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教学设计范例

2024-10-07

片段教学设计范例(精选12篇)

1.片段教学设计范例 篇一

《假日生活早安排》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计算机是学生处理信息的工具,学习信息技术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本单元结合计算机文档处理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安排学生制作生活、学习中的文档,使学生能够将信息技术用于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注意培养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淡化技术教育为注重能力培养。

《假日生活早安排》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五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单元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稿任务学习相应技能。尝试探究内容涉及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和交流。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学生接触计算机时间较短,文字输入能力参差不齐,他们的信息技术学习经历不同,信息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同,虽然在前几个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小组协作能力和组际竞赛意识。然而对于WORD的使用,只有个别学生具有一定的使用经验,因此,课前准备好未作修饰的假日作息表,有助于节省文字输入时间,为新技能学习和练习留有充足的时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完成假日作息表的制作、修饰和打印;

2、过程与方法:通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知识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美化文档,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及策略设计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利用WORD修饰美化自己的作品,培养良好的审美观;

教学难点: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

策略设计:用“尝试探究”和“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从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构

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1.软件:WORD2000 2.辅助材料:课件“美观多样的文档”;假日作息表 3.教学实施环境要求: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课件展示教师制作的经过修饰美化的文档。

【设计意图】构建情景,展现精致美观的文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二)操作探究

复习——修改字体、字号、颜色和对齐

利用利用上节课学习的修改字体、字号、颜色和对齐方法修饰自己的假日作息表。组内评价,每组选一篇较好的文档上传,教师收集广播展示。小组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初步修饰文档,并通过组内、组间评价,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审美观。

1、调整行间距

教师展示已调整行间距的范例,和学生认为较美观的文档进行比较,学生找出不同点(教师每行字间距离较学生的要宽些,布局更合理。)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进行广泛的生生间评价,引导学生解决调整行间距的问题。

参考字体设置方法,小组尝试探究解决。

教师总结并以学生作品为例进行调整行间距操作演示讲解;

学生操作练习,调整完毕组内评价上传,教师广播展示,小组互评。【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动性。组内组间评价提高参与意

识,提高审美能力。

2、加入花边

教师用事先加过花边的例子与学生调整过行距的作品进行对比展示,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广播全班展示对比,提高学生的成就感,继续激发学生的爱美、加工美的热情,诱发求知欲。

让学生以调整行距为基础,自主探究花边的加入方法。教师总结并以学生作品为例进行加入花边操作演示讲解;

学生操作练习,(教师巡视,适当指导)添加花边完毕组内评价较优秀的上传,教师广播展示,小组互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动性。组内组间评价提高参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3、添加底纹

教师用事先添加底纹的例子与学生加了边框的作品进行对比,学生感知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对美化文档的形式越发感到层出不穷,美不胜收,求知欲高涨。

让学生以行距调整和加入花边作参考,尝试探究添加底纹的操作。教师继续以学生作品为例进行添加底纹操作演示讲解;

学生操作练习,(教师巡视,适当指导)添加底纹完毕组内评价较优秀的上传,教师广播展示,小组互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动性。组内组间评价提高参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4、小组PK 教师小结,总结学生活动。提出小组PK游戏,激发学生巩固知识的欲望。学生从共享文件夹中自由获取待修饰的假日作息表,限时修饰,组内评价选出较优美的上传待评,有缺憾的说明缘由,大家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

1、自由选择并进行加工符合学生自由探究知识的规律,2、游戏内文档内容格式各不相同,除需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知

识进行必要的加工外,还包括段距、缩进等课本中未提到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拓展平台。

3、文档内容有太窄的、有太宽的、有距离顶端较远的、有距离底端较远的,让我们看上去不是很美,需要学生修饰,此项障碍设置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又提高一步。

5、打印假日作息表

你能预测一下你的作息表打印出的效果吗?我们能够未卜先知吗?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提高学生对软件的人性化认识

讲解打印预览及其作用,教师讲学生尝试。交流评价

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地引导讨论交流方向。1.学生就自己探究知识技能的活动过程及结果交流发言。

2.学生按照“学生作品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共同参与,实现相互交流、学习。

3.教师对各小组和个别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及学生参与度进行评价。【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是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少数知识掌握不太好的学生,则是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

(四)归纳提炼

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提炼出三项修饰文档方法的规律。

【设计意图】系统地为学生的学习进行整理归纳,从而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更全面、更深刻地掌握。

(五)教学延伸

1.任务延伸

课下自己设计一个《个人小档案》。记录自己的成长路程。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身实际出发,学习就是为了为我们服务,为人民服务,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

2.知识延伸

课下尝试比较页面边框设置和边框设置的区别。

【设计意图】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拓展学生知识面。

八、教学后记

这节课我以几篇修饰精美的文档为情景引导学生尝试探究新知识,知识内容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紧紧地抓住学生,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上能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动手和探究,在不断的成功过程中,总有新的任务等待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在知识巩固拓展上,我采取自取任务小组PK的方法,任务内容既有巩固内容又包含新的内容,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又一次获得了新的知识,获得了实际应用的能力,它有利于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整节课学生们情绪高,乐于操作,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2.片段教学设计范例 篇二

教材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英语基础模块2》, 说课标题Unit5, 围绕“change”展开, 是模块1 What’s your hobby?知识点的有效延伸。所教内容属第2课时, 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运动、饮食、娱乐、健康等动词短语的累积。能力目标:如何表达preference, 并能表达近三年自己的变化。情感目标:学生能感受到自己和身边的变化, 能描述变化带来的利与弊。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用9种方式表达生活中的爱好。

教学难点:有爱好和无爱好的人对比, 找出变化, 并解决由此引发的问题。

教学关键点:小爱好, 大健康;巧妙由学生悟出好的改变影射到各个学科学习和未来职场。

二、谈学情、学法

该焊接班共30人, 调查问卷后得出主要属于Visual和Kinesthetic类型。课前组合 (6人一组) ;辅以多元智能理论, 每个学生完成图表。 (合作学习法理论依据:只有学生自己了解自己特性和特长, 才能从根本上完成知识的接收到内化的转变。)

三、谈教法

教室教学与车间实践结合, 随时随地推行SCL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Bloom分类理论、演示法、陶冶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因地制宜进行德育教学 (意图: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

四、教学步骤:

(一) warm-up (5′) 分两个环节进行。

StepⅠ首先, 在游戏中开始我们的课程, 复习听力部分单词。

(意图:对于擅长运动的学生更能锻炼记忆能力。)

StepⅡ在PPT上展示刚才游戏的单词, 然后连线。

(意图:针对Visual类型学生, 强化记忆。)

(二) Revision (3′)

以单选形式呈现在PPT上, 课下预留Book 1 Unit 5的5个实用英语句型的正确形式。

(意图:针对Kinesthetic类型学生, 用肢体语言给出答案。)

(三) New points (15′)

StepⅠ本堂课主要新授4个短语。

(此环节一词多译, 教师巧妙引出本堂课重点, 活学活用。)

StepⅡ穿插学生活动,

能否理解Book1中的内容, 并把新授词用到舞蹈中?

(此环节以Popcorn形式进行, 保证每组每个人按照人称先后顺序、单复数, 体现Bloom分类理论中理解层次, 同时教师可以看学生的评价反馈来判断学生理解程度, 进而决定下一步进度。)

StepⅢ除了舞蹈外, 同学还有什么爱好?

(以上环节让学生以brainstrom形式, 边交流边在纸上记录学习方面、体育运动方面等内容, 此环节体现Bloom分类理论中记忆层次, 并在教师巡视活动组时, 给予小提示。)

(四) Practice (15′)

StepⅠ学生以组为单位, 一分钟之内把本堂课所用到的10个爱好的动词和学习、体育、饮食、娱乐、健康等动词短语融合, 利用body language, 一人做动作一人猜, 组内不能重复, 然后进行阶段性评价。

(此环节体现Bloom分类理论中应用层次, 比反应和表达, 评价标准是哪组猜对句型多, 模拟更像, 哪组默契程度最高。)

StepⅡ教师看后, 引导学生smoking是爱好吗?

(此环节体现Bloom分类理论中分析层次, 呈现形式是每组挑选一名成员轮换到其他组进行讨论, 每组出一人并以自身为例, 得出近几年的变化, 最后描述变化带来的收获, 在每组表达的同时, 升华主题。)

StepⅢ播放视频,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情感主题升华。

StepⅣ在白板上的表格中填你满意的组和组员, 评选出课堂优秀团队和课堂之星。

(五) Summarize (5′)

StepⅠ每人发张卡片, 由学生自己总结本堂你所学的内容, 然后组长打乱顺序, 组内或组间寻求外援, 自我提高。

(以上环节借助多媒体教学弊端———效率高但学生记不住;同学活动很充分, 但绝大多数是口头表达, 所以卡片笔头总结弥补了漏洞。)

(六) Homework (2′)

观察家里的亲人, 看看他们都有什么爱好, 写下来10句话或录成VCR。

(意图:学生感受的是自上而下的关爱, 反之呢?) (五) 谈教学反思

1. 如何把英语课上活, 让学生动起来, 需要教师的智慧。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想出一些教和学的办法, 适应各种学习风格的学生。

2. 要做好Book 1和Book 2的衔接, 体现教材内容的循序渐进性。

3. 本堂课针对变化主题 (主题内涵优于知识点。) 由于时间的问题只是有了一个开头, 为后续的Reading预热。

(六) 板书设计

3.对教学范例的审视和突围 篇三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范例的偏差和误区

1.范例的选择过于泛滥,偏离教学重难点

很多美术老师美术课上准备非常充分,精心选择了很多范画,一堂课花大量的时间欣赏,希望学生能通过多方面的欣赏获得感知,得到美的熏陶。殊不知这样会好心办坏事,影响美术课堂实效。课堂会如一盘散沙,不仅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课堂学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也会如蜻蜓点水来不及解决。

2.范例的赏析过于成人化,偏离学龄特点

很多老师选择技能技法高超的范画,认会这样的范画是有水平的,能提升学生的高度。却不知这样的范画并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离孩子太遥远,和孩子不能产生共鸣。这样的范画不仅不能启发孩子的思维,还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困难感。

3.范例的演示过于自我,偏离教学起点

教师在当堂演示范例时,往往从教师自我的角度设计范例来当堂演示,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视角下,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导致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创作的源泉,作业都以模仿书本和老师的作品为主,程式化、机械化,毫无童趣。这样的范画演示过于强势,强调了老师的地位,忽视了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起点。

4.范例的呈现过于单一,偏离教学兴趣点

美术课中大多数教师呈现范例都以课件展示、板贴作品等为主,形式单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展示范画时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呈现的方式有趣些,那一定会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孩子们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二、小学美术教学范例的突围策略

1.范例选择要有针对性,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四年级《纸卷魔术》一课中,重点是指导学生抓住动物的特点,巧妙运用适当的纸卷来表现动物造型,难点是运用多种纸艺制作方法来装饰动物造型。为了让学生理解纸卷的巧妙运用,我结合今年是羊年,用学生们都喜欢的羊的造型为例。先出示生活中羊的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来探究可以用哪些纸卷来制作,学生的习惯性思维多以圆柱形为主,我及时展示出了巧妙运用圆锥形、梯形等多种纸卷制作的不同造型的羊的范例,很好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轻松理解了一种动物可以多种造型,纸卷造型可以巧妙运用。为化解本课难点,我还出示了多种纸艺制作方法制作的范例,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自主发现了多种制作方法。在这课中范例犹如点睛之笔,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轻松掌握了纸卷造型的制作方法。

2.范例赏析要以人为本,唤起创作热情

在《我设计的卡通形象》一课中我以孩子们喜欢的海宝形象为例,向孩子们展示了海宝多种动态、多种表情、多种服饰的夸张造型范例。每一次出示作品时,孩子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欢呼鼓掌和发出赞叹,在整堂课中,学生始终兴致盎然,在初步尝试也来为海宝设计形象时,画出的作品真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有穿着旗袍,挥动着小旗笑意盈盈的海宝,有穿着运动服做调皮样的海宝,有穿着印第安人服饰的外国形象的海宝……在这样的学习情绪下,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习知识是扎实有效的,我因势利导,进一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行其他卡通形象的创作,水到渠成,学生创作的作品真是百花齐放,设计出了各种生动形象的卡通形象。

3.范例呈现要形式多样,创设和谐学习氛围

四年级《漂亮的房间》一课,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房间的布置设计方法和装饰方法,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对家具和生活用品进行合理的布局,使房间的设计有个性,有创意,更漂亮。如果深入研究一下,这个环节范例的演示其实可以形式多样(1)我们可以采用当堂演示一种布局方法,组织学生讨论还可以怎样布局,教师再板贴几种不同布局方法的范例,打开学生的思维。(2)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动法,准备一些家具和生活用品的范例小图,让学生来选择,自己来摆一摆。学生在自主体验中掌握了设计方法(3)以玩游戏的方式进行,和学生玩一玩换房间的游戏,学生全方位地看到房间,自主选择家具,自己动手来布置。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布局方法(4)采用微视频欣赏,将布局的方法和绘画的步骤设计在微视频中,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5)每组上一堂课学做一些立体的家具,第二课时小组来摆一摆。学生全方位地看到了房间,用自己做的家具来布置,兴趣盎然,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小设计师。

4.范例演示要有启发性,开拓学生的思维

灌输式的范例演示,会约束学生的创新思维,阻碍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范例演示的方法应该把握好“度”,一切以学生为主,尽可能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具有启发性。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留白留得其所,画面上便会流动着生命,呈现万千气韵。这种手法以无胜有,有无相生,实在是一种智慧。把这种智慧运用到美术教学范例演示中,也会产生别样的精彩。

4.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 篇四

大数的认识是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认识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及数位分级,为以后学习读数和写数打下基础。

3.能正确地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教学重点:

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提出学习目标

(一)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题目叫《青年的财富》,想听吗?(生):想

师:故事中也有数学信息哦,看谁的耳朵灵!

有一个青年总是抱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天,在他无意中遇到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老人见他愁容满面,于是问到:“年轻人,你为什么这样不开心?”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年轻人说。

老人由衷地说:“穷?你很富有啊!”

年轻人问道:“富有?我怎么不知道?这从何说起?”

假如去掉你一一只手,给你10000元,你愿意吗?”老人问道。

“不愿意,”年轻人肯定地回答。

“给你100万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人,你愿意吗?”

(师:小朋友们,你说年轻人愿意吗?)“不愿意”!

“用1000万来换取你的生命,你愿意吗?”“当然不!”

“这就对了。你已经有超过1000万的财富了,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老人微笑着说。年轻人恍然大悟。

亲爱的同学,如果现在用1亿元换走你的爸爸妈妈,你们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是啊!看来我们的生命和父母是多么的珍贵啊,用再多的钱也是换不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

师:故事讲完了,你听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80、1000、100万、1000万、1亿等

(师适当表扬:真是个善于倾听的好孩子!你听得真仔细!……)

师:100万、1亿、1000万等都是大数(板书:大数)这样的数你还听到或是看到过吗?

(预设)学生举例。

生1:中国的人口有13亿多。

师:对,你了解得真多!

生2:房价和车价等

师:是的,你很会选择信息。

师:看来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今天就来学习有关大数的知识。(揭示课题:认识大数)

(二)想一想:你们想知道什么有关大数的数学知识?(提出学习目标)

1.计数单位的认识,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学习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3.掌握数位顺序表

二、交流互动,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自学例1,做一做。

2.学习小组互相帮助、质疑问难。(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引导小组内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相互帮助、相互探讨)

3.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1)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A: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也是计数单位。

B:我们知道了每相仿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因为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十个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百万、十个百万是千万、十个千万是一亿)

C: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D:一个数还可以分成个级、万级、亿级。

E:我们认识了数位顺序表。

F: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冲突。

A:你是怎么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的?

师:大家已经知道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象你们在教室里有座位,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要买票买个座位(如果不安排座位会怎样?)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是它们的数位。

B:从数位顺序表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知识?

C:为什么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4)学生自由提问质疑、激发冲突。

三、检测学习成效

(一)判断题(用手势表示)

1.从右边起,第九位是千万位。()

2.万、十万、百万、千万是计数单位。()

3.十万里有10个千。()

(二)填空:(独立完成,再校对)

1.千万位的右边一位是(),左边一位是()。

2.10个十万是(),1亿里有10个()。

3.2091837是一个()位数,最高位在()位,9在()位上,表示();2在()位上,表示()。

四、拓展知识外延

1.猜数

(创设情境:前几天,王叔叔买了一套房),它的价钱是下面几个数中的一个,956800 965800 895600 958600 9586000 986500

信息:是个六位数

它的最高位上数字是9

它的十万位上的数字是

5它的千位上数字比百位上数字多2。

你能根据给出的信息猜出它的价钱吗?先独立完成,再同桌商量商量,说说你的想法,比一比,谁猜得准!(反馈)

2.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大数有了一些了解,在以后地学习中,我们会了解更多的有关大数的知识。那时,老师相信同学们不但会读大数、还能写,相信小朋友们在数的王国里能更加自由驰骋!你们会读下面各数吗?

4576 45760 7800 78000 97540000 100000000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五、教师总结

5.教学设计标准格式及优秀范例 篇五

教学设计标准格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生分析

三、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2.本节主要内容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4.课时要求:

四、教学理念

五、教学策略

六、教学环境

七、教学过程

八、学习评价

九、教学反思

范例:

第一章 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分析

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

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

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注意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意外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对网络中心的观察和管理员的讲解,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拓扑图对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活动.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个支架。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技术网络的基本功能;强调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资源共享”的功能;计算机网络就是专指实现计算机作为端系统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的一类网络,它本身不必再有类型可分。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定义的理解,教学时应强调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资源共享”的功能;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认识,对网络进行分类的目的,应能体现出不同网络类型之间在更多的特性方面有较大的差别。对每一中网络的特性的叙述,都是从“网络作用(覆盖)范围”这一点上切入,然后在拓扑结构形式、传输介质与容量、通信资源利用方式、应用与服务等几个方面突出他们的特征。

4.课时要求:1课时

五、教学理念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的信息技术基础学习过程中,对网络知识有了一些了解和应用经验,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的学生往往是对网络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兴趣,甚至有部分可能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但由于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同学,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各有所得。

六、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在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归纳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形成的理解与已有的专家或他人的定义相比较,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建构自己的知识。

教学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这样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和枯燥。人为地将理论与现实剥离,会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实地考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环节。作为参观活动课的形式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也有助于交流的开展。如果没有条件进行实地考察,也可以采用观看录像的形式替代。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在参观过程

中建议可以安排机房管理员或网络管理员充当一个介绍者的角色,介绍的内容与流程与教师事先商定好,教师在参观的过程中也作为一个观察者身份参与其中。在考察过程中要注意吸引学生的兴趣,恰当的充当一个提问者的角色,集中学生观察的焦点,提高考察的效果。教师要做好组织、指导和服务工作,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归纳知识要点和适时反馈。对于学生的分组,由于是第一节网络课,可以从简单入手,按原始座位2人一分组,方便控制与管理。

七、教学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电脑室,学校校园网的网络中心

八、教学过程

九、学习评价

学生通过参观学校校园网,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具体而感性的认识,消除了部分学生对网络的神秘感,激发了他们对网络的兴趣。通过分组动手设计校园网络拓扑图,促进学生对网络的体系结构有一个较深层次的思考。

评价围绕本节的教学目标进行,重在对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反映。教师可以结合练习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活动,通过收集学生的网络拓扑图作品,以及让学生参与在线的课堂教学效果反馈调查,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课本的课后练习,了解学生对于网络基本感念的掌握情况。

十、教学反思

作为网络技术的第一节课,课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课要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要解开学生一直以来对网络系统的神秘感,需要通过一次实地的网络考察来了解具体的网络知识,而这需要老师与学校的网络中心联络好,提前做好安排,要求学校的网络管理员现身说法,而且应当协商好网络管理员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网络建设情况不同,学生的网络技术应用水平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前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与个性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差异。

对于本节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借助于一些具体活动的安排,让教学丰满和生动起来。通过校园网络的实地考察和网络拓扑图的制作,使实践与理论相匹配,营造高效率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 通过小分组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对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教师要鼓励

其在分组内或分组之间充分发挥起技术应用特长,带介绍的内容,使到学生能获得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相应信息,以便教学能顺利进行。在本课中又安排了一个任务给学生,就是要求学生根据了解到的校园网相关信息,设计一个简单的校园网络拓扑图,这个任务对于上第一节网络课的学生是又新奇又有挑战性,而作品一般都不会很标准,很专业。其实设计这个任务,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网络结构的认识,在观念上更深入了解网络架构,作品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学生有了实际的考察也有了一定深度的思考,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这种氛围,借助于对学生拓扑图的分析和评价,灌输入网络相关的功能,结构与应用等技术内涵,从而使学生对网络技术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认识。

十一、专家点评

值得借鉴之处:

本设计作者在准确理解“课标”要求的基础上,以生动的教学过程落实并发展了教材的设计意图,通过《网上在线课堂》让学生解开一直以来对网络系统的神秘感,同时学生能了解和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完成“校园网络拓扑图”任务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利用相互的时间差,完成校园网络的实际考察和校园网络简略拓扑图的设计,其教学设计思路新颖,既能

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使学生面临挑战,这一点对优生培养尤其有利。结合作者的“教学反思”,可以认为这种设计是成功的。

尚需考虑的问题:

6.《影子》片段教学设计 篇六

一、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识记“前、后、左、右”四个方位。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生活情境中辨别这4个方位,并用这4个词来表达方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识记“前、后、左、右”四个方位。2.在生活情境中辨别这4个方位,并用这4个词来表达方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影子的在阳光下的不同方位,激发学生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在生活情境中辨别这4个方位,并用这4个词来表达方位。

三、教学准备:PPT

四、过程设计:

1.感知方位:

师:同学们,请朗读课文,思考:影子在哪里【出示课文】

师:齐读“前、后、左、右”这四个字,想一想:这四个字都表示了什么?【学生交流后再读这四个词】

师:我们来看看图片,找找这四个方位。【出示图片,生找前、后、左、右】

师:你能找到自己的前后左右在哪个方位吗?【指几名学生指出自己的四个方位】

师:我们大家集体边读课文边指出这四个方位。【集体边读课文边指出这四个方位】

师:大家看前与后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这两个词是一对反义词,同样的,左右也是相反的词。你还能说出这样的方位词吗?

【设计意图:理解“前、后、左、右”的意思,识记这四个方位。】

2.辨别方位: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什么好办法辨别这四个方位呢?【学生交流】 师:老师也有个好办法,首先请大家来听一首儿歌。【播放视频】通过儿歌就记住了这四个方位(师范读)【出示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哪位小朋友起来给大家读一读?

师:同学们,现在就是早晨,大家看看太阳在哪里?大家站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向?(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我们边读儿歌边指出方向。【引导学生抓住“前、后、左、右”进一步理解“东、西、南、北”方位。】

师:集体边读儿歌边指出相应的方向。

师:下面我们来玩个拍手游戏【边拍手边说——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

师:我们在来挑战个难度高的拍手游戏,老师做个动作,你要做和老师相反的方向。【边拍手边说——例:师拍拍前,生就拍拍后】

【设计意图:通过儿歌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方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朗读深化情感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指出方向,看看这调皮的影子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再次回归课文,体会这四个方位,品味语言之美。】

4.表达方位:

你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一下你周围的同学吗?【出示句子,我的前面是_____.在小组里进行交流,然后集体交流。】

师:现在,我们换一种表达形式,谁来试一下。【出示句子:____在我的前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在前面扎实的引领下进行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再加上小组合作,让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能力差的孩子,老师稍加点拨即可。】

评价设计:

7.范例教学思想的渊源与发展 篇七

由此可见, “范例”教学提出的“个”→“类”→“概念”→“经验”四步教学法和赫尔巴特的四阶段教学模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范例”教学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尽量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 使对“个”的特殊性的感知、体验内化为一般的生活经验。赫尔巴特把自己对心理过程的理解作为教学的一条暗线, 表现出的是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控制, 学习心理过程规律成为握在教师手中的“缰绳”。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体系重视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突出“问题解决”, 他心目中的“范例”具有“根本性”、“基础性”和“根据性”, 其目标是精简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赫尔巴特一样, 根舍因以教学内容为中心, 偏向“实质教育”, 他认为内容决定方法, 内容决定直观形式。然而, 在他选择“范例”的标准中却体现出了对学生已有的经验、学习兴趣、未来发展和主动学习意识的重视, 关顾到学生的能力发展, “范例教学”一度被称为“新赫尔巴特主义”, 可见其受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影响之深。作为有深厚哲学文化和心理学背景的“范例”教学理论, 它表达了人们渴望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善良愿望, 它的基本思想跨越时空川流不息。“建构主义”把知识学习的心理机制描述为“同化”和“顺应”, 提出了认知结构和图式概念, 划分了人类认知发展的阶段和各阶段的发展目标任务, 使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更明朗, 更具实践价值。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学说, 形象地阐明了学生的现实发展和可能发展, 从而为教学内容的选择“立法”。

“范例”教学内容重理论轻方法, 它认为方法为内容服务, 方法从属于内容, 教学过程是使主客观统一的过程。也是主客观双重开发的过程。教师备课要吃透“两头”。它提倡以教学论分析作为备课的核心, 并且总结出分析教材的五个步骤: (1) 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性、基本性和范例性; (2) 分析教材对学生智力发展的现实意义; (3) 分析教材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 (4) 分析教材的结构, 即教材的重难点、组成整体的个别因素及其关系等; (5) 分析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现象、事件、特点、人物、状况、尝试等。该理论能使教师提高理解和解释教材的能力, 特别是能帮助青年教师把知识由学术形态变为教育形态。但吃透了教材, 并不等于就具有了有效实施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由于缺乏现代心理科学成果的有效指导, 在设计教学方法方面范例教学存在明显“短板”, 需要用当代教育心理学思想来补充。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把基于学生原有认知经验 (认知结构) 的同化学习细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其中下位学习又分为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这些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 为范例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设计技术提供了更具体的指导, 在教育学的演进中, 我们看到同样的两条主线, 一是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 教学过程与心理过程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更加真实的融合, 如语义网络、联结主义网络和产生式系统等认知模型是教学模式创新的心理学依据。二是理性分析思维传统, 继续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布鲁姆创立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使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导向的确定、教学监控的实施及教学评价的落实更具操作性;加涅通过对学习结果分类, 提出了各类学习有效进行的内外部条件, 提高了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水平和教学设计的专业水准。为一线教师找到一个工作蓝本是“范例”教学的根本追求, 从赫尔巴特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模式, 到赫尔巴特的“准备、提示、联想、概括和运用”五阶段模式, 到范例教学“个→类→概念→经验”四阶段模式, 到凯洛夫的“复习、引入、讲解、总结、练习”五环节模式, 再到改进型的“复习思考、创设情境、探究新课、巩固反思、小结练习”五环节模式, 教学模式设计除由关注“教”向关注“学”转化之外, 环节越来越具体, 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过程结构。

按照传统惯例, 确定教学内容的目标有三个不同层次, 依次是: (1) 知识; (2) 实用技术; (3) 态度和技能, 三种层次优先重视获取知识。突出行为培养新趋势的目标三级层次依次为: (1) 态度和技能; (2) 实用技术; (3) 知识———优先重视的是态度和技能。一方面, “范例”的基本性和基础性应随时代的进步而发展, 走出知识的樊篱, 体现对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素养的关注。另一方面, “范例”教学应超越以知识传授为终极目标的“教学论分析“,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教学活动进行“顶层设计”, 优化教学过程“构架”, 形成体现新基础观、新目标的教学模式。要达到这一要求, 必须在传统“范例”的标准中, 注入新的元素, 如范例应来自于生活实践, 应有层次性、开放性和启发性等;选择作为“范例”的问题应“入口宽、起点低、拓展性强”, 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的学生, 使他们乐于探究, 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发展。

8.《迟到》教学片段及教学心得 篇八

一、初读课文,激发需求

学生畅所欲言自己从文中读懂的内容之后,教师让学生自由说说: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1:第三自然段中,父亲为什么不叫醒“我”,反而让“我”睡到那么迟?

2:父亲从不许“我”乘车上学,为什么这次让“我”乘车去了呢?

3:父亲为什么之前对“我”如此之严,而后来又这么宠爱“我”呢?

4:作者为什么连用三个“很严”呢?

二、聚焦阅读,感悟形象

师:看来同学们对“父亲”这个形象有强烈兴趣,那我们再读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等会儿联系具体的语句、段落来交流。(生默读课文,思考)

1:我不是很喜欢文中的父亲。因为他对孩子太凶了,特别是课文中第十一、十二自然段,使我想起以前我爸爸打我的情形,心里就很不舒服。

(教师表示理解,并肯定他善于抓住重点段,同时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接着请另一位同学发言。)

2:我觉得这一段中的动词用得特别好,尤其是那个“抄”字,体现了爸爸气急败坏时,随便抓起东西打“我”的真实情景。

(教师肯定抓住重点词是品味、想象人物内心的好方法;对学生感受到的文章的“真实”进行引导,提升对生动描写的认识,体会关键词的表情达意作用。鼓励继续发言。)

3:父亲是很严,但“严师出高徒”,父亲是为“我”好才这样严的。你看最后一段写道:“从那以后,每天早晨我都是站在学校门口,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门的一个学生”,这就是父亲的“严”产生的力量。

4:我有不同看法。我觉得更是父亲之后送来的包袱使“我”产生愧悔,所以才改正了错误。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继续讨论,在“严”和“疼”之间体味深沉而浓烈的父爱。)

三、反复细读,领悟精彩

师:通过学习,你们已经成了林海音的知音。下面请你以林海音好友的身份,和林海音聊聊:在描写父亲的形象上,什么方面写得最精彩?请反复诵读课文,互相启发启发。

1:通过阅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课文对父亲动作的描写是最精彩的。我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到第十八自然段,这当中有父亲生气时的“拖、抄、抡”和送包袱时的“拿、递、看着”两组动词,表现了不同的情感,把父亲的形象写得很真实。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组动词动、静态的不同,朗读课文,感受风雨声中愤怒父亲的行动和雨后教室外无声的充满慈爱的动作,感悟动词表情达意的作用。)

2:我认为最精彩的要算对父亲的语言描写了。我觉得“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中满是父亲不容抗拒的语气,“快起!快起!”“起!”这几个句子最生动。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这些句子的特点,发现这里所有的句子都没有主语,引导学生认识非主谓句及其特点;进而通过比较主谓句(给这些句子加上主语“你”)和非主谓句的不同,了解其在表达情感上的特殊功能;最后分角色朗读这一片段,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3:本文的精彩处处可见。我觉得不管是刚才大家找到的动词,或者是父亲的语言,都很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点;但我发现,作者对天气的描写,也是在衬托父亲的这种“严”。

(教师启发全班学生到文中找出描写天气的句子,读懂父亲的“严”,体会这样写的妙处。)

四、激发新需,拓展阅读

师:大家已经读懂了父亲,那么对“我”,对其他人物,或者对这篇课文的其他方面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学生纷纷提出自己准备进一步探究的内容,如:作者的童年究竟是怎样的?文中的“我”后来怎样了?这篇文章的结尾会不会太平淡,怎么写到送花给韩老师?……在学生提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问题之后,教师鼓励学生把视线投向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投向同题材的相关文学作品,努力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问题的相关内容、答案。

【教学心得】

初步阅读提取简单信息之后产生的疑惑,很“真”,它发自学生内心深处,很“活”,既有指向内容陈述层面的,也有指向语言表达层面的。这种需求源于学生个体最内在的渴望,是阅读行为的原动力,也是最强的动力。其丰富性和真切性为阅读活动的展开打好了底色,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自主向上的光彩。在学生傾诉完各自的阅读困惑后,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意见,我引导学生将阅读关注点逐步聚焦在“父亲”这个人物形象上。留出充裕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己到文本的世界中去探索,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后,创设自由汇报的平台,让学生们展示、交流和印证自己的阅读成果。在这个环节中,我们看到学生智慧的火花四处进射。我的任务是适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亮点,顺学施教,从关键词的品读,到重点段落的感悟,直面人物的特点,将“教”语文的任务巧妙地“嵌”入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过程之中。接着,我又安排了学生与作家虚拟对话的环节,着力引导学生指向语言形式的阅读及学习,使学生的阅读需求更上一层楼,引导学生从感性发现上升到理性思考,实现了从“得意”到“得言”的美丽转身。

最后,我引导学生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其他人物上,延伸到文本以外,使之产生新的阅读需求,以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发展。

9.白鹅片段教学设计 篇九

一、入课

1、老师说话:大家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准备做学习之事。不过,课前我想先检测一下大家的听记能力。好,到现在为止,老师共说了几句话?

2、帮学生梳理,回顾所说的话(包括标点符号),同时告诉学生:如果把这三个句子(板书)组合在一起,则就可以组成一个段落(板书)但是这些句子的组合是有秘密的。(板书组合之秘)

3、入课:有什么秘密?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生独学

1、出示独学学习指南

(1)学习题的给定:

A题(5分):鹅的叫声(第3自然段)

B题(5分):鹅的步态(第4自然段)

C题(10分):鹅的吃饭(5、6、7自然段)

(2)学习指南(要求学生自行咬读)

①在以上三题中,请自选一题独自学习。

②找到对应的段落后,边读书边做学习卡上的作业题。

2、学习独自学习

三、小组学习

1、出示学习指南,并请学生自己阅读

①请就近找到同类(如:A类找A类)选题的人,组成学习小组(人数:2-4人)

②在学习小组内轮流修补他人做的题。

③做完后,推举1人。并请小组选定人后,集体给他出主意,帮他修补。(可要认真啰:若推举的人能得奖分,小组人员同得。)

2、小组学习

四、班级交流会

1、交流指南:

①小组自愿展示。

②请展示人按“报幕”-“讲述”-“道谢”程序做。

2、班级交流会。请学生及时评分,老师可及时鼓励。

五、课堂小结

老师说话:段落句子组合之秘:同类归框。并画图演示。

附:学习卡

A题(5分):鹅的叫声高傲(第3自然段)

一、逐句搜索信息(可填文中的关键词,也可自己概括):

1、第一句:提示语是:( )提示鹅叫声的特点是:( )

2、第二句:说鹅常做的事是:( )

3、第三句:作者看到的事实是:生客来时,鹅( ),篱笆外有人时,鹅( )

二、信息整理:

把上搜索的信息填入下图(括号里填提示语句中的内容,方框里填2、3句中的内容。注意:所填的力争简洁)

三、我的发现(像什么可多填)

1、看了以上的图,我想到:“提示语”句有点像( )第2、3句有点像( )

2、哦,我终于发现了:写提示语的句子,在段落中的作用是( )而其它句子的作用是( )

B题(5分):鹅的步态高傲(第4自然段)

一、逐句搜索信息(可填文中的关键词,也可自己概括):

1、第一句:提示语是:( )提示鹅步态的特点是:( )

2、第二句先写鸭的步态是:( )再写鹅的步态是:( )这是将鹅与鸭进行( )说明鹅的步态( )

3、第三句说鹅高傲得见了人也

二、信息整理:

把上搜索的信息填入下图(括号里填提示语句中的内容,方框里填2、3句中的内容。注意:所填的力争简洁)

三、我的发现(像什么可多填)

1、看了以上的图,我想到:提示语句有点像( )第2、3句有点像( )

2、哦,我终于发现了:写提示语的句子,在段落中的作用是()而其它的.句子的作用是( )

C题(10分):鹅的吃饭高傲(5、6、7自然段)

一、搜索信息(可填文中的关键词,也可自己概括):

1、在第五自然段中,提示语是:( )说鹅的吃饭( )

2、在这一段中,还写到了鹅吃饭有讲求:( )

①一日三餐,且需要三样东西:( )

②吃法是:先( )再( )后( )

③鹅在吃饭、吃水、吃草时,需要来回走动,但来去间鹅总是( )

3、在第六自然段中,说了鹅吃饭必须( )原因是( )。鹅见狗偷吃,发现后( )。尽管如此,鹅依然( )。若是饭罐空了,鹅似乎还( )。

4、在第七自然段中,交待虽然伺候人想办法把饭罐和水盒放在一起,但鹅还是( )。因此,在作者眼里鹅真是( )

二、信息整理:

把以上搜索的信息填入下图(括号里填提示语句中的内容,方框里填5、6、7段落中的内容。注意:所填的力争简洁)

三、我的发现(像什么可多填)

1、看了以上的图,我想到:提示语句有点像( )第5段中其它语句,以及第6、7段的一些句子有点像( )

10.《花瓣飘香》教学片段品评 篇十

【案例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哪位同学来读课题?

(一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不好。

师:谁再来读一读?

(指名一生读)

师:读得好不好?

生:(齐说)好。

师:那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案例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哪位同学来读课题?

(一位同学读,“花瓣”两个字读得轻轻柔柔的)

师:通过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那一片片美丽的花瓣。

(第二位学生读,将“香”字读得甜甜的)

师:同学们,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感觉到什么?

生1:我仿佛闻到淡淡的香味。

(第三位学生读,突出了“飘”字)

生2:我感觉到花瓣的香味飘到很远很远。

(第四位学生读,读得特别高兴)

生3:我仿佛看到花瓣张开笑脸,使劲散发着它的清香。

(第五位学生读,读得很陶醉)

生4:我仿佛看到小女孩被淡淡的花瓣香深深地陶醉了。

师:是啊,每个人的朗读都会让我们有不一样的感觉,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读出你的独特感受。

【评析】

一、 说说“再”

案例一中,一名学生读完课题后,教师对这名学生的朗读并不满意,却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请另一名学生“再”朗读一遍。第一遍的读与第二遍的读之间有没有递进作用呢?学生的朗读水平是不是有所提升呢?教师似乎忽视了一个问题:读得不好,问题在哪里?该怎样引导?教师的提问过程其实是启发与诱导的过程,教师通过自己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一名学生读完以后,教师没有评价,其他学生只知道不好,但说不出哪里不好,该怎样读好。当老师说“再”读一遍时,学生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去读。如果毫无目的地机械性重复,只会消磨孩子的个性与积极性,助长孩子的应付性。

案例二中,五名学生的朗读却让人一直有新鲜感,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老师只以一个问题贯穿了整个朗读的训练过程:“同学们,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感觉到什么?”这个问题不仅针对听的学生,也针对读的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读的学生只有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才能让别的同学听完后有所感受;听的学生也会侧重听这位同学在朗读中想要表达的情感。

二、 说说“好”

听课中,我们也经常发现类似于案例一中的问题,老师会问学生“写得好不好?”“读得好不好?”……学生听到类似的问题便会条件反射地回答:“好!”好在哪里呢?学生并未体验出来。接下来,未能体验出“好”的集体朗读,也只能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个性朗读更是无从说起了。

案例二中,老师没有说一个“好”字,却指导学生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读出花瓣的美、香和发自内心的深深陶醉。开始老师指名读课题,学生对“花瓣”两个字读得特别轻柔,“飘香”两个字读得很平淡,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同学,而是将他读得特别轻柔的“花瓣”二字指出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通过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那一片片美丽的花瓣。”接下来,老师放手让学生去体验,用主要问题“同学们,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感觉到什么?”引领下面的朗读。虽然接下来还有几名同学读,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因此,并没有重复、雷同的感觉。个性化的朗读让学生听得入迷,评得巧妙。五位同学的朗读分别通过“花瓣”一词展现了花瓣的美:通过读“飘”字,体现了花瓣散发香味的动态美;通过读“香”字,让听者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花瓣那淡淡的清香;通过学生高兴地读,体现了花瓣散发香味的愉快;通过学生陶醉地读,表达了小女孩闻花香时发自内心的深深陶醉,这些都源于主要问题的引领。

11.《荷花》教学片段与评析 篇十一

师:一个小姑娘, 立在水中央, 身穿白衣裳, 绿裙水中漾。猜猜谜底是什么?

生: (争先恐后地回答) 荷花。 (师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一列一列地读一读这些词语, 看看能发现什么? (课件展示词语, 生齐读。)

生1:它们都是描写荷花的词语。

生2:这些词语围绕着“颜色、形态、想象”来写, 一个比一个生动具体。

师:再一行一行地读一读这些词语, 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生1:第一行是告诉我们文章写什么, 第二行是说怎么写, 第三行则是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写。

生2:第二行和第三行的词有补充第一行词的意思。

师: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 读每一篇文章, 我们都要学会思考, 要抓住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这三个关键因素。

师: (出示“翩翩起舞”) 同学们, 这个词会读吗? (生齐读“翩翩起舞”) 知道意思吗?

生:描写人跳舞的时候像飞起来似的, 飘来飘去。

师:你把这种轻快的舞姿形容出来了。起舞是跳舞, 那“翩翩”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轻快。

师:很好, “翩翩起舞”是形容舞姿优美、轻快。

师:汉乐府诗《江南》、南朝的乐府民歌《西洲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都是描写荷花的名篇。荷花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 为什么从古到今有这么多描写它的诗文呢?请大家欣赏视频。 (伴随着悠扬的旋律, 课件展示优美的荷花视频。多数学生用手指点画画, 发出赞叹声。)

师:这一池荷花就是一首优美的诗, 一幅天然的画卷, 一曲美妙的音乐, 一个动人的故事。

【评析】结合低年级学生爱玩、喜欢参与的学习特点, 先从猜谜语开始, 然后顺理成章引出课题, 并在此基础之上, 顺势引领学生一起走进荷花池, 如此情境的创设, 不仅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还营造出平等、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潜心品读, 领悟美

师:同学们刚才都陶醉在美丽的荷花池里了。叶圣陶老先生是如何把一池荷花描写得活灵活现呢?我们读读课文, 找一找、画一画, 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叶、荷花的。 (板书:花、叶) (生读) 第一遍就能读得这么流利, 很不错。同学们, 一朵朵白荷花, 宛如一个个妙龄少女, 娇艳欲滴, 冰肌玉骨。怎样通过我们的读书声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呢? (一名女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得多好啊, 尤其是“碧绿”两个字, 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杨万里诗中描写的“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情景。全班同学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还没有读出荷叶“挨挨挤挤”的感觉, 也没有让老师感受到荷叶像大圆盘。 (生再齐读, 在“挨挨挤挤”、“大圆盘”等处增添了情韵) 同学们, 什么时候会出现“挨挨挤挤”的情景?

生1:荷叶长得茂密的时候。

生2:玫瑰花的花瓣也是挨挨挤挤的。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现在坐着是有距离的, 你们能演示“挨挨挤挤”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兴奋地挨挤到一起)

师:“青荷盖绿水, 芙蓉披红鲜。”多么动人的一池荷叶荷花, 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

生: (齐)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展开两三片花瓣……”

师:我仿佛看到了嫩黄嫩黄的小莲蓬。女同学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女生齐读) 全班同学把剩余部分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 花在什么时候会出现饱胀的样子?

生:一朵花快要开放的时候。

师:说得好, 请同学们用小手演示一下。 (生纷纷用双手模仿花骨朵)

师:同学们, 这个“冒”字可以换个别的意思相近的字吗? (生分别答:冲、长、钻。)

师:为什么作者不用“冲、长、钻”这些字, 偏偏要用一个“冒”字?

生1:这样可以使得文章更生动。

生2:这样可使文章更生动更优美。

生3:这样可以表现莲蓬的生机勃勃, 有朝气, 有活力。

师:刚才几位同学回答问题的声音很洪亮。“冒”是指液体、气体扑出来, 速度应该是……

生: (齐) 快。

师:同学们, 想象一下, 你现在就是一朵美丽的白荷花, 你娇美的小脸却被又大又圆的荷叶遮住了, 可是你急切地想把自己的脸露出来。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

(一女生读完句子, 学生纷纷露出微笑的脸, 做荷花之“冒”势。)

师:老师感受到大家朝气蓬勃, 急切地想要把自己的美露出来。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把“冒”势读得更加生动。)

师:真是“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谢谢可爱的孩子们!接下来, 请大家认真看, 用心听, 仔细想。 (师作简笔画:各种姿态的荷花、圆圆的荷叶。)

师:请同学们用文中的句子描述一下刚才看到、听到、想到的情景。 (生根据简笔画的提示齐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

【评析】这一环节正确处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个体独特体验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 因为前面的铺垫, 很自然地把学生引进文本, 让学生认真读书, 帮助学生养成潜心读书、静默思考的良好习惯;其次, 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多向对话, 如生本对话、师生对话, 还有生生对话, 让学生在对话中畅谈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在对话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接纳, 学会提升自己的认识;再次, 借助文本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上来。同时, 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运用得相当妥帖。因为个体自主, 学习有可选择性, 于是学生积极性高;因为多向合作, 学习以差异为资源, 于是学习有效率和广度;而关于“冒”一词的探究, 更是让学生思维在深度上有所延伸, 让创新和发展成为可能。

三、丰富想象, 品味美

师:满眼是绿, 满眼是景, 美不胜收。青翠欲滴的荷叶挨挨挤挤, 圆润的露珠在荷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这光芒衬托着一朵朵美丽的白荷花, 这情景怎一个“美”字了得。因此, 作者这样描写了白荷花——

生: (齐读) “这么多的白荷花,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 很美;看看那一朵, 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 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师:观满湖翠影, 看万点雪白, 闻阵阵清香, 令人心旷神怡。哪位同学能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 (生1能够流利地朗读。生2更自信, 读得更有情韵。)

师:你们的语言很美, 这幅画也已经很美, 为什么作者要说它是“活的画”?“活的画”这三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活的画”就是一幅会动的画。 (全班鼓掌)

师:是啊, 普通的画是画在纸上的, 而眼前的这一池荷花不仅展现了纸上的斑斓色彩, 而且微风一吹它便会…… (生齐答:随风飘动。)

师:对, 这幅画是灵动的。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叶圣陶老先生, 这幅“活的画”的画家又是谁呢? (生齐答:大自然。)

师:大自然无比神奇, 只要人们热爱它, 这个伟大的艺术家就会创造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让我们尽情享受。请看: (教师配乐讲述, 课件依次展示桂林山水、张家界、曲靖市第二小学校园风光。) “空中云雾迷蒙, 山间绿树红花, 江上竹筏小舟, 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真是“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一幅美丽的…… (生齐答:活的画。)

师:重重叠叠的山峰拔地而起, 耸入云霄, 它在张家界, 有着“十里画廊”的美誉。一幅美丽的…… (生齐答:活的画。)

师:漫步校园, 芳香四溢的桂花, 高大挺拔的雪松, 婆娑的鸡冠刺桐, 红如火, 白如雪, 黄似金, 粉似霞, 这又是一幅美丽的…… (生齐答:活的画。)

师:作者被眼前这一幅充满生机和情趣的画面深深吸引住, 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请同学们带着对荷花的赞美和喜爱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清风徐来, 荷香阵阵, 此情此景, 令人陶醉。人从岸上过, 如在花中行。人倚花姿, 花映人面, 花人两相恋。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你就是这其中的荷花一朵, 再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 (生再配乐齐读)

师:“一阵微风吹过来……”是轻轻的, 柔柔的, 大家读得像是狂风大作。“我就翩翩起舞……”这是轻快的, 曼妙的, 大家读得像是在做广播操 (生笑) 。我们再带入感情读一遍。 (生又配乐齐读, 声情并茂) 我感觉自己已经在做好梦了。 (陶醉状) 你读书最认真, 告诉我, 现在心情怎样?

生:很轻松很愉快。

师:请你再把最后两句读一遍。 (生朗读)

师:假如你就是美丽的荷花一朵, 可爱的小鱼见到你, 会对你说什么悄悄话?同学们小组内讨论, 注意礼貌用语。 (师简笔画:鱼)

生1:荷花, 我梦见自己终于变成了美人鱼。

师:这位同学心情太愉悦了, 梦见自己成了美人鱼, 虽然他是小男生。 (生哄笑)

生2:荷花, 昨晚我梦到自己在曲曲折折的荷花池里玩耍, 看着天上星星闪烁, 月光皎洁。

师:谢谢你的荷塘月色图。

师:小蜻蜓飞来, 又会对你说什么呢? (师简笔画:蜻蜓)

生1:荷花, 今天早晨我看到一朵朵白云像一群小绵羊在空中翻跟斗, 我也好想到天上去, 和它们一起玩耍啊!

生2:早晨我飞出去看到青山绿水, 云雾缭绕, 空气很清新。

师:你跟人说话的时候, 语气很温和。谢谢你。

生3:早上好, 美丽的荷花, 我叫小蜻蜓。我可以和你交个朋友吗?

师:你真有礼貌。

师:同学们, 除了蜻蜓、小鱼, 有其他小动物和你打招呼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 (陆陆续续答) 小青蛙、小鸟、小蝌蚪…… (师简笔画:青蛙、鸟、蝌蚪……)

师:“碧荷生幽泉, 朝日艳且鲜。”多么动人的一池荷花呀!叶圣陶先生以丰富的想象力, 描写了一池荷花的清新美丽, 他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文字中, 让我们得到了美的体验?请同学们再入情入境地读一遍课文。 (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评析】文本不过是个例子, 借助文本中的字、词、句和段落, 引导学生读书、说话和谋篇布局。读中悟, 读后说和议, 甚至于边读边演, 从前至后, 循序渐进。学生在诸多语文实践活动中累积起来的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态度, 更是无以复加, 其他所不可替代。

四、拓展延伸, 升华美

师: (课件展示牡丹、菊花、玫瑰、樱花、牵牛花图片, ) 配乐解说:这国色天香、姿态万千、五彩缤纷、姹紫嫣红的牡丹是我们的国花, 洛阳牡丹闻名中外。一朵朵菊花在阳光的照耀下, 傲然挺立, 千姿百态, 白的如晶莹的珍珠, 黄的似点点金星。玫瑰花的花瓣一片又一片, 层层叠叠, 微微下卷。艳丽夺目的樱花, 形状像酒杯, 黄色的花心向外伸展, 好像在冲我们微笑。姹紫嫣红的牵牛花, 像是在吹奏着欢快的乐曲。微风吹过, 她就翩翩起舞, 美丽的衣裳随风飘动。 (生不时发出赞叹声) 同学们, 看着这些娇艳欲滴的花朵, 你一定忍不住想动笔了。现在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花, 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写出花的颜色、姿态等特点。要求下列词语至少用上一个。 (课件出示:五颜六色万紫千红千姿百态花色迷人艳丽夺目美不胜收) (生练习写作)

……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自己的习作。

生1:洛阳牡丹万紫千红, 有红色的、白色的、粉色的、黄色的。红色的似火, 白色的似玉, 粉色的似霞, 黄色的似金。周末和家人一起逛牡丹园, 心旷神怡。 (师:一幅国色天香的牡丹图。)

生2:千姿百态的菊花在绿树和蓝天的衬托下, 更加迷人。白色的菊花像笼着轻纱的梦。黄的像点点星光, 冲我们眨眼。 (师:有动有静, 你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文字的描述中。)

生3:牡丹花色迷人, 有的像鲜红的玛瑙, 有的像丝滑的绸缎, 有的像孩子的脸蛋, 美不胜收。 (师:贴切的比喻使你的文章更有意境, 更有美感。)

生4:玫瑰花是情人节必不可少的礼物, 有艳丽夺目的红色、有神秘梦幻的蓝色、有娇艳欲滴的粉色, 美不胜收。 (师:玫瑰不仅代表神圣的爱情, 同时, 它也象征着一种人间真情, 象征着亲人的爱, 朋友的爱, 师生的爱。)

生5:艳丽夺目的樱花挨挨挤挤地缀满枝头, 露出嫩嫩的花蕊, 像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师:同学们以丰富的想象力, 描写了一幅幅充满生机和情趣的画面, 看得出, 大家已经深深体会到了《荷花》一文展示的巨大语文魅力。)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篇美文, 记住花之君子———“荷花”。 (生齐读课题)

12.学前教育主题设计范例 篇十二

《动物的生存本领》主题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06秋学前教育本

指导教师:@@@@@

《动物的生存本领》主题设计

一、主题名称:动物的生存本领

二、主题选择的缘由:动物世界生机勃勃、神秘诱人,它深深地吸引着宝贝们。要知道,宝贝们的天性,就是喜欢和动物做朋友的。他们会蹲在卖小鸡的摊子前半天挪不动步,听说去动物园玩立刻欢呼雀跃;更多的时候,他们会怀抱毛茸茸的动物玩具,央求大人给他们讲动物的各种有趣故事。因此创设了本次主题《动物的生存本领》,让宝贝们对各种动物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萌发善待动物的情感。

三、主题目标:

1、通过集体活动和图片、视频欣赏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冬季取暖方式,获知动物过冬取暖的自然常识。

2、通过交流调查表、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情趣化的活动中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特点。

3、营造“动物狂欢会”的游戏情景,幼儿戴上头饰后模仿小动物的肢体动作以及叫声,让幼儿们在快乐的狂欢中体验扮演小动物的欢快情绪,更增进亲近动物,与动物做朋友的愿望。

4、给予幼儿充分自主思考、探索的机会,通过自我思考,从中获得学习方法,促进其分析、思考等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育活动方案

(一)科学活动:《动物取暖办法多》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冬季取暖方式。

2、通过搜集材料,分享交流,获知动物过冬取暖的自然常识。

3、乐于和同伴分享经验,激发进一步探索动物生存方式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小动物的图片。

2、轻松、温馨的背景音乐1段。

3、视频及音乐播放设备。

4、事先搜集各种小动物取暖方式的图片。

5、相关动物取暖情景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1、结合季节说说人们的取暖方式。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教师:冬天很冷,人们是用哪些方式让自己暖和的?

2、请幼儿自由发言,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理解词汇:取暖。

3、概括幼儿发言的内容。

教师:我们可以穿上厚衣服让自己变得暖和起来,还可以使用一些取暖设备或者做运动

来取暖。

二、了解动物取暖过冬的不同方式。

1、与幼儿探讨动物在冬季过冬的方式。

教师:你们知道小动物在这样冷的天气里又是怎样取暖的吗?

2、请幼儿结合自己收集的动物图片,为大家介绍常见动物的冬季取暖方式。

(1)请小朋友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这种动物是怎样取暖过冬的。

教师:你收集的是哪种动物的图片?

教师:你觉得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的介绍,依次展示相应的动物图片。

3、观看视频,了解动物的几种取暖的方法,并进一步分享经验。

(1)兔子:碰撞取暖。(观看视频1:寒冷时节,野兔往往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横着身子互相碰撞。)

教师:小兔子在干什么?它们是在打架吗?

教师小结:兔子取暖时,只要身体互相碰一碰,撞一撞,这样身体很快就暖和起来了。

(2)白鼠:滚地取暖。(观看视频2:白鼠,在天冷时会将身体蜷成一团,反复从山顶上滚下来)

教师:白鼠为什么不停地从山坡上滚下去?

教师小结:白鼠在寒冷的冬天,把身体团成一个圆球,然后不停地爬上去、滚下来,这样身上就会暖和了。

(3)老虎:奔跑取暖。(观看视频3:老虎在雪地里不停地奔跑,对其他事物视而不见)教师:老虎为什么头低着,尾巴拖着跑?它看见小兔子都不去追赶呢?

教师小结:老虎靠奔跑取暖,一直跑到身体感到暖烘烘时才停止。这时候的老虎对猎物往往是视而不见的。

(4)猫咪:晒太阳取暖。(观看视频4:冬天,小猫蹲在太阳底下,趴在窗台上眯着眼睛睡觉)

教师:小猫为什么不去窝里,而要找窗台睡觉呢?

教师小结:许多动物冬天喜欢晒太阳取暖。

4、经验拓展。

(1)结合挂图,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

教师:动物取暖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毛发增厚取暖。狗、猫等动物到了冬天皮毛就会长得非常浓密,用来挡住寒风;在北极,每当海水将要结成冰时,生活在海水中的海象便纷纷跑出海面,成千上万地堆成一座座“小山丘”,依靠互相摩擦取暖;澳洲大戈壁滩上的犀牛感到寒冷时,便会将全身陷进泥沼中,让稀泥沾满全身,然后离开泥沼在太阳下晒干,再跳入泥沼,如此几次,身上的泥浆足有一寸厚,等于穿上了一件能保暖的衣服;很多动物会靠近炉灶、晒太阳来取暖等等。

(2)教师提问,请幼儿思考并讨论后回答。

教师:你最喜欢哪种动物的取暖方式?你觉得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

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动物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取暖?(取暖是动物获得生存的本能)

三、互动游戏加深理解。

1、同伴互动游戏“我做,你猜”。

玩法:请个别幼儿背对集体,自选喜爱的动物卡片,然后来模仿、扮演它取暖的 样子,让其他幼儿猜猜这是哪种小动物,是什么方式取暖。

2、在轻快的背景音乐中,师生玩互动游戏“我说,你答”。

玩法:请幼儿听题目,回答“是”和“不是”。例如,野兔取暖的方式是不停地滚动取暖。(不是)等老师提问完了之后,才可以开始抢答。遇到有疑问的动物,大家互相讨论后确定答案或回去后和集中一起查找资料寻求答案。

四、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自然界的动物取暖是为了保护自己,适应季节的变化而想到的方法。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

(1)科学区:

在科学区中投放操作卡和动物图片,请幼儿对应匹配动物取暖方式。

(2)阅读区:

投放动物过冬的图片、图书、相关动物的玩偶(手偶、指偶、头饰等),供幼儿说说、玩玩。

2、日常活动

幼儿园所可以组织幼儿观看相关的科普影片,进一步帮助幼儿积累动物生存方式知识经验,了解“动物取暖”是动物过冬方式之一。

活动反思:

1、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情境,帮助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动物,理解某些动物取暖的方式和行为,促进自我习得的能力发展。

2、通过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互动游戏,来进一步增进对动物取暖方式的记忆和理解帮助幼儿获得成功感、喜悦感。

(二)艺术活动:美工《好玩的动物面具》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动物面部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用绘画的方法绘制动物面具。

2、通过比较性观察,尝试创造性地表现不同动物的面相。

3、体验自主创新的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动物面部特写的图片资料若干。

2、教学范例两个。

3、《森林狂欢节》的音乐一段。

4、人手1根松紧带、1盒油画棒、1支胶棒、1把剪刀、1张卡纸。

5、彩色卡纸若干。(用作添画辅助部分,如:长耳朵)

活动过程:

一、动物变脸

1、教师带领幼儿玩“变脸”游戏。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动物变脸”节目,你们可要仔细瞧瞧我变出了哪几个动物的脸。

教师:你们先把眼睛闭起来,我数1、2、3!你们就可以睁开眼睛了!(教师将多个动物面具叠加在一起,玩时依次取下来展示)

教师:刚才老师变出了哪几种动物的脸?(幼儿自由发言)

2、激发幼儿学习制作面具的兴趣。

教师:刚才的“动物变脸”游戏好玩吗?你们想不想制作一个喜欢的动物面具呢?

3、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教师:狮王今天过生日。它要举行一场森林晚会,邀请全体小动物都参加呢!晚会就要举行了,让我们来扮演成各种不同的小动物去庆祝生日吧!

二、学习制作动物面具。

1、结合动物的面部特征绘制面具。

(1)先设想自己要绘制的动物面部形象特征。

(2)将两种动物图片放在一起,引导幼儿比较观察。

教师:小狗的耳朵和小猫的耳朵有什么不一样呢?小兔脸的形状和小猴脸的形状有什么不一样呢?

(3)示范画出突出的动物特征,比如,小兔子和老虎有三瓣嘴、大象长鼻子、小猴子的脸上有心形轮廓,小猫的眼睛又圆又大等。

2、示范制作步骤

(1)观看教师示范,了解制作步骤。

A、在卡纸上画出动物脸的轮廓和五官。重点突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与众不同的特征。不少动物需要添加长鼻子、耳朵、牙齿的,如大象、兔子等动物,可以另外用彩色卡纸剪贴上去。

B、用油画棒给动物脸部着色。用剪刀沿着动物脸的轮廓剪下来,将眼睛部分镂空。

C、最后,将松紧带穿入面具两侧的小孔中,调节松紧后系牢,一个面具就完成了。

3、请幼儿自主选择喜爱的动物形象绘制动物面具。

4、启发、引导幼儿大胆制作,可以运用线条装饰和鲜艳的色彩块对比,融入自己对动物的特征认识。

三、互动游戏:森林晚会

教师:小动物们!森林晚会即将开始啦!让我们尽情地唱啊,跳啊,和你们的好朋友一

起狂欢吧!(师生一起戴上自制的动物面具,伴随音乐一起唱唱跳跳,庆祝狮王的生日,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表演区:

请幼儿戴上动物面具到表演区和同伴一起扮演各种动物,做模仿动作,展示自己的作品。

(2)美工区:

继续投放面具卡纸,请幼儿尝试为近期主题活动中关注的小动物设计面具。

(3)语言区:

戴上动物面具复述、表演主题中的动物故事。

活动反思:

1、运用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进入游戏氛围,引发幼儿参与手工制作活动的兴趣,通过做做玩玩的形式,融入自己对动物的特征认识,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氛围中,体验自主创新的快乐和成功感。

2、通过游戏“森林晚会”,利用动物面具进行音乐表演,加深幼儿对自己绘制的动物角色的认同,获得角色化的体验。

五、设计思路

宝贝们如此喜爱动物,可野生动物因为稀有和凶猛,离宝贝们很远很远。宝贝们可不会满足于和家里的小狗、小猫玩玩游戏,他们渴望的,是走进真正的动物世界呢!

因此,我将打开这扇大门,精彩的动物世界大冒险开始了哦!当然,我们要从宝贝最熟悉的小动物出发,了解它们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尤其是重点了解动物们的不同生活方式是与生存的需要密切相关的。之后,我们将进入野生动物王国,探索每个动物神奇的特征以及非凡的生存本领。

上一篇:卫生监督所副科长竞聘演讲稿下一篇:狐狸娶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