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西师版)

2024-10-2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西师版)(精选14篇)

1.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西师版) 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页例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掌握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

2. 通过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动脑、动口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计算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4. 使学生初步掌握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一复习。

1. 口算

3*21*52*43*3

2*63*41*92*8

2. 列式计算。

2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

3乘4是多少?

一个因数是2,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指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列式计算。

生同桌交流后,全班反馈。

(1)把每组的人数逐一加起来。3+3+3+2=11(个)

(2)先求出前3组共有几个小朋友,再加上第4组中的2个小朋友。3*3+2=11(个)

(3)先把4组小朋友都看成每组都是3个,那就是12个小朋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第4组之友2个小朋友,多算了1个。再减去1个,即3*4-1=11(个)

2.引入课题。

(1)引导学生观察3*3+2和3*4-1两个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乘加、乘减

(2)教学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学生反馈前两个算式是怎样计算的。

(3)师生共同归纳:乘加、乘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3.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习题。

同桌合作,交替进行。

师生互动。

三、巩固练习。

3*4+12*5-41-9+10

3*2-42*9+112*7-5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19-20页练习四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乘加、乘减式题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一复习导入

1. 计算

1*8+93*6-42*7+12

2*9-53*9-72*6+10

2. 改写为乘加或乘减算式。

2+2+2-1

3+3+3+3+3+5

3+3+3+3+3-4

二指导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根据图中所给你信息,生独立解决问题。

全班反馈。

2指导完成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反馈是可用开火车的形式。

3. 指导完成练习四第3题。

先让学生看图,弄清题意。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全班反馈。

4. 指导完成练习四第4题。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5+5+5+2=17(台)

5*3+2=17(台)

5*4-3=17(台)

5. 指导完成练习四第5题。

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2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4的乘法口诀。

3、会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准备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你喜欢小汽车吗?

2、小朋友,从画面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学习例1

1、算一算,填一填。学生独立填表。

2、你用什么方法算出4辆车、5辆车……9辆车分别有多少个车轮?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3、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小组交流

板书:

教师:这些算式的结果同学们都是根据统计表得到的,如果能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我们就一起来编4的乘法口诀。板书4、根据前面编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你会编4的乘法口诀吗?

①独立编出口诀。

②小组交流。

③反馈。你是怎样编出这些口诀的?

板书:四四十六

四五二十

……

四九三十六

③提问:“四四”表示什么?“十六”表示什么?

④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⑤自由读口诀,记口诀。

三、学习例2

1、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你用的哪句口诀?

四、课堂活动。

1、教材22页第1题。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2、游戏。教材22页第2题第⑴题。同桌活动,对口令。

说算式--说口诀

说口诀--说算式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4的乘法口诀

4×4=16四四十六

4×5=20四五二十

…………

4×9=36四九三十六

4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24页练习五1--7题

教学目标

1、熟记4的乘法口诀。

2、会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准备

小棒

一、基本练习

1、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4根,摆5次。

每次摆4根,摆7次。……

2、对口令。

①四七---二十八

②4×4---四四十六

③四六二十四---4×66×4

3、游戏。教材第17页课堂活动2题第⑵小题

⑴先填在书上。你是怎样想的?

⑵同桌对口令。

二、巩固练习

1、填空。练习四第1题

①学生独立填空

②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把口诀填写完整。练习四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过河。连线练习四第3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全班交流。

4、解决问题练习四第4题。

①分组讨论

②说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5、圈一圈,涂一涂。

①分别把3乘1,2,3……9积圈起来。

②分别把4乘1,2,3……9积涂上红色。

6.解决问题。

看图弄清图意。

分析图中的信息。

对比练习:如果只剩下8张桌子,35个小朋友能坐下吗?为什么?

独立完成,全班反馈。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4题。

四、思考题。

教材24页。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26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5的乘法口诀。

3、会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准备

小棒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2、教师:小朋友,这是奥运会会旗“五环旗”,20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

二、学习例1

1、一面旗子有5个圆环,2面呢?(师生共同说二五一十)3面呢?……

2、5面旗子有几个圆环,用乘法怎样表示,编成口诀是什么?为什么?

3、你能写出6--9面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小组交流

4、根据前面编4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你会编5的乘法口诀吗?

①独立编出口诀。

②小组交流。

③反馈。你是怎样编出这些口诀的?

板书:5×5=25五五二十五

5×6=30五六三十

……

5×9=45五九四十五

教师:根据这些算式,同学们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板书课题:

5、提问:①五的口诀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③自由读口诀,记口诀。

三、学习例2

1、先说口诀,再填空。

2、算一算。独立完成。

3、反馈。你用的哪句口诀?

四、课堂活动。

1、教材26页第1题。

看算式、说口诀。同桌活动,对口令

2、游戏。教材26页第2题。算一算,议一议。

小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5×5=25五五二十五

5×6=30五六三十

……

5×9=45五九四十五

2.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西师版) 篇二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两位教师同课异构《称赞》一课,他们的风格迥然,解读不一,分别演绎了属于自己特色的语文课堂教学。(下面分别用A和B代表这两位教师)A教师的恬静传递着《称赞》一课暖暖的爱,让孩子们在赞美中一次又一次地朗读课文,理解谁赞美谁,赞美给人什么感受?然而,从三维目标的制定和课堂的落实上评价,A教师紧紧围绕着的是文本的内容与情感,课堂缺少扎实的识字教学和写字指导,不符合低段语文教学的特点。而B教师淡定而大气,更深层地挖掘了教材,真正实现了“用课文教语文”的思想,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天地,虽有所“拔高”,但凸显了“语文本位”的特征。综观这两堂课,有一个共同的亮点,就是都关注了文本语言,抓住了文本语言文字的特点及现象,实现用课文教语文的理念。

[案例1]抓住题眼——“赞”

课伊始,B教师就板书繁体“赞”字,从“赞”的字理上解读,让学生明白“赞”的本义是指进献“宝贝”(钱财),以求谒见。由此引申将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揽于一身,从而受人称道。因此,“赞”为夸奖、表扬之意,如“称赞”。课堂尾声,教师再次重温“称赞”之意,提升文本内涵。

[评析]B教师站在“赞”这个字理上来解读教材,理解称赞的含义,然而,面对二年级的孩子,这似乎有所拔高。依笔者之言,可以适当渗透字义,无须过深解读,故事传达给孩子的是称赞的魔力之大,它既能消除疲劳,又能增强自信,给人带来快乐。这样的解读,更适合7-8岁的孩子。

[案例2]关注时间诵一—“清雇”与“傍晚”

B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分辨“清晨”与“傍晚”,找出写“清晨”和“傍晚”的段落。

师:让我们先走进清晨的森林。(理解“清晨”)

师(出示清晨图片):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清晨是怎么样的?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太阳刚刚升起,第一缕阳光温暖地照射在森林里,早起的小鸟偶尔叫几声,森林里很安静,这就是清晨。

师:带着安静的感觉,带着阳光的味道,一起来读第一段。(生读)

师:真是个美好的早晨!小刺猬带着美好的心情上路了。

......

[评析]“清晨”与“傍晚”这两个词,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不是特别清楚,B教师抓住了文本中的这一语言现象,利用图片让孩子知道了“清晨”和“傍晚”,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词,并提示学生为课文分段,理清课文脉络。类似这样的语言现象,A教师的课堂上也出现多处,如利用图片区别“板凳”与“椅子”,比较“板”与“椅”的写法等等。

[例3]抓住窗语特点,进行言语训练——“一个比一个好”

在A教师的课上,教师先从图片入手,让学生看看小獾的小板凳做得怎么样,这是怎样的三个小板凳,找出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明。(粗糙)理解“粗糙”之后,教师又一次追问:“虽然粗糙,但是做得一个比一个()。”理解”一个比一个好”的意思。紧接着,教师出示句式:“一()比一()()。”孩子们在这样的言语训练下,一下子就掌握了“一个比一个好”这样的句式。

B教师的课上,教师带着孩子们整体感知课文后,让他们填空句式:“______称赞______。”或“______,得到了______的称赞。”这两个句式训练,不仅丰富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更锻炼了他们的言语能力,学会用不同方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教师对文本的语言现象非常关注,言语训练做得扎实到位。不足的是:B教师偏离低段语文课堂的特性,过度开发教材,拔高了学习要求,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课堂中缺少朗读,缺少低段语文课堂的童真、童趣。而A教师设计得过浅,孩子们在课堂上没有真正地得到提高,仅限于课文学习之中,语文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训练。

鉴于两堂课的优缺点,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再次对这两堂课的设计进行了整合,重构了对《称赞》一课的教学设想。

[《称赞》教学重构]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10个生字,书写“板、椅”,理解“粗糙”“泄气”等词语的意思。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4次对话。

③学会由衷地称赞别人,体会称赞给我们带来的力量和快乐。

二、教学预设

(一)课前交流

●表扬学生上课前的好表现,说说听了老师的称赞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称赞老师,给老师带来快乐与自信。

(二)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的课文,请同学们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称赞”。

2.齐读课题,正音。

3.给“称赞”找近义词。

(三)初读感知,读准生字字音

1.课文讲了谁称赞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树叶上的拼音宝宝帮忙,争取把它读正确、流利。

2.句式练习:______称赞______。/______,得到了______的称赞。(板贴刺猬和小獾图)

3.叫叫“刺猬”和“小獾”的名字,认识“刺、猜”两字。(课件出示生字)小刺猬和小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朋友,你们看看,都认识吗?

●指名学生读自己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开火车读,及时正音;齐读。

●指导书写“椅、板”(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木字旁,看看它们在田字格的位置);师范写,生书空一次,再在本子上写一个;展示优秀的字。

师:小刺猬看到你们写得这么棒,给我们送来了大苹果呢!准备一下,看你能得到几个?

●摘苹果:刺猬板凳粗糙但是傍晚椅子瞧留下(课件出示)

指名读,齐谢看图,区别“板凳”和“椅子”)

(四)细读课文,体会“称赞”的魔力

1.分段朗读课文。(开火车读)

师:我们把苹果上的词语送回到课文中读一读,谁愿意试试?其余同学边听边画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话。

●齐读句子。

●谁想来做小刺猬夸夸小獾?(生读第一句)

●听了她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再请一名同学当小刺猬,其他同学当小獾。

●采访:小獾,你的心情怎么样?最想说什么?

引读第5、6自然段,过渡。

3.出示小獾的话。

师:是啊,小獾听了小刺猬的话高兴极了,他拉着小刺猬的手,说——

●读句子。

●理解“泄气”。

师:小獾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想泄气了?

●学习第2自然段。

用上“虽然……但是……”说话,抓住生成,体会小刺猬真诚的称赞作用之大。

●理解“粗糙”。(他做的板凳可能是……可能是……非常粗糙)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刺猬还称赞了小獾,使小獾有勇气继续做下去,不泄气,不放弃。

●再读句子“在我最泄气的时候……”体会小獾受到称赞后的快乐、自信。

过渡:小刺猬不但没有嫌弃小獾的板凳做得粗糙,反而称赞他一个比一个做得好,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给小獾带来了自信。(板书:带来自信)

4.体会小獾称赞小刺猬的真诚之情。

师:那么,小獾又是怎样称赞小刺猬的呢?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多么真心诚意的称赞啊!听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也高兴极了——(出示)

师:小刺猬得到小獾的称赞,又收获了什么呢?

想象:清晨,小刺猬出门摘苹果,傍晚,小刺猬才背着苹果回家。整整一天,你看他有多疲劳啊!(随机理解“清晨”和“傍晚”。师板书:消除疲劳)

师:瞧,称赞多神奇啊!它不仅会使别人感到快乐,而且还能帮助别人建立自信、消除疲劳!

(五)拓展延伸,巩固识字

师:同学今天学得真好,希望在生活中,每个同学也能多多称赞别人,因为赞美能带给人神奇的力量!老师送你们一首小诗《赞美》。

赞美

小小刺猬心意诚,故事虽小启发大,

板凳粗糙赞美真。暖人的称赞嘴边挂,

小獾听了更自信,自信涌,疲劳除,

傍晚时分椅子成,小事大事都能成,

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西师版) 篇三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认识新朋友乐乐,开始出现一张图猜猜谁是乐乐。

2.跟乐乐进入数学王国碰到一扇密码门,密码是由1、2和3组成的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通过密码门就能进入数学王国。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学生板演,教师引导,得出三组不同的排列方法:

第一组:12、21、13、31、23、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你先选了哪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再选了哪两个数调换位置?揭示调换位置法。

第二组:12、13、21、23、31、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先选1固定在十位上,和剩下的2、3分别组成12、13;再选2固定在十位上,和剩下的1、3分组成21、23;然后选3固定在十位上,和剩下的1、2组成31、32。揭示固定十位法。

第三组:引导既然可以固定十位来摆数,那是不是也可以固定个位摆数呢?

得出21、31、12、32、13、23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这种方法先选1固定在个位,再选2固定在个位,然后选3固定在个位,分别和另外的两个数组成不同的数。可以把这种方法叫什么呢?揭示固定个位法。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要有顺序的思考,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与组合。

二、探究新知

1.握手问题。进入数学王国,碰见两个新朋友,想跟他们握手表示友好,每两个人握一次,可以握几次。

2.吃点心问题。数学王国的小精灵看小朋友这么能干,来给大家送点心了,面包、包子、饼干,送给三个小朋友各一种,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三、巩固学习

三个人拍照留念,可以怎么排位子?

四、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一次反思:教学设计要从教材内容编排出发。

旧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数学广角中第一课时把排列与组合放在一起,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只有排列,并没有组合的内容摄入。我在备课中,没有仔细研究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把握手问题和吃点心问题放进了第一课时,这两个都是组合的典型例题,因此我做出了修改。而在一开始的导入中,我出示两个小朋友让学生猜谁是乐乐,这个知识点也不符合本课要求,因此删去。

第二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删去谁是乐乐这个环节,直接导入,进入密码门,其他一样。)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涂头和身子,有多少种涂法?

(我的出发点是想创新,不用书中的涂北城南城的例子,又为了方便做课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涂头和身子的例子。)■

2.考考你?用0、2、3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这个例题也是在第一次试教中教研员指出的一个对于新知识的练习。)

三、提升拓展

1.三个人拍照留念,可以怎么排位子?

2.吃点心问题。(变成排列问题,三种点心按顺序先后吃,可以怎么选择?)

四、小结

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次反思:教学设计的案例要符合实际生活。

虽然这次试教发现了很多问题,但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设计的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涂头和身子,有多少种涂法的问题。我的出发点是想与众不同,没想到我的例题却出了问题,试问世上哪有红色的头蓝色的身子呢?这个问题确实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以生活为背景,真实的设计教学案例,使学生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第三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考考你?用0、2、3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2.练习一:(课本中)用 红、黄、蓝 3种颜色给地图上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3.练习二: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2个字,一共有多少种选法?

4.练习三: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3个字,一共有多少种选法?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虽然本次上课并不成功,在教学中也有很多欠缺,但是这次经历却给我留下了无线的思考。我的每一次试教,对教学设计的每一次改动,对课堂的每一点冲动,每一点思考,每一滴努力的汗水都是一次次收获,无论将来怎么样,我都会用这样一种信念来坚持我的工作,成长我的专业素养。

4.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西师版) 篇四

教学内容:90页练习十一1~4、6~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

3、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教学重难点

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小棒

一、基本练习

1、8+( )=10 8+( )+4=14

2、第1题

看图,独立填空,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摆一摆,填算式,90页2题。

小组合作,先独立摆,再检查

说说自己的方法

二、指导练习

1、90页3题。

看图同桌讨论列式计算,老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第4题。

游戏:小猫钓鱼

出示小猫的头饰9+28+73+85+107+49+5

鱼卡片111514

指名扮演小猫和鱼,观察,那只猫钓那条鱼。

让小猫钓鱼。

讲评,看小猫是否钓对鱼。

3、91页6题。

出示小黑板,指名口算。

4、第7题。

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教师巡视辅导。指名回答并订正。

5、第9题。

指导弄清题意,送给弟弟几只?还剩下几只?原来有多少只?原来的包括哪两部分?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讨论并列式计算。指名回答并订正。

6、第10题。

数一数青蛙第一次跳了多少格?第二次跳了多少格?两次一共跳了多少格?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讲评。

7、92页思考题

学生表演后看书,怎样算?

三、布置作业。

第8题。

板书设计

8加几练习课

8+3=116+8=14

5.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西师版) 篇五

师:……看来,同学们都被诗中那伟大的母爱深深打动了,让我们有感情地把全诗吟诵一遍。

生:老师,我有疑问--孟郊为什么不带母亲一起出门,让她老人家享享清福呢?(一生突然站起来发问,还有些语无伦次,显然他对孟郊很有看法。)

师:多有见解!谁听懂他的话了?能把他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吗?

生:他的意思是说,孟郊口口声声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明明已考取功名,完全可以让母亲享享清福,却把老母亲扔在家中不管。他的行动和诗句意思不吻合。

师:(转向提出异议的同学)是这样的意思吗?(该生连连点头称是)

多会听话,多会理解呀!看来,这确实是个问题。(师凝神思索起来)

生:我知道孟郊没带上母亲的原因,那是因为他母亲太老了,一路上经不起颠簸。

生:我反对他的意见。在交流资料时,我们知道孟郊的母亲为了让儿子静心苦读,把家里所有的活儿都揽下来,可见她的腿脚仍很灵便。

生:我有补充。从诗句中、插图中可知,孟郊的母亲眼睛还很好使,还能缝制衣服呢!至少可以说明不至于经不起颠簸。

师:这么说来,这孟郊也确实没良心。可他的诗倒是写得句句含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师显得很困惑)

生:我想孟郊在出门前一定想把母亲带上,但母亲不想拖累他,希望他能更好地建功立业。

生:还有,可能是母亲习惯了田园生活,不愿离开生活了那么多年的故乡。而孟郊十分理解母亲,不想为难母亲。哦,我想他一定会常回家看望母亲的。

生:我觉得他俩的推测都成立:母亲,不想拖累儿子;儿子,不想为难母亲。这是非常高尚的境界,非常伟大的情感!

师:(深为学生的见解折服,十分激动)让我们把这一凝聚着深情的诗句反复吟诵,永远记在心间!(生吟得声情并茂)

【启示】

1、教师要善于捕捉、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教学将近尾声时,学生突然发问:“孟郊为什么不带上母亲一起出门,让她老人家享享清福?”教师及时抓住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充分利用这一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展开对话,在探究、讨论中深化认识,升华情感,教学层层推进,直至达到最高潮。假如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充耳不闻或敷衍塞责,那么,这堂课也就失去了其精彩之笔。让可贵的教学资源白白流失,不能不说是莫大的遗憾。当然,课堂上学生的质疑问难并不一定都能作为资源,都能用来点石成金,关键在于教师要独具慧眼,进行甄别,筛选。

2、倾听,是对话之前提。有了倾听,对话才能传达至每位学生的心灵,才能产生巨大能量,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也才有可能因此而变得厚重。综观这一教学片段,“我反对他的意见”,“我有补充”,“我觉得他俩的推测都成立”,从反驳到补充再到总结,可见学生有着良好的倾听习惯,过硬的倾听能力。这一切,离不开教师平时有意识的引导。在这一教学片段中,也有一定体现。如“谁听懂他的话了?能把他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吗”再如,“多会听话,多会理解”,

这些看似多余的问话及常被教师忽略的肯定,都在不断强化着学生的倾听意识。

3、对话,并不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只有让师生、生生这些个体间互动、互激,课堂才能经纬交错,浑然一体。然而,传统的课堂,对话往往只局限于师生之间,学生缺乏与学习同伴对话的意识。这样,课堂的单薄势必导致教学之低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呢?一句话,教师要进行有意识地引导。起始阶段,“谁有不同意见?”“谁能进行补充?”“谁能进行总结?”……这些问话可以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语言。当生生对话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与行为时,这些语言就可以从课堂上悄然隐退,生生对话也就“不待教师之谓也”。

6.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西师版) 篇六

巴中市巴州区第十小学 苟华琼

课题概述

“分一分”是除法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平均分”。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的实践经验。因此,全面落实分一分的活动,通过开展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意义,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成为本节课的重点,亦是关键所在。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学生成熟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兴趣。

学情与教材分析

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和动笔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几种不同分法。

教具、学具准备

1.准备一颗智慧星,六颗小星星。

2.一些桃形图片

3.相关题卡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今天咱们来进行一场男女同学的比赛,看看咱班的男娃娃和女娃娃谁表现得更好,能最终夺得我们的智慧星,好不好?(在黑板上粘贴智慧星,分男女两组,以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成绩)孩子们有信心吗?一起加油吧!

一、情境导入  学习新知

抽男女同学各一名分别背诵指定的乘法口诀,看谁记得最熟、背得最流利,根据表现情况把六颗小星星奖给孩子。

两名孩子分别背诵。(俩孩子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

他们背得好吗?老师这儿有六颗小小智慧星想奖给他们俩,谁愿意帮我分一分?

孩子演示演示几种分法,一边演示,一边倾听孩子的意见。

1/5     2/4       3/3

师:如果二位小朋友表现都一样好,该怎么分呢?

生:3/3

师:为什么呀?

师:老师明白你们的意思了。两人表现得同样好,得到的星星就该同样多。孩子们,你们知道像这种每份同样多的分法叫什么名字吗?

生:平分,公平分,平均分。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不错!数学家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故事激趣  巩固概念

猴妈妈有四个顽皮的孩子,这天猴妈妈上街买了8个又鲜又红的桃子,猴孩子一见,纷纷抢桃,老大身强体壮抢了3个,老二不甘示弱也抢了3个,老三老四年小体弱跑在最后,一人只拿了1个。孩子们,猴老大和猴老二这样做对吗?(不对)是啊,人家孔融还让梨呢,他们这样做也太不礼貌了。(此处适当渗透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礼让他人),这老三老四也不干了,于是猴妈妈决定重新分配。聪明的孩子们,你能帮猴妈妈重新分一分吗?

让孩子重新分配。

老大         老二       老三        老四

师:像这样分猴孩子们还有意见吗?为什么?

生:没意见,因为他们分得的桃同样多。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帮猴妈妈解决这个难题的?

生:平均分

师:是的,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板书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孩子们,老师还想考考大家,如果猴妈妈有9个桃要平均分给3个小猴,聪明的孩子们。你能再帮猴妈妈分一分吗?

学生演示,提示其他孩子观察,注意分法的多样性。

孩子可能一个一个地分;可能先分两个,剩余的每人再分一个;也可能一次性每人分三个。

孩子们,看出来了吗?谁的分法又快又准确?

生:三个三个地分

师:孩子,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好办法的?

生:乘法口诀,三三得九。

老师还有个问题,如果猴妈妈有18个桃,要平均分给2个小猴,你还会分吗?

学生根据前面的经验迅速分出。(体现数学经验的积累)

验证:是同样多吗?

三、火眼金睛  辨一辩  说一说

师:咱班属猴的孩子挺多的吧?下面,老师想看看哪些孩子拥有孙悟空一样的火眼精金呢?孩子们,敢不敢接受我的考验?

判断下列图片表示的分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出示准备的题卡。分男女同学比赛,判断并说明。

通过观察评判,进一步让孩子们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每份分得同样多。

四、动手动脑  分一分  排一排

1、请男女同学分别上讲台分一分、排一排。

女同学10名(两种分法)

孩子们可能最先想到分成两组,每组5人。

5/5

下面的孩子观察一下,她们分对了吗?

验证:每组的人数是一样多吗?

认真想想,还有别的分法吗?

2/2/2/2/2

根据女同学的表现情况记录成绩。

(此环节不仅培养了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培养了孩子团结合作的精神)

2、男同学12名(四种分法)

6/6       4/4/4           3/3/3/3           2/2/2/2/2/2

根据男同学的表现情况记录成绩。

五、全班总动员  玩一玩  写一写

分小组玩一玩分豆子的游戏(同教科书课堂活动3的内容)

孩子们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豆包。

老师讲述游戏规则。

一位同学抓出一把豆子,如果抓出的豆子能平均分并能准确的说出所分的结果的2分,如果抓出的豆子不能平均分,但能准确地说出所分的结果得1分。(此处可以为有余数的除法埋下伏笔)

动手动脑,小组内监督评比出优胜者,成绩计入智慧星评比栏。

六、总结

小结所学知识。

小结比赛结果。

老师觉得咱班的孩子都是既聪明又勤奋的好孩子,智慧星是属于我们大家的。只要大家勤动手勤动脑,做生活的有心人,智慧星就随时住在我们的脑子里,带给我们无穷的智慧!

七、课后作业

反思分析:

低段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为了减少孩子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我选用分男女同学比赛勇夺智慧星的方式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在紧张而又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课堂教学要紧贴孩子的心理特征,一味的强调干瘪的概念,孩子可能并不能真正从心里明白,所以课堂第二环节我选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数学课堂不单单是教给孩子简单的数学知识,我在设计小猴分桃的环节时就用一句话,渗透了对孩子要礼让他人的品德教育。在分一分、排一排的环节我也重要强调了孩子要有团结合作的意识。

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动手实践的情境,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能让学生更有效的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课堂后面的的辨一辩、 说一说;分一分、排一排;玩一玩、写一写,都能很好地帮助孩子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7.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西师版) 篇七

一、通过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和动员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趣味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教学过程中。将小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和生活小故事等基本元素引入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的内容对故事进行编纂、讲解,可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兴趣。

例如,在西师版小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引入教学过程中:“有8个桃子,孙悟空给了其中一个猴子3个,还剩下几个?”这个趣味故事的主人公是小学生从小熟知的孙悟空,学生大都对这个故事人物有着一定的了解,这样的故事能够瞬间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趣味故事的主角和故事内容都可以随着教学内容而变化,目的是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实现教学目标。

二、通过趣味游戏深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

趣味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为小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数学学习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达到数学教学目的,而且还能够对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赋予数学教学浓厚的趣味性。尤其是在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教学过程中,趣味游戏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对这部分数学知识有着直观的感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亲身接触数学知识,有利于重点知识的记忆和难点知识的突破。

例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课桌为各个点,将学生分为两个组,每一个学生负责一个算式,以此往下传,然后根据得数,如果得数是一位数,就让相应位置上的学生起立到黑板前碰触“finish”图标,如果得数是两位数,就让个位数相应的位置上的学生到黑板上碰触“finish”图标,通过竞赛游戏的方式让小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种带有竞赛意味的游戏能够刺激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愉快、刺激、激烈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能够对相关教学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另外口算接力、快问快答等游戏方式也可以被充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当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游戏不仅仅局限在竞赛类游戏,还有动手类游戏,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借助相关道具拼接形状等,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游戏方式。

三、通过趣味儿歌增强数学教学的魅力

数学具有逻辑性强、抽象性强的特点,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比较差,在某些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的记忆方面存在很大的难度。教师可以借助于趣味儿歌的形式,将相关教学内容编成顺口溜、口诀等,随时随地引导学生进行背诵,让学生在逐步掌握的过程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情感。

例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10以内的加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娃哈哈》的儿歌旋律,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展现:“一加九,十只小青蛙;二加八,十只大黄鸭……”儿歌形式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快地被小学生接受,也更加容易赢得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和特点进行充分的认识,要注重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趣味故事、趣味游戏和趣味儿歌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深化小学生对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记忆,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当前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数学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趣味教学方式,刺激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以西师版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小学数学的趣味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黄玉霞.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有效方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6):63.

8.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西师版) 篇八

关键词:培养习惯;设置情境;加法含义;体会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71-02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从始至终处于活动之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时,思维方式较为开放。在学生探讨“1+1=2”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性。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3页的内容和练习三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联系儿童实际生活中加法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加法的意义。2.确地认读加法算式,能写出得数。3.认、读、写符号“=”“-”。4.解决问题:使学生能根据加法的含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纸鹤主题图,课件,气球图,4个圆形。

[学具准备]4个圆形,4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1.同位互听互说2、3、4数的组成。几和几组成2?几和几组成3?几和几组成4?2.左右方位的训练。(1)师:你知道哪只手是右手吗?请举起你的右手,(教师反方位的示范),请举起你的左手,教师带着示范两次,再让学生独立举手2次。(2)训练学生手指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腿、右腿、左脚、右脚。

二、创设情境,体会加法含义

(一)结合儿童生活,体会“1+1=2”的含义

1.师生共同演示。①伸出1只左手,伸出1只右手,合起来是几只手?(师生共同边说边做,并把左右两手合起来)②引导学生说一遍,教师板书:1?摇1?摇2。③让学生独立说一遍,教师板书 + = 。让学生齐读两遍1+1=2。

2.①学生起立,师生共同演示一只左脚(轻踏一下),一只右脚(也轻踏一下),合起来是几只脚?(两脚并拢)②同桌互说一只左脚,一只右脚,合起来是几只脚,算式是什么。(教师手指1+1=2让学生齐读)

3.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找,还有没有1+1=2的。

预测:学生可能会说眼睛、耳朵、胳膊、腿等,只要说出来,教师就给予鼓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来学习加法,使学生极感兴趣又能够很快地理解加法的实际含义】

(二)创设情境,体会“1+2=3”“2+1=3”

1.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玩纸鹤主题图。师:请小朋友看图中有什么?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什么?谁能说一说并找出加法算式吗?看谁说的又多又好!2.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2=3 2+1=3。(预测此时有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出1+1+1=3,教师应予以表扬,但不做要求)让学生读算式,先指名读后齐读。3.再次看图,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师:在这幅图中还能找出1+2=3的吗?2+1=3呢(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同,所以对他们的求异思维不必强求一致)4.认识“加号”和“等号”(1)认识“加号”。师:谁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教师用红笔板书:加号。齐读)加号怎样写呢?(教师示范,让学生先书空,后在桌上写。)(2)认识“等号”。师:这个符号叫什么?(板书:等于号。齐读)等于号该怎样写呢?

上下两横要怎么样?先书空,后在桌上写。【通过教师的领写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三)自主学习得数是4的加法,体会加法含义

1.课件出示出示气球图,让学生得出,“3+1=4 1+3=4”。看图你能找出一道加法算式吗?(如果学生只找出一道加法再引导学生找出另外一道)教师板书:3+1=4 1+3=4。2.实际操作动手摆一摆:摆学具得出“2+2=4”。教师演示,带领学生摆学具,左边摆2个圆形,右边摆2个圆形,合起来是几个圆形,你能说出算式吗?教师板书:2+2=4,让学生读算式。[动手操作是一年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节,它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课间活动,放轻音乐,做一做课间操,让学生放松一下。

(四)教师小结

师:今天学习的都是几加几等于几的加法算式。板书“加法”(并注上拼音)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意思。

三、加强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1.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用桌上的4个圆形或4根小棒自由摆,说算式,同桌互查。2.师生做拍手游戏。(1)学生拍1下教师拍2下,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2)男生拍1下,女生拍3下,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3)左边的同学拍2下,右边的同学拍2下,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此拍手游戏可根据课堂时间剩余多少来决定是否让同位同学互相自由拍手说算式,自由拍手可使知识得以延伸,例如一生拍3下另一生拍2下,合起来是5下。)3.实践活动,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边或教室,说一道加法算式(预测学生的思路会很开阔,如灯管、黑板、门、窗等)【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加法的认识】4.动手操作。看算式,摆小棒。2+1?摇1+1?摇2+2

教师出示口算卡马先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检查。

(老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采取摆图片说算式,看算式摆小棒,拍手游戏等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四、课堂作业

写+号和=号,教师可以先示范在田字格里写一个,再让学生写。(要求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后延伸

9.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九

天宝九义校

邓世金

一、学生情况简析

本班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其中转学生

人,一年来,我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习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能积极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有几个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针对班级学生实际,为切实提高我班的教育教学质量,特拟订如下计划:

二、教材总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共9个单元,其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圆、分数除法、比和按比例分配、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分数混和运算、负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总复习。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4个领域。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认知需求。

2、内容直观,形式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关注过程,重视探究,提倡策略多样化。

4、关注三峡,关注农村,体现西部特色。

5、渗透方法,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6、倡导合作,促进交流,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2)能合作探究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分数除法以及分数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知道扇形;在操作中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与圆的周长、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4)在实际情景中理解比及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5)能利用方格纸等方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6)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出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7)能根据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8)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三、本期班级学习目标

1、班集体期末学科综合评定进入年级先进行列,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2、教学中积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推行“自主、合作、探求”的教学方式,尽可能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初步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迁移等能力。

4、多方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

5、通过教学,寓教于乐,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6、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具体措施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关爱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8、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认真落实作业辅导,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建立好师生错题库,以备有针对性的教学。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五、课时安排

分数乘法

分数除法

比和按比例分配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分数混合运算

负数的初步认识

可能性

6课时

18课时 18课时 15课时 15课时 12课时

4课时

3课时

第1周 第2——4周 第5——7周 第8——10周 第11——13周 第14——15周 第16周 第17周

10.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西师版) 篇十

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主动、积极地探索、思考、体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语文素养,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快乐。

教学目标

1被崛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生字。

2蹦苷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3毕胂笤鹿庵美,感悟月夜之美、生活之美。

教学重、难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生词卡片,月夜影像资料(或教学挂图)、录音。

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月光的诗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揭示课题

1背鍪荆阂yǐn。读准“饮”的音--yǐn(师提示这个字是前鼻韵,三声),理解“饮”义(做喝的动作)。小朋友们都饮过什么呢?

2苯淌Π迨榭翁--“饮yǐn一杯bēi月光”,学生齐读课题。你们饮过月光吗?为什么要饮月光呢?让我们走进夏天的月夜弄个明白。

二、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1毖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再把戴小红帽的生字连词多读几遍。

2奔觳槭欠穸磷肌⒍镣课文(抽读、开火车读、分小节读……采用多种方式检查)。

3笔数诗歌共有几小节,把自己最喜欢的小节再读读。

三、重点切入,激活思维

1碧老师范读课文,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符号。

2弊杂煞⒀蕴嵛剩筛选有共性的问题。

3逼攵恋谌小节。

4苯淌ο嗷提问:为什么“干下这杯月光酒,脸上永远有微笑,心窝也会发出光亮”?(板书:微笑光亮)

5弊杂煞⒀裕初步感悟第三小节。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苯萄У谝唤凇

(1)说一说:(看录像)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夏天月夜美丽神奇的景色。(深蓝的天空高悬着金黄的、玉盘样的圆月,美丽的星星一闪一闪,眨着调皮的眼睛,飘浮的云朵变幻多姿……)

(2)猜一猜:(听录音)远远近近传来了哪些声音?(可启发学生回忆《夏天的夜晚》和生活的经验回答,把抽象的虫鸣化为具体的感知。)

(3)想一想:“衬托”是什么意思?读出夏夜晚风吹拂的宁静美。

(板书:“月夜”、“宁静”或“美丽”)

(4)背一背:根据重点词,指导背诵第一小节。

(5)赞一赞: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以及感受到的自然之美,用一句话说说“夏天的月夜……”

2苯萄У诙节。

(1)说一说:仔细观察插图,图文对照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庭院。(月光给树木、家人、杯子都镀上了银光,非常美丽。)

(2)想一想:他们一家人在月光下干什么?(讲故事、谈学习、探讨问题……)

(3)换一换:

①为“纳凉”换一个词,再为“凉”组词。

②“斟”是什么意思?还可换成哪些词?(装、倒、照、洒……)

(4)议一议。小组讨论:月光像什么?

(5)猜一猜:月光下,家人的心情怎样?(从画面上家人的神态和动作、诗句的意思等去理解。相机板书:“家人”“快乐”或“幸福”)

(6)评一评:朗读第二小节,学生互评。(师引导:月光不但像银霜,像轻纱,像薄雾,似美酒,似甘泉,它还象征着美好的心情,良好的祝愿,幸福的生活……)抽生再读,看谁把家人愉快的心情表现得最好。

(7)背一背:看着插图有感情地背诵第二小节。

五、回味欣赏,感悟解疑

1逼攵恋谌小节,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家人、朋友在什么时候要干杯?

2备据板书,回味一、二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再议为什么“我请爸爸、妈妈干下这杯月光酒,脸上永远有微笑,心窝也会发出光亮”?

3备据学生发言,整理板书,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月夜之美,生活之美,品味诗人的想象之美。

4奔で樽芙幔喝梦颐且簿倨鹁票“干”下这杯“月光”吧!(师生“举杯”)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心中充满希望,脸上就永远有微笑,心窝永远有光亮。干杯!

5庇懈星榈仄攵寥诗。

六、认记生字,享受成功之乐

1背楸橙诗,评议,提醒易读错的字。

2备生字排排队,重点识记读音易错的字。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声、韵母,学生贴出相应的生字。

n:宁

in:饮衬

l:凉

ing:宁庭鸣

3蔽已会认的生字打上钩,还不熟的生字对照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

4蓖学检查,认读生字表里的字。

5苯淌τ貌淮拼音的生字卡抽查,随机正音。

七、书写生字,品味书写之乐

1比班交流,说说自己已记住了哪些字的字形,用的什么办法。

2弊约汗鄄焯镒指窭锏淖置栊矗再说说自己最能写好哪个字,并说明理由。

3闭故酒酪椤8自己写得好的字画上红圈。

八、欣赏品味,感受积累之乐

1卑严不兜氖句再背背,并说说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痹鹿饷馈⑸活美、时光更美,如何把握美好的时光,讲一讲。

3卑严胄吹拇视锘蚓渥有匆恍础

4卑阉鸭的有关月光的诗句交流交流。

附:板书设计

饮yǐn一杯bēi月光

11.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西师版) 篇十一

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空间和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究,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具体内容包括:克、千克、吨的认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东西南北、旋转与平移现象、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周长、分数的初步认识、年月日。(二)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三

第 1 页 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计算周长。

5.掌握年、月、日。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7、认识东、西、南、北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教学重点、难点

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三

第 2 页 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这些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儿童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数学有一定的基础认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能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习积极性高。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在学习上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力争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2.积极学习组织教学的方法和艺术,以提高每节课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3.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思路、答案开放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4.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新的理念武装课堂。

5.严格要求,加强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训练和培养。6.注意加强学生的补差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第 3 页(1)开展帮教结对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在校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2)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后多关心学困生,他们的作业尽量面批。

(3)每堂课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以开发他们的智力。课后设计选做题,让优等生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7.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注意宽松氛围的营造和浓厚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促进从小热爱学习习惯的养成。

8.注意结合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9.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面的扩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10.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密切注意学生在家的表现,将学校教育的作用延伸到校外,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11.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第 4 页 以上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2.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西师版)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3、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4、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

幻灯片1(字词卡片、瀑布录像、优美的音乐、文字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瀑布》这篇课文,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生词,谁能大声地来读读这些词语?(出示幻灯片2,指名读)

2、谁能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引导学生说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相机板书:声音样子)

小结:大家说得很好,可见大家很喜欢这首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瀑布》这篇课文,通过深入学习,相信你们会更加喜欢这首诗的。(相机板书课题:瀑布)

二、自学思考:

1、出示要求(出示幻灯片3):

默读全诗,思考:

(1)哪些诗句是写瀑布声音的?

(2)哪些诗句是描写瀑布样子的?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欣赏瀑布的?

2、自学讨论。

3、班内交流。

第一节:瀑布的声音;

第二、三节:瀑布的样子。

写作顺序:由远及近

三、重点研读问题:

1、瀑布声音的特点。

自由读这小节,想一想,瀑布的声音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来的?用△标出词语。

(出示幻灯片4):(指名读)

(1)“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还没看见瀑布,说明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说明瀑布声音(一定很响)

(2)“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两个句子是什么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两个句子中哪些词语体现了瀑布声音很大,很壮观?

①“叠叠”“涌”叠叠就是一层又一层,前浪未平。后浪又紧跟着涌上来,后浪推前浪。瀑布的声音就像浪涛翻滚时发出的巨响。

②“阵阵”“吹”风吹过松林时,会发出“轰轰”的响声。瀑布从上落下来冲击岩石,跌进潭里,发出的就是像松涛一样的吼声。大家想听听这些声音吗?(相机出示幻灯片)

小结:浪涌岸滩,风吹松林,多么美妙的声音啊!齐读第一小节,感受瀑布壮观美妙的声音。

(第一小节会背了吗?有请我们的背诵小明星们一起背诵一下)试着背诵第一小节的内容。

2、远望瀑布的样子

过渡:听着瀑布的声音,我们随着诗人转过山路瀑布就出现在了眼前。远望瀑布是什么样的呢?

(相机出示幻灯片)

(1)齐读读有关诗句

(2)从“忽然一转”这几个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刚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听到声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从背面听声音大,现在转到正面声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声势巨大,一定雄伟壮观。)

(3)“啊”字该怎么读呢?从中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指名读,让学生品读出作者当时的惊与喜)

(4)A、远望瀑布是什么样,作者是怎么打比方的?

B、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引导学生重点通过以下词句进行理解)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的“千丈青山”和“一道白银”“千丈青山”实际不是真指千丈,是形容山高。“白银”是指瀑布。绿色的高山衬着白色的瀑布,多么美丽呀!这样鲜明的对比,使得瀑布显得更加壮丽。(板书:一道白银)

(引导学生从作者看到瀑布时的心情去理解。初见瀑布,它实在太美了,美得超出想象,一时被它的美吸引住了,想不出用什么比喻好。仔细看看瀑布的样子和周围的山,作者自然想出了这个比喻,并且用一个“衬”字,非常巧妙。)

多么美丽的瀑布啊!请大家有感情朗读这一小节。边读边想象情景

(这一小节会背了吗?有请我们的背诵小明星们一起背诵一下)试着背诵这一小节的内容。

3、近看瀑布的样子

过渡: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来到瀑布的脚下,这时的瀑布又是什么样子呢?

出示幻灯片(1)指名读这一小节

(2)“仰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站在山脚下需要仰望?(用诗句中的语句回答)作者是怎样写瀑布的?(指名说,并相机板书:珍珠的屏)

师小结:“屏”是指比较讲究的装饰品,把流动的瀑布比作珍珠的屏,多有意思呀!(白色的珍珠,晶莹剔透,光泽耀人,当流动的瀑布飞流而下时,与山石撞击,溅起的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也晶莹透亮,就像珍珠一样,十分动人。“一座珍珠的屏”也体现了瀑布的雄伟和美丽。)

当有风吹过时,珍珠的屏被吹散了,水花飞溅,腾起水气,缓缓飘落,这时就像烟一样飘飘悠悠,像雾一样朦朦胧胧,像尘一样四处飞散。此时作者已经入迷。

我们是不是也被这美丽的瀑布陶醉了?那就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读一读这一小节吧!(读这句话时,如烟,如雾,如尘之间停顿时间可略长些,声音轻而缓慢,更能够体现出作者此时看得入迷的心情。)(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师指导。)

(这一小节会背了吗?有请我们的背诵小明星们一起背诵一下)试着背诵这一小节的内容。

4、质疑:

为什么作者写到的第二、三小节瀑布的样子不一样呢?(因为作者的观察角度不同。)那么我们在写某些事物时,是不是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写呢?这样就能使我们写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这么美的瀑布,给你什么感受?(喜爱瀑布,真想去看一看)人们说,湖是大地的眼睛。老师认为,瀑布是大自然馈赠我们人类的美丽奇观,不管谁看到之后都会为之心动。你们还想看一看更为壮观的瀑布吗?(欣赏瀑布幻灯片)怎么样?美不美?此时心中有何感想?(我们为祖国有这么雄伟壮丽的瀑布感到骄傲和自豪)(相机板书:雄伟壮丽)

那么,就让我们全体起立,再一次深情地吟诵《瀑布》。伴随着优美的乐曲,我们即将结束这节课,愿叶圣陶笔下那壮美的瀑布永远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在我们国家,像诗人看到的这样的瀑布还有许多,希望孩子们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声音 浪涌岸滩、风吹松林 远 雄

6、瀑布 一道白银伟

样子 珍珠的屏壮

近丽

13.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十三

为更好地完成本期教学任务,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结合班级学生情况及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材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班上学生共53人,天真活泼,对学习充满乐趣,上期成绩较好。本期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上期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学好数学。

同时培养其联系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课堂学习常规还有待进一步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以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

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行千米,知道毫米”。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在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主要有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上)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 分 秒”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收集与整理”。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结合实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能完成相应的图形。

(二)数学思考领域

1、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能借助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结合具体的估算情境,解释估算的过程。

2、在认识简单平面图形与拼组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

3、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说出主要的思维过程。

4、能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比较。

(三)解决问题领域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3、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领域

1、在他人的帮助上,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拼组图形、探索规律、数据收集、测量、体验时、分、秒等有趣、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上,能克服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测量、统计、实践活动等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在认识图形,时、分、秒,测量长度,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的学习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9 数数、写数、读数 „„„„„„„„„„„„ 4 大小比较 „„„„„„„„„„„„„„„ 2 较大数的估计 „„„„„„„„„„„„„„„ 1 整理与复习„„„„„„„„„„„„„„„ 2

二、千米的认识 „„„„„„„„„„„„„„„ 3 计量的发展(数学文化)„„„„„„„„„„„ 2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18 加减法的估算 „„„„„„„„„„„„„„„ 2 三位数的加法 „„„„„„„„„„„„„„„ 3 三位数的减法 „„„„„„„„„„„„„„„ 3 探索规律 „„„„„„„„„„„„„„„ 5 聪明的高斯(数学文化)„„„„„„„„„„„„2 解决问题 „„„„„„„„„„„„„„„ 3 整理与复习„„„„„„„„„„„„„„„ 2

四、认识图形 „„„„„„„„„„„„„„„„„„„4 平行四边形 „„„„„„„„„„„„„„„ 2 拼组图形 „„„„„„„„„„„„„„„ 1 七巧板(数学文化)„„„„„„„„„„„„„„1

五、有余数的除法 „„„„„„„„„„„„„„„ 4

六、时 分 秒 „„„„„„„„„„„„„„„ 6 认识钟表 „„„„„„„„„„„„„„„ 3 解决问题 „„„„„„„„„„„„„„„ 3

七、收集与整理 „„„„„„„„„„„„„„„ 5

八、总 复习„„„„„„„„„„„„„„„ 5 复习训练 „„„„„„„„„„„„„„„ 6

以上安排,若与学校安排相冲突,以学校安排为准调整并计划。

2016

14.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十四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一)、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倍数、因数。

(二)、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确定位置和多边形的面积等。

(三)、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四)、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除法和四则混合运算三个单元安排内容,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乘法、除法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多边形的面积;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

难点:联系实际,发展空间观念,同时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笔算和简算。

2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3能确定不同方位物体的位置。

4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7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正面教育,启发诱导,注意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3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4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5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6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7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8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给后进生更多的关

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9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六、课时安排

第1——3周:小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第4——6周: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单元整理与测试; 第5周:国庆放假

第7——9周:小数的除法,理解它的意义与计算法则。第9——10周:小数混合运算

第11周:半期整理和复习,期中考试。

上一篇: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2023教师研修专题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