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与行读后感

2024-12-08

言与行读后感(精选3篇)

1.言与行读后感 篇一

二、入党积极分子的言与行

今天下午由林惠英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入党积极分子的言与行的各方面要求及其重要性。他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而精彩。在她的引导下,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在提高自己思想境界的同时,必须同时提升自己的言行,并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

这次的学习先从入党流程入手,让我们了解了要成为一名正式党员的全部过程,同时也让我们明确了党校学习的努力方向。

林老师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言与行做了三个方面的论述:

一.入党积极分子与入党动机。

入党积极分子作为我们向党组织靠拢的第一步,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断努力。所以我们必须在明确树立起正确的入党动机,而不是去盲从、追求虚荣或追求功利等。入党的发展原则是“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择优个别录取”。只有我们在以切实行动去提升自己的言与行、增强自身的各方面素质。才能早日成为共产党员中的一员。

二.做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

我们学习到了,要做好一名合格的积极分子,首先就是做好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同时,这也是最为基础的要求。做一个人格健全、心智成熟的人,并且善于为人处事、尊重他人、学会理解、诚实守信等。其次,更高的要求就是我们能进一步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言行应注重从言行上的的约束和提升自我,要求学习、工作、生活、思想上有更高的目标。

三.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是我们成为一名合格党员的第一步。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学习了解党的理论知识、加强对党的认识、坚定入党信念;其次,树立好模范和表率;最后就是要求积极向组织汇报思想、参加活动,并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林老师的讲解全面而深刻,并结合着许多典型的案例为我们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讲,让我们受益匪浅。

2.信是联结言与行的榫头 篇二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所说的大车,就是牛车,用来载货,而小车是马车,一般用来载人,輗和軏则是连接辕和车前横木的木榫头。他的意思是:人如果无信,不知还能做些什么。就像大车或小车如果没有接榫,请问如何行走呢?可见,孔子把信看作是人立身处世的一种基本品格。“信”的作用也和木榫头相似,一旦人的言语和行为脱节了,人必然无法行走于世。

《说文》对“信”的解释是:“诚也,从人,从言”,意思是“人言为信”,这是对信的基本理解。它就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所言是真实的,不欺人,不自欺;二是对所说之言,在行为上必须能够实行。

信不仅仅是指恪守诺言,它也意味着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本去履行诺言。如果“信”只是指尽力去实现所说之言,并不看重结果,那恰恰错了。孔子把没有实力去践行诺言,也看作是失信的一种。当一个人还不具备实现诺言的能力时,其实也是失信的一种表现。

孔子不只是把“信”看作是个人的一种基本伦理,更把“信”视为执政者最基本的一种政治操守。《论语》中子贡向他请教为政之道,孔子答道:“粮食充足,军备充分,民信之矣。”子贡问:“如果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先去哪个?”孔子答:“去掉军备吧。”子贡又问:“如果再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去哪一个?”孔子答:“去掉粮食吧。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民无信不立”可谓一句非常重要的政治箴言,但今人对此理解多有歧义。孔子讲的“民信之矣”,大多解释的是“民众信任政府”,其实孔子是从执政者角度来说的,应解释为“使民信之”,也就是要取信于民的意思。而“民无信不立”,也是一个省略句,意思是:不能取信于民的政府是无法立足的。朱熹在《四书集注》中也是这么解释的: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而不失信于我也。从朱熹这个解释可看出,政府取信于民是前提,而民众相信政府是结果,这个因果关系不能颠倒。如今我们常常是要求民眾首先得相信政府,可朱熹却不这么看,他认为政府应“宁死而不失信于民”,意思是政府就是垮台了,也不能失信于民。儒家的这些观点,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政府一定要注意维护公信力,一旦没了公信力,则无以自立。

《左传》中就有这样的故事。晋文公包围了原地,命令只带三天的粮食。三天到了,原人不肯投降,晋文公命令军队离开。侦察情况的人从城里出来,说:“原人就快投降了。”军官们也说:“再等一等吧。”晋文公说:“信,国之宝也,是民众所赖以庇护的。得到了原,而失去了信,将用什么来庇护民众?这样我们失去的更多。”于是晋文公军队退后了三十里,原人还是投降了。从这个故事可看出,信与政府的关系,在那个年代就已深入人心了。

对个人来说,孔子认为信并不只是践行诺言那么简单。所以他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意思是:出言必信,行事必果,像嘣嘣响的石头子,那是小人呀!但也可以说是次一等的“士”了。在孔子看来,抑亦可以为次矣,只有符合正义的信,才值得践守。“义”是信的基础,只有扎根于义的信,才是有价值的。《论语》中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意思是信只有近于义了,才可践守。可见,信即使在孔子那个时代,也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理念,远不像一般人理解的那么简单。

编辑/独渚

专家简介

3.以言与行为话题的作文 篇三

这一天,上英语课时,郜老师说:“先做一下练习。”大家认认真真地写,唯独小曾在柜里找来找去。我看到小曾桌上没有笔,“难道她的笔不见了吗?”我便拿起我的备用笔给小曾,小曾十分感激地拿着笔奋笔疾书起来。我也一言不发的快速写题。

默默帮助,不值一提。我这样做,好友也是!前些天春雨绵绵细如丝,小龙和小林在雨中左顾右盼,原来两人都没有带伞,正好我和小曾撑着伞经过那里,看到小龙和小林没有伞,立刻挥手招呼她们:“快、快、快躲到伞下。”小龙和小曾顶一把,我和小林也顶一把。我们便在雨中聊起来。渐渐地雨停了,大家各回自家、各找爸妈。

互助的我们,有时会有语言冲突,甚至可能引起肢体冲突。

“看!”班上的人大叫起来,我急忙赶过去一看,原来是两位同学吵起来了。我先挤进去,将她们分开。严肃地把声音提高八度:“你们先回自己的座位,冷静、冷静――”。我特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很长,她们自知理亏,马上回座位了。我想这样还不行,于是去跟其中一位同学说:“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是一个集体,一定要团结。”这位同学慢慢地冷静下来了。我又去劝另一位……她们都冷静下来,并互相道了歉。我才长舒了一口气……

我是这样说同学,我也是这样做的。上课时,除了回答问题,老师讲话时,我从不插嘴;下课时,与人见面我一定会主动问好。看见有人随地扔垃圾我一定会随手捡起;我从不让我周边的人说脏话,希望人人都文明。

上一篇:月考总结与反思语文下一篇:校园记者站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