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预防措施及宣教(精选15篇)
1.跌倒预防措施及宣教 篇一
1 危险因素
1.1 自身因素
1.1.1 身体因素: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 维持肌肉骨骼运动系统的生理功能均有减退, 造成步态的协调性、平衡的稳定性和肌肉力量下降。步态不稳将导致跌倒, 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控制能力下降、感觉信息的传入不正常, 老年人表现为视力、视觉的分辨能力下降, 糖尿病后期周围神经炎时感觉异常也容易导致跌倒的发生[1]。
1.1.2 病理因素:
痴呆或精神病患者尤其容易发生跌倒。任何能导致步态不稳、肌肉功能减弱如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小脑综合征、神经疾病、骨关节炎等的患者易发生跌倒。另外, 如白内障、青光眼、贫血、脱水、低氧血症都是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
1.1.3 心理因素:
一方面老年人个性好强, 常有不服老和不愿麻烦别人的心理, 对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也可自已尝试去做, 这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概率。
1.2 外在因素
1.2.1 药物因素:
巴比妥类可使老年人发生夜间和次晨跌倒, 长效苯二氮艹卓类通过影响精神运动神经而导致跌倒, 长效降糖药引起低血糖而诱发跌倒[2]。服用多种药物可增加跌倒的风险。如果同时使用精神类药物、抗高血压药、降糖药及镇静安眠药等>4种的药物就会大大增加老年人发生跌倒的风险[3]。
1.2.2环境因素:
物体绊倒、地面、光滑、光线晦暗、携带较重物品;穿拖鞋或不合适的鞋裤;家具摆设不当、床铺过高过低、座椅过软过低等;地面高低不平、灯光照明不好、楼梯没扶手、马桶的高度不合适等。
2 跌倒的防范措施
2.1 评估入院患者
入院患者在进行入院护理评估时, 要正确评估患者状况, 建立患者跌倒评估单, 对既往有跌倒史、卒中、老年痴呆、体位性低血压等易导致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列为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做好交接班, 并在相关护理记录卡上做好标记[4]。
2.2 改善环境设施
要引导新入院患者熟悉病区环境, 保持走廊走道通畅, 移除可能导致危险的障碍物;病房内照明光线柔和, 要有夜间照明设施;病床应有可活动的防护栏;病房内地面应平坦, 室内外的地面应保持干燥, 防止地面湿滑;沐浴时提供座椅以防止滑倒, 并定时巡视病房, 使跌倒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卫生清洁后如地面湿滑, 应安放防滑提示牌, 厕所要有防跌倒标识牌, 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注意安全、防止跌倒。
2.3 增强患者防范意识
教育老年人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 不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动作。对高危患者家属提供训练, 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体位改变, 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等。跌倒后的老年人常常会有沮丧、焦虑心理, 与他们好好地沟通和交流尤为重要。
2.4 药物指导
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应刻定期请医师进行药物评估;对于抗精神病类的药物更应慎用, 如有可能尽量使用非药物治疗[5]。
2.5 增强体质
适当锻炼: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骨胳及韧带强度, 如散步、太极拳等。合理膳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如禽、蛋、肝、鱼肝油、鳗鱼、木耳、香菇等菌类;多食用富含钙质的食物, 如鲜奶、鱼类、乳制品、大豆、豆制品、海带和虾米。
3 讨论
老年人体质虚弱, 骨质疏松, 跌倒易导致骨折, 而骨折后患者需卧床, 又增加了血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6]。因此, 如何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为老年住院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尤其重要。我院结合三好一满意活动, 积极推广优质护理服务, 护士在做好专科护理的同时, 注重患者的安全护理[7]。
通过了解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有效的预防和加强入院宣教, 做好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及护理, 对减少老年人跌倒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谈英.老年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实用临床医学, 2011, 12 (10) :106.
[2] 富莉芳.住院老年病人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 (6) :42.
[3] 何志谦, 阮初雷, 王身笏, 等.广西巴马县90至112岁50名老人的营养调查[J].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 1980, 14 (4) :22.
[4] 边奇.国外老年医学简况[J].解放军医学杂志, 1980, 4.
[5]陆燕弟.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12) :1041-1043.
[6] 鲍婧.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21) :1958-1959.
2.跌倒预防措施及宣教 篇二
【关键词】 跌倒;预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61-01
跌倒是指出现突发的、不自住、非故意的体位改变而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老年人口大量增加,老年患者住院的安全护理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而跌倒是老年患者住院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了解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做好健康教育是预防其跌倒的有效护理。我总结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的125例住院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5例患者,其中男75例,女50例。年龄20-102岁,平均69.5岁。125例患者有14例跌倒患者,病房跌倒患者2例,走廊跌倒患者3例,卫生间跌倒患者6例,吃了降压药后起床跌倒3例。
2 全面评估患者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患者在家或住院有无跌倒病史,最近3个月内有无跌倒记录;②不稳定的步态或不平衡的坐姿,步行时是否需要帮助;③接受药物治疗,患者是否使用了引起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④患者有无肢体的运动障碍、感觉障碍;⑤精神状态,认知行为受损,如意识混乱、意识恍惚、烦躁不安、焦虑等;⑥有无多个医疗诊断。
3 跌倒原因分析
3.1 生理因素 感觉迟钝老年人由于中枢处理能力下降,感觉到的信息就会简化、削弱,反应时间会增加;视力减退导致不能正确判断环境结构及障碍物,环境突然改变不能及时做出适宜的动作而跌倒;肌肉关节的因素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失常;腰背脊柱的劳损退变使脊柱对下肢的重新调整代偿能力下降诱发跌倒;短暂性脑缺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影响大脑的供血,引起间断性头晕而跌倒[2]。
3.2 环境因素 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除不平的路面、光线不足、环境杂乱、路边分界不清、地板过滑外,常因厕所、浴室,走廊无扶手、病床无护栏、坐在或躺在移动的未固定好的床、轮椅等。另外由于病床较小,过高,上床不方便,难以在床上坐稳,也使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性增加。
3.3 入院评估不准确,防跌倒评估不全面,未针对病人的高危情况开展宣教及护理,护士缺乏病人安全管理意识。
4 应对措施
4.1 做好入院评估介绍患者入院时,患者的视力情况,入院时或入院前用药是否有潜在跌倒的危机,步态及平衡能力,下肢能力,下肢肌肉骨骼是否有疾病,本身的肢体行动能力等,详细介绍病室环境,易引起跌倒的危险场所,如厕所,浴室、楼梯等,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对活动不便易跌倒的老年人建议家属陪护。
4.2 基本环境措施 ①患者常用物品放在患者随手可得的距离内;②尽量调低病床的高度,对可以活动的病床固定好床脚刹车;③在浴室、马桶附近装上扶手,浴室内置防滑垫;④病室地板保持干燥,通道、楼梯处应避免堆放杂物,保持通畅,病室的环境应该规范化[3]。
4.3 夜间护理工作 很多跌倒现象会发生在夜间,这是因为患者夜间意识比较涣散,灯光比较昏暗,护士要加强巡视,同时要告知患者夜间要上厕所时要家属陪伴或者叫护士协助。
4.4 加强健康教育 向跌倒的高危人群及其家属讲解跌倒的不良后果及提供教育,嘱其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清晨起床前,可在床上先躺半分钟,等完全清醒后,再坐半分针后起来。对于有过睡眠中坠床的患者,嘱其晚上睡觉时上好护栏。曾有过跌倒病史的患者,嘱其记住过去跌倒的方式、事件、地点而加以避免。
5 小 结
随着老年人口的大量增加,老年人的安全问题也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如何预防老年人跌倒是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全面,细致的护理评估,必要时护理干预以及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止跌倒的发生,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姚丽文,侯黎莉.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与评估表的建立[J].上海护理,2005,23(1):22.
[2] 张健,伍爱婵.广州3个城区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1,9(5):257.
3.跌倒预防措施及宣教 篇三
(一)患者在上或下检查床时,摄片技师首先要锁定检查床,并站在患者旁,一旦发现检查床移动或患者有跌倒迹象时,要及时稳住检查床或扶住患者。
(二)在检查床上摄片时,首先要锁定检查床,尽量让患者躺在检查床中间位置,叮嘱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以防患者坠床。
(三)对应有意识不清楚并躁动不安的患者摄片时,应有两位以上家属陪同保护,以防止坠床事件发生。
(四)一旦患者发生坠床或跌倒时,摄片技师要立即采取应急补救措施,并通知在班医生及患者所在科室的医生,迅速查看患者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随后将患者转入所在科室病房。
(五)坠床或跌倒发生后,要及时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或跌倒的过程及整个应急处理过程,要妥善保管好相关记录,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所需。
(六)发生坠床或跌倒后,根据其性质与情节逐级上报,并分别组织科室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七)为了实现最大限度地收集、分析、交流、共享安全信息,需要建立“安全文化”的新理念,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以处罚为手段的“不良事件”自愿报告机制,促进管理系统的持续改进。
处理程序(应急预案):
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或跌倒时——摄片技师立即现场应急处理——通知在班医生及通知患者所在科室的主管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损伤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将患者转入所在科室病房——准确记录并妥善保管。
上报程序:
4.跌倒(坠床)防范制度与措施 篇四
跌倒(坠床)报告制度与防范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增强对高危患者评估及预防策略的意识。
2、建立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处理流程。
3、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包括跌倒危险、最大伤害及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指导高危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4、入院指导明确,让患者熟悉床单位和病房的设置,知道如何得到援助。
5、通过示范确定患者及家属能正确使用呼叫系统。
6、指导家属将床周围的用品整理好,保持走道畅通无障碍。
7、提供光线良好的活动环境。夜晚巡视高危患者时,不要让病房太暗,打开夜灯或卫生间的灯。
8、将常用物品置放于病人视野内且易于拿取的范围内。便器应倒空并置于适当位置。
9、责任护士或夜班护士对高危情况(有跌倒史、意识障碍、65岁以上老年人、服用镇静剂、降压药等)的患者进行评估,在床头卡上挂防跌倒、坠床标志。
10、将评估情况告知家属,留陪护监管,做好相关指导。
11、注意环境安全,走廊和洗手间设防滑标记。
12、教会患者轮椅、助行器的使用方式,使用轮椅时或上下床注意脚轮的固定,患者下床应搀扶。
13、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体位不宜突然改变,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14、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15、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16、对于有意识不清、麻醉后未清醒及年老者等,应拉起两侧床档且固定好。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17、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18、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19、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20、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处理程序】
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
【上报程序】
发生坠床/跌倒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上报护士长→护士长根据情况逐级上报
5.跌倒预防报告处理制度.doc 篇五
2013年9月
跌倒预防报告处理制度
一、跌倒预防制度
1、跌倒风险评估
所有患者入院或转入时,均应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对于65岁以上、意识不清、运动障碍、视力障碍、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等有跌倒高危因素的患者,启用《南山人民医院跌倒评估护理单》进行风险评估。
1)对跌倒风险评估总分≥6分的高危患者,首次评估后每周评估二次。总分在≥2-5分每周评估一次;其他患者视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发生跌倒事件时,应重新评估并记录。
2)入院时对所有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知识教育,做好防范措施预防跌倒发生。
3)对跌倒风险评估总分≥6分的高危患者,在患者床头贴“预防跌倒”或“高危跌倒”等警示牌。每日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预防跌倒措施。将患者列入交接班重点,班班交接。
4)维持病室环境安全:
a.保持地面干爽。定时擦拭地面,定时检查床边、洗手盆、厕所及浴室地面干爽。用湿拖把拖地时,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破损或不平的地面须立即修补。
b.保持行人通道通畅。椅子、床、床头柜、物品按规定放置,不要妨碍通道。患者的鞋需整齐放在床边,勿妨碍通道。医疗仪器的电线需卷放好,以免松散垂在地上,绊倒患者。保持足够的照明。厕所、走廊转角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南山医院)护理部管理资料
2013年9月
C.正确选择家具及保持良好的功能。选用较重及重心较低的家具,减少翻倒及翻侧的机会。选用有轮的家具,必须附有良好的刹制功能。选用合适高度的床及椅,如有缺损,需尽快维修。常用之物就近摆放,便于患者取用。
d.厕所及浴室装有手柄,并定期检查扶手的稳固性。于是地面使用防滑垫或铺防滑地砖,保持地面干燥。厕所浴室的开关在近房间的门口。
2、安全提供医护程序
1)入院即日向患者及家人介绍入院须知及病室安全守则,请家人自备患者需使用的用品,如眼镜、合适的鞋子、助行器。
2)安排高危患者邻近护士站,以方便观察。3)选用合适的坐椅,需要时加上安全带。4)扶挡患者前,先评估及选用安全扶抱法。5)远送患者时需加安全带及床上床栏。6)患者“呼叫器”响时,尽快做出回应。7)指导陪护者提供正确的陪护方法。
8)适当使用床旁护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或专人陪护。
3、建立跌倒患者报告登记制度
二、跌倒报告处理制度
1、获知患者发生跌倒时,护士应立即赶到现场,安抚患者,初步评估伤情和病情,简要了解事情发生经过,通知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诊治。
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南山医院)护理部管理资料
2013年9月
2、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患者跌倒情况,包括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伤情及病情评估,处理经过及结果等。
3、患者发生跌倒后,医护人员应将情况告知家属,必要时来院观察、确认。对于不需要做特殊处理的患者,根据情况继续观察;对严重损伤的患者,需严密观察,积极治疗,同时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
4、患者发生跌倒后,当班护士或责任护士应向护士长报告,并填写《不良事件报告单》,24~48小时内提交护理部。
5、护士长要组织本科室护理人员分析讨论,对跌倒患者再次进行评估,必要时组织护理查房或请护理会诊。
6.跌倒预防措施及宣教 篇六
关键词:跌倒,住院病人,防范措施
跌倒是病人突然或非故意的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病人在医院内跌倒, 不但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 给病人和家属增加痛苦和负担, 延长住院天数, 增加治疗费用, 而且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 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0年住院病人发生跌倒事件15起, 占全年出院人数的1%;其中男9例, 女6例;年龄6岁~78岁;贫血病人8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Ⅰ级护理2例, Ⅱ级护理13例。我科认真分析跌倒的相关因素, 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 跌倒事件明显降低。
2 跌倒的原因分析
2.1 疾病
贫血、肿瘤、免疫系统疾病需长期服用激素的病人存在骨质疏松, 疾病本身使病人体能虚弱, 在独自行走、变换体位时因体力不支意外跌倒。15例跌倒中有12例是由于疾病导致, 因此, 疾病因素是造成病人跌倒的主要原因。
2.2 环境
病区地面湿滑主要发生在卫生间、配餐间等瓷砖地面以及护工清洁地面时。此外, 夜间病室光线、病区内有杂物堆放、生活用品摆放不当等都是造成跌倒的原因之一。
2.3 年龄
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病人以及顽皮好动, 无安全意识的儿童是发生跌倒的高危人群。15例病人中, 年龄65岁~78岁10例。有研究表明, 年龄与跌倒的危险性呈正相关[1]。
2.4 药物
镇静催眠药、麻醉止痛药、降压利尿药、降糖药及长期服用激素者, 可降低病人的认知能力或造成骨质疏松, 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2.5 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主观重视程度不足, 忽视安全告知的重要性, 对高危病人的指导、巡视及协助不到位, 欠缺工作主动性, 造成安全隐患。
3 高危时段
12:00~15:00, 病人经较长时间的输液后急如厕, 加之午间是换瓶和拔针的高峰期, 护士人力有限, 难以关注安全问题, 容易发生跌倒事件。05:00~08:00, 大多数病人需如厕排便, 但又未完全清醒, 容易发生跌倒事件。
4 预防措施
4.1 重视入院介绍, 加强环境安全管理
通过反复宣教使病人尽快熟悉住院环境, 如卫生间、呼叫器、床头灯的位置等, 按习惯放置生活用品, 准备合体的衣服 (裤子、鞋子) , 地面保持干燥 (卫生间、配餐间、食堂) 。
4.2 做好病情、安全评估
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物的病人, 协助其上床后服药, 对贫血或长期服用激素的病人特别要注意安全问题, 上床、下床或离床活动时有人搀扶, 风湿病人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必须有人看护, 且要量力而行, 切忌操之过急。我院制定了评估表[2], 可指导护士尽快掌握高危人群: (1) 近一年有跌倒的经历; (2) 意识障碍; (3) 视力障碍; (4) 活动障碍、肢体偏瘫; (5) 年龄≥70岁; (6) 体能虚弱; (7) 头晕、乏力; (8) 体位性低血压; (9) 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 (10) 住院中病情需要且无人陪伴者。
4.3加强宣教, 指导病人合理使用辅助工具
加强护患沟通, 了解老年人心理, 护士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老年病人外出检查、较长时间行走时, 除家属在身边陪同外, 护理人员要帮助病人合理使用助行器、轮椅等, 积极指导老年病人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强化安全意识和行为, 并在住院后不断强化, 使病人认识到合理使用辅助工具也是一种安全措施, 同时注重家属的教育, 指导家属如何照顾病人, 护患共同参与, 提高安全意识, 避免意外发生[1]。
4.4 重视细节, 减少安全隐患
病人睡眠时加床档, 便壶放在床头, 鼓励病人床旁小便, 浴室内增加浴凳, 减少床边的杂物, 固定好床脚刹车, 夜间开启地灯。对行动不便的病人, 叮嘱其夜起时一定要呼叫陪护或护士, 在他人协助的情况下小便或做其他活动, 以减少由于行动不便带来的跌倒隐患。对交流有困难者可采取手势、文字等方式加强沟通[3]。
4.5 合理排班、细化流程
护理管理者重视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合理排班, 增加高危时段的人力, 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患于未然。如白板上增加防跌倒一栏, 书写高危病人的床号, 规范放置各种标识, 将高危病人安置在靠近护士站的病室, 提醒各班加强巡视, 反复宣教,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晚间沐浴高峰期使用小广播温馨提示、安全告知, 预防意外的发生[4]。每月召开护理安全讨论会, 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 仔细分析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对采取的比较好的方式进行推广。高危病人重视护理记录, 做到有说、有写、有做。
5 跌倒的处理及上报
跌倒发生后, 值班护士需保持镇静, 立即通知医生, 积极配合治疗、检查, 将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做好护理记录和逐级上报工作, 切勿存有侥幸心理刻意隐瞒, 以免酿成严重后果。病人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 跌倒是一项重要的护理质控标准, 有效防范住院病人跌倒事件, 维护病人安全, 让病人顺利地完成治疗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高危科室需加强护士的培训与教育, 对病人实施有针对性、专科性的宣教, 始终加强环境的安全管理, 筛选出高危人群, 重点关注, 将跌倒事件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避免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王娟娟, 田梅梅, 施雁, 等.院内病人跌倒风险因素及其损伤分析[J].护理研究, 2012, 26 (11A) :2930-2932.
[2]王娟娟, 田梅梅, 施雁, 等.院内病人跌倒风险因素及其损伤分析[J].护理研究, 2012, 26 (11A) :2930-2932.
[3]屠新丽.对住院患者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和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4 (1) :29.
7.跌倒预防措施及宣教 篇七
【关键词】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防范策略
保护住院患者的安全,预防跌倒是医院每一名工作人员及家属共同关注的问题。跌倒不仅对患者造成生理、心理的伤害,还可能延长住院时间,给医院带来不良影响。只有及时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加强防范意识,落实安全措施,才能真正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
1临床资料
2010年l~12月,本科住院病人1250例,男700例,女559例,年龄29~9O岁,平均66.12岁;其中高血压病321例,心肌梗死208例,心律失常108例,心绞痛94例,冠心病100例,心力衰竭75例,心脏瓣膜病变39例,凤心病37例,心肌病39例,冠脉综合症25例,静脉炎1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17例,静脉血栓形成12例,病毒性心肌炎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8例,肺栓塞7例,急性心包炎5例,贫血性心脏病6例,其他疾病175例;发生病人跌倒事件5例,其中男3例,女2例。
2方法
2.1高危因素病人入院后,由管床护士全面评估病人有无跌倒的高危因素。评分结果>5分为高度危险性的病人,3~5分为中度危险性的病人,<2分为低度危险性的病人,按筛选结果确定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
2.2防范意识对有跌倒危险因素病人,护士根据预防跌倒护理指导单的内容,对病人及其陪护者给予预防跌倒知识的教育,同时发放护理指导单。指导单内容包括:根据病情需要使用床栏;下床活动请家属、护理人员协助;使用稳固助行器或家人协助走路;所需取用的物品,不在伸手可及之处时,请护理人员协助;大、小便时请在床上或床边使用便盆、尿壶或便椅,由卧姿下床的注意事项,穿鞋袜时的注意事项;使用床头铃;身上带有管道下床活动时的注意事项;环境安全的注意事项;照顾者要离开病房时,请通知护理人员加强巡视等。
2.3 预防措施对存在有高度跌倒危险因素的病人,在病床尾醒目位置加用悬挂有“防止跌倒”字样的警示牌。在病人病情变化及更换陪护者时,护士及时给予预防跌倒知识的指导,而且要随时检查监督陪护者对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在病人住院期间重复多次进行预防跌倒知识的指导。
3 跌倒原因分析
住院患者跌倒的因素主要是疾病。高血压病患者引起头晕,因无法保持平衡易跌倒。心功能不全患者活动无耐力,生活自理能力差,步态不稳易跌倒。心律失常患者发病时感心悸不适,眼前发黑,因身边找不到支撑物发生跌倒。而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或低血糖都易引起跌倒。高血压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服药期间改变体位时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本组1例因突然起身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跌倒。利尿药常与降压药、强心药联合应用,易出现口干、疲乏无力、头痛、嗜睡,易引起跌倒 。服用洋地黄类药物、镇静药、安眠药等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是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本组跌倒患者中1例正在服用洋地黄类药物,1例睡前曾口服安眠药。走廊、卫生间为公共场所,人员流动频繁,由于拖地后,地面未干或地面有积水,病区设施布局不合理,光线太暗,患者对环境不熟悉,都易发生跌倒。本组有1例因拖地后地面湿滑发生跌倒 。心血管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家属对患者疏于照顾;患者自身心理负担重,不愿拖累亲人、麻烦护士而拒绝他人帮助,但由于受疾病影响,生活自理能力缺乏易发生跌倒。本组有1例因无人陪护,买早餐时发生跌倒;2例因不愿麻烦家属,夜间自行上卫生间发生跌倒。
4 防范策略
4.1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对护理人员安全知识教育,强调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只有一次生命的人,“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健康”是护理人员的基本职责,使其在护理工作中自觉落实防范措施,保证病人安全。
4.2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自实施预防跌倒措施以后,这些措施能引起各班护士的注意,尤其是年轻的护士或经验不足的护士的高度重视,主动投入更多的安全意识,以防意外的发生。
4.3 醫务判断失误等偏差悬挂“防止跌倒”警示牌,可引起所有医务人员和病人及其家属、同室病友的警惕,在病人活动时给予协助或警告或有危险时能尽快通知医务人员,更便于夜班护士和初次接触病人的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避免护理工作的盲目性。 “预防跌倒护理指导单”的使用是贯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病人对医疗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成为困扰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难题之一。病人的法律意识增强,特别是“举证倒置”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要求医务人员必须认真书写各种医疗文件并重视保存相关记录,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能正确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该指导单的使用使护士能详细、规范地向病人进行预防跌倒的知识教育,引起病人注意,增加了法律效应。在医疗工作中,虽然医务人员没有过错,但有时也会发生意外,如果事先对某些情况进行了告知,一旦发生了意外,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有所增强,这样,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姚丽文,侯黎莉.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与评估表的建立[J].上海护理,2011,5(3):2.
[2]周文琴.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预案及其实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9(2):53
8.预防病人跌倒坠床告知书 篇八
尊敬的__________病人(或家属):根据您(您的家人)住院期间的疾病程度、用药情况及身体状况等,我们依据《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进行了评估,病人属于跌倒/坠床高危风险人群,特给予告知。
我们也将采取相关的措施,并希望得到您的配合。我们共同努力,尽量防止跌倒/坠床事件发生。希望病人注意:
(1)穿合适的裤子,并穿防滑鞋。(2)湿地拖地后避免不必要的走动。
(3)睡觉时请将床栏拉起,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
(4)请您将信号灯、眼镜、杂志等放在随手易取之处,学会床边呼叫器的使用。(5)如您头晕、或服用镇静安眠利尿药物,下床前先坐于床缘,再由照顾者扶下床。(6)如您在行走时出现头晕、双眼发黑、下肢无力、步态不稳和不能移动时,立即原地坐(蹲)下或靠墙,呼叫他人帮助。
(7)改变体位应遵守“三部曲”:即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夜间。
(8)请您尽量将私人常用物品固定放置,保持走道通畅。(9)上述措施同样适合您的陪护人员。
9.患儿预防患者跌倒坠床告知书 篇九
尊敬 家长:
根据您孩子目前的年龄、用药情况及身体状况等,我们根据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属于跌倒/坠窗高危人群,让我们一起加强警示,住院期间,孩子不得擅自离开病区,并应有家长陪护,陪护不得离开。
我们也将采取相关的措施,并希望得到您的配合,特告知如下:
1、不要将您的孩子单独留在床上。
2、请不要让患儿在床上跳跃、走动、玩气球、输液架等危险动作,孩子之间不要玩逗,以免发生坠床。
3、睡觉时请将床栏拉起,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床上只能有一位家长陪护,防止人多将孩子挤出床外。
4、选择合适的裤子(不过长),并穿防滑鞋。
5、湿性拖地后避免不必要的走动。不要让您的孩子在走廊内奔跑打闹,以防摔倒。
6、在洗手间洗涤衣物时,不要把水泼出池外,防止地滑摔倒。
7、孩子入厕时需家人照看,不要将门反锁,以免影响及时抢救。
8、护士将床栏拉起时,若需下床应先将床栏放下,切勿翻越。
9、陪护人员请勿随意打开床脚刹,以免床体晃动,导致孩子坠床。
10、服用镇静安眠药物时,拉好床栏,有家长看护。
11、请您尽量将私人常用的物品放置在固定位置,保持走道通畅。
我们已履行告知义务,若您未遵守以上告知事项,请您自行承担相应后果。让我们共同努力,尽量防止跌倒事件的发生。
告知护士签名:
患者家人签名:
与患者关系:
10.跌倒预防措施及宣教 篇十
1 临床资料与统计
1.1 对象
回顾分析2000至2007年在骨科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患者共15例。以查阅病历、访谈和实地观察跌倒环境获取资料[2]。
1.2 统计分析
对跌倒者的年龄、原有疾病、跌倒地点、当时是否有人在场及跌倒与活动的关系,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百分比方式)。
1.2.1 跌倒患者的年龄
1 5例跌倒者年龄在4 6~9 0岁,其中7 0岁以上患者1 3例,占86.67%,可见跌倒者以老年人占绝大部分。
1.2.2 跌倒患者的患病情况
15例跌倒者患股骨粗隆间骨折者6例;股骨颈骨折3例;糖尿病足1例;胫腓骨骨折1例;尿毒症行搭桥术者3例;肱骨骨折1例。下肢骨折占73.33%。
1.2.3 跌倒发生时间
15例跌倒病例中跌倒发生在术前的1例,占6.67%,14例发生在术后恢复期及功能锻炼期,占93.33%。
1.2.4 跌倒地点
15例跌倒者4例发生在病区走廊,占26.67%,7例发生在卫生间,占46.66%,4例发生在床边,占26.67%。
1.2.5 跌倒时是否有照护者在场
15例跌倒者中14例均发生在患者独处时,占93.33%。
2 跌倒原因分析
2.1 客观原因
2.1.1 高龄
大多数研究指出,年龄是患者跌倒的显著因素。研究发现,65岁以上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性与年龄呈正比,80岁以上的住院老人有高度跌倒危险[3]。这与老人的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感觉、反应迟钝有关。河源市人民医院骨科资料统计跌倒病例中,老年人占86.67%也符合这种说法。
2.1.2 疾病原因
急慢性疾病均可造成生理功能异常改变。如影响感觉输入,引起中枢系统和肌肉骨骼的不协调、功能储备下降而更容易跌倒[4]。躯体的移动主要是靠下肢来完成。绝大多数病例跌倒都在患者活动状态下发生,因为下肢受伤、功能障碍而发生跌倒病例占73.33%。说明下肢活动受限的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性远高于其他损伤,特别是合并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患者。据统计,河源市人民医院骨科70岁以上住院老年人手术后80%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表现为胡言乱语、烦躁不安等。这与老年人对手术创伤、缺血、缺氧及麻醉的耐受力差有关。
2.1.3 药物原因
很多药物可影响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如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痛药,被公认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5]。抗高血压药、强心药、抗组胺药、降血糖药、泻药、血管扩张剂,以及任何影响平衡的药物均可引起跌倒。
2.2 主观原因
2.2.1 安全意识
包括提高工作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本组15例跌倒病例中,有14例是发生在患者独处时。分析原因是医护人员或患者及陪护人员对预防患者跌倒不够重视造成的。如工作人员宣教不到位、患者过高地估计自己体能,陪护人员不够重视,放任患者独自活动。
2.2.2 病区环境
在15例病例中,有7例发生在卫生间。有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卫生间地面积水,地面光滑容易造成患者滑倒,患者如厕时起身过快造成体位性低血压等。在病房内和病区走廊发生跌倒与病区环境是否整洁、患者生活用品的放置是否合理、医疗器械是否妥善放置有很大的关联。
2.2.3 功能锻炼的方法不正确
在15例病例中,有11例发生在术后功能锻炼恢复期。术前由于疼痛、牵引、石膏外固定、夹板外固定、肢体活动受限、功能障碍等各种原因,患者基本都卧床休息。术后,由于疼痛减轻或消失、肢体活动功能逐步恢复或肢体功能锻炼需要,患者下床活动增加,增加了发生跌倒的概率。据调查,11例病例中2例由于卫生间地面湿滑致摔倒,9例是由于使用拐杖不当、使用轮椅不当或过早下床活动造成。可见正确的功能锻炼对预防骨科患者术后的跌倒有极重要的意义。
3 预防措施
3.1 评估住院患者跌倒的高危险性
评估住院患者跌倒的高危险性被认为是预防跌倒有效和必要对策。列出一些高危因素。如高龄(>65岁),自主活动受限(尤以下肢活动为主),精神、意识障碍,感觉、视觉、听觉障碍,排尿频繁,服用镇静药、安眠药、降压药、利尿剂、轻泻剂,平衡障碍等。对于具有这些高危因素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在病历和患者床前做标记,以引起医护人员的警惕。
3.2 干预措施
3.2.1 强化相关人员提高防范跌倒的管理意识
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其最根本的措施在于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预防管理体系。目的是让在院的每个人(包括工作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都有防范患者跌倒的思想意识。
3.2.2 了解既往病史
入院就问清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癫痫、肾功能不全等,针对不同疾病进行不同的宣教指导。
3.2.3 改善环境
重视床旁呼叫铃的设置并教会患者使用;适当照明,保持地面干燥,可在光滑地面上放置防滑垫;在走廊及厕所、浴室设置把手,厕所安装垂直扶手取代水平扶手或使用座式马桶更为安全实用;对于不可去除的障碍物可选用醒目颜色予以警示,以增加患者的视觉敏感性;对于意识不清或精神障碍的患者,可适当使用床旁护栏、约束带或有专人看护;固定好床脚、车床、轮椅刹车;调低床的高度,将患者经常需要之物放于随手可得之处。
3.2.4 预防药物影响
对于使用可能增加医院内跌倒危险药物的患者,尽可能限制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另外在使用这些药物前做好宣教,如用降压、脱水药时,嘱其缓慢改变体位。
3.2.5 指导及协助正确的功能锻炼
对于骨科患者来说,一般大部分有一定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术后或疾病恢复期均须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重建。正确的治疗护理及功能锻炼能使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到最佳状态,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相反,不正确的功能锻炼可能造成肢体功能恢复、重建慢,效果不理想,甚至造成手术或治疗失败。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包括:肌肉的伸缩活动;关节的活动幅度;肢体制动的时间;肢体的按摩;下床活动时间;训练强度;肢体可开始负重时间;轮椅及拐杖的使用等。如过早下床活动、肢体过早负重活动、轮椅或拐杖使用不当,就很容易引起跌倒。
4 小结
骨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是既包括一些生理因素、病理因素,也包括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跌倒的发生率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累积效应,跌倒的可能性与危险因素的增加呈正比。因此医护人员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也应从多方面、多渠道全面抓起。
摘要:骨科住院患者跌倒的情况时有发生, 可导致机体创伤、功能状态衰退、心理创伤, 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预防骨科住院患者跌倒已成为评价骨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作者对河源市人民医院骨科15例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调研分析, 总结引起跌倒的原因及针对发生原因的护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跌倒,原因,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3.
[2]刘玉香, 赵玉香.住院老人跌倒的预防教育[J].现代护理杂志, 2006, 12 (2) :99-100.
[3]Dlati C, Lanara V, Manas J.RISK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patient's fall[J].Scand J Caring Sci, 1992, 6 (2) :113-118.
[4]李林涛, 王声勇, 荆春霞.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 2001, 5 (3) :227-229.
11.安全管理在预防患者跌倒中的应用 篇十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步提高。医疗护理安全性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跌倒是住院病人常发生的事件,更是老年病人常见的问题。严重的身体损伤和自信心受挫折,是75岁以上老年人受损伤后的主要死亡原因。
英国有关老年住院病人跌倒致病、自信心受挫折、支付昂贵医药费用的文献报道较多。2003年英国护理界学者发表“跌倒护理评估的循证护理研究”,以及老年人服务中心机构提出的目标:“为跌倒病人提供有效治疗与康复条件,要减少导致老年人严重损伤的跌倒发生率”。由跌倒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医疗和康复的费用增加,以及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不但给病人及家庭造成负担,也影响医院的声誉。预防病人跌倒已成为目前重视的大问题,2005年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检查已将预防病人跌倒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做好护理安全关键环节的防范,以最大限度的保护住院病人的安全,要从预防病人跌倒开始。
一、高危因素分析 1.不良的医疗环境
医院由于床位紧缺,在走廊加床,夜间伴人床摆放不规范,造成病房通道拥挤混乱;有的病床过高,床腿刹车无固定;走廊过道地面湿滑,工人拖地后无设安全警示牌;灯光亮度不足或过于刺激 的灯光;厕所内马桶位置太低,没有扶手和呼叫装置;楼梯和过道没有扶手,台阶高低不等或过高等均容易使病人跌倒。有研究显示,跌倒最易发生的地方是病人的床旁、厕所,其次是病房过道,可能与体位改变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有关。2.大于65岁的高龄病人
老年人发生跌倒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这与老年病人器官功能减退,视力下降,感觉迟钝,嗅觉不灵有关。老年人适应能力差,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及疾病的影响,更容易意外跌倒。有人认为男性老年病人跌倒的比例大于女性,这与男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于女性及老年男性的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女性差有关。有研究认为老年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而易引起跌倒。
老年人跌倒和年轻人相比更容易受伤,而且伤势更重,高龄病人由于生理机能退化,骨质疏松,对应激反应能力下降,易发生跌伤骨折,老年病人骨折后易产生各种并发症,直接危害病人的生命。3.药物反应的影响
部分跌倒由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如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岛素、降糖药易发生低血糖反应。高血压病人使用降压药、体位改变导致低血压、以及使用镇定催眠药、抗焦虑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强心利尿剂、抗心率失常药、血管扩张剂、抗组织胺药、肌肉松弛药以及任何影响平衡的药物均可引起跌倒。4.某些疾病的影响 眼科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剥离等原因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缩小,对比觉降低,暗视力下降而发生跌倒。另外某些慢性疾病,由于病理性改变,可能影响感觉输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协调,如肌病综合征、外周神经疾病、帕金森氏病、颈椎病等以及许多急性病,如心肌梗塞和发热的非特异性表现和心源性晕厥、癫痫等的发作也常常引起跌倒。5.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由于疾病的影响而使部分病人出现情绪障碍,如焦虑、沮丧、烦躁的情绪会削弱对环境和其他人的注意,不易辨别发生危险的情况和障碍物,也可能会增加跌倒的机率。6.缺乏照顾
有些病人无人陪护,自理能力差,性格内向的病人或很坚强的病人,遇到事情不好意思去麻烦别人,不知道用呼叫器通知护士,故常在无人帮助情况下,自己起床、入厕时意外跌倒的现象在临床上时有发生。
二、安全防范
1.建立护理安全管理机构: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由护理副院长、护理部主任、护理安全督导及护士长组成,定期对护理安全质量进行检查考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
2.建立住院病人跌倒的危险评估和预防记录。准确评估住院病人的安全问题 是预防跌倒的基础。评估危险因素,应考虑患者的年龄、自理能力、意识状况、病种和精神状态等。评估和预防记录单为表格式,项目以打勾填写即可。内容包括:ABC部分: A部分--入院评估: ⑴年龄≥65岁;
⑵在6个月内有精神异常; ⑶在6个月内有跌伤史; B部分--继续评估:
⑴ 糊/定向力障碍/幻觉/烦躁; ⑵ 大小便失禁/需要帮助;
⑶ 感觉障碍(如失明、头晕、耳聋); ⑷ 肢体移动或平衡障碍;
⑸ 是否使用下列药物:利尿剂、导泻剂、降压药、镇静剂、镇痛剂、降糖药;
C部分--预防跌倒措施方案: ⑴ 病人床头标识“预防跌倒”; ⑵ 呼叫器及用物放置病人易取处; ⑶ 协助病人上、下床; ⑷ 使用床栏; ⑸ 使用约束带; ⑹ 督促使用助行器;
⑺ 告知病人及家属病人有跌倒的危险; ⑻ 告知病人及家属关于药物作用的注意点; ⑼ 告知家属陪伴离开请与责任/值班护士联系。记录要求: ⑴ 入院病人进行入院评估:A+B部分内容≥3个跌倒危险因素,应启用“住院病人跌伤的危险评估和预防记录单”。⑵ 住院期间病情发生变化,出现B部分项目随时评估。
⑶ 每周重新评估一次(慢性病人或长期住院病人每月评估一次)。评估≥3个项目危险因素或病人临床上出现有跌倒危险,启动“跌倒预防方案”并列入交班内容。3.建立跌倒病人报告登记制度
病人发生跌倒应填写“跌倒病人登记报告表”。住院病人跌倒登记报告表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A:病人一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住院日期、入院诊断)B:跌倒情况(跌倒原因、跌伤部位、跌倒对病人的影响;)C:跌倒处理及防护措施、预后评估。登记报告表由护士长或责任护士(当班护士)负责填写,一式两份,一份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另一份留科室观察记录。4.制定病人跌倒的应急预案
“预案”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使护士能正确处理病人发生意外情况,减轻损伤程度。应急预案:一旦有病人发生跌倒,及时汇报值班医生,并协助医生做好进一步处理。跌伤的病人要及时监控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并做好相关记录。跌倒的部位要及时观察,视具体病情遵医嘱处理。将应急预案列入护理安全核心制度,作为护理质量检查考评项目之一。5.建立跌倒的处理意见(1)护理人员未执行跌倒的防范措施而引发的跌伤,视其情节轻重按护理管理相关制度进行处理。
(2)事件原因追溯:及时、客观、科学地分析本次事件的原因、诱因,明确责任。
(3)改进措施:责成护士长限期提出整改措施,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开展讨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健全管理制度使预防工作层层把关、环环落实,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减少工作中的不确定感。6.提高护士安全意识
护士是预防病人跌倒工作中的最重要的环节,重视在职人员培训,使每个护士自觉建立安全信念和意识,熟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核心制度,掌握安全知识和跌倒评估及预防的相关技能,能辨别高危人群,熟练运用护理干预技能。7.提供安全环境
病房内要有充足的光线,保持地面清洁干净、不潮湿,危险环境要有警告标识,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应清除,对于意识不清的病人可适当使用床旁护栏、约束带或有专人看护。要固定好床脚刹车,在走廊及厕所、浴室设置把手,厕所安装垂直扶手取代水平扶手或使用坐式马桶更为安全。调节床的合适高度,将病人经常需要的物品放于随手可得的地方。8.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公认的回报率最高的健康投资。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防 止病人跌倒的关键而有效措施。建立健康教育专栏,将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定期刊登宣传,教育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预防病人跌倒的相关措施和知识,让病人及家属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护士要针对不同疾病病人进行不同的教育,如有高血压病史,嘱其改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定时监测血压,严禁擅自增减降压药。对长期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嘱其严格按医生开出的剂量注射及监测血糖。对于某些疾病使病人平衡障碍病人,应嘱其入厕时请护士或家属陪护,若无陪护,要密切注意药物对病人的影响,做好用药前宣教指导,防止用药后的副作用增加院内跌倒的危险。9.照顾活动受限和无人看护的患者
将病人安排在靠近护士站的病室,指导病人缓慢起立或坐下,以及缓慢上下床等。使用助行工具,坐位时使用安全带,对于慢性腹泻、体弱病人可安排靠近厕所的病室,嘱病人有便意及时外出,千万不要等到便急时赶着上厕所。无人陪伴病人应多加巡视,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并主动给予帮助。
12.患者跌倒、坠床防范及报告制度 篇十二
1、科室护士长、值班护士几医院后勤管理人员,每天认真检查病区公共设施及护理单元,发现潜在危险障碍物应及时清除或设立警示牌,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及隐患。
2、责任护士必须对每位新入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筛选出高危人群。高风险患者入院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率100%。
3、高危患者:对年龄≥65岁。Hb﹤110g/L,有头晕症状、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缓泻剂及镇静剂等患者;感知、认知、机能障碍者;神志不清、烦躁不安、儿童、老年人、孕妇、行动不便、残疾等患者,病情不允许起床或体质虚弱患者。
4、高危患者床头卡上做好“预防跌倒、坠床”警示标记,提醒全科医护人员加强对易坠床、易跌倒高危人群的安全管理。主动向患者和家属告知患者跌倒、坠床风险、防范措施并记录,并进行交接班。
5、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有效落实防坠床、防跌倒措施,必要时协助患者上下床、入厕等。
6、预防跌倒措施:
1)指导患者走动时穿防滑鞋;看到“防滑标识”牌绕道走,年龄大、体质虚的患者扶助走廊两侧的栏杆,以防跌倒。
2)如病情不允许起床或体质虚弱的患者、不能自行如厕的患者,应在床边使用便器,以免入厕发生意外。其他患者入厕时遇紧急情况可紧急呼叫铃。3)指导患者起床或久蹲/久坐后站立动作要缓慢,并有旁人协助。4)指导患者需要时及时请求帮助,如上厕所、起床等。5)走廊、厕所的扶手牢靠;转弯处有足够照明。
6)保持病室通道和病房走廊无障碍物,及时清除地面上积水、油、水果皮等。
7)对于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7、预防坠床措施:
1)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2)病床床栏、轮椅和平车的安全使用。
3)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同时加用床栏,并有家属陪伴。
4)加强巡视,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严防护理空挡时间的出现。
8、9、各级护理人员对安全措施落实要督察、必要时预警备案。
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执行(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应急处理流程)。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初步观察,并立即报告医生,涉及生命安全的应立即就地抢救。
10、医生根据病人跌倒或坠床受伤的部位进行初步伤情判定,按照影响生命安全的顺序处理救治病人,做好相关辅助检查及治疗。
11、同时通知后勤保洁,护士、患者一起确认跌倒、坠床现场,必要时拍照取证。
12、一旦发生跌倒、坠床,2小时内当班护士逐级上报,管理人员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24小时内填写《跌倒/坠床伤情认定登记报告表》,每月汇总上报护理部,病区每月分析整改,护理部每季度分析整改。
13.跌倒预防措施及宣教 篇十三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4月-2014年9月本院17例跌倒、坠床老年住院患者并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学数据采用构成比进行描述。
2结果
2.117例跌倒、坠床患者均为67-82岁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为74岁,资料显示,17例老年住院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以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为主。
2.2患者跌倒、坠床发生时间
2.3患者跌倒发生的地点
2.4发生跌倒、坠床时的陪护情况:在17例老年住院患者中,均留有陪人。发生跌倒、坠床时有陪护的有5例(29%),没有陪护的有12例(71%)。
2.5跌倒、坠床所致损伤情况
3.讨论
3.1原因分析
3.1.1年龄及疾病因素:老年患者生理机能退化,判断能力差,应对各种意外情况及突发事件反应较慢。除此之外,老年人平衡能力随年龄增加,纠正失衡的功能降低,关节活动不灵活,都是增加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疾病原因常见老年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白内障等,都可增加跌倒坠床的危险。老年病人大多伴有骨质疏松,一旦发生跌倒后果往往较严重,在17例跌倒、坠床患者中发生骨折4例。
3.1.2病区环境:从表3可以看出,床上及卫生间发生的跌倒、坠床事件较多,主要是由于硬件设施不足,病房没有单独卫生间,公共卫生间距病房较远,且缺少辅助设施,夜间照明较暗,物品放置不合理,拿取不方便。冬天卫生间大多开窗,地面有水容易结冰,夏天洗漱间病陪人用水量较大,随意泼水,导致地面湿滑,也是患者容易跌倒的因素。
3.1.3护理因素:本次调查发现夜间为跌倒、坠床的高发时间。17例患者跌倒、坠床事件中,有14例发生在夜间,且多为后半夜,占发生总数的82%。这与李亚玲分析结果相同,主要是由于夜间病房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只有2名值班护士,一般要承担整个病区50-60名患者的治疗护理任务,巡视病房次数相对减少,以致不能及时发现和满足患者的需求。另外个别护士工作上缺乏责任心,对患者关心爱护不够,未及时进行动态评估,交接班不认真,同时未及时应用床档、防护栏等安全防护措施也是引起患者跌倒坠床的重要原因。
3.2防治措施
3.2.1及时动态评估高危患者: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根据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年龄,意识、视力、听力、疾病情况、血压情况、肢体活动情况、有无严重贫血、用药情况等,设置相应分值。对4分以上均为高危患者,均在床头放置防跌倒、坠床警示牌,向病陪人讲述警示牌的意义,教会患者及家属床档、床脚刹的使用方法,躁动患者约束带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住院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使用药物情况重新评估,及时发现高危患者,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防止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3.2.2做好夜间病人管理:对老年住院患者应做到定时观察巡视,特别是夜间应增加巡视次数,以随时发现不安全隐患如检查是否上床档;有没有两人挤睡一张床情况;床脚轮是否刹住、安全牢固情况;躁动者是否给予约束;端坐呼吸患者尽量不要让患者坐在床边,以免患者瞌睡时发生坠床;发现患者睡在床边缘时,应将患者调整到床中央;对于私自如厕的患者叫醒陪人加强监护,守护在病人的身边,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处理。
3.2.3做好重点人群管理:对跌倒、坠床高危人群,做好重点管理。特别对无陪护及遵医行为差的患者陪重点交接,加强重点观察,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向病陪人强调跌倒坠床后引起的严重后果,引起病陪人的重视,自觉配合护理工作。
3.2.4鼓励病人参与安全管理:根据病情留陪人24小时守护,进行预防跌倒坠床知识的宣教并让病陪人在跌倒、坠床宣教栏内签字,以引起其重视。加强护患沟通,及时了解病人情绪变化,及时制止患者不良行为,尽量减少病人外出机会,必要时可使用轮椅。在更换陪人时,及时宣教并强调宣教的后果。如陪人必须外出,可暂时让同病室陪人看护或告诉值班护士加强看护。如果陪人过于劳累,建议分开班次护理病人。
3.2.5确保住院环境的安全:首先病床要稳固,脚轮应处于制动状态,床的高矮要适合老年住院患者上下床,并根据情况适当加床挡,床垫不要太软,以免翻身时滑落坠地。当变换体位时动作要慢,避免突发性动作,活动幅度要小,循序渐进,确保安全。病床周围物品放置有序,方便患者活动。日常用品放置在患者方便取用的地方,呼叫器放置在患者触手可及的位置,夜间打开地灯,保持病室、洗刷间地面清洁干燥。走廊及厕所安有扶手、洗刷间放有防滑垫,厕所安有报警装置,方便患者危急时使用。
3.2.5护理安全管理:根据科室疾病及病人特点,制定跌倒坠床应急预案及护理风险防范流程,及时修订评估量表。每个护士自觉树立跌倒、坠床的防范意识,提高年轻护士应急反应能力,及时发现隐患的能力、迅速组织抢救的能力,把事件发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
参考文献
14.宣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十四
做好税收宣传教育工作,对于新时期税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税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还有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空间。
一、税收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当前的税收宣传工作中,集中搞宣传、上街发传单、举办专题文艺汇演等一些税收宣传形式逐渐流于形式,其原因是不能满足不同纳税人的多层次的需要,宣传成本高但效果越来越小。在今后的税收宣传工作中,应以注重实效为出发点,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开展税收宣传工作:
(一)积极与本地报纸、杂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联系,经常刊登政策性税收新闻,或者联合举办税收宣传专题、专栏,能够极大地提高税收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但当前存在的一个难题是:各地市的主流媒体一般仅一两家,基层税务部门进行税收宣传时选择余地小,协调难度大,宣传费用高,建议由省级税务部门出面联系一家覆盖全省的省级媒体,联办一个一周一次的税收宣传专栏,由各个地市协调配合,或者每个地市做一两次专题宣传,形成一个经常性的、覆盖全省的宣传阵地。
(二)目前的税收宣传工作基本上是由税务部门独家开展,各级人大、政府及其它执法部门很少参与,建议由政府牵头,或者与其它执法部门联合开展法律宣传,发挥各自的宣传优势,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就会大得多。
(三)针对社会不同阶层的各自需要,经常性的举办分行业、分纳税人、分税种的专题税收政策辅导班,开展税前培训(即税务登记时的纳税辅导),以及送税法到企业的单一对象的税收辅导,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简便易行,能够满足不同纳税人的多层次的需要,对增强纳税人申报纳税的准确性、维护纳税人的合法利益有很大帮助,近几年来安阳市地税系统通过开展这样的宣传活动,非常受纳税人欢迎,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具有实效的税收宣传形式。
(四)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纳税人通过网络学习税收政策、进行电子申报纳税日趋普遍,所以,进一步加强税务系统外部网站建设,开展网上税收宣传工作,是今后税收宣传工作一个重点之一。
(五)通过新闻媒体对典型违法案件、欠税企业予以曝光(以往也有,但普遍来说曝光的还是太少),这也是增强纳税人遵纪守法意识和自动申报纳税意识的一个有效宣传手段。
二、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政治理论教育短期学习较多,系统性、长期性的专题学习不多;
2、在思想理论教育中,缺乏有理论深度、对当前社会热点现象有深刻剖析的政治教材,难以解决群众思想上的一些深层次困惑。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1、领导干部带头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实质上,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从这几年安阳地税系统快速发展的经验中可以看到:一个领导班子的作风,往往决定着一个单位的作风。
2、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当前人们思想上出现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没有或暂时没有妥善解决而引起的,既讲道理、又办实事,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最有说服力。
3、加快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引导、规范、激励作用。安阳市地税系统近年来大力推行“三项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全系统人员的思想认识,从上到下树立了一种努力学习、团结互助、严格管理、勤奋工作的浩然正气。
4、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由于人们的思想认识、理论观念差别非常大,所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搞“一锅煮”、“一刀切”,而要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比如,加强沟通交流可以增进了解、消除隔阂、促进团结;举办文体活动可以增强凝聚力、活跃单位气氛;对外参观学习可以开阔眼界、转变观念;举办业务竞赛和争先创优活动可以强化竞争意识、提高工作水平等等。
三、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教育培训硬件建设不足,各地市普遍存在教室、宿舍等教学用场地面积较小,满足不了当前大规模、经常性培训的需要。
2、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专职教师太少的情况,3、培训教材质量高低不齐。
4、培训电教化设备不足,培训方式比较单一。
(二)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1、加大对培训硬件设施的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创造良好的教育培训环境,建立一个集教学、科研、服务于一体的高质量的教育基地。
2、充分发挥省市两级税务部门“人才库”的作用,增加专职教师的编制。另外,聘请高等院校的知名教授作为兼职教师,增强师资力量。
3、针对基层工作需要,举办中长期会计、稽查、计算机操作等专项培训班,每期培训一到三个月,此种方式能够在短时期 内较快的提高税务人员的专业技能。
4、目前教材编写单位较多,水平不齐,省内不统一,建议由省级税务部门组织一批理论水平高,有实际税务工作经验的人才,编写一套适合税务工作实际情况的教材。
5、每年举办一次征管能手、稽查能手、信息技术应用标兵等多种内容的业务竞赛,以前参加过同类竞赛的人员不允许重复参加,获得名次者给予重奖,这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一个有效手段。
6、加大对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税务干部参加注册税务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资格的考试。安阳市地税局与中国海洋大学联系,联办一个公共管理硕士培养班,是培养高层次税务专业人才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15.患者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 篇十五
(一)、主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风险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方法。
(二)、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设有防滑设备;洗手间有“小心地滑”的警示标示,刚拖过的地面应放上警示标志。
(三)、对特殊患者(儿童、老年人、孕妇、行动不便及残疾人士和意识不清、特殊治疗的患者)主动搀扶或请人帮助。
(四)、对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患者(如意识不清、躁动的病人等),加强巡视或通知家属留陪护。
【跌倒预防措施及宣教】推荐阅读:
预防患者跌倒制度10-28
跌倒坠床预防护理09-18
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管理制度07-06
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及流程09-05
患者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建 DOC 文档01-24
一次跌倒小学作文09-16
跌倒原因分析鱼骨图09-28
老人跌倒事件观后感12-25
管道脱落、跌倒、坠床防范制度10-18
《负重,才不会跌倒》读后感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