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中心稿)

2024-07-17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中心稿)(精选8篇)

1.浅谈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中心稿) 篇一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中心稿)

翠微中学兰会荣

叶圣陶先生在一次谈话中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立足于时代,依据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兴趣也叫求知欲,往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一个中学生如果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其学习潜能就会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当代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古今中外的学者都为我们揭示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科学途径,这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要让学生发现自己在这一学科的才能和价值,体味到学习带来的成功与欢乐,最终才能培养他们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

(一)热情鼓励学生,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

教学中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三组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学习同样的材料,在学习过程中对每一组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都给予总结、表扬,并提出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对第二组学生也给出反馈意见,但经常批评他们不够努力;完全忽略第三组学生,不给他们任何反馈,没有表扬也不去批评。一个星期后比较三组学生学习材料的成绩后发现:第一组的进步最快,学生的积极性也最高,总是自觉、主动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第二组也有进步,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第三组几乎没有进步,学生对材料的学习完全处于一种松散的状态。

可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积极关注、指导并适时表扬,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乐于学习。当他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时,学习就成为他们的一种主动行为了。如同口里叼着肉的乌鸦,本来五音不全,不善于唱歌,也知道当时的情况不允许它唱歌,但在狐狸超乎寻常的热情“鼓励”下,终于忍不住要引吭高歌。我们不知道狐狸对乌鸦的积极关注如果能“持之以恒”,会不会创造出动物界的奇迹--使乌鸦成为鸟类中的歌唱家,但我们知道我们的孩子如果得到这种热情鼓励,一定会表现出他们的优越的潜能,在学习中“引吭高歌”,唱出动人的旋律。

(二)激发情感,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① 重视新课导入

语文教学中,新课导入极为重要。在教学中运用精心设计的简要、生动、有针对性的语言,把学生引入美好的.气氛中,使之产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青少年喜欢听故事,故事本身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结合课文实际,从故事、趣事、寓言、典故等方面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 范读课文,激发情感

对于优美动人的散文、古诗采取范读,引起学生对教材的极大兴趣,使之进入一种审美境界,通过有表情的朗读实现情感同化。

③ 分析课文,设疑激趣

在课文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享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④ 重视直观演示(借助多媒体)

通过实物、各种教学图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教学电影,让学生欣赏揣摩,可以收到自然感染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发挥学生在制作、绘画方面的特长。当一盏小橘灯在教室亮起来的时候,当一只活泼的小松鼠在黑板上呼之欲出的时候,会带给学生极大的惊喜。

⑤ 设置竞争机制,开展各种竞赛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竞赛情境,经常开展各种竞赛,如记忆比赛、速读比赛、书写竞赛和围绕课文进行智力抢答,会在激发学习兴趣时产生妙用。

⑥ 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语文学科充斥于整个社会,在教学中,不满足于45分钟的教学,课余时间让学生摘抄新闻、读好书写读后感、作文欣赏、辩论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谓教学即教学生会学,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教学逐步走向科学化、现代化。

2.浅谈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中心稿) 篇二

一、提高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性

首先, 兴趣会影响学习的态度。态度对行为的支配、调节, 其结果造成内在的态度和外显的行为之间呈现出相符一致的关系, 就这一点来说,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其次, 兴趣对学习起推动作用。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 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 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就变得比较敏锐, 逻辑记忆增强, 想象力丰富, 就能比较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二、阻碍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因素

(1) 数理化练习多、负担重。由于数、理、化练习多、负担重, 学生课余很少有时间再投入到语文学习上。

(2) 传统教学弊病犹在。教师讲, 学生听, 教师问, 学生答, 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被动接受, 从而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3) 教师方面的因素。教师授课如果不注重感情的投入, 讲授语言枯燥乏味, 讲授方法千篇一律, 甚至为了追求在考试中的高分而“无暇”以理服人, 死记惟一答案, 易导致学生心理难免有抵触。

(4) 中学生的兴趣相对分散。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课程的增多, 兴趣点、诱惑点的增多, 自然就可能淡化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

1. 激发内部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关爱、激励每一位学生, 不断地唤醒、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 常搞活动, 寓教于乐。利用课堂教学, 举行辩论赛、成语接龙、诗句表演、即兴演讲等活动, 形式丰富, 学生们也能积极地参与, 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被别人发现和肯定了, 自然就会对语文产生兴趣。

(2) 多设机会, 增强信心。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地站起来“试一试”。学生站起来, 只要他开口, 就是进步。时间久了, 学生们都在课上争先恐后地起来试背。

(3) 跳出答案, 据理力争。“吾爱吾师, 但吾更爱真理”, 谁的理由更充分, 分析的更合理, 就用他的答案, 不要认为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其实, 学生阐述自己理由的过程也是一个口头表达能力、论辩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

(4) 即兴发挥, 活跃思维。语文课上可以即兴发挥, 把一些思想教育的内容融进去, 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不过是短短几分钟的构思, 但同学们的思维都活跃起来了, 也为正式上课建立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2. 激发外部动机

适度的外部诱因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作为语文老师, 有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感, 他们会把认真上课当成是一种美的享受。

可见, 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形成了稳定的动机, 逐步成为他们的一种品质, 那么他们将能自觉地排除干扰去学习, 并在轻松的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3.浅谈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中心稿) 篇三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农村初中,孩子们是比较单纯的,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进入了初中,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的家庭教育形同虚设,农村初中教师必须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目的。

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亲近学生、关心学生,民主平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切忌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无端训斥、漫骂,甚至横眉怒对、冷嘲热讽。其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学困生,对待学困生尤其应当倍加关怀、真诚帮助。

教师要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用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事实上,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收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而丰富的情感感受;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会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这样的教师即使知识渊博,也不会受学生的欢迎。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首先,必须创设良好的提问氛围,让学生大胆提问。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走近学生,作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教学情境。

其次,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入新知时,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争相提问,并让其积极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起来就特别有兴趣,也特别亲切。在知识的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越强烈,学生的学习情绪越高涨,越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高。

三、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对于课堂教学,我们应该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1. 以教材为本。现在农村初中教材,无论时文或经典,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用好它们,发掘其中激趣因素,是保持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坚实基础。用好教材,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革新阅读的方式、方法,大力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在校期间,引导学生选看课文中节选的部分,增强他们阅读课文文本的趣味。

2. 着眼于诱导。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同样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而扭曲变形,“满堂灌”和“题海战术”已经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语文教学变了味。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诱导来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求新知的认识活动变成学习的心理需求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3. 着力于引导。引导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恰当地把语文知识由浅入深地分层教学,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主动探究、发现、思考、总结规律,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知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在教学中可有机运用“引导—发现法”“合作—探究法”“师生互动法”“知识竞赛法”等加以引导。

4. 着重于点拨。目前,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比较差,语文教学仍然是教师起“主导”作用,“讲课”仍然是老师主讲。教师要通过一篇篇范文的教学,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学会准确地掌握文章精要,言简意赅地开启学生思维之窗,以收豁然贯通、印象深刻之效。在语文教学中,应尽可能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只在关键地方加以点拨,以触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组织学生社会实践

由于地处农村,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积累较少,因此有些老师就认为农村学生在语文上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其实,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看法,我们虽然有些方面条件不太好,但是我们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学生能够真正地贴近自然。作为中学生,他们已经对生活有了一定的思考,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引导他们走出课堂,细心感受自然的伟大、和谐,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4.浅谈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中心稿) 篇四

-----培养英语学习兴趣 追求最佳课堂实效

新课程理念体现在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以全新的课程生态观刷新着传统教学理念,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与过程,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连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一并纳入课程目标体系。新课程标准从价值取向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新课程教材的前线工作者,改变我们的旧观念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彻底抛开旧观念,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开始学英语学生就已经不感兴趣了,那就好象鸟儿还没有飞上蓝天就已经折短了翅膀一样,是很可悲的,只能“望空兴叹”了。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的首先的任务是要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始终坚持把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科兴趣放在首位。笔者认为,兴趣不仅是学习动机的起因,是引起一切注意的先决条件,而且也是我们课堂实效的试金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从兴趣入手,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利用科学的课堂评价手段,使他们逐步建立学好的信心,力争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最佳的课堂实效。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最佳的课堂实效呢?

第一,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学生表现出的态度越积极,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们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第二,利用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种评价体系,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传统的英语学习评价方式把对语言知识的考核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惟一依据。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评价体系侧重于形成性评价,再加上英语教学本身注重的是教学过程,所以在倡导全体参与体验为基础的各种活动中应以鼓励为主,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促成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成,学习目标的建立,从而建立自信,达到促使学生逐步建立起自主性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个性发展意识的目的。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体现在六大方面,它们之间互相关联,互相渗透,其中就包括: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建立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习得的乐趣,鼓励他们关注自身的发展,培养公平竞争的意识,用激励的评价制度来为他们设防,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目的仍然是培养他们初步的语感,培养初步的语用能力,树立进一步学习英语的信心。

学生的内心是渴望被认可的,现在孩子信息量大,很聪明,自我意识强,对自尊十分敏感,他们需要一个能给他们自信自尊自主的学习环境。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培养学生个性与自信心的阵地。在那些厌学的学生的眼中,学校如同牢狱,老师如同牢头一样讨厌。如果我们一味地压制,一味地严厉,我们的孩子与生俱来的灵气和个性,会无往不被磨灭。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感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因此,在人本位的`倡导下,我们必须关注学生个体的存在,怀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态度去对待每个学生,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一般说来,课堂上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地和老师配合,表现出一种很积极自信的精神状态,给教师的反馈信息是:他们对学习是有信心的,是很感兴趣的,同时教师的“教”得到肯定,学生的“学”对教师的“教”此时就产生了对应的正面信息传递,对教师的教产生了积极的正面效应。因此教学活动就形成了所谓的“场”效应。教师和学生同时入戏,教师既是主角又是导演,学生也并非配角,同样是主角。

第四,注意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差学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 席之地。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5.浅谈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中心稿) 篇五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识字是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就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创设教学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如:打牌游戏、开火车识字、摘果子游戏、走迷宫、“抓特务”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识字1时,我让学生自制牌形生字卡片,在课堂中同桌互玩打牌游戏,边出牌、边读出字音,再组词读(组词越多越好),谁先把手中的汉字牌打完,谁获胜。在此游戏中为了取胜,同学们会积极认字,有不会读的和不会组词的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这种游戏识字方法既可应用在复习一课的生字,又可以用在对一单元的生字复习。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识字2时,学生按教师要求学习完生字后,每组抽一名认字最好的同学到其他小组“抓特务”。即逐个检查字音、组词情况,如果有不会的即是“特务”,要求小组长立即帮助学习生字。这样一来人人都不想当特务,识字效率明显提高,即使有困难的同学在小组长的帮助下也会很快认识。检查一课、一单元甚至一册书的生字都可以用此法。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识字3时,采用开火车识字的方法,即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组词、分析字型、说一句或几句话,其他同学轻声发出火车开动时的“呜一咔嚓、咔嚓”声。如果有人说错了或不会读,火车就停下来,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组词或其它),“修理”好后继续开火车。

2、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教师要尽快的“授之以鱼”,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①、儿歌识字法: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②、字谜识字法: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如:“三人同日去看花——春”,“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独木桥——生”,“1+1不等于2——王”,“六十天——朋”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此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都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③、故事识字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 影子”的“ 影”字时,把“ 影”字拆成“ 日(太阳)、京(京京)、彡(影子)”,编成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阳下,地上留下了三撇(影子)。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三者得到有趣的组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效果很好。

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识字方法,如:拆字法、比较法、熟字加一笔、减一笔、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法、动作演示法、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等。教师要结合所学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灵活使用,以便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首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比如:电视上动画片中的说话字幕,校园的校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程表,同学姓名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还有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论是常规活动如:晨会、班会、队会、节日庆典,还是校本活动如国防主题、环保主题、社会调查主题、春秋游主题等,都离不开汉字这个媒介。活动中若以认字贯穿其中,充分发挥媒介作用,不仅可以丰富活动内容,还可以在研究中,在玩乐中接触认识不少汉字。让孩子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识字的乐趣,他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这种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司”字时,有的学生用“同”字去掉一笔“丨”就变成了“司”,有的学生用“词”去掉“讠”旁就变成了“司”。学习“李”字时,有的学生说“李”就是“

十、八、子”这三个字组成的,有的学生说“李”就是“木、子”这两个字组成的。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6.浅谈如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篇六

【摘要】当前中学生缺乏户外活动,比较懒惰,很多人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交融的过程,体育教师应该根据中学生的身体生长、心理特征以及体育课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十几年来的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从四种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激发 中学生 方法 兴趣

目前,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达标就行,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地认识,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成了不爱活动的比较懒散的一族,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的身体发育受到了影响,不利于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上体育课,按照教师的要求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作者根据自己十几年来的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从四种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一、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也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强烈的事业心;同时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做任何动作必须以身示范,动作要规范、到位、准确、熟练、轻松、优美,这样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精湛的业务能力及优秀的心理品质,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有助于提高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如果教学方法呆板、机械,学生就会产生倦怠厌学行为;相反如果在教学中,言语风趣,形象生动,精练而带有鼓励性,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激情就会很高。另外根据中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在课堂上开展具有竞赛性的游戏,如“迎面接力赛跑”“黄河长江”,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跃气氛。

二、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注意的心理过程,是对事物的感觉、思维的反映。例如:在队列队形的练习过程中学生注意教师发出的各种口令,而做出不同动作,就是学生对刺激物的反映。注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心不在焉或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所学的内容,就会出现动作错误,有时可能出现损伤事故。注意分被动与主动两种,被动注意是属于本能的,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它由条件刺激或个人爱好所产生。例如:上体育课时,新奇的道具,显目的标志,宏亮的口令,都能引起学生们的被动注意,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带有强制的意思,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

三、挖掘教材中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一般的说,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力所能及与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新兴的项目不断涌现,中学生喜欢时尚,当然也喜欢追求新兴的运动。因此,在设计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多观察、了解。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合理的搭配,把握时机,在学生兴趣高的时候学习技术。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手臂力量,我采用游戏“打保龄球”的方法进行锻炼,学生互相合作,讨论打的技巧,积极地参与练习,既锻炼了力量,又培养了团结合作能力,效果很好。跑是最常见的身体活动方法,它对发展技能有较大的作用,对提高心肺耐力好处最大,如在教学中,采用游戏“闯迷宫”的方法,在操作上划一个迷宫,让学生进行闯迷宫练习,以此来调动学生跑的积极性,激发其运动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

营造良好、融洽的运动环境和气氛,有利于运动兴趣的培养。优美的场地器材的布置、恰当的音乐的选择、教师优美的动作示范,给学生美的享受,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学习、运动,学生会有一种激昂愉悦、跃跃欲试的情绪体验,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从目前的教学形式看,学生对课内教学相对较重视,而对课外活动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形式单调划一。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还使一些学生把体育当成了累赘,因此改革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的重要方面,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实践工作中灵活运用技巧性的表扬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适时的表扬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激发学生自觉行为的关键环节,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与快乐的情绪状态。如:某位学生身体素质一般,学习积极性也一般,平时很不起眼,在一次有氧操的教学中,她做的动作很舒展,比较漂亮,我及时给予表扬,并请她给全班表演,表演后,大家报以掌声。后来,她上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并对有氧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7.浅谈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中心稿) 篇七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 但又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 是一种特别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学生现在接触的内容用原有的知识不能解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 以激起学生急于获取新知识的愿望和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从而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教学手段,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 或用语言的方式呈现问题情境, 或运用化学实验的方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或利用化学故事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 或运用电教手段创设直观的问题情境等。不管是利用那种问题情境的方式, 都是以问题导入新课, 又以问题作为主线展开教学, 通过问题解决以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因此, 在教学中尽可能创设情景问题, 将这些问题用各种形式给学生质疑, 存疑, 有了疑就会产生思维, 而有了思维, 学生对学习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 学习二氧化碳、碳酸钙的性质时, 由于我们所处的地方离桂林很近, 学生对桂林的著名风景如溶洞、挺拔耸立的石笋、石柱等这些自然景观都很熟悉。因此, 在教学时首先问学生,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再问, 这些自然景观是怎么形成的? 这样创设问题情境, 一方面学生为家乡有秀丽的景色而自豪, 另一方面学生又迫切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 依据教材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通过以文设景, 以景触情, 借情抒情, 借情发挥来创设问题情境教学, 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 而且可以强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利用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一种最生动、最有效的直观方法, 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获得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观察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为此, 化学新课程教材中加大了实验的分量, 特别是探究实验的分量, 它既满足了课堂教学的一般要求, 又兼顾了学生的差异性, 同时也逐渐将全体学生引到尝试创新的境地。探究实验就是学生自己探究实验方法, 设计实验方案, 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 自己作出实验成败评估, 然后亲自动手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学生通过参与实验, 自主探究, 增强了实验的观赏性、趣味性, 充分调动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习兴趣。例如,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理想原料选择的教学时, 就是让学生采取探究实验的方法。首先每个学习小组讨论确定需要哪些实验仪器及药品, 并设计探究试验方案;其次每小组动手操作;然后每小组选一个代表阐述本组所用方案;最后通过比较由此归纳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理想原料。整个过程中, 参加探究实验的学生相互之间的不断交流和讨论, 体验到了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探究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 严谨的科学态度, 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还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渗透环境保护知识,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8.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八

一、语文老师要更新教学思想。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语文老师必须改变长期以来片面强调语文工具性的陈旧看法,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既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语文工具,又要让学生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我们要改变以往只重考试、只求成绩的思想,充分引导学生去感受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的美,自主地学习,从而更加喜欢上语文课。

二、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它可以成为一种教学要求,但也不是要求的唯一或全部。从语文教学的功能来说除了思想品德的陶冶、审美情趣的培养外,最直接的责任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手段必须与培养语文能力的要求相一致,至少要有助于语文能力的增强。具体地说语文学习的“激趣”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要通过激趣把学生引向对于语文学科知识技能要求的总体把握,要善于发现和解决激趣导向问题,要努力用高昂的学习兴趣去推动思维的深入和发散。要以趣导学,以趣设疑,以趣促思。

三、通过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使学生更喜欢上语文课。我们可以在平时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学作品,如《少年维特之烦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水浒传》等等。让我们的学生接受文学的熏陶,同时告诉学生要读懂这些作品,甚至要写出像他们一样伟大的作品,就必须好好学好手头的这本语文书,从中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安排一些语文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知识,以此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更喜欢上语文课。

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他们更喜欢上语文课。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围绕学生的“学”来确定老师的“教”,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应尽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愉悦的课堂环境。

(1)以生活促学习。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情趣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如在上《吾家有女初长成》时,我一进教室就对学生说:“老师今天有一件事情想要请代价帮忙,我七岁的女儿今年开始学琴,可近来不大想学,我该怎么做呢?”学生一听就议论开了,七嘴八舌地给我出主意,而我顺势引导,引出《吾家有女初长成》一文。学生学得就更认真了,思维活跃了,求知欲更强了。

(2)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现代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传统教育中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其结果就是老师在上面认真地讲,学生在下面认真地学,而真正运用起来就不一定有效果了。新时代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有创新的精神,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所以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不再君临一切,学生也不再是学习的容器,他们相互启发,既是师生,更是朋友。另外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在回答问题时,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敢想敢做,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更喜欢上语文课。

五、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更有信心学好语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启迪我们,教师应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才会成为课堂的参与者,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也能让他们终身受益。

因此,我们语文老师首先在备课时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还可以有许多,随着多媒体技术愈来愈广泛地进入语文教学课堂,形象、生动、变化万千的画面,美妙悦耳、动听的音乐,声情并茂、入耳动听的诵读,都在触发着学习的兴趣,开启着灵感之窗。

总之,只要每个语文老师敢于去实践,用成功的实践来增加改革的勇气,大胆地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开创语文教学的新格局,确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明确教学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喜欢上语文课。

上一篇:《干法》第四章读后感--大哥下一篇:工程担保委托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