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精选13篇)
1.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计划 篇一
根据___做好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有关要求,支部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结合中队工作实际,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开展相关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增强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政治保证。支部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普及意识形态工作相关知识,提升支部党员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认知水平。真正让意识形态工作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的强有力作用。
二、力求取得实效
(一)抓实理论武装
以巩固党的最新理论的指导地位为目标,持之以恒抓好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理论教育工作。一是通过“三会一课”等党建工作制度,深入推进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认真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二是在每次班前会议由支部支委、中队领导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十讲》等理论书籍,督促党员干部通过“党员随身微教育”“学习强国”等平台的学习,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提高知识理论水平。三是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比如,4月份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前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参观学习,开展“重温红色记忆,争做时代先锋”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学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真正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拉近了党员群众与理论的距离,引起了共鸣。
(二)强化队伍思想动态管理
一是定期组织党员、业务骨干对近期工作、队伍人员思想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平时收集队伍人员的意见建议,以问题为导向,调整工作重心,强化队伍纪律,促进队伍稳定。二是谈心谈话全覆盖,结合日常学习管理和队伍思想形势分析工作开展谈心谈话,及时把握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对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制止。通过日常班前会议强调、谈心谈话等方式做到分层次、全覆盖管理,强化队伍纪律和日常监督。
(三)注重舆论引导
一是树立优秀典型,发挥优秀党员引领作用。抓住春运保障工作和党旗红宣传契机,树立起一批党员先进典型,通过分享座谈、日常交流等方式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出大家创优争先的浓厚氛围。扎实开展了“党员故事”征集活动,对群众身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党员典型进行了挖掘宣传。二是加强舆情监测研判和处置工作力度,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方式,运用散步聊天谈、点题就事谈等方法,加强对热点问题引导,做好突发、敏感、热点事件及网络舆情的舆论引导工作。三是通过支部微信群,定期不定期推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精神的评论观点、理论文章,既拓宽了党员干部学习交流渠道,又加强了党群互动。
三、下一步的工作
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在信息化时代受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的影响尤其巨大,要将意识形态工作抓在手上、抓出成效,需要不断创新思路举措。下一步,七支部将紧紧围绕做好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的工作目标,着力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干劲、增强实效上下功夫。努力在理论武装、舆论引导上取得新进展,不断激发支部广大党员干部工作激情,为推进治超执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计划 篇二
网络信息技术消除了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地理和时空上的差异, 数量种类繁多的信息迅速传播。在这种情况下, 善于接受新鲜事务的当代大学生顺理成章成为网络信息社会的主要参与者。摆脱了现实社会的各种约束, 当代的大学生非常容易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过程中遇到障碍。
近二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化的多元带来不同政治主张以及意识形态的传播, 直接影响到吸收网络信息的中国大学生。这些都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内容发生着激烈的冲突。高校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由于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发生非常大的改变, 沉溺于网络信息的虚拟世界中。由于匿名的缘故, 部分学生认为摆脱了现实的束缚, 无视纪律、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羞耻心。于此同时, 互联网上的信息真假难辨、思想良莠不齐, 容易混淆高校学生的视听。这些都使得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强调说教、固有僵化的工作模式远远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我们必须在网络信息时代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 言传身教、由内而外的人格意识培养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切入点。
二、为什么选择人格意识培养
人格意识培养, 从字面意义来分析, 是教育者目的明确、计划有方地对大学生施加一定的思想意识方面影响, 使其具备理性、正面、积极人格的教育方法。关注人格意识培养, 这是由思想意识人格自身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 意识的自主性。大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在暴涨, 思想活跃, 追求个性成为他们最大的特点。看待和处理社会问题时独立自主, 甚至排斥与大众相同或相似的观点, 追求“小众”或“非主流”。把握好这一特点, 就能为我们开展学生的人格意识培养奠定好基础, 能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发挥特长,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 自我的一致性。一个人在不断变化、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 不论正确与否, 都能够在相对的水平上保持其道德或品格的一致性。虽然说大学生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群体, 但是作为一个生物个体, 也同样具有这个特质。我们试图把这个能够保值一致的人格思想道德意识培养得更加理性与健全, 就能使他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 从思想深处保持人格的相对正确与健康。
再次, 主体的不可分割性。这个特点是指构成道德人格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无法区别对待。大多数的人都会在思想和言行、内在和表象方面显示出相同的走向和趋势。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把握在正确的方向之后, 就能够间接地影响他的行为和处世方式。由此我们可以预期, 加强高校学生道德人格意识的培养能从内心深处彻底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长期面临的问题。
三、人格意识培养的功能
人格意识培养能够把学生为人处世的行为动机加以强化和修整, 实际工作中, 我们常常遇到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前后矛盾, 问题的关键就是因为没有形成合理的行为动机, 加强人格意识培养, 注重高校学生行为动机的整合功能, 才能从根本上使大学生有明确的是非观, 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实处。
人格意识培养能够为学生行为提供动力。一个人之所以为一定行为, 其动力来源于自身的道德水平, 只有在健康积极理性的道德人格基础之上, 才能为正确的行为方式提供动力。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其自身人格意识的自我调控, 只有为学生培养出高素质的道德人格意识,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四、重视人格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新的时代背景下, 重视人格意识培养是高校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同样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 升入大学后, 很多学生发现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 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发展、有学历同样难就业等的各种矛盾。社会转型时期各方面干扰非常杂乱, 没有健康人格, 也就谈不上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树立, 不符合大学生成长和求知的要求。从政治上讲, 这不符合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根本要求, 可见, 人格意识培养的成败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另一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物质文明的高速升级, 使得学生过早地进入竞争与利益角逐, 面对各种各样的困惑、压力和焦虑, 有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表现出脆弱封闭的特点。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大学生人格意识的培养, 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他们进行帮助。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重点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心。
同时, 因为18-22岁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人格意识养成方面, 逐步向成人过渡与转变,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矛盾, 这些困难和矛盾解决得正确与否或者及时与否, 都有可能造成大学生人格意识养成的健康或扭曲。
社会转型, 经济飞速发展, 与高校学生有关的各项制度改革在逐步的深入, 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家庭、和人际环境越来越复杂和不可捉摸, 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无形中不断增大, 影响道德人格的社会负能量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地探索出一条把人格意识培养放在首位的教育路线, 才能使大学生沿着正确的成才方向发展, 成为有益于社会的新一代。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电子商务、信息检索、虚拟功能的广泛应用, 网络迅速而彻底地改变着人们长期以来固有的社交方式, 对人类社会的传统意识和价值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中人格意识的培养成为目前高校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人格意识培养,网络信息,大学生,思想政治
参考文献
[1]张晔.高校思想工作中的人格教育[J].中北大学学报, 2005 (6) .
[2]肖龙飞.大学生人格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浅议[J].中国西部科技, 2004 (12) .
3.浅论网络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 篇三
关键词:网络文化;意识形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0.2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0-65-03
一、网络文化的概念界定
从词源学意义上来讲,网络文化一词从英语“Cyberspace”翻译而来,如果直译则是“计算机文化”。它是由“赛博空间”衍生出来的,是科幻小说家威廉·古布森1984年在他的小说《神经巫师》创造出来的。
从学理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学者对网络文化的概念作出了不同的界定。概括来讲,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网络技术的角度。有学者认为,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受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①也有学者从技术角度上来讲,网络文化就是在电脑互联网络上进行的文化活动。②
二是分析文化的本质内涵的角度。有学者指出,网络文化是技术与文化的最新联姻。它通过网话文的拆解与变形,大众文化身份的置换与颠覆,演绎着文化多元与精神自由,形成了新世纪的后新文化运动。③
综合不同学者对网络文化的阐释,加上笔者的理解,本文认为,“网络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网络文化是一种生活形态,是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必然产物。即它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数字电视、3G手机、博客、微博、MSN等各种网络形态为使用工具,以人们的网络行为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狭义上来说,网络文化是一种媒介文化,就像纸质文化、电视文化一样。把网络作为一种介质,一种连接主体和信息之间的介质,人们因其具备的各种技术特性而广泛使用,进而形成了区别于传统媒介文化的新的文化形态。
二、网络文化的主要特性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网络环境的虚拟性
网络身份的虚拟性。计算机技术把一切“疑难问题”均用字节、符号简化了,任何现实中的个人要想成为网络主体,首先要符号化之后,才能进行网络行为。这不禁让人联想到1993年美国漫画家斯坦纳的一幅漫画。画上的两条狗在计算机前对话,其中一只狗打出了:“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网络行为的虚拟性。不管是手机、微博、博客、MSN还是网络社区等其他形式,人们发布信息、分享信息不再是面对面的直接传递或者交流,而是通过各种虚拟的平台间接传播。
(二)网民构成的多样性
网民的构成呈多样化发展。首先是网民类别。在总体网民中,手机网民已成为第一大组成部分。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在2012年上半年,随着3G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其次是学历结构。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高学历者不再是网络的“垄断者”。按照受教育程度来看,大专及以上文凭的网民基本饱和,激增网民大部分是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最后是城乡结构。按照地域划分的标准,虽然我国仍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别,但是网络世界里的这条鸿沟却在逐步缩小,农村网民较之以往迅速崛起。截止2012年7月,农村网民规模增加到1.46亿,占整体网民总数的27.1%。
(三)网络行为的参与性增强
门槛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的登录门槛越来越低。人们只要拥有一台登陆设备,懂得简单的上网技术,接受过基本的文化教育就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信息。
时空、地域限制少。互联网作为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新的一种介质,信息量极其丰富,传播速度快的惊人,使得人们在接受信息和传递信息时有一种欣喜若狂的感觉,因为没有地域、没有时间的限制,让人们真切地体会到自己参与信息传播过程的“主人翁”地位。“作为新的大众传媒,互联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言论多样化的舞台,以及信息自由流动的机会。”④
三、网络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分析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意识形态是思想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社会的经济、政治紧密联系的一系列观点、观念和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哲学等意识形式。网络本身作为一种传播工具、介质,虽然不具有意识形态色彩,但是网络文化却具有意识形态功能。
(一)传播功能
传播,多数情况下是指信息从一方到另一方的传递,它离不开传播工具和传播途径,而网络在意识形态传播的速度和效率方面提供了工具和途径。
众所周知,网络因其传播渠道之多、速度之快、效果之强烈实现了信息的快速、多样化传播。传统条件下,意识形态的传播往往局限于口口相传、书刊阅读、公开演讲、开设课程等形式。比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期间通过阅读各种翻译的出版物、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发动五四运动、创办杂志再到成立中国共产党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组织基础,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而现在,人们在网络上传播一个思想,用很短的时间便能传播到数以千计、万计的人群当中。
网络在提供传播渠道的同时,还是一个思想自由交流、双向互动的平台。人们彼此之间可以实现完全自由、平等的互动交流。“它让以前没有机会和条件发布自己观点的人有机会向社会宣布自己的观点,让社会有机会接触到那些以前无法接触到的思想和理论。”⑤再加上,网络的参与性很强、网络主体数量庞大,人们能够在网络中自由地进行互动,促进彼此之间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提高传播的效率。
(二)导向功能
导向,顾名思义,引导方向,使事情向某个方面发展。我们说,某一现象具有导向功能,是指它本身具有一定的思想倾向性或带有价值取向,能够引导人们朝着某一方向倾斜,尤其是思想方面。这种导向功能可能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消极的。网络文化具有的导向功能,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表现的。
首先,价值导向。从网络信息的特性来看,任何信息都不是“中性”的。信息的内容和传播过程都深深地被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网络信息在被制造出来的时候,背后体现的是信息发布者个人的价值取向。同时,当这些信息在网络中传播和流通时,不同的信息接收者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选择或者不选择某一种信息,而附带的意识形态色彩的信息便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引导教化的作用。既然信息不是“中性”的,那它就可能出现“两面性”,即良性和恶性。网民在“良性”信息的影响下,其价值观则会朝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方向发展;反之,网民则会形成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舆论导向。它和价值导向相辅相成。舆论导向,就是通过舆论的力量来引导人们的思想行为。网络提供了自由发表言论的平台,各种思想观点很容易就能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和讨论,形成舆论,进而影响其他网民的思想倾向。当前,极易形成网络舆论事件的包括领导干部的违法乱纪行为、有关衣食住行的民生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社会中各种突发事件等等。比如,2008年网民曝光的“天价烟局长周久耕”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2011年6月,一位自称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经理的“郭美美”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当然,舆论导向也是有正面和负面之别,要对舆论的性质定位准确。
(三)解构功能
解构,源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destruction”一词,原意为分解、消解、拆解等,它也是解构主义者德里达使用的术语。每一次的解构都表现为原来结构的分裂或中断,但是每一次解构的结果又都会产生新的不同于前一个的结构形式。在这里我们主要取义德里达的分析,侧重指网络文化的特点对意识形态固有的语言规则、逻辑体系、传播结构及其内容的消解,进而重新建立起新的属于网络文化时代的意识形态结构的功能。
网络文化可谓是个性十足的文化形态。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对传统语言和文字的颠覆,有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语言的异化”。“语言的异化,指的是某种语言在被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孽生出来的、与本土语言原有的基本风格、文化神韵难以协调、难以认同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变异现象。”⑥如今,在网络上随处可见奇特而又令人费解的语言文字,比如新近流行的“神马”、“纳尼”、“ 煋”等词语和文字,对原有的人们所熟悉的语言体系构成很大的威胁。这些现象的出现,冲击了意识形态所依赖的、熟悉的原有的语言规则。
在大多数政党政治国家,政党或者其他组织、团体要存活下去,必须依靠自己的意识形态吸引更多的支持者。网络文化所具有的各种特性,逐渐把公众的眼光吸引到网络中来。人们在网络平台上,自由地交流、互动,形成多元化的并且具有一定数量支持者的社会思潮。于是,公众发现不通过政党、组织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且还可以加入任何一个虚拟的网络社区。这逐步消解了现实中意识形态所依赖的组织结构,而且中断了意识形态以往在组织内由上而下的传播路径和较为稳定的逻辑体系。比如,现在欧洲政党普遍面临党员日益减少、组织结构缩水的现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新的网络技术为公众的政治参与多样化提供了可能。英国保守党党员由20世纪80年代的100多万人锐减到2007年的大约29万人,与网络对公众的吸引不无关系。
注释:
① 匡文波.论网络文化[J].图书馆,1999,(02).
② 张相轮.网络文化及其哲学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09).
③ 徐世甫.网络文化:技术与文化的后现代联姻[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④ 胡泳、范海燕.网络为王[M].海南出版社,1997:356.
⑤ 严耕、陆俊.关注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功能[J].前线,2008,(10).
⑥ 孙锐、陶丽.透视网络语言异化现象——浅论高效网络文化教育[J].文学教育,2009,(08).
参考文献:
[1] 杨立英、曾盛聪著.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
[2] 严耕、陆俊.关注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功能[J].前线,2008(10).
4.2021年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篇四
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关规定精神,始终把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作为稳步推进我区工作的重点环节,坚持打牢思想理论基础,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现将我区一年来年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职责,认真履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度,明确了区党工委领导班子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区党工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带头抓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分管领导,明确了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
二、扎实推进“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一是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必学范畴,年初制定了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员学习计划,进一步强化中心理论组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中的示范表率作用。二是从融会贯通、武装头脑上去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系列精神,必须把握核心要义、领会思想精髓。要领悟蕴含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要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三是从学以致用、推动工作上深入。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以党章和系列讲话精神为思想武器,强化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研究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重大问题,把讲话精神贯彻到统计工作中去,推动局党组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四是从延伸拓展、全面覆盖上去深入。加强组织领导,以“十九届五中全会”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推动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向全体党员延伸和拓展,使党章和系列讲话精神在普通党员中落地生根,更好地统一思想行动、凝聚奋进力量。
三、强化阵地管理,引领正确舆论导向
始终坚持做好网上舆论管理,充分利用QQ群、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大力弘扬优秀传统美德,把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到每一位干部职工身上,在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上力求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接受一次党课教育,参加红色教育等活动。牢牢把握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权,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强舆论正向引导,对重大事件及突发性问题及时尤其注重提前介入,防患未然,特别注意掌握网络舆情,牢牢掌握新闻报导主动权,目前没有发生重大舆情事件。及时处置网络舆情,第一时间应对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和其他负面舆情事件,按规定时间查阅回复网络问政平台、网络舆情导控平台。全区全年对外宣传管理到位,在网络等无负面新闻。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不折不扣执行县委关于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部署和要求,做好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转变作风、强化责任、优化服务、促进规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加强责任落实。坚决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把意识形态工作列入全区党建工作的重点工作,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5.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计划 篇五
以学生成长服务为导向建设校园网阵地。重点建设“迎新网”、“5470(我是青年)”等工作网站,涵盖新生教育、党团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术科技、创业教育、素质拓展等九大网络系统,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实现新生报到、入学教育、主题党团日活动、社会实践课程管理、志愿服务课程管理、学术科技竞赛申报与分享、创业模拟与交流、素质拓展学分认证等,将网络触角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以学生思想引领为目标抢占新媒体阵地。建立起集“Z-北科大青年”网络报纸,“e-北科大青年”微博、人人主页,“W-北科大青年”微信平台,“M-北科大青年”手机报,“V-北科大青年”读书会,“Q-北科青梅”手机客户端等七位一体的新媒体神经网络。其中人人网建立网络平台11个,总访问量突破200000人次;在新浪微博开设主页9个,总粉丝量达20000人次,开辟的“新闻早知道”、“晚间播报”、“晚安贝壳儿”等7个栏目全年不断线发送,累计发送微博3859条;在腾讯微博建立起覆盖全校550个团支部的微博群,连续数月高居全国高校微博运营第一名;“M-北科大青年”手机报至今已发送45期近90万人次,实现学校师生全体覆盖;“W-北科大青年”微信平台,每天向广大学生推送图文资讯,并提供信息查询服务,进一步畅通了与广大学生的沟通机制。
6.单位网络意识形态总结汇报 篇六
根据《》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实际,对照《党w(党组、党支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情况自查表》,逐条进行对照梳理,现*年网络意识形态专题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组织学习政治理论。局理论中心组深入学习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党w(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要求各班子成员领悟精神实质,召开意识形态传达部署会议*次;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学习网络意识形态*次,强化意识形态组织领导,局党小组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实行意识形态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切实担负起抓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年初成立了党支部书记,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室人员专门负责指导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全年召开研究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工作会*次,对全局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重要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分管领导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分管领城工作“一岗2责”,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党w报告;党小组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我局干部工作绩效考核。
(二)严肃网络意识形态问题处理。
在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的同时,及时关注干部思想问题,由局长带领班子成员组织开展*次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通过考核督导,未发现干部在公开场合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和散布传播政治谣言等情况。(三)夯实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我局建立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目前,我局利用led电子显示屏和抖音官方公众号作为网络宣传阵地,为此,我们加强选题管控和内容监督,建立意识形态内容审核把关机制,确保所刊载内容始终整持正响的思想导向,凡上报的信息,均经主管领导审核后方可报运,强化对部门信息的审核,确保不出现违反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全局干部职工积极转发意识形态相关信息,发挥党建宣传,舆论引导、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的积极作用。二、存在突出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充分,对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存在误区。综合行政执法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未能完全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平时工作中,重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建设,而意识形态工作有时被忽视淡化,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二)是内容形势单一,工作方法不够创新。
意识形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大,在信息化时代受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的影响尤其巨大,应对这方面的创新思路举措不多。(三)是工作氛围不够浓厚,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盲区。
一些干部职工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出现错位和缺位的现象,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意识形态工作显得较为疲软和被动。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党支部要学会在讲政治高度来理解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使我们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有更清醒、更坚定的认识。7.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计划 篇七
针对社会主义环境下进行意识形态建设受到网络文化怎样的影响进行探究之前, 首先需要分别对网络文化以及社会主义环境下的意识形态建设内容进行充分的认知, 在这之中主要有: 网络文化主要内涵以及其独特特征; 社会主义环境下的意识形态主要内涵以及其独特功能以及在社会主义环境下进行意识形态建设主要的内容等。
( 一) 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的概念有很多方面,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更加侧重网络技术来对其内在文化进行阐述, 还有一些侧重大众文化的视角来对其内在文化进行解读。在广义上, 网络文化不但包括在物质层面上的网络技术和网络所带来的人们在工作、娱乐等不同方面形成的方式上的影响; 同时还包括在精神层面上与网络生存相关的政治、道德、心理等不同的意识形态以及非意识形态上形成的文化; 相对的, 在狭义上网络文化指的则是将网络物质上的创造作为其基础所形成的网络精神。
( 二) 社会主义环境下的意识形态
1. 主要内涵
现代社会是一个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以及经济结构所组成的完整有机体, 其中意识形态属于是在社会意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无论是什么阶级的社会环境下都可能会形成自身独特的一个意识形态, 它是在一定的阶级社会当中能够非常系统地将经济基础以及政治制度进行反映的所谓“上层建筑”, 表现形式具备强烈的多样性, 其中包括哲学、法律、社会等不同的方面。
2. 主要功能
首先是其价值导向方面的功能, 它像是旗帜一样对人们思想以及行为进行着引导, 针对一些与社会政治的目标相互符合的价值观念要随时进行宣扬, 但是针对一些与社会理想相偏离的则需要及时地阻止, 为了能够切实地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稳步地推进政治目标, 在社会主义指引下建设意识形态需要将党的行动纲领以及指南化作社会整体发展的主要方向, 针对一些不协调的现象要及时进行管理, 防止其进一步渗透甚至是蔓延。
其二, 是教化辩护功能, 意识形态一旦出现, 就需要向人们进行思想的传播, 让政治观念以及价值观念在短时间内被社会成员所接受并认可, 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就会逐渐地成为人们对社会进行认知以及在社会当中行动的主要标尺, 达到了对人的教化目的。
其三, 是引导文化发展, 意识形态属于是文化内核, 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当中, 无论是任何文化都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统治阶级的思想所影响, 所以建设意识形态始终是社会文化核心的部分, 它起到引导社会文化的整体发展的作用。
( 三) 在社会主义环境下进行意识形态建设主要的内容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意识形态, 其形成后, 为了能够保证它可以发挥功能, 都要面临理论基础的继续丰富以及发展, 还有怎样才能够借助这种意识形态对社会成员以及社会领导阶级的头脑进行武装。在社会主义环境下进行意识形态的建设, 这不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 同时还是一个具有极高挑战性的课题。了解在社会主义环境下进行意识形态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可以摸清在社会主义环境下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规律, 并且这也是在网络文化的视角下强化意识形态的建设对策主要的前提。
1. 党政意识形态的建设
所谓党政意识形态指的是在一个政党正式成为了一个国家的执政党之后, 它所代表的阶层以及集团所具备的意志开始逐渐上升成国家的整体意志, 继而借助领导来落实政党的纲领以及价值取向等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环境下建设意识形态, 最主要的核心内容就是是否可以充分地发挥政党意识形态所具备的主导作用。
2. 建设文化软实力
在社会生活当中, 文化是一种精神创造的结果, 它和社会发展是相伴而行的, 而且还会呈现出不断的丰富以及完善。人类文化发展始终和社会进步相关, 这也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同时也是文化发展普遍的规律。尽管每个时期都拥有不同的文化表现方式, 不过基本上都会拥有一个主流的特征, 也就是会呈现出时代的特色。建设具备中国特色的文化, 是引导人民群众把握正确的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 同时也会让人民群众认识到国家的发展以及民族命运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
3. 建设思想道德
意识形态属于系统化以及理论化的一种思想体系, 并不是零散且具体的观念, 它是来自现实当中, 并且进行了适当的升华之后形成的。任何意识形态在上升成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后, 统治阶级试图稳定统治地位, 会不断地尝试将自身的思想传递给群众。思想道德以及价值观念都是意识形态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意识形态的整体结构当中也是基础性的内容。
4. 建设政治文明
在社会主义进行文明建设的过程当中政治文明是非常重要的, 它和意识形态的建设呈现出非常密切的联系。它的情况是否良好可能会对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产生直接的影响。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 提升政党意识形态的建设能力, 稳固政党执政的基础, 也是建设意识形态非常根本的渠道之一。
二、网络文化对我国在社会主义环境下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
网络文化的形成通过一种全新的物质载体模式, 在给我国的社会主义背景下建设意识形态的工作带来新机遇的基础上, 对建设意识形态的工作也形成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 一) 可以强化社会主义背景下发展出的意识形态所具备的吸引力
网络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以及动画等多媒体方式来表达包含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意识形态主要内容就能够让它显得非常形象且生动逼真, 尤其是如今不断发展的虚拟现实技术, 人们可以借助它来在网络上展示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 令观者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切身体验的同时, 就可以对其有一个非常全面的认知了, 这在观者心中形成的鲜明印象是大部分的传统媒介都无法超越的。而且它还可以把枯燥内容变得更加活泼, 观者可以在轻松的氛围当中掌握这些内容。
( 二) 可以强化社会主义环境下意识形态形成的影响力
当前网络文化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社会主义环境下意识形态所形成的影响力, 其一, 网络当中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介下的单方向传播, 也不是教育人员与被教育人员之间进行的简单的灌输, 它已经逐渐转变成了一对多甚至多对多这种全新的讨论以及交流的模式, 具有非常丰富的交互性特征。在互联网当中传播意识形态, 传播人员以及接受人员都能够展开具有高度的互动性以及自由性的沟通方式, 它可以很好地指引人们从传统被动接受灌输教育转向主动地区参与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让传播者接受传播的内容。另外, 目前在互联网当中出现的各种论坛和博客都给人们提供了很多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言论的途径以及适当的空间。不管是什么社会角色上的人都能够在互联网当中参与信息交流以及讨论, 这种形式让社会主义环境下的社会意识形态宣传能够深入人心, 实现更大的影响力。
( 三) 可以对社会主义环境下的意识形态主要内容进行一定的丰富
在人类社会当中, 前进的主要动力就是文化之间的交流, 网络文化交流也终会带动意识形态去借鉴以及吸收人类悠久历史的文明成果, 并且在这一过程当中对自我进行丰富和完善, 而这也正是因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而形成的信息交流以及合作格局所带来的。网络文化是人类社会当中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 它带来了文化交流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小的时空障碍, 还消除了人与人之间所具备的生理障碍, 尤其是它所带来的普遍性以及平等性, 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文化交流的体系。除此之外, 人类交往如果还需要在物质层面停留并且需要在物质利益的层面上相互需求的话, 我们就可以认为网络文化出现是能够让这种交往逐渐转向精神层面的。
所以总的来说, 和这种交往体系的出现以及扩展相伴的必然是不同的而文化交流以及合作, 它也是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形成融合以及发展的过程。网络, 不但让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变成了可能, 同时还让这种文化交流逐渐提升到了信息化以及更加高度的知识化水平上, 进而让网络文化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境界以及层次, 带来了文化交流的新状态, 为社会主义环境下发展的意识形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摘要:进行意识形态的建设与一个国家的政党前途以及整个国家的稳定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而且它也是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我国, 一直以来意识形态的建设都是一项非常受重视的工作内容。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环境下建设意识形态的事业获得了非常巨大的成效, 但是从中我们也发现存在很多的弊端。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文化,建设,探究
参考文献
[1]韩为颂.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若干关系研究.西北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1社会科学版) , 2011 (7) :76-80.
[2]董冀忠.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3]徐萍.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8.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计划 篇八
关键词:意识形态 网络教育 研究
我院在意识形态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当中,近年来已建成“中国梦精品视频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和“形势与政策网络教育平台”。两个意识形态网络教育平台的建成与逐步完善,对弘扬主旋律,帮助我院大学生坚定信念都发挥了重大积极的作用。我院已建成网络平台考核制度,要求学生登录、学习,并在网上答卷。从实践来看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果说上述强制要求学生登录、学习、考试的意识形态网络平台属于显性课程的话,我院隐性的意识形态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则略显不足。显性课程目标明确,要求建立一元化的思想体系,但显性课程手段单一,在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更新相对滞后,借助隐性教育手段有助于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选择性,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会自主构建自己的思想观念形态。如果说传统的显性课程网络平台以电脑为载体,那么隐性教育平台手段更加多样化、现代化。意识形态教育需要依托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探索网络交往方式及其规律,开拓意识形态教育新平台:
一.手段更新:
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仅仅依靠电脑上网,而是存在手机上网频繁的现象。在“随时随地上网”的手机网络时代,意识形态教育挑战与机遇并存。从思想认识上看,要培养大学生主动利用网络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具体行动上来看,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者要主动利用网络开展教育工作,并且自身要具有足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主动了解各种社会思潮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导向。据统计,在手机工具里即时通信网络工具(qq等软件)的使用最常见,有86%的大学生使用频繁,其中51%是经常使用。此外,腾讯旗下的微信软件也有大量学生在使用。微博或博客的使用次之,有70%以上的大学生使用频繁。(1)针对手机网络的新特点,高校应该积极培育优化思政教育队伍,大力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工作。我院部分辅导员已经兼任部分思政课的教育工作,拥有思政教育的经验。辅导员本身就是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凭借与学生近距离的频繁接触,辅导员通过发挥知识与阅历的优势,争取成为大学生的“意见领袖”。还可以适当培养学生干部成为“意见领袖”,扩大主流话语权。利用qq群,微信、微博等,拉近师生距离、掌握大学生心路历程和动态趋势,打造师生互动交流综合平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隐性意识形态教育配合显性意识形态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丰富教学内容
我院现有“中国梦精品视频课程网络平台”和“形势与政策网络教育平台”,下一步可以整合师资力量群策群力,将大学政治教育的其他课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一并开设、建立网络平台。我院德育中心拥有教授、博士、硕士等一批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可以将他们的课程录制成网络视频并制作电子教案等供学生学习。网络课程不是取代传统课堂,而是发挥补充促进的作用。将红色经典著作、经典语句、经典视频、国内知名意识形态教育网络平台链接到网站,供学有余力的同学补充提高。
加大优秀文化素养的培育,巩固意识形态安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民族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等,同时,我们也拥有丰富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前我们有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有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改革开放新时期还涌现了一大批如马云、俞敏洪、李彦宏等新时代的企业家,他们除了具备老一代企业家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外,还拥有学习外国、勇于创新的新时代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可以精心选取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教育,通过优秀文化素养的培育,弘扬中华文化精髓,巩固意识形态安全。
我院在前期通过两个意识形态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运作已经积累了部分经验,下一步我们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两个方面入手,进一步丰富我院的意识形态教育网络平台,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
本文为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教研项目《民办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网络平台运行评估及新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5CYYBJY010)阶段性研究成果。
9.关于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分析报告 篇九
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分析报告
篇1
XX单位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州委、市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突出抓工作责任主体、加强制度建设、找准工作载体,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深入化。现将2019年以来工作情况分析如下:
一、总体态势
通过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和人才保障,探索新机制、培育新载体,推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有力、常抓不懈、多方发力、持续深入。
(一)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常抓常管。
抓干部队伍意识形态工作,选优配强领导班子至关重要。坚持严格执行好干部标准,真正把坚定政治立场、坚守理想信念、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及时按照程序配齐配强乡镇(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形成有人抓有人管、持续抓持续管的良好态势。(二)党员干部队伍教育经常化。
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整理,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组织生活规范年”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章党规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加强日常化、经常性的学习教育,从严从实着力完善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新领域新区域党员教育深入化。
今年以来,结合城市化进程加快、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快速推进的实际,按照“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理念,在城区积极探索推行城市基层党建,加强城市小区、移民安置小区、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建设,把建好新小区、新园区、新商圈、新安置点党组织作为重要载体和抓手,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整理,第一时间占领工作阵地,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顺利向新领域新区域延伸推进。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党员队伍流动性较大,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需要创新;
二是部分新领域新区域的新建党组织,领导和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有待提升。三、研判分析
(一)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基层党员通过外出务工、经营、移民搬迁等多种方式呈现较大范围的流动,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难以实现全覆盖,一些流出的党员不主动找组织、不愿意亮身份,存在管理教育确实的风险。
(二)一些新建党组织被动接受意识形态教育的积极性高,但由于接触意识形态工作等时间较短,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积极创新党员管理教育方式。
探索借助网络平台、新兴媒体等,打破时空和区域限制,加强党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全覆盖。
(二)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新领域意识形态工作。
一是继续采取向非公企业党组织派驻“党建指导员”,充分发挥“党建名师工作室”名
师力量,指导和帮助非公企业党组织实现敢抓、会抓、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二是推行小区党组织公职党员双重组织生活及机关、社区、小区党组织联建攻坚等模式,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进基层、进小区。
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分析报告
篇2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区统计局高度重视,围绕统计业务工作,进一步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情况
互联网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重中之重,我局从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一是突出政治性。
全体干部党员在网络上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严格遵纪守法。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及领导干部要坚持党性原则、遵守法律法规、自觉遵守规定传引导。通过新闻宣传、会议讲话、文章发表、甘肃省、张掖市统计内外网、统计QQ群等宣传媒介,深入解读十九届二届、三届精神实质、目标任务和深刻内涵;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党支部书记上党课,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廉政建设电教片等方式,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要求,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政勤政观念;认真组织开展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专项治理,全体党员干部要向党支部递交书,进一步强化党纪政纪意识、规矩意识和底线意识,严防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党员干部网络安全培训情况
一是强化学习。
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中央省市区关于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文件,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党员干部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二是强化培训。利用以会代训等方式,开展全区统计系统网络知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时刻绷紧网络安全弦,依法上网、合法办网、安全用网,共同织牢网络“安”。确保网络与网络信息的可靠、保密、完整、高效。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局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中做了一定工作,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对网络宣传工作人员的培训不够,适应新形势的能力还不够强;二是信息报送还不够及时、全面,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请教、请示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四、存在的风险点
一是对本单位管理的门户网站、甘肃省政务服务网甘州区统计局子网页等舆论阵地的建设与管理管控不到位,可能出现发布、传播不实言论的情况,造成不良影响。
二是可能存在干部在意识不到位、判断不清的情况下利用电话、QQ、微博、微信、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发布(转发)不良信息的行为。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克服自身不足,更加严格地贯彻落实好区委、区政府和区委宣传部的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安排部署,再接再厉,认真总结,努力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6月14日下午,晋城市委网信办召开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分析研判会议,各县(市、区)网信办和各成员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参会各单位针对各自领域上半年网络意识形态情况进行了分析研判,对下一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点作出了预判,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建议。
市委网信办主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华文在会上提出了三点要求:
1、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感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和网络安全工作两个责任制,不断提高全市网信工作质量水平。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
2、要提升忧患意识,增强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感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工作,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切实增强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感。
3、要真正履职尽责,增强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使命感
10.网络道德意识建设 篇十
(1)加大网络监控管理力度,加强互联网络的法制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学校虽然是德育的主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因此必须协同家庭、社会各方共同促成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的形成。免费论文。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必要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同各种网上信息犯罪作斗争,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为高校开创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网吧管理,提高网民自律性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要借助各种宣传媒体,利用各种宣传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行为,帮助青年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提倡网络道德观念。对于利用网络传播色情、淫秽内容、实施诈骗、破坏安定团结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予以打击,为青年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各高校的网络管理部门要加强信息网络监控和管理,防堵有害信息侵蚀大学生思想。利用课堂及开展活动大力推广和普及有关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所有上网者的网上行为。依法管理,依法惩处才是切断网上犯罪和网上不良信息的关键所在。
(2)大力建设校园网,倡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重视开发利用网络的德育功能,把网络作为德育的有效手段,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丰富校园网虚拟社区的信息资源,加大信息传播的力度,为学生提供优良的信息服务,把传统的校园文化与虚拟社区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使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满足学生的学习、休闲、游戏、交友等方面的需求,使德育更具实效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校园网的信息管理和技术防范力度,过滤网上的有害信息,加快规范网络新闻的进程,避免虚假信息的发布,净化校园网络。免费论文。
(3)运用网络平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成瘾者因长时间的人机对话,会产生感情冷漠。有研究表明:花费过多时间上网,会导致孤立、焦虑感,使抑郁和孤独等负性情绪增加,从而减少了社会生活的参与度,使人格的发展受到影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以网络为载体,充分利用网络自身功能与特点,进行网络心理教育,辅助平日的谈心等工作,对症下药,在工作中不仅要强调主流的价值观念,还要立足于个体成长发展的需要,关注大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向大学生们提供各方面信息和多种选择方案,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独立思索,使青年大学生们自主地选择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信念。
11.教师应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篇十一
一、现阶段网络安全现状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在文化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和网络为不同思想文化传播和各种教育、教学方式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网络已成为远程教育的重要工具。由于互联网是在缺失秩序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并且其管理也常常落后于互联网的发展,因此,许多违法行为频繁出现:有害信息(包括暴力、色情、封建迷信,反动思想和言论等)在网上的泛滥;计算机信息的窃取、改造、伪造;黑客对网络的攻击;犯罪分子借助互联网高科技犯罪等,这些都严重威胁到网络安全。相关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很多青少年上网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沉迷于格调低俗的网上聊天,还有一些青少年模仿网络黑客盗取试卷等。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不成熟,尚未牢固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缺乏正确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外,一些教师和家长网络安全意识缺乏,不能有效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监督和干预也是重要原因。
二、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网络安全问题不单是技术问题,还有意识和管理问题。在教育领域,从教师角度考虑,网络安全主要是教师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教学方法和内容的信息在网络传输时受到保护,避免他人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损害教师的利益和隐私,同时也希望保存在计算机中的信息不受其他非法用户的访问和破坏;从校园网络运行管理者角度考虑,网络安全主要是希望对局域网信息的访问、撰写等操作给予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陷门”、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网络资源非法占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胁,防御和制止网络“黑客”的攻击;从社会教育角度考虑,网络安全主要是防止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对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三、教师网络安全意识的提高
提高教师网络安全意识,首先,要从提高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做起。教师应了解相关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应经常浏览有关网络安全知识的网站,注意一些站点发布的补丁程序,及时修复现有系统,这样,病毒就不会像现在那么猖狂。教师还应认识到防火墙、杀毒软件不是万无一失的,网络安全防卫体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防范任何攻击,所以,必须在网络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状态,注意病毒和网络黑客,这样才能有效地应对各种网络攻击。
其次,教师应了解学生使用网络的现状,意识到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网络就如一把双刃剑,在增强青少年与外界交流的同时,难免会因一些不良内容对他们造成心理和生理的伤害。如黄色、暴力网站以及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散布的种种谣言。这些还会对教育和意识形态带来隐患。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加强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积极、耐心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的态度面对网络。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网络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并教育学生在网上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四、教师在日常计算机操作中使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教师在意识到网络安全问题重要性的同时,也应逐步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对教师进行网络安全技术培训应侧重于日常计算机操作所涉及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
1. 管理和保护硬盘
计算机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课程教学设计离不开计算机提供资源;对学生评价离不开查询计算机内存储的各阶段成绩和有关数据;远距离交流离不开计算机提供技术支持。教师使用计算机时,常会遇到文件存储在哪里找不到的问题,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可能遭到非法入侵,导致重要文件丢失或被复制,给学习和工作带来无穷的困扰。虽然人们想方设法把文件组织得很有条理,但计算机用户和系统中运行的程序还是会将文件保存在不同的位置。许多应用程序使用不同的默认目录来保存文件,导致文档、电子表格、图像及其他文件分散在众多文件夹中。因此教师在保护系统之前,首先要了解硬盘上有什么资料,最好将重要文件都组织在一起,便于管理和保护。
对系统内部文档管理和保护,可以有效防止入侵者侵犯系统,但不能防范病毒对系统的破坏。因此,教师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防病毒软件。防病毒软件是一种程序,它可以搜索硬盘和可移动媒介(如软盘、光盘等等)上存在的已知病毒。当找到受病毒感染的文件时,可删除病毒代码以修复文件,或删除文件以防止其他文件被感染。应特别提出的是恶作剧病毒,它不是真正的病毒,但也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一般是通过电子邮件发布一些警告,怂恿收件人执行一系列操作,如告诉阅读者查看自己硬盘上的某个文件,并称这个文件是病毒,应该马上删除,而那些被称作病毒的文件通常是操作系统安装的。如果收件人找到该文件并删除,那么操作系统或其他软件将无法正常运行。
2. Web上的自我防御措施
教师在浏览网页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会使那些刚刚接触网络或是对网络安全认识不够的教师处于尴尬境地。教师应该了解这些来自Web上的安全攻击,不仅可以有效防范,而且可以提醒学生,监控其行为以避免掉进Web陷阱。个人隐私非常重要,它是Web辨别每个人的重要凭证,也就是私人标示符。网络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和虚拟性。网络上的每个人都是虚拟的、数字的,以符号形式出现的,人与人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间的互动。一旦个人隐私信息被别有用心的人窃取,可能会冒充当事人从事非法活动。所以防止个人隐私信息被盗取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在某些需要填写个人隐私信息的网络上填写信息,这个网站就获得了他的隐私信息,并且还会通过计算机传输给站点服务器。在传输过程中,信息如果没有被加密,就可能被访问网络的人获取。因此,教师在决定将个人信息填入任何站点的表单中或基于Web应用程序之前,都要仔细思考是否信任该Web站点的拥有者。如果难以肯定个人信息会以理想的方式被使用,自己的隐私期望可能与站点拥有者的隐私期望并不相同,那么即使站点提供了最安全的Web服务,个人信息也可能会被不同程度的泄露。
3. 保护电子邮件私密性的常用方法
电子邮件是教师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异步教学中交流的常用工具。现在,很多网站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个人认证、密码等重要信息。如果电子邮件的私密性被破坏,使用者的个人隐私信息就可能被公开。继而使用者会收到许多垃圾邮件,或者邮件内容被第三方截取或偷看。少数学生由于对技术过度崇拜,盲目模仿网络黑客行为,往往喜欢对自己老师的电子邮件下手,破坏其邮件的私密性。保护电子邮件私密性有利于保证教师正常的工作和交流,有利于教师管理和指导学生的网络行为。通常保护电子邮件私密性的方法有:查看Web站点的隐私声明,处理垃圾邮件和加密电子邮件。
网络使信息的交流更加便捷,使资源共享成为现实。但它也把噩梦带给了我们。许多学生因流连于色情网站走上歧途,网络黑客盗取了使用者的隐私,并把病毒带给使用者,网络违法行为甚至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对青少年培养负有重任的教师,一定要注意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技术,并肩负起教育和监督学生健康、守法地使用计算机网络的重任,这不仅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保护千千万万的青少年。
12.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计划 篇十二
一、网络文化及其特点
第一,网络文化特指信息时代人们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一种与现实文化截然不同的新型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具有信息时代独有的特点。虚拟性与匿名性。网络空间里能展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虚拟场景,用户可以以虚拟的理想身份参与网络空间中的信息互动,在虚拟的教室、商城和社区中进行网上交流、购物、娱乐、接受教育等各种活动。这种虚拟的活动让人产生前所未有的感受和体验,也为人类开拓了全新的认知和选择空间,满足了人们的发展需要和情感需求。
第二,即时性与便捷性。第四代媒体网络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实现了海量信息的即时制作和传播功能,正在“以光速在全球传输没有重量的比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大量的信息传播到更广范围,满足人们对获取信息数量和速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年轻人来讲,他们更希望通过网络快速涉猎到所需的各种信息,并能方便地将自己的个人感受与朋友共享,体验即时信息沟通和交流的乐趣,既方便又快捷。
第三,平等性和自主性。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不仅赋予每名用户以平等的权利,也为他们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台和渠道。大家都可以平等地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条件,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参加网络空间的各种活动。自由浏览网页上的信息,进行网络游戏娱乐活动,开展网上淘宝购物活动,自由选择沟通交流的对象。
第四,开放性和互动性。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交流打破了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网络群体的各种信息都汇集在网络世界中,它们之间相互激荡、相互交织,影响着人们的观念世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进行浏览和评判网络信息,并通过网络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传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一个不断变换的、开放自由的网络世界。
第五,隐蔽性和难控性。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网络文化开始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网络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丰富而又复杂,人们又多以隐蔽的匿名身份平等自主参与网上讨论交流、发表个人言论,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无形中也增加了人们辨别是与非、真与假的难度,尤其是一些过激思想或言论一旦通过网络传播,影响面大,难以快速得到有效控制。
第六,时尚性和娱乐性。网络中的微信、微博、QQ、音乐、影视、游戏等无不显示出网络文化的时尚性特点,不仅融合了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的综合优势,而且综合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手段,其丰富多样的资讯和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正好满足了军校学员紧跟潮流、追求时尚的个性特点,满足了他们休闲娱乐的多样化需要。
二、意识形态与军校学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意识形态”这一术语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托拉西提出来的。19 世纪初,他在《意识形态原理》一书中,从哲学认识论和政治伦理实践的双重意义上,将“意识形态”解释为一种能为人民服务并使人民摆脱种种偏见的科学,即思想或观念的科学。此后,学者们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对意识形态的涵义进行了不同的界定。虽然国内大多数学者在探讨意识形态的含义时所采用的视角不同,强调的侧面不同,但他们都殊途同归,认为意识形态反映一定统治阶级的理论主张,是一定阶级和利益集团的“观念体系”、“信念体系”或“思想体系”,也是一定统治阶级进行政治实践的依据。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可见,意识形态就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体系。具体来说,就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观点。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按其地位来划分,可以分为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意识形态,通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极力倡导和灌输,为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所接受。反之则为非主流意识形态。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马克思主义及其贯穿于其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非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两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主要反映人民内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利益的诉求和政治主张。它不反对马克思主义本身,但又不属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范畴。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则是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西化、分化中国的政治图谋,其目的就是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直接威胁着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对于这些思潮,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加强防范,决不能允许其任意滋长。军校学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就是在军校大学生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来讲,就是以军校青年学员为教育对象,帮助他们解决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接受、自觉认同和努力践行马克思主义,并把他们培养成在思想政治上特别过硬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军校学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大意义
军校学员是未来军队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他们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未来的发展和前途,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命运。
第一,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军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员政治素质,确保政治合格的重要途径。在网络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创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加快发展,也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及新视角新思路。军校学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作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性内容,也必须顺应网络文化发展的大趋势,高度重视和充分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深入研究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军校学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特点,认真探讨网络文化给军校学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客观分析网络文化背景下军校学员思想变化的新特点,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把握新形势下军校学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规律、新情况和新问题,丰富军校学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而且有助于从实践上突破传统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滞后的局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讲话精神,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理论、拓展教育空间、深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实现进一步增强教育的时代性、感召力和实效性的目的。
第二,有助于为部队输送思想政治上特别过硬的军事人才。任何时代,青年都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作为军队未来的骨干力量和中流砥柱,军校学员是人民军队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对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是否认同及其认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军队是否能够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决定着军队是否能够担当起“能打仗、打胜仗”的重任。同时,军校学员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如果放松对他们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那么,网络上流行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就会乘虚而入,对他们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加强网络文化背景下军校学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军校学员头脑,打牢思想根基,强化精神支柱,有助于帮助和引导他们在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中趋利避害,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免疫力,成长为人民军队忠诚可靠的接班人,确保军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
13.“培养网络安全意识”主题班会 篇十三
一、班会主题
培养网络安全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背景
随着网络日夜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使用电脑也随之增多。网络作为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虽然缩短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关系,但同时也给了有一部分不法分子趁机而入,利用大学生的同情心和思想不成熟、易偏激等心理来唆使、诱骗部分大学生从而达到其非法的目的。近几年来各种情况层出不穷,形式多样,受伤害的大学生屡见不鲜。因而培养我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我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资源学院10级辅导员老师的号召下,我们义不容辞地积极响应。
三、活动时间
2011年11月23日16:00~18:00
四、活动地点
教四C105
五、活动对象
城规10-1班及城规10-2班全体成员
六、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班会让同学们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常见的网络犯罪,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七、活动准备
(1)前期准备我们兄弟班级的十个班委在一起讨论以何种形式开展,经过双方的商讨,最后决定整个主题班会由三个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先播放两段有关于网络犯罪的教育视频,第二个环节进行的是有奖竞答,有奖竞答的问题是关于犯罪心理学的一部分选择题,答对有奖品,答错就要表演节目,第三个环节的内容是我们事先就已经准备好要在周日“班级魅力秀”上演出的节目。
(2)细节考虑为了吸引同学们的眼球,我们刻意挑选了一个根据我们小时候爱看的动画片做成的关于网络犯罪定义的视频作为第一个播放的内容,然后我们又挑选了一个近期关于广州某所著名大学的大学生被网络诈骗犯诱骗而致犯罪的真实案例。对于第二个环节——有奖竞答,我们经过商量决定,用一些水果和饼干作为奖品,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也设置了相应的“惩罚”——回答错误的同学要在大家面前表演个节目这样既提高了大家参与的热情,又给了一部分同学自我展示、自我发掘的机会。第三个环节的内容是节目表演,正值我们两个班级的中几个同学要参加“我的大学我的班”班级魅力秀的才艺比赛,这对他们也是一次锻炼的机会,由于是自己班里的同学,相对来说效果会更加显著一些,这也相当于多给了他们一次实战性彩排的机会。
八、班会流程
(1)第一环节,播放教育视频。我们班的优秀主持人袁盼盼主持现场,她谈到前段时间资源杯篮球赛两个班级形如一家,一起女里一起拼搏,现在我们一起合办这个主题班会的目的也是让我们这一家人能够通过
此次班会不仅增强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同时更加增进两个班同学之间的友情。
在她的带动和引导下,大家聚精会神地观看了我们之前准备好的视频,时不时蓝猫(此部卡通片的主角动画)可爱的表情和幼稚而单纯的想法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仿佛我们又都回到了十年前快乐而无忧无虑的儿童时光···不一会儿20分钟就过去了。在欢声笑语和对童年幸福的回忆中,大家了解了网络犯罪的定义以及现实生活中哪些是属于网络犯罪的。
(2)第二环节,有奖竞答。本环节由城规2班的团支书张英福主持,他读题时快时慢,铿锵有力,把大家的注意力全部都吸引过了来,还提议让同学们抢答,一时间大家澎湃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结果同学们热情高涨,好多人在题目还未读完前就抢着提前举了手。我们便针对提前举手的加了一点“小惩罚”——在台前表演节目,结果不一会儿就有好几个同学“犯了规”,不过这丝毫没有降低大家对抢答热情,才过了十几分钟好几个人已经在那享受答题正确而得的战利品了——可把旁边嘴馋的同学急的···
在受“惩罚”同学的节目表演中以陈厚权的学走猫步最媚,常亚东的笑话最惹人发笑,杨勇和安雨波的歌声“最销魂”,平时不太积极的同学今天也都踊跃抢答题目,大家都忘了平时的拘
谨,完全放开的沉浸在这欢乐而轻松的氛围中。
(3)第三个环节,节目表演。这个节目由刘赟和李超等同学主演,诙谐而精彩的台词,经典的引用,紧贴当今社会热点的剧情,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捧腹无数,各个拍案叫绝,李超的刘邦演的既猥琐又搞笑,他带的两个特2的随从时不时冒出两句日语,让你不笑都不行,刘赟的刘邦也演得堪称出神入化,他与虞姬一段段生离死别让在座的同学们哥哥哭笑不得,不禁拍案叫好···
九、班会总结
通过此次班会,同学们学到了一些与网络犯罪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了网络犯罪的定义和常见的网络犯罪手段,提高了在互联网上与他人交流沟通时的自我防范的警惕心和增强了平时使用互联网时的账号保护意识, 对于培养我们形成正确、安全、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此次班会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自我表现的平台,鼓励并带动了一部分同学积极参与文艺性质的节目表演,让同学们敢于突破自我,走上台前,展示出自己的魅力和才艺,更加有利于班级同学各个方面综合素质全面而协调的长远发展。
再者,此次班会不仅增强了班级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使同学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班集体,而且增进了与兄弟班级之间深厚的友谊,加强了班级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我们衷心祝愿:城规兄弟姐妹永远一家亲!!
城规10-1班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年度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总结10-05
网络舆情意识形态07-13
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06-25
中心网络安全意识培训07-01
教育意识形态工作计划12-08
意识形态工作存在差距06-30
村意识形态工作汇报07-14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方案08-03
意识形态工作征求意见08-16
2019意识形态工作思路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