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关系者管理报告(共12篇)(共12篇)
1.利益关系者管理报告 篇一
公司利益与员工利益关系的阐述
员工和公司的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员工是鱼,公司是水,没有水养鱼,鱼就没办法生存;水里没有鱼,就是一潭死水,所以员工利益和公司利益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公司的发展要靠全体员工的努力;反过来,公司发展了,规模效益上去了,就有充足的资金和充分的能力考虑员工利益,为员工谋福祉,这样公司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从而更加促进公司的发展。
如何实现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共赢,前提是要认识到: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的一致性,公司利益是员工利益的依附。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两点,工作中就没有正确的理念和信仰作指导,员工的行为就可能偏离这一原则,造成的结果是对公司利益造成了伤害,最终损害了员工个人的利益。
在认识了理念后,我们还需要坚守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一致性的理念不动摇,我们在工作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面临的环境在不断变化,我们的规章制度不可能完善到指导我们的每一项工作,我们的工作也需要员工的自主权,在选择中,我们要时刻坚守公司利益是员工利益的依附、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是一致的理念不能动摇,动摇就可能偏离我们的正确理念。
员工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基础上,要多为公司的整体利益着想,要积极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对公司管理模式、经营方略、工序改进等提出合理化建议,进一步提高公司员工日常工作效率;要体谅公司目前存在的困难,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为公司分忧,维护公司的日常运营。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们要发挥团队精神,多提出有利于公司团队发展的建议,我们不要一味抱怨,总是发牢骚,要学会积极地解决问题。
假如员工不以公司利益为重,皆为自己利益着想,整天打自己的小算盘,损公肥私的话,公司就不可能得到发展,不能发展就没有前途,没有前途就会被市场所淘汰,作为公司一份子的员工就会食下自己酿成的苦果,面临失业,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公司,失去能养活自己也能体现自己价值的工作,沦为失业一族。也许你能找到一份新的工作,但如果不改变这种以自己私利为重,不顾公司集体利益的心态,在新公司里很快还会面临同样的境地。
所以,公司和员工的利益是一致的,每个员工都要为公司利益为考虑,以公司利益为重,这也是员工为自己考虑,为自己的长久发展考虑。若能如此,则公
司有发展,员工有保障,公司和员工互利双赢。作为一个员工,只有紧紧地融入公司,在努力为公司做贡献的同时,才能是自己不断经受锻炼,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
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也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员工的利益就没有企业的利益,如果能把员工的利益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员工忠诚度,还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公司与个人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没有好的团队,没有好的工作氛围,公司的利益就无法维护。公司可以提供一个平台,员工通过这个平台来为公司盈利,自己赚钱的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从而得到更大的发展。为个人利益而不顾公司利益,或许能够得到一时的好处,但就长远而言是非常不明智的。首先,为了一时小利而损害长远利益是极为短视的,这样做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次,为了个人小利牺牲公司整体利益,公司因此发展受阻的同时,也会殃及员工自身。更重要的是,这样做有悖职业道德,会严重破坏自己的声誉。
如果你只是为了钱而工作,对工作不会有很多的激情,更不会去体会工作带给你的乐趣,也不会更加深入的去认识你的工作,同样的,自身也不会有很大的提高,年复一年只在计较和对比着工资,只会看到别人升职或加薪后不断的抱怨和怨恨,可能在一个职位上做很多年后,依旧不会有什么起色,而且根据经验,这样的人也不会受到公司的重视。如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可能员工的心态会有很大的改变,员工可能会把公司当作自己的一部分,把公司的利益摆在自己之前,更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虽然这样看,有人会说比较愚昧,但是恰恰这是智慧的体现。当你努力实现自我的时候,你得到的将会更多,除了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你更会得到上司的器重,更会委以重任,公司效益好了,你自然而然的会得到你应该得到的那部分利益。有时候身处职场,更要有长远的目光,有的小利小得如果你肯舍得放弃,你得到的将会更多。职场说白了,也是一个人一生价值实现的平台,关键要你的心态,和你最终的规划
只要你肯努力,任何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有付出总会有收获,不管是否得到与付出相等,你要看你在这一段职场中收获的是什么,往往这些最容易让人忽略的东西,比金钱还珍贵!
2.利益关系者管理报告 篇二
1. 公共利益的内涵
公共利益, 从字面上理解, 可称之为公共的利益, 简称公益。公共利益是与私人利益相对的概念。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一般表现为此消彼长的关系, 公共利益的实现通常以减损私人利益作为成本, 或者说以限制或者剥夺某种公民权利作为代价。
公共利益有以下特征:第一, 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公共利益首先是一种公众利益, 受益主体具有普遍性或不特定性的显着特点;同时这种利益的实现主要依赖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选择机制, 一般难以通过市场等私人选择机制来实现。第二, 公共利益具有合理性。因为公共利益的实现有的时候会损害到一部分群体或个人的利益, 而国家立法机关也通过法律等一系列手段予以控制, 使它达到了一个尽可能减少损害私人利益, 同时也权衡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 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等问题, 因此其具有合理性。第三, 公共利益具有正当性。它代表广泛公众的利益, 因此作为国家的立法机关要广泛地听取人民的意见, 遵循人民的意愿。第四, 公共利益体现公平性。公共利益是一种公众利益, 在实现公众利益的时候如果损害了私人的利益, 那么一定要予以补偿, 而且还不能是象征性的补偿, 应当是正义的公平的合理的补偿。
2. 政府利益的内涵
尽管政治家和学者们给政府所下的定义各有不同, 但对作为公共管理核心主体的政府的地位所作的判断却是大体一致的:政府是国家机器中的执行机关, 它代表国家实施公共管理, 以国家的名义执行宪法、法律和法规。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因此, 政府是实现统治阶级意志、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政府的这种地位, 决定了它实施的公共管理必然以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和功利目标, 也决定了统治阶级利益构成了政府利益的主体部分。然而, 由于政府的公共管理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价值取向是多维的, 功利目标是多层次的, 加之政府实质上就是社会的重新结合, 这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存在的正当理由就是服务于全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 政府利益并不完全等同于统治阶级的利益, 即狭义上的国家利益, 它还代表社会公共利益。
二、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的区分
1. 公共利益的理论内涵及本质
公共利益是指社会或国家占绝对地位的集体利益, 而不是某个狭隘或专门行业的利益。公共利益是构成一个政体的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 因此, 公共政策也是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
2. 政府利益的客观存在性及其内涵
首先, 政府利益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并且它会影响政府的行为。政府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者, 一个系统的运转也是通过利益关系来协调和发展的, 其利益主要有政府的权力及相关的物质利益, 政府受拥护的程度和政局稳定性, 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和其他集团利益以及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等等。这些利益是伴随着政府的产生而产生的, 它超越了历史阶段和意识形态, 是各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为政府利益影响其行为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其次, 政府作为权力执行机关, 拥有在全社会推行自己意愿的强制力量, 这为其利益对其行为的影响提供了前提条件。不可否认, 政府产生及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公共目标、公共服务以及创造具有公益精神的意识形态等。“为人民服务的实质内容就是维护公共利益, 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也就是公共利益至上的信念。”政府作为这些目标的实现手段之一, 政府的公共性是它的第一属性, 政府是为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而设立, 是公共利益的代表。但是, 政府并非总是为着公共目的而存在, 政府在公共目的的背后隐藏着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3. 政府的正当利益与非正当利益并存
分析了不同层次的政府利益, 也承认了它们存在的客观性, 说明它们的存在并不都是不合理的。首先, 政府利益的存在具有其客观合理性。个人和组织的一切行为都源于对利益的追求, 换言之, 利益是个人和组织活动的根本动因。实际上, 没有利益支撑的公利行为是难以稳定的、持续的、理性的和有节制的。“人们对什么是公共利益, 现实中是否存在一种符合每一个人或多数人利益的公共利益, 并没有普遍一致的标准和意见。”不管是哪个层次的政府利益, 都存在一个限度问题。如果在这个限度之内, 就是合理的利益;超出了限度, 才是不合理的利益。其次, 政府利益具有扩张性。政府利益虽然是从属性的, 应受到合理的控制, 但是政府是拥有行政权力的组织, 一旦权力失去了制衡, 权力就会走向正确行使的反面, 政府利益就具有了膨胀的实现条件。
三、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之间的关系
1. 公共利益决定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
政府致力于公共事务、满足公共需要, 维护公共利益, 这也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只有这种认识, 才能够全面反映政府所有活动领域的内容和特征, 才能够反映政府的起源、性质、观念和价值目标, 才能成为整个政府制度大厦的基石。
2. 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不存在隶属关系
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 其利益指向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在实践中甚至有时是完全背离的, 因此二者不存在隶属关系。公共利益是凌驾于一切具体社会利益主体利益之上的最高利益, 维护公共利益是政府存在的目的和追求的最高目标。政府利益与其他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处于平行的地位, 公共权力的属性决定了政府只能用它来谋求公共利益。政府作为利益主体的一员, 必须和其他利益主体一样合法、合理地追求自身利益。
3. 明确公共利益的边界是约束政府利益扩张的保障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主要行使者, 与公共利益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 但是也容易对公共利益产生侵犯, 公共利益是政府在公权限制私权的过程中的行为边界, 也是公民接受限制行为的边界。“毫无疑问, 假若把权利授予一群称之为代表的人, 如果可能的话, 他们也会像任何其他人一样, 运用他们手中的权利谋求滋生的利益而不会谋求社会的利益。”所以要以法律的形式, 对公共利益做出严格的界定, 以防止假借公共利益之名从事违反法律的行为。
综上所诉, 完全从谋求政府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来界定公共利益显然不符合公共利益的基本要求, 不能完全表达公共利益。政府正确地界定公共利益的过程中, 其自身的利益也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得到实现, 并且通过合法的途径得到满足。政府的自利性不应被认为是错误的, 不应被认为是不正确的利益诉求, 同时如果对政府的利益缺乏正确的界定, 将不利于增强政府能力, 也不利于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参考文献
[1]周志忍.经济全球化挑战与政府观念[J].中国行政管理, 2001, (1) .
[2]樊纲.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6.
[3][美]林德布洛姆.决策过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4]周树志.公共政策学[M].兰州: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0.
[5]谢庆奎.政府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3.利益关系者管理报告 篇三
一开始,我将全新的顾客信任,称为“基于信任的营销”。尽管客户关系管理和关系构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我的意思,但事实很快就证明,我所指的概念远远超越这些,而“顾客利益代言”这一概念能够更好地表达我的意思。
顾客利益代言,提倡与顾客之间公开而诚信的沟通和向顾客提供真实的、无偏见的信息,这也正是商业运作正确的道德规范。从短期来看,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因为实施顾客利益代言可能会降低企业的短期利润。但从长期来看,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样做,是最有利于企业长期收益最大化的。
基于向顾客提供公正而诚实的信息,eBay培养了顾客信任,从而取得了成功。另外,AMD、思科、梅奥诊所及美国前进保险公司等,都是顾客信任和“顾客利益代言”方面的领先企业。这就需要企业拿出很大的勇气来实施这一策略。
时至今日,有关顾客利益代言能够提升企业利润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这种讲究伦理道德的经营方式,正为企业在强势顾客时代获得利润勾勒出一幅壮丽的蓝图。
强势顾客时代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获得大量信息。顾客能轻松地获得有关企业产品及其评价的第三方信息,找到那些对企业产品和服务表示不满的用户的第三方信息,也可以轻松地获取有关竞争对手的产品与服务的全部相关信息。消费者在购物时也因此而变得更加精明。
例如,在购车领域,当决定是否购买某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时,有超过64%的人在互联网上搜索和比较车型、车的性能和价格。在第一次购车者中,有68%的消费者把第三方网站上提供的汽车信息作为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
不难看出:在消费者可以独立搜索到公司产品报价和成本信息的时代,那些老套的营销手段已不再有效了。
企业的潜在顾客还可以利用互联网,通过与原有顾客的咨询与合作来了解该企业是否有欺骗或不公平对待顾客的不良记录。如the complaintstation.com,评级服务网站和网上论坛等,加速了清除劣质产品、劣质服务及恶劣商家的进程。
顾客之间日益增加的交流,强化和加速了口碑营销的发展。过去,产品或服务恶劣的企业一次只会失去一个顾客。在最坏的情况下,也只是这个不满意的顾客说服其周围的少数亲戚朋友不去购买这家公司的产品。但现在,互联网使任何不满意的顾客可以向全世界发泄他的不满。
当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数字技术来搜集信息,寻找相互竞争的产品,并与其他顾客讨论和评价这些产品的优劣后,他们就逐渐摆脱了销售员的强力推销,自主地做出购买何种产品的决策。事实上,互联网是使顾客力量增大的重要因素,它使许多梦想都转化成现实。
在当今的强势顾客时代,任何不诚信的企业都很容易被扫地出局。如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因为其员工违背了诚信原则(销毁安然公司的证据),在短短几个月内宣布破产。百年基业,毁于一旦,2万多名员工因此而丢了工作。
2005年,默克公司生产的止痛药——万络(Vioxx)增大了用药者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也使该公司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尽管这场诉讼可能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公众已经通过抛售股票制裁了默克公司。同时,默克公司本身的“健康”也因为没有非常坦率地面对消费者而遭受质疑。
总而言之,互联网及其他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正使顾客的力量日益增大。企业的推式营销策略和经营中的不诚信行为,正促使消费者更好地去发挥这种新的力量。
今天的消费者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他们可以运用更多的工具来验证企业所做的宣传是否真实,进而找到最佳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一个没有产品质量秘密的时代。面对日益增长的顾客力量,企业必须决定下一步应该如何行动。
顾客利益代言
随着顾客力量的日益增强,企业必须制定新的策略来应对这一形势。我的建议是:通过为顾客利益代言来赢得他们的信任。
在实施这一策略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向现有的顾客和潜在的顾客提供公开的、诚信的、完整的信息。企业要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向他们推荐最合适的产品,帮助他们找到最好的产品。即便这些产品本企业并不生产,也需要这样做。
eBay凭借诚信,在网络王国中所向披靡,这是当今新经济的缩影、日益强大的顾客力量和信任创造利润的典型案例。
eBay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一套使买卖双方相互信任的机制。通过这种信任机制,eBay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买卖市场。其中信任机制能够通过买卖双方的反馈评价体系来跟踪买卖双方的信誉。买卖双方都可以在网络上对对方的信誉作出正面、负面或中性的评论与评级。
例如,对每个卖家的正面评论比例都会列示出来,然后根据获得的正面评论条数为卖家评定星级。星级评分就列在商家所出售商品的旁边。每次拍卖都包含有关卖家信誉的简单而清晰的描述。正是因为有这个星级评价体系,买卖双方才可以建立起足够的信任,从而放心地在没有见面的情况下,即在网上交易大额商品。
当然,顾客利益代言并不是一种面向顾客发表演讲的单向沟通,而是一种双向对话:如果企业真诚地为顾客利益代言,顾客也会报以信任、购买及长期的忠诚。另外,当消费者一旦信任该企业的产品价格诚信、合理,他们也愿意为这份信任与额外价值支付较高的溢价。
在eBay上,那些在多次交易中建立起良好信誉的卖家,被称为“诚信eBay商家”,这些商家可以在拍卖中为其商品制定更高的价格。一项实验表明:对于几乎相同的产品,消费者愿意为那些信誉高的卖家多支付7.6%的溢价。
实际上,在为顾客利益代言时,企业与客户之间是长期互利的伙伴关系。企业从顾客的利益出发给顾客提供最佳的选择建议,客户则通过持续购买该企业的产品和帮助企业设计更好的产品来拥护和回报该企业。
信任建立起来很难,失去却相当容易。然而,信任能够提升顾客的忠诚度,因为满意的顾客会购买更多数量和种类的产品,让他们的亲朋好友也来购买。
这就是代言具有二元性——基于代言所形成的伙伴关系是互惠互利的。当这些老客户向其他人推荐该企业及产品时,那么该企业花费在获取新顾客上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同时,顾客也会更喜欢该企业的产品。一旦获得顾客信任,企业将会长期受益。
先到先赢
实际上,顾客利益代言的理念、沟通策略、产品开发等很多方面都还是全新的策略。企业需要决定这种新的策略是否适合自己。
例如,倘若一家公司的产品是无差别的、高度标准化的、无需顾客参与的,那么它就不适合采用顾客利益代言策略。或者,企业的客户全部是价格敏感型的,或者是企业处于垄断地位等,都是不适合采用顾客利益代言策略的。
另外,组织目标也会影响企业能否采用顾客利益代言策略。如果短期绩效对企业而言非常重要,那么顾客利益代言策略可能就不是企业该取的最佳策略,这是因为顾客利益代言策略往往更看重长期利益,需要企业耐心等待。
尽管如此,顾客利益代言对于大部分企业是适用的,并且将成为大多行业领袖以及最成功的企业所采取的策略。
首先,最先采取这一策略的企业可以获得先发优势,因为当顾客由于代言策略而与一家企业建立起信任关系后,他们在短时间内就不太可能转换供应商——转向竞争对手了。
因此,信任能够增加顾客的忠诚度,并迫使潜在竞争对手投入更多时间和资源来建立诚信,从而创造出较高的进入壁垒。
对于第二个进入者而言,信任的建立就如“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一样:一方面,企业不可能在销售记录不佳的情况下建立起顾客信任;另一方面,在没有建立起信任的情况下,也很难实现较大的销售额。即便后来的跟进者想在信任维度上与先行企业展开竞争,先行企业依然能够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顾客利益代言来保持竞争优势。
因此,在竞争者已经先获得顾客信任的情况下,如果其他企业还不采取顾客利益代言策略的话,它很可能就会面临企业成长和利润方面的危机。虽然这种基于信任的策略在短期内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却能给企业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
也许建立信任并不是所有情况下的最佳策略,但勇于革新的企业正纷纷超越客户关系管理,开始实施基于信任的顾客利益代言策略,并且早期实施顾客利益代言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以顾客利益代言、与顾客结成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
在未来的10年,随着营销新模式的逐步确立,随着企业遇到越来越多的由顾客力量增强而带来的威胁,顾客利益代言策略会逐步成为企业所采取的主流策略。顾客利益代言策略的先行者将会获得竞争优势,而所有企业都必须学会如何在一个诚信至上的社会中展开竞争和求得生存。
4.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 篇四
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强调劳动关系双方在利益差别的基础上的合作,主张通过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双方的平等协商谈判机制来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并实现共同的利益。企业和工会组织均能独立而健全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通过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来协调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劳动条件的决定,贯彻“三方性原则”已经成为基本的形式,产业民主制度、工人参与的权利得到法律的保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社会经济也能稳定发展。
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类型是基于多元化观点对劳动关系运行和利益调整的理论概括。多元化的观点认为,在企业组织内部,存在着相对离散的权利和权威,存在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在企业内部存在着种种矛盾。企业由不同的群体组成,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利益、目标和有影响的人物,因而,企业组织并不是单一结构而是多元结构。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矛盾。两者之间的矛盾源于双方在企业组织中的不同价值追求:经营者群体的目标是利润、效率、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劳动者的目标则是工资、工时、劳动条件以及职业的稳定性。因此,在同一问题上存在着相互对立的认识。多元化的观点认为,上述矛盾是合理的,同时也是可以协调的,协调的途径是集体协商或集体交涉,从而达成双方共同遵守的规则。集体协商的前提有二:不同群体在力量上维持均衡;各群体都应将各自的利益追求限定在双方继续合作的程度之内。与此相联系,多元化观点认为,劳动者有理由结成正式的团体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寻求对经营者的影响。工会的存在根本不会造成企业内部的矛盾,工会只是有组织地、持续地并且是负责任地反映劳动者的利益,即使没有工会组织,这些利益矛盾也会存在于企业之中。
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的运行同时也是现代劳动立法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基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为基础构建的。劳动关系双方在人格上、法律地位上完全平等,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关系双方互为权利义务主体,在双方利益关系的调整上,以双方的对等协商交涉为确定劳动条件的基本原则,以权利义务的法律规定调节双方的利益关系。在近现代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劳动关系双方构成了生产过程的两大独立主体,在相互关系上互为独立、互为存在的前提。劳动者作为具有劳动产权的独立的主体,并不是资本的附属物。因而,在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劳动问题的处理上,劳动者是主动的参与决定的力量。不仅涉及一般劳动条件方面,而且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强调劳动关系双方在利益差别的基础上的合作,主张通过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双方的平等协商谈判机制来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并实现共同的利益。企业和工会组织均能独立而健全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通过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来协调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劳动条件的决定,贯彻“三方性原则”已经成为基本的形式,产业民主制度、工人参与的权利得到法律的保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社会经济也能稳定发展。
5.利益关系者管理报告 篇五
摘要:近年来在众多审计失败的丑闻中,一些具体的因素也慢慢浮出水面,审计失败无论对企业、社会经济都会带来巨大不可逆转的损失。无数事实表明:经济利益诱惑,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只有国家调控,才有可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国家调控;审计失败
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有限责任公司,审计都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尤其当内部审计沦为傀儡,外部审计则成为最后一道防线,然而外部审计还容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当整个社会由一个无形的手牵制,国家必须出具有形的手,来规范和保证审计质量,确保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审计失败是指审计人员由于过失未能发现财务收支及财务报表中的虚假不实,未能在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中通过系统、规范的审计方法评价而出具或披露了错误的审计意见,使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导致审计失败。根据现有的社会规则,审计有三个方面: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只有在企业管理层,治理层公正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而国家审计在社会上的范围远远低于会计师事务所。一个奇怪的现象:审计局似乎是辅助的决策,亦或仅仅也只是监督机构。而会计师事务所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机构,它的正常运行却反作用于企业审计,两方形成相扶相依的关系。如上所看,外部审计从来没有过真正独立。无数案例也表明,外部审计如果不脱离企业真正存在,法律,也仅仅是纸上谈兵。因为企业的根本目的是利润,哪个企业都不可能脱离利润而单独存在,会计事务所也不例外。总而言之,它的生存基础一直在别人手中。
在从前的案例中屡见不鲜,每一个鲜活的例子都是警钟。安信达对世界通讯公司的审计失败案例,通讯公司是安达信密西西比杰克逊分所最主要的客户,巨额的利益诱惑使得安达信对世界通讯财务舞弊行为予以适当迁就。哪怕是曾誉为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安达信,再巨额的经济利益中也难以抵制诱惑。归其根源,它仍然是以利润为最高追求目标。独立性缺失是审计失败的万恶之源,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关键所在。只要会计师事务所还需要利润,独立也就成了天方夜谭。曾经震惊一时的南方保健审计失败案例中,南方保健公司一度成为美国最大的私立保健医疗,可是由于南方保健公司董事会的独立专行和过分追求利润,使得南方保健走上了财务舞弊的不归路,所有盛况都成为了昙花一现。25亿美元的虚假利润更使其成为仅次于世界通讯的第二大会计造假大王。而一直为它审计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有着不可脱卸的责任。一直以来的无保留审计意见,也成了最大的讽刺。安永审计失败的原因,就是由于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伯明翰办事处的最大客户。250万美元的非审计费用远远超过了120万美元的财务报表审计费,安永从南方保健获取的,除报表审计费以外的其他费用占到了其费用总额的67.5%。这么庞大的数字成为了一种隐形的庇护,保护着会计事务所的经营。这种直接的.利益关系,使得安永缺乏形式上的独立。从这种意义上讲,会计师事务所无论是形式亦或实质,都不可能真正独立。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国家出手,进行宏观分配与调控。
国家在市场中发挥中介机构,取缔会计师事务所中介机构的身份,保障会计师事务所的经济收入,审计独立才会真正作用于会计师事务所,发挥重要的意义,保障审计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审计与其他业务相分离
不想要会计师事务所挺身走险,避免灰色收入,必须要将审计与其他业务相分离。众所周知,企业支付的审计费用不可以过高于一般标准,可是经过上面的案例也可知,其他的会计业务成了企业的保护伞和牵制会计师事务所的项目。所以应该改变审计与咨询等业务统一接收的局面。国家组织一个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仅仅具有审计功能,规定到各个地区。国家严格控制具有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其他事务所一律只承接其他项目,做到审计与咨询相分离。具有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由国家统一控制与调控。
二、改变会计师事务所中介结构的身份
公司的审计费用应该交由国家,统一分配。国家应该详细的制定审计收费标准。每个企业的审计费由企业统一上交。在会计审计期间,国家随机指派只具有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各个企业进行会计审计,出具审计报告。这样进而可以防止密切关系,对外压力,自我评价等对审计独立性产生的不利影响。避免一些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过多接触,并且可以使会计师事务所不为经济而受制于企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保障会计师事务所的正常运行,不受倒闭的威胁,会计事务所才能真正做到独立。
三、实行淘汰制度,确保严格的监督手段和科学的测评方法
国家应该加强对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监督,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实行行政处罚手段,如警告,通报等等。并且每年都随机抽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对于审计质量高的会计师事务所予以物质奖励。并且对于只具有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予以经济补贴。只有保证企业的会计质量,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从整个社会来看,企业的会计资料,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微观决策的根本度量。
四、加大惩罚制度
国家保证会计事务所的经济收入,如果会计事务所再因经济利益而为企业作假,国家应该严厉打击。国家只有加重惩罚制度,对违法的会计事务所进行取缔,才能对整个会计师事务所行业起到震慑的作用。
经济独立与审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的不独立也成为审计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加之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秩序对社会稳定,国家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国家应该加强宏观调控,也是国家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丁瑞玲,吴溪.审计学(第四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6.利益关系者管理报告 篇六
这是一节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课。我通过教学要实现一个目标: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自觉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教学设计具有很好的逻辑性:从感性材料入手,通过对材料和事例的分析,引出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形式,然后层层递进,通过对视频反映的问题的小组讨论,发言,明确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自觉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感知材料——讨论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理解和掌握知识——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环环相扣,气氛热烈,结构紧凑。通过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手段的恰当配合,增强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新课标的目标要求。
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思考、讨论、发言等参与课堂教学,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少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或发表个人的见解、并在讨论中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有互动,小组学习和讨论产生实质性的交流,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在某些环节上教师留给学生的讨论的时间与空间还可以增加,以便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这就涉及到如何提高课堂效益问题了,所以要思考怎样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问题,比如在某些情境的设置上怎样更合理?尽量不重复,做到精选的同时又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可以通过一个材料说明多个问题,就不要用不同材料说明不同问题,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其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使学生在思辨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合作中更快地提高能力。
7.基层政府与失地农民利益关系研究 篇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征用农村尤其城乡结合部分的土地面积大增,失地农民逐渐增多。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焦点。同时我国的征地补偿制度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因征地而产生的失地农民上访人数越来越多,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之下,研究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与失地农民的利益关系,对提高基层政府执政能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发展及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都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1 相关概念
(1)基层政府:我国一般把政府界定为执行国家权力,进行政治统治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广义的政府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公共机关的总和;狭义的政府是指一个国家的行政机关。一般我们使用狭义的政府概念。[1]本文中的基层政府是指中国国家农村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最底层,即县、镇一级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2)利益: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利益在法学范畴中指受客观规律制约的,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人们对于一定对象的各种客观需求。[2]人人认可的利益就是金钱、地位、享受等“好处”。
(3)农民利益:本文主要指农民的非报酬性的东西和事件中包含着某些报酬性的成分,即农民对征地的知情权等相关权利和征地过程中的就业保障、养老保障等相关利益。
(4)博弈论:也称对策论,是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3]其假设是:人是理性的。简单说博弈就是人们为了谋取利益而竞争。竞争博弈是一种零和博弈,即博弈一方的收益等于另一方的损失。
2 基层政府与失地农民利益互动关系分析
2.1 基层政府与失地农民利益博弈关系的产生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政府征地和农民失地成为必然。政府征地,农民失地,这样一方得到,另一方失去,就出现一种零和博弈。
笔者所调查的C市为实现其宏伟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市政府积极开展规划、考察、招商引资等工作,并在××县实施大面积征地。征地这一工作的落实,必然关系到政府、农民等多方的利益,而不同群体皆要追求其自身的利益。“追求利益是人类最一般、最基础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面对征地这项工作,政府一方面想要维持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又想要增加自身经济收益以加强地区基础建设。农民也需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失地后尽可能得到较满意的补偿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今后发展。双方都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于是在利益竞争中博弈关系就产生了。
2.2 基层政府与失地农民的利益博弈过程
为解决生计问题,失地农民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以便得到较满意的答案,尽可能使利益博弈趋于公平。
失地农民抗争,首先采取本能手段,不领取补偿费,不愿让出自己的土地。面对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局面,××县政府邀请了村干部及村民代表进行商议、动员。土地是大家的,利益也是大家的,几个村干部做不了主。A村××老村干部介绍说,村里召开过全村会议,号召村民团结一致,并以村干部家人相威胁来阻止签字领钱。其次,动用人力进行阻挠。在政府用地奠基仪式上,发动群众进行阻挠,对工程的奠基造成了影响。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对相关人士也动用了警力。
农民失利后,便进行一系列的上访,先后上访过县政府、市政府、区政府,甚至是中央,结果中央要求其到地方解决,地方则相互推诿。县政府先后多次做思想工作,大部分农民无奈了,只有妥协,他们领取了补偿费并建设住房,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部分村庄依然挣扎,他们知道不公平,但缺乏正确可行的维权手段,至今还处于不接受的抗争状态。
总体来说,农民对失去土地的利益受损,采取了非法抗争和合法抗争两种手段:
(1)非法途径抗争当失地农民的愿望和要求未达到预期结果,便会采取滋事骚乱行动,如在政府奠基现场使用暴力,对相关人员进行人身攻击等。但结果适得其反。政府动用了警力进行压制,逮捕了相关人士并追究其责任。
(2)合法途径抗争合法的抗争是指失地农民通过正式的体制内途径所进行的抗争行动。从现实情况来看,这种抗争方式是失地农民维权抗争的主要途径,其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运用社会网络。在社会危机时刻,凝聚力合成性更高,形成速度也更快。失地农民众多,面临问题相同。因此,利益群体很快就能形成。一旦失地农民结成利益联盟,在利益争取过程中,便容易取得成功,加之集体行动影响力大,也更容易引起政府的关注。二是寻求社会帮助。首先,采取上访。在××县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利益得不到合理补偿,首先想到的就是上访。上访先从基层政府开始,问题没有解决,则继续向上一级上访,直至上访到中央,但其答复是“地方解决”,地方则互相推诿;其次,媒体帮助。××县征地暴力事件发生后,记者亲临用地现场,并在网上公布政府征地的视频资料;最后,采取法律援助手段。××县发生征地暴力冲突后,村民也曾聘请过律师,但由于事情的发展较为复杂,几经曲折后,律师与村民解除了关系。对于以上农民的合法途径抗议,政府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应付、推诿与不作为。应付是与农民代表进行交流、协商,力图以“推诿”的态度来否定问题的存在。久而久之,部分农民无力抗争,只能是妥协。
2.3 基层政府与失地农民利益博弈的结果
基层政府与失地农民的利益博弈实质上是权力、信息和资源的较量。农民群体文化素质较低,处于信息化边缘,缺乏最基本的关于自身利益的征地政策信息;而政府作为中央信息通往农民的主要渠道,具有执行政策的权力,掌握着更多的资源和信息。这种权力、信息、资源的不对等,在博弈中容易造成政府对部分信息的垄断。处劣势地位的农民往往只能被动抵抗,无力于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政府主动出击,有时以推诿、不理会来漠视问题的存在或让时间来冲淡农民的不满,最终在博弈中获胜,达到不公平、不满意的平衡。因而双方在博弈表中更多是处于C状态。
3 几点思考
(1)失地农民文化素质低、思想落后是导致不公正、不平等博弈结果的一个因素。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农民群体政治参与意识淡薄,他们缺乏科学的维权方法与途径,当自身权益受损时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护,要么听天由命,要么莽撞行事,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加大了与政府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农村地区经济、物质、文化等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
同时,落后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失地农民的观念。他们将征地补偿作为唯一的保命钱,除现实生活困难外,他们无法从支持城镇化的角度去配合政府一系列的征地工作,也难以从长远的角度认识到城市化将给自己带来发展和机遇。
(2)在征地过程中,信息传播途径不通畅也是导致基层政府与失地农民的利益博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能够形成一种公开、透明的信息传播制度,那么双方之间的矛盾关系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消除或弱化。
(3)在博弈过程中,政府由于制度化力量的保障,处于一种天然的优势地位,所以政府在博弈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动用过多的资源,博弈成本很低;而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人”观念深入民众,农民日益缺乏组织性和集体力量,当集体利益受损时,缺乏团结统一的抗争,在博弈过程中易处于劣势地位,博弈成本高,因此较易屈从于政府力量。
(4)在征地过程中,涉及的不只是基层政府与失地农民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还牵涉到开发商这一“隐身”主体的利益。只不过由于市场力量被扭曲,导致在征地过程中开发商无法作为一个正常的主体,以市场化的方式与农民进行谈判,因而三者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便形成一种扭曲的“三角博弈”模式。
本文以政府征地为出发点,对我国现行条件下基层政府与失地农民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进行探究,针对二者在权力、信息和资源上的不对等性,认为基层政府在利益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最终导致一种不公平、不满意的均衡。为了构建基层政府与失地农民和谐的利益关系,促进农村发展及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应该加强双方核心利益沟通,健全法制和监督机制,实行征地市场化运作,达到双方的利益共赢,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及工业用地的增加,在土地征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剖析了基层政府和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及利益互动关系,并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基层政府,失地农民,利益,博弈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78407.htm.
[2http://baike.baidu.com/view/18930.htm.
8.盘点共同利益 把脉中美关系 篇八
正如胡锦涛主席所强调的,中美关系对双方而言均十分重要:“长期以来,中美两国人民一直相互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友好的感情。中国人民欣赏美国人民的开拓进取精神,钦佩美国人民在建设国家中取得的骄人业绩。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美合作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也把目光投向中国,更加关注中国的发展进步。”但中国的崛起也引起了美国某些利益集团的不安,他们抛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以及种种妖魔化中国、遏制中国的主张和做法,为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了障碍。
胡锦涛主席指出,中美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互利合作是两国的正确选择,我们应该以宽广深邃的战略眼光、以互利共赢的时代思维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确保两国关系沿着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正确轨道稳定发展。针对美国社会对中国崛起的反应,胡锦涛主席宣布,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坚持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负责任、建设性的作用。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中,胡锦涛主席介绍了中华文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传统理念,表达了中国“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真诚愿望。
美国作为超级大国,长期保有惟我独尊心态,加之国内政治的地方化色彩,国民的国际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国际交往中某些令他国不快的做法部分原因是肇始于对他国的误解。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从中华文明历史流变和现实发展的角度,向美国人民阐述了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前进方向,既介绍了中国从清王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解放历程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又说明了当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理念所蕴涵的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和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为美国人民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消除以往的误会和隔阂开辟了道路。
中美两国近年来经贸往来和社会交往日益频密,目前需要稳定两国“利益攸关”的紧密合作关系。美方常借人民币汇率、中美贸易失衡、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向中方施压,其实一个硬币必有两面,以贸易失衡而论,它使美国得以消费中国制造的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实质是中国的部分资源转移到美国,弥补了美国的储蓄不足,如果没有中国在低附加值产业做贡献,美国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也难以为继。胡锦涛主席从“双赢、互利”的立场出发,指出中美双边经贸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也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经济发展,而且是中美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础,提出了“把握机遇,开拓思路,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基础”的建设性主张。
9.屈臣氏客户关系管理报告 篇九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零售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各个零售企业竞争激烈。目前,屈臣氏是中国零售行业的领先者,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连锁店。零售作为一种服务性产业,客户是产业生存发展的基础,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可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屈臣氏的成功与CRM的实施管理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分析屈臣氏集团的市场现状,从而给屈臣氏的CRM工作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最后,针对屈臣氏客户关系管理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并评估实施效果。
前 言
屈臣氏集团创建于1828年,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的子公司,凭借和黄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灵活的经营理念,在亚洲迅速崛起,成为家喻户晓的零售品牌。目前,屈臣氏在中国20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1000家店铺和三千万名会员,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连锁店。屈臣氏集团涉及的商品包括有保健产品、美容产品、香水、化妆品、食品、饮品、电子产品、洋酒及机场零售业务。本文主要通过对屈臣氏市场环境、目标客户和目标市场等现状方面的分析,从而给屈臣氏的CRM工作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给企业的相关部门作出相应的决策分析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评估是本文的主要结构。
一、现状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
从政治法律角度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日化行业带来了商机:“十五”规划提出发展包括日化在内的轻工业从2011年4月1日起取消护肤护发用品的消费税,高档护肤品的消费税率从8%上调至30%,国家不断出台规范日化行业的相关法律,政府主管部门的更迭也会带来个人护理及保健品行业的先变法,如法规规定保健食品不能用于宣传治疗作用。2.技术环境分析
从技术环境角度分析,追求可持续发展是技术创新的源泉,而环保节能也推动了屈臣氏进行技术创新。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所有从事保健品生产的中国企业都应该清醒认识到未来日用品、保健品竞争核心必将是科技含量,加强科技是必要的。3.社会文化环境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我国日化市场从以城市为主向城乡并存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消费观念也得以改变,促进了对个人护理和保健方面的消费。而屈臣氏公益在中国的企业形象良好,取得社会巨大反响,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了很多顾客的拥护和顾客忠诚。4.经济环境
我国人口众多以及人民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个人护理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社会生活的变化促使了个人护理及保健品强劲势头。
(二)微观环境分析
1.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商威胁手段主要是提高供应价格或者降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原材料供应上看,人们倾向使用天然成分护肤产品,从陆地到海洋,从植物到动物,各类天然成分应有尽有,许多产品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不强。2.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
现代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的产品,消费意识高涨,资讯透明化让消费者在各企业之间比价更方便,屈臣氏采取的是物有所值、物超所值的低价策略,价格具有竞争力。屈臣氏还选择了消费者购买最频繁、对购买支出影响最大的多种保健和美容护肤商品
进行让利,使平均价格低于市场价格。3竞争者的威胁
行业现有企业的反击。屈臣氏、万宁、康是美都有自有品牌,它们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错位竞争,行业内竞争非常激烈。4.替代品的威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对护肤品的需求可以转变为对药物的需求,屈臣氏的发展要注意应对各个替代品的威胁。
(三)面临的机遇
1.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迅速发展,使已进入电子商务平台的屈臣氏拥有更多的销售机会。
2.女性在保养品方面购买率高,一般女性花费在美容保养品上每一年的花费可达到数亿元,屈臣氏的发展空间拥有无限潜力。
3.屈臣氏集团资金力量雄厚,发展形态良好。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消费者享受购物乐趣,对店面的装潢与商品的陈列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四)面临的挑战
1.对于屈臣氏来说,产业性能相近的竞争者很多,如便利店、药妆店、量贩店、超市等,还有一些品牌如莎莎、万宁、康是美都是其强大竞争对手。
2.消费者对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消费者角度看,企业品牌对于顾客来说不只是商店的一个名称,更是一种文化,是直接影响购买行为的一个因素。
3.市场的竞争加剧,屈臣氏不得不创新经营模式,服务推陈出新,规模扩张,同时还要保证质量。
(五)市场细分、定位和目标客户特征
屈臣氏是以“健康、美态、快乐”三大理念为主题的个人护理经营门店,使其“个人护理专家”的身份深入人心,以致于人们一提到屈臣氏便想到“个人护理专家”。以年龄、性别来划分屈臣氏主要是以女性消费群体为主,目标客户群锁定在18-35岁的中产阶级女性,因为她们注重个性,拥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并愿意以较高的代价追求舒适的购物环境。屈臣氏所卖的商品也以女性商品为主,如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时尚饰品等。
二、问题分析与实施CRM目标
(一)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会员管理制度不成熟。屈臣氏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采用会员管理制度,通过会员管理制度把目标客户锁定,进行长期、稳定和深入的交易,并有效致力于为自己目标客户提供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屈臣氏会员管理操作方式和大部分超市一样,首先由店面专门的会员卡推广人员向消费者推广:办理会员卡仅收工本费1元;会员卡不设有效期;实行积分制,每次消费10元积一分;与一般超市不一样的是屈臣氏的会员卡还可以享受更多的优惠,如每周推出数十件贵宾独享折扣商品、低至额外8折折扣、积分满200分可以兑换礼品或抵用现金券等。随后现场填写入会申请表格,屈臣氏工作人员把顾客相关信息收集到网络后台服务中心,以便以后的管理分析。但由于屈臣氏在采用会员管理制度时候没有做系统的CRM分析,缺乏对客户心理的详细了解,单方面从企业各种价格优惠策略入手,所以在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成本之后,屈臣氏的第一代会员卡的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没能实现预期的销售增长。
(二)原因分析
基本原因:1.屈臣氏的顾客大部分是18-35岁左右的女性,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对个人信息比较敏感,对于一些精准信息比较反感,她们不愿意在公众场合填写个人信息。而屈臣氏是与普通超市不同的,它以“健康、美态、快乐”三大理念为主题的个人护理经营门店,屈臣氏必须要得到顾客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确定更精准有效的促销等推广活动,以此来维持客户关系以及吸引新客户。
2.大多数研究发现,免费的卡很难获得顾客的珍惜和利用。与大多数零售企业发放的会员卡一样,屈臣氏办理会员卡仅收工本费1元,会员卡的包装和制作较为简陋,“低门槛”的会员进入制度以及简陋制作的会员卡对于追求个性、年轻、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的目标客户来说,同质化的客户关系管理制度反而让她们觉得这家店很档次低,免费的会员卡无法使她们有想要拥有的欲望,更不会得到她们的重视。
3.大多数消费者更是反应“购物会员卡积分成鸡肋”,很多商家包括屈臣氏会员卡所谓的积分兑换,礼品根本不值一提,都是廉价且不太用得上的东西,毫无吸引力可言,而积分换购的商品种类有限,挑选余地太小。屈臣氏的会员积分有效期是次年12月31日,逾期积分便强制清零,这对于很多时间性强、迷糊的客户来说是很不愿看到的,大多数消费者对这种逾期积分清零的条款更是觉得不太合理。
根本原因:1.屈臣氏同质化的客户关系管理制度毫无特点,对客户没有吸引力。2.消费者对会员卡制度上的一些抱怨反应了会员卡存在的一些问题,屈臣氏未能
以“客户满意”为中心,未能站在消费者立场在盈利的同时也做一些让利,让消费者感受到做为老客户和忠实会员的一些实际的优惠待遇。
(三)CRM目的及达成的目标
1.客户信息整理:CRM系统通过对客户数据信息的获取、识别、过滤、分析,挖掘出对企业有价值的客户数据信息,多角度把握客户需求,全面透视客户情况。
2.维持老客户:根据CRM信息数据库较全面掌握客户信息,分析老客户购买需求,避免造成重复推广而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为企业节省不必要的推广成本并挖掘新的销售机会,增强客户购买欲望,提高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减少客户丢失。
3.拓展商场:经过CRM已有的客户信息,企业能够经过客户挑选条件快速寻找到产品销售特征,如迅速找出最畅销的商品、最有争议的商品等等,根据产品的不同特征与销量的内在联系以及产品总体发展趋势,能让企业更快地知道市场需求,然后为商品部分提供更有价值的商品信息,提出更符合客户的实在需求,进步推广活动的效率,更快更准地拓展企业占有的商场。
4.保证服务质量:帮助企业从收到客户的服务请求开始,全程跟踪服务任务的执行过程,并对客户反馈的信息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使企业对客户的满意度了如指掌,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和完成质量。
三、CRM方案设计及实施过程
(一)CRM方案设计
1.录入CRM数据
屈臣氏的顾客大部分是18-35岁左右的女性,客户信息资料的填写除了在门店当场填写,针对不愿在公众场合公开信息的客户,屈臣氏采用线上注册会员卡资料奖励积分的方式,收集完整且准确的信息,把信息录入CRM信息数据库。2.软件系统选择与开发
在CRM信息系统管理方面,针对企业客户和一些VIP会员,通过East Fax传真系统来实现对客户的一对一管理。而针对大众消费群,屈臣氏主要采取POS系统进行数据采取。在收集到的个人信息之上,IT部门开发“促销引擎”系统,该系统是专门针对顾客各种消费情况而推行不同促销方式,比如根据每个购物篮总价值、某特定品牌的数量或数额、消费等级促销等等方式,为会员采取多倍积分、现金减免、折扣、赠品等多种方式。
3.IDIC分析
从购买行为辨别、找出和了解客户,掌握资料。进一步将客户依照对企业的价值加以分析和分类,设法留住有价值的客户,同样不招惹、照顾好无价值的客户。和客户互动、对话与交换资讯,更容易掌握客户需求。4.利用CRM数据分析技术,进行CRM需求分析
屈臣氏根据对客户消费行为的追踪,从而了解消费大众的消费取向。在对女性顾客购物习惯的分析之上,屈臣氏发现女性喜欢在自己生日时候买东西“奖励自己”,为此在会员中推出了生日月双倍积分的制度,而女性顾客多半喜欢结伴逛街的特征,屈臣氏也推出了买两件商品享受折扣等促销方式,更根据女性的偏好,开发自有品牌、推出“hello kitty”等特有产品。5.描摹客户购买模式,实现共同成长
屈臣氏通过CRM信息的管理,分析会员随着年龄增加会对商品的类别发生购买的变化。比如20多岁的会员喜欢购买面膜等保养品,而随着年龄增长则会对葡萄籽片等营养品更为关注。描摹成长中的客户购物模式,和他们一起成长,如根据客户需求有针对性的购入客户想要的商品、对门店销售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等,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多优质、贴心的服务。
6.换购活动给予客户提供更多的让利
屈臣氏采取与供应商协作,让其提供部分换购品和利用自有品牌的商品做换购品。一方面能确保换购品质量,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另一方面为店内的供应商品牌产品做了很好的宣传,最终实现自身与供应商的共赢。而采用自有品牌的商品作为换购品,对屈臣氏本身而言有很好的降低成本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其自有品牌的知名度。
7.精准有效的“个性化”短信促销
屈臣氏提供针对个人的美容健康服务咨询,实现对更多增值领域的挖掘。同时,针对次年年底会员积分清零制度,屈臣氏可以选择给每一个持有会员卡的客户提前发送提醒换购信息到客户手机上,减少客户的抱怨,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CRM实施
1.组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企业最高管理层的全力支持;员工观念和素质的转变;组织和业务流程的变革;资金和资源配置的到位;实施规则和范围的界定;隐私问题和原则的执行。
2.根据CRM方案设计,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步骤:企业的定位和价值主张;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团队;制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计划;分析客户需求,初建企业信息系统;选择合适的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变革企业的组织结构,再造工作流程; 组织培训,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转;运行、评估、维护和改进系统。
四、效果评析
屈臣氏利用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深度研究目标消费群体心理与消费趋势,品牌产品从品质到包装全面考虑顾客需求,同时降低了产品开发成本也创造了价格优势,为自己培养了强大的忠诚客户群体,使得其在竞争激烈的零售业界能迅速发展。屈臣氏实施CRM系统后具体表现为:促进了屈臣氏维持和获取客户的能力;最大化每个客户的声明周期价值;在不增加服务成本的情况下提升服务能力;使屈臣氏在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总 结
保持和发展客户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它存在于各级供应链中。通过对屈臣氏CRM的分析,认识到CRM在企业战略管理中有着重要意义:首先,CRM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业务处理流程的自动化程度,实现企业范围内的信息共享,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使企业内部能够更高效的运转。其次,有效实施CRM可以拓展市场,扩大企业经营活动范围,及时把握新的市场机会,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最后,有效实施CRM可以保留客户。客户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同企业进行交流,方便的获取信息得到更好的服务。客户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可帮助企业保留更多的老客户,并更好的吸引新客户。因此,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关注“客户满意度”的问题,要把CRM的思想贯彻到企业应用策略中去,注重每一次的交互过程中客户体验对于企业将来的利润和收益的作用与影响,并且通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承诺和识别与客户建立的一种良好的关系。
参 考 文 献
[1]朱亚立.给客户真正的关怀[J].IT经理世界,2004,(14)
10.利益关系者管理报告 篇十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高中政治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内容
(2)根据课文内容收集相关时事材料 教学课题
知识目标
了解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识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原因、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理解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理解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必须尊重他国合理的国家利益。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中美两国交往中合作和冲突的典型事例,说明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分析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2《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本节课框题下设三目。第一目“国家交往剪影”是情景导入,通过五幅有关国际关系的内容与形式的图片及文字介绍,引导学生感悟,探究国际关系的内容与形式的知识。第二目“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是情景分析,是对课程标准规定关于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的知识点的系统表述。阐明了国际关系的含义,国际关系的内容,形式及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际利益。第三目“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是情景回归,意在明确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中国通过壮大综合国力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抵制外国的干涉等努力,维护我国国家利益。通过这一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国家力量也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而更重要的是明确中国只有通过增强国家力量才能有效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讨论法 网上资料查询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 胡锦涛同志出席G20获成功 维护我国重大利益
学生: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出本课重点,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授课
(一)国家交往剪影
教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网络,根据材料思考下面问题。
【合作探究】:材料中的国家与组织为何能达成一致?反映了国际关系的哪些方面的关系?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然后进行交流展示,小组间相互补充。
教师归纳:当今国际社会,国家之间的交往频繁而广泛,有政治、经济方面的,也有文化、军事方面的,决定它们之间关系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
(设计意图:列举学生所知道的近期国与国交往的事件,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出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教师:让我们一起进入百度贴吧,来讨论中美关系
【合作探究】
中美关系的状况是怎么样的?其决定因素是什么?
学生:围绕问题,对探究结果分小组进行交流展示。
11.诚实信用原则的利益平衡关系 篇十一
关键词:诚实信用 本质 利益平衡 意志
1 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
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准则,其基础是道德伦理的规范。从其本质上来说,该原则实际上就是一个道德规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好与坏都是依据这个准则进行比较的。所以,我们可以断言诚信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基石,实现当事人各方利益均衡的意愿,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稳定,促进现代社会和谐发展。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受道德伦理和法律条例双方面制约的。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在从事各种活动中需要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民事法律行为处于诚实信用原则之下。《合同法》第6条明确地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以上法规对诚信原则进行了规定。但是,法律是不是要求当事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将所知道的一切情况和盘托出呢?有必要进行深入思考。
2 诚实信用原则的关键:该讲的就讲,不该讲的就不讲
无可非议民法的基础是诚实信用原则,此原则的确定说明了道德准则已经成为法律条例的重要影响因子,并很有可能使之演变成为法律规范,首先应用在了合同活动过程。诚实信用原则也是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在民法领域的体现,使得诚实信用原则成为司法领域的最高准则,被称之为“帝王规则”。作为法律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司法过程中,如果遇到没有具体法律规定或规定不完善的案件时,就可以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来进行审理、判决案件。但诚实信用是有保留的,不是要求当事人将自己的及自己知道所有的事情全盘的、毫无保留的讲给对方当事人听,要求当事人对那些如果不讲就会损害对方利益的事情,要求都要讲,相反如果讲了就会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就没有必要讲。即该讲的就讲,不该讲的就不讲。该讲的就是对方当事人有知情权的那些事,不该讲就是自己有秘密权、隐私权的那些事项。该讲不该讲的标准是法律的规定及利益衡量。它既要求当事人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滥用权利,不损害他方的合法利益,也要求在履行义务上不欺诈,严格遵守诺言;要求当事人既依约定履行主义务,也应依要求履行附随义务。
3 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我们所说的主体间的交易关系,通常是指各交易主体因对不同利益的追求而产产生的,然而在利益不同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矛盾体进而引发冲突,这时诚信原则就可以发挥其作用了,它能使当事人间利益冲突和矛盾得以调解。诚信原则所调解的既包括当事人间的相互利益又包括调解当事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间的冲突,这就规定当事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要懂得遵守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不能从事一些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事情。一方当事人在进行民事活动,追求自身利益时,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是需要收到保护的。与此同时,法律也不主张一个人损害自己的利益,去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在一般条款说的框架下,我国形成了诚实信用原则理论。其被定义为是一种各方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平衡双方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平衡的立法者意志,是立法者实现以上三方利益的基础所在,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1]“诚实信用原则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社会间的利益关系,他被认为是实现以上关系的工具。”[2]当事人在实施民事活动时,主观上不存在损害他人的利益的恶意、客观上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那么就是诚实信用原则的体现。
4 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要求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的重要工具,体现在合同订立、履行和终止的各个阶段。要求当事人从订立到履行的全过程中,各方当事人都应遵守承诺,严格履行义务,不允许利用私权逃避义务。总而言之,诚信原则主要有以下内容或者要求:
4.1 在订立合同时,对涉及对方利益的事项,应诚实坦白,不允许有任何欺诈行为。这就需要当事人拥有诚实、守信、善意的素质。换言之,当事人在思想上都需要诚实守信,并且应该按照这个原则处事。如果思想意识是好的,但因过失不能说出真相,也不视为是违背诚信原则的。采取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属无效合同或可撤销合同,这就要求在签订合同的過程中,当事人应实事求是地介绍有关情况,不得弄虚作假、欺骗对方。
4.2 在履行合同过程中,要做到诚实守信,严格履行义务。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①当事人进行交易时,应面对事实,不允许欺骗行为的出现。在当事人签订协议后要严格按照协议规定,如有违背都视之诚信缺
失。
②当事人在使用权利及履行义务时应该善意遵循,不允许逃避、钻合同空子行为的出现。
③当事人不得故意曲解有关合同条款,钻合同条款不完善的空子,损害对方当事人的权益。在一些合同中,由于一方当事人的疏忽或缺乏经验,可能使签订的合同的条款欠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应本着诚实善意的原则,理解和履行合同,而不得借此做出损害对方当事人利益的行为。
总之,诚信原则要求当事人要严格履行合同中的条例,这就是诚实信用原则的体现,它能为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和道德约束。
参考文献:
[1]徐国栋.《诚实信用原则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第2页.
[2]郑强.《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12.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分析 篇十二
农用地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转为建设用地, 必须先通过征收或征用的方式将其转为国有土地, 再由国家出让或划拨给用地者使用。整个农地流转的过程可分为土地征收阶段和土地出让阶段, 即国家征收农民的集体土地,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发生转移, 用地者再申请使用国有土地。这个过程的利益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集体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土地开发商或其他用地者三类, 如图1所示。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农用地流转的过程实际就是买卖双方为达到一种利益平衡而进行的市场行为。在土地征收阶段, 政府是买方, 农民是卖方, 买方期望以最低的征收价格获取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土地, 卖方期望通过一定的土地换取最高的收益。在土地出让阶段, 开发商是买方, 政府是卖方, 买方追求的是以最低的价格获取期望的土地, 卖方追求的是以最高的价格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在这个利益关系中, 政府还可以更详细的划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二者的利益取向也不完全相同。
土地征收过程中, 农民集体通过“出卖”土地获得补偿收益, 政府通过低价征收、高价出让的巨大差额获得收益, 开发商通过开发利用土地巨额营利。但是, 征地收入在各个利益主体的分配上出入较大。目前关于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格局为:出让金30%上交中央财政, 70%归地方政府, 土地划拨的收入及税费收益则完全归地方财政所有。据测算, 土地增值收益在农地所有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比例接近为1:1.47:3.44。随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的实施, 各地普遍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手段出让土地, 土地市场交易价格大多会超出底价。由于溢价出让土地的收益分配目前没有成熟的制度规定, 作为土地出让执行者的地方政府实际获得了由于城市增长带来的大部分土地增值收益。收益分配的不均衡直接导致两个方向上的博弈关系:纵向上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以及地方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博弈, 横向上有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本文忽略掉开发商或其他用地者与其他主题间的博弈关系, 主要研究土地征收过程中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个体间的竞争和利益关系。
二、土地征收中的利益关系主体
(一) 中央政府
中央政府在土地征收中的目标主要是既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又要满足维护社会稳定性和保证国家健康发展的需要。目前的征地制度能给中央政府带来的预期纯收益等于预期收益与成本的差。
征地制度给中央政府带来的预期收益 (CR) 包括:增加财政收入 (CR1) 、加快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经济文化效益 (CR2) 、提高地方政府积极性带来的经济发展 (CR3) 。成本 (CC) 包括:解决征地过程引发社会危机成本 (CC1) 、解决征地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所需的费用 (CC2) 、监管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所需费用 (CC3) 、挑选开发商的冒险成本 (CC4) 、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所需费用 (CC5) 。征地制度能给中央政府带来的预期纯收益:NRc=CR-CC=CR1+CR2+CR3-CC1-CC2-CC3-CC4-CC5。
因此, 中央政府为了追求纯收益最大化, 就需要提高收益, 并且尽可能的降低成本。
(二)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既是土地征收过程中的管理人, 也是使用者, 同时还是出现土地问题时的最终裁决者。土地出让收入占土地财政收入很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地方政绩, 地方政府很可能会出现不理性的强征行为, 追求土地征收收益的最大化。
目前征地制度给地方政府带来的预期收益 (LR) 包括:便于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 (LR1) 、“招拍挂”土地获取出让金 (LR2) 。成本 (LC) 包括:征地费用支出 (LC1) 、解决征地过程中出现的冲突成本 (LC2) 、计划执行风险成本 (LC3) 、执行中央政府征地制度改革所需成本 (LC4) 。征地制度能给地方带来预期纯收益:NRL=LR-LC=LR1+LR2-LC1-LC2-LC3-LC4。
地方政府要获得征地收益最大化, 就需要通过压低成本来实现, 其中征地费用支出占最大比例, 地方政府会尽量压低征地补偿费用。虽然这种做法能够使地方政府从征地过程中获得更大收益, 但容易引发被征收地农民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纠纷。
(三) 集体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
目前的征地制度给集体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带来的收益 (PR) 包括:征地获得的补偿 (PR1) , 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以及社会保障费用等。所需支付的成本 (PC) 包括:失去土地后可能成为“三无” (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 的风险 (PC1) 、丧失中央政府惠农政策带来的收益 (PC2) 、作为弱势群体为维护土地权益所需的费用 (PC3) 。集体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的纯收益:NRP=PR-PC=PR1-PC1-PC2-PC3。
由于集体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在知识和生存技能方面的弱势地位, 土地可能成为他们唯一致富或是优化当前生活状况的方式, 丧失土地后, 征地补偿获得的收益或许能够短期维持他们的生活, 但是他们已经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具, 未来无法得到保障。因此集体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会竭尽所能争取更高的征地补偿费用。
三、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关系
(一)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中央政府通过对预期纯收益URc是否大于0决定是否批准征地项目。URc>0, 批准征地;URC≤0, 不批准用地。中央政府想要从征收过程中提高收益, 还需要利用其主导地位, 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完善当前征地制度, 在提高政府所获收益的同时尽可能的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 减少征地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从而减少为解决冲突所需支付的费用。但是中央政府在推进制度改革的时候, 地方政府存在着支持或是不支持的态度。如果地方政府通过判断确定改革不会给地方带来更大的收益甚至降低其预期收益, 他们就不会浪费成本去创造新的征地制度或是推动实施征地制度的变迁。
另外,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逐利倾向日益严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土地出让收益的严重依赖, 一方面累积了财政风险, 更重要的是政府财政逐利倾向的加强, 强烈刺激了政府的征地意愿, 使得政府在征地制度体系中的裁判地位的公正性受到质疑。政府一方面不理性地压低农民补偿导致农民维权抗争行为不断加剧, 另一方面会无节制地征收土地, 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这里假定被征土地为耕地) , 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二) 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地方政府通过判断预期纯收益NRL是否大于0决定是否实施征地。NRL>0, 实施征地;NRL≤0, 不实施耕地。当更多的地方政府加入到招商引资的行列时, 地方政府间不可避免会展开激烈斗争, 以土地超低价转让和土地过度非农化的方式吸引外部资本投入。
刘吉军等在研究中假定只有地方政府1和地方政府2, 根据地方政府间的库诺特竞争模型推出关系式:
其中q1和q2分别为地方政府1和地方政府2的土地非农化数量, T为一定时期内的资本总量, c1和c2分别为两个地区单位面积征地成本, δ1和δ2为两个地区的资金投入产出系数。
这两个关系式表明地方政府土地非农化数量要受到竞争对手征地成本和资金产出系数的影响。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 土地非农化数量随着竞争对手征地成本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竞争对手资金产出能力的增加而减少。
假设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成本和资金产出能力上不存在差异, 且与中央政府相同, 存在关系式:
其中Q、T、R、C分别表示土地非农化数量、资金总量、资金产出系数和单位面积征地成本。很明显, 地方政府非农化数量 (QL) >中央政府非农化数量 (QC) , 说明地方政府间的过度竞争造成了土地的过度非农化。
(三) 地方政府与集体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博弈
地方政府追求以最低价格征得期望数量和质量的土地, 最直接的途径就是降低被征地农民的补偿费用。图2显示了理想化市场条件下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和政府之间的竞争均衡。横轴Q表示拟征收土地的数量, 纵轴P表示被收土地的单价, 曲线S为土地供给曲线, D为土地需求曲线。
忽略地方政府和农民双方的议价能力, 以及农民通过维权行为提高征地补偿等影响因素, 图3显示, 供给曲线S呈现递增规律, 即随着征地价格的提升, 农民愿意提供的土地数量越来越多 (这里假设农民拥有足够数量的土地) 。需求曲线D呈现递减规律, 即随着征地价格的提升, 政府愿意征收的土地数量越来越少。在E点达到均衡点, 代表最具效率的结果, 此时的最佳征地量为q, 最佳征地价格为p, 均衡交易额为多边形OpEq的面积S。
但是均衡状态只是在忽略其他影响因素时的理想状态。地方政府和农民通常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出现不理性的决策, 难以达到均衡状态。地方政府既是管理人又是决策人的双重身份致使农民难以在这场博弈中获胜, 因此仅就地方政府的不理性状态作分析。
如果地方政府的征地补偿预算R大于均衡交易额S, 交易达到均衡状态, 交易体现效率原则。这种情况不会导致征地纠纷, 地方政府和农民都是满意心理。
如果R小于S, 且地方政府不仁慈, 仍然希望征得数量q的土地, 地方政府就会通过压低补偿费用p至p’ (p2
四、结论
第一, 土地征收不仅是农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 也是各个主体间利益关系重新调节的过程;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并也正是在这些利益主体间博弈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发展的。
第二, 各利益主体之间产生博弈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利益的趋势, 每个主体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其他主体发生矛盾和竞争, 不过正是在不断的解决矛盾和相互竞争中推动改进征地制度, 权衡各个主体的利益, 维护社会的稳定。
第三, 明确征收土地权限的适用范围、规范政府征地行为, 明确各博弈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重点。
第四, 保护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权益, 既要从明晰土地产权、强化土地行政执法开始, 提高土地征收补偿标准, 切实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摘要:由于我国征地制度的不完善, 土地利益关系的混乱, 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严重。文章采取库诺特竞争模型、比较法对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做分析, 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个利益主体得出三者之间的相互博弈关系, 归纳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土地征收,利益关系,博弈关系
参考文献
[1]、刘锦, 马晓玲, 胡刚.中国征地制度改革:基于网络治理的途径[J].中国土地科学, 2010 (5) .
[2]、刘吉军, 许实, 马贤磊, 陈健.土地非农化过程中的博弈关系[J].中国土地科学, 2010 (6) .
【利益关系者管理报告】推荐阅读:
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09-28
教育领域损害群众利益专项整理自查报告06-09
利益分析法09-13
员工关系管理诊断报告07-15
部门利益至上整改措施08-16
岗位利益冲突风险防控11-27
构建集团利益共同体08-27
浅析:谁出卖了公司利益11-08
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11-15
研究者研究利益冲突声明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