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考加分政策

2024-07-07

广西高考加分政策(14篇)

1.广西高考加分政策 篇一

广西: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

本报南宁讯加分项目。

据悉,我区已于取消自治区优秀学生称号者加分项目,20取消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加分项目。此外,有6项加分项目分值由20分减为10分,这6项分别是: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二、三等奖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工程大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经统一测试认定的`国家二级运动员;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留学回国人员随归子女考生。我区原有的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和地域性照顾加分政策不变。

其中,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加分,自治区级青少年科技大赛一等奖加分两项加分项目将于取消。

(广西日报)

2.广西高考加分政策 篇二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基础教育也得到普及。作为人口大国, 中国在人才方面的竞争尤为激烈。在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下, 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一直备受瞩目。近几年来, 随着民族身份造假事件层出不穷, 人们对于少数民族考生是否应该在高考录取中受到照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应该延续下去, 它对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条件落后的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是一种补偿, 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他们在全国高考的巨大竞争下同教育条件优越的我国中东部地区的考生保持竞争力,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壮大, 这项政策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二、华东地区2002-2012年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什么样的少数民族考生能受照顾?加分幅度多少适宜?针对这些疑问, 现整理出华东地区各省 (市) 近10年来民族政策的规定, 如下表:

注: (1) 上表注释内容:宁德市、罗源县、连江县、福州市晋安区的北峰山区 (日溪乡、宦溪镇) 、漳浦县湖西乡、赤岭乡, 龙海市隆教乡, 永安市青水乡, 上杭县官庄乡、庐丰乡, 宁化县治平乡的畲族考生;晋江市陈埭镇、惠安县百崎乡的回族考生;华安县高山族聚居点的高山族考生;生活在高山 (享受高山补贴) 、海岛 (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 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报考我省省属高等专科学校民族班的少数民族考生。

(2) 上表中, 福建省少数民族加分高考照顾性政策适用于全部招生院校, 在闽招生院校中无此项内容。

从上表可以看出, 华东各个地区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从照顾条件, 照顾方式上来看存在差异。2002年至2012年, 就照顾对象条件来看, 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上海市只要是少数民族考生即可有条件享受照顾性政策, 而其他两个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加以限制;照顾方式来看, 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为加分投档, 福建省、上海市为在总成绩上加分, 山东省委在院校调档分数线10分以内的可以向学校投档, 由学校录取。不管是以何种方式, 各地区照顾幅度相差较大, 3分到20分不等。

三、对现有华东地区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反思

民族考生在教育体系中是一直受到照顾的群体。上世纪, 少数民族因教育条件差、教育资源短缺等不利的教育环境受到国家的格外照顾。但进入新世纪以来, 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和汉族考生接受同等的教育。同时, 国家逐渐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资, 在教育设备、师资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仅根据户籍是少数民族就加以照顾难免有失公平。

总体而言, 少数民族地区在各方面发展上仍与汉族地区有较大差距, 且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的人人平等还不可能实现, 该项政策的正当性仍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但在当今, 对民族考生的照顾必须限定条件。比如福建省已经规定必须是生活在高山 (享受高山补贴) 、海岛 (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 及特定的艰苦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才可以享受照顾政策。因此, 未来少数民族学生应至少满足少数民族户籍和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两项条件才能在高考中加分。

参考文献

[1]刘海峰.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9) .

[2]李立峰.中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0) .

[3]向莉娟, 孟立军.教育公平视阈下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第21卷第6期.

[4]盛铭.从教育机会均等的视角看高考加分政策[J].大学 (学术版) .2012年第12期.

[5]崔华华, 方美.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理性分析及思考[J].高教探索.2010年第三期.

3.广西高考加分政策 篇三

【关键词】高考加分  体育加分   政策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69-01

高考加分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政策方针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以及为高校选拔多方面的人才提供多元化评价等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作用。高考加分政策是我国高等院校招生制度中的一项重要配置政策,在弥补弱势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选拔国家所需要的特殊人才,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改变“一考定终身”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国高考体育加分之乱象

我国现行的高考体育加分政策是针对在国家级以上的重大的体育竞赛中获得了个人前六名并且拥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的学生进行鼓励性质的增加20分投档。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而各大高校选择人才的方式却没有转变,高考仍是唯一的选拔方式和渠道。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想尽一切办法获得高分,想在高考的人才选拔中“脱颖而出”,也就造成了各种高考体育加分丑聞层出不穷。各种被曝光的高考加分丑闻,其涉及地域之广,人数之多,影响之恶劣,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高考体育加分之乱象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培养人才的模式的缺陷

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以“应试”为主线的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分数是重要的参考标准,在没有建立起一种新的更合理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之前,高考依然会作为各大高校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和渠道。但碍于教育对象庞大而教育资源有限,所以一时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也导致了只要能让孩子进入高校,家长都不会放过,高考体育加分更是一个正应此景的政策。虽然在本世纪之初,各大高校已经在逐年扩大招生规模,但扩招也导致了教学质量下降,生活压力增大,就业困难骤增。因此,高考体育加分之乱象,从根本上来说,其实就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缺陷的一种体现。

(二)高考体育加分政策项目不合理以及加分值不规范

有媒体曾经针对我国的高考加分项目进行过专门的调查,国家教育部对于规定的高考加分制度只有14种,但统计结果显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将近200种的加分规定,有的加分规定甚至违反了国家政策,这样的问题细化到体育加分项目上也同样出现。例如说从加分种类上来说,有的地方加分项目为5项,有的为11项,有的甚至多达到34项;再从加分值来看,最高的有加20分的,有加10分的,还有不加的;还有加分的项目,大部分的地方体育加分的项目中都包括田径、篮球、排球等普及广、易于量化的项目,但同时有的地方却将评判主观性强而且普及率低的项目(比如说武术)加入到体育加分的范围内,在广东甚至还设有一个专门由专家组审核评定的“非开考项目”,这类基本上全靠主观评的项目都加入了高考体育加分项目之列,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人为操作上了。如此,高考体育加分从政策上就已失公允了,理所当然的是谁有能力走捷径谁就赢了。

(三)有关高考加分的法制不健全

高考加分政策的本意是一项面向全民的公共政策,与所有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都有密切关联,并且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有与之相应的监督机制来维护其公平公正,对相关执行者起约束作用。但是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却没有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和约束,对舞弊造假没有统一的惩罚标准,这也变相的刺激了高考加分丑闻屡禁不止,严重的侵犯了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性。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使高考体育加分的权利执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失公允,高考加分政策沦为以权谋私的工具。

三、对完善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思考

(一)需要对高考体育加分的政策进行进一步的规范

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高考加分项目只有14种,但是全国各地执行的加分项目却有200余种。针对此类混乱的现象,首先要将高考加分政策的制定和监督的权利实行集中统一规定,不得随意增减,杜绝随意性高考加分,保证高考加分的公正性。对于敲定的加分项目做同一标准,杜绝评判主观高考加分,使高考体育加分政策更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原则。

(二)细化体育加分政策,分类对待加分项目

针对不同性质的体育竞赛和参赛对象的不同,要采取更具体的加分政策,比如说竞赛是属于省级、国家级还是国际性比赛,加分标准也应当根据级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参赛运动员是专业还是业余,是个人赛还是团体赛,需要有明确的加分值的区分,不能一概而论,保证体育加分公正公平。

(三)建立完整的评判制度和监督处罚机制

高考体育加分的第一道关卡就是决定运动员等级审批的赛事裁判,在竞赛中,要求裁判人员必须签订公正执裁保证书并严格执行,杜绝比赛黑幕。进一步完善学校、地方教委、地方招委三级公示制度,增加透明度。同时,建立对参与二级运动员高考加分工作的相关人员的监督与查处机制,确保高考体育加分公平公正。在招考过程中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切实维护招生公平公正,加强信息公开,同时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综述

高考加分政策是我国高考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加分政策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但随着不公平性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发出改革高考加分的呼声,甚至出现取消高考加分的声音。针对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出现的亟待解决的各类问题,要从完善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增加体育加分政策透明度上去努力,去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娃.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的背景及社会价值[J].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11,﹙01﹚.

[2]陈双凤.特长生高考加分政策的负效应[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1,﹙01﹚.

4.高考加分政策有哪些 篇四

1.政策性加分。目前全国性政策加分项目有:烈士子女(加10分),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加10分),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加10分),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20分)。地方性加分政策各地有所不同,例如安徽地方性加分项目有: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加5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

但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都无法通过政策性加分去获取“外挂”。纵然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员招生、高水平艺术团招生、国家专项计划招生、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地方专项计划招生”这六种途径获取“外挂”。

2.自主招生是针对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设立的一种招生方式,90所试点招生院校全为各省市重点院校。

通常情况,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会在3月份陆续发布,需要考生进行网上报名,同时提交初审材料,初审材料可归纳为“五大学科奥赛、语文类竞赛、英语类竞赛、科创类竞赛、发明创造、期刊论文、单科成绩”七种,学校将依据考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

通过初审的同学,到6月高考结束后还要参加各校组织的笔试、面试。高校笔试时,理工类专业多考察数学、物理等相关知识,人文社科类专业多考察语文、历史等相关知识,也有不少高校只进行面试。面试主要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形式进行,主要考察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等。

对于面试、笔试合格的考生,高校将予以不同程度的录取优惠政策,最高能降至一本线录取。

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是针对文化课成绩优秀的专业运动员或具有专业运动员水平的考生设立的一种招生方式。招生院校以各省市重点院校为主,招收项目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运动项目为主,如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游泳、射击、武术套路、健美操、龙舟等,且各院校每年招收的运动项目、名额并不固定。

3.通常招收高水平运动员院校的招生简章会在1月左右陆续发布,然后需要考生在该校招生官网进行报名,学校会对报名申请者进行初审,初审合格者参加学校组织的复试,复试一般包括文化水平测试、体育专项测试。其中,体育专项测试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可申请文化课考试单独招生录取资格,并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组织的文化课考试(也就是体育单招文化考试), 成绩达到该校文化课合格线,可择优给予单招录取资格。

4.除去体育专业测试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可通过“体育单招文化考试”去获得单招录取资格外,其余参加完学校复试合格的考生均要高考,高考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后,方能予以录取。不过,院校在录取时会对复试合格考生有一定的高考成绩优惠政策,比如择优给予“高考成绩达本科第二批次控制分数线65%即予以录取”的政策,或“高考成绩达本科第二批次控制分数线即予以录取”的政策等。

5.高水平艺术团招生以高校音乐团(如合唱团、交响乐团、民乐团等)、舞蹈团(如民族舞团、芭蕾舞团、现代舞团等)、戏剧团(如话剧团、戏曲团、曲艺团等)招生为主,一般不招美术、书法、播音主持等类型的特长生。

考生在参加艺术测试合格后,可在高考中享受降分录取的优惠政策。考生以普通类专业录取进入大学,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文艺排练和演出。

艺术测试一般要先参加省统测(没有统测除外),合格考生可报名参加校测。以北京市为例,考生在高考报名时需要选择“参加高水平艺术团招生统测”,并选择测试项目、填写测试曲目,12月17日、23日在清华大学校内进行测试。校测报名一般在统测结束后(没有统测除外)。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考生可在201月9日12时前进行网上报名,学校将根据考生提交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核,于年1月19日左右公布初审结果,初审合格者在2018年3月10日、11日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类项目测试和文化课考试。

对于通过高校艺术特长生测试,并取得《协议书》的考生,将获得不同的降分录取优惠政策。一般情况下,降分不会低于该校在生源地本科一批最终模拟投档线下20分,对于少数校测成绩特别突出的考生,降分幅度也不会低于该校在生源地的一本线。

6.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是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一种招生方式,下面以安徽省为例对这“三项计划”予以简单说明。

国家专项计划招生学校为中央部门高校和各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砀山、阜南县、霍邱县、金寨、利辛县、临泉县、灵璧县、潜山县、石台、寿县、舒城县、泗县、太湖县、望江县、萧 县、宿松县、颍东区、颍上县、裕安区、岳西县的考生可以报考,考生还需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符合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4)高考成绩达到报考院校所在批次线下20分以内的考生。

7.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学校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砀山县、定远县、凤阳县、阜南县、固镇县、怀远县、霍邱县、界首市、金安区、金寨县、利辛县、临泉县、灵璧县、蒙城县、潜山县、谯城区、石台县、寿县、舒城县、泗县、濉溪县、太和县、太湖县、望江县、涡阳县、五河县、萧县、宿松县、颍东区、颍泉区、颍上县、颍州区、埇桥区、裕安区、岳西县的考生可以报考,考生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符合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4)高考成绩达到报考院校所在批次线的考生。

地方专项计划招生学校为各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具有安徽省农村户籍,参加安徽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高考成绩达到本科一批线下20分以内的考生。

高考常见问题

进考场前要怎么调节心理

在进入考试场之前,最好不要和同学有过多的接触,以免其中有人把紧张的情绪传染给你,在考试考试前半个小时左右可以听听音乐,放松一下。

第一门考砸了怎么调整状态

高考的考试科目是统一的,如果第一科是你的弱项,或者是没有考好,不要焦虑,也不要有压力,你要这样想,最不擅长的科目已经考完了,不需要担心下面的科目了。考完之后不要和同学对答案,那样会影响情绪,对下一科考试有不好的影响,要稳定情绪,调整状态,为下一科考试做准备。

高考准考证丢了怎么办

高考规定考生要带身份证和准考证入场,如果意外丢失或者忘带了,不要着急,经带队老师或有关证明确定是本考场的考生,警官主考官的批准,考生也可以先进入考场考试,同时考生要找人在考试之前把准考证取回或者补办,警官监考人员检查无误则本次考试才有效,否则本场考试是无效的。

高考注意事项

一、考试当天应注意的事项

1、高考当天早些起床(7:00-7:30之间)浏览一下备考笔记、重点公式、重点定理和熟语。

2、注意早餐的营养,不可有大的改变,最好与平常差不多。

3、前往考场应有一定的提前度(15~20分),以防路阻。

二、两科考试之间如何度过

1、要学会迅速遗忘上一门考试,并吸取教训,调整战略,千万不可后悔而不能自拔。

2、作好思维的转移,使思维在相关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上获得一段时间的预热。

3、注意休息与饮食。

4、进行适度的轻松锻炼,例如散步和伸展运动,但一定要避免篮球、足球等剧烈的运动,避免身体伤害。

5、为下一门考试做好准备,主要注意一下平时不是很重视的地方,看一些公式、定理、表格,以及一些概念,以加强记忆。

三、应试要点

1、填涂好个人资料,特别是准考证号码和姓名号码要绝对准确,填写后需再查一遍。

2、浏览试卷,把握全面(相互联想,开阔解题思路,消除记忆阻滞),充分利用开考前的五分钟,分秒必争。

3、由于所有科目实行网上阅卷,保持卷面整洁尤其重要。

4、先易后难,各个击破,增强信心。考生要避免两种倾向:一忌思想静不下来;二忌在某一题上花费时间过多。

5、力求准确,防止欲速不达。

6、认真审题,明确要求。1)不看错题目,2)分析要清楚,3)要善于联系和联想,特别要注意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实际。

7、尽量做完试题,把能想到信息充分地体现到答题卷中去,分分必争,并注意控制时间。

8、考试结束前15分钟,认真检查,把好最后一关,保证思路、步骤、结果和答题的规范。不妨在高考各科考试入场前看一看,希望对广大高考考生有帮助,祝高考一切顺利。

四、考试心态

1、坚持“我行,我能考好”,“虽然我有些紧张,别人也同样紧张,没什么可怕的!”“我不可能都会做,但一定要把会做的做对!”

2、考试全程都要确定“我易人易,我不大意;我难人难,我不畏难”的必胜信念,使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竞技状态。

5.2022年江苏高考加分政策 篇五

1.烈士子女,录取时加20分投档。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录取时加20分投档。

3.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录取时加5分投档。

4.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录取时加10分投档。

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不安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的招生项目。

2022年江苏省志愿投档原则及办法

录取批次共设3批,其中本科2批,专科1批。高校录取工作分批次依次进行。

1.本科提前批次。包括军事院校等部分普通类本科院校(专业),体育类本科院校,艺术类本科院校。强基计划、综合评价(A类院校)等类型的录取,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之前进行。

2.本科批次。其中,高校专项、综合评价(B类院校)、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的录取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之后本科批次开始之前进行。

3.专科批次。其中,体育类、艺术类、定向培养士官等在普通类批量投档前完成录取。

高考前紧张情绪缓解方法

合理安排好考试前的作息时间

由于考前紧张,很多学生想要临时抱佛脚,因此考前一段时间养成了熬夜学习的习惯,其实熬夜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长期熬夜会导致大脑功能失调,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紧张等症状,严格影响学生正常的答题水平。因此,大多老师都会告诉学生,在高考前三、四个星期一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期,严格按照高考考试时间进行复习。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的缓解紧张的情绪。如果长期处于学习的状态中,大脑的思维就会处于混乱的状态中,学习效率也会因此变低。这时学生可以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放松紧张的情绪,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也能够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以便更好的投身到学习中去。

及时处理已经出现的紧张情绪

6.评论:加分政策违背高考公平原则 篇六

如果加分证明本身有假,想通过高招部门的层层审核,并非易事。然而,目前存在的高考加分造假,更多的是在有权出具证明的源头单位出现了违规行为,面对一纸“货真价实”的证明,就连高招部门也很无奈。

高考加分项目越多越容易造假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加分每年都有具体而详细的规定,只是早期规定的加分项目不多,而且仅限于“烈士子女”之类,所以造假的成本相当高,造假的人较少。但进入以后,由于高考加分因素不断调整,而且权力下放到省一级教育主管部门,使高考加分造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而且这种造假可以提高升学率,对地方有好处,所以得到了各地政府部门的默许甚至纵容,结果使很多什么高考加分都没有而仅凭考试成绩的考生感到不公平。

譬如,高考加分政策放宽了对运动员的要求,与往年只要是二级运动员才具有加分资格的政策不同,新的加分政策确定只要在规定的12个项目中取得省级竞赛单项前5名、集体前3名的主力队员,或田径、游泳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就可获得加分资格。

到了,教育部在《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又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届高中毕业考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以在考生考试成绩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增加分数不得超过20分:一、省级优秀学生;二、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三、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省级及以上科技发明创造奖或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以上者;四、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获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的考生。这四个加分因素中,后两个是硬指标,但前两个加分因素的空间非常大,当时有媒体报道了某县副县长、公安局长、教育局长、县委办公室主任的孩子都是“省级优秀学生”的新闻,媒体开始关注高考加分这一容易出新闻的领域。

北京、上海、山东等十几个省市,都出台了自己给高考加分的详细规定,这些加分因素都突破了教育部的规定项目,并且让这些省市尝到了甜头。一方面是升学率上升了,另一方面掌握权力的部门,又增加了一项特殊的权力。

两大漏洞“异化”高考加分

漏洞一:部分加分标准执行弹性空间大。在名目繁多的高考加分项目中,有的条款执行时可操作性不强。如规定“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中阶段思想品德确有突出事迹者”,经高招部门审核后可酌情加分。“思想品德有突出表现”等指标,没有物化的标准来衡量,这给评定执行造成了极大的弹性空间。

漏洞二:加分证明为个别部门大开方便之门。根据加分照顾政策办理程序,考生若想获得高考加分,首先需要一张参赛获奖证书或相应的身份证明。高考前,考生向学校申报加分,由学校初步审验其获奖证书或身份证明。之后,高招部门再行审核其获奖证书或身份证明,公示无异议,确定加分。获取获奖证书或身份证明是高考加分系列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而一些考生家长也正是在这一环节中“打主意”。

加分因素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容易造假。造假不仅有利于考生本人,而且对学校、对地方政府官员都有好处,这是造假不断的根本原因。

高考加分都是为哪些人的子女服务

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加分就伴随而来,其争议也一直不断。有的被取消,有的仍在继续,且加分的种类繁多,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见义勇为”、特长等等都可加分。据6月1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6月12日至13日,湖南省应届高中毕业生体育竞赛优胜者统一测试在湖南某高校举行。除了缺考严重外,被记者记录下成绩的27名参测100米跑的女生中,无一达到《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育专业与体育竞赛优胜者统一测试手册》载明的合格标准。这种明目张胆的集体作假宣告了高考加分制度的弊病和不可行。高考加分制度的本意是好的,是提倡和鼓励素质教育的一种举措,对单一的考试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但再好的制度也是人来执行。本来最容易体现素质教育的体育和艺术教学却成了最易让金钱和权力介入的腐败暗道,难怪“水货”充斥考场,不仅是“水货”“体育竞赛优胜者”,只要有能够加分的“优惠”条件,金钱和权力都能介入,各地不断出现的“假少数民族”、“假华侨考生”就是证明,也难怪什么分也不能加的考试反而成了最公平的高考。

高考监管之严让人叹为观止。先是政策严,各种各样的监考规定满天飞;次是技术新,又是摄像头,又是监视电视;再是处罚重,一旦作弊轻则取消成绩,重则禁考两年;监督主体也多,学校在监督,媒体在监督,政府部门也在监督;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某地规定“高考不允许带水进考场”,高考监管之严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决定高考成绩的并非高考中的卷面分数,各种加分政策对高考成绩的影响也是极其巨大的。先是加分项目多,体育特长生加分,三好学生加分,革命烈士子女加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不计其数;再是加分分量重,动则加10分、20分。一句话,高考加分这一环节对高考成绩的影响不可小视。

7.广西高考加分政策 篇七

一、高考加分政策的地区性差异

多年来, 教育部在高考加分政策的具体规定中, 罗列了高考加分对象的范围以及加分的范围, 但对同一加分对象的加分幅度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自2000年以来,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 高考加分政策的制定权下放到各省, 各省可根据各自情况, 在教育部规定的范围内自行制定高考加分政策明细。此外, 根据规定, 各省的招生委员会还有权制定本地区的政策性高考加分政策。据统计, 2010年, 教育部规定的高考加分项目仅14种, 但累积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已仅200种。[2]例如, 河北省2010年的高考加分政策中规定, 被河北省授予“教育世家”称号的教师直系子女报考师范院校的加20分;农村户口的独生子女加10分;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初检合格学员加10分。高考加分政策制定权的下放导致高等教育的地区差异性雪上加霜。[3]

高考加分政策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政策, 其初衷是对特殊群体原有入学机会实质不公平的一种补偿。但各地不同的加分政策, 已有悖于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4]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以及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本身就不均衡, 甚至一个城市的高等教育就远超过一个省或自治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本身就造成地区之间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 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高考加分政策, 会使得享受高等教育资源的更加不公平。因此, 既然是高考是全国统一的高考, 也应该施行统一的加分政策。

二、城乡差异导致高考加分政策不能有效实施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城乡差距加大, 特别是家庭投入教育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导致高考加分政策实施更多地向家庭收入好的家庭倾斜。这在高考加分政策中也是如此。

据统计,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 新增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主要分布在教育资源相对较少、教育质量相对较弱的地方性高等院校。重点大学, 尤其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在城乡结构上并无明显变化, 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下降的现象。而高考加分政策这一影响着高等教育“起点均等”的公共政策, 同样也在社会阶层上存在一定的倾向性。以教育部出台的2010年高考加分政策为例, 在增加20分投档的项目中, 主要加分对象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 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以及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等。

众所周知, 要想参加高考加分政策中提到的这些竞赛, 学生家长必然要承担巨额的培训费和参赛费。因此, 这些政策显然对城市学生相对有利, 而农村学生则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其原因有二:第一, 从经济、文化、职业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城市学生父母的社会阶层往往高于农村学生, 一般来说, 他们更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对孩子的期望较高, 更希望孩子获得更高的学历, 同时, 他们所能接触到的教育信息也比较丰富, 有较强的经济能力以承受获得高考加分资格所需付出的经济代价。第二, 与农村学生相比, 城市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以及高中阶段所接受的教育质量更高, 占有的教育资源更为优质, 很多学校还开设了专门的培训班以帮助学生在这些与高考加分相关的竞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而农村学生则很难有机会参加这种系统、专业的培训。上述两点导致了农村学生在某些加分项目中处于弱势地位, 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高考加分政策的社会阶层差异, 即处于较高社会阶层的学生更容易获得高考加分。

三、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存在不公平

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体现。为了补偿少数民族考生教育资源占有上的不足, 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 自1950年开始, 教育部就规定在高考中给予少数民族考生一定的优惠政策。从2010年各地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来看,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现状如下:一是各省对少数民族考生的高考照顾形式不一, 主要包括加分 (降分) 投档、同等条件优先录取以及单独划线单独录取三种形式。二是各省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 (降分) 幅度不一, 加分 (降分) 幅度为5~20分不等。有些地区笼统地规定少数民族的加分幅度, 如北京市规定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0分投档, 而有些地区则是根据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教育发展水平分区域来划分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幅度, 如四川省规定三州、十县、两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 (含提前批执行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本科院校, 以下简称本一院校) 加25分, 其他院校加50分, 其汉族考生, 本一院校加10分, 其他院校加25分;攀枝花市东区、西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本一院校加10分, 其他院校加25分, 其汉族考生, 本一院校加5分, 其他院校加10分。而散居在这些地区以外的少数民族考生则只享受同等条件优先录取的政策。

从上述现状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许多地区仍然单纯地依据民族身份决定考生能否享受高考加分政策。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频繁的人口迁移, 少数民族内部的成员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许多散居或聚居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同当地的汉族学生一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他们的学习环境、教育背景甚至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汉族学生, 他们的民族身份不会使其在高考中处于不利地位。但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却还是能够获得一定的高考加分, 这实质上是与国家制定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不相符的, 实际上也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二是对于少数民族考生民族身份的审查问题。2009年, 重庆包括高考文科状元在内的31名学生民族成分造假事件轰动一时, 这绝对不是一个偶然事件。由于长期以来对于民族身份的审查不严格、程序不规范, 更改民族身份以便在高考中获得加分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提醒我们, 需要对少数民族身份的科学界定, 让真正的少数民族考生能够获得加分的优惠, 同时, 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审查与监督要严格和透明, 否则让部分权贵者利用该政策的漏洞伤害了少数民族考生的权利。

总之, 高考加分政策应该是促进高考公平的手段, 而不应该成为加剧“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原因之一, 对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与改革绝不能违背其实质, 即对特殊群体原有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实质不公平的一种补偿。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及其政策意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7, 5 (4) :79.

[2]朱治华.高考加分奖励性项目将渐减[N].法制晚报, 2010-04-26.

[3]中国教育在线高考频道.2010年河北省高考加分政策[DB/OL].http://gaokao.eol.cn/hebei_5668/20100308/t20100308_455094.shtml, 2010-03-19.

8.广西高考加分政策 篇八

【关键词】体育与艺术 高考学科 加分 政策改革

湖南省体育与艺术学科在2010年的高考加分政策中出现了变化:外省院校招收艺术专业(本科)的特长生文化分从二本线的60%上升至65%,而且该省决定以后将逐年提高文化分数要求,省级体育竞赛的优胜加分比例也会逐渐下调;2011年取消2010年的文化分二本线上调,但是针对竞赛类加分增强了约束条件,普遍下调。由此可见在政策改革过程中当前加分的公平性问题已然备受关注。

一、体育与艺术学科高考加分政策存在问题探析

(一)体育与艺术学科高考加分政策背景

针对特长生实施加分政策,本来是为着对教育公平的维护,进而弥补部分高校在招生过程中机制出现某些不足而存在的。一般来说特长生所指代的是体育生或是艺术生(舞蹈、美术、音乐等),若是参加高考的特长生在校期间各项技能表现突出,获得多种省级、国家级的比赛奖项,同时也通过了专业部分的考试,那么在高考成绩方面会给予加分,相当于国家对该类学生素质方面的补偿,满足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愿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特长生在文化知识方面成绩较差的缺陷,让他们能够在理想的院校中继续深造自身的技术特长。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在各地高考加分情况中颇有发生,从而也致使人们对加分是否“公平”的看法产生怀疑,出现了信任危机。

(二)湖南省体育与艺术学科高考加分存在问题

有关加分政策公平性的论争,就湖南省的实际情况而言,加分对象多且涉及面较广是问题之一,无法真正的表现出体育与艺术的特长水平所在,就湖南省内部的高考现状,每年加分人数高达上千人;而且在加分政策的定位上也存在错误的观念,认为加分是在为特长生争取更多的机会,不是单纯为了照顾弱者而给予嘉奖,更多的是锦上添花,使得更多的人趋之若鹜。当前在高考加分领域仍有加分政策混乱的局面存在,譬如湖南省内部2010年自行发布政策,而后2011年取消,前后施行不到1年时间,互相矛盾;而且政策出台过程中没能较好的根据自己省内的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随意性较大,这样就会产生很多有违公平的后果。再者于加分办理程序过程中,滋生了腐败的现象,获奖证书或是各类证明间接为利益链的生存提供了营养。对于加分制度如何进行设计才能够严密且公平,对于权力的制约及监督何时才能够落实到位,运作过程何时才能够透明且公开,这一系列的关乎加分政策公平性问题改革不得不将我们推向了现实的思考中。

二、思考体育与艺术学科高考加分的政策改革要点

(一)体育与艺术学科高考加分的政改必要性

当前高考机制中存在较多的加分政策漏洞,使较多的漏网之鱼破坏了国家选拔人才机制的传统,加分政策有存在的必要性,因为那本身就是体现公平竞争的存在,但是若是坏了加分的规矩,或是就其间某一环节出现差错,必定会破坏公平性的协调存在,因此对加分政策实施改革有绝对的必要性。旨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并且同时不断促进学生在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同时也能够较为全面的实现教育公平。针对学生来说,这是他们收获新生的希望所在;针对学校而言,也能够为自身扩大学校名气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奠定基础;针对社会而言,是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利益最大化发展和和谐进步。

(二)加分政策改革要点集思

首先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对各省地区的高考加分政策的规范,现行教育部所规定的能够在高考中给予加分项目有14类,但在各地林林总总已然超过200种,所以应当将权力回收,就是将制定政策和监督的权力全部回收至国家主体,即教育部直属管理部分,使得各省地区没有随意加分的可能,这是公平性的基础,其次针对具体类别的加分情况,需要细化到级别、项目、组别等多次进行审核,对加分项目举行多次的论证和研讨,若是在意见和标准上无法形成统一意见,则需要将无法达标的项目果断取消,严加控制程序操作。

其次需要对加分的政策实施细化,从内部解决问题的矛盾所在。针对不同学科、类别、性质的竞赛及对象,加分方法的实施应该有所区别,专业和非专业的运动员也亦存在区别,竞赛成绩的好坏、次数的多少等都是区别的指标之一,注意设立附加的条件,使得加分呈现出合理和公平。

然后必须强化对加分政策信息的公开和积极推进社会监督,必须严格实施“阳光工程”,使得信息透明化发展,同时要面向全社会对招生办法进行公开,对程序和结果也要透过多种途径进行开放,让社会群体自由的监督,没有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存在,让弄虚作假的行为接受社会群体的批判和严惩。

最后是让录取高校获得更多的自主权,有权利对加分进行认可,使得多元评价系统的高校能够自主对加分权利进行验证,方便各大高校能够不断结合自身的需求来选择优秀人才。

三、结语

加分政策无时不刻在反映着教育改革的方向,同时也在反映着学生、学校及社会对公平公正的需求,唯有更好地推进政策改革,才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体育与艺术学科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胜标.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性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崔焦颅,方惠美.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理性分析及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12(01):13-15.

9.福建省高考录取加分政策 篇九

福建省高考录取加分政策

下列考生享有在文考总分上加5分的政策

1.自主就业退役士兵。

2.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考生和台湾省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并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3.全省19个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高山(享受高山补贴)和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的海岛等少数民族考生。

少数民族考生高中阶段须在民族乡、高山(享受高山补贴)和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的海岛具有3年完整户籍,且在户籍所在县(市、区)学校具有3学年完整学籍,并有连续3学年的实际就读经历,方可享受高考加分。

下列考生享有在文考总分上加10分的政策

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下列考生享有在文考总分上加20分的政策

烈士子女。

什么是高考加分政策

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主要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由于高考加分政策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引起社会的议论。

教育部出台的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

优先录取的项目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以及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的子女报考高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先录取。

加分政策还对退役军人的加分投档作了明确规定:自谋职业的退役军人,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20分投档。’

10.浙江高考加分政策及项目有哪些 篇十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分值为20分。

3、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考生,加分值为5分。(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本人参加高考有加分,其子女参加高考没有加分)

4、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加分值为5分。

5、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加分值为5分。

6、符合以下条件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5分:

(1)户籍在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值为5分,考生高中阶段户籍、学籍、实际就读均须在景宁畲族自治县。(保留全国性加分政策到2023年;2024年起调整为地方性加分项目,只面向本省所属高校投档时使用;2027年起取消这一加分政策)。

(2)浙江省民族乡(镇)、民族村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值为5分。(保留全国性加分政策到2023年,2024年起取消这一加分政策)。

7、户籍在景宁畲族自治县,且在当地完整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非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值为3分。(保留地方性加分政策到2023年,只面向本省所属高校投档时使用;2024年起取消这一加分政策)。

同一考生符合多项加分条件的,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不安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的招生项目。

高考加分政策有什么意义

高考加分政策伴随着高考制度已经走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客观去看,高考加分政策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一项政策,高考加分在平衡地区教育水平差异、选拔各类特殊专门人才等方面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高考加分制度中的鼓励性加分,同保送生制度以及自主招生制度一样,是破除对高等教育“一考定终生”的情况。

什么是高考加分

高考加分,是国家为照顾特殊人群出台的高招政策,符合条件的高考考生可以在分数线以下按照规定的分值降低录取。普通高校招生相关加分政策可分为鼓励性加分和照顾性加分两大类。

鼓励性加分是指考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就,由此获得一些加分的机会;照顾性加分是指考生的自然属性和国家相关照顾政策下的加分,如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加分。

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

2023高考前要准备什么

高考前要充满自信

高考命题注重基础,试题总体难度并不大,虽说是新题,但是多数试题内容的解题思路在平时学习中基本都接触过。

加之高考试题编排科学,考生答起来更加顺手,会取得比平时模拟考试更好的成绩(30~50分)。相信自己在高考中一定会取得优异成绩。

高考前需调整好情绪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高考毕竟是人生第一次大型选拔性考试,很多考生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要承认焦虑是不可避免的,学会接受它,而不是害怕它,也别总想着去控制它。

11.广西高考加分政策 篇十一

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理性分析与思考

文/童文

摘 要:高考加分政策是人文关怀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对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等进行加分的形式,同时也是为了弥补高考的部分缺失而设计的。但由于在政策执行中出现了加分造假、加分幅度不一的现象以及部分人认为有碍于高考的公平性等的观念,所以对高考的加分政策也越来越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就基于高考加分产生的现象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高考;加分政策;理性

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在全国的统一考试中对应考学生进行统一招生的简称,它是许多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的资格考试,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所想进入的高等院校。然而,在高考的录取过程中,国家为了照顾一些特殊人群,教育部于出台了高考加分政策,使符合规定条件的高考考生能够在规定的分数值下降分录取,其中主要有三种政策,一种是“优先录取”,这主要是针对为国家、为人们做出重要牺牲的子女,例如: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守边疆国境的特定军人子女等。另一种是“增加10分投档”的高考加分政策,它主要是包括少数民族、归侨及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籍考生以及烈士子女。第三种就是“增加20分投档”,它主要是包含了一些特长获奖的加分,其获奖的等级主要是国家级或者世界级的奖项,例如:赛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下面笔者就以一颗理性的心,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分析。

一、高考加分政策实施的合理性

高考加分政策是为了弥补高考考生制度的一些缺陷而制定的一项政策,并已经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既然它客观存在,就说明了它的存在是具有合理性的。下面笔者就对其合理性进行相关分析。

1.高考加分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多元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代的高考政策能够有效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育事业现状。现代化的中学教育,不仅需要学生学好基础知识,还需要结合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发挥自己的专长,促使教育的新时代人才能够多元化。因此,高考加分政策就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这就是一种鼓励性的高考加分政策。

多元化的教学发展是人类教育进步的表现形式,它是在录取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获奖情况考查学生的特长,从而使得考生的整体素质能够多元化。就拿体育与艺术的高考加分来说吧,只要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级的体育生或者在音乐过了国家级的水平,那么就可以同样以低分进入高等院校,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的专长,培育学生才能的多元化。

2.高考加分政策能够维护社会公平

高考中的两项加分政策:“增加10分投档”“优先录取”,就是维护社会公平的体现与落实。柏拉图说过:“对一切人不加区别的平等就等于不平等。”所以,维护教育的公平性是一个国家追求民族平等的体现方式。因此,就需要高考的录取过程中给那些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给予支持,例如:我国的少数民族加分制度就是一种对弱势群体的扶持政策。通过这种加分政策,使得高考能够在解决社会问题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更好地维护教育公平。

3.高考加分政策能够对高考招生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弥补

高考加分政策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高考招生制度。它能够有效地为烈士子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失去父亲或者母亲因无人教育而造成高考成绩不好的客观现象,这也是国家对烈士家属的一种照顾性政策。

二、高考加分政策存在的争议

高考加分政策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对制度本身的缺陷,另一个是关于高考公平性的争论。

1.加分的分值不一

分值不一主要表现在三种不同的加分制。优先录取的对于加分投档的政策来说就显得更为有利于高考生上高等院校,而加二十分投档的`就明显更优越于只加十分投档的,同样都是政府扶持对象,但制度本身就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

2.对高考加分政策的争议表现为政策制定的随意性比较大

随着教育部为了实行因地制宜的教育方式,就逐渐开始下放给各地方政府制定高考加分政策。然而,一旦下放给了地方政府,各个省市就开始添加了一些新形式的加分政策。例如,某些地区的体育加分项目快超过十项了,虽然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体育上的个性发展,但由于这种随意性的加分政策,却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感。

3.高考加分政策的随意性就会造成造假加分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产生正是由于高考加分全下放给了各省市政府,地方政府一旦出现了教育腐败的现象或者在高考加分政策上监管不严,这种现象若不加遏制,就会越演越烈。例如,前几年新闻曝光,在某些少数民族的地区,父母为了使孩子能够享受高考加分政策,就在高考的前夕把孩子的民族改成了少数民族,然而,孩子的长辈都不是少数民族。所以,这种造假现象的产生正是由于监管不严、高考加分政策加分随意性大的原因造成的。

4.关于高考加分政策不公平的问题

下面就举例分析吧,如果一个学生在高考时成为一个美术的艺术生,那么她在过了美术专科线后,本科线在规定的范围之上,那么就拥有进入大学的资格。然而,这种对文化分的要求是十分低的,所以相对来说,这类学生进入高校就比较容易,那么就比另一些竞争比较大的同学来讲,就显得不公平了。

三、高考加分政策的有关思考

既然高考加分政策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然而现阶段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又不能够废除,那么就应该着手全面严格执行高考加分制度。下面笔者对高考加分政策的执行与完善进行理性思考。

1.严格高考加分项目的审核

严格高考加分项目的审核工作是针对高考加分政策下放给地方政策造成随意性比较大的现象而进行的。这种审核主要是在地方政府在执行高考加分政策时,地方政府要想添加新的加分项目,因此,这时就需要把这个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上报给中央教育机构,通过中央教育机构的严格审核之后,再给予批准,然后地方政府才能够执行。这种审核方式是为了严防高考加分项目混乱,保障高考加分政策能够有力地发挥自己的效益。

2.强化高考加分政策的监督

强化高考加分政策的监督也是针对高考加分政策下放给了地方各省市,造成加分造假现象而进行的。强化高考加分政策的监督首先就应该设立一个严密的监督机构,使得各个地方的加分情况能够根据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其次,明确各项监督项目,使每个监督程序能够严格、公正。然后,还应该将各种检查的结果公布,使广大市民共同监督,使得高考加分政策能够公开、透明。做好强化高考加分政策执行的监督工作,这也是顺应了中央法律条例的严谨性。最后,对那些加分资格造假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严格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防范将来出现更严重的造假现象。

3.完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院校不仅需要纳入优良的高考生,还需要发展学校特色的教学理念,因此,高校自主招生就是一种发展学校特色的有效形式。完善高考自主招生政策不仅能够有效规避高考加分政策的缺陷,还能够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的特色发展,使高校能够吸纳优秀的特长生,充分地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在完善高校自主招生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弥补高考加分政策的不足。就如一些具有特长的艺术生,就能够通过这种形式获得进入高校的资格,也避免了高考加分政策的不公平的纷争。

现阶段,高考加分政策是缓和社会矛盾的有效调节器,社会本身就是随着一种问题的解决,另一种问题又开始产出的循环往复中发展的。因此,就必须理性看待高考加分政策,并不断地使之完善,使得高考加分政策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和谐化而服务。

参考文献:

[1]袁海军。教育公平视野下的高考加分政策[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03)。

[2]万永生。高考加分政策的现状及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9(10)。

[3]马延朝。教育公平视野下高考加分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06)。

12.广西高考加分政策 篇十二

2015军转干考试时政热点:明年取消六项高考加分政策

【导语】2015陕西军转干考试要求军转干部掌握最新时事政治信息,为了帮助广大2015年参加军转干考试的军转干考生熟悉国内国际重大时政热点,陕西人事考试网为您提供时事政治热点:高考取消六项加分政策,供广大2015年军转干部阅读。

【时事热点】

教育部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课程)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意见》。2015年1月1日起,将取消奥赛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只保留“烈士子女”等5类加分项目。教育部要求,各省市不得擅自扩大全国性加分项目使用范围。此外,有关部门要对加分资格进行复核复测。涉及体育类特长生加分的考试,体育部门要按照二级运动员标准进行严格测试,确保加分资格真实可信。最终规定,以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文件为准。

【政策解析】

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起实行高考加分政策,主要分为鼓励性加分及扶持性加分两大类。鼓励性加分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而扶持性加分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特殊群体。

未来趋势——减少加分项目

本轮改革对高考加分做出了“减法”。记者注意到,2014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共11项,其中鼓励类6项,扶持类5项。此轮改革关于加分政策的调整中,将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6类鼓励类加分项目。

【限制加分分数】

北京晨报记者获悉,2015年1月1日以后获得6项鼓励类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加分资格。而对于2015年前获得相关项目证书、证明的高中在校生,是否具有加分资格,由生源所在地省级以上高校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对于仍保留学生加分资格的省份,加分不得超过5分。据了解,目前各省市加分分值从5分至20分不等。

【6类奖项获得考生高考不再加分】

1.在高中获得“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

2.“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3.高中阶段获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

4.高中阶段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奖项。

5.高中阶段获省级优秀学生称号。

6.高中阶段被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5类考生依然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此次改革虽对鼓励性加分进行了调整,但扶持性加分仍有所保留和完善。依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2015年高考保留以下考生高考加分资格:

1.烈士子女;

2.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少数民族考生; 3.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4.自主退役士兵;

5.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家长关注】

Q 学科特长生还有优势吗? A 评优等活动不可与高考挂钩

取消相关加分后,具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是否还具有“优势”?记者了解到,取消加分后,相关的评优、竞赛等活动仍可正常进行,但不可与高考挂钩。

针对此类考生,具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考生所获奖项,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例如,2015年1月1日后获得奥赛奖项及学科类竞赛奖项的考生,2015年高考自主招生时均可享受初审优先通过。具备艺术、体育、学科特长的考生,学校将如实记录到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中,供高校录取时参考。此外,鼓励具有体育、艺术特长的学生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高校艺术团。

2015年,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及53所高校艺术团仍进行招生,但教育部将制定和完善招生管理办法。对于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考生,按照有关程序,高校可破格录取或单独考试录取。

Q 地方性加分项目取消吗?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A 三好生等地方性加分将被取消

现行高考政策中,除全国性加分项目外,还包括了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而从2015年1月1日起,将取消地方性全部鼓励性加分及大部分扶持性加分。

据了解,地方性的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将被取消加分,相关政策将按照取消全国性加分项目的规定执行。

目前全国仍有95项地方性加分项目。山西、辽宁、江西、山东、陕西等五省已经不再设立地方性加分项目。

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大幅减少地方性高考加分,原有加分项目原则上减到1项或不超过2项。

对于原来没有的加分项目,各省区市不得新增,到2017年或将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

(原标题:明年高考取消奥赛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来源:腾讯网)

13.减少高考加分维护高考公平 篇十三

正所谓兴一利生一弊,任何公共政策都是利弊相依的,关键要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就加分政策而言,其利在于可在一定程度上破除唯分数论,但相比而 言,其引发的种种弊端更加严重和普遍如果说高考唯分数论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公平,高考加分政策是为追求更高层次的公平,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不仅更高 层次的公平如同镜花水月,连较低层次的公平都屡遭破坏,这自然让人们无法容忍,宁愿回归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较低层次公平。在这个意义上,大幅削减高考加分,并非表明此政策一无是处,而只是利弊权衡的结果。尤其让人欣慰的是,这次削减高考加分项目没有拖泥带水,而是大刀阔斧、快 刀斩乱麻,对很多加分项目不惜一刀切。这是维护高考基本公平的需要,也是对民众呼声的诚恳回应,显示了中央提振高考公信力的决心。

减少高考加分,就是增加高考公平,尽可能压缩加分项目,就相当于将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钱权交易的生存空间压缩到最小。高考公平事关千万考生的切身利益,关 乎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清理、规范高考加分意在维护高考基本公平,而素质教育只有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才能开花结果。

[减少高考加分维护高考公平]

14.2023江西高考加分政策及项目 篇十四

考生如何申报优惠政策

1、享受招生录取优惠政策的考生须如实填写《江西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享受优惠考生申报表》,并由考生本人签名承诺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

2、拟申报考生应在规定时限内将《申报表》及相关证明材料送有关部门审验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

第“1”类中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考生证明材料(户口簿、身份证、护照、驻外使领馆认证书,

以及住在国永久、长期或合法居留权证等有关材料原件及复印件)由家长或委托人送报名地县(市、区)侨办审验;

台湾省籍考生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复印件,台湾户籍考生提供台胞证原件、复印件由家长或委托人送报名地县(市、区)台湾事务部门审验;

第“2”“4”类考生证明材料送户籍地县(市、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审验;

第“3”类考生证明材料送户籍地县(市、区)民政部门审验,第“5”类考生证明材料由相应部门审核。

3、通过相关部门审验后,考生须按时将《申报表》及证明材料送报名地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审核、公示。

高考时间2023年时间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即夏季高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

6月7日:语文(9:00-11:30)数学(15:00-17:00)

6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11:30)、外语(15:00-17:00)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上一篇:《贺年卡》教案下一篇:供电所实习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