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随笔名篇

2024-09-01

鲁迅的随笔名篇(精选2篇)

1.鲁迅的随笔名篇 篇一

我心中的鲁迅随笔

历史上溯到二十世纪初叶——全球狼烟四起,天下大乱,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称霸一方,穷兵黩武,扩张势力,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与此同时,旧中国风雨如磐,腐朽的清王朝气数已尽,革命力量风起云涌。内忧外患,积弱积贫的五千年文明古国,将何去何从?在大厦将倾、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一个身穿牙黄羽衫的人犹如一轮红日横空出世,用手中的笔作武器拯救危难中的民族,他就是鲁迅。他的出现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带来了新的希望。

他,瘦瘦的身体,黄里带白的皮肤,似乎如同大病初愈的病人一样脸色憔悴,但是精神饱满;整个人精神焕发,两眼炯炯有神。他的头发一根根的直竖着,没一根是耷拉着的,都那么长,头顶就如同一片“茂密的森林”。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胡须——浓密极了,而且极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他习惯穿长衫,手里时常拿着一支安烟。当有人说了可笑的话,他就会发出发自内心的笑声,爽朗的笑声常常使他咳嗽不止。他经常在夜里写文章,将自己对愚昧、落后的社会制度的愤慨进行控诉,他的文章反映了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的心声,被誉为“民族魂”。

鲁迅先生的文学是精神的反抗与生命挣扎的文学,是为了争取做人的资格:生存、温饱和发展的反叛,对生命体验的彷徨、孤独和绝望的挣扎。195月,鲁迅先生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呼吁国人要“立人”就要进行思想的启蒙,就要反叛“非人”的思想和“吃人”的社会制度,就要揭露“吃人者”的把戏和“吃人者”的人性弱点,从人的意识和社会制度方面对黑暗的.封建社会进行了深深刻刻的揭露和批判,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泪控诉和无情鞭挞,对沉默的国民灵魂也进行了真实的写照。在当时那样的社会环境下,鲁迅先生敢于“横眉冷对千夫指”,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胆量啊!

一支小船,若是没有帆的帮助,是不可能驶向远方的;一朵小花,如果没有雨露的滋养,是不可能茁壮成长的。鲁迅先生,你既是我的帆,又是滋养我的雨露,是我心中最亮的一颗启明星!

2.传奇的作者和不朽的名篇 篇二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一名高产的作家,她的作品不仅局限于侦探小说,全部作品包括66部长篇推理小说,21部短篇或中篇小说选集,15个已上演或已发表的剧本,3个剧本集,6部以笔名玛丽-维斯特麦考特发表的情感小说,2部以笔名阿加莎-克里斯蒂-马洛温发表的作品,1部自传,2部诗集,2本与侦探俱乐部的会员作家们合写的长篇推理小说(2本共3部)。

阿加莎-克里斯蒂开创了侦探小说的“乡间别墅派”,即凶杀案发生在一个特定封闭的环境中,而凶手也是几个特定关系人之一。欧美甚至日本很多侦探作品也采用了这一模式。

东方快车谋杀案

比利时大侦探波洛在叙利亚处理完一件非常棘手的案子后,坐上了回国的火车。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转车时,波洛遇见了他的老朋友国际客车公司的董事布克先生,并且得知布克先生要到瑞士的洛桑去,他们正好顺路!而这时去订票的旅馆待者却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开住加来的东方号列车头等仓的铺位已经被预订一空。这让身为国际客车董事的布克先生很没面子,在他万分沮丧时得知二等舱有一位旅客并没有来,就这样波洛踏上了开往法国加来的东方列车……

第二天,波洛起床后发现列车因大雪被阻在了南斯拉夫的文科夫戚和布罗特之间。他才得知昨晚列车上发生了一起凶杀案,被害者就是那位曾向他寻求帮助的雷切特先生……

经过调查,波洛得知雷切特原名为卡塞蒂,是一个绑架集团的成员。在一次绑架案中他们在得手之后把绑架对象——一位上校的女儿——残忍地杀害了。小女孩的父母阿姆斯特朗夫妇因为无法承受这个打击双双自杀。他家的保姆也因不甘被警方怀疑为绑匪共犯而跳窗自杀了。而这位绑架案的主犯之一卡塞蒂(也就是雷切特先生)却依靠他大量的金钱和法律的不完善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波洛面对这样一位罪行累累的杀人犯,本无意调查,可是不调查清楚就会直接影响老朋友布克的客车生意。波洛只得临危受命,开始了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调查工作……

创作背景

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许多其他小说一样,《东方快车谋杀案》也建立在—个真实事件的基础上,那就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林德伯格绑架案。

显然,这件轰动一时的绑架案给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灵感,《东方快车谋杀案》与其相似之处一目了然:小说开始就是美国著名飞行员阿姆斯特朗的小女儿戴西被绑架并撕票,几个月后,嫌疑绑匪被抓获,但其中的头目卡塞蒂却凭借着金钱的力量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戴西怀孕的母亲悲伤过度而死,父亲因而自杀,家里的一个女佣也因无辜受到怀疑而自杀。几年后,在伊斯坦布尔开往加来的东方快车上,一个叫雷切特的人被刺了十二刀身亡,作为旅客一员的波洛开始了调查……

精彩书评

“我的朋友,如果你想逮住兔子,就得把一只雪貂放进洞里;要是兔子在里面,它就会逃跑。我的用意就在此。”

《东方快车谋杀案》实在是太过经典。密闭空间里谋杀案,开往欧洲的东方快车,各有来头且性格各异的乘客,死者虽遭所有人厌恶,却没有一个人握有杀人动机。最后当然水落石出,但是与破案过程一样出乎意料的,是对作案人更出乎意料的处理。

阿加莎的书,很少以惊世骇俗取胜,不描写暴力,不猎奇,不灵异。在现代推理小说中,她的书未免有一点点的落寞。可是,下雨的傍晚,你抱一只猫在膝上,生了壁炉的火,泡上茶,读一本她的书,就这么一直看下去,感觉那像一条手工编织的纯羊毛披肩,多少年过去,那精巧,也是无人能及。

——豆瓣读书

阿婆的小说,之前只看过《尼罗河上的惨案》,典型的故事,倒是波澜不惊。而这—次,感觉完全不同。或许,读推理小说的快感就源于那种“出乎意料”之感。最后几十页正是故事的高潮所在。—次次揭示“真相”又—次次推翻,而最后的结局完全令人始料不及,它颠覆了我过去看的所有推理小说的样式。当所有十二个嫌疑人都知晓真相唯有侦探本人被蒙在鼓里时,深感困惑和不安的也是读者本人。总之,这一次,我重新认识了这个名字——阿加莎·克里斯蒂。

——豆瓣读书

上一篇:400字世界水日作文:水的伟大下一篇:五猖会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