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古诗的意思

2024-06-30

清明的古诗的意思(精选11篇)

1.清明的古诗的意思 篇一

愿你能回家看看

陪着妈妈

把憋在心里的话

勇敢的说出来

节日快乐

妈我爱你

而这清明的节

带着心我心里的话

捎給长眠的老妈

或许你和我一样

但今天依然是妈的节日

不用特意买上好的花

只要还时常想着老妈

我们在倾听

老妈在说话

我怕这节日

总是挂念着妈妈

面对着妈的背影

勾起对妈的思念

有多少淡远的回忆

有多少未了的情结

节日又回到家里

和妈的话太少

而如今却没有了机会

只有我在说

知道妈在听

此刻无声

但妈妈知道

我来看你

清明的节日寄托的太多

思念就是一切

思念只留下了

这深深的思念

唯有心里的鲜花

留给了妈妈

在妈妈的眼神里

注定了

2.清明的诗句古诗 篇二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四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春天清明的古诗 篇三

1、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出自于:王建《寒食》

2、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出自于:张镃《寒食》

3、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出自于:张镃《寒食》

4、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自于:温庭筠《清明日》

5、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出自于:杨万里《寒食上冢》

6、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出自于:孟浩然《清明即事》

7、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出自于:杨万里《寒食上冢》

8、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出自于:王安石《壬辰寒食》

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于:杜牧《清明》

10、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出自于:韩偓《夜深》

11、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出自于:赵鼎《寒食》

12、小院重帘燕飞碍。——出自于: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13、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出自于: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4、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出自于:王禹偁《清明》

15、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出自于:孟云卿《寒食》

16、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出自于: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17、窗外数修篁,寒相倚。——出自于: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8、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出自于:张继《闾门即事》

19、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出自于: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20、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出自于: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1、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出自于: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22、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出自于:程颢《郊行即事》

23、直到城头总是花。——出自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4、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出自于: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25、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出自于:白居易《清明夜》

26、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出自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7、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出自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8、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出自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9、绿云蔽日树输囷。——出自于: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30、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出自于:高翥《清明日对酒》

31、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出自于: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32、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出自于: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33、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出自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34、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出自于: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35、途中甘弃日,江上苦伤春。——出自于: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36、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出自于: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37、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出自于: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38、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出自于: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39、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出自于: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40、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出自于: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41、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出自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42、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出自于: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43、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出自于: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4、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出自于: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45、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出自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46、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出自于: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47、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出自于: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48、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出自于: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49、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出自于: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4.清明的古诗的意思 篇四

一、解诗题,知诗人

诗歌语言凝练,它通过高度概括的语言,把丰富的内容渗透到最典型最精约的形象中。诗歌的标题也不例外,它往往可以给我们不少提示。如《山居秋暝》诗题中“暝”的意思是“落日黄昏”,从标题便可知,诗歌写的是深山秋日黄昏之景。《望岳》标题中的“岳”指的是东岳泰山。诗歌扣住“望”字,主要写诗人远望泰山的所见所思。

孟轲在《孟子·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意思是说,要正确理解一个人的作品,就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思想等都会在诗歌中有所体现,并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

二、以读激趣,重视积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古诗词的学习同样至关重要。由于教师的教法不到位, 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味同嚼蜡, 索然无味。笔者认为,古诗词教学,应先从培养兴趣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读诗,感受古诗词中的和谐美、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和艺术美,从中体验到读诗的乐趣,自然就激发了学习古诗词的欲望。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自身要有信心和耐心, 且要借助多种诵读方式。学生一旦有了兴趣,教师就要抓住这一契机,趁热打铁,帮助学生扩大诵读面,加大诵读量。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表明积累对学习古诗词非常重要。学生不仅要积累初中义务教科书本上的古诗词,更要漫步古诗文化艺苑,尽情饱览奇珍异品。积累的途径很多,但声情并茂的诵读是基本环节。在积累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诵读的节奏、韵律, 尤其是学生要用心灵去体验,用情感去碰撞。这样积累的东西,才会活起来。才能真正融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做好了这一步,后面的“知”诗、“悟”诗就有了稳固的基石。

三、探究意境,领悟感情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情感和诗中描绘的形象画面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歌的主旨通常是借助意境表达的。因此,抓住诗歌所描绘的形象画面理解感受诗歌的意境,有助于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由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一系列单个意象组合,形成一幅藏情于景的通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显情深意浓。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

四、品味意象,培养记忆能力

1.通过词语的对比 , 加深学生记忆 , 了解诗、词中的用词准确性。如在教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这是一首描写西湖春景的诗。为了让学生迅速理解诗人选择的意象,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将“浅草”与“长苇”、“乱花”与“落花”对比,连中下层的学生都知道这几组对比中,是写出了早春特有的景物,并准确地把握了作者对西湖赞美之情。接着把握诗的重、难点。这比单纯的讲解效果好得多。

2.穿插背诵 ,训练学生记忆能力。让学生不仅从美文中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还训练记忆能力。可以采取穿插记忆背诵的方式,如课上教李白的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就穿插背诵与之内容相关的诗,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渡荆门送别》等,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开掘。

五、赏析改写,抒发个性感受

1.自由赏析式:这种形式没有任何限制 ,可应文而生 ,如换字式、画面描写式、人物评价式、看法辩论式、名句赏析式,等等。学生全凭感觉说话,可直接叙说对诗词的零碎理解,也可描写画面,甚至是由一字一句一景一物联想开去,形式不拘。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可进行关于“绿”和“到”“吹”等的换字比较,可想象描写江南风景;杜牧《赤壁》可针对杜牧关于赤壁之战的看法谈谈自己的历史观;文天祥《过零丁洋》则针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联系文天祥的经历及其他历史人物,谈谈关于保持自身节操志向的问题。通过一个个细小的点的突破,慢慢达到走进诗词空间的目的。

2.改写式:改写不失为初中学生理解诗词最好的形式。改写“即进行再造想象,使无声的文字成为激情的语言,使无形的画面变为栩栩如生的形象”。改写基本目的是让学生在诗词句子的理解基础上训练对词句的联想和想象, 然后扩充成完整的篇章。改写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达到“沟通诗人和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被美的境界所激发的感情与诗人所寄予的情感产生共鸣和交流的目标”。

六、扣住诗眼,把握全篇意旨

所谓“诗眼”,“词眼”,即全篇的点睛之笔。其往往是一首诗或词中最精炼传神的一字,也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硕果。它体现一首诗或词的灵气,道出了作品的深刻意蕴。鉴赏一首诗或词,如不能发现并把握其诗(词)眼,就很难读懂其作品。古诗词中,动词充当诗(词)眼,占了相当篇目。苦吟诗人贾岛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关于“推~敲”的故事传说,足见古人在动词上苦下工夫。“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一“闹”字,将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美景渲染得淋漓尽致。当然,还有“犹”“更”等虚词 ,点睛传神 ,必须重视。因此 ,用“一字千金”评价诗(词 )眼 ,一点也不为过。此外 ,也可通过一首诗中的关键句、中心句、重点句进行赏析,透视全篇,把握诗词的意旨,揣摩诗中传达的情感。

古诗词教学只有调动了学生欣赏诗词的情感, 把握住了诗词中的意象,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收获,才能做到读写结合、知能结合,加强思维训练。

总之,古典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中的宝贵遗产。古诗词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诵读与品味中,主动融入诗词意境,体验生命的快乐;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进而实现创造美的更高目标。

摘要:古典诗歌是中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然而中学生对诗词鉴赏大多停留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无法拓展到课外优秀诗词,很多学生在面对古诗词阅读题时难以下手,往往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形。针对这一问题,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古诗词的赏读整理出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为中学生真正读懂诗词、品读诗词提供方法借鉴。

5.写清明节的古诗词之《清明夜》 篇五

清明夜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歌,遥听弦管暗看花。

译文

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的欣赏花。

作品赏析

第一句,描写出诗人所处的环境是宜人的,月色是朦胧的,美好的月色使诗人迷醉于清明之夜,对环境的交待衬托出了诗人对美景的爱惜,也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第二句,在微风拂过的`月色朦胧的清明之夜,诗人处在碧玉栏杆和红砖墙下的府邸里。诗人用“碧和红”字显示了自己愉悦的内心,在夜晚所望之处全是一些美好的色彩,以及精雕细琢的建筑,喜笑开颜,好不爽朗。

第三句则写了诗人独自踱步在回旋的走廊中歌唱。诗人处在如此清明之夜迷人的月色中,喜上心头,开怀歌唱,在回廊里唱着歌抒发着内心愉悦的情怀。

第四句,交待出诗人思绪飘向了远方,恰又听到了远方的管弦之声,于是诗人安静下来认真倾听着弦声,自是不休闲。从另一方面,“遥听”和“暗看”却也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

整首诗的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是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名家点评

《中华活页文选》:白居易的诗歌以平易见长,平淡中意味深远,直白中绵绵情长。这一首即景小诗,用白描的手法,平淡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清雅寂静的清明月夜。

《语文教学与研究》:红绿这两种暧色调,渲染的不就是喜庆的气氛吗?“好风”一词此“好”与“好雨知时节”的彼“好”岂非同义?

《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6.描写清明节的古诗 篇六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内容来自 www.henanweb.com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

《郊行即事》

(宋)程颢

内容来自 成功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日

【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湖寺清明夜遣怀

【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诗句名篇

[清明节]

清明节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 (南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百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 长安清明言怀》 (唐)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 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 (唐)来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洛阳清明日雨霁》 (唐)李正封

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 千门尚烟火,九陌无尘土。

酒绿河桥春,漏闲宫殿午。 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天有霓裳》清明诗 (当代)刘小烽(刘周)

其一:憔悴坟头土,见之如亲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伤情

( 注:丙子,1996年丙子年。评析:凡读过此诗而到亲人坟前者,必能忆起此诗)。

其二:丙子清明: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

(评析:此诗落笔写景,以景寓情。先写娇嫩艳丽的桃花杏花。次写风雨扑打着花枝.花儿静静的盛开。再写雨珠或者还夹着泪珠,从行人的脸上悄悄滑落,此时忽又从不远的几处坟头传出凄惋的哭声。这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清明上坟场景,淡淡的哀怨中透着微微的温馨,使人于此觊见生活的平淡与人类繁衍不息的伟大。)

其三:辛已清明:天公无情最无情,不怜人间孝子心;为赚小可一掬泪,忍教清明雨纷纷

(注:辛巳:20xx年辛巳年。小可:作者谦称。评析:读此诗,仿佛清明之雨全由孝子之泪化成,雨与泪交融,泪使雨凄冷。淅淅沥沥,纷纷而下者,不正是孝子的心在落泪吗?)

其四:风吹外婆在时雨,雨打外婆在时风;年年此日都留泪,岁岁坟前奠斯人。

其五:阴阳无途通音问,清明寻路且上坟;点点泪和纸钱化,水酒少去不见人。

其六:道边衰草萌生意,一点新绿妆枯黄,纵然无雨犹下泪,外婆坟在堆云旁。

7.关于《清明》诗翻译的几个观点 篇七

唐朝杜牧写了一首《清明》诗, 诗文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是,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 与晚唐诗人李商隐齐名, 被称为“小李杜”。杜牧写景抒情的小诗, 文词清丽生动, 意境简明爽朗。清明节是传统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清明》诗中的“行人”却人在他乡, 孤独凄凉, 又春雨绵绵不绝, 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行人”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 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远处的一片杏花林, 结句诗意悠远, 清新、明快。

茅盾说过:“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 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 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象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而诗词, 作为最集中、最精炼的一种文学样式, 其翻译, 是解决如何运用和原著同样最精炼的语言、最富于音乐性的语言, 来驾驭严格约束语言的韵文形式的问题。诗词翻译中, 美是极需保留的元素, 除了传意外, 需尽力保存原作的神韵和丰姿和艺术美。但看到某些《清明》的译文, 全文平铺直叙, 充其量只能算一段比较伤感的短篇, 却无法让目的语读者获得原语读者的情感触动与艺术享受。

二、译文比较与分析

由于此诗的文学价值很高, 很多学者均曾翻译过此诗。此文选取杨宪益、戴乃迭夫妇 (以下简称“杨译”) 、许渊冲 (以下简称“许译”) 以及吴均陶 (以下简称“吴译”) 的三份译文略加分析。限于所学, 下文仅就用词遣句方面提几个观点。

(一) 关于“牧童”的翻译

一说起牧童, 中国人的脑海自然而然浮起一幅水墨图。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擅长画牛, 在他笔下的牛与牛背上稚气的牧童, 悠然自得, 寥寥数笔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而千年流传的《清明》中, “牧童遥指杏花村”, 既给“断魂”的“行人”指明了方向, 也让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此后, 在历代诗人们的诗作中, 不断出现牧童形象。牧童, 引领隐居归退的诗人们寻找精神家园, 因此成为有着特定含义的文学意象。正因为这个形象这种联想, 在《清明》里, 带出一片生机及春意的除了“杏花村”之外, “牧童”的出现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牧童”一词的翻译值得好好斟酌。三个译本中, 杨译是s he phe rd boy, 许译是cow he rd, 吴译是cow boy。

经查, “牧童”的上述对应词汇的意思分别是:shepherd boy:牧羊孩;cowherd:放牧的;cowboy:骑马牛仔 (尤指美国西部的) ;此外, 可以表示“牧童”的英语单词还有:Vaquero (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的牧童, 饲养家畜的人) 、rancher (大牧场工人, 大牧场主) 以及Corydon (田园诗中的牧童, 农夫, 青年) , 但这几个单词的特定含义比较浓, 不宜选用, 在此不逐一分析。

Cow boy, 一般指美国西部骑着马看管牛群的人, 在文学、电影与电视作品中《牛仔通常是威猛洒脱, 代表了一种美国典型的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因此, Cowboy所代表的形象显然与《清明》诗中的“牧童”风马牛不相及。英语读者一看到这个词, 其脑内的文化预设随即启动, 形成不同于原文作者塑的图画意象。为免引起读者的错误联想, 笔者认为这个词并不适合用来翻译牧童。Shepherd boy。Shepherd虽是指牧羊, 与中国牧童一般是牧牛的情况不同。但这个词比较中性, 没有被赋予或沉淀下来什么文化涵义, 即使没有带出原语的意境, 亦起码不会带来其它不相关的浮想, 比较适合。Cowherd的意义不差, 但所指可能是青年人, 甚至中年人, 则不及加上boy后的意思与原文那么贴近。在选定Shepherdboy后, 笔者认为, 在翻译时可以加一个形容词lighthearted, 将牧童译作“alightheartedshepherdboy”, 以此点出中文文化中牧童的形象。

翻译此诗时, 需注意与翻译“牧童”存在相类似问题的其它词语, 如“酒家”、“杏花村”两词, 都是有着极深厚中文文化涵义的, 其翻译此文暂不详述。

(二) 关于“行人”的所指、及“借问”的主语

“……,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这两句当中, 关于行人的所指, 及“借问”的主语是谁, 在杨译、许译及吴译的理解都不同, 在此笔者姑且稍作分析。

由于汉语是意合的语言, 结构比较松散, 句子结构的主谓宾缺一仍可, 但在转换为结构严紧的英语时, 问题就出现了。“借问”的主语, 作者是言他还是言已呢?这在英语里, 是要用不同单词来表现的。亦由于主语可能有不同的所指, 这就牵扯出行人是指谁的问题。如果“借问”的主语泛指行人, 那就与第二句断魂的行人主语一致。但如果“借问”的主语是指作者自己, 那路上行人是否暗指作者自己, 或是仍然泛指行人呢?这些不同理解都将导致翻译时不同的处理。

其实笔者认为, 在这首诗的翻译中过分纠缠于上述区分, 有点本末倒置。试想象, 一个不知道这首诗的外国读者, 对于文中“断魂”或“借问”的人是普通路人还是作者本身, 并不重要, 无论对感受整首诗意境氛围, 或对由诗而起的感情抒发, 均无损。再看原文, 作者亦没有点明当中说的就是自己。当读者欣赏这首诗时, 看到的虽是行人, 却自然而然联想“作者是否暗指自己?”, 从而更添诗中愁苦之意。这种效果, 无疑比作者在诗中明说自己欲断魂更让人恻然。因此, 翻译时, 我们不必将作者这种有意无意的安排点明。某种程度上说, 把行人直接译为“我”, 损害了作者的原意, 反而不忠实。反之, 如果作者的原意根本就是描述普通行人, 那翻译中更不必自作主张地译成“我”了。因此笔者认为, 比较合适的翻译方法是路上行人直译为passenger或其它合适的替代词。至于下一句的翻译, 则可用被动语式When asked来回避“借问”的主语到底是谁, 而无需创造性地翻译为“我”。

三、总结

需补充说明, 上文可以说是“断章取义”的就几个方面作出分析。至于全诗翻译, 为兼顾词义、句形、音律及神韵等方面, 如何创造性地实现中英转换, 则不一定以上文的分析结论为最佳。

8.清明夜古诗的艺术赏析 篇八

第二句,在微风拂过的月色朦胧的清明之夜,诗人处在碧玉栏杆和红砖墙下的府邸里。诗人用“碧和红”字显示了自己愉悦的内心,在夜晚所望之处全是一些美好的色彩,以及精雕细琢的建筑,喜笑开颜,好不爽朗。

第三句则写了诗人独自踱步在回旋的走廊中歌唱。诗人处在如此清明之夜迷人的月色中,喜上心头,开怀歌唱,在回廊里唱着歌抒发着内心愉悦的情怀。

第四句,交待出诗人思绪飘向了远方,恰又听到了远方的管弦之声,于是诗人安静下来认真倾听着弦声,自是不休闲。从另一方面,“遥听”和“暗看”却也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

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

在古代,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目前普遍认为,这一项清明节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择偶。

但这首诗妙在未写清明的清冷。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不禁让人要笑问:“可是愁嫁?”

9.清明的古诗的意思 篇九

一、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形形色色的商店和各种各样的广告

这是由于宋代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 城市规模得以迅速扩大, 当时全国十万户以上规模较大的城市已经出现40多个, 北宋都城开封, 常住人口就有100多万, 加上京师的驻军和具有相当数量的流动人口, 京城的人口已达到150多万, 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基于这种情况自汉魏以来实行的“坊里制”的城市管理办法就行不通了。历史上将北宋之前的城市格局称之为“坊里制”, 即是将人们居住的地方和城市里的商品交易场所分开, 相互之间各自都用墙围起来, 分而治之。围墙四周开有大门, 供人们进出, 市场日落闭市, 停止交易, 绝对不允许人们临街开店和面街而居, 即便是贵族阶层也不可以。用一个词可以概括“坊里制”的特征, 那就是“封闭”。人们被封闭在缺少相对自由的空间环境中, 按照统治者的意志, 过着纪律严明的“军营”生活。但是这种禁锢束缚商业发展的交易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和城镇人口的迅速膨胀, 因此宋朝政府允许商人们“面街而市”。变“封闭”为“开放”逐渐成为统治阶层的一种自觉。城中店铺林立, 街上熙熙攘攘, 车水马龙。市场上的商品从日常用品到奇珍异宝, 应有尽有。商店开设的时间也较以前更长, 突破了唐朝对“市”的地域和时间限制, 开始打破昼夜的限制, 出现了“通晓不绝”的夜市。娱乐场所“瓦肆”的出现充分显示了城市的繁华。《东京梦华录》具体的描绘了北宋京师的繁盛景象“高头街北去, 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 直至旧酸枣门, 最是铺席要闹。”至于南宋临安也是同样“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 万物所聚, 诸行百市……无一家不买卖者。”

二、招牌, 是商店的脸面, 顾客进商店前首先要看一看招牌, 一块好的招牌无疑能给商店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在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浪潮中, 各类店家如雨后春笋, 应运而生。招牌艺术也随之复苏, 兴盛和发展。《清明上河图》中给我们充分展示了招牌广告的艺术。

酒楼在各类店铺的招牌广告中, 最有代表性的当推酒店了。大型酒店招牌广告的特点一是种类多, 二是装饰华丽显眼。几乎所有的大型酒店门前都被各种形状的广告装点得华丽非凡, 从种类上看也最多, 如“彩楼欢门”“绣筛”、木质牌匾、灯笼等, 各类招牌应有尽有。酒楼是《清明上河图》刻画北宋东京生活场景的一个重点, 在各类店铺中, 酒店数量最多, 规模最大。据《东京梦华录》载, 当时东京的酒店“正店七十二户, 此外不能遍数, 其余谓之脚店”。

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是“孙记正店”和“十千脚店”两家。“正店”与“脚店”均为酒店, 有什么不同呢?等级不同, 正店与脚店的关系, 是批发商与零售商的关系, 也存在借贷关系。《东京梦华录》记载:“其正店酒户见脚店三两次打酒, 便敢借与三五百两银器。”酒户为诸行业中第一纳税大户, 在北宋东京城市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酒店是一种利润丰厚的买卖, 如此众多的酒店, 生上的竞争会相当激烈, 所以, 各店家在门面上加以装点, 煞费苦心地做引人注目的招牌也就可以理解了。

画中十字街头有座豪华酒楼, 写有“孙记正店”的招牌, 招牌分两块呈长方形。“孙记正店”门前悬挂着几盏瓶状器物, 称之为“栀子灯”为酒店之中有妓女就欢之标示物。关于栀子灯, 《都城纪胜·酒肆》有记载:“庵酒店, 谓有娼妓在内, 可以就欢, 而于酒阁内暗藏卧床也……其他大酒店, 娼妓只伴坐而已, 欲买欢, 则多住其居。”

虹桥一角也画了一座规模相当大的酒楼写有“十千脚店”的招牌。“十千”原意为形容数量之多, 最早见于《诗经》“倬彼甫田, 岁取十千”句中。唐宋时期, 就犹如“笔墨”成为了中国话的代名词一样, “十千”成为酒的代名词, 喻之美酒之意, 常见于诗词之中。如梅尧臣《送韩玉汝太傅之洋州》“自古别恨此两处, 十千美酒琉璃倾。”刘攽《酒家》诗曰:“十千赊不得, 不恨价仍增。”“十千”在此处, 被作为店名引用, 意味延绵, 颇具匠心。

十千脚店门口还分别挂有两块招牌, 上写有“天之”“美禄”四个大字。天之美禄出自于《汉书》:“酒者, 天之美禄。”形容酒是上天赐予人们的美好的东西, 意在招徕酒客, 为酒店做广告做宣传。

十千脚店上还横挂有一面青白条纹相间的旗子, 上写有“新酒”二字这是酒店的通用标识, 名为酒旗, 古称“望子”也是为酒店招徕顾客所用。《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市酒店, 彩楼相对, 绣筛相招, 掩翳天日”说的就是酒旗迎风招展, 掩映天空的壮观景象。

说到酒楼还不得不提到“彩楼欢门”, 所谓“彩楼欢门”就是酒店门前特有的一种木质建筑, 摸样几近牌坊。《东京梦华录》云:“凡京师酒店, 门首皆缚彩楼欢们。”当时东京的彩楼欢门, 都用圆木纵横绑扎, 顶部两侧或四角斜出三角形装饰架, 四面或中部耸出三角形柜架, 高低错落, 造型各异。彩楼欢门出现于北宋东京, 很快就仿效于全国。从风格上看, “孙记正店”的彩楼欢门是仿楼阁造型, 设腰檐平台, 上下有帘幕分层, 高大宽敞, 与酒楼浑然一体, 雍容华贵, 气度非凡。十千脚店”虽不及孙记正店店门面阔绰, 可门前的彩楼欢门也是巍峨高耸, 颇有气势。彩楼欢门的作用, 一是告诉人们商店的经营内容, 因为在宋代, 一般只有酒店才在前搭建彩楼欢门;二是为了引人注目, 以招引顾客;三是其本身的富丽堂皇给人一种吉祥熹庆的气氛, 令人赏心悦目, 引起顾客的兴致, 所以它比一般的广告招牌的作用更大。

客店。在宋代, 受到利益的驱使, 不但有钱的富人开办客店甚至政府官员和佛家子弟也争相开店与民争利。大凡酒店林立之所, 多有客店。《清明上河图》中“孙记正店”的斜对面就有一家客店。招牌上写有“久住王员外家”。这是一家大型的客店。王员外家的东侧另有一块大字招牌, 写着“久住”“曹二”估计是一家姓曹的人家开的客店。在这条街市中, 写有招牌的客店仅此二处, 而实际上北宋东京的客店遍布全城。

饮子。从虹桥密密麻麻的人群中走出来, 桥头对面有两把伞竖立在十字街头, 伞下挂着一个招牌上写“饮子”。王员外家的客店旁还有一处卖“饮子”的摊位, 从招牌上看, 写有“饮子”和“香饮子”。这种名为“饮子”的饮品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辞海》是这样定义“饮子”的:“不规定时间引用的汤药”。在北宋, 中医使用“饮子”极为普遍, 基本上以治病为主。那么街边喝“饮子”的人都是病人吗?不是的, 街边叫卖的饮子不是专为病人用来治病的汤药, 而是在更加广泛的意义上, 具有某种药用的功能, 以防病健身为主的保健饮品。其消费对象不是病人, 而是普通大众人群。它虽然具有某些药用功效, 但不是药。街边的“饮子”可以视为当代保健功能饮料之发端。

占卜。《周易·系辞下》曰:“占事知来。”即拈根蓍草预测来世之意, 占卜, 古而有之, 古有专门从事占卜之人, 称之为“卜工”;以占卜选择的建都之所, 称之为“卜居”;以占卜预测传国的世数, 称之为“卜世”;以占卜推算出统治国家的年数, 称之为“卜尹”。至北宋, 活动在东京城的卜筮达万人之众。

《清明上河图》中在一处看似官员宅邸的门前, 画有一个用席子搭就而成的棚子, 这就是一处有固定营业场所的挂摊, 专门为人“神课”“看命”“决疑”。画面形象地再现了占卜的过程。卜筮者坐于桌前, 脑袋往前伸着, 神秘地说着什么, 坐在一侧的求卜之人仿佛还未能解得命中凶吉之相, 神情疑惑地听着。旁边几人, 不知是听懂了什么意思, 还是猜到了某种结果, 偷交换着眼神, 小声嘀咕着, 可能是为这位求卜者祈祷, 也可能是为自己祝福。

卜筮大盛于宋。北宋的皇帝, 皆好道, 尤其是人称“道君皇帝”的宋徽宗, 将卜筮与政治勾连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徽宗即位后, 网罗大批知名的道教高徒于东京。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林灵素, 徽宗曾说“朕诸事一听卿。”也就是说徽宗无论什么事, 都听林灵素的, 这其中也包括官吏升迁, 用谁不用谁, 林灵素说了就算数。如此一来, 想当官的人纷纷投入林灵素的门下, 一时之间, 林灵素的门徒竟然多达两万多人。

医药铺。宋代时东京宫城内设有翰林医官院, “掌供奉医药及承诏视疗众疾之事”。政府面对百姓开办有惠民药局, 为民诊病, 出售丸散草药。由于医药铺是利润丰厚的买卖, 民间开办医药铺的甚多, 就连翰林医官院的医官也开医药铺。在《清明上河图的卷尾有一家名为“赵太丞症”的招牌。在北宋, 有“不为良相, 则为良医”之说。北宋是个重视医术的时代, 医生在社会上享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 普遍受到人们的尊敬。《东京梦华录》记载:“马行北去, 乃小货行, 时楼大骨传药铺, 直抵正系旧封丘门, 西行金紫医官药铺。如杜金勾家、曹家独胜丸、山水李家啮咽喉药、石鱼儿、班防御、银孩儿、柏郎中家医小儿、大鞋任家产科。”这段话讲的是马行街北去至旧封丘门, 街两侧俱是佩金穿紫的医官药铺, 与《清明上河图》相印证, 反映出北宋东京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

香药铺。据《香谱》记载:“凡熏衣, 以沸汤一大匝, 置熏笼下, 以所熏衣极之;令渊气通彻, 贵香人衣难散也。然后于汤炉中烧香饼子一枚, 以灰盖, 或用薄银碟子尤妙, 置香在上熏之……叠衣, 隔宿衣之, 数日不散。”从“赵太丞家”向北, 有一家规模挺大的店铺, 屋顶上面也有类似于酒店欢门之类的装饰物。门前招牌上写着“刘家上色沉檀楝香”字样。这是一家香药铺。香料在北宋除药用外, 还用于祭祀用的焚香、家居用的焚香、女人用的香囊、酒席用的香宴、照明用的蜡烛等, 用途非常广泛。所以, 东京香药贸易十分红火。香料店铺到处可见, 是当时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的招牌, 其中“沉”“檀”二字意为“沉香”“檀香”。关于沉香《诸蕃志》卷记载曰:“沉香, 所出非一, 真蜡为上, 占城次之, 三佛齐, 阇婆等为下, 俗分诸国为上下岸, 以真蜡, 占城为上岸, 大食, 三佛齐, 阇婆为下岸……产于下岸者谓之香沉, 气哽味辣而烈, 能治冷气, 故亦为之沉香。”海南亦产沉香, 其气清而长, 谓之蓬莱沈。”真蜡为今之柬埔寨, 占城在今越南南部, 三佛齐, 阇婆为印尼古国, 大食乃指阿拉伯诸国, 这段介绍说明, 虽然中国海南岛一带也产沉香, 但北宋市场上销售的沉香中大陆所产份额极小, 大多依赖于从上述国家进口。至于檀香, 《诸蕃志》卷下也有记载, 大体上也是从上述国家进口。

当铺。《清明上河图》卷尾十字街一角, 有一家店铺很特别, 从敞开的大门看进去, 看不到柜台和经营的商品, 门口也不见顾客, 只有大门两侧斜竖着两块板子, 也不知道这两块斜立在门口的板子是干什么用的, 其中一个板子后面藏着一个硕大的鸟笼, 门口上方水平伸出一个招牌, 上面只有一个“解”字, 从这个画面中看不出来到底这是一家什么店铺, 还有那个招牌上的“解”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据考证, “解”字应当“解库”讲, 解库也就是当铺。图中所画店铺可能就是北宋东京的当铺。北宋当铺抵押典当的物品除金银珠宝、房屋地产之外, 有时甚至包括奴婢、牛马等。普通百姓则多以日常用品为抵押物。以物置钱, 解燃眉之急。元代当铺除沿用宋时称呼“解库”外, 还称当铺为“解碘铺”至明朝, 正式称之为“当铺”。

10.关于清明节的诗句古诗 篇十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____晏殊《破阵子·春景》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____黄庭坚《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____高翥《清明日对酒》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____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____杜牧《清明》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____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____王禹《清明》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____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____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____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____张先《青门引·春思》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____王禹《清明日独酌》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____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____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____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____赵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____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____白居易《清明夜》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____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____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____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资料

____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____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____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____张继《闾门即事》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____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____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____李冠《蝶恋花·春暮》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____孟浩然《清明即事》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____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____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____程颢《郊行即事》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____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____王《倦寻芳慢·露向晚》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____韦庄《长安清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____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____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____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____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赞美广州的优美句子

2.表达对父母爱的句子

3.关于感恩的优美句子

4.积极向上的英文句子

5.描写秋天荷花的诗句

6.关于反思的优美句子

7.经典人生感悟图片

8.展望未来的句子

9.那些描写四月的优美句子

11.清明的古诗的意思 篇十一

第一步:初读, 彰显古诗词的韵味美

在教学一首古诗词之前, 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渠道熟悉它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生平、本首古诗词的重难点, 再设计生动直观的导语, 激发学生的欲望和兴趣。在教学中, 教师应让学生在欲望和兴趣的驱动下接触这首诗词, 默读整体感知并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拦路虎”。教师还要让每个学生都正确认识诗词中的每个字, 将比较生僻的字的拼音写在字的上面或旁边, 熟练掌握字的读音, 大声朗读古诗词。如在教学《渔歌子》时, 我先让学生默读圈出了生僻字“鳜”“箬”“笠”“蓑”, 然后让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者文章后的注释知道了每个字的读音, 并把拼音写在它们的旁边, 还在习字本上练习书写。学生边写边读, 既记住了它们的读音, 还记住了它们的样子。解决了障碍后, 我让学生通过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进行诵读, 并要做到流利、正确, 这样还使得他们初步感悟到了古诗词的韵律。

古诗词大多都是谱曲后可以吟唱的, 所以它独特的节奏和韵脚, 我们也应该清楚告诉学生, 让学生在初读过程中注意重音和节奏。这样, 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就自然地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 感受到它们与白话文的不同, 受到美的熏陶。此外, 古诗词中读音和现代读音相差很大的字, 教师要用醒目的标记告诉学生。如《山行》中的“斜”和“生”, 在这首诗中就读“xiá”和“shēn”。这种读音难点我们就不能让学生自主解决了, 而要明确告诉他们。

第二步:释词, 感悟古诗词的语言美

由于古诗词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 与现代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有一定的距离, 所以每句话中每个字的意思都有特殊语境中的含义。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每个字的意思, 并选择最合适的词语替换, 贴近作者的本意, 并通过画面、视频、音响等课件让学生感受其语言的独特, 感悟其间蕴藏的美丽。教师还可以适当延伸讲解课外知识, 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用字的准确、生动、形象。如在教学《咏柳》这首诗, 我要求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每个字的意思, 重点知道“碧玉”“绿丝绦”“裁”“似”等字的意思, 然后抓住“垂”“裁”“剪刀”这些字, 体会作者用字的精确和生动, 明白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可以增添文学色彩。在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的魅力时, 我还借用一些文献资料, 让学生体会每个字都是作者经过几番修改、反复斟酌而选用的。如我给学生讲了贾岛的故事, 使学生在掌握每个字的意思的基础上, 感悟到古诗词语言的独特魅力和凝练。

第三步:解句, 领略古诗词的情境美

在学生掌握了每个字的意思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每个字连接起来理解整句诗的意思。在此环节, 教师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 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性, 这样可以为教学带来多样性。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思维不同, 理解出来的句意就各有特色, 侧重点不一样。教师只需在他们感到比较棘手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点拨。由于古诗词的凝练和浓缩, 适当时可以加上一些补充的语言, 而且还要调整某些字的顺序, 使翻译过来的语句更流畅、更规范。如在教学《山行》这首诗时, 在最后两句的翻译中, 学生感觉比较困难。于是, 我引导学生加上主语, 并引导学生探究“晚”的原因就是“红于二月花”, 把两句话连起来调整顺序, 翻译为:“因为经过风霜的多次浸染, 枫叶红的像火一样, 比春天时的百花还要鲜艳夺目。我被这些枫叶吸引住了, 停下车来细细观赏, 竟然忘记了时间。”这样翻译出来的语句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还会在眼前浮现出作者笔下的美景, 感受当时当地的奇特和瑰丽。在学生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出古诗词所蕴含的情境美。

第四步:晓篇, 感知古诗词的整体美

由于古诗词和现代语言的迥异,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有时省略了一些可以隐藏的语言。所以在把每句话的意思连接起来时, 教师不能让学生停留在每句诗的简单叠加, 还要让学生展开自己合理丰富的想象, 结合作者整首诗的意思, 补上诗词中的空白, 让古诗词更加完整, 更加丰满, 感受到古诗词的委婉的整体性。如在教学《游园不值》时, 为了让古诗更完整更丰满, 我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作者刚到朋友柴门前看到的景象, 理解主人不开柴门, 而我又反复敲门的原因, 再让学生由“一枝红杏出墙来”想象主人院子里的春意盎然的美景。最后调整一二句的顺序:“小扣柴扉久不开, 应怜屐齿印苍苔”, 让因果关系更加明显。在学完后, 我让学生动笔根据这首诗写成一篇记叙文, 既明白了每句诗的意思, 更领会了整首诗所描绘的情景, 感受到了美。

第五步:悟情, 升华古诗词的灵魂美

小学课本里选用的古诗词都有深刻的内涵, 有的抒发作者的情感, 有的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 有的借物言志, 有的说明深刻的道理, 这就是古诗词的灵魂。对此, 我们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领会, 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时, 教师要深入浅出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让作者的情感如和风细雨般深入学生的心田, 让古诗中的情感熏陶学生, 点亮学生的心路。如《忆江南》《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写景的诗抒发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墨梅》《石灰吟》等表达作者伟大的志向;《题西林壁》《明日歌》等蕴含深刻的道理。因此, 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根据不同的主题以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诗词中的情感,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陶冶他们的性情。

第六步:心读, 凸显古诗词的乐感美

古诗词的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上可以用有感情的朗读来体现。所以, 古诗词的落脚点应该就是有感情地朗读, 用心地读, 读出诗词中的情感, 读出诗词中的志向, 读出诗词中的哲理。对此, 教师要进行指导示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指导:课件播放音频和视频, 学生掌握朗读基调;继而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侧重于朗读技巧的示范;学生在两次不同的范读中, 基本掌握了朗读中注意的地方, 自己再反复多次诵读, 力求读出作者的情感, 淋漓尽致地体现古诗词的魅力。另外, 教师还可以根据诗词的感情配上古筝、笛子、琵琶等古典乐器弹奏的乐曲, 让诗词中的情感与音乐结合在一起, 充分感受诗词的情感, 让学生从心里爱上古诗词。

上一篇:建党节讲话演讲稿下一篇:质检检查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