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小数乘除法(小数乘小数)▏沪教版(精选12篇)
1.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小数乘除法(小数乘小数)▏沪教版 篇一
小数的性质(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并会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性质,学会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2.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掌握小数的性质,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的性质。
【学法指导】
尝试探究法、点拨法、迁移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喜欢逛商店买东西吗?你到商店买东西时看见过价格牌吗?商品上的价格牌是怎么写的?(课件出示:一本故事书价格牌的两种写法,5.1元和5.10元)
2.两人都写对了吗?
明确两种表示方法都是表示5元1角,5.1元=5.10元。也就是5.1=5.10
3.观察这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大小相等,小数不一样,5.10在5.1的末尾添上了1个0.4.师引入课题:那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后,大小不发生改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1.学习例1,理解小数的性质。
(1)猜想0.3是否等于0.30。
在0.3这个小数的末尾添上1个0后是0.30,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0.3与0.30是否相等?
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验证,你可以用举例的方式来进行验证,例如运用画图、添写计量单位等方法进行尝试。让我们一起动手试一试吧!
(2)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通过验证你们发现0.3和0.30相等吗?(相等)那谁来说一说你是如何验证的?
预设1:因为0.3元=(3)角0.30元=(30)分=(3)角
所以0.3元等于0.30元,那么0.3就等于0.30。
老师:这位同学在0.3和0.30的后面添上了人民币的计量单位进行验证,发现0.3元和0.30元都等于3角,所以他得出结论0.3就等于0.30。赞同他的看法的同学把掌声送给他。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方法。
预设2:因为0.3m=(3)dm
0.30m=(30)cm=(3)dm
所以0.3m等于0.30m,那么0.3就等于0.30。
老师:你和刚才那位同学的方法差不多,也是添上计量单位,不过你添上的是长度单位“m”,通过换算,可以看出0.3m和0.30m都是等于3dm的,也得出0.3=0.30的结论。哪些同学和他的方法相同?还有不是用添计量单位的方法进行验证的吗?
预设3:在方格图中用阴影分别表示0.3和0.30。
0.3=0.30
老师:瞧,你不仅会动脑,还动手画了图来验证,从方格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用来表示0.3的方格和用来表示0.30的方格大小相同,也得出了0.3=0.30的结论。
预设4:从它们的计数单位入手,0.3里面有3个0.1,0.30里面有30个0.01,0.1里面有10个0.01,3个0.1就等于30个0.01,因此0.3等于0.30。
老师:这位同学可真不简单,他的突破口在0.3与0.30的计数单位上,他的发言,让我们明白了从这两个小数的计数单位上看,它们分别都有30个0.01,因此我们可以说0.3就等于0.30。
(3)得出结论。
刚才我们用了添加计量单位、画图、转化计数单位等多种方法进行验证,都发现了0.3和0.30相等。
(4)“议一议”:如果在0.3的末尾添上两个“0”得到0.300,小数的大小会变吗?为什么?
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验证.(5)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小数的性质。
观察黑板上的板书:0.3,0.30,0.300。
这3个小数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起来?(=)为什么?
(因为它们都是一样大的。)
板书:0.3=0.30=0.300
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的“0”有什么变化?从右往左看,小数末尾的“0”有什么变化?小数末尾的“0”与小数的大小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从右往左看,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也不变。
(6)看书自学小数的性质。
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你们已经发现了小数的性质,请打开教科书第53页,仔细看例1,请把书中关于小数的性质这段话勾画起来并读一读。
师:那你能再举一个小数和0.3相等吗?(0.30000、0.3000……)
你是怎么想的?(在0.3的末尾添0)小数的末尾指的是什么?
三、精讲点拨
教学“试一试”。
我们刚才通过猜想、验证,知道了小数的性质,下面我们就运用小数的性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大家有信心把小数的性质运用好吗?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1)学生独立判断。
(2)说一说为什么小数中有的“0”是不能去掉的,突出只有小数末尾的“0”才能去掉。
四、当堂检测
1.教材课堂活动第2题。
议一议:“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句话对吗?举例说明。
(1)同桌议一议,并举例说明。
(2)学生举例:如在2.3的小数点后面添“0”,就是2.03,2.003等,小数的大小就变了。所以不能在小数点后面添“0”,只能是小数的末尾添“0”。
(3)小结:举例验证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通过这些例子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2.教材练习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选其中两个数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连线。
3.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为什么不能去掉小数中的“0”。
五、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同步训练对应习题。
七、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0.3=0.30=0.300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2.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小数乘除法(小数乘小数)▏沪教版 篇二
一、整体通读, 确定要求, 提出困惑
在教学研究过程中, 笔者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成绩的快速提升而过于注重解题技能技巧。如何唤醒教师对数学学习过程价值的重新认识?集体备课组要求教师重读《数学课程标准》, 并结合课本及《教师教学用书》, 细化本年级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与要求, 认真备课, 并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分析和思考应重点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及如何培养。
小数乘、除法这两个单元的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师教学用书》, 比较容易把握单元教学的相关要求。在集体备课之前, 首先让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整理出教学难点:
(1) 小数乘、除法时准确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2) 联系生活实际, 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取积的近似值或商的近似值;
(3) 熟练进行关于小数的简便运算;
(4) 探索因数与积、商与被除数之间的变化规律, 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时, 加强运算意义的理解指导。
教师提出的教学难点, 大多都是教学的重点,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是集体备课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在集体备课过程中, 教师们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在计算教学中, 计算技能的掌握貌似是最重要的, 如何才能体现数学学科的教学本质, 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关于归纳运算法则的时机, 教师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观点:一些教师认为为了让学生更熟练地进行计算, 要尽快给出法则;而另一些教师则认为, 要延迟“和盘而出”, 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悟”方法, 在尝试、失败与成功中获得自己深刻理解的运算法则。
二、以生为本, 突出思维, 促进发展
【研讨】小数乘、除法的算理与法则。
运算法则是关于运算方法和程序的规定, 运算法则的理论依据称为算理。运算法则是指怎样算的、算理说的是为什么这样算。运算法则是计算的向导, 是正确计算的前提。那法则究竟该不该归纳?在什么时候归纳比较合适呢?集体备课中, 教师们积极商讨, 提出了不同看法。一位教师认为, 小数的乘、除法, 都是在整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小数乘法的算理, 其实是利用“转化”的思想, 把小数转化为整数后, 探讨数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怎样处理积的过程。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能领悟到面对新知识, 可以尝试用转化的方法, 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 从而解决问题。小数乘法、除法乃至以后的数学学习, 几乎都是沿着这样的思路进行的。所以, 要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悟算理, 而不是用“法则”过早禁锢学生的思维。
“我觉得算理要讲, 但法则可以早点给孩子, 每学一例, 都可以小结一些, 有利于学生记忆和运用, 对于后进生来说, 这更为必要。”另一位教师提出了不同意见。
“那我们来尝试一下这两种方法, 看一看最后的效果如何, 到时再谈谈自己的感受。”一位年轻教师有点兴奋地提议。
【反思】他们争论的焦点实际上就是处理好“算理”与“法则”的关系。要提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生必须牢固地掌握法则和熟练地运用法则。根据最后的讨论结果, 让教师们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试验。在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班级, 可以尽快给出“法则”, 而在学生思维相对不太活跃的班级, 则采用“延迟和盘托出”, 给学生创造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关注如何正确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当发现计算错误时, 先让学生自己找理由, 再让其他同学帮忙指正。几节课下来, 大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准确陈述小数乘、除法的算理, 并很容易地概括出计算的法则。这样做可能会多花些时间, 但给了学生思考、理解、运用、自悟自得、不断调整、大胆有序表达的机会, 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此, 在实践中, 处理“算理”与“法则”的关系时, 应该根据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来把握总结归纳法则的最佳时机和有效方法。
三、分析例题, 找准连接, 明确起点
教材上的例题讲授, 经常只给出了例题, 却没有突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生长点, 这会导致年轻教师把握不准,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难以唤醒学生用已有的知识, 使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研讨】小数除法的教学关键要注意什么?
“三、四年级学生学习了计算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而且也比较熟练地进行试商了, 为什么一遇到小数除法就乱了套?”一年轻教师问。
“你知道小数除法的关键点是什么?”一老教师反问。
“把除数扩大为一个整数”, 年轻教师答。
“方法是怎样的, 你的依据是什么?”老教师追问。
……
“是商不变的规律, 是学生们进行小数点移动、实现除数转化成整数后才进行计算”, 年轻教师自言自语。
【反思】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重关键性知识的突破, 明确知识的来源, 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 并学会举一反三。教学的最佳状态, 就是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 就是要充分挖掘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为学生有效学习新知扫除障碍。例如, 小数乘法时末尾的“0”可以划掉, 依据就是小数的基本性质。看上去比较容易理解, 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不少孩子比较难做到。因此, 在教学中, 不仅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还要给予积极唤醒, 利用思维定势, 进行单项练习或题目辨析, 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年级的小数乘除法单元教学, 一改以往比较单一的数学知识点或内容, 一道例题是多个知识内容的大组拼, 学习障碍多, 有时教师自己都不清楚关键点在哪里、相关的基础知识有哪些。因此, 教师自身要善于发现、明确知识的起点, 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铺垫, 才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有效运用。
四、联系生活, 重组教材, 题组推进
【研讨】求积或商的近似值。
联系生活实际, 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取积的近似值或商的近似值, 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
“上学年, 我校有两位老师到外省学习, 回来后曾进行移植课例《用除法解决问题》, 当时老师并没有简单地说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 而是大量运用生活实例, 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产生取商的近似值的需要, 而且明确是怎样取的, 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取积的近似值的教学也可以模仿操作吗?”A教师问道。
“加强数学知识联系实际, 是十分有必要的, 但是教取积的近似值时, 我觉得只是书中有要求, 紧迫感不大, 没有唤醒学生的内需”, B教师应接道。
“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C教师说, “在生活中有哪些例子能唤醒学生的这种内需呢?”
“算钱的时候”, B教师应道, “如一千克苹果4.5元, 买了0.75千克, 要多少钱?得数肯定是三位小数, 我们可以让学生先掉到这个陷阱里, 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 这样会容易记住。”她恍然大悟。
“嗯!其实, 在教取积的近似值时, 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让学生产生‘内需’, 到学习商的近似值时, 还可以进行对比, 尽管商的千分位是小于5的数, 如果涉及付钱, 还是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否则就会出现钱不够买的现象。”A教师顿悟了。
教师们根据讨论对教材进行了整理, 总结出不同的题组进行教学。
题组一:
(1) 1千克苹果4.5元, 妈妈买了0.75千克, 要付多少钱? (请根据实际情况保留小数位数) (这道题的答案不唯一)
(2) 1千克苹果4.5元, 妈妈买了0.8千克, 要付多少钱?
题组二:
(1) 1千克苹果4.5元, 买了0.75千克, 要多少钱?
(2) 准备瓶子装酱油, 每瓶能装1.25千克, 有24千克酱油, 要准备多少个这样的瓶子?
(3) 用彩带包装礼物, 每份大约要用1.5米, 有25米彩带能包装多少份这样的礼物?
【反思】没想到移植课例《用除法解决问题》给教师们带来如此大的影响。而且, 当时, 备课组也是遵循设计者的意图, 弱化了“进一法”“去尾法”这两个名称, 通过不同的题组, 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方法, 学会结合生活实际, 理解、感悟什么时候要用“进一法”、什么时候要用“去尾法”, 这样的教学强化了数学理解, 突出了数学的本质, 确实让大家开了眼界。
其实, 在运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也应运用题组, 促进学生根据问题理解题意而不是用定势思维“大数除以小数”来解决。
题组三:
(1) 妈妈买5千克苹果花了10元, 每千克苹果要多少钱?
(2) 妈妈买5千克苹果花了10元。如果只有1元, 能买多少千克苹果?
通过题组教学, 让学生经历“悟”与“学”的过程, 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循序渐进, 强化对比, 灵活变式
【研讨】简便运算。
中年级的时候, 学生已经学会了五大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 也学过减法和除法的性质。到了五年级, 学生对简便运算感到困惑。一是对所学的运算定律有些遗忘了;二是对数的拓展感到不适, 如1.02可以看做是1+0.02, 9.9相当于10-0.1;三是五年级还要求学生结合积的变化规律与商不变的规律等进行简便运算。
对此, 教师们经过商讨, 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如:25×4=100, 125×8=1000, 2.5×4=10, 1.25×8=100等。
第二, 指导学生合理灵活地对算式进行变形。如:2.5×4.8, 2.5×99, 16.35×9.6-0.96×63.5等。
第三, 要强化简便运算的审题步骤: (1) 看算式的运算符号; (2) 想数的特点; (3) 考虑用哪个运算定律; (4) 回顾检查。
【反思】诚然, 简便运算是学习的一大难点, 要让学生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学习时, 可分阶段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专项练习, 然后对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对比。如乘法结合律与分配律, 学生们总是误写成: (A×B) ×C= (A×B) × (B×C) , 这其实是对运算定律本身不理解。只有在对比再认知中, 促进学生真正理解, 再进行综合练习, 帮助其理清算式中数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认识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并要择优选用”,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必定能得到发展。
3.小数乘、除法一点通 篇三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1)四舍五入法;(2)进一法;(3)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除法:除法性质:
二、小数除法
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0.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1.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12.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3.循环小数:两数相除,如果得不到整数商,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得到有限小数。另一种是得到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不断地重复出现前一个或一节数字的十进制无限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2.1666…,35.232323…等,被重复的一个或一节数字称为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缩写法是将第一个循环节以后的数字全部略去,而在第一个循环节首末两位上方各添一个小点。例如:2.166666…缩写为2.16(读作“二点一六,六循环”),0.34103103…103…缩写为0.34103(读作“零点三四一零三,一零三循环”)。
14.求商的近似值: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
方法:(1)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如果得数保留一位小数,除到小数点后面第二位即可;如果得数保留两位小数,除到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即可……。
4.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小数乘除法(小数乘小数)▏沪教版 篇四
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担心几点:
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
2、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学生会不会有意见? 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视了一圈,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面对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多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哦!原来使这样啊!”于是一通都通。“试一试”自然没问题。计算法则耶使学生自己总结的。因为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很注意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所以在这里只要在“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中添上“一共”就行了。最后黑板上只有五个字“算、看、数、点、化”。提醒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
今天的例2依旧利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足”的注意点。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从两天的作业看,学生出错不是方法上,都是算错,不进位、看错数,7×7=46等。所以对这部分自己的评判是“过!”下周一上例3。
课后没事,写“教学反思”,感受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5.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小数乘除法(小数乘小数)▏沪教版 篇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页例2,“练一练”,练习十五第4~8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比较、概括、类比迁移的数学思维能力。初步的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主探索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方法。
难点:自主探索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资源
1.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乘小数的笔算乘法,并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较深的认识。
2.教学图片、小黑板。
预习设计
1.用竖式计算:2.8× 45 1.5×48
说说小数乘小数的方法怎样?
2.看书上例2图,获得哪些信息?试着计算0.28×0.28
你发现了跟我们上节课的学习有什么不同? 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怎么办?
3.计算一下例2中另外几种家具的占地面积各是多少平方米?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教学调整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1.交流预习作业1。
2.出示书上的挂图,交流预习作业2。
(1)获得哪些信息?
(2)花架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0.28×0.28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1.探讨0.28×0.28
(1)学生尝试练习。
出现什么问题?(不够四位)怎么解决呢?在小组内讨论,找出方法。
(2)展示学生作业,集体交流。
(3) 说说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么办?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识。
1.交流预习作业3。
计算例2中另外几种家具的占地面积各是多少平方米?
错的订正
2.出示练一练第1题:给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直接根据每栏中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确定积得小数位数。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练习十五第6、7题
5.练习十五第8题
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总结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必做题:补充习题第61页第2~5题
选做题:用12.4米长的篱笆靠一面墙围成一个宽2.4米长方形猪圈。这个猪圈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版块一】
1.集体交流小数乘小数的方法。
2.这节课继续研究。
引入课题:小数乘小数
【版块二】
1.出示例题。
2.追问:你怎样点上小数点?
0.28×0.28的积应该是几位 小数?
3.归纳:计算小数乘小数,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版块三】
1.集体交流,重点指出: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提醒学生积的小数末尾有0时,要先点小数点,然后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简化。
3.先示范比较表中第2栏与第1栏的因数,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因数分别等于第1栏的两个因数除以10,所以积应该等于720除以100.
第7题:要求说说列式时所依据的数量关系。
第8题: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得出规律
【版块四】
1.全体学生做必做题。做完小小组交流,互相讲评。
2.有能力的做选做题。
6.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小数乘除法(小数乘小数)▏沪教版 篇六
第二课时: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小数乘小数。(P.4~5页的例3和例
4、“做一做”,练习一第5—8题。)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班班通。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练习2.口头总结
二、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示范:
1.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 0.8 扩大到它的10倍 × 8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师:完成做一做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6.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位数不够的练习1.列竖式计算。0.56×0.04= 2.总结位数不够时的解决办法:要在前面用0补足。
四、做一做练习(p6)1.独自完成课本第6页练习
2.总结: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
7.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小数乘除法(小数乘小数)▏沪教版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数射线上0.1、0.01、0.001三者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通过自主操作计算器进一步学习、探究并归纳、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引导学生探究数射线、自主操作计算器,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总结、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出示例题:350.2 3502 35.02 3.502
从小到大排列:__<__<__<__
从大到小排列:__>__>__>__
问题:
1.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观察这些数字,你能发现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么?
生:这四个数的数字顺序位置都相同,不同的是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就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缩小。
总结:
小数点的左右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
板书:
小数点的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
问题提出:
既然小数点的左右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那么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一)利用数射线探究
1.(出示多媒体课件)仔细观察数射线上的4个数:先从0.001开始,0.001、0.01、0.1、1,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生:10个0.001是0.01;10个0.01是0.1;10个0.1是1。
0.00110=0.01
0.0110=0.1
0.110=1
3.提问:观察小数点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小数乘1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4.再从下往上,从1开始,1、0.1、0.01、0.001之间有什么关系?
5.生:1里有10个0.1;0.1里有10个0.01;0.01里有10个0.001。
110=0.1
0.110=0.01
0.0110=0.001
6.提问:受以上启发,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7.归纳:一个小数乘1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一个小数除以1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8.提问:如果一个小数乘或除以100,1000,小数点又该怎样移动呢?
(二)利用计算器探究
1.师:1.4110,1.41100,1.411000是多少?请利用计算器来算一算。
2.问:谁能正确的用计算器输入1.41这个小数?
3.师:得出积或商之后,想一想小数点是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
4.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总结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5.生: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6.课件展示小数点的移动过程。
7.提问:1.411000=1410小数点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怎么办?
8.总结: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9.根据乘法中所发现的规律,试一试:1.4110,1.41100,1.411000是多少?
10.小组合作,共同归纳出除法中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师生总结: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11.初步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个小数乘(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三、巩固练习
尝试得出下列各题的结果,可以利用计算器验证自己的答案,想一想是否和自己的想法一致,如果不一致,原因是什么?
2.8710= 2.8710=
2.87100= 2.87100=
2.871000= 2.871000=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通过你们的探究,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学生尝试总结。
[鼓励学生用自己语言进行总结,可以很好地进行教学反馈]
五、作业布置
课后尝试完成如下题目(可以借助计算器验证):
3.8710= 0.710=
3.9100= 14.5100=
8.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小数乘除法(小数乘小数)▏沪教版 篇八
教学目标:
(1)创设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认识数学对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学生自己经历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过程,总结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3)借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小数点向左(右)移动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也逐步地缩小(扩大)这一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小数,已经对小数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小数究竟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多少呢,不明确。因此,我借助了计算机课件来辅助教学,借用 小数点搬家这个情境,通过学生自己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设疑引趣到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归纳发现、形成知识、实践应用、总结质疑,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建立正确的表象,探索、归纳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小数点搬家情境感知并进行猜想,再通过操作验证,从故事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教学学法:
本节课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的指导学法,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现,体验创造获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迸发知慧的火花。
教学过程:
结合几年来教学新教材的经验,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自己总结出的设疑引趣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发现、巩固内化实践应用、拓展延伸的四步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设疑引趣。
通过动画:小数点在285之间跳来跳去,使这个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小数点的作用。小数点的`移动究竟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呢?这正是学生这个时候想知道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引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通过学生对感性材料快餐价格变化的观察、比较、交流、探索,经历了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也逐步地缩小这一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初步积累了感性的认识,为下一步归纳发现建立了正确的表象;同时把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密切地联系起来,体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归纳发现、巩固内化。
这一环节,通过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互相辨析,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成为科学的认识。在这一环节为了使学生能准确牢记小数点左右移动的变化规律,我让学生采用构思数学日记的方法让学生回顾总结,整理并理解探索出变化规律,让他们编成儿歌。在小结时我建议学生课后到社会中去调查,给山羊快餐店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既经济实惠,能吸引顾客,又能赚钱。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将来会走向社会的各个岗位,结合教学内容,逐步渗透一些商业性经营意识,是很必要的。同时,把课堂教学引伸到社会中去,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9.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小数乘除法(小数乘小数)▏沪教版 篇九
4.8÷3=1.6 1.8×0.5=90.05×4=0.20÷5.32=0 13.2÷6=2.233.5÷5=6.7 3.6÷18=0.2 0.54÷2.7=0.2
2.竖式计算。(保留两位小数)
324.57÷7 ≈46.377.525÷0.38 ≈19.8
3.列式计算
(1)两个因数的积是0.226,其中一个因数是1.5,另一个因数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0.226÷1.5≈0.15
(2)把15.36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多少?
15.36÷12=1.28
4.把一根 60.3米长的钢管,截成同样长的12段,平均每段长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60.3÷12≈5
答:平均每段长5米。
5.有一批货,计划每小时运22.5吨,7小时可以运完。实际只用5.5小时就完成任务,实际每小时能多运多少吨?(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2.5×7=157.5
157.5÷5.5≈28.63
10.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小数乘除法(小数乘小数)▏沪教版 篇十
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结合在生活中应用元角分的经验、直观图、整数除法中的基础等,理解计算方法的道理。
2、能运用小数除法的知识,寻找合理的运算途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3、能正确计算小数除法和小数四则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能用估算判断小数、除法结果的合理性,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求积、商的近似值;了解循环小数。在小数除法的学习活动中,养成检验、反思的学习习惯。单元重点:掌握小数除法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单元难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将围绕小数除法来展开,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表内除法初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三年级时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元角分与小数,四年级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生基本掌握了整数除法的基本方法,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除法的初步经验。因此,本单元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研究小数除法运算。小数除法是在整数除法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整数除法学习的发展,也是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内容,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展示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首先在小数除以整数中,教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进行探究,呈现了元、角、分的换算与小数的关系,将小数除以整数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的方法,通过与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的对比,使学生看到两种方法的联系。其次组织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在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时,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商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为什么要写“0”?通过对这些关键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再次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都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2)计算内容紧密结合现实情景。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计算内容更是如此,因此教材注意从现实情景中引出计算内容,在计算练习中,也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比如购物、打电话、兑换人民币等,让学生体会计算的现实意义,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安排必要的练习,讲究效益。
每一课后都编排了丰富的练一练,使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而且全单元编排两个综合练习,练习一是对除数是整数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进行练习,练习二是全单元的内容的复习与综合练习。通过比较充分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知识,形成计算技能,发展应用意识。
第一节 精打细算
[教学内容]精打细算(第2-3页)[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1.5÷5 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 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自己想一想,并且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
4、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老师应追问:为什么要化成115角进行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思想和方法。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将11.5元平均分成5份,先将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平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该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或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总共是15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行引导阐释。
6、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价格,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 96.6÷42 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除法在竖式计算中有什么要注意的?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
甲商店:11.5元=115角 11.5÷5=2.3(元)乙商店:12.9元÷6=2.15(元)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第二节 打扫卫生
[教学内容] 打扫卫生(第4~6页)[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ppt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 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 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 个3元,9角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 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
1、2题。
2、师讲评,生订正。
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打扫卫生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要在余数后边添“0”继续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列竖式计算。
12.3÷2 20.7÷5 生说每一竖步的意思,并说发现。
二、新授
1、课件出示第5页“试一试”(1)学生读题,弄清题意。(2)独立列出算式。
(3)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计算时的注意事项。(4)学生尝试计算。(5)反馈汇报,集体订正。(6)师生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完成第6页练习。
2、评讲,学生订正。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第三节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教学内容]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第7~9页)[教学目标]
1、通过打电话的情景,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法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去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法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教学思想。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认识小数除法再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确定。[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ppt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打电话的情景,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法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去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法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确定。[教学过程] 13
一、温故知新 竖式计算:
0.48÷4 6.3÷7 240÷60 4800÷400
二、情境激趣,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并发现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笑笑和淘气打电话,笑笑打国内长途,每分钟0.3元,共花5.1元;淘气打国际长途,每分钟7.2元,共花54元。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2、先估计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①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②分组汇报估算过程;③评价和鼓励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①国际长途每分7.2元,大约是国内长途每分0.3元的二十几倍,如果笑笑和淘气打电话的时间相同,那淘气的电话费总价应该是笑笑电话费的二十几倍,但是54元大约是5.1元的10倍,所以笑笑打电话的时间长; ②5.1大约有十几个0.3,那么笑笑打电话的时间是十几分钟,而54里没有10个7.2,那么淘气打电话的时间一定不到10分钟,所以笑笑打电话的时间长。
3、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5.1÷0.3 54÷7.2
4、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独立试算5.1÷0.3
思考:用你认为合理的方法计算;除数是小数是否可以转化成整数?怎样转化?应用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围绕前面提出的要求,展开做好记录。全班共同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并进行算法最优化,可能会出现的几种算法:
把0.3元化成3角,5.1元化成51角,变成了51÷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51÷3=17(分)
把除数0.3变成整数扩大了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扩大10倍变成51,被除数的变化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51÷3=17
对比几种方法的异同,找出相同点:都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把除数变成整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除数是整数的除尘,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为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商不变的规律的应用。
5、应用算法,明晰算理。
竖式计算57÷7.2=
教师巡视并对发现的计算中的错误,全班同学一起进行纠错。强调竖式的写法,划去除数的小数点后,除数扩大了10倍,那么被除数也要扩大10倍,就在整数后面添0。你采用的什么方法来检查?(运用估算和乘法来验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1、2、3题。
2、讲评,生订正。
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谁打电话时间长
笑笑打电话的时间:51÷3=17(分)答: 淘气打电话的时间:57÷7.2=7.5(分)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法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确定。[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75.6÷0.18 57.38÷9.5 学生计算得出结果,师生共同订正。生说发现。
二、新授
1、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第1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
(强调: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要扩大相同的倍数。)
4、学生做“试一试”第2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4、5、6、7、8、9题。
2、讲评,生订正。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第4节 人民币兑换
[教学内容] 人民币兑换(第12~14页)[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3、让学生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求积,商近似值。
[教学难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ppt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教学重点] 求积,商近似值。
[教学难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切入主题
出示情境图:美国小朋友玛丽给小红寄来一本6.7美元的故事书。引导学生: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美元是什么意思? 换成人民币是多少钱呢? 怎么换成人民币呢?
师:美元就是美国的货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比如美国的美元、日本的日元、泰国的泰铢??为了便于各国货币之间的流通,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兑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兑换人民币”。
二、引发思索,探究方法
(一)美元兑换人民币 1、6.7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多少元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先知道什么呢?
2、课件出示2012年10月某天中国银行公布的关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从这个表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那么2美元就是2个6.31元?
4、借助比率,独立试做。列式:6.31×6.7
5、组内交流:为什么这么列式?积最多应该是几位小数?
6、总结: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
(二)人民币兑换美元
1、我们学会了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反过来用人民币兑换美元,你们会兑换吗? 出示问题2情境图: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兑换多少美元?
2、回忆学法,完成上题时,我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3、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解决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方法。
(三)求积、商的近似数
1、对比两道题的结果,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点:都保留了两位小数;不同点:一个是乘积,一个是商。
2、总结求积、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积取近似值先精确计算,再根据题目要求或实际情况取近似数;商取近似值根据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求一位,然后取近似值。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1、2、3题。
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出示2005年9月某天中国银行人民币兑换比率,对比2012年的人民 币汇率,你想说点什么?你学会兑换人民币了吗?怎样兑换?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人民币兑换
美元兑换人民币
6.31×6.7=42.277≈42.28(元)人民币兑换美元 600÷6.31≈95.09(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求积,商近似值。
[教学难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外币×汇率=人民币
2、人民币÷汇率=外币
二、新授
1、课件出示教材13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并指导学困生。老师提示:这里人民币兑换成日元,要先算什么?(1日元可以兑换多少人民币,即7.89÷100=0.0789)追问:人民币兑换成外币要怎么计算?请试着列式计算。学生列式:5000÷0.0789 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算一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
2、完成教材第13页“试一试”第2题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14页第4、5、6、7、8题。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第5节 除得尽吗?
[教学内容] 除得尽吗?(第15~16页)[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份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重点] 认识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难点] 会正确表示循环小数,掌握余数和商的特点以及它们和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场有意义的爬行比赛,蜘蛛和蜗牛正在奋力的爬行着,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从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找数学信息:蜘蛛3分爬行73米,蜗牛11分钟爬行9.4米。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蜘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生2:蜗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生3:谁爬得快?
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1、估一估,谁爬得快一些?
学生可能会汇报的几种情况:蜘蛛只用了3分钟就爬了73米,而蜗牛用了11分钟才爬了9.4米,蜘蛛用了较短的时间爬了较远的路程,而蜗牛用时较长路程却较短,所以蜘蛛爬得快;
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可以对比蜗牛与蜘蛛爬行的速度,73÷3大约等于二十几,而9.4÷11还不到1,所以很明显蜘蛛爬得快。
2、师:蜘蛛和蜗牛每分钟爬行的速度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来算一算。
同桌比赛:一人计算蜘蛛的速度,一人计算蜗牛的速度,看谁算得又准又快。
3、学生会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尽,小组合作讨论:除得尽吗?余数、商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不尽。因为余数重复出现所以商也会重复出现,继续除下去总也除不尽,商的小数部分有时一个数字重复出现,有时几个数字重复出现。
4、师介绍:像24.333?,0.85454?这样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作循环小数。
5、介绍写法。
在国际上有一种通用的表示循环小数的简便方法,那就是在循环小数中,如果是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一个点;如果是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
6、试着将下面的循环小数用这种方法表示出来。24.333?,0.85454?
7、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根据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试着将24.333?,0.85454?保留两位小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5页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哪几题的商是循环小数。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2、4题。
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除得尽吗?
蜘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73÷3=24.333??
蜗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9.4÷11=0.854
5427
第6节 调查“生活垃圾”
[教学内容] 调查“生活垃圾”(第17~18页)[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情况。(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从这个调查汇报情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学生阅读题目后,教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
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
出示问题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同学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算出结果。
3、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面容两题中的三个综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7页算一算。
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1题、第2题、第3题。
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调查“生活垃圾”
问题1 30.8 =30.8 =1.1
问题2 1.3-3.5 =1.3-0.7
4×7
30.8÷28 =30.8 =1.1
÷5
÷4÷7
÷7
11.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小数乘除法(小数乘小数)▏沪教版 篇十一
3.5元35角
×3×3
10.5元105角
例2
0.72扩大到它的100倍72
×5×5
3.60360
缩小到它的1/100
六、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乘小数。(P.4~5页的例3和例4、“做一做”,练习一第5-8题。)
教学要求: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
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0.8×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2扩大到它的10倍12
×0.8扩大到它的10倍×8
0.96缩小到它的1/1009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240.013
×0.14×0.026
9678
2426
0.3360.00033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10.56×0.27=0.1056×27=1.056×0.27=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586.252.04
×4.2×0.18×28
11650001632
232625408
243611250571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2.14×6.2
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7、9题。
P.913题。
12.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小数乘除法(小数乘小数)▏沪教版 篇十二
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1)
教学内容:P55页例1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究并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并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讨论: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
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
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集体交流、订正)
提问:四道题中,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在书上填一填,指名交流。
3、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习十第1题。
4、完成练习十第2题(板演,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
5、完成练习十第3题。
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
6、完成练习十第4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交流。
六、全课小结: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内容:P56-57例2、3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
十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教学难点: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5×10 50×10 5×100 50×100
2、比较每组两个小数的大小。 4.53 ○ 45.3 0.7 ○ 0.07
3、导入新课:比较一下,刚才每组的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每组里的数字相同,数字排列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数的大小却不同呢?
揭示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出示例2: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3)引导观察比较:50.4和50.4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504和5.04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想:把一个小数乘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乘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乘10、100、1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2、教学例3
(1)出示例3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是适当介绍“蛋白质”的含义。
(2)提出“每千颗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千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
(3)提问:你会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可以把0.351乘1000,可以直接把0.35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3、教学试一试和练一练
(1)完成第57页试一试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样想的?把“0.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可它的小数部分只有两位,你是怎么处理的?
(2)完成第57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填表。
讨论:小数,小数点应该在什么位置?
(3)学生独立完成第57页练一练第2题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5-7题。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较好,但少数后进生对数位不够时不会用“0”补足数位,还需加强个别辅导。
第三课时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准备: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讨价还价,下面讲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的事情:
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一块五一斤”
“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3斤卖不卖?”听到这里,你有何想法?
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除法。
二、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4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这三种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求出妈妈买的苹果的单价吗?
列式:9.6÷3
(2)能算出是多少元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尝试计算。)
(3)香蕉和橘子的单价会求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12÷5得出商2后,组织讨论:除的余数2以后要不要继续往下除?为什么可以在余数2后面添0再除?
提示:商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5.7÷6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2、你能根据“单价×数量=总价”验算上面各题吗?
3、总结法则:
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求出商,再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
三、课堂练习。
1、完成第60页练一练。(学生自主完成,集体交流。重点说说: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2、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比较每组两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4、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
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内容: P60页例5、例6,“练一练”、“试一试”,练习十一第
4 - 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90÷10 900÷10 900÷10 900÷100
2、前面我们学过小数点向右移动能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那么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出示例5: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3)引导观察比较:21.5和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21.5和0.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想:把一个小数除以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除以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10、100、100,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2、教学例6
(1)出示例6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
(2)提出“长颈鹿的体重是多少吨”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500千克改写成以“吨”做单位的数。
板书:500千克=( )吨
(3)提问:你会把500千克改写成以“吨”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500千克改写成以“吨”做单位的数,可以用500除以1000。计算500除以1000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三、课堂练习
1、完成第61页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
2、完成第6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填表。
3、完成第61页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怎样想的。
4、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5题。
5、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说说表格中用到的数量关系)
6、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一第8 -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展台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完成练习十一第8题(学生先心算,在指名口算)
二、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交流订正)
2、完成练习十一第10题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及时纠正)
3、完成练习十一第11题(指名回答,说说是如何进行比较的)
4、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十一第13题
思考:“1千克小麦能加工成多少千克面粉”运用的数量关系是什么?1吨小麦呢?(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一第14题。(指名说说:如何进行单位转换?)
3、练习十一第15题
读题后指名说说算式以及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两种方法:①864÷12÷30 ②864÷30÷12
如果出现:864÷(12×30)也请学生说说想法。
(指出:这种做法不妥当,还是用前面两种为好)
4、练习十一第16题
说说如何求平均体重?平均体重应该在哪个范围内?为什么?
5、练习十一思考题
说说读题后你有什么想法?
明确: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说明甲数和乙数是10倍的关系,一共是11倍。16.5÷11=1.5,甲数是1.5,乙数是15。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小数乘除法(小数乘小数)▏沪教版】推荐阅读:
海珠区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试卷10-02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09-29
小学五年级整数乘小数教案10-16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06-21
五年级小数除法测试题01-05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简便运算练习题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