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作文心得感悟(共18篇)
1.语文课作文心得感悟 篇一
10月12日至11月11日,我在__学校教育实习,协助刘老师开展初69班与初70班的语文教育工作,并且积极参加__学校写字比赛,校运会等重要活动。在为期五周的实习中,我收获的不仅是教师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学会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
(1)教学方面
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让我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并不是轻松并且随意的,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以及个人品德素质。而教学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正是我的弱项。为了弥补我的不足,我总是尽可能多的利用时间去听老师们的课,这样的学习不单单局限于我的指导老师刘老师,还有叶老师,范老师等很多优秀的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跟教学态度都是不同的。刘老师的课偏向于谈话式的,在于同学们交谈对话的过程中,将知识传授给同学们,这样的方式轻松愉快,同学们也乐于接受。叶老师的课就显得激情澎湃,叶老师是个很热情爽朗的人,她课堂的氛围跟她的为人一样热情,她总是用高昂的语调将同学们代入知识的海洋里,每个学生都沉溺在这热情的国度中,一边享受叶老师热情的演讲,一边吸收了知识。温润如玉的李跃礼老师则不同,她说话总是细声细语,如春风拂过孩子们的心房,她从来不强求学生在课内一定要背下课文或是默写重点,而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知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慢慢接受体会。别的老师的教学也各有千秋。不同的教学方法曾经一度让我迷失,让我不知道怎么定位自己的教学,觉得所有老师的教学方法都好,都想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可是慢慢的我发现,依瓢画葫芦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要是把所有老师的方法都搬到自己的课堂上,不仅让学生觉得混换抓不住重点,自己也觉得很累很吃力。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上好一堂课,让学生接受你,接受知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又听了同组实习老师的课。我发现虽然同学们都是实习老师,一些教学技法和教学重点都还显得稚嫩,但是他们的课很受同学们的喜爱,并且在课后被同学们津津乐道。我问同学们,为什么对这些实习老师印象深刻。他们告诉我,因为这些老师的课堂很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特质让学生记住了不同的老师,这是学生区分老师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从听课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不仅是要借鉴别的老师好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特色,不要千篇 一律。
除了上课,批改作业也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刘老师告诉我们,作业是反映学生接受知识程度的体现,作业也是老师了解学生性格学习等方面的重要途径。刘老师将大部分作业就交给我们批改,并且告诉我们,每种作业不同的批改方法。比如改作文,有祥改的,有略改的,要适当画出同学们写得好的句子加以点评表扬,也要把同学们一些不太通顺的句子画出来,引导他如何改动句子,将句子写得通顺流畅。改作业可是个细心活,不能闭着眼睛一顿乱改,并且在批改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每个学生一个星期以来作业的完成程度,一些学生可能默写完成得不太好,但是作文写得好,说明他很聪明只是还不够努力。还有一些学生,很认真地完成了作业,但是正确率不高,我们老师在写评语的时候就要多多给他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让他不丧失对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2)活动方面
实习生活中我接触的第一个校园活动就是初中年级的写字比赛。刘老师先将任务布置给我们,要我们交给她一个写字比赛的方案,全面策划这次活动。我负责的是比赛稿纸的制定和打印。我设计了三种稿纸,田字格,米字格以及网格写字框,将三种稿纸方案交给刘老师,
刘老师很满意。她告诉我们这是学校第一届写字比赛,我设计的稿纸美观大方,以后的写字比赛都会继续沿用这次的稿纸。
在校运会期间,我协助小学部二年级的杨老师管理二年一班的班级,带领同学们参加各项体育赛事,虽然二年级的学生们还很小,一些体育项目还不能参加。可是他们报名的每一项都认真努力地完成,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同时我还和同组的实习老师一起举报了一期“感受自然,亲近自然”初一年级的手抄报比赛,比赛不仅评选了一二三等奖,还将同学们获奖的手抄报张贴成板块,展示在一楼显眼的地方。
在紧张的期中考试期间,我担任监考老师,认真负责地完成了监考工作,确保了考场纪律,并且及时给同学们报时,反复叮嘱同学们检查自己的班级姓名,检查试卷,认真仔细的完成考试。在监考至于,还参与初一年级的语文阅卷工作,认真批改同学们的试卷,不徇私不马虎,对每一位同学负责。
在课余时间,我协助刘老师带领同学们排练学科节的表演节目,节目的内容是诗朗诵《天堂的来信》。每天中午我们都要在三楼的多媒体教室集合排练,纠正同学们咬字发音,引导同学们如何在朗诵中带有感情,如何将诗歌的情感传达给观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朗诵的水平大有提高,节目也显得越加精彩。
(3)为人处事方面
从前的我是自我而又自私的,不喜欢跟别人说话,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现在的我已经打开了与人沟通的大门,知道体谅他人,聆听他人。刘老师不仅教给我们教学上的技能,她还经常找我们谈心,跟我们聊聊生活中的事情。她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学会与人沟通,才能融入到这个群体这个社会中。见面打招呼,问好,这是与人交往最基本的礼仪。现代人多数活得冷漠而又自我,什么都追求高速度,连熟人见面停下来打个招呼的时间都没有,久而久之就丧失了一种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更加丧失了关爱他人的能力。刘老师喜欢跟我们聊她生活里的一些趣事,也询问我们关于大学生活有什么看法。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怎么跟别人沟通,怎么倾听别人的话语,并且拾起了丢失已久的礼仪,见到老师问好,跟老师说话的时候用敬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拥有良好的人格素质,礼貌与倾听,是一个老师别在衣上的招牌,是别人对你最直观的感受。通过刘老师,我才认识到自己这方面的不足,知道自己还需要改进。
初#中语文老师心得感悟3
今年有幸参加了由天水师范学院承办的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的培训,本次培训周期长,资源丰富,教授专家众多,内容切合实际,示范性强,简直是雪中送炭,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让我深受感动,启发颇多,下面就我最近十几天的培训心得加以总结。
一、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国培计划
本次国培计划中小学语文期间,牛振乾硕士给我们讲解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让我们明白了教师这个职业的产生、发展历程,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教师专业的发展问题和过程,教师职业的角色和形象等一系列长期困惑不得其解的难题,让我们摆正了教师的心态,改变了传统教法的老观念,为以后的培训和语文新课改打开了方便之门;天水师院教育学院院长李艳红教授带着病体给我们讲授了《教育公平与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在课堂上,李教授给我们分析了农村教育现状,突现了农村教育的不公平,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列举了学生眼中的好老师的几条标准,让我们感到自我实现是教师的境界,只有不断实现理想,老师的地位才会不断升值、提高。
当然还有吴彦文博士的热情洋溢的讲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更为有幸的是杭州师大教授语文大师江平教授给我们讲述了《义务教育语文教学规律探索》,他给我们讲述了“规律”的概念,参与式培训采用了“头脑风暴”式的互动探索,让我们受益匪浅,还作了“语文”的功能,与文化的关系,与思维训练的关系,语文中的语感,这些都是我们所见未闻的,见所未见的鲜为人知的常识;还有谢文武教授、郭昭弟教授、王德军舰手偶、李聪亮教授、西北师大的靳健大师的讲解等,他们的讲解各具形态,令我目不暇接,心中为之大受感动,对我启发很大。
二、学员积极参与国培计划初中语文培训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初中语文班共四十个学员,来自定西市陇西县和临洮县的四十个学员都积极参与了每一堂培训课的互动探索活动,在课堂上,大家分成六个小组,分组讨论,各抒己见,表现出热烈而活跃的热闹场面,令授课的老师专家感动不已,把我们这次的语文培训搞的扎实有力,严肃而不乏活泼;学员们互相认识,互相学习,热情洋溢,充满了美好的设想,深刻地表达了这次培训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课堂上大家积极记录笔记,认真听取专家们的讲解重点,并利用课余休息时与专家讨论不懂的问题,下载专家们的讲义,课后及时地写下当天的学习笔记。
总而言之,本次培训虽然刚开始不久,但让我们不收获甚丰,感受颇多,启发很大。我相信,在以后的培训学习中,我们会更加有力、准确、全面地投入到培训研修中去的。
2.语文课作文心得感悟 篇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分步教学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 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苦冰霜, 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 教师要想在学生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至浪花, 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积极的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锻炼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方面使之树立对自己作文能力或是潜力的自信心。为此, 笔者认为应当采用分步教学法。概而言之, 这分步教学法就是分别锻炼学生的审题、立意、选材、材料组织、行文与完成作文后的改进提高能力。
实际上, 学生之优者, 文中终有瑕玼;学生之劣者, 文中也必有可取之处。如果一味进行整文练习, 往往好的会因为作文整体水平较高, 而忽视其中不足;一般的则无法扬长避短, 进一步提高;差的会以为自己文中一无是处, 更不知从何处提高。因此, 教师应当分解各步, 把各种能力的锻炼与考查放在一个较好的环境中进行。这样, 才能更好地发现优点与劣势, 也才能有针对地加以练习提高。
一、审题
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命题质量的提高。命题作文能够引发学生的联想, 开拓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对文题有较深刻的认识;半命题作文是考查和锻炼学生审题能力的很好的命题方式, 它很容易发散学生思路, 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 写出较为优秀的文章;无命题作文一般选择范围更广, 而又有一些约束力很强的要求, 很多学生不知从何处着笔, 最终写成的文章也就难免落于俗套。因此, 提高学生审题能力也应做分步训练:首先, 不考虑事件的意义, 而只要求学生把事情叙述清楚, 锻炼学生对线索的把握能力;其次, 对事件深层意义的挖掘, 使文章基本“脱俗”;再次, 追求语言的生动与文风的朴实。在每步训练中我主张把训练目的作为唯一评判标准。这样, 作文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才能使文优者去其骄, 文拙者戒其躁, 就所谈问题引起长期的重视。在这方面的训练上, 大多数教师总是整体评判作文的优劣, 使学生不知如何提高。
二、立意
文章立意方面的训练, 旨在使学生向着更广更深层次发展。很多事情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 孰优孰劣不能凭个人喜恶而断, 而应看看谁想得更深入更细致。范围广是由己及他, 不宜就事论事, 往往能够在一连串的联想中引发出独道的见解。思想深刻, 其实是由表及里, 在不断地追问“为什么”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问题的关键。低年级的学生往往由于见识少, 阅历浅而很难从身边小事去领悟人生、剖析社会, 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入手, 使其摆脱纯粹的感性认识, 而逐渐习惯理性思考。思考以情感和生活态度方面为宜, 因为这样不易显得见解过于浅薄拙劣, 是遮羞避短的方法, 但如果学生有独道见解更应积极鼓励其进一步的发展成熟。
三、选材
教师只有督促学生对材料进行积累, 鼓励其多读书看报, 获得更多的信息, 才能写出游刃有余驾轻就熟的文章。同时, 教师也应尽量丰富自己的大脑, 以便在学生一筹莫展时, 给予积极引导。对大多数缺少生活积累的学生, 我们不能过份要求他们写出内容多么丰富的文章, 正如拙于言谈的人我们不能要求其侃侃而谈。然而, 内容不丰富, 也并不一定不充实, 正如言语少的人也往往一鸣惊人, 关键是要能够切中要害, 这样就引出了一个材料选择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面对记叙文时犹为突出, 因为要选择有特点、具代表性的事件或人物加以描述, 这样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然而, 在自己所掌握材料中很难找到与之相应的东西, 怎么办呢?我认为应当鼓励学生改编细节、制造特点, 但不要虚构事件。因为如果有意地去改动一些细节内容时, 材料的可选择性与可驾驭性都要增强很多, 而且文章显得不俗, 又不会带来通篇虚构时产生的诸多漏洞。总之, 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自己掌握的材料与文章的主旨之间建立起更为恰当的联系。
四、材料组织
材料的组织也是使文章“脱俗”的诀窍。然而这步往往被教师和学生忽视, 认为只要能把事情说清楚, 详略得当也就可以了。其实妥善地安排组织材料往往能给文章增色不少。不管是从课文中还是在其他读物上的文章中都不难发现这类例子, 但学生的文章中都很难发现精巧的构思, 就是因为缺少这方面的训练。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发现有几种常用又有效的组织材料的技巧:1.舍全体而取局布。写人记事、描景状物, 都可用此法, 集中笔墨、明确线索, 往往效果好于概言备述。例如, 写人时不描述其性格体貌、言谈举止, 而通过其有特色的部位、言语、随身物品等展现人物性格。2.巧设悬念。这种方法在各种文章中都应积极运用, 可以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3.突然转变法。这种方法往往能使俗文变成精品, 但有时显得难以驾驭, 如果详略失当, 是有损无益。
五、行文
在准备做好之后, 文章的写作就比较容易了。但好的语言是优秀作文不可缺少的因素。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基本的语言驾驭能力, 能够表达文章内容, 不会因辞害义, 但也很少语言精练文辞华美。我觉得很多学生把语言的朴实与用词的考究不能加以区分。教师应不断地提醒学生注意改善自己的语言, 注意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追求用语的精进。
六、改进
写作的完成不表示作文过程的结束。教师的批改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当然, 每篇文章都逐字逐句地批改是不现实的, 但我认为可以以上面五步为标准做几次认真批改点评, 其它的练习作文可以交给组长完成, 让学生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并对原文不断改进, 与其写另一篇同样水平的作文还不如将一篇文章反复琢磨, 使学生在文章的改进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以求提高。教师点评学生作文时, 更应肯定每个学生的优点, 指出每一点不足, 使学生作文不断精进。
以上六步, 分开训练, 能够更好地发现学生作文的优缺点, 肯定优点能给学生以信心, 指出不足能使学生更加勤勉。但是不能因此而忽略作文的整体性。在分步练习之后, 应让学生在完成完整作文的过程中注意每一个步骤, 最好是分步列写提纲, 作文水平必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韦志成, 《作文教学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10
[2].王有声, 《王有声导学小学作文》,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3.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三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感悟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小学是作文的启蒙阶段,如果没有对小学生写作进行正确引导,则学生可能会走许多弯路,甚至影响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下学语文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而一套正确的教学方法则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在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想法。
一、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著的追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一)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教师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要求学生写所熟悉的生活,写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1]。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开始活动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活动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然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活动中懂得的道理。学生在亲自动手之后,当然是心里有体会,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如三年级的第四单元作文——《我是绿色小卫士》,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安排一次绿色行动,然后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的活动过程。这样学生就“有米下锅”了,写出来的作文当然也实实在在了。
(二)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在作文中,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进,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再次,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写作的素材或写出自己满意的写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2]。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此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再如坚持课前三分钟的口头作文。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侧重阅读了写作方面的训练,往往忽略了说话和听话能力的训练,其实说话训练就是口头作文的训练,它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训练、逻辑训练,加强说话训练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好办法。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每堂语文课上课前,让两三位学生走上讲台练习说话。从轻松的读书交流开始,如向别人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等,然后不断提高要求,讲自己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还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如针对塑料袋影响校园环境卫生情况,说一说倡议书,提一提合理化建议。有时还要进行简单的包装使其充满情趣,如带上头饰的“小燕子”介绍春天的美景,带上胸牌的“导游员”宣传自己的家乡。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促进了学生说话能力的增强。为了说好学生往往会下很多工夫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更留心观察生活(这是说话内容的来源)。这样学生锻炼了迅速组织语言和材料的能力,从而形成快速作文的能力,为书面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各种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而且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二、重视阅读,关注生活,为作文“蓄足”底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同样如此,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文化积累,没有对生活独到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要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3]。所以作文重点并不是讲授作文的写法,而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我认为,以往作文训练实际上老师已注意到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多次强调学生观察生活,学生也已从道理上知道观察生活的重要性,但仍对很多的生活现象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熟视无睹,追根求源,这与学生认识水平有关,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使他们对生活有自己独到见解而产生写作的冲动。方法之一就是加强阅读。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阅读摘抄本,定期检查落实。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感受那深刻、形象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体味文化底蕴,要教会学生正确地思考生活,明确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曲折性。那一篇篇文章实际上就是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学生会有收益,共鸣多了,他们的认识就会不断提高,认识了,对自己的经历及诸多生活现象就会有许多感悟。如有一个学生第一次坐飞机,他就详细地记叙了坐飞机的经历。他说,第一次坐飞机感到了新鲜,但同时感受到紧张和不安,他觉得比较起来,还是在陆地上踏实一些。他忽然对一个词有深刻体会,那就是脚踏实地。这种理解与认识使他对第一次坐飞机的事情有了兴趣。这就说明提高了思想认识才会关注生活。“人情练达即文章”、“作文即做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引导阅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关注生活,也才能真正地解决作文源头的问题。
(一)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与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二)联系课文,适当模仿,模仿中求创新。
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模仿。例如三年级在写作第二单元作文——小动物时,就可以要求学生模仿本单元中的《翠鸟》一课,从身边的小动物中挑自己喜欢的、可爱的写。要求学生写时像作者那样,按顺序写。然后在指导学生给作文写开头结尾,这样一篇作文很快就出来了。又如这次三年级其中考试,要求学生选两三种小动物编故事。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可以仿照《狐假虎威》和课外阅读中的《标点符号的争吵》等文仿写。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学会写作文了。当然教师要在教会仿写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求创新,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三)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文人的成功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四)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4]。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做好读书笔记。具体方法是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三、鼓励学生舞动想象的翅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创新作文就是在自主作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学生的神思飞扬,文思泉涌,浮想联翩,写出来的文章就与众不同,很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自己的独特创意,大胆想象就是创新的翅膀。如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教材拓展延伸,进行想象练笔。
小语教材中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中结合阅读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练笔。如学习《凡卡》一文,让学生展开想象,推测可能产生的新结局中,学生在他人的想象中互相启发,拓展思路,编写了许多不同于他人的故事结局,这样的练习既训练了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想象。
(二)借助插图,观察想象。
形象生动的课文插图,具有情节浓缩性的特点。如果就图讲图,学生的想象就会受到插图内容的局限,使插图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想象的羁绊,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推想插图中未曾出现的内容,把插图作为想象的发端,为学生开辟想象的广阔空间。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展想象力。
(三)大胆假设,虚构幻想。
小学生最喜欢听童话、读童话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自选材,大胆合理地想象,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用童话形式表达出来。学生兴趣盎然,尽情地在想象空间驰骋,成功地写出了《粉笔与钢笔》、《标点符号的争吵》、《五官的对话》等有趣的文章。另外,我也以《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为题引导学生大胆假设,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出了充满奇思妙想的想象作文。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智慧、持久的劳动,只要我们在平日的工作中多加一点睿智,多添一分耐心,再加一分想象,作文教学一定会“活”起来,学生作文一定会“活”起来。
参考文献:
[1]陈彩明.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blog.sina.com.cn.
[2]克雷奇.心理学纲要(下册)[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444.
4.作文教学心得感悟 篇四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积累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三、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的弊端。
四、适当地欣赏学生,鼓励肯定学生。
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上进心强,荣誉感强。他们非常看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渴望成功、期盼正确评价是学生共同的心理,他们常常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有时一两句鼓励性的话,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
因此,教师适当地欣赏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功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以朋友的口吻,长辈的爱抚,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绩,微小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评改作文时,要实行高分政策,欣赏学生,激励学生,再加上自己的阅读感受,如“你把人的心理活动写得逼真形象,合情合理,老师非常欣赏。”“你把这次活动过程写得这么精彩,说明你观察仔细认真,想象丰富,老师真想和你们再玩一次。”“你的书写进步了,继续努力!”„„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定会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在这种情绪下,必然会主动热情地去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定会得以提高,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
因此,教师只有欣赏学生,鼓励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灵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写出具有真挚情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才能适应新课改的浪潮,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安阳县瓦店乡后曲店小学
5.学生疫情心得感悟作文三 篇五
庚子年初,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九州大陆上正享受着天伦之乐的人们竟浑然不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的号角已然吹响……
很快,疫情被发现了,受到了国家的一级重视。鬓角已白,耄耋已至,十七年前抗击过非典的钟南山院士再次冲到荆楚大地;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白衣使者也火速支援;送餐员、建筑工人、安保以及执勤人员等小群体也纷纷到来。
这世上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不畏牺牲的凡人。而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一个生物学的爱好者,也只能大梦一场。从实验室桌上惊醒,看见同事缓缓走来,“休息一下吧,你已经连续试验20小时了。”“不,没有制作出真正管用的药,绝不休息。”说罢,他又继续沉醉于试验中。同事知道拗不过他,只好坐在一旁陪着。3小时后,他猛地跳了起来,对身边的同事喊道:“我成功了!”两人愣了一下,冲出实验室,“钟老,药品制成了!”随后,他便倒在了地上,昏睡了过去……
“我宣布,对此次疫情贡献最大的两人分别是:钟南山和……”是梦,终究要醒的。那人是我,可我又知道那不可能是我,我真的不甘心。我本一身傲骨,自负才高八斗,却对此事无可奈何。但我也知道,那人不会是我,却会有人代替我。有那些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足矣。
“把最危重的病人往我们医院送。”84岁的钟南山竟说出这样的话,他是真正的英雄。“我觉得我应该去,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呀!”这句话出自一个四川的护士之口。12年前,她的家乡大难,她感受到了其他人的爱,这次,她毫不犹豫地报名支援。
6.《乡土中国》读书心得感悟作文 篇六
费老在后记中所说,如果把他的《江村经济》看作是社会学社区研究中典型的个案研究论著的话,那么这本《乡土中国》,则属于社区研究第二个层面的作品——比较研究。实际上,我对费老的这个界定是有疑问的,因为《乡土中国》一书篇幅虽小,但探讨的都是中西社会比较,或者说中国的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这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生态的比较这类相对宏大的内容,显然这本书,已经很难用社区研究的框框前去界定。如果套用现代社会学的分类话语的话,这本书更多可能应该属于发展社会学或者说比较社会学的范畴。从中西社会比较的内容来界定,则本书属于比较社会学;而从中国不同社会形态变迁的角度来看,本书则属于发展社会学。
实际上,用这类严格的学科分野话语来界定费老的这本书,如果在费老本人看来的话,多少显得有些迂腐和可笑。尽管在《江村经济》中,费老细致地展现了自己个案研究的能力、深度与广度,但对于他们那一代学人来说,融家国情怀于其中的宏大叙事冲动,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乡土中国》关注中西社会形态比较这么宏大主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与费老同时代的华人学者,黄仁宇提出了“中国大历史观”,吕思勉更是致力于中国通史的写作与研究。这些学者的家国宏大叙事冲动,跟身处一个动荡不堪的乱世,救亡与图强成为知识分子最重要的命题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即便就拿《江村经济》这样的从小处切入的个案研究论著来说,费老其实也有着强烈的以此映证中国乡村整体发展状况与出路的潜在动机。
7.上语文课的一点感悟 篇七
我眼里的语文是新的、活的,它可以拓展开去,外延无限,永远不会让人厌倦、觉得无趣。爱语文,是因为自己喜欢阅读,喜欢写作,而语文正好和自己的兴趣相联结。尽管教语文的人一抓一大把,进城区的难度又特别大,可我还是喜欢。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教语文只是谋生的一种途径,无所谓喜欢,可我是真正爱它,这就是我的优势所在,所以我更加坚定了教语文的决心。
就这样,怀揣热情与梦想我匆匆上路。一路走来,累着,也快乐着。下面就如何抓好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处理好教材内容,化解孩子考试压力
(一)课前预习
一是抓读书,精读课文必须背诵,阅读课文至少读五遍,熟悉课文内容。清晨早读,我守在教室门口,孩子们排着长队给我背书,背了才进教室。不会背的同学,我会联系家长,争取家长配合,共同督促孩子;学生背书的情况我会制成表格,及时发到qq群,方便家长了解检查;每个孩子一张表,把一学期要背诵的篇目列上,背完一课勾一课,这样孩子之间也有比较,他们会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二是抓写字,孩子试考不好,原因之一是书写不过关。我的要求是字词必须课课过关,我为孩子们挑选了“书法1+1”字帖,之所以选它是因为与教材同步,且是手写体,个大醒目,每个字都有写法要领。我先在黑板上讲解示范,再让孩子们练习。孩子不用写多,生字跟着老师写一次、自己再练写两次,词语写两次就会了。他们练我也练,下课了,我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孩子们观摩。把他们的收上来订正,指出失误之处。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方式,因为有了我的参与和正面示范,他们不会觉得自己孤军奋战,老师高高在上、袖手旁观。而且有了目标——我也要写得和老师一样好! 孩子们个个铆足了劲,课堂上正襟危坐、鸦雀无声,生怕漏听了一个字,生怕错写一个字。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书写会越来越好。很少会写错别字,因为目标不一样,写得多,学生只管完成任务;写得少就会往好里写。
(二)课中讲解
课堂上我主要带领孩子们从三个层面:“课文内容→谋篇布局、叙事章法→对修辞和重点段研读”直接突破重难点,少讲空话。我不喜欢一篇篇有血有肉、灵动的文章被肢解、被分割,这样的语文课了无生趣,令人生厌。
(三)课后练习
我会针对每篇讲读课文设计一份练习题;每单元做一份综合试卷;每周自由作文三个;期末我会针对“字词句和阅读”带领孩子们在课堂上做几份试卷,分类练习;最后一份期末测试卷给他们考试。做好了这些,考试是不成问题的。
二、大量阅读
这样下来,两个月时间,就结束新课了,余下的大把时间做什么呢?背诵经典、带孩子们广泛阅读。语文课的尊严不仅在于考了多少分,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使孩子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这才是一个语文老师真正的使命。
(一)背诵经典古诗词
每天中午,我写三首课外古诗词在黑板上,让孩子们工工整整抄在摘抄本上,诗句意思不必深究,背下来就行。我只检查他们背诵即可。这样一学期下来,孩子们至少积累了200 首课外古诗词。几乎囊括了整个中小学阶段课标要求背诵的内容。教室回廊的墙上有许多古诗词的壁画,孩子们几乎都背得。接下来,我准备从《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幼学琼林》等入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直坚持,六年下来孩子们可以熟练背诵接近十万字的国学经典。这十万字,就是我在孩子们的心间埋下的国学经典的种子,它将永远储存在孩子们的心中,以在适当的时间生根、发芽,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广泛阅读
学了《冬阳·童年·骆驼队》,我给孩子们读《城南旧事》;复习到马克·吐温时,我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孩子们学习苦了、累了,我读《窗边的小豆豆》。现实中我们不能有如此理想的学校、课堂,那就在阅读中去享受吧……每次我只读那么一章或两章,孩子们听得兴趣盎然,完全入了迷,连下课都舍不得。是啊,难怪孩子们喜欢,因为无关年代,无关国籍,不分肤色,孩子们的天性都是一样的:纯真、调皮、聪慧、好动……情感细腻的小英子、捣蛋的汤姆、纯真无邪的小豆豆就是他们自己啊!接下来我不读了,孩子们的兴趣却激起来了,我不读,他们自己都会去找来读。我只要给孩子们一个书单,我的目的便可以达到了。说到书单,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引导孩子选书不可小视。读书好比进食,营养餐会让孩子身体结实,而垃圾食品则危害孩子健康。我们语文老师就要为孩子选好课外读物的“营养大餐”。
8.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心得感悟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 兴趣 符号 自学 多媒体
随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全国的推廣和实施,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的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初中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总结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初中数学教学观。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有的教学模式和看法,笔者在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也有属于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习兴趣
一位教育学家说:“一个数学老师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学生教的喜欢学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学习兴趣是建立在和谐的课堂和良好的师生情感之上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这样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的情绪油然而生,会使学生敞开心扉,更好地接受信息。反之,如果我们绷着脸,或情绪冷漠地走进教室,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气氛紧张,使学生心理闭锁,容易阻碍新信息的输入。事实上,师生之间的情绪感染是互动的,学生的快乐情绪又会影响教师,进一步促进教师的快乐情绪,由此形成良性循环,产生快乐的教学气氛。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真正把课堂当成精神乐园。如在教“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时,我问学生:“把零比作炸弹,任何数与零相乘都会发生爆炸,结果会怎样?”学生自然回答:“都会炸得一干二净,变为没有了。”显然这样的比喻幽默生动,使教学变得形象化,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
二、重视数学中的符号学习
初中数学中,代数占据了数学内容的大部分,代数中的数学符号的学习是整个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作为一种特殊的数学语言――数学符号,在人们进行数学逻辑推理、数学计算以及解决数学问题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数学符号通常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最形象、最简单的抽象符号来准确、清晰地表现出来,以便于人们进行各种不同的数学交流与学习。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概念、定理和法则本身与表示它们的数学符号是相脱节的,从而引导学生充分挖掘隐含条件,揭示数学符号的涵义和实质。如:代数式6n可以表示什么?学生可以解释为:当n表示一件衣服的价钱,6n可以表示6件衣服的价钱;当n表示正七边形的边长时,6n可以表示正七边形的周长;6n也可以表示一只羊的体重是一只鹅的体重的6倍;又如,a和b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S表示长方形的面积,那么,S=ab表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公式,同时也表示长方形面积随长和宽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在初中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枯燥无味的字母和数学符号感到厌烦,认为数学是单调的、无味繁杂的计算式推理,但是他们对于生产、军事或日常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实际问题却比较感兴趣,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把单纯的字母及数学符号问题转化为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在讲解“三角形”一节时,我提出“不过河能否求出河宽?”“不到敌人的阵地能否求出我军距敌军的距离?”“能不能在地面上测出敌机距地面的高度?”等问题;讲“方程”部分的内容时,我提出 “不知人,不知银的分银问题”,“鸡兔同笼问题”。
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习惯之后,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再从难点、易错处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比如要教体积的问题之前,老师可以拿出一瓶饮料,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杯子,然后告诉学生说老师需要把饮料倒到其中的一个杯子当中,但是倒到哪一个才不会满出来呢?接着就请求学生的帮助,并提示学生解决的方法就在下一课的内容中。之后,告诉给学生杯子的长宽高,让他们回去通过预习来帮老师解决问题,并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学生就会有浓厚的自学欲望,就是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对于其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种“化圆为方”的道理难以理解。这时可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一个地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这样教学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通过分割、拼合展现出来,减缓了学生思维、推理的难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优化的教学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
[2]何华兴.把握数学发现方法提高数学创新能力[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2).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赵东珍.我对数学教学的感悟[J].学术研究,2012(4).
[5]沙青末.浅谈如何将数学课堂的第一锤敲在学生心灵上[J].语数外学习,2013(3).
[6]迟立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技巧探析[J].成才之路,2013(3).
[7]诸淑红.提高数学课堂作业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12(1).
9.高一寒假心得感悟作文600字 篇九
在晨光熹微的早晨,蓝衣工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顶着安全帽,冒着寒风,披着厚棉袄,推着搬运车,发动着机器。没有偷懒的,没有嬉笑的。大概是为了能早早低地回家,为了这项工程,准确的来说是为了自己。我想着,愣了。
各种“蓝色”穿擦在绿色棚纱前,驾着巨大的机器登上顶楼。好几个“蓝精灵”在上头走来走去。摇摇晃晃的,望而生畏,我真担心他们会摔下来。我跑到工地上拾起几块砖头,你试过抱起你2岁的弟妹吗?又重又累的!
“蓝精灵”们像一个个机器疯狂运作着,很少出错。
我仰望着比我高大几千倍的大楼,顶端的人们用什么东西敲击什么,发出清脆的声音,怪好听的。在旁的机械被操作,转来转去,配合在珠穆朗玛峰的同事。耀眼的阳光被这高大的怪物遮住了,它愈长愈大了。我的手不由得缩到口袋里,“蓝精灵”还挽起袖腕儿。不冷吗?
我打了个趔趄,已是晌午了,下起了骤雨。雨滴像一颗颗子弹弹落在地面,钢板,木板,钢筋上,似幽径间鸟虫的鸣叫。不一会,雨不哭了。“蓝精灵”们突然出现了,我只能看到好多黄点点在搬砖,砌墙,搅水泥。颇像蜜蜂为了蜂巢而各司其职。开工时间20__年5月4日,预计竣工6月18日。已经用一年了呀!
10.廉洁家风伴我行心得感悟作文 篇十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女儿在学校里学会了《少年中国说》,这略显稚嫩的慷慨激昂着实让一家人兴奋不已。
如何让少年一代像她们朗读的那样,成为国家的栋梁,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便尤为重要。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而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家风成为最重要的内容,这种记忆和温暖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更是延续。
从尊老爱幼到勤俭持家,家风、家训的故事很多,而对我来说铭记在心的是父亲说过的“从小就要懂规矩”。长大后,我从事纪检监察工作,更深深的懂了这句话的含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加大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贪腐官员纷纷落马,分析背后的原因多半是没有“红线”意识,不知敬畏、不守规矩。
小时候,做错了事情要被训诫,父亲却并不是随便拿起笤帚或者鸡毛掸子,家里有一把精致的竹尺。“挨打”要有仪式感,每当父亲拿起了竹板,就要飞快的回忆是哪里做错了…。如今,我也做了父亲,如何让孩子从小就有规矩意识,无疑是令父母最头疼的事。孩子不知道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再打板子显然是有违现代教育理念的。不过,我还是预备了一把戒尺,在关键的时候也曾“拿起”,只是不曾落下,真成了一种“仪式”。
这支戒尺比小时候我“常见”的那支要精致的多。姑娘知道这是戒尺,也知道是用来训诫做错了事情,我觉得这就是它的意义。其实,这更是一种提醒,“心中要有戒尺”,时刻提醒自己要有“红线”意识,“知敬畏、守规矩”,不仅是自己,也要教育好下一代,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从早、从小一刻也不能懈怠。
11.语文教学感悟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教学感悟
语文作为三大主要学科之一,历来是地位尴尬。从领导到学生,绝大多数是“思想上重视,战略上轻视”。究其原因,一方面,语文作为主要学科,所占分值很重,而且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确实重要。另一方面,由于语文学科的灵活性,造成考试内容的相对不确定。尤其是主观题,学生很难找到标准答案。这也挫伤了一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探索出一条切实适合于语文教学的新路子。语文教学的春天从此来到我们的课堂。我的主要感受有以下几点。
一、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引来生活的“源头活水”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都是适合于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的人群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的正确的方法。对于别人的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生搬硬套,因为教学是个动态的过程,受教者和施教者的情况千差万别,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对于教学的结果,只能预期而不可预知。滋润学生,只有一杯水是不行的,有一缸也不行,要为学生引来生活的“源头活水”。
二、语文教学内容要丰富
语文学科的内容博大精深,在教学上仅仅局限于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这方面,我校的主题阅读大单元教学,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我们以课本为主,由学校教师自行选编了《悦读乐写》辅助教材,“名篇诵读”部分,搜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要求学生记诵;在“美文鉴赏”部分,筛选了大量或语言优美,或格调高昂,或具有人文情怀等各方面的优秀文章,甚至学生的优秀作文也拿来比较赏析阅读。尽管尝试的时间短,也得到了广大家长师生的普遍认可。可以说,在这方面,我们迈出了大胆而又可贵的一步。
即便如此,仍觉内容受限。语文教师还要自觉把教学内容由校内延伸至校外,利用好本地的地方资源。如进行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时,设计以下环节:(1)搜集广告、标语、商业店铺里的错别字。(2)搜集滥用成语的情况并评价。(3)观察你周围还有哪些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如对草坪上的告示“践踏草坪,违者罚款”,学生提出意见:草坪是人们娱乐休闲的地方,命令的语气,罚款的字眼,给人冷冰冰的感觉,大煞风景,与环境不搭调。后来草坪上的告示牌改成了“小草也知道疼,请脚下留情”。但我认为这次活动、这种争论是值得的,有意义的。学生的感觉是敏锐的,只要加以引导,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语文教学方式要灵活
现在多数学校已经改变了过去“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冲击。难怪在各种汇课评课中,教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听语文课真是一种享受”。我校正在铺开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按知识结构和层次水平分组,小组内合作,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小组间竞争,激发学生普遍的学习热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提高了竞争意识,又节约了教育资源。
无论哪种方式,时间久了,学生也会形成审美疲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灵活把握,随机应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了备教材、备学生以外,还要备到各种突发的状况。记得考试后的一堂课,我原准备讲评试卷,但是,一进教室,看到教室里的情况让我改变了主意。学生千姿百态:有的心情沉重眉头紧锁;有的手舞足蹈喜笑颜开;有的天高云淡满不在乎;有的紧张询问;有的击掌欢呼……我没有立即上课,而是让他们尽情发泄,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刚才的场景,并当堂练笔《考试之后……》。结果,学生好作如潮,描绘得惟妙惟肖,情趣盎然。因此,教学中没有什么最好的方式,只要能在此时、此刻、此地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就是好的形式。这就要求教师独具慧眼,多发掘,多发现。
四、让学生学有所得,获得真情实感
学习应该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不能把它当做苦差。教师应该设法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避繁就简,不钻难题怪题,学生理解就好。只要能每课一得,就提出表扬。学生的学习也不必局限在课堂上,广大家长教师应为学生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途径。学生上网是家长最头疼的,但只要把握好一个度,同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要知道,我们学习语文,首先就是为了交流的。好在“统一教育”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平台,便于在家校间、师生间及时沟通。游戏不可怕,特别是一些益智游戏,能让学生在娱乐中获得知识并活学活用,这也是一举两得的做法。
五、考我所学,考我乐考
语文教学现在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考—考—考”。考试本身并没有错,问题是怎么考试,由谁评估更合适。那些为了显示自己的出题水平而极力挤兑学生的考试,绝对不是成功的考试,对学生有害无益。新学期我给学生留了一道特别的作业题,就是对每篇课文的赏析,或全文或全段或某句话,可以从各个角度自由发挥。看到学生由最初磕磕巴巴地崩词,到后来的侃侃而谈,我的确很有成就感。无奈接下来的几次考试,并没有这种题型,我们的学生没有沾到光,教师的信心也开始动摇,毕竟,我们呈报给学校家长的成绩,是以分数的形式显现的。也有教师说:“语文考什么试呢?我们班学生描写东西太形象了,抒情也酣畅淋漓,但就是没有提出过表达方式的概念,这次考到,全班空题,可恶!”这就是教学和考试的矛盾,我教的没考,他考的我们没学,能检测出什么水平呢?我认为考试形式可以变换一下,试题由本班教师出或本班学生出,或教师学生出的题各占一定的比例,各班考各班的;还可以开卷闭卷交替进行,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是互相帮助获取信息,而不是相互设置障碍,开卷有什么不可以的!
让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出一条切实适合于语文教学的新路子,去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范巍美.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课堂的创设[J].语文教学参考,2010(34).
[2]刘福柯.创建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J].云南教育,2010(11).
[3]周明浩.如何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教学评价,2012(1).
12.语文的感悟式教学 篇十二
一、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教 学重点
高中语文教材体裁多样、风格迥异,因此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教学重点显得十分重要。比如,杨绛的《老王》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人叙事散文,鉴赏文本细致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学会善待他人,关爱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是课堂教学重点。在学生认真研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从老王的职业、身体状态、居住条件等方面入手,去感悟老王物质贫乏、身体残疾、饱经沧桑的这一底层人物形象特点。接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感悟品味文章中结句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含义,生活中总会有幸运的人和不幸的人,幸运的人有责任去关爱不幸的人,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者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由此,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如果是你,你会把这种责任往自己身上扛吗 ? 杨绛为什 么会有这 种责任感 呢?”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层层引导,学生最终会悟出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心怀善意,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用伟大的爱去做一些触手可及的小事,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如此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可以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教有所获, 学有所得,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准确把握教学重点,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结合文本写作背景,感悟教 学难点
文本阅读的难点,往往是作者独特的思想认识和生命体悟,也是文本的情趣与理趣所在。由于受人生阅历、知识积累、理解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往往很难直接通过文本读懂、读透其中隐含的丰富思想和情感内涵。因此,在进行感悟式教学时, 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的写作背景,借鉴知人论世的方法来突破高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难点问题。
比如,学习李白的《将进酒》, 学生在阅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语句时,很容易将李白定位为一个乐观自信、及时行乐的诗人,而忽略他当时正身处“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这样一个写作背景。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文章的写作背景,让他们品味出《将进酒》深藏豪放飘逸外 表之下的怀才不遇的忧愤之情和渴望入世的急迫心情。教师对背景资料的引入和对文本信息的追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突破文本学习的重难点,从而获得中国文人对生命价值求索的顿悟。
三、拓宽阅读思维模式,感悟教 学疑点
学贵有疑。古人曾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备开阔的眼界和敏锐的思考力,帮助学生拓宽阅读思维模式,鼓励他们于无疑处生疑,敢于探究,领会词语的内涵和作者的匠心,品味出一番新意和深意来。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感悟文本的语词,洞幽烛隐,见微知著,把握文章的精髓。比如,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这两句诗中作者为什么没有用更符合琵琶自然属性的“声”或“音”,而是选择用不合场景的“语”字?面对这样的疑点,学生只有真正走进文本意境,拓宽阅读思维模式, 洞悉作者和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才能悉心品味出“语”字的妙处———这是作者听了琵琶曲后的感受,在作者眼中,琵琶女演奏的不仅仅是琵琶乐曲, 更是在诉说自己的心声。
四、品味鉴赏文本语言,感悟文 本美点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文质兼美的经典名篇,它们的语言或明白晓畅,亲切自然;或朦胧隐晦,意蕴深远;或雄浑豪放,慷慨激昂,或缠绵悱恻,委婉含蓄……这些文字往往在轻描淡写中饱含哲理,充满思辨,富有情趣,值得我们认真咀嚼、感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品读文本,感悟美点。
13.冬奥带动全民上冰雪心得感悟作文 篇十三
一天,我收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的邀请,请我去冬奥会参加比赛。冬奥会的比赛项目有:冰壶、滑冰、滑雪、冰球等等,我选择了冰壶。
可是我还不会推冰壶呢,冰墩墩说:“没关系,我们来教你。”雪容融也笑着说:“对,对,我们来教你。”冰墩墩拿来一个冰壶,我觉得他和冰壶没什么两样。训练开始了,冰墩墩说:“你要先把冰壶推出去,然后我和雪容融到前面刷地,这样冰壶就能滑得更远更直了。”于是我一推,不小心推歪了,冰墩墩和雪容融努力地刷,终于冰壶进了圈,不过离红圈很远。我又试了几次,还是离红圈很远,我灰心极了!雪容融过来安慰我说:“别灰心,一定能中圈的。”于是我站了起来说:“好!”这次我瞄准红心一推,结果还是没中,我又推了好几次。
在我们的齐心协力下,终于把冰壶推进了红圈。我开心地跳起来!
14.关于抗击疫情的个人心得感悟作文 篇十四
他们,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但此时此刻,他们却不能与自己的家人团聚,他们的身上被严严实实的防护服包裹住了,他们的容貌也被护目镜和口罩遮挡住了,我们也无法清晰的看见他们的脸庞,但是我们依然知道,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容貌那就是“英雄”。
他们中有的人一直坚守在一线,与病毒作斗争,有的人在战线的后方,在家中做着坚实的后盾。万家灯火就是点点的星光,一身白衣便是熠熠的萤火,我们全国人民一直在期盼着好消息,因为胜利必将属于坚守的我们。
他们与家人告别奔赴战场同疫情作斗争,他们放弃了和家人的团圆,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中,为了守护我们的平安与安全!我们把脸上的泪水擦干时刻紧盯着新闻消息,我们心中揣满希望,没有为短暂的分别而感到惋惜,因为我们坚信守护是为了更好的团圆。
15.引领学生感悟语文的艺术 篇十五
一、内外结合,初悟语文
小语教材是一片绝伦的词海、句海、文海,丰富的内容让你惊叹,让你舒畅,让你留恋。如《泉城》一课的这段文字:“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前两个比喻绘出形态之美,后两个比喻描摹声音之美。“白浪翻滚”含气势,“晶莹剔透”显精巧,“虎啸狮吼”“秋雨潇潇”如音律一强一弱,让人回味。这么美的语言,怎样让学生们“敏感”起来,并将这份美完整地传达给学生们呢?
首先,由外而内,读并想象着。
读是第一步,形成印象,读中启发想象:济南的泉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泉水?①突出“白浪翻滚”。启发想象:你在哪儿见过白浪翻滚?从白浪翻滚中你体会到这泉水怎样?在此基础上出示图片,“白浪翻滚”便在学生脑中定格,至此学生便将气势大的水流与“白浪翻滚”形成了联系。②再来突出“晶莹剔透”,这个词说明泉水怎样?在学生回答到透明、纯净之后,师述:透明、纯净的,可以称为“晶莹剔透”。目的是让学生将词与生活紧密联系,借助想象理解词。
读并想象着,想象颜色、形态,想象像什么,让想象成为习惯,必定会将外在的词句化为内在的文字修养。至于“虎啸狮吼”“秋雨潇潇”,更无法离开打比方的想象。济南的泉水声音“洪大”,大到什么程度?“低细”又是什么样的?让戚戚然、陶陶然却无法表达的内心,通过想象找到豁然开朗的感觉。
其次,由内而外,想象着读出来。
在初读、想象、内化后,还需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文章所传达出来的美。这一过程其实是和“由外而内”的过程结合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分割。比如:“白浪翻滚”那种气势读出来了没?“晶莹剔透”那种纯净读出来了没?其实好的学习方法不光要读出来,还要说出来再想象出来,通过说、想、读的结合综合,那种美的意境。
通过内外结合,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层面感悟语文的艺术美,从而喜欢语文,对艺术的语言产生敏感,欣赏它们,将它们渗透为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成为学生的语言财产。
二、情感共鸣,深入语文
语文的存在离不开情感,要同时追求情感熏陶与语言发展的平衡,凭借教材的情感因素去激活言语活动,激活学生生命个体。在教学《孙中山破陋习》一课时,我抓住几个关键词语“又是生气又是心疼”“叹了口气”“含着眼泪”提出讨论题:(1)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心疼”?(2)妈妈“叹了口气”说明什么?“含着眼泪”又说明什么?
学生在讨论交流第一题的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走进孙中山的心灵。有的学生埋怨妈妈:妈妈明明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还是让姐姐缠了小脚,我又生气又难过。有的学生读出了孙中山的勇敢:我就不缠小脚,我要和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斗争。学生越说越深入,因为他们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孙中山。第二题,学生经过讨论已由埋怨变成理解了母亲的矛盾和左右为难,走近了母亲的心灵。学生在回答中有的已经能够自觉将自己当成母亲,说:“孩子啊,你痛在身,我痛在心啊,如果可以替你受苦,我情愿自己挨疼。”说得饱含深情,让我也为之感动。
形象感受到了,情感激活起来了,同时应该注意的还有:必须及时甚至是同时进行“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也就是必须把语言学习落到实处,以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要注重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因此在讨论完题目后,让学生开始读书,“读出你的理解,把你的感受用读书的方式表现出来”。孙中山的生气、心疼,敢于反抗;妈妈的无奈、心痛,充满矛盾应在读中有所表现,充分地朗读后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又会不知不觉得到深化。
这样让学生深入语文,在学生心中,语文变得有感情有思想有内涵。教师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喜欢语文,喜欢语文丰富的艺术美,才能激励他们学好用好语言文字,整体上提高文化素养。
三、链接生活,学用语文
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学生能理解人物情感,并不一定就会在生活中体验出来。教师要适时把教学伸向生活,将语文与生活链接,让文本活起来。这一目标,我认为在课堂中同时还应该着力让学生明白以下几点:
第一,课文语言源于生活。
课文是可以朗读的美的文字,很多美的文字首先由丰富多彩的词语组成。在学生对其产生敏感,喜读喜背之际,还要告诉他们,这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教学“心急如焚”,可以故意给某位学生设计障碍,在其表现出六神无主时,与其对话,问及心情如何,是否有如火烧。学生点头称是,急切的心就像被火焚烧着。此时无需讲解,生活的体验就告诉了他们,平时觉得可望而不可即的好词好句就在自己身边。
第二,课文场景截取于生活。
教学《雨后》时,教师让学生回忆自己有没有下雨后出去踩水的经历,一开始只是星星点点的发言,虽不精彩却突然打开了学生们记忆的闸门。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顿时气氛活跃了许多,学生们想起了自己的快乐,不知不觉将自己当成了小哥哥或小妹妹,学生学起来特别带劲,乐于读乐于背乐于理解与想象。
第三,人物情感从生活中升华。
在学习《母亲的恩情》这一课,导入新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妈妈,出示挂图:这也是位妈妈,她的孩子叫孟郊,我们今天学习她是不是也像你们的妈妈那样关心自己的孩子。此时“母亲”已与孩子们零距离,再不是那个遥远的唐代。课后再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母亲,检验他们对自己对生活的认识程度,将生活中情感升华为饱含深情的文字,相信学生们还是有所言的。
在教学与生活链接的过程中,让学生更深地了解语文,让语文不再高不可攀,让学生学用语文,在实践中感悟语文的艺术。
16.初中语文感悟教学初探 篇十六
感悟是个性阅读的灵魂。感悟是由文字所指到能指的升华,是表层意义到深层内涵的认识深化,是读者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的对作品的感受和领悟,扩展和想象,提高与创新。感悟的两个层面为:对作品内涵、技法、艺术境界的正确理解;对作品的再创作和提高。能从整体上把握文与质的和谐统一。透过《背影》的文字表象,人们可以感受到朱自清家境的窘困,悟到世间最真挚的情感,同样也能够感悟到是真实的背景介绍、细致的情节安排才收到了真情流露、感人至深的效果。还会使不同的读者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加深对家庭亲情的理解,充满对人生的关爱,这样就拓展了作品的意境,升华了主题。
一、在阅读中学会感悟,培养感悟能力。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引导中,我们可能按“读、思、品、评、悟”五个步骤进行。前四步是基础,只要我们对这几步工作做扎实了,学生自然就能对作品有所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参与到作品中,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领悟。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准确客观地再现作者的创作本意,而且是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发现作品中的种种意义,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悟、生活阅历、文化素养,吐故纳新,形成新的价值取向,从而完成在阅读过程中对感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例如阅读《紫藤萝瀑布》一文,通过老师对创作背景的介绍,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对关键词句的讨论、分析、品味,学生很容易产生“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这样的感悟。这是作者的创作本意,而通过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把握,有的同学还得出了“越是在艰难的环境中,越需要努力地开花”这样独特的感悟。超出了作者的创作本意,形成了学生自己的价值取向。
二、通过引发联想,培养感悟能力。
把阅读所得以及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在课前向大家宣示,生生、师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的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要能通过复读印证别人的见解,完善自己的认识,或提出更新更深的感悟。纵横交错的联想,从视、听、味、闻、触等知觉上激起反响,给人以深刻感悟。有的联想具有深远感,给人崇高和壮美。如让学生读王之涣的《登鹳鹤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诗中的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滴大江流。”王维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收放得宜的联想,从中感悟其深远、壮大、崇高的美感。
三、联系生活实践,培养感悟能力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说明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是学生创作之源。同时,生活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的并能给人启迪的哲理。这一点对于目前比较流行的话题作文尤为重要。比如,面对滔滔江水,孔子有了“逝者如斯”的感慨;朱自清看到了父亲的背影,领会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 ;华兹华斯从收割姑娘孤独的背影和美妙的歌声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用“心”的观察。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生活,又要他们亲身加以体验,融入自己的感受。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不平凡甚至是伟大的那一面。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他们的感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也才可能写出感动自己乃至感动别人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自然才会有深度。
感悟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的突破,它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增强语文教学科学性、人文性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方法,是主动迎接新世纪,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个性关爱的教学方法。
17.语文课作文心得感悟 篇十七
母狼紫岚在实现黑桑遗愿的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困难,紫岚不但没有放弃,更没有被困难击垮,而是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次次的化险为夷渡过难关。她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坚持不懈、不放弃、机智、不向命运屈服。
生活中,海伦凯勒也是如此,她虽然双目失明,但她并没有放弃,在历经重重困难之后,写出了众所周知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不仅是海伦凯勒,著名的大音乐家贝多芬也是这样。
贝多芬拥有出众的音乐才能,他创作了数以百计的音乐作品,但从18起,贝多芬因耳病复发,致使他耳朵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对命运屈服,他除了作曲外,还想担任乐队指挥,可是他指挥的演奏速度比台上歌手演唱的要慢了许多,使乐队混乱不堪。甚至还有人给他写“不要在指挥了”这样的字条。贝多芬看完后慌忙地跑回家,难过极了。在万分痛苦中,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以毅力和智慧寻找到解决“耳聋”的办法。最终贝多芬成为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18.三牛精神心得感悟作文 篇十八
2月18日早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株洲军分区机关分别举行升国旗仪式,共同祝福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点燃建设现代化新株洲的奋斗激情。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分别参加仪式。
在市委机关升旗仪式上,毛腾飞发表讲话,向全市干部群众致以新年最美好的祝福。他说,回首过去,我们充满喜悦、特别自豪。我们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高质量发展取得可喜成绩,我市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蓝天三百天、全域II类水”的重大环境目标成功实现;新的动能加速培育,中国动力谷挺起了株洲发展的脊梁;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城市形象更加靓丽,连续三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株洲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结果,都是全市干群用坚毅和实干创造的成绩。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满、豪情满怀。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推动株洲发展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要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满怀激情去奋斗,不负春光,不负梦想,不负好时代,奋力开创株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在市政府机关升旗仪式上,阳卫国向全市人民致以新年的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说,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经过艰苦努力,全市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守住了“保”的底线,夯实了“稳”的基础,提升了“进”的质效,多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一谷三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株洲,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语文课作文心得感悟】推荐阅读:
感悟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8-16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平华去兰州培训感悟10-31
感悟语文高效课堂09-19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活动感悟07-21
高中语文作文心得体会11-11
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学习感悟06-23
小学语文课标培训心得08-08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心得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