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管理复习提纲

2024-07-06

高级财务管理复习提纲(5篇)

1.高级财务管理复习提纲 篇一

高级二手车鉴定评估师理论复习提纲

1.路试的目的是检查机动车在各种工况下的行驶技术状况。(√)

路试主要目的是了解二手车的操控性、稳定性、制动性能、离合器以及动力等性能。2.汽车的使用寿命与车辆所使用的燃、润料有关。(√)

机动车技术使用寿命: 机动车技术使用寿命是指车辆从开始使用,直至其主要机件到达技术极限状态而不能再继续修理时为止的总工作时间或总行驶里程。

机动车经济使用寿命: 机动车经济使用寿命,是指机动车使用到相当里程和使用年限,对其进行全面经济分析之后得出机动车已到达不经济合理、使用成本较高的寿命时刻。机动车合理使用寿命: 机动车合理使用寿命是以机动车经济使用寿命为基础,考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能源节约等因素,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使用期限 3.研究不同年龄的客户群对于销售策略有着决定性的意义。(√)4.旧机动车的保险金额可按车辆的过户价来投保。()5.汽车的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都是由驾驶员负责执行。()

6.拍卖未成交的,拍卖人可按委托拍卖合同的约定向委托人收取服务费用。(√)7.二手车是指使用一年以后进行交易并转移所有权的汽车。()

8.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是按照车辆类别收取的,其中第二类客车是指10-20座客车。()7座(含7座)以下客车为第一类车 8座-19座客车为第二类车; 20座-39座客车为第三类车

40座(含40座)以上客车为第四类车

9.售后服务指汽车出售后为满足顾客需求提供与顾客之间接触活动而产生的结果。(√)10.车辆担保中担保人或担保单位不承担连带责任。()

11.乘用车在满载、初速度50km/h行驶时,其制动距离应不大干20m。(√)12.在车辆的维护中,一般车辆更换防冻浓的周期为2~3年。()13.多缸发动机各缸的作功间隔角为720/i。14.旅游客车的强制报废年限是20年。15年

0(一)小、微型出租载客汽车使用8年,中型出租载客汽车使用10年,大型出租载客汽车使用12年;

(二)小、微型租赁载客汽车使用10年,大、中型租赁载客汽车使用15年;

(三)小、微型教练载客汽车使用10年,中型教练载客汽车使用12年,大型教练载客汽车使用15年;

(四)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使用13年;

(五)大型旅游、公路客运汽车使用15年;

(六)其他小、微型营运载客汽车使用8年,其他大、中型营运载客汽车使用15年;

(七)大、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使用20年;

(八)三轮汽车、装用单缸发动机的低速载货汽车使用9年,装用单缸以上发动机的低速载货汽车以及微型载货汽车使用12年,半挂牵引汽车及其他载货汽车使用15年;

(九)全挂车使用10年,半挂车、中置轴挂车使用15年;

(十)正三轮摩托车使用10年-12年,其他摩托车使用11年-13年,具体使用年限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上述使用年限范围内,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和专项作业车无使用年限限制。

15.面对中等收入阶层,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把握内容叙述错误的是推:荐客户买黑色的车辆。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基本需求特征:(一)具有较高的消费倾向二)需求趋向多样化、个性化和高档化(三)社会责任感强,更加关注自己在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程度四)中等收入阶层有着强烈的消费示范作用,是社会消费潮流的引领者

三、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结构和购买行为分析一)在饮食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等收入者群体的饮食观念发生了转变,恩格尔系数进一步降低。二)在穿着方面,崇尚品牌,讲究款式、品质和个性。三)在家电电器方面,注重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对知名品牌有较强的忠诚度。(四)在住宅方面,中等收入家庭既要求有舒适的独立空间,又要求能够方便的与亲人朋友联系六)在休闲方面:中等收入阶层群体不像低收入阶层喜欢用逛街、打牌来消遣时光;在闲暇的时候,他们喜欢体育运动健身,旅游更成了“休闲消费”热点。外出旅游名胜古迹,出境领略异国风光,成为中等收入阶层群体休闲娱乐的主要内容。

16.机动车技术状态动态试验后检查,主要检查“四漏”情况。漏水、漏气、漏油、漏电

17.车辆类别代号中7代表乘用车。

我国现行的机动车分类是采用前苏联的机动车分类法,1—载货汽车;2—越野汽车;3—自卸汽车;4—牵引汽车;5—专用汽车;6—客车;7—轿车;9—半挂车及专用半挂车

18.顾问式的销售流程第一部是寻找潜在客户和售前跟进程序。

顾问式营销,顾名思义就是站在专业角度和客户利益角度提供专业意见和解决方案以及增值服务,使客户能作出对产品或服务的正确选择和发挥其价值,在这顾问式营销过程同时建立了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品牌提供者的感情及忠诚度,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关系营销,达到较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战略联盟,从而能形成独具杀伤力的市场竞争力。19.行驶里程是汽车使用条件中经济使用寿命指标。

20.下列选项中对于汽车保险投保税法正确的是损险保额一般是根据新车购置价确定的。21.汽车产生爆震的主要原因是压缩比过大。

22.汽车制动效能的评价指标有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制动时间。

23.下列选项中对于轮胎选择的主要依据叙述正确的是根据汽车类型和行驶条件、根据轮胎尺寸和气压。

24.汽车贴膜质量的性能指标是隔热率、防暴性、透光性。25.汽车内霉味滋生的主要原因是黑暗、潮湿、温暖。26.资产评估经济技术原则主要包括预期原则、竞争性原则。

27.二手车鉴定报告书是向委托方提供的议明鉴定估价的目的、范围、评估方法。28.二手车收购定价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车辆的总体价格、收购后支出的费用、市场宏观环境的变化、市场微观环境的变化。

29.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有独立的中介机构、固定的营业场所、规定的专业 人员、规范的规章制度。30.如何检测蜡式节温器? 答:节温器的检查方法:首先将节温器放在盛于热水的器皿中,然后升温加热检查阀门,再分别测定节温器开始开启温度和节温器完全开启温度,以及节温器全开时阀门升程。31.汽车经纪人必备的知识有哪些?

答:汽车专业技术知识、汽车产品知识、汽车服务知识、汽车营销技能知识、行业知识、行业发展趋势的知识、相关行业知识、相关行业发展趋势的知识以及流行与时尚都是汽车经纪人必备的知识、相关法律法规。32.哪些二手车不予办理过户?

答:1.申请车主印章与原登记车主印章不相符的。

2.未经批准擅自改装、改型及变更载货质量、乘员人数的。

3.违章、肇事未处理结案的或公安机关对车辆有质疑的。

4.达到报废年限的(对已达到报废使用年限,但车辆技术状况较好,使用性质为自用的汽车,经特殊检验合格后,在达到报废使用年限后两年内,准予申办过户登记,但不准转籍)。

5.未参加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

6.新车入户不足三个月的(进口汽车初次登记后不满两年的,但法院判决的除外)。

7.人民法院通知冻结或抵押期未满的。

8.属控购车辆无《申报牌照证明章》的。

9.进口汽车属海关监管期内,未解除监管的。33.汽车的静态检查项目包括哪些?

答:汽车技术状况的静态检查主要包括对汽车的识伪检查和外观检查两大部分。其中,识伪检查主要鉴别走私车辆、拼装车辆和盗抢车辆等工作;外观检查主要包括鉴别事故车辆、车身检查外部的检查、检查发动机舱、检查驾驶舱、检查行李舱和检查车底等内容。34.论述在旧机动车收购应注重考虑哪些问题?

答:在旧机动车的收购估价中,应该着重注意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①旧机动车收购要充分考虑车辆的完全价值,即车辆实体的产品价值和车辆牌证、税费等各项手续的价值。

②旧机动车收购要密切注视市场的微观环境,也要关注宏观环境,即注意国家宏观政策、国家和地方法规的因素变化和影响导致的车辆经济性贬值。

③旧机动车收购后应支出的费用。

④旧机动车的收购要防止收购偷盗车、伪劣拼装车,要预防收购那些伪造手续凭证、伪造车辆档案的车辆。35.试论述4P、4C与4R营销观念?

答: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如何在4P理论指导下实现营销组合,实际上也是公司市场营销的基本运营方法。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媒介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以4P理论来指导企业营销实践已经“过时”,4P理论越来越受到挑战。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劳特朋针对4P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C(消费者、成本、便利、沟通)营销理论。

4C营销理论的基本要点为:①瞄准消费者需求。首先要了解、研究、分析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求,而不是先考虑企业能生产什么产品。②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成本。首先了解消费者满足需要与欲求愿意付出多少钱(成本),而不是先给产品定价,即向消费者要多少钱。③消费者的便利性。首先考虑顾客购物等交易过程如何给顾客方便,而不是先考虑销售渠道的选择和策略。④与消费者沟通。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营销沟通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互动、沟通等方式,将企业内外营销不断进行整合,把顾客和企业双方的利益无形地整合在一起。总体看来,4C营销理论注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与市场导向的4P相比,4C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从企业的营销实践和市场发展的趋势看,4C依然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4C是顾客导向,而市场经济要求的是竞争导向,中国的企业营销也已经转向了市场竞争导向阶段。

二是随着4C理论融人营销策略和行为中,经过一个时期的运作与发展,虽然会推动社会营销的发展和进步,但企业营销又会在新的层次上同一化,不同企业至多是个程度的差距 问题,并不能形成营销个性或营销特色,不能形成营销优势,保证企业顾客份额的稳定性、积累性和发展性。

三是4C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但顾客需求有个合理性问题。

四是4C仍然没有体现既赢得客户又长期地拥有客户的关系营销思想,没有解决满 足顾客需求的操作性问题,如提供集成解决方案、快速反应等。

五是4C总体上虽是邓的转化和发展,但被动适应顾客需求的色彩较浓。

针对上述问题,又提出了4R(关联、反应、关系、回报)营销新理论,4R具有四大优势:

①4R营销理论的最大特点是以竞争为导向,在新的层次上概括了营销的新框架。

②4R体现并落实了关系营销的思想。

③反应机制为互动与双赢、建立关联提供了基础和保证,同时也延伸和升华了但利性。

④“回报”兼容了成本和双赢两方面的内容。

2.管理学复习提纲 篇二

1、区分管理的概念

① 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确切希望工人干些什么,然后设法使他们用最好、最节约的方法去完成它。② 亨利法约尔(Henri Foyol):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要素。③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管理就是决策。

④ 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全既定目标。

2、马克思管理的两重性:一方面,管理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结合的性质产生的,只要是协作劳动客观上就需要管理。这是任何具有社会结合形态的劳动共有的性质,是任何许多人进行协作的劳动普遍存在的性质。另一方面,管理又是由共同劳动过程的资本主义性质即对抗性质产生的。

3、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期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4、管理的内涵:①管理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②管理依赖于一定的环境。③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资源。④管理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职能构成。

5、管理的有效性:既要注重效率,又要注重效果,从而取得良好效益。

6、管理的职能: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领导(Leading)、控制(Controlling)

7、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

①挂名首脑:象征性的首脑,必须履行许多法律性的或社会性的例行义务。迎接来访者,签署法律文件。②领导者:负责激励和动员下属、人员配备、培训和交往的职责。实际上从事所有下级参与的活动。

③联络者:维护自行发展起来的外部接触和联系网络,向人们提供帮助和信息。发感谢信,从事外部委员会工作,从事其他有外部人员参加的活动。(2)信息传递方面

①监听者:寻求和获取各种特定的信息,以便透彻地了解组织与环境,作为组织内部和外部信息的神经中枢。阅读期刊和报告,保持私人接触。

②传播者:将从外部人员和下级那里获得的信息传递给组织其他成员—有些是解释和综合组织中有影响的人物的各种价值观点。举行信息交流会,传达信息。

③发言人:向外界发布有关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结果等信息,作为组织所在产业方面的专家。举行董事会议,向媒体发布信息。(3)决策制定方面

①企业家: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改进方案”以发起变革,监督某些方案的策划。制定战略,检查会议决议执行情况,开发新项目。

②纠纷调解者: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时,负责补救行动。制定混乱和危机时期的应对策略。③资源分配者:负责分配组织的各种资源—批准所有重要的组织决策。调度、询问、授权、人事及预算的各种活动和安排下级的工作。

④谈判者:在主要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参与公会的合同谈判。

8、有效的管理者:组织中在工作上最有成绩的管理者,用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 对其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志;沟通。

成功的管理者:组织中提升得最快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其标志;网络联系。

9、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人事技能(Human Skill)、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

10、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①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方法:是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实例的观察,获取组织

运行状况和实施管理的完整特征资料,从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及典型规律入手,进行经验性 总结并加以结果验证,从而得出可以利用的研究结果的归纳方法。②试验方法

③要素分析方法:是围绕管理活动和组织运行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各因素之 间的关联作用反映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继而寻求有效的管理方式的一种适用方法。要素分 析法的适用性在于它突出了管理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关联作用,这样不 仅有利于问题的综合解决,而且有利于管理活动本质的揭示。④数理方法 ⑤决策科学方法

1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①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②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

③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经济人”假设:经济现象是具有利己主义的人们的活动产生的。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斯密的“经济人”观点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他对于资本主义管理的实践和理论都有重要的影响。

12、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于1911年出版的著作《科学管理原则》标志着系统的管理理论的诞生。主要内容:

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挑选“第一流工人”。③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④实行计件差别工资报酬制度。

⑤ 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相互协作,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⑥把计划职能通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⑦实行“职能工长制”。泰勒主张实行“职能管理”,即将管理工作予以细分,使所有的管理者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优点:①对管理者培训花费的时间少

②管理者的职责明确,因而可以提高效率

③由于职能分工明确,工具与操作方法也已标准化,因此非熟练技术的工人也可以从事较复杂的工作,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费用。

缺点:一个工人同时接受几个职能工长的领导,容易引起混乱。

⑧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例行的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定和监督权。

13、法约尔被称为“管理过程之父”,于1916年发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劳动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组织内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的命令)、统一领导(指一个组织,对于目标相同的活动,只能有一个领导,一个计划)、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要公平、集权、跳板原则(指管理机构中,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该建立关系明确的等级链,这既是执行权力的线路,也是信息传递的渠道,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违反它,为了保证命令统一,请示要逐渐进行,指令也要逐级下达,有时这样做会产生信息延误现象,为此法约尔设计了一种“跳板”)、秩序原则、公平原则、人员稳定原则、首创原则、团结原则。

14、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

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③企业的领导在于通过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15、X理论①一般人天性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

②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要求。

③一般人缺乏进取心,逃避责任,甘愿听从指挥,安于现状没有创造性。

④人们通常容易受骗,易受人煽动。

16、Y理论①一般人天生并不是好逸恶劳的,人们对工作的喜恶取决于他们对工作带来的满足和惩罚的理解。

②如果让人们参与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则有利于实现自我指挥和控制。

③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人是能主动承担责任的,不愿负责、缺乏雄心壮志并不是人的天性。

④大多数人都具有一定的想象力、独创力和创造力。

⑤在现代社会中,人的智慧和潜能只部分地得到了发挥。

17、一般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自然和国际环境。

18、任务环境: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有关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

19、环境的不确定性分析、环境的竞争性分析 低度不确定性: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外部环境要素少,而且要素相似;要素维持相同或缓慢变化 较低度不确定性: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大量外部要素,且要素不相似;要素维持不变或缓慢变化 较高度不确定性: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少量外部环境因素,且不相似;要素常常变化,而且不可预测 高度不确定性: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大量外部环境要素,且不相似;要素常常变化,而且不可预测

20、组织文化的内容构成:一个是组织文化的显性部分,另一个是组织文化的隐形部分。

21、企业的社会责任:社会义务、社会响应、社会责任。

22、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则:长期利润与短期利润原则、适度利润与最大利润关系原则、股东利益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原则。

23、计划的概念:计划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预先制定的行为安排。

广义:计划的制定、执行和检查过程。狭义:未来可望达到或实现的具体目标。

计划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益性

24、影响计划有效性的权变因素:组织层次、组织的生命周期、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

25、计划工作原理:灵活性原理(弹性原理)、限制因素原理(木桶原理)、许诺原理、改变航道原理。

26、计划的制定过程:①分析组织内外环境,明确组织宗旨和使命

②制定组织目标

③目标分解与目标结构分析 ④综合平衡

⑤编制并下达执行计划

27、目标管理(MBO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突出特点:强调“成果管理”和“自我控制” 实质:员工参与制定目标,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基本内容:

①目标管理的总目标制定:明确组织内部所拥有的资源,以及具备的优势;分析组织的外部环境及其变化趋势;设立和组织目标应该是可以量度的。②建立目标体系:根据组织结构体系,将总目标进行分解;每个层次、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应根据各自分工情况和职责,结合上级下达的任务,制定自己的、完善的和具体化的目标,然后提交给上级批示;综合分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和下级制定的工作目标,找出差异。

③目标的实施④目标成果的评价和奖励⑤总结经验教训⑥进入新的循环

优点:第一导入目标管理有利于组织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第二目标管理有利于改善组织结构;第三目标管理有利于激励人们的主动精神,诱发人们的责任感;第四目标管理有助于开展有效的控制工作;第五目标管理表现出良好的整体性。缺点:第一目标难以制定;第二强调短期目标;第三目标的商定很费时间。

应用目标管理的基础:第一,推行目标管理要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科学管理基础;第二,主管人员积极参与、协调和授权;第三,有效的前景调查和计划活动;第四,目标管理要逐步推行,长期坚持。

28、网络图的组织要素 组成要素:

①活动:一项计划任务可以分解为许多项具体活动。活动的特点是要消耗资源和占用时间。每项活动都以箭头线表示,活动的名称一般用代号标在箭线的上方;完成这项活动所需的作业时间,一般标在箭线下方。

②事项:事项表示一项活动的开始或结束,一般用“O”表示。事项的特点是不消耗资源,也不占用时间,只表示某项活动的开始或结束。事项时箭线的交结点,故又称结点。

③线路:线路是指从网络始点事项开始,顺着箭线方向,到网络终点事项为止,中间经过一系列由首尾相接的结点和箭线所组成的通道。规则:

①不允许出现循环线路②每一条箭线的头尾都必须有结点③结点编号不能重复使用,并应使箭尾结点的编号小于箭头结点的编号④相邻两个结点之间,只允许有一条箭线直接相连⑤一个网络图中只能有一个始点事项和一个终点事项。网络时间:

(1)作业时间(TEI*J)是指完成某一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单一时间估计法:一般请有关人员,采用经验估计法,给每项作业估计一个作业时间。三点估计法:a最乐观的完成时间,是最顺利条件下的最短时间 b最保守的完成时间,是困难条件下的最长时间 m最可能的完成时间,是正常条件下的时间

作业时间(TEI*J)=(a+4m+b)/6(2)结点时间和活动时间:一个结点是一个或几个活动的结束,也是下一活动或几个活动的开始。

(3)某活动的时差S(ij)=LF(j)-ES(i)-(TEI*J)(紧后最晚-紧前最早-活动时间),表示该活动可机动的时间。

确定关键路线:最长路线,从起点顺箭头方向到终点的几条线中,最长的路线是关键路线;时差,总时差为零的活动为关键活动,其连接的线路就是关键路线。

29、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30、确定型决策方法:盈亏平衡分析法

盈亏平衡分析法又称量本利分析法,它利用收入、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确定盈亏平衡点并以此来指导决策方案。盈亏平衡点 Q0=TFC/(P-VC)

31、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1)绘制决策树。

32、不确定型决策的方案选择法:

悲观准则(小中取大准则):即比较各方案所产生的最小收益,从而选取其中最大的一个。乐观准则(大中取大准则):此准则适用于乐观的决策者,即比较各方案所产生的最大收益,而选取其中最大的一个。

33、稳定型战略的优缺点 优点:①组织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小。采用稳定型战略的组织基本维持原有的产品领域和市场,如可以采用原有的生产领域、渠道,避免开发新产品的巨大资金投入及开发失败的巨大风险。

②可避免因发展过快导致的弊端。在行业迅速发展的时期,许多组织无法看到潜伏的危机而盲目发展,结果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③组织获得较好的休整期。组织可以在此期间积聚更多的能量,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适时地采用稳定型战略是增长型战略的酝酿阶段。

缺点:采用稳定型战略会使组织的风险意识减弱,甚至可能形成惧怕风险、回避风险的组织文化,大大降低组织对风险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在无形中增加了潜在风险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稳定型战略的优点和缺点都是相对的,组织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必须权衡利弊,准确估计风 险和收益,并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稳定型战略的优势。

34、一体化战略

后向一体化战略:组织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明显的优势,可以继续扩大生产,打开销售局面,但是由于协作供应商的原材料,供应跟不上或成本过高,影响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可以依靠自身力量,扩大经营规模,由组织自身生产材料或配套部件,也可向后兼并供应商,或与供应商合资兴办企业组成联合体,统一规划和发展。

前向一体化:从物流角度看,是朝与后向一体化相反的方向发展,一般是指生产原材料或半成品的组织,根据市场需要和生产技术可能的条件,充分利用自身在原材料、半成品方面的优势和潜力,扩大生产,由自身制造成品,或与成品企业合并组建经济联合体,不断成长和发展。

35、BCG发展矩阵;:该矩阵方法是按每种产品的销售增常率(公司前后两年销售总量之比)和相对市场份额(本公司产品市场份额与该产品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之比)将公司的产 品分为四种类型,根据它们在矩阵中的位置而采取相应的策略。

① 问题业务是指市场成长率高、相对市场份额低的业务。只有那些符合企业发展长远目标、企业具有资源优势、能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才能继续投资谋求发展。

② 明星业务是指市场成长率高、相对市场份额高的业务,这类业务往往是由问题业务继续

投资发展起来的,公司既有发展潜力,又有竞争力,是高速成长市场中的领导者,未来可能成为公司的现金牛业务。③ 现金牛业务,也称为金牛业务,指市场成长率低、相对市场份额高的业务,是成数市场中的领导者,它是企业现金的来源。④ 瘦狗业务是指市场成长率低、相对市场份额低的业务。瘦狗业务存在的原因更多是由于感情上的因素。

36、组织工作的内容包括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备、组织力量的整合和组织变革。

37、管理幅度:每一个管理者所能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人数总是有限的,这个限度就称为

管理幅度或管理跨度。高长式(窄幅度)组织

优点:便于监督,便于控制,上下级迅速沟通。

缺点:上级对下属工作时间过多,组织层次多,信息传递速度慢,管理成本过高。扁平式(宽幅度)组织

优点:上级采用授权,节约管理费用,组织灵活,决策速度快。缺点:管理幅度宽,主管人员负担重,容易出现决策失误。

部门化: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地区部门化、顾客部门化、过程部门化、按照时间划分、按照人数划分

38、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1)直线型组织结构也称简单结构(simple structure)优点:权力集中、权责分明、命令统一、行动快捷

缺点:①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权力集中在高层管理者,往往因为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有限而影响管理问题深入、细致地考虑。

②组织成员只注意本部门的工作,忽视了横向沟通与协调的作用,因而难于培养全能型、熟悉组织全面情况的管理者。③一般地,这种结构只适用于没有实行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

(2)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优点:①既保证了统一指挥,又有利于发挥专家的辅助作用

②职能高度集中、职责明确、工作效率高,组织有较高的稳定性。

缺点:①下级部门的主动性受到限制

②各部门自成体系,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

③直线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协调难度大 ④整个组织适应性较差,缺乏灵活性

⑤这种结构对规模大、决策复杂的大型组织不适用,只适合于中小型组织

(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称部式结构(divisional structure)

优点:①由于每个事业部可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也能灵活自主地适应市场出现的变化,因而更能适应环境的需要。

②组织最高层摆脱了日常管理事务,有利于集中精力做好长远规划和战略决策。

③事业部经理负责领导一个独立经营的部门,相当于一个完整的企业,有利于接受各种考验,培养全面的管理人才。④具有高度的产品前瞻性,消费者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能及时反映到分部,对产品做出适当改进,以适应市场需要。

(4)矩阵型组织结构(matrix structure)

优点:①具有较大的互动性,能克服职能部门相互脱节的现象

②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③各行各业人员可以再完成同一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有利于人才培养 ④实现集权与分权优势的结合

缺点:①由于实行的是横向、纵向双重领导,容易造成冲突或相互推卸责任

②组织关系复杂,对项目负责人要求较高

③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举行会议,集中解决问题,造成决策迟缓

39、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

直线型:快速、灵活、经济专业化的经济性。小型组织、发展的初期、简单动态的环境。职能型:专业化的经济性。单一产品或服务的组织。

事业部制型:对结果的责任感。大型组织、多种产品或多个市场的组织。

矩阵型:专业化的经济性与对结果的责任感。有多个产品或规划、需要依靠职能专长的组织。

网络型:快速、灵活、经济。工业企业、发展的初期、有许多可靠的供应商、需要海外低廉的劳动力。

40、影响组织结构设计因素:①组织战略与组织结构、②组织环境与组织结构、③组织结构与技术、④组织的规模。

41、影响他人行为的权利包括以下几种

职位权力:①法定权(legitimate power)②强制权(coercive power)③奖赏权(reward power)个人权力:①专长权或专家权(expert power)②个人影响力(referent power)

42、职能职权时一种赋予个人或部门的,对某些特定的程序、业务、政策等进行控制的权力,使得参谋在某种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决策、监督和控制权。

43、在领导者的权力中,法定权、强制权和奖赏权属于职位权力,而专长权和个人影响权是个人权力。

44、格局领导行为连续体理论,选择何种领导行为方式,坦宁鲍姆和施密特提议要根据领导者自身情况、员工的情况和企业的处境而定。

45、管理方格理论

(1)贫乏型管理;位于1—1处,指管理者对生产和人都很少关心,力图以最小的投入来完成所做的事情。

(2)任务型管理:位于1—9处,指管理者对生产高度关心,管理绩效主要来自对生产的组织和管理,而对人则很少关心。(3)乡村俱乐部型管理:位于9—1处,与任务型正好相反,指管理者营造有好、轻松的组织氛围和工作环境,以此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满足员工的需求,但对生产则是很少关心。

(4)折中型管理:位于5—5处,指管理者在关心人和关心生产两者间追求平衡,即通过人的需求和工作完成的平衡来追求组织绩效。(5)团队型管理:位于9—9处,指管理者利用组织目标中的共同利益,在组织成员间形成互敬互信、依靠群体的协作精神,利用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忠诚来完成工作任务。该种领导方式对生产和人的关心都有高标准的要求。

46、费德勒模型的三种权变因素

(1)上下级关系是指领导者和其下属成员全体间关系的性质。

(2)任务结构是指群体工作任务规定的明确程度。当任务是例行性的、程序化的、明确和容易理解的,则任务结构属于明确的或高的;反之,任务复杂而又无先例的、没有标准程序的或含糊不清的,则属不明确的或低的任务结构。(3)职位权力是指赋予领导人的与职位相关联的权力。

47、情景领导理论:也称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R1:下属缺乏接受和承担任务的能力和愿望,他们既不能胜任工作又不愿接受工作。R2:下属愿意承担任务但缺乏足够的能力,他们有积极性但没有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技能。R3:下属具有完成领导者所交给的任务的能力,但缺乏自觉性。R4:下属有能力而且愿意去做领导要他们做的事。

情景领导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取决于下属的能力和动机(或是否情愿工作的态度),当下属不成熟时,领导者应采取很强的工作行为来弥补下属不成熟。

命令式(S1):在下属不成熟的情况下,采用高工作低关系方式,即领导者给下属进行具体分工并明确命令下属干什么、如何干和何时干等。

指导式(S2):当下属稍成熟时,采用高工作高关系方式,即决策虽由只领导者做出,但是决策下达过程中宜采用说明的方式让下属了解所做出的决策并接受,在决策任务执行中,领导者给予下属指导和帮助,并注意保护和鼓励下属的积极性。

参与式(S3):当下属较成熟时,采用低工作高关系方式,领导者可以不下达命令,也不加以指点,由下属自己决定和控制整个工作过程,独立地开展工作,但领导者要起到监督的作用。

授权式(S4):当下属高度成熟时,采用低工作低关系方式,即领导者应充分地授权下属,由下属自己决定何时、何地和如何完成工作任务。

48、沟通的障碍:过滤、知觉障碍、语言文字障碍、地位障碍、组织障碍、信息超负荷、性别障碍、社会环境障碍、其他

49、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类最基本的需要,按需要应满足的先后次序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需要或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50、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 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保健因素不能得到满足,则易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消 极怠工,甚至引起罢工等对抗行为;但在保健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以后,无论再如何进行 改善的努力往往也很难使员工感到满意,因此也就难以再由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 就保健因素来说:“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

激励因素是指能造成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激励因素的改善而使员工感到满意的结果,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激励因素即使管理层不给予其满意 满足,往往也不会因此使员工感到不满意,所以就激励因素来说:“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 有满意”

51、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该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 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 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公平感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因 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动机的激发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做出公平与否的判断,并 据以指导行为的过程。

52、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的区分

事前控制是指在实际活动前便订定绩效标准及偏差预警系统,在问题发生以前即进行控制程序以防患未来可能发生的困难为导向。也叫前馈控制。

事中控制是问题发生时立即采取相应的对策,纠正偏差的一种控制,也叫实时、现场控制。事后控制是待问题偏差发生之后,才采取控制程序、改正问题,因此又称为回馈、反馈控制。

事前控制最好,但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对未来的合理估计;事中控制可以让活动程序规范化,但需要迅速的行动和准确的判断;事后控制可以衡量计划是否合理,可以增强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认识到差距,但往往“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一般认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53、有效控制特征

明确的目的性:控制系统都是针对具体任务,并按实际情况由控制者与受控对象共同设计 出来的。因此,控制系统均有明确的目的性。控制的目的是使组织实际活动与计划活动相一 致,保证完成组织在计划中提出的任务和目标。

信息的准确性:有效的控制系统依赖于准确的数据和可靠的信息,反之,不准确或不可靠 的信息则会导致管理者在采取行动时出现偏差。

反馈的及时性 :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必须能够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以迅速引起管理者的 注意,防止因未及时解决问题而给组织或个人造成损失。

经济性:即控制系统产生的效益与其成本进行比较,应是效益>成本,不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

灵活性:控制系统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各种变化,或控制应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控 制要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调整其控制方式。

适用性:有效控制系统应是合理、适用的。如检查方式、方法要能真实发现问题,且被护 理人员接受和理解。

标准合理性:控制的标准必须是先进、合理且能达到的。如标准太高或不合理,将起不到 激励作用。

战略高度管理层应该控制那些对组织行为有战略性影响的因素,包括组织中关键性的活动 和问题。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容易出现偏差的地方或放在偏差造成的危害很大的地方。强调例外:管理层不可能控制所有的活动,因此,控制手段应顾及到例外情况的发生。多重标准:多重标准能够更准确地衡量实际工作,如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不能用单一生活 护理标准来衡量,还应包括专科疾病护理等多重标准来衡量。

3.现代企业管理复习提纲 篇三

企业的产生

企业的产生与形成

 历史范畴

手工业生产时期  工厂生产时期  企业生产时期 企业的产生 

企业的法律形式

   个人业主制(sole proprietorship)合伙制(partnership)公司制(corporation)

现代企业典型形式——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从中世纪后期的合资贸易组织到17世纪初的特许公司(charted trading company) 由18世纪的合股公司(joint-stock company)到19世纪中期公司制的确立  现代公司制度的形成 企业形成 

企业——

从事商品生产、商品流通或服务性经济活动,实行独立核算,以营利为目的,依法成立的经济组织。

现代企业—— 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盈利,实行独立核算、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备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

现代企业的特点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采用现代化生产方式从事大规模的产销活动

企业形成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 劳动分工说  交易成本说  合约集成说

 交易成本的四种类型

 计件工资合约:市场与企业的桥梁  市场交易的本质  团队生产说

 计量困难与团队生产  团队精神与忠诚

 企业是一种专业化的市场制度  合约不完全说

 影响交易成本的因素  讨价还价成本和影响成本  声誉与企业 企业的目标和责任  现代企业的目标

产值最大化

 利润最大化  股东财富最大化  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

 概念:发挥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的良好作用;保障员工的尊严和福利待遇。 制订主体 

第二章

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

企业制度

 企业制度:由国家特定法令和条件所规范和约束的、企业内部外部关系的行为准则  企业制度的研究:历史与组织形式的视角

现代企业制度

以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企业产权制度为核心,以股份有限公司制为典型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一种新型企业制度。

企业法人制度

 企业法人制度

 企业法人的法律特征

 确立企业法人地位的意义

产权制度  产权制度

 财产权  产权的特点  产权的内容

 合理的企业产权具有四大功能

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就是企业法人财产权 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公司制

 有限责任制的含义: 投资者以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以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有限责任制的特点

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

 产权清晰  权责明确

 管理科学——管理制度化、科学化  政企分开——企业运行市场化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 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 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 治理结构中的矛盾与委托代理关系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内容: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科学有效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环境保证  完善的市场体系  健全的法律制度 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政府职能的转变

第三章现代企业组织与领导

现代企业 :内部管理层级形成和发展

 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过程就是企业内部管理层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 现代企业先后采用的三种组织制度

 H 型结构(HOLDING COMPANY)控股公司结构 U型结构(UNITARY STRUCTURE)中央集权式结构

 直线制  职能制  直线职能制

 M 型结构(MUTIDIVISIONAL STRUCTURE)

按产品 服务 客户等划分部门

事业部是具有相对独立权的单位

 U 型和M 型的比较

 H 型和M 型的区别

 U 型和M 型的发展

现代企业领导制度

 股东代表大会  董事会  监事会

 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现代企业家的素质

 思想正  知识广  能力强

 创新能力  驾驭能力  应变能力  社交能力

 观念新

第四章:现代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  产生的原因

 日本企业的成功

 企业员工主体由蓝领向白领的变化  经济一体化使竞争不受地域限制  标志

 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 日本企业管理艺术  企业文化

> 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

 企业文化理论是对管理科学的升华

 劳动者的判断由经济人到全面发展的文化人  对物、事与人的管理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 管理任务由利润到社会责任

 管理方式由硬发展到软硬结合,逐步实现以软为主  企业文化的本质

 培养员工的认同感

 发挥道德调节的作用

> 企业文化的概念  国外的观点

 7S说:strategy,structure,systems, staff,style,skills,superodinate goals  创造和接纳新的价值观和新的眼光及精神 

国内观点

总和说

层次说

企业精神说

 企业文化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背景下的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逐步培养起来的,独特的、且为全体员工共同持有、共同遵守的企业精神、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的特点  人本性  独特性  客观性  和谐性  民族性  时代性  可塑性

企业文化的功能  导向  凝聚  激励  约束

企业文化的培育  企业文化与变革

 员工如何学习企业文化  企业如何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 提炼企业经营理念是根本  转化为相应制度极关键

 让理念故事化和故事理念化 

第五章

学习型组织与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优势  学习型企业

 等级权力控制型企业与学习型企业的比较 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的性质

 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学习力

全体成员能全身心投入并有持续增长的学习力组织

让全体成员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

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展未来能量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模式  学习与工作不分离

 学习工作化  工作学习化  反思学习 共享学习组织学习的智障  时间滞延(从经验学习的错觉) 局限思考(归罪与外、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积极、专注于个别事件)习而不察  团队的谜思 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 企业寿命  精简与扁平化  有弹性与不断创新  善于学习 自我管理

学习型组织与五项修炼  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改变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开展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 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五项修炼之间的关系  自我超越

涵义

自我超越的修炼

 改变心智模式

涵义

改变心智模式的修炼

 建立共同愿景

涵义

建立共同愿景的修炼

• 言

 开展团队学习

涵义

团队学习的修炼:深度汇谈

 系统思考 

涵义

系统思考的修炼

今日的问题来自昨日的解

越用力推则系统反弹力越大

恶化之前先转好

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

权宜之计的对策可能比问题更糟

欲速则不达

因与果在时空上并不紧密相连

寻找小而有效的杠杆解

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系统具有整体性而不可分割

不可绝对归罪与外

第六章现代企业战略管理

一、战略的概念

 战略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 战略的定义  战略的特点

 战略与规划、计划的区别,与战术、策略的区别

战略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 战略原为军事用语。顾名思义,战略就是作战的谋略。

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战略被广泛应用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之中。而将战略用于企业经 营管理则是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间激烈竞争的结果。

“战略热”的产生,主要起因于环境的巨变。

 消费者需求层次提高,由重数量向重质量、多样化方向发展;  市场竞争加剧,从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延伸,市场更加复杂; 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技术周期缩短,许多新行业迅速兴起;  社会、政府对企业限制增加。

 20世纪70年代,由于德国和日本等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参与到世界资源与市场的争夺和瓜分中来,加剧了经营中早已出现的资源匮乏以及能源紧张等问题,致使企业对经营环境的把握越来越困难,并直接威胁到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 战略的定义  战略的特点

 战略与规划、计划的区别,与战术、策略的区别  紧缩战略(退却型战略)

 紧缩战略

 调整紧缩战略  转让归并战略  清偿战略

 稳定战略(防守型战略)

概念:企业在原有经营领域中逐步取得优势地位、内外部条件又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巩固成果,维持现状的战略。 发展战略(进攻型战略)

 概念:企业在原有经营领域中取得优势,处于稳固地位,而条件又有利于企业发展时,采取的积极扩大经营规模和实行经营多元化,以促进企业发展战略。 特点:不断开发新市场、扩大投资规模,掌握市场主动权  发展战略

 企业产品-市场战略

 市场渗透  产品开发  市场开发  多角化  企业联合战略

 纵向一体化  横向一体化:  企业集团

三、企业战略要素

 战略指导思想  战略目标  战略重点  战略阶段  战略对策

四、企业战略内容

 寻求经营领域  差别优势  战略行为  目标成果

五、企业战略管理

 战略管理的概念

 战略管理是对整个战略活动进行的管理,包括战略制订和战略实施两个阶段

 企业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动态分析,对涉及企业全局的战略问题进行的决策、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战略管理的特点

 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  注重环境的动态分析

 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 战略管理活动包括决策管理、实施管理和控制阶段(各阶段的紧密联系)战略管理过程

第七章 团队建设与管理

(一)团队的概念

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技能互补,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二)团队与群体 GROUP与TEAM

(三)团队的作用

(四)团队的类别

(二)高效团队的特征

(二)高效团队的特征

(一)团队的发展

• 成型阶段(forming)

• 成员对该团队的目的还不清楚,同时群体也会在这个时期来熟悉新的团队成员 • 风暴阶段(storming)

• 以冲突为特征,成员纷纷表达其挫折与不满,审视参与团队的目的,并学着接受与其他组员之间的差异 • 规范阶段(norming)

• 彼此的工作气氛趋于愉快,并能接受团队处理冲突的方法 • 表现阶段(performing)

• 成员已准备就绪,可以接受挑战。他们了解规则,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并开始重视成效

理想的团队规模

• 团队与个人行为 • 10人团队

• • 6人团队

3人团队

团队领导—把沙变成石头的技巧

第八章绩效管理 何谓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评的主要区别 绩效考评系统的构成 绩效管理系统的益处

 小窍门:“攻心术”

 任何的管理系统,包括考核系统、培训系统、员工关系管理系统等,只要是同人有关的系统,当谈及对谁的好处最大时,你要想尽办法把它说成对员工的好处最大。为什么呢?

 你要永远记住,你面对的员工都是成年人。成年人有自己的特点,就是看到这件事情对自身有好处,他才认同,这就是成年人的特点。对我没好处的事情,你说得天花乱坠我根本不听,那是你的事儿跟我没关系。

 我们想办法把考核的好处,说成对个人的利益最大化,是以你为本的,是帮助你进步的。只有这样,员工就会非常认可这种考核的概念,在学术上,叫它“攻心术”。

 对个人的利益———Benefits to Individual

 认同感,有价值感

 对其技能及行为给予反馈  激励性  导向性

 参与目标设定的机会

 讨论员工的观点及抱怨的机会

 讨论、计划员工发展及职业生涯的机会

 理解员工工作的重要性,理解其表现怎样被衡量

 对经理的利益———Benefits to Manager  对管理方式的反馈  改进团队表现

 对团队计划及目标的投入  对团队成员更好的理解

 更好地利用培训时间和预算

 确定如何利用其团队成员的优势

 对公司的利益———Benefits to Company  不断改进学习 减免不良行为

 使正确的人做正确的工作  人才梯队计划

 奖励及留住表现最好的员工 为什么员工表现不尽人意?

原 因

一类是员工开始工作之前的原因 一类是员工开始工作之后的原因

 员工开始工作之前的原因

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

他们不知道怎么做

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做

他们认为你的方法不会奏效

他们认为他们的方法更好

他们认为其他的事情更重要

他们预测到做这件事的负面结果

他们预测到有超出他们控制范围的事情

私人问题

个人能力限制

也许根本没有人能做这件事

 员工开始工作之后的原因

 他们认为他们是在做事

 做这项工作对他们没有好处  出现他们不能控制的障碍  他们认为其他的事情更重要

 他们认为做了该做的事反而受到惩罚  没做这件事却得到肯定

 事情做得不好也没有负面影响  私人问题  个人能力限制

员工为什么要离职

 员工离职因素之一:一线经理导致员工离职  员工离职因素之二:绩效考核系统不合理 绩效考核中HR与直线经理的角色分工

绩效考核的三大类型

 品质主导型  行为主导型  效果主导型 

效果主导,是强调结果,干出了什么成绩。

绩效考核的大流程

 大流程

当企业的绩效考核从无到有,即现在还没有绩效考核系统,准备设计的时候,会采取哪些步骤,每一步骤应该注意什么,这一过程称为大流程。

 大流程的步骤

步骤1:获取对该系统的支持

 步骤2 选择适当的评估工具  步骤3 选择评定者  步骤4 确定评估的时间安排  步骤5 保证评估公平(两个比较好用的方法)绩效考核的小流程

 步骤1 制定标准。 步骤2 记录绩效。

 步骤3 根据标准进行反馈。 步骤4 结果的运用。常用考评方法介绍

雇员比较系统

 排序法(Ranking Method):就是把部门的员工按照优劣排列名次,从最好的一直排到最后一名,这就叫排序法。

 排序法的特点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部门经理对员工的看法。所以,有时会有一些误区。操作简单,仅适合正在起步的企业采用。

平行比较法(Paired Comparison Method)硬性分布法(Forced Distribution Method)

 硬性分布就是强迫给员工分布。比方说,有的企业里有20%的人是优秀,就是

5、4、3、2、1分里,他都得五分。80%的人为三分,三分达标。而在一个正常运作的企业里,这种现象是不太可能存在的。企业里怎么就没有人得一分呢?全是三分达标?为什么?是因为经理心特软,他手下留情。

尺度评价表法(Rating Scale Method)

 尺度评价表法:下列表中的六点内容,每一点都用

5、4、3、2、1作为一个评定尺度进行评定,根据员工行为表现,看看员工每一考察点在哪个尺度上,这样的评定方法叫尺度评价。行为定位等级评价法(BARS)

 行为定位等级评价法,是通过一张行为定位等级评价表(用反映不同绩效水平的具体工作行为来描述每一个特征)将各种水平的绩效加以量化的方法。 行为观察量表法(BOS)

 定义:运用包含特定的工作绩效所要求的一系列合乎希望的行为表对人员考评的方法。

关键事件法(Critical Incident Method)

 关键事件法,是观察、书面记录员工有关工作成败的“关键性”事实。它是由两个美国学者FLANGAN和BARA创立的,包含了三个重点:平衡计分卡(BSC)

以财务性数据为主的绩效管理体系 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体系平衡计分卡

4.《企业管理学》复习提纲 篇四

考试题型:选择题(20分)、名词解释(20分)、简述题(30分)、案例题(15分)、论述题(15分)。

第一章 管理与企业管理

名词解释:企业、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法人财产权、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思考题:

1.企业的特征及其类型;

2.有限公司的特征;

3.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特征;

4.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

5.上市公司的条件。

第二章 企业战略管理

名词解释:企业战略、战略管理、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五力模型、SOWT分析矩阵。

思考题:

1.企业战略的构成与层次;

2.企业愿景的作用、企业文化的构成及其功能;

3.简述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

4.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与培育;

5.企业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的内容;

6.企业总体战略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和特点、基本竞争战略包括的内容;1

7.根据实例,用SWOT分析、五力模型、波斯顿矩阵、GE矩阵评价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

第三章 市场营销管理

名词解释:市场营销、社会营销观念、市场细分、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

思考题:

1.什么是市场、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2.什么是市场细分,作用是什么;

3.企业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有哪些不同的目标市场策略。

4.什么是产品组合,产品组合有哪些策略。

5.什么是促销组合,如何运用促销组合做好企业的营销工作。

第四章 企业生产管理

名词解释:生产管理、生产系统、工艺专业化、对象专业化、大规模客户化定制、精益生产、敏捷制造

思考题:

1.试述企业生产系统的个性化特征;

2.生产系统有哪些要素构成,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生产过程具体包括哪些过程;

5.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6.生产能力的含义和种类,影响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如何进行生产能

力与生产任务的平衡。

第五章 全面质量管理

名词解释: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成本 思考题:

1.质量管理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试述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3.质量认证及其作用是什么;

4.举例说明应该怎样理解质量的经济性。

第六章 技术管理

名词解释:无形磨损、有形磨损、补偿贸易

思考题:

1.试述设备的磨损规律及故障发生规律;

2.设备的寿命按其性质划分有几种,企业确定设备的最佳更新期限和最

佳折旧年限的依据是什么。

第七章 财务管理

名词解释:资本金、融资租赁、货币时间价值、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市盈率。

思考题:

1.我国目前有哪些筹资的渠道和方式;

2.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3.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第十一章 现代企业物流

名词解释:物流管理、供应链、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经济订购批量、第三方物流

思考题:

1.物流管理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2.降低物料消耗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3.试述ABC库存控制法;

5.《土地管理学》复习提纲1 篇五

1、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组成的一定范围内的空间。更简单地说土地是一定范围的空间。

2、土地管理:是国家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运

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手段等综合措施对全国城乡土地及利用过程,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属、利益关系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活动。

3、地籍管理:是国家为收集和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

况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亦称为地籍工作。

4、地籍调查的单元: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权属调查调查单元是宗地:凡被

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地块称为宗地。

5、土地分等定级的等级体系?:目前我国土地分等定级采用“等”和“级”两个层次的划分体系。(1)土地等是反映全国城镇之间土地的地域差异。土地等的顺序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排列。(2)土地级反映城镇内部土地的区位条件和利用效果的差异。具体划分多少可依据城镇规模、复杂程度确定。大城市一般5-10级,中等城市4-7级,小城市以下3-5级。

6、土地制度:是一定社会制度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的制度。它反映着因利用土地而发生的人与人、人与地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

7、我国的土地制度:我国现阶段的土地制度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分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8、土地所有权的概念: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使用和处分其土地的权利。

9、土地所有权的含义:土地所有权的四项权能——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10、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行政、经济、法律的措施,保证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在一定时间内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逐步提高耕地的质量。

实现耕地总量不减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耕地的基本情况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的,其具体的措施:一是在全国和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必须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二是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省级政府负责制;三是加强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四是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耕地都必须严格履行补偿耕地的义务。

一、实施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按照《决定》提出的“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精神

二、明确界定省级政府的责任:省长、主席、市长为第一责任人。

(一)责任目标的确定

(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标准:每五年为一个规划期,在每个规划期的期中和期末

(三)未完成考核责任目标的责任

三、土地开发、复垦与整理

四、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就是对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的信息持续收集调查,开展系统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工作。地利用动态监测目前由变更调查、遥感监测、统计报表制度、专项调查及土地信息系统等构成。变更调查及遥感监测是目前的主要手段。

11、耕地的承包期:《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30年

12、土地用途管制的概念: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协调,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域,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使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而采取的管理制度

13、土地整理: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土地复垦:是一项综 1

合工程技术,它通常包括工程复垦和生物复垦两个过程。土地复垦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土地的生产力,保持土地的环境功能,实现土地生态系统新的平衡。原则:

1、坚持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

2、因地制宜、优先复垦为农用地原则

3、统一规划,“边建设、边复垦”原则

4、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

1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要以及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一定区域的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也就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规模在一定地域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的总体的、战略的配置。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土地的政策,求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行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

15、基本农田的概念?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占用的耕地。

1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的基本农田要占本地区耕地的比率?现行法律还对划定基本农田的数量进行了规定,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80%以上。

17、土地储备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在批准权限范围内,对通过收回、收购、征用或其他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进行储存或前期开发整理,并向社会提供各类建设用地的行为。

18、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概念、期限、形式: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单独或者随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转移给他人的行为。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包括出售、交换、赠与和继承等。按照转让前土地使用权的获得方式,土地使用权转让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通过出让获得的土地使用仅的转让,二是通过行政划拨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过补办出让手续后的转让。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期限:居住:70年、工业: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土地使用权转让形式

(一)出售房屋

(二)公司兼并(19、土地征收: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20、农用地转用的概念,农用地转用应符合的条件:即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简称,是指将耕地、林地、草地等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转变为用于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即建设用地的行为。条件: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符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3、符合建设用地供应政策

21、土地管理法阐述我国的基本国策: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明确写进了新修订通过的《土地管理法》,成为我国第一个写进法律的基本国策。

22、我国的土地日:是每年的6月15日

2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1、山地多,平原少

2、土地总量大,人均少

3、人均耕地少

4、耕地总体质量差

5、世界排序居后

6、水土资源不协调

24、简述土地征收的法律特征:

12、征收过程的程序性

3、征收行为的有偿性

4、征收性质的强制性

5、征收行为的公开性

6、权属转移性

25、简述土地登记程序?: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土地权属审核、注册登记、核发证书五个步骤。

2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有哪些:(1)严格保护耕地:按照稳定和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立足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节约集约用

地: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立足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合理控制建设规模,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努力转变用地方式,加快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防止用地浪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统筹各业各类用地:按照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立足形成国土开发新格局,优化配置各业各类用地,引导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4)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立足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统筹安排生活、生态和生产用地,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促进生态文明发展。

(5)强化土地宏观调控:按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立足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加强和改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增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7、土地权属争议的特征有哪些:(1)土地权属争议的主体具有多样性(2)土地权属争议的客体具有特定性(3)土地权属争议大多表现为情况复杂、年代久远、查证难度大以及政策性强、实际问题多等特点(4)在处理方法上,人民政府处理是人民法院受理的先决条件

28、由国务院审批征收的土地有哪些: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29、简述出让土地使用权收回的几种情况: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回主要包括三种情形:一是出让土地使用权年限届满的正常收回;二是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提前收回;三是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强制收回。

30、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内容有哪些?转让的基本形式?

一:转让的内容(1)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登记文件中所载明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土地使用者通过转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其使用年限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减去原土地使用者已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2)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随之转让。(3)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所有人或者共有人,享有该建筑物、附着物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者转让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时,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转让,但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作为动产转让的除外。(4)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转让,应当按照规定办理过户登记。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分割转让的,应当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并依照规定办理过户登记。(5)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市、县人民政府有优先购买权。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市场价格不合理上涨时,市、县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6)土地使用权转让后,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的,依照相关规定办理。二:转让的形式:

(一)出售房屋

(二)公司兼并

(三)交换

(四)赠与

31、简述地籍管理的内容:地籍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

32、哪些土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1)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蔬菜生产基地内的耕地;(2)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3)正在改造或已列入改造规划的中、低产田(4)蔬菜生产基地(5)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6)国务院规定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

33、土地有哪些基本特性:(1)土地位置的固定性(2)数量有限性(3)土地组成的二元性(4)土地特质的唯一性(5)土地的可持续利用(6)土地或土地产权的商品性

34、哪些用地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1)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事用地(2)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3)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用地

35、简述土地登记的类型和基本程序:

(一)土地登记的类型 1土地总登记: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特定区域内的土地进行的全面登记。2初始土地登记:土地总登记之外对设立的土地权利进行的登记。3变更土地登记:因土地权利人发生改变或者因土地权利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等内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登记。4注销土地登记:因土地权利的消灭等而进行的登记。5其他登记: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和查封登记其他登记: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和查封登记

(二)土地登记的基本程序: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土地权属审核、注册登记、核发证书

36、简述城市土地市场的结构体系:

1、城市土地市场类型结构(1)城市各类用地市场:包括住宅、商业、工业用地市场等类型(2)城市土地产权市场:土地所有权市场、土地使用权市场

2、城市土地市场层次结构(1)城市土地一级市场:交易对象: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交易方式:出让、出租、入股、性质:垄断性市场(2)城市土地二级市场:交易对象:土地使用者之间、交易方式:转让、转租、抵押、入股、性质:竞争性市场

3、城市土地市场组织结构(1)城市土地市场主体组织:产权独立、自主进行市场决策、追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2)城市土地市场中介组织(3)城市土地市场调控组织

37、城市土地市场供需调控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一)发展计划和规划

1、发展计划: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年度计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存在的问题:计划编制往往流于形式,脱离实际,不具备操作性;出让计划缺乏约束力;出让计划不公开,透明度低;在计划管理中农用地转用指标没有分类,造成混乱。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确定建设用地总量和耕地保有量的控制指标,制约城市土地市场的土地供给总量;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划分土地利用区的形式明确了土地用途,土地用途的转变受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制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年度计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二)财政政策:1地租政策:出让金、年租金等2税收政策:通过对土地市场运行过程中不同环节进行征税实现对土地市场的调控:土地增值税等;通过减免税实现对土地市场的调控。3财政投资政策:利用财政投资引导社会投资,调整产业结构;利用财政投资引导社会投资,调节地区差异。

(三)金融政策:直接调控:1量:中央银行直接规定土地开发信贷的最高限额2质:中央银行直接限制商业银行土地开发信贷的结构;规定银行发放土地开发信贷的方针、基本条件;鼓励或限制商业银行对土地进行投资,制定和规定其他金融机构投资土地开发的方针、条件

38、征地补偿费的构成及补偿标准有哪些? 征地补偿费用是对被征地单位对土地的投入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以及对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的剩余劳动力的安置费用的总和。

(一)征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征收城市郊区菜地的除应按照规定缴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外,还应按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二)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

1、征收耕地的补偿标准(1)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的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年产值按被征用前3年的平均年产量和国家规定的价格平均计算。征用其他土地(园地、鱼塘、宅基地、林地等)的土地补偿费用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的标准规定。按上述标准支付,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2)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安置补助费按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用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数量计算。每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6倍。但每公顷被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5倍。(3)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土地管理法》规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自行制定。①青苗补偿费标准:对刚刚播种的农作物,按季产值的三分之一补偿工本费。对于成长期的农作物,最高按一季度产值补偿。对于粮食、油料和蔬菜青苗,能得到收获的,不予补偿。②被征用土地上树木,凡有条件移栽的尽量移栽,用地单位支付移栽人工费和树木损失费;不能移栽的,按有关规定给予作价补偿。对突击栽种的树木,不予补偿

39、使用农村宅基地的要求:(1)农村居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2)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3)农村居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4)宅基地涉及占用农用地,应先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5)出租、出卖房屋和非法转让房屋的,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40、论述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的必要性:

1、城市土地市场管理是由土地市场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土地市场的客体(稀缺资源)、土地的不可移动性(实际是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具有保值和不断增值的特性。

2、城市土地市场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也要求加强土地市场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土地开发和供给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城市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国有土地收益大量流失 吸引外资,盲目地价优惠 划拨土地使用权非法转让、出租,导致土地隐形市场活跃 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 城市内部,优地劣用 商品房大量空置,城市土地隐形浪费严重 区域间无序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导致产业结构趋同,城市土地宏观配置不合理 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率低,城市规模不断向外膨胀,导致城郊耕地大幅减少

41、论述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有哪些:

一、准备工作

1、制定方案: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调查任务,制定土地调查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基本情况、资料情况、技术路线、技术方法、技术流程、时间安排、经费预算、组织实施、质量控制及主要成果等。

2、人员培训

3、开展试点

4、资料准备:基础地理资料、遥感资料、界线资料、土地权属资料、已有土地调查资料、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土地管理有关资料、各种专业调查资料、社会经济资料的收集、各种表格。

5、仪器、工具和设备准备

二、调查底图制作

三、外业调绘

1、路线勘察

2、制定工作分类系统

3、室内预判

4、外业调绘

四、内业工作

1、转绘工作

2、量算面积

3、编图与图面整饰

4、成果整理

五、检查验收

42、论述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的程序:

(一)申请:当事人提交书面申请书和有关证据材料

(二)受查审查,申请调查处理土地权属争议的,应符合的条件:申请人与争议的土地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请求处理对象、具体的处理请求和事实根据。受理:7个工作日内提出受理意见

三、调查

四、调解或处理

1、调解达成协议,应制作调解书,并经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由承办人署名并加盖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印章后生效。生效的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是土地登记的依据。

2、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或双方反悔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提出调查处理意见(自受理土地权属争议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调查处理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在5个工作日内)。

(五)送达和执行送达是指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定方式,将调解书或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递交当事人的行为。调解书一经送达就产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对人民政府做出的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在规定的时

间内,当事人既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处理决定即发生法律效力。生效的处理决定是土地登记的依据。对生效的处理决定,当事人要自觉履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也应督促当事人及时履行。对拒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依法强制执行。

43、论述我国城市土地市场价格管理的政策和制度:

(一)土地价格定期公布制度

(二)土地价格评估制度

(三)土地估价人员资格认证和土地估价机构资格评级制度

(四)土地登记和土地价格申报制度

(五)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实行最低限价制度

(六)政府按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提前收回已出让土地的土地使用权的补偿

(七)政府对土地使用权转移有优先购买权

上一篇:蹑手蹑脚的近义词下一篇:高考成绩祝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