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

2024-10-14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共14篇)

1.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 篇一

信息技术教学论论文:基于电子学档的《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学习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随着教育评价理念的转变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今的教学实践。实施新的评价方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和强烈愿望,如何将新的教学评价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已然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目前《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评价方式的不足,笔者结合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理念,在总结前人电子学档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程学习评价中融入电子学档评价的理念,运用评价量规,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论》进行全面评价,实现了面向过程和面向学生发展的评估。本文结合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研究了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建构电子学档评价体系及其应用的问题。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阐述本课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界定了本文中有关评价的概念;第二章介绍了电子学档评价的理论基础;第三章论述如何构建《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电子学档评价体系,并分析了电子学档评价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优势,第四章对电子学档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实践研究进行分析,并对实践效果从质性和量化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第五章总结本课题研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英文摘要】As the changes in the ideas of education assess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ourse reform, the

traditional assessment modes can’t perfectly adapt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nowadays.Putting the new assessment modes into the practice has been a common and strong desire of educationalists.How to put the ideas of new teaching assessment into teaching practi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to the people working on education reform.In the view of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present assessment of the In...【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论 学习评价 电子学档 量规 【英文关键词】Information Teaching Methodology Studies assessment E-learning portfolio Rubric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目录】基于电子学档的《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学习评价研究中文摘要4-610-17

ABSTRACT6-7

第一章 绪论1.1.1 基于教育评价改1.1 问题的提出10-11革的要求10要求10-11式的要求111212-1314-15习评价15

1.1.2 基于《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自身特点的1.1.3 基于《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新型教学模1.2 研究意义11-12

1.3 研究内容1.4 研究现状12-15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3 研究述评1.5.1 课程评价与学

第二1.4.2 国内研究现状13-141.5 有关概念界定15-171.5.2 学档评价与电子学档评价15-17

章 理论基础17-20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撑18-20构建20-3420-212121-22设计22-30录23-24与反思29-30

2.1 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1717-18

2.3 真实性评估理论

2.2 第三章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电子学档评价体系的3.1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电子学档评价的原则3.2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电子学档评价的思路3.3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评价目标的制定3.4 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电子学档评价的模块

3.4.1 学生个人信息233.4.3 学生作品集24-29

3.4.6 学习评价信息

3.4.2 学习活动记3.4.5 学习的体验3.5 电子学档评价的实施过程30-32论》课程中的优势教学论》的实践研究34-3634

32-34

3.6 电子学档评价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

第四章 电子学档应用于《信息技术4.1 教学实践研究的基本情况

4.1.2 教学班级情况4.1.4 各个模块的教学目标

34-614.1.1 实施时间344.1.3 实施计划34-35

35-36和电子学档内容要求36

4.1.5 学生考核方式4.2 基于电子学档的《信息技术教学论》学习评价的案例

4.2.1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课程目标4.2.2 “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活动设计4.2.3 电子学档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块中的实

4.3 实践结果分析53-60

4.3.1 实践结

4.4 分析36-5336-3737施过程37-53果质性分析54-58

4.3.2 实践结果定量分析58-60

实践小结60-61究结论6163-6570-71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61-635.1 研参考文献5.2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61-63附录致谢

65-7071

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 篇二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技术应用学科, 它有着很强的自身特点:应用领域广泛, 学科涉及知识面宽。我们不应该把信息技术学科仅仅局限于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操作上, 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工具,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学科评价必须注重学生信息情感、信息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获取等方面的全面评价。信息技术评价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提高, 改变传统的“应试式”考试评价方式。

一、作品评价内容

1. 评价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主要评价学生搜集信息时能否运用多种方法和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 如:各种的报刊、杂志、书籍、运用互联网, 以及通过与长辈沟通中获取等, 能否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

2. 评价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考虑和运用各种环境中不确定的因素, 让学生产生富有创造性的创作能力。

3. 评价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是一种技能, 就是指通过“问题解决”而使学生获得各种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学会扩充并整合知识, 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知识, 发展新技能, 并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能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完成任务。

4. 评价学生交流合作表达的能力。

评价学生能否与长辈交流, 并理解对方的意思, 从而获取信息, 以及思路清晰地、有目的地向同学说明制作过程的能力;能否与其他同学相互协作共同确立目标并实现目标;能否把自己当做集体的一员。这种能力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效率, 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作品评价的意义

新的教学评价机制,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有以下特点:

1. 让学生主动增加了获取信息渠道, 知识涉及面广。

很多学生现在已经习惯在网上查阅资料或看新闻。不少学生表示, 已经不能想象没有网络的学习和生活。这一结果表明, 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越来越强, 教会学生到图书馆搜集资料, 并且运用网络与学生交流, 已经成为今后学校和教师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甚至有学生愿意在QQ上或通过邮件与老师交流。

2. 体现了学生是课堂评价的主人。

新的评价方式转变了学生的地位, 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述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 这样, 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主动学习, 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 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设置具体的、没有统一答案的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即要求学生更多地运用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 因此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体现出学生的信息处理的综合能力。

新的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这样的提高是综合素质的提高, 而不是考完试, 就忘记了灌输的知识, 它将是终身受益的“能力”。

5. 灵活运用多种处理信息手段。

由于在创作作品中不限制使用软件, 学生都会使用自己熟悉的软件完成作品, 可以用到画图软件、金山画王和WORD等软件。在活动中加强了多种软件之间的联系。有些处理方法甚至超出了教学内容, 学生们可以尽展才能。

三、作品评价的注意事项

1. 评价的作品要能与真实生活产生关联。

这表现为平常信息技术的教学能经常结合实际生活创作作品, 如:制作妇女节、教师节贺卡、设计课程表等, 都取材于生活。那么教学评价也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 不能泛泛而谈。

2. 评价的重点是作品和过程。

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学生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 如反思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等, 都必然在评价过程中展现出来, 而作品则是各种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们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促使作品评价更加多元、全面。

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 篇三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评价技术 概念图

[中图分类号] G633.6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123

教学评价系统在教学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亦是如此。教学评价系统不仅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能让教师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准确地优化信息。目前,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逐渐显现出各种弊端,而现代教学评价技术则日渐成熟,其被运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已成为必然。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现代教学评价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有以下思考。

一、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评价技术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系统中,评价内容一般以课本所呈现的知识为基础,往往忽略学生作为不同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创新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评价方法十分单一,长期以来,教学评价都以笔试为主,只注重分数,没有多元化的衡量体系。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则一直扮演着被评价、被迫接受评价结果的角色,没有一套真正能让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三方共同参与其中的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多地关注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获得进步。综上种种表明,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系统存在不少弊端。因此,我们要引进现代教学评价技术,为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助力。

二、 现代教学评价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概念图的应用

概念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评价技术,它能够非常准确、有效地反映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相关概念的掌握与熟练程度。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概念点多且零碎,对逻辑的严密性要求较高,所以将概念图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可行的。例如,在平时的课后小测试中,教师可以选定课堂中的一个大概念作为主题,然后由学生用不同的关联词将不同的概念联系起来,也可对概念进行分级,由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概念图有着多样的答案,避免了单一答案对学生思维的限制,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能窥探出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与价值观。概念图评价方式的使用会对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起到持续优化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2.电子量规的应用

电子量规的本质是一种新型的评分工具,但它与传统的教师打分有所不同且更具多元性。它通常由教师为一项学习任务设定基础评判标准,基础评判标准有多方面的维度,根据学生作品的不同而变化,是一种多结构性的量化评价工具。在每个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知识单元下,教师需重新设计不同的电子量规。例如,对于《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章节,根据教学目标,电子量规的评价指标应侧重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多媒体作品的质量。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听讲思考以及小组合作情况等。作品质量主要包括作品的内容布局、主题定位、素材选取和创意性等。由此可见,电子量规评价方式所进行的不仅仅是终结性评价,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可直接通过电子量规来做基础评判,准确度更高,即时效率更强。电子量规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既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又能使学生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电子量规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显然具有先天优势,一方面,其评价标准多元,注重过程性评价;另一方面,学生的各种电子作品、软件操作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评价都可以用电子量规来完成。所以,这种现代评价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3.电子学档的应用

电子学档是一个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反省和作品上传的新型平台,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过程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同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条件,设计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且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电子学档。在实践中,笔者根据学生的情况,将本学科的电子学档分为五大版块——个人简介、个人作品、学习计划、自我评价和测试成绩。学生在建立好自己的电子学档之后,可随时上传个人的信息技术课程作品,供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和借鉴。学生也可将自己不同阶段的测试成绩上传至电子学档,通过对电子学档的建立、修改以及完善,再融入平时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找出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取得进步。这一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自我成长,将学生置于评价主体的位置,避免了教师唱主角的弊端。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成果的一项重要评判标准,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现代教学评价技术具有多元化、全过程、多方面参与的特性,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进新技术,用现代工具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蒲政治.现代教学评价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0(10):178-179.

[2]刘超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现代教学评价技术的应用探究[J].中小学电教,2014(Z2):45-46.

4.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 篇四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有着全新的改革,对新型的教育教学都比较提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发展性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教师可以在评价结果中,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之处,采取有效措施弥补学生的不足,着重培养学生的优势所在,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培养优秀信息技术人才,使社会得到良好发展。

1发展性教学评价内涵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展性教学评价就是对小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发现小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将独有的个性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有信心,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培养,使其可以更好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民主眼光看待学生,不仅奖励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还要鼓励学习较差的学生,评价的全过程都要实行公开、透明。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信息与知识初步积累的时期,发展性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最为合适的,教师可以根据发展性教学的需求,对学生加以严格的监控,在此基础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性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授课态度有着较大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工作,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身的特性,教师很难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性教学就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使教师可以适时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学校的要求,使小学生能够良好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对其以后的发展产生良好作用。

2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性评价教学应用策略

2.1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实际操作课程是较为重要的,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任务,所以,教师在设置授课内容的时候,要注意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较为简单的基础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信息技术《电脑能干什么》一课时,要为学生讲解如何从计算机中获取知识,如何查找学习资料,在此之前,教师必须教授学生操作过程,此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发展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评价,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习惯,教师并不是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是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加以了解,对操作不合理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保证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1]。

2.2重视学生学习方法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加以了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方法加以评价。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信息技术《大小写字母混合输入》一课时,首先,教师应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保证学生对知识掌握良好的基础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输入字母的过程中,有没有按照教师所安排的方法进行输入,发现学习方法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立即对其进行纠正,保证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其自身发展。另外,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一阶段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字母输入比赛,要求学生以最好的输入形式进行输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程的监督,选取输入方法较好、输入速度较快的学生进行表扬与奖励,发现输入方法较差的学生,不要对其进行惩罚,教师应该适当的鼓励学生,使其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增强学习信心[2]。

2.3重视系统性评价: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发展性评价中的系统性评价。目前,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注意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效率,但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记录,很容易忘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系统性评价方法,例如:教师在网络系统中,创建学生记录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效果,将学生的进步情况加以记录,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对每名学生制作教学计划,阶段性的对其进行考察,教师可以凭着对学生的记录,考察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归纳多数学生的错误性学习,教师要利用所掌握的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考核方法,考试卷只作为成绩判定的基础,教师也应该将学生的进步情况纳入到成绩判定中,学生的考试成绩要以信息档案形式公布,在表现较好的学生信息档案中,添加一些新颖的文字与图片,以达到表扬的目的。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其学习的信心,避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造成不必要的后果[3]。

2.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自身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还要重视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准备好课程的结构,在课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做总结,使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反思,同时,教师要求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对彼此的学习进行评价,这样,不仅会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另外,教师可以适当邀请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中之后,可以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关注,有利于发展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4]。

3结语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发展性评价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劳旭艳.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实践应用探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4(33):75-75.

[2]张成.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29):98-98.

[3]施建靖.发展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3(27):82-83.

5.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 篇五

信息技术课较其他学科而言更具科学性、实践性,其教学的效果有时并不能马上在课上显现,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注意评价的多元化。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自评即自我评价,他评包括生评、师评。我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每组分发“课堂评价表”,下课前五分钟请学生对上课的态度、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进行自评、互评、小组评,课后我再对小组及个人作评价。由于我面对几十个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的评价是针对个别表现突出的学生的。至于其他学生呢,我主要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来广泛了解,以确定以后关注的对象。这样的评价方式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有约束力,也更公平、公正。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有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但是他们勤能补拙,能利用课余继续实践、探索,这一点是很值得肯定的。很多时候,我允许学生课后将课堂作业进一步完善后再交给我打分。我常常发现他们不仅能熟练运用所教的知识,还触类旁通,习得了许多相关的内容,所以作业的质量更高。这样的评价方式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束缚,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更好地完成作业,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课堂实践的课外延伸。

6.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 篇六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反思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突出信息技术内容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倡导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适当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本文主要阐述教学评价的目的.、教学评价的特点,以及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关于教学评价的粗浅尝试(档案袋评价、实践作品评价、无纸化考核).

作 者:吕潮浪 作者单位:永康市芝英中学刊 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年,卷(期):“”(12)分类号:G43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评价 多元化

7.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思考 篇七

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并将之运用于实践过程中,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目的。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有关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体系还没发展成熟,在评价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传统的评价方法对于信息技术这门重能力的学科并不适合,因此我们还需探寻出新的有效方式来迎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需求。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小学教育标准的要求也挺高了,从教学方式到教学目的再到最终的教学评价,其标准都发生了改变,学生的能力培养将逐渐成为教育重点。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习中,为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因此,这就要求教学者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紧跟教育发展潮流,从根本上改革教育发展模式。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观念并没有跟上新的教育标准。绝大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只注重向学生灌输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而对学生对于知识的原理的理解、知识的适用范围理解和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忽略了。因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理解知识或者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而在课堂外不能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这与信息技术教学原本的教学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教师依然维持着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的评价方向造成了误导,使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标准围绕书面成绩展开,从而对真正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得不到有效验证。因此,这种不正确的评价方式导致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情况,不能通过评价来调整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因此,调整完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评价调整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对策

1.发展评价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标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评价需要起到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作用,而不单单只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发展评价目标,使评价目标符合新的课程标准,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应当改变以往只看成绩的方式,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小成就加以鼓励,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学生在学习掌握上的不足也不要加以批评,而是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所善于的知识点加强引导,并弥补不足之处。最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让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帮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目标。

2.拓宽评价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还需拓宽评价方法。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倡学校拓宽评价方法的种类,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中获得更好的成长方式。

教师应当在单一的依靠成绩评价方式之外发展更多的评价方法,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达到评价的目的。如以小组形式让学生相互评价、以班会形式进行师生互评、以班级为群体开展班级竞赛,对各个班级进行评价等等。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乐趣,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以更好的态度投身于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评价方法应当是积极的,应当尽量鼓励学生,在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外同时对学生的优点予以肯定,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习的信心得到增强,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并接受评价进行反思改正。

3.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8.浅谈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 篇八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科 多元化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我国教育的改革,已经得到了社会学者和人们的广泛关注,使得各个学科都相应建立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从目前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通过查阅文献和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方面还比较少,而信息技术学科已经成为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的一门重要学科,因此,应该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和教学的实际特点,来构建科学、全面的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打造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1信息技术学科评价体系的意义

学校将信息技术设置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意义在于,使学生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处理,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体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评价体系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更能使学生从根本上受益,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具备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基础信息应用能力。因此,构建完善的信息技术学科评价体系,意义重大。

2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的现状

信息技术学科,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来讲,属于非主流学科,在教学工作者们的意识中,只有语文、数理化等主流学科才应当构建学科的评价体系,往往忽视信息技术的评价体系构建。但是以当前的社会形势来看,信息技术也应当作为一门需要“评价”的学科。

信息技术学科有着既定的特点,理论的学习是基础,学生的实际的操作能力的提高才是教学的基本目标。当前,计算机已经全面普及到千家万户,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也就会因计算机有着广泛的实践条件而容易忽视教学中的实践。而信息技术对于学生的考核是以实际的上机操作为主,但是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考核究竟是在考核学生的哪方面能力,至今还没有一套明确的衡量标准。

比如理论题中的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诸如快捷键或者关闭窗口之类,其实大部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都是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来进行解决,但是以目前的评价体系看来,往往容易使简单的知识复杂化。再比如,对常用办公软件的考核中,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法远远不止一种,教学应当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主,使学生能够学会才是根本,但是往往这类的考核却又有着固定的流程或者顺序要求,即使学生完成了任务,也会因为“顺序不对”或者“程序错误”被判定为“不合格”。诸多因素的限制不仅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的影响也产生着一定的负面效应。

3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体系构建

(1)思想观念意识上的转变

新课改的实施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全面的创新,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做好教学的改革。这就要求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固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创新手段的教学,要勇于打破常规,使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比如对办公软件的教学,在讲授全面的理论知识之后,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完成作业要求,对于学生的考核标准应当制定在以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而不应当对死板的知识“程序”强加限制,这样才能让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并通过自己的思维来进行更好的应用。

(2)加强考核频率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考核,不应当仅限于期中和期末考试,而应当是在每一个模块的教学之后都适当进行一次系统的考核,不仅使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到学生们对于每个模块教学的知识掌握程度,更是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一次巩固,加深理解。对学生的阶段学习任务及时给予评价,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评价

任何阶段的学生都有着个性化的差异,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亦是如此。这就涉及到学生的不同情况,比如农村的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就可能相对薄弱,或者小学阶段的学生与高中阶段的学生教学评价也要不同等。因此,作为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层次分明的学科评价体系,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结论

综上所述,做好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能够极大程度调动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具有趣味性,对此学科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也要基于这样的特点。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信息化时代的建设,打好人才建设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景中,王继新,张屹.教育信息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13-18.

[2] 胡平波,甘国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J].教育学术月刊,2013(12):22-25.

[3] 杨永峰,徐小惠.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11):49-51.

9.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 篇九

上传: 饶文兴

更新时间:2012-6-12 9:29:07

课堂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到位的评价既反馈给学生之前的学习效果,又可以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可以说评价关乎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把信息技术课堂比作精致的“美味佳肴”,那么评价就是信息技术课堂的“佐料”,“佐料”好不好,适当不适当关乎一道“美味佳肴”的成败。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评价,笔者仅以个人的教学评价实践作点滴阐述。

一、妙用课堂评价语,抛砖引玉

现今,有不少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堂上也重视了课堂评价语,但总是停留在“好”、“不错”、“很棒”等平谈无奇、形式化的课堂评语,有的课堂甚至出现了一个学生在一节课上被老师表扬了数十次“很棒”等评价字眼。更有甚者,对学生的操作结果一言不发,没有发挥评价的真正功能。总之,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们可以从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情感态度、学习状态、学习素养、思维方式等6个维度开展精彩的课堂评价,妙用课堂评价用语,评价要在点子上,让学生真正感到课堂学习的成功感。如我在一次县级公开课上执教《制作多媒体ppt作品——为幻灯片设置多彩的背景》时,开始,由于有众多老师们听课,整个课堂氛围格外的沉闷,我内心也稍有着急。按照课前设计,我放映了自己制作的 “海宝旅游记”演示文稿后,揭示课题,再让学生质疑:这些幻灯片的背景是怎么设置起来的?学生们带着问题尝试操作,然后请个别学生上台演示。接着,我和学生共同小结为幻灯片设置背景的两种方法。此时有一学生突然插嘴:“老师,我还有不一样的方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插嘴,我沉着应付,便对他说“创新有时候就来自于与众不同,你有不同的见解,愿闻其详。”学生阐述了他的方法:单击右键应用模板。这方法正是我要在提高任务中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我抓住这契机,面向其他学生,听听他们的想法。大家一致主同他的方法可行,我称赞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学生们即刻呵呵地笑起来,好不开心哟,整个课堂氛围都轻松起来。

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往往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评较多的两个维度。教师的评价语既不能“扶一而压众”,更不能遏制或怒斥学生的插嘴行为。当学生有不同见解或不同方法时,不妨让学生畅所欲言,再引导到正确的方法上;当学生所阐述的内容偏离本课教学知识时,也不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再引导到本课教学内容。

当然,课堂教学评价语一定要把握好“度”,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评而有据,言之有情,宁“精”勿滥,这样,适时、合理的课堂评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抛砖引玉”。

二、巧辟评价阵地,它山可攻玉

众所周知,学习是个体行为,所以教师不可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只注重所有学生回答的最后结果。课堂评价中即要“对事”又要“对人”,而且要对所有人,那么显然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师言语评价这种单一的课堂评价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进行师生交流了,只有另辟蹊径。于是,我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初始阶段,指导学生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班级内建立了班级博客和论坛,让学生学会上传文件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根据学习内容和要求给学生布置制作文件、动画、演示文稿、课件等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且保存在自己的博客当中。学生可以随时修改完善,补充提高,老师定期对学生博客和班级博客进行检查、督促,对于学生中做得好的给予鼓励,定期评比校园“十大优秀博主”和班级“优秀博客”。这样一方面,老师和学生一边在课堂上学习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在博客、论坛中进行操作层面上的交流。这样极大地拓展了学生间交流的空间,而且教师还能适时对学生学习方法、操作能力、信息素养进行引导。

三、活用多元化评价,课堂你我他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发展个性。”学生都是有差异的,我们的教学评价也应注重差异性。那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就必须综合使用各种评价模式。

1、“酸酸甜甜”的自主评价

信息技术课堂中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现象可谓屡见不鲜,其实自主评价更能为学生搭建一个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平台。当然,为促使学生的自主评价更具有科学性与指向性,我们依据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性强、操作味浓的特点,请学生分别从“课堂专注力”、“我的表现力”、“思维创造力”三个方面加以评价,而且因人而异,可以采用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式评价。诸如有的同学以最直观醒目的分数衡量自己,有的则是采用别出心裁的星级评价,更有的以绘画形式呈现……如此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兴趣倍增,课堂上认真倾听的多了,随意开小差的少了;主动思考的多了,无动于衷的少了。自主评价让我和学生们找到了课堂的“快乐杠杆”,正如学生们套用的广告语所言 “酸酸甜甜就是我,我的课堂我做主”。

2、“麻中有辣”的互动评价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学生就是课堂最忠实的“读者”,他们不同的鉴赏力与感受力往往会使课堂呈现“百花齐放”之势。由此,课堂中的互动评价则成为一道“麻中带辣”的佐料,不少学生言语犀利,见解深刻,对大家的看法往往能一语中的。记得在讲述《认识窗口》一课时,有同学灵机一动把“窗口”比作魔术师,可以变高、变矮、变宽、变窄。正当大家都为这新奇的答案而喝彩时,马上就有同学这样评价“他的答案的确很精彩,但我要这样补充:窗口是个神奇的魔术师,那么鼠标的箭头就是最具魔力的指挥棒。”随之,我顺势引导进入探究学习,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便随之水到渠成地迎刃而解了。

3、“五味俱全”的捆绑评价

人们曾把信息技术教学称为提升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高速公路”,那是由于电脑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缤纷的视窗,刺激着学生的多种感官,而且每节课几乎都赋予学生自由演练的空间。可有不少教师为此操作环节怨声载道,声称学生不听指挥,漫无目的地“乱打一通”。小组捆绑评价正是摆脱这一困境的“良方”,每个组员的作品和表现都与小组总成绩息息相关,于是在合作的过程中他们便学会了合理分工,学会了团结协作,学会了取长补短,学会了自我克制。最终的评价更是鼓舞人心,大家一同在交流中分享,一同在收获中快乐,成功了,饱尝喜悦,失败了,查找症结,真可谓“五味俱全”。

由此看来,信息技术课堂有效评价也跟其它学科一样可以“精彩绝伦”,就让我们善用评价,巧用评价,我们的课堂一样精彩。

课堂激励:

1、某位同学的坐姿最好,她才不想当“大虾”呢。

2、我们的班级是最近课堂表现最好的一个,希望同学们能保持下去。

3、这位同学能用最快捷的方式来完成作业,而且质量不错,我想让她(他)给大家演示下。

4、我看到某小组的讨论很是热烈,而且他们的代表也出色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说明他们组是认真学习的,其他组也应该向他们学习才是。

5、这位同学刚才在完成作业的时候,能用上老师意想不到的方法(如:快捷键),说明这位同学平时就养成了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6、不要怕,老师会帮你的。

7、操作慢不要紧,一步一步来。

8、在这个问题上,你可以当老师了!

9、你这节课发言了好几次,看得出来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10、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看来你是认真思考了。

11、你真爱动脑筋,这么难的题你都能解决!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发现问题时:

1、很有观察力!

2、火眼金睛!

3、什么都逃不过你的眼睛!

4、连这都被你找出来啦,佩服你!回答问题时:

1、回答的怎么样,给点掌声鼓励一下好吗?

2、我都差点叫你老师了。

3、你简直是太聪明了。展示作业时:

1、我真想把你的网页发布到网络上去,让大家都欣赏一下!

2、我敢肯定,将来你一定能成为计算机高手。

10.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 篇十

【摘要】:形成性评价实际上属于过程评价法,它的主要创始人是美国的斯克里文,他提出了教学评价的重点所在。他认为评价者不仅应该考虑评价大纲的预期目标上,而且应该考虑到这样一种可能性,即要认识和研究那些没有预料到的结果的出现。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评价渠道课堂学习行为

回顾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普及教育20余年的历史,谈起教学评价只是近几年的事。而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围绕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各种研究也逐渐多起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电子学习档案、评价量规、自评、互评等一系列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常常被人们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中。然而,在新课标下这些评价方法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实施,何时选择何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却是大多数一线教师十分困惑的问题。

学生形成性评价,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广泛使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评价成为现代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有力杠杆,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从早期“为了选拔和教育儿童”的目的,转为现代的教育评价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一个共同的做法是,用评价最大限度的促进儿童的发展,力求发现并选择一切能的教育方式,创造教育环境,充分利用教育评价上及时反馈的原理,形成一种适合于每个儿童的教育。使教育评价为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每个儿童个性全面发展服务,为不断完善、改进教育,实现教育目标,加速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性评价的地位与加倍人重视。

形成性评价实际上属于过程评价法,它的主要创始人是美国的斯克里文,他提出了教学评价的重点所在。他的主要贡献在于:首次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区别开来;强调评价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评价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是否达到,而且在于评价目标本身是否有价值;主张‘无目标评价’(即形成性评价)。他认为评价者不仅应该考虑评价大纲的预期目标上,而且应该考虑到这样一种可能性,即要认识和研究那些没有预料到的结果的出现。形成性评价可以促使教学大纲的改进和革新,评价者可以根据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种种没有预料到的变量来修正目标,即评价者(也是课程实施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学活动会不断地反思评估,并做出规模小,但数量多的决策,以此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现有的教学项目。

学习不是一场比赛,而是一个过程。教师应关注这个过程,在学习规划的引导下,设计好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的难度逐步加大,最终达到较高的成就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向你自己最终预想的发展方向。而形成性评价的种种方法能促成这个过程的良性发展,使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到有效学习。

形成性评价除了测试性手段,如诊断性评价,大量的是非测试性评价工具。主要有教师观察、访谈、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作品展示、日常记录、评价量表和建立学习档案等手段。

一、建立学生电子档案

学习档案收集学生一个阶段或一个学期的学习成就。它根据复杂程度和目的分为6个步骤:收集、反思、评估、精选、思考和评价。

1、收集资料,建立档案

建立学习档案是形成性评价的主要手段。学习档案可以展示学生在努力学习后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也可以引起他们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我,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1-

自信心。同时学生档案也为教师、家长提供了学生进步的具体记录,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为下一轮教学活动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学习档案还可帮助观察学生所采用的学习策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建立学习档案的主要参与者。作为学习的辅导者,教师应该提出适当的要求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档案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认识过程,也是自觉把握努力方向、感受努力成果的体验过程,更是逐渐培养自己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的技能以及决策技能的反思过程。

根据学习档案的主要特点,在对新生进行起点评价后,就着手指导并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学习档案的建立为学生跟踪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提供了一个可以操作的具体方法。因为在建立学习档案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必须仔细检查自己的作业,自我评估自己的作业,并确定在学习档案中放进哪些内容等。他们就此可以领悟到评估自己的学习成绩、学习过程和知觉的重要性。

2、定期检查档案

学生档案还帮助教师、家长看到学生学习的轨迹,可以看到学生从中获得哪些益处,采用了哪些学习策略,还需要哪些帮助等。

因此,组织学生对学习档案的定期或不定期评估会使学习档案成为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工具。学生应在自评的基础上在电子档案袋中放入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以及对该作品的反思。

3、同伴互评

同伴间的评价使学生有了一个相互了解和学习的机会,同伴间相互启发,互相支持,共同提高,更加明确学习的方向,更理解评价的标准,因为教师在评价前往往会提供优秀的互评范例。

同伴评价渠道可多样化:可以以小组形式、班级形式进行 “优秀作品展”,把年级中最优秀的作品整理成一个电子档案,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展示,并设立“最佳内容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技能奖”,由全体同学评估、并可投票产生。这项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在观摩后的活动意见反馈中,同学们深有感触地说:原来存档作业可以做得这么好,这么有趣!但是他们认为“存档作业要做出来容易,要做好就得多下功夫”,他们表示“只要自己重视,就可以做得比别人更好”。

二、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表现、参与度及作业的评价

在每一天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学习行为、认知方式、情感特点,并以不同形式及时向学生做出反馈与评价。另一方面,教师也从中了解了许多有用的信息。比如:学生是否取得预期的进步,学会了什么,哪些学习策略对学生有帮助,哪些教学策略最有效,哪些活动和材料学生喜欢,学生还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1、对课堂学习行为的评价

在教学中老师们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中采取了消极对付的策略,如避免参与、虚假努力、做事拖拉等。他们并非在努力获取成功,而是在消极对付。通过反思,老师们找到了答案:原来学生并不是缺乏动机,只是教师引导的方式不对,无法激发学习动机,或因教师对学生只是片面了解,对学生造成了情感上的伤害,才使学生陷入了自我保护的状态。

因此,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教师们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如用颔首微笑表示赞许,耐心的以平和的语言、平等的交谈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形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心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强调人的发展,应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注重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2、对课内外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的评价

课堂行为表现和参与度的评价不应从单一的角度着手,而应从多维的层面展开。评价应重视创造力和思考能力的开发。教师应尽可能在“日常活动过程中自然地、无意识地进行”,通过观察和参考一次学生活动,通过观察学生对一项学习活动的目的和愿望,他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活动的表现来判断一个学生的技能。

3、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评价指标的综合化

形成性评价虽然通常是非测试性评价,但不排除测试性评价。学生学习生活的丰富性和智力表现的多元性呼唤评价形式的多元化,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在实践研究中,结合采用了定期的诊断性评价,较好地反映了一个特定阶段里学生所形成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这实质上是一种动态需要分析,教师们“问诊把脉”,以便日后更好地“对症下药”。终结性评价在每个学期中照样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形成性评价互补共生。

4、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理念实质上很好地体现了教育中“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思想,它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它的教学组织形式常常是围绕一个教学目标而设计许多任务,形成任务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准真实情境和真实情境中或独立、或合作地完成任务。

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的种种机智、诙谐、幽默、勇敢、谦让转瞬即过,对他们的种种即时表现是无法用纸笔测试完成的,只有采用形成型评价和表现型评价才能真实地将之反映出来。因而,形成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与任务型教学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体系,它们相得益彰,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测试。其目的是更好的改进教学进程,提高质量”。国外学者认为“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和学生所采取的用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过程”。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论界定并不相同,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相似之处,即强调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是一种过程的评价,同时它注重改善教学环节,而不仅仅是检验学生的学习结果。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基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发生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和学生交往过程中的反馈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师生的教与学。

参考文献:

[1]陈琳.现代教育技术[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2]赖宇庭,张桂香.开放教育形成性成绩及基本考核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1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实践研究 篇十一

一、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多以单一的板书、图片展示配合自身的语言艺术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这种形式容易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而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则为教学增添了无限活力。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地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调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而且由于多媒体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程度地扩大了学生的信息接收,让学生学习到和课堂教学相连的更多趣味性的内容,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增多,课堂不再只是死记硬背,而是充满很多美的享受的过程。

情境激发提高了学生理解力。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像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对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做一个情境回顾,看百草园的那些景物,那些乐趣,与自己儿时的秘密基地,欢乐的童年记忆产生联想,从而体会作者对百草园那种恋恋不舍的缘由和情感。而通过对三味书屋的封建教育的了解,感受自己生活世界的美好,这些情境式的体验能给予学生深刻的触动,从而有更多感受。

丰富的信息资源充实了课堂。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多媒体使用过程的便捷性和效率性,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丰富的素材库和快速的切换技术有效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的享受。板书、辅助讲解的教具准备等时间被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教学信息。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个人认识的形成都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二、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易走入的误区

多媒体课件展示喧宾夺主。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但是在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的应用中出现了同样的困扰。教师课堂表现力不断降低,成为“鼠标手”,课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而教师只是课件的展示者。而语文学科是一门需要情感引导与沟通的学科,多媒体能为教学烘托气氛,但不能完全有替代教师所传递出的情感表达。

多媒体复制利用不切实际。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技术发达,信息交换便捷,有的教师工作忙碌,有的认为网上别的教师做的课件比自己的好,很多原因,造成现今多媒体应用中的一种抄袭现象,从网上拿来就用。甚至一些教育网站也开展了相关的收费活动,让教师哪一堂课的多媒体课件都能买到。但是即使再优秀的制作,都不可能适应全部的学生,它一定有着制作者教学习惯和风格的表达。没有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上的这种复制教学,就只是一种机械化的知识传达,影响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不负责任。

多媒体应用忽略学生主体。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教学模式,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符合教学目的的达成。因此在设计课件、辅助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开展教学工作。并多收集意见反馈,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表现。但现今存在的一个重点问题,在于教师在多媒体应用中忽略了这一内容,多媒体教学一枝独秀,有很多的文图影像,却没有与学生的互动,学生成为课件的欣赏者。一堂课下来,欣赏得很精彩,学习能力的提升却看不到。

三、开展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做好与传统教学形式的结合工作。多媒体教学是把双刃剑,其具有信息量大的优点,但是如果利用不好,则会变成学生接收信息量过度,速度偏快,让学生难以接受。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做好与传统教学的结合工作。板书教学不是没有积极影响,比如说讲到教学的重难点,这时就将学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重点用板书列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寻找答案。而一些语言优美的文章,教师也要多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阅读文章时的情感体会,学生也才能更加投入地去朗读。而且语文学科的传统教学方式对语文教学发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正视传统教学的优点,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艺术。

2.要注意多媒体教学应用时的适度性。有些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运用上存在十分依赖的表现,所有的教学活动没有多媒体辅助就觉得有所缺失。这就造成教师和学生成为多媒体教学的附属,被动地为学生灌输大量的图文影音。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多媒体教学应用时的适度性,不要让多媒体独大,科学利用多媒体。只有从课程内容、课程目的,从学生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才会是成功的,不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只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因此,教师一定要坚持该用时用,不该用时不用,不多用不滥用。

3.要注意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导人,要把握学生学习的步骤和感受,并做出相应的灵活的教学调整,而不是成为课件的展示人、解说者,一味地给予学生很多知识、很多理解,即使是充满趣味性的。没有与学生建立一种互动,了解他们的信息接收情况,教学都是失败的,教师要懂得把握整个教学活动。

4.要注意教学开展学生想象力的保护。语文学科,教师的语言作用是十分积极的,且在思维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意识被激发,从而迸发出很多的想象力。学生对图文映射出的自我想象力也是其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做情境烘托可以,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想象力,不要直观化语文的一些文字表达,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而不是代替学生的文本阅读,给学生统一的固定的答案。

12.浅议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 篇十二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标

1.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心理因素, 课堂中使学生充分享受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要原则。但目前部分学生只是对上网或游戏很感兴趣, 对上课或完成课堂练习不感兴趣, 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与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和没有学习压力有关外, 还与对信息技术课程采取的评价方法不当有关。

2.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中要求教学评价要“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评价, 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学习缺陷、学习个性, 从而为学生学习的调整给出依据, 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打好基础。信息技术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教师对学生操作的评价, 让学生对自己还不熟练的操作进行反复的练习, 可以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

3.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引导学生学习行为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中要求教学评价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使学生由‘学会信息技术’到‘会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包括学生的参与 (思维的参与、实践的参与、语言的参与) ;师生的交流;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的探究欲望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 更要关注学。例如, 是否能与学生有效地沟通、是否了解学生的意图及其问题所在, 是否注重为学生创造利于交流的宽松环境, 而这些, 可以通过用具体明确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我们有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标准后, 就可以通过评价对学生良好的行为进行鼓励, 对不良的行为提出改正意见, 从而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不好的习惯得到矫正。我们制定的评价标准越具体明确, 就越有利于我们操作;越有层次, 就越容易为学生制定行为改进目标;层次之间的坡度越小, 学生越有信心达到。

4.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中要求“应当充分体现课程评价对教师教学及其改革的调节功能, 指导信息技术教师科学认识课程评价的各项结果, 合理地设计和调节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要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 教师, 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 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课上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课后要及时记录, 如学生是否积极主动, 是否提出了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是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是否帮助同学共同提高, 是否能正确处理信息垃圾等。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 从反馈信息中进行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原则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 特别是单纯以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为唯一评价依据的观念, 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充分注意学生各种智能发展倾向和个性特长, 其中尤其需要关注对学生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过程, 以及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符合社会需要的价值倾向。

本人认为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是:

1.围绕教学目标原则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信息技术的评价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 紧密围绕课程的基本目标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 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规划转变为对“教—学—评价”过程的设计和规划。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 并据此分析诊断学生学习情况, 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 发挥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作用。教师除了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外, 更要评价能力提高、情感提升、习惯形成等过程, 特别注意要防止把技能目标与能力目标混淆, 或者把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形式化的倾向, 这样才能科学评价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学习结果, 保证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

2.全面性原则

评价的目的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宗旨。因此要侧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 不能仅仅局限在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上。要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发展, 评价内容要尽可能全面。

3. 个体性原则

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性,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能使用统一和标准化的方式来进行的评价。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更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领悟能力不同, 如果都使用“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会大大降低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们在教学的评价中要有的放矢,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个性特长,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多元化原则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它更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 因此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以及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等特点。

首先是教师评价。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评价学生为主, 这样便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教师应以一个启发诱导者的身份去激发学生的灵感, 让学生自己领悟。在具体操作中要讲究语言艺术, 不能仅仅用一些“好”、“不好”、“对”、“错”这样简单的语言去评价学生, 评价语言要恰当地作出鼓励性的, 弥补性的评价。

其次是生生评价。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 也是评价的主体, 评价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优势。他们的评价眼光往往独具魅力, 他们的掌声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评价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的原则, 采取适当的方式, 多样化和灵活性相结合。

最后是小组评价。个人的评价, 个人的眼光毕竟是有限的, 如果把几个学生的眼光拼凑起来, 就是大家智慧的结晶, 更具有代表性和参考价值。俗话说:“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1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 篇十三

【摘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课堂下的新教学手段,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上,与信息技术相有效结合,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同时,还能提升教师教学的总有效率,所以如何将二者实现科学结合,不断完善二者的教学评价体系,需要教师进一步探讨。本文主要在教学评价改革的指导下,探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设计策略 前言

在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育事业中,有助于教师开展高效课堂,推进新课改的进程,进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而对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整合评价中,主要从三大方面入手,一应用什么的评价观念,即在二者相结合的意义下展开分析,探讨信息技术下展开小学教学活动,能够对学生带来怎样的积极意义;二是教学资源与教学之间的联系,信息技术课堂能够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给予学生更为真实和可靠的教学环境;三是这一模式是否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而学生在多媒体课堂上体验到怎么样的数学知识与课堂。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

首先,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具备明确的学习方法和目标,虽然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在数学科目的学习过程中,仍然需要掌握想象力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联系紧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上引入信息技术,转变传统课堂上的课本、粉笔还有黑板等枯燥学习形式,为学生创设更为丰富的就小学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如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认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动物的动图演示加法和乘法的计算过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其次,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体化知识,以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学习数学,需要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将前后知识的学习内容相互联系与应用,进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还需要教师加以训练。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主动将抽象化的知识转变成成学生所熟知,或可想象的事物,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影响,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如千米和吨还有毫米等计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

[2][1]合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不同长度单位的实物进行展示,以此加深学生的认知。

最后,鼓励学生敢于创新自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中提到,教师的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文内容的教学,而需要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并往创新型人才方面发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教学图像、音频或者录像等,让学生学会结合生活实际,将其融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并在不断融合与应用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完善信息技术下的教学资源,确保其符合教学要求

从教学内容展开分析,信息技术下的教学资源应与小学数学教学要求相匹配,即“适合度”,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材料是教学资源,通过丰富的教学素材、适宜的教学环境,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学习技巧。所以,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机融合,应确保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为小学数学课堂服务,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求;同时,还要保证信息技术下所呈现的教学形式适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学习规律的需要。如两步应用题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虚拟的对话场景,让学生通过体验,深刻理解到应用题中题目所提供已知条件,进而通过思考和探究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形式更为贴合教学内容。3.转换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模式,以满足教学需求

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有效结合,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因此,有必要从教学理念的设定方面入手,确保教学形式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传授的数学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在信息技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还应该体现出新课改教学要求,即实现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这一教学形式下,获得更大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如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不同面积单位的区分,并请学生自由分组,探析教师所提出的设问,以鼓励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实行有机整合后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应充分理解信息化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之间的联系与意义,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其意义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相有效结合,以充分满足课堂教学需求。【参考文献】

[1]张圆圆.新课标背景下关于小学数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24):86-87.[2]董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操作存在的问题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6(12):80-81.[4]

14.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 篇十四

一、群体──多媒体讲授型群体──多媒体讲授型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和发展。教学形式仍是在同一时间对整个班级群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不过教学手段多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师不但可以用粉笔、黑板等向全班学生传授教学信息,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传递。该模式基本步骤为:备课时教师研究教学内容,利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者是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各种教学素材,制作有关教学内容的演示文稿和多媒体课件,当然也可以从网上、地理资源库里挑选适当的课件;课堂上教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利用课件展示教学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并接受信息;最后教师总结整个教学内容。基本过程如下图:这种模式的教学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适合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地理知识,如月相及其变化、地球运动及其意义、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候的形成及变化、海水运动、地壳运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工业地域形成等。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的地理事物、情景、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因而它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改变课堂呆板的状况,而且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认识地理规律。其次,计算机多媒体简单、易操作,有利于快速、及时地呈现教学内容,节省了传统媒体所消耗的时间,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当然这种模式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首先学生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缺乏自主性;其次过于关注学生群体,而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关注,易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情况;多媒体的介入虽然会使课堂活泼生动起来,但有时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而且多媒体把各种应由抽象得出的结论诠释为直观的过程,客观上可能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自主──监控型自主──监控型基本特点是在网络教室里,学生根据需要自行使用教师提供的地理教学资源,选择学习预备知识、基础地理知识或拓宽知识,而教师则从主机上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监看监听学生单机上的电脑屏幕画面及声音,也可以对指定组或全班学生微机进行轮流监视监听,发现问题,及时辅导。这种形式的教学适合于陈述性的地理知识教学,如人类认识的宇宙、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大气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陆地自然资源、气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工农业区位特点、城市区位特点、文化景观的类型、旅游景观的欣赏、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资源跨区域调配等。这种形式的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提前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或网页;然后教师向学生呈现资源并提出问题,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及时反馈评价,过程由教师监控和辅导;教师总结教学内容。整个教学的过程如下图:这种模式的优点体现在学生从自己的特点出发,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学习者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所有的学生跟着教师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程序进行,抹杀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的监控和辅导又防止了学生的放任自流,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解答,弥补了个别化教学的不足。可以说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它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其运用受到多方面的限制。首先它对硬件设备、教学软件要求都比较高,要求每个学生都有电脑。其次,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及时监控,如果班级人数比较多,监控的力度就会大大减弱,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会受到限制。再次,这种模式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一定要求,比较适合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

上一篇:绿色物流系统中包装材料选择研究下一篇:桥梁结构计算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