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向“不确定性”开放(共9篇)
1.让教学向“不确定性”开放 篇一
向名师学习如何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活的灵魂。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确定教学目标的能力是教师的一项最基本的能力,也是从事这一职业的最低要求。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明确了,即确定了一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什么。这一问题解决了,怎么学的问题及其他问题将不难解决。那么,教师该如何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根据是什么?我以为教师要在把握新课标、单元教学要求以及课后思考与练习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对课文的解读、理解,在综合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就能提出比较合适的教学目标。就像余映潮老师所说的那样,“一位语文教师如果对课文有独到的或者深透的感受,又关注到课文单元教学的要求,就能上出自己心中比较满意的课。”
以李镇西老师执教的《致女儿的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我们先看本课所在单元的单元提示:
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无数先哲呼唤自由和正义,倾诉对艺术的深切感悟,诠释亲情、爱情的本质。虽然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里分别诉说着各自的事情,言辞或激烈,或平和,但是,对人类的关注确实相同的。
学习这个单元,在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的同时,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
一、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二、联系全文,讨论下面三句话的深层含义。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三、作者在另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深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
现在,我们在反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这一单元的单元提示和本课的课后思考与练习。显然课程标准和教材落实在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理解什么是爱情?二是分析重点句子,品味、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再来看,李镇西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思考认识“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
2.体会用童话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学会前后照应、层层推进的叙述手法。
这三个教学目标,分属两个大的问题,一个是对课文主题“爱情”的理解,另一个是写法、技巧问题。目标2和目标3是对“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的落实和具体化,也是李镇西老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所设置的教学目标。这三个教学目标非常清晰明白、简洁具体、实在,便于学生理解和达成。
我们再来看窦桂梅老师主题语文的经典课例《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的单元提示:
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阅读本组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这段文字的一些信息,值得我们注意。“用语言进行交流”、“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仔细分析这些信息,不难发现它主要传递的信息就是:感受语言艺术,学习语言艺术,做到学以致用。
基于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教材安排了四道练习题:
1、先讨论怎样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再分角色朗读课文。
2、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燕子是怎样应对的?把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儿?
3、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语言是在交流,沟通中实现其价值的,因此语言也是富含言语情感的。在阅读中,一方面体味语言的涵义,另一方面又加深对语言、对文本的理解。其实,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文本感悟不断深入的过程。练习1就是引导学生去体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把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感觉,读出气势。在这种分角色朗读的创设情境中,学生自然就会“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对语言有了感受,自然就会体会到语言的妙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品味、体会,学生就能有自己的创见。可见练习2的设计显然是很确当的。“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思想的写照,在感受人物语言的基础上,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分析晏子这一人物形象,在分析的过程中,自然会被其精神感染、浸润。这是练习3 考查的内容。练习4则让学生思考晏子语言表达的效果。通过对练习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本课的训练重点:感受、品味语言的艺术魅力。
窦桂梅老师对课文的理解:
《晏子使楚》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本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全文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本文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材选入这篇文章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在此基础上,窦桂梅老师确定了本课的教学主题:尊重。
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相对而言是比较模糊的。它没有用具体、准确的语言来表述。教材在每一单元的单元提示里,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比较具体的细分,这是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的细化和落实。但是这种相对而言的具体化,细分到每一单元,再具体落实到每一篇课文里,又显得比较笼统了。这就需要教师在反复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挥个人才智,进行属于自己的创见设计,确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进而上出自己满意的一堂课。
通过梳理李镇西老师《致女儿的信》和窦桂梅老师《晏子使楚》两篇教例,我们不难发现确定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门径。显然,这对我们这些初入教坛的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有益的。
2.让教学向“不确定性”开放 篇二
一.作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
我们在前面已经论述了新课标下的作文具有开放的性质,在这里我们认为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也需要开放型课堂。语文课程倡导一种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课程,作文作为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要开放并富有活力。作文教学,不应限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活的教科书,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去开源引流,把作文教学向课堂外延伸。
一方面,加强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作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也是相等的。初写作文往往遇到想写却写不出的矛盾,原因就在于封闭性。许多学生整日在家庭、学校之间穿梭,生活的封闭性导致思维的封闭性。作文教学应始终向学生的生活、思想、认识、情感、志趣以及知识实际开放,向社会、学校、家庭开放,把学生的视野引入万花筒般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生活,力求使作文练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使作文教学的内涵与生活的内涵保持一致,通过开放,搞活作文教学,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除此之外,加强作文教学与社会综合实践的联系。作文来源于生活,实践是作文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去观察社会,到社会生活中去实践。社会生活为初中生写作提供条件和广阔空间,学生的社会实践锻炼了学生的作文能力,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学会了作文。
二.作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是每次作文训练的“将军”,站在三尺讲台上,对学生的作文训练“发号施令”,作文的思想内容如有“越轨”,则“格杀勿论”。学生成了教师作文教学的奴隶,学生的一篇篇书面文章则成了教师“口头谕旨”的一纸笔录。教师沉迷在“惟我独尊”的作文专制教学之中,从不思辨;学生束缚在“唯命是从”的作文命令性表达之中,“唯唯诺诺”。
我们常说,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一个墨守陈规的教师可能在一次次对学生答案的规范中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创新的意识。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从作文教学的“专制”角色转变为学生作文训练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作文教学的中心地位转变为一个参与者、合作者,成为与学生合作的好伙伴。完全体现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没有过去那种“师道尊严”。
一方面,要把教师的作文指导渗透到整个作文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是由于作文教学虽然重点在课内,却涉及到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所以完全可以深入学生生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通过共同活动尤其是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潜移默化地分层进行指导,其效果远远超过在课堂上的长时间集中指导。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发扬创新精神,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师要树立“教育者必须是创造者”这一现代教育观念,勇于在实践中探索,从封闭、单向、趋同的传统作文教学思维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自己探索创新的才能,设计出富于创意的作文教法,点燃学生作文思维的火花。同时,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发展学生作文创新思想的环境,让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传统的作文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教师在学生面前往往“惟我独尊”,这严重阻碍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亦步亦趋、唯唯诺诺,缺乏作文个性。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作文的个性,给其作文的创造力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有了宽松的作文课堂气氛,学生的作文思维冲突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作文教学要打破学生的被动局面,向挖掘学生作文潜能方面转化。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动地位,学生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即教师是作文的施教者,学生是被教师施于作文教学的对象,是为了教师作文教学的需要而配合作文的对象,学生则完全成为了作文课堂的附庸。由教师布置完作文题目讲解一番之后,学生或精心模写埋头苦干、或咬着笔头苦思冥想,或拿出作文书籍准备参考“克隆”一番,如此这般,学生根本不是在随心所欲,畅所欲言,而是处于十分被动的状况下“做文章”,学生的作文兴趣没有调动起来,作文潜能也没有挖掘出来。这是一种单调的、被动的作文训练方式,不利于活跃思维、发展能力。因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自主学习,自主作文。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作文时间,让学生自己操作、思考、想象、观察、实践,增加课堂上学生参与作文讨论、交流、充分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从“指令性”的写作困境中挣脱出来,从被动的作文状态中解放出来。把作文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作文潜能。
四.作文教学要由单纯的技能训练,向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转化。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中狠抓技能技巧的训练,把综合性极强的作文分割成若干条若干块。写作的技能技巧不是不要指导不要训练,问题是应放在怎样的位置上,怎样指导,怎样发挥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的作文应该是鲜活的,有灵性的,有真情实感的,有青春气息的。纯技能技巧的训练,抽掉了内容的真实、情感的真挚,搞文字上的排列组合,像窗花、纸花一样,感人的生命力没有了。虚话,假话,空话,不是发自肺腑的,从根本上违背了作文教学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本意。学生学写作,是学语言,学观察,学思考,是学认识生活,学审视美丑,学体验人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着力于学生作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五.作文教学要由纯粹的重视评定结果向重视作文过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作文教学中,只讲结果,不重过程。教师往往只关注本次作文结束之后,哪些学生的作文符合本次训练“要求”,哪些学生的作文合符教师的作文“规范”,哪些学生的作文写得离谱等等,然后,教师用红笔打个分数作出评定,下次作文训练之前再来个“宣判”,一次作文训练就此结束。
学生在拿到教师评定好的作文时,往往也只是瞧一眼作文分数后就把作文本扔在了一边,一次作文训练的过程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在不该结束之时就草草收场,作文基础好的依然能写出令老师满意的作文而傲然对待作文训练;基础差的依然在老师和同学的鄙视中写不出好的文章来而漠然对待作文训练。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作文训练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生作文的过程,包括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学生的写作情感,以及在作文教学中所培养和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具有全面关注学生作文全程的教学观念。即作文前搜集、积累作文材料的态度和办法,作文中对材料的驾驭方法和作文的真实情感、真切体验的表达,以及作文完成后“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保证作文质量的环节。
新课标下的初中作文教学改革作为一种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思想、理念,它将突破传统语文作文教学的“瓶颈”,开拓语文作文教学的视野,展现语文作文的“人文性”。将作文教学引向课改洪流之中,奔向语文教育改革的美好未来。在实施新课标下作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初中学生在作文时,不但学会了说真话、心里话,抒写真情、表达实感,作文时有话可写,而且还喜欢写,特别喜欢写日记给我看,与我用笔交流,不再恐惧“作文”;也喜欢相互批改,完全改变了过去的作文状况。有些学生搜集了几本厚厚的资料,有些学生写了几本厚厚的日记,有些学生发表了好几篇文章,有些学生好几次获得了作文竞赛的大奖。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分享到了无穷的乐趣。
俗话说,教学的改革是一项创新的艺术。我想,只要我们每个教师敢于去创新,善于去创新,大胆去实践,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语文教育的春天将更加明媚,我们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的艺术之花,将会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3.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计划 篇三
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计划
游戏:
(一)环境与材料:
成品玩具:娃娃家厨具,理发用具,超市用具,医院用具等;
低结构材料:各类积木、纸盒等;
辅助材料:蜡笔、剪刀、颜料、固体胶、汽车纸样、各色纸条等等。
(二)重点观察: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时的语言运用。
生活活动
(一)活动内容:
洗手
(二)活动目标:
洗手时注意水量,节约用水,且不淋湿衣裤。
集体活动——兔子先生去散步
活动目标:
1、2、能根据各种标志图案进行猜测、想象,了解他们与事物的关系。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萌发幼儿的安全意识。活动准备:PPT、记号笔、手工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标志图,说说标志图的意思。
1、你认识这些标志吗?知道他们的意思吗?
过渡:这些标志究竟有什么用,让我们一起走到故事里去就知道了。
二、阅读图书前半部分1、2、3、4、猜猜这会是谁的家?从哪里看出来的? 当兔先生看到标示时心里会怎么想呢?又是怎么做的? 兔先生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 哎呀呀!发生了什么事?兔子先生怎么了?它怎么会摔倒的?
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计划2010.12.31中一班
小结:原来刚才的标志是提醒兔先生当心滑坡、注意安全,可惜兔先生没注意。不知道兔先生摔下来后会怎么样?
5、哎呀兔先生又发生了什么事?刚刚摔好没过多久,怎么又遇到危险了呀? 过渡:看来这个坑洞实在是太危险了,如果其他小动物路过这儿也可能掉下去的,我们有什么好办法?
三、设计标志图
1、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绘画方式设计标志。
过渡:谢谢你们设计的标志图,相信小动物们看到了你们设计的标志图,再也不会掉入坑洞了。不知道掉入坑洞的兔先生现在怎么样了?
四、阅读图书的后半部分1、2、3、兔子先生摔倒了洞里看到了什么? 小老鼠会怎么说和怎么做呢? 你们听完故事后告诉我标志图到底有什么用呀?
小结:标志图指引兔先生怎样走提醒它注意安全,避开危险,标志图实在太重要了。
五、延伸活动1、2、你们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标志? 找找幼儿园里还有那些标志。
亲子运动会
详见计划
与家长交流
1、关心班级的网站
2、幼儿情况汇报
4.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 篇四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的决定精神,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体育资源,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就近、便捷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结合我校实际,现就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本着“在开放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发展”的方针,重在取得实效,让广大农民利用学校场地和设施,实实在在获得高尚的娱乐、健体和精神享受,促进全民健身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工作目标:
做到制度开放化、管理规范化、工作高效化。建立学校、行政村双向参与、互动发展的机制,营造人际关系和谐、文明风气充溢的良好环境。
三、基本原则:
1、学校资源公益性原则;
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原则;
3、既方便群众,又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原则;
4、整合开放、有序活动、安全第一原则;
5、责、权、利统一原则。
四、开放范围:
1、学校运动场地及设施,包括:篮球场、足球场和体育健身小区。
2、学校图书馆、阅览室
3、学校信息技术教室
五、开放资源和时间:
1、学校体育资源是指学校用于体育活动体育场地、图书室、计算机房等设施。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和课余训练的前提下,免费向社会开放。
2、时间:
体育场地:周六、日及傍晚18:00-19:30。
图书室(借阅):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五下午15:00-17:00。信息技术教室:每月第一周周五上午8:00-10:00。如遇学校大型活动及特殊情况时,学校须事先告之,可暂停开放。
六、管理办法
1、建立组织。
校长为领导小组组长,相关责任教师负责协调处理开放活动中的有关问题。
2、健全制度。
各开放点要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确保开放活动安全实施。
3、管理模式。本着因地制宜、有效管理的原则,要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和群众自我管理的作用,在开放期间,管理员要做好引导、服务工作,处理有关问题,有重大情况应及时与管理协调小组组长取得联系;活动结束后,管理员要负责做好开放日志的记录工作。
4、参与守则。在学校场地向社会开放的规定时间内,参与人员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学校的设备设施,注意个人习惯,不带有果壳的食物进入活动场所,不在活动场地大声喧哗,保持活动场所的文明、整洁和有序,注意运动安全,不搞危险性活动。
5.让教学向“不确定性”开放 篇五
实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
方案(试行)
三伏潭镇第一小学是 “三伏潭镇唯一有塑胶跑道的一所小学。学校在2013年投资40余万元兴建了一座占地7000平方米的一流的标准运动场。运动场内设标准田径场一个、标准足球场1个,运动场外还有篮球场两个,学校曾成功的组织和承办了“三伏潭镇第二届教师运动会”、三伏潭小学生篮球运动会”。
根据省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文件精神,为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满足学生的健身需求,缓解公共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开放原则
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维护校园环境,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以提学生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服务学生、方便学生,同时加强管理,确保安全,以达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目的。为了保证学校的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安全,维持开放场所的治安秩序,保护健身者的人身安全,我们本着保证教学、保障安全的原则,以“有限开放”为基本模式:开放时间与学校教学和学生活动错时进行;开放与教学区隔离的场馆;开放场地建设质量高、有保障的场馆;开放不易对锻炼者造成伤害的设施。
二、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分级管理
学校领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有责力行,修己达德”为中心,坚持以“从合格走向优秀,走向卓越,培养有中国灵魂全球意识的现代人”为方向,把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工作,列入学校工作流程。为了使学校教学和场地的开放真正落实到实处,学校于2013年9月成立了体育场地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总负责,副校长负责体育场开放工作和安全保卫工作,具体工作由学校体育组实施。
三、构建新型体育管理机制,提高体育投入产出效能比
为了规范学校体育场馆管理,学校制定完善的体育各项管理制度,构建了新型体育管理机制。
(1)一流的体育设施,开放的管理模式
体育场落成后,三伏潭镇第一小学极大地发挥了体育场的社会功用。体育场既是三伏潭镇第一小学师生上课和训练的场地,同时,也是三伏潭镇第一小学大型集会中心,群众休闲锻炼中心。
(2)开放场地范围
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兵乓球场(3)开放对象
学校在读学生、学校所在辖区内社区居民及友好单位、社会团体等。(4)开放时间
运动场面向公众开放时间:早 6:00---7:00,晚18:00—19:30,双休日 6:00---17:00
四、组织建设和活动建设
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要与群众体育组织建设和活动建设有机结合,我校将开放的体育场地同三伏潭村休闲娱乐场所结合在一起,使社区居民参加健身活动兴趣更加浓厚并且保证居民使用体育场馆健身更加科学化和安全化。五、三伏潭镇第一小学体育场开放管理基本要求:
体育场开放工作主要服务于学生和社区群众,为使开放工作有序进行,学校同社区要齐抓共建,严格管理,保障开放工作正常运行。
1、学校与三伏潭村委会共同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与学校签订好协议,要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在大型集体活动中,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场地的安全和秩序。
2、学校印制一定数量的会员健身卡,由联愿居委会免费发放给居民。身体健康且无不良记录的社区居民需持有效身份证明和居住证明到联愿居委会填表办理实名健身卡,只有持健身卡的居民方可到我校体育场馆健身。原则上接收身体健康且购买有人身保险的社区居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易突发的重症疾病患者建议不要进体育场锻炼。健身卡有效期限为半年。
3、凡持健身卡进入体育场健身的社区居民,应遵守体育场开放的相关规章制度与要求,不得从事非法聚会等违法活动,并自觉接受学校体育场管理人员的管理。对个别不服从管理的人员校方有权拒绝其进入学校场地活动或责令其离开学校场地。
4、友好单位、社会团体需用学校场地进行比赛或集体开展健身活动,须事先与学校联系,签订协议,方可在约定时间内活动。
5、持卡的个人会员或团体会员进入学校和场地前,要出示健身卡并进行签名登记。健身者须在规定的开放时间内活动并按时离场。值班教师严格控制流量,当健身者达到最大量时,应耐心说服后来健身者取消活动,避免场地秩序的混乱。
6、管理人员和值班教师每天在开放前应积极做好开放场馆的准备工作,认真检查场馆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现及时维修,防止发生因场地设施引起的伤害事故。
7、每个开放时段学校有一名值班教师在运动场内巡查,及时协调和处理偶发事件。如遇难以协调和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当日值班领导汇报。对个别不服从管理的人员有权让其离开活动场地。如有不服可请求民警协助或拨打2832110求助。
8、为保证健身者科学健身,增强体质,避免伤害,值班体育教师要组织、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对开放项目进行适当的培训指导。
9、各类会员需举止文明,爱护场馆设施。对有意破坏体育设施及其它设备设施者,应照价赔偿。
10、各类健身者在开放场地活动中,不慎发生意外伤害时,学校管理人员及时协助救护,并拨打120求救,意外伤害赔偿应由保险公司或所在单位负责承担,学校不承担责任。
学校是社会结构中重要的教育机构,肩负着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责任,我们将积极开展体育场馆开放工作,为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和谐社会发展建设服务贡献力量。
三伏潭镇第一中学
2013年9月2日
三伏潭镇第一中学体育场向社会开放公告
为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与提高,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水平,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需要,构建和谐社会。我校在满足教育教学工作正常的情况下,对室外体育场实行定时定点开放。具体安排如下:
一、开放时间:
运动场面向公众开放时间:早 6:00---7:00晚18:00—19:30,双休日 6:00---17:00节假日和寒暑假开放时间另见公告,其他时间(运动会、集会除外)不得私自进入。
二、开放地点:
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兵乓球场
三、开放要求: ①进入运动场的活动人员要做到“一服从、一禁止、二必须、四不准”。一服从,服从运动场专管人员的管理;一禁止,禁止在校园内停放各种车辆;二必须,必须穿运动鞋进入体育场,必须爱护运动场内的所有设施、设备、器械;四不准,不准在体育场内吸烟,不准随地吐痰丢废弃物,不准带宠物进入,不准翻栏杆、围墙。
②儿童进入体育场地要专人陪同,防止发生意外事故。③如有违反上述规定及损坏体育场设施的现象,视情节给予处罚及照价赔偿。
④门卫要加强对进入体育场地的人员进行的登记工作。按照时间开关学校大门,并配合学校的值班领导和值班教师做好清场工作。值班教师和体育教师共同巡视体育活动场地,发现违规行为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共同做好清场工
⑤周边居民需到街道办事处办理健身卡。本校只接受周边居民来校体育场健身。
⑥友好单位、社会团体需用学校场地进行比赛或集体开展健身活动,须事先与学校联系,签订协议,方可在约定时间内活动。
⑦参加健身的居民请在入口处出示健身卡并签名登记。请健身者遵守开放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方可进入,并请按时离开。
⑧参加健身的居民必须服从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严格执行学校的相关规定。
⑨参加健身的居民不得从事非法活动或不健康的活动。不得影响他人的活动和人身安全。每位健身者都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如有发生个人物品被盗、丢失或伤害事故,责任自负。
⑩本校不提供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存放和管理,后果自负。
6.让教学向“不确定性”开放 篇六
9月16日,咸阳市召开现行文件阅览新闻发布会,省档案馆(局)副馆(局)长王吉德、咸阳市委副书记杨光明、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郑文宗、市政府副秘书长韩光长、宣传部副部长朱德胜等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作 者:陕西记者站 作者单位: 刊 名:陕西档案 英文刊名:SHAANXI ARCHIVES 年,卷(期):2003 “”(5) 分类号: 关键词:★ 历史与现代同行-阿姆斯特丹市档案馆掠影
★ 档案馆年末工作总结
★ 档案馆调档介绍信
★ 档案馆查资料介绍信
★ 温州市档案馆简介
★ 建筑设计规范: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 城建档案馆介绍信
★ 文件范本
★ 在阅览室里作文500字
7.轴向间距对压气机稳定性的影响 篇七
轴向间距对压气机稳定性的影响
对低速轴流压气机五个轴向间距下的压气机特性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分析了轴向间距对压气机失速点流量,以及对压气机工作于多团旋转失速流量范围的影响,论证了静子在轴流压气机中具有抑制扰动波发展以及增强气动稳定性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转静子之间轴向间距的减小,静子的.增稳作用增强,压气机的失速流量减小.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 EI英文刊名: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年,卷(期): 22(3) 分类号:V231.3 关键词:轴向间距 压气机性能 气动稳定性 失速特性 失速模态 axial spacing compressor performance flow stability stalled characteristic stall pattern8.让教学向“不确定性”开放 篇八
沪体群[2008]399号 二○○八年六月二十日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本市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更好地为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社区市民提供体育锻炼服务,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方案》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民政局等五部门关于体育、文化、教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06〕33号)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在总结开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上海市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工作评估办法(试行)》。
一、评估目的和原则
通过对本市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工作的评估,掌握基本情况,扩大开放规模,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评估工作坚持客观真实、规范操作、奖励先进、促进提高。
二、评估范围和对象
(一)评估范围: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
(二)评估对象:各区县体育、教育行政部门。
三、评估内容和分值
评估的主要内容为政策规定、安全措施、管理机制、经费保障、工作绩效等方面的具体落实情况,以客观性指标为主。评估分为市、区县两级,其中市体育局、市教委对区县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评估。区县对街道、镇(乡)的评估办法由各区县自行制定。
市对区县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制定政策规定
制定区县关于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指导性文件。
(二)落实安全措施
1.街道、镇(乡)能为辖区内学校体育场地开放购买保险。
2.街道、镇(乡)能组织保安人员和社区民警对开放场所进行治安巡查,及时制止扰乱公共秩序和损坏公共财物的行为。
3.在开放的学校张贴开放安全管理以及器材设施安全使用等方面的规定和告示。
4.安排专门人员在每次开放前对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安全。
(三)形成管理机制
1.明确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区、县政府或有关部门牵头组建开放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协调机制。
2.街道、镇(乡)能相应成立开放管理协调机构。
3.街道、镇(乡)能与开放学校签订向社区居民开放的管理协议,并委托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或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机构进行管理。
4.开放学校按要求挂牌,并将开放项目和开放时间公示。
5.对单位和团队实行会员制,凭证入场。个人凭证登记入场。
6.管理机构对每次开放的管理人员上岗情况以及开放的时间、参与健身活动的人次做好记录。
(四)落实经费保障
1.街道、镇(乡)能落实开放专项经费,列入年度预算。
2.经费使用做到专款专用。
(五)拓展工作绩效
1.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的广度和力度,提供规范和良好的服务。
2.落实市体育局、市教委对学生假期开放体育场地的要求,完成活动人次统计的任务。
评估总分为100分,评分标准在每年的评估表中予以明确。根据需要可对每年的评估增设加分项目,鼓励区县和街道、镇(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评估等级和标准
评估结果根据得分分值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四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对应分值在每年的评估表中予以明确。其中,2008年度总评分在95分以上的为优秀,80~94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评为优秀和良好:因设施维护和管理原因造成死亡或重大伤害事故;发生意外伤害得不到及时赔偿;因管理不善引发群访事件;一年累计2起以上媒体曝光事件或投诉事件被查实;未办理和购买任何形式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五、评估组织和时间
评估工作由市体育局群体处、市教委体卫艺科处组织,每年评估1次,安排在11月份进行。
各区县对街道、镇(乡)的评估工作由区县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六、评估步骤和程序
评估工作自下而上、逐级实施。先由区县对街道、镇(乡)进行评估,然后由市体育局、市教委对各区县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评估。具体程序为:
1.各区、县对街道、镇(乡)进行评估。具体的实施办法和评分细则由各区县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评估结束后按要求填写《XX年度街道、镇(乡)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情况汇总表》(样式见附表2)和《XX年度区县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情况汇总表》(样式见附表3)。
2.区县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自评。区县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综合各街镇评估情况,按照评估内容和标准进行自评,将自评结果填入《XX年度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工作评估表》(样式见附表1),并完成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工作情况报告。自评结束后,将上述两表和情况报告报送市体育局、市教委。
3.市体育局、市教委联合对区县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评估。评估实行材料审核和实地抽查相结合。
七、评估结果
市体育局、市教委在每年年底对评估结果进行通报,并根据具体评估等级给予表扬和奖励。奖励经费用于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管理,专款专用。市体育局把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评估结果纳入区县体育工作综合考核的评分内容。
9.让教学向“不确定性”开放 篇九
丹阳市界牌中心小学 三年级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说:“语言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关。”朱熹也曾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水源头活水来。”叶圣陶老先生特别强调生活的积累,其次是精蕴的探求,最后才是表达的技巧。而实际的作文教学普通存在着重形式训练,轻内容的指导;重作文技能熟练,轻作文能力与以习惯的培养;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叶老说:“生活就如泉水,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停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所以,如果学生不能够融进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不只是堵住作文之源,而且失去了生活对学生作文的现实观照,因而导致脱离实际,无病呻吟的作文四处泛滥。
根据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教师作文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我认为学生怕作文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被老师的命题牵着鼻子走,偏离生活事实,不敢反映真实的心声,不能自由写作,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针对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一系列现象,拓宽学生的习作空间,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大胆想象,重视情感动力的作用,给学生创造自由表达情感、体验的机会,使之将观察、探索所得、愉快、苦恼所感,大胆想象之愿望,用自我的形式诉诸于笔端,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积累习作素材、乐于书面表达的习惯。一篇学生习作不仅代表其听、说、读、写能力的高低,还承载着许多文文因素,它表现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透视着学生辨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作文,而且要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弘扬人文精神,实现小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所以,我确立的课题为:《探索开放式作文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作文》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激趣——以兴趣为先导,叩开作文的大门。
有关作文心理研究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多方面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主动参与作文过程,从而达到作文创新的目的。
2、积淀——以阅读、生活为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大量阅读教学中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大学生阅读量,并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拓宽视野,积累语言,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放——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创造性。
以开放作文题材、体裁、形式等方面为突破口,强调学生的主体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个性。
4、合作——以生、师生互动为立足点,营造多层面的作文空间。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师互动为立足点,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营造多层面的作文空间。
三、课题研究的历程和方法
(一)研究的历程:
1、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1)召开年级组教师会议,讨论研究的课题。(2)向学校提出申请,起草课题实验方案。
2、第二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5月)
边学习、边实施、边研究、边小结。每学期举行1—2次年级组交流研讨,并举行公开观摩教学活动。搜集关于本课题的典型案例、经验总结、论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成果及时进行推广运用。
3、第三阶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
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整理并制作相关案例和课件资料,为课题结题做好准备。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调整、更新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一种经验理论。
2、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教育实验前后有关素质指标的变化,为分析教育实验提供依据。
3、观察实验法:通过横向与纵向比较,参照对比班的学习变化,通过科学的观察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进行观察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生活中学作文。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生活也是学生习作的重要源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感受美好的事物,体验美好的情感,获得做人的启迪,这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更是指导学生作文的需要,著名作家端木蕻良诗曰:“智慧多方自入门,生活拾取便成文,灵犀能破千 锁,下笔千言一个真。”生活是关键,没有生活,即使想象的材料,也是苍白无力的,更何况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怎能有对生活的切身感受?更没有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写出作文,又怎能有其价值呢?而对生活,他们心有所想,情有所动,便会“情动而辞发”,用稚嫩的小笔,写出内心的喜怒哀乐,写出身边的七彩生活。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学校师生之间的交往,班干部竞选演讲,观看演出等活动,同学们参加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也都成了学生体验的机会,为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我们老师的积极引导,都成了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途径。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作文的体验感悟也是如此。为此,我有意识地创设机会,结合文本,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课堂上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结合三年级写景作文教学,我们组织学生观察校园景色,按照景物顺序、方位顺序,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方法把景物写具体优美。
2、在亲情体验活动中学习写作。
亲情是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对子女尽养育之责,子女对父母尽孝敬之情,亲情的要求是双向的。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父母更注重子女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淡化了亲情、感恩教育。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忽略了孩子情感世界的建构和培养。怎样重新认识和培育亲情,是一个亟待重视的问题。我们亲情体验作文研究小组,开展了一些感恩教育和亲情教育,比如让孩子帮母亲洗一回脚、捶一回背,交换一下角色,让孩子做一天家长,“早餐我来做”,“我的出生日”,“采访父母——我的名字的由来”,“给父母的一条秘密短信”等等。在活动中,孩子们了解父母,理解父母,从而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当然,由此写出的作文,也具体生动,打动人心。
3、开启“积累百宝箱”。积累了生活经验,有了作文的素材,还得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因此从三年级开始我就让学生自己准备“词句百宝箱”,把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优美的词句分类进行储存,如,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景物的词句;描写颜色的词句等,这些词句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写好后还要写一写为什么喜欢这些词句,好在哪,特别是名言、警句、谚语、古诗词的积累,把这些积累时常诵读,作文能活学活用,便使作文锦上添花。
4、鼓励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坚持写日记,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魏书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我自己从小就坚持写日记,语文成绩一直很好。”虽然“多练笔”(坚持写日记)也是新课标对习作的要求,但要让学生从开始就喜欢写,再到会写、爱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老师悉心指导,让学生感受写日记的快乐,不把它当成一项任务,而把它当成一种享受,有话就说、有话想说,这样日记的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在自己的实践中,我常常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写日记的起点和源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不可否认学生的生活却相对单调,他们几乎每天循环着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式的生活方式,学生们很少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和较宽裕的自由支配时间。因此,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尽情尽兴地去参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室外活动、社会活动和读书活动,让学生们的世界精彩起来、丰富起来,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才能努力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日记源头。
(二)保障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为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此外,我们将特别注意资料的积累,包括课题的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各类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公开活动的记录,以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一)从学生层面看
1.学生习作兴趣浓了,习作真的“真”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关于写作”这一要点中提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事实上,过去学生习作中假话,空话、套话现象非常严重,令人欣慰的是,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所在班的情况大有好转。因为有了真切的活动体验,孩子们开始“写真实的内容”,“抒真切的感受”,“表真挚的感情”。
我们知道,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让真切的感受成为学生习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还会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此外及时记录心中的感受,日积月累,将成为丰厚的文章题材,为真情的抒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小学生都有一颗童稚的真心。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自己真心的跳动,让他们敞开真心,描述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震颤,状写那份滚动在内心的真实,作文无疑也就会闪烁生命的光彩而使读者感知到一颗心的真实跳动,作文也就有了感人的力量。
2、学生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
通过研究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可喜的进步。在体验作文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孩子们积极投身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他们在生活中获得了真实而丰富的感受,乐于交流、分享自己独特的感受,孩子们喜欢上了作文,感受到了自由表达的乐趣。学生普遍感觉到:“现在不怕写作文了,因为从我的记录袋越装越满中,我懂得了„生活即作文‟。我对写作文越来越有信心了!”他们不仅乐于习作,也愿意对伙伴的习作发表意见,进行评价。在习作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同时,学生作文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3、学生的个性获得了发展
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对周围的事物,所生活的环境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受。写作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活动,要求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学生在参与各种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动手、动脑,有新感受和体验,才能情发于中,富有个性。
由于本课题以学校教育为阵地,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基地,营造了作文与生活的互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阅读与作文的互通的教育环境,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实现了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释放学生生命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在扩展思维的同时,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实践中证明,只要教师在评价时多激励,少批评,即便是同一素材,学生在立意、构思、表现手法上都会有所不同,总有学生能从中提取更独到、更具个性的表达点,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从教师层面看: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了自身的理论素养。只有教师真正从观念和行为上重视学生个体的内在精神架构,关注学生个体理想人格的塑造与提升,关注在真实而丰富的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正尊重学生个性,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从本质和根源上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困境,解决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作文的尴尬。
做一个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否则,他对教育的理解就是肤浅的、粗糙的。惟有思考,可以让一个教师的从教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有信心,尤其是,沿途的风景才可以尽受眼底。教师的思想哪里来?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不知不觉中,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得到了提高。
六、几点思考
尽管在研究过程中我一直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尽情地写,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可学生胆子还不大,放得还不开,这就提醒我将这一课题继续研究下去,不断地研究、总结、再实践,让课题更具可操作性、成效性。今后的打算:
1、要继续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探究学习关于体验式作文的理论文章
2、进一步强化科研意识,深入进行课题实验。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
3、加强交流合作,尤其是向在体验式教学中做得较成功的教师学习先进经验。
【让教学向“不确定性”开放】推荐阅读:
中学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须知09-13
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06-22
中学教学开放日报道06-15
小学教学开放日方案09-19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10-07
教学开放周活动报道11-18
2019年教学开放周活动总结06-28
教学开放日实施方案09-22
中学教学开放日活动总结10-22
中小学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管理制度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