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2024-08-21

村服务中心工作计划(13篇)

1.村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篇一

20XX年我村便民服务中心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方便群众,提高效率为目标,创新政务形式,拓展政务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涵,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创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是创新服务模式、提高行政效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因此,村支两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以村党委书记亲自为组长的波乍村便民服务中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及一村一名大学生组成。有力的保障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科学安排,落实到位

村便民服务中心根据上级文件要求设立民政、财政、司法援助、计生、劳动社会保障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项目,凡是法律、法规确定的行政许可、审批、办证、收费及服务群众、服务农村的项目,原则上都进入便民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对外服务,据统计,20XX年我村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共为群众办理计生、民政、财政补贴、法律服务等事项100余件。

三、深化服务理念,增强服务大局意识

便民服务中心本着“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原则,加强中心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技能培训,从文明用语、一言一行严格要求,真正做到笔脸相迎,一声关切问候、耐心解答问题,认真细致办理各项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既塑造了干部形象,又密切了干群关系。

四、完善制度,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针对便民服务中心日常工作,专门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将制度上墙,每月考核一次,每月将实际工作报镇党委、政府备案。制定了规范有序的长效管理机制,给工作提供了根本性的保证。

五、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招商引资

村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后,不仅使全村干部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职责,而且也让普通群众都知道每个干部身上的责任,从而促进了部门之间协作和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有效地防止了推诿扯皮现象。一站式办公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

六、存在问题

1、宣传还不够。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成立时间短,宣传还不深入,从而使农村部分群众不知道有便民服务中心,或者不清楚便民服务中心的职能和作用。

2、窗口职能受限制。本来可以进村入户服务的,农民反过来需要到中心办理,增添麻烦,比如粮食直补、救济补贴等,服务到户更实惠;有些事项到职能站所可以一次办结的,现在需要中心和站所来回跑,浪费时间和精力。

七、运行建议和下步打算

(一)做好宣传工作。农村便民服务中心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所以要在群众中进行广泛的宣传,要通过张贴公告、印发宣传单、集会宣传等,让群众认识到中心确实是好,确实便民。

(二)依法行政,规范运行。农村便民服务中心作为工作实体、责任主体,决定了其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也决定其必须带头依法行政。要严格规范职务行为,绝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要对全体工作员进行经常化、制度化的依法行政培训,自觉在法律框架内思考问题和进行工作。

(三)拓宽服务领域。只有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在事关群众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农业科技等方面深入开展新的服务,农村便民中心才能把群众中建立起对乡镇便民中心的信任、依赖和支持。农村便民中心要坚持在做好大厅窗口工作作为到中心的群众提供好服务的同时,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形式,开展上门服务,延伸服务链条。

(四)加强中心队伍建设。农村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要具备两种素质:一要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二要有熟练的业务技能,要“一专多能,一岗多责”。因此,抓队伍教育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后,一要强化宗旨教育,二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三要做到一专多能,一岗多能。

(五)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在推进项目办理公开的基础上,加强网络建设,完善办件管理系统、查询系统。认真学习借鉴外地运行模式,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中心的硬件、软件建设。

总之,我村便民服务中心通过这一年多来的运行,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方便群众办事,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兄弟村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借鉴好的经济,真正把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成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转变职能的示范工、招商引资的窗口工程,再塑石寺新形象。

【范文二:村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农丰村位于海盐县百步镇西南部,与海宁市接壤,全村可耕地面积3219亩,共有22个承包组,农户795户、2691人。20XX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516、2万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9、1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4311元。近年来,我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省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村、浙江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示范村、省级科普示范村、省级远程教育示范点、省级民主法制村、省级充分就业村等殊荣。

农丰村便民服务中心自20XX年10月成立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政府关于农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农村干部效能建设,不断拓宽基层政务服务渠道,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目前,村便民服务中心在软硬件设施建设、运作机制、行政效能、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现中心进驻事项80于项,日平均办理办结各类村民事项8件以上,全年办理件量近3000项,承诺事项按时办结率100%,群众评价满意率达99%。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平台建设,扩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强化服务水平。

我村村两委高度重视便民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建设,按照上级要求,逐步完善便民服务中心硬件设施,中心办公面积102平方,在大厅东侧用透明玻璃隔开专门设立书记、村长办公区同时兼顾矛盾调解室,在服务大厅内工作人员办公区统一铺设地板,服务大厅外配有统一名称和标识,大厅内实行开放式窗口办公,印制各工作人员工作牌,在原有办公用品基础上,村又出资购置了便民服务中心服务台、电脑1台、打印机1台、资料柜1套、办公桌6张、饮水机1台等办公设施,确保了中心各类设施齐全,环境整洁,并落实专项资金保证中心顺利运行,方便了村民办事需求。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标准,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便民服务工作的规范性。

村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领导小组,设主任一名,由村书记担任,村班子成员为窗口工作人员,将便民服务工作纳入了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中,现中心驻服务大厅工作人员6人,其中常驻窗口工作人员4人,并落实岗位责任到人,以制度建设推动我村便民服务中心发展。中心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推进自身建设发展,秉承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便捷高效的服务理念,制定便民中心服务程序和服务办法,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度,制定了一次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政务公开制、AB岗位工作制、考勤考核和监督等等工作制度,形成了标准明确、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学习培训制度,按照敬业奉献、服务为民的总体要求,联系镇便民中心对我村工作人员进行标准化服务和业务技能培训,努力加强人员素质建设,重点结合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查找在工作和为民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中心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村民提供便捷高效、优质透明的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便民利民的服务得到充分体现,让便民服务中心成为为全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服务的便民之家。

三、加强服务建设,增加服务内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我村便民服务中心坚持“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服务目标:一是公开办事内容程序。遵循合理、规范、高效的原则,村便民服务中心将工作职责、制度、服务项目全部上墙;印制《服务指南》、《办事须知》等资料,并根据各条线的工作职责和服务项目,将所有服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内容、依据和条件、程序和期限、材料目录、示范文本等资料等全部公开,供群众查阅,所有办事流程产生的办理件,如即办件、代办件、补办件都按统一格式,实行规范化管理;在大厅统一公开村中心工作人员的相片、姓名、分管条线,确保服务工作公开化,并印制便民联系卡,方便村民随时领取,大厅外设置工作人员外出去向牌,使村民办事找人方便。二是全面提供人性化服务:在大厅为村民提供坐椅、饮用水,放置报刊等休闲读物,营造温馨服务氛围。三是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统一设立工作牌,确保整体形象。严格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并及时回复,审批事项承诺时间比法定时间提速50%以上,代办事项资料齐全的在2个工作日内上报,能当场办理的服务事项实行即办制,积极开展现场服务、陪同办理、预约办理等特色服务;城乡居保、户籍管理等窗口依托信息化网络平台,积极推行方便、快捷、透明的网上服务。同时要求工作人员一律规范文明用语,耐心、细致、热情的接待村民来中心办理各类事项,坚持能办即办,不能办解释清楚,让村民“希望而来,满意而归”。

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成立至今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它不仅仅分担了镇服务中心的工作压力,同时也提升了我村整体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继续完善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加强中心服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中心服务人员的素质,提高服务水平。

(二)抓深化。在继续强化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载体。

(三)抓监督。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建立服务质量即时测评制度,加强对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监督。

2.村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篇二

一、把好归档材料的前期控制关, 为建档工作打基础

随着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的推进, 潍坊市坊子区档案局本着“为现实服务、对历史负责、为未来着想”的职业精神与操守, 紧跟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提前介入并及时向有关领导、部门及群众反映、宣传“城中村”改造建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出了“城中村”改造, 建档工作同行的口号, 并深入“城中村”改造第一现场进行指导。协助指导“城中村”改造工作人员制订“城中村改造档案材料归档范围”、归档材料形成标准及质量等, 把好归档材料形成的前期控制关, 确保各项归档材料的齐全、完整、准确、为建档案工作打基础。

二、把好建档标准关, 以点代面、落实建档工作目标

“城中村”改造涉及面广、政策性强, 是一项关系城市科学、可持续发展和广大村民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城中村”改造所取得的成果, 要依靠“城中村”改造档案记录下来、体现出来、传承下去。而城中村改造档案又涉及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广大村民的长远利益、涉及到经济模式的转变、村民变居民、房屋及宅基地、土地开发与储备、土地收益与分配、过渡费发放、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内容, 形成的材料大小不同, 质地各异, 数量多而杂乱。如何将“城中村”改造材料及时、合理地进行分类、组卷、整理, 经多方调研, 首先选取在档案基础好、领导档案意识强的改造村进行试点, 按照以人为本, 档案保管期限、载体形式和整理组卷繁简相结合的原则, 按载体形式、阶段、分组别、分姓氏进行排列组卷。对永久或长期保管的档案, 在组卷或抄制目录时, 可以不必太具体详细。各类档案打印案卷目录和全引目录各两套。并在试点村召开“城中村”改造建档工作现场会, 以点代面, 全面推广试点村的整理方法。全区共整理“城中村”改造档案1000余卷。

三、把好档案开发利用关, 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城中村”改造档案既是“城中村”改造的真实记录, 又是“城中村”改造的基础和保障, 是日后执行政策、了解事实、解释情况, 化解矛盾、维护权益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城中村改造档案, 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有利于更好的改善民生、服务群众,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城中村”改造档案是新形势的发展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是档案工作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在“城中村”改造开始, 潍坊市坊子区档案局就如何进行“城中村”改造召开了多次会议, 制定了翔实的实施方案和办法, 这些方案和办法都一一记录在档案之中。为方便群众查阅档案, 各改造村都安排专人管理档案, 并纳入综合档案室进行综合管理, 方便群众查阅。到目前为止, 群众查阅“城中村”改造档案200余人次。化解了群众疑问, 缓解了矛盾, 确保了“城中村”改造的平稳进行, 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规范的“城中村”改造档案管理, 让各城中改造村尝到了甜头。某村书记说, “城中村”改造工作, 最怕的是群众不明真相, 而村委会却提供不出证据, 这样必造成矛盾, 规范的“城中村”改造档案管理, 一劳永逸将问题解决了。

摘要:本文介绍了“城中村”改造档案的建立要点, 以及利用“城中村”改造档案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主要做法。

3.村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篇三

从小,盼望那不属于我们的圣诞节更甚于传统的春节。虽然这一天学校不放假,也没有红包,但仍然梦想变作那可爱的小雪人,滑着雪橇,跟着身穿红袍的圣诞老人去派发每一个美好的祝愿。从不追究,世界上到底是否真的有圣诞老人,因为相信,所以人生成长的路上就有期待与希望。可有一天,知道了这世界还真的有一座圣诞老人村,在那儿可以见到真正的圣诞老人,实现童年时的梦想。

这世界上唯一的圣诞老人村坐落于芬兰罗凡涅米(Rovaniemi)以北8公里的北极圈上。距离芬兰首都赫尔辛基835公里的罗凡涅米是拉普兰省的省会,也是拉普兰地区的门户。圣诞老人的家就在拉普兰密林深处的耳朵山(Korvatunturi)上,拉普兰人的小屋里住着白胡子老爷爷,长角的麋鹿伴着胖胖的小雪人,那就是我们从小梦想中神秘而温暖的童话世界。不过,要见圣诞老人只能到他的办公室。

大雪中,走进了圣诞老人村,白茫茫的雪地上立有一座屋顶尖尖的小木屋,那就是圣诞老人的办公室,进门正面的墙壁上镶着一幅木制的世界地图。胸怀世界的圣诞老人学识渊博,你可以向这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提出许多千奇百怪的问题,这些从小就萦绕着你的问题没准就全有了答案。但前提,你必须用英语或芬兰语等外国语言与之交流,圣诞老人中文的水平仅限于问候语层面上。这让你对外语学习更有了积极动力。当然,最重要的是可以和穿着喜庆的老爷爷合影留念。

堆满来信的圣诞小屋。

TIPS:

圣诞老人办公室全年开放,夏季及圣诞季节的开放时间为09:00-19:00,其他时间为10:00-17:00。

一封信的邮费为0.65欧元。此外,如果想有一个更美好的圣诞节,可以在邮局预订一封带有圣诞老人亲笔签名的信,在新的圣诞节来临时,你的亲朋好友就会惊喜地收到来自圣诞老人的祝福,费用为6.95欧元。

邮局中设有2个邮筒,橙色邮筒中的信则当日就会被寄出,而投入红色的信箱的信件会在圣诞前带着你的美好祝愿抵达收件人手中。

圣诞纪念品商店

温暖的圣诞小屋。

圣诞游行车队

来自北极圈的祝福信件

圣诞老人村里的另一个名胜就是刻着北纬66度33分字样的白色北极圈纬度线。这条线从室外划到室内,冬天时大雪覆盖地面,进入屋内,看着这条纬度线穿房而过,有一种找不到北的迷惑,站在北极圈的纬度线上,身体往北一倾,就进入了北极。跨着北极圈的纬度线拍照,十分有气势。当然,不能忘记可以买到一份到达北极的证书,有多种语言选择,中文还分为简体和繁体两种。

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到传说中的圣诞老人村邮局去寄明信片了。这里要算得上世界上最繁忙的邮局了。邮局的角落里堆满了世界各地的小朋友给圣诞老人寄来的信,这里每年会收到70多万封来自世界150多个国家的信件,如此多的信件,圣诞老爷爷仍然尽可能地阅读和回复每一封信件。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在邮局里那些各式各样充满童话色彩的邮票、贺卡和礼品面前,都会童心大发,挑选几张给朋友,或者自己寄一张明信片。这些图案可爱的明信片、独一无二的邮票,加上从这里寄出的所有信件,都会特别盖上北极圈圣诞老人邮局的邮戳,是最独特而珍贵的礼物,一份永久的纪念。

圣诞老人村信息:

邮寄地址:Santa Claus, Arctic Circle, 96930 Rovaniemi, Finland。

电话/传真:+358-(0)16-365 2096

邮箱:aija@arcticcircle-information.fi

网址:www.santaclausvillage.info

交通:从罗凡涅米乘坐8号公共汽车,大约10至15分钟即可到达圣诞老人村。芬航每天有5个航班从赫尔辛基飞往罗瓦涅米市,圣诞节期间则增加到10个航班。

购物:圣诞老人村的纪念品商店里,有各式各样的以圣诞老人为主题的玩具、杯子、挂坠等。还有一座小刀博物馆,出售拉普兰传统名牌Marttiini皮鞘小刀,做工非常精致。

而与时俱进的圣诞老爷爷在这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有了自己的网址:www.santaclauslive.com 。在这儿你可以给圣诞老人发邮件提出你更新奇的圣诞要求。如果要定制来自圣诞老人的贺信,登录www.santagreeting.net,每封信的价格统一为6.95欧元,圣诞老人保证会在圣诞节来临前将他的祝福送达你的手中。

圣诞老人村周边旅游景点:

北极博物馆(Arktikum):

Arktikum科学中心的建筑奇特而充满科技的魅力。整个建筑物室内面积为10000平方米,顶部是一个长174米,宽30米的玻璃天井使用了1000多块玻璃,透着清澈与天人合一的美感。建筑物的正门在南面,北面还有一个出口,意味着该建筑为前往北方的通道。建筑物内的大多房间都在地下,整个建筑反映了这样一个理念:在气候恶劣而严酷的北极,生物只有在地下和雪下才能继续生存。这里还是拉普兰省立博物馆,主要关注北极地区的自然生活环境、文化遗产,介绍罗凡涅米多年来的发展,以及原居民萨米人的风情民俗等。对想了解神秘北极圈的人们来说真可谓一本百科全书。

网址:www.arktikum.fi

圣诞公园(Santa Park):

这个圣诞老人公园是唯一以圣诞为主题的公园。从正门进去,乘坐圣诞老人的神奇雪橇,穿过200米长、高科技所营造出四季景色及温度的岩石隧道,就到了圣诞地宫,园内有旋转木马、魅力剧场等。在这里,整年都能感受到圣诞气氛,大人孩子都会流连忘返于这童话般的圣诞世界。

网址:www.santapark.com

极圈特色活动:

玻璃酒店欣赏极光、参观拉普兰村、鹿拉雪橇、狗拉雪橇、骑雪上摩托、冰海浮游、住冰酒店等。

当地特色餐:烤鹿肉、北国大螃蟹。

慈祥的圣诞老人

制作中的北极证书

你还可以去这些地方过圣诞:

4.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总结 篇四

为整合司法行政各类法律服务资源,有效满足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根据市、镇关于加快构建全面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有关工作要求,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性、普惠性和均等法律服务需求,我村于2015年建立了***村公共法律服务站。2016年在镇党委政府及镇司法分局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我村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工程建设向纵深发展,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积极谋划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村党工委干部高度重视,特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由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积极谋划、开展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事项。

年初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同时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了广东常正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古伟芳同志为我村提供法律服务。

二、增设了专门的法律咨询平台,在服务窗口设置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标识。每月由法律顾问坐班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在服务中,法律顾问带领志愿者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法律服务进企业等活动,今年村法律顾问常驻法律咨询平台律师值班37天,接待法律咨询38起,参与法制宣传3场,开展法律讲座4次,参与纠纷调解1起,参与村规民约修订2次。

法律顾问每月在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值班,每季开展1次法治讲座,值班与开展讲座计划在村务公告栏上提前公布,努力为广大群众和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通过全体人员不懈努力,我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正逐步迈上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服务工作也逐步向纵深推开。

三、以村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为依托,主动出击

依托村法律顾问、村联络员以及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定期走访辖区内的村民、新莞人,搜集各类人员的法律服务需求信息。今年还特地深入我村各企业单位,搜集企业老板、员工的法律服务需求,以便各部门更好的依法行政。这样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动静结合、有的放矢地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有力回应了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渴求。

村法律顾问以及法律服务志愿者还利用群众在节假日有时间的机会,积极深入,在安全生产月组织环保办、安全办等部门一道深入企业宣传《安全生产法》等。于此同时,还重点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深入**学校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宣传讲座,鼓励同学们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犯罪。

村法律顾问不仅积极开展法治教育讲座,还创新服务方式,如利用亲身经办过的案件,生动形象的讲解了民间借贷、婚姻方面的法律问题,对“借条”、“担保”、“担保人”等常见注意事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结合我村重新登记确权的当下,举办了租赁合同及土地承包法律讲座,在签订租赁合同、经营权流转、法律纠纷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

四、存在的不足

(一)是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虽然搭建完成,但实体化运作尚有不足之处。

(二)是在服务广度、深度、力度上尚有很大提高空间。

(三)是联动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与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联系不够密切,可供借鉴与分享的资源存在局限性,处于单兵作战境地。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5.村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篇五

2008学年学校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教育局新学期工作思路,以“创品质教育,建和谐校园”为目标,贯彻落实“成绩是硬道理,分数是发言权”的精神,进一步落实精细化管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思路,通过全体教职员工一年的努力,学校在各方面取得成绩:

一、目标管理的主要成效

2008年浙江省绿色学校; 2008年杭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

2008年被为首届特色项目—民间剪纸学校; 2008年杭州市中小学射击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2008年杭州市中小学射击布点训练先进单位(一等奖);

2008年县36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小学男子团体总分第三名、中学男子团体总分第二名;

2008年第六届中小学自制教具评比团体三等奖; 2008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基地; 2008年县教育局第一届校际乒乓联赛第八名;

2008年杭州市大型民间奥运会之“潇洒桐庐.剪释奥运”民间剪纸大赛组织奖;

2008年省“书香工程”验收合格;

二、管理过程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1.在教学管理上,制度健全,措施扎实,精细化管理深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首先健全了制度,重新修订了教职工考核方法,把教师的教学过程纳入到期末总考核中。其次,落实教师、学生的课堂常规,一方面抓好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后进生转化各环节,另一方面落实小学生课堂常规七条、校内文明行为十条,抓好学生课堂学习习惯,以习惯促发展。

09年,为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开展教师解题活动,把教学业务知识题与教育学心理学有关题目编印出来,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加强了与教研室教研员的联系。3月份,邀请特级教师来我校指导教学工作,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全体教师教学理念,开阔了教师视野。3月12日起,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师为本,问计于师,提升质量”的大讨论活动,以“凝聚教师智慧,共谋质量提升,齐思学校明天”为主题,依靠教师发展学校,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在德育工作上,通过各种途径、各种载体对学生加强教育、对班主任加强管理。

每月的班主任例会,通报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醒下一阶段工作中要注意的方面;每学期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汇编优秀班主任成才手册,供全体教师学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定各年段工作重点进行交流。

家长会分年段召开。这学期从4月九年级召开家长会开始,二个月内,分年段先后开了四个家长会,无论从家长的到会率、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还是会后家长的反响、学生的反应来看,效果都比家长集中听广播要好得多。

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利用各种节日、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

3.学校注重校本教研的开展。

我校规模大,教师人员多,以往校本教研存在动作大、实效小的弊端。为此,08学年我们改变做法,整合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教研组的力量,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积极有效地推进校本教研工作。学校首先要求45周岁以下的教师结合自己的“小专题研究”每学年至少开设一堂校本教研课,鼓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上示范课。预先动员教师自下而上报名,让他们自己定出开课时间,而后,教导处又耐心做好协调与思想工作,使45周岁以下的老师人人都参与这一活动。最后,教导处又根据教研组的上报表,整合并制定出“校本教研活动安排”,在学校大厅里的“教学信息”内张榜公布,再次听取大家的意见。这样一个精细化的操作流程,使得样本教研在和谐的氛围中积极有效地开展起来。

目前,各个教研组的校本教研都开展得较好,校本教研的氛围十分热烈,应该说这让老师们真正地“动”起来了,营造了一种“让教师学习与发展”的环境。当然,这只能说是我校校本教研跨出的第一步,强调的是整体推进及教师的参与面。下一步,我们将在这个基础上,整合并选准几个“小专题”深入开展研究,以集体成一个大组成员围绕同一个“小专题”来开展校本教研,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样,就可以解决眼下“小专题”比较“散”,研究起来“蜻蜓点水”的弊端。

4.加强教科研,提升办学品位,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后劲。

教科研是教学的先导,又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虽然我校的教育科研起步晚,但成效快,这主要得益于:

一是学校努力创设和搭建教科研的平台,成立了教育科研骨干中心组,建立了教育科研知识全员培训的机制。

二是出台系列教育科研制度,学校制订了教育科研三年发展规划,出台了教育科研的政策、奖励制度和落实措施,保证了教育科研的正常发展。

三是教育科研正确导向,学校教育科研以解决学校及教师的实际问题和困惑,主要以应用性、实用性为主的教育科研,力求“小切口、短期限、有实效”的教学实践研究,几年来《基于“剪纸文化”为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基于“独山文化”打造学生精神世界的实践研究》、《剪得春风入画来》等省市课题的获奖,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四是教育科研的投入,每学年都有一定的资金用于购买教育科研资料,5月份,学校再次邀请县小学语文大组成员郭炎梅来校作题为“课外阅读”讲座。学校教科室每学期汇编《教育科研信息简编》等供教师们学习和借鉴。提升了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素养。

实践证明,搞好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管理,有利于增加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科技含量,提升教学实效,并能促进教师个人目标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08年教师学科类论文评选,我校共有 11篇获奖,其中一等奖就有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达到7篇。并申报省级课题一个,县级课题二个。在教研室组织的说课、优质课的评比活动中,我校有2人获一等奖、5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

5.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特色建设

学校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并在学校中一不同的形式存在。我校现有的“特色”---------“绿色文化”、“射击传统项目”和“剪纸文化”,尤以“剪纸文化”更显突出。在2008年县艺术节上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吴春平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4月,镇政府联合学校举办了“独山书画”展。

作为桐庐县剪纸开发基地学校,我校一直致力于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校本课程(06年开发出了《剪出风采》校本课程),1---6年级每星期有一节剪纸课普及剪纸;通过剪纸课外兴趣班提高学生水平;开辟有专门的剪纸活动室,用剪纸作品精心布置校园环境等。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有主题的艺术节,今年艺术节的主题是“珍爱生命 安全出行”。我们在积极争取浙江省教育厅命名的剪纸基地,现已成为2008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基地。目前,学校又在剪纸文化的基础上选择剪贴画。剪贴画艺术活动不仅是对“剪纸文化”的有机延伸,而且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上比剪纸更胜一筹;剪贴画艺术活动主要是“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也是对绿色人文的深化与发展,并且为绿色人文的丰富、提升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

6.校园安全工作

(1)牢固树立学校安全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安全无小事”的思想,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落实责任到人,杜绝事故隐患,重点突出抓好校园安全、食堂饮食安全、学生运动安全、学校周边治安环境等方面的管理。交通安全是是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来提高全体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如08年12月30日,由交警大队牵头学校具体落实的“珍爱生命 安全出行”活动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通过宣传板形式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2)校领导亲自抓综合治理,加强与有关单位间的联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争创省级绿色学校。让学校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向上、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基地。

(3)学校完善健全值班制度,做到值班不离人,值班有记录。组织以学校中层、保安为骨干的值班队伍,对学校进行十二小时的巡视以确保校园的安全。学校还投入专项资金加高学校的围墙,以及办公室、化学药品室的防盗窗防盗门。并加强化学药品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7.其他方面

学校党支部、工会、团总支等群团组织,继续发挥其各自的职能,积极努力开展工作,进一步激发全体教职工做学校主人的意识与参与意识,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民主进程,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蓬勃开展。学校党支部、工会关心每一位教职工,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活跃师生生活,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问题: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如何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很值得研究。少数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少敬业精神。囿于经费所限,老师积极性难有大的提高。教师职业倦怠症状也有不同程度存在。

二是教学上问题:

(1)个别教师不能驾驭自己的课,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弱,疏于对学生的管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差。

(2)备课组活动的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个别教师的合作意识、教学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和规范。

三是管理上的难度:

(1)学校规模大、跨度大,整合优势不明显,但弊端却凸现,中小学教师间的沟通交流很少,相互埋怨、计较比较多。(2)民工子女问题,虽然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比原来少,但小学部1400名学生仍有347左右的外地民工,达25%的比例,个别年级达到30%,个别班级37%以上。

总之,一学年来,我校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今年的中考成绩不理想,全体教职工要深刻反思,寻找原因找到解决办法。但是,我们坚信,真正抓好精细化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效益,营造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以积极的态度、昂扬的斗志和扎实的作风,为我县教育事业新的辉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横村中心学校

6.桔园镇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篇六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的指导意见》(卫办农卫发„2013‟28号)及汉中市卫生局《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实施意见》(汉卫发[2013] 号)城固县卫生局《城固县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城卫发【2014】1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充分发挥村卫生室的网底作用,创新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已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为目标,把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作为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一项重要措施抓紧抓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以辖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公共卫生服务团队(家庭服务医生)为指导,乡村医生为服务主体的“划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服务模式,现将我镇工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桔园镇地处城固县北山与平川结合部,全镇总面积186.5平方公里,总人口40193人,辖区有28个行政村,我镇是全市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享誉全国的“桔园之乡”。我镇设有乡镇卫生院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31所,其中镇村医务人员138名。,为辖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基本医疗等。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涉及到的有28个行政村,31所村卫生室,其中覆盖签约家庭数9549户,所涉及人口数40193人。

二、工作进展

2014年3月我院组建由临床、护理、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等专业技术人员及乡村医生组成的签约服务团队,包村指导、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包户包人的原则,建立稳定的契约型服务关系。以村卫生室和农村居民家庭为签约主体。针对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能力不足的问题,加强了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重点特殊人群健康管理、医疗技术诊疗规范、医疗安全等知识培训,指导乡村医生应用适宜卫生技术、实施基本药物,开展基本卫生服务。对于乡村医生不能独立完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计划免疫、0-6岁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糖尿病、高血压、65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体检,重性精神病筛查等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做好了工作的衔接,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质保量的开展。同时,加强对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各项服务的考核,对服务数量、质量、群众满意度等进行监督检查,使签约服务各项服务项目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目前我镇共有31所村卫生室48名乡村医生开展了签约服务工作,8776户35982人自主选择了自己信任的乡村医生,并与乡村医生自愿签订了服务协议。有31212人次享受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51818人次到村卫生室接受了基本医疗服务。

三、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根据城固县卫生局整体工作精神,成立了以张恒院长为组长的桔园镇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起草了《桔园镇2014年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方案》。截至今年9月1日,共召开专题会议3场,组建团队1个,团队成员7人,参加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培训93人次,多次召开桔园镇各乡村卫生所、院全体医务人员参加的“桔园镇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部署会议”、“桔园镇镇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推进会”、“桔园镇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培训会”、“桔园镇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健康评估工作培训会”等工作会议,会议都紧密围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服务内容、人员构成、经费保障、工作持续性等内容进行了布置、推进、并充分研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稳步推进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为保障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的深入人心,我镇结合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同时通过下乡义诊、健康咨询、知识讲座、入户上门等多种活动形式向居民宣传3124人次,同时,我镇还统一印制了以宣传家庭医生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主题的宣传栏2版、黑板报31期,有效营造了家喻户晓的宣传氛围,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舆论基础。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总结经验,推广服务

根据城固县卫生局的部署,我院将及时总结开展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试点的做法和初步成效,特别是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满意度。同时,按照确定目标人群、签订服务协议等工作流程,逐步向全镇居民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

(二)深化内涵,完善服务

根据居民日益提高的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深化家庭医生式服务内涵,及时调整签约服务内容,将医疗、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等项目逐步纳入家庭医生式服务范围,有效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三)强化考核,持续服务

2014年,将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全镇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半年考核、年度考核和不定期督导检查等形式,促进各村全面落实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各项工作内容,确保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健康发展。

7.村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篇七

一、转变思路, 办“无墙”学校

目前高新技术成为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国家把发展农业科技作为振兴农业的大事来抓, 各地运用科学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农产品朝着多品种、高品质、无公害的方向发展, 质量和品质成为竞争的首要因素。农业正面临着观念更新、内涵深化、外延扩大的挑战。因此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必须直面现实发挥作用, 不断创新办学模式, 转变办学理念, 更新教学方式, 为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及人力支撑, 更好地服务“三农”。

由于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改变和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的拉动, 迁安职教中心这所因农而建因农而兴因农而闻名“全国双先”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农科类学专业几近萎缩, 为了能更好的服务于“魅力钢城, 绿色迁安”建设, 拓展办学半径, 学校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采用“校村合作”模式, 瞄准农村在乡农民这个潜力巨大的生源地, 在乡村建立教学点, 把学校办到农民的家门口, 把实践课开在田间地头、饲养场, 转变了学生离乡弃农进城上学为学校送教入村, 学生边生产边学习, 不断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 建“无墙”学校,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二、送教入村, 服务农业生产

中职学校农科类专业就是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送教入村可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提升农民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促进生产发展, 同时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倡导乡风文明,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学中要确保不影响农民学生生产, 不增加农民学生家庭负担, 更好的服务于当地农业生产, 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教学中要根据教学村农业生产实际, 错开生产高峰期, 合理安排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践时间。比如以农家旅游接待为主的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教学点, 从“五一”到十一月初, 一直是旅游旺季, 课程安排主要以实践课为主, 实习教师每天入村对学员进行实习实践指导, 每周有两次集中指导, 其余时间分组实习。五一前和十一月以后的旅游淡季, 安排周一到周五全天集中上课, 讲解理论课。对以从事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教学点, 冬闲时间对他们来说是大棚蔬菜的盛产期, 农民学生很忙, 课程安排要以实践为主。以大田作物生产及以干鲜果品生产为主的教学点, 依据大田作物和特色果品的生产周期安排课程, 这样既能保证教学效果, 也大大增加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 按照产业特点设置课程。

选定合作村时要保证一个村子, 一种品牌, 一个教学点, 一种特色产业。按照产业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 开展特色教学。在开设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各教学点不同的地理位置、区域特点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 了解农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水平, 在此基础上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 如对以干鲜果品生产为主的村, 针对实际果树品种 (苹果、梨、菱枣、杏、核桃、板栗等) 进行专项技术讲解和指导, 根据农时季节及时开设梨套袋技术、核桃冬季整形修剪、板栗土肥水管理等实训课程。针对农产品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开设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农药安全使用技术等课程, 确保生产绿色、高效、优质的农副产品。

(三) 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专业技能。

教学中要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点培训, 实践教学要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采取集中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程设计以模块为主, 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 做到教学进度与动植物的生长周期同步。农闲时集中上课, 农忙时兼顾分散教学, 做到既不耽误农民的生产, 又不耽误农民的学习, 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 侧重讲解当地产业发展急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学员做生产日志, 由指导教师具体批改, 并写出指导性意见, 做到“学员分散实践经营, 教师全程跟踪服务”。

三、送教入村, 服务新农村建设

改善村风村貌, 促进新农村建设是送教入村的主要目标之一, 也是送教入村, 服务“三农”的具体体现。因此公共课教学要与当前形势密切结合, 要与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结合。

(一) 寓教于乐, 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学校要和合作村共同开展适合农民的各种文体活动, 转变农民学生观念, 促进城乡一体化。如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公民道德、孝敬父母、家庭和睦等方面的教育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并逐步开展如《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餐桌上的礼仪》、《筷子使用十二忌》、《电话礼仪》等专题讲座。平时从细微处入手, 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每次上课从车辆摆放开始, 要求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分类摆放整齐有序。召开农民趣味运动会, 红歌拉歌比赛大型活动等。教育学生讲文明、重诚信、守孝道, 构建和谐新村。

(二) 抓产学研项目,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教学过程中, 要求教师做到“四有四提高”:即有自己的生产基地, 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有自己的实验项目, 提高科研水平;有自己的示范村、户, 提高科技推广能力;有自己的学生致富典型, 提高致富指导和决策能力。结合合作村的农业产业, 教师要做到人人有项目, 科科有课题, 并积极鼓励、带动学员参与。科研工作的开展能有效发挥助推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办学效益、增强办学吸引力的作用。

四、结语

8.创新工作方法 提升整村推进水平 篇八

江西省龙南县有效贯彻落实上级的扶贫政策,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精心组织项目实施等措施,努力提高扶贫开发效益,不仅加快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步伐,而且促进贫困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创新绩效考评激励机制,激发干部群众参与热情

为提高重点乡镇、村领导干部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认识,引起他们对工作的重视,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龙南县在2006年出台的《龙南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实施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制订下发了2008年度重点乡镇、重点村扶贫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方案中明确了考评得分与下一年重点村资金分配直接挂钩,对考评前3名的重点村增加下一年度资金。2008年在实际操作中,已经兑现了奖励,对工作积极主动、高标准完成2007年度扶贫开发任务的杨村镇五星村、东江乡新圳村、夹湖乡花树村分别奖励了8万元、6万元、4万元。由此激发了基层干部的争先创优意识,形成了“以考评论成效、以成效争扶持”的资金投入良性竞争机制。

农民群众是推进扶贫开发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干部有了积极性远远不够,真正的主体还应落实在农民群众身上。我县扶贫开发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挥群众参与、管理、监督、组织作用。为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强化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地位,我县在《重点村扶贫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中把群众参与度量化成具体指标进行考评,占重要分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走访群众、与群众座谈、项目监督小组全程监管等形式,提高群众对村级规划、项目申报、项目实施等环节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并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尤其是贫困农民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意愿,引导鼓励他们出谋、出资、出力。如我县武当镇大坝村高排路理事会在发动群众、筹集资金、实施项目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坝村高排组为争取把高排路硬化列入当年扶贫项目,早早地成立了高排路理事会,还把理事会成员的合照粘帖在宣传栏上,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多次召开户主大会,集体讨论解决缺口资金、无劳动力等问题的办法。在他们的组织下,村民们踊跃捐款,男女老少积极投工投劳,累计捐款3万多元,投工600多人次,把路基工程完成。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县扶贫项目自筹资金达98.9万元,投工投劳13357个工日。

二、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形成整村推进强大合力

扶贫资金是有限的,贫困乡村群众的能力也非常有限,要想把项目做大做优,使更多的贫困群众受益,就要想办法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为此龙南县充分利用财政扶贫资金为“粘合剂”的作用,多渠道整合资金。一是争取定点扶贫单位的重视和帮扶。积极与县委村建办、新村办沟通协调,争取了26个县直、驻县单位挂点16个重点村,有的重点村多达5个单位,年内与16个重点村取得联系,开展了帮扶工作的省、市、县各级单位共有30个。通过勤督察、发通报、广宣传等措施,定点扶贫单位高度重视帮扶工作,据统计30个单位到位帮扶资金57.9万元,帮扶物资折款2.1万元,帮助争取项目2个、资金19万元。如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2008年支持临塘乡临江村扶贫资金17.3万元。二是捆绑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也是其它涉农部门的工作难点。财政扶贫资金充当起“粘合剂”作用,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发挥各部门和行业的优势,形成叠加效应,共同做好整村推进工作。县扶贫办与交通、水务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互通信息,共商计谋,为共同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形成合力。2008年,捆绑交通、水务、卫生、组织等部门资金253万元实施道路、改水、改厕、村部建设等34个项目。三是鼓励动员非公经济参与扶贫。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促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利用农村资源与非公企业资源互补的优势,在全县开展了村企结对共建帮扶活动,全县参与村企结对共建的45家非公企业中6个企业与5个重点村结成对子。已累计向结对的重点村捐赠帮扶资金69.6万元,为结对村开发项目3个。

三、创新资金项目管理机制,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是确保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龙南县围绕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提高效益的目标,在管严用活上下功夫,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更大的扶贫效益。

1、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为进一步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县财政统一设立一个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直接从国库支付到施工单位账户,改变了以往多头管理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消耗,有效地防止了专项资金滞留、挪用、渗漏的现象。我县实行财政扶贫资金两次付清到位,即项目由施工单位全额带资完工,经竣工验收和项目审计后,一次性支付财政扶贫资金的90%,剩余10%作为质量保证金,在一年后支付,明显加快了施工进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2、项目提前申报制。我县在项目申报上突出“启动早、把关严”,对规划内群众参与度高、要求迫切的项目,或是水利、桥梁项目需要利用冬季枯水时节实施的,重点村通过会议讨论确定项目,经公示后,提前向县扶贫办申报。扶贫办安排专人实地踏勘、调研,指导做好项目设计预算后,批复提前实施。我县在严格执行项目三级申报的基础上,灵活把握了项目启动时间,既严把了立项关,杜绝人情项目、套取项目,确保扶贫资金用在群众最急、最盼的地方,又为尽早完成项目、尽早发挥项目效益赢得了主动。在2008年的32个扶贫工程项目中有17个项目实行了提前申报,实现了所有工程项目在当年年底竣工验收。

3、招投标制。扶贫项目的设计、预算、招标须知经技术主管部门审核把关,县监察局审批后,进入县招投标中心进行邀请招标或公开招标,投标单位都必须具备建筑施工总承包三级(含三级)以上施工资质,开标会除项目单位、扶贫部门参加外,纪检、技术部门、乡镇分管领导和扶贫专干、项目监督小组共同参与,有效杜绝了工程项目串标、围标现象,通过竞标,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资金。

4、项目监督制。我县在扶贫项目实施前后、各个环节、整个过程都加强了监督。一是坚持项目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所有财政扶贫项目在上级批准下文后,在县电视台、县人民政府网上公示。重点村将申报项目情况、资金批准情况、招投标情况、项目验收情况等在村务公开栏和居住集中的地方向群众公示,取得群众支持和参与。二是项目监督小组行使监督权。为让广大群众参与项目监管,选举村民代表、贫困户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赋予监督小组“三权”,即知情参与权、向上汇报权、签字认可权。他们全程参与监督项目申报、招投标、隐蔽工程验收、竣工验收和发票审核。如东江乡新圳村实施寨下公路硬化项目,监督小组跟随施工队上下班,对材料进场、原料配比、施工工艺等严格监督,百般挑剔,施工队不厌其烦,超标准完成项目。项目完工后,项目质量获得了大家的好评。三是加强督查。县扶贫办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名义向项目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11份,限期整改。通过层层相互监督,保证了资金全额用在项目上和较好的工程质量。

5、工程结算送审制。项目完工后,县扶贫办、技术部门、乡镇分管领导和扶贫专干、村项目执行小组、监督小组等组成扶贫项目验收小组进行竣工验收,做出工程结算书。工程结算书须经村委会同意、乡(镇)政府认可、县扶贫办审核后送县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中心进行审计,最终公认的数据以审计报告为准。工程经过专业部门审计,都核减了工程量,为节约资金严把了最后一道关。2008年32个扶贫工程项目经审计节约了7.6万元资金。

2008年16个重点村共完成规划项目68个,投入资金707.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项目41个、资金209万元。硬化水泥道路 34.1公里,新建桥梁3座,新建水坝6座,修建水渠2410米,铺设饮水管道8630米,改水1125户,改厕784户,新建村部2座400多平方米,明显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建立大型种养基地6个,引导农户种植脐橙、李、桃等果树面积1500亩,1200多农户种植蔬菜2400亩,460户农户养殖生猪,年出栏生猪2.9万头,大力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强了农业产业发展后劲,贫穷落后的重点村正迈大步走向富裕文明。

[作者简介] 袁晓徽,女,江西省龙南县扶贫办主任;邓淑琴,女,龙南县扶贫办工会主席。

9.村就业服务工作站管理制度 篇九

一、机构设置

村级就业服务工作站办公地点设在村委会院内,与两委会合属办公。村级就业服务工作站隶属镇社保科管理,并在工作站站长和专职就业指导员的共同配和下共同完成社保科布置的各项工作。

二、人员配置

村级就业服务工作站设站长1名,由****担任,主要负责工作站业务协调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村级就业服务工作站专职就业指导员由***担任,负责完成社保科交办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

三、村站职能

(一)负责行政村域内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宣传;

(二)负责行政村域内劳动力基本情况的摸底调查,进行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建立相关台帐,实行动态化管理,跟踪服务;

(三)负责行政村域内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情况的调查,实行动态空岗服务制度;

(四)负责建立村级劳动力信息系统,实现市、区、镇、村四级劳动力信息资源共享;

10.村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篇十

根据上级关于医改工作的文件精神,现对我乡的医改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卫生服务工作 1.居民健康档案。截止到2011年5月底,共为全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8148份,其中0—36月儿童539份,孕产妇8份,高血压838份,2型糖尿病271份,重性精神病8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652份。

2.健康教育。每月为辖区居民举行一次健康教育讲座或健康咨询服务,提高农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定期更换健康宣传栏。3.0—36月儿童健康管理。全乡0—36月儿童共1863人,按比例完成健康档案和儿童保健手册,规范开展新生儿访视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按规定做好儿童保健信息上报和数据填写。

4.孕产妇健康管理。2010年本辖区孕产妇686人,按规定做好孕产妇信息收集上报,保健手册信息填写、上报。

5.老年人健康管理。继续为本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2713人建立健康档案,及时随访并开展健康体检。

6.预防接种。实行每月旬接种制度,为全乡3433名0—6岁儿童开展预防接种服务,接种率稳定在95%。

7.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及时发现、登记、报告辖区内的传染病疫情,截止到2011年5月31日共上报7例传染病病例,未出现瞒报、漏报现象。

8.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共建立838份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并定期开展随访和健康咨询指导。

9.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共建立271份2型糖尿病健康档案,并定期开展随访和健康咨询指导。

10.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共建立8份重性精神病健康档案,并定期开展随访。

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情况

1、药品零差率。所有购进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

2、药品网采情况。所有规定的网采药品实行网采,无无自购现象。

3、基药管理。基本药物和纳入基本药物管理之外的药品不再行采购。

三、财政保障机制的建立情况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确定为7名,完成本核定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目标。

2、按比例分解本的公共卫生服务目标至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卫生室,定期考核。3、2011年医疗收入预计完成120万,预计人员支出62万,医疗支出30万。

4、卫生院共负债77644元。

四、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情况

1、岗位设置情况,卫生院编内人员共33名,其中在岗24名,编外人员2名。

2、编内在岗人员工资发放情况,未执行档案工资。

3、在编不在岗人员情况:在编不在岗人员共9人,自行负担两险。

4、编外人员情况:卫生院共有编外人员2人,财政不给拨付临时人员工资,卫生院无法自行消化解决。

诗经村中心卫生院

11.村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篇十一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取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M县作为调研地点,综合考虑各乡镇村落的地理位置、村落人口以及文化发展水平等情况抽取5个乡镇,对抽取乡镇的所有村医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调研组于2015年5月9日—10日及7月16日采用课题组成员设计的《村民自治环境中的村卫生室服务能力研究》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及时回收,了解京郊村卫生室服务能力现状。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问卷培训,调查中对调查员进行实时监督。问卷分为三部分:村医基本情况、村医个人从业资历和村卫生室卫生服务提供情况。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问卷101份,有效问卷100份,问卷有效率为99.0%。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e 3.1录入数据,设置数据录入时的逻辑检错,随机抽取5%的问卷进行复核。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百分比等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过程中邀请有关专家对研究设计和调查问卷进行论证。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的100名乡村医生中,男性66名,占66.0%;女性34名,占34.0%,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人的一生分为5个年龄段,即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在问卷调查的100名乡村医生中,青年人有11人,占11.0%;中年人有45人,占45.0%;年轻老人有43人,占43.0%;老年人有1人,占1.0%,年龄最小的34岁,年龄最大的75岁,平均年龄(56.94±8.80)岁,乡村医生的主要力量为中年人和年轻老年人。

调查对象中目前没有医学专业学历的4人,占4.0%;医学专业学历为中专的有80人,占80.0%;医学专业学历为大专的16人,占16.0%;没有医学学历达本科及以上的村医。绝大多数的乡村医生当前所获得的证书是乡村医生证书,共95人,占总体的95.0%;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的3人,占3.0%;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2人,占2.0%。可见,持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的乡村医生数量非常少。

2.2 基本诊疗设备情况

2008年M县卫生局《关于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中规定村卫生室医用设备应包括:诊断桌1~2张;诊断床1张;出诊箱1个;身高体重测量仪1台;药品柜1~2个;消毒容器1个;污物筒1个;听诊器1~2个;血压计1~2个;体温计3~5支;预防接种包1套;高压消毒设备1套;担架1副;档案柜1个。在问卷调查的100名村医中,认为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能够满足村民基本需求的52人,占52.0%;认为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不能满足村民基本需求的48人,占48.0%。

2.3 村卫生室药品保障供给情况

本次调查的100名村医中,所在卫生室配备药物种类为50种以下的4人,占4.0%;所在卫生室配备药物种类为51到100种的人数最多,有55人,占55.0%;所在卫生室配备药物种类为201~250种的1人,占1.0%;所在卫生室配备药物种类为251种以上的13人,占13.0%。

配备药品种类数目最少的为0种,即村卫生室中没有配备任何药品;配备药品种类最多为600种。

本次调查的100名村医所在的村卫生室中,有64名村医所在村卫生室是政府购买服务的村卫生室,占64.0%,有36人所在的村卫生室是非政府购买服务的村卫生室,占36.0%。政府购买服务的村卫生室均已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2014年《村卫生室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内的村卫生室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施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

2.4 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村医所在村卫生室日均就诊人次数在5人次以下的52人,占52.5%;6~10人次的26人,占26.3%;11~15人次的11人,占11.1%;16~20人次的5人,占5.1%;25人次以上的5人,占5.1%。一半以上村卫生室日均就诊人次为5人次以下,村卫生室日均就诊人次为10人次以下的占78.8%。

本次调查的100名村医中,认为所在村卫生室能够提供常见病治疗的96人,占15.1%,排在第一顺位;认为所在村卫生室能够量血压、体重身高和卖药的有94人,占14.8%,排在第二顺位。即大多数村卫生室能够提供常见病诊疗,量血压、体重身高和卖药等基本医疗服务,但并不是所有的村卫生室都能完成以上三种基本医疗服务,见表1。

本次调查中,认为村卫生室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完全不能解决村民常见病的1人,占1.0%;认为村卫生室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对村民常见病解决较少的9人,占9.0%;认为村卫生室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对村民常见病解决情况一般的44人,占44.0%;认为村卫生室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解决村民常见病较多的38人,占38.0%;认为村卫生室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完全能够解决村民常见病的8人,占8.0%。从整体来看,调查对象认为村卫生室能够解决(包含“解决较多”和“完全能解决”)村民常见病的比例数为46.0%,高于认为村卫生室不能解决(包含“完全不能解决”和“解决较少”)村民常见病的比例(10.0%)。

2.5 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情况

在被调查的100名村医中,多数村卫生室能够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主要为: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村民健康档案管理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其中有11名村医表示不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见表2。

被调查的100名村医中,认为所在村卫生室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完全不能满足村民需求的4人,占4.0%;认为所在村卫生室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较少满足村民需求的11人,占11.0%;认为所在村卫生室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满足村民需求一般的50人,占50.0%;认为所在村卫生室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能较多满足村民需求的32人,占32.0%;认为所在村卫生室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全能满足村民需求的3人,占3.0%。从整体来看,调查对象认为所在村卫生室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满足村民需求(包含“满足较多”和“完全能满足”)的比例为34.0%,高于认为村卫生室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不能满足村民需求(包含“满足较少”和“完全不能满足”)的比例(15.0%)。

3 讨论与建议

3.1 村医执业水平较低,应加强对村医队伍的培养与更新

本次调查可知,乡村医生队伍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且村医趋于老龄化,以中年人和年轻老年人为主,占村医总数的88.0%。大多数村医的医学专业学历为中专,占村医总数的80.0%,医学学历总体较低,仅有5人持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占村医总数的5.0%。2004年国务院386号令《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从调查的情况看,村医队伍素质远远不能达到要求。为了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应加强对村医队伍的培养与更新。加大对乡村医生的培养,建立合理有效的培训机制,保证村医培训的质量,努力提高村医素质,提高乡村医生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保证村医基层网底“守门人”的作用。在培养现有乡村医生的同时,建立严格的乡村医生准入制度[2],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医学人才为农村卫生服务,提高乡村医生职业吸引力,解决村医后继无人的问题。鼓励医学院校定向培养医学人才,为村医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3.2 村卫生室设备与药品管理有待完善,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

本次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村医认为村卫生室的设备不能满足村民就医的基本需求。村卫生室设备配置不能达到政策规定标准,村卫生室的血压计、体重计等设备有陈旧、老化的问题,村医不能及时更新设备。多数村卫生室没有配置电脑,即使配备电脑也没有用于医疗卫生信息的记录、传输,因此,村卫生室信息化程度非常低,除乡镇卫生院的培训外,村医很难获取有效的医疗卫生信息。此外,政府购买服务的村卫生室需承担零差价药品销售的职能。调查发现,政府购买服务的村卫生室不仅配备零差价药物,还配备有经由各种渠道购入的非零差价药物以谋取经济利益。村卫生室药品配备不足,不能充分满足村民实际需求。为了起到三级医疗保健网网底的作用,承担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预防保健任务,提供常见伤、病的初级诊治[3],政府应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支持力度。增加村卫生室的设备设施,例如血糖仪等必要设备,使村民能够在村卫生室完成初步的阶段检查。初步建立农村卫生信息系统,规范村医服务,加强农村卫生信息共享。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村卫生室基本药物的规范配备提供基础保障。建立村卫生室药品监管制度,保证村民用药安全。

3.3 村卫生室服务存在功能欠缺,应完善村卫生室服务功能

调查发现,46.0%的村医认为村卫生室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够解决村民常见疾病,34.0%的村医认为村卫生室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够满足村民的基本需求,但是村卫生室服务尚存在功能欠缺。2014年《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规定:村卫生室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包括:疾病的初步诊查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以及康复指导、护理服务;危急重症病人的初步现场急救和转诊服务;传染病和疑似传染病人的转诊等。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包括承担、参与或协助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参与或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等。调查可知,尚有村卫生室不能提供政策规定的基本医疗服务,有11名村医完全不提供任何公共卫生服务。对农民来说,无论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还是急危重症的院前急救和转诊,都离不开村级医疗机构。无论是临近乡镇的繁华村落,还是偏僻隐蔽的村庄,其村卫生室都有必要发挥完善的功能。完善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功能与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有利于确保村卫生室能够保证“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4]。

参考文献

[1]李秀芹.陕西省村卫生室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北方经贸,2011(11):27-28.

[2]吕龙驹,刘毅,张鹏,等.四川省贫困地区村卫生室服务能力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2(2):70-72.

[3]樊东声,王福绪.农村卫生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9):12.

12.村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篇十二

工作总结

2009年以来,我校以“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坚持科学发展观,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全校爱国卫生运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就本我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构建和完善管理系统,逐级明确职责。

1、我校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领导小组,指导全校师生对此项工作的开展。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负责全面工作,组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各班主任组成,具体组织实施有关方面的考核。

2、值周教师、值周学生进行具体的考核工作。

3、班主任教师负责指导本班学生切实开展其日常工作,落实到学生人头,进行有效的实施。

这样,全校的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就真正实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实施的管理系统,逐层落实,职责分明,强化了管理的落实到位。

二、广泛宣传,深入领会爱国卫生运动的重大意义。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争创优美的学习环境,不仅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是对社会的倾情奉献,更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为此,本,我校利用多种形式经常进行有关爱国卫生运动方面的宣传。通过每周一的全校晨会和各班的班会,学校的健康教育课,校园广播,各班的学习园地等方式,全方位地教育学生增强爱国卫生运动的观念,让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对于教职工,我们更是在教师会上经常强调,这既是每个人的义务,也是每个人道德素质的体现,更是创建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的需要。师生们通过教育,普遍增强了这方面的意识,认识到了爱国卫生运动的重大意义,并在实际的工作中,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三、结合实际、具体实施、开创优美环境

为了切实抓好我们校园的清洁卫生工作,我们在本季度全力以赴,认真做好了以下工作。

1、大力投资,改善校园环境。为彻底治理校园脏、乱、差,我们在去年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本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向各班和各办公室发放了大小扫帚纸篓、提水桶等清洁卫生工具,保证了师生清洁卫生之所需,从根本上避免了对校园的污染。

2、师生互动,共创优美环境。

人是活动的主体,师生是校园的主人。近期,全校师生齐心协力,为学校的爱国卫生运动做出了各自应有的贡献。

一是教师率先垂范。全校的各个办公室等其他公用的房间的清洁卫生工作,都具体落实了人员负责,或轮流值日,教研组长督促,或专人打扫,学校考核。如今,学校办公室基本上做到了窗明几净,办公用品摆放整齐,为学生做到清洁卫生的好榜样。

二是学生心力俱往。我们的学生,早已养成了每日三小扫,每周一大扫的良好行为习惯,即每天早读前、中午、和放学后进行三次扫除,保持清洁,以及每星期五进行一次彻底大扫除。他们在其中养成了不怕吃苦、不怕脏的良好品德。尽管值日的学生必须早到校,晚回家,甚至有时风雨无阻做清洁卫生,但他们都全力以赴,或在教室,在卫生区。如今,学生们还普遍养成了纸屑果皮丢入垃圾桶等好习惯。

三是监督考核,齐头并进。为了更好地落实我校的清洁卫生工作,我们加大了对之的监督、考核力度。每周由值周领导挂帅,值周教师具体检查记录,辅导值周学生配合,每周一在晨会上对各班的清洁和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评比,并发放“卫生流动红旗”,以示鼓励,其评比结果,记入班主任教师的工作考核之中。这样,增强了师生的责任心,涌现了许多关心班集体的“小主人”。

3、时刻密切关注学校外小卖部的清洁卫生。我们时刻督促他们扎实搞好清洁卫生,腐烂变质的食物一律不准出售给学生和老师,严把“入口关”。同时,我们也要求他们,经常做健康检查,保证做到合法,有序、卫生健康地进行经营。

综上所述,学校全体师生为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付出了许多的心血,踏踏实实的工作,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我们将一如既往,奋力争先。

13.村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篇十三

盘峙村位于定海城区南部,伴随着舟山新区建立的热潮,盘峙村的开发急剧升温,以船舶修造业为主的各大、中型企业相继投产,流动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盘峙村现共有人口4219人,其中常住人口2055人,流动人口2164人,外来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1.3%。2011年以来,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载体,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和区流动办业务指导下,深入开展流动人口入网格活动。

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导小组高度重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居民和谐的重要内容来抓,按照市委、区委有关指示精神,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综治目标管理责任制,提上社会服务与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协调配合,对接网格化管理平台,坚持服务与管理并举的原则,建立完善各类制度措施。强化管理服务意识:坚持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充分发挥流动人口在我村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加强组织网络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团队。

(一)抓组织建设,完善流动人口组织网络。在街道外来人口管理服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以千岛社区和千岛警务室为牵头单位,在盘峙村和辖区内重点企业分别建立流动人口分支管理服务机构。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平台,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 具体抓,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村党工委办公室领导高度重视,统一思想,以国务院提出的“公平对待、搞好服务、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方针,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网格化综治平台为依托,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组织网络,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健全职责制度,加强考核监督,夯实基层基础”为中心,成立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并将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各职能部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完善的考核机制。

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与网格化对接,延伸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触角,形成多层次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员工人数超过200人且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较大的大中型企业设立流动人口工作站。盘峙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本村实际,及时向千岛社区流动人口工作中心和街道报送本区域内的流动人口的相关信息,完善流动人口台账,做到人口落实到位,工作制度上墙,信息及时上报。

(二)抓基础建设,提高流动人口工作效率。领导小组结合《2011年环南街道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把夯实“三防”作为提高我村流动人口工作效率的着力点,即人防、物防、技防。一是加强人防建设。按照500:1足额配齐配强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人口信息的准确率,着重加强我村协管员、协警等警务力量的配置;进一步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发挥网格巡逻队、治安义务巡逻队、晚呼队、“三员”队伍的群防群治作 用,与辖区派出所一起加强夜间的巡逻力度。完善激励机制,落实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年终工作考核制度,兑现奖惩,优胜劣汰。促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二是加强物防建设,着重完善盘峙村流动人口工作站的硬件设施。按照“四有”标准配备并开展实体化运作,即:有办公场所、有专职工作人员、有专用工作设备、有专项办公经费。三是加强技防建设。以技防为手段,不断加大对治安防范技防设施投入力度,完善视频监控体系建设,提高治安防控效果。

二、创新服务管理机制、推动流动人口入网格。

(一)抓模式创新,实行管理和服务并举。领导小组深入学习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精神,深入结合 “公平对待、搞好服务、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工作方针,转变以往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寓维权于管理,以服务促管理。在办证、检查、调解纠纷等具体工作中,对流动人员与本地居民平等相待,坚决打击侵犯流动人员人身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二)抓机制改革,推动流动人口入网格。领导小组按照市委提出的“网格化定位、组团式联系、多元化服务、信息化管理、全方位覆盖、常态化保障”的要求,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这一得天独厚的平台和资源,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网络,为流动人口提供矛盾纠纷解决、计划生育、房屋租赁、劳动保护、就业咨询、岗位技能培训服务、解决劳动争议、法律援助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在村委会设立办公服务窗口,为流动人口办理《临时居住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为房屋出租人办理《房屋租赁证》,实行“一条龙”服务,方便流动人口的流入、流出。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五联机制”作用,千岛社区流动人口工作中心和各流动人口工作站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矛盾化解的只能,为流动人口提供劳资纠纷、损害赔偿纠纷等各类纠纷的调解服务,特别是根据我辖区内雇佣流动人口的企业众多的实际,及时化解拖欠外来员工工资引起的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狠抓法制宣传工作,创造文明社会环境。

(一)抓综合宣传,提高流动人口法制意识。工作小组针对村内流动人口所占比重大的情况,坚持把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深入开展各种贴近人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活动,如在盘峙船厂、大神洲船厂等流动人口多的企业开展法制宣传进企业活动,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和出租房集中区域开展直面流动人的法制宣传活动,同时,在重点的普法节点定期开展流动人口专项法制咨询、法律咨询等宣传活动,双手齐抓,专兼并举,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宣传攻势,促使宣传效果最大化。

(二)抓重点宣传,增强流动人口维权意识。工作小组根据流动人特点,在加强《宪法》《刑法》《劳动法》《合同法》等基本法律法规宣传的同时,侧重《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理》《暂住人口管理办法》《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管理办法》等与其自身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提供他们最需要的法律知识,为维护地方稳定提供法制保障。

(三)抓日常宣传,营造浓厚法制宣传氛围。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或出入频繁的地方,特别是出租房集中地、大型企业、农贸市场等地,采用设立法制宣传专栏,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方式巩固日常宣传。同时利用重大活动的契机,召集一定范围内的流动人口集中开展法制讲堂、法制图展等宣传教育活动,使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现了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

(四)抓法治实践,完善法律援助机制。流动人口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工作小组不断完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制度,为流动人口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及时参与基层矛盾纠纷的解决,保障流动人口维权渠道的畅通,切实提高我辖区流动人口的法制观念。例如今年10月19日下午,有22名半岛船业的外包工公司——爱杰公司的工人代表到环南街道要求帮助解决拖欠工资问题,这些工人来自安徽、湖南、四川等多个省市,我村及时与街道和半岛船厂联系,与公安、区劳动保障部门共同出面进行调解,邀请半岛船厂、工人代表双方进行协商,达成协议,在20日下午3点在半岛船业全部投付所有拖欠工资20多万元,圆满解决了这次事件。

(五)抓矫正工作,切实村矫正和归正人员帮教工作。一是对流动人口中矫正对象,特别是刑案矫正人员,我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导小组与司法所积极做好管控工作,随时掌握矫正对象实时动向,并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台账,制定完善矫正方法,落实矫正措施,确保不发生脱管、漏管的情况。二是对流动人口中的归正人员特别是企业 外来员工中的归正人员,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导小组与司法所积极开展信息排查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与企业流动人口工作站一起做好归正人员的帮教工作。

四、配合国安实体化建设,争创平安和谐环南

(一)抓整治工作,落实出租房整治行动。以《浙江省居住房屋出租登记管理办法》(简称《办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开展居住房屋出租登记管理“百日大走访”活动,全面摸清辖区内的出租房屋底数,健全组织网络,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流动人口协管员和计生协管员队伍的作用,深入村,采取逐户、逐人、逐企业登记的办法,按照一户一表的形式,实行登记分类管理、建档,并将调查信息及时与公安部门进行核对,建立流动人口的电子档案,真正做到“人来有登记,人走有注销”。深化“以业管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流动人口动态管控能力。

(二)抓信息工作,落实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推进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加强与教育、社保、建设、卫生、人口和计生等部门的资源整合和数据对接,实现流动人口基础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效能。并将工作重点放在流动人口基础信息采集和居住证发放上,通过加强日常登记发证,开展定期、不定期排查,及时完整摸清流动人口底数情况,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盘峙村流动人口服管理领导小组

上一篇:在全区奋战一百天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誓师大会上的表态发言下一篇:人员结构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