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绿色贸易壁垒论文

2024-09-12

本科绿色贸易壁垒论文(11篇)

1.本科绿色贸易壁垒论文 篇一

2010年第3期 总第77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ON0MIC RESEARCH GUIDE No.3,2010 Sefial No.77

打破绿色壁垒 实施绿色营销

王 建 信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淄博 255005)摘 要:倡导绿色消费,营造绿色消费时尚。成立绿色消费组织,促进绿色产品的推广和绿色文化的广泛传播,使绿色消费成为一种受人尊敬的社会行为,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绿色需求,从而促使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绿色壁垒;出口;绿色营销;实施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3—0179—02

伴随着加入WTO,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全球自由贸易程度不断提高,各种关税和非关 税壁垒以及贸易补贴受到国际自由贸易条约和协议的限定而逐步走向消亡。但目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西方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同丁业,借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筑起绿色壁垒,对中国的外贸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如何跨越绿色壁垒,实施绿色营销就成为中圉政府及企业界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绿色壁垒的含义及特征

(一)绿色壁垒的含义

所谓“绿色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根本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制定烦琐的检验、审批程序等方式对进口产品没置贸易障碍。绿色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最典型的是1991年美国禁止进口墨两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其理由是为了保护海豚的生存。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其后,绿色壁垒也开始流行。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绿色关税制度、市场准人制度、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等,它是一种全新的非关税壁垒,对中国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构成了壁垒。

(二)绿色壁垒的主要特征

绿色壁垒具有不同于其他非关税壁垒的特征:

1.制定形式的合法性。大多数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而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则是以一系列的国际公约、条约和各国国内白定法律法规作为基础和依据。

2.保护范围的广泛性。绿色壁垒具有广泛的保护倾向,只要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关的产品贸易均在其保护之列。近年来,还从产品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呈现出无所不包的态势。

3.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发达国家往往运用各种技术运作上的可能性来实现贸易保护主义。或是人为形成极其复杂不透明的操作程序、或是利用各国产品标『伟上的差异,使标准在国际贸易中辐正言顺地起到保护作用。

4.实施效果的歧视性。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的绿色壁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着重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生命线型的产业,从而导致发展巾同家固有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丧失。这样,发达国家产品比较容易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却因难以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常常拒之于发达国家国门之外。

二、绿色壁垒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绿色壁垒作为一把双刃剑,对中国外贸的发展既有正面效应又有负面效应。由于中国发展的出口导向经济外贸依存度较高,而目前中国的环保法规与标『伟,尤其是与经贸有关的环保法规、标准还很不健全。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因此负面效应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影响着中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一)作为进口国的正面效应

作为进口国,我们可以利用绿色壁垡来限制进15I,保护本国产品的国内价格和竞争力。WTO原则之一就是贸易的自由化,要求其成员降低关税水平,而降低关税税率和消除关税壁垒,势必使国外产品大量涌入,冲击本国产品。要抵消这种影响,利用绿色壁垒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大J为其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和保护方式的隐蔽性等特点。

(二)作为出口国的负面效应

1.对出口市场的影响。中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它们约占中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0%左右。2000年,位居中国外贸出口前五位的主要贸易伙伴依次为美国、中国香港、13本、欧盟与东盟。其中,中国对上述发达国家的出口合计1 319.5亿美元,占中国外贸出口总额的52.95%。在中国出口的前十位国家和地区中,以美同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包括13本、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均为世界贸易组织中“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重要成员或活跃分子。而且,他们的行动往往得到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积极响应。如果绿色壁垒在上述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张,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不断将其与贸易挂钩,使二者密切相连的话,那么,中国的出口市场将会面临十分不利的局面。

2.对主要出口产品的影响。中同的出口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环保冈素的影响很大。一是受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噪声污染、节约能源、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限制,无形中增大了中同机电产品进入这些国家的用难,而机电产品占中国外贸出口总额的42.3%,产品附加值较高,是今后中国扩大对外贸易、提高中同旧际贸易竞争力的重要依托和必然选择。二是由于对纺织品中有害化学品的限制和禁

止,中国纺织产品中有害化学品的限制和禁止,中国纺织产品出口和服装产品出口遇到较大阻力。

3.对企业效益的影响。绿色壁垒的推行必然会涉及到众多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不节的监督与检测。它要求将环境科学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督与检测。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学、卫生学等学科的原理全面运用到工业品和农产品的生产、加j【、贮藏、运输、销售的全过程中,从而形成一个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的无公害的管理体系。因此,中国产品今后在流通过程中将不得不越来越多地接受各种检验、测试、人证

和技术鉴定等繁杂手续,并且在包装装璜、标签、广告等方面做 更多更大的适应性调整。这样,中国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将大幅度上升。

三、实施绿色营销

目前,中国的绿色产品出口额约为2 000万美元,仅为日本的4%,美国的1.6%,许多产品的出口因“绿色壁垒”而受到冲击。如何打破绿色壁垒,使中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 席之地,是当前一个十分紧迫的重要课题,其根本在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营销。所谓绿色壁垒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实现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益的统一,企业根据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

发及同其他市场主体交换产品价值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管理过程。

(一)从宏观着眼,奋力推进

1.应积极建立各级绿色组织,扶持绿色产业的发展,对绿色产业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中国于1993年初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并于1994年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截至1999年底,中国已有1 000多个产品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 cart准获得绿色食品称号。政府应通过成立绿色产品管理组织,对绿色产业的发展进行指导、监督,对绿色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和照顾,如实行税收、信贷优惠和补助等政策,使其有序、快速发展。

2.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制定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切实实行污染者付费措施,使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对于有违反可持续发展目标、破坏性大、污染性强的企业,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坚决令其停产或限期整改。同时应加强查处假冒伪劣绿色产品,确保消费者的利益,促进绿色消费。

(二)从微观着手,狠抓落实

1.树立绿色营销观念。绿色营销观念是伴随着全球绿色消费兴起的一种市场营销新思维,要求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过程中,要注重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环境利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寓环保意识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重视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大力开发绿色产品。绿色产品的开发过程是企业履行环保义务的关键所在,也是绿色营销的支撑点。企业以绿色需求为导向,实施绿色R&D及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品牌和绿色包装。在此过程中,产品的R&D及设计应强调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废弃物的有效处理;产品的生产应做到“清洁生产”;产品的包装应符合“可循环”、“可生物降解”的要求。

3.制定绿色价格。根据“污染者付费”和“环境有偿使用”的现代观念,企业用于环保方面的支出应计入成本,构成价格的一部分。同时,注意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利用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采用消费者心目中的“觉察价格”来定价,提高经济效益。随着人们对绿色产品认可程度的不断增强及绿色消费日益增加,企业用于环保的投入将能够得到补偿,并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1999年12月初,海尔节能冰箱、冷柜达到欧洲A级能耗标准,得到权威机构确认,当地购买海尔冰箱的消费者可得到政府颁发的环保补贴。从长远来看,唯有绿色生命力的企业才能得以长久。

4.选择绿色销售渠道。绿色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选择绿色渠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具有绿色信誉的中间商,加强渠道成员的绿色观念教育;设立绿色产品专柜或绿色产品销售公司,尽可能缩短销售渠道,减少长渠道带来污染大的可能性等,逐步建立绿色产品的流通网络,同时注意这些网络与网点的“绿色包装”。

5.大力开展绿色促销。企业应积极参与各种与环境有关的活动,以实际行动树立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无论在广告、人员推销和营业推广中,都要表达绿色产品寄托人们消除环境污染回归大自然的美好愿望及本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6.引导绿色消费。完整的营销过程应当包括对消费者习惯和消费倾向的引导和培育。随着绿色知识的传播,消费者应树立起绿色消费的观念,积极购买和使用绿色产品,抑制那些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危害人体健康和污染环境的产品,倡导绿色消费,营造绿色消费时尚。成立绿色消费组织,促进绿色产品的推广和绿色文化的广泛传播,使绿色消费成为一种受人尊敬的社会行为,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绿色需求,从

而促使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收稿日期:2009—12-06 作者简介:王建信(1969一),男,山东临朐人,财务部经理,高级会计师,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王 薇】

2.本科绿色贸易壁垒论文 篇二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影响,应对

一、何谓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制度,以及征收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实施效果的歧视性等特征。

随着我国加入W T O,关税壁垒对我国贸易出口的阻碍作用将愈来愈少,但非关税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已经对我国的产品尤其是农产品出口造成了较大的障碍,而且这一障碍还呈发展的势头。

二、绿壁的国际化趋势

1、环境恶化促生绿色贸易壁垒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原有的环境问题,如水环境污染,植被破坏等还未得到彻底解决的同时,新的问题又不断产生。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不仅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巨大损害,也加速了绿色贸易的发展。但是环境的现状和发展中国家的呼声并没有被发达国家予以充分的重视,倒是由此籍口开始了有利于自己的绿色贸易保护的各种措施。最典型的是1991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其理由是为了保护海豚的生存。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绿色贸易壁垒开始流行。

2、发达国家双重利益手段

各国为使环境成本达到最低,都想通过各种手段使一部分内在化环境成本向其他国家转移。发达国家则选择绿色贸易壁垒将此成本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样,它不仅降低了自己产品成本,增强了竞争力,同时还实现了本国环境保护,

3、全球经济化催发绿色贸易壁垒

非歧视原则使发达国家失去了以往一统天下的霸主地位,他们不得不在国际贸易中进行公平交易。不过,发达国家并不甘心就这样与别人分享其成,他们不仅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实际优势地位,而且利用一种更隐蔽的手段来维护其经济利益。

实际上,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在本质上具有二重性,即保护环境的合理性与变相贸易保护的不合理性。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也存在其统一的一面,但强调自由贸易不顾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就会导致生态恶化,资源枯竭,危害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与生存。

三、对我国的实际影响

绿色壁垒目前已日趋全球化,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第3届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从此绿色贸易壁垒就成为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它对我国影响最深刻的是农产品贸易。

1、准入制的羁绊

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而又烦琐的卫生检疫制度,防止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实行贸易歧视,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譬如,美国除了实行进口卫生许可证制度和良好食品生产规范注册认证制度外,又实行了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和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制度,对所列指标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甚至三位,中国的技术水平难以达到。同时,发达国家还针对中国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设置绿色壁垒。如欧盟宣布禁止茶叶使用的农药标准由旧标准的29种增加到新标准的76种,部分农药的标准比原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

由于我国长期忽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为符合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的环保法规和标准,我国出口商需要投入额外的资金、技术及人力资源,但这种投入短期内又无法立竿见影,因此绿色贸易壁垒将形成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也就不难理解了。

2、生产方式的束缚

我国在环保和防污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治理力度和管理水平上,更多的体现在思想意识上的模糊认识和观念淡薄上。我国长期忽视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发展,放松对农产品安全和防范污染标准监督检验工作,没有形成无公害的管理体系。加之我国农户经营分散、农产品质量控制难度较高,从而使我国农产品在农药残留等各类卫生检疫指标方面有着不少漏洞和急需改进之处。我国农产品生产方式和出口结构不得不被动面临大调整。

3、多米诺式效应

例如日本对我国蔬菜原来实行20%的抽样检查,自从查出了我国的出口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后,实施蔬菜检测强化月,对蔬菜实行批批检查,进而到对中国的松蘑、青豆等植物源产品进口都实行批批检验。继而引发欧盟对动物源食品及中国茶叶实施批批检验。

4、标准化的必然

作为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基准标准的食品法典(CAC),目前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欧盟早在2002年1月就以此法典为由宣布全面禁止我国动物源产品的进口。在遭受如此严重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当痛定思痛,以CAC为食品安全标准,不断加大力度切实提高质量认证水平。

标准化生产有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竖立绿色外贸的成功信心。通过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并成功跨越的贸易过程,可以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真正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正确竖立绿色外贸的成功信心。

四、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特别是斯德哥尔摩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之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1、观念更新

绿色壁垒也不仅仅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通过迎战绿色壁垒挑战,改善我国的农业环境及提高农产品质量。而且,改善优化我国的生态环境,也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九五”制定的未来50年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是,从2010年到2030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从2030年到2050年,全国建立起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经济系统。因此,迎战贸易绿色壁垒与我们自身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2、结构调整

调整出口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完善农产品出口经营方式,加强农产品的国际标准互认合作。中国出口农产品要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优质农产品生产比重,降低初级农产品生产比重;强化出口经营企业的联合,建立集团公司,提高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水平,增强市场开拓能力.

3、政策扶持、

给予绿色产品生产以优惠的鼓励政策,从信息、技术、税收、贷款等各方面,支持绿色农业基地的建设。W T O规则规定,当补贴不具有“专向性”时,补贴是被允许的。如政府对绿色农产品生产环境方面的补贴,不仅不对贸易造成直接影响,而且还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因而这种绿色补贴称为正常补贴,是被允许的。目前,中国政府建立了唯一授权的绿色和有机食品的认证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这家机构已先后与美国、德国及日本等国鉴定了认证合作协议,这为我国绿色农产品顺利进入对方市场打通了渠道。

4、科技投入

并轨国际市场,兼顾社会、生态、经济效益,调整农药化肥结构,开发更多的绿色产品。。我国缺乏高效低毒的新农药,在不足200种农药中,产量最高的21种大多是高毒农药。应积极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化肥,淘汰对人体危害很大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有机肥工程,减少无机肥的用量。逐步引导和发展生态农业,改变偏施、重施化肥的习惯。研究开发并引进农药降解技术。要充分利用世界银行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建立的“全球环境基金”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保领域的优惠贷款的条件,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我国农业环境保护及绿色农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

5、生态化基地建设

绿色贸易壁垒让我们切实认识到了绿色天然无害农产品的优势,让我们切实认识绿色壁垒所采用的技术标准通常是以先进的环保技术为基础的,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者为达到这些要求,就不得不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绿色壁垒是为保护环境、人类健康和生态影响而设立,通过突破绿色壁垒的实施,可以促进我国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明灿.农产品出口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J].当代经济,2008,(3).

[2]、顾佳佳,赵银德.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8,(10).

[3]、封肖云.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破译绿色壁垒[J].当代经济,2008,(2).

3.面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 绿色贸易壁垒原因构成体系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保持了较高的持续增长速度。但我国的外贸出口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来自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当前最普遍、复杂、隐蔽的“贸易杀手”,我国出口产品近年来频频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外贸出口也因此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因此,我们要正确分析我国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和深入了解绿色贸易壁垒的构成体系。

一、我国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绿色贸易起步晚,绿色生产观念缺乏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财政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规模和数量有限。相当一部分企业不科学、合理地开采利用能源、资源,造成大量浪费,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没有经过科学的处理和规划,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对绿色生产的意义认识不足,只考虑自身的短期和局部利益, 将主要精力放在控制成本上,忽视了出口商品的技术标准,这就为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埋下了隐患。

2.我国产品环保技术标准滞后

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占主导地位。检测技术设备和相应的检测技术人员不足和基础研究工作的不充分,使我国的检验体系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内绿色贸易缺少统一的认证体系,产品环保技术标准落后。2004年以来,我国出口英国的蜂蜜因为抗生素超标被从当地货架上撤了下来;欧盟借口氯霉素超标,禁止进口中国的禽肉产品。

3.我国企业不能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和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我国企业对国际标准、技术法规及主要贸易对象国的绿色贸易措施缺乏应有的了解,不能掌握足够的信息,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出现问题又因缺乏法律意识和相关知识而无从应对,进而陷入被动局面,遭遇贸易壁垒。欧盟在1996年就规定其成员国有权拒绝未贴CE标志的产品入关,美国、加拿大也相继实施。但是我国企业却对此无动于衷,不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出口产品屡遭贸易壁垒。

二、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体系的构成

1.绿色关税制度

这是绿色贸易壁垒最主要和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垄断优势, 规定十分严格的环境标准,并把环境标准准入条件作为贸易谈判的焦点,从而人为地抬高国际市场准入的门槛。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如美国曾对原油和某些进口石油化工制品课征环境进口附加税,税率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3.5美分/桶。

2.绿色技术标准制度

技术规范和标准是政府、各标准组织、行会以及其它相关机构针对有形产品在使用时能满足用户需要程度而做出的强制性规范和标准。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制定本国的环保标准,但是对进口产品不分国别一律采取非常严格的技术标准,事实上导致出口国产品被排斥在进口国家市场之外。如欧盟近年全面启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制,要求进入其成员国的产品达到其规定的环境技术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下的环境管理委员会(TC207)以欧盟的生态管理与审核法规(EMAS)及英国环境管理体系标准(BS7750)为基础,广泛吸收各国管理环境的经验而陆续起草、制定的。但由于TC207是一个工业发达国家,同时也是环境高标准国家组建的机构,其立足点与考虑范围都与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差异,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要取得ISO14000体系认证十分困难。

3.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环境标志,是根据有关的环境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由国家指定的认证机构检测、确认,并通过颁发标志和证书,以表示其产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生产、消费和处置等过程中均符合特定的生态要求,对环境的危害极小。随着全球公众环境意识的日益提高及其对绿色产品需求的迅速增长,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于协调一致,相互承认。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其也为构成贸易壁垒提供了可能。

4.绿色包装制度

包装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包装材料及其所形成的废弃物和包装容器结构而引起。发达国家为此制定了较高且比较完善的包装材料标准,包括废弃物的回收、复用和再生等制度,。它要求包装材料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抑或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如含有铅、汞等有毒金属的包装材料或稻草、竹片等可能含有某些植物性疾病因素的包装材料等),如德国的《德国包装废气物处理的法令》规定:进入德国的产品包装物必须是易于回收再生的,易于分解,不污染的包装物。

5.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为了确保人类及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检疫指标,对产品实行全面的严格检查,防止超标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目前,发达国家要求实行卫生检疫的商品越来越多,卫生检疫规定也越来越严格,以此来达到限制商品的进口,欧共体对在食品中残留的22种主要农药制定了新的最高残留限量,即从严控制其在食品中的残留限量。其中,在对进口茶叶实行的新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中,对其中的部分农药(如三氯杀螨醇等)的限制指标提高了100倍,这使得我国茶叶出口受到严重冲击。

参考文献:

[1]王丽娜: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思考[J].北方经贸,2005,(2)

[2]卢授永:国际贸易中的绿色瓶颈制约及其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3,(1)

4.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篇四

摘要:绿色贸易壁垒属于非关税壁垒的一种,作为一种全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已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难跨越的贸易障碍之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对外贸易

影响

引言:绿色贸易壁垒属于非关税壁垒的一种,作为一种全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已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难跨越的贸易障碍之一。当前,很多国家采用绿色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贸易,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绿色贸易壁垒提高产品成本,降低我国出口企业效益

(一)环保标准提高了出口产品成本。绿色贸易壁垒的推行要求企业将环境保护纳入产品的出口过程,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去,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因此,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生产制造商为了达到进口国对商品的环境保护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和鉴定等相关费用。产品的外观包装、出口标签和商业广告宣传亦会有大幅度的调整,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及附加费用也相应增多。由于目前国际上对产品的环境保护标准尚无统一规定,因此各国对进口商品的环保要求亦不尽相同,在满足了一个进口国环保要求的同时,可能仍达不到另一个进口国的环保要求,导致出口商品成本的不确定性和国际竞争力的降低。

(二)繁琐的检测使出口产品成本增加。为满足进口国对产品的环保要求,我国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检测,投入的设备、人力、昂贵的检测费已经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又由于我国的检测设备较之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国内商检部门和企业自身都不同程度地缺乏检测的方法、技术和标准样本,不得不大量进口检测设备;更有一些进口商不承认我国的检测结果,必须由指定的外国认证机构认证,而这些机构的认证费非常高。如绿色标志制度所带来的直接费用就是收取标志申请费和标志使用年费。这些费用的数额一般是根据标志产品年销售量的百分比进行计算,对国内和国外的申请者是一视同仁的,但是它对于小型生产企业和资金实力薄弱的企业而言是个负担。通常,出口企业不得不将较大份额的环境费用在内部消化,由此增加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价格,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被削弱。

二、绿色贸易壁垒不利于我国产品进入国外市场

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增加,我国部分出口产品的市场迅速萎缩,甚至被挡在进口国的门外。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它们约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0%。在我国出口的前10位国家和地区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均为世贸组织中“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重要成员,这些国家实施环保行动较早,公众环保意识强,环保技术先进,其国内市场严格的环境要求与标准正逐步形成形形色色的壁垒,而且他们的行动往往得到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积极响应。我国许多产品由于环保、安全因素无法进入这些市场或被迫退出市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三:(1)我国出口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标准要求,被拒之门外;(2)贸易对象国任意提高标准,致使出口企业无法达到;(3)标准提高增加了出口成本,一些出口企业无法承担费用,不得不退出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8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240亿美元出口产品因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要求而受到影响。如果绿色贸易壁垒在上述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张,那么我国的出口市场将会面临十分不利的局面。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需求引导效应减少了我国产品出口

发达国家的许多绿色贸易措施,如环境标志制度、环保技术标准认证制度等,其实施的重要目的是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引导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更多地考虑获得绿色标志或通过绿色技术标准认证的产品,从而最终促使生产商提供对环境有益的产品和服务,达到环保的目的。虽然这些措施中绝大部分都是非强制性的,进口产品可自由申请,但是由于我国主要的出口贸易伙伴都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非常强烈,上述环保措施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引导消费者对产品的环保偏好,因此此类措施能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进口国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而且,为了促使厂商进行环保技术创新,这些国家制定的此类措施的环保标准一般都比较高,这就使得本已处于环保技术劣势的我国出口产品更是难以达到其标准。因此,在进口国市场中,此类措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就更为显著,消费者对缺少此类标志或达不到标准的我国出口产品的偏好降低,表现为需求下降,从而减少对我国产品的进口。

四、绿色贸易壁垒引发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严重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关系

基于国际环境贸易关系的不平等,以及在国际贸易中对绿色技术理解的不一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问题上存在严重对立。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基于自身的利益,屡屡打着环保的旗号,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频频引发双边和多边贸易摩擦和纠纷。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明显的。出口商品经常受到进口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许多出口商品被销毁、退货、禁止进口,不仅使我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引发我国与进口国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严重的引发贸易战,对双边、多边贸易关系,甚至外交关系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

五、绿色壁垒使国外污染产品和产业向我国转移

由于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越来越严格,发达国家的一些污染产品及污染产业通过贸易和投资向我国转移的事件屡屡发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发达国家可利用的贸易机会明显增多,加之我国的环境标准较低,保护法律体系不完善,执法机制存在明显缺陷,发达国家通过贸易、投资形式或技术转让形式实现污染转移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在对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和污染密集产业引进的控制和管理方面,我国将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发达国家向我国输出污染物和污染产业的形式主要有:

(一)发达国家利用贸易向我国输出污染。主要方法有:

1、以兜售“资源性”废物为名,通过直接贸易形式把“洋垃圾”转移至中国。

2、通过提供假检验证书或其他欺诈手段,向我国输出在本国禁止生产和流通的有害产品。

3、发达国家向我国销售低于本国技术标准的产品。

(二)以投资形式将高污染产业或者项目移至我国。以投资的形式向我国转移在本国禁止生产的石棉、铸造、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医药、纸浆生产等高污染产业或者项目。我国有些地方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一些外商以此为机会,在不少地区投资兴建污染治理费用高、处理难度大、易给我国带来严重污染和危害的生产性企业,以获得高额利润。20世纪九十年代初,某些跨国公司利用本国产业调整之时,将一些在其国内已被法律禁止的污染型产业或大量浪费资源的夕阳产业转移到我国。

(三)以“技术转让”的形式将国际公约禁止的落后淘汰工艺输入我国。最典型的例子是:根据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蒙特利尔认定书》,发达国家对使用氟利昂的产品已于1996年禁止生产和销售。一些外商利用我国有些地方政府官员和企业负责人对国际公约内容不了解,把生产或使用受控物质的大批企业转移到我国。结语:由于我国出口的多为劳动密集型中低端产品,廉价的劳动力是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所在,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而绿色贸易壁垒抬升了我国产品的价格,尽管一些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没有对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使其竞争力下降,从而影响了出口企业的效益。如果绿色贸易壁垒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张,那么我国的出口市场将会面临十分不利的局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金南,夏友富,罗宏,葛察忠.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任建兰.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与环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余鹏.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策[j].世界经济情况,2007.7.国贸0914班

钟思娟

5.中国服装出口与绿色贸易壁垒 篇五

1 引言

纺织工业是中国出口创汇支柱性产业,也是外向依存度很高的行业。中国纺织品出口创汇520.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20.7%,其中服装出口约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60%,即312亿美元。中国加入WTO后,纺织业将是受惠最大的产业之一,服装行业也将受益匪浅。然而,实际的情况却远非如此。日前,江苏某集团出口德国的一批针织品被中间商处以16万美元的罚款,而另外一家公司出口欧盟的30万件夹克被迫回销,理由都是因为这些服装没有达到生态纺织品标准。这些案例提醒国内服装业,加入世贸组织后,服装产品进入其他WTO成员国的配额、关税等贸易壁垒虽然将逐步取消,但也要看到,中国服装要进入发达国家,面前还横着一道“绿色贸易壁垒”。

2 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及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和保障人身安全,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不符合其生态环保标准的国外产品进口[1]。自奥地利1990年率先制定了环保纺织品标准后,经济发达国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绿色标准”。近年来,质量技术壁垒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主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生态和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加深,“清洁生产”、“绿色产品”、“生态纺织品”等概念也大范围地进入了国际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领域,人们对纺织品和服装在穿着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欧盟等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目前欧盟有关国家通过的OKO-TES100纺织品环保标准,已对进口服装的甲醛、重金属、防腐剂等100多种有害物质含量进行限制,欧盟已禁止进口服装纺织品使用含镍在0.5mg以上与人体接触的辅料和附件,如钮扣、拉链、服饰等金属物等。这些规定,已经对中国服装出口形成了新的技术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贸易壁垒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态纺织品及其消费将主导国际纺织品贸易的新潮流,发达国家有关法令规定,销售和进口纺织品需通过有害物质检测,这给纺织品输出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随着国际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的重大问题,而环境保护则是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所产生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以服装为例,过去对中国出口产生重大影响的纺织品配额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不再成为贸易歧视、限制出口的主要障碍,取而代之的则是以产品质量的环境指标和安全认证等绿色贸易壁垒。

在纺织品服装领域,主要存在着两类技术壁垒:一类是针对纺织品服装从设计生产到报废回收的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所设置的壁垒,主要指要求企业建立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及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和声明;另一类壁垒则是由于产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影响所引发的,即要求纺织品和服装不能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影响,如生态纺织品的生产。有些经济发达国家专门立法,规定进入本国市场的.纺织品服装必须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体系认证)和产品安全认证。

综观各国制定的要求,有一个共同点,即服装中不得含有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得存在潜在的、可能对人体或其他物体造成伤害的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产品对环境无害”的概念已成为指导生产和消费的主流趋势。由于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绿色消费的普及,使这种技术标准和环境贸易政策在名义上更具合理性,形式上更具合法性。出口到发达国家的服装和纺织品,如果达不到环保要求,将会被禁止进口。

3 生态纺织品认证的方式

目前,在各个国家和国际贸易中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冲破,主要采用生

6.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篇六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环保界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国际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环保制度和标准。

在国际贸易中,这些环保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设置了障碍,限制了进口,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本国市场而违背了公平贸易的准则,这就构成了绿色壁垒。据估计,我国每年至少有7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保护主义”的不利影响,而且还有逐渐扩大趋势。如何正确对待绿色壁垒正日渐成为对外贸易中的焦点问题。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以初级产品为主,主要贸易对象有日本、美国、欧盟、韩国、东南亚一些国家等,这些国家产品标准大都是我国产品短期内难以达到的环境技术标准,比如防污标准、噪声标准、电磁辐射标准、包装标准等等。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农产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些标准的制约,比如我国的冻鸡肉因不符合欧盟的卫生检疫标准,欧盟曾决定自1996年8月1日起,禁止我国冻鸡肉进口;从1996年起,我国对欧盟的服装出口趋缓,主要原因是服装的残留污染不符合环保标准;我国目前只有20多个厂家的单个品种的药品能够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越来越严格的检查,出口到美国;自2000年7月1日起,欧盟正式实行新的农药残留最大允许限量值,限制使用的农药增至62种,按新标准我国至少有30%的茶叶不能出口欧盟。

据估算,2002年年初至7月底,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特别是绿色贸易壁垒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约100亿美元。

二、我国出口产品遭受绿色贸易壁垒限制的原因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受“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不能出口的农、畜、水产品较多,是诸多因素结合的后果。

1,我国环保意识淡薄,绿色经济观念缺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整体而言,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停留在以消耗自然资源,牺牲环境质量发展经济的模式上。

2,我国环境标准过低。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我国的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低,缺乏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实力。在我国已有的19278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标准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相对落后,周期也长。由于我国的食品标准落后于国际标准,造成国内的合格产品在出口时被进口国因抗生素、农兽药残留超标而被退回或被销毁的结局。

3,企业认证意识低下,认证能力薄弱。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遗憾的是,我国企业对其反应迟钝,不积极主动认证。截至到2001年上半年,在我国已获得该认证的企业仅500余家,其中大部分是三资企业,通过认证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家电行业,更多的企业仍在ISO14000认证之外徘徊。

三、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

1,建立和完善环保贸易法律体制。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应尽快熟悉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不仅要成为游戏规则的执行者,也要成为其制定者。中国在研究他国绿色贸易壁垒特点以出台应对措施的同时,也应该尽快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对涉及安全、卫生、健康及环保的进口商品,调整检验、检疫监管方式,建立必要的自己的绿色屏障,以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公民和动植物的安全和健康,同时也增加对外谈判的筹码。尤其是在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同时,要禁止外资公司在我国兴建污染严重、治理困难的企业,逐步改变自己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不利位置。

2,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主要有ISO14000与绿色标志认证。企业要破除绿色贸易壁垒,进军海外绿色市场,就应该积极申请认证。即在中小企业中扩大关于绿色产品、绿色营销、清洁生产、环境标志等概念的宣传,提高企业绿色意识,使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消除、减少产品与服务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鼓励中小企业自觉向ISO14000和国际相关产品环境标志的认证要求靠拢,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上的必要支持。

主要措施有:第一,重视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ISO14000认证和绿色标志认证是本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第二,积极采用国际环境标准。只有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才是合格产品,才可能具有国际竞争力。第三,加强宣传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制度。向企业发布与环境有关的认证信息,在认证程序上指导和帮助企业,不收费或低收费。

3,深入研究和利用WTO环保条款。绿色贸易壁垒是当前国际贸易中的游戏规则,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我国可以依据WTO对发展中国家的差别对待和更优惠的待遇原则,通过谈判或向WTO的仲裁机构提出申诉,在WTO框架内解决绿色贸易壁垒争端。反对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名义,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绿色壁垒;并要敦促发达国家尽快实现在财政和技术上对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予以支持的承诺。

7.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及对策 篇七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分析

首先, 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是绿色贸易壁垒形成的外部原因。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选择引发了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正是在环境问题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世界各国通过参与国际公约、国际环保组织, 制定了旨在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环保制度和标准。而这些制度和标准体现在贸易上即是对来自其他国家的产品及服务设置绿色障碍, 限制进口, 从而形成事实上的壁垒。

第二,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是绿色贸易壁垒的根本成因。WTO并未使贸易保护主义消失, 竞争的加剧反而迫使各国政府在关税手段保护程度降低的情况下, 寻找更有效的非关税壁垒以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绿色壁垒的合理、合法及广泛性特点使其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首选手段。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两难选择:要么从发达国家市场退出, 要么紧跟发达国家, 生产与本国经济实力不相符合的高投入、高技术的“绿色产品”。但无论如何, 发展中国家均要付出沉重代价。发达国家从中既保护了国内的产业, 又成为标准的制定者。这正是“绿色壁垒”作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新形式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三, 各国技术水平、经济实力差异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客观原因。尽管人们都认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但在如何实现上却不尽相同。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环保技术水平较高, 其环保要求和标准也较高。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和技术上的限制, 根本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要求, 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绿色壁垒。加上由于世界商品种类繁多, 生产过程和标准五花八门, 制定统一的全球环保标准难度极大, 各国纷纷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制定各自的环保标准, 导致绿色认证和执行体系千差万别, 间接对他国产品造成了歧视, 形成了新的绿色壁垒[2]。

二、以绿色营销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发展中国家要摆脱如上文所述的两难境况, 必须生产出即符合环保标准, 又能实现企业盈利的产品来。笔者认为, 企业实行绿色营销战略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绿色营销是指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为实现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益的统一, 企业根据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产品及同其他市场主体交换产品价值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管理过程[3]。企业实行绿色营销战略, 不仅可以使产品符合环保标准, 而且通过贯彻绿色营销理念可实现成本降低或提高产品附加值, 从而实现企业盈利。具体来讲, 企业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开发绿色产品:通过贯彻绿色营销理念来降低企业成本

绿色营销应建立在绿色生产的基础之上。绿色产品是指生产、使用及处理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 有利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的产品。生产绿色产品首先可以直接改善生态环境, 可减少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实际或潜在损害, 同时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资源的回收利用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绿色生产涉及绿色产品设计、绿色材料使用和使用绿色包装等几个内容。在绿色设计中,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紧紧抓住绿色这个主题, 同时充分考虑产品在制造、销售、使用及报废后回收利用等问题。设计使用具有可重复使用、可再生、可降解、易处理等特点的绿色材料;注意尽量减少材料种类, 提高其再利用的可能性, 并使后续处理简单化, 减少废物产生, 降低原材料消耗。这样不但能达到环保目的, 而且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价值, 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同时, 注重使用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指节约资源, 减少废弃物, 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 又不污染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在发达国家已广泛流行, 在我国还是刚刚起步。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在商品包装过程中, 既要努力降低包装费用, 又要考虑到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不断研制开发出新型的绿色包装材料[4]。

2. 开发绿色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

现阶段我国绿色营销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做到“既经济又环保”, 化解这个难题的最彻底的途径是大力开发绿色技术, 实行技术创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一个生态型、绿色化的大学科群体正在崛起, 以生态与环保为中心的研究热潮逐步形成, 这就为绿色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态化的技术创新将不仅使绿色产品得以迅速普及, 而且还将促使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从而为绿色营销的迅速普及提供可能。

3. 树立企业绿色品牌形象:通过企业品牌的绿色内涵来

提高产品附加值

绿色营销中企业须注重树立企业的绿色品牌形象, 通过企业品牌的绿色内涵来提高产品附加值, 从而提高产品的售价。企业可以利用各种传媒宣传自己在绿色领域的所作所为, 并积极参与各种与环保有关的事务, 以实际行动来强化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与此同时, 企业还应大力宣传绿色消费时尚, 告诫人们使用绿色产品, 支持绿色营销, 引导绿色消费需求。

一旦绿色品牌形象树立, 产品的附加值就会提高, 消费者可接受的产品售价自然也相应提高。同时, 由于绿色战略的实施, 必然使生产成本有所提高, 企业可以在营销中选择适当的价格策略进行弥补。比如, 可以利用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 采用理解价值定价法来定价:消费者一般都认为绿色产品具有更高的价值, 愿意为此支付较高的价格。另外, 根据“污染者付费”和“环境有偿使用”的现代观念, 企业用于环保方面的支出应计入成本, 从而成为价格构成的一部分。但是, 绿色产品价格上扬的幅度不仅取决于绿色产品品质提高的幅度和环保费用支出的多少, 而且还取决于消费者对绿色产品价格的理解。在工业发达国家, 绿色产品价格上扬幅度较大, 消费者也乐于接受[5]。在我国, 由于消费者的绿色意识较弱, 绿色产品价格上扬幅度不宜过大, 在大中城市市场价格则可略高些。

4. 进行绿色治理:通过变废为宝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绿色治理, 是指采取有效措施根治污染。这要求企业不仅要做到对废弃物中的有用资源利用开发, 化害为利, 还要开展企业之间的互利合作, 将对方的废弃物作为自己的原材料或能源, 变废为宝, 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目的。

此外, 企业还应积极寻求行业协会、政府外交部门和商务部门支持, 通过有组织的和出口国交涉, 尽可能制定切实可行的产品环保生产标准, 以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

摘要:绿色贸易壁垒是长期困扰我国出口企业的问题, 给我国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其形成原因主要有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各国技术水平、经济实力的差异等, 而解决这一难题最有效的途径是企业实行绿色营销战略。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营销

参考文献

[1]张謇.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及我国的法律对策[J].广播电视大学报, 2005, (1) :24-28.

[2]刘春鸿.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6, (3) .

[3]刘桂容.浅谈新的营销观念——绿色营销[J].卓越管理, 2007, (9) :80-82

[4]尹世杰.消费需要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 2004.

8.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贸易保护 绿色壁垒 对策研究

2009年3月,伦敦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行了电子书《全球贸易崩溃、黑暗的保护主义和危机:给G20的建议》,书中有许多非常有说服力的文章,为G20的首脑们防范贸易领域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提出了建议。其中,西蒙·伊文奈特(Simon Evenett)和约翰·沃雷(John Whalley)提到了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绿色壁垒”问题。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也叫环境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于各国,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以保护生态资源、生物多样性、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借口,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对外国商品进口采取的准入限制或禁止措施。绿色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者利用环境保护浪潮滥用环境保护条约、法律和规则的产物。

所谓绿色壁垒是指进口国以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义,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实施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据世界银行统计,从2008年9月至今,世界各国政府一共出台了 78项意在袒护本国产业的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政策。名单中有17个G20的成员国。其中排在第一的就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本来此次危机为消除贸易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发达国家以不加入温室气体行动计划为由对其提高关税。以韩国为例,从1995—2005年的十年间,韩国的碳排放量从2.577亿吨增加到5.238亿吨。而同期的27个欧盟国家已经将平均碳排放量从1.624亿缩减到1.573亿吨。如果韩国承担这部分关税,韩国每年出口额将减少3.9%,相当于43亿美元。

一、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环境附加税和市场准入制度”。它是发达国家保护环境、限制进口最早采用的手段,即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的进口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例如美国对原油和某些进口石油化工制品课征的进口附加税的税率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3.5美分/桶。1994年,美国环保署规定在美国九大城市出售的汽油中含有的硫、苯等有害物质必须低于一定水平,国内生产商可逐步达到有关标准,而进口汽油必须在1995年1月1日生效起立即达到,否则禁止进口。

“绿色技术标准”。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它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这种貌似公正,实则不平等的环保技术标准,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绿色环境标志”。它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它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发展中国家产品为了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才能得到“绿色通行证”,即“绿色环境标志”。这便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产品进行严格控制。

“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指能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它在发达国家市场广泛流行。为“绿色包装”制定的法规,虽然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却为发达国家制造“绿色壁垒”提供了可能。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海关的卫生检疫制度一直存在。乌拉圭回合通过的《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议》建议使用国际标准,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措施,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其中确保人畜食物免遭污染物、毒素、添加剂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携带疾病而造成的伤害。但是,各国有很高的自由度,要求成员国政府以非歧视方式,按科学原则,保证对贸易的限制不超过环保目标所需程度,而且要有高透明度。实际上,发达国家往往以此作为控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重要工具。它们对食品的安全卫生指标十分敏感,尤其对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的要求日趋严格。

“绿色补贴”。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为此有时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补贴”违反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因而以此限制其产品进口。最近,美国就以环境保护补贴为由,对来自巴西的人造橡胶鞋和来自加拿大的速冻猪肉提出了反补贴起诉。这种“绿色补贴”壁垒有日益增加之势。

绿色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绿色壁垒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份额缩小,而且已有的市场也面临严峻的考验;二是有关环保条款过于向发达国家倾斜,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三是缺乏资金的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寻求优惠转让环保技术带来了障碍。

二、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若干设想

(一)政府措施

1、转变观念,理性认识

大多数国家施行贸易标准及其相关制度,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健康的良好愿望。然而利用这些国际规范条件派生出来的不合理的国别环境标准以及以此为依据设置的贸易障碍才是构成绿色贸易壁垒的根源。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要冲破绿色壁垒,应当及时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制定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加速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2、建立绿色壁垒的预警机制

政府应尽快建立国外技术性壁垒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国外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收集国外的绿色壁垒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做好防范工作,采取积极措施,突破国外的绿色壁垒。

3、采用国际标准,建立我国的技术法规体系

通过采用国际标准,可以防止和消除大部分技术壁垒。我国目前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不高,难以满足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应密切注视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变化趋势,特别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系列标准,加强对国际标准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据此制定我国的国家标准,使之与国际标准接轨。政府成立外贸环境技术标准信息中心,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整理和跟踪国外环境技术标准和环保法律法规信息,为出口企业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说明服务。

4、加强国内环境保护法规的建设和执法

政府应逐步完善各类环保技术标准和法规的建设,强化政府的环境管理职能,加大对违反环保法规或逃避环保责任的企业的处罚力度。建议政府采取以下措施: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责令并监督污染者彻底治理污染,逐步使环境成本内在化;各级政府在项目审批时应优先考虑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项目;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加征环境税。

5、加强国际合作,抵制绿色保护主义

当前环境与贸易问题的实质是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开展南北对话,树立全球经济思想,力争建立环境与贸易协调的良性机制。要坚持发达国家多承担义务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对其工业化进程的环境欠账和现行的高度密集生产及奢侈性浪费带来的环境后果负责。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技术、提供资金支持,反对发达国家动辄实施环境贸易制裁,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在世贸组织多边谈判中积极、广泛地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集体谈判力量,要求发达国家修改或取消不合理的和过度的标准,坚决抵制绿色保护主义。我国应充分利用有关环境规则下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和差别待遇,尽量绕开一些壁垒。

(二)企业措施

1、搜集国际市场“绿色信息”

我国企业实施国际绿色营销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国际绿色市场调查,搜集绿色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绿色产品,开拓和占领相应的国际绿色市场。绿色信息包括:消费信息、资源信息、产品信息、科技信息、法规信息、组织信息等。

2、应尽快采用绿色生产体系,提高技术质量水平

广大企业应抓住机遇,顺应环保时代发展绿色化的潮流,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实施产品绿色化战略,在产品开发、制造、包装、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切实地把环保要求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做到在研发环节上开发绿色产品,在广告上突出绿色效应,在公共关系上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在营销渠道上选择绿色企业,在供应链上选择绿色伙伴,在市场上寻找绿色消费者。实现满足企业利益、消费者需要和环境利益的营销方略,在环保时代求得生存和发展。

3、绿色会计,定量分析

所谓绿色会计制度 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特别是在成本控制中,不仅要对人工、本、原料等进行成本核算,而且还必须计算资源和环境的占有和消耗成本,这样就能够恰当地估价自然环境成本和污染的环境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对环境做出精确的定量分析,揭示其经济价值,为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正确的决策基础。

4、积极申请国际认证

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一个有全球性影响的国际标准。世贸组织的技术贸易壁垒协定强调在一切需要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地方,如已有相关的国际标准存在,各成员应首先采用这些国际标准,因此可以说获得ISO14000认证相当于取得了进入世界市场的“国际绿卡”。同时,要争取获得贸易对象国及所属行业的绿色认证例如美国电器产品的 UL认证、加拿大的CSA认证、英国的BSI认证、德国的G认证、欧盟的CE认证水产品的H ACP认证等。

5、技术转移,海外投资

单纯通过技术贸易难以获得较为先进复杂的技术,可利用合资经营与合作经营的方式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走引进与自主研发并重的道路,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一旦我们产品的环境技术是领先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制约作用必将不攻自破。海外投资不仅可以利用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而且可享有与东道国相同的自由流通便利,避免发达国家的环境壁垒对我国出口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①李昂.绿色,贸易保护的新旗帜[J].世界博览,2009(21)

②王金南. 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③杜强. 全球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策[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5)

④王认真,邱凤鸣.绿色贸易壁垒对策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2(4)

(赵丽英,1976年生,河南安阳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营销管理)

9.贸易壁垒案例 篇九

浙江一家专门从事女装出口的制衣公司将一批成衣按订单要求发往德国时却被拒之门外。纳闷不已的经营者被告知:不是服装尺寸不对路,而是小小的钮扣出了大问题——不符合环保要求

浙江绍兴雪尔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国良告诉记者,纺织品出口在欧盟国家的检验中有几项重要的指标就是染料中的偶氮和19种分散染料(染原料的几种有害化学成分)是否超标。入世后,作为纺织大县的绍兴出现了空前的出口好势头,但不少绍兴纺织品在欧洲国家屡屡受挫,多数问题出在染料上。

痛定思痛,永通集团积极寻求破解绿色壁垒之法。当初,国内化工行业还没有环保染料,永通就用国外的,尽管在大力开源节流之后,成本还是高了30%,出口几乎无利可图,但是永通人下定决心,要在世界市场上打响这张“绿色”牌。集团不仅将染料全部改为环保型产品,还斥资200多万元在企业内部建立了检测中心。

破解了绿色壁垒后的永通集团如同掌握了阿里巴巴“芝麻开门”的秘诀一样,顺利打开了欧洲市场,并牢牢占据了世界市场中的份额。这家10多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去年在全国印染行业中创下了产量、销售、出口三项全国冠军,外贸出口超过1亿美元,产品行销75个国家,其中,欧美国家占了40%。今年前三个月,产品出口又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0%,让业内人士连连称奇。如今,随着国内环保染料价格的总体走低,永通集团的效益显著提高。总经理李传海深有感触地说:“绿色壁垒不可怕,关键是要图„破壁‟。

2、绿色贸易壁垒案例

中国——欧洲:冻虾仁遭退货案

浙江舟山出产的冻虾仁以个大味鲜名闻海内外,欧洲是它多年来的传统市场。然而,最近舟山冻虾仁突然被欧洲一些公司退了货,并且要求索赔。一问原因,原来当地检验部门从部分舟山冻虾仁中查到了10亿分之0.2克的氯霉素。冻虾仁里哪来的氯霉素?浙江省有关部门立即着手调查。结果发现,环节出在加工上。剥虾仁要靠手工,一些员工因为手痒难耐,用含氯霉素的消毒水止痒,结果将氯霉素带入了冻虾仁,造成大量退货。

“随着我国入世,贸易壁垒正在消解,但国外对中国农产品的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日趋严重,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浙江省省长柴松岳说,“„冻虾仁事件‟给我们上了惨重的一课”。据了解,近几年我国农产品由于质量安全方面的原因而在国际市场屡屡受挫的状况已经不在少数。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繁荣、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我国的绿色食品规范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尽管目前已形成了由各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产品质量监测机构组成的工作系统,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但绿色食品的数量和产值仍然偏低。据农业部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有1100多家企业生产的2000多个产品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食品生产量一年为1500万吨,年销售额400亿元。这个数量在总体上还是偏小。“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绿色产品太少了!”浙江省副省长章猛进说,浙江省有那么多的优质农产品资源,但评上国家级绿色食品的只有8个,这样下去怎么适应国际竞争?绿色食品品种和数量过少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长期在农业生产上片面追求数量,忽视了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农业部有关专家在浙江省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提出,我国入世之后,质量将成为绿色食品的生命和市场价值所在,必须严格执行科学的绿色食品标准,确保质量,以质量促发展,才能保证我国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否则是无法抗拒“洋产品”的挑战的。

从“冻虾仁”事件中吸取教训,浙江省开始制订一系列鼓励发展绿色食品、打击危害食品安全活动的措施。杭州市对肉猪实行强制性尿检,凡发现有“瘦肉精”等激素的,一律不准上市,并对责任人加以处罚。浙中山区磐安县提出“生态富县”,县委书记刘树枝说,“9年后,磐安县绿色农产品的产值要达到农业总产值的95%!”浙江省副省长章猛进表示,省政府已经拿出100万元,让省农业厅抓紧制定浙江省的绿色食品标准,准备先在省里评绿色食品,评上“绿色”贴上标签的,由省政府给以奖励,评上一个奖励一个,动员越来越多的农户自觉地参与绿色食品的开发。

3、国际贸易救济措施案例

新华社伊斯坦布尔5月11日电(记者 陈铭)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11日在此间召开的第四届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会议上说,中国一直将最不发达国家作为援助重点,用实际行动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向他们提供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经济和技术援助:

中国已经向最不发达国家先后援建了近千个各类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文教、卫生、通讯、电力、能源和交通等领域,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还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500亿美元,明确要求将资金优先用于最不发达国家。2009年,中国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占当年对外援助总额的40%,2010年超过了50%。

与此同时,中国对最不发达国家减免债务,减轻负担,促进受援国的可持续发展。截至2010年,中方已与非洲、亚洲、拉美地区和太平洋等地区的50个国家签署了免债议定书,免除到期债务423笔,其中免除44个最不发达国家共计238亿人民币的债务。

为了帮助最不发达国家提高贸易能力,中国政府目前已经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的多数对华商品实施了零关税,开放市场,扩大进口,实实在在地帮助受援国产品对中国出口,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

中国已在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和柬埔寨等国与当地政府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对促进当地投资、增加税收和解决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中国已经为最不发达国家培训各类官员和技术人员2.6万多名,今后5年将培训8万各类专业人员,以增强最不发达国家自主发展能力。

4、社会标准案例

利乐:支持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利乐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广和执行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不但在自己的业务运营各个环节上恪守环保原则,更着力将其环保价值观推广到整个包装产业链,以助推整个行业上下游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利乐始终遵循 “4R”原则,即可再生(Renewing)、减量化(Reducing)、可循环(Recycling)和负责任(Responsibly);从原材料使用、产品设计,到生产运作乃至消费后包装的回收再利用,一切都围绕着可再生和降低对环境影响的原则来运行;利乐不仅利用对其供应商的影响力来推动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同时也直接大力投入到森林保护和科学管理中;在利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WWF(中国)选择福建永安林业集团作为推广示范单位,尝试将国际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方法推广到南方较大规模的森林经营单位,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更好地保护林区生态环境,并发挥示范效应;利乐与WWF(中国)密切合作,共同帮助永安林业集团判定高保护价值森林,开展森林认证的培训和宣传,并对认证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使永安林业集团的森林认证工作进行得顺利高效。

5、动物福利壁垒案例

10.本科绿色贸易壁垒论文 篇十

绿色关税制度

【案例1】美国对中国铅笔企业反倾销以及中国企业抗辩,这些年来可以算作“一年一度”的例行节目。1993年11月17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盒装铅笔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上海第一铅笔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铅笔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频频抗辩成功,2005年甚至争取到0.15%的“零关税”,2006年涉案的另6家公司在终裁中也拿到了12.37%至26.62%不等的单独税率,而其他所有铅笔企业都面临114.90%的高额关税壁垒。受第一铅笔2005年“零关税”的激励,中国企业积极应诉。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铅笔生产和出口国,每年铅笔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7成左右,出口量则相当于国外总产量的1.5倍以上。庞大的产销数量使得企业市场拓展的余地相当有限,因此维护现有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铅笔企业表示,由于美国每年的反倾销关税不尽相同,上上下下波动很大,使得他们的出口无法形成稳定的预期。而且美国仍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实在很不公平。

【案例2】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规定,所有在美国出售的鱼类都须来自经美方证明未受污染的水域。美国对原油和某些进口石油化工制品课征的进口附加税的税率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3.5美分/桶。1994年,美国环保署规定在美国九大城市出售的汽油中含有的硫、苯等有害物质必须低于一定水平,国内生产商可逐步达到有关标准,而进口汽油必须在1995年1月1日生效起立即达到,否则禁止进口。

【案例3】美国“碳关税”

美国众议院在2009年6月通过了一项征收进口产品“边境调节关税”的法案(即“碳关税”),即对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中国认为,“碳关税”不仅违反了WTO的基本规则,也违背了《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其次,从美国外部分析,“碳关税”主要针对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例,2007年美国进口的“高碳”商品中,11%来自中国。发展中国家由于起步较晚,在产业结构方面相对发达国家一直处于劣势。美国出台这一政策隐含着向发展中国家转嫁温室气体减排责任的目的,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美国在经历了200多年发展之后,其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上游位置,已经淘汰了很多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但却把一部分这样的产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消耗了自身资源、污染了自身环境后,将产品出口到美国,供美国人民消费。在这一体系下,美国出台“碳关税”不仅让发展中国家承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反而要为此买单,使发展中国家的部分产品成本抬高。

绿色技术标准

【案例1】最近,在美国、西欧以及日本等主要国家之间,又展开了设置汽车贸易壁垒的较量,这标志着世界汽车三大市场之间的贸易摩擦又将升级。

由于日本轿车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上长期受到欢迎,日本轿车在美欧市场的份额是美欧轿车在日本市场份额的几倍。欧盟试图通过制订和实施新的汽车排放标准来限制日本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增长,其新的环境保护标准要求,到2008年欧洲市场销售的所有轿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1995年下降25%,这无疑是冲着日本和韩国企业而来的。对此,韩国的汽车企业认为“在技术上难以达到”而反对;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则表示“与欧洲企业共同努力”,但不明确表示届时保证达标。欧盟准备在各成员国一致通过新的排放标准之前,先拿日本和韩国企业开刀,即首先强制要求日韩企业先达标,否则不能向欧洲市场出口。

据分析,由于在欧洲市场上,从日本进口的轿车以高级休闲车和大型轿车为主,其平均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比欧洲当地生产的车要高出近10%。若要达标,日本车就要平均减少31%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日本政府也不示弱,在1999年3月19日,日本政府与欧盟就汽车废气排放标准谈判破裂后,日本立即采取了针锋相对的策略:于1999年4月1日起实施“歧视性”的《节能修正法》新法案。该法案规定,到2010年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不同质量和用途的汽车,必须达到相应的节能标准,以减少汽车的废气排放。具体规定如下:两人(按110 kg计)乘坐时总质量在1t以下的汽油轿车,到2010年要比1995年的相当车型节能17.7%;同期1t~1.249t的轿车,要节能25.7%;1.250t~1.499t的轿车要实现30%以上的节能;1.500t~1.749t以上的轿车,到2010年要比1995年分别实现节能24%和9.7%。由于美国和欧洲生产的轿车在日本市场有近90%属于1.250t以上的范围,即几乎所有的美欧轿车都要在日本市场上受到更加严格的节能要求;而日本车在国内市场由于主要是轻型和微型车,因此受此修正法案的影响就没有外国企业那样大。

11.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篇十一

[关键词] 绿色壁垒 贸易保护 对策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内涵

1.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以保护国内贸易为目的,通过制定复杂多样的环保法律法规,颁布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检疫、认证和审批制度,以限制或禁止国外产品的进口而采取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目前绿色贸易壁垒主要表现为:绿色关税和绿色市场准入、环境标准、环境标志、绿色卫生检疫检验制度、绿色包装制度及绿色补贴制度等。近年来,随着贸易自由化在全球范围的强势推进,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逐渐为WTO所限用或禁用。由于绿色贸易壁垒具有表面的合理性、形式的多样性、实施标准的不确定性及保护方式的隐蔽性等特点,因而它正在更多地取代传统的非关稅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新形式。

2.类型和特点

基本类型。绿色壁垒的内容比较广泛,大致包括以下:(1)绿色技术标准。1995年4月,发达国家通过控制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实施《国际环境监查标准制度》,要求产品达到ISO9000系列标准体系。欧盟也启动了ISO14000的环境管理系统,要求欧盟国家的产品从生产前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的处理阶段都要达到某些技术标准。(2)绿色环境标志。它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均无损害。(3)绿色包装制度。要求包装必须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使用后利于回收再利用或易于自然分解。(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这种制度一直存在,但现在愈来愈得到强化。1993年4月第24届联合国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上就讨论了176种农药在各种商品中的最高残留量、最高再残留量和指导性残留量。(5)绿色补贴。它是指一种将资源环境费用内在化以降低外部经济效果使成本与效益尽可能在生产和经营者身上得到统一的一种手段。

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从其具体内容可以看出,绿色贸易壁垒具有以下特点:(1)较强的技术性,即对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过程的鉴定都包括较多的技术性成分。(2)较大的灵活性。由于各国的环保标准不统一,可选择的余地大。(3)较高的隐蔽性。许多国家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出口方往往难以预见具体的内容及其变化而难以适从。(4)一定的歧视性。有些国家或地区往往根据自身与其他各国的具体贸易状况采取不同的手段使国民待遇原则受到扭曲。(5)影响的严重性。绿色壁垒一旦生效,其效应较之关税壁垒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这种措施容易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多个国家,产生连锁反应。(6)争议性大。由于涉及面广,标准又不统一,隐蔽性与合法性相互交织,往往容易产生分歧,难以协调。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在我国,农产品及其附加产品、纺织产品、机电产品及化工产品是我国重要出口的产品种类。近几年来,这几类产品受到的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尤为明显。在出口的农产品中,像蔬菜、水产品及加工产品、肉、蛋类产品等,在进入其他国家时,受到了严格的产品检验和检疫。很多产品在检验过程中有的是某些指标的不合格;还有一些出口产品,没有达到新出台的检疫标准,使我国的厂商始料未及,最终导致产品无法在海外登陆和销售。像在纺织业产品出口时也有类似的现象,目前国际市场对于绿色纺织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我国一些中小型纺织产品加工企业无论从技术力量、人员素质和硬件设备去考虑,并没有生产绿色产品要求的能力,其产品就被他国拒之门外。对于机电产品,其他发达国家则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和环保要求,对我国机电产品设置了更高的进入的门槛。

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发展水平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短期的角度来看,首先,对我国主要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的产生影响,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减了出口数量,对外贸易额会下降;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1994年颁布的针对偶氮染料的禁令,就造成了我国104 种偶氮染料纺织品不能进入德国市场,减少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总量。其次,由于绿色壁垒的存在,影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机构和市场准入。出口中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比例在不断下降,而且对出口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后,对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及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影响。绿色壁垒无形中增加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包括检验和检疫、包装等方面的成本,进而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能会失去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从长期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来看,首先,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将会不断影响我国出口市场的巩固和扩大。由于绿色壁垒的不断加固,我国在主要出口国及地区的产品出口量已经不断地减少或是受到不同程度的进口限制,还有一些产品被禁止在国外市场出售。我国目前的出口状况不但难以巩固现状,而且出口量也在缩小。还有,绿色贸易壁垒从长期来看会影响我国出口经营的经济效益。自绿色保护主义抬头以来,“绿色”含量低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处于劣势地位,而我国这样的出口产品还占多数,在绿色贸易壁垒的要求下,我国企业就不得不增加许多产品“绿色”设计、研发和运输等成本,势必将会降低出口经营的经济效益,放慢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最后,国外污染产业移入我国,像废纸、废弃物等,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壁垒实际上采用了双重标准,一方面限制他国环境技术标准不达标的产品进入其国内市场;一方面却将不允许在本国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和技术通过“公害出口”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还有,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间的各种摩擦将会不断增加,也会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平稳的发展。

三、我国绿色贸易壁垒应对能力主要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绿色贸易壁垒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

由于我国各行业尚未建立绿色性贸易壁垒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更缺少具有绿色壁垒应对经验的专家,因而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2.自主知识产权少

国际绿色壁垒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以知识产权作为技术支撑,因而跨越绿色壁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技术支持能力,特别是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能力。

3.产业技术水平低

我国产业的采标率较低,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采标率相对较高,但主要靠引进技术,技术标准直接从国外搬来,采标率高的行业同样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基础。无论从提高国际技术标准采标率和提升我国技术标准的技术基础看,都迫切需要科技长期的有力支持。

四、对策和建议

1.从政府的角度来说

(1)应建立专业的研究及咨询机构,保证信息通畅。政府应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研究对外贸易绿色贸易壁垒体系,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状况,建立绿色贸易壁垒数据库,并定期向国内企业发布;应加强人才的培养和贸易壁垒知识的宣传和培训,让出口企业越来越重视新贸易壁垒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尽快建立有效完善的国内技术贸易壁垒体系,積极采用国际标准。随着贸易的国际化标准也日趋国际化,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制定本国标准,已成为WTO对各成员的要求。目前,世界上约有近300个国际和区域性组织制定标准或技术规则,其中最大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ISO,IEC,ITU标准为国际标准。我国国内企业应改进产品以适应各种国际标准,尽快通过国际标准与质量认证。

(3)采取适当的环境贸易措施,严禁国外污染严重的产业和不合标准的产品向我国转移。发达国家在设置“绿色壁垒”的同时,正将污染严重产业和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对此应提高警惕,加强进口商品的管理、审查、检测,坚决杜绝危险、有毒的废旧物资进口,以保证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同时,要在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同时,着眼于长远利益,严格审批,禁止外资在我国兴建污染大、难治理的农药、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企业。对于现有外贸企业的污染问题要限期治理,必须达到我国现有的环境标准,否则令其关闭处理。

2.从企业角度来说

(1)高度重视绿色贸易壁垒,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在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仍占很大比例,相当一部分农副产品及工业品达不到进口国的有关产品标准。因此我们外贸企业应提高科技水平努力增加出口商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环境标准。

(2)减少国际贸易壁垒的限制,企业是根本。首先,中国企业在发展战略上,要冲破原有的观念,树立“绿色生产”、“绿色营销”观念,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以此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而不能固守原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原材料优势,一味地打价格战;同时企业一旦具备了核心竞争力和良好的管理能力,应该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这样,一方面,可以绕过国际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可以直接接触和掌握国际或当地行业和产品标准;其次,企业要想发展对外出口业务,必须事先认真研究目标国家的各种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尤其是要掌握WTO框架下的各种技术标准,并按这些标准要求去经营生产。在一定时期内,企业要想出口,只能去适应这些标准,而不可能改变这些标准;再次,企业在国内要善于发起建立或积极参与企业战略联盟,在研发和生产上,倡导统一标准,有可能的话,要同国外同行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倡导跨国家的标准统一,最终能影响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参考文献:

[1]姜芳: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现代财经,2003,(1)

[2]施用海邵宏华:应对新贸易壁垒[J].宏观经济研究,2003,(3)

[3]杜强:全球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策[J].亚太经济,2003,(2)

上一篇:关于母亲节周记模板下一篇:描写尽职尽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