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导游词

2024-09-11

江西南昌导游词(精选11篇)

1.江西南昌导游词 篇一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中国有句话讲的非常好!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我们相聚在这部车上是我们修来的缘分!我将会用我的优质服务和我的完美讲解为您的江西之旅添砖加瓦!如果大家在旅游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我提供帮助或者对我的服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请您告诉我,我将尽我全力来为您解决!最后祝大家在江西旅游愉快!

(下车以后慢慢进入到景区)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景点是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有西江第一楼之称的南昌滕王阁!现在我们大家跟随我进入到整个景区!现在正对我们的就是滕王阁了!它为仿宋建筑风格,采用明三暗七的建筑风格!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即公元653年!是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元婴在当时的洪洲(今南昌)为官期间建造的!当时建造这个建筑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李元婴吃喝玩乐,欣赏歌舞!此人在离开洪洲到山东时被封为滕阁,故这个建筑就被命为滕王阁!它的高度为57.5米,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战争,火灾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重建成于1989年重阳节的第29代滕王阁,!在重建时主要参考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所绘制的八副<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并参照了宋代的李明仲的<营造法式>!<滕王阁序>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被历史忘记,滕王阁又使<滕王阁序>在实在的载体中不断流传!

从远处看,滕王阁和它的压江挹翠两亭象中国的”山”字,从空中俯瞰,滕王阁又象一只展翅?傻拇笈?有可能大家有点疑问,为什么我们江南三大名楼中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都是楼,为什么我们这里被称为阁?答案就在我们的面前!大家请注意,在这个建筑下面有象征古城墙的两层,高度为12米!平地起高楼,我们这里的建筑是在这两层上建筑,所以就被称为阁了!这两层的台阶有89个,寓意着是在1989年重建!如果您有兴趣可以数数看!

(1楼门口)大家现在看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毛主席同志的亲笔手书,在重建滕王阁的时候送给我们江西!江泽民在1989年和1989年来我们这里参观时,在这里久久观赏,并和我们的导游员一起吟诵了<滕王阁序>!

(进入到1楼)现在我们到的位置就是这个建筑的第三层,也是我们滕王阁的序厅!请看我们的正前方,有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是根据明朝的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而创作的!它将不同的时间空间人物和故事集合在同一个画面上,体现出历史的厚重!它主要介绍我们滕王阁的来由!描写的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在前往当时的交趾(现在的越南)探望被贬职的父亲在江西马当山处遇到大风,幸遇中原水神的帮助而抵到当时的洪洲,在不明白当时举办滕王阁高会主要目的(阎都督准备在此会上炫耀其女婿的文才)而在众人的半推半就中写下了生命的绝唱<腾王阁序>!王勃写完这个诗文离开洪洲在海上就遇海难!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进入到2楼)现在我们来到就是第4层”人杰厅”!这里主要描绘的是江西从先秦以来的历代名人!一共有80位!虽然他们的时代,服饰,地位,年纪,职业,性格和人品不同,但和谐的统一在同一画面!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就简单介绍其中的几位!第一位是我们左边的张天师,着道袍的这位!道教的始祖东汉的张道陵,虽然不是江西人,但是一生都和江西发生过极其密切关系。他创办“五斗米道”之前,做过九江令,创办“五斗米道”之后,又在龙虎山炼过丹。目前道家的影响在海外特别大,特别是日本韩国人对道家非常有兴趣!第二位就是在张天师旁边的和尚-慧远和尚,晋武帝太元六年(381年),慧远和尚奉道安之命,来到庐山宣扬佛法。而庐山的清幽安宁、云雾缭绕、曲径通峡的风景,在慧远心中也逐渐形成了一个奇幻的境界。时隔五年,慧远在庐山创建东林寺并结白莲社,自此一住三十余年,四处讲学,直至圆寂那一天,而庐山的跣骞取⑹?沤У却ΥΧ加凶潘?簿?捣ǖ暮奂!K?园琢?缥??兀?仙??Τ?季煌磷冢??小斗ㄐ月邸返染??5卷50本,逐渐开佛教一派山门——净土宗。慧远首结莲社,使佛教取得了平民信仰的形式,开始在平民中传播,可以这样讲:慧远的最大贡献是他将复杂的佛家进行了改造,走入到了老百姓家中!在我们现在看到的拐角出就是有名的”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名稚,字孺子。江西丰城人。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十五岁时来到今丰城、南昌、进贤三县交界的槠山,拜当时著名学者唐檀为师。和陈蕃关系非常好,平时不接待宾客的陈蕃,居然破例在太守府中为徐孺子特备一榻,徐来则张之,徐去则撤之,是为“徐孺下陈蕃之榻”所由来!后来人们就把有贵宾来安排住宿称为”下榻”.不知道在看的过程中有没有看到有一位特别的人物在这里?(停顿下)有朋友已经指出来了,他就是严嵩,明朝人,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专国政达20年之久,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臣之一。为什么他的画象在这里?主要是我们这里不以人品而以其文品来评论!王廷相语曾经这样评论他的文才:“诗思冲邃闲远”,“文致明润宛洁”王世贞的评论他“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表示不能因人废文,来肯定他“ 独为迥出”的文学功力。

(3楼)这里是明层.我们到的第五层!在中厅有壁画<临川梦>,在公元1599年,汤显祖首次在滕王阁排演了<牡丹亭>这出戏,开创了滕王阁上演戏曲的先河!滕王阁从此由一个歌舞戏台变成戏曲舞台!实现了功能的改变!在壁画中的色彩以灰蓝为基调,所有人物的眼睛全部是闭上的!烘托出梦境的感觉!中间的老者的头微微向旁边翘起,表示他不愿意同腐败的统治当局同流合污!表现自己对黑暗现实的抨击!他于1616年逝世,这恰好和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是同一年去世。由于汤显祖在东方剧坛上的崇高地位,人们都称汤显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由于他生活在明未清初,我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民主自由的环境,而当时的政府是不会答应这个要求的!所以汤老先生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中!《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因为这些戏的内容都和梦有关系,又被称为“临川四梦”。“从作品的名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在现实中的不满!他的作品所提出的反封建礼教,宣扬个性解放,主张爱情自由的口号才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古代爱情剧的思想和社会深度。

(4楼,7山1水自由选择2-3个重点介绍)这里是地灵亭,我们到的第6层!主要是我们江西的闻名的7山1水!它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我们江西的地貌特征”7山1水2分田”!7山一水从左至右分别是江西大庾岭梅关,龟峰,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庐山,鄱阳湖,石钟山!大庾岭梅关,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是古代沟通中原与岭南的五条交通要道之一。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为适应当时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张九龄又奉诏另凿新道。前后用了二年的时间,开通了一条宽1丈,长30华里,两旁广植松梅的大道。现存的梅关古道约8公里,路面铺砌青石的鹅卵石。古道上,梅岭是粤赣交界的一个隘口,秦时在此设关,叫梅关。梅关是南岭上最重要的关隘之一,关上耸立的关楼,为北宋时筑。关楼拱门两面嵌石刻,北为“南粤雄关”,南为“岭南第一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毅曾在此领导了三年游击战争,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梅岭三章》。现在,当年陈毅活动过的地方,已被开辟为旅游景点。每年的新春前后,正是梅花初放的季节,两边的梅花盛开,争相夺目,也正是走访梅岭古道的最佳时节。虽然初冬的凉风栩栩,但在这条千年古道上,至今仍然有着行人的足迹。

古道、西风、瘦马,仿佛时光倒流,梦回唐朝。现存的梅关古道共长约8公里,路面铺砌青石及鹅卵石。据说在过去,这里是连接广东和江西的唯一通道。如今这两边的村民要探亲访友,走的依然是这条古道。龟峰,龟峰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3a级旅游区。曾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外景拍摄基地.。它位于弋阳县城西南部,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自古以“三十六峰、八大景”著称,享有“江南盆景”之誉。龟峰侧看成峰,全看成景,无山不龟,无石不龟!故名!三迳?龙虎山,井冈山,庐山,鄱阳湖,石钟山等地就不一一介绍了!三清山,古有“天下无双福地”、“江南第一仙峰”之称,三清山位于江西上饶东北部,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雄踞于怀玉山脉群峰之上。三清山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座山峰高耸入云,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个最高境界而得名。在漫长的地质史中,三清山历经了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尤以大规模断裂褶和岩浆活动的印支燕山运动为最成熟,从而形成了三清山今日的奇伟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三清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的特点。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整个景区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群构成了龙虎山风景旅游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水浒》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就以“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这样生动的文字描写这里的景色。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最长的道派,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张(张天师)”之称,“上清宫内伏魔殿的镇妖井,就是施耐庵笔下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出处。该地历时二千六百多年的春秋战国崖墓群,以其分布广、数量多、位置险、造型奇特、文物丰富面堪称中国这最,世界一绝。被誉为天然考古博物馆。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东边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解放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于1950年在茨坪设立了井冈山特别区,1959年成立省辖井冈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设县,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全市现辖21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4.8万余人,总面积为1308.58平方米。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全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敢闯新路。其精髓是:一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四是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五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庐山(略)。鄱阳湖古称彭泽,面积达3914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它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江之水,下通长江,它南宽北窄,象一个巨大的葫芦系在长江的腰上,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超过了黄河、淮河和海河三河的总流量,是长江水流的调节器。鄱阳湖烟波浩渺、水草丰美,湖中有大量长江流域的珍贵鱼类漫游,每年还有许多珍贵的鸟类栖息在这里,使得鄱阳湖的风景显得更加宜人。不仅如此,鄱阳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会聚之地,许多诗人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句,如王勃的“渔舟唱晚,响彭蠡之滨”,苏东坡的“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绘的都是鄱阳湖的胜境。鄱阳湖的著名景点有石钟山、大孤山、南山、落星湖等等。石钟山,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位于中国第一大江长江与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交汇处;其南望匡庐,北镇长江,江湖水分两色,绘成一幅壮观奇妙的《泾渭图》。山上古建筑与碑、石刻相得益彰,互相辉映,集楼、台、亭、阁等于一体,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这里石块具有天然形成的皱、透、瘦、漏、丑等特点,千姿百态。而且石叩之有声,观之出奇。登临其上,看长江滔滔,观鄱湖浩淼,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正是由于这里奇峭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历代众多的文人学者前来探奇览胜,著文赋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宋代苏东坡的《石钟山记》而名扬天下。

(5楼)我们现在到了登高览胜的最佳处,第7层,中厅是苏老先生的手书《腾王阁序》,分为序文和诗文两部分!诗文既是对序文的延续,也是对序文的概括!公元663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洪州阎都督在新落成的滕王阁大宴宾客,当地知名人士都应邀出席。王勃正好路过这里,也应邀参加。因为他才十四岁,所以被安排在不显眼的座位上。阎都督的女婿很会写文章,阎都督叫他预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当众炫耀一番。大家酒酣之际,阎都督站起来说:“今天洪州的文人雅士欢聚一堂,不可无文章记下这次盛会,各位都是当今名流,请写赋为序,使滕王阁与妙文同垂千古,话毕,侍候的人将纸笔放在众人面前。但是大家推来推去,没有一个人动笔。后来推到王勃面前,王勃竞将纸笔收下,低头沉思。过了一会儿,王勃卷起袖口,挥毫即书。阎都督见是一个少年动笔,不太高兴,走出大厅,凭栏眺望江景,并嘱咐侍从将王勃写的句子,随时抄给他看。才过一会儿,侍从抄来《滕王阁序》的开头囚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轻,地接衡庐。”这四句的意思是:滕玉阁所在之处过去属南昌郡治,现在归你洪州府。它的上空有冀、鞍两垦,地面连接衡山、庐山两山。阎都督看了,认为这不过是老生常谈,谁都会写,一笑置之。其实,这十六个字把南昌的历史和地理的概况都交代清楚了,纵横交错,起笔不凡。接着,侍从又抄来了两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匝越。”阎都督看了有些吃惊。他想,这少年以三江(指荆江、湘江和浙江)为衣襟,又将五湖(指太湖、都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为飘带,既控制着南方辽阔的楚地,又接引着东方肥美的越地,大有举足轻重。扭动乾坤之气。写出这样有气魄的句子,不是大胸襟、大手笔是不可能的。侍从接着抄上来几句,更使阎都督吃掠:“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原来,王勃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前一个典故是说,物有精华,天有珍宝,龙泉剑的光芒直射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之间。意思是洪州有奇宝。后—个典故是说,东汉时南昌人徐孺家贫而不愿当官,但与大守陈蕃是好朋友。陈蕃特地设一只榻,专供接待徐孺之用。意思是洪州有杰出的人才。

阎都督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钦佩,连声称赞“妙!妙!妙文难得!”。王勃写完后,走到阎都督面前,谦逊他说:“出丑之作,望都督指教。”阎都督高兴他说:“你真是当今的奇才啊!”于是重新就座,净都督把王勃奉为—上宾,并亲自陪坐。但是他的女婿占着自己的记忆力非常强,当众否定王勃的文章为原创!在阎都督女婿确定此序文没有诗文的情况下,王勃提笔写下了七言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5楼西厅)我们现在看到的磨漆画《百蝶百花图》是为了纪念喜好艺术的李元婴!蝶画一词是近年来才有的,其方法是用蝴蝶的翅膀来作为整个图画的材料,其作品风格独具一格,自成一派,称之为艺术林宛的一支奇笆。其材取于自然,无一丝做作之笔,完全是手工剪切粘帖而成,任何一件作品都是举世无双的,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现还成为人们收藏的珍品。在唐朝有“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由此看见其艺术价值!在画面下部是用蛋壳拼成的南昌市花金边瑞香!(离开房间到楼外)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是我们江西的母亲江-赣江(因发源于赣州的章贡二水而得名!)南昌的八一大桥,南昌大桥,全亚洲目前最高的喷泉广场-秋水广场及其所在的南昌红谷滩新城区!如果到了下午,咱们幸运的话,有可能还能够体会王勃在写《滕王阁序》时特殊的心情!

(6楼)我们大家现在来到了第8层!因为第9层是设备层,因此这是我们人所能到的最高处!大家会发现在这层中间有一个天井,在天井上方有一个华丽的旋藻,寓意者天圆地方!旋藻划分为24个曲线,代表着一年24个节气,一天24小时!在题匾上写的是“九重天”,指代我们的滕王阁的9层!在三面墙上描绘的是《大唐舞乐》,体现唐朝国富民强的景象!在这里有定时的歌舞表演,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我们在这里把时间统一下,现在是10:00,我们10:50在车上集合!在这个时间里面大家可以在这里参观歌舞,也可以到象征古城墙的底座空间里看看历代的滕王阁模型等等!

经过一天的愉快行程,我们的旅游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希望通过这次旅游,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心情。我们真诚地期望大家再次光临。谢谢大家!

2.江西南昌导游词 篇二

详细说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包含的详细内容,以便设计人员据此进行系统的分析设计工作。

2 整体说明

2.1 总体结构

国库集中支付是当前财政管理改革的重点,是预算执行的结果体现,同时也为政府财政预测决测支持提供重要依据。

2.2 功能模块

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包括用款计划、直接支付、授权支付三大功能模块。如部分退款、

银行清算、财政与预算单位对账接口、财政与代理银行点对点接口等内部均由以上三部分分解而成,为细化业务流程,便于更真实的反应其业务环节,故将其进行分解。

2.2.1 用款计划

用款计划是集中支付的依据,用款计划也是预算单位对年度指标的明细分解,按季上报分月用款计划。由预算单位上报计划,经过业务处室、国库处的审批并批复给国库支付中心、预算单位及人民银行,支付中心据此控制执行单位支出。如图1。

2.2.2 直接支付

直接支付是对于一些大额资金的支出,如工程支出、服务采购、工资支出等业务的管理,

由各预算单位根据用款计划,根据实际业务发生情况,提出直接支付申请,在经过业务处室、国库处、支付中心审批后(由于前面已经对各预算单位的用款计划进行了严格的审批,所以也省去业务处室、国库处的审批过程,直接由国库支付中心进行审批,以提高效率),开出直接支付令,并通过代理银行将款项直接付给供应商,最后银行反馈回入账通知单的过程。

这样就减少了资金流转过程的中间环节,保证资金使用的准确到位,减少资金的体外循环与沉淀,杜绝资金在截流、挪用现象。具体操作流程图如图2。

2.2.3 授枝支付

授权支付是针对单位日常工作中的一些零星支出,而授权给单位的在一定额度范围内可以自行办理支出的业务。对于授权支付的管理比较宽松,一般不需要进行审批,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不属于直接支付的业务范围但支付金额较大的情况,需要加强控制。

各预算单位在确定了本单位的授权额度范围后,可以在该额度内自主开支。预算单位根据业务情况,自行开出授权支付令(如果金额较大的,则需要通过国库支付中心进行审批),直接交给代理银行办理,只要在授权范围内的,代理银行可办理结算。

不论如何,预算单位必须将授权支付的业务数据录入到系统中,以保证系统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具体操作流程图如图3。

3 用例规约

3.1 用款计划

3.1.1 录入用款计划

基本路径:

1)计划录入员选择某指标记录;2)系统显示该指标记录的文号、预算科目、总余额及可用指标金额等相关信息,并提示“双击指标记录行即可进行计划录入!”;3)计划录入员双击指标记录行进行用款计划录入操作;4)系统要求选择计划月份、支付类型以及录入用款计划金额、附加说明等信息,单击“提交”,系统保存用款计划记录;5)系统通过记录行的方式显示已保存的用款计划;6)此时,计划录入员可选择以下几个步骤:a)选中计划记录进行修改;b)选中某条计划记录作废;c)选中某计划记录送审;d)查看已录入计划单据;e)查看已达审计划记录。

3.1.2 录入调整计划

基本路径:

1)计划录入员登录计划调整页面;2)统显示经财政审批下达的用款计划记录行,并提示“双击记录行即可进行调整计划的录入”;3)计划录入员选择某条待调整计划,双击该记录进行调整计划录入;4)系统弹出调整计划录入页面,要求选择月份,并选择调增还是调减,单击“提交”,系统保存调整计划单据;5)系统通过记录行的方式显示已保存的调整计划单据;6)基层预算单位计划录入员可选择以下几个步骤:a)选中调整计划记录进行修改;b)选中某条调整计划记录作废;c)选中某调整计划记录送审。

3.1.3 审核用款计划

基本路径:

1)计划审核员选择某待审核的用款计划记录,单击审核;2)系统提示“你确定要审核当前计划吗”,单击“确定”;3)计划审核员可以看到计划审核意见对话框,此时他可以选择以下几个动作:a)审核同意;b)退回并填写退回见;c)取消操作;d)查看待审核记录;e)查看已审核记录。

3.1.4 下达用款计划

基本路径:

1)国库处计划审核员选择月份、资金性质等条件;2)系统根据条件显示待下达计划单据;3)国库处计划审核员选中待审核的用款计划,点击“下达”;4)系统提示“您确定要下达选中的计划吗?”,点击“确定”;5)即计划下达完毕,此时计划记录将会在已下达窗口栏里显示。

3.1.5 更新用款计划

基本路径:

1)国库处计划审核员选择计划月份、资金性质、支付方式、预算单位等条件;2)系统根据条件显示未更新计划;3)计划审核员选中待更新计划,点击“更新”;4)即完成更新操作,计划记录将会在已更新计划栏里显示,此时的计划才可以使用。

3.2 直接支付

3.2.1 录入直接支付申请

基本路径:

1)基层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录入员选择某计划记录行;2)系统显示该计划记录的余额等相关信息并提示双击计划开始录入;3基层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录入员录入直接支付申请;4)系统弹出申请录入页面,要求输入收款人信息、申请金额等;5)基层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录入员录入收款人信息、申请金额等内容,单击“提交”;6)系统显示保存成功,并以记录行的方式显示该支付申请记录;7此时基层预算单位录入员可选择以下几个步骤:a)选中直接支付记录进行修改;b)选中某条直接支付记录作废;c)选中直接支付记录送审;d)查看未送审的支付申请记录;e)查看已送审的支付申请记录。

3.2.2 审核直接支付申请

基本路径:

1)直接申请审核员选择某待审核的直接支付记录,单击“审核”;2)直接支付申请审核员可以看到申请书审核意见对话框,此时他可以选择以下几个动作:a)审核同意;b)退回直接支付申请并填写意见;c)取消当前操作。3)直接支付申请审核员可以在已审的记录中查看,此时他可以选中并撤销审核。

3.2.3 生成支付令

基本路径:

1)支付中心操作员选择已审核完的直接支付申请书;2)支付中心操作员单击“支付”生成支付令;3)系统提示操作成功,系统进入支付令界面。此时支付中心操作员可以选择取消支付;4)支付中心操作员选中已生成的支付令并单击“生效”;5)系统提示操作成功,系统进入待汇总支付令界面。此时支付中心操作员可以选择取消生效;6)支付中心操作员选中已生效的支付令并单击“汇总”;7)系统进入汇总清算通知单界面,此时支付中心操作员可以选择撤消汇总;8)支付中心操作员选中已经汇总的汇总清算通知单进行打印;9)支付中心操作员进入支付令浏览界面,此时支付中心操作员可以选择以下动作:a)查看有效支付令;b)查看已退回支付令;c)查看未发送银行支付令。

3.3 授权支付

3.3.1 录入授权支付申请

基本路径:

1)基层预算单位录入员选择某计划记录;2)系统显示该计划记录的余额等相关信息并提示双击计划开始录入;3)基层预算单位录入员录入授权支付;4)单击“提交”,系统保存;5)基层预算单位录入员可选择以下几个步骤:a)选中授权支付记录进行修改;b选中某条授权支付记录作废;c)选中授权支付记录送审。

3.3.2 审核授权支付申请

基本路径:

1)授权支付审核员选择某待审核的授权支付记录,单击审核;2)授权支付审核员可以看到申请书审核意见对话框,此时他可以选择以下几个动作:a)审核同意;b)退回授权支付申请并填写意见;c)取消当前操作。

3.3.3 打印授权支付令

基本路径:

1)操作员选择已待审核的授权支付记录,单击打印支票;2)系统弹出“财政资金支付凭证(收帐通知)”打印预览窗口,点击打印;3)系统弹出是否打印成功确认框;4)返回1)。

3.3.4 将授权支付令送银行

基本路径:

1)基层预算单位操作员选择已打印的授权支付记录,单击送银行;2)系统提示“你选中的数据送银行成功”;3)送银行窗口中将不显示已成功送银行的单据。

3.3.5 生成授权支出日报

基本路径

1)支付中心操作员选择已银行确认的记录,单击生成;2)系统提示确认对话框;3)系统提示“授权凭证已生成支出日报”,此时支付中心操作员可选择取消生成。

3.3.6 管理授权支出日报

基本路径:

1)支付中心录入员选择由授权凭证生成日报的记录,输入支付表号,单击保存;2)系统提示“保存支出日报数据成功”,此时支付中心录入员可以选择以下动作:修改、删除、查询支出日报。3)支付中心审核员选中已录入的支出日报记录,单击审核;4)系统提示确认对话框。

5)支付中心审核员选中已审核的支出日报记录,单击销审;6)系统提示确认对话框。

3.4 银行清算

3.4.1 清算授权支付业务

基本路径:

1)每日业务结束,代理银行操作员汇总当日支付数据,生成支出日报;2)代理银行操作员将当日支付日报提交财政,并同时向人行发出清算请求;3)财政支付中心操作员依据代理银行提交的日报与国库支付系统支出业务进行对比较、核对,并将授权凭证生成日报;4)人民银行根据授权额度向代理银行办理划歀清算业务。

3.4.2 清算直接支付业务

基本路径:

1)财政支付中心操作员根据直接支付令生成汇总清算通知书,并打印清算通知单;2)财政支付中心操作员提交清算通知书交财政国库处签章;3)财政支付中心操作员将国库处签章后的清算通知书送人行清算;4)人行依据财政支付中心清算通知单以及代理银行的清算请求办理划款业务。

3.5 财政与预算单位对账接口

3.5.1 确认预算执行情况

基本路径

1)基层预算单位对账人员选择对账菜单中的“预算指标、用款计划对账表”及“单位支出对账表”功能;2)系统显示查询条件;3基层预算对账员输入对账条件,点击“查询”按钮;4)系统显示“预算指标、用款计划对账表”及“单位支出对账表”查询结果。

3.5.2 提交对账反馈信息

基本路径:

1)基层预算单位对账员点击对账菜单中的“提交反馈信息”功能;2)系统要求输入对账反馈信息;3)基层预算单位录入对账反馈信息;4)基层预算单位对账员可以选择以下几个动作:a)“核对正确”;b)“数据差错”。

3.5.3 管理预算单位对账情况

基本路径:

1)支付中心对账员点击对账菜单中“单位对账信息反馈查询表”功能;2)系统提示输入“单位对账信息反馈查询表”条件;3)支付中心对账员输入查询条件,点击“查询”;4)系统显示查询结果。

参考文献

[1]储敏伟,孙敏.关于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思考[J].中国财政,2001(6).

[2]张通.关于我国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思考[J].财政研究,2001(5).

[3]王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5).

3.江西南昌导游词 篇三

大赛评委会主任、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温青在致欢迎辞时高度概括了大赛的价值和意义:“江西高校诗歌大赛,不仅是我社期刊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喜事,更是江西诗歌界的一件好事。江西诗坛因为每年的谷雨诗会而使4月成为充满活力与激情的‘诗歌月’。我认为,在今天举办2012江西高校诗歌大赛启动仪式,更为‘诗歌月’添加了无限的生机与深厚的内涵!高校诗人是未来诗坛的中坚力量,这次大赛不仅是全省高校诗歌创作的‘大阅兵’,更是为‘江西诗群’输送新鲜力量的‘孵化器’!”

之后,中国联通南昌市公司副总经理、南昌市政协委员何永华致辞;江西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长、首席研究员,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文艺学会常务副会长夏汉宁代表评委会发言;大赣网总编辑夏侯俊杰介绍了大赛情况。江西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陈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袁冬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作协副主席颜敏,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骆兵,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洪华,南昌市作协主席、江西省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陈安安,南昌市作协副主席、江西省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杨建葆,南昌市作协副主席、江西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邓涛,《家庭百事通》主编冷辑林等出版人、作家、评论家发言。

南昌大学节南山诗社社长方光辉代表社团发言,参加会议的还有江西师范大学朝扬文学社社长邹仲卿,江西财经大学青春文学社社长刘合梁、副社长彭启人,南昌航空大学杂心草文学社社长吕长斌,井冈山大学南风诗社社长刘理海,江西渝州科技学院《人才报》主编王世鹏,南昌大学博雅文学社社长蒋亚兰,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劲草文学社社长朱军群,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缘之韵文学社编辑张玉学,南昌职业技术学院星月文学社社长耿瑞,东华理工大学启明星文学社编辑部部长萧士臻,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秋水文学社副社长赵睿智,南昌理工学院腾飞文学社社长欧阳群剑,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舒放文学社代理社长喻翔,南昌工学院春晖文学社副社长陈莉娟,江西经济管理学院蓝风文学社社长陈鸿,江西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繁星文学社社长李奥凯,江西旅游商贸学院旅商青年文学社副主编邓美英,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萌梦文学社社长蔡乃洪,江西教育学院红杏花文学社副社长李书群,江西建设职业学院星光文学社社长时平凡等20余所高校代表。

启动仪式受到了10余家媒体的关注。《信息日报》特稿部主任毛江凡,《经济晚报》总编室主任万驰,大江网社区中心主任宋光亚,《江西晨报·江西文化志》执行主编曾悦之、记者谭长燕,《南昌日报》编辑、记者徐蕾,《江南都市报》记者邹晓华,《江西工人报》编辑、记者熊承华,《南昌晚报》记者张瑞哲,《东方女报》编辑、记者沈燕,南昌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孙玉,中国江西网记者吴敏,央视网编导、记者范武清,大赣网记者张见性、吴军华等新闻界代表出席。

4.江西南昌导游词 篇四

14人保送清华北大

据了解,今年南昌市有32995名考生参加高考,比去年增长了19.54%,其中普通高中考生32784人(含少年班考生61人),三校生考生211人。今年,其他设区市参加高考人数减少,唯独南昌参加高考人数增加,是因为当年五年制改为六年制学生,今年全部参加高考。南昌市高招办主任熊彪说。

此外,南昌市有185名应届高中毕业生保送至全国54所高校,其中清华大学(招生办)9人,北京大学5人。还有138人获得了68所高校自主招生的资格,其中有14人取得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资格,5名考生取得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资格,另有11人入选艺术特长生,49人入选体育特长生。

红谷滩新区首设考点

南昌市共在莲塘一中、南昌市实验中学等学校设立22个考点,1093个考场。据了解,所有考场都安装2个摄像头,目前,已全部安装完毕,正进行全市联网联调。标准化考点将在今年高考期间投入使用,这也是南昌市首次全部使用标准化考场。熊彪说。

同时,南昌市今年在红谷滩新区首次设立高考考点,选定的地址为南昌二中红谷滩校区,此考点有68个考场。熊彪介绍说:在红谷滩新区居住的市民越来越多,往返老城区考试较为不便,于是申请在此地设立考点。

考点附近地铁站停工

与往年不同的是,目前南昌正在进行地铁施工,许多站点都临近高考考点。根据南昌市高招委的要求,6月6日至8日,所有考点周边的建筑单位停止机械作业、道路开挖、管线架设等,其中包括离考点较近的地铁施工。高考期间,周边商店、饭店、歌厅等场所禁止向外播放歌曲和燃放鞭炮。

据记者了解,在重要路口和考点,南昌市交管局将安排交警进行疏导,除高考专用车辆外,严禁一切车辆阻碍考点的交通,其中6月8日14时45分至15时30分,通过考点周边的车辆不得鸣喇叭,以免干扰外语听力考试。6月6日下午考生看考场时,进行外语听力试听。

5.江西南昌导游词 篇五

中考录取查询中考录取查询系统中考录取查询时间中考录取查询方式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7年江西南昌中考招生及录取办法”供广大考生参考,6月5日,《南昌市2017年城区高中阶段招生录取办法》印发。据了解,今年南昌市中招录取实行网上管理,城区高中阶段招生设置6个批次22个志愿。6月9日——11日,考生可进行中考志愿模拟网报,但不作为录取依据。

第一批重点高中计划招生6900人

今年南昌市中招工作仍围绕“估分填报、平行志愿、学校阅档、限时报到”的总体要求开展,且执行“零择校”政策,坚持一切按规定办、按程序办、尊重考生分数与志愿,录取结果一个不改、一个不退,同时严格执行计划,严格控制班额。根据相关文件,今年南昌市市属高中计划招收27530人。其中,普通高中计划招收15300人,职业中专计划招收12230人。具体来说,今年,南昌市第一批重点高中计划招生6900人,第二批重点高中招4110人,省建设重点高中招2640人,一般普通高中招1650人。

今年,南昌市中招录取工作继续实行网上管理,网上填报志愿、评卷、成绩公布,查分结束后,按相关规定推行网上划线、录取、结果查询。城区高中阶段招生设置6个批次22个志愿:中招录取按提前批次、第一批省级重点高中、第二批省级重点高中、省级重点建设高中、一般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的顺序分批次择优录取。

中招文化考试于6月17日至19日举行

今年,南昌市将继续根据招生计划、中考成绩和考生志愿,分别划定各批次及招生学校的最低投档控制线。其中,师范定向招生最低投档控制线不低于第一批省重点高中最低投档控制线;普通高中每批次统招最低投档控制线根据该批次招生计划按考生中考成绩和志愿从高到低顺序位划定;招收国际班和体艺特长班的普通高中,由有关招生学校根据本校的办学实际制定特长班招生方案,明确招生计划、报考要求、专业测试安排、中考成绩最低控制线及专业测试成绩要求等。

在各批次投档控制线上,市教育考试院将根据招生计划、考生中考总分和志愿,按均衡生、统招生和特长班的顺序向招生学校投档,投档比例为1∶1。凡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今年高中招生计划的民办高中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利,面向社会自主招生。

根据相关安排,6月9日至11日,南昌市将安排中考志愿模拟网报,但这不作为录取依据;中招文化考试将于6月17日至19日举行;6月19日至21日,部分城区普通高中特长班招生学校二次组织特长班招生报名测试;6月23日至25日考生在网上填报志愿;6月22日至29日集中网上评卷;7月3日9时公布中考成绩;7月6日至25日分时段分批次进行高中阶段招生录取工作;7月26日全面结束录取工作

出国留学网南昌中考频道的小编会及时为广大考生提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6.江西南昌导游词 篇六

自2000年以来,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已连续在杭州成功举办了十二届。共有来自外国企业、港资企业、台资企业和内地24个省、市、自治区的600多家展商参展。

山西省做为手工艺大省, 省工美协会在总结前几届参展经验基础上组织了数十位工艺美术大师和高级工艺美术师的精品力作赴南昌参展。展会上, 山西省参评的24件作品中, 有23件精品获得“2012百花杯”奖项, 其中金奖1枚, 银奖5枚, 铜奖9枚, 优秀奖8枚, 它们分别是:

2012年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百花杯”金奖

山西省新绛县大唐云雕漆艺厂梁杰创作的云雕漆器《剔犀卷几》

2012年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百花杯”银奖

温建明创作的砖雕《中华龙镂空摆件》、王平创作的根雕《根的记忆》、山西金海洋实业有限公司创作的黑陶《异》、闫德明创作的堆锦《文殊菩萨》、李爱珍、马静、裴丽娟创作的漆器《四美棒槌瓶》。

2012年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百花杯”铜奖

张艳云创作的软陶《童趣十二耍》、范永亮、贾银永创作的雕塑《黄土情》、赵怀仓、葛银平创作的黑釉刻花瓷《缠枝牡丹纹富贵天球瓶》、王卯全创作的陶瓷书法《直口花瓶篆书作品》、李斌杰创作的剪纸《大喜日子》、龚晓华创作的蛋画《李清照》、胡晓明创作的漆画《四季猫挂屏》、刘金海创作的漆画《三英战吕布》、刘培义创作的漆器《犀皮漆艺摆件》。

2012年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百花杯”优秀奖

7.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学费 篇七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简称“南商”,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江西农业大学举办的以财经学科为优势,以管理学科为特色的独立学院,具有浓厚的办学底蕴与雄厚的财政基础。

学院创建于7月,学院在校友会网“中国大学独立学院排行榜”中位列全国179位,在全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汉语言文学、日语、园林、人力资源管理四个专业名列全省独立学院第一。在2017年全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专业名列全省独立学院第一。

8.江西南昌导游词 篇八

除古诗词及文言文阅读外,其他题目与江西卷相同,请注意区分。

语 文 试 题 卷

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7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18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哽咽(yàn)迁徙 怒不可遏(è)不知所措 ..B.鄙夷(bǐ)狼籍 惟妙惟肖(xiāo)根深蒂固 ..C.污秽(huì)忐忑 锲而不舍(qiè)眼花缭乱 ..D.嫉妒(jì)震撼 义愤填膺(yīnɡ)锋芒毕露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面对突如其来的熊熊烈火,为了六条幼小的生命,王茂华老师毅然跳入火海。....B.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C.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D.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海内外五万多名清华学子重回母校,追忆青春岁月,共享天伦之乐。....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B.昨日,记者从省国土部门获悉,我省已全面启动今年灾害防治。

C.游览者必然也不会不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D.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4.下列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的时间里的杰作!

②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

③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

④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

⑤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

A.⑤②③④① B.③⑤①②④ C.③②④⑤① D.⑤①③②④ 5.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2分)A.原句:农业局、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都有责任监管和查处瘦肉精。

改句:农业局、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谁没有监管和查处瘦肉精的责任呢? B.原句:日本福岛核电站已经好久没给我们带来好消息了。

改句:日本福岛核电站给我们带来的一直是坏消息。

C.原句:在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健儿把五块金牌全部收入囊中。

改句:在鹿特丹世乒赛上,五块金牌全部被中国健儿收入囊中。D.原句:一个人如果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人,常常会把人看错。

改句:一个人常常会把人看错,是因为他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人。6.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本报讯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共青团中央开展了“永远不能忘记”全国青少年

用心

爱心

专心

缅怀革命先烈网络活动,引导青少年通过缅怀革命先烈事迹,回顾党的历史,继承党的光荣传统,激发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理想信念。这项活动,拉开了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开展的全国青少年“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的序幕。

在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新浪网等网站的活动专题网页上,网友们点击查看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阅读感人至深的先烈诗抄,并纷纷通过献花、留言等方式表达对英烈的追思和缅怀。自4月2日活动启动以来,通过各网站专题网页献花的总人数已达到800多万人次,超过10万人写下了留言。

A.青少年网上缅怀革命先烈

B.共青团中央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 C.青少年网上点击查看革命先烈英雄事迹 D.各大网站开设缅怀革命先烈专题网页

7.班级开展“青春畅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下列活动。(6分)

(1)“青春的烦恼”。当身边的同学向你倾诉下面某种烦恼时,你会怎么劝说?(2分)

小刚:脸上又长了不少的痘痘,怎么办?

小红:老师又向家长告状了,真烦人!

小明:爸妈一直在外地打工,好孤独。

我说:

(2)“青春的睿智”。正值青春的我们,思维活跃,善于探索,日渐睿智。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把握文意,找出共同点,写出结论性的话。(2分)

材料一:《晋书》有言:“有人不及,可以情恕。”

材料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材料三:天空容留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容留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佚名)

材料四:有人批评林肯总统:“你为什么让政敌变成朋友?你应该消灭他们。”“当我们与政敌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温和地说。后来,林肯再度当选美国总统。

这些材料都告诉我们:

(3)“青春的赞语”。青春充满活力,青春充满希望。面对美好的青春,请你写几句话予以赞美。(至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2分)

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2分)

(一)古诗文积累。(8分)

8.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

(2),却话巴山夜雨时。(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4),夜泊秦淮近酒家。

(5)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也有“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情怀。

(6)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的愿望。(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11题。(4分)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用心

爱心

专心

武陵春

封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9.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1分)10.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1分)

11.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10分)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人物略不相睹(一点儿)B.吴儿善泅者数百(善于)..C.随波而逝(消失)D.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高)..13.下列与“溯迎而上”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广起,夺而杀尉 B.而山不增加

C.泉香而酒洌 D.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14.用现代汉语翻译“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这句话。(2分)15.概括选文中描写浙江之潮的几个场景,并说说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7分)

方寸田园 琦 君

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福分。”

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神往。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的“畅叙离情”。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闻足音则喜。因为“鸟语”终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陶渊明先生尽管嚷着“息交绝游”,但他在“乐琴书”之外,仍然要“悦亲戚之情话”。他的理想国桃花源中人,一个个都要设酒杀鸡,款待洞外闯入的陌生人,也关心着洞外的人间岁月。我想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陶先生一定会在北窗高卧,酒醒之时,拨个电话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给他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彼此讨论一番。因为“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山风雨送人看”的人,怎么离得开朋友呢?

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张心斋把朋友分成五类,他说:“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他固然妙语如珠,亦见得前人有此清闲。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用心

爱心

专心

挤出一点时间,约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语,畅话平生,其乐并不亚于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辛弃疾不是说吗:“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想起王安石与苏东坡在政见上是死对头,可是安石罢官退隐金陵以后,东坡去探望他,安石留他同住乡间。东坡答诗云:“劝我更谋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依旧是无限文章知己之感,可见友情是何等可贵。

人到了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驯”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人若没有了愿,就没有了热诚,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都不能体会了。

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意境;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出去买一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以至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都市之中,也不会感到都市的俗尘,令人生厌了。

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风雅的主人如数家珍似地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他的书房里更有许多心爱的汉砚、青田石、陶器等等。闲来把玩,意兴无穷。最有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悬着一个葫芦。书架上一座老树丫杈,嵌着一块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徜徉期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16.细心体会文章一二段,说说“自美归来”的文友为何“悄悄地回到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又为何“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都市?(2分)17.文中多次提及的“俗愿”,实为作者追求的平凡而淡泊的生活,试用简洁语句归纳其具体所指。(3分)

18.文中画线句对朋友书桌上的摆设进行了具体描述,这在行文结构中有何作用?(2分)

19.这篇题为“方寸田园”的性灵散文写了多种田园,作者最推崇哪一种?从中可见她怎样的情感追求?(3分)

20.琦君的散文语文质朴自然,清新雅洁,灵活生动。试赏析下面的语句,体会其特色。(4分)

(1)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

(2)山水使人明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共享。

21.有首儿歌唱道“我的心中有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请结合原文,说说你将如何开辟并经营好自己的“田园”。(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

林 泉

一些科学家预测2012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届时将给地球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影响,其影响力将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不禁会问,这次太阳风暴是否真的会到来?它究竟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太阳风暴是指太阳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产生的剧烈爆发活动。它爆发时释放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严重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破坏臭氧层,干扰无线通信,对人体健康也有一

用心

爱心

专心

定的危害。

空间天气和人类关系密切,太阳风暴可能对高度信息化的人类社会以灾难性打击。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人造卫星。2000年7月14日,日本的“宇宙学和天体物理高新卫星”(ASCA)在太阳风暴中失去能源,姿态失控,几个月后便坠入了大气层。在几个小时内,太阳风暴就能使人造卫星的寿命缩短大约两年。因为带电粒子会侵蚀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同时它还会在电路中引发错误的指令,或者造成放电等卫星故障。此外,太阳风暴能量的注入会使得地球大气层膨胀,增加了低轨卫星的大气阻尼,让它们提早坠落。

接下来毁坏的是供电系统。1989年3月13日,加拿大魁北克省有600万人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度过了9个小时,因为太阳风暴毁坏了电网中的变压器。原来,随太阳风暴爆发时侵入的等离子体,会造成地球磁场的快速变化,变化的磁场在电网中诱导产生电流。但是电网的设计无法应付这些直流电,于是最大的危险就会出现在电网中造价高昂且难于更换的变压器上。不断上升的直流电会产生强磁场,它会使得不堪重负的变压器磁核饱和,其结果就是变压器的铜线升温熔化。

太阳风暴还会影响GPS的无线电信号。它不仅会干扰传播信号的电离层,还会产生额外的噪音信号。在2003年万圣节的太阳风暴中,除了民航客机的导航系统受到影响,太阳风暴中的高能粒子还干扰了飞机的无线电通讯。特别是对于高纬度地区的航线,由于地球磁场的保护作用较弱,太阳风暴甚至会使得航班改变航线达数天之久。

太阳每隔11年就会进入一次活动高峰年,会向外面抛出很多物质,就像“打喷嚏”一样,这让离它1.5亿万千米的地球也“感冒”。其实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一直存在,只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建立的高科技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对这些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这些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敏感,因而技术系统的灾害事件对人类社会影响的程度也就越来越大。目前来看,对于太阳爆发活动敏感的高技术系统主要有:航天、通信、导航、电网、输油管道等系统。

但是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并非那么“耸人听闻”。太阳风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外太空,而由于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的阻挡效应,生活在地球上并不会因此受到过于明显的干扰。专家们表示,当太阳风暴活动活跃时,黑子不断燃烧、爆炸,期间释放的大量紫外线会使地球上空的电离层浓度突然增加,吸收掉短波的能量,从而造成对短波无线电信号的干扰。但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手机,包括部分无线电都不通过电离层传播信号,因此一般的太阳风暴对地球表面的通信影响不会太大。理论上,一般的太阳风暴强度还不至于冲破地球大气和磁场的保护,对地球上的现存物种构成致命威胁。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8期)

22.文章以“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

23.阅读全文,概括太阳风暴可能对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造成怎样的灾难性打击?(3分)24.从文章内容看,作者认为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是否会逐渐加大?为什么?(3分)25.文中以“打喷嚏”“感冒”来说明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26.把握文中有关信息,用“√”“×”判别下列说法的正误。(3分)

(1)太阳风暴爆发时释放的大量带电粒子会侵蚀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从而造成卫星故障。

()

(2)太阳风暴会在电网中诱导产生电流,而不断上升的直流电产生的强磁场,会使得不堪重负的变压器磁核饱和,铜线熔化,最后完全被毁坏。()

(3)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并非那么“耸人听闻”。理论上,太阳风暴对地球上的现存物种不会构成致命威胁。()

四、写作(50分)

27.生活中传递的现象很多,如传递火炬、传递快乐、传递爱心„„传递的方式也多样,这一切都

用心

爱心

专心

给你诸多感受和启迪。传递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个过程。也许你曾经是现在仍是传递的组织者,或是参与者。请以“传递 ”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用心

爱心

专心 6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18分)1.C(2分)2.D(2分)3.A(2分)4.C(2分)5.B(2分)6.A(2分)

7.(1)有称呼,能正面劝导(1分);语言得体(1分)。

(2)胸怀博大者,方能目光高远;宽容他人者,更能成就大业。(紧扣“胸怀博大”“宽容”,大意相同即可)(2分)

(3)示例:青春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青春是一把竖琴,是快乐;青春是一个书架,是智慧。(2分)

二、(22分)

(一)(8分)

8.(每空1分。凡错、漏、增字,该空不给分。)

(1)化作春泥更护花(2)何当共剪西窗烛(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烟笼寒水月笼沙(5)了却君王天下事 嬴得生前身后名(6)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二)(4分)

9.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分)

10.“惊”字既暗写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1分)

11.前一首:愉悦、欢快、热爱生活。后一首:悲伤、愁苦、孤单寂寞。(1分)

(三)(10分)12.C(2分)13.D(2分)

14.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2分)15.水军演习(1分);弄潮表演(1分);观潮情景(1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1分)

三、(30分)

(一)(17分)

16.为享受归隐田园的乐趣(1分);为求得友情的温馨(1分)。

17.逛书店、观书画展、听音乐会、买鲜花、研究化妆、学烹饪术(每点0.5分,共3分。如语言不够简洁,酌情扣分)。

18.面对朋友“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顿生感悟,自然而然将“方寸田园”的立意在下文中凸显出来,呈现于读者之前。(大意相同即可)19.心灵田园(精神的田园)(1分);平静、淡泊,追求心灵的充实、愉快,看重友情(大意相同即可)(2分)。

20.(1)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朴实,清新气息扑面而来。(2分)

(2)句式整齐(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语言典雅有韵味,读来朗朗上口。(2分)21.围绕精神或心灵田园,阐述自己的愿望和做法,语言通顺即可。(3分)

(二)(13分)

22.引起读者思考,提高阅读兴趣,导入说明内容。(2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23.损害人造卫星(1分);毁坏供电系统(1分);影响GPS的无线电信号(1分)。24.会逐渐加大(1分)。因为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建立的高科技系统规模越大,人们对这些系统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而这些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却越来越敏感,易于受到损坏,因而,太阳风暴对这些技术系统造成的灾难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大(2分)。25.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使人易于理解(1分)。

26.(1)√(1分)(2)×(1分)(3)×(1分)

四、(50分)27.略。(50分)

用心

爱心

9.江西南昌导游词 篇九

南昌的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著名的八一起义在这里打响。还有中国的“红色摇篮”——井冈山也坐落在这座城市的旁边,这为南昌发展红色旅游事业做了相当深厚的铺垫。将休闲旅游与红色旅游进行融合发展以达到更好地开发南昌的旅游资源。江西省制定的《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里面提出了以“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为发展的总体目标,足以见其对发展旅游业,尤其是红色旅游的重视。

一、南昌的旅游文化根基

(一)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

南昌位处于长江中下游,促使南昌境内河流发达,湖泊纵横,著名的赣江就穿城而过。南昌历来就以其“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江南风光著称,给那些追求原生态风景的游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南昌市西北郊的著名风景区——梅岭,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是旅行、休闲、避暑的绝佳地。位于南昌市东部的南矶山是著名的候鸟观察地,每年有大量的海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凤凰沟位于南昌市的南郊,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市民前来休闲、游玩,赏樱花、摘草莓、观海棠、体验农家乐等。随着南昌的经济不断发展,南昌的旅游业也在不断向前。丰富的旅游资源再加以自然地域的气候风貌,南昌的景色就是一幅天然的书画,画中山水秀丽,风景优美,称得上是绝佳的风景名胜区。还有坐落在南昌的滕王阁、八大山人纪念馆等都是响当当的旅游景点。南昌优越的地理优势正适于开展休闲旅游。

(二)璀璨的历史文化底蕴

南昌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绝美的自然风光,引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这些也成为了南昌的文化瑰宝。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的滕王阁就坐落在南昌。同时,滕王阁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因初唐诗人王渤的《滕王阁序》而声名远播,其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成了千古绝唱。滕王阁历经29次兴废之后,依然保留着古朴的风格,弥漫着一股人文之气。梅岭风景名胜区位于南昌市西郊15公里处,在江南最大的“飞来峰”上,原名飞鸿山,因西汉梅福于此修道而得名。又因位于城区之西,故又名西山。西山万寿宫就坐落于此,每年都吸引无数游客纷至沓来。

(三)辉煌的红色革命史

南昌是“英雄城”,有着辉煌的红色革命史,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仅南昌市内就有八一起义纪念馆、贺龙指挥部旧址、八一广场、叶挺指挥部旧址、花园角2号朱德旧居、新四军司令部、小平小道、江西革命烈士纪念馆、方志敏烈士陵园等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从红色旅游的角度来看,与其它地方相比,南昌首先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之地的主题而闻名,与其相关的纪念场所和纪念品非常多,如江西革命纪念堂、八一起义纪念馆等,而且级别也很高。这种资源不是别的地方可以复制的。南昌要利用这一类稀缺性的资源打造自己的红色品牌。

二、南昌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进行融合的共同点

(一)红色旅游和休闲旅游均属于旅游范畴

实际上红色旅游和休闲旅游二者有着许多关联因素。红色旅游强调参与性,以达到加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而不是单纯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枯燥说教。红色休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史时期中形成的革命纪念地和革命精神等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为实现方式,以观光、游览、娱乐和休息等方式为具体手段,使游客达到,即能在思想上得到革命传统教育,又能使得心情愉悦、身体得到的积极放松的旅游形式。红色休闲旅游意在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的自然景观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让游客在观光、娱乐、休憩和游览等活动中,既学习了红色革命精神、接受了红色文化教育,又达到了修身养性、放松身心的目的。简言之,就是将红色旅游资源以休闲旅游的方式展现出来,达到吸引游客,促进红色旅游业发展的目的。例如:组织“重走长征路”、“重上井冈山”等活动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融合红色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方式。结合多样形式的旅游活动,在进行休闲旅游过程中真正达到“游中学、学中游”的效果。

(二)打造休闲旅游与红色旅游融合的发展空间

将休闲旅游与红色旅游两种资源融合进行开发,让旅游者们特别是青少年亲临其境,感受教科书中所说的革命前辈的艰辛与他们在当时所受的痛苦,让旅游者在进行红色旅游时,使自己的思想得到熏陶,使自己以后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同时还能进行身心的放松。红色旅游和休闲旅游二者之间应该以红色旅游为主,在进行休闲旅游的过程中贯穿着红色旅游,使游者在进行休闲旅游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南昌的革命时代。南昌的红色旅游是为传承我国红色文化,围绕“做大旅游经济的目标,努力把南昌的旅游业培育为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达到旅游资源到红色旅游的转变”。南昌文化资源的结合是构成南昌红色旅游核心,让游客们了解红色文化也是南昌在红色旅游建成的出发点。南昌红色旅游和休闲旅游的发展思想是适应旅游市场,寻找出满足游客真正需求。南昌的红色资源要以革命历史与自然美景进行结合,以具有重大历史的红色旅游为目的,借助休闲旅游的手段,融入休闲旅游的特性,加入红色旅游的目地,让旅游者更具参与性。为南昌打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旅游环境,使南昌的红色旅游和休闲旅游融合性开发能有效地进行,以推动南昌人民脱贫致富。

三、南昌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一)促进南昌旅游经济效益

南昌的红色旅游是依据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战争阶段所形成的值得人们纪念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所承载着中国悠久的革命历史内涵,还有许多革命事迹和值得我们传承的革命精神。引导人在进行接待旅游者时就要对其讲述这些历史的文化及革命的发展,让参观游览的旅游活动更加的具有意义。而休闲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传统形式,加以具有特色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为核心,通过各种红色文化引起人的消费欲望与精神需求,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加进红色文化的认识。

南昌作为革命老区,具有无可比拟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休闲旅游环境,将这两种资源融合开发,在红色旅游中注入休闲娱乐,更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南昌革命老区旅游资源提供更好的配置及重要创新内容。

(二)构建南昌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

南昌的旅游业还要借助国家政府的资助力量,以加强红色旅游的宣传力度,在进行宣传的同时加大声势扩大影响。对当代儿童要加强他们的民族意识,不要只在书本上进行说教,而是在进行休闲旅游的同时,加强他们在艰苦奋斗方面的教育。同时让红色文化推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积极培育优秀的爱国青年。

南昌旅游团要为红色旅游与休闲的旅游融合性开发培养出更多的消费市场及参与群体。打造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相融合的旅游工程,这样的市场环境是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多种意义于一体的新发展模式。所以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对南昌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知识有着充分的了解。而且还要有非常扎实的语言功底,让旅游者不觉得是在说教,而是倾听旅游景点的文化。与此同时,还要对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南昌历史、文化、地理、经济旅游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水平,以促进南昌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有效地融合发展。

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阻碍

南昌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被人们所忽视,对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的开发研究还不够充分。这需要有关人士对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发展优势、机遇等进行系统性分析,找出相应的思路与对策。目前,理论的描述并未上升到实际的产业开发,江西省红色休闲旅游产业的开发基本处于无意识状态,没有进行真正的开展,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规划。一些红色旅游景点为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而加入一些休闲娱乐的项目让游客们进行参与,但这样的做法很少受到游客的关注。主要是人们受到传统思想的灌输,没有创新意识,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是新理念,这需要人们敢于创新和大胆探索。

影响南昌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因素还有以下几点:第一,对旅游的管理体制不顺从,旅游管理部门之间不协调,思想态度没有统一;第二,红色旅游景区的价值在不断的缩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第三,导游的讲解太过说教,不能引发游客的兴趣。一直以来,导游的话都太过直白,即:简单又乏味,这对游客不足以产生吸引力,不能满足游客的心理,使游客不能充分地了解红色历史;第四,游览的项目过少,红色旅游的资源只是体现在表面,不足以将红色文化深入人心;第五,没有相应的红色旅游商品作为旅游的纪念。因为红色休闲旅游的开发力度不够,使得旅游商品档次低,种类不全,而且没有红色文化的代表意义;第六,红色资源分布零散,游客对一个红色文化还没记住就在旅游的途中看别的风景,想别的事。这些都是需要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就如何把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进行有效融合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规划。

五、结语

10.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是公办吗 篇十

学院声誉:

学院学生在校内外各项活动和比赛中取得了骄人成绩,10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荣誉,500余人次获得省级荣誉,中国青年报、江西电视台、江西日报、凤凰网、大江网等主流媒体对我院的教学改革、学生活动等进行了广泛报道。

在全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学院21个专业参评,其中汉语言、日语、园林、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七个专业在江西省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一。

会计学、经济学、新闻学、广告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五个专业排名第二;英语、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五个专业排名第三。

11.江西南昌导游词 篇十一

1935年毛泽东在全党实际领导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 大革命时期

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 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是在

 古田会议  遵义会议  瓦窑堡会议  洛川会议

1938年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

 遵义会议  瓦窑堡会议

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中共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重要性的会议是

 瓦窑堡会议  遵义会议

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 中共七大

1943年毛泽东具体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文献是

 《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

 《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决定》  《新民主主义论》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

中共七大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出进一步阐述的领导人是

 毛泽东  刘少奇  周恩来  朱德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遵义会议  瓦窑堡会议

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 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 实事求是  群众路线  独立自主  艰苦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路线是

 组织路线  独立自主  实事求是  群众路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主题是

 战争与革命  和平与发展  战争与改良  和平与合作 1984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在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

第一次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 党的十三大  党的十四大  党的十五大  党的十六大

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会议是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 党的十二大  党的十三大

1992年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是

 党的十二大  党的十三大  南方谈话

 视察上海时谈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科学发展观

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 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 上海召开党建座谈会上

 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 中共十六大报告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的会议是

 党的十三大  党的十四大  党的十五大  党的十六大

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会议是

 十六届二中全会  十六届三中全会  十六届四中全会  十六届五中全会

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文献是

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1931年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的王明教条主义者把

 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 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  苏联经验神圣化  城市武装起义固定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同

 中国的实践结合起来  中国的历史结合起来  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

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客观必然性是

 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 同教条主义作斗争的结果 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实践上探索出的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是

 中国特色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 中国特色大跃进道路  中国特色人民公社化道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

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 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历史贡献 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

 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的开始萌芽 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的初步形成  遵义会议后到抗战时期的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继续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功绩有

 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

误方针

 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建设上来 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 提出了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 1987年党的十三大主要功绩是 .

 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全面阐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 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 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

 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 “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 市场经济思想

 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的思想

1998年党中央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开展党性党风教育活动的内容是

 讲理想  讲学习 讲政治  讲正气

2002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重要思想,是党

 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始终代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力量 2002年5月江泽民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 立党之本  执政之基  利益之根  力量之源

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 基础在坚持立党为公 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

 第一要义是发展  核心是以人为本

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是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要求?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要求。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认识到在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大城市发展革命力量、夺取政权道路是行不通的,开始把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发动工农群众,创建工农红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积累了许多治国治民的革命经验。特别是毛泽东在遵义会上确立了领导地位后,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的经验教训,为中国革命提出了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为什么说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

答: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着特殊的国情,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不仅革命的条件与马可思、恩格斯、列宁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极不相同,而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也是不相同的;同样,在新中

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发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

级革命的新时代。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了巨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采用“本本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是行不通的,必须要学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不仅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而且是因为它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是因为它为中国人民所掌握。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伟大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历史证明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又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不断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进程,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成效显著,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在新世纪阶段,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落实科技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朝着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历史也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答:毛泽东思想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是20世界上半年的世界和中国政局变化,战争与革命是时代的主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引

大的影响:它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由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它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新中国建立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帝国主义侵略战火曾燃烧到我国边境,西方国家不仅对我国实行持续的封锁禁运,还极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毛泽东思想正是这种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求翻身、求解放,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党内多次出现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这些经验教训,引导和促使中国共产党人更深入地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毛泽东思想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而形成的理论概括。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经过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科学指导思想,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活的灵魂构成的科学体系。它的主要贡献: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建立了新中国;创造性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问题,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什么? 答: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体系,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它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

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法。也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斗争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独立自主,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与建设道路,把本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办好;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总之,这三个方面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怎样理解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答:邓小平理论是我国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指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指引我们进行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果断实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重大转变,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在这一理论指引下,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引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国际风云变幻情况下,经受了严峻考验,得到了蓬勃发展。邓小平理论提高了全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它贯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

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历史进入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提出了推进理论创新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同时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基本原理;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联系起来,赋予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答: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因此,这“两个没有变”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内涵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要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种权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答: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指引前进方向,的必然?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

第一,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治经济落后的东方大国,不仅革命道路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极不相同,而且在如何进旗帜指引胜利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切成绩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取得的。在新的历史关头,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尤其需要我们对“举什么旗”这个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党的十七大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充分表明了我们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心,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历史

行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要学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是在于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十分丰富。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践,创造地制定出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民族化、具体化,从而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来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在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

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加新的内容。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把马克思主义由欧洲的形式变成了中国的民族形式,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和政策,为中国人民所理解、所接受,成为和中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优秀文化结合进而达到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清理,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又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形成,来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样,就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有着共同的显著点:

第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所凝结的丰硕成果,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这些理论成果的形成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毛泽东选集》、《邓小平理论》、《江泽民文选》以及胡锦涛的重要讲话,都是这些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此外,各个历史时期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其他成员,也为这些理论成果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党的重要文献,也是这些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这些理论成果在内容上,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它们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思想。

第三,这些理论成果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它们根据中华民族的民族特点,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自己行动的指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它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又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新世纪新阶段,党领导全国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朝着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

第二,它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代表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伟大智慧的结晶,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特别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极大的挑战,更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集聚力量,才能使中华民族以崭新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它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是与中国不同时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开放的、动态的科学体系,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答: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它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党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深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第二,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不仅开辟了有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而且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永远是中国前进的旗帜。

第三,它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三大优良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引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根据和现实依据是什么? 答:第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生活要提高,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邓小平果断地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科学论断,揭示了世界已进入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因此,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二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开始了大规模的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党在指导正作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左”倾严重错误。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果断地纠正了这种错误,深刻分析其原因,同时又坚持维护和继承了过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因此,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第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使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新的实践,是理论发展的源泉。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答: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它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改革开放以来,在这一理论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引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国际风云变幻情况下,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得到了蓬勃发展。

第二,它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今天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仍然要继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因此,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不能有任何动摇。

第三,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世界特征和国际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

断。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的内容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们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是创造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重要理论成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它是我们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坚持贳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基本点和出发点,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心一意谋发展,就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的建设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始终成为领导核心。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三,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重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重大理论成果。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提出了推进理论创新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提纲挈领,切中实质,使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一,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第二,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艮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第四,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

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相互

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它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坚持和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科

学发展观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观点,等等。这些都表明科学发展观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怎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答: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第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

第一,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第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第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总之,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

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 实事求是  解放思想  与时俱进  求真务实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一切从实际出发  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 理论联系实际

最早对实事求是作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

 毛泽东  邓小平 刘少奇  张闻天

毛泽东最早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论断的文章是

 《古田会议决议》  《反对本本主义》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出马克思主义界定的文章是

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新民主主义论》  《改造我们的学习》

毛泽东倡导的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的会议是

 遵义会议  瓦窑堡会议

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 中共七大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

 二中全会  三中全会  四中全会  五中全会

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要意义是在党的十一届

 二中全会  三中全会  四中全会  五中全会

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表述,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党的会议是中共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十一届五中全会  十二大  十三大

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 实事求是  理论联系实际  一切从实际出发

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

 实事求是  理论联系实际  一切从实际出发

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是

 一切从实际出发  理论联系实际  实事求是

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是

 一切从实际出发  理论联系实际  实事求是

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要意义的文献是

 《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 《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解放思想,独立思考》 胡锦涛提出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在

 中央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讲话中  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讲话中  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讲话中  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讲话中 毛泽东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理论基础的文章是

 《实践论》  《矛盾论》

 《反对本本主义》

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1929年毛泽东在一封信中第一次使了“思想路线”概念

 1929年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出“反对主观主义”问题  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论断 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出了界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的著作和讲话有

 《论十大关系》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1992年春,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

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是否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增强党的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 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 与时俱进

江泽民提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 体现时代性  把握规律性  突出继承性  富于创造性

2007年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是

 发展是第一要义  核心是以人为本

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路线,主要表现在

 科学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 科学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 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 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

 一切从实际出发  理论联系实际  实事求是

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要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做到

 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 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 重视实事求是  重视理论的创新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此后,党章虽然有过几次修改。但关于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表述,一个字也没有改动。

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它是党制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是党在新世纪探索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党永葆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四个基本内容,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四各方面既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互相联结,互相补充,而最核心的是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

在当今条件下,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呢?第一,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第二,要全面地看问题,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第三,要发展地看问题,决不能

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第四,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什么? 答: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关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理论,发展理论。

实践证明,要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做到:第一,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使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二,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任何理论都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离开了实践,理论就成为空中楼阁,失去了价值。第三,重视理论的创造。理论在与历史、现实的实际联系中,要进一步发展和创造出合乎中国需要的新理论。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出科学界定的内容是什么? 答: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简明扼要地表述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并对它的科学含义作出了界定。“实事”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既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作了新的科学解释,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容,使“实事求是”这一古老成语获得了新的强大生命力,成为思想路线的科学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髓的生动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范例。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的含义是什么? 答:1980年邓小平在《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解放思想的前提,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

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二是解放思想是要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三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江泽民提出“与时俱进”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体现时代性。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既然时代、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理论、思路和方法也应随之改变。二是把握规律性。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把握事物发展的新规律、新趋势,并用对新规律的认识来指导我们的行动。三是富于创造性。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三性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时代性是前提,把握规律性是核心,富于创造性是目的。

胡锦涛提出“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2004年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讲话中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求真务实,就是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的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答: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我们应从时代的发展和本国国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坚持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凡是经过实践多次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基本理论,必须坚持,用它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其次,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当原有理论中某些结论同新的实践产生矛盾的时候,就不能以原有的某些结论来裁剪新的实践,而应该由实践赋予原有理论的新 的内容,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创新。

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怎样形成和确立的? 答: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概念。同年12月,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适用于党的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开始指导全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1937年毛泽东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批评了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整风运动中,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怎样理解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答: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他明确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第二,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连在一起,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概括,就是从邓小平开始的。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就在于实事求是,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第三,深刻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党制定和坚持正确政治路线的基础。邓小平说: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思想路线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做到实事求是?

答: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到实事求是。

第一,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一致的。不解放思想,教条主义盛行,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离开了实事求是,脱离实际,不是真正的思想解放。

第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江泽民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所谓时代性,要随着时代、情况的变化,解决问题的理论、思路和方法也应随之改变。所谓规律性,就是要用对新规律的认识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所谓创造性,就是要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三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时代性是前提,把握规律性是核心,富于创造性是目的。

第三,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胡锦涛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求真务实,就是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关系中国

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在中国革命道路上,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党中央领导人不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而是从“本本”出发,顽固走城市革命发展道路,几度使中国革命运动陷于困境。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使中国革命最终取得了全国胜利。正如邓小平说:过去搞民主革命,答: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研究中国实际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从“本本”中寻找出解决中国问题的答案。毛泽东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系列的新政策,也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好局面。

第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探索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成果。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对三大规律的不断深入认识,将贯穿于共产党执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个历史时期。因此,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也必将贯穿于这一历史过程。

第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先进性是关系到党的性质和历史地位的根本问题;创造力是党永远保持活力的根本因素。能否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关键在于是否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因此,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相互关系是什么?

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和办法来。(2)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理论,发展理论。毛泽东把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比喻成“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去射中国革命之的。

(3)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本来的面貌认识事物,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把握事物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规律,从而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一切科学的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这一过程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综上所述,思想路线的四个基本内容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性是什么?怎样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答: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160多年了,世界和中国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马克思主义却始终保持了它的旺盛生命力,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明确地指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革命理论指导,就没有成功的革命运动;正确的理论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化为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大法宝。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如果我们的思想不解放,还受到各种束缚,就不能完全从实际出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把解放思想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作为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坚必须做到:

第一,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一再告诫我们: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迷失方向。这就是我们坚持老祖宗不能丢的道

理所在。对于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第二,理论创新必须同实践紧密结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在发展,改革在深化,社会在前进,后人超前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创造出符合实践发展的新理论。这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的道理所在。对于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总之,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求实”,敢于说出老祖宗没有说过而又符合当今实际、具有科学依据的新话,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向前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怎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呢?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四个坚定不移”。

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

持解放思想的结果。因此,当前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把我们的思想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束缚中解放出来,开拓创新,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又好又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提高改革开放决策的科学性、改革开放措施的协调性,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

第三,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把科学发展、共建和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通过科学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通过科学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 的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的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奋斗历程充满艰辛,宏伟目标催人奋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论体系。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发展,不断地开出绚丽的创新之花,结出丰硕的理论之果。

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仍然需要我们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战略机遇期,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总之,“一个始终不渝”、“四个坚定不移”,是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所在,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宝贵经验的总结,是保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十七大的主题,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答:(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之,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封建主义社会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资本主义社会  社会主义社会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 新文化运动  辛亥革命  五四运动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中共一大  中共二大  中共三大  中共四大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的标志是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反对本本主义》  《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 分清敌友问题  革命领导权问题  农民问题  革命对象问题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 民族资产阶级  工人阶级  农民阶级

 城市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  立即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 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 实现共产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 无产阶级的领导  人民大众的参与  反对帝国主义  反对封建主义

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

 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 大革命存留的政治影响和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及政策的正确

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的基本国情 毛泽东否定“城市中心论”,提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文章是

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井冈山的斗争》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反对本本主义》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 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 帝国主义  封建主义  农民阶级  官僚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是

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 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 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

 民主的文化  大众的文化  民族的文化  科学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动力包括

 农民阶级  工人阶级

 城市小资产阶级  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法宝是

 统一战线  武装斗争  党的建设  群众路线 民主革命时期,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 知识分子  手工业者  小商人  自由职业者

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是党的根本

 政治路线  组织路线  工作路线  基本路线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 武装斗争  土地革命

 农村革命根据地  工农联盟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封建势力勾结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是近代中国最反动、最黑暗的势力。

第二,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封建剥削制度仍占明显优势。民族资本始终没有成为主要形式。

第三,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平衡。中国人民经济上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是世界所少见的。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集中表述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行武装斗争的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包括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第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总路线规定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前途是经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是什么? 答: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成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大革命存留的政治影响和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及政策的正确,又构成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939年至1940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以《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的方向。简述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

答:“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武装斗争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有力工具;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实

者的联盟;第二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者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者的联盟。在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本的、主要的联盟。第二个联盟,是非基本的,但又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共产党要正确地领导革命统一战线,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两个联盟的关系: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第三,正确地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促进。党的建设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的关系是什么?

答:毛泽东明确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政党的领导,革命就不可能成功。他还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看做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并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党的建设。他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为什么说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答:第一,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没有合法斗争的可能性;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压迫。因此,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第二,面对中国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和庞大的反革命武装,中国革命只能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第三,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帝国主义之间和国内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经验。

答:第一,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发展。

第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第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又一条宝贵经验。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四,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是促进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第五,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明确指出了执政党的建设的问题,强调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为什么要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答:所谓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主要是要自觉地把思想教育、思想领导放在党的建设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教育、改造党员和干部,纠正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这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一个创造性的发展。之所以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针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特点而提出来的。一是中国共产党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党员大部分出身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搞好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坚持不懈地反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反对小资产阶级思想对党的影响和侵袭。二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党员

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更要在思想上入党,以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怎样认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答: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

密切联系群众,就是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与广大的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力所在。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权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武器。为了人民的利益,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勇于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要克服自身的非无产阶级意识,以积极的思想斗争来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首先,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多数。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必须同中间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其次,由于反革命的力量相对强大,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了中国革命是一个艰苦的长期的过程。为了积聚革命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加有必要采取统一战线策略,努力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逐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什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答: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为最大的压迫,因而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绝

不是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要坚决彻底。第二,中国工人阶

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尤其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必须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而官僚资产阶级依附于帝国主义并为帝国主义所豢养,则是革命的对象。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的对象之一。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国家政权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因此,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答: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本来,中国资产阶级应当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中国资产阶级也确曾为此努力过,奋斗过。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证明,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担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工人阶级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不占有生产资料,同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之外,还有着自己的特殊优点:第一,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而这种压迫的严重性、残酷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因此,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他们和农民结成工农联盟。增加无穷的革命力量。第三,中国工人阶级人数虽不多,但集中在沿海、沿江大中城市,集中在煤矿、铁路、纺织等大中型企业部门,便于组织起来进行有组织的革命斗争。

中国工人阶级的这些特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能够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答:毛泽东指出: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我们称这种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是因为: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它就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武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不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也不是立即建立社会主义,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论述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答:第一,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从理论上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和组织的统一战线,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是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无一例外地都需要正确解决这一至关重要的、关系到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

(2)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决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并尖锐对立,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往往在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能否率领他们去打倒共同的敌人,其关键就在于能否在一定的形式下同 他们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

(3)敌强我弱决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在中国革命全部过程中,由于革命所面临的敌人异常强大,导致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同时由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又导致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加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策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努力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壮大自己,削弱敌人,改变敌我力量对比,从而争取革命的彻底胜利。

第二,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在内部存在尖锐的阶级矛盾;在外部有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还存在各种政治派别的矛盾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问题上,又不断发生推移、转化和变迁。这种极端复杂的中国社会政治局面,在客观上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处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的深重灾难之中。这一历史条件决定了无产阶级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甘心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包括全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3)中国的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不但占了全国人口的多数,而且革命要求强烈,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基本依靠力量,是统一战线中的左派。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受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军阀政府的压迫和排挤,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但又

缺乏革命的彻底性.所以他们是统一战线中的中间派,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当努力争取的力量。

(4)中国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历来是革命的对象。但是,由于他们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的,所以一些大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到斗争中去。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同这样的大资产阶级集团建立统一战线。这时,他们就成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暂时的同盟者。

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 答: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第一,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问题首要是土地问题,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根源之一.因此,发动农民革命,消灭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又一重要内容。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与外国帝国主义、中国地主阶级一起构成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收官僚资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目标之一,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同时又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保护政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允许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民族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因为它是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是什么?

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提出了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新理论。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如何进行革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二。它成功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问题。它既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原理、暴力革命的原则,又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和革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了胜利。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意义: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思想,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的发展。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阐明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伟大实践并取得了胜利。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历史和社会状况出发,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在革命的实践中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发展的科学理论。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胜利,表明党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了党的最低纲领,从而为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任务更加艰巨,道路更漫长,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继续新的长征。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作的重要讲话是

 《不要四面出击》

 《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论十大关系》 1953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

 土地革命的总路线 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搞好农业合作化的重要保证是

 正确执行党的阶级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

 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  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 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

 迅速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 统一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

 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

对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后的赎买政策是

 四马分肥  实行定息  无偿没收  核价收购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时间是

 1949年  1952年  1956年  1978年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 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 消灭剥削

 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 大力发展生产力  过渡到共产主义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 没收官僚垄断资本  没收民族资本

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 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经济成分是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个体经济

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

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 自愿互利  公私兼顾  国家帮助  典型示范

中国共产党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方针政策包括

 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有机结合起来

 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

 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反对强迫命令

 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国家资本主义初级阶段企业利润分配的方面是

 国家税收  企业公积金  工人福利费  资本家红利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采取的政策是

 利用  限制  教育  改造

简述中国共产党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方针政策。

答:第一,把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之间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第二,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

第三,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反对强迫命令。

第四,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第一步号召农民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第二步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带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第三步组织大型的集体所有制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意义是什么? 答: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

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强烈愿望,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同时,这一总路线,也集中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改造私营工商业的经验,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已经形成。

第三。是土地改革后,发展农村经济政治的必然趋势。随着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个体经济成为农村的主要经济成份。在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第一,是迅速发展国营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顺利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客观要求。新中国诞生后,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没收官僚资本。国营经济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它是控制国家财政,稳定经济局势,保障人民和社会利益的主要经济力量,又是基础工业的主体。“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要由它来承担。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只能主要依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而不能依靠资本主义私营经济。历史证明,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更没有能力担负起实现工业化的重任。国营企业大多数技术比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强,与其他经济成分相比,国营经济的优越性明显地显示出来。此外,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高度统一和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逐步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在“一五”计划开始实行的重要时刻,进一步发展国营经济和扩大计划经济成为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基本因素。

第二,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我国工业经济落后,国家需要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同时限制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进程中,党和政府创造了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和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把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到国家计划经济的轨道,一方面限制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消极因素,另一方面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困难,扶持其生存和发展。这些措施不仅受到资本家的欢迎,而且也加深了他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联系。利用、限制、经济方面:土改后农业生产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发展缓慢,农业生产增长率不高。这是由于分散落后的个体农业经济不利于分工发展多种经营,也不利于兴办农田基本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更不能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个体农民生产规模狭小、资金缺少、农具短缺、生产方式落后,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对粮食、原料及资的需要。在政治方面:土改后,农业个体私有制出现了两极分的趋势,土地买卖和租佃日益增加,雇工剥削逐年增长,新富农已经出现,而大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的境地。要避免两极分化.巩固工农联盟,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必须引导

农民走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

第四,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只有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才能保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只有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造,才能解决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这个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阶级矛盾。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解决和发展生产力,增加生产.提高人民生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总之,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不能走别的道路,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已经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据统计,在工业总产值中,1956年同1952年相比,社会主义工业由56%上升到67.5%,国家资本主义工业

由26.9%上升到32.5%,资本主义工业由17.1%下降到接近于零,在商品零售额中,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业由0.2%上升到27.5%,私营商业由57.2%下降到4.2%。这表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精力解决这个矛盾,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也逐步健全起来。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指导地位的确立,促使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在人民中间逐渐树立起来。依据社会主义原则,在政治、文化、思想、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建设取得了新成果。所有这些,就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深远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具有深远的意义: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了制度条件;第二,它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第三,它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四,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

论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答:第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解放生产力、在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2)我们党在过渡时期中,创造性开辟

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即

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形式,用和平的方法改造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避免了社会动荡和冲突。

(3)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把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以新的经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改造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式,既避免了社会动荡和生产力的破坏,又使被改造对象逐步提高觉悟,愿意接受改造,变成社会主义建设者。

(3)运用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说明教育等原则体现了和平过渡。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促进了社会主义带来的发展。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

任务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代表作是

 《论十大关系》

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 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 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邓小平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在

 党的十二大  党的十三大  党的十四大

 1992年南方谈话中

“社会主义本质”中的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是

 消灭剥削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我国改革前的失误和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疑虑,归根到底是没有完全搞清楚 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归根到底是没有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商品经济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

 恢复党的思想路线  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 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本质是

 社会主义公有制  无产阶级专政  计划经济

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于1980年5月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

 社会主义的特征 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 社会主义的本质  社会主义的目的

 消除两极分化 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方面的目标是

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终达到共同富裕

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发展商品经济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目标是  消灭剥削  消除两极分化  实现共同富裕  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消灭剥削  发展生产力

 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 过渡到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  发展生产力  消灭剥削  实行按劳分配  实行按需分配 消灭剥削的物质条件是  丰富的自然资源  先进的技术装备  生产力高度发达  高素质的劳动力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 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 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明确了社会生义发展的方向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 改革  创新  发展  革命

邓小平谆谆告诫,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  经济  文化  政治  社会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发展  改革  创新  实践

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是

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始终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  国防现代化  科学技术现代化  工业现代化  农业现代化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资源  人才  资本  科学技术

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的是  劳动者  生产工具  劳动对象  科学技术

建国后,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著作有

《改造我们的学习》  《愚公移山》  《论十大关系》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的许多思想观点

 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  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 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

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邓小平之所以再三提出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搞清楚

 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

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 是为了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 是因为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的问题一无所知

 是因为过去我们把怎样建设和

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原则是  公有制  按劳分配  发展生产  共同致富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内容包含

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保护公有制,发展公有制 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显著特点是

 在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 在本质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 在特征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 在原则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中属于生产关系方面目标的是  解放生产力  发展生产力

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属于生产力方面目标体现在

 发展商品经济  解放生产力  发展生产力  消除两极分化

发展生产力目标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 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 共同富裕是发展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 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 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互为条件

邓小平关于“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阐述指明了

 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目标 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 从生产关系方面揭示社会主义性质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

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 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需要 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特点是  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 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 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

任务

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  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邓小平在阐述“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过程中指出

 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

越靠得住

 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

要靠我们的发展

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

靠自己的发展

 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

展问题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 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

 必须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

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 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 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因为 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

变革作用

 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

着第一位作用

 现代科学管理日趋现代化、科

学化,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  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

加突出

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是

 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

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 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

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 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

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 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观点有什么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没有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正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2)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简述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1)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

(2)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范围内进行自由生产是补充;

(3)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搞清楚这一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答:(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为此,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时反复强调: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还在摸索之中”。(2)邓小平之所以再三提出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搞清楚”,一方面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适应时代和历史的发展,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我们为什么长期以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答:(1)多年来,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严重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马克思去世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没有搞清楚。

(2)我们曾经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抄照搬前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我们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了很多问题,但一直没有解决好。如何认识和突破苏联模式,如何建设切合当代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我们长期以来并没有搞清楚。

(3)正是由于我们长期把苏联模式当作唯一的或唯一正确的社会主义模式,从而把这个模式的种种弊端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附加在社会主义上。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1)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们只能在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果经济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实现共同富裕只能是一句空话。(2)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极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有何重要意义?

答:(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对于我们在新的基础上推进改革,沿着合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方向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答:(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现代社会生产力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的提高,主要靠科技的力量。

(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科学技术不仅自身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通过作用于生产力的其他要素发挥重要作用。

(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管理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生产管理是科学、也是知识、也是技术。(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发展高科技并使其产业化,是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捷径。面对世界高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严峻形势,中国一定要参与其中,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试述邓小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以及科学回答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答:(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反复思考和强调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搞清这一问题,是为了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2)在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根据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的思考,邓小平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4)邓小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科学回答,反映了人民利益和时代的要求,理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它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对于建设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有什么特点。

答:(1)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由特征层面深入到本质层面。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的五句话即是五个目标,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生产关系方面的目标。

(2)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邓小平认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邓小平在强调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强调解放生产力,认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一样都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这就大大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3)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4)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在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时用了五个动词——“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在动态中生动地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试述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内涵。

答:(1)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发展是实现和平的根本出路,中国加快发展起来,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贡献。同时,只要中国实现了自己的发展目标,中国就会对人类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2)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人民就不会拥护我们,社会主义的根基就会动摇。

只有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人民才能从内心里拥护社会主义,才能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们相信社会主义,也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中国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对外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对内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尽快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还要实现国家统一。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关键都要靠自己发展起来。

(4)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要利用机遇,把握机遇,不可错过机遇,以实现发展。发展机遇稍纵即逝,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答:(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只有把生产力当作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使社会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且,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才能为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即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一种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社会主义才有吸引力,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巩固。(4)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需求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来说,只能靠不断发展生产力来解决。

为什么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1)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决定了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人民振兴中华,实现民富国强。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使社会主义更好地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使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才能不断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也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2)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在当代中国,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3)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

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我们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为什么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答: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始终是与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党要永远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就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走在时代前列,首先就要走在生产力发展的前列。敏锐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要求。

(2)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主义之所以要取代资本主义,就是因为它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只能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共产党人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革命或改革的手段摆脱旧的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发展的羁绊。

(3)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就是代表先进生产力、不断为人民群众

谋利益的历史。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上的腐朽的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着的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进行改革开放,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党如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1)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党的一切活动中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无论从事什么岗位的党员,都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经常加以检查和总结,看看是不是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地纠正。(2)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要积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形成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开创人才辈出并能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

供强大的才保证。

(3)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4)必须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利益。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是中国

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 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 自然条件差,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期曾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分为

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 不成熟的社会主义阶段和成熟的社会主义阶段

 社会主义第一阶段和社会主义第二阶段

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和高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全面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历史地位、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

 十二大  十三大  十四大

 十五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

 社会主义社会的起始阶段  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发达阶段  走向社会主义的阶段

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时期至少需要

 100年  200年  300年  500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 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衽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 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属于

 社会主义性质  半资本主义性质  半社会主义性质  过渡时期性质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 四项基本原则  改革开放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四个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 经济建设  改革开放  四项基本原则

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

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经济发展同人口众多、资金短缺、资源贫乏的矛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 当前的国情决定的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 当前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 党的方针政策决定的 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提供了

 政治保证  组织保证  物质保证  发展动力

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了

 政治保证  组织保证  思想保证  发展动力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中,经济建设为中心是

 兴国之要  力量之源  强国之路  执政之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中,四项基本原则是

 立党之本  立国之本  执政之基  兴国之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中,改革开放是

 强国之路  兴国之要  力量之源  执政之基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伟大实践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

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 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 改革开放不动摇

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动摇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 基本纲领  基本路线  基本方针  基本政策

我国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这些有益的探索主要是

 毛泽东曾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社会主义与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主义“初级的阶段”

 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 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

 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 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

 这是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决定的  它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分别是

 我国是不合格的社会主义社会 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

 我国正在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信息化以及

 城镇化  公有化  市场化  国际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社会性质的区别,这种社会性质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 经济基础不同  主要矛盾不同  发展阶段不同  根本任务不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包含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中的“两个基本点”是指

 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坚持改革开放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提出的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应是坚持

 社会主义道路  人民民主专政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起的政治保证作用是

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 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 具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因为它规定了我国

 走什么道路

 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 由什么样性质的政党来领导  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

党的十五大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

 基本路线  基本方针  基本目标  基本政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主要是:

(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暑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什么意义? 答:(1)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实事求是地建设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2)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就是要求我们埋头苦干,有助于我们脚踏实地地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历史任务。

(3)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既不好高骛远,也不灰心丧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什么主要区别?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虽然都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

之处,但两者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前者是社会主义社会,而后者不属于社会主义社会。

(2)它们之间社会性质上的区别具体表现在:第一,它们的经济基础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前者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有主体地位,已经建立在社会主 义经济基础之上,后者公有制经济还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第二,主要矛盾不同。前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而后者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三,根本任务不同。前者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后者的根本任务除了发 展生产力外,还要抓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问题。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简明概括。答:(1)党的十三大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明确概括:“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它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1)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答:(1)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它规定了我国走什么道路,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由谁来领导和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等一系列最根本最重大的原则问题,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关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命运。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起着三方面的政治保证作用:一是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和谐的环境;三是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一条根本经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或否定任何一项,否则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答:(1)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而共产主义必须是分阶段逐步实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

(2)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有区别,又有联系,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了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3)共产党人必须有远大理想,坚持最高纲领,但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现实工作,为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而奋斗。为什么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层含义统一起来认识和把握?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必须统一起来认识和把握。这是因为:首先,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实行 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共产党领导,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经确立,剥削制度和剥削 阶级已经消灭。正由于已取得这些基本成果,才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才使得中国能作为世界瞩目的大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有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条 件。我们必须珍惜这些已取得的成果,坚持社会主义,决不能倒退,决不能走回头路。其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还很不成熟,在经 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还处于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决不能超 越这个阶段,不能急于求成。

(3)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两方面的含义,才能同“右”的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划清界限。

试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

答:(1)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的社会主义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阶段,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而要用相 当长的时间发展生产力,以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2)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在高于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全面实行 按劳分配原则,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样的历史进程,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3)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更长的时期。现代化的内容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现代化,是 以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为起点的。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快的发展速度,付出更大的代价,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

总之,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要经过一个不可逾越 的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答:(1)二十多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生命线,是国家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基础。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一个中心、十三大

 十四大

 十五大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是

 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两个基本点”,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改革开放为经济 建设提供动力,而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等于动摇了基本路线。今后除非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否则无论 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这个中心。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改革开放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

(4)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没有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什么经济建设,什么改革开放都搞不成。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正式全面提出分“三步走”的,是党的

 十二大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 到20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比1980年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二步是

 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两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 到20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比1980年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是指,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

 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 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 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的,是党的

 十四大

 十五大

 十六大

 十七大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

 十四大

 十五大

 十六大

 十七大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出到2020年比2000年

 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 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

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途径是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实施人才兴国战略

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

 经济发展方式

 经济增长方式

 生产发展方式

 生产运作方式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由

 简单型向扩大型转变

 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 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 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工业

 由小变大

 由旧变新

 旧弱变强

 由大变强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

 以现代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

进现代化

 以市场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

进市场化

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

进信息化

 以国际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

进国际化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是

 农业

 工业

 服务业

 运输业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

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 以农促工,以乡带城的发展阶段

 工农并进,城乡协调的发展阶段

 工农互补,城乡结合的发展阶段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

 新农民的重大历史任务

 新农业的伟大历史任务

 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

 新城镇的伟大历史任务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在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邓小平提出

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思想

 “两个大局”的思想

 “西部大开发”的思想

 “以东促西”的思想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设

 经济文明

 政治文明

 精神文明

 生态文明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

 经济快速增长

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 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 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

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

 发现资源和利用资源的关系

 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关系

 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即

 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 到20世纪末,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即

 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020年,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

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 203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年翻两番,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 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我国已总体上实现小康,这是

 低水平的小康

 不全面的小康

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 不合格的小康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主要是

 国民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 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

 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 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 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 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所包含的内容有

 自主创新

 重点跨越

 支撑发展

 引领未来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

节名称进入。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做到

 “一个原则”  “两个坚持”  “三个转变”  “四个创新”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两个坚持”,这是指坚持

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 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促进经济增长

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主要依

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 由主要依靠发行股票等集资金向主

要依靠发行股票、债券、基金综合集资转变

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

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我们必须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推动发展的主线,优化产业结构要

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现代

农业

 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

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工业技

术水平,实现工业由大变强

 提高消费品加工业的数量和质量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

 科技含量高

 经济效益好

 资源消耗低

 环境污染少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它具有以下特点

 同信息化等现代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 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 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三农”问题是指

 农业问题

 农村问题

 农场问题

 农民问题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为  它为人民生活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 农业为工业提供大量丰富的原料

 农业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

 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

 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带有普遍的趋向

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的趋向

 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

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的趋向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 乡风文明

 道德高尚

 村容整洁

 管理民主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党中央为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曾提出过的重大决策,这主要是

 实施西部大开发

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

 人口的关系

 生活的关系

 资源的关系

 生态环境的关系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我国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

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 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

 尽量利用资源,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 加快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有什么特点?

“三个转变”。

答:(1)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答:(1)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是针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带动的问题提出的。

(2)低水平的小康,是指刚进入小康的门槛,只是解决了衣食无忧的基本生存需要,离宽裕还较远。(3)不全面的小康,是指已经达到的小康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关注不够。

(4)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是指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很不平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生活水平存在着巨大差距,而是还有扩大的趋势。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前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1)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2)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第一,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第二,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三,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简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要实现的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拉动转变。这是针对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以及三大产业之间比例不舍理的问题提出的。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针对经济增长中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的增加和简单劳动的问题提出的。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答:(1)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

密结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2)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要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发展道路。

(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要立足于城乡共同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互相促进,相互协调。

(4)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要在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发展、改善和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同保障劳动者就业有机结合。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2)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当前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1)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3)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4)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5)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简述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性。

答:(1)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工作的客观需要。

(2)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3)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

(4)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

(5)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条件。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简述邓小平关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两个大局”的思想。

答:(1)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2)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时候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2)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上面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体系。

(3)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增加环保投入,健全环保监管体制,提高监管能力,加大执法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试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的更高要求。

答: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

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3)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需要。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试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答:(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战略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面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为什么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答:(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产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重要的出口商品;农村又是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业的发展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提供劳动力等。

(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3)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试述发展地区经济,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发展地区经济,统筹区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这主要是:

(1)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发挥各个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各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技术条件加速地区经济发展,才能促进

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各地更好地互相补充、互相协作,协调发展,发挥国民经济的整体优势。(3)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消灭贫困、使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4)加快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有重要作用。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我们党提出改革的理论基础是

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 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首先全面阐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是  马克思  列宁  毛泽东  邓小平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毛泽东认为,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

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在政治上和道义上的一致 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 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

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

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

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 改变和铲除原有的经济制度  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体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我国改革的任务决定改革应是  经济体制的改革  政治体制的改革  文化体制的改革  全面的改革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 目的  前提  动力  方向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的  动力  基础

 目的  方向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社会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  动力  前提  目的  方向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护稳定”,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  重要方针  重要政策  基本路线  基本纲领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国策 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时期的基本国策

 长期的基本国策  当前的权宜之计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点和主体是发展

 对外经济关系  对外政治关系  对外文化关系  对外社会关系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首先使用“对外开放”表述的,是  列宁

毛泽东  周恩来  邓小平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是

 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  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 坚持内外联动、互利共赢 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建立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 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

 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

全面开放

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特区之“特”在于实行特殊的

 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 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 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 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我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要立足于

 以廉取胜的战略  以量取胜的战略  以广取胜的战略  以质取胜的战略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经过长

达15年的谈判,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世界贸易组织

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贡献是

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和内涵

 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 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 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贡献是

 指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

 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 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 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 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 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 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的目的就是要

 用不断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

筑,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

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

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

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我国的改革是

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 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的伟大革

 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发展和完

 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经济制度

和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及解析请进入章节练习,点击章节名称进入。

我国当前的改革是

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

 中国第二次革命

 社会正常发展中解决社会基本

矛盾的一般性变革

 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改革

上一篇:互动手指游戏下一篇:安全感悟体会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