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涂料发展现状(精选9篇)
1.工业涂料发展现状 篇一
落实工业强市发展战略 加快工业发展创新步伐突出工业强市,加快**发展,关键是要按照“实施千亿工程、建设工业**”和“工业强市、民营富民”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加大推行力度,务必在操作层面出实招、求实效。
1、加强领导,关键是要集中精力。调整工作部署,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把工业发展摆在整个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各级党政领导一定要更加重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用更多的精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用更大的力度抓好项目建设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实行主职主头主抓,安排精兵强将专抓,拿出1/3以上的时间具体抓,确保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2、加大投入,关键是要突出重点。要痛下决心,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投入。市本级重点支持德山开发区建设,城建资金、工业发展基金都要向项目倾斜、向产业倾斜、向园区倾斜。确保用两年时间,全面完善德山科技工业园的各项基础设施。各区县(市)也要集中财力,加强园区建设。对招商引资工作,要安排专门的经费,保证必需的开支。尤其是对有合作意向的大项目,更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配套建设到位。要加大对项目开发的投入,组织专门班子,优化项目包装,增加项目储备,切实改变目前有资金无项目、有项目无包装、有包装无档次的状况。
3、改进方法,关键是要建好园区。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采用市场化的办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园区基础建设,尽快提高园区硬件建设的标准和水平。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园区兴工管理机制,赋予园区更大的自主权;进一步配套落实好园区的优惠政策,增强园区吸引力;进一步健全园区服务体系,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要把推进产业建设作为园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创造工业发展的集群优势。从2006年开始,要将园区建设情况纳入区县(市)目标管理考核和工业发展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园区和个人要给予重奖。
4、狠抓落实,关键是要多上项目。突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领导主要围绕项目转,工作主要围绕项目干。总的目标任务是,用2—3年时间,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去年的400家发展到600家以上,实现1万人口拥有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3—5年时间,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 1200家以上,实现5000人口拥有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将这个指标任务分解到各区县(市)和开发区,实行半年一调度、一年一考核。
落实工业强市发展战略 加快工业发展创新步伐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工业涂料发展现状 篇二
1 产业现状
1.1 林产工业持续高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和海外资本的进入, 推动我国林产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产业不断壮大, 结构不断优化, 总量不断增长, 初步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产业格局。
我国的林产工业虽然发展迅速, 但积累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1) 产业结构不合理, 初级、低档产品多, 精深加工产品少。
(2) 产业总体素质不高,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国际名优品牌少;产品科技含量低。
(3) 抗风险能力不强, 面对知识产权保护、反倾销等国际贸易摩擦, 应对乏力。特别是国家对木材类产品实施税率调整后, 部分中小企业只得转产或停产。
(4) 产业政策和服务体系不完善, 宏观调控乏力, 投、融资和税费政策不完善, 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服务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1.2 市场发展增速放缓
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消费需求大幅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抬头, 将导致我国出口市场的萎缩, 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将进一步显现。
从国际层面看, 目前我国林产工业对进口原料的依存度已接近50%, 产品销售对海外市场的依存度也接近40%。同时, 我国林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日、欧盟、英国和韩国等国家, 占出口总额的55%。在国内市场, 木材加工行业的增速必然放缓。
2 发展趋势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 我国木材工业一直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 已经形成具有教学、科研、设计、生产、设备制造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在走出了单纯依靠采伐原木、增加木材产量来增加产值的产业模式后, 以出口为导向的木制品工业的崛起, 带动我国从木材加工的大国迈向强国, 是我国木材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1 中国的世界木材加工厂地位依旧
木材加工行业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型产业, 属传统制造工业, 技术门槛不高, 产品出口比重大, 生命周期长, 劳动密集型为主。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民生改善, 国内木材产品市场必将持续扩张;同时,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 物美价廉的中国木制品仍将受到国际消费者的欢迎。
2.2 人造板行业将呈多元化发展
作为家具、地板等行业的上游产业, 人造板行业近期将因市场需求减少, 购买力不足进行减产调整。未来1~3年行业将呈多元化发展:
(1) 产品多元化。人造板品种拓宽, 环保型产品受到关注。重组木、重组竹等新型人造板不断问世。
(2) 企业多元化。企业产业链延长, 触及上下游产品, 从单一的人造板生产向林板一体化。
(3) 投资多元化。外来资本通过VC (Venture Capital) 、PE (Price Earning Ratio) 、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等方式介入行业, 并购洗牌、重组整合, 逐步产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引领行业发展。
(4) 市场多元化。不断拓宽应用领域, 如家具、建筑、室内装饰、包装、玩具、车船内饰等。
(5) 原材料多元化。速生树种不断扩充, 三剩物、城市废料、农作物秸秆、竹材得到充分利用。
2.3 资源与品牌是木地板行业竞争的焦点
我国木地板行业起步虽晚, 但发展迅速, 已进入成熟阶段, 企业产品向多元化发展。木地板行业竞争的核心, 是资源和品牌, 产品结构将朝着资源节约型发展, 视觉和触觉感受将主导消费者的选择。强化木地板和实木复合地板将成为市场主体, 实木地板逐步向高端化发展;强化木地板朝着仿实木方向将有更多的创新。随着国际家居流行风格的演变, 地板作为一种时尚, 甚至是文化元素, 将不断地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结束语
3.工业:构建现代工业发展新体系 篇三
2008年12月1日,川威集团提钒工程一期点火,钒钛战略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2012年6月29日,四川省重大产业建设项目——投资106亿元的川威集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成功点火。
2013年11月22日,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正式授牌,成为四川省第十八批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之一。
这是川威集团钒钛项目的成功,也是川威集团近年来不断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的攻坚成果。
集团下属厂里的一名技术员回忆道,“2008年钒钛项目上马时对环保要求特别高,厂里成立了专业项目小组,每年进行技改,降低能耗污染。比如每生产一吨片钒产生废水约32方左右,技术革新至今,废水全部循环利用,实现了排放量为零。产生的钒渣也是‘零浪费’,通过回收利用、委托加工的方式,成为用于生产片钒和瓷砖的新原料。”
“森林式工厂”,是当下对川威最好的描述。有别于传统钢铁厂环境脏乱冒浓烟的景象,川威集团厂区整洁,错落有致的厂房上空冒着蒸汽。“煤气都被回收利用了,排放出来的都是水蒸气,不会污染空气也不会危害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未来,钒钛新区生产所需原料将通过封闭式的皮带从火车站直接传输到厂区。一进一出都绕开场镇,真正实现原料和成品的清洁无缝对接。”川威集团董事袁勇告诉记者。
正建设“西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的“绿色川威”,已将眼光放得更为长远。2013年10月举办的西博会上,川威与中铁信托、国家开发银行、北新建材等多家知名企业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强强携手在铁矿资源合作、贸易物流开发、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综合金融支持等方面紧密合作,以此实现“建设千亿川威”的目标。
“川威集团投资130亿元的钒资源综合利用及配套项目顺利实现达产达效,与美国惠普集团合作的惠普(内江)IT软件人才能力基地实训中心已正式启动运行,西部新型钢结构研发制造基地、渤商西部物流中心、中国钢铁风情旅游小镇等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中。”川威集团董事长王劲对于川威的前景信心满满。
杨先国(四川省统计局工业处处长)
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
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企业”)增加值增长11.1%,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全省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呈现以下特点: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现。资源开采行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13.2%,较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洗选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由上年的5.6%下降到4.0%。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25.8%,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达13.3%,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达17.2%,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长,6个行业负增长。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聚集发展效应凸显,增加值增长20.7%,占全省比重达7.1%;汽车制造业进入上升期,增加值增长31%,占全省比重达5.7%。
出口交货值快速增长。全省有659户规上工业企业有出口业务,实现出口交货值2687.1亿元,增长30.7%。鸿富锦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出口交货值增长30.6%、四川长虹增长49.3%、成都仁宝电脑有限公司和纬创资通有限公司出口增幅超过2倍。
利润增量集中在少数行业。1~11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26.2亿元,增长9.3%。25个大类行业利润总额实现增长,16个大类行业利润负增长。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亏损19亿元;利润总量居全省第1位的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利润258.2亿元,较上年下降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实现利润160.9亿元、152.1亿元和12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4%、56.7%和32%。以上三个行业利润增量占全省89.5%。
在全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持续推进结构调整是四川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继续做大工业总量的同时,努力建设绿色、高端、协调的现代工业体系,是推进工业强省的根本取向。2014年,有以下趋势值得期待和关注:
汽车产业进一步壮大。2013年,全国汽车市场增长12%,其中,城市越野车市场增长77%。据有关机构预计,2014年,汽车市场将保持10%左右的持续增长。四川汽车产业近两年才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汽车产业链还有很大的延长空间,零部件外购局面亟需改变。据调查,2014年全省汽车产业项目计划投资200多亿元,预计新增产能300亿元以上。
电子信息产业稳定发展。2014年,该行业由高速增长转入稳定增长时期的可能性较大。但是,由于电子信息市场包括网络、导航、电子商务等都还处于不断扩张的时期,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继续发力值得期待。
白酒行业度过难关。2013年度,高端白酒市场受阻,中低端市场温和增长,白酒行业逐渐陷入量价齐跌、库存大增、利润下降的局面。2014年,白酒行业将开始进入最困难的时期,如何调整产品结构,尽快适应市场变化,值得关注。
资源行业提质增效。2013年度,资源开采行业利润陷入全面负增长局面。煤炭开采洗选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利润整体下降28.3%,利润总额占全省比重下降了4.7个百分点。四川工业的资源性特征在短时期还难以改变,资源行业提质增效值得期待。
倪方平(四川省统计局能源处处长):
能源经济运行总体呈平稳增长态势
2013年,全省能源主要产品产量增长加快,全社会用电量增幅继续提高,工业能源消费量平稳增长,能源经济运行总体呈平稳增长态势。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前三季度,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3.8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31%,均超过目标进度。
nlc202309041712
从能源产品生产来看,一是发电量增速加快,2013年四季度,全省发电量达2448.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42%,增幅比前三季度增幅提高12.4个百分点。其中,水电受溪洛渡水电站投产影响,发电量大幅上涨,同比增长32.59%,增幅比三季度提高了18.55个百分点。二是原煤生产逐步恢复,自2013年5月全省大部分原煤生产企业停产整顿以来,原煤产量同比大幅下降。四季度,全省原煤生产企业715家,其中停产企业311家,比前三季度减少203家,产能恢复80%以上。截止2013年,全省原煤产量累计同比下降29.66%,比前三季度回升2.99个百分点。
从能源消费来看,一是全社会用电量下半年增幅逐月提高,2013年下半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增幅逐月提高,从上半年增长5.46%、前三季度增长6.06%,到四季度增长6.46%,逐月逐季提高,全年累计用电量比上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二是全省工业用电量增幅第四季度回升止跌,全年回升至5.26%,比前三季度提高0.99个百分点。其中,12月当月工业用电量增长9.67%,创今年单月最高增幅。
三是大部分工业行业用电量增长,从分行业用电量来看,统计的29类工业行业中有23类用电量增长。其中,增幅较大的行业有:黑色金属采选业增长21.2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4.55%,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2.9%。
四是高耗能行业能耗有所回落,2013年四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7161.46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规上工业能耗的72.35%,能耗增长5.61%,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49个百分点。
五是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稳步提高,四季度,全省规上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77%,比前三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加工转换效率稳步提高,反映出全省工业能耗综合利用进一步提升。
就2013年全省节能走势判断,预计2013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5%左右,能够完成全年工业节能目标任务;根据全年全省用电量和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情况分析,在GDP增幅波动不大的情况下,虽然用电量增幅有所提高,但单位GDP电耗仍呈现下降趋势,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超目标任务完成,预判全年单位GDP能耗降幅在3.5%左右,超目标任务1个百分点左右。除个别地区外,全省绝大多数地区的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均呈现良好态势,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可望顺利完成。随着明年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全省能源生产与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盛 毅(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
构建稳中求进的现代工业发展新体系
稳中求进将是工业发展的基调。对四川来讲,稳的水平必须更高,速度要力争比全国高出20%以上,总体要求是保持经济在高速“换档”过程中不“失速”,是在打一场难度更大的攻坚战。这两年最难的问题,是比重如此高的传统工业如何“进”,原材料和初级加工的产业比重如何顺利地降下来。
要在稳定工业增长速度前提下,充分把握和全面体现“进”的内容,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迈进,向工业制造的高端环节迈进,向先进技术支撑的品牌生产迈进,向工业与服务业融合迈进,向循环绿色低碳方向迈进,迈出建设现代工业发展新体系征程上至为关键的一步。
推动工业“进”的难度在做加法上。首先,有意愿到四川发展的世界500强企业和规模较大的跨国企业,基本上已经进入四川投资,还想继续来的大项目数量不多,投资意愿也不够强。其次,过去引进的产业中还包括较大比例的一般制造业,资源能源消耗较高的产业,目前,这类产业许多都进入过剩产能或者限制行列,发展的空间不大,甚至可能成为包袱。第三,工资上涨过快,已经使四川的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明显削弱,引进项目的层次,必须向偏重资金和技术的产业领域转移,从而缩小产业发展的选择空间。
但四川工业较快发展的基础条件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只是引进速度下降了;可以承接广泛的产业门类能力没有根本改变,只是要求提高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表现在: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和“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战略的深入实施,还会推动许多区域乘势而上,而成都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建设进入加速推进阶段,又进一步增强了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和支撑现有企业运行的承载能力。
产业规模的扩大和门类的增多,尤其是电子信息、汽车、重大装备等跨区域产业链的形成,增强了区域配套协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协作的方便性和降低协作成本。
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使四川成为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作为中国重要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将迅速提升。
自贸易区的建设尤其是四川为争取建设自贸易区的努力,将倒逼各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创造更加良好的经营环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在工业领域“精耕细作”的成份增加。从总体上看,四川工业将开始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许多地区要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必须更多地要通过发展一些细的门类、进入产业链的下游环节、培育一批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改善企业运行环境、深化各区域之间分工协作等来实现。
毛中根(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导)
消费规模将稳步增长
在贯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指导下,2013年全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基本相当,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速,为消费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年消费总体增长情况较好。
信息消费成为新热点。2013年1~11月全省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7814.5亿元,同比增长62.3%,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815.9亿元,同比增长55.1%。单“11月11日”这一天,四川就以超过10.3亿元的交易额排名全国第6位。另外,据省统计局调查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四川消费者对当前网上购物安全可靠性的综合认可率为82.2%,认可率较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
nlc202309041712
消费者信心有所增强。据西南财大民生指数研发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全省消费者信心总指数分别为110.8、108.8和106.9,均位于中值以上,同比分别上升5.7、4.2和3.3个百分点,明显强于上一年。但环比显示,2、3季度总指数分别下降2个、1.9个百分点,反映出消费者对经济现状、未来预期以及自身消费意愿等并未发生实质改变。
商品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据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商品服务质量继续成为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其中,关于质量问题的投诉在上半年占总投诉量的56.67%,第三季度占总投诉量的53.09%。
2013年12月,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是做好2014年全省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一个重大问题。提出要改善消费预期、扩大大宗消费、巩固传统消费领域的优势地位、培育消费热点、发展新型业态、营造安全消费环境。
消费规模将稳步增长。全省国民经济将稳中求进,持续健康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将持续增长,得益于此,预计传统粮油、肉禽蛋类、餐饮、茶叶以及旅游、文化消费等将稳步增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健康养老服务消费进一步繁盛。2010年全省65岁及以上人口880.55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10.95%,四川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老年消费市场必将繁荣,其中涉及到的健康饮食、医疗保健等健康养老消费将成为主流。居民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也将推动健康消费进一步繁荣。
餐饮烟酒消费持续转型。2014年餐饮烟酒消费的主体将由高低端消费为主向中低端消费为主转变;消费方式将由大批量的集团采购向个人零售消费转变,由传统的商店购买、商贸批发向网络下单、定点配送转变;从名酒名烟名饮向民酒民烟民饮转型。
信息消费加快发展。2013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四川省正在制定加快信息消费的实施意见,并已经加快步伐开展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和“物联网”建设,信息消费将延续2013年的势头,成为2014年以及未来一定时期的消费热点。
消费环境持续改善。201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鲜明提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可以预见,放心、安全的消费环境将持续改善。
4.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篇四
我国工业机器人从二十世纪 80 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支持下,863 机器人技术主题对机器人技术发展作了重要战略调整,从单纯的研发机器人技术向机器人技术与自动化工艺装备扩展,将中心任务定义为“研究和开发面向先进制造的机器人制造单元及系统,自动化装备、特种机器人,促进传统机器的智能化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自动化技术的整体水平”。
(王田苗.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机器人技术主题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02,(3): 2-7.)
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优化设计制造技术,解决了工业机器人控制、驱动系统的设计技术,机器人软件的设计和编程等关键技术,还掌握了弧焊、点焊及大型机器人自动生产线(工作站)与周边配套设备的开发和制造技术,掌握了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其中有 130 多台套喷漆机器人在二十余家企业的近30 条自动喷漆生产线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已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
“十五”期间,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重创新、抓应用、建环境、促发展、见效益”的指导思想,显现了有以机器人技术为主向基础装备和成套装备研发方向的转移。
(原魁.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07,(1):34-38.)
总体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有差距;在应用规模上,我国已安装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占全球已安装台数的 0.5%。
以上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一客户,一次重新设计”,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问题,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搞好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纵观目前经济发展现状,我国机器人市场增长非常迅猛,从销售量上更是充分说明了这个不争的事实。在中国市场上占有 35% 的市场份额的ABB 公司 2004年在中国卖出了 600 台机器人。而该公司在过去 9 年中一共才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2000 台机器人。专家预测,中国机器人到2010 年拥有量将达到 17300 台,到 2015 年,市场容量将达到十几万台(套)。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及电机、电子等行业的企业是中国今后对机器人需求最大的产业,其中所需机器人的品种以点焊、弧焊、喷漆、装配、搬运、冲压等为主。
5.工业涂料发展现状 篇五
一、河南电解铝投资偏重的问题比较突出,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很大 去年以来,钢铁、水泥、电解铝的`投资过热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这些行业也因此成为宏观调控重点控制投资的行业之一.从河南来看,电解铝投资过热问题最为突出,近3年河南电解铝生产能力迅速膨胀,已由以前的40万吨,发展到130万吨以上,目前河南在建和准备建设的电解铝项目,比较多,投资比较大.据有关资料分析,河南在铝业投资中,铝冶炼投资比重一度达到90%以上,最近这一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也在60%以上.洛阳、三门峡、郑州、商丘是电解铝投资项目比较集中的地区,在建和拟建的电解铝项目大都分布在这些区域.这次以控制投资过热为核心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河南铝工业,尤其是电解铝投资的影响很大,一些在建和拟建的电解铝项目可能被迫缓建或停建,资金链有可能断裂,投资效益将受到严重影响.
作 者:顾俊龙 孙艳敏 作者单位: 刊 名:市场研究 英文刊名:MARKETING RESEARCH 年,卷(期): “”(9) 分类号:F4 关键词:
6.工业涂料发展现状 篇六
和2014年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013年12月8日)
望江县工信委
一、2013年工作情况:
2013年,县工信委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狠抓工业发展一系列政策举措,以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为目标,以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抓手,创新办法,强化服务,实现了‚工业经济主要指标持续增长、主导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促进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预测,各项指标能够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县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以及预期1、1-10月完成情况
(1)规模工业产值:1-11月,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43.94亿元,同比增长21.9%;占年初目标156亿元的92.3%、市‚1638‛目标185亿元的77.8%。(2)规模工业增加值:1-10月,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9.57亿元,增长14.9%,占目标任务40亿元的73.9%。(3)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0月,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0家。(4)工业投资:1-10月,省、市反馈数据为40.6亿元,同比增长25.6%,占年初目标46亿元的88.35、市‚1638‛目标58亿元的69.9%。其中,工业技改项目投资17.7亿元,增长10.2%,占总投资额的43.6%,完成目标任务26亿元的68.1%。
2、年初目标及全年完成预期
(1)规模工业产值:年初目标任务156亿元,增长20%;预计完成160亿元,增长24.7%。(2)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初目标任务增长20%以上;预计完成36.8亿元,增长27.3%。
(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初目标任务新增10家以上;已获批新增30家。(4)工业投资:年初目标任务46亿元,增长20%以上;预计完成50亿元,增长31.6%。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立足本职强服务,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1)以宣传落实激励政策为突破口,加强了工业运行调度,保持了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一是建立了联系乡镇、帮扶企业工作机制,开展调研、联系帮扶活动。年初,工信委建立了联系帮扶工作机制,机关干部职工分成5个联系乡镇、帮扶企业工作组,每两个月至少一次调研活动,到所联系的乡镇、帮扶企业开展联系、对接、帮扶活动,宣传工业发展的激励扶持政策,掌握乡镇和开发区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摸清规模工业企业及成长性企业的困难问题,帮助企业梳理发展思路和明确目标任务。并将企业反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报送给县有关领导,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通过会议或现场办公等形式,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宣传落实市政府促进工业发展政策,激发企业发展信心。通过网站、举办专题培训班(共3次)等形式,广泛宣传市政府促进工业发展政策,使企业政策知晓率达到了100%。认真做好兑现政策奖补资金的测算,共需奖补资金4392万元,其中,按市、县财政2:8的比例负担,市负担878万元、县负担3514万元。帮助企业兑现政策,到目前为止,已兑现政策涉及企业18家、兑现奖补资金402.23万元。三是研判新形势,加强工业运行调度。从宏观形势上看,经济整体下行趋势没有得到缓解,实体经济承担的压力和潜在的风险仍然很大;从全省工业发展速度来看,在全国领先、中部第一位;从全市横向比较来看,我县工业仍然处于总量不大、速度不快的态势。面对当前新形势,为更好适应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推进工业加快发展的倒逼机制,探索建立了月度调度机制,借势大力开展工业‚双保‛活动,推动了乡镇、开发区抓工业发展的主动性,增强了企业强炼内功、适应当前环境的能力,实现了2013年度工业经济 1
增速持续增长、工业运行质量持续向好。
四是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积极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申报规模企业,按统计口径,2013年当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0家(年初审批16家、10月份审批14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预计产值达亿元以上企业40家,比上年净增12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2家(申洲针织、越宜酒业),比上年净增1家;5-10亿元企业6家(联合米业、舒美特纱业、望宇纺织、美亚针纺、舒美特纤维、亮亮纺织),与上年持平。涌现出一批全省、全市知名企业,申洲针织入围安徽省2012年民营企业100强;申洲针织、舒美特纤维、越宜酒业、舒美特纱业、亮亮纺织、望宇纺织、联河米业等7家企业入围2013年安庆企业50强(在全市八县排第2位,仅比桐城少3家)。
五是争取政策支持,完善政策体系。争取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意见》(望发“2013”2号),提出了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工作举措和政策保障,对企业技术改造和建设多层厂房支持扶持,鼓励企业‚零‛地投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完善了考核体系,争取县政府修订完善《望江县工业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
六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示活动。组织尚科科技、皓远光电等企业参加了第七届中国(合肥)国际家用电器暨消费电子博览会。
(2)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大了有效投入,增强了发展后劲
一是逐步建立了工业项目集中开工工作机制,加速了工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以推进工业项目集中开工为突破口,加速了项目落户的前期准备、加快了行政审批效率。从2013年5月份开始,全县组织集中开工的项目15个,总投资25.65亿元,到11月底,累计完成投资9.23亿元,占总投资的36.0%。其中,列入市集中开工工业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23.32亿元,到11月底,累计完成投资8.24亿元,占总投资的35.3%。分别是:申洲集团投资2.36亿元的‚大千纺织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大千纺织已竣工投产、其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意利达投资12.3亿元的一期工程‚意达童装城建设项目‛、三鑫服饰投资5100万元的‚年产90万件服装生产项目‛;德莱斯(署辉)集团投资8000万元的‚移动板房望江(鸦滩)生产基地项目‛等推进顺利,投资速度快、形象进度好,将在春节前后竣工投产;联河米业投资2.18亿元的‚三期工程建设项目‛;佳璇集团投资2.8亿元的‚年产3万吨玻璃钢制品项目‛;德莱斯(署辉)集团投资1.4亿元的‚移动板房(板材)生产基地项目‛;瑞晨橡塑制造投资1亿元的‚年产80万箱玩具及120万㎡胶带项目‛;红焰集团投资6100万元的‚年产50000樘智能化钢质进户门建设项目及年加工1500万㎡红焰钢架结构项目‛等,有序推进。
二是快速推进市‚121‛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增加了有效投入。列入市‚121工程‛的项目3个,是与我县主导产业相关联、提升产业层次、极具牵动性的大项目,总投资20.85亿元,到11月底,累计完成投资6.7亿元,占总投资的32.1%。其中,意利达投资12.3亿元的‚意达童装城建设项目‛,一期工程(投资6.6亿元)已完成投资4.45亿元,16栋厂房已全部封顶,内外墙砌筑已完工,春节前交付使用,目前正在进行意达童装城2期建设规划;美亚针纺投资2.95亿元的‚年产9000吨高档针织面料和800万件针织服装生产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2.25亿元,棉纺环保已通过验收,两栋成衣车间正在进行封顶、消防工程正在建设,部分厂房已投入使用;诚盛集团投资5.6亿元的‚年产3.9万吨无纺布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土地已过招拍挂程序,春节前后将开工建设。
三是高度重视项目谋划工作,引导了企业投资方向。抓实项目工作,谋划了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充实项目库、组织了一批项目对外招商推介、编制了2014年度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导向性项目计划。积极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2013年,共争取财政资金项目9个,资金150万元。开展合作发展,2013年,省‚六安行‛合作项目8个,总投资20.1亿元,到11月底,已完成投资3亿元,占总投资的14.9%。
四是引导企业创新创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2014年,获得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个:联河米业的‚‘联河’牌米乐意米乳‛、龙珠包装的‚五层共挤流延复合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2家:索维机电、金泉药业;省级著名商标1个:雷池酒业的‚‘雷池’牌白酒‛;市级名牌产品1个:越宜酒业的‚‘越宜’牌黄酒‛;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索维机电的‚汽车漆自动化混料成套生产设备项目‛;省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1家: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市政府质量奖1家:申洲针织已进入市政府质量提名奖范围。
(3)以淘汰落后产能为突破口,加大了用能监管,推动了转型升级
一是加大了粘土窑厂关停力度。粘土窑厂关闭是涉及面广、阻力大、问题多的工作,是我县关闭计划的最后一年,压力大、任务重。全县共有粘土窑厂68户,在2012年以前已关闭45户,2013年的将全面关闭剩余的23户。年初,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13年粘土砖瓦窑厂关闭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年度关闭工作计划、关闭时限,以及乡镇、部门职责;11月,县政府又专题召开了粘土窑厂关闭工作推进会,强力推进粘土窑厂关闭工作。到11月底,有4家粘土窑厂烟囱、窑体已爆破拆除。指导关闭企业申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共申报国家‚关小‛资金2000多万元。
二是加大了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引导企业技改扩规,提高了企业技术、工艺、装备水平,推进了转型升级。2013年,预计完成技改投资26亿元,占工业总投资的52%。
三是加大了企业用能监管力度。实行规上企业节能动态管理,加大了对用能在1000吨、3000吨、7000吨标准煤的重点企业的实行省、市、县分级监管,工业节能取得了实效。2013年1-10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下降23.71%,将超额完成工业企业能耗下降4%的节能目标任务。
四是引导企业实施电机、锅炉改造升级。全面开展电机效能提升工程,对主导产业的5家重点用能企业,制订了3年内(2013~2015)淘汰落后电机目标计划,对1户企业开展了用能监测诊断。2013年,争取2个省电机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支持,扶持资金35万元。
五是鼓励有序发展新型建材产业。2012年,县政府出台了加快墙体材料产业调整升级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县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布局规划,以及企业的生产规模、工艺装备水平,确保新型建材产业有序发展。到11月底,已建成企业6家、产能可达3.6亿块标砖,在建项目2个、积极筹备开工建设的项目3-4个。
六是加强了非煤矿山的管理。2013年,以整治、排除非煤矿山企业安全隐患为突破口,加大了非煤矿山企业的整改和监管力度,达到了‚安徽省非煤矿山对标检查活动‛的要求。露天矿山开采领域,全行业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2家企业矿山优化初步设计批复已下达,达到了开工生产要求。
(4)以发挥职能作用为突破口,实施了依法行政,开展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一是加强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年初,根据工业安全生产要求,工信委牵头,会同安监、消防、质监等部门,制定了工业领域实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增强了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新增设立了‚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健全了工作机构。今年以来,分别在‚五一‛、‚十一‛、主汛期和当前天干物燥季节,合同各职能部门,集中开展了4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并提出了整改意见,跟踪督查。今年以来,全县工业企业没有发生大的安全生产事故。
二是积极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2013年,工信委会同安监局认真开展了明年安全生产的谋划和宣传工作,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将出台规模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三是大力开展电力行政管理。2013年,工信委(电保办)按照省市要求,制订并印发了《望江县电力线路保护区树障清理专项行动方案》,开展了专项执法活动,查实67户单位(居民)存在违规建设或种植行为,清理树障5000余棵,剩余树障(违章建筑)正在清理过程中。制定了《望江电网2013年度有用电方案》,对迎峰度夏有序用电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确保了全县工业企业安全度过了用电高峰。
(5)以素质提升工程为突破口,强化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了企业竞争能力
一是加强与高校开展培训合作。工信委与省工商管理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13年,先后举办了3期企业高管研修班培训,邀请省内知名专家主讲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内容,180人次参加了培训。工信委牵头,与中源商学院联合会承办了‚北京大学EMBA课程走进望江——企业战略管理‛专家讲座,由中国企业发展能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陈竹友主讲,全县100多家企业负责人以及申洲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参加了学习。
二是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培训活动。组织20家重点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了安庆市首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研讨会;组织30家中小微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中国银行安庆分行以及望江支行分别召开的‚微型金融服务‛大型推介会,并有2家企业从中受益;组织了30家企业负责人省民营经济政策巡讲,使企业对发展民营经
济、就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以及新三板、股权托管交易和中小企业融资知识等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推荐了9名企业计算机技术人才代表参加了安庆市计算机技术技能竞赛;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名师大讲堂‛、政策巡讲课堂、赛飞创业辅导、银河培训等活动,提升了企业家综合素质,提高了企业竞争能力。
三是组织政策宣讲服务企业活动。2013年,市政府加大了促进工业发展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惠及企业的激励扶持政策,为使企业全面了解政策,加快企业健康发展,工信委先后2次组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及成长性企业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共有200人次参加了活动。
四是注重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编制了《望江县通信保障应急预案》。推进‚智慧企业‛活动开展。结合全省开展的打造万家‚智慧企业‛活动,工信委与县移动公司联手,充分发挥‚两化融合‛平台作用,引导企业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各环节,打造了一批‚智慧企业‛,到11月底,有6家企业入选。
2、围绕中心顾大局,努力完成重点工作任务
(1)突出主线地位,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一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013年,工信委作为县15个招商引资牵头部门之一,成立了专业招商办公室,实现了‚人员、经费、精力‛三到位,招商活动取得了实效。先后2次到上海松江区(九亭)高新科技园区考察新业鸿企业(园区)总部(拟投资建设纺织服装工业园项目),3次赴浙江湖州吴兴区考察童装产业发展并开展招商活动,2次赴浙江绍兴诚盛实业集团考察并对接3.9万吨复合无纺布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情况,赴浙江萧山华东钢业集团考察并就推进安徽华东钢构做大做强进行交流,赴广东顺德考察‚美的‛集团,赴山东考察电动车项目及学习当地政府扶持电动车产业发展政策。成功邀请了浙江绍兴诚盛实业集团来望江考察并签约了投资项目;邀请了广州大倍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来望江考察现代物流园区项目。
二是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情况。2013年,工信委捆绑组招商签约项目2个,总投资6.75亿元,按照分享原则分摊2.7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由县委办、工信委共同引进的‚年产600万件针织服装生产线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1.5亿元(分摊:县委办0.9亿元、工信委0.6亿元);由县人大办、工信委共同引进的‚3.9万吨复合无纺布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25亿元(分摊:县人大办3.15亿元、工信委2.1亿元)。两个项目前期工作基本结束,在2014年年初将开工建设。
三是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2013年,工信委捆绑组目标任务是2亿元,并签约1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到11月底,工信委捆绑组实际完成招商引资任务2.7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35%;2个招商项目均是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2)拓宽服务领域,实现安商服务新突破
一是掌握企业融资需求,开展银企对接。年初,工信委加强了与企业的对接,了解掌握了企业的融资需求,按照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意向,就企业的融资信息以及基本情况加强了与银行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了银企之间的信息对称,为企业融资奠定了平台基础。4次推荐了10家企业参加了省政府主办的银企对接会,推荐了20家成长性小微企业参加中国银行安庆分行举办的新产品(无抵押小额信贷投放)发布会,为2家企业解决了3000万元的融资问题。
二是全力做好引资项目服务,加快推进项目落户和项目建设。2013年,县工信委继续做好舒美特纤维、江通纺织、达莱电机等引资企业的服务工作,确保了江通纺织‚退城入区‛项目顺利投资、达效,帮助达莱电机企业确立发展目标、引导其做大做强;与相关招商引资捆绑单位一起,帮助泰威服饰协调招工问题,帮助福达太阳能热水器解决了土地变更以及消费验收,帮助金旺名都房产协调解决供水供电、防火、安全生产、车辆运输等问题;同县政法委帮助‚芭芘娃娃及胶带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使项目在11月开工建设。
3、明确发展重点,实现开发区集中建设标准化厂房新突破,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平稳推进。
(1)注重平台建设,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10万平米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任务,达到20万平方米。
(2)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较大增加,各乡镇在整合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基础上,总体投资在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资金在3000万元以上。
4、加强联系沟通,实现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新突破
一是基本情况。2013年,工信委共承办县人大代表建议1件、政协委员提案3件,办理数量比2012年下降42.8%。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紧紧围绕‚工业强县‛战略和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安全生产等方面献计献策,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充分反映出我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工业发展的关心、关注
二是具体做法。成立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明确办理时间节点和答复口径,并与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针对提出的安全生产问题,工信委着手谋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2014年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与鸦滩镇共同谋划童装基地做大做强。所有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已于10月31日之前答复完毕,并按要求寄到了每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手中,反映良好。并得到了一名人大代表高度评价,将感谢信送到县人大和县工信委,县人大办公室说这是历史上县人大代表首次这样肯定一个办理人大议案的单位。
5、创新帮扶方式,实现计生帮扶工作新突破
一是坚决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2013年度,工信委始终坚持在本单位及下属企业评先评优时,以及在履行县工业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时,严格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政策,严格各类考核、评比的审查把关。
二是政策落到实处。严格落实独生子女保健费、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帮助委属企业独生子女职工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是层层落实责任。在工信委系统实行了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管理,明确了计划生育责任人。2013年度,工信委机关及下属企业没有出生人口;独生子女办证率、节育措施到位率、信息上报及时准确率均为100%;机关新婚1人,已在女方(太湖县)进行了管理。
四是开展计生联系帮扶。支持帮扶联系村计生工作经费5000元;指导、帮助村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为村工业企业——西圩米业争取了省经信委技改项目1个,补助资金20万元,用于企业技改扩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工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1、总量仍然偏小;
2、新上项目重大项目少、质量不优,发展后劲不足;
3、产品档次较低、科技含量低;
4、产业集群内产品关联度不高,相互利用率低;
5、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内生动力不足,研发经费和技术改造投资少;
6、企业管理粗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薄弱;
7、企业应用信息水平不高;
8、企业效益微薄;
9、部门服务企业意识淡薄,工业发展环境有待提升。
三、2014年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扩张提升和企业增产增效为重点,以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平台建设为支撑,围绕三大产业,实施骨干企业翻番计划和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着力打造百亿企业集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企业精细化管理和自主创新,推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2014年工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产值:增长20%以上,为192亿元,力争突破200亿元大关(2013年预计160亿元);
增加值:增长20%,为44-45亿元(2013年预计36-37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60亿元(2013年预计50亿元);
规模工业企业:新增10家。
(三)2014年工业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
1、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建立企业和项目存在困难和问题的排查、排单销号的工作机制,设立工业项目行政许可‚绿色通道‛。
2、加强工业发展平台建设,推进县开发区扩容升级、桥港开发区规划建设,编制乡镇工业集中区特色产业规划。鼓励建设3层以上标准化厂房,吸纳小微企业群入驻。
3、狠抓项目建设,建立项目落地前有预审评估、项目建设中有督查推进、项目竣工投产后有履约评估的工作机制。确保每单月有2个以上单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总投资在3亿元以上的项目集中开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鼓励企业技改扩规,淘汰落后产能,提质增效。
4、加强工业企业运行监测、分析、调度,指导企业发展。加强工业统计基础工作,建立统计工作联席会制度。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工业企业个转企(每年50家左右)、企转规、规上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有新突破。着力发展配套产业,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地产品配套,对财政投资的重点项目,实行工业企业产品无障碍进入;引导和鼓励企业间进行产品配套,不断提高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
5、做好工业产业规划和企业发展计划。确立纺织产业为我县首位产业地位,出台纺织产业做大做强的扶持政策,2014年争取实现纺织产业产值率先突破百亿大关;2014年新增规模企业10家以上、亿元企业5家以上;选择10家左右优质骨干企业实施产值效益翻番计划和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如申洲针织、舒美特纤维、舒美特纺织、亮亮纺织、望宇纺织、美亚针织、嘉源针织、华东空间结构、索维机电、联河米业、越宜酒业),并实行年度动态管理;通过3-5年打造3个百亿元的企业集团(如申洲国际望江基地、越隆集团望江基地、诚盛集团望江基地、安达尔汽车等企业和项目),并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激励和保障。
6、树立以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财税贡献论英雄、排座次的理念,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增产增效。加强各级工业经济发展政策的宣传力度,严格兑现国家、省市县各项优惠政策和奖补资金,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7、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建立信息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创建‚智慧企业‛,在企业管理、产品设计、技术创新等方面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探索电子商务销售新途径。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和高端人才引进、培养与保护。力争1-2家企业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指导3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创建‚智慧企业‛,引进和培育2-3家电子商务企业。
8、全面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通过2-3年规模企业达标率70%以上;加强电力设施的建设与保护,做好有序用电预案,满足工业企业用电和用电安全。
9、注重资源综合利用,淘汰落后产能,推广节能电机应用和实施锅炉改造升级计划,发展保温阻燃、环保型、装饰装修等新型墙材,加强用能大户的监管力度,确保工业节能达到省市目标要求。
10、强化企业基础管理,开展企业卓越绩效管理示范推广。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创牌,申报发明专利、名牌产品、政府质量奖;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博士流动站,创建工业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
11、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上市和场外融资。2014年帮助3-5家企业进入主板、新三板或场外融资。
12、充分发挥企业(企业家)联合会作用,加强企业管理和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和保护,注重企业(企业家)宣传,努力提高企业家政治待遇。做好国家级工业行业500强、省级民营企业100强、市级工业50强以及省级诚信企业的申报工作。认真处理工业企业的劳资纠纷。
13、全面开展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扫尾工作,注意改制的平稳有序进行,力争2015年底前完成所有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任务。
14、加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营造‚工业强县‛氛围,提高企业(企业家)以及工业产品的知名度。县电视台、望江报、县政府网站和望江论坛上开辟工业发展宣传专栏。每周有文字报道,每旬电视上有画面,每月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上有1-2次报道。
(四)做好县委、县政府安排的‚三重‛工作。
7.工业涂料发展现状 篇七
近年来, 国内工业旅游发展迅速, 而国内工业旅游的研究则相对滞后。以2013年12月底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为基础, 分别对国内外工业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可以分为工业旅游的基础性研究、工业旅游发展的整体与个案研究, 涉及到工业旅游内涵、类型、模式, 发展策略等的研究。工业旅游是以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工业设施、生产场景或遗址、劳动对象、劳动产品、企业 (行业) 文化等作为主要旅游吸引物, 以满足游客休闲、求知、娱乐、购物等提供多方面的需求, 以实现工业旅游经营主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形象效益的旅游形式。
二、涪陵工业及旅游业发展现状
涪陵已超过百年的工业发展史, 铸就了涪陵工业的历史积淀和区域性辉煌, 形成过曾有全国影响力的“涪陵现象”, 出现了灿然盛开的工业“七朵金花”。虽然后来又经历了产业转型过程中的低迷期, 但涪陵的经济区位、工业优势使得重庆总的部署依然尤其看重涪陵工业。涪陵的工业在空间上形成了由点向轴线再到网络的成功过度。现在主要形成来了“326”的战略和格局。
“3”即发展三大园区:涪陵工业园区主要有医药食品、装备制造、高端钢材、石油化纤;白涛化工园区依托化医集团、建峰化工、华峰工业园等项目, 打造现代煤化工、天然气和氯碱化工产业集群发展;清溪铜铝特色工业园区充分发挥电力资源富集优势, 依托东升铝业等企业, 构建铜铝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链。“2”即建设两大基地:建设船舶建造基地和建设能源保障基地, 加快实施采用第三代技术的大型清洁能源、疆煤入渝储运基地、热岛综合利用等项目。“6”即培育六大支柱产业:培育医药食品、装备制造、重要材料、化工化纤、电子信息、清洁能源六大支柱产业。
涪陵旅游业发展是涪陵较周边区域的短板, 也是涪陵产业失调的重要原因和抓手。涪陵旅游业主要呈现出:人文旅游资源品味独特、自然资源体量适中、组合较好, 接待设施数量质量都需提高, 旅游企业亟待优化的, 集散功能正在完善, 政府旅游视角全面关注, 大手笔战略开始实施, 涪陵旅游正步入春天, 涪陵旅游正需要从旅游产品的种类、质量, 服务设施的全面提升, 政府的全新大视野, 企业的不甘落后的积极进取, 市民的旅游目的地化素质提升。
三、涪陵工业旅游现状分析
涪陵工业旅游发展可谓工业旅游发展的初期, 呈现出资源较多、开发太差, 产品单一、数量奇少, 游客接待不足, 社会影响力不够等特点。目前只有两个不太成熟的工业旅游观光产品, 即太极工业园区的厂区开发了简单的厂区观光路线, 配备的导游和产品本身都需要大力提升;“816“核军工洞遗址观光, 开发上也催在诸多问题, 加上基建的不匹配和区域旅游整体的落后, 使得“816”也远未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四、涪陵工业旅游发展构想
1. 涪陵工业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
总体上形成全“一城、三园、六轴、两地、两区”的空间布局。“一城”指主城区域, 作为涪陵工业旅游主要的集散地, 综合休闲体验地, 综合购物休闲地, 需大力结合城市旅游, 凸显文化符号, 增加休闲体验, 有榨菜元宗邱家大院、有太极工业园及附属;“三园”指涪陵工业园区、白涛化工工业园区、清溪铜铝特色工业园区, 做到生态园区的高标准和景观视觉;“六轴”为六大支柱产业构成的工业观光轴线, 分别体现各工业的安全、高效、科技;“两地”为船舶建造基地、能源保障基地;“两区“为涪陵榨菜工业文化精品展示区, 集合榨菜产业的种植基地、粗加工厂区、深加工现代工业区、榨菜博物馆等;“816”核军工洞三线工业文化遗址展示区。
2. 涪陵工业旅游发展的模式选择。
涪陵工业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全区均以工业见长。模式上可以区域一体化模式为总领, 以综合景区模式为主要形式, 以生态工业园区为基本形式, 以博物馆模式为补充, 以综合休闲购物中心模式为重要集散形式, 以节庆模式为亮点。
3. 涪陵工业旅游全面发展的举措。
以系统的观念统筹全区工业旅游发展, 政府全面搭建平台, 整合营销, 将工业旅游和城市营销捆绑。以榨菜文化体验区、816核军工洞遗址体验区为主要品牌, 以红星造船工业展示区和南岸浦旧码头水泥工业文艺区为重要吸引物, 以城区一遍为工业旅游综合休闲体验区, 三大园区为生态工业园区, 六大支柱产业区为工业旅游线路的主要节点。城区打造综合休闲体验区, 游客集散区, 购物体验区, 结合城市旅游全面构建硬软件设施;三大园区均以生态工业园区为目标, 实施清洁生产, 全过程透视, 改变工业重污染的固有认知, 形成科技改变生活的理念。在各大功能区里开展工业旅游创意项目, 做到主题突出, 创意显现, 人文内涵丰富, 体验性彰显。
参考文献
[1]张世满.工业旅游开发简论——以山西为例[J].经济问题, 2006 (12) .
[2]李蕾蕾.Dietrich S.中国工业旅游发展评析:从西方的视角看中国[J].人文地理, 2003 (6) .
[3]谢红彬, 高玲.国外工业遗产再利用对福州马尾区工业旅游开发的启示[J].2005 (6) .
[4]赵勇.中德老工业基地工业旅游发展比较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6 (4) .
8.工业涂料发展现状 篇八
近年来,吉林省的食品工业发展迅速。“十五”以来,已投资290亿元建设了108个重大项目。2007年,食品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46.54亿元,同比增长40.2%,占全省工业的13.25%,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成为继汽车和石化行业之后的全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建成了一大批食品行业龙头企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87個。
在此次出台的意见中,吉林省提出要加快发展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三大主导产业,即做强粮食深加工业、做大畜禽乳深加工业、做响长白山生态食品产业。并提出,到2011年,全省玉米深加工量控制在1200万吨,大豆加工量控制在200万吨,畜肉加工量达到360万吨,禽肉加工量达到130万吨,鲜奶加工量达到90万吨,长白山生态食品总产量达到600万吨。
9.炼焦工业现状和炼焦工艺的发展 篇九
摘要:本文建立在大量的有关炼焦的文献之上,综合介绍了我国焦炭的市场和产量情况。分析了国内外炼焦行业生产技术、产品供求关系、副产回收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并对炼焦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炼焦;炼焦炉;焦化厂;煤;资源;发展;现状
前言
焦炭是冶金、机械、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原料、燃料,其中以冶金工业高炉炼铁消耗焦炭量最大。尽管高炉富氧喷吹煤粉和直接还原炼铁等技术的发展使冶金工业对焦炭需求量有所下降,但一种普遍的观点是不用焦炭的炼铁工艺至少在今后20年~30年内不会大范围替代目前的高炉炼铁法,焦炭仍然是未来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
世界炼焦工业近几十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大容积焦炉、捣固焦炉、干法熄焦等开发较早的先进工艺技术在工业化实际生产运行中日臻完善;日本的型焦工艺、德国的巨型炼焦反应器、美国的无回收焦炉、前苏联的立式连续层状炼焦工艺等近30年来开发的新工艺、新技术则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我国炼焦工业近20余年发展较快:以宝钢二期工程6m焦炉为代表的中国焦炉技术,达到国际水平;捣固焦技术及装置、干熄焦技术、配型煤炼焦技术正在加快推广;铸造型焦和热压型焦装置已建成。可以说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逐渐缩小[1]。
一、国内焦炭市场现状
1.1 焦炭国内市场保持稳定态势
国内焦炭市场保持稳定态势。现各大城市焦炭价格已经达到阶段性高点,焦化厂利润也相对有所提高,为使钢厂正常采购,焦炭市场价不会出现过大波动。一些主导城市焦炭市场还是仍具有市场占有力,市场价格仍有一定上涨空间。现阶段炼焦煤价格一直处于上涨趋势,今日,山西低硫主焦煤含税车板价已达到1700元,焦炭原材料一直处于“货紧”状态,这也促使焦炭市场价格一直保持高价位的原因之一,预计,近期焦炭市场价格不会有太大变化,月末一些焦化集团制定指导价格也应与市场价相符合。河北地区二级冶金焦含税出厂价在1850~1900元,准一级冶金焦到厂价在1980~2070元,临汾准一级冶金焦含税车板价在1880元,二级冶金焦含税车板价在1780元,东北地区二级冶金焦含税出厂主流价格在1900元[2]。1.2 焦化行业扭亏前景仍不乐观
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黄金干介绍,由于国内外需求下降,我国焦化行业已经连续9个月限产。根据国家统计局快报,今年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焦化企业生产焦炭12641万吨,同比减产1005.64万吨,减产7.4%。其中,山西焦化行业前5个月减产焦炭1220万吨,同比减产32.5%。今年7月份,山西焦化行业协会仍要求会员单位执行限产50%的措施。当前焦炭市场价格有所回升,独立焦化企业生产逐步恢复,但今年前5个月,国内焦炭企业的总体亏损达7.25亿元,300多家企业仍处于全面亏损的困境中。而预期下半年焦化产品市场仍然难见起色,黄金干表示,煤焦油、粗苯及其深加工焦化产品出口的大幅下降,内销价格低迷,同时受到低价甲醇进口冲击,焦化企业盈利空问将严重挤压,焦化行业整体扭亏前景仍不容乐观[3]。
二、国内焦炭生产现状
2.1 国内焦炭的地位
1993年我国焦炭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随着我国炼焦业的快速发展,还在逐年提高,2005年上升至53.5%,2006年达到57.0%左右 2006年,我国出口焦炭1450万t.占世界贸易总量的45%以上;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为2.83亿t,占世界焦炭表观消费总量的54%以上。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焦炭生产、消费及贸易第一大国。2.2 国内焦炭的生产状况
我国焦炭生产遍及全国29个省区.即除西藏和海南外,我国大陆29个省区均有焦炭生产,但产能分布非常不均衡,基本分布在华北、华东、华中、东北、西南五大区域。2006年,全国焦炭产量29 768万t,其中机焦26279万t,占88.28%;土焦、改良焦约1450万t,占4.9%;无回收焦炭、半焦1784万t,占6%;石油焦255万t。
我国焦炭产量排前10位的省份中,陕西省基本上是生产半焦.产能占全国半焦产能的58%左右:内蒙古以生产半焦为主,产能占全国半焦产能的近25%: 山西及云南两省有少量半焦生产,其他省份均为冶金焦。冶金焦最主要的生产省市是: 山西、河北、山东、河南、辽宁、江苏、四川、云南、上海,产量合计占到我国冶金焦产量的80%左右。
我国半焦生产主要集中在陕、蒙、晋、宁四省区交界地带.并以陕西榆林神府地区和内蒙古伊旗、准旗的产量最大。2006年,全国半焦产量约为1800万t.陕西和内蒙的产量占了近90% [4]。
三、国内炼焦煤资源现状
3.1 已查明资源储量
炼焦煤主要包括焦煤、1/3焦煤、气煤、肥煤、瘦煤、贫瘦煤等煤种,属中变质烟煤,查明资源储量2758.6亿t.占全部煤种查明资源储量的26.24% 炼焦煤查明资源储量煤种构成列于表1 由表1可见.最优良的炼焦煤——焦煤仅占我国已查明煤资源总储量的6.2% .而气煤和1/3焦煤储量约为焦煤的2倍。
表1炼焦煤查明资源储量煤种构成
我国炼焦煤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省。该省炼焦煤资源占全国资源的56%。已查明资源量高达1544.54亿t,我国炼焦煤资源分布见表2[5]。
表2 我国炼焦煤资源分布
3.2 预测资源量
根据全国最新的煤炭资源预测结果表明,垂深1000 m以浅的预测资源量为1.844万亿t,垂深2000 m 以浅的预测资源量为4.5521万亿t,其中炼焦煤约占29%。按煤种分布的炼焦煤预测资源量见图1,我国炼焦煤预测量地区分布见表3。由表3看出,华北地区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炼焦煤生产地。
四、国内外炼焦技术工艺进展[4]
4.1 无回收焦炉
针对传统的焦炉煤气处理及回收装置环保控制费用较高等问题,美国和澳大利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相继推出了新设计的无回收焦炉,将废热用于生产蒸汽和发电。
无回收焦炉的优点:(1)炼焦工艺流程简单,设计和基建投资费用低;(2)取消煤气回收装置,不会产生焦油和酚水等污染物,环保有所改善;(3)负压操作,解决了炉门漏气,使其废物放散能降到最低水平;(4)废热得到利用送去发电。
从炼焦生产的普遍规律和无回收焦炉生产特点出发,无回收焦炉存在如下几个主要问题:(1)煤耗高,炼焦煤煤源变窄。由于炉顶空间很大,煤在塑性阶段能自由膨胀,造成炉子上部焦炭结构疏松、质量差。这需要用挥发分低、结焦性好的煤料消除这种影响;(2)部分煤和焦炭被烧损,成焦率下降;(3)无回收焦炉仍有大气污染;(4)加热控制手段简单,焦炭的均匀性差;(5)炉龄短,维修量大;(6)所产蒸汽和电能的出路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山西寰达公司将捣固装煤和无回收焦炉结合起来,在侯马建成了一座l9孔的无回收焦炉。有关专家认为已投产的19孔炉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炉体用高铝砖是错误的;(2)烟道相互联是错误的;(3)炉体内部结构存在多处不合理;(4)装煤车等设备还远不能说已过关。
综合以上情况,有关专家认为,在我国不可能大量建无回收焦炉,也不应用无回收焦炉代替改良焦炉,总之不宜推广。但在某些地区,如有低挥发分的粘结煤,焦炉煤气暂时没有用户,电能有出路等条件下,尽可能少量地建设带有热回收装置的无回收焦炉也是可行的。4.2 大容积焦炉
近年来,国外焦化企业主要技改途径是用现代化的大容积焦炉取代老损焦炉。国外资料报道,大容积焦炉的最大优点是基建投资省,然而国内有关专家认为,焦炉并非越大越好,6m焦炉与4.3m捣固焦炉相比无论相对基建投资、改善焦炭质量以及煤种适用范围上并无优势而言。当国内4.3m捣固焦炉投产后,国内炼焦行业也许会重新评价6m焦炉。大容积焦炉存在的问题:美国的大容积焦炉都出现了砌体过早损坏的现象,美国黑色冶金设计院确定炭化室高6m及以上焦炉平均使用寿命15年;炭化室高7m的焦炉必须供应配煤组成较好的煤料,以保护砌体和保证正常生产操作;大容积焦炉不适用煤预热,美国及英国钢铁公司的雷德卡尔冶金厂也证实了这一点。
显然,大容积焦炉在各方面要求都比常规炭化室焦炉要高。因此;虽然大型焦炉是发展方向,但各国要根据国情、技术水平和设备制造水平来确定焦炉规模和尺寸。
4.3 巨型炼焦反应器
巨型炼焦反应器是为了克服传统室式焦炉大型化所受的多种因素限制,特别是炉墙变形等问题而开发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德国为主的欧洲炼焦专家提出了单室式巨型炼焦反应器和煤预热及干熄焦相结合的方案。
巨型炼焦反应器商业化进程受以下诸因素制约:①随着单个巨型炼焦反应器装置变为由多个巨型炼焦反应器单元组成的炉组,就必须将推焦和出焦操作的机械设计为移动式,将会大幅度增加该机械重量,② 随着煤预热装置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也随之提高;⑧干熄焦与煤预热联合的大型生产装置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有关专家认为解决。
上述问题不存在技术障碍,主要问题是需要大量资金并需依托大规模的工程才能实施。
4.4 日本SCOPE21的炼焦技术
该技术的特点是将配入50% 的非粘结性煤,在人炉前快速预热到350℃ ~400℃,使煤接近热分解温度,以改善煤的粘结性,预热煤中的细粉热压成型,而后与粗粒煤混合装炉。故装炉煤的堆密度提高(约850 kg/m),焦炉用高导热性的70 mm~75 mm的炉墙砖,在焦炉中加热到700℃ ~800℃的焦饼,放人干熄焦预存段进行再加热使焦饼最终温度达1000℃左右。各国炼焦同行在等待该工艺的工业实践结果。4.5 捣固焦炉
捣固焦炉的诸多优点,这里不再详述。捣固焦炉过去费用高,现已通过将捣固机操作效率提高一倍和在捣固焦炉上采用大容积炭化室得到补偿。捣固工艺的进一步研究课题是通过捣固箱进一步现代化来减少捣固工艺流程的能耗,缩短捣固压实时间和提高整个煤饼密度的均匀性。
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捣固焦炉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捣固技术落后,捣固机锤头少。重量轻,捣固锤加煤布料和游动均由手工操作。此外捣固频率低,自动化程度差等致使捣固焦炉大型化进展缓慢。因此,国内要实现捣固焦炉大型化,有必要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或引进捣固机械的软件。4.6 干法熄焦
干法熄焦技术特点:(1)节能效果显著;(2)环保效益好;(3)提高焦炭质量,优化高炉生产。干法熄焦技术首先盛行于前苏联。
与传统的直接式干熄焦技术相异,美国克雷斯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间接式干熄焦装置并在伯利恒钢铁公司雀点厂进行了试验样机的操作示范。装置主要部分是由车辆运载的一外冷式密封贮焦箱,推焦时焦箱与炭化室对准并密封,推出的焦存放在箱内,然后由运载车辆送往冷却台冷却,冷却后的焦箱再送到密封的焦炭贮库,由此将焦炭卸到胶带机上。整个过程在密封状态下进行,据称能降低90% 以上推焦粉尘和碳氢化合物排放物。
前苏联东方煤化所曾提出在一套设备中同时完成炼焦煤预热和红焦干熄,此工艺可完全杜绝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所得冶金焦块度、强度、磨损性、堆密度等指标有所改善。4.7 型焦工艺
开发型焦工艺目的:(1)扩大炼焦煤源。试验表明,型焦工艺可使非粘结性煤和弱粘结性煤使用量达60%~100% ;(2)使炼焦在密闭的连续装置中运行,彻底解决污染问题。
高炉试验结果表明,型焦在高炉上最多可使用到30%,换句话说,型焦不能完全取代常规焦炭。为此,1994年以来,日本钢铁联盟公司开发了新型焦工艺。新型焦工艺特点:(1)通过将煤快速加热以及粉煤高温成型,可以改善煤的粘结性,并可使装炉煤的堆密度提高到850kg/m,以改善焦炭质量。在保证焦炭质量前提下,非粘结煤的配人可达50% ;(2)通过提高炉墙热传导率、装炉煤高温预热等措施,使焦炉生产能力提高到300% ;(3)煤炭中温干馏及干馏产品在干熄焦装置的预存室进行高温加热改质,比常规焦炉节能20% ;(4)对焦炉所有开口严密密封,红焦密闭输送及预热煤脉冲式输送,可使环境污染大幅度减轻。
新型焦工艺要实现工业化需解决以下问题:(1)型焦的透气阻力比室式炉焦炭约高2倍,在高炉中大量使用型焦受到限制;(2)型焦生产的能耗比室式炉高。4.8 配型煤炼焦
在炼焦煤中配人型煤炼焦,在国际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提高了人炉煤料的密度加之型煤中粘结剂对煤料粘结性能有所改善,因此能提高焦炭质量或在不降低焦炭质量前提下,少配用优质炼焦煤。
一般说来,焦炭质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配人型煤比例增加而提高。生产试验表明,型煤配比每增加10%,焦炭强度指标DI1150/15约提高0.7%~1.1% ;反应后强度约提高2.2%。随着型煤配比增至30%时,DI150/15可提高2% 一3%,M10可改善2% ~4%。
我国包钢焦化厂等单位一直进行着配型煤炼焦的工业试验,经过多年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我国已具备了工厂设计能力,但关键设备仍需引进。4.9 立式连续层状炼焦工艺
从20世纪70年代起,前苏联乌克兰煤化所开始了立式炉连续炼焦新工艺的研究。试验经历了三个阶段:试验室试验阶段,半工业试验阶段,工业性试验。装置主要工艺参数:垂直炭化室数(包括熄焦段)2个,推焦行程300mm,推焦周期20min~30min,一次装煤量400kg~420kg,炼焦时间7h~8h,能力30t/d。该装置对中国一批气煤的试验表明,单种气煤在连续层状炼焦装置上能生产出质量符合要求的冶金焦。
工艺特点:煤料经压实(堆密度可达1000kg/m3)和分阶段控制加热速度可改善煤的粘结性能,改善焦炭质量,有效拓宽了炼焦用煤范围,与传统工艺相比,可节约70%肥煤和焦煤;系统密闭连续,自动化程度高。从各阶段试验结果看,该工艺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但要达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在装煤操作、顺利排焦和装置大型化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完善。4.10 煤预热
利用煤预热技术,不仅能将炼焦用煤范围扩大到高挥发分煤,还能扩大到半无烟煤和石油焦等低挥发分惰性物料。
目前,俄罗斯年产107万t焦炭的第一台煤预热工业装置,正在西西伯利亚钢厂7号焦炉上使用,系采用气体热载体预热煤料。焦炉用预热煤料炼焦时生产能力提高40%左右,可多配人20%~25%弱粘煤,炼焦热耗降低10%~12% ;美国和英国、日本都使用煤预热装置;波兰登赛斯科焦化厂建造了40t/h煤预热装置,还将根据试验结果建造100t/h装置。但是使用煤预热装置的美国大容积焦炉和英国钢公司两座焦炉都出现了焦炉砌体过早损坏现象。
五、炼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5.1 因地制宜炼焦工艺
我国生产的冶金焦炭质量除宝钢外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为适应高炉大型化、高炉富氧喷煤技术,必须提高焦炭质量。目前我国采用炼焦新技术条件是具备的。随着国家限制土焦政策实施,炼焦工业焦炉装置的新建和改扩建将不可避免,为了赢得高起点,国内炼焦业应利用这次诸多焦炉改造大修机会,结合国情,因地制宜,因煤制宜,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工艺、新设备,实现炼焦生产的高效、优质、低耗、低污染和操作控制自动化,使我国炼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6]。5.2 开发炼焦产品的生产工艺
出于以下考虑:(1)回收化工产品的投入高,而美国的无回收焦炉又有较大的缺陷;(2)将炼焦的荒煤气裂解成还原气将来可以与直接还原炼铁联合,在第二届国际炼焦会议上,欧洲炼焦专家提出了两种焦化产品(焦炭和还原气)的生产工艺。国内有关专家认为,生产两种焦化产品的工艺,煤气热裂解器与焦炉的连接存在技术问题,因此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开发三种产品(焦炭、煤焦油和还原气)的焦化生产工艺[6]。5.3 产业结构调整方面
5.3.1 焦炉向大型化、焦炭生产向集群化发展
(1)有利于炼焦副产的回收、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炼焦副产品的回收、加工、利用水平与炼焦规模的关联度非常大,是最能体现“规模效应”的产业之一。炼焦装置若达不到一定的规模,不仅不利于焦炭本身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更谈不上副产品的有效回收和利用。
(2)有利于炼焦装置整体水平的提高。焦炉大型化有利于降低吨焦的煤耗和能耗;在同等规模下,可减少投资规模,减少出炉次数和阵发性的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高焦炭质量。焦炉大型化是焦化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焦炉大型化是推动炼焦装置采用干法熄焦工艺的重要条件。新建焦炉或改扩建焦炉时,钢铁企业必须同步配套建设干熄焦装置;独立焦化企业要在减少酚氰废水发生并有妥善处理酚氰废水出路的条件下,力求配套建设干熄焦装置。
(3)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焦炉炉型的选择可根据装置建设规模、所在地资源等情况进行选择。沿海地区的企业应选择7.63 m焦炉。中西部地区应选择6 m焦炉,气煤资源比较丰富、肥焦煤又比较缺乏地区应选择6 m及以上捣固焦炉[7]。5.3.2 炼焦企业要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焦炭利润不断摊薄的形势下,炼焦企业要向煤一焦一化一体化方向发展。由炼焦向煤化工模式推进.延长产业链条。形成多元化发展,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5.3.3 煤焦油、粗苯加工规模
(1)煤焦油初加工规模不应低于20万t/a。煤焦油集中加工有利于采用各项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不仅有利于节能、环保,而且也有利于开发新的焦油加工产品,从各项工艺技术与经济指标分析。焦油的年加工量20万t是最低的经济规模,目前我国已有设计和制造单套焦油加工装置规模为20万t/a的能力和条件。因此新建煤焦油初级加工装置单套规模要达到20万t/a及以上。
(2)粗苯加氢单套装置规模不应低于10万t/a 加氢精制是一种清洁工艺。而且得到的苯类产品质量优、收率高,但装置投资较大,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有好的经济收益。一般认为单套装置最低规模在5万t/a。经济规模应在10万t/a[8]。
5.4 产业升级方面
5.4.1 重视捣固焦的发展
我国炼焦煤资源贫乏.优质炼焦煤供应更是紧张。在炼焦煤价格飚升、焦炭成本不断上涨的形势下,发展捣固炼焦工艺是节约优质炼焦煤、生产高品质的焦炭重要措施之一,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焦化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5.4.2 推广采用清洁炼焦技术和先进的煤气净化技术
(1)开发焦炉微负压控制技术。采用焦炉微负压控制技术使焦炉炭化室由传统微正压变成为微负压,可彻底解决炼焦过程的烟气溢散,为焦炉的清洁生产创造良好基础。该技术不仅能在7.63m焦炉使用,同时也能用于6 m焦炉、4.3 m焦炉,为我国焦炭行业彻底消除污染创造条件。太钢与国外公司合作正在开展此项工作。
(2)焦炉煤气深度净化技术。现有的脱硫净化工艺不能满足甲醇生产对脱硫精度的要求,因此焦炉煤气的深度净化,特别是其中所含的形态。
复杂的有机硫(硫醇、硫醚及噻吩)和不饱和烃等杂质的深度净化,成为焦炉气化工利用生产甲醇的技术“瓶颈”必须开发新型的脱硫净化工艺,使焦炉煤气中硫体积分数降至0.1 ul/L以下.达到甲醇合成气的要求。
西北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两段加氢、两段吸收工艺及相应的催化剂及吸收剂(称之为新型干法净化工艺)。可使硫含量达到甲醇合成气的要求。
成都五环新锐化工有限公司开发的焦炉煤气非催化转化制合成气技术,即焦炉气不需净化,在常压(或加压1下将焦炉气中的有机物(焦油、萘、苯、酚及有机硫化物)全部裂解转化,其中的有机硫全部转化为无机硫。降低了脱硫技术难度和脱硫费用[9]。5.4.3 压低焦油沥青产出 焦油加工时.沥青产率约为55%。2006年沥青产量约为240万t.因此。焦油沥青市场出路如何落实,是建设焦油加工项目必须考虑的问题,也可以说是焦油加工的一个“包袱”。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所以.近年来选择国内外技术出现的新动向是看好能降低沥青产率的新工艺。德国、日本以及鞍山焦萘院都推
[10]荐焦油沥青产率控制在1/3甚至1/4的技术。5.5 加强对褐煤的加工利用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一类煤.含水量高(30%~50%),挥发分高(15%~30%),发热量低(12.56~14.65 MJ/kg),而且易风化碎裂,易氧化自燃,不适于远途运输(300 km)利用;褐煤直接燃烧时排出的粉尘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热利用率低。对褐煤热解提质生产半焦,不但可解决上述问题,还可得到煤焦油和焦炉煤气等多种煤基产品,是褐煤高效、低污染利用的非常重要途径对褐煤的加工,应根据褐煤的质量性能、产品市场定位等,选择相应的加工技术和加工规模,我国低灰分褐煤资源很少,应进行合理利用。5.5.1 低灰分的优质褐煤加工方案
(1)采用中低温干馏工艺制取高品质还原剂,替代冶金焦,用作铁合金、电石生产的原料。
(2)制取炭质吸附剂,用褐煤制得的活性炭产品以大中孔为主,不仅对硫的吸附容量很大。而且很适合处理各种工业污水,在我国水资源日益紧缺情况下,开发这类煤基活性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5.5.2 高灰分、高含硫的褐煤加工方案
采用温和热解的技术,对褐煤进行提质,同时可得到低温煤焦油提质后的褐煤主要定位在动力用煤,装置加工规模相应比较大,最好定位在500万t/a以上。得到的低温煤焦油是生产液体燃料的优质原料,对其进行加工可生产多种液体燃料。
5.5.3 褐煤低温煤焦油加工方案
褐煤低温煤焦油的组成与性质更类似于重油,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对其进行加工可从中提取获得附加值较高、市场需求量大的酚类化学品,对脱酚后的馏分进行加氢裂化、重整、精制等加工过程,可得到比较理想的多种液体燃料 应开发燃料一润滑油一化工型综合加工工艺,使褐煤低温煤焦油中的各种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11]。
5.4 要根据煤资源条件定位产业发展方向
煤焦化产业是典型的资源加工类产业,资源条件对焦化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对煤资源的控制能力是煤焦化产业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和具备较强竞争能力的关键煤焦化产业包括三个生产领域:炼焦煤高温干馏生产全焦;低变质烟煤中低温干馏生产半焦;褐煤中低温干馏生产褐煤半焦。上述三个生产领域,由于使用的煤种不同,干馏温度不同。得到的焦产品的性能指标、附加值有着很大的不同,应用领域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要根据所能获得的煤种决定发展哪一种煤焦化产业[11]。
六、总结
新世纪的中国面临着从炼焦生产大国向炼焦工业强国转变的艰巨任务。在以大型机械化焦炉替代中小型机焦炉的同时,以先进的环保、节能和自动化技术改造现有焦化生产企业应是本世纪近期中国炼焦工业要实现的目标[5]。
参考文献
[1] 李好管,黄怡然,炼焦化学工业技术进展,炭素科技,第l2卷第2期2002年6月:9-16 [2] 铁合金经济技术信息,焦炭国内市场保持稳定态势,铁合金,2010:36 [3] 焦化行业扭亏前景仍不乐观,化工管理,2009.8:2-3 [4] 范容香,我国炼焦煤资源与煤焦化产业发展分析,化学工业,第26卷第5 期2008 年5 月:1-8 [5] 郑文华 刘洪春, 中国焦化工业现状及发展, 钢 铁, 第39卷第3期2004年3月:67-73 [6] 陈中北,国内外煤焦转化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995年第五卷第四期:12-14
【工业涂料发展现状】推荐阅读:
南京工业大学涂料考试10-03
涂料的现状及发展11-05
化学工业合成材料老化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广东省涂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08-21
中国食品工业现状07-11
工业产业发展规划07-13
我国机械工业发展10-23
工业污水处理现状11-10
东营市工业发展现状06-30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06-10
塑料加工工业现状及发展建议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