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专题数据库(精选11篇)
1.高校图书馆专题数据库 篇一
高校图书馆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探讨
[摘要] 文章分析了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认为高校应主要负责这项建设工程,并就建设程序、建设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对如何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经典名著
全文数据库
高校图书馆
经典名著是几千年人类发展史所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品,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最高成就,高等院校文献资源丰富、专家汇集,是普及经典名著的极好之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经典名著资源的数字化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基础,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完全有条件也有必要结合本校本馆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建设体现自身特色的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
1.现状分析 1.1 建设情况
目前有很多图书馆(包括高校图书馆)和一些著名的数字化技术提供商都在建设包括经典名著在内的各种数字化图书的全文数据库,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 数字图书馆。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建立系统有序的信息资源库,读者可以通过网络自由检索和自由存取,经典名著资源就包括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超星、方正APABI、方舟、书生之家等。
②高校图书馆建立的名著导读数据库。许多高校不仅规定了大学生必读书目,而且还以名著的目录或全文为主要内容建立了一些名著导读数据库,大致有三种形式:独立型、链接型和简单型。独立型是图书馆以自定的格式、分类和标准建立全文数据库,如清华大学文科信息中心建设的本校80种经典必读书目的导读数据库,就把名著分为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外国文化和外国文学四类,并提供名著简介和全文阅读;链接型是图书馆不单独建设自己的数据库,而是把经典名著书目进行分类排序,然后直接链接到超星、书生等数字图书馆实现全文阅读或下载;简单型数据库则仅列出经典名著目录和基本信息,而不提供全文阅读。③商业网站和个人网站。许多商业性的电子图书网站和个人网站也提供经典名著的全文信息,读者可以付费阅读或下载名著,但是这些网站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缺字、少页、错别字的情况时有发生。④专题性名著数据库。这类数据库目前来说还比较少,内容和质量也有待提高。就目前来说,经典名著的分类往往比较简单,往往仅采取中国与国外、古典与现代的笼统分法,大致来讲还没有深入到按学科、按时代、按内容等较细致的分类。笔者在网上搜索时只能找到如四大名著、英文名著、古典名著、外国名著等专类数据库,而且这些数据库收集名著的种类和数量也很有限。
⑤名著光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由数据加工商合成数字化、平面设计、多媒体等多项技术开发制作的经典名著光盘,影响比较大的有《中文经典数字图书馆》、《中外经典视听图书馆》、《古今中外名家名著配音配乐图书馆》、《中外经典名著1000部》、《英文名著3000》等等。这些光盘收集量大,也出现了一些质量较高的产品,而且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原著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所以有不少高校就直接购买这样的光盘在校园网范围内供读者使用。1.2 存在问题
应该说经典名著数据库的开发和宣传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读者无需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在网上找到经典名著的全文,但是笔者认为现有的经典名著信息库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至少还存在以下不足:
①缺乏专门的经典名著数据库。现有的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要么是包含在比较大的数据库,如超星等数字图书馆之中;要么就是仅由少量作品简单组合而成,信息量不够,且不具备检索功能。如果要对经典名著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就必须单独建立经典名著数据库。②信息源的范围狭小。目前高校建立经典名著数据库一般仅限于本校的必读书目,学科范围也主要是文学领域。实际上每门学科都有一系列经典名著,建设经典名著数据库应该尽量把各门学科都包括进去,同时可以把经典名著的范围扩大到文献资源之外,一些其他形式的经典名作,如经典音乐、经典书画、经典影片等,都完全可以纳入其中。③对经典名著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目前的经典名著数据库仅仅完成了经典名著从传统的文献形式向数字形式的转变,还基本上没有深入到对信息进行二次、三次加工、提取知识内容、提供知识服务的层面,高校图书馆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④缺乏统一格式。由于目前没有专门建设的经典名著数据库,各种数据库在数字化技术和浏览格式上自成体系,例如超星、书生、方正等多家数字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图书就各有各的格式,而且必须使用专门的浏览器阅读,相互之间难以兼容,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就比较困难。
2.建设原则
对于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高校图书馆一直缺乏人员、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在数字化生存的今天,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建设和开发经典名著资源,提升高校学子的文化品味和知识结构,高校图书馆有义务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客观而言,高校图书馆拥有信息集中、专业集中、专家集中的自身优势,也完全有能力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实现对经典名著资源的深层次开发。笔者认为在建设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项原则: 2.1 针对性原则。明确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资源范围是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具有经典意义和继承价值的名作,它不仅包括文献形式的名著,还应该包括绘画、音乐、雕塑、电影等艺术作品;高校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还应该考虑特殊的高校读者群,要从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出发,规划整个数据库的建设风格。
2.2 特色性原则。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的专业和学科特色,不可能都去建设大而全的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所以高校应该注意发挥自身学科特点和优势,集中开发某类经典名著资源,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专门类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例如财经类院校就可以发挥经济类专家学者集中的优势,建设财经类经典名著数据库;人文学科较强的院校可以建设文学文化类经典名著数据库;理工科院校可以建设科学类经典名著数据库;师范院校则可以集中建设教育类的经典名著数据库。
2.3 标准性原则。全文数据库不是数字化信息的简单结合,它必须能提供数据的管理和查询功能,所以数字信息资源的分类、标引、描述、组织、存储应该遵循统一的标准,而标准的选择则应该从长远考虑,要便于信息资源的开发。2.4 知识性原则。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不仅仅是文献著作的电子版本,还应该包含知识内容,高校图书馆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过程就伴随着信息的深加工和知识发现的过程。可以考虑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加强经典名著信息资源的开发,横向就是挖掘不同学科的名著之间的交叉和渗透,纵向则是在立足某一学科挖掘其精华。
2.5 效益性原则。从经济效益来讲,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要重视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一方面,高校要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合适的建设规模;另一方面,国家则应该能在资金调度、总体规划、协调分工上发挥重要作用。从社会效益来讲,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要有尽可能完善的信息储备和信息结构,重视用户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2.建设原则
对于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高校图书馆一直缺乏人员、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在数字化生存的今天,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建设和开发经典名著资源,提升高校学子的文化品味和知识结构,高校图书馆有义务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客观而言,高校图书馆拥有信息集中、专业集中、专家集中的自身优势,也完全有能力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实现对经典名著资源的深层次开发。笔者认为在建设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项原则: 2.1 针对性原则。明确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资源范围是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具有经典意义和继承价值的名作,它不仅包括文献形式的名著,还应该包括绘画、音乐、雕塑、电影等艺术作品;高校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还应该考虑特殊的高校读者群,要从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出发,规划整个数据库的建设风格。
2.2 特色性原则。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的专业和学科特色,不可能都去建设大而全的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所以高校应该注意发挥自身学科特点和优势,集中开发某类经典名著资源,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专门类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例如财经类院校就可以发挥经济类专家学者集中的优势,建设财经类经典名著数据库;人文学科较强的院校可以建设文学文化类经典名著数据库;理工科院校可以建设科学类经典名著数据库;师范院校则可以集中建设教育类的经典名著数据库。
2.3 标准性原则。全文数据库不是数字化信息的简单结合,它必须能提供数据的管理和查询功能,所以数字信息资源的分类、标引、描述、组织、存储应该遵循统一的标准,而标准的选择则应该从长远考虑,要便于信息资源的开发。
2.4 知识性原则。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不仅仅是文献著作的电子版本,还应该包含知识内容,高校图书馆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过程就伴随着信息的深加工和知识发现的过程。可以考虑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加强经典名著信息资源的开发,横向就是挖掘不同学科的名著之间的交叉和渗透,纵向则是在立足某一学科挖掘其精华。
2.5 效益性原则。从经济效益来讲,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要重视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一方面,高校要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合适的建设规模;另一方面,国家则应该能在资金调度、总体规划、协调分工上发挥重要作用。从社会效益来讲,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要有尽可能完善的信息储备和信息结构,重视用户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
3.建设程序及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建设程序
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建设过程可以分为前期准备、数字化转换、数据整理加工和整体协调几个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就是数据库的总体规划,包括数据库的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内容设计一是要确定数据库应包含的经典名著的范围,并按统一的标准分类,二是要设计数据库的主要功能,如全文阅读、全文检索、名著导读、研究综述等等;形式设计则是要规划如何实现数据库的各项功能,包括数字化总体方案设计、数据库页面框架设计以及数据库后台设计等。数字化转换就是把经典名著从传统的文献形式转化成数字资源形式,可以采取人工录入、扫描、光学识别等方式来实现,如果能解决数据格式问题,图书馆也可以通过直接购买名著光盘或电子图书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
数据整理加工就是要通过对数字资源的分类、描述、组织、存储实现数字资源的有序化。资源分类可以借鉴传统的图书分类法,同时结合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的分类标准;资源的描述和组织可以采用超文本这种非线形组织手段或者元数据方式来序化各种与经典名著相关的媒体信息。
整体协调阶段的工作包括数据库网页的整体设计和校园网内数据库资源的共享,最终要把所有的经典名著数据库资源统一规划到校园虚拟网的范围之内,让所有的校园网用户共享。3.2 应注意的问题 ① 著作权问题。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经典名著是已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一般不涉及到著作权问题,而且图书馆对经典名著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仅仅是出于教育目的而非盈利之途,所以高校建立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基本上没有侵权之嫌。②分工协作与总体协调问题。经典名著资源丰富,单所高校图书馆肯定不能承担全部建设工作,所以由各所高校图书馆结合自身优势分工配合比较适当,既能发挥各高校图书馆所长,又能保证数据库的建设质量。同时,考虑到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建设的统一性,为了避免建设过程中的重复建设,国家的总体协调作用就显得相当重要。国家可就此建立专项资金,成立临时工作组,专门负责数据库建设的总体分工、资金调配和标准制定,保证建设过程的高质高效。
③内容建设问题。对于高校而言,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与简单的电子图书的集合应有所区别,最根本的就在于前者还应该是一个知识库和思想库,除了实现所有经典名著数字化以外,还必须考虑如何深层次开发经典名著资源。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来完善数据库的内容建设:一是要确保经典名著数字化的准确性,这就要求在数字化形式的转换过程中避免出现瑕疵;二是要研究开发经典名著的全文检索系统,构建对多部名著同时进行全文检索的检索平台;三是要从名著介绍、背景透视、历史价值、现时意义等多个方面来充分挖掘经典名著资源的内在价值。④形式建设问题。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建设要重视内容的完整,也要注重形式的完美,要体现蕴藏在经典名著背后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感,同时也不能忽视数据库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历史文化氛围的烘托可以通过内容的深度和网页色彩的搭配来实现;数据库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则可以通过数据库网页的动态设计来实现,突破纯文本阅读的模式,加入一些与经典名著相关的视频和音频资料,如取自名著题材的音乐、电影、绘画、雕塑等,一方面可以充实数据库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数据库的表现形式。⑤建设队伍问题。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建设最终要靠人来完成,拥有什么样的建设队伍会最终决定数据库的建设质量。要建设好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高校图书馆馆员除了图书馆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外,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开发技术,同时,在建设过程还必须非常重视专家的作用,让各个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在如何开发经典名著资源,如何最大限度地提炼思想、观念和学术精华,如何实现经典名著与现代学术生活的融合方面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黄建年:导读书目、必读图书与全文数据库,河南图书馆学刊,1997.3 2 钟文一:我国国产全文数据库的检索阅读平台研究,情报检索,2003.10
参考文献: 黄建年:导读书目、必读图书与全文数据库,河南图书馆学刊,1997.3 2 钟文一:我国国产全文数据库的检索阅读平台研究,情报检索,2003.10 2.建设原则
对于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高校图书馆一直缺乏人员、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在数字化生存的今天,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建设和开发经典名著资源,提升高校学子的文化品味和知识结构,高校图书馆有义务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客观而言,高校图书馆拥有信息集中、专业集中、专家集中的自身优势,也完全有能力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实现对经典名著资源的深层次开发。笔者认为在建设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项原则: 2.1 针对性原则。明确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资源范围是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具有经典意义和继承价值的名作,它不仅包括文献形式的名著,还应该包括绘画、音乐、雕塑、电影等艺术作品;高校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还应该考虑特殊的高校读者群,要从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出发,规划整个数据库的建设风格。
2.2 特色性原则。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的专业和学科特色,不可能都去建设大而全的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所以高校应该注意发挥自身学科特点和优势,集中开发某类经典名著资源,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专门类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例如财经类院校就可以发挥经济类专家学者集中的优势,建设财经类经典名著数据库;人文学科较强的院校可以建设文学文化类经典名著数据库;理工科院校可以建设科学类经典名著数据库;师范院校则可以集中建设教育类的经典名著数据库。
2.3 标准性原则。全文数据库不是数字化信息的简单结合,它必须能提供数据的管理和查询功能,所以数字信息资源的分类、标引、描述、组织、存储应该遵循统一的标准,而标准的选择则应该从长远考虑,要便于信息资源的开发。
2.4 知识性原则。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不仅仅是文献著作的电子版本,还应该包含知识内容,高校图书馆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过程就伴随着信息的深加工和知识发现的过程。可以考虑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加强经典名著信息资源的开发,横向就是挖掘不同学科的名著之间的交叉和渗透,纵向则是在立足某一学科挖掘其精华。
2.5 效益性原则。从经济效益来讲,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要重视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一方面,高校要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合适的建设规模;另一方面,国家则应该能在资金调度、总体规划、协调分工上发挥重要作用。从社会效益来讲,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要有尽可能完善的信息储备和信息结构,重视用户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
3.建设程序及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建设程序
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建设过程可以分为前期准备、数字化转换、数据整理加工和整体协调几个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就是数据库的总体规划,包括数据库的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内容设计一是要确定数据库应包含的经典名著的范围,并按统一的标准分类,二是要设计数据库的主要功能,如全文阅读、全文检索、名著导读、研究综述等等;形式设计则是要规划如何实现数据库的各项功能,包括数字化总体方案设计、数据库页面框架设计以及数据库后台设计等。数字化转换就是把经典名著从传统的文献形式转化成数字资源形式,可以采取人工录入、扫描、光学识别等方式来实现,如果能解决数据格式问题,图书馆也可以通过直接购买名著光盘或电子图书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
数据整理加工就是要通过对数字资源的分类、描述、组织、存储实现数字资源的有序化。资源分类可以借鉴传统的图书分类法,同时结合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的分类标准;资源的描述和组织可以采用超文本这种非线形组织手段或者元数据方式来序化各种与经典名著相关的媒体信息。
整体协调阶段的工作包括数据库网页的整体设计和校园网内数据库资源的共享,最终要把所有的经典名著数据库资源统一规划到校园虚拟网的范围之内,让所有的校园网用户共享。3.2 应注意的问题
① 著作权问题。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经典名著是已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一般不涉及到著作权问题,而且图书馆对经典名著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仅仅是出于教育目的而非盈利之途,所以高校建立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基本上没有侵权之嫌。②分工协作与总体协调问题。经典名著资源丰富,单所高校图书馆肯定不能承担全部建设工作,所以由各所高校图书馆结合自身优势分工配合比较适当,既能发挥各高校图书馆所长,又能保证数据库的建设质量。同时,考虑到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建设的统一性,为了避免建设过程中的重复建设,国家的总体协调作用就显得相当重要。国家可就此建立专项资金,成立临时工作组,专门负责数据库建设的总体分工、资金调配和标准制定,保证建设过程的高质高效。③内容建设问题。对于高校而言,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与简单的电子图书的集合应有所区别,最根本的就在于前者还应该是一个知识库和思想库,除了实现所有经典名著数字化以外,还必须考虑如何深层次开发经典名著资源。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来完善数据库的内容建设:一是要确保经典名著数字化的准确性,这就要求在数字化形式的转换过程中避免出现瑕疵;二是要研究开发经典名著的全文检索系统,构建对多部名著同时进行全文检索的检索平台;三是要从名著介绍、背景透视、历史价值、现时意义等多个方面来充分挖掘经典名著资源的内在价值。
④形式建设问题。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建设要重视内容的完整,也要注重形式的完美,要体现蕴藏在经典名著背后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感,同时也不能忽视数据库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历史文化氛围的烘托可以通过内容的深度和网页色彩的搭配来实现;数据库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则可以通过数据库网页的动态设计来实现,突破纯文本阅读的模式,加入一些与经典名著相关的视频和音频资料,如取自名著题材的音乐、电影、绘画、雕塑等,一方面可以充实数据库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数据库的表现形式。⑤建设队伍问题。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建设最终要靠人来完成,拥有什么样的建设队伍会最终决定数据库的建设质量。要建设好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高校图书馆馆员除了图书馆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外,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开发技术,同时,在建设过程还必须非常重视专家的作用,让各个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在如何开发经典名著资源,如何最大限度地提炼思想、观念和学术精华,如何实现经典名著与现代学术生活的融合方面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黄建年:导读书目、必读图书与全文数据库,河南图书馆学刊,1997.3 2 钟文一:我国国产全文数据库的检索阅读平台研究,情报检索,2003.10
参考文献: 黄建年:导读书目、必读图书与全文数据库,河南图书馆学刊,1997.3 2 钟文一:我国国产全文数据库的检索阅读平台研究,情报检索,2003.10
2.高校图书馆专题数据库 篇二
省图经过多年的数字化建设, 陆续建设完成了一大批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源, 提交给国图及国家中心,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推广工程”的实施提供了资源保障。但同时, 我们也认识到, 没有系统性地建立资源建设体系, 没有统一的建设规范标准, 以及难以解决知识产权的问题是我们工作继续开展的障碍。因此, 建立一个与全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相衔接的, 具有开放的、可控的、又可不断扩展的数据库, 是我们今后的工作目标。
一、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体系及内容
主要包括自建资源和购置资源。其中自建资源可分为:
此数据库涉及到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多媒体资源都设有访问控制, 对于已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的资源面向互联网广大用户完全公开;面向互联网特定用户的部分公开;尚未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的资源只在本馆局域网公开;还有涉密等资源的典藏不公开。
二、资源建设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
在项目建设中, 建立了方案预先审议、计划事先安排、进展实时跟综、质量层层把关的运行机制。1) 建立领导决策组织, 负责宏观层面的领导和决策;建立专家顾问组织, 负责数据库建设方案论证、采访大纲修订、采访对象联系等;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组织, 负责技术方案设计, 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的各种技术问题。组建一支自有资源采拍队伍, 有计划地引进人才, 如引进编导、数字媒体、平面设计等专业人员。有目的地培训队伍, 派人参加广播电视节目摄像、包装制作、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并积极推出这支队伍, 参与实际采拍制作, 边学边干。2) 经费管理环节, 成立项目经费管理小组, 制定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严格项目经费开支运作。3) 软硬件建设与管理环节。努力构建功能较为强大、设备较为精良的软硬件技术平台, 为高质量的资源建设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保障。4) 资源采集与版权处理环节。项目资料来源有两条路径:一是自己采拍获得的资源, 如专题片, 属于自有知识产权;二是向社会征集、采购获得的资源, 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 通常为授权资源。从保护知识产权角度出发, 项目设定资源的访问层级:对不涉密、无版权问题的资源开放使用;而知识产权暂未解决的或涉密性较低的资源只对少数专家学者授权使用;一些涉密的工艺、技艺则只做典藏, 不公开使用。5) 质量控制环节。注重从主题词标引、版面文字审校等方面对项目建设实行质量控制。要求标引员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主题词表》对主题词进行规范标引, 并实行机读目录总监最后审校制度。建立从资源加工到最终审校环节的分级责任制, 按照事先预制工作流, 完成系统流程的定义, 为团队协作提供保障。6) 资源后期转化整合入库环节资源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定义为三层, 上层为表现层, 中间为业务表现层, 底层数据层。在资源组织上分为基本资源库和辅助资源库。其中, 基本资源库每条数据采用元数据描述。辅助资源库是对基本资源库的补充与支持, 如作品资源库、人物资源库等。各辅助资源库之间及基本库之间, 通过字段或热词两种方式建立连接, 使专题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7) 成果验收与档案归总环节。档案是历史的记录。数据库从始建之初就注重抓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 重点包括:发文与来文;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立项书;项目建设合同书;数据库建设方案与计划;专题资源采拍大纲、脚本与手记;设备采购招投标书等。我们将其完整收集、规范整序并立卷存档, 为项目成果验收做好充分的资料准备, 也为后人留存一笔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料。
三、专题资源库建设所需要的技术支撑
1) 文献数字化加工系统。2) 网页资源获取系统。3) 数字资源组织系统。4) 版权信息管理系统。5) 唯一标识符系统。6) 资源发布与服务系统。7) 统一用户管理系统。8) 文津搜索系统。9) 数字资源保存系统。10) 异地灾备中心。对于大多数的图书馆来说, 由于财力有限, 难以承受如此庞大的技术要求, 但我们还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利用我们已经购买的商业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它们的特点是标准化、规范化程度高, 技术较为成熟, 利用起来节省人力、财力。另外就是自主开发设计应用系统, 利用我们的职工的专业特长, 必要时外聘技术人员协助开发。
四、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我馆数字资源将对读者免费开放, 同时与其他省市图书馆开展合作, 向尽可能多的互联网读者提供服务。我们通过网站, 加强网上资源开发, 开展网上资源导航和导读服务。通过24小时图书馆开展服务, 同时开发新技术服务。开发基于手机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 利用手机为读者提供图书馆手机短信SMS服务和利用移动技术的手机图书馆在线查询服务。开发利用3G技术的图书馆信息服务, 3G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处理图像, 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 提供多种信息服务, 利于搭建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 使读者利用移动图书馆获取资料。
五、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
运用广播电视技术与数字图书馆技术, 以数字媒体记录和数据库形式、对濒危珍贵的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物质化”保存并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此举既丰富了图书馆的特色文献收藏并提升其价值, 又为为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拯救、留存与保护探索出一条新路。
通过项目建设, 培养和锻炼了图书馆数字资源采拍制作、数据库组织建设专业技术队伍;加强和促进了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软硬件建设;充实和丰富了图书馆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内容, 特别是自由知识产权资源内容, 从而进一步壮大了图书馆自身的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内容;有效扩大和提高了图书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 该项目探索与实践, 也为文化共享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数字资源库的建设, 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新经验。
摘要:数子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开展带动了数字图书馆整体服务的提升, 自建数据库将成为工作的一大重点, 本文旨在探讨怎样搭建专题数据库的总体框架, 使数据库的制作有序进行。保证专题数据库的持续、良好发展。
3.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 篇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数据库 特色
教育产业化使得高校竞争日趋激烈,学科建设成为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打造学科品牌,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文献资源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献支撑。文献数据库建设是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支撑的重要手段,因而,结合高校的重要学科(特色学科)建立相关的数据库是完全有必要的。
一、国内外文献数据库现状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文献数据库,收录范围较广,但是专业文献收录不全,查找起来费时费力,在购买数据库时,费用较高。例如,《重庆维普期刊数据库》收录造纸、食品学科期刊仅137种(中文)、7种(外文),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和科研需求。DALOG数据库为文摘型数据库,收录专业较全,但在查找全文时又存在许多困难。因此高校建设这个数据库可以填补这项空白,数据库建成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和资源优势,将对高校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起促进作用,对国内同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也起到辐射作用,对国内外同类学科的建设起到支撑作用。全文数据库的建成将大大提高文献的查准率和查全率,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检索和查询服务。
二、特色数据库建设条件
1.学科优势。所建学科特色数据库必须依赖较深的学科优势,一般为国家、部级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市重点学科,应是全国同类专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国外具有一定的影响。
2.馆藏优势。所建学科特色数据库应有丰富的馆藏资源,重点学科中文期刊、重点专业期刊覆盖100%,外文期刊、重点学科中文图书、外文图书及相当数量的会议文献等等。多年累积的该学科信息资源数字化后的大量集合,能够使其在众多的网络信息资源中脱颖而出,满足用户深层次需求。
3.资源优势。与外单位(包括外省市)关系单位结合紧密,有利于特种文献的入藏。
4.人员优势。把特色资源建设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组织有多年从事情报检索和熟悉计算机编程人员建设,有重点专业的教授作后盾,有校领导的支持。
三、特色数据库建设目标
特色数据库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博士论文数据库、硕士论文数据库、科研项目数据库、学科信息网上导航数据库、行业标准及相关数据库软件开发。建成后的数据库将提供多种检索方式和多个检索点:包括关键词、文章题名、期刊名、著者、ISSN等,用户可从多点检索获取所需信息,为全国相关高校、科研单位及相关行业服务。形成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内容丰富、便于使用的学科专业特色数据库,可满足师生对该领域文献信息的需求。可推广到全国该学科科研、教学、销售、管理部门使用,满足教学、科研、生产、管理、销售人员的需求,为我国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建立一个能为全国相关高校、科研单位、同行业,提供以该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源网络公共查询系统。建立信息网上导航数据库,其目的在于方便读者查询该学科领域的各种网络资源。特色数据库建成后可充分发挥电子文献所具有的优势,为读者进行远程服务,达到特色馆藏资源共享的目的。特色数据库的专指性和实用性往往能够向用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资源与服务,有效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
对高校图书馆而言,提高了其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并为图书馆带来发展的新契机。将大大提高本馆的馆藏利用率,使其在信息时代重新焕发生机。此外,特色数据库也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能力的手段。
参考文献:
1.何凯文.我国文献数据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7,(02).
4.高校图书馆专题数据库 篇四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学习的平台;建设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高等院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之一,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文章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习的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并对建设高校图书馆学习的平台的策略进行了详细介绍。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7-0057-03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院校教育信息服务以及科研信息服务的重要机构之一,对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及为高校学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需要进行转型创新,发挥其教育辅助职能,而学习的平台的建设是实现该转型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
1建设高校图书馆学习的平台的重要性
1.1大数据时代的新要求
大数据的实现离不开当代通信技术,更离不开互联网平台,大数据的实现需要借助互联网,需要借助互联网更新传统行业,更需要借助互联网创新发展动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的传播方式开始改变。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数据储存地之一,受大数据的影响,开始向大数据变革,其管理方式和信息资源储存方式也开始发生改变。为了迎接时代潮流,更为了向现代化发展,高校图书馆应当借助互联网技术,融合大数据理念,进一步加快电子平台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摆脱落后,赶上时代潮流。
1.2高校教育转型的新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冲击,各种各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受到学生喜爱,在校园里几乎是人手一部手机。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严重冲击,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学校开始对校园现有的信息数据进行完善,引进多媒体设备,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翻转课堂、慕课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的引进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同时,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开始发生改变,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和课堂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在这场信息化教学改革中,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开始转变,其只有顺应时代的变化,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3图书馆的新生长点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学术文化中心,承担着文献资源保障的重要任务,顺应时代发展有其内在需求。互联网使高校图书馆实现了服务自动化,也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无数挑战,同时使其必须面对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进入实体图书馆的读者越来越少,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逐渐降低,实体图书馆似乎变得可有可无。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加强文献资源及电子平台的建设,注重资源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留住读者,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
2建设高校图书馆学习的平台的策略
2.1完善制度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无论是服务模式还是信息资源的储存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足以说明当前高校图书馆正在进入全新的时代。尽管如此,与国外图书馆相比,我国高校图书馆仍比较落后,体现在配套设施和管理制度的不匹配、不完善。此外,随着高校图书馆读者人数的不断减少,图书馆事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图书馆必须迅速从传统的图书馆向现代化的文献信息中心转变,由传统的学校信息中心向学习中心转变,高校图书馆在这场变革中必须制定一套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为变革保驾护航。制度除了要明确高校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更要确保其拥有完善的软硬件资源和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图书馆学习的平台的顺利建成。
2.2加大图书馆硬件建设
2.2.1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是适应当前高校图书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是大势所趋。能吸引读者的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必定是技术先进、基础设备完善的图书馆。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设施的完善是其建设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先决条件。随着选座预约系统、3D打印机等现代化先进设备引进高校图书馆,这些设备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吸引大批学生到图书馆阅读学习。同时,高校图书馆配备现代技术设备,可以激发高校图书馆的内在活力,促进高校图书馆布局和服务模式的变革,满足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知识需求,为构建高校图书馆学习的平台提供了条件。如:美国内华达大学里诺校区科学和工程图书馆是美国第一个向学生提供3D打印机的图书馆,工程学、化学、戏剧、艺术等学科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项目和研究中计算机模拟的数据进行3D打印。用户可以通过这项服务打印出具有3D效果的物体原型,并通过相关软件进行调整与重塑,还可以借助3D打印技术制作自己的模型作品。将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当代高校图书馆,是构建高校图书馆学习的平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高校图书馆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自己、壮大自己的重要保障。
2.2.2构建人性化的学习环境。高校图书馆在设计学习环境时更加注重人性化,注重将图书馆设计成舒适灵活、方便快捷的学习场所。如:传统图书馆座椅往往采取统一颜色、统一质地和统一摆放的标准,而如今高校图书馆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开始引进椭圆形布艺沙发和座椅,这些沙发、座椅的摆放多采用错落有致和动静结合的布局,既起到了美观的作用,更满足了读者的多种需求。此外,传统图书馆往往在设计上只规划出一个空间供读者学习,而现代图书馆为了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开辟了安静的学习空间和用于交流讨论的自由空间,这种动静结合的空间设计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3基于大数据理念,构建开放、多样的学习的平台。科技的进步推动着高校图书馆的进步与发展。高等院校在建设现代化图书馆进程中应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线上学习的平台,使高校图书馆服务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满足高校读者的需求。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就意味着高校图书馆资源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再局限在图书馆内,而是将其扩展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打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意味着摒弃图书馆内死气沉沉的标语和呆板的空间设计,构建动静结合、张弛有度的学习环境。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可以开辟共享学习空间,在共享学习空间里,学生之间不分专业和年级都可以在此探讨与学习相关的内容,交流意见。此外,在这个共享空间里,高校图书馆应添置一些基础设备,如:多媒体设备、电脑等,激?l学生的学习兴趣。
2.2.4调整服务布局,优化空间资源。高校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实体收藏空间开始受到制约。同时,随着电子资源的兴起和不断发展,纸质书籍的利用率开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建议高校图书馆及时调整当前收藏布局,在书库设计上应设计密集书库,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空间,吸引更多的读者。
2.3加大图书馆软件建设
2.3.1人才建设是关键。硬件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条件,而软件资源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高校图书馆在软件建设方面,应将人才作为第一要素。专业的、经验丰富的、有责任心的图书馆管理人才是成功构建高校图书馆学习的平台的关?I要素。①实施“走出去”战略。即通过岗前培训、进修深造等方式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结合馆员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高校图书馆为经验丰富的馆员提供短期培训的机会,使其保持自身知识的先进性,跟上时代潮流;为年轻馆员提供基础业务技能的深造机会,加快他们对图书馆业务的了解。实施“走出去”战略,既可以学习其他图书馆先进的管理办法,又可以完善自身专业能力。②实施“引进来”战略。高校图书馆在招聘图书馆员时应优先引进其他高校图书馆馆员,让他们把先进的工作经验和管理理念带过来,借助其先进的方法和理念提高本馆的服务水平。
2.3.2转变服务理念与方式。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工作职能是为读者提供服务,鉴于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应当摒弃传统的服务方式,引进新型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服务于广大读者。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图书馆需要摒弃传统单
一、分散和被动式的服务模式,开展全天候的主动服务。如: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地点往往是固定的,服务仅在图书馆内。高校图书馆可以引进并利用多媒体技术、自助设备等,实现24小时在线服务。高校图书馆自习室在学生考试期间经常是一座难求,学生需提前排队抢占座位,由此滋生许多矛盾。对于此类问题,高校图书馆可开发引进图书馆选座系统,使学生可以在线预订座位,这不仅解决了自习室座位紧张的问题,也避免了矛盾的产生。
2.3.3开展人性化文明服务。纵观国内外先进图书馆,无一不秉承人性化的服务原则。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人性化服务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建筑结构设计上,必须符合科学性、合理性原则;在座椅布局上,应当坚持动静结合原则;在多媒体设备、3D打印机等先进设备的配备上,应坚持分散原则。总之,高校图书馆开展人性化服务,不仅应注重图书馆员业务素质的提高,还要注重图书馆结构布局、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完善。
3结语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不仅面临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因此,高校图书馆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设备,加强图书馆的软硬件建设,并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才能构建系统、完善的学习的平台,促进高校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发展。
参考文献:
5.高校图书馆专题数据库 篇五
近日,学院下发了《关于在全校开展“我与焦裕禄精神有多远”和“我与人民群众感情有多近”、“如何传承本色精神”等专题讨论的通知》,通过深入了解文件内容,领会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制订本部门专题讨论安排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提高认识
要正确认识开展“如何传承本色精神”专题讨论的意义,及时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自觉克服形式主义,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制定本部门活动计划安排,认真贯彻落实,指定专人组织实施,确保专题讨论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注重开展活动的实效。
“如何传承本色精神”专题讨论要与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密切结合,以着力树立群众观点,着力提高党性意识,着力改进工作作风为重点,对照先辈先进,查找差距与不足,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本性修养,切实改进作风,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通过开展活动,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学公仆情怀,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学楷模事迹,开拓进取,无私奉献。
二.具体安排
(一)观看影片,学习《本色—百名建国前老党员事迹报告》以及“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精神”,深入理解本色精神的内涵,为做好专题讨论打好基础。图书馆定于5月8日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影片《焦裕禄》,并自主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和重要讲话。要求全体党员积极观影深刻体会,深入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宗旨、重要意义,学习先进、查找不足,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二)以“我对本色精神的理解”为主题进行一次专题座谈会,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针对观看的影片,和学习的本色教育报告,对照先辈中的“某一人,某件事或某种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我剖析,找差距,找不足,谈感受、谈体会,支部将把这次专题座谈会作为“如何传承本色精神”专题讨论的预热活动。
(三)召开“如何传承本色精神”专题讨论会议。首先做好会前准备工作,要求图书馆所有党员干部认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做好会上发言材料要求在撰写发言稿的时候,避免空洞、说大话说套话,发言稿要以学习弘扬建国前老党员“一心向党、公心为民、用心实干、清心律已、热心传承”本色精神为主要内容,并结合《本色—百名建国前老党员事迹报告》以及观看的老党员本色精神专题影片,结合学院文件中强调的“五查”来进行发言稿的撰写。党员的发言稿将
由部门负责人严格审核把关,对于剖析不认真,不深刻的发言稿将要求重写。图书馆 “如何传承本色精神”专题讨论会拟定于5月20日下午召开。
附件:
图书馆“如何传承本色精神”专题讨论活动安排表
6.高校图书馆专题数据库 篇六
深圳图书馆专题资源建设与特色服务
魏建华肖容梅
深圳图书馆广东 深圳518026
Specialty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Feature Service of Shenzhen Library
Wei JianhuaXiao Rongmei
Shenzhen Library, Shenzhen, Guangdong518026
专题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许多图书馆都在专题阅览室或者馆中馆的建设中创出了特色,引起社会和业内的瞩目。深圳图书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以来,根据特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在台港澳资源建设、地方文献建设上一直努力不懈,形成了重要的特色馆藏,开展的剪报服务发展到现在的电子剪报服务在业内有口皆碑。后来成立的时装图书馆以及法律图书馆的馆中馆模式,也走在国内公共图书馆专题服务的前列。可以说,在专题资源建设与特色服务上,我们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今天,深圳图书馆新馆开始接待读者,人们在为新馆的建筑与设施惊叹的同时,我们在特色服务上又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在新馆的五楼,是深圳图书馆专题文献服务区,目前集中了时装、法律、商贸和东盟信息资料四个专题,与一楼的报刊、二三楼的图书外借、四楼的电子网络服务以及六楼的深圳文献、台港澳文献以及保障本服务一起形成我馆的文献服务布局。除了印刷型文献之外,在五楼还配备有完善的电脑设施,供读者使用各种电子文献;各专题均配有专业馆员,利用数字图书馆系统开展网上导读、实时咨询以及文献推送等服务。
来到这里,读者会惊喜地发现,迎面而来的法律、商贸图书以及品种繁多的外文报刊和东盟信息资料中心融为一体,人在书中,书在人旁,充分体现了大开间、无障碍设计的阅览风格。透过玻璃幕墙,视野直达莲花山顶的东侧;时装文档
文献区的布置充满了艺术气息,所有的阅览家具是单独定做的,读者累了,可以在沙发上远眺玻璃外的风光。整个五楼专题文献区以错落有致、舒适高雅为考量点,为读者精心营造一个读书学习、工作研究的人性化阅览空间。
1突出专题文献,加大馆藏建设的力度和深度
公共图书馆的文献收藏,往往容易流入千篇一律的模式,最后都落入人有我有,人无我无的境地。通过专题文献建设,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集中力量来建设资源,达到能满足研究性读者需求的深度。比如我馆在年鉴收藏上,这些年一直都有专人跟踪,在收藏品种和连续性上与国内同级图书馆相比名列前茅。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在构思商贸专题的时候,将这部分资料作为商贸专题中研究性资料的重点,最近正在计划购买统计年鉴资料的专门数据库,两者相结合,既能方便保存,又容易利用,这正是通过专题来带动馆藏发展的最好的例子。
1.1商贸专题
集中本馆有关商业、贸易以及市场活动的各种资料,以贸易经济类文献为主,并涵盖经济类中的研究参考文献、时效性强的信息类文献。重点发展下列馆藏:投资环境与招商资料;行业分析与市场报告;企业与产品目录资料;贸易机会与关税资料;统计年鉴以及展会资料。
为了实现上述馆藏目标,我们除了利用人工来对全馆的文献进行识别之外,还根据分类和题名字段对馆藏书目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了重组,将不同类别的文献,根据上述专题进行集中。
1.2时装专题
以服装设计类文献为主,集中了时装方面的时尚杂志、色卡和面料样版实物、时装图片与影像资料、服饰设计理论与实物图书、纺织品营销与服饰店面管理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同样地,我们在重组馆藏文献时,也是利用分类和题名关键字段将不同类别里的时装图书进行集中。
1.3法律和东盟专题
与其他专题相比,法律和东盟专题相对比较简单。东盟是个地域概念,凡是东盟10国出版物或其他各国研究东盟问题的资料尽数入此。法律在分类上是一个独立的类目,主要是将本馆没有复本,而且资料性强的文献集中于此,方便研究型读者利用。
早期的构想是“专题优先”,即无论文种、地域,只要属于专题资料的都一律先专题。但考虑到我馆历史缘由以及新馆的物理空间,在最后我们作了一些调整,比较大的变化是:台港澳文献自成一体,在新馆六楼提供服务;外文报刊归并到法律和商贸专题之中。总之集中与分散是图书馆文献建设的一对矛盾,只要读者利用方便,而且书目数据完整,图书实物具体怎么布置,并不影响利用。2 利用新技术,将阵地服务与馆藏发展结合起来
深圳图书馆新馆办馆模式是“大众、研究、数字”三位一体,服务的理念是“开放、平等、免费”。为配合这一总体目标,我们除了在资源上做足工夫外,在阵地服务与网上服务上,更要借助新技术、新平台,交出一份读者满意的答卷。
2.1 利用RFID技术,文献排架准确到位
专题文献为着读者的方便,我们在排架上更多地采用主题方式,比如法律专题,根据法律专有的不同主题类型,将文献在架位上集中。再比如商贸专题区里面我们又特设了“个人创业”“电子商务”“中小企业”“WTO ”等专架。读者在利用时会更方便,在架位管理上我们利用RFID技术,可以准确地上架而不会乱架,尤其是电脑查目之后,工作人员可以准确地为读者找书。
2.2 利用RFID技术,做好文献利用统计
以往,我们图书馆经常统计读者入室人数,这是在传统多格间阅览室模式下有效的统计方式,虽然,可以借助人手与条码阅读来统计文献利用人次,但一本一本地读取,极不效率。上了新技术后,我们可以定时将读者看过的图书一次十本地进行统计,极为快速。根据统计的结果,一段时间后进行分析,可以知道文献利用的情况,结果可以作为采购馆藏的科学依据。
当然,RFID在图书馆的利用还有各种可能,我们引进一项新技术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服务。在阵地服务中,我们还充分考虑到光线条件,空间条件,将可以考虑的因素一一评估,最后作出一种安排,目的是为了读者方便、舒适、人性、满意。比如,我们在书架布置上,将朝东的玻璃幕墙与北面的装饰银树在整体视觉上加以考虑,书架布置以不挡住这两处的视野为限,有时候,牺牲一点实用空间而不破坏整体格调。面对书店、报摊以及网络资讯的多重夹击,图书馆在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地位日渐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将来更多地取决于读者服务的便利性。政府投重资盖新馆,除了它是一个城市文化实力的重要象征之外,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个人文的空间,让市民有需要的时候来这里饱览学习资料之外,同时也享受一座现代化图书馆从建筑到空间布置所带来的视觉享受以及人性化服务带来的城市认同感。因此,阵地服务的我们提出的口号是“不让读者空手而回”。利用新平台,不断丰富网上服务的形式与内容
随着我馆为新馆专门研发的数字图书馆系统DILAS的投入使用,为在网上提供专题文献服务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广阔的空间平台,使我们在网上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将有大的变化。
3.1 统一的专题页面发布
数据的制作与发布在新的工作平台上进行,统一了界面和设计风格。配合统一检索平台,将各种数据库整合在一个页面进行检索,既方便了读者也方便了工作人员。
3.2各专题网页都提供新到书刊的目次服务
读者在馆外可以浏览新到书刊的目录,有需要的才决定到图书馆来阅览,这样有条件的读者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先看看有没有自己适合的资料再作决定,节省时间和交通费用。
3.3 网上参考咨询可以提供不到馆的服务
网上咨询提供表单、电邮和实时三种咨询。实时咨询与五楼对外开放时段一致。读者通过前面提到的目次服务,可以通过咨询请求原文服务,我们的咨询人员则在规定时间内给读者答复,有电子文献的会即时提供,没有电子文献的读者可以网上预约再来馆查阅。
3.4 网上发布的各专题内容包括多媒体图片和视频
比如时装专题,我们在不违反版权的原则下,我们将时装秀节目和图案类图片做成数字资源,在图书馆主页上发布索引图,引导读者及时利用馆藏。由于版权所限,这类数字资源只能是索引图和视频片段,起到充分揭示馆藏的作用。将
来我们会与时装企业协会合作,将本地名牌时装企业的历史资料做成一个设计师图片库,既保存历史读者又可以完整利用。
总之,我们各个专题将阵地服务与网上服务并重。阵地服务给读者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览空间及垂手可及的文献资料,还有免费利用的网络电脑设施;网上服务使读者真正体会没有围墙的图书馆的便利。专题馆藏与服务
4.1 商贸专题
商贸专题致力于为工商界人士提供国内外相关商贸信息;为各种研究机构及学者提供各种商贸参考资料;为中小企业寻找国内商机,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及时的贸易资讯;为广大市民个人创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商贸资讯服务。现有中外文图书2万余册,外文期刊近600余种,各地年鉴及名录黄页资料4千余册。中文图书中又细分了“个人创业”“中小企业”“电子商务”“WTO图书”四个小专题。
4.2 法律专题
法律专题注重为专业人士提供专业服务。其收集范围是中国及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法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公告、标准文本、会议论文、报告及案例等,深圳本地的相关法律文献是其收藏重点。现有中外文法律图书近2万册,中外文法律期刊130余种,中文法律报纸近40种。
4.3 时装专题
时装专题面向深圳及国内的服装厂商、时装设计人员、在校师生以及对时装有兴趣的各类人士提供完善的时装资讯服务。馆藏文献包括国内外有关服装、饰品及面料的设计生产、市场动态、发展趋势等。现有专业图书2千多册,进口原版期刊130余种,国内时尚期刊70种以及各种图片样本资料、录象带、光盘资料近300种。
4.4 东盟专题
东盟信息资料中心于2005年5月由WTO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法律、贸易研究会(深圳)与深圳图书馆联合建立并对外开放,旨在推进深圳等国内城市与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和发展,满足社会各界人士对东盟及其成员国的信息资料需求。现有东盟及其成员国相关图书2000余册,中外文报刊80余种。
十几年来,深圳图书馆在探索公共图书馆开展专题服务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今天面对一座市民瞩目的新馆,我们更有理由和条件来实现图书馆人的理想,诚可谓“书山有径斯为径,学海无舟是乃舟”。在今后的专题服务实践中,我们力求文献组织更丰富,服务内容更全面、服务方式上更创新,努力打造新馆的服务品牌。
(来稿时间:2006-06-09 责编:余胜)
[作者简介] 魏建华,男,1966年生,研究馆员,深圳图书馆参考研究服务部主任,发表论文20余篇。
7.论高校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安全问题 篇七
随着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 全社会已经普及了网络信息服务, 我国高校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实现了自动化。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的管理和安全已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质量和书目数据库的安全性是体现在一个图书馆的整体业务水平, 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前景。
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的建立主要是依靠图书馆编目人员通过标引, 著录图书资料来完成的。但在操作过程中, 特别是在使用计算机的初始阶段, 各高校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的记录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如:书目数据的引用是不整体而言, 多卷书的处理不统一等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 将影响书目数据库资源共享和安全。下面笔者讨论了高校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管理以及安全技术。
1 加强与完善高校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管理
1.1 提高高校图书馆编目人员的业务素质, 不断更新编目人员的知识
培养图书馆编目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由于现在网络更新非常快, 所以必须创造各种条件让图书馆编目人员继续学习, “充电”, 以适应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比较大的大学, 存在这许多新的学科, 比如:跨学科, 边缘学科等, 这些新的事物的出现, 使得高校图书馆编目人员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拓展自己的知识, 并结合自己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实用的分类, 使书目数据库更标准化和规范化。
1.2 对图书馆数目数据生成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图书馆的书在批处理的每一阶段, 添加新的书目数据对数据库的操作。编目人员对新书目进行处理, 对数据生成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以确保生成高质量的数据。这个过程包括分类索引, 文字说明, 条形码和标签的粘贴和藏书等。对于数据使用不同的数据源, 要小心地核对相应数据的内容信息。
1.3 加强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建设和管理。
计算机硬件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终端机、光盘存储设备、交换机、稳压电源和UPS等。为了保证图书馆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首先, 必须配备必要的稳压电源。其次, 要配备UPS电源。这对服务器安全运行是必不可少的, 其重要性可以说超过其他的安全措施。第三, 在对硬件设备的管理上, 要建立一套必要的、完整严格的管理制度。
2 高校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的安全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 是管理数据库的软件。具有对数据存储、安全、一致性、并发操作、恢复和访问等功能。确保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的数据的安全而不被破坏是图书馆网络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 根据需要设计一个数据库备份, 选定的存储介质, 以确保数据库用户角色权限安全的发展。
2.1 SQL Serve关系数据库及备份恢复方式
SQL Serve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是Microsoft推出新一代数据管理与分析软件。SQL Serve是一个全面的、集成的、端到端的数据解决方案, 它为企业中的用户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和高效的平台用于企业数据管理和商业智能应用。SQL语言是以接近英语语法的格式设计出来适。用于数据库运行的一种计算机语言, 所以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是数据库管理员维护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必不可少的操作, 合理地进行备份和恢复可以将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问题对数据库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当运行SQL Server的服务器出现故障, 或者数据库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时, 可以利用以前对数据库所做的备份重建或恢复数据库。
2.1.1 备份
数据库依备份的时间周期、次数、频率等不同, 有不同的备份方式, 我们在制定备份规则时, 不但要考虑备份的各项变量, 还要考虑还原操作的进行, 找出适合本图书馆的备份方式。备份方式有完整备份、差异备份、日志文件备份以及文件和文件组备份。
2.1.1. 1 完整备份
包含数据库中全部数据和日志文件信息, 也被称为是全库备份或者海量备份。对于文件磁盘量较小时候, 完全备份的资耗并不能显现, 但是一旦数据库文件的磁盘量非常大的时候, 就会明显的消耗服务器的系统资源。因此对于完全备份一般需要停止数据库服务器的工作, 或在用户访问量较少的时间段进行此项操作。
2.1.1. 2 差异备份
在还原差异性备份之前, 必须先还原其完全数据备份。如果按给定备份的要求进行一系列差异性备份, 则在还原时只需还原一次完全数据备份和最近的差异性备份即可。执行差异性备份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如下:用于经常被修改的数据库;要求一个完全数据备份, 这是执行差异性备份的前提;备份自上次完全数据备份以来的数据库变化。
2.1.1. 3 日志文件备份定义
当数据库文件发生信息更改时候, 其基本的操作记录将通过日志文件进行记录, 对于这一部分操作信息进行的备份就是日志文件备份。
2.1.1. 4 文件和文件组备份
文件或文件组备份只备份数据库中的一个或多个文件或文件组。这样就可以只还原已损坏的文件, 而不用还原数据库的其余部分, 从而加快了恢复速度。例如, 如果数据库由几个位于不同物理磁盘上的文件组成, 当其中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 只需还原发生了故障的磁盘上的文件。对于超大规模数据库 (VLDB) , 一般采用文件和文件组备份方式。当进行文件和文件组备份时, 为了使将来还原的文件与数据库的其他部分一致, 必须执行日志备份。
2.1.2 恢复
在备份和恢复中总是存在着这样的矛盾:如果希望在发生所有故障的情况下都可以完全恢复数据库, 则备份时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如果希望使用较小的备份空间, 则又不能完全保证数据库的顺利恢复。SQL Server有完整恢复模式、简单恢复模式以及大容量日志模式这三中恢复模式, SQL Server恢复模式的开发与应用, 给我们图书馆数据库的安全提供了许多保障和空间需求。
2.2 服务器的数据安全
SQL Server服务器是图书馆文献管理集成系统网络数据交换中心, 一般数据库服务器安装在互联网中的安全区域, 最好不要直接连接到互联网, 有利于数据库服务器的安全保护。
SQL Server可以在一个服务器上支持不止一个数据库, 因此你可以使大多数用户拥有访问一个数据库的权限, 而没有访问其他数据库的权限。除非你把这个登录作为一个数据库的用户, 否则一个SQL Server登录没有访问这个数据库的权限。你可以在用户端或数据库端完成这个任务, 通过“Login Properties”对话框可以使一个用户拥有对多个数据库的访问权限, 此外, 还可以在数据库系统上打开“New Database User”对话框, 为某个数据库的所有用户添加登录。
目前的服务器一般都能实现RAID功能, 利用RAID—5是性价比较优的常用的数据存储形式。RAID5是一种存储性能、数据安全和存储成本兼顾的存储解决方案。RAID5不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 而是把数据和相对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到组成RAID5的各个磁盘上, 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当RAID5的一个磁盘数据发生损坏后, 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RAID5可以理解为是RAID0和RAID1的折衷方案。RAID5可以为系统提供数据安全保障, RAID5具有和RAID0相近似的数据读取速度, 只是多了一个奇偶校验信息, 写人数据的速度比对单个磁盘进行写人操作稍慢。同时由于多个数据对应一个奇偶校验信息, RAID5的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RAID1高, 存储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对关键的编目MARC数据和借还流通数据使用RAID—5可以提供较好的容余功能, 使数据库存储更安全。
2.3 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网络安全
2.3.1 构建数据库网络安全架构
互联网网络图书馆的最佳方式是网络和物理网络断开, 当服务器需要升级补丁或真的需要连接到互联网, 通过服务器双卡双IP功能, 暂时链接使用外部网络, 完成后立即断开网络, 或通过代理服务器与互联网连接完成升级任务, 避免数据库服务器直接访问网络, 最大程度的保证服务器数据库的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2.3.2 构建安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如果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机制非常强大, 则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能就较好。当前比较时尚的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它的安全功能很弱, 这导致一些威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我们从提供身份鉴别和数据完整性认证, 授权和访问控制, 加密保护机密信息、审计跟踪以及攻击检测方面入手, 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数据库的安全性, 确保其独立性和完整性
2.3.3 对数据库进行加密
在数据库加密网络数据是数据库安全的核心问题。为了打击黑客利用网络协议, 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绕过数据库而直接访问数据库文件的安全漏洞, 对数据库进行加密的文件, 这是特别重要的。数据加密技术是更灵活, 更适用于开放的网络。数据加密主要用于对动态信息的保护, 对动态数据的攻击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对于主动攻击, 虽无法避免, 但却可以有效地检测;而对于被动攻击, 虽无法检测, 但却可以避免, 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数据加密。
2.3.4 建立规范的网络监控系统, 防止黑客入侵
图书馆管理不是简单的维修和排除故障, 关键是要建立一个规范严格的监控系统, 加强管理和维护服务器的账号和密码, 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端口, 安装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系统, 安装杀毒软件及其他措施, 而防止内部网络黑客的攻击也非常重要, 因为内部攻击占了很大的比重, 黑客可以很容易地获得重要的信息, 造成更大的伤害, 所以管理员增加网络监督, 解决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漏洞, 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文档管理系统。
3 结语
总之, 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信息共享、快捷服务的同时, 越来越多的系统安全问题会不断提出挑战, 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问题时刻引起图书馆同仁的重视。许多安全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不断的去认识、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于翔, 阎宏印等.网络数据库安全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 2007年10期.
[2]张艳.图书馆回溯书目数据库建设[J].现代情报, 2003, 12
8.高校图书馆专题数据库 篇八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1
University Library Characteristics Database Construction Status,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Cao Fangping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Party School of CPC,Shenzhen518052,China)
Abstract:Personalized service is the library's development,impro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ources,impro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brary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wa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networks,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brary is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now build the database status and problems,along with a special database of library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constructive solutions.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ies;Characteristics Database Construc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一、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
特色数据库是指图书馆依据馆内已有的信息资源,根据用户对信息的要求,对某一学科或者某一专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及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加工和存储,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数字化管理。它是依据图书馆的特色、本地的特色或者本校的重点专业特色,集中各类文献资源而建成的数据库,这样就体系了一定的本馆特色,能充分的反映图书馆藏书的信息资源和数据资源。
二、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
到现在,各大高校图书馆的特设数据库建设都开始形成,特色数据库是根据各大高校的特色建立起来的,到现在为止已经建立的特色数据库图书馆有国家图书馆建设的中国年鉴数据库、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数据库、中国博士论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方志类数据库、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教育文献数据库等,只有你用引擎搜索就会有很多的数据库文献资料。数据库的发展也是从最初的文本式的文摘数据库到篇文数据库到现在的全文数据库。为了避免重复开发建设、使资源合理利用,就需要协调组织来进行调节、规划和评估。
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优势:高校作为全校的文献信息中心,资源的集散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信息资源方面,高校图书馆的馆内都有大量的藏书;在人才方面,高校一般都有一批长期的在信息服务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营的搞素质信息管理人员,他们对信息都有很强的分析、收集、整理能力,能对信息做出正确快速的处理;在硬件方面,高校一般都有计算机、网络工具。
三、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库重复建设严重。在我国现在的图书馆数据库建设还在早期的建设期,没有形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及统一的标准,数据库和数据库之间很容易有重复,有很多数据库大同小异,重复多。据有关资料显示,越是用户群体大、文献源分布广的数据库出现重复率的几率就越大。重复越多就造成了数据库建设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却给图书馆的配置及用户使用造成困难。造成数据流重复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现在我国在数据库建设上国家宏观调控的缺失,还有数据库开发商在家库之前可行性研究不够和数据库行业内信息的不对称。
(二)数据库质量建设不够。多数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很不规范,没有按照国家、国际标准建设,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师学生的查询和使用。主要表现在:数据采集不全;文献标引不规范、不准确,如分类方面中文文献引用《中图法》作为标引规则,主题方面中文文献采用《汉语主题词表》,因为所选择的分类号和主题词表达的主题概念的外延大小和内涵深度没有很好的反映文献主题内容,就不能准确找到原始的文献。还有就是多数图书馆所建的书目数据库信息不全;以及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对计算机操作和数据库维护不懂。
(三)数据库特色建设不够且规模偏小。在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发展是很快的,但是大多数是二次信息,一次信息很少,图形图像数据库更是少。特色图书馆建设还很不足,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够。在选题、经费、设备和人员等方面图书馆的规划不合理,就使得本来的特色不够特色反而适得其反。
四、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对策
(一)统筹规划、分工协作。特色数据库建设是一项投资大、技术强的大工程,所以高校在筹集特色图书馆时候有统一规划,做好研究工作,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特色数据库建设良好运行。(二)注重特色选题。选题是建设特色图书馆数据库的重点,是其存在价值。各高校应该以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不同的重点学科和收藏的文献,在学科特点上形成优势。选好题建立高学术价值和利用价值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来满足教学的需要。(三)标准化、规范化。是指数据库格式、描述、引语的标准化,这关系到数据库运行的可靠和完整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所以在建立特色数据库时一定要注意。(四)宣传推广。建立特色数据库关键是要让其实现价值,方便使用者使用。所以除了要建设好特色数据库,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推广和宣传,向用户介绍数据库的特色、内容、范围、检索方法等,提高特色数据库的利用率,使其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五)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人员素质是建设特色数据库的核心和关键,所以特色数据库建设还需要技术性人才参与。
五、结束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良好的网络环境,为现代特色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可能和技术支持。高校图书馆以学校的学科建设为方向,依据图书馆藏书的特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加工,建设特色数据库。
参考文献:
[1]曲智斌.高校图书馆特色信息资源建设的科学发展探讨[J].情报探索,2010,2:57-58
[2]管绪,刘玉平.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浅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68-69
9.高校图书馆专题数据库 篇九
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举办“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专
题讲座
2014-06-06
6月4日下午,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在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举办“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专题讲座,邀请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先生进行主讲。讲座由省科技厅总工程师赵怀斌主持。
赵秘书长从大数据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入手,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着重介绍了苏宁、京东等以数据资产为核心的企业运营模式,深刻阐述大数据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的重大作用及深远影响。建议我省要抓住国家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加快整合省内优势资源,努力抢占西部大数据产业的制高点。
10.图书馆关于试用数据库的通知 篇十
尊敬的广大师生:
为了做好2014年新增数据库的论证工作,我校图书馆通过对相关学院的调研及对教师意见的征集后,积极与相关数据库商联系,近日,可在图书馆主页上对以下数据库进行试用。试用期限为1~3个月。
1、中国科技项目创新成果鉴定意见数据库(清华同方)
2、中、外文专利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
3、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及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
4、中国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
5、HKMO港澳优秀硕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6、EBSCO期刊全文数据库
7、Wiley期刊全文数据库
8、Springer期刊全文数据库
9、IEL(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期刊全文数据库
10、Morgan & Claypool综述文集数据库
11、中国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网(教学课件、精品课程、试题资源库、社会认证考试等)
12、国泰安CSMAR系列研究、RESSE金融研究、CCER中国经济金融、中经网统计等经管类数据库
13、北大法宝和万律(WESTLAW)等法律类数据库
14、就业数字图书馆
希望广大师生积极利用这些数据库,并参与网上“试用评价”。试用过程如有问题请致电图书馆技术部:3987858。
图书馆
11.高校图书馆专题数据库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数据素养;数据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254.9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058
Research on University Library Embedded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Abstract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the era of big data,and on the basis of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pattern and practic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carrying out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abroad, the author proposed that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China which want to develop data quality education should seek cooperation with professional teachers,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 by embedding the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network platform, in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research projects.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big data; data literacy;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随着科学研究第四范式[1]——数据密集型科研的悄然兴起,科学研究以数据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的特征日益突出。研究者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数据监管、数据出版、数据引用等方面的问题[2]。对数据的获取、使用和评价等技能成为大数据时代高校师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笔者综合国内外文献研究发现,数据素养的内涵是指具备数据意识[3]并对数据具有批判性思维[4],而且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分析、处理、利用和展现各种数据资源。
数据素养虽然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它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我们过去长期研究的统计素养和信息素养概念的基础上,经过外延的扩展和内容的重新定位而形成的关于人的素养的新概念,强调的是大数据环境下对数据的理解、交流、获取、分析及运用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它已成为影响人们科研能力、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数据意识、数据知识、数据技能、数据能力四个方面,其中能力层面的数据素养培养是数据素养教育的重点,包括数据基本能力、数据获取能力、数据评估能力、数据管理能力、数据使用能力、数据表达能力。
本文在概述数据素养概念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外数据素养教育模式及实践的归纳与分析,提出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数据素养教育的路径,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数据素养教育提供对策与思考。
1 数据素养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的定义在不同环境和不同领域中均存在差异。数据素养一词是一个组合词,由数据和素养两个词组合而成。一般而言,素养指人们通过学习、训练和培养能从后天获得的知识、技巧或能力;而数据字面的理解就是数值或数量,在此则指广义上的数据,包括各种数字、文字、视频等各种信息甚至符号。综合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数据素养应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正确地认识数据,并运用正确的方法获取数据;二是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对数据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三是科学地管理数据,使之成为可获取、利用的资源;四是准确地评估数据,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决策。
从科学研究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数据素养与数据生命周期直接相关,数据素养的内容涵盖在科学研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科研项目的启动开始,到研究数据的收集、研究过程中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数据分析的工具与技术、数据的存贮与数据安全,直至最终的数据共享规则与如何使用等,都与数据素养息息相关。在最初的数据收集阶段,研究人员必须了解数据源的特征,包括数据的类型、格式等;在数据的组织、整合及管理阶段,研究人员要学会设计相应的管理平台和数据架构;在研究进行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应熟悉数据分析工具和数据分析软件,利用原始数据进行建模,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为了数据能长期保存和共享,科研人员还应了解数据保存、共享与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包括共享平台的数据使用政策、规则以及知识产权问题等。
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随着数据密集型科研时代的来临,科学研究的数据呈几何级数增长,“数据驱动科学发展,科学就是数据,数据就是科学”[5]这样的理念在科学研究领域已经形成共识,对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利用能力成为大数据时代人们必备的科学素养之一。其实早在2010年在哥德堡召开的第76届国际图联大会上,科学素养就成为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6],2012年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资助了数据素养项目,以探索培养科研人员数据搜集、整理及运用的能力[7]。这些都说明数据素养问题已引起国外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而且美国许多高校图书馆近年来也纷纷开展数据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科研环境变化的要求。
2 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模式与实践
基于对科学研究范式变化以及数据管理需求的迫切洞察,麻省理工学院、普渡大学、密歇根大学、牛津大学图书馆等都已认识到提高科研人员及学生数据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组建专门的团队,从课程开发、资源提供、科研支持、技术工具、专业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创新服务,并积极探索在资源、人员、服务等方面做出改变,开展形式多样、多方合作、适应现代需求的数据素养教育。
国外高校图书馆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模式有[2]:一是通过 Libguide 建立科学数据管理资源导航,提供基础的数据服务,包括数据管理的概念、方法、工具及可利用资源等; 二是面向研究生和研究人员提供科学数据素养通识教育,包括数据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三是深入到具体学科领域,提供针对性强、内容更为系统的学科专题数据素养教育。
数据素养的概念一经提出,其研究和相关实践活动也获得了各种研究基金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如早在2004年,国际社会科学信息服务与技术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Technology, IASSI)就支持了相关研究。2007年美国雪城大学教授秦健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研究资助,开设“科学数据管理 ( Scientific Data Management) ”课程,在2 年的时间内重点关注如何提升本科生的科学数据素养[8]。
而长期从事文献检索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各高校图书馆也敏锐地发现了数据素养教育在大数据时代的重要价值和师生们的迫切需求,纷纷加入到数据素养的教育和研究中。许多美国研究性大学图书馆首先在其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中加强了数据管理的技能培训,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就开设了很多有关数据素养方面的讲座。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研究所(IMLS)通过资助相关大学的研究来参与数据素养教育过程,如2010年资助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和伍斯特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针对研究生与本科生的科学领域数据管理课程计划研究, 2011年资助普渡大学、斯坦福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俄勒冈大学联合开展“ 数据信息素养培训” 项目。
2007年,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组建了e-Science和数据服务协同团队(EDSC) ,他们通过调查美国多个大型研究机构的用户需求报告、澳大利亚国家数据存储中心的实践经验以及英国在定义图书馆角色和责任方面的成果,建立了数据管理专题网站, 开办了“ 科学家和工程学家的数据管理入门”研讨会,并于2010年开设“为您的基金申请创建数据管理计划” 专题讲习班,不仅为教师提供数据管理知识, 而且促进了教师和图书馆员之间在科研中的合作关系。2010年,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图书馆成立了数据工作小组,负责数据资源的管理,提供数据管理的相关咨询并开发了实用的数据管理课程。他们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各种与数据管理相关的讲习班,提供数据存贮、数据共享、数据再利用、数据伦理等核心技能,很受学生的欢迎。
由上可见,国外高校图书馆不仅对数据素养的理念发现敏锐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已经将理论与实践快速地应用到图书馆教育与培训中去,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数据素养教育服务体系,包括数据管理的资源导航、咨询服务,数据管理的课程开发和用户培训等内容。
3 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数据素养教育的路径
目前国内的高校图书馆在数据素养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研究要么是对国外理论、方法与实践项目的介绍,要么是从图书馆视角做一些研究与思考,没有研究现代信息环境下数据素养教育的内容、方式、特点、实施策略以及如何与当前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对接进而获得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数据管理、数据素养教育的认识与理解不够深入;二是对数据素养教育缺乏相应的政策设计和服务支持;三是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数据素养教育模式。
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执行机构,理应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数据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去,积极探索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环境下,将数据素养教育与培训渗透到用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空间,提供一种到身边、到桌面、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主动服务,将这些教育与服务实时地、动态地融入到用户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并与用户实现良性的互动与沟通。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并不是图书馆能独立完成的,合作是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必由之路,必须寻求与高校教师、学生及科研人员的合作,包括与专业老师合作,嵌入课程和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合作,通过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和信息共享空间嵌入学习环境;与科研人员合作,嵌入科研课题的全过程,协助数据管理。
3.1 与专业教师合作,嵌入课程和网络数学平台
与专业教师合作就是在高校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图书馆组建由学科馆员、技术人员、数据管理人员组成的团队提供相关支持,全程参与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活动。图书馆团队要与教师预先做好课程设计,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并将数据素养的相关理论、方法有机地嵌入到课程中,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与之相关联的数据处理技能及应用数据环境。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网络在线课程也是图书馆提供数据素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通过已经建成的网络教学平台,将数据素养教育的概念、理论、方法、案例等以专题讲座或视频甚至是动漫的方式制作成专门的课件供学生学习。还可以通过现有的图书馆导航系统或专题网页建立相关的数据资源导航,提供图书馆现有的数据服务信息及数据服务工具等。如美国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就在自己的资源导航中提供了数据资源列表、常用数据集、研究数据仓储等栏目,还有图书馆的特色数据、新购数据资源、数据馆员的联系方式等。
3.2 与学生合作,嵌入学习环境
目前我国高校正在积极探索与实践创新性教育,尝试各种创新性学习方式。学生们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借助各种学习资源,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将新知识灵活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对特定问题相关知识、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整合来完成全新的知识建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整个学习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知识建构与应用的帮助者。而在创新性学习过程中,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数据馆员可以借助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充分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他们提供信息和数据收集、分析和评价的途径和建议[9]。
图书馆员的服务还可以嵌入到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中去。在选题和开题阶段,图书馆员可以利用自己熟悉和掌握各类数据库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帮助学生检索到高质量的文献信息;在数据收集与分析阶段,图书馆员可与专业教师合作,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判断数据信息;在写作和完成阶段,图书馆员可以提供过去的最佳范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也是学生对过去所学的有关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评估等数据素养相关知识的积淀与提升过程,是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与数据素养共同提高的最佳路径。
3.3 与科研人员合作,嵌入科研课题的全过程
国际上科学研究中数据管理法律框架、科研资助机构的数据管理要求、学术论文发表的原始数据共享规定以及所在机构数据保存政策等数据管理方面的政策与规范,对科研人员的数据管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图书馆在资源及数据采集、管理、整合与服务方面具备的优势成为其与科研人员合作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优势。如高校图书馆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存储、管理、共享与服务。
图书馆还可以在现有的实体空间中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相融合,开辟数据实验室,建立起由学科专家、学科馆员、数据馆员相互协作的机制,依托具体的科研课题开展数据素质培训、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大家各展所长、各司其职,由图书馆员为科研人员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数据服务。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开展数据素养教育要时刻关注国内外数据分析与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和变化趋势,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环境,将数据公开和用户体验放在首位,坚持以用户为中心,而大数据环境则为数据素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主要探讨了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素养教育嵌入课程、嵌入环境、嵌入科研课题的整体思路,如何有效地实现,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与效果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邓仲华,李志芳.科学研究的范式演化——大数据时代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J].情报资料工作,2013(4):19-23.
[2] 孟祥保,李爱国.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11-16.
[3] Stephenson E,Caravello P S.Incorporating Data Literacy into Undergraduate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grams in the Social Sciences:A Pilot Project[J].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07,35(4):525-540.
[4] Schield,M.Statistical literacy:thinking critically about statistics.Of Significance:A Topical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Public Data Users[J].Significance,1999,1(1):15-21.
[5] Hanson B,Sugden A,Alberts B.Making Data Maximally Available[J].Science,2011,331(6018):649.
[6] Session 74—Information Literacy with Referenc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EB/OL].[2016-03-20].http://www.ifla.org/node/6271.
[7] Project Overview[EB/OL].[2016-03-17].http://wiki.lib.purdue.edu/display/ste/Home.
[8] Qin Jian,D'Ignazio J. Lessons learned from a two -year experience in science data literacy education[EB/OL].[2016-03-24].http://works.bepress.com/jian_qin/1.
[9] 张晨.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与数据素养教育[J].图书与情报,2014(4):117-119.
【高校图书馆专题数据库】推荐阅读: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分析10-15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11-02
高校图书馆工作研究11-29
年度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06-19
博客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08-29
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07-20
高校图书馆管理员退休讲演稿09-13
从细节着手,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论文10-09
定稿:浅析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08-02
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