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费用成本

2024-08-15

财务费用成本(精选11篇)

1.财务费用成本 篇一

中级财务管理难点总结: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计算分析

(1)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其中: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预算成本)÷预算产量下标准总工时

(2)两差异法:耗费差异+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实际成本-预算成本)+(预算成本-标准成本)

=耗费差异+能量差异

其中:

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标准分配率×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

(3)三差异法(耗费差异+产量差异+效率差异)——将两差异法中的能量差异进一步分解为:产量差异+效率差异

能量差异=标准分配率×(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工时)+(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

=标准分配率×(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

=产量差异+效率差异

2.财务费用成本 篇二

一、财务会计中股利应该作为成本费用核算的原因

1. 从会计主体假设来分析。

财务会计核算的是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 而不是企业的经济业务。既然债权人和所有者都是会计主体的外部人, 那么所有者要求的收益也就不应该包含在会计主体的收益当中。所以, 股利应该作为会计主体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在财务会计中作为成本费用核算。

2. 从股利的性质来分析。

根据成本的定义, 股利实际上是为了使用权益资金而必须支付的代价, 因为在使用权益资金的过程中, 会计主体是可以获得利益的, 而使用的权益资金在当今高速发展的资本市场中是作为一种金融资本来使用的, 资本是可以增值的, 那么对于所有者来说, 他必然会要求一部分的增值也就是必然会要求一部分的收益。股利就是权益资金所要求的收益, 是会计主体使用权益资金而支付的代价, 因此完全符合成本费用的定义, 所以股利应该作为会计主体的成本费用来核算。

3. 从利息、股利和债务资金、所有者权益资金的相似性来分析。

利息实际上就是企业的债权人所要求的收益, 它是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是债务资金的资金成本;而股利实际上是企业的所有者所要求的收益, 同样也是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是所有者权益资金的资金成本。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利息和股利的性质是一样的, 都是由于使用外部资金而需要支付的代价。另外, 债务资金与所有者权益资金实际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目前的资本市场中就有很多方法可以使债务资金和所有者权益资金相互转化, 如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在现行资产负债表中, 应付股利和应付利息是作为一种短期负债来列支的, 实际上表明应付给所有者的股利和应付给债权人的利息一样是负债。在财务会计等式的发展过程中, 本来就出现过“资产=权益”的等式, 也就是说, 债务资金和所有者权益资金都是权益资金, 它们的性质没有多大的区别。

4. 从所有者对会计主体的所有权来分析。

在股份制公司中, 出资人很多, 尤其是当每一个出资人的股份数达不到50%时, 出资人对会计主体的处置权就大大减弱了, 每个出资人都不能轻而易举地终止这个会计主体。何况, 现在每个国家都有一些保护职工权益的法规, 从而更加削弱了出资人对会计主体的处置权。另外, 实际上现在的股东主要目的在于赚钱, 在他们的收益中大部分是由股票的买卖价差而形成的, 而股利在他们的收益中仅占很小的一部分。那么许多初始的出资人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 会经常买卖股票, 公司的股东随时在变化, 从而更加减弱了出资人对会计主体的处置权, 所以, 出资人的所有权只表现为部分所有权。另外, 我们知道, 出资人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还是排在债权人之后的。通过对所有权的分析, 实际上债权人与所有者对会计主体的主要权益就表现在收益权上, 债权人的权益主要表现在利息上, 而所有者对会计主体的权益主要表现在股利上。由此也可以看出, 利息与股利是一样的, 没有多大的区别。

5. 从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来分析。

现在企业的收益实际上包括了两部分:会计主体收益与所有者收益。这对于会计主体来说, 实际上是增加了会计主体的收益, 即虚增收益, 是与财务会计上的谨慎性原则相违背的, 也就是说并没有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会计主体的收益。这样会造成一连串的副作用, 会使会计报表的可比性、相关性、明晰性逐渐丢失。比如, 目前几个企业的会计利润相同, 而各个企业的出资人所要求的收益率不同, 这样每个企业的会计主体利润是不相同的, 而实际上会计主体的利润才真正反映了会计主体的获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因此从会计信息质量角度来看, 会计主体的利润要比企业利润更真实、客观, 从而用企业利润反映出来的会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明晰性。用会计主体利润反映出来的会计信息, 对债权主体、投资主体以及其他的相关利益主体来说, 更加客观、准确, 更加具有可比性、相关性以及明晰性。因此, 从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来看, 股利也应该作为会计主体的成本费用来核算。

6. 从目前各种财务理论的发展来分析。

虽然目前在财务会计实务中, 没有把股利作为成本费用来核算, 但是在其他学科中却已经把股利作为一种成本费用来看待。比如, 在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中, 在计算某一个项目筹资的资金成本的时候, 就已经把股利作为一种资金成本来核算, “资金成本=债务资金成本×筹资百分比+权益资金成本×筹资百分比”。在这个公式中, 债务资金成本主要是指利息, 而权益资金成本主要是指股利。另外, 随着成本概念的发展, 机会成本已经被大部分人所认同。在机会成本概念中, 也隐含了股利的发生是一种成本;在理财目标理论中的EVA以及目前兴起的增值会计和投资学中, 都把股利看成是一种成本。随着各种理论的发展, 对股利作为成本费用形成统一的认识越来越重要, 否则财务会计将会成为一个孤立、封闭的学科, 将会限制财务会计学科本身的发展。

二、当股利作为会计主体的成本费用核算后财务会计理论的重新构架

1. 会计等式的变化。

目前, 在西方常用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业主权益”;而在我国, 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管是我国的会计等式还是外国的会计等式, 都把股利看成了会计主体的权益, 忽略了在会计主体开始经营以后, 会计主体的资金来源发生了变化, 有一部分的资金来自于会计主体自身。在会计主体刚成立的时候, 根据会计主体的资金来源,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等式“资产=债务资金+所有者权益资金”, 而当会计主体开始经营以后, 会计主体的资金来源应该会有所变化。这个时候, 会计主体的资金来源包括三个部分:债务资金、所有者权益资金和会计主体资金。那么, 根据会计主体的资金来源, 相应的会计等式应该为“资产=债务资金+所有者权益资金+会计主体资金”。在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中, 各种资金都能增值而形成资本, 会计主体在经营的过程中, 各种资金都有权利去要求自己的权益, 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 形成了三个权益:债务资金权益、所有者权益和会计主体权益。相应的会计等式也变成“资产=债务资金权益+所有者权益+会计主体权益”。债务资金权益包括债务本金和利息,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和股利, 会计主体权益是指会计主体自己所产生的资金以及自己所要求的收益。

2.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结构的变化。

按照以上的思路, 资本来源有三类:负债、股东权益和会计主体权益。那么资产负债表应该相应发生改变。原来资产负债表的右边只有两项:负债和股东权益。而原来的股东权益现在应该分为两部分:股东权益和会计主体权益。下面就详细分析股东权益和会计主体权益应该包括的具体项目。股东权益应该包括股本 (实收资本) 、应付股利以及股本 (实收资本) 溢价而形成的资本公积;负债应该不包括应付股利, 其他的项目没有什么变化, 但是金额要重新计算。会计主体权益应该包括未分配利润和各种公益金、公积金以及除了股本 (实收资本) 溢价而形成的资本公积以外的其他资本公积, 但是这里的未分配利润是不包括股利的。在利润表中, 财务费用所包含的内容应该发生变化, 目前的财务费用是指债务资金的财务费用, 而现在应该增加一项权益资金的财务费用即股利。那么在后面的所有项目都应该重新计算, 每一项计算出来的结果会比现在的金额要小一些。在现金流量表中, 由于已经把所有者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看成是同一性质的资金, 那么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和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可以合在一起, 称为吸收权益资金所收到的现金;另外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和分配股利所支付的现金也可以合在一起, 称为支付权益资金成本的现金支出, 不过如果要区分的话, 也可以分开来表示。

摘要:本文从会计主体假设、股利的性质以及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等方面来分析, 股利是否应该作为成本费用来核算。在股利作为成本费用核算的情况下, 重新构建会计等式与会计报表内容。

关键词:股利,会计主体,权益资金,债务资金

参考文献

[1].刘桔, 赵雪媛.会计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3.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方案研究 篇三

一、企业加强成本费用控制的必要性

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工作是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通过对成本费用进行管理和控制,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总成本,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随着企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本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发展壮大,因此做好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企业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企业总成本,通过价格手段增加产品的销售量,更好地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

(一)成本费用控制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产品所耗费的成本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创造利润能力,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加强对成本费用的管理力度,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内部成本费用的控制有利于保证企业的财务安全 企业不同项目有不同部门负责,因此,其项目资金的使用和保管也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关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可以对各部门资金的使用起到约束和牵制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金浪费、贪污受贿的现象出现,也为企业的财产资金安全提供良好的保证。

(三)成本控制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好坏的指示灯,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可以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盈利状况,综合性比较强,在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中起着综合的控制作用,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企业通过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合理控制企业的成本费用,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资源紧张和经济发展的矛盾。

二、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相关知识

成本费用控制工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从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控制依据和控制方法、具体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本内涵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以计划方案中制定的成本目标为依据在企业的正常运营过程中,对一些产品成本所消耗的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及时纠正偏差,使产品的成本费用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成本控制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成本费用控制主要是以实现计划范围内的成本费用为目标,降低企业的总成本,在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执行决策过程中采取各种成本控制方法,从而实现既定的成本费用目标。

而广义的成本费用控制涉及范围广,贯彻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选择正确的经营方案,做出决策并执行决策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控制企业的总成本,实现成本费用的相对节约,达到成本最小化的目的。

(二)主要内容成本费用控制的内容是企业成本管理理论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正确把握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核心内容,才能充分发挥成本费用控制理论对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作用,努力使企业达到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合理性主要受到企业产品质量的制约,不仅要使产品支出金额符合计划预算的开支范围,还应该从时间和用途上加以限制,使其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消耗占用的企业成本费用比例最大,针对不同的企业的成本费用,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企业成本费用的管理和控制。这里所说的成本费用控制内容主要包括材料成本控制、人工成本控制和综合性成本费用控制这三个方面,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材料成本控制。在企业的材料采购方面,要严格控制材料采购的数量和质量,争取以最小的采购成本买到质量较好的材料,严格控制材料的消耗使用情况,避免材料的浪费,降低企业的材料成本支出费用。在企业材料的运输和存放过程中,企业应该严格控制材料的消耗,制定严格的材料验收制度,及时了解材料损耗和短缺的情况。在企业的材料管理中实行材料限额发放制度,严格控制材料的购买成本,加强材料的购买成本管理,实现选购材料的合理化。

第二,人工成本控制。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制定固定的劳动时间,完善企业的内部分配制度,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采取多样化的分配形式,严格控制人工成本,避免“一刀切”现象的出现。企业主要是通过内部工资总额和平均薪资水平高低来实施对人工成本的控制,尽量在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的情况下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

第三,企业综合性的成本费用控制。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费用开支标准和成本费用的管理制度,每个月制定固定的费用开支数额,提前对制造费用和期间管理费用进行预算,从而有利于企业掌握其运营期间的财务费用开支,有利于采取必要的财务措施,降低企业的综合性成本费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应该根据编制的企业成本费用预算方案,严格审批成本费用开支,把企业的各项费用限制在预算范围之内,促进企业成本最小化目标的实现。

(三)主要依据与方法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主要依据包括成本费用预算方案、企业项目的进度报告、工程项目变更资料、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方案等。企业的成本费用预算方案是成本费用控制的基础性资料,而工程的进度报告直接为领导者提供了工程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和工程材料费用的开支情况,更加有利于企业高层领导对企业成本费用的直接控制,也是企业进行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依据。

很多工程可能会由于某种原因在施工中出现变更现象,应该及时把工程设计变更图纸和相关治疗,以及变更后的费用开支预算重新整理后交给财务部门审核,这要求财务部门必须做好成本费用的控制工作。企业在拟定合同时,尽量实现规范化、详细化,为以后解决纠纷提供必要的依据,也有利于企业严格按照合同等控制企业的费用成本。

企业控制成本费用的方法有很多,主要目的是为了把企业的实际成本费用开支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增加企业的利润收入。企业进行成本费用控制主要是依靠偏差控制法。在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中,根据原来拟定的成本费用预算方案,找出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之间的偏差,并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并采取必要的解决对策减少偏差促进企业成本费用目标的实现。

在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主要出现三种偏差:实际偏差、计划偏差和目标偏差。计划偏差主要是指项目的计划成本和预算方案中成本之间的差额,实际偏差主要是指预算方案中的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目标偏差主要是指项目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偏差,通过对项目成本进行成本控制,尽量减少目标偏差,实现预期的控制效果。

(四)具体步骤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进行必要的数据比较。企业以制定成本费用预算方案为主要参考依据,将企业的成本费用计划数额和实际所产生的成本费用相比较,通过比较确定成本费用实际耗费情况是否超出预算,从而确定企业成本年费用目标的完成情况。

第二,分析偏差。企业通过比较数据,找出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并确定成本费用之间差异大小和分析存在偏差的原因,进一步采取有力的措施避免相同偏差的重复出现。企业成本费用一般出现偏差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物价上涨,包括人工成本费用、原材料成本费用和利率、汇率的调整等;

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缺乏科学合理性,施工质量水平低下,工期拖延等;

业主临时增加工程量,或者由于项目管理者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协调能力低等;

工程项目设计的图纸存在缺陷或者设计图纸不符合要求,法律等外界条件引起偏差出现。

第三,纠正存在的偏差。针对企业施工中出现的实际费用偏差,通过分析偏差,针对出现偏差的不同原因制定相同的方案纠正偏差,从而把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实现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目标。

第四,做好必要的检查工作。对企业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的纠正,在纠正偏差以后要及时做好纠正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对于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也应该重视材料、技术的管理和应用,保证工程项目的建筑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三、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开始转向核心技术和产品成本方面的竞争,很多企业已经及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加强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还有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还比较低,在控制管理成本费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部分企业成本控制观念薄弱,没有意识到控制成本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生产计划是根据市场需求拟定的,也需要通过市场销售企业的产品,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大部分企业是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采取价格战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可是这种生产模式不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的生存发展的风险比较大,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还有部分企业过度强调降低成本,节约费用,忽视了产品质量,从而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不利于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

(二)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建立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 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理论逐渐形成框架,可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却相对缺乏,这就直接影响企业的控制目标的实现。还有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工作失去控制,造成企业的成本大幅度增加,不利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

还有部分企业领导人的成本费用管理意识不强,大部分成本控制是在事后,对于零部件的成本计算只是凭借个人主观印象,没有意识到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能达到有效的成本控制效果。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监督和管理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很多企业的成本费用日益增多,利润却在减少,为企业的生存发展留下隐患。

(三)企业成本控制理论不完善,控制方法比较落后很多企业仅仅把成本控制的对象定位在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却忽视了在产品销售和储存过程中所耗用的成本,企业的管理起点比较低,缺乏战略性思维。企业单纯靠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和费用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这种想法缺乏科学性,还需要采取必要的辅助措施,只有正确把握所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耗费的成本,做好相关的管理和控制工作,才能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很多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都是从制定企业目标成本开始的,通过制定相关的成本预算方案,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严格控制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找出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正确分析存在偏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这种成本控制模式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成本信息,不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依据,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壮大。

(四)企业成本控制目标缺乏科学合理性,现有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条件有限很多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考虑企业的短期利益,缺乏长远的眼光看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很多企业在制定成本控制目标时,主要是从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条件,却忽视了外部环境,如市场需求、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等因素。

再加上成本控制目标主要是由企业的某个部门设定的,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企业控制成本费用的目标的实现。

企业产品成本的降低主要是靠技术水平和先进设备的引用,只有高水平的科学技术,才能保证企业具备强大的成本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四、企业加强成本费用控制的具体措施

针对上述企业在加强成本费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以充分发挥成本费用控制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中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宣传力度,树立企业成本控制意识 在企业内部应该强化经济观念,在思想上达到控制成本费用的一致,充分发挥宣传栏的作用,对各部门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树立控制成本的整体观念。企业在内部开展节约成本的重要性宣传活动,增强企业内部的员工成本责任意识,共同维护企业的共同利益,实现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要求企业员工把企业的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服从领导的调配,共同治理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不断完善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建立强有力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的各项成本费用控制措施得到贯彻实行,才能促进企业完成成本控制目标,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加强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理论研究工作,引进先进的控制方法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应该涉及到企业的整个过程,包括购买、生产、销售三个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支出进行严格控制和审核。现代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应该从企业的自身实际出发,贯彻到企业的预测、决策,生产和销售等各个领域,只有做好全方位的成本控制工作,才能实现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争取以最小的成本费用获得最大的经济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企业应该主动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符合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的控制方法,如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法等。

(四)树立科学合理的成本费用控制目标,注重创新人才培养 成本费用控制目标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成本费用目标,促进企业全面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控制工作的正常工作。企业内部大力提倡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研发新技术,从而降低企业的整体成本费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

综上所述,只有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成本费用控制方案,才能强化企业内部的成本费用管理工作,降低企业的总成本,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参考文献:

[1]浦滨清、张和平:《连续式生产企业成本控制初探》,《上海会计》1985年第3期。

[2]盖黎:《建立全面成本管理体系探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2007年第1期。

4.成本费用培训心得 篇四

段亚明

时间过得真快,我自2010年7月份来到易门铜业公司工作,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在公司的培养及领导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得到了很好的成长。

2011年2月22日参加了玉溪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培训会议,这是我毕后业进入易门铜业公司的第一次培训会议。本次培训会的主要内容有:传达全国全省成本费用调查工作相关精神、成本费用调查表相关指标的讲解,报表填报要求及具体案例分析、工业统计相关知识、新修改后《统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1.市工信委领导传达了本次会议的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企业完成的生产和服务的总值是构成一个地区GDP总量的最基础的数据,搞好企业统计工作,对保证宏观统计数据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各个企业在统计成本费用时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统计人员要和会计之间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2.市统计局领导再次强调做好企业成本费用统计的重要意义,首先可为计算工业增加值服务,将企业真实情况反映出来是核算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作;其次是确定行业增加值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反映行业真实情况;最后可以体现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水平的好坏。

近几年来成本费用调查存在的问题:填报人员在填报成本表时,责任心不强,相关数据没有经过认真审核;会计配合统计做好成本统计表之间还存在差距,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思想,没做到很好的配合;

工作不协调,缺少相互之间的支持;统计人员对成本费用指标理解不全面,影响成本费用统计。为此,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进一步强化统计制度,明确职责,做到依法统计,严格执行报表制度,这样才能真实反应成本费用调查结果。

3.市统计局工业科科长对工业企业成本费用报表的填写做了培训指导,对重点指标及涉及的会计科目做了说明。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工业企业成本费用报表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在生产部的工作学习中,要认真审核成本费用的相关数据,与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做好成本费用统计工作。

刚刚开始接触生产部的工作时压力有点大,很多东西还没接触过,但在生产部夏师傅的细心指导下,了解了在这该做哪些工作。要做到和两个分厂及其他部室事务的协调配合需要经常到现场了解和摸索分厂的生产配合情况和各项指标的近期情况;对各类生产报表的统计和上报、生产日报的填写并每天对集团和总厂报出。

“不懂的要多问,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学到的才会更多”这是夏师傅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的确只有多提问题,把不懂的说出来,才会学到更多新的东西。以前自己存在不善于发问这方面的不足,通过在夏师傅的指导下,我感触很深,明白了不懂的就要多问,相互之间要多沟通,这样才会进一步提升。

5.成本费用管理办法 篇五

2.1 财务管理部门是成本费用核算的综合部门,主要负责成本费用预算的汇总编制,制订完成降低成本费用的措施,制定费用定额,掌握监督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正确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和工资基金,合理分摊费用,指导各有关管理部门的成本费用管理与核算工作。

2.2 计划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生产、检修计划和生产、维护消耗定额,抓好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管理及考核工作。

2.3 技术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大、小修工、料消耗定额,正确测算排污费以及对水费的审批工作。

2.4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改善劳动组织,制定劳动定额,参与制定工时消耗定额压缩非生产人员,控制超计划和临时用工,降低外部劳务费用,编制劳动用品计划,抓好职工考勤和工时记录,提高工效和劳动生产率,节约工资开支,严格掌握各种奖励、津贴标准。

2.5 物资采购管理部门负责编制物资供应计划,器材采购计划,参与制定工具及维护、大修材料的消耗定额,健全物资收、发、领、退制度,指导各基层部门健全耗料记录,加强各部门二级库的管理,促进用料单位搞好修旧利废等节约工作。

2.6 燃料管理部门负责编制燃料供应计划,使煤均衡入场,掌握燃料的品种构成和价格变化,做好入场、入炉煤的采制化和计量、验收工作,正确测定入场煤的低位发热量、含硫量、挥发份、内水外水含量等,做好折吨折卡和核价工作,对于低于最低限额,应予以拒收;加强

煤场管理,降低贮存损耗;做好不同煤质的配比工作,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2.7 后勤管理部门负责各类办公用品、清洁用品、劳保用品以及低值易耗品等的管理,搞好房屋、家具、器具的维修和管理工作。

2.8 各生产部门负责本部门指标预算的完成,做好消耗记录,实现费用的预算控制。3 成本费用管理必须以预算管理为主导,根据预算下达生产任务和主要经济指标,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和执行措施方法,然后按总预算平衡,并按月编制实施预算并随时检查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抓好定额管理,主要定额有:

4.1 技术经济定额:煤耗率、厂用电率、机电炉效率等。

4.2 燃料储备定额、燃煤场损率等。

4.3 材料工具消耗定额:包括日常运行维护材料消耗定额、(主要指钢丝绳、钢球、透平油、酸、碱、阴阳树脂等)、大修标准项目工时消耗定额等。

4.4 劳动定额:包括劳动定员、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及大、小修项目工时消耗定额等。

4.5 费用定额: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旅差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修缮费等。

4.6 进一步加强财务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财务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制度和有关规定,掌握和控制成本的各项开支范围和标准,禁止乱挤乱摊费用。

4.7 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核算,充分发挥各基层部门的核算工作。

4.8 建立健全成本分析制度,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9 分管领导应加强对本公司成本管理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包括成本预算的制定,并严格控制成本预算,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和目标成本的完成。对本公司成本管理核算的具体内容

5.1 定义

电、热力生产成本,是指发电、供热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5.2 核算内容

发电、供热企业应设置“生产成本”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核算发电企业电、热产品生产成本的归集、分配和结转。本科目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借方反映成本发生数,贷方反映结转数或转出数,生产成本科目期末无余额。

5.3 根据电力行业的生产特点,电力产品成本核算设置以下成本项目:燃料费、水费、材料费、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其他费用等。

各项目的核算内容如下:

5.3.1 燃料费:指火力发电厂直接用于生产电力、热力产品所耗用的各种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液化气等。

5.3.2 水费:指发电等生产用水水费。包括外购水费及水资源费、水利工程设施供水(湖、库、河、渠)的费用。

5.3.3 材料费:指发供电及供热生产运行、维修所耗用的消耗性材料、事故备品以及不应计入“燃料”项目的其他各种生产用燃料。

5.3.4 工资:指支付给生产、管理部门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

5.3.5 职工福利费:指按实际支用的工资总额及规定的提取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5.3.6 折旧费:指按规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

5.3.7 修理费: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修理费用,包括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以及委托外单位进行的房屋、建筑物、设备、工具、仪表修理费、生产和管理用家俱、器具修理费等。本项目不再通过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核算。

5.3.8 其他费用:指不属于以上各项而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其他费用。包括:

5.3.8.1办公费:生产和管理部门用文具、纸张印刷品(包括各种规程、制度、报表、票据、账簿等的印刷费和购置费)、报刊杂志费、图书资料费、邮电通讯费(包括邮票、邮费、电报、电话费、市话初装费等),以及银行结算单据工本费等;

5.3.8.2 水电费:包括生产和管理部门的办公室、公共场所的水电费,以及发电企业耗用不属于厂用电的自用电费等;

5.3.8.3 差旅费:包括职工因公出差旅费和市内交通费、误餐费、调动职工本人及批准随行家属的差旅费等;

5.3.8.4 低值易耗品费:生产及管理部门领用(购入)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工器具费用;

5.3.8.5 劳动保护费:按照规定发给职工的劳保用品、安全防护用品,地方病、职业病预防检查费,防暑降温费以及工作服装费等;

5.3.8.6 物业管理费:指支付给物业管理单位的管理费;

5.3.8.7 运输费:生产、管理部门发生的搬运费用(包括委托外单位的搬运费);运输用机动车辆的养路费、年检费、停车费、过桥(路)费、租赁费等。本项目不包括生产和管理运输车辆耗用的油料和大修、维护、保养等费用。

5.3.8.8 绿化费:指为生产和管理场区进行环境绿化、植树等支付的费用;

5.3.8.9 保险费:指企业的财产物资以及特殊工种等参加保险所支付的保险费用

5.3.8.10 租赁费:指由于生产需要、临时租借少量机器设备等所支付的租赁费,如房屋租金、调度通讯话路租金。

5.3.8.11试验研究开发费:指发电厂进行机炉热效率试验期间,由于热效率降低而超过该机组前五天正常平均煤耗,多耗用的燃料费用和试烧低质煤超过煤耗定额部分的燃料费用;委托外单位进行检验、化验、试验费用;以及按规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而购置的单位价值在10万元以下的测试仪器和试验装置设备费用;

5.3.8.12 取暖费:包括生产和管理部门冬季取暖用煤、蒸汽和购置取暖用具所支付的费用;

5.3.8.13 排污费:指按规定支付的排污费;

6.成本费用内控管理制度 篇六

成本和费用的概念和区别。

第一条 目的:为加强财务管理,有效控制成本费用,做好成本费用的管理工作。

第二条 成本费用的控制包括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及事后分析。第三条 制作“标准配料单”、确定单品成本率是成本事前控制的基础,通过“标准配料单”计算的定额成本率是进行事后分析的依据。

第四条 成本的过程控制,是指在成本的形成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控制。主要环节有:采购环节、加工环节、配料环节、收款环节。

第五条 采购环节是对原材料的价格、质量、数量进行控制。具体内容包括(4项)

第六条 加工环节是对菜品出成率的控制。(3项)

第七条 依据“标准配料单”的定额进行配料,以保持餐饮成本的稳定性。

第八条 收款环节的控制主要是保证所有出品均有点菜单,无漏收或少收等情况。

第九条 各餐厅每日进行盘点,编制“日滚存盘点表”。第十条 成本控制会计根据“日滚存盘点表”,按餐厅编制“每日成本报表”,计算实际餐饮成本及成本率;同时根据菜品销售数量按“标准配料单”计算定额成本及成本率,比较分析差异的合理性。

第十一条 成本控制会计随时检查餐厅的加工环节和配料环节,监督原材料的使用和损耗情况,发现问题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第十二条 成本控制会计随时检查厨房是否按照“点菜单”出品每道菜肴。

第十三条 成本控制会计每月编制“餐厅成本报表”,计算实际餐饮成本及成本率,与月定额成本及成本率进行比较,分析成本率的合理性和差异原因,出具成本分析报告。

第十四条 编制费用预算是费用事前控制的基础,费用预算是费用控制的依据和考核标准。

第十五条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所有物品的采购及领用必须严格执行酒店的审批程序。

第十六条 以预算额度为基础,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节省不必要的支出,使支出不仅不突破既定的预算额度,而且可以进一步降低。

第十七条 费用控制的主要内容

(一)客房部(6项)

(二)餐饮部(5项)

(三)娱乐部(4项)

(四)商品部(2项)

(五)能源费用:水、燃料、蒸汽和电的费用;

(六)维修费用

(七)市场推广费用:广告费用、庆典费用、宴会推广费用、宣传品印刷费用和向客人赠送鲜花礼品的费用等;

(八)管理部门(2项)

7.论成本费用计划 篇七

成本费用计划的作用有三个方面:

1、成本费用计划提出降低成本的要求和成本降低的目标, 有利于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在成本费用计划的实行过程中, 明确成本降低任务, 及时揭露矛盾, 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有利于针对成本费用薄弱环节, 采取有力措施, 改进经营管理,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成本费用计划有利于调动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 激励和鞭策广大员工增产节约, 降低成本。企业编制成本费用计划的过程, 就是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员修订消耗定额, 制订提高质量、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节约开支措施的过程。

3、成本费用计划为其他财务计划奠定基础, 为企业其他财务计划的编制和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提供重要的依据, 为检查、分析、考核、评比提供了标准, 有利于企业加强日常成本费用控制, 推动成本管理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从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二、成本费用计划的种类

1、生产费用预算。

生产费用预算是企业为了完成计划期生产计划而所需要全部费用总额应达到的预算水平。一般来说, 生产费用预算是按照生产费用要素, 也就是按照支出的原始形态而编制, 是编制流动资金计划, 控制企业生产费用支出的依据, 也是编制全部商品成本计划和主要商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基础。

2、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的确定计划期企业全部商品产品成本构成和全部商品产品在计划期内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的计划, 是企业生产费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主要商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

主要商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是用来制定计划期内主要商品产品单位成本应达到的成本目标和产品成本构成的计划。该计划是立足在企业现有的成本管理现状基础上, 参照同行业先进的同类产品单位成本水平, 明确企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制订合理先进的消耗定额, 从而测算出各成本项目和制造成本发生数额的水平。

三、成本费用计划的编制步骤

1、搜集、储存和整理成本费用水平的基础资料。

这些资料主要有:企业计划年度的经营战略与目标;计划年度内各项成本费用消耗水平, 例如能源、材料等消耗定额与价格, 劳动人工定额, 还有各项费用定额水平, 企业同行业成本费用的先进合理水平, 企业历史最好水平及上年成本费用水平的历史资料。

2、详细分析企业过去时期, 尤其是上半年的成本费用计划的完成情况。

只有准确地分析总结过去, 客观踏实地把握现在, 才能科学地预测未来。所以, 我们应该在总结过去年度, 特别是上年度成本费用水平的基础上, 为计划年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费用计划, 把报告期的实际平均单位成本与上期数据相比较, 查清原因, 揭露差距, 总结经验, 从而从为计划年度制定降低成本的措施提供依据和资料。

3、初步预测成本费用的计划指标, 分别编制确定各单位各部门的成本费用计划指标。

企业成本费用计划是在各单位各部门内部的成本费用计划指标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因此, 在正式具体编制成本费用计划之前, 企业财务会计不满须将成本费用总指标, 层层分解并步步落实到有关责任单位、责任部门和责任班组及责任个人, 为企业正确编制成本费用计划做好准备。

4、

正式编制企业成本费用计划是关键性步骤, 必须运用恰当的方式, 完成好这一步工作。从目前情况看, 编制企业成本费用计划有两种方式:分级编制方式和一级编制方式。

四、分级编制成本费用计划的程序

在分级编制成本费用计划方式下, 是先由厂部财务部门给各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车间下达成本费用计划指标, 再由各部门编制费用预算, 由各车间编制车间成本计划, 然后由厂部财务部门平衡、汇总编制出全厂的成本费用计划。

1、编制辅助生产费用计划。辅助生产费用计划是预先确定计划期企业辅助生产费用发生与分配数额的计划;2、编制基本生产车间成本计划。基本生产车间成本计划是分别按照成本计算对象编制的用来确定各基本生产车间产品以及半成品车间生产水平的计划, 是企业产品成本计划的前提与基础;3、编制主要商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采用平行结转法下, 各个生产步骤转出的该步骤发生的该产品成本费用之和, 就是主要商品产品单位计划成本;在采用逐步结转法下, 最后一个车间产品的直接费用计划数, 加上分配过来的制造费用数额, 就是主要商品产品单位计划成本;4、编制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商品产品成本计划是按照成本项目或产品类别先行计算确定的计划期商品产品总成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的计划, 是根据计划期产量和上述确定的各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 而测算出的全部商品产品总成本的计划;5、编制企业期间费用预算。企业期间费用由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组成。企业期间费用预赛, 可分明细项目按定额进行核定, 对上年有发生额的项目, 可在上年实际发生额的基础上调整测定;6、编制全厂生产费用预算。生产费用预算是按原始生产费用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是推行责任成本制度, 加强日常成本控制的重要基础, 是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计划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生产费用预算的各个费用要素项目是按照其原始形态来设置的。现行财务制度明确的费用要素项目有: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工资、应付职工福利费、折旧费、利息支出、其它支出等。每个费用要素项目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该费用项目上的全部支出等。每个费用要素项目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该费用项目的全部支出的发生额。生产费用预算中所以项目的合计数, 就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全部生产费用。在全部生产费用中减去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的期末期初差额, 即为总产值的生产费用。生产费用的预算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摘要:成本费用计划是预先确定企业计划期内产品生产费用、各种产品成本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与降低率的计划, 是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财务计划的重要方面。成本费用计划是加强成本费用控制, 实行成本费用管理的重要依据。积极合理、先进科学的成本费用计划是企业是企业动员职工挖掘生产经营潜力、节约成本费用消耗的有效手段, 在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应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成本费用计划,作用,编制

参考文献

[1]、吴广武;平电公司实施低成本经营战略[N];安徽经济报;2000年

8.加强成本核算 降低医院费用 篇八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库存物资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医疗的改革,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医院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医院经营模式由社会福利型向自我经营型转化;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医院成本核算在管理中的地位也凸显出来,只有加强成本核算才能提高医院的效益与竞争力。为此,医院必须要有经营理念,才能可持续发展。如何完善自我生存机制;如何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加强医院的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市场经济下,医院经营同样要按照价值规律办事,讲究成本与效益的比例关系,追求以最低限度的劳动消耗,取得较大的医疗技术经济效果,这就要求医院必须加强成本核算。加强成本核算,对增加医院的业务收入,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院的库存物资主要包括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库存物资是保障医院有效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及其他活动所消耗的流动资产,它存在于整个医疗活动的全过程。科学合理的管理各种库存物资,能够避免浪费,节约资金。加强对库存物资消耗的管理,在对降低医疗成本方面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对如何加强库存物资消耗的管理方面作以简单的论述。

一、定量配置,以旧换新

低值易耗品是指单位价值低,容易损耗,不够固定资产标准,且多次使用而不改变其实物形态,易于损坏,需要经常补充和更新的物品(如医疗用的听诊器、口表、不锈钢盘、剪子等,办公用的热水瓶、订书机、计算器等,炊事用的锅、碗、碟、盆等)。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低值易耗品价值较低,且易于损坏需经常进行更换,其购入和领用业务较频繁,其管理任务就更加艰巨,难度也越来越大难,难免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单位在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上存在一些漏洞,给单位造成较大浪费。因此,如何对低值易耗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医院可以采取“定量配置,以旧换新”的管理办法来加以控制。

也就是说,医院可以根据每个科室的不同情况,确定其各种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数量。同时物资管理部门要建立辅助帐,反映各科室在用低值易耗品的分布、使用以及消耗情况。经确认确实不能再次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由科室交回物资部门,再重新领走新的低值易耗品。这样可以减少各科室低值易耗品的意外流失,从而达到降低医疗成本消耗的目的,提高医院的净收入。

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对一个医院来说虽然只是很小的方面,但往往是“大河之堤,毁于蚁穴”,如果得不到重视,不仅是制度上的漏洞,也会给医院管理上造成混乱,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果措施到位,管理得当,不但可以控制医院成本,而且还能带动其它各方面的管理进步。

二、按比例核定,超支自负,节余提成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诊断过程进一步现代化,医院硬件条件不断改善,医院卫生材料的使用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比重不断加大。为此,加强卫生材料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一些与科室收入有密切相关的消耗性卫生材料等,医院可以采取“按比例核定,超支自负,节余提成”的控制办法来加以核定。

卫生材料主要是指医院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经一次使用其价值即转化为费用的医用物资(如脱脂棉、纱布、绷带、酒精、x光胶片等),以及各医疗科室在消耗过程中不断购入的各种物品(如试剂、试剂盒等)。医院可以根据每个科室几年来的业务收入与直接消耗的卫生材料等,确定一个合理的比例来加以核定,即每百元业务收入消耗某种卫生材料多少元。月末,根据每个科室的实际收入和实际消耗计算,如若超比例,从其科室的绩效工资中扣除,如若节余,根据节余的多少按比例返还给科室,这样可以调动每个科室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减少科室对卫生材料不必要的浪费,用尽可能少的消耗,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服务,从而达到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这样既可以为医院提高社会效益,同时又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三、定额控制,超支自负,节余提成

对于一些与科室收入没有直接关系的办公用品消耗,医院可以采取“定额控制,超支自负,节余提成”的办法来控制科室消耗。

办公用品主要指科室在工作中直接消耗的一些笔、墨、纸张、订书针、回形针等。医院根据每个科室的性质不同,确定一个合理的消耗定额,月末根据科室的实际消耗来计算,对于超支的科室,由其自己负担,结余的按比例归科室。从而要求每位职工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开始,增强每位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开展双增双节,杜绝浪费,将医院的费用降低到最低限度。加强办公用品的管理,可以使其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从而减少铺张浪费,节约成本,提高办公效率。

总之,加强对医院库存物资消耗的管理在成本核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其管理,可以减少浪费和库存占用,减少流动资金的使用,达到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能够给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

9.银行业成本费用的核算 篇九

(一)营业支出的核算

如前所述,营业支出是银行在经营业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包括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手续费支出、汇兑损失、营业费用、其他营业支出等。银行营业支出,是在当期营业收入中能够得以补偿的成本性支出。因此,对上述支出发生时必须及时、准确地进行核算。

1.利息支出的核算。

利息支出是银行向单位、个人等以负债形式筹集资金所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银行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按期预提应付利息,但对活期储蓄存款,考虑到其户数多,计息业务量大、利息支出额度较小,对各期成本支出和整个财务成果影响不大等特殊情况,其利息支出也可按收付实现制原则进行核算。

为反映利息支出的增减变动情况,银行设置“利息支出”科目进行核算。“利息支出”科目用于核算银行在进行存款、借款业务中发生的利息支出。预提应付利息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实际支付各项利息时,借记本科目或“应付利息”科目,贷记“现金”等有关科目;期末本科目的余额结转利润时,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本科目。“利息支出”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余额应反映在借记。期末结转利润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1)利息支出的明细科目。

“利息支出”的明细科目为:(1)活期存款利息支出;(2)定期存款利息支出;(3)活期储蓄存款利息支出;(4)定期储蓄存款利息支出;(5)发行金融债券利息支出;(6)其他存款利息支出等。(2)利息支出的账务处理。

①发生利息支出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利息支出——××利息支出户

贷:现金或××活期存款——××户

②预提定期存款应付利息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利息支出——××利息支出户

贷:应付利息

③实际支付已预提的应付利息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利息

贷:现金或××活期存款——××户

④期末结转利润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贷:利息支出——××利息支出户

2.金融企业往来支出的核算。

金融企业往来支出是指银行系统内联行之间、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因资金往来而发生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是商业银行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企业往来支出的多少,直接影响损益的变动,而且还可以从中分析了解银行拆借、占用联行资金等所占负债的比例是否合理,有无存在偏高的情况等。所以,必须加强对金融企业往来支出的核算和管理。

为了核算反映金融企业往来支出的增减变化情况,银行设置“金融企业往来支出”科目。该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用于核算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和同业之间以及系统内往来而发生的利息支出。发生往来利息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期末本科目余额结转利润时,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本科目。余额应反映在借方。期末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1)金融企业往来支出的明细科目。

金融企业往来支出的明细科目主要有:(1)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支出;(2)同业存放款项利息支出;(3)系统内存放款项利息支出;(4)拆入款项利息支出;(5)全国联行往来利息支出;(6)省辖联行往来利息支出;(7)其他往来利息支出等。

(2)金融企业往来支出的账务处理。

①定期支付利息的核算。

发生金融企业往来利息支出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金融企业往来支出——××利息支出户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②计提应付利息的核算。

对于跨的各项借款,应按期预提应付利息。预提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金融企业往来支出——××利息支出户

贷:应付利息

③发生还款付息时,冲销“应付利息”,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利息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④期末按本科目余额结转利润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贷:金融企业往来支出——××利息支出户

3.手续费支出的核算。

手续费支出是银行委托其他单位办理有关业务而支付的工本费,如代办储蓄手续费、其他银行代办业务手续费等。手续费支付方式有两种:(1)现金支付;(2)转账支付。为了反映手续费支出的增减变化情况,银行设置“手续费支出”科目。该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用于核算银行委托其他单位代办业务而支付的手续费。发生各项手续费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期末本科目余额结转利润时,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本科目。余额应反映在借方,期末结转利润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1)手续费支出的明细科目。

手续费支出的明细科目可设置为:①结算手续费支出;②代办储蓄手续费支出;③代办其他业务手续费支出等。

(2)手续费支出的账务处理。

银行参加票据交换的结算手续费,由组织清算的中央银行确定;代办储蓄手续费的总体标准,按代办机构吸揽储蓄存款年平均余额的1.2%控制;各分支行可以根据本地区、本行处的经营特点在此指标内确定内部控制比例。但在实际计算手续费时,以代办机构吸收储蓄存款的上月平均余额为基数,扣除银行职工在揽储、复核和管理工作中应分摊的数额,据此计算后予以支付。

手续费支出应按有关规定和付费标准如实列支,不得预提。

①发生手续费支出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手续费支出——××手续费支出户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或××活期存款——××代办单位存款户

②期末按“手续费支出”科目余额结转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贷:手续费支出——××手续费支出户

4.汇兑损失的核算。

汇兑损失是银行进行外汇买卖、外币兑换以及结售汇等业务发生的各种损失。由于本币汇率的变动,银行经营外汇业务可能会带来收益,也可能会产生损失。汇兑损失和与之对应的汇兑收益一样,是通过“外币买卖”科目的余额来反映的。当“外币买卖”科目的外币结余额为零,而“外币买卖”科目的本币有借方余额时即为汇兑损失;或者外币结余额按当期国家外汇牌价折合的本币低于本币账面借方余额,其差额也是汇兑损失。

为了核算反映汇兑损失的增减变动情况,银行设置“汇兑损失”科目。该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用于核算银行进行外汇买卖、外币兑换以及结售汇等业务产生的汇兑损失。发生汇兑损失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外币买卖”科目。期末本科目余额结转利润时,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本科目。有余额应反映在借方,期末结转后应无余额。

(1)汇兑损失的明细科目。

汇兑损失的明细科目可设置为:(1)外汇买卖损失;(2)外币兑换损失;(3)结售汇损失等。

(2)汇兑损失的账务处理。

①当发生汇兑损失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汇兑损失——××损失户(本币或外币)贷:外币买卖(本币或外币)

②期末结转利润时,本币账户的汇兑损失直接结转,而外币账户的汇兑损失则应根据年终决算日换算价格进行换算后结转。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本币)

贷:汇兑损失——××损失户(本币)或:

借:本年利润(外币)

贷:外币买卖——结转时汇率(外币)借:外币买卖——结转时汇率(本币)贷:汇兑损失——××损失户(本币)5.营业费用的核算。

营业费用是指银行在业务经营及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电子设备运转费、安全防卫费、企业财产保险费、邮电费、劳动保护费、外事费、印刷费、公杂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理赔勘查费、职工工资、差旅费、水电费、租赁费、修理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会议费、诉讼费、公证费、咨询费、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取暖费、审计费、技术转让费、研究开发费、绿化费、董事会费、上交管理费、广告费、银行结算费等。

营业费用有关账户的支出,除按有关规定可先提后用外,其他一律据实列支,不得预提。银行对需要待摊和预提的费用,应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确定。待摊费用的摊销期一般不超过1年。预提费用当年能结算的,年终决算不留余额,需跨使用的,应在决算说明中予以说明。银行营业费用项目较多,而且繁杂,在会计核算中,应加强对营业费用的核算和管理。

为了核算营业费用的增减变动情况,银行设置“营业费用”科目。该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用于核算银行在业务经营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发生各项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应付工资”、“应付税金”、“其他应付款”等有关科目;期末本科目余额结转利润时,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本科目。有余额应反映在借方,期末结转利润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1)营业费用的明细科目。

由于营业费用的项目繁杂,“营业费用”科目可按费用性质进行明细核算,其明细科目可设置为:(1)业务宣传费;(2)业务招待费;(3)业务管理费等。

(2)营业费用的账务处理。

①业务宣传费。银行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必须做好宣传工作,以吸引客户。如设置定点宣传栏、印发宣传资料、配合有关业务不定期上街宣传等,在这些活动中发生的业务宣传费实行比例控制,即宣传费用不得超过银行营业收入的2‰,其计算公式如下:

业务宣传费最高限额=(营业收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2‰ 业务宣传费应按期如实列支,不得预提。

发生宣传费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费用——业务宣传费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②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是银行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发生的公关费用。新的财务制度规定,业务招待费实行分档次按比例控制,最高限额的控制标准如图表15—1所示:

(图表15—1)控 制 标 准 控制比例500万元以内 5‰ 1 500万~5 000万元 3‰ 5 000万~1亿元 2‰ 1亿元以上 1‰

业务招待费的计算公式如下:

业务招待费最高限额=(营业收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控制比例 业务招待费必须当期如实列支,不得预提。

发生业务招待费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费用——业务招待费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③业务管理费。业务管理费是银行在业务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业务管理费包含的内容很多,一般根据费用的具体项目设置更详细的明细账进行核算。

发生业务管理费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费用——××费用户

贷:应付工资或应付福利费或其他应付款等有关科目

上述有关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业务管理费等,在期末应按规定结转本年利润。结转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贷:营业费用——××费用户

6.其他营业支出的核算。

其他营业支出是除了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手续费支出、汇兑损失、营业费用以外的其他营业支出。银行的其他营业支出作为一个单独的费用项目,通过设置“其他营业支出”科目来核算,反映其他营业支出的增减变动情况。

“其他营业支出”科目属损益类科目,用于核算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投资跌价准备、减值准备等其他营业支出。发生其他营业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等有关科目,期末本科目余额结转利润时,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本科目。余额平日在借方,反映累计发生的其他营业支出总额,期末结转利润后,本科目应无余额。(1)其他营业支出的明细科目。

其他营业支出的明细科目可设置为:(1)贷款损失准备;(2)短期投资跌价准备;(3)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

(2)其他营业支出的账务处理。

①当发生其他营业支出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营业支出——××支出户

贷:现金或贷款损失准备等有关科目

②期末本科目余额结转利润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贷:其他营业支出——××支出户

(二)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核算

营业税金和附加是指银行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适用税率或费率交纳的各种税收或附加费。它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营业税是国家对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单位或个人就其营业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而征收的一种税收。它是按照营业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税法规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也应向国家税务机关缴纳营业税款和其他税款,依法纳税是银行的义务。目前国家对银行营业收入中的金融企业往来收入暂不征收营业税金和各种附加,因此,银行应以其营业收入扣除金融企业往来收入为缴纳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营业税=(营业收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营业税率(5%)

城市维护建设税是国家为加强城市维护建设,扩大和稳定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来源而征收的一个税种,其性质属于附加税。银行应以缴纳的营业税为课税对象,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按银行所在地确定:银行分支机构在市区的按7%的税率缴纳;在县城或建制镇的税率为5%;不在县城、建制镇的税率为1%。其计算公式如下:

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纳营业税额×适用税率

教育费附加是为了加快发展地方教育事业,扩大地方教育的来源而征收的一个税种。教育费附加是以银行实际缴纳营业税额的2%计交的用于地方教育事业的费用附加。其计算公式如下:

教育费附加=应纳营业税额×2%

为了核算反映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增减变动情况,银行设置“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该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用于核算银行缴纳应由营业收入负担的各种税金,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期末终了,按规定计算出本期应纳的各项税金,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科目;结转利润时,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本科目。余额应反映在借方,期末结转利润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1.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明细科目。

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明细科目可设置为:(1)营业税;(2)城市维护建设税;(3)教育费附加等。

2.营业税金及附加的账务处理。

(1)银行期末计提应纳营业税金及附加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税户

贷:应交税金

其他应付款——教育费附加

(2)银行实际交纳营业税金及附加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交税金 其他应付款——教育费附加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3)期末结转利润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贷:营业税金及附加——××税户

(三)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营业外支出是指银行发生的与业务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资产一般损失、资产非常损失、出纳短款、罚没支出、赔偿金、违约金、固定资产盘亏、固定资产清理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职工子弟学校经费支出,以及技校、干部培训中心经费支出等。

为了核算反映实际发生的与业务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银行设置“营业外支出”科目。该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发生各项营业外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等有关科目。期末本科目余额结转利润时,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本科目。余额平日在借方,反映银行发生的营业外支出的累计数额,随着结转利润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1.营业外支出的明细科目。

银行按规定在“营业外支出”科目下,按支出项目设置明细科目:(1)固定资产盈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2)出纳短款;(3)院校经费;(4)非常损失;(5)公益救济性捐赠;(6)罚没支出等。

2.营业外支出的账务处理。

(1)发生各项营业外支出时,根据有关凭证,编制借、贷方记账凭证。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支出户

贷:现金或有关科目(2)期末本科目余额结转利润时,其会计分录为:

借:本年利润

10.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研究 篇十

摘 要 成本费用主要用来反映企业资源的耗费情况,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也是改进企业经营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了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希望可以为完善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成本费用 成本费用内部控制

一、绪论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其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成本,是指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垫支的款项;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除成本之外的其他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其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研究背景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并自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为了着力抓好实施准备工作,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业实施成本,稳步扩大基本规范实施范围。必须努力健全内控规范体系,逐步建立一套以基本规范为统领,以评价指引、应用指引和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等配套办法为补充的内控标准体系,并不断完善以法制为推动、以企业实施为主体、以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为保障、以各方面积极参与为促进的内控实施体系。五部委在发布基本规范的同时,还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共22项。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就是这22项中的一项。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1.国外研究状况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国外形成了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制度理论。该理论认为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1958年10月美国发布了《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它对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定义重新进行表述,将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划分为成本费用会计控制和成本费用管理控制。80年代以后,国外对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研究得到快速的发展,已经从一般概念向具体内容深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国外又形成了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是指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程序和政策,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部分组成。该理论不再区分成本费用会计控制和成本费用管理控制。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外又发展到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学术界对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由美国会计学会(AAA)、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国际内部审计人员协会(IIA)、财务经理协会(FEI)和管理会计学会(IMA)等组成的COSO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并于1991年进行了修改,这就是著名的“COSO报告”。“COSO报告”同以往的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理论及研究成果相比,“COSO报告”提出了许多新的、有价值的观点。

2.国内研究状况

相对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界才开始对这一领域进行探索。虽然我们起步较晚,但我们发挥了后发优势,在借鉴和吸取欧美发达国家的较为成熟的成本费用内控思想的同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先后发布过部门或系统的有关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行政规定。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从法律的角度对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作出规定。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单位应当建立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控制成本费用差异,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施,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出台单独的有关成本费用内部控制规范,但2003年7月,财政部颁布了《内部控制会计控制规范——成本费用(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范,结合部门或系统有关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的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其中这两个规范,作为《会计法》的配套措施,是解决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重要创举,可以说,这是我国重视并加强单位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建设的新的里程碑,也是适应我国加入WTO的客观要求。这两个规范的发布实施,对于深入贯彻《会计法》,强化单位成本费用内部会计监督,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

(一)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企业应当建立成本费用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成本费用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同一岗位人员应定期作适当调整和更换,避免同一人员长时间负责同一业务。企业应当配备合格人员办理成本费用的核算业务,还应当对成本费用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成本费用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成本费用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二)成本费用预测

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历史成本费用数据、同行业同类型企业的有关成本费用资料、料工费价格变动趋势、人力和物力的资源状况,以及产品销售情况等,采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企业成本费用水平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通过成本费用的预测,可以减少生产经营管理的盲目性,提高成本费用控制的有效性。

(三)成本费用决策

企业应当根据成本费用预测提供的资料和其它有关资料,在若干个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确定目标成本。进行成本费用决策、确定目标成本是编制成本费用预算的前提。

(四)成本费用预算

企业应当根据成本费用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成本,具体体现在计划时期内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所应支出的成本费用,并提出为达到规定的成本费用水平所应采取的各项措施。成本费用预算是降低成本费用的具体目标,也是进行成本费用控制考核和分析的依据。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过程,也是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费用潜力,达到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目的的过程。

(五)成本费用控制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成本费用预算对各项实际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将其控制在成本费用预算以内,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费用预算的执行。

(六)成本费用核算

企业应当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在各项成本费用发生的当时,便计算实际成本费用。通过进行成本费用的核算,可以为成本费用的控制和分析提供资料。

(七)成本费用分析

企业应当根据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费用资料和其它有关资料,与本期计划成本、上年同期实际成本、本企业历史先进的成本水平以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本等相比较,确定成本差异,并且分析差异原因,查明成本费用超支的责任,以便采取措施来改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并为成本费用的考核提供依据。

(八)成本费用考核

企业在成本费用分析的基础上,定期地对成本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及结果进行评定和考核。为了分清经济责任,使成本费用的考核更加合理,在对企业成本计划和企业内部各责任成本指标的执行结果进行考核时,都应该剔除客观因素即不可控因素对成本的影响。成本考核应该与奖惩制度相结合,根据成本费用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以便充分调动企业职工执行成本费用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

(一)做好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各项基础工作

1.定额的制定和修订

产品消耗定额是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分析和考核成本费用水平的依据,也是审核和控制成本费用的标准。企业应当根据当前设备条件和技术条件,充分考虑职工群众的积极因素,制定和修订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时等各项消耗定额,并据以审核各项耗费是否合理、是否节约,借以控制耗费、降低成本、降低费用。制定和修订各种定额,是搞好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的前提,同样也是搞好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基础。

2.制定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

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费用内部控制,进行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必须对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和结存进行计量,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防止丢失、积压、损坏变质和被贪污盗窃。

3.健全各种原始记录凭证

在进行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过程中,不能只有计量而没有记录,否则,进行成本费用的控制和管理就没有书面凭证。因此,企业应当制定既符合各方面管理需要,又符合成本核算需要的各种原始记录凭证。

4.计划价格的制定与修订

材料物资的计划价格在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中是最重要的依据,是分清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经济责任,分析和考核内部各单位目标完成情况等的依据。

(二)成本费用指标的分解

将确定的成本费用标准进行层层分解,在进行成本费用指标分解时,不断寻找新的方式方法,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真正达到降低成本费用、增加效益的目的。

(三)成本费用差异的控制

在执行成本费用标准和计划成本费用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及时掌握发生差异的原因、纠正不利差异以保证成本费用标准的完成。在执行过程中,企业应当把各项业务产生的成本费用与成本费用标准或预算进行比较,使企业的成本费用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四)成本费用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

成本费用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是通过利用业绩分析编制业绩报告而进行的。通过考核可以促使各个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主体控制和降低各项耗费,以便控制和降低各种产品的成本费用。

参考文献:

[1]胡玄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解读.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2]樊行健,杨登伟.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操作指引与典型案例研究.会计之友.2009.06:7.

[3]樊行健.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大连:大连出版社.2010.5.11.

[4]董临红,李蕊爱.浅析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山西财税.2003. 05:40.

11.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探析 篇十一

成本费用控制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按既定的生产经营目标, 对构成成本费用的诸要素进行规划、限制、调节, 及时纠正偏差, 控制成本费用超支, 把成本费用控制在成本费用计划范围内。成本费用控制内容主要包括:物资采购及消耗费用控制、工资成本控制、费用成本控制。

企业要想生存发展, 必须实现由最初的货币资金投入到实物资产再到货币资金回收的价值增值, 成本费用控制在货币资金周转增值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即使销售收入再高, 如果对成本费用不加控制, 造成成本费用支出超过销售收入, 同样还是亏损, 实现不了预期经营目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只有规划控制了成本费用, 才能灵活的将销售价格定在企业自身和客户共同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从而扩大销售收入,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加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正如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所说:“浪费一张纸, 也会使商品价格上涨。”节约和利润, 从来就是结伴而生的。

二、我国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企业越来越重视对企业成本费用的管理和控制。但是, 当前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中仍存在诸多的不足和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成本费用控制意识淡薄

有些管理人员缺乏主人翁责任感, 消费讲究排场, 对成本费用控制不屑一顾, 认为对于企业来讲节俭就是小气抠门,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只管花钱时找财务部门要, 反正筹款是财务部门的事情, 不会考虑投资回报和资金来源问题, 当企业自有资金不足时只能向银行贷款, 使用银行贷款就要支付利息, 到期需要及时偿还贷款, 否则容易产生更多的罚息, 长此以往增加了企业的实际负担, 形成了恶性循环。

2、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缺乏系统性

企业通常具有成本费用控制的设想, 但编制的预算缺乏系统性、连续性, 没有很好的参照往年运营的历史数据、同行业数据以及当年预计情况编制。从而编制出的预算比较片面, 降低了预算的可执行性。

3、企业缺乏成本费用制约机制

成本费用控制没有与对部门的业务、绩效考核相挂钩, 无法实现责任落实, 形成部分管理人员对成本费用控制漠不关心, 看到浪费的现象认为与自己无关, 不加以制止。

4、忽视工程建设成本的控制

由于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相关支出不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 造成工程成本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不重要的表象。从而忽视了工程建设成本的控制, 待工程建设完毕结转为固定资产后才发现建设支出已经形成了一项不可控制的成本费用-折旧费用, 只能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平均摊销计入各期经营成本, 为以后经营成本的控制埋下了隐患。

三、加强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对策措施

针对当前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全体人员的成本费用控制意识, 实现全员协同

公司领导带头重视成本费用控制工作, 并加强员工成本费用控制教育, 强化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成本费用控制是全体人员共同的事情, 不单纯是哪个部门或哪几个人的事情, 俗话说“大河无水小河干”, 若公司因亏损导致缺乏运营资金, 那么员工的工资来源又在哪里呢?只有企业盈利高了个人才能得到更好的福利, 每名员工都应将自身得失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来经营, 全员协同, 共同向成本控制一个目标努力, 任何经营行为都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才会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2、全面发挥预算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职能

将全部成本费用分为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 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 将可控费用按各归口责任部门进行分解, 由各部门事先提报费用预算以及编制依据, 财务部门根据历年成本费用数据并结合各部门当年预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形成预算数据。

各部门负责人和财务部门共同对成本费用进行事中控制, 有了良好地控制过程才会有好的结果。对预算之外的支出原则上不予支付, 但如果是企业经营所必须支付的, 而在编制预算时未能预见到的, 根据成本效益原则, 由经办部门进行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 财务部门核实认为预期收益将大于成本支出的予以支付, 并作为滚动预算调整的依据。

财务部门定期组织财务分析会, 通报企业的经营成果现状以及各部门分管的成本费用实际支出情况, 由各部门结合预算和上年同期数据对当期实际费用支出进行详细分析, 分析超支的原因, 总结节支的经验, 从而寻找更好的方法来控制成本费用。

3、完善成本费用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成本费用控制的经济责任制, 明确责、权、利, 与绩效考核相挂钩。各部门应抓好日常的成本控制工作, 严格按照预算计划金额控制各项可控成本费用, 而且可控费用与不可控费用不可互相挪用。制定、完善各项能源消耗、物资使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本着正确使用、安全管理、节约能耗的原则, 避免资源浪费, 实行不定期抽查制度, 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同时鼓励员工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角度去思考去发掘, 有无更先进的方法去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费用?企业对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行之有效的, 按照所降低的成本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逐渐形成公司要我控制成本费用变成我要控制成本费用的员工自发行为的格局。

4、高度重视投资决策, 控制投资成本支出

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往往金额比较大, 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也是重大的。投资决策前, 应根据市场行情科学的预测投资收益情况, 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在综合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 只有净现值大于原始投资额, 该项目才是值得投资的。

同时对建设中的各项支出也要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 避免建设期过度支出, 运营期被动买单的局面。

5、强化资金管理, 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强化资金统一管理, 集中调度, 有偿使用, 内部使用资金模拟银行结算, 保持合理的筹资结构, 适度负债经营, 力求降低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财务部门要克服重商品信用轻资金信用的现象, 务求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

6、规范采购流程, 严格控制采购成本

(1) 采购工作对减低企业的采购成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应选择责任心强、正直诚实、敬业的采购人员从事采购工作, 只有选对了人, 才能作正确的事。

(2) 对达到招投标规定的物资采购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进行招标、投标、定标, 达不到招投标标准的物资采购实行比价采购, 选择3家以上符合要求的供货商索取报价, 由使用部门、采购部门、法律审计部门共同参与比价、物资质量鉴定、谈判、定价、合同签订全过程, 避免一人决定的现象。严把质量验收关, 对于价值高验收难度大的物资, 可聘请专家协助验收。签订采购合同时预留质量保证金, 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质量成本。

7、充分利用闲置资产, 避免资源浪费

使用部门提交采购计划前应先到物资保管部门确认有无闲置资产, 采购部门应根据采购总成本最低化的原则, 确定经济订购批量, 只有达到再采购点时才能实施采购。

总之, 成本费用控制是企业加强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 企业的经营中时时处处都有降低成本的地方, 关键是有没有发现, 有没有自觉控制成本费用的意识。只有企业全体人员都行动起来, 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主动地去控制成本费用, 企业才能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各种物质生产资料价格的飞涨, 企业如何提高盈利能力, 适应市场生存发展的需要, 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首要问题。本文在分析成本费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意义基础上, 详细分析了目前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 从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费用的角度阐述了改善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成本费用,成本控制,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邓正红.砍掉成本出利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1

[2]贺玉强.做节约型员工[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9

[3]吴伟霞.成本控制9堂必修课[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师德承诺师德计划下一篇:水泥质量控制基础知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