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心得体会ok

2024-10-22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心得体会ok(共10篇)(共10篇)

1.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心得体会ok 篇一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学习心得/r/n

通过《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对教师心理状况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对于完善自己的人格以及如何健康快乐地生活都有很多启发。现将我的学习心得简单作以下概述:/r/n

1、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对于平时的教学过程,大家往往特别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对于这个教育过程的主导者、引导者却关注太少。如果教师的心理有问题,那他的教学很难收到效果,在处理学生问题上,更会因为自己的不恰当的想法和情绪发泄方式而伤害学生,影响教育的效果,甚至对学生造成巨大的身体和心理伤害。为了让学生健康地成长,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培养成熟的心理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r/n

作为教师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理智调节自己的心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教学当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乐观地对待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平时多普及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知道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以及治疗的方法。/r/n

2、掌控压力,提高修养。/r/n

教师也是普通人,他也需要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包括现今社会的房子问题、婚姻问题等比较棘手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生活在这样一个现实的社会中,面对生活的紧紧压力,如何缓解和释放呢?!/r/n

作为教师,那就要提高修养,掌控压力。自己的工作不能成为生活压力的发泄所或者拯救所,工作需要客观地对待,生活的压力不要转压在工作上,在工作中发泄心中的压力和不满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同时,也不能把精力全部放在工作上,这里指以追求工作中的荣耀来逃避生活的压力,这样一旦达不到自己所定的使自己满意的目标,就很容易使自己迷失,从而陷入工作的压力泥潭中。我们需要处理好教育教学工作和现实问题的关系,不相互影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将目标定在恰当的位置,循序渐进,不急功近利,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做实、做好,就是对学生最好的交代。

2.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心得体会ok 篇二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孩子的行为, 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幼儿问题, 轻则影响师幼关系, 重则可能伤害幼儿心灵。因此, 为了更好地教育幼儿, 幼儿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 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 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 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达到新的教学要求, 才能寻求新的发展, 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 开拓自己的视野, 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 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 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 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会使人精疲力尽。因此, 教师可以试着在平时给自己充电。例如, 学习做旅行家, 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 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 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 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 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通过学习, 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

教师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 他不但要有出色的专业技能, 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幼儿有很大影响, 在幼儿的心目中, 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 都会让幼儿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 会在活动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 让幼儿如沐春风。因此, 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 是构建良好师幼关系的基础, 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 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研究教师工作满意度, 是维护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 教师管理主要集中在对教师的选聘、任用、培训与考核等以任务为中心的方面, 而教师在工作中的焦虑、紧张、抑郁等负性情绪却很少受到关注, 而当这些负性情绪超过一定限度时, 就会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所以, 研究教师工作满意度, 可以及时了解教师在工作中的心理感受, 进而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关注和疏导, 从而预防教师心理疾病的产生, 切实维护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我国关于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86年, 从1986年以来, 出现了一些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专题研究, 由于研究样本、研究工具和参照点的不同, 各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研究结果的可比性也较差, 这次, 仔细分析了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卷结果后发现:问题1的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心理压力依次来自幼儿园管理、孩子的安全、教育教学其次为教科研、继续教育和家庭社会方面。问题2的结果表明教学压力依次:为评估考核、文案多、幼儿兴趣、领导听课, 家长方面及教学观摩压力较小。这两个问题结果说明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园内的幼儿教师教育工作本身的专业化水平对老师形成的压力。这就需要教师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应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正确认识自我, 包括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工作能力及所负担的角色, 能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少教师在工作中有压力时对自己缺乏了解, 教学工作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 目标定得太高或者过于理想化, 最终难以避免挫败, 导致付出与收获不相符, 就会使心理失去平衡, 造成新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问题3的结果表明教师在面对困难与问题时的态度, 还是比较理智与客观的, 对于不知所措、经常生气的现象还是比较少。当然, 这种现象与家长素质、教师教育水平、沟通交往艺术等方面有很大关系。问题4的结果表明幼儿教师一天的工作量在身心上的负担还是比较大的, 需适当的调整身心进行减压。问题5的结果表明。教师对同行评先进, 评职称还是表示支持和高兴的也有事不关己、无关痛痒的心理。问题6的结果表明。教师在工作幸福度方面还是较乐观的。问题7的结果表明。幼儿教师幸福度来自多方面, 依次为幼儿、家长、领导。对老师的认可度。而问题8的结果表明。没有幸福感的原因也来自多方面, 主要为工作烦琐机械、很少获得成就感及家长的不理解等。问题9的结果表明教师自身对自己在幼儿园的位置定位及认识情况, 大部分教师能够比较自信客观认识自身的工作价值。一部分教师需要提高对自身工作价值的认可度。问题9的结果直接正面影响着问题10的结果。以上结果表明:教师在工作性质、职业投入感及人际关系上的满意度较高, 而在薪水、领导管理、进修提升和物理条件等因素上满意度较低, 工作强度方面的满意度较低, 对自我实现方面的满意度较高, 总体上而言, 教师对工作基本满意, 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与教师对教学、园长、同事、晋升认可的满意度有显著正相关, 与教师对工作收入的满意度相关不显著;满意度与教师的年龄、教龄存在着显著差异, 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在工作报酬满意方面显著高于教龄长的教师, 年龄与工作满意的关系是一种“U”形关系, 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教龄、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教师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心理带来了种种压力, 这种压力一方面要依靠教师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提供自我支持, 能在新形势下走出不必要的“神坛”带来的心灵束缚。另一方面还有待于社会各界对教师的关心与支持, 让教师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使教师在“传道、解惑”的教学活动中传给幼儿正面映像。这不单单是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健康人格形成的要求, 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全社会对教师的一种期盼。所以, 对如何缓解教师的压力, 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的压力, 应成为目前教育界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摘要: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 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幼儿教师尤为特殊, 尤其是现代充满竞争的社会, 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3.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 篇三

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教师为什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造成教师心理问题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教师负担过重,导致职业倦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加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之风的蔚然兴起,给教师的心理施加了无形的压力,这也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大因素。1996年9月《教师杂志》曾刊登有关教师健康的问卷,从9000多份回答问卷中发现,84%的教师相信教学工作有危及健康的风险,75%的教师认为负担过重是影响他们健康的主因。美国教育协会(NEA)在1938年的研究中指出,5150位教师中,37.5%有严重的焦虑和精神紧张的情形,至少有6%~8%的教师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

人在生理上有一定的限制,负担过重,长期过多消耗体力与脑力,甚至超过人的生理负荷,就会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目前,教师“超负荷”运转情况比较严重。去年据温州市教育局对我区八所学校106名教师的调查,发现人日均工作时间达10.37小时,中年教师负担更重。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原因,除有些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之外,较为普遍的原因是由于管理不善,作业多、测验多、开会多、课外辅导多,甚至双休日不休息。教师常常夜间备课,加上家务劳动,侵占了晚上休息与睡眠时间,一天工作后甚感疲劳。再加上教师平时还要参加各类考试及学历培训等,这样严重地加重了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心灵负担、经济负担(普通话等级考试费300元、计算机等级考试费300元、教师资格证书考试费380元、职称评审费450元,各类学历培训费就无法统计了)。

另据我区教研室去年对511名中学教师、613名小学教师的调查,86.1%的中学教师,90.2%的小学教师工作一天之后,感到非常疲劳或疲劳;感到有点疲劳或不疲劳的只占13.9%与0.74%。这还是平均统计,许多学校的情况更为突出。目前,不少教师由于工作负担过重,导致缺乏职业满意感。其原因是,教师工资少、地位低、任务重、压力大、学生不好教等。缺乏职业满意感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工作倦怠与教师离职、旷职及退缩的行为有关,对学生的学习品质亦有消极影响。

不合理的物质激励,导致教师心理失衡。教师的心理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发生摩擦、碰撞和冲突的必然结果。现在教师工作投入与收入不成比例,是导致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许多学校为了刺激教师的干劲,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进行物质刺激。比如中高考奖、月工作量工资等。但是,在发放办法上存在极大的缺陷,比如拉大奖励的差距,使部分教师工作投入得不到合理的回报。笔者认为用拉大教师之间物质奖励的差距,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做法,不但“重奖之下没有出现勇夫”,反而导致奖励的效应是“不奖没有意见,少奖意见少,多奖意见多”。

教师的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人格障碍。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着教师必须与学生、同事、学校领导以及学生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教师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必须是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可能产生矛盾冲突,使教师激动、不安,烦恼和痛苦,如果关系长期恶化,教师心情沉重,不仅影响工作,而且有碍身心健康。

在学校,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和感情,进而也影响到他们对学校的感情。同时,师生的关系状况,对教师也有十分明显的影响。首先,它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师生关系紧张、对立甚至冲突,教师的情感必然是怨恨、痛苦的,进而影响到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其次,影响教师的言行表现。不良的关系容易引起教师的不友好、拒绝和惩罚等行为。再次,也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长期的人际关系不良是心理健康的大敌,不良的人际关系会使人经常处于痛苦压抑、恼怒焦虑的状态。

在人际关系中,学校领导是学校重要社会资源的掌握者,对教师的评优、晋级、升迁以及在学校中的地位有很大的影响力,故与领导的关系通常为教师所看重。同领导关系的恶化,通常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会因此担心自己的前途受到影响,担心“穿小鞋”,并可能导致焦虑、抑郁。有时,由于某种原因,教师对领导心怀不满,产生敌意,但这种敌意又不能公开流露,从而导致压抑,产生焦虑。导致教师对领导产生这种隐而不露的敌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是由于领导对教师缺乏尊重,不是平等待人,而是颐指气使;或在举手投足之间处处表现得高人一等,伤害教师自尊心;或是领导办事不公正,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这使有能力而不肯钻营取巧的教师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无助感,并对领导产生敌意。有时,上下级关系紧张的原因也出在教师身上,如有的教师不尊重领导,不服从工作安排,领导未能满足他的要求便心怀不满。

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教师与同事之间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每位教师的劳动都有明确的分工,比如有的教物理,有的教化学;有的在高年级任教,有的在低年级任教;有的任专职教师,有的还兼任班主任及其它职务等。这些分工是由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教育对象全面发展的要求而决定的。由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专门的任务,在部分教师中就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即教育的效果完全取决于某个教师个人的努力。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过分强调自己所做工作的重要性,而忽视教师间的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团结协作,进而导致与同事间的矛盾和对立。长期以来学校各类评先评优、提级、加薪等不公平以及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果和工资奖励的制度,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引起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利益矛盾,产生相互排斥、对立的心理状态。

现在,教师普遍反映人际关系难处理,据调查,我校65名教师,88.9%的教师认为最困难的是人际关系。而教育工作容易使教师养成指导与命令的沟通模式,在讲求民主、开放的社会里,与人交往必须互相尊重,平等、坦诚相待,而有些教师在与人相处时,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与能力,或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去适应环境的需求,容易产生身心失控的现象,导致人格异常。教师是育人的专业工作者,常与人接触,需投入大量的心力和情感,但其成就无法获得立即的反馈,容易导致教师对职业的不满意,导致人格障碍。

评价体系的不科学,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教师都想尽心尽力地工作,并希望自己辛勤的工作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但实际情况如何呢?由于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教师在学期初接受工作安排时就已经决定了他的考核分数。有的学校在教师的工作量化中竟然引入了“学科权重系数”“工作量计算公式”“民主评议”等,以体现其量化的科学性。成立了督导室、考评办之类的部门,专门有庞大的机构负责对教师考核。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人都会知道,学校不同于工厂,教师的教学工作是无法去准确计量的。在学科教学的差别上,张三的一节语文课和李四的一节地理课,到底存在多大差别?如何去衡量他们之间的差别?我看,不仅现在没有方法计量,就是将来也不会有哪个科学家发明出什么好的“教师工作计量方法”。如我校的几位班主任天天起早贪黑,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学生成绩名列前茅,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的好评,在期末“教师民主评议”中,却排在全校教师的倒数行列。所以,那些用“学科权重系数”“工作量计算公式”和 “民主评议”来量化教师工作量,评价教师的好坏,人为地制造学科间的差别,必然导致部分学科教师心理不平衡。

总之,引起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也应有综合措施且刻不容缓。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位优秀的教师,除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十分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维护并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在学校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途径主要体现在社会、学校及教师自身三个方面。这其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重视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外部因素和前提条件,而教师自身积极、主动和科学的自我维护则是保障教师心理健康状态的内在动因和根本途经。

1.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一定程度上讲,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是各种社会问题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因此,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光靠一所学校和教师个体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启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工程,建立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已势在必行。这包括:

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视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视为蜡烛,燃烧自己,点亮别人;视为园丁、桃李满天下。所有这些都表明教师职业的伟大与崇高。然而,教师毕竟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与帮助。特别是在他们有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时,有效的社会支持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这就要求社会、行政部门、上级领导要真正关心和了解教师的实际问题,对教师各种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要从政策、管理等各方面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千方百计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要通过宣传,营造出全社会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社会氛围,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和文件上,其关键在于从上级领导做起,使社会群众正确认识教育的长期性,避免短期行为,正确看待教师的过失,避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要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科学评价教师的工作,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减轻教师负担,为教师缓解压力,维护广大教师的身心健康。

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氛围。教师心理不健康的一大诱因是由目前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带来的。特别是长期以来,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就和工资奖励的制度,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教师和同事之间关系紧张,和学生之间关系对立和领导之间矛盾激化,使很多教师长期处于一种不和谐的气氛之中,甚至导致一些教师采取体罚,加大作业量,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事件屡屡发生。这种教育体制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给教师本身带来极大的危害,必须尽快改变。

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全社会公共心理卫生体系当中。要通过充分利用社会领域中的专业化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医疗资源来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的预防、诊断和矫治工作。例如浙江省杭州市心理卫生工作办公室将本市下城区作为开展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协助下城区教育局对全区各学校教师进行心理评估和检测,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实行教师心理健康动态观察,同时对教师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相关培训,这一做法试行以来,成效明显,值得借鉴和推广。

2.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领导的关心和激励。

学校管理者对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关心和激励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外部因素,同时也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优化学校管理工作效能的核心内容。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学校管理者要善于了解并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有调查表明,我国教师的需要主要包括生活需要、学习需要、尊重需要、政治需要和成就需要五个方面,尤其特别看重尊重、自我成就等精神需求。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从教师的不同年龄层次、性别、学历等差异性出发,尽量创造条件以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如为教师营造一个优美、恬静、安全的生活环境和一个民主、开放的政治氛围;关心教师的发展前途,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性;为所有的教师提供进修深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实现的机会等等。这些满足教师合理需要的做法都有助于教师心情舒畅、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避免因不满、烦躁、沮丧、自卑、空虚等负性情绪对教学工作和自身心理健康造成危害。据上海市教育厅2005年报道,上海市虹口区曲阳四小的章本荣校长就是通过了解教师的内心世界,改革管、卡、压等硬性规章制度,实施教师自律的民主管理等措施使全校大部分教师感到心情舒畅,热爱自己的学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前进,成为上海市的一所名校。

正确对待教师的心理挫折,做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在生活、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障碍,无法顺利实现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如工作的艰辛与过失、社会地位与待遇偏低,学校领导的不公平,人际关系的僵化以及身心疾病,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奖金发放,住房分配等等都可能使教师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并伴随产生愤怒、焦虑、沮丧或攻击、冷漠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和行为反应,再加上社会的舆论,家长的期望,领导的要求,升学的压力使许多教师透不过气来,教师负担过重,无力加以调适,感到精疲力竭,引起教师情绪的紧张、焦虑,就无法进行创造性劳动,更谈不上教育改革。如果教师的这种心理长时间得不到合理的释放和心理辅导,日积月累,必然会严重危害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祸及学生,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时刻了解和关心教师所遇到的心理挫折,并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校本培训以及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室等途径来帮助教师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及工作负担,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教师工作的乐趣感。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自我维护。

加强自身的自我维护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途经。具体来说,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师要重视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教师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也可以运用有关的知识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自我调节。教师自己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学会宣泄与转移压力,适时适度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与情绪。时常看一看自己有无情绪反应不正常的现象,如果有反应过于敏感、情绪过于焦虑等现象,就应该考虑适当休息一下,听听轻音乐或者唱一唱欢快的歌曲。如果真的感觉问题严重的话就要积极地找心理医生。据了解,上海、杭州等一些大城市“教师心理热线”已经开通。

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懂得正视现实和适者生存的含义,有意识地接受这种挫折情境的考验,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耐挫力,多找朋友谈心,减轻精神压力和积郁的愤懑情绪,解开疙瘩,消除误会。控制由挫折引起的情绪波动,不急躁,不消沉,设法改变不良心境,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禁止、自我激励等方法。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增强自己的耐挫力,加强人格锻炼,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以维护心理健康。

民主团结,增强学校人际关系和谐感。一个教师若在学校中能与同事、学生、领导友好交往,在家庭中敬老爱幼,在社会上与朋友和睦相处,建立和保持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心情舒畅,促进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并能养成积极乐观的性格。而学校中不良的人际关系,则是导致教师心理健康恶化的重要因素。调适教师的人际关系,需注意:

(1)发扬民主,改善干群关系。学校干群关系如何,通过教师在烦恼时是否愿意找领导谈心可以表现出来。我区教育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多数教师在烦恼时不愿意找领导谈心,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相当数量的领导者与教师之间关系冷淡,不融洽。有的学校干群关系更差。我校65人,71%的教师在烦恼时不愿找领导,没有一人填写在挫折时能得到领导的关心,88.9%的教师填写遇挫折时只是受领导的批评指责。可见,改进领导作风,创造一种民主、团结、宽松、和谐的干群关系,是学校管理改革中的重要任务。

(2)重视人际间的互助关系,提高弹性处理问题的能力。根据人际互助论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朝着高酬赏和低代价的方向发展。这种互助有功利的、经济和现实的因素,也有精神的、心理和超现实的因素。所以在人际互助过程中,每个人难免都附带有酬赏和代价的比较标准。一般而言,功利的互助较为现实,不能持久;而心理的互助较能满足人的基本要求,较能持久。因此,教师若想增强人际关系,除了多用心思去了解别人的需求外,不妨坦诚表达自己的感情,不要吝啬对别人表示欣赏,同时能把感激的心情及时传达给对方。学校领导者应协调教师的各种人际关系,创设条件促进各种人际交往,消除误会,增进了解,联络感情,让教师懂得每一件事都可能有多方面的看法与不同的做法,遇事应设法以弹性处理问题的角度来发现较好的处理方式,使事件得到更圆满的解决。

(3)保持乐观,提高情绪的调控力。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科学研究也表明,笑一分钟,人全身会放松47分钟。面对工作的不顺、家庭的不和、人际关系的紧张、领导或同事的误解等问题,教师应该保持乐观心态,学会用微笑面对,以真诚对待,尽量控制情绪,避免正面冲突,改善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客观环境。

许多人在不愉快时,情绪上没有得到合理的疏导,而将它发泄在不适宜的人、事、物上面,这就是所谓的“迁怒”,迁怒最容易破坏人际关系。美国最近一项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表明,抑制愤怒对人有益,这就要求教师应善于自我调节,控制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要学会放弃,要知道放弃有时也是一种美。古人说过,“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选择就要有所取舍,选择与放弃是同时并存的。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实际上你不能全部拥有它,假如你偏偏不愿正视现实,于是必然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像先进呀、模范呀、优秀呀、评职呀等等,有时不一定会全满足你的心意。即使你真正付出了也不一定会全满足你,为什么你提不起放不下呢?原因就是你不会放弃,还没有体会到放弃也是一种美!

换个角度思考,做到宽容待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件不好的事情,换个角度去思考,或许就会觉得并没有那么糟糕,这也是排解烦恼的一剂良方。如:丢了东西的人说:“破财消灾。”侥幸逃过一劫的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卸任官员说:“无官一身轻。”有了这些自我安慰的理由,人们的生活就多了些弹性和韧性,凡事也就不必钻牛角尖了,由此减轻了生活的压力。

宽容待人,忍让当先。忍让有“三分”,健康得“七分”。吃点亏显风格,不生气就是福。作为教师特别要注重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同龄人”,放下架子,理解学生的难处,宽容学生的失误,甚至容忍学生的“无礼”,始终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还应敢于自嘲,敢于解剖自己,使自己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在对待其他事情上也一样,退一步海阔天空,不用斤斤计较,用尊重与宽容去赢得快乐、赢得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是一种严重影响师生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对于我们教师自身来说要正视弱点,面对选择、学会生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要能够承受挫折、坚忍不拔;要学会在竞争中不断充实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争取发展机会;要通过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个性的健全发展。

4.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心得体会ok 篇四

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表现为:在人格上是完整和谐的;在情绪上是乐观稳定的;在意志上是坚韧不拔的。在人际关系上是协调和谐的;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六、七个小时。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创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学生喜欢教师,喜欢学校,善于学习。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

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

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过: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的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而是否产生师生对立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学生能否得到正确引导和转化,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的性格正在形成过程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成人,是参照,是榜样。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体罚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5.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心得体会ok 篇五

新桥中学

王炜成

观看了教师进修学校网站上的《教师职业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视频,感触很深,它引发了我的共鸣。教师也会职业倦怠?教师也会有心理健康问题?社会上许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呀,教师职业特殊,似乎永远向上才是教师应有的形象,这是社会的误解,是对教师职业的不了解。那么为什么教师心理会不健康,会产生倦怠呢?专家归结为以下几点:

1、工作时间长。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繁重,日平均工作时间远远长于其它一般职业。早上要早读,中午的时间照看学生午休,课后要补习批作业,晚上还要看晚自习,还得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课题,写反思,这些都迫使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使得教师不堪重负,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倦怠。

2、心理压力大。在当前社会转型期,许多不良风气和精神污染,让教师难以相信自己的行为能有助于现实的改善,只好降低对工作的投入以求心理平衡。这种无助不断得到强化,最终就会发展成为职业倦怠。

3、角色变化大。随着学校功能的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教师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重化,使一个富于责任心的教师在经历了多种角色冲突之后,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

4、经济地位低。这就不阐述了。

5、交流沟通少。学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它对个体行为既有助长作用,又有削弱作用。学校氛围好,教师集体意识强,上下级关系融洽,意见容易得到沟通,教师就能体验到安全感,充满自信和自尊。如果学校同事关系紧张,就会产生无归属感和压抑感,这些会迁移到工作中导致压力加剧,从而诱发倦怠。上级的官僚作风、没有同情心、办事无效能,通常是教师抱怨的内容,也极易导致倦怠的产生。

那么我们如何来面对与解决呢:

1、提升教师的待遇,在经济上保障教师的地位。

2、检讨现今评价学校以及评价教师的标准,期望能更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工作价值及工作贡献,希望能建立更多元化的标准,不再仅“以分数和中考、高考为标准”。

3、重新正视教师的工作量计算的问题,希望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4、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能切实有效的开展而不是流于形式,真正关注教师切实需要,能注意教师人才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6.心理学考试总结OK 篇六

1.2.3.4.5.6.1.2.3.4.1.2.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分为三大类: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能力、气质、性格)和心理状态。心理的实质:1,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2客观现实是心里产生的源泉3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学的流派: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的意义:①人认识自身的要求②调节自身情绪③改善人际关系④应用于社会生活 研究心理学的方法:①观察法②测验法③实验法④个案分析法⑤活动产品分析法 膜外电位较高,带正电,膜内较低,带负电,这位静息电位。左脑进行的是条理化思维,即逻辑思维;右脑具有接受音乐的中枢,负责可视的综合的几何的回话的思考行为。人脑所储存的信息绝大部分在右脑,并在右脑中正确的加以记忆。当代认知神经学的研究进展:脑电波、事件相关电位、正电子断层扫描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脑磁图。动物心理的发展: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知觉的联系和区别:感觉和知觉是紧密联系的心理过程。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客观事物必须现场直播

作用于感觉器官。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是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

4.感觉的类型及特点 1视觉视觉是人最重要的感觉。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线。眼睛是人类的视觉器

官。2听觉听觉是以耳朵为感受器的辨别外界物体振动的感觉,是大脑对声波物理特制的反映。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波,人的听力频率范围是20~20000HZ。3皮肤觉、味觉和嗅觉刺激物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感觉叫皮肤觉,包括触压觉、温度觉、痛觉等。味觉是指事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基本味觉包括酸甜苦咸四种。个体的味觉感受差异很大。嗅觉有嗅神经和鼻三叉神经参与传递。嗅觉的感受器在鼻腔。4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机体感觉是机体内部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的感觉,又称内脏感觉。运动觉是反映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平衡觉是反映头部运动的速率和方向的感觉。

5.知觉的类型与特点在基本的感觉基础上,就形成了各种知觉,比较特殊的知觉是时间知觉、空间知

觉和运动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属性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等。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6.7.8.9.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征。错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1几何图形错觉2图形-背景错觉3深度错觉4火花错觉5似动错觉6月亮错觉7其他错觉 错觉的应用:错觉艺术、建筑中的错觉、装修中的错觉、公路交通中的错觉、服装与美容中的错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职责和集中。注意有两个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功能:选择功

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

10.注意的类型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以后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也称为随意注意,是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即事先有他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1.注意障碍注意障碍及多动综合征的核心症状主要是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和行为冲动。

12.注意品质的培养 1注意的广度及其培养2注意的稳定性及其培养3注意的分配及其培养4主义的转第二章 心理、脑与进化 第三章和第四章 认知心理

移及其培养。

13.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14.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被称为记忆表象。词可以概括的标志事物,作为事物的信号。

15.根据信息加工模型理论,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1瞬时记忆,极短时间

内0.25~2秒2短时记忆,一分钟左右3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乃至终生

16.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1记忆的目的性2对识记材料的理解性3识记中材料性质和内容的影响4识记策

17.艾宾浩斯依据试验结果绘制了遗忘曲线并揭示了遗忘的规律:首先,记忆一结束,遗忘就开始发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呈现为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然后遗忘速度逐渐缓慢;如果不加复习,所学的内容将被彻底遗忘

18.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21前摄抑制及倒摄抑制3学习程度4记忆任务的长久性

19.再认和回忆再认是指对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感知的时候,知道它是从前感知过的。把以前产生对

事物的反映重现出来就是回忆。回忆可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

20.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上半年来六、二十一,下半

年来是八、二十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21.记忆力的培养1灵活应用遗忘规律和复习策略2有规律的休息3利用分离效应改善记忆4主观的组织

5表象训练。

22.思维是高级动物进化之后的产物,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更复杂更高级的认知过程。

23.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2间接性。

24.思维的过程与形式思维是通过一系列比较复杂的操作来实现的。一般来说,思维活动要经历分析和

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这样几个过程。

25.思维的形式:1概念 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2判断 是人脑反映事物之间

联系和关系的思维形式,一般对思维对象进行肯定和否定。3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26.思维的类型 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动作思维是指以实际动作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也叫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思维是指以概念和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3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4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27.问题解决 就是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

维操作,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由一个起始状态到最终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期、验证期。

28.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 2启发法。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 知识表征的方式2 定势 定势是指

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后面活动的准备状态。3 功能固着4 动机5 情绪

29.创造性思维 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人的创造性活动,大多借助原型启发的作用

30.影响创造性的思维定势1权威定势2从众定势3唯经验定势4唯书本定势5非理性定势

31.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创设良好的环境2装换视角3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4头脑风暴法

32.想像 1 表象 是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

括性。2 想象 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①无意想象②有意想象。

33.优质想象的特点①形象性②创造性③现实性。想象力的培养:①想象力从幼儿开始培养②改进观念,促进学生的想象③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④创造有利于想象的环境。

第五章 情绪心理

1.情绪的含义: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包括内心感受及相应的行为反

应,体现着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

2.情绪的构成包括三个层面①从认知层面看,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它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②从

生理层面看,情绪是生理唤醒的机制。③从表达层面看,情绪有外部行为。

3.需要是情绪产生的重要基础,根据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情绪具有肯定或否定性质。

4.情绪的种类:①基本情绪(原始情绪)②复合情绪(基本情绪集合)

5.情绪状态:①心境: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②激情:激情是一

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③应激: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6.情绪的生理机制:①情绪的产生机制: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环境刺激生理变化认知

过程这三种因素整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认知过程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②情绪的生理机制:……③情绪的生理反应: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体验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动作表情三种。情绪的生理变化:利用此,科学家做出了测谎仪。

7.情感是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东西所怀有的复杂情感,受个人的生活经验、教育水平、社会生

活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是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情绪,主要包括道德、理智感和美感。

8.情绪、情感的关系:情绪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通过

情绪反应表达的;情绪的变化含着情感,往往也反应情感的深度。区别有: ①需要角度 情绪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是与人的精神和社会需要相联系②发生早晚 情绪早,情感晚③反应特点 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现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

9.情绪、情感的功能:①动机功能②调控功能③维持健康功能④信号功能⑤感染功能⑥迁移功能

10.保持积极情绪 ①树立恰当的人生目标②培养辩证思维习惯Ⅰ换角度思考Ⅱ换位思考Ⅲ适时转换

角色Ⅳ宽容、不过度追求完美Ⅴ眼光放长远③掌握情绪规律自我教育④勤于学习、勇于实践⑤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11.控制消极情绪的策略:①放松②宣泄③转变观念④转换环境⑤消除消极情绪的根源⑥升华⑦利用

酸葡萄和甜柠檬原理⑧休息、睡眠和适度运动

12.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准确、有效地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集合。

13.提升情绪智力:①加强自我情绪管理,克服消极情绪②培养乐观精神,提高自信心③提高应对挫

折的能力④改善人际交往⑤出尽智力与情绪智力的协同发展

第六章 动机心理

1.2.3.需要 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需要的种类:①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②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该学说的核心概念是人类的需要层次。低

级需要: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生存,也称匮乏性

需要)成长需要:认知需要 审美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需要层次理论中的这些需要构成了不同的水平或等级,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

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

4.评价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其合理之处和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该理论比较客观的概括

了人的需要发展的实际情况,符合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性特征。其次,该理论将人的需要看作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次系统,具有统一性和整体特征。这种观点收到了人们的高

度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企业、学校和心理学教育中有

着广泛的应用。但马斯洛的粗要层次理论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它脱离了社会历史条件,抽象的谈人的需要和自我实现是不可取的。马斯洛认为人的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的产生都是与

生俱来的潜能,混淆了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的界限,忽视或否定了人类需要的社会性特征。其

次,它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马斯洛认为低级需要得不到满足,高级需要就不会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把需要的层次看成是固定的,是一种机械 的上升运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

视了对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低低层次的需要没有获

得满足也可能产生高层次得需要。

5.6.7.8.9.动机的含义与功能: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动机的功能: ①激发功能②指向功能③维持和调节功能 动机的种类:①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②生物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③近景动机与远景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①引导积极地学习价值观②培养学习兴趣③争强学习自我效能感,消除学生的无力感④引导学生积极的归因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10.意志的特征1意志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意志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随意动作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11.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

12.意志的过程意志行动有着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历程1采取决定阶段2执行决定阶段

13.挫折包括三个因素1挫折意境2挫折认知3挫折行为。产生挫折的原因 1客观因素(自

然因素、社会因素)2主观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挫折的行为反应1理智反应

2非理智反应。提高挫折承受力 1正确对待挫折2正确看待自我,对自己充满信心3运用适当的心理防御机制。

14.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独

立性、果断性、坚定性和自制力。意志品质的培养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正确的行动目的2多参加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3发挥集体的力量,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4加强自

我培养,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第七章 智能心理

1.2.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能力。人一般在18-25岁之间智力的发展达到高峰。分类: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加德纳提出的新的智力结构框架存在着相对独立的8种智力1语言智力

2音乐智力3逻辑—数学智力4视觉—空间智力5身体—运动智力6内省智力7人际智力8自然观察智力

3.4.5.6.1.2.3.4.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①尊重人的主体性,努力挖掘学习者的潜能②加强课程的综合性③设计多元的学习目标 影响智力的因素: ①遗传②环境因素与教育 1904年,比奈和西蒙研制了第一个智力测量表比奈—西蒙量表。1949年,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概念。离差智商=100+15Z=100+15(X-M)/S 智力的差异可以分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第八章 人格心理 人格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外在的行为,二是真实的自我 人格的特点:①人格具有稳定性与逻辑性②人格具有独特性与共同性 气质即脾气、秉性,是人的心理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具有社会评价作用的人格特征。性格和气质的关系:①性格与气质的区别:气质是天生的,性格是后天的;气质稳定性强,变化缓慢,性格受环境影响较大;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性格具有社会道德评价的意义。②性格与气质的联系: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气质会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性格特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气质类型的改变。

5.6.西方的人格五因素模型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神经质、开放性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早期童年经验4学校教育因素5自我调控因

7.8.健康人格的特征1了解并悦纳自己2人际关系和谐3积极适应4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5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塑造良好人格的方法 1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象2保持良好的心境,做情绪的主人3磨练自身意志4寻

7.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篇七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情感宣泄

一、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

当下, 在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监测时, 我们会发现一些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而教师这个职业维系着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快乐, 本应该是最蕴含生命力和创造性、充满幸福和欢乐的职业。但现如今教师为何“心病”不断?

(一) 社会认同感不足, 高要求体现不出高价值。教师一直因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受到人们的尊重, 广大教师也在很长时间中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他们也曾经勤奋工作, 乐于奉献。但是, 近几年来, 教师职业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 物质待遇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人工作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主要指标。

特别是现在, 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却没有对教师的待遇有相应的提高。而社会、学校、家长都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 只求奉献, 不讲享受, 认为教师应该安贫乐道。虽说, 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人格, 无私的奉献精神, 但教师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当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富的大款与教师长期的贫困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时候, 当超负荷的劳动负出、劳动创造出来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强烈反差的时候, 当收入、住房、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现实问题摆在老师们的面前的时候, 许多教师原来所坚持的理想和境界受到了来自物质方面的强烈冲击, 致使许多教师弃教经商, 或者已经对教学失去兴趣。

(二) 工作任务负担重, 压力大。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 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 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 要求教师博大精深, 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 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正因为做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难度大、要求高, 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加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 这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业务能力、身心素质发生尖锐的矛盾。

据统计, 我国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比我国实行的8小时工作制要长, 许多隐型的劳动付出还没有计算在内, 尤其是班主任老师, 在学校要面对班级各种各样琐碎的事情, 回到家, 还要在微信、飞信上回复处理来自学生及其家长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他们工作的时间更长。而批改作业、备课、查资料、写论文等工作还不算在其中。

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应对策略

从当前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出发, 借鉴以往人们对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与经验。我认为, 当前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与方法有:

(一) 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高要求应得高回报, 使教师这个职业获得社会认同感。社会应更好地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尊重教师的劳动创造。最重要的是各级部门领导要多为老师们办好事、办实事, 不断改进、健全和完善教师工资制度, 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并真正落实到位。

(二) 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是教师长期工作和学习的地方, 学校环境不佳最容易引起教师行为受挫, 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要认识到对教师的关心爱护是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如何创建以人为本的优良环境, 我个人认为可以有如下举措:1.在学校建立健全的教师代表大会。教代会在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将职责与民主权利真正公平公正地落实到位。

2.学校的各个行政岗位应为一线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 而不是凌驾于一线教师之上。

3.学校可根据教师们的兴趣爱好创立各种文体、文娱类社团, 营造融洽、温馨的人际关系和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

4.作为学校领导, 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 针对教师的不同需要, 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提高教师的心理满意度, 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 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为教师开启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绿色通道, 成立相关心理工作室, 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邀请心理专家为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系列讲座或对有需要的教师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

(四) 教师也要对自身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调节与维护。

1.在工作中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 客观评价自己, 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合理要求自己, 为自己确立正确而合适的个人目标, 合理规划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2.在教育教学中要学会情绪控制。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 不把消极情绪带进教室, 更不能将情绪发泄在学生身上。例如:教师在面对捣蛋学生的时候, 情绪容易激动, 情绪激动的时候就很难把握好尺度, 常常因此而伤害学生, 同时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所以面对捣蛋的学生, 我们一定要在尊重学生人格, 不辱骂、不体罚的前提下采取其他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帮助学生认识错误, 改正错误, 千万不能被消极情绪控制。

8.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心得体会ok 篇八

一、教师职业道德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对于教师而言,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性。首先,教师心理健康是其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教师心理素质对其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不良的心理情绪可能激发教师冲动心理,做出对教学不利的行为。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不仅关系着教育教学的成败,而且能够对学生健全人格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一方面,教师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心理能力,与教师职业道德有联系,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能力,可以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与教师人格和性格之间有联系,对教育教学活动有影响[1]。

二、教师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教师应热爱学生

现阶段,随着教育教学进程的加快,教育部门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教师面临着工作压力,记忆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引发绝望感。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可能将不良情绪带入课堂中,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情绪,而且可能与学生产生冲突。学生在学习中,希望得到教师的爱与尊重,因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自觉克制不良情绪,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其自尊心,既有助于师生间友好关系的构建,又能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2]。

(二)教师需要爱岗敬业

现阶段,许多教师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不断期盼周末、假期等,导致教师逐渐降低工作热情。所以,教师应树立爱岗敬业的信念,赋予本职工作以更多的神圣感、使命感,进而全身心投入到祖国教育事业中。对此,学校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而增强教师的归属感。首先,定期举办教育交流会,鼓励教师能够积极参与活动策划和主持,有助于教师积极应对挫折,克服不良情绪,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而开展教学活动。其次,树立典型,以发挥教师榜样性作用。

(三)教师之间应加强沟通和交流

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推动教育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之间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实现团结合作、互帮互助,这也是师德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注重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时,必须能够保持自信、积极的心理状态而应对挑战和客服困难;反之,则可能产生嫉妒、猜疑等不良心理,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消极影响。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教师之间有必要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即知识竞争、才能竞争、职业道德修养竞争、工作质量与效益竞争、心理素质竞争等。基于该环境,学校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尊重,团结合作,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同时保持健康的心理。

(四)教师应永葆初心而施教

教师应永葆初心而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和保持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受多元化思想的影响相对较大,可能无法妥善处理得与失、义与利之间的关系,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教师在教育中,应永葆初心,本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态度而开展工作,保持心理的豁达。如此,能够培养教师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而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实现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的双赢式发展。

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对学生文化知识学习和人生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就教师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而言,二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且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推动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进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9.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心得体会ok 篇九

一个人快乐不快乐,取决于自身的心态,能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幸福;自己的愿望实现了,又是另外一种幸福。我认为,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在课堂上,能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进入人课合一的境界。我感觉我很幸福。

因为我的点拨,学生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由于我的帮助,学生改掉了不良习惯,积极上进;因为我的辅导,学生获得不俗的成绩。我同样感觉我很幸福。

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懂得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身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快乐地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幸福;让校园里的一切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还是感觉我很幸福。

常言说得好,改变不了环境,你就要学会适应环境;改变不了别人,你可以改变自己。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你是幸福的感觉还是痛苦的感觉,全在于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如果你能够学会心平气和地、宽容地、理智地看问题,从繁忙、琐碎的教书育人中去寻找快乐,发现快乐,在三尺讲台上得到的会是快乐,而不再是烦恼和苦闷;如果你认为,教师的工作不是自己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我想,你同样能够感受到幸福。

10.《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1

通过这次学习,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学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定位在表面处理上,而且应该透过现象看学生行为的心理因素,从根本上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这次学习的感受和想法。

(一)这次培训帮助我认识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确实是进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二)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现在真正体味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的内在含义,那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三)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作为一名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每一个人都接触、学习过心理学,但一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却没有感到心理学的用途,因此早已将它抛之脑后了,虽然有时也会装模作样的应用一两个心理学的术语,那也不过是装装自己的门面罢了。可以说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学,更没有想到如何正确在教育教学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所以在工作上产生了许多的困惑。正是这次学习它帮我才开始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更帮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来我们在不经意之中虽运用着心理学,我们的困惑也正是源于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心理学啊!只有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我们才会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学生,从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四)通过培训我学到了更多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将心理健康课看的过于神秘,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的懂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过培训我明白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那就是:源于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把握人生!

(五)这次培训帮助我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学习,不及时充电,不及时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就将被时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溢于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作为班主任,我们始终应该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来促进智育的发展,使得学校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2

首先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付出和感悟,在这次的培训专家的讲座中得到了印证。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让我更深刻领会了关爱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我常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以平等的心灵善待学生,用爱的情怀关注学生,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任何高明理论的说教都有效。把这种情怀融入平实的生活,把学生的进步当作自己的成功,用坦诚的相待诠释幸福的内涵。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同时还要学会以“诚”待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还要学会“容”纳一切。比如学生的表现、成绩、来源等。我想这是作为教师应该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这是要成为优秀教师必须知道的非常重要的基石,永远不要看到一个侧面就觉得了解一个人的全部,而对学生做出不客观的评价。我们应尽量多关心他们,从而达到进一步的了解,以实现了如指掌的境界。有的孩子在学校非常内向,在家里却活泼外向,老师就要不厌其烦的引导学生在学校也走向活泼开朗。同时我们也要充满爱心,要懂得原谅,要学会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古语道:“人之初,性本善”,即使他们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我们也要从本质出发,相信他们是善良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3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表现为:在人格上是完整和谐的;在情绪上是乐观稳定的;在意志上是坚韧不拔的。在人际关系上是协调和谐的;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正是教师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教书几年,和学生斗智斗勇,更明白教师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心得。

一、保持健康的情绪良好积极的情绪状态。

凡是心理健康的人,他们的情绪总是愉快的、乐观的,对生活、工作充满热情。人们的情绪越是乐观,心理健康的水平越高。一般认为健康的情绪应当是轻松、愉快、精神振奋、适度,一切发生很自然,从原因、强度、时间的变化上都是常态的。如果喜怒无常,强弱颠倒,时间上延续的长短也有变异等,都属于不正常的情绪。影响人的情绪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控制爆发情绪。

爆发情绪就是激情,它是一种十分猛烈的、暴风雨般的、为时短促的情绪体验。我们常用“大发雷霆”、“火冒三丈”等形容之。爆发情绪在生活中既有积极因素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其积极方面,可以在艰难险阻时,爆发出像黄继光用胸口堵敌人枪眼,董存瑞手托炸药包去炸敌人碉堡那种***的激情。消极的爆发情绪则是工作的阻力,事业的障碍。“激石成火,激人成祸”,它容易使人失去理智的思考,一旦遇到强烈的刺激就头脑发涨,不计后果,做出简单粗暴、盲目无忌的蠢事来。有些教师在工作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时性急打骂学生,以致失手打伤学生,造成严重的后果,就是明证。转化、控制爆发情绪,必须充分利用认识问题的诱导规律,将一时产生的消极激情,转化到积极方面去。心理学认为,激情爆发程度取决于人的认识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控制激情的能力,最根本的是提高其思想觉悟和辨别能力。

(二)培养持久情绪。

持久情绪,在心理学中称为“心境”。心境是指在长时间内影响人的整个行为的比较持久的一种情绪状态。有的心理学家形象地称心境是被拉长了的情绪。积极的心境使人朝气蓬勃,处于欣喜状态,头脑清醒,求知欲旺盛,能提高工作效率;而消极的心境则使人消沉,常处于一种被动的抑郁不欢状态,因而影响工作和学习。职业和环境对教师的心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着的、有个性的人。

一位教师在谈到一次作文批改中的感受时说:它给予我的是事业心的鼓舞,是责任感的鞭策,是心灵美的享受,当我一次又一次陶醉在这种崇高的心境中时,我是那样的兴奋欣喜,如同在道德的高山攀援,峰峦座座,山外有山,……我感到自己是这样年轻而心又火热,忘却了在二十多个春秋的灯下伏案中,白发已爬上了双鬓。这种轻松愉快的心境和忘却了白发爬上了双鬓,甘当“红烛”的精神,是教师内心的真实体验。当一个人心境愉快的时候,往往倾向于用肯定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相反,一个人心境不愉快的时候,他所看到的一切都会觉得不顺眼。所以,教师应设法消除恶劣的心境,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持久情绪。

(三)培养幽默感。

幽默感是种特殊的情绪表现,也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具有幽默感,使人们对生活总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许多看来令人痛苦、烦恼、厌恶的事物,用幽默的办法对付,往往使不快的情绪荡涤无余,立即变得轻松起来。当人们长期以来对某事抑郁不欢时,旁人如用幽默、风趣的言辞叙述或形容,以生动逼真的情态摹仿或扮演,总会惹人哈哈大笑,头脑中的烦恼顿时烟消云散。教师应该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亲近、平静而又幽默的情绪。单纯的平静会使人感到索然无味。如果一个教师谈话机智、风趣、幽默,这有助于发挥他的课堂讲授技巧和艺术效果。幽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听起来不觉得累,反而感到轻松愉快。缺少幽默感和教育机智,常常在师生之间筑起一道无法理解的墙,增加许多无谓的矛盾。实践证明,富有幽默感的教师比起缺少这些特点的教师来,更善于缓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紧张局面,因而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置矛盾,从而使自己内心保持轻松、平静。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彼此间的交际关系。

每一个人都有合群的需要,通过相互交往,诉说各自的喜怒哀乐,增进彼此情感的共鸣,求得心理的满足。培根曾说过:“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会使人致病……”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一)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应克服居高临下、把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的错误思想;教师要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对学生既要尊重和信任,又要热爱和严格要求,热切地期待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教师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民主公正地对待学生,客观地评价学生,尽最大努力使每个学生都产生良好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被全体学生所爱戴,增强师生之间的聚合力,形成健康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2.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教师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要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1967年提出了学校领域内师生之间交往的四种形式。其一,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效果较差。其二,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效果较好。其三,教师和学生保持双向交往,但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效果较好。其四,教师成为相互交往的中心,并且促使所有的成员双向交往,效果最佳。学校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因此,研究师生间的交往形式对密切师生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融洽的教师之间的关系

1.相互尊重。

教师都是知识分子,他们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有强烈的自尊心。教师之间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做到感情融洽,合作共事。如果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容易引起极端行为。

2.利益协调。

教师在协调人际关系的时候,应该从分岐利益中发现一致利益,缩小手段竞争的范围,扩大手段合作的范围。随着人们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不着眼于一时一事的得失,而着眼于长远的利益和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这样有利于建立融洽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三)建立与学生家长的和谐关系

教师要尊重学生家长。教师要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在教育学生时,教师决不能贬低家长,不负责任的随便指责家长。教师要虚心向家长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其次,端正与学生家长联系的动机。教师与学生家长联系,其目的是为了和家长互通情况,统一步调,调动家长积极性,共同教育孩子。而不是告状、解恨、推卸责任。再次,教师应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合作,征求家长意见,这样有利于和学生家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教师还应该建立与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4

带着一份憧憬,一份喜悦,一份期待与责任,我有幸参加了远程教育的心理健康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多位专家的理论课,还有课上与课下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

通过学习,我在思想理念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感受一:认识心理健康重要,促发展。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感受二:提高自身素质,助成长

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总之, 这次教师研修培训,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拓展了我的教育视野,提升了我的教研能力,让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有了真真切切的转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并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自身的修养。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5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李慧君专家的理论课,最让我受益的是这句话找回职业生活的勇气和幸福感,需要获得对工作的投入感和掌控感。这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自我的努力与调节更加重要。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积极的自我认同寻找自我价值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用探究打败无聊,积极的自我调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习无能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健康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6

三天的培训结束了,总的来讲,这三天的培训给我的感觉就是累但快乐着。累是指连贯紧凑的时间让我身体有点吃不消,尤其是最后一天,张老师考虑很多老师的家离花街比较远,下午要赶着回家,中午13:30就开始了。快乐是指心灵上的,这也是我此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我接触到了一些新的理念、亲自体验到了心理活动的乐趣、得到了专家的启发、坚定了自己工作的目标、认识了几个同行朋友。

首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什么先进理念和意识。而是宋飞老师在活动和讲座过程中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话语阐述。例如在组织活动时,碰到不配合、满是不服和怨言的人时,心理辅导员自己首先要做到情绪稳定、镇定自若。当然这句话不仅适用在工作中,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同样适用,当你碰到孤傲的人时,想想这句话,也许看他的眼神就不再是鄙夷的,而是去努力探索他身上值得他骄傲的资本了。记得有一句话是:当你闭上嘴的时候,你就打开了眼睛;当你闭上眼的时候,你就打开了心灵。真的是这样,闭上眼睛,就发现,这一刻,一切都是静止的,外在的一切全都被抛开,惟一可以解读的就是自我。当我们身心劳累时,尝试着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闭会眼,找回那个迷失的自我。

除了专家的教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我体验到的一系列活动。我学习到了很多组织主持活动的技巧、方法;从活动中体会到了活动的内涵。这些活动是我不曾体验的,自己融入到团队中,从最初的旁观、被动到后来的积极、主动,我是被活动的魅力一步步吸引进去的。每做完一个活动,我都会想,这个活动我也要给我们学校的学生、老师们做,让他们也有快乐的体验、升华的思考。

当然,三天的培训,除了收获,自始至终,我都有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一部分是因为初次步入心里健康教育的压力,一部分是意识到自己的很多能力真是有待提高,自己离一名合格的心理教师、活动主持人的距离还很远。这一条路漫漫且艰辛,但心底里却有个强有力的声音告诉我,一步步地去走,一件件地去做,我终会到达理想的彼岸。一切,只因,我热爱这份工作。加油!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7

一、阳光心态,愉快工作

在季秀珍教授的讲座上我第一次了解到了一个教师是一份承载着重要责任与使命的特殊职业,教师心理健康既关乎教师个人的生命健康和职业幸福,又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然而,今天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却愈发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面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无疑成为师德建设的一大障碍,师德问题的背后通常隐藏着某种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担负着净化心灵的重任。当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学生成绩为主的考评、家长难以沟通等重重矛盾、压力集中作用于教师身上时,也容易促使教师产生紧张、焦虑、不安、忧郁等心理感受,长期发展下去,不仅影响教学质量,对教师甚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我想我们的工作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心态。都说笑一笑,十年少,那么我们何不做一个快乐的老师,拥有阳光心态的教师,才能创造出阳光的课堂,教出阳光自信的学生。

二、接受风雨,做好预防

校园中的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适应,破坏校园氛围,反校园欺凌工作任重而道远。纪林芹老师的课程系统阐述了校园欺凌的知识,包括欺凌的概念界定、发生特点、危害、发生机制以及与校园欺凌有关的国家政策等。身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要更加积极主动,去普及校园暴力带来的恶劣影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杜绝校园暴力,创建和谐校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生家长,充分认识校园欺凌所带来的伤害。作为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要对自己负责。自己要努力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要是自己成为一个自己满意的人。要对他人负责。我们的生活,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还有其他人。所以要对他人负责。当今和以后,无论到什么时候,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说的话不说;认认真真工作,扎扎实实做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确保校园和谐平安稳定。早期发现,及时干预,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三、同感共情,合力共育

xx老师在《创新家校共育途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讲到,家校共育的目的是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方面保持一致,把学生培养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xxx老师在《新时代,家校协同的思考》中讲到,所谓家校协同,就是充分发挥好家庭、学校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培育未来合格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老师、家长应该怎样做呢?我认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样有效的方式和家长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要做到这点,就要善于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家庭的教育对学生也尤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那怎样让学生在家里也有个好的环境教育呢?这就要我们老师们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家长交流,向家长介绍好的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步。要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也让家长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在学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时,家校可共同鼓励他,表杨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劝导他。这样就强化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对错的辨别能力。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样,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只依靠老师,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来共同完成。学校家庭教育怎样才有更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管总结完善,让自己的教育更为有效,让自己获得提高。

参加了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使我有幸与4位心理博士零距离接触。通过为期6天的培训学习,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4位博士分别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做出精彩的阐述,典型案例的剖析让我震惊。这些见解和宝贵经验使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当前,中小学生由于受个体发展,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一些心理异常现象。诸如懒惰、好动、打架骂人、偷摸说谎、迷恋游戏机,或因某些心理因素造成骄傲、自卑、倔强、厌学、无礼、散漫、孤僻等非正常现象。如果这些心理异常行为长时间得不到引导、矫正和教育,而个体主观上又难以自我调解,将会积习难改,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面对社会的变化,我们已逐渐意识到学生的有些问题并不全是思想品德问题,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即便是思想品德问题,其解决也有赖于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的配合。班主任只有掌握有关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的理论,并持之以恒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才能卓有成效地解决自己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因此我认为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以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和要求,对于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这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它对于我的影响将会久远而绵长,如陈年老酒,将越酿越香。专家教授们用他们的智慧为我点燃了一盏明灯,激励我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指引我将所学所感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上路,与同事、与学生、与家长的心相约,助学生自助!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8

学习了《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这一课程,本人受益匪浅。我觉得自己不仅学习到的是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让我更为自信更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战!在这次学习中,我认真倾听了教授与从事心理工作一线老师的讲座,他们都以实实在在的案例和具体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并且通过理论学习、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通过学习我还意识到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所以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都认认真真地看教材,听讲座,做好笔记,学好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好的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人不怕做事,就怕心累。当心累时,我们要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试的能力,保持乐观积极的教育心态,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教育工作中,不迁怒于孩子,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孩子,同时不将工作中不良情绪带入家庭。我还学会了几种解压的方法:控制呼吸法、自我剖析法、学习转移法、投身自然法、心情放假法、肌肉放松法。这些都给了我借鉴作用,正确认识自己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在工作中要有更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并且认识到,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将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对今后工作的态度,这也将直接地影响到我的学生们,使学生们能够在良好的心态下学习、进步。在培训学习中,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通过这次学习,我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教育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提高,对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通过学习让我更深刻的明白了健康的真正意义。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还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9

20__年12月我有幸参加了贵阳市组织的“十一五”第三批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刘衍丽教授主讲的《教师心理的健康教育》让我收获很大。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来也一再强调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地、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达到良好的状态。”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是经过了此次学习,我真正感觉到了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根据观察和了解,由于体育教师的专业特点,绝大多数体育教师的心理呈现出一个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但也经常发现一些体育教师心理状态并不平衡,易恕、缺少自信心、无责任感等,这些现象的积累结果,就是心理疾病。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为了使体育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除了社会努力之外,体育教师自己首先应该保持乐观的心境,所谓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况,往往在一段长时间内影响人的品行和情绪。一般来说,工作的成败、生活条件、健康状况等都会对心境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体育教师长

期从事着艰苦的劳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他们的社会作用与其地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严重地挫伤了一些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自卑心理较重。其次是自我调控激情,由于体育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因而能够触发激情的刺激源也相对较多。象学生受到不公平的批评或讽刺、或学生在家庭、社会上受到挫折后,往往会产生一种攻击性因子,在教学中很有可能向体育教师或同伴发泄,这就增加了师生冲突对立的机会。消极的、破坏性的激情使体育教师处于生理高度应激的状态,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紊乱,导致一系列心理因素产生的疾病。所以,体育教师要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激怒,逐步形成有益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机制。再次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利用好你的假期时常出外旅行等等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体育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此次培训的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首先,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10

一、教师要审时度势,自觉加强心理调适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可能导致学生的性格不完整,就不能正确的处理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家庭之间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旦爆发,就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其次教师要做到语言规范。小学生认知水平比较低,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另外,作为教师就要“学高为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二、教师要加强修养,坚决抵制各种诱惑

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种种诱惑,因此,尤其需要教师树立起自尊、自强与自律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三、教师要发掘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四、教师要面向学生,争做一名阳光教师

作为教师,要以当人民教师为荣,提升人生信念,面向学生,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坚守岗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看不起教师职业的教师,决不会成为好教师,更不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教师要力争做一个阳光教师,具有健康、平和、宽容、大度、崇高、自信、积极的心态,有化尴尬为融洽,化压力为动力,化痛苦为愉悦,化阴霾为阳光,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面对孩子,要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

面对同事,要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

面对家长,要能阳光般真诚的交流;

面对教育,要有阳光般平和的心态;

面对教研,要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

面对发展,要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给自己阳光,就会给学生撒播阳光,给大家带来阳光。让我们永远记住:“给你点阳光就灿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热情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幸福地工作。

培十天的培训学习已结束,我找到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我要从心理教育的层面上去教育我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相信这次培训给予我的东西决不止理论知识,它会有一种延续,影响我的生活,影响我的工作,影响我的人生!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习,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11

在参加教师个人成长工作坊活动以前,我学习了《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心理健康辅导团体训练》。在理论学习中,我认为在一些体验中不可能产生的一些情绪在活动中有了亲身的体验,让我切身体会到:团体训练最重要的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以组织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得充分的心理体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在团体训练活动中,辅导员利用自己精心设计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感觉,然后,在学生积极参与和辅导员根据心理学原理有目的的诱导下,学生自学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使学生得到感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x老师的培训活动,我还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它占据了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很多问题也与学习活动密切相关。学习心理与学习成绩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只有具有良好的学习心理,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提高,学习成绩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只有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体验到了学习的意义与乐趣,才能好学、乐学。因此,做好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工作是学校中所有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学习,以愉快的心态投入学习,这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更加凸现出培训全体教师学习心理辅导的必要性。不同学科的教师须根据自己学科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从满足学生的正确需要入手。以引导者、协调者的姿态主导。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从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到兴趣爱好、热门话题等等。在学科渗透中要注意:尊重学生个人尊严、个人选择,对学生一视同仁。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要注意给每个学生以机会,同时注意学生的特殊需求并给予实际帮助。

通过培训活动,让我意识到:诱导式是真正的高水平的团体训练模式,是我们要大力提倡和推广的。因此,学习、掌握并应用诱导式模式是我作辅导员的努力方向。

xx月xx日上午,在社区学校阶梯教室,我参加南山x证培训,有幸听了吕教授《如何上好心理活动课》的讲座,受益匪浅。现谈一谈自己聆听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1)知道了怎样的班会课才有效。

(2)知道了班会课的主题从哪来。主题班会开展的好坏,影响到班级的班风学风的建设。平时,需要多关注学生,以身边事,抓住契机,用心理学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

(3)知道了班会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实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本班的学生特点,并不是什么形式都可以直接拿来死板硬套。选材可以选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有针对性的。

(4)知道了班会课也要懂得积累。作为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比较重要,平时,开展主题班会的材料可通过收集孩子自己的视频、照片、文本记载。有助于自己材料的累积,也有助于某些主题的升华。

总之,主题班会的开展和实施要寓教育与活动,以学生的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通过活动,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在活动中建立起学生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及自我成长!还必须多注重这方面理论的学习。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12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以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严格按照市心理健康的要求,全面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

一、培训目的和意义:

1.促进校内师生的身心健康,构建和谐校园。

2.有利于了解全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防患于未来,构建安全校园。 3.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疏导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减少长期教学所造成的疲劳感,帮其获得动力和幸福感。

4.提高教师的心理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沟通技巧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以及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

5.帮助教师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上所遭遇的困惑,树立良好的形象,以积极的姿态影响引导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二、培训内容:

1.教师心里减压

2.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3.如何识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4.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技巧

5.教师人际关系疏通

6、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注意身体保养。

三、培训形式:

1.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讲座2.聘请知名专家作专题讲座。

四、培训流程:

1、成立领导小组,提高思想觉悟

学校将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来抓,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导小组,抓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求全员参与。我们要切实加强和提高教师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全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2、骨干教师讲座。德育(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并现场解答相关问题。

3、心理培训学习,提高活动质量

为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在教育教学中树立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要积极组织教师听专家、教授的讲座和看教学录相,安排教师参加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定期进行研究讨论,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研活动。

20××年3月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13

带着一份憧憬,带着一份喜悦,带着一份期待与责任,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的培训,不仅有理论的学习,充实我们的大脑,同时还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参观学习和调研,使我在思想理念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真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感受一:认识心理健康重要,促发展。通过本次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感受二:提高自身素质,助成长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

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

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

其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14

这次福州市骨干班主任培训,我有幸聆听了刘晓明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讲座。首先是教师的讲座非常的生动有趣;其次就是通过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在我心中奠定了教师心理健康对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特殊的地位。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认识,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只关注自已的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心理专家认为,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又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

心理的健康不仅影响我们教师的个人生活,还会影响我们周围人的生活,也会影响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时刻保存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15

通过学校的安排,我参加了本市组织的为期两天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育”。此次培训为周六和周日两天,本市各个学校都有安排老师过来参与这一次的培训。这一次市里面组织的教师培训,邀请来了全国著名的心理专家xx过来给我们进行培训讲座,专家的培训讲座,令我收获颇丰。现在将我这两天参与培训的心得体会回报如下:

一、专家讲座,解释词意

本次培训的开始并不是给我们传授怎么做,做什么,而是先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并不是什么很罕见的东西,而是一直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只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而已。我们平时跟过关注的都是“身体健康”,哟没有感冒有没有哪里碰到了等,但很少回去关心“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我们心理在各种活动的过程中都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比如积极的态度、正确的认识、合理的情感表达等等。

看似很陌生的词组,却有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许多的教师在讲课遇到难题的时候,是消极还是积极对待;面对调皮的学生是生气处理还是冷静处理等等。

专家还通过网络上的各种事故,告诉我们忽视心理健康的危害,以及告知各种事故的心理层面的原因等等,这些例子让我们认识道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本次培训的对象

这一次培训讲座的主要听众,都是来自我们市内各个学校的老师,但是主要的面向对象却不仅仅是我们在场的教师,还是所有学校的教师,更加是我们自己教的学生。不仅仅是我们到场的教师需要注意心理健康的问题,其他老师和同学们同样需要关注心理健康的问题。

专家讲,我们这是“小球带打球”,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们回去给其他老师和班上的同学进行培训,呼吁所有人都能够关注到到这个事情上面来。自卑、抑郁、压力大等这种问题现在是十分突出的,网上经常能够看到有承受不住心理压力自杀自残的例子,这都是自己和身边的人不重视心理健康所导致的。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关注身边人的心理健康,还要重视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他们进行疏导。

三、解决问题才是这次培训的根本要求

心理上面的问题,不像身体上的问题,哪里痛医哪里。心理上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需要我们教师需要身边的人长期努力。

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也要关注学生的各种心理状态,是否健康。我们要学会释放压力,培养一种正确看待问题的方法,学会调节问题矛盾。比如空闲的时候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去释放压力,比如通过运动,通过听歌,以及跟人分享自己的心理状态寻求他人的帮助等等。

这一次的培训,让我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平时不能仅仅关注“身体问题”,还要关注“心理问题”。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重视自己的健康,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加强沟通与了解,杜绝悲惨事件的发生。

参加了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使我有幸与4位心理博士零距离接触。通过为期6天的培训学习,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4位博士分别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做出精彩的阐述,典型案例的剖析让我震惊。这些见解和宝贵经验使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当前,中小学生由于受个体发展,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一些心理异常现象。诸如懒惰、好动、打架骂人、偷摸说谎、迷恋游戏机,或因某些心理因素造成骄傲、自卑、倔强、厌学、无礼、散漫、孤僻等非正常现象。如果这些心理异常行为长时间得不到引导、矫正和教育,而个体主观上又难以自我调解,将会积习难改,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面对社会的变化,我们已逐渐意识到学生的有些问题并不全是思想品德问题,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即便是思想品德问题,其解决也有赖于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的配合。班主任只有掌握有关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的理论,并持之以恒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才能卓有成效地解决自己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因此我认为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以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和要求,对于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上一篇:感谢吴老师作文下一篇:文明有礼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