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题研究的步骤

2024-06-14

学校课题研究的步骤(精选16篇)

1.学校课题研究的步骤 篇一

出国留学对于学校面试这一步,学子们也都是很关心的,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日本留学学校面试的具体步骤,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进门时:进去前如有必要先敲两下们。进去后说:んにちは或者はめましどうぞよろしく。记得,要边鞠躬边说。

二、坐下时:在坐下时,面试官会叫你坐下,会说どうぞ。这时应该向他鞠躬。然后坐下,记得要保持笑容。

三、开始面试:

1.首先可能会问:你的名字,毕业学校,爱好,专业。如果他有问你在家里干什么,最好你回答他,在家里学电脑和日语,问你有没有工作,你可以说没有。

2.问你家庭的情况:父母什么工作,年龄,收入(一年的收入)担任什么职务。或者问你的经济担保人是谁。介绍一下家里的情况家里有几口人,分别是谁谁谁。

3.可能会问日本的情况: 对日本人有什么看法(感受)。为什么选择他们这所学校。日本有没有亲戚,有的话,和你什么关系。在那里干什么。为什么去日本留学,想学什么专业。

四、退出面试:

首先,面试官可能会说,谢谢你,就这样吧。然后你要起来鞠躬,并且说谢谢。或者他会叫你加油,然后你要说がんりま,然后再和他说再见。 还有日本人是很有礼貌的,他们在面试过程中始终保持笑容,所以,面试的时候礼貌很重要,要保持笑容,如果不懂时要说我不知道。可以用英语说。另外要注意看着对方。 在此,祝愿学子们可以顺利通过学校的面试,进入自己满意的学校学习。

[关于日本留学学校面试的具体步骤]

2.学校课题研究的步骤 篇二

入侵攻击有关方法, 主要有完成攻击前的信息收集、完成主要的权限提升完成主要的后门留置等, 下面仅就包括笔者根据近年来在网络管理中有关知识和经验, 就入侵攻击的对策及检测情况做一阐述。

对入侵攻击来说, 扫描是信息收集的主要手段, 所以通过对各种扫描原理进行分析后, 我们可以找到在攻击发生时数据流所具有的特征。

一、利用数据流特征来检测攻击的思路

扫描时, 攻击者首先需要自己构造用来扫描的IP数据包, 通过发送正常的和不正常的数据包达到计算机端口, 再等待端口对其响应, 通过响应的结果作为鉴别。我们要做的是让IDS系统能够比较准确地检测到系统遭受了网络扫描。考虑下面几种思路:

1. 特征匹配。

找到扫描攻击时数据包中含有的数据特征, 可以通过分析网络信息包中是否含有端口扫描特征的数据, 来检测端口扫描的存在。如UDP端口扫描尝试:content:“s UDP”等等。

2. 统计分析。

预先定义一个时间段, 在这个时间段内如发现了超过某一预定值的连接次数, 认为是端口扫描。

3. 系统分析。

若攻击者对同一主机使用缓慢的分布式扫描方法, 间隔时间足够让入侵检测系统忽略, 不按顺序扫描整个网段, 将探测步骤分散在几个会话中, 不导致系统或网络出现明显异常, 不导致日志系统快速增加记录, 那么这种扫描将是比较隐秘的。这样的话, 通过上面的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不能检测到它们的存在,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 扫描是无法绝对隐秘的, 若能对收集到的长期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可以检测出缓慢和分布式的扫描。

二、检测本地权限攻击的思路

行为监测法、文件完备性检查、系统快照对比检查是常用的检测技术。虚拟机技术是下一步我们要研究的重点方向。

1. 行为监测法。

由于溢出程序有些行为在正常程序中比较罕见, 因此可以根据溢出程序的共同行为制定规则条件, 如果符合现有的条件规则就认为是溢出程序。行为监测法可以检测未知溢出程序, 但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 不容易考虑周全。行为监测法从以下方面进行有效地监测:一是监控内存活动, 跟踪内存容量的异常变化, 对中断向量进行监控、检测。二是跟踪程序进程的堆栈变化, 维护程序运行期的堆栈合法性。以防御本地溢出攻击和竞争条件攻击。

监测敏感目录和敏感类型的文件。对来自www服务的脚本执行目录、ftp服务目录等敏感目录的可执行文件的运行, 进行拦截、仲裁。对这些目录的文件写入操作进行审计, 阻止非法程序的上传和写入。监测来自系统服务程序的命令的执行。对数据库服务程序的有关接口进行控制, 防止通过系统服务程序进行的权限提升。监测注册表的访问, 采用特征码检测的方法, 阻止木马和攻击程序的运行。

2. 文件完备性检查。

对系统文件和常用库文件做定期的完备性检查。可以采用checksum的方式, 对重要文件做先验快照, 检测对这些文件的访问, 对这些文件的完备性作检查, 结合行为检测的方法, 防止文件覆盖攻击和欺骗攻击。

3. 系统快照对比检查。

对系统中的公共信息, 如系统的配置参数, 环境变量做先验快照, 检测对这些系统变量的访问, 防止篡改导向攻击。

4. 虚拟机技术。

通过构造虚拟x86计算机的寄存器表、指令对照表和虚拟内存, 能够让具有溢出敏感特征的程序在虚拟机中运行一段时间。这一过程可以提取与有可能被怀疑是溢出程序或与溢出程序程序相似的行为, 比如可疑的跳转等和正常计算机程序不一样的地方, 再结合特征码扫描法, 将已知溢出程序代码特征库的先验知识应用到虚拟机的运行结果中, 完成对一个特定攻击行为的判定。

虚拟机技术仍然与传统技术相结合, 并没有抛弃已知的特征知识库。虚拟机的引入使得防御软件从单纯的静态分析进入了动态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境界, 在一个阶段里面, 极大地提高了已知攻击和未知攻击的检测水平, 以相对比较少的代价获得了可观的突破。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虚拟机在合理的完整性、技术技巧等方面都会有相当的进展。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已经实现的虚拟机技术在未知攻击的判定上可达到80%左右的准确率。

三、后门留置检测的常用技术

1. 对比检测法。

检测后门时, 重要的是要检测木马的可疑踪迹和异常行为。因为木马程序在目标网络的主机上驻留时, 为了不被用户轻易发现, 往往会采取各种各样的隐藏措施, 因此检测木马程序时必须考虑到木马可能采取的隐藏技术并进行有效地规避, 才能发现木马引起的异常现象从而使隐身的木马“现形”。常用的检测木马可疑踪迹和异常行为的方法包括对比检测法、文件防篡改法、系统资源监测法和协议分析法等。

2. 文件防篡改法。

文件防篡改法是指用户在打开新文件前, 首先对该文件的身份信息进行检验以确保没有被第三方修改。文件的身份信息是用于惟一标识文件的指纹信息, 可以采用数字签名或者md5检验和的方式进行生成。

3. 系统资源监测法。

系统资源监测法是指采用监控主机系统资源的方式来检测木马程序异常行为的技术。由于黑客需要利用木马程序进行信息搜集, 以及渗透攻击, 木马程序必然会使用主机的一部分资源, 因此通过对主机资源 (例如网络、CPU、内存、磁盘、USB存储设备和注册表等资源) 进行监控将能够发现和拦截可疑的木马行为。

4. 协议分析法。

协议分析法是指参照某种标准的网络协议对所监听的网络会话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判断该网络会话是否为非法木马会话的技术。利用协议分析法能够检测出采取了端口复用技术进行端口隐藏的木马。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受人关注。而了解网络攻击的方法和技术对于维护网络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网络攻击的一般步骤做一个总结和提炼, 针对各个步骤提出了相关检测的方法。

3.学校课题研究的步骤 篇三

如:课题——语文素养整体建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问题1: 执笔方法不正确,如执笔姿势僵硬、抱笔、钩腕执笔等,这些错误的执笔方法,使学生笔画难以写到位,写字累、厌烦写字,甚至进一步产生厌烦写作业、厌学等一系列问题。有些学生甚至因为错误的执笔姿势,把手指写出老茧或写变形了。错误的执笔方法也容易使学生在写字过程中逐渐把身体拉歪,难以保持住正确的坐姿,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脊柱和视力健康。

问题 2:在小学三年级、四年级,很多学生开始由一笔一划地写楷书变成写“大划拉字”,出现写字滑坡的问题。这种草乱的字可能一直写到初、高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质量和效率。目前还没有很好地解决。

问题3:幼儿和小学阶段,是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阶段,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文化知识充满了兴趣,而且也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但是由于识字拖了阅读的后腿,使他们在这个阶段,不能够进行应有的阅读,有很多该读的书没有读,基本的自然文化、社会生活文化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积累。

问题4:在应考之风的影响下,为了让学生提高阅读成绩,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记。以讲代读,讲深讲透,不留“盲点”。而且只讲知识,讲现成的结论,使学生呈现一种“零思考”状态。虽然学了很多文章,但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对文本的分析、判断、综合、概括等各方面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地锻炼,很多学生大都感到阅读理解能力较差。

问题5: 很多中小学生写了多年的作文,不仅没有形成正确的写作需要,反而怕写作文、厌烦写作,形成“我不愿意写作文”“我最烦写作文”等消极心理暗示。有些学生习惯于编作文、背作文,写虚假作文,虽写了多年的作文,却不会写真人、写真事,不会用笔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认识。

问题6: 很多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字词句的积累,缺少有结构的归纳、整理,使语文知识处于一种无结构的零散状态,不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联想、运用、迁移和融会贯通。

从问题中提炼出课题——语文素养整体建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明确研究目标,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研究目标——即研究解决问题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举例:问 题——执笔姿势不正确

具体表现:

1学生写字累、写字痛苦,厌烦写字——厌烦写作业——厌学。

2造成手指损伤。手茧、手指变形。

3造成躯体问题。背、脊柱、眼睛

4难以写好字。

研究目标:

1写字轻松不累。

2执笔虚寬,笔画容易写到位,利于写好字。

3能够保持正确的坐姿,利于身体健康。

三、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是一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问题必然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能通过自己独立解决的自己去解决,难度较大的还可通过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或是利用网络资源及查阅图书来解决,与同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共同探讨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首先,知道别人已经作了哪些研究?有哪些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这是很多教师研究中欠缺的。

如:自学方法、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杜郎口、魏书生)

行动研究方案举例—— 休息位写字法(所谓“休息位写字法“,就是以手休息位为基础姿势的书写方法,这里所说的的手休息位是指手指比较放松时的半曲位以手休息位执笔、运笔动作为基础,起始动作和结束动作都是比较放松的休息状态,保证运笔时肌肉长度最大、关节最宽松灵活从而让学生轻松不累地写好字,使学习变得容易。)

其次,寻找理论支撑

科研人员理论指导

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

例如:休息位写字法 ——生理学、人体力学理论

再次,尝试操作再修改

将形成的思路或计划放到实践中去尝试,这就是所谓的实验阶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些问题通过我们的思考,自认为找到了解决措施,但它的效果如何,只有到课堂上去试一试,看学生的反应,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效果真的很好了,可以进行总结成文,如果效果不理想还有有待提高改进之处,当然还要继续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再到课堂中去尝试,不断反复以至理想。

实施休息位写字法新出现的问题——

1学生掌握的不好

2学生受不良写字习惯的影响,不能很好的坚持休息位写字法。

四、把研究成果写成经验材料或论文

4.学校课题研究的步骤 篇四

前言说明:

在学校管理中,当出现一些安全责任事故时,往往很多领导和管理人员因未有这方面的经验,不知道如何处理。现就这方面问题理了一下,能尽可能保护学校和相关人员,减少故事责任和问责。

一、处理步骤(不分先后,同时进行,全面展开):

1、保护好现场,同时收集相关证据,锁定在场人、证人,可能录像机、照像机工具,相关现场物件作好保护。

2、抢救伤员要及时。

3、如有死亡,第一时间将尸体送到火葬场。但必须通知当地医院,医生宣布死亡才能送走。

4、迅速报告主管部门和当地镇街人民政府,学校可同进报告教管中心和教委。

5、请求公安部门支持,给死亡定性,自杀、意外、他杀。

6、迅速成立缮后工作组。细化小组职能,组长是谁,负责什么,含新闻媒体接待组。

7、迅速通知家长或监护人,记录好通知的那个电话,时间。

8、接待安抚工作,吃住行,不能安排到学校和人口多的地方,防止扩大影响。

9、做好校园内稳定工作

10、对媒体要一个声音说话。普通教师没有权利作发言,要请学校发言代表接受采访。

11、请求上级派员协助处理。

二、调查取证

(一)、对未成年人的取证方法

1、一般不采取直接对未成年学生问答式。可用学生自述方式,多人要避免一样或差距太大。

2、通知未成年人监护人在场,采用问答式,最后学生和监护人都要签字。

3、可能参照取证,采用录像录音(指证现场及发生过程)

4、制作好的调查笔录有改动的地方必须盖手印,同页材料必须盖骑缝手印。

调查笔录样式:

调查笔录

时间: 地点:

调查人:

记录人: 被调查人:

性别:

年龄:

职务:

所在单位: 问:第一段必须交待自己的身份,在场人员,主要发生的事件 答:

最后:以上记录我看过,属实,要监护人和证人签字。

三、调解

(一)准备工作

1、准备证据材料:证人、取证、医疗材料、费用。预设调解程序、参加人员,分讲话先后。例如教委程序

1、校方发言,介绍事情过程及在场人员

2、医生介绍救治情况(什么时候接到学校电话,及时来到现场,现场情况,是否死亡)

3、公安部门介绍调查取证结果,定性

4、死伤者的监护人或代表的观点看法

5、当地政府发言,看法

6、主持人总结:学校是否承担责任,依据法律依据,依据的赔偿标准,金额)

7、注意:通知相关人参加调解时,要求对方必带相关医疗证明材料等

(二)调解艺术 人性化说话,置身处地站在对方思考

(三)调解协议书的制定

例如:

***学校关于***学生伤害调解协议书

甲方:**学校

法定代表人: 乙方:***学校***年级***学生

监护人:父亲:

电话:

地址:

母亲:

电话:

地址:

事由:简述事件的经过,双方申请进行调解,现达成如下协议: 责任划分:

***学生因什么原因而造成,主要责任是: 学校对学生管理存在责任,负次要责任 经费划分:

要据***依据,医疗费多少,交通费多少等,合计多少,根据责任划分,学校占多少,学生监护人多少。法律责任:

最后一定加上:如果乙方再行起诉,上述经费底扣法院判决经费。

甲方:

校长:

5.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篇五

李金英

1、选题

(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解决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问题;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等。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时,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 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促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策略研究。

又如,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模式,也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模式之一。在这一基本模式的常规实践中,也有新的问题值得研究。比如《科学》课的探究式教学的情境设置模式如何构建,笔者将这一问题分解为“新授课的情境设置模式”、“复习课的情境设置模式”、“实验课的情境设置模式”、“练习课的情境设置模式”等,每一个板块的研究就是一个小课题。(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小课题。(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个案研究曾经在教育领域非常流行,是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的一种实践研究方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非常“特殊”的学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这些学生一些特殊的行为习惯,甚至是特殊的“癖好”。正因为这部分学生与同年龄段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教育方法与手段进行教育。否则,不仅达不到“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放过一个学生”的要求,这些学生还往往会成为班级、学校的破坏性之源。如:一位教师遇到过一个非常厌学、极端自我中心主义的男生。该生平时上课总是无所事事,不是东瞧瞧西望望,就是自顾自做些与上课无关的事。受到教师的严厉批评,该生要么无动于衷,要么对教师发脾气,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根据这些情况,这位教师详细了解了该生的家庭教育(与其家长多次交谈了解到,该生是独子,在家非常受宠爱,现在家长对他也无可奈何)、小学教育情况,了解他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与个性倾向等,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一个小课题即《极端自我中心主义学生的教育对策个案研究》,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又如: “追星”就是其中一种现象。在教师看来,学生对于影视明星的崇拜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可现实是,教师越禁止学生“追星”(严禁在学校听、唱通俗明星的歌曲,看通俗明星的资讯等),学生越要去做,而且有“变本加厉”之势。一位班主任就此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企图与“追星族”们舌战一番,以使他们口服心服。但这位班主任后来反思这种做法从开始就错了,因为通俗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侵蚀有洪水猛兽之势,势不可挡。在班会上,“追星族”们就提出了青少年需要“追星”的N个理由,特别提到家长、老师强迫他们听、唱、看他们根本不懂也不感兴趣的所谓“高雅艺术”,并反问:这难道不是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吗?据此笔者转变思路,提出了《通俗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研究》(由于人力物力所限,笔者仅局限于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诸如《明星周杰伦对学生的影响》之类的小课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要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但必须注意可操作性。(6)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

如: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不同的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有不同的态度。优秀教师则将课堂突发事件视为一种重要的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而开展研究。

教师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必须具有很强的处乱不惊的应变能力和运筹帷幄的能力。教师通过解决一个可能成为教育事件的突发性问题,可以变“害”为“利”,开发课堂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但课堂突发事件有千百种,几乎没有一种会雷同,而且每一次突发事件都有其特殊的“棘手性”。对此,为了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增长教学机智,笔者确立了《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研究》的课题,总结出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学生遇到的问题不一定要教师本人亲自解决,也不一定要教师当场解决,更不一定要求教师直接解决。并形成了处理突发事件的策略:与学生“打太极”,调动全体学生的力量,面对“难堪”,公示“难堪”,主动承认不知道,查阅相关资料后再解答等(7)创新工作中生发出课题

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与原有知识结构相矛盾的情况,而这正是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动力。这些矛盾,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知识系统不全面而造成的,而是科学现象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可以成为小课题的来源。

《科学课程标准(7~9)》有一个教学案例叫《哪一支蜡烛先熄灭》。这个案例描述了“一高一矮两支蜡烛在玻璃罩下,高的蜡烛反而先熄灭”的实验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时,也引入了此实验,并让学生实验。但由于当天气温较低,实验中矮的蜡烛反而先熄灭了。当时这位教师无法解释此现象,就要求学生自己解释(由于实验前,要求学生自己建立猜测与假设,几乎相同数量的学生选择两种不同的假设,即高的先灭或矮的先灭),在学生讨论后再次要求实验,实验结果是高的蜡烛先熄灭。最后,得出结论:影响蜡烛熄灭的因素不仅仅有蜡烛高低、玻璃罩体积等,还要包括实验时的气温等因素(如果教室气温过低,蜡烛燃烧产生的热的二氧化碳马上被降温,矮的蜡烛会先熄灭)。

受学生这一实验探究过程的启发,这位教师对学生课堂实验进行了新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影响课堂实验结果的意外因素研究》课题。

2、搜集资料 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3、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

小课题研究,教师不一定要撰写详细、规范的研究方案,但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从而突出研究重点,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必须明确课题要解决什么教育实践问题?该课题对教育教学质量有哪些方面的改善?

4、实施研究

教师要先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可采用案例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经验总结法等。应特别强调“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况且,所有这些真资料也将成为教师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因此,教师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要特别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可以提升教学实践水平。要注意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修正。小课题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立足于教师个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着眼于解决问题,改变思维方式,转变行为。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要注意与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寻求专家引领。

5、表达研究成果

6.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步骤 篇六

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2103级生物科学(师范)班

姓名:方毅 学号:110153495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步骤

我认为对一个课题研究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是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再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与计划。制定完了实施方案后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组织机构及职责、任务分解落实、实验工作要求等方面做出详细的安排,把任务从时间与人员方面进行具体落实,接下来就是组织课题组成员研究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各类情况,制定前期调查问卷,最后是完成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完善前期调查问卷,首先要写好调查报告,拟定有针对性的具体的研究实施内容与方式,向周围的人发问卷,根据问卷调查,分类撰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接下来是根据以上调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研究实验内容与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兼顾好个案研究。针对调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地进行实验研究,尤其要做好个案的跟踪研究,并对取得的经验或成果进行验证。同时做好研究记录,撰写成果论文与个案分析。进行中期成果测评问卷调查,写好调查报告,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修正研究实验内容与方式。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跟踪好个案研究,进一步完善成果论文与个案分析。最后对研究成果进行终结性问卷测评,完成第二阶段研究工作总结。

第三阶段成果汇集阶段,这一阶段首先要收集整理各类研究资料。其次是认真分析、研讨和总结,初步形成结论。最后写好调查报告,撰写结题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

7.学校课题研究的步骤 篇七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成人有明显的不同,成人的动机更多的来自于对目标的认识,而小学生的动机更多的来自于好奇。当小学生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情景之中产生问题时,往往难以忘怀,并产生强烈的探知欲望。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创设反常情境

在常规的情境中,学生往往不能发现问题。遇到反常的现象时, 学生的好奇心又往往被激发。当学生在好奇中产生了疑问,就会产生认识新知的内在需要,诱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以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可以创设这样一个反常的情境:用多媒体动画分别演示小熊坐在正方形、三角形轮子的汽车上的情境。 看完动画演示后,随着学生的笑声, 适时提出: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或发现?当学生发现轮子反常,难以启动,上下颠簸时,再追问:选择怎样的轮子才能让乘车人平稳驾驶?

巧妙的反常情境,把学生带入了富有情趣的问题探究之中。

2.创设矛盾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将学生引入一系列的矛盾情景之中,让他们产生认知冲突,处于“心欲求而未知其意,口欲言而又不能达其辞”的状态中,引发学生对悬念的层层探究。

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课时,在比较平面的大小时,最直接的方法是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当观察不能明显地得出结果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但如果重叠的方法也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呢?学生想出了数格子的方法,可是当格子的大小不一样时,还是不能比较,又该怎么办?学生经过一系列“冲突”后, 学生终于发现要解决这一问题,格子的大小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这时,教师引出面积单位这个知识点水到渠成。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积单位产生的原因。

二、发现问题,培养探究精神

数学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问题, 就是去找知识的宝藏;解决问题,就是去找开门的钥匙,而这一历程,正是科学精神的培育过程。

1.审视生活,以数学眼光发现问题

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学习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眼光从生活中发现串串数学问题,并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例如 《圆的认识》这节课,针对上一环节的情境,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小熊坐在圆形车轮上感觉平稳舒服呢?”“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圆有哪些特征呢?”“怎么画圆呢?”“圆的大小怎么计算?”“圆有什么用?”……

2.精神引领,以果敢行为提出问题

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从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开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问题并积极主动地从事探究活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就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充满自由与好奇,让学生经常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 自主解决问题。学生成绩再好,不敢提出问题,就是一种失败。

三、自主实践,提高探究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归根到底还是要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而知识的获得,归根到底还是“实践出真知”。为此,数学课堂的研究性学习,应当引导学生开展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学习科学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1.解决问题,在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没有解决问题的现成方法可以套用,必须经过思考探索,不断尝试新的解决方案。因此“解决问题”是研究性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在研究性学习中,从问题的生成,到方法的寻找,再到问题的解决,与研究人员从事科学研究有某种相似之处,都可以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都可以合作探究,都可以进行结果的假设,都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展开验证。为此,这种教学方式, 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深化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好学善思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2.一题多解,在合作中学习优化策略

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无法经历好奇、茫然、激动、充实和喜悦的探究过程,渐渐地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自主性、创造力被扼杀。只有让学生主动探究,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具有“在无人指路的时候也能找到通往知识的大道”的本领,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学习《通分》一课,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3/4和5/6的大小, 看哪组方法最多?哪种方法最好?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只见他们折纸的折纸,画图的画图,也有的拿笔在一起商量讨论。结果交流时,同学们研究出了四种比较好的方法。方法一:用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出这张纸的3/4和5/6,进行比较。方法二:画线段进行比较。方法三: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别化成同分母分数3/4=18/ 24,5/6=20/24,进行比较。方法四: 化成同分子分数3/4=15/20,5/6=15/ 18,进行比较。比较得出第三种方法较简便,从而顺势引出这就是通分。

整个过程都是在教师组织下由学生自己研究,在容易出现偏差之处教师作些点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发现了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喜悦之情不言而喻。让学生通过研究自己去发现,充分暴露了思维过程,不但学会了怎样“发现”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8.我国生态补偿步骤问题研究 篇八

关键词:生态补偿;步骤

一、现阶段我国生态补偿的主要步骤

1.确定补偿标准

按照微观经济学理论,环境保护具有正外部性,生态系统经营者的个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个人效益低于社会效益。如果不对生态系统经营者由于实施森林保护而损失的机会成本进行补偿,就会导致生态服务产品供应不足。[1]因此要通过对生态系统经营者的经济行为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和丧失的机会成本进行补偿,减少或消除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个人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偏差,实现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我国主要根据各个生态成本相互权衡之后来确定生态补偿的标准。

2.确定补偿主体

生态补偿的主体主要根據相关利益者在特定生态保护、破坏事件中的责任和地位予以确定,我国主要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

3.确定补偿对象

国际上基本是通过对补偿区域的环境压力和补偿者的环境目标偏好研究,优化选取补偿区域,提高补偿效益。而我国选择补偿对象的指标单一,比如对大于25°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对象是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对补偿区域可能遭受破坏的风险以及提供的生态服务等方面重视不够,容易对破坏风险较小的区域实施补偿,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4.确定补偿方式

生态补偿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按照不同的准则有不同的分类体系。按照补偿方式可以分为资金补偿、实物补偿、政策补偿和智力补偿等。

二、存在问题

1.生态补偿标准确定不够科学

受限于法律及行政管理能力,我国对生态补偿对象略粗划分,并仅以此为标准发放生态补偿金,这种大一统形成各个地区实际实施效果的重大差异。并且受偿者的需求和补偿者的支付能力及支付意愿也应该是生态补偿的决定性因素,故补偿标准还应考虑生态服务提供者的需求、受益者的补偿能力和支付意愿通过博弈最终确定。而我国“一刀切”的补偿标准明显没有考虑这些问题。

2.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存在空白点

缺乏生态补偿具体制度的立法,如,排污权交易制度。另外,要建立健全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有必要在国家层面建立比较完善和规范的生态补偿机制,以立法的形式研究确定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补偿内容、补偿标准、补偿主体、补贴对象和补偿方式,以此来解决实践中生态补偿制度主体不清晰、标准不统一、补偿形式缺乏多样化以及资金使用不规范、不到位等问题。

3.生态补偿方式存在弊端

(1)以财政补偿力不从心,我国现在仍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并不高,需要政府财政投入和支持的项目还很多,这决定了政府不可能也没有如此强大的财力对生态补偿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处于主导补偿方式地位的政府财政补偿也会显得力不从心。[2]而其它补偿方式在整个生态补偿的方式体系中则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不能全面充分地发挥其对生态的补偿作用。

(2)补偿治标不治本,不论是资金补偿、实物补偿、政策补偿还是智力补偿主要强调的是经济性的补偿。这种单一的经济补偿方式不仅不能调动起一切有利的方式对生态进行补偿,并且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表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补偿的问题。

(3)生态补偿方式尚未以立法方式予以确定,我国生态补偿方式除了上述缺陷外,还存在着目前的立法没有予以明确确定的缺陷。无论是《环境保护法》还是涉及生态保护的有关法律,都没有确立我国生态补偿方式的法律地位。由于立法的缺陷导致我国生态补偿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我国生态补偿机制法律完善的建议

1.建立专门的《生态补偿法》

在确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下,出台《生态补偿法》。生态补偿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部分,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生态补偿是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得于良好实现的途径之一,因此应当在法律层面确定整体的生态补偿制度,出台生态补偿单行法,明确规定生态补偿的责任主体、补偿对象、征收对象、如何去征收补偿费用以及在生态补偿中的违法行为该承担法律责任等一系列的实施程序,增强生态补偿执法的可操作性。[3]

2.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监督管理体制

在立法中,应该明确政府在这一方面的权利义务。政府作为国家和区域的代表和决策者,必然要为此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去保障落实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政府在作为生态补偿机制推动者的同时,也必然要对生态补偿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制定一套严谨有效的监督机制,对生态补偿的各方面进行严格的监督,是生态补偿质量和生态保护有效性的有力保障。

3.优化生态补偿各步骤的计算方式

上文我们分析到,我国目前采用的生态补偿制度,在确定生态补偿对象以及生态补偿标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政府机关为了方便,大多采用“一刀切”的制度,基本上不考虑由于个体差异以及地方差异。不仅如此,由于我国还处在生态补偿的起步阶段,目前现有的补偿制度规定并不全面,导致最终在执行的时候没有制度以及法律可以依据,生态补偿制度形同虚设。因此要发展生态补偿制度,单单制定一些程序上法律规定的是不足以满足生态补偿实际操作的需要的。对于生态补偿各个步骤的计算方式,也应该开发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先进方法才行。

参考文献:

[1]赵翠薇,王世杰.生态补偿效益、标准——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地理研究2010,29(4):598-606

[2]王军锋,侯超波,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框架与补偿模式研究——基于补偿资金来源的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2):23-29

[3]王军锋,侯超波,闫勇,政府主导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对子牙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7):101-105

作者简介:

刘威(1993年~),男,汉族,籍贯:四川成都,研究方向:公司法/金融法。

9.七 课题研究步骤 篇九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9年10月至2009年6):包括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方案设计查阅相关理论文献,制定实施细则。

2.实施阶段(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包括学案编制和课例展示。课题组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分课型进行研究,并举行研究课和研讨活动。

3.总结阶段(2010年5月至2010年9月):归纳资料,分析数据,对实验进行修改完善,使三维高效大课堂最终定型,并在学校全面开展。

八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从2009年10月开始进行,至2010年9月结束,为期一年;参与研究的教师包括杏坛名师刁士强,英语高级教师宋金平、代静、孙春艳和干劲十足的青年教师吴静、孙新玲、宋鸿雁、苏倩倩。参加研究的班级是整个高二年级。整个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及国内外关于三维高效大课堂理论,并在学校

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去兖州一中、微山一中、洋思中学听课学习其先进的高效课

堂理论和实践,回来之后结合自身学校学生情况,我们形成了适合自己的教学

体系,确立了课题。

第二、实施阶段:包括学案编制和课例展示。如果说课例展示是灵魂那学案编制就是

基础。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对我们的课题非常关心,多次来课题组指导,给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很大的支持;教研员田胜利、肖伟他们都是市级优秀教师理

论经验丰富也都主持或参与过多项课题研究,给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再结合各方意见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把课题分成四个子课题:词汇课、阅

读课、语法课和综合复习课。学案编制具体安排如下:

词汇课——每单元一课时,由刁士强和宋鸿雁负责

阅读课——每单元两课时,由代静和苏倩倩负责

语法课——每单元一课时,由宋金平和孙新玲负责

综合课——每单元一课时,由孙春艳和吴静负责

每单元还会根据教材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第三、总结阶段

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形成研究论文。进行研究成果的推广,采用

10.幼儿教育研究论文撰写的一般步骤 篇十

㈠总体规划

撰写研究论文,首先要全盘考虑。如果不经详细的全盘考虑而贸然动笔,很可能以后得花很大的精力修改,甚至推翻重写。这全盘考虑就是总体规划,它包括:

⒈谋篇构思

谋篇构思就是对文章表达方式的考虑。应考虑以下几点:①论文的重点是什么。为了突出重点,应把主要观点放在最显要的地方;②论文结构比例安排的匀称——论文正文各部分的篇幅比例应与内容的重要性大致相当,并避免长短过于悬殊。例如并列的观点,其分别论述的篇幅就不应一大一小;③论文层次顺序安排的逻辑连贯性。一篇论文,其层次安排要根据一定的因素考虑,这些因素包括研究论文的类型、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观点的重要性、论证逻辑顺序、时间顺序、作者所强调的内容、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等。

⒉拟定提纲

拟定提纲是谋篇构思的具体化,它对保证论文的写作质量至关重要:一是帮助作者进一步地构思,防止思路过早定型;拟定提纲的过程可使构思更加成熟。二是保持论文首尾贯通、逻辑严密。提纲是论文的缩影、蓝图,提纲中出现的结构上的毛病比成文后更易于发现和修改,修改论文提纲的代价比修改论文的更小,三是有利于强调重点。在拟提纲的过程中,作者将更清楚意识到论文中哪些内容是重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它们应占多大篇幅。总之,提纲使作者的写作思路具体化,利于作者去推敲、完善,从而保证论文的质量基础。

写作提纲是论文的“骨架”,是作者对论文的设计蓝图。撰写科研论文,一般都应该先写好提纲,然后按提纲写作。如果不先拟好提纲,一开始就急于动手撰写,常常会走弯路,并有可能全部返工。

写作提纲分为条目提纲和观点提纲两类。条目提纲就是从层次上列出研究报告的纲目,而观点提纲则是在此基础列出各部分所要叙述的观点。

提纲的形成一般是由大到小,先粗后细,先观点后材料,逐层细化。提纲的粗细,反映了作者对写作内容思考的深度。提纲越细,说明思考得越深、越具体,在动笔写作时就越“顺手”。

编写提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清理思路的过程。所谓清理思路,就是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秩序,是对文章的思考过程。事物总是按一定的秩序有条理地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按一定的秩序才能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正确的思路,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反映了事物运动变化的条理性、规律性。由于客观事物运动变化过程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因而人们的思路在开始时,往往也反映出多层次和复杂的状况。思路的层次性,是文章划分层次的重要依据。思路的复杂性,可以使我们想到更多方面,形成文章结构上的差异。

在清理思路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是:①中心思想明确。只有围绕着一定的目的和中心,思路才可能是清晰的。整篇文章的中心,各段落的中心,都应该非常明确。②构思论证方法。要考虑观点与材料怎样才能做到有机统一,如何对中心论点以及分论点进行科学的严密的论证。③细致地考虑文章的结构形式。一篇论文的结构往往是呈树状的,中心是主干,每一分支问题是支干,支干还可以再分,思路越宽广,论文的分支就越多越细。至于各分支问题如何安排组合,除了要考虑它们之间内在的纵横联系外,还必须考虑论文的整体结构上的美。

对清理思路的要求,也就是对编写提纲的要求。经过认真清理思路后,编写出来的提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纲初稿完成后,还要全方位作一次检查和修改:

⑴整体性:①是否突出主题?②观点是否明确?③主次搭配是否平衡?

④内容安排是否符合逻辑?⑤前后是否一致?

⑵层次性:①论点、论据、逻辑是否符合?

②论点与论点之间是否混乱?③过渡是否自然?

⑶制约性:①各部分是否有机联系?②是否偏离中心?

③论点、论据之间关系是否密切?

㈡实际写作的要求

论文写作时,我们要按照拟好的写作提纲,以及该种类型论文的撰写格式进行。在写作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⒈观点上力求创新

研究的生命在于创新,研究论文的价值是创新。作者应在论文中尽可能地反映自己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新见解、新观点。但是创新必须以科学为基础,它有赖于立论的准确、论据的充分、论证的严密。

⒉观点和材料必须一致

论文订以观点为轴心,用资料、数据说明观点,做到资料、数据与观点相统一。也就是说,要协调好论文的论题、论据、论证三个要素。论文的观点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自对大量事实材料的提炼。这些材料可以成为作者观点的论据,但并非所有的材料都要堆砌到论文中,作者必须围绕主要的观点来选取最典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作为论据。目前幼儿教师的一些研究论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协调不好论题、论据、论证这三个要素。具体表现是:①论述与题目不一致。观点不明确,对所要论述的变量的概念没有进行明确界定,还不清楚究竟要说明什么就开始组织材料进行论证,结果导致用大量论据论证了半天却与论题风马牛不相及。②只有观点却没有论据。论文空洞无物,坐而论道,没有说服力。③有材料,但不知论点是什么。即缺少分析,不得要领。④在教育理论的应用上,或一点儿理论分析都没有,完全是就事论事,或通篇是理论的堆砌。

⒊行文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对于行文表达,吕叔湘先生认为,写文章要注意三件事:⑴要明白,可以使读者少用精神瞎猜;⑵要简洁,可使读者少用时间;⑶要生动,可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三点也适合研究论文的写作。初学写论文者在表达方面易犯的毛病有:

①逻辑问题。这类问题表现在部分与整体并列、种属并列;先后发生的事写成同时发生;因果无据的事情却使用诸如“因为”“所以”等因果关联词。

②费解。表达不明白,特别是引用外国资料时,译文不通顺,晦涩难懂。

③烦冗。随便用词、意思重复,罗嗦冗长。

④岐义。一句话可以引出不同的理解。

⑤层次不清。这往往在长句中容易出现。句子一长,主、谓、宾语这些句子的主要成分就会淹没在次要成分的堆砌中,使人如堕雾中,难辨其向。

㈢撰写初稿

一篇研究论文往往要几易其稿才能最终完成。初稿是将表达的内容具体落实到纸上,见诸于文字。然后从文章结构、意义的连贯、修改。撰写初稿,作者要牢记论文的主题,每一项内容、每一个观点必须切题。所写内容之间要有逻辑联系。如果作者在论文的准备阶段作了大量的笔记和卡片,那么撰写初稿就会变得容易得多,只需要将有关笔记或一组卡片摆在面前,所有信息便一目了然,只需按论文提纲的需要,组织编排就行了。初稿最好用文稿纸定,这样便于补充和修改。凡引用部分要注明出处。写作角度常用第三人称,不用第一人称。

㈣思考与修改

写论文不能指望写完最后一个字就大功告成了。好文章必须经过不厌其烦地思考和修改,所以有人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是很有道理的。

修改文章的方法有热改法和冷改法。热改法,是指在初稿完成后,趁热打铁,立即进行修改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记忆清晰,印象鲜明,改动及时,避免遗忘。缺点是:由于作

者处于写作兴奋状态,对需要删改部分不易看出,往往难以割爱;再者论文刚脱稿,原有思路有滞后性。一写完就修改,往往跳不出原构思圈子。所谓冷改法,就是初稿完成后,放上一段时间再修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热改法不够冷静、清醒的缺点。而搁一段时间后再修改,原有思路淡薄了,也许会得到新的启发或有新的想法,这时再修改,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如果可能,论文修改后还应当请人批评,再修改,因为“旁观者清,当局者类。”自己写文章,总认为“文章自己的好”,看不出毛病来,而别人站在比较超脱的地位,容易发现文章中的毛病。一个人写文章,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文章写完后请别人来看看,听听别人的批评,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然,作者在听了别人意见后,要进一步消化、分析、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进而通盘考虑,摒弃自己的成见,吸收他人真知灼见,使论文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

修改论文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去考虑。应先考虑大问题再考虑小问题,先考虑整体问题再考虑局部问题。具体包括以下问题:

⒈全局性问题论文是否真正地阐述了所研究的问题而不是重复众所周知的常识;论文中是否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对自己的观点是否提供了有力的事实和足够的论证;论文是否反映了本研究的突出贡献等。

⒉局部性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数据是否准确;说明是否清楚;前后是否呼应;概念表达是否准确;用词是否确切等。

⒊细节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错别字、标点符号、图表、参考文献、页码等。

研究论文修改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对自己提出上述问题,并逐一解决的过程。经过对草稿进行修补、删除、更换、移动等种种加工后,文章篇幅应保持在适当的长度,一般以5000字以内为宜。各杂志要求不一,但最多不超过8000字。

㈤定稿

初稿完成以后,不必急于修改,间隔数日,再去重读,会使作者从初稿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能比较客观地去重新审视初稿。定稿时,必须通盘考虑研究论文的所有细节,必要时应毫不犹豫地重定某些部分。有时也可将初稿送呈专家或同事一阅,让他们对论文内容、结构、文字不胜枚举述等方面提出意见和评论,以便充实、修改。在提交论文之前还需要对论文作最后润色。终稿时,作者应满怀信心地认为这是他所写的最好的研究论文。

11.探究学习基本步骤与问题类型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探究学习;基本步骤;问题类型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32-02

一、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

1.体育教师讲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对于学生探究学习来说,什么因素是必备条件,那就是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体育知识储备,他们是否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思考与回答问题的能力。如果这些知识与能力不足,那么,探究学习实际上是很难有效地进行的。下面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些体育知识和能力通过什么途径来获得呢?一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二是通过体育教师的讲授指导。在探究学习实践中,我们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要与体育教师的讲授指导相结合,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2.合理地设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能否帮助学生解决探究学习中面临的“目的虽然明确但怎么才能达到”的心理困境问题,当学生在学习内容与其原有认知水平不契合、不匹配时,疑难问题会成为学生急切必须解决的心理困境问题。所以,合理地设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情境,首先是要给予学生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学习内容,然后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机,继而是开发学生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新问题的创新性解决能力等。合理地设计问题的情境根本在于必须合理地进行问题设计,严格来说,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问题的探究学习,是对学生没有产生一定心理困境的学习,探究的意义和价值都会大打折扣。所以,合理地设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情境是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3.提出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要素

在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学内容都大同小异,问题会经常地出现,同样也会降临到许多老师和学生头上,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发觉到问题的存在并且把它提出来,这就是老师和学生都存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差异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敏锐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教师和学生,当然由体育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探究学习是比较多见的。探究学习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有一定深度、有一定难度的,一般来说是从记忆性问题开始,其后向理解性问题过渡,最后向创造性与批判性问题推进,所谓先易后难、层层递进、逐渐提高就是这个意思。

4.探究学习时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最重要

问题提出之后,如何组织与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体育教师要考虑下述一系列的问题,如确定探究学习的进度;预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开展非指导性的探究;明确探究学习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明确体育教师指导的重点,如何指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怎样指导才算充分;及时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适时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适时指导学生向其他人或同学求助等,这些都是体育教师在探究学习中要考虑的具体问题,也充分表明了探究学习时体育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是多么的重要。

5.探究学习的及时反馈与总结不可少

探究学习的及时反馈与总结必不可少,探究学习中,体育教师的理解更深刻,知识与技能的水平更高,在探究学习与指导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在不受众多背景性知识的约束下,可能会有更独特的视角,因此,在探究学习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应加以鼓励。探究学习中,学生可能并没有找到应该有的答案,可能有一些对问题的不同于常理的理解,也可能因学习能力有限、知识准备不足而没有真正投入到探究学习之中,体育教师要思考不同情况出现后的对策,做好随机应变的准备。

二、探究学习的问题类型

探究学习的关键是要能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具有一定难度、具有一定探究意义与价值的问题。那么,探究学习的问题都有哪些类型呢?常见的问题类型有以下几种,我们以体育老师在抢篮板球教学中的探究学习为例,对问题类型进行分类叙述。

1.“是什么”类型

回答这类问题,就是要指出或确认某个经验事实。如体育教师提的探究问题是,同学们现在看一场篮球比赛录像,我们观察到,投篮命中率高的球队一般投篮命中率可以达到60%~70%的比率,而投篮命中率低的球队一般投篮命中率却只有30%~40%,那么,60%~70%与30%~40%之间的比率差距是怎么造成的呢?学生讨论后,回答:“60%~70%的球队比30%~40%的球队抢到篮板球多。”“很对,这说明抢篮板球的学习是不是很重要?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与掌握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师用探究问题做课的导入很成功。

2.“为什么”类型

回答这类问题,就是要寻找事物或现象之间内在的因果联系,从而对某个或某类经验事实提供一定的理论解释,或者针对某种理论提供一层比一层深的理论解释。如看录像中,体育教师继续提问:“下面注意观察,抢篮板球成功技术实际上只占20%,如果几个人抢篮板球,怎样才能有效地抢到篮板球?”学生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然后选了一名学生进行回答:“要想抢到篮板球,我们感觉要先站好有利位置进行卡位。” 体育老师说:“回答得很好,这正是我们这节课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内容。”这个问题的抛出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3.“有何用”类型

可以从事物或现象的应用方面提出问题。如体育教师提的探究问题是,同学们注意看,我做两个不同的示范动作,这两个示范动作不同点在什么地方?有学生抢先回答:“一个动作有转身,一个动作没有转身。”“很好。”体育教师进而追问:“转身为什么呢?”学生不太坚定地回答:“为了寻找起跳时机。”另一名学生赶紧接着回答:“还是为了有利于快攻。”这个问题链对抢篮板球后的快攻路径交代得很清楚,把学生的思路一步步引导到体育教师想要的答案上。体育教师继续问:“抢篮板球时,双手和单手有什么区别呢?”学生回答:“单手高。”很实用的问题一下就让学生理解了单双手抢篮板球的不同意义了。

4.“如何做”类型

根据对学生“如何做”要求的不同,需要学生能将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如体育教师提的探究问题是:“下面我们要观察的是,一个进攻队员正在运球(教师示范),防守队员可以有三种常用的破坏他运球的动作,哪三种动作呢?”一名学生回答:“我知道可以掏球。”学生一边回答一边做了一个掏球的动作,“正确,还有么?”体育教师肯定后,再做了一个防守动作,学生回答:“防守。”“很好,如果我做这个动作呢?”(教师做了一个长传动作),学生回答:“跑”“对,也就是快攻。”体育老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继续问:“如果投篮呢?” 学生回答:“抢篮板球。”上述问题层层推进,引导学生不停地思考根据动作变化怎样进行积极的反应,解决“如何做”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不错。

12.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步骤研究 篇十二

关键词:时序逻辑电路,原始状态,电路设计

1 设计方法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方法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设计要求;原始状态图;最简状态图;状态分配;选定触发器类型,求出状态方程、驱动方程和输出方程;画逻辑电路图并检查能否自启动[1]。但是在现有教材中,原始状态的确定并没有被突出和强化,事实上,原始状态的罗列是联系设计要求和原始状态图之间的一个重要的纽带,因此分析设计任务,列出原始状态对于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设计研究,完善了时序逻辑电路设计的一般规律、原则及方法[1,2]。

2 实例设计分析

设计一种铁路平交道控制电路来控制道栅门的放下与升起,如图1所示,在P1和P2两处设置感测组件,用以感测火车是否经过,此两点相距足够远,同一列火车不会同时被此两处感测组件所侦测,当火车任何部位位于P1和P2两处之间时,平交道栅门应放下,否则升起栅门[3]。

(1)设计任务分析。

P1和P2出放置两个感测组件,设P1、P2处的输出信号分别为P1、P2,当火车经过P1和P2时,输出信号1;当火车未压到P1和P2时,则输出0。AB两个栅门由Z控制,当Z=0时栅门打开;当Z=1时栅门关闭。

(2)原始状态分析。

电路原始状态转化图的正确与否首先取决于原始状态是否符合要求,也就是原始状态数是否涵盖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其次再决定于状态转换关系是否正确,原始状态的定义不同,最简状态的物理含义以及最简状态转换图也会不同。

首先,铁路为双向的,所以火车可以从东向西,也可以从西向东;其次P1和P2相距足够远,火车不可能同时压住两个感测组件。原始状态分析如下:火车从西向东时,火车没有到达P1处,则P1P2=00;火车压住P1,则P1P2=10;火车处于P1、P2之间,则P1P2=00;火车压住P2,则P1P2=01;火车驶出P2,则P1P2=00;火车从东向西时,火车没有到达P2处,则P1P2=00;火车压住P2,则P1P2=01;火车处于P1、P2之间,则P1P2=00;火车压住P1,则P1P2=10;火车驶出P1,则P1P2=00。在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过程中,原始状态的定义方法并不唯一,现给出两种原始状态的定义方法。

1)原始状态定义方法一。由以上分析可定义如下7个原始状态:

状态S1 火车在P1和P2区间之外,对应输入P1P2=00。

状态S2 火车自西向东行驶,并压在P1上。

状态S3 火车继续自西向东行驶,且位于P1和P2之间。

状态S4 火车仍自西向东行驶,并压在P2上。

状态S5 火车自东向西行驶,并压在P2上。

状态S6 火车继续自东向西行驶,且位于P1和P2之间。

状态S7 火车仍自东向西行驶,并压在P1上。

(a)由原始状态分析可列出原始状态转换如表1所示。

(b)状态化简及状态定义。根据化简原则,在相同输入下有相同输出且转换到同一次态的状态可以合并的原则,状态S2和状态S3可以合并为一个状态,称S2状态;状态S4和状态S7可以合并为一个状态,称S4状态;状态S5和状态S6可以合并为一个状态,称S5状态。此4个最简状态所具有的物理意义分别为:S1:火车处于P1、P2之外,P1P2=00,Z=0;S2:火车从西向东行驶,压住P1,和处于P1、P2之间,P1P2=X0,Z=1;S4:火车从东向西行驶,压住P2,和处于P1、P2之间,P1P2=0X,Z=1;S5:火车从西向东行驶,压住P2,P1P2=01,Z=1以及火车从东向西行驶,压住P1,P1P2=10,Z=1。可得简化状态转化表如表2所示。

根据最简状态转换表,按照常规设计步骤即可得到状态方程、驱动方程和输出方程,最终画出系统电路图。

2)原始状态定义方法二。

也可转换思路改变定义原始状态的方法,定义如下6个原始状态:

状态S1 火车在P1和P2区间之外,对应输入P1P2=00。

状态S2 火车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行驶,且位于P1和P2之间。

状态S3 火车自西向东行驶,且压在P1上。

状态S4 火车自西向东行驶,并压在P2上。

状态S5 火车自东向西行驶,并压在P2上。

状态S6 火车自东向西行驶,并压在P1上

(a)由原始状态分析可列出原始状态转换表如表3所示。

(b)状态化简及状态定义。根据化简原则,在相同输入下有相同输出且转换到同一次态的状态可以合并的原则,状态S3和状态S5可以合并为一个状态,称S3状态;状态S4和状态S6可以合并为一个状态,称S4状态。此4个最简状态所具有的物理意义分别为:S1:火车处于P1、P2之外,P1P2=00,Z=0;S2:火车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行驶,且位于P1和P2之间。P1P2=00,Z=1;S3:火车自西向东行驶,压在P1上或火车自东向西行驶,压在P2上。S4:火车自西向东行驶,压在P2上或火车自东向西行驶,压在P1上。P1P2=01,Z=1以及火车从东向西行驶,压住P1,P1P2=10,Z=1。可得简化状态转化表如表4所示。

3 结束语

在数字电子技术各个版本教材中,对原始状态的定义都不作重点阐述,或含糊不清或一笔带过。事实上,除了计数器的设计,像自动售货机、序列代码检测电路等一些教材上的设计实例,在设计分析过程中,原始状态的分析对设计成功与否以及设计过程是否清晰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铁路平交道控制电路设计过程中原始状态的分析,对原始状态做了两种定义,都能得到逻辑关系正确的最简状态转换表,但显然第二种定义方法由于原始状态定义较合理,其最简状态的逻辑含义也更清晰。因此,在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过程中,原始状态的分析和定义应被列入设计步骤或在设计过程中被强化。

参考文献

[1]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夏路易.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秦曾煌.电工学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蔡宪承.基于Multisim的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与仿真[J].电子科技,2010,23(12):12-13.

13.研究生网上选课步骤 篇十三

一、进入研究生院主页(网址:http://gra.csu.edu.cn/yjsy/),点击“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输入帐号(为本人学号)、密码(初始密码为本人身份证号后8位),登录,进入“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界面。

二、确认导师,录入本人“基本信息、住宿信息、工作简历、家庭成员、入学前学历信息”等。

三、核实学籍信息。

如学籍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有误,请将公安机关出具的更改姓名或身份证号码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交所在二级单位研究生助理。由助理统一报学校后,再报上级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只有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同意更改研究生信息后(研究生从12月1日起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询学籍信息),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办才能按更改后的研究生信息在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更改研究生信息。研究生信息经教育部审批上网后,不能再更改。

四、请认真阅读“中南大学研究生学术诚信承诺书”,提交后进入研究生“注册

“界面。点击“注册”。

五、注册后,研究生从“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中”(以下简称“系统”)学习研究生

培养方案、研究生手册及有关管理规章制度。

六、研究生在“系统”中确定培养方案。

七、研究生根据培养方案在导师指导下确定个人全程修课计划,并录入到“学习

管理”板块的“制订修课计划”中。

八、研究生根据个人修课计划,在“学习管理”板块的“学期选课”中选修本学

期课程。

研究生院培养办

14.学校课题研究的步骤 篇十四

首先,声明一点,美国大学没有一个集中的招生过程,只要你有能力,你便可以申请尽可能多的学校。对于申请美国大学的数量,并没有限制。这点与中国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区别。

1、提前规划和准备(最短为一年时间)

留学360表示:无论是DIY或是寻求留学中介的帮助,最核心的一点做好美国留学规划,这是贯穿你整个申请流程最重要的一环,所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这段期间,搜集美国留学相关信息,了解美国留学院校。常用渠道:百度、微信公众号(留学相关)、留学杂志、留学书籍。逐渐进入留学状态。

2、参加入学考试需要的成绩(语言成绩)

一般要留出3-6个月的时间来集中准备入学的语言考试,主要包括TOEFL,本科SAT,硕士GRE或者是GMAT。为了取得更加满意的成绩,从而选择排名靠前的院校,或许大家要经历多次考试才能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忠告:不要为了刷分,耽误其他准备工作的进行。

3、选择院校

可以说是申请美国留学流程的重点,主要应对方法是结合各个机构或杂志公布(US News、QS、THE、ARWU)的美国大学最新排名,在结合自己的成绩和背景来定校。逐渐缩小范围,确定目标院校。

4、文书的准备(推荐信-个人陈述-个人简历-成绩单-其他证明材料等)

这个环节相对来说,要准备的东西比较多。不过大家不要担心,只要细心准备,便可以轻松应对。

推荐信:找到合适的推荐人,一般2-3封英文推荐信,主要包含内容:学习成绩、学术成果、在校表现等。优点固然重要,可以适当体现缺点(能够弥补和改进),这样更客观;

个人陈述:简明扼要,最重要是你真实的一面,切忌盲目夸大;

个人简历:个人简历是申请人的说明书,因为他会影响审核老师对于你的第一印象。忠告:千万不要抄袭,美国院校十分在意这点,切记;

成绩单:找自己的学校索要成绩单,并且加盖公章。如果你还需要准备一份英文版的成绩单,也要加盖公章;

其他证明材料:能够体现你优秀背景的,比如国内竞赛证书、学校或社团活动证明,美国大学十分看中申请者的综合素质,所以材料准备越详细越好。

温馨提示: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证明材料,就是经济担保证明,出示一份能够支撑申请人在美国一年的学费加生活费的存款证明即可。

5、正式提出申请(网申)

把准备好的材料,按照美国院校官网要求进行提交,有部分材料是不能通过网申提交的。此类材料在寄送时,要注意写上自己的网申id,以便学校匹配。材料寄出后,要经常查看相关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找到院校进行沟通解决。

6、等待录取通知

这个过程可能对于申请者来说是最煎熬的,大家不妨在这段期间巩固一下自己的英语水平,平时多关注一些有关美国生活、文化等这类常识性问题,为未来的留学生活做铺垫。另一方面可以分散你的注意力,避免因为过度紧张而影响接下来的准备工作。

7、办理美国留学签证

准备好签证所需的一系列材料之后,向美国驻华领事馆申请留学生签证。留学签证所需要准备的材料请看办理美国留学签证所需材料分享。

15.学校课题研究的步骤 篇十五

关键词:扫描,权限,后门

信息网络和安全体系是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但是, 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深入、认识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 现有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建设已提上工作日程。

入侵攻击有关方法, 主要有完成攻击前的信息收集、完成主要的权限提升完成主要的后门留置等, 下面仅就入侵攻击的对策及检测情况做一阐述。

对入侵攻击来说, 扫描是信息收集的主要手段, 所以通过对各种扫描原理进行分析后, 我们可以找到在攻击发生时数据流所具有的特征。

1 利用数据流特征来检测攻击的思路

扫描时, 攻击者首先需要自己构造用来扫描的IP数据包, 通过发送正常的和不正常的数据包达到计算机端口, 再等待端口对其响应, 通过响应的结果作为鉴别。我们要做的是让IDS系统能够比较准确地检测到系统遭受了网络扫描。考虑下面几种思路:

1.1 特征匹配。

找到扫描攻击时数据包中含有的数据特征, 可以通过分析网络信息包中是否含有端口扫描特征的数据, 来检测端口扫描的存在。如UDP端口扫描尝试:content:“sUDP”等等。

1.2 统计分析。

预先定义一个时间段, 在这个时间段内如发现了超过某一预定值的连接次数, 认为是端口扫描。

1.3 系统分析。

若攻击者对同一主机使用缓慢的分布式扫描方法, 间隔时间足够让入侵检测系统忽略, 不按顺序扫描整个网段, 将探测步骤分散在几个会话中, 不导致系统或网络出现明显异常, 不导致日志系统快速增加记录, 那么这种扫描将是比较隐秘的。这样的话, 通过上面的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不能检测到它们的存在,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 扫描是无法绝对隐秘的, 若能对收集到的长期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可以检测出缓慢和分布式的扫描。

监测敏感目录和敏感类型的文件。对来自www服务的脚本执行目录、ftp服务目录等敏感目录的可执行文件的运行, 进行拦截、仲裁。对这些目录的文件写入操作进行审计, 阻止非法程序的上传和写入。监测来自系统服务程序的命令的执行。对数据库服务程序的有关接口进行控制, 防止通过系统服务程序进行的权限提升。监测注册表的访问, 采用特征码检测的方法, 阻止木马和攻击程序的运行。

2.2 文件完备性检查。

对系统文件和常用库文件做定期的完备性检查。可以采用checksum的方式, 对重要文件做先验快照, 检测对这些文件的访问, 对这些文件的完备性作检查, 结合行为检测的方法, 防止文件覆盖攻击和欺骗攻击。

2.3 系统快照对比检查。

对系统中的公共信息, 如系统的配置参数, 环境变量做先验快照, 检测对这些系统变量的访问, 防止篡改导向攻击。

2.4 虚拟机技术。

通过构造虚拟x86计算机的寄存器表、指令对照表和虚拟内存, 能够让具有溢出敏感特征的程序在虚拟机中运行一段时间。这一过程可以提取与有可能被怀疑是溢出程序或与溢出程序程序相似的行为, 比如可疑的跳转等和正常计算机程序不一样的地方, 再结合特征码扫描法, 将已知溢出程序代码特征库的先验知识应用到虚拟机的运行结果中, 完成对一个特定攻击行为的判定。

虚拟机技术仍然与传统技术相结合, 并没有抛弃已知的特征知识库。虚拟机的引入使得防御软件从单纯的静态分析进入了动态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境界, 在一个阶段里面, 极大地提高了已知攻击和未知攻击的检测水平, 以相对比较少的代价获得了可观的突破。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虚拟机在合理的完整性、技术 (上接125页) 书馆内部呈现出一派生机勃技巧等方面都会有相当的进展。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已经实现的虚拟机技术在未知攻击的判定上可达到80%左右的准确率。

3 后门留置检测的常用技术

3.1 对比检测法。

检测后门时, 重要的是要检测木马的可疑踪迹和异常行为。因为木马程序在目标网络的主机上驻留时, 为了不被用户轻易发现, 往往会采取各种各样的隐藏措施, 因此检测木马程序时必须考虑到木马可能采取的隐藏技术并进行有效地规避, 才能发现木马引起的异常现象从而使隐身的木马“现形”。常用的检测木马可疑踪迹和异常行为的方法包括对比检测法、文件防篡改法、系统资源监测法和协议分析法等。

3.2 文件防篡改法。

文件防篡改法是指用户在打开新文件前, 首先对该文件的身份信息进行检验以确保没有被第三方修改。文件的身份信息是用于惟一标识文件的指纹信息, 可以采用数字签名或者md5检验和的方式进行生成。

3.3 系统资源监测法。

系统资源监测法是指采用监控主机系统资源的方式来检测木马程序异常行为的技术。由于黑客需要利用木马程序进行信息搜集, 以及渗透攻击, 木马程序必然会使用主机的一部分资源, 因此通过对主机资源 (例如网络、CPU、内存、磁盘、USB存储设备和注册表等资源) 进行监控将能够发现和拦截可疑的木马行为。

3.4 协议分析法。

协议分析法是指参照某种标准的网络协议对所监听的网络会话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判断该网络会话是否为非法木马会话的技术。利用协议分析法能够检测出采取了端口复用技术进行端口隐藏的木马。

1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步骤和要求 篇十六

一、《报告》编制依据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及其批复(2)文件

(3)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部门发展规划,(4)如江河流域开发治理规划、铁路公路路网规划、电力电网规划、森林开发规划等

(5)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6)国家矿产储量委员会批准的矿产储量报告及矿产勘探最终报告

(7)有关机构发布的工程主建设方面的标(8)准、规范、定额

(9)中外合资、合作项目各方签订的协议书或意向书

(10)编制《报告》的委托合同(11)

(12)其他有关依据资料

二、《报告》结构和内容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应按以下结构和内容编写:

(一)总论

1、项目提出的背景

2、项目概况

3、问题与建议

(二)市场预测

1、市场现状调查

2、产品供需预测

3、价格预测

4、竞争力分析

5、市场风险分析

(三)资源条件评价

1、资源可利用量

2、资源品质情况

3、资源赋存条件

4、资源开发价值

(四)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构成2、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的比选

3、推荐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4、技术改造项目与原有设施利用情况

(五)场址选择

1、场址现状

2、场址方案比选

3、推荐的场址方案

4、技术改造项目现有场址的利用情况

(六)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1、技术方案选择

2、主要设备方案选择

3、工程方案选择

4、技术改造项目改造前后的比较

(七)原材料燃料供应

1、主要原材料供应方案

2、燃料供应方案

(八)总图运输与公用输助工程

1、总图布置方案

2、场内外运输方案

3、公用工程与辅助工程方案

4、技术改造项目现有公用辅助设施利用情况

(九)节能措施

1、节能措施

2、能耗指标分析

(十)节水措施

1、节水措施

2、水耗指标分析

(十一)环境影响评价

1、环境条件调查

2、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3、环境保护措施

(十二)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1、危险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2、安全防范措施

3、卫生保健措施

4、消防设施

(十三)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组织机构设置及其适应性分析

2、人力资料配置

3、员工培训

(十四)项目实施进度

1、建设工期

2、实施进度安排

3、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与生产的衔接

(十五)投资估算

1、建设投资估算

2、流动资金估算

3、投资估算表(十六)融资方案

1、融资组织形式

2、资本金筹措

3、债务资金筹措

4、融资方案分析

(十七)财务评价

1、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2、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估算

3、财务评价报表

4、盈利能力分析

5、偿债能力分析

6、不确定性分析

7、财务评价分析

(十八)国民经济评价

1、影子价格及评价参数选取

2、效益费用范围与数值调整

3、国民经济评价报表

4、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5、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十九)社会评价

1、项目对社会影响分析

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3、社会风险分析

4、社会评价结论

(二十)风险分析

1、项目主要风险识别

2、风险程度分析

3、防范风险对策(二十一)研究结论与建议

1、推荐方案总体描述

2、推荐方案优缺点描述

3、主要对比方案

4、结论与建议

三、《报告》文本格式

(一)《报告》文本排序

(1)封面。项目名称、研究阶段、编制单位、出版年月、并加盖编制单位印章。

(2)封一。编制单位资格证书。如工程咨询资质证书、工程设计证书。

(3)封二。编制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管理负责人、法人代表名单。

(4)封三。编制人、校核人、审定人名单。

(5)目录。

(6)正文。

(7)附图、附表、附件。

上一篇:召开中层干部会议的通知下一篇:梁思成中国建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