难点进行形象化展示,把知识难点简单化。
4.微课对资源整合,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微课是对常规教学的补充与延续,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设计,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创新性。2.3微课对课后学习的辅助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上很难说完全掌握其中的所有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所以需要在课下进行复习和交流。而微课则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没弄明白或没听清楚的可以课后去查看微课视频,从而达到为学生在课后对自身的不足之处补差有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结语: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只有转变教学的思维模式,才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和老师一同体验微课教学模式的现实表现能力。微课教学的开展能够为数学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提供支持和保障,能够提高各种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构建一个科学的自主学习的平台,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目的,应用效果明显,应用价值很高.
参考文献
6.翻转课堂与微课(本站推荐) 篇六
微课的制作
(一)1.翻转课堂的基本思路和教学结构
2.翻转课堂到底翻转了什么
3.微课的含义
4.微课的类型
5.微课的特点
6.微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势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三,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第四,便于家长辅导孩子学习。
7.教师在开发与应用微课时,存在哪些问题
(1)概念理解不透。(2)教学主题不准。(3)内容设计不精。(4)教学环节不全。(5)录制效果不佳。(6)教学应用不够。
2016年春 固类、拓展探究类。呢? 崇文街小学信息技术培训资料
微课的制作
(二)1.微课设计制作流程
选择主题——确定知识点——编写微教案、设计训练题、制作微课件——教学实施、拍摄微视频——后期制作——教学反思。
2.微课的选题
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关键的一环,良好的选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进行微课的选题呢?
3.微课的内容设计
微课以技术为载体,以内容为核心,以精当的设计为重。
4.微课录制形式设计
2016年
春
崇文街小学信息技术培训资料
微课的制作
(三)1.微课制作流程
微课的制作流程一般为:
收集资料——制作微课件——撰写脚本——录制微视频——整理。
2.微课制作要求
3.制作软件
4.录制方法
微课录制效果直接影响微课教学质量。因此,在录制过程中,视屏画面应能清晰展示电脑屏幕中的演绎过程,画面须保持连贯性,教师的声音清晰可辩,杂音、噪声不明显。为保持录制效果,介绍几种常见的微课录制方法及其优势和不足。
5.微课用在哪里
2016年
7.让猜想点亮数学课堂 篇七
一、猜想的意义
在汉语词典里, 猜想的含义就是推测、猜测, 凭某些线索推断、猜度。在数学学科中, 猜想是不知其真假的数学叙述, 它被建议为真, 暂时未被证明或反证。在心理学学科中, 猜想还指的是一种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 以观察或实验得到的感性材料为依据,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归纳, 或将其与有类似关系的特例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判断、推理对问题结果做出的估测, 对研究对象做出判断的思维方法。猜想既可以理解为思维方法, 有时也指思维结果。当猜想被看做是思维的结果时, 这种猜想可能是正确的, 也可能是错误的, 但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我们当前的数学教学中, 我们往往多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并教学、引导学生猜想的。由此可以看出, 猜想不是胡思乱想, 更不是毫无根据地瞎懵。
二、猜想的教育性作用
1. 猜想是数学发展的动力。
数学猜想不但促进了数学理论的发展, 而且也促进了数学方法论的研究。正因为历史上有诸如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猜想等猜想的提出, 数学科学发展的脚步才没有停歇, 才发展为今天壮观的现代数学。
2. 猜想是学生发现和创造的基础, 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思维方法。
在数学概念、数学规律、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等相关内容的学习过程中, 让学生经历适时猜想,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
3. 猜想能帮助学习者增强探究活动的目的性, 避免盲目性。
猜想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在于它是科学结论的先导, 因为猜想对解决问题的方案做了一定的预见性思考, 为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为收集信息、分析和解释信息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框架, 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 指导探究沿预定目标展开, 避免探究的盲目性。
4. 猜想可以使数学学习达到“双赢”效果。
在当前盛行的探究学习方式中, 猜想、验证活动成为数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 因其与科学探究的步骤基本一致, 因此,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学会知识, 更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达到双赢效果。
三、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极猜想
1. 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敢于猜想。
愉悦的学习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大胆猜想的前提。因为猜想本身就是学生的一种心理活动, 当学生学习的氛围不紧张, 他的思维才能更活跃, 反之, 紧张的学习气氛会在一定程度上凝固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包括猜想能力都会有所减弱。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不迷信已有结论, 不满足现成解答, 不断开拓。学生的想象力丰富, 表现欲望比较强, 往往对没有绝对把握或没有深思熟虑的情况下也敢于大胆猜想, 因此, 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这种表现欲, 对猜想合理的进行表扬, 对猜想偏向的进行引导, 对不猜想的进行激励, 使猜想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2. 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积极猜想。
问题是猜想的先导,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 或者不能够发现问题, 就不能够针对问题进行积极猜想。比如, 学生在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时, 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然后出示一个圆柱形水池, 让他们想办法求水池中水的体积。学生可能会想到下面的问题:学习圆的面积计算时是把圆若干等分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如果我用厚一些的圆形纸片剪、拼后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是长方体吗?如果是长方体的话?体积会有变化吗?那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高是不是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会在脑海中提出诸多的相关问题, 这一系列的问题会引发学生去猜想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3. 唤醒知识经验, 让学生能够合理猜想。
猜想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猜想者的知识、经验越丰富, 依据的材料越多, 猜想正确的可能性就越大。著名的哥特巴赫猜想等之所以被世人所瞩目, 被后继者作为重要内容来研究, 是因为提出猜想的猜想者具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其猜想可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能够吸引其他人的研究兴趣。当然, 我们不要求学生具有多高深、多全面的知识, 但是与猜想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还是要具备的。如学生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的时候,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除法、分数、比之间的联系, 然后让学生猜想:比中是否有这样的一个性质?如果有, 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会是什么?学生因为具备了和比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知识的发生和迁移, 所以, 大多数学生能够猜想出比有这样的一种性质, 并且能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猜想出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
4. 加强方法论意义上的猜想为内核的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拉卡托斯指出:朴素的猜想构成了数学发现的逻辑实际出发点。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断言, 没有猜想和证明就没有数学, 因此, 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怎样猜想。在课堂中, 教师要让猜想正确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猜想的, 是如何整合材料、提出疑问的,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述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点评, 介绍各种实现猜想的途径、步骤、规律、方法, 让其他学生也逐步学会经过观察、联想、比较、推理等思维方式进行合理的猜想, 逐步培养猜想能力。如在教学圆锥体积的时候, 教师提供学生一些学具:等底等高的圆锥的圆柱和圆锥容器, 不等底不等高和圆锥容器, 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有关, 圆锥的体积可能是什么呢?而后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而后在验证之后让猜想正确的学生说一说他们的想法, 教师点评其思维方法, 供其他学生效仿和学习, 同时鼓励其猜想的合理成分, 感受猜想成果的喜悦, 进一步激发猜想的积极性。
8.“错误”点亮数学课堂 篇八
一、错误是正常现象,教师要宽容对待
虽然说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但孩子脑中的认知并不完善,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换个角度思考,如果学生都会了,还要教师干什么呢?例如,在执教一年级《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当我问“铅笔38元至少要付几张10元的人民币?”时,有学生回答:“3张”;有学生回答:“1张100的”;更有大部分学生一脸茫然。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孩子购物几乎都在超市,根本不需要自己去思考怎么付钱,出现错误非常正常,特别熟说出付1张100的学生真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正是因为太了解生活,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这样想想,就非常能理解学生的错误,从而宽容学生的错误了。
二、错误是重要资源,教师要合理利用
有句广告语说得好: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如果把这句话放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说错误也是不可错过的资源,教学中应该庆幸学生会犯错,只有爱动脑的孩子才会出错, 学生也只有出错后才能走向正确的认知。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善于利用,巧妙开发,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课前预设,造就预设的教学资源
结合自己的教学生涯,教师会积累相应的教学经验,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进行重点的准备,让学生在“错误”中体验、感知,从“错误”走向真理。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学生很容易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写成末尾对齐,这样的错误应该是教师能预设到的,教学的时候可以在学生探究的初始阶段,收集正确的做法和典型的错误方法,再组织学生思辨:“哪种算法对呢?为什么?”这样,既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又巧妙的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从而通过解释算理来强化算理。
(二)善于捕捉,成就生成的教学资源
虽然教学过程事先都进行了预设,但教学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不同,教师不同,甚至于环境不同,这些不同都会导致不一样的课堂,即使在同一个课堂上,不同的学生也会产生不一样的错误,每种错误的背后总掩藏着思维的碰撞,学生总有自己的想法,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错误,课堂上,教师要及时捕捉各种错误,给机会让学生展示思考的过程,挖掘内在的错误原因,教师顺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就可以打造出一节课的亮点。长此以往,教师本人的教学机智也得以提高。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密铺》时,学生都判断正五边形可以密铺,这时,我没有着急,而是让学生拿出正五边形动手摆一摆,学生很快发现正五边形不可以密铺,我随口一问:“为什么五边形不可以密铺呢?”可能是有了操作的基础,学生很快发现,因为五边形的角无法凑成360度,学生的答案令我吃惊,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既然学生已经想到360度了,那就接着探究吧!我接着追问:任意四边形可以密铺吗?学生研究了片刻发现可以,并说出了理由。
(三)及时总结,打造延展的教学资源
总结是为了提高,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及时总结,带领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思辨。学生能自我反省找出错误的原因,才能接受新方法,这样的认知会触动学生的心灵,非常深刻,从而记忆的时间也更长,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用关键性的点拨,指引学生思辨的方向,帮助学生找到思辨的突破口。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时候,这样的练习题:用一根64厘米长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许多的学生会这样列式:64×3/8=24(厘米),64×5/8=40(厘米),24×40=960(平方厘米)。大部分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说明不是因为粗心,如果只是简单的呵斥,今天改对了,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依然会出错。所以我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我怎么觉得铁丝不够了呀?长40厘米,宽24厘米,得需要128厘米的铁丝才够呢?我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深思,沉静了片刻之后,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64要先除以2,然后才能按比例分配呢!”我赶紧请他站起来说明原因,其他学生也听得非常认真,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类比能力,我相信,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就能迎刃而解了。
三、错误是另类的起点,教师要善于引领
经常听到老师发牢骚:今天讲一遍,会了,过一段时间又忘了,哎,真没办法。研究表明:学生犯错后,仅依靠简单的说教,学生只能在短时间内纠正错误,时间长了,又将出现同样的错误,其实并不是学生不想做对,是脑子中的错误想法没有消除,根深蒂固,正确的方法只是暂时占领了位置,时间一长,错误的印象还是会取代正确的方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面对错误要让学生开展自我否定,让学生的观念产生冲突,逐渐让正确的观念取代错误的想法。
(一)指名方向,自主查找
翻开学生的作业,其实可以发现学生的很多错误都是因为不良习惯造成的,抄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等等,面对这样的错误,教师不需要过多的讲解,或者说你讲了也无效。我经常是不具体判断每一道题的对错,而是就一页告诉学生有几处错误,让学生自己寻找,如果能找全,依然可以得到100分。长此以往,学生会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就不会再出现简单的错误。
(二)将计就计,构建网络
数学知识有很多是类似的,学生分辨不清就非常容易出错,面对这种错误,教师可以将计就计,运用比较的方法,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一瓶果汁有2升,小明喝了1/2,小红喝了1/3,这瓶果汁还剩几分之几?学生很快列出算式:2-1/2-1/3,一眼就可以看出,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是混淆了数量与分率,于是我又出了这样一道题:一瓶果汁有2升,小明喝了1/2升,小红喝了1/3升,这瓶果汁还剩几分之几升?接着组织学生对比,对比中学生很快发现了区别,也分别找到了正确的解法。
9.微课助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篇九
微课是以录制好的视频为载体,视频内容记录了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实践证明,微课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微课的概述
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全视频教学,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微课的内容主要围绕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疑点展开,有利于学生反复地学习。
微课具有以下两个优点:授课方式简单,容易被学生接受,跟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比起来,对学生来说有更大的吸引力;虽然时间较短,但包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表现形式新颖,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的讲解中,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热情。
短短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教学内容,不但能让学生看到精美的图片、精彩的视频,还能让学生听见优美的音乐,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利于学生反复观看和开展分层教学。
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存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会出现理解能力的差异、接受能力的差异,这就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微课的使用却能改变这种局面,学生只要有播放微课?热莸纳璞福?就能随时随地观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学生地理成绩好、中、差的分类,可分别让这三类学生观看不同内容的微课,以弥补他们学习地理时存在的短板。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中地理教师在讲解某些地理知识时,仅靠嘴巴是不能讲解清楚的,也不能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但微课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能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把抽象的内容更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增强了地理课堂的教学灵活性,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得当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还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1.课前自主预习。
高中地理教材对学生来说是杂乱的,如果没有好好地自主预习,听课时就会毫无头绪,不能从中找到知识的规律,但是如果学生能好好地自主预习,就能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课中重点讲解。
在课前预习过后,就能发现哪些问题自己是不明白的,没能掌握好的,从而在课堂中带着问题去听课。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运用微课向学生授课,并利用微课中的视频和相关的地理图片,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3.课后巩固知识。
地理课的知识比较碎和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劲,对于课堂教学中没能掌握好的地方,或者没有理解的知识,在课后就要重新观看微课,从而自主地学习和消化课堂教学中没掌握的知识点。而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微课的反复学习,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前后的联系,从而做到融会贯通,构建起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
10.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篇十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强调“面向学习者”、“强力高效”。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将微课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可以为学生高效学习搭建坚实的阶梯,可以有效实现分层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好地提高课堂的效率,优化信息技术课堂的结构。信息技术课堂引入微课的独特优势
(1)信息技术课相比较其他课程,学生在上课时间可以很轻松地使用到计算机和网络,因而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微课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
(2)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微课制作方面具有技术优势。软件操作以及视频剪辑比其他科目教师更容易上手。
(3)信息技术教学中大部分操作演示内容适合采用微课的形式呈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时暂停,随时操作,方便基础薄弱的学生反复观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4)微课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更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氛围。使用微课能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教师讲解时间过长、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较少的矛盾,利于课堂的翻转。信息技术微课的制作
2.1 做好选题工作
微课的视频长度一般在5分钟左右,不超过10分钟。因此,微课的选题力求做到“小而精”。选题可以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典型习题或探究实验。选题注重突出典型性和针对性。教师之间可以采用分工合作,选点均衡。
2.2 做好微课的教学设计
(1)微课是面向学习者的一种视频学习资源,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者进行分析。讲授过程要注意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围绕学习者容易困惑的地方精心设计,提高微课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2)微课设计要体现信息技术课堂异步教学的思想,一方面可以将一堂课打散,分为若干知识点,分别编制成微课视频。另一方面微课可分为高水平学生拓展使用和普通学生学习使用两类。在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的前提下,高水平可以对课程内容做适当的延展学习,提高信息素养。所有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
(3)信息技术微课设计需要突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设计,利用视频的多媒体特性,综合运用图像、声音、动画的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逐步解决问题。
2.3 教学资源的准备
根据微课课型的不同,录制的资源准备不一。
(1)新课讲解型和探究活动型微课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较多,可以是图片、文字、动画。教师结合PPT进行讲解,并适当添加字幕。
(2)操作演示型微课较为简单,只需要制作者利用录屏软件,结合软件操作和个人讲解,在适当位置添加标记和字幕。
2.4 微课制作软件
微课的制作软件主要是录屏软件和影视编辑软件。
(1)Camtasia Studio
由Tech Smith公司开发的一款功能强大的屏幕动作录制软件,可以方便进行屏幕高清录制,同时还具有强大的视频播放和视频编辑功能,具备强大的后期处理能力,可在录制屏幕后,基于时间轴对视频和音频进行各类剪辑处理。最后输出成相应的视频。是目前教师进行微课录制的最主要的软件。
(2)格式工厂
非常好用的格式转换软件,支持几乎所有多媒体格式到各种常用格式的转换。同时可以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剪辑、合并。是教师制作课件中用视频的常用工具。
2.5 信息技术微课的制作过程
(1)做好录制准备工作。包括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课件的制作,字幕板书的编制),相关操作软件的安装,视频拍摄器材的准备,麦克风耳机的调试,录屏软件的安装等。录制地点选择安静的室内,保证录制效果良好。
(2)正式录制。利用Camtasia Studio或其他录屏软件,结合教师的讲解,要求语音干净明亮,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流畅完整。包括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展示,情境导入,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课后小结反思等主要组成。
(3)视频编辑。利用Camtasia Studio完成录制后,利用快捷键F10退出录制,选择保存视频或直接进入编辑模式,可利用软件自带功能进行视频的编辑,添加注释字幕,进行音频的简单处理。加上片头、片尾。
也可以使用Premiere、Sony Vegas等专业视频处理软件进行视频的专业处理。
(4)视频输出。对视频进行预览后,选择合适的视频音频参数输出所需的视频文件。还可以利用格式工厂软件进行格式的转换。
2.6 信息技术微课录制注意事项
(1)精心准备教学资源,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2)教学设计合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解决所讲知识点。
(3)教师讲解语言简洁,讲究方法,善于引导,并控制好时间。
(4)视频需要加入提示性信息(如板书、提示性文字、图形标注等)。利用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提示文字把握微课的节奏。
(5)将微课纳入课堂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与整节课相匹配。
(6)作品制作应符合规范,结构完整,画面声音清晰,符合视频音频主流技术参数,有推广价值。信息技术典型微课示例 3.1 新课讲解型
《网络技术应用》教材中“网络的功能与构造”一节中有关网络的硬件内容,由于课堂条件有限无法让学生实际接触硬件以及网络硬件组成,因此,教师可利用摄影机拍摄学校网络中心机房,为学生详细介绍主要硬件,教师在后期加入配音。通过视频剪辑,合成,配上适当的字幕得到微课视频。又比如网线的制作,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将网线的整个制作过程录制下来,在后期配上注释字幕,学生在课上直接观看,进行自主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2 操作演示型
高二学生将在上学期参加学业水平测试,在测试中有操作题占50%,因此,在考前会有操作题专项复习训练课。比如,Word,Excel、Frontpage等软件的常用操作,IP地址的配置、网站发布IIS的使用等。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为学生演示所有的操作要点。而采用微课教学后,学生在操作训练中遇到困难,可以有针对地观看教师预先做好的操作讲解视频,通过反复观看,自己操作,迅速高效地解决自己的困难。通过此类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3 探究活动型
《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信息的编程加工”一节,学生对循环语句理解存在很大困难。以往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可以采用微课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以“古代印度有个国王舍罕奖励宰相达依尔,在国际象棋棋盘放麦子”的故事引入,创设探究情境。通过视频动画和课件结合教师的讲解,吸引着学生动脑筋解决问题,通过信息编程工具一步步完成探究任务。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微课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1)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学生缺乏约束能力,导致微课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一方面需要精心制作微课,另一方面必须加强课堂管理,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和兴趣。
(2)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些学生已习惯了以往边讲边练的课堂教学,存在对微课教学的不适应。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充分发挥微课异步教学的优势,让学生逐步适应微课教学的课堂节奏,转变固有的学习习惯。
(3)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差异和准备情况不同,部分教师的微课质量不高。导致学生体验不佳,学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不断提高微课的质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4)微课的配套资源及网络支持跟不上,导致微课教学的拓展性不佳,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共享。这就要求微课的配套资源要跟上,不仅包括演示课件、操作素材,还包括课堂学案、学生练习及素材等。同时还要有网络平台的支持,可以让学习者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利用微课开展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便利。
微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和高效的学习资源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课堂中使用,微课的出现不但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且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而针对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研究只有不断实践和探索,才能使其更加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让课堂更美好!
浅谈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1-03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0-00-02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强调“面向学习者”、“强力高效”。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将微课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可以为学生高效学习搭建坚实的阶梯,可以有效实现分层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好地提高课堂的效率,优化信息技术课堂的结构。信息技术课堂引入微课的独特优势
(1)信息技术课相比较其他课程,学生在上课时间可以很轻松地使用到计算机和网络,因而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微课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
(2)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微课制作方面具有技术优势。软件操作以及视频剪辑比其他科目教师更容易上手。
(3)信息技术教学中大部分操作演示内容适合采用微课的形式呈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时暂停,随时操作,方便基础薄弱的学生反复观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4)微课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更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氛围。使用微课能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教师讲解时间过长、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较少的矛盾,利于课堂的翻转。信息技术微课的制作
2.1 做好选题工作
微课的视频长度一般在5分钟左右,不超过10分钟。因此,微课的选题力求做到“小而精”。选题可以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典型习题或探究实验。选题注重突出典型性和针对性。教师之间可以采用分工合作,选点均衡。
2.2 做好微课的教学设计
(1)微课是面向学习者的一种视频学习资源,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者进行分析。讲授过程要注意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围绕学习者容易困惑的地方精心设计,提高微课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2)微课设计要体现信息技术课堂异步教学的思想,一方面可以将一堂课打散,分为若干知识点,分别编制成微课视频。另一方面微课可分为高水平学生拓展使用和普通学生学习使用两类。在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的前提下,高水平可以对课程内容做适当的延展学习,提高信息素养。所有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
(3)信息技术微课设计需要突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设计,利用视频的多媒体特性,综合运用图像、声音、动画的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逐步解决问题。
2.3 教学资源的准备
根据微课课型的不同,录制的资源准备不一。
(1)新课讲解型和探究活动型微课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较多,可以是图片、文字、动画。教师结合PPT进行讲解,并适当添加字幕。
(2)操作演示型微课较为简单,只需要制作者利用录屏软件,结合软件操作和个人讲解,在适当位置添加标记和字幕。
2.4 微课制作软件
微课的制作软件主要是录屏软件和影视编辑软件。
(1)Camtasia Studio
由Tech Smith公司开发的一款功能强大的屏幕动作录制软件,可以方便进行屏幕高清录制,同时还具有强大的视频播放和视频编辑功能,具备强大的后期处理能力,可在录制屏幕后,基于时间轴对视频和音频进行各类剪辑处理。最后输出成相应的视频。是目前教师进行微课录制的最主要的软件。
(2)格式工厂
非常好用的格式转换软件,支持几乎所有多媒体格式到各种常用格式的转换。同时可以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剪辑、合并。是教师制作课件中用视频的常用工具。
2.5 信息技术微课的制作过程
(1)做好录制准备工作。包括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课件的制作,字幕板书的编制),相关操作软件的安装,视频拍摄器材的准备,麦克风耳机的调试,录屏软件的安装等。录制地点选择安静的室内,保证录制效果良好。
(2)正式录制。利用Camtasia Studio或其他录屏软件,结合教师的讲解,要求语音干净明亮,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流畅完整。包括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展示,情境导入,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课后小结反思等主要组成。
(3)视频编辑。利用Camtasia Studio完成录制后,利用快捷键F10退出录制,选择保存视频或直接进入编辑模式,可利用软件自带功能进行视频的编辑,添加注释字幕,进行音频的简单处理。加上片头、片尾。
也可以使用Premiere、Sony Vegas等专业视频处理软件进行视频的专业处理。
(4)视频输出。对视频进行预览后,选择合适的视频音频参数输出所需的视频文件。还可以利用格式工厂软件进行格式的转换。
2.6 信息技术微课录制注意事项
(1)精心准备教学资源,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2)教学设计合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解决所讲知识点。
(3)教师讲解语言简洁,讲究方法,善于引导,并控制好时间。
(4)视频需要加入提示性信息(如板书、提示性文字、图形标注等)。利用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提示文字把握微课的节奏。
(5)将微课纳入课堂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与整节课相匹配。
(6)作品制作应符合规范,结构完整,画面声音清晰,符合视频音频主流技术参数,有推广价值。信息技术典型微课示例 3.1 新课讲解型
《网络技术应用》教材中“网络的功能与构造”一节中有关网络的硬件内容,由于课堂条件有限无法让学生实际接触硬件以及网络硬件组成,因此,教师可利用摄影机拍摄学校网络中心机房,为学生详细介绍主要硬件,教师在后期加入配音。通过视频剪辑,合成,配上适当的字幕得到微课视频。又比如网线的制作,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将网线的整个制作过程录制下来,在后期配上注释字幕,学生在课上直接观看,进行自主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2 操作演示型
高二学生将在上学期参加学业水平测试,在测试中有操作题占50%,因此,在考前会有操作题专项复习训练课。比如,Word,Excel、Frontpage等软件的常用操作,IP地址的配置、网站发布IIS的使用等。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为学生演示所有的操作要点。而采用微课教学后,学生在操作训练中遇到困难,可以有针对地观看教师预先做好的操作讲解视频,通过反复观看,自己操作,迅速高效地解决自己的困难。通过此类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3 探究活动型
《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信息的编程加工”一节,学生对循环语句理解存在很大困难。以往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可以采用微课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以“古代印度有个国王舍罕奖励宰相达依尔,在国际象棋棋盘放麦子”的故事引入,创设探究情境。通过视频动画和课件结合教师的讲解,吸引着学生动脑筋解决问题,通过信息编程工具一步步完成探究任务。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微课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1)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学生缺乏约束能力,导致微课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一方面需要精心制作微课,另一方面必须加强课堂管理,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和兴趣。
(2)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些学生已习惯了以往边讲边练的课堂教学,存在对微课教学的不适应。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充分发挥微课异步教学的优势,让学生逐步适应微课教学的课堂节奏,转变固有的学习习惯。
(3)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差异和准备情况不同,部分教师的微课质量不高。导致学生体验不佳,学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不断提高微课的质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4)微课的配套资源及网络支持跟不上,导致微课教学的拓展性不佳,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共享。这就要求微课的配套资源要跟上,不仅包括演示课件、操作素材,还包括课堂学案、学生练习及素材等。同时还要有网络平台的支持,可以让学习者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利用微课开展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便利。
11.有效拓展,点亮课堂 篇十一
那么,如何让这种无谓的拓展冲出“秀”的围城,让拓展点亮课堂,切实提高课堂的效率,并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我们开展了课题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的研究》,就拓展阅读进行了如下思考与尝试:
一、引导课前拓展,促进有效预习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校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学到多少知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这样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内学习的难度。
《爱如茉莉》以茉莉平淡无奇的特征,喻父母之间真真切切、细细小小的愛的体验,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从文本中受到心灵的震撼,得到“爱”的感染,课前预习时,我就引导学生拓展,我给了学生一则小诗:《爱是什么?》,让学生去读,先从一些生动、形象的事物中去感受爱。当学生的情感被打开时,那么对文本的解读自然就深了。再如,教学《秦兵马俑》一课前,我让学生阅读了《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上的《兵马俑发现始末》《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秦将军俑》《兵马俑的个性》等四篇文章。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这篇文章就显得简单多了。由此看来,有效的课前拓展不仅会使你的课堂精彩纷呈,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导课中拓展,促进有效生成
翻开今天的教材,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拓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有助于加深理解课文。例如,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学生由于远离那段历史而无法理解诗人当时“喜欲狂”的心情,于是我就对当时的历史状况进行了拓展。唐朝中期,中国爆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于是大半个国家战火纷飞,无辜的百姓流离失所,不得不背井离乡,辗转逃难。八年间,无辜的人们居不稳,寝不安,食不饱。这八年中,那些无辜的人们每天都在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中煎熬。终于有一天,朝廷军平定了叛乱。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向每个角落。每一个听到消息的人无不欢呼雀跃,当时,最伟大的诗人杜甫也不例外。他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教师一个精心设计的拓展题,引发了学生一次设身处地的思考。这是多么难得而可贵的生成啊!
再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第1自然段时,让学生找出描写环境的语句,并出示原文中的描写,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惊险的故事情节即将发生。在原著中这样的描写非常多,我们可以去细细品读,你会发现,不同的妖怪出现,不同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也不同。让学生对原著产生了一种向往。
三、引导课后拓展,促进有效延伸
“编篮织篓,重在收口”。可见,语文课的结束对语文课的升华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在课堂结束时,教师能进行巧妙地拓展,则往往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甚至可以让学生能对社会、人生产生富有个性的思考。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教材《最大的麦穗》一课时,当课文上完后,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说:你会怎样对待生活中的“麦穗”?而后适时地出示几句名言警句加深理解,最后拓展交流: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书签,把学习心得写在上面,和同学交流,并相互赠送。这样的拓展让文本走向了深入,是真正意义上的拓展与延伸,学生的思维与激情被更好的激活了。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正如于漪所说:“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所以教师在对课文拓展延伸时,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让拓展点亮我们的课堂!
12.用“问题”点亮数学课堂 篇十二
教师在九年级复习课《走进数学世界》中出示了这样一题:
下面各题中, 每组四个数都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 把其中多余的一个数找出来.
(1) 3, 9, 18, 27, 81; (2) 2, 4, 6, 7, 10.
教师刚写完题目, 下面已有很多学生举手, 不少学生的表情显得轻松自如.
生1:这两道题的答案分别是18, 7.
师: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吗?
生1:因为第 (1) 题中3=3, 9=3×3, 27=3×3×3, 81=3×3×3×3, 它们都能写成若干个3的积的形式, 而18只能写成18=2×9=3×6=2×3×3, 所以第 (1) 题选18.在第 (2) 题中, 2=2, 4=2+2, 6=2+2+2, 10=2+2+2+2+2, 它们都能写成若干个2的和的形式, 只有7不能, 所以答案为7.
师:说得对.第 (2) 题选7的理由还可以简单一点:2, 4, 6, 10都是偶数, 而7是奇数.
针对生1的回答教师并不想做过多的补充, 他只想接着板书, 讲他今天要重点讲解的第二道题, 但就在他转身时, 突然发现比较内向的一个女生把手似举非举地放在课桌上.
“这位同学, 你有什么事吗?”
“我……我, 老师, 我想对刚才的题目谈一点自己不同的看法, 行吗?”她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
“当然可以.”教师微笑着说.
“我选第 (1) 题中的3做答案.”女生怯怯地说.
讲台下发出了一些讥笑声.
“你能说说自己选3的理由吗?”教师有了一点好奇心.
“我觉得3与其他4个数也是不同的, 因为9, 18, 27, 81这4个数, 它们各数位上的数之和都是9, 只有3不是, 所以我想选3.”
讥笑声没有了, 只剩下惊讶和疑惑,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当教师听到这女生的回答后也不由一怔, 对呀, 这不也是一种规律吗!他意识到学生的奇异思维, 禁不住脱口表扬道:“哟, 你说的还真有道理, 连我都没想到呢!同学们, 大家要学习她这种敢想敢说的精神!”
也许是教师对这位女生的表扬激发了更多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师发现讲台下发出了一阵议论声, 随后又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
生2:我认为第 (2) 题应选10, 因为2, 4, 6, 7, 都是一位数, 只有10是两位数.
……
二、案例评析
该教师一开始对这道题的认识失于封闭, 把一道开放题理解为封闭题.这道题的实质是通过观察与归纳, 选定一个分类标准, 对给定的5个数作“四一分类”, 而教师事先对这道题的实质没有看透.这首先表现为:教师认为题目简单, 答案都唯一, 第一题的答案是18, 第二题的答案是7, 并主观设想学生也会有同样的认识.在这种预期下, 对这位女生的举手提问, 教师内心或许也恰如学生脸上呈现的表情——不屑.
本来, 当生1说的答案与预想的相同, 但理由并非完全一致时, 就是一个信号, 应引起教师的警觉与反思, 但震撼力不足, 矛盾暴露时而未能引起教师的足够注意.教师“并不想做过多的补充”, 就要讲解“第二道题”.于是“突发事件”发生了, 这是因为一部分学生有不一样的理解, 而教师没认识到学生有“不一样”的要求, 没有“不一样”的思想准备与应急安排.
这位女生的发言揭开了问题的“面纱”, 教师才开始自我反思和调控, 展开了开放性的处理.该女生的发言, 使教师“不由一怔”——这既有对封闭性的反省, 又有对发散性的开启.令人欣慰的是, 教师及时发现了这一亮点, 对教学进程作了调整, 鼓励大家进行开放性讨论.
很多时候, 我们不能很好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心底里“藐视”学生, 认为学生提不出什么好问题, 或者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 从而漠视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事实上, 现在的学生很能且也很会提问题, 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教师一直“自以为是”地认为很简单、不必做进一步思考的、也从没做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因此, 教师应注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认真对待, 应做到不回避不敷衍了事, 充分注重“学生的问题是教学的亮点”.
三、案例反思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说过:“求学问, 需学问, 只学答, 非学问.”问, 是智慧的火花, 是打开知识的钥匙,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并提出问题.如果让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 又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一切课堂教学就令人生厌, 教学也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效.因此, 我们应当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提高学生发现、 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即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问题意识, 即学生应善于提问.因此,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与解决的一个问题.
只有科学地创设问题情境, 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 才能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 至少应考虑到问题设置的“五度”、“六要”原则.
“五度”指: (1) 难度.问题的设置应有一定难度, 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要使他们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 可以“跳一跳、摘得到”. (2) 跨度.问题的设置应有主次、轻重之分, 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环节, 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及知识的前后衔接. (3) 坡度.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由小到大, 层层推进, 步步深入. (4) 密度.问题的设置应疏密有间, 有一定的停顿时间, 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 (5) 广度.问题的设置, 既要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还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 应面向全体学生, 切忌为少数人设置.
“六要”指: (1) 要简洁明确.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目的性, 表达要简明扼要、清晰, 不要含糊不清, 以免使学生盲目应付, 思维混乱. (2) 要讲解过程.不仅要使学生解出正确的答案, 还要知道答案是怎么来的, 明白获得结论的过程, 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 (3) 要有阶段性.在教学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 应根据不同要求, 采用不同的问题设置. (4) 要有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 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5) 要注意时机.问题的设置时间要得当, 把握好时机, 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6) 要少而精, 做到教者提问少且精, 学生质疑多且深.学生发展的动力是内在的矛盾冲突.活动课程的教学所提出的问题如果不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 就不能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 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活动.
【微课点亮空中课堂】推荐阅读:
点亮希望作文10-07
阅读点亮心灵10-16
用梦想点亮生活07-25
阅读点亮人生征文08-26
点亮快乐童年活动方案07-04
青春点亮中国梦征文08-06
科技点亮生活作文600字06-26
理想点亮人生 青春奉献岗位07-05
科技点亮幸福生活初一作文08-23
点亮一盏灯 (作文修改)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