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精选16篇)
1.毛概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篇一
论文题目: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叶树珍
11级###班48号
摘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它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又是中国化的,是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的。因此,毛泽东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当代意义
正文: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20世纪最辉煌的精神成果,它的产生和发展既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政治运动的必然反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合乎规律的发展。它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又是中国化的,是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的。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原则的代名词。因此,毛泽东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规律。从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而言,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了,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阶段。
毛泽东思想,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宇宙观与社会观——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即在坚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这个民族的特点,依靠近代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斗争的极端丰富的经验,经过科学的缜密的分析而建设起来的;也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方法,概括中国历史、社会及全部革命斗争经验而创造出来的。
二、毛泽东思想是开拓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锐利武器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结晶,它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毛泽东思想是世界革命局势影响下的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它指导中国革命根据地迅猛向前发展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于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对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结构和走向,以及人们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甚至语言和文风等,无一不发挥着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毛泽东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新中国的社会精神风貌。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当中逐渐形成的,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仍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一、当前学习毛泽东思想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昨天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近现代中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了解中国国情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执政都与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分不开。不学习毛泽东思想就不会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不会了解20世纪的中国。
二、当前学习毛泽东思想,是因为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观点、对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指导意义。毛泽东的一生和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近代史紧紧相连,也同中华民族崛起奋斗的光辉历史紧紧相连,他以劳动人民的痛苦为痛苦,以劳动人民的欢乐为欢乐,以劳动人民的愤怒为愤怒,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富强,英勇奋斗了一生,为民族解放事业和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我们必须珍视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优秀成果,在今后新实践中运用和发展这些成果,保证我们的事业沿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继续前进。
2.毛概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篇二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经济思想,借鉴意义
孔子, 名丘, 字仲尼, 是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丰富的教育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限于中国, 也波及海外。他的思想涵盖面广泛, 而本文则着重探讨其对于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论述。在《论语》中, 孔子关于教育的思想贯穿始终, 关于经济的思想也很丰富, 但是对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的论述相对较少。就是在这些屈指可数的关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的论述中, 孔子所提出的见解与今天关于教育与经济之关系的主张惊人地相似。在两千多年前, 孔子就能提出这样的主张, 实在是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另今人汗颜。在经济飞速发展、教育受到极大重视和关注的今天, 重新回顾和研究孔子的关于教育与经济的思想, 对于我们恰当定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庶、富、教的思想
孔子对于教育与经济关系的描述是从论述人口开始的。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有众多人口, 要有丰富的物质生活, 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发展教育。《论语·子路》记载, 孔子来到卫国, 看到卫国人口众多, 人丁兴旺, 不禁大发感慨:“庶矣哉!”同行的子路听到后, 紧接着问道:“既庶矣, 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 又何加焉?”曰:“教之。”在这种庶、富、教的先后关系排列中, 孔子一方面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强调了发展教育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为前提条件。这实际上是对管仲“衣食足则知荣辱, 仓廪实则知礼节”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孔子重视教育, 重视培养人才, 认为人才是立国之本, 只要有各个方面的人才, 国家就足以维持、巩固和发展。《论语·宪问》记载, 孔子向鲁国的大夫季康子谈论卫国国君卫灵公的昏庸无道, 季康子问:“既然这样, 为什么卫灵公还没有败亡呢?”孔子说:“他有仲叔圉接待宾客, 有祝酡管理祭祀, 有王孙贾统帅军队。像这样, 他怎么会败亡呢?”在这里, 孔子把人才当做国家的支柱, 认为文治武功各方面的人才是立国的重要条件。而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正是基于此, 孔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并在重视教育的基础上, 提出发展教育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富”、“教”是不可分割的一体, “富”是“教”的基础, 是“教”的前提条件, 而“教”是“富”的延续。“富”是关键, 而富的内容, 在当时来说, 无非是解决衣食问题, 尤其是食的问题, 因此他提出了“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的思想。但“富”并不是最终目的, 孔子提出“富”的思想是为“教”做铺垫的。只有“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民众才能“有耻且格”, 国家安定的目的才能达到, 才能实现真正的“庶”、“富”。而“教”对“富”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教育通过培养人才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孔子说:“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也就是说, 通过教育, 既可以培养一批爱人的“仁者”, 去辅佐国君实现“仁政”、“德治”, 使国家实现“太平盛世”, 又可以获得大量符合要求, 易于使唤的人力, 让他们按统治者的意图完成各项具体任务, 有效地增加财富增强国力。
这种思想不仅为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经济发展史所证实, 而且得到了现代社会的见证, 孔子对于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论述与我们今天的见解是一致的。在我们大力倡导发展教育的今天, 也一直要求经济加快发展, 为教育的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经济条件。因为教育作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不能直接创造财富, 而且不能以创造财富为目的。正是基于此, 教育就曾经被赋予“清水衙门”的称号, 不能创造财富的教育运行时需要一定的财富作为基础, 因此, 经济就要为教育的正常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血液。而教育虽然不能直接创造财富, 但是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 进入社会后, 可以创造大量财富, 这些财富远远大于当初投入于教育的财富量。正如颜元所说:“人才为政事之本, 而学校尤为人才之本也。”学校通过培养人才反作用于经济, 促进经济发展, 这与孔子的庶、富、教的思想是相互照应的。
二、关于教育收费的问题
对于中小学及高校收取入学费用, 还有部分学校存在的乱收费现象, 一直是教育界不曾冷却的话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都主张教育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 不应该收取学费。其实, 不论是中小学, 还是高等教育, 收取适量入学费用都无可厚非。这些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早在两千多年前, 孔子就提出了教育收费的思想。《论语》记载:子曰:“自行束倄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倄是干肉, 又叫腊肉, 束倄即是十条干肉。即是说, 孔子认为, 只要是带着十条干肉来求见我的, 我从来没有不给予教诲的。十条干肉就是弟子向孔子求学必须缴纳的“学费”。孔子创办私学, 广招弟子, 扩大受教育的范围, 使教育对象由贵族推广到平民, 使学术下移, 但这种私学并不是免费的, 也是要收取一定费用的。这些费用就是“束倄”。因此, 从论语记载可以看出, 孔子也是主张教育应收取一定的费用。这种费用不是孔子衡量弟子家庭经济状况的标准, 因为孔子的弟子中, 除子贡是个富有的商人外, 其余的多数出身贫贱, 由此可见孔子收取入学费用并不是为了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排除在外, 这种费用只是孔子用来维持私学正常开展所必备的经济前提。因为孔子创办私学, 收徒讲学, 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而孔子作为没落贵族阶层的代表, 根本没有物力和财力独自维持和支撑私学的正常开展。虽然孔子的先祖父是宋国的宗室, 但是到孔子的父亲时, 家境已衰败。到了孔子, 早已由贵族阶层沦落为一般平民, 孔子曾形容自己“少也鄙”。在这种情况下, 孔子只有通过向学生收取适量的入学费用来满足教育教学的经济需求。这样看来, 从孔圣人开始, 教育收费就已经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
今天在提倡大力发展教育, 扩大教育的招生范围的同时, 我们必须对国家的经济实力进行思考。国家是否有能力负担如此多的受教育人口?如果有, 那么固然国家作为教育的最大受益者, 理应承担教育的全部费用;如果没有, 那么除了国家外, 谁还应该负担教育成本?对这些问题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天教育收费的现实。结合孔子创办私学, 收取入学费用的事实, 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教育机会的提供者无力承担全部教育成本时, 教育成本就应该由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受教育者承担。因此, 在我们国家经济实力还不太雄厚, 受教育人口十分众多的现状面前, 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受教育者分担部分教育成本, 以缓解国家教育经费紧缺的问题。作为接受学校教育的受教育者一般都为未成年人, 根据国家法律的规定, 父母作为监护人, 应该支付子女受教育所需的经费。因此, 受教育者及其家长支付部分的入学费用以获取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并不是为了设置标准把经济困难的家庭及其子女排除在接受教育的范围之外, 只是在今天我国经济条件还不允许全民免费接受教育的情况下, 收取部分的费用以缓解我国教育经费紧张的矛盾, 为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经济前提, 以满足全民接受教育的需要。
三、关于受教育者的经济状况的思想
孔子认为, 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作为基础。但这种经济条件不要求达到奢侈的状态, 只应该适可而止, 能够满足基本的需求即可。《论语·学而》记载: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局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认为立志向学的君子不应该在经济上有过高要求, 只要有饭吃, 有地方住就足够了。过于奢侈的条件会对求学者的学习产生干扰, 无法安定心思读书。求学者要想学有所成, 必须将经济上的满足置之一边。正如今天教育中所倡导的“再穷不能穷教育, 再富不能富孩子”, 这些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是相互贯通的。《论语·里仁》记载:“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在这里, 孔子同样认为, 有志于探求真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 是不值得跟他进行讨论的。求学者应一心向学, 忽略物质上的条件。物质上的条件固然是人正常生活的一个必备前提, 但它只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 不是全部, 人的生活的价值不是体现在物质上的追求与满足, 而应该体现在精神的追求上, 这种追求只有通过求学才能够得到实现。在追求精神需求满足的过程中, 必须将物质需求暂时抛开。过分强调物质追求会使精神追求迷失方向。在《论语·宪问》中, 孔子再一次强调, “士而怀居, 不足以为士矣”。读书人如果留恋他的安逸的家室生活, 就不配称作读书人。读书人的境界应该是体现在他的思想上和他的追求上, 而不是体现在他的安逸的生活上。安逸的生活只能够让人的心理得到一时的满足, 但这种满足也是物质上的满足, 如果精神上是空虚的, 那人的心里还是会空荡荡的, 没有实质的内容。孔子的弟子中不乏经济拮据而精神追求明确者, 如《论语·述而》中颜渊是“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与父耕瓜, 其母亲织”的曾参, 贱人的儿子仲弓, 等等。这些弟子经济条件都比较艰苦, 但他们能忽略经济上的艰辛, 一心一意投入于求学, 投入于精神上的追求, 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是值得我们效仿的。
现在我国虽然经济上还不能和发达国家同日而语, 但是从历史的纵向上来比较,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确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了相当丰裕的程度。这是人们长期奋斗的结果, 正因为长期的努力奋斗, 才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但是部分人在享受丰厚的物质生活和现代文明的同时, 忘记了精神上的追求, 终日虚度光阴。物质生活固然是人生存不可缺少的前提, 但是精神追求才是人生存的真正意义。有些家庭物质条件并不太宽裕, 但是在子女入学接受教育方面, 则是竭尽所能创造最好的条件供子女求学, 这样做对于有些人能达到积极效果, 敦促其努力学习报答父母。但是有些子女只顾贪图享受安逸的环境, 荒废了学业, 也伤透了父母的心。因此, 对于受教育者而言, 在安逸的生活和求学二者中, 必须摆正先后位置和重要程度, 寻求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最佳结合点。没有物质上的条件, 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 当然也不可能安心学业。在有了一定的物质条件的前提下, 就要把物质享受暂时置于一边, 努力追求学业成就, 而不应贪图安逸生活所带来的物质享受。
参考文献
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篇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或者说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对此,党的十七大第一次作了集中的表述和高度概括。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上四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了有机的统一整体,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最主要的理论框架。但是,这四个方面并不是科学发展观的全部内容,它只是对这一理论体系中最核心,最关键内容的科学表述和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完整理论体系。
首先,科学发展观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内容丰富而深刻,这一理论体系主要以发展为主题,形成了包括指导发展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发展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发展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发展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统筹兼顾)、发展的方式(加快自主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和完善党的建设)、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多方面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基本范畴和基本观点。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具体包括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涉及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际,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成为一个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起统领作用的科学理论。
上述可见,科学发展观决不仅仅是几个观点或简短四句话表述,它是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成熟,逻辑严密,完善系统的科学理论。
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一切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党的十七大,有一个重要的历史功绩,那就是把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我们党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和最新成果,第一次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不仅如此,还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列起来,共同确定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样,科学发展观就成为我们党的一面旗帜,以此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和意志,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成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最主要的是要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三、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同时强调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明确了发展的时代意义,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质,必将大力推动党员干部的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第二,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放在核心地位,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放在突出地位,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明确了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弘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必将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激发和调动亿万人民群众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改革创新放在首位,强调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项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明确了发展的根本途径,必将极大地挖掘出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体制保障。
4.毛概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篇四
新民主义社会:新民主义革命总路线内容即无偿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其纲领包括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根本任务是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此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生产的物质变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其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
2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
1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光辉旗帜
2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先导
4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特点和意义?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概括
二科学内涵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是社会的根本方向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三特点1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意义
(一)强调了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二)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因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三)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进一步明确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澄清了长期以来将计划经济附加在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中的错误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三)是解决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原因
(四)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奠定必须的物质基础
5为什么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1992年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来,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对实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的推向前进。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联系历史和实际谈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是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和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
意义1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障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3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4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7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立根生的关系。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立根生作为立足点。
8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形式和实质?
台湾问题的由来:1)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2)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香港,澳门问题的形成:历史上殖主义侵略留下的问题
5.毛概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篇五
鲍桑葵《美学史》“逻辑与历史”的研究方法及其当代意义
以鲍桑葵《美学史》中“逻辑与历史”的研究方法为线索,论述了美学史的两种主要写作方式,即偏于史料与偏于叙述,认为美学史写作的理想在于这两种方式的融合,并论述了“逻辑与历史”的.美学史研究方法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启示。
作 者:刘彦顺 作者单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安徽,淮北,235000刊 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223(6)分类号:B83-09关键词:鲍桑葵 逻辑与历史 史料 叙述
6.毛概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篇六
摘要: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在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现实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60年代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际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形势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新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东西方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形式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中心课题。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就其根本内容和精神实质而言,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属于同一个思想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起着先导的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特别是革命导师思考社会主义的方法,都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论依据。邓小平正是抓住了革命导师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中关于吸收资本主义一切文明成果发展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这一关键论述,结合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和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都要求我们:要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根据有两个方面:一是新的社会实践,二是人民群众迫切的理论需要。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他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 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邓小平指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3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邓小平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除了上述之外,邓小平理论体系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一国两制,国防建设等。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 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全党越来越认识到,它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统一认识、增强团结的思想基础,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并在党章中规定这一理论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指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把这一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在于:
一、它是党的指导思想。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三、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旗帜。
四、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付出了巨大代价获得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五、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
六、邓小平理论“是我们民族复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走向21世纪的时代精神,国胆民魂。
邓小平理论对于我们党、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一、它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之探索达到成熟的标志。
二、它是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上成长道路上达到成熟的标志。
三、邓小平理论初步结束了“左”的思想路线对我党事业的干扰和侵害。
四、邓小平理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彻底否定了唯上唯书唯形式主义而不唯实的学风。
五、邓小平理论对于传统文化、民族特性的改造与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
六、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国际共运的新时代。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其次,邓小平理论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愈是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个理论,就愈能深刻领会和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党的理论和路线,取决于党同人民的团结奋斗。这里,路线是关键,理论是根本。理论和路线是党能够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基础。只要我们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以这个理论为指导的基本路线,坚持用这样的理论和路线去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使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就是无限光明的。
7.毛概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篇七
1、诚信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孔子在很多场合都提到了诚信的意义。
首先, 就个人来说, 诚信是立人之本。《为政》曰“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輗”和“軏”都是车前面的那个横木, 用来缕牲口的, 没有这个横木牲口就没办法套上车, 也就无法前行, 所以孔子认为没有诚信的人就好像没有那根横木的车, 一步都动不了。《卫灵公》论述道:“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 行笃敬, 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 行不笃敬, 虽州里行乎哉?立, 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 则见期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张书诸绅。”孔子认为, 只要是诚信的人, 即便是在荒蛮偏僻的地方做事情都会行得通, 而不诚信的人即便是在家乡都寸步难行。
其次, 就国家来说, 诚信是为政之道。《颜渊》中子贡向孔子问政:“子贡问政。子曰:‘足食, 足兵, 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三者何先?’日:‘去兵。’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面对足够的粮食、足够的军队以及民众对执政者的信任这三个治理国家的必要条件, 当必须要去掉两个时, 孔子选择了民众对执政者的信任, 可以看到, 在孔子心中, “信”是治理国家的最根本的条件, 没有粮食或者没有军队, 只要有民众的信任这个国家就不会失败。这方面的论述还有很多如:《子张》“子夏日:君子信, 而后劳其民;未信, 则以为厉己也。”;《学而》:“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尧曰》:“宽则得众, 信则民任焉。”等等。
2、诚信的途径。《论语》在提出了诚信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 提出了人秉承诚信美德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首先, 人要时刻反省自己。《公冶长》篇说道“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日:‘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而要使“朋友信之”, 就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随即在《学而》中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就是说要去的别人的信任, 首先要做的就是时刻反省自己, 要每天多次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 自己是否做到了忠信二字。
其次, 遵守诚信要以“义”为先, 《学而》说论述:“信近于义, 言可复也”就是说不能空谈诚信, 诚信一定要符合道义, 对于不符合道义的诺言是不必兑现的。《卫灵公》说道“君子贞而不谅”, 就是说君子遵守的是符合正道的大信, 而不是愚人式的小信。孟子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扩展, 在《离娄章句下》中说道:“大人者, 言不必信, 行不必果, 惟义所在。”
再次, 要好学。孔子十分注重一个人的好学, 他认为自身之所以成为一个诚信的人, 第一个就是因为好学, 孔子在《公冶长》中说道“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不如丘之好学也”。对于不好学的人, 孔子在《阳货》中评道:“好信不好学, 其弊也贼”。所以, 要想真正地成为诚信的人, 必须要好学。
二、诚信思想的当代意义
首先, “信”为治国之要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 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即民心所向是政治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而获得民心的前提条件是取信于民, 所以, 在治理国家时, 先要得到老百姓的信任, 才能让老百姓“人尽其才, 地尽其利, 物尽其用, 货畅其流”, 这样国家才能蓬勃发展, 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其次, “信”为立身之本
诚信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素养的主要标准之一, 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子曰:“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认为人若不讲信用, 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 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个人以诚立身, 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 讲究信用, 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 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再次, 诚信为立业之本
温家宝说过:“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我认为:“在流着道德的血液同时, 更应该用诚信经营, 如果弄虚作假, 那么企业必走向死亡。”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著名管理学家克拉伦斯.沃尔顿说:“企业经理人应该用一种全局观念来看待企业的责任。因为在这种观点之下, 企业被看成是讲信用、讲商誉、讲道德的组织而不是赚钱的机器。”有关诚信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最直接最典型的是淘宝电子商务的发展。它以信用为一个商铺能否存活为标准。卖出一个产品, 卖家宝贝描述符合事实, 卖家态度良好, 卖家物流及时, 这三个主要因素决定卖家是否可以得到好评。得到好评信用上就加一分, 中评不给分, 差评扣一分, 店家好评越多信誉越好, 等级就越高, 客流量, 成交量也就多。在经营一个网店的整个过程中, 从店铺开张到发展, 每一个过程都要诚信经营, 否则就会被买家, 被市场淘汰。由此看见,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把诚信渗透到企业的每一环节, 对待员工、客户、维系交易等方面以诚信把关, 树立“诚信经营”的指导思想, 对企业从优秀迈向卓越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如何借鉴《论语》中的诚信思想
1、从小事做起, 从我做起, 从身边做起。从宏观上来说, 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很多方面的设计和实践, 但是这个宏观的系统工程的根基确实微观的个体, 即每个人的诚信水平。只有每个人的诚信水平都提高之后才会有整个社会整体诚信建设的成效。所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 要从我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生能够诚信考试、法官能够诚信判案、官员能够诚信执政等等。这不但是我们从事于这个职业的根本, 更是加强自身品德的途径。
2、要树立榜样的典型, 榜样和典型是我们学习的导向, 通过舆论和媒体, 将那些诚信的人进行宣传和表扬, 使人们有学习的目标。可喜的是当前已经有很多媒体开始做这些事情, 如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河北电视台《善行河北》等都是关于这些优秀品质的宣传。
3、要善于总结。不论是对一个国家, 还是对一个组织, 抑或是一个个人, 总结是最好的自我反省和自我纠正的方法。这个总结不一定是要书面的, 我们以时间段为单位, 将本组织或者本人这一时间段的行为进行自省, 对于不诚信的地方进行改正。
摘要:诚信建设是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在《论语》中更是着重强调了诚信思想, 并提出了诚信的方法和途径, 儒家诚信观对当代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诚信,论语,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哲.《论语》诚信思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2]、吴媛.“诚信”为“立人、交往、治世”之道——读《论语》有感[J].文教资料.2011
8.毛概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篇八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伟大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找到了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和胜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国内外反动势力,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而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旗帜。
(2)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新中国呵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构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毫无疑问,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制度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毛泽东想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政治基础。
(3)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成果,两者又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前者的许多重要思想,为后者提供借鉴、启迪并被吸收;前者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后者所继承和发展。
(4)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和政治优势。毛泽东思想中所倡导的许多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等,教育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动力。
9.毛泽东思想的当代意义[推荐] 篇九
长期以来,毛泽东思想已深深地根植于中华大地,渗透到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之中,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在毛泽东思想的带领下,取得了反对日本法西斯入侵,民族独立的胜利;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成功地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统治,中国人民从此真正翻身做主人;在新中国建设时期,整个华夏大地在毛泽东思想的领导下,取得了一化三改造的伟大胜利„„在现代,毛泽东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大核心,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毛泽东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有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例如,关于正确处理公有制内部及其与其他经济成分之间关系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商品与价值规律、经济体制的改革等一系列思考。这些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干,对于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其次,毛泽东思想的现代意义还体现在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毛泽东廉政思想对加强党的建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推动全党的自律有重要的影响,是中国历届政府一直贯彻执行与强调的;毛泽东思想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推动解决中华民族区域自治、“三农”问题、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收入差距问题、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扥等问题的指导思想,是推进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思想。
同时,毛泽东思想的现代意义还体现在推动中国现代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上。中国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当代大学生的身上,社会主义现代思想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培养合格的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真正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是坚持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全面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的要求;是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继续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要求;是在当前形势下解决新问题的要求。除此之外,毛泽东思想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确立了中国先进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方向,也构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培育了中国先进文化的优秀品格,还提出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任务,制定了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指导方针,他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理论创新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毛泽东思想对于现代中国外交仍具有指导作用。独立自主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主要特征,这一原则仍然是当代中国外交所坚持的基本立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必须要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正常的关系。而毛泽东思想中的反对霸强主义,争取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仍然是中国现代外交中的另一原则,中国不断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团结协作,反对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威胁,朝着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伟大目标努力不懈。
10.毛概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篇十
一.周瘦鹃的办刊历史
从1910年在《妇女时报》上发表处女作《爱之花》之后, 周瘦鹃就与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各大报刊上发表自己的作品, 而且先后担任过很多报刊的主编, 并且自己创办刊物。1914年6月6日, 《礼拜六》周刊创刊, 王钝根主编, 周瘦鹃成了该刊的台柱。1919年, 受《申报》之聘担任特约撰述, 经过六、七年打拼, 周瘦鹃终于从一位多产作家升迁为老牌副刊《自由谈》的主编。1921年, 《礼拜六》复刊, 周瘦鹃等人对该刊进行大力改革, 同年, 与赵苕狂合编《游戏世界》月刊。周瘦鹃独资创办的刊物《半月》也在这一年开始出版, 版式新颖, 装帧精美, 内容丰富, 受到极大欢迎。1922年, 个人小杂志《紫兰花片》创刊号出版。其中彩色插图均为紫罗兰色, 文章均为周瘦鹃一人的著译, 还请画家为其文做插图。出版后在文坛受到很大关注。1925年, 应邀做《上海画报》主要撰稿人。主编《紫葡萄画报》。《半月》改名为《紫罗兰》半月刊, 版式也做了新的改变, 受到读者欢迎。1926年, 先后接任《上海画报》和《良友》主编。1928年《紫罗兰》又进行改版, 版式更加新颖。出满4年后改刊名为《新家庭》月刊。1943年, 周瘦鹃因过去《紫罗兰》半月刊深受读者喜爱, 将新出版杂志仍袭用《紫罗兰》的名字, 并且在杂志上发表了他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新秋海棠》, 后又在杂志中隆重推出张爱玲的《沉香屑》。[1]
二.创新为本:周瘦鹃的编辑思想与出版活动
从《自由谈》、《半月》到《紫罗兰》, 周瘦鹃作为文化名人的编辑出版活动在逐步演进与发展变化, 勇于革新是周瘦鹃编辑出版活动的真实写照, 对周瘦鹃编辑出版思想及实践进行分析, 其特征如下:
首先, 从期刊内容的选择来看, 周瘦鹃作为一位亲民的编辑, 注重贴近民众日常生活。周瘦鹃从25岁开始担任《自由谈》特约撰述, 对《自由谈》进行了大量改革, 依据读者需求和社会文艺动态, 开辟诸多新栏目, 丰富了期刊的内容。“小说杂谈”是周瘦鹃在《申报·自由谈》上开辟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栏目, 通过这个栏目, 周瘦鹃向读者介绍了中西小说发展的比较, 而且介绍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和作者, 使中国读者眼前一亮, 也可以说周瘦鹃通过“小说杂谈”给读者进行了一次文学知识的普及。在“五四”前后, 全国各地都在大量宣传对青年的自由权利的关注, 周瘦鹃也在《自由谈》开辟新专栏“情书话”。他在专栏中用优美的文字翻译和解说的这些名人情书, 体现了他对青年们自身婚姻自由等民主民生权利的关心, 批判了封建思想, 颇得青年读者青睐。
其次, 周瘦鹃对期刊版式与装帧设计也是亲力亲为, 意图提高民众的审美水准。正如周瘦鹃自诩“唯美派”、“美的信徒”[2], 他不只注重报刊的内容美, 同时会花很多心思力求报刊的版式设计和内容一样精致完美。周瘦鹃在担任《自由谈》主编时期, 根据各种不同节日设计了不同的内容和版式, 如1921年他为《自由谈》设计了中秋专版。周瘦鹃于1921年开始筹备独资创办的刊物《半月》, 《半月》首创30开本的版式, 力求新颖。说到封面设计:“我生平最喜欢一个‘美’字, ……因此决意制三色铜版, 虽是成本加重很多也不顾了, 书的内部, 也为美观起见, 在篇题的四面加上花边, 补白也如此。”[3]所以《半月》创刊号的封面是三色精印, 在当时的杂志中实属罕见, 进而成为其他一些杂志争相模仿的标杆。他关于杂志装帧设计方面的大胆创新为出版业内所少见, 也因此得到同行和读者的关注和赞扬。
再次, 周瘦鹃对期刊的经营运作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并且努力运用于办刊实践中。周瘦鹃办刊有着较强的商品意识, 善于用如“美女封面”等诸多手段来吸引读者的眼球。这种销售策略自《礼拜六》就得到彰显, 在《半月》更是有所发展。《半月》和《紫罗兰》的编辑体例很好地体现了其唯情唯美的一面以及商品意识成熟的一面。在杂志封面以及各页面插图的设计上, 既配合杂志内容的需要, 体现文学性的美, 同时又最大限度的兼顾读者的喜好。周瘦鹃的这份努力读者十分买账, 如读者俞梦花说, 自他得到《半月》之后, 封面上的“妙龄女郎”便成为他的“娉娉婷婷的好姊姊”, 寂寞感得到了很好的排遣, 甚至“再也不想出那祖父的酒席了, 再也不愿意和母亲到花园里去踏月唱歌了”。[4]同时, 《半月》的广告数量也值得关注。在文学杂志上开始刊载广告始于清末民初, 数量上多为一张插页, 而在《半月》中广告插页明显增多, 最多时可达10页, 后来的《紫罗兰》也延续了这种风格。
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 周瘦鹃的编辑思想体现在期刊的方方面面。“勇于革新”是其编辑思想最好的总结, “创新为本”是周瘦鹃编辑思想的核心。
三.周瘦鹃编辑出版思想对现代出版活动的启示
从《申报·自由谈》主编到自己创办刊物《半月》、《紫罗兰》, 周瘦鹃一生都在致力追求编撰一份又一份满足读者意愿的完美刊物。一位美的追求者, 一位出色的作家, 一位优秀的亲民编辑, 造就了一期期美丽的刊物。周瘦鹃作为文化名人参与编辑出版工作并且取得了不菲成绩。
作为一位出色的作家, 他有自己的文学思想。周瘦鹃个人刊物《紫兰花片》的内容均为他一人所作, 他结合当时的国情与社会需要, 1925年5月“二十一条”签订的时候, 他推出“爱国号”, 通过创作《风雨中的国旗》、《爱国丛谈》、《亡国之音》等文章意在唤醒国民爱国意识。[5]
作为一名亲民的编辑, 他有自己的办刊思想。1922年6月《紫兰花片》创刊号出版, 周瘦鹃在弁言中已经指明创办该刊的目的是“意在自娱, 不解媚俗”。[6]1943年4月《紫罗兰》创刊, 周瘦鹃在创刊号《写在紫罗兰前头》中就指明了此刊的特点:“本刊是一个综合性的刊物, 文学与科学合流, 小说与散文并重, 趣味与意义兼顾, 语体与文一言齐收。”[7]
另外, 周瘦鹃从主编到创刊人, 他对期刊有自己的经营理念。他在办刊过程中非常注重商业价值, 所以从《半月》、《紫兰花片》到《紫罗兰》, 周瘦鹃都非常注重期刊内容、版式到封面设计的不断改革, 并且增加刊物广告, 以期吸引读者眼光, 提高刊物的销量和影响力。
最后, 周瘦鹃在从事编辑出版活动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自己独特的粉丝影响力。在担任《自由谈》主编时, 周瘦鹃的名声正如郑逸梅所说的“红得发紫”。郑逸梅在文章中说:“正因为副刊在一般读者颇受宠信, 所以老百姓竟都不大知道报纸的总编辑是谁, 平时与他们‘互动’的主要是副刊主编。”[8]
归根结底, 周瘦鹃对编辑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个成功的编辑要权衡商业利益, 更要考量读者的权益, 保证期刊的质量, 坚持自己的想法, 在实践中探索更好的经营之道、提高自己在读者群中的影响力。
摘要:周瘦鹃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出色的编辑出版家, 他投入毕生精力进行报刊杂志的内容创作与经营运作。他坚持创新为本的编辑出版理念, 对期刊编辑出版活动中的内容写作、装帧设计到营销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周瘦鹃用他自身的经历为当代编辑出版者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从业经验, 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周瘦鹃,编辑,出版
参考文献
[1]宋涛, 江颖.对生命意义的追问——《退场的鬼魂》解读[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江云琴.从酷儿理论角度解读《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4 (01)
11.毛概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篇十一
一二九运动历史意义
1、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3、一二九运动中的青年学生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在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一二九运动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而且对当前青年学生的个人成长也有深刻的历史启示。
4、红军长征和一二九运动的密切关系。一二九运动发生在红军北上抗日到达了陕北之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帮助了一二九运动,同时,一二九运动也帮助了红军,这两件事的结合,就帮助了全民抗战的发动,帮助了中华民族,增进了全民族的利益。
5、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纪念一二九运动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2.毛概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篇十二
席勒美育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马克思有关“异化”理论的形成和“人性复归”理论的提出.席勒的美育观念亦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审美教育,而且至今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当代意义: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不能没有美育;美育特别有利于涵养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克服社会发展给人生、人性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是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
作 者:李欣人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 刊 名:理论学刊 PKU英文刊名:THEORY JOURNAL 年,卷(期): “”(1) 分类号:B83 关键词:席勒 马克思 美育 影响 当代意义
13.毛概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篇十三
1 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含义
1.1 “人的本质即劳动”
马克思首先把人的本质和劳动联系起来,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 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虽然他此时的思想还没有成熟, 但是, 他在劳动中看到了人的自我产生的过程;把人的本质与劳动联系起来;指出了人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 与动物的生命活动有质的不同。
劳动是人产生的根源。历史告诉我们, 人是通过劳动从动物中提升出来。劳动是人生存的基础, 是人与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 是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特殊方式。人通过劳动改造世界, 提供必要的生活资料, 保证人们吃、穿、住和其他的必需品。纵观人类历史, 也就是人类通过劳动而诞生和不断发展的历史。人在劳动中不仅改造客观世界, 也改造自己本身。劳动是人的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形式。总的来说, 劳动是形成人的特性的客观基础和理解人的特性的主要依据, 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都不能脱离人的劳动而独立存在, 都不能脱离劳动而得到科学的说明。
1.2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以下简称《提纲》) 中,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标志着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 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上关于人的本质的思考方式。马克思一方面强调用社会来说明人,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另一方面又认为人也体现社会, “社会本身, 基础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根本问题还是社会关系问题, 它一方面决定个人的本质, 另一方面又构成社会的内容, “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 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
《提纲》讲的“社会关系”不是某一种社会关系, 而是“一切社会关系”, 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政治的和经济的等各个方面。这“一切社会关系”不是简单地拼凑在一起, 而是作为一个整体, 以“总和”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的。认识人的本质只有在分析社会关系的历史体系的过程中才有可能。这样, 马克思就科学地解决了哲学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制定了关于人的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
《提纲》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特别强调其“现实性”。它说明马克思说的人是“现实的人”, 人的本质是现实的本质。马克思反对关于“抽象的人”、“一般的人”的空洞的议论, 多次说过他研究的出发点是从事现实活动的人。它说明马克思说的人是具体的人,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本质。现实的人总是具体的, 纯粹抽象的、一般的人只是作为概念在人的头脑中存在。它还说明马克思所说的人是历史的人, 人的本质是历史的本质。社会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 马克思说:“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 即社会生产关系, 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这就说明“社会关系的总和”所决定的人的本质也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 它必然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不同社会条件下社会关系的差别会造成不同的人的本质的差别。正是这种差别的存在。显示出人的本质的具体的、历史的特性。
1.3 “人的需要”
马克思在《形态》中写道:“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马克思指出:“在任何情况下, 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 但由于从他们彼此不需要发生任何联系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唯一的, 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在《形态》中, 马克思揭示了人的社会性、历史性和能动性的本性的体现和表征。他还指出:“需要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人类的发展史, 就是一部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的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历史。离开了人的需要, 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一切社会关系都将不再存在。所以人的需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 “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 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条件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 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其中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达到的基础上, 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 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在《形态》中关于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在内涵上比前两个界定更深刻, 在外延上比前两个界定更宽泛, 是对前两个界定的综合。人的需要是人生命活动的内在必然性和存在方式, 也是人进行劳动活动的内在原因和根据, 同时人的需要也受多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马克思指出:“作为确定的人, 现实的人, 你就有规定, 就有使命, 就有任务, 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满足需要的创造性的劳动活动, 其本身也将逐渐成为人的需要的内容, 即成为人的一种需要。人的需要的分工以及人们在分工中所处的地位的制约, 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就成为必要, 即产生了社会关系, 这时“劳动是人的本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这三个界定就合为一体了。
2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当代意义
2.1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对科学发展观的启示
坚持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原意, 把握其精神实质就要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中进行理解。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思想的把握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人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马克思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认为, “历史什么事情也没做, 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 不是‘历史’, 而正是人, 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所以,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人类社会的生成和建构的首要前提和深刻基础。其次, 人是发展的目的。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 在与自然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时候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介的。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没有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而社会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 人与自然的关系只能是实现人的目的的中介和手段。另外, 人是改革和发展的价值尺度。马克思告诉人的自由的本质在于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所以在改革和发展中的最高价值标准就应该是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总之, 人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目的和价值标准凸显了人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实践和价值意义,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2.2 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人的本质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的构建。这些都取决于人的发展, 取决于人的全面和谐。和谐社会所包含的几个方面关系的和谐体现了人的本质全面发展的要求。第一, 社会结构内部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具体地说, 首先是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的和谐。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政治和观念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和需要。表现在实践方面, 就是我们通常所强调的, 全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的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第二, 人与人之间关系或人际关系的和谐。这既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这其中, 最主要的是人与人之间在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的物质利益关系。第三,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自然界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条件,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通过人的创造性活动实现的。人类的活动是以自然界的存在为前提的, 要受到自然的限制。因此, 人类的行动必须明晰其限度, 否则, 人类的行动非但不能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还会强化人与自然的分裂。
人是社会的人,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的发展就其实质而言, 是对作为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的充分实现和全面占有的过程, 人的本质的发展程度依赖和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发展程度, 和谐社会建设在强调人作为类存在物的基本存在前提的基础上, 为人的全面发展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层面开辟了路径。
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正确理解奠定了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科学基础。在马克思经典文本中, 关于人的本质有三个界定:“人的本质即劳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深刻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内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重大意义。
关键词:人的本质,劳动,社会关系,需要,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德]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3]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4]列宁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5]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4.
[6]吴向东.论人的全面发展[J].学术周刊, 2003 (8) .
[7]李德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J].哲学动态, 2004 (7) .
14.毛概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篇十四
音乐是文化的一种,文化包含音乐,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的,红色音乐文化就是红色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能够高效地传播。红色音乐文化是红色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大学生应该好好学习红色音乐文化,特别是红色音乐文化,发挥主心骨作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
<一>红色音乐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性
1、红色音乐文化的内涵
红色音乐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广大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音乐文化可以通过很多红色作品体现出来,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的抗洪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蕴涵着爱国为民、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等精神,这些精神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渊源。
在党和群众不得不一起军事化的特殊年代,红色音乐文化既是军民的精神食粮,也是刺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它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其基调激扬奔放,铿锵有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红色音乐文化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广泛的群众性和强大的传播功能。红色音乐文化源于群众生活,高于群众生活。红色音乐文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征是通俗性,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大众化。红色音乐文化是这种特质和功能,决定了它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
2、红色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红色音乐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精神品质,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实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承与超越。红色音乐文化承接着过去、启迪着现实、昭示着未来,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和鲜明的现实性,它是时代精神不断发展创新的坚实文化基质,是当代大学生宝贵的精神食粮,“红色音乐文化”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由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凝结而成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红色音乐文化”教育,使其认真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理解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征途中形成的“红色音乐文化”精髓,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坚定信念、明辨是非、明确使命,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因此,进一步深入开掘“红色音乐文化”内涵,使之与高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培养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目前,在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红色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红色音乐文化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体现。以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精神为内涵的红色音乐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革命传统优势的重要体现,也是在校大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为此,要充分利用红色音乐文化的德育教育的特性,加强对大学生的宣传,使红色音乐文化成为高校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和有效途径。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和事实,它必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带有浓厚中国特色的,虽然有着光荣的历史传统但经济全球化不管是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也必然会对我国的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其影响在我国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纵观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挑战。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
1.党和国家已经开始高度重视起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了,从1987年5月29日颁布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到目前的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将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了正轨,并从中国国情上予以重视起来了。
2.当代大学生的主流呈健康向上的趋势,自立、竞争、公平、效率的时代意识明显增强。从整体看,多种取向并存;从个体看,多数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念,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就发展趋势而言,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对利益追求的强化思想觉悟问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涌入国门的各种文化潮和价值观念冲,社会对个人正当利益的肯定,大学生思想取向中消极因素呈增长趋势,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有以下特点:兼容性、主体性、多样性、时代性、矛盾性。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思维方式抨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正在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由此导致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较之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是政治冷漠,表现为缺少政治辨别力、判断的兴趣;对公益不关心,表现为缺少同情心、正义感;急功近利倾向明显,表现为基本功不够扎实,内涵不够丰富,目光不够远大,只是注重眼前利益,比较地浅、浮、粗等。
2、课堂教学(两课)存在的问题:德育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单
一、缺少实践环节。
3、环境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环境中,虽然党和政府历来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尤其强调精神文明在物质文明乃至整个社会发展进步中得地位和作用,因而社会环境的优化也取得了一定得进展。但由于长期以来,整个社会重经济、轻精神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时难以改变,在实践中,对精神文明建设仍重视不够、投入不够,致使文化市场问题等方面的消极因素大量存在,给我们青年大学生带来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
三、各种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也存在很多问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是各种文化,这些文化无不冲击着红色音乐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教育意义。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
1、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念造成深刻影响。
在大学生们看来,缺乏主导价值观(21.7%)、网上的多种思潮(8.9%)和西方价值观的日趋盛行(6.8%)都是大学生价值观念养成上的不利因素。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社会思潮也不断地在我国进行传播和渗透。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刻下了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烙印。西方社会思潮在拓宽大学生宽阔的国际视野并增强他们自主意识的同时,也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政治观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在西方社会思潮影响下形成的价值观多元化。二是西方社会思潮冲击了共产主
义道德的主导地位和传统道德的重要作用,使部分大学生道德意识模糊。三是伴随着西方社会思潮涌进的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也非常大。
2、日韩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日韩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就是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在高校课余生活中, 他们常常借助于流行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互相交流, 表达自身对校园生活的思考。同时,流行文化的传播也拓展了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校园文化。虽然将流行文化精品纳入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对于拓展高校思想教育资源,开阔学生思维,丰富其技能均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对日韩流行文化的过分沉溺, 直接干扰着大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影响其学业与身心健康的发展。他们一旦对某种流行文化产生兴趣, 常常会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其次,过分追求娱乐,会诱发道德问题。此外,日韩流行文化强烈的娱乐性还常将大学生引入虚拟社会交往之中,使他们的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尤其是道德实践能力弱化, 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
因此,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深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很大一部分需要弘扬红色音乐文化。
<三>以红色音乐文化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红色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它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前形势下,红色音乐文化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提出通过红色音乐文化教育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方法.1、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一条就是必须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继续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增强实效性,红色音乐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新途径和有效形式,具有感染力强,形式多样性,与时俱进,价值高等优势,这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2、红色音乐文化在大学校园的兴起,主要通过音乐及图像的形式来实现,它是传播红色音乐文化的有效载体。
一、红色音乐文化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为题材,具有生动性,唱红色歌曲,听红色故事等诸多内容;
二、各大高校主办“红歌会”,在学校掀起一股学红歌、唱红歌的热潮,学生在歌唱中缅怀革命先辈,激发革命斗志,从而受到生动教育;
三、各大高校建立“红色网站”,如“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让红色音乐文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的一支充满生机的新生力量;
四、老师在教授思想政治教育时,同时与红色音乐文化相结合,教授学生更多的红色音乐文化思想,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音乐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和充分利用红色音乐文化教育这一载体,学校要努力进一步贯彻和实施,落实到实处,尽可能把红色音乐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以红色音乐文化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让学生从红色音乐文化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端正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从思想上进一步提升自己,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四>红色音乐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
红色音乐文化资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变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思想、坚定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诊治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利用各种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加强广大青年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自觉坚定爱国信念,增强爱国情感,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大别山精神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集中体现,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吃苦耐劳、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良好道德习惯。
3、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的红色音乐文化资源本身就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一切革命史,创历史和奋斗、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深入挖掘、充分利用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当中的这些精神财富,能够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欲望和不怕挫折、锐意进取的精神,使他们敢于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敢于向高科技挑战,将爱国热情转化为认真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的自觉行动。
15.毛概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篇十五
——认真学习《胡锦涛文选》
冷 溶
《 人民日报 》(2016年09月23日 06 版)
编辑出版《胡锦涛文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党的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作了精辟阐述和高度评价,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胡锦涛同志是党的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创立者。《胡锦涛文选》的出版,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最好的教材。
一、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是全党的理论指针和行动指南。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文选》全面展示了这一科学理论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谋篇布局就是从这个宏伟目标开始的。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的历史任务。要全面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003年的非典疫情,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新的实践要求,迫切需要作出新的理论回答。在这些认识基础上,我们党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根本问题,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要求,创造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深刻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指明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胡锦涛同志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需要抓紧解决的重大问题》《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著作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等作了深入阐述。
总结党的十六大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的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同志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同志指出,胡锦涛同志“以丰富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才能、勤勉的工作精神,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卓越的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誉”。《胡锦涛文选》集中反映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生动教材。
二、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奋斗的基础上,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既坚持和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胡锦涛文选》集中反映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
胡锦涛同志强调,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继承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紧密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对着共同的时代课题,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都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都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都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理论主题、思想基础、政治理想、根本立场上一以贯之。
科学发展观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系统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形成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取得的新成果。比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等等。科学发展观的这一系列独具创新性的思想观点,集中概括和反映在《胡锦涛文选》的全部内容中。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重大成果,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同学习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起来,同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起来,体现到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实践中,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一系列战略部署,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胡锦涛文选》的第二、三卷,全面反映了这一时期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以及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经历的重大事件和作出的重大决策。
回顾这十年,我们取得巨大发展成就,走过很不平坦的道路。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
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我们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而努力工作。
及时编辑出版党的重要文献,不断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胡锦涛文选》是继《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之后,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又一本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著作集,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了重要教材。认真学习《胡锦涛文选》,对于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6.毛概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篇十六
一、“搜尽奇峰打草稿”与动画创作
(一) 搜尽奇峰打草稿
“此予五十年前未脱胎于山川也, 亦非糟粕其山川, 而使山川自私也, 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 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 搜尽奇峰打草稿也, 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 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石涛指出, 画家要以造化为师, 蒙养生活, “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精神就是以生活立法的宣言。
(二) 依据生活寻找创作灵感
“搜尽奇峰打草稿”并非单指对景写生积累素材, 更多的是在强调饱游饫看, 将奇景妙物尽收眼底, 储于胸中, 成为腹稿。审美主客体既出于自然又归于自然的过程, 正是由物到心、由心到物、由物质到精神、由自然到艺术的过程, 指明了艺术创作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为艺术家所认可和尊重。动画创作者若想创作出经典的形象, 必然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 从生活中搜取素材, 捕捉感受, 获取灵感, 凭借平时的积累, 才有可能在创作过程中随心所欲。《龙猫》的导演宫崎骏回忆:在他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在人们的身边有一种神奇的小精灵, 但普通人看不到, 只有小孩子才能见到他们的活动踪迹, 能听到他们奔跑的声音, 因为小孩子的心灵是纯真无邪的。童年的宫崎骏也曾在小路上耐心地等待、在草丛间细心地寻找过小精灵。小河、森林、田地, 住在其中的人、鸟、兽、鱼、虫, 还有大风、暴雨、黑夜……多年以后, 宫崎骏投身于动画制作, 心中始终念念不忘乡村的风景, 不忘乡村的美好时光, 不忘乡村为小孩子们编织的神奇的梦。于是, 《龙猫》应运而生了。艺术家有慧心, 能够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发掘生活, 所谓披沙拣金;艺术家有巧手, 能够提炼生活、加工生活、再造生活, 所谓妙笔生花。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习俗, 便会塑造出不同精神气质的艺术家及作品。动漫创作不是凭空想象, 也不是对生活的复制, 而是以生活为原型, 对其观察、积累与想象, 进行加工与提炼, 才能创作出有根基、有活力的作品。
二、“笔墨当随时代”与动画创作
(一) 笔墨当随时代
“笔墨当随时代”出自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笔墨当随时代, 亦犹诗文风气之所转。上古之画迹简而意淡, 如汉魏六朝之句然;中古之画如初唐盛唐雄浑壮丽;下古之画, 如晚唐之句, 虽清洒而渐渐薄矣;到元则如阮籍、王粲矣。倪黄辈如口诵陶潜之句, 悲佳人之屡沐, 从白水以枯煎, 恐无复佳矣。”笔墨当随时代, 可以拿诗文和绘画作为参照, 二者有共同之处。一般来说, 绘画风格的演变, 总是伴随着时代风气的变化而变化, 如同诗文风气也和这个时代风气息息相关一样。
(二) 跟随时代精神塑造艺术风尚
笔墨当随时代, 不是盲目跟风, 而是立足传统的同时赋予时代气息。动画创作也遵循着时代审美变迁的规律, 反映着社会的主流意识。美、日动画的百年发展历程, 也是跟随时代审美变迁的历程。早期的动画形象, 附带着浓重的政治意味, 比如小尼摩、菲利克斯猫、桃太郎。20 世纪30 年代, 动画形象趋向于幽默搞笑, 比如米老鼠、唐老鸭等。30 年代至50 年代, 迪斯尼动画的动画形象可爱、善良、纯真, 比如白雪公主、匹诺曹、斑点狗、罗宾汉、阿童木、一休、怪医秦博士等。80年代, 日本吉卜力动画的动画形象开始反思战争、环保、生存等社会问题, 比如娜乌西卡、舒达和巴斯、节子和清泰等。90年代, 动画形象由迪斯尼的公主王子情结转向对日常生活的感悟, 比如武藤里伽子和杜崎拓、月岛霞和天泽圣司的邻家少女。21世纪, 宫崎骏的动画形象开始描写平凡民众的魔幻奇遇, 比如千寻、小春。由上述动画形象的变化来看, 动画形象的故事和社会的思考是同步而行的, 代表着主流人群的审美思潮。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 时代精神影响艺术风尚, 艺术风尚反映时代精神。
三、“借古以开今”与动画创作
(一) 借古以开今
“借古以开今”出自《苦瓜和尚画语录》:“古者识之具也, 化者识其具而弗为也。具古以化未见夫人也, 尝憾其泥古不化者, 是识拘之也。识拘于似则不广, 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学习任何一种技艺, 想白手起家, 凭空造楼, 显然是不可能的。一定是先从传统入手, 但学到传统以后还不能停滞不前, 而是要冲破传统的束缚, 挖掘自己的特点, 树立自己的风格。
(二) 借鉴传统创造新风
借古开今, 即推陈出新, 借鉴古法开创新风。动画创作在借鉴古法方面大有可为:第一, 挖掘传统文化题材。美国迪斯尼将中国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打造成了彪炳影史的经典动画片《花木兰》。一个传统的孝道故事, 提升为一个女性的觉醒, 一首普普通通的民歌, 创造了一个“中为洋用”的传奇。作品《花木兰》弱化了带有封建色彩的忠孝理念, 补充了几个人物, 丰富了故事情节, 赋予了时代感, 提升了故事主题。《花木兰》的成功, 提醒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重新认识、深入挖掘等方面做得还不够, 推陈出新的空间还很大;第二, 借鉴传统绘画的技法。中国传统绘画历史悠久, 绘画技法经过历代大师的创造, 形成了非常丰富的内容。比如线描, 纯以线条造型立像, 朴素而有内蕴。《大闹天宫》中天宫仙女彩带飞舞、衣袂飘举, 借用的就是线条连绵不断、一波三折的特点。变化丰富的线条, 仍然是动画创作的成功要素之一。水墨依据毛笔和水墨的工具特点, 或泼或写, 酣畅淋漓, 写意抒情。水墨动画《牧笛》借用李可染画的水牛和牧童、方济众画的山水, 中国花鸟、山水、人物三大传统绘画题材在影片中同时登场, 与情节配合得天衣无缝。水墨动画是植根于中国民族文化沃土中的艺术奇葩, 动画创作仍然可以借鉴中国画、木刻版画、敦煌壁画、岩画以及画像石等传统技法, 再塑水墨气韵与精神;第三, 继承传统文化精神。中国的儒道思想、人文精神和审美观赋予当代动漫独特的东方意境, 相对于外在丰富的表现形式, 内在的精神内涵才是中国动画真正的标志和身份。动画创作者想要有所建树, 也必须在自己的文化土壤中辛勤耕耘, 才有可能收获丰硕的果实。在传统文化中寻求动漫创作的时代语言, 是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播民族文化的共同要求, 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结语
石涛的绘画美学思想是其一生的艺术实践的总结, 是其一生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研究、深入挖掘, 将其融入到当代动漫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当中, 那么中国动画就有希望开创出一个崭新的未来。
摘要:“搜尽奇峰打草稿”要求动画创作者深入生活, 体验生活, 从生活中搜取素材;“笔墨当随时代”要求动画创作者所讲述的故事与社会思考同步而行, 代表着主流人群的审美思潮;“借古以开今”要求动画创作者既要扎根于传统文化, 又要力求推陈出新。
【毛概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推荐阅读: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及其地位11-16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论文之读关键在于落实有感08-2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论文11-30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重点总结12-09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意义08-02
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07-12
毛泽东思想概论重点总结09-08
毛泽东思想概论.doc09-17
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历史功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