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5篇)
1.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篇一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10-12-28作者:郑淑玲
摘要阐述了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的建议与对策,对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农业;问题;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措施,为此,就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进行探讨,以促进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
1农村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由于受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制约,普遍存在农技推广难的问题[1-2],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推广体系断层,技术服务难以到位;二是行政指令推广,服务对象难以接受;三是农民素质偏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四是服务环节单一,推广效果难以提高;五是技术人员知识提高和技术更新难,技术人员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少,仅通过杂志、书籍、电视介绍的新技术、新品种,了解一些抽象的信息,没有实地感受,更没有实践试验;六是推广经费短缺,服务功能难以增强。
2农技推广工作建议与对策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贡献[3-4]。
(1)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农技推广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级政府都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也要切实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弘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始终走在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意义。一要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体系结合起来,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工作推广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二要加强舆论宣传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三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任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
(3)加强农民带头人培养,积极发展专业技术协会。许多农村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但上不了项目或上了项目形不成规模,其原因是缺乏农民带头人,缺乏示范带动作用。这就需要培养农民带头人,发展专业技术协会。要改变过去那种重模式、应景式、走过场式的培训方式,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农民带头人的培训上,将技能培训转移到素质培养上。专业技术协会应始终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发展方针,把它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一是创办主体要多元化。可采取农村能人领头办、依托龙头企业兴办、村集体组织领办等方式。二是服务功能多形式。根据农民实际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产销结合服务型、产加销一体型、生产服务型等都是有效的形式。三是政府部门多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健全、完善与壮大,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扶持、指导与管理。政府部门要帮助建章立制,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进行资金扶持,重点用于技术改造、加工、开发新产品等环节;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4)加强科技普及,提高农民素质与技能。根据目前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3级网络(县、乡、村)、3个层次(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多种形式(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项目。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5)进一步搞好配套服务。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队伍专、人才多、分布广、信息灵的优势,将产前的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纳入全程配套服务内容。产前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产后则可以采取独营或联营的方式,开展农副产品的购、加、储、销等服务,切实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对量大面广的主导产品,农技部门要及时推广系列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新技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6)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一要合理构建县、乡、村、科技示范户的四位一体的推广网络。县一级要突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乡镇要重点突出试验示范的推广,发挥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作用,还要根据各乡镇产业实际,确定区域性农业技术服务网络,配置相关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更好为产业服务。要大力培训农民技术员,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让他们在农业科技运用上起到带头作用。二要发挥农业技术优势,积极培育新型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培育更多的专业合作组织,延伸和壮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三要大胆创新,把农业技术体系融入到农业企业中去。要帮助农业企业建设农业基地,为农业产业企业提供产量高、质量优的原材料,以提升自身品牌;要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创办自身的科研推广机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新技术推广,切实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3参考文献
[1] 李洁.深化改革加强天津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J].天津农林科技,2010(1):1-3.[2] 县乡农技推广机构有新说法[J].新农业,2009(10):62.[3] 闫敖宏.现阶段农技推广的特点及现状分析[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12):53.[4] 耿显连.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势在必行[J].学习月刊,2010(2):84-85.
2.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篇二
达州市达川区位于四川东部,幅员面积2245km2,耕地面积5.95万hm2,平坝地区70%、丘陵地区60%以上的耕地质量达到标准农田三级以上。全区辖2个街道办事处农技站,18个镇农技站,34个乡农技站,农技推广人员580余人,高级农艺师18个,中级农艺师180余个,初级职称320余人,全区总人口121.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1.1万人,2015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11899元。水稻种植面积3.28万hm2,产量24.3万t,粮食总产50万t;蔬菜种植面积1.47万hm2,产量58万t。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区)、全国粮食生产重点县(区)、四川省产粮大县(区)、四川省粮油高产创建县(区),被纳入全国580个蔬菜重点县(区)、全国蔬菜信息预警监测县(区),也是四川省45个蔬菜基地建设重点县(区)。
2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
2.1技术推广基础设施欠缺
由于过去基层农技推广站划归乡镇人民政府统管,导致部分房屋被政府征用或拍卖,尽管现在农技推广体系得到加强,但仍然缺乏专门的服务场所,必要的设施设备如药残速测仪、土壤肥料速测仪、种子纯度鉴定仪以及交通工具、培训设备等还十分缺乏,严重影响新技术的推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2.2推广工作经费缺乏
经费紧缺是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缺钱养兵、无钱打仗”现象极其常见,除基本工资外,几乎没有给农技推广机构预算试验、示范、推广经费,业务工作开展经费主要靠向上“争取”,难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
2.3推广队伍“青黄”不接
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一是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很多优秀人才被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借用”、“外调”;二是高学历的农业技术人员不愿到基层;三是由于体制、机制原因,学农的技术人员难以招进。普遍年龄结构老化,“青黄”不接的现象十分突出,达川区现有农技推广人员580余人,只有45人是“80后”,其余都是“70后”以上的人员。
2.4农技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文化层次偏低,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很少,大部分都是通过函授方式获得大专以上文凭,更缺乏系统性农技推广教育;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更新缓慢,由于高经费等条件的限制,广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很少有机会走出去培训和深造,知识难以更新。
2.5“科教推用”难以结合
尽管从事农业创新研究工作的单位很多,但都各自在封闭的系统内活动,忽略了与基层的衔接,科技成果难以转化,造成农业科研与推广脱节的现象。另外,由于城镇化的加快和中青年人外出务工增多,一些先进技术难以找到接受者,导致科技成果运用率低。
3强化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建设
3.1发挥好政府在农业推广中的保障和支持作用
政府要加大农业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的经费支持,保障农业推广经费的投入,并按财政递增比例逐年增加,制定出相关政策来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改善其工作条件,对其医疗、养老、子女读书等方面提供保障。另外,要加大奖励力度,用各种措施来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建立高学历人才基层农技就业奖励机制,对于研究生、博士等高学历人才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要给予奖励,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推广人才也应给予奖励。
3.2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培训计划
有计划、分年度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素质提升培训,采取集中办理,异地研修及现场实训等形式,对乡镇和分区域的农技人员分层分类,组织培训学习。分批次选送各乡镇的骨干农技人员到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进行了系统性的专业学习,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学历层次,打造一批业务水准高,综合实践能力强的现代农业推广骨干人才。
3.3“科、教、推、用”有机结合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前线,对农民的生产活动最熟悉,通常都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现阶段农业生产过程中最需要的信息,知道农民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应建立农业科研、教学、培训、推广者、接受者相协调的机制,统筹协调农业科研和推广项目,使其充分接“地气”形成互动,要明确各自职责,落实相关责任,做到“科、教、推、用”有机结合,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建立展示基地,样板基地等方式使“科、教、推、用”四结合落到实处,推动农业科技人员“产、学、研、用”一体化,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进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3.4大力实施“互联网+农技推广”
大力开展“互联网+农技推广”行动,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农业院校的资源,运用互联网络,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等方式,配合传统的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立体交叉的农技推广活动。形成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使群众能够简便、快捷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
参考文献
3.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篇三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
近年来,“三农”的地位在我国越来越重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生产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的生产,所以,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得到广泛的展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了问题,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让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能有效地开展。
1 农业机械化推广的重要性
农业的机械化是农业走上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业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实现农业的机械化,而农业的机械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因此,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只有把机械化技术在农业中广泛的推广,在农业上,科学技术才能成为第一生产力。农民只有在认识了先进的农业机械工具后,才能慢慢的接受和认可,从而,运用在农业作业之中,为广大的农民服务。如果缺少对农业机械化成果的推广,那么,这种先进的技术也就得不到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也就实现不了它的价值。只有切实有效的对机械化技术推广,才能真正的为农民谋福利,早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1]。
2 目前,农业机械化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农业生产在基层政府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基层政府领导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工业和第三产业,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无试验示范基地。目前基层政府的工作重点大都以工业或经济产业为主,农业生产被放到次要位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机部门原有的试验示范基地被挤占掉。第二,无研制推广资金,近年来,地方财政资金大都用于工业企业和经济支柱企业的发展,用于基层农机研制推广的经费几乎没有。第三,政府部门重视不够,现在当地政府对农机部门召开的农机具现场会演示会重视程度大不如前,导致农机推广工作受挫。
2.2 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合并、人员裁减,供求信息脱节,造成农机推广力度不断下降。机构改革把原有乡镇农机站合并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后,支撑农机推广的服务体系已名存实亡,农机专业推广人员纳入乡镇府统一调配,在岗人数已削减到不足原来的1/3,而且基本上都是兼职从事农机推广工作,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从事一些与农机推广无关的政府中心工作,如征地、拆迁等,农机推广意识淡薄,使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在思想、观念、技术上没有自觉地去适应农机化的发展,只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视为单一的工作目标,大量的农机推广工作仅仅依靠市场上一些缺乏专业知识的服务人员承担,有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已用于农业生产,而推广信息滞后,使农机推广工作难以促进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2.3 基层农机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 现在,我国在农业机械新技术上的研发和技术保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推广过程中,由于推广体系的不健全,给推广工作造成了阻碍,在有的地方,没有专门的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单位,缺少专门的推广人员,大多是由基层的市场服务人员代替宣传和推广的[2],这些服务人员没有一定的农机专业知识,甚至对有些产品、有些新机械自己也不清楚,这样,由于没有专业的推广人员,很难在推广过程中,把先进机械的功能说清楚,也就加大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难度,并且在推广过程中,由于经费不足,推广的技术和方法比较落后,不能有效的将农业机械新工具推出去,这给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加大对农机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及时传输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是必要的一项工作。
2.4 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滞后,利用率低,闲置率较高 近年来,在农业机械化的使用中,忽视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产后深加工的机械化,大部分农民只注重产前、产中机械化,或产后粗加工机械化,使用的农业机械大多都是陈旧的、技术含量不高的设备,跟不上农业发展的步伐,造成了大量旧机具的闲置,不能有效地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3 解决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过程中的问题的对策
3.1 争取当地政府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支持,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随着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农机部门应尽力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政府要围绕当地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做好先进、高效、实用农机推广工作。同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职能作用,调动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尽心、尽责地为农民提供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推广的效率。因此,要提高推广人员的服务质量,并且要确保服务的行之有效,能够合理的运用到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过程中。高质量的服务,让农民更容易的接受。对推广队伍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推广队伍的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农业机械的推广效率。
3.2 加强农民的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机械化,只有普及农业的机械化,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的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具体表现。农业的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农业的机械化,只有改变传统的落后的农业耕种,运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科技,才能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只有实现了现代农业的机械化,才能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服务,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和农业的生产质量。农业的机械化在提高农民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减轻了农民繁重的体力劳动,让农村劳动力有了大量的剩余,这些富余的劳动力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此外,應该加强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的建设,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推广人才,要完善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的办公设施,进一步改善推广部门的工作环境,进而,提高推广部门的工作效率,使推广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
3.3 因地制宜,从实际问题入手。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主要是针对广大的农民群众,所以,要根据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着手,要清楚的认识到农民思想的守旧,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由于自身科学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快速有效的使用农业的高科技机械产品,对农业机械产品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向农民推广时,可以采用现场示范的方法,这可以直观的向农民展示农业机械的功能与操作[4]。在展示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土壤条件、作物生长和农民的要求,从实际解决农民的问题,从而,引起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也让农民群众清晰的了解农业机械化的效果,加深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化器具的兴趣,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得到有效推广。
3.4 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农业机械化产品主要实施对象是广大的农民,所以,应该广泛的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素质,重点在于对先进农业机械的使用。要根据农民群众的具体需求,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知识的学习,加强在农村的科技普及,能够让农民群众切身了解农业机械化的先进性,从而,积极主动的把先进的机械化产品运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来提高效率,为农民服务。 3.5 农业机械的推广和研发相结合。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农业机械化的研发要密切配合,这可以推动农业机械化在农民群众中的快速实施。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中,要建立示范推广基地,把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研发的合作做到实处,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单位主要负责对农业机械的新技术和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工作,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过程中,把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的反映给农业机械的研发单位,做到及时修正和改革,并且可以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来对机械化器具进行整改,做到农业机械化符合实际。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可以快速的推进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中,要加强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建设,使基层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具有有效的服务机构,适合实际的推广方法,从而,对农业机械化更好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奇光1,尚海艳2.浅谈九台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发展[J]. 吉林农业. 2013(12)
[2] 何 莲.试验推广马铃薯收获机,促进凉山马铃薯规模化生产[J]. 吉林农业. 2012(03)
[3] 武燕飞,桑文欣.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对接的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0)
4.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篇四
摘要阐述了商水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以期为该县的农技推广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316-01
商水县位于豫东南部,处中原腹地,全县人口113.2万人,耕地面积8.81万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6.8万hm2,旱涝保收田5.2万hm2。近几年,由于政府对粮食生产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并积极促进增产、稳产行动的开展,加之科技支撑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具备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得商水县连续8年获得粮食丰产。商水县2011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24万t,已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商水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商水县农技推广体系由县、乡两级组成,县级农技推广机构有607人,大专以上学历的131人,其中种植业78人,畜牧兽医36人,农机10人,渔业7人,分别隶属农业局、畜牧局、农机局和水利局,人、财、物由各局统一管理,单独或协调开展业务工作。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共有403人,管理模式以乡镇政府为主,负责管理人、财、物,各县局负责指导业务。
存在的问题
2.1 农技推广运行体制亟待完善
2005年乡镇体制改革后,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基本陷入“线断、网烂、人散”的困境,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的弊端逐渐显现。目前,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由县级进行业务指导,但主要由乡镇政府进行管理。在人员安排、岗位设置方面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人员多从事社会治安、计划生育、信访稳定以及临时性事务,在农技推广方面人力存在不足,再加上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较弱,从而大大削弱了农技推广力度。
2.2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提升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场所环境有待完善,部分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甚至没有专门的服务场所。除此之外,在农技基础器材方面很不完备,大多数没有配备必要的农药残留速测仪、土壤肥料速测仪以及种子纯度鉴定仪,在电脑等办公器材、教育培训设备等方面也同样存在不足问题,加之相关人员农技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服务农民的需求,从而严重阻碍了农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2.3 农技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不足,推广力量薄弱
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全县农业系统科技人员中,鲜有人员是全日制大专以上文凭,有些是通过函授方式获得的文凭,并没有接受系统的推广教育,其含金量普遍不高。二是在人才梯队方面存在严重断层。近10年来,商水县没有录用过农技人员,基层农技人员得不到有效补充,全县最年轻的也在30岁以上。三是缺乏培训。农技人员大部分没有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知识结构老化,掌握的实用技能较少,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4 农技推广经费不足
商水县财政比较困难,用于农技推广的经费更是短缺。县级农技部门全年事业费为每人1 000元,根本无法开展工作,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根本没有事业经费。县级农技推广经费主要来自于上级部门下达的项目之中,项目重、经费少,导致工作推进十分困难。因待遇较低,使得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差,情绪不高、思想不稳,直接影响农技推广的稳步进行。
2.5 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
近几年,随着打工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多数有文化、有体魄的青壮年到城市中去工作、务工,留下的多是老、弱、病、残人员。据2011年数据显示,商水县外出务工农民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比重约46.3%,剩下的农业生产主体以老、弱、妇、孺为主,因此不仅土地耕种更加粗放,而且在农技推广方面大大提升了工作难度。
建议
3.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改善农机推广机构基础设施,补充经费来源
首先,在体系硬件实施方面做出质的改观。可以说,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办公设备是建设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建议公共财政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尤其是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硬件方面的资金支持,保障基层农技人员工作所需,提高其工作效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其次,补充农机推广机构的经费来源。建议将县乡两级农技推广经费纳入全年财政预算,并严格按时、足额进行拨付,并保证合理幅度的递增[1]。在特殊情况下,省级财政应当适当予以补助。
3.2 完善管理体制,适当进行管理制度变革
建议在农技推广机构及人员管理方面采用主要以县级管理为主、以乡镇政府管理为辅的双重管理模式,根据国发〔2006〕3号文件精神,由县级向乡镇派出或跨乡镇设置区域站,或者县、乡农技人员进行整合后,再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向乡镇派出相关人员,实现人力资源的真正整合与挖掘,切实发挥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及人员的工作潜能和效能[2]。
3.3 强化基层服务体系后备队伍建设
根据区域划分,全县建设19个基层农技推广站,每个基层站配备5~7名农技人员,定编定岗。优化人才梯队,补充一线新鲜血液,建议选派一批大学生深入到基层第一线。加大培训教育力度,选派农技人员到相关大专院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与时俱进,获取更多先进的农机知识与技能,从而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农技推广事业[3]。
3.4 强化机制创新,提高服务水平
应当不断实行市场化运作,积极鼓励与支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创办不同形式的科技企业,不断推动市场化步伐。一是抓好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的培训,提高科学种植水平,使他们成为科学种田的带头人。二是加强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共建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三是加强对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和引导,发挥其社会化服务职能[4]。四是鼓励农技人员建立科技示范场,在搞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的同时,积极开展良种繁育、种苗供应等有偿服务,探索农技推广新路子。
参考文献
5.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篇五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资金支持
要想实现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是其中的重要基础,如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那么技术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支农资金较少,不利于科技兴农政策的开展。现如今,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科研的经费站农业生产总经费的比重较低。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农业科研的投资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来看,世界许多国家在1%以上,但是我国却仅仅为0.17%~0.27%。通常情况下,只有当比重达到2%左右时,才可以使一个国家的农业持续稳定增长获得充足的科学技术支撑,但是我国的农业科研投资强度较低,这就导致了以下几方面的现象:(1)成果推广难以形成大规模、(2)国家级项目争取不到、(3)品种改良更新不到位等等。
1.2创新人才极度缺乏
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人才是其中的根本,如果缺乏科技人才,那么农业的创新工作也就无法有效开展。从农业方面来看,我国的科研人员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很难满足农业技术创新的需要。因为国家的支持力度不够,相关的配套政策未能实施,使得农业科研人员的收入不够理想,与其他行业的差距逐渐拉大,这样就会造成人才的流失现象非常严重。
1.3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在我国,科研成果与农业的实际需求相背离,这就使得农民对科技成果的需求不足,使得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受到了阻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农业科技创新效益的显现周期较长,而且农民采用科技成果的成本更大,这就挫伤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2)由于农民自身知识的不足,使得他们采纳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有限,使得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解决对策
2.1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
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政策的支持,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首先,要走多条投资渠道之路。
2.2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农业科技创新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人才的支持。无论是进行科技创新,还是进行技术成果转化,都需要依靠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才能够得以实现。所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要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为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并建立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竞争协作机制,以便将人才的潜力进行有效的发挥,使他们最大化的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另外,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激发人才的创新意识,进而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2.3加大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
农业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还是为农业的发展所服务,所以加大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让广大农民都认识到科技成果的先进性,另一方面要是农业科技展示其强大的吸引力,这样才能够吸引广大农民的兴趣。农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需要相关科研部门不断提供先进的科技成果,并通过提升农民的认知度,来实现对这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换,继而促使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实现我国农业的.经济增长。但是,农业科技成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到社会条件的影响,所以其转化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工程。因此,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对农业科技体制进行适当的改革,要加大对农业科研的管理力度,要不断完善农业推广体系,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此外,还需要广大农民加强学习,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提高自己采用科学技术的意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结束语
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我国农业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也需要实现科技的创新与突破,针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我国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并加大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如此,才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6.基层统计工作存在问题与建议 篇六
县乡基层统计是统计的基础,是政府统计数据的源头。目前,县乡两级基层统计体制不理顺、调查体系不健全、调查方法落后、调查工作效率低、抗干扰能力弱、数据质量差等问题日渐突出,致使县乡两级统计工作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统计工作任务繁重。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主要有各专业的定期报表制度,其中部分专业还细分了规模以上的全面报表制度和规模以下的抽样调查制度,这些都要求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每月或定期完成。同时,我国现行还有三大普查:五年一次的经济普查、十年一次的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普查年年有,中间还穿插人口抽样调查、住户抽样调查、劳动力抽样调查等各式各样的调查,给基层统计部门造成了沉重的压力。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基层工作人员几乎用全部精力应付报表,很难有更新知识的机会和时间,其业务技能、人员素质无法跟上统计事业飞速发展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二)经费的不足无法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表现在经费保障不力,特别是乡镇没有把统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目前乡镇计生办、司法所、财政所、民政办等单位上级均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而统计部门多年来基本上未给任何扶持政策和资金。
(三)统计人员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统计力量不够。县乡两级统计机构人员编制不足,县级由于受编制的限制,不能及时充实新鲜血液,从而制约了县级统计工作的发展,也不能满足统计事业改革的需要。乡镇虽然有专职统计人员,但他们大部分专职不专业。部分企事业单位未配备专职统计人员,有的虽然配备了专兼职统计人员,但人员变动频繁。二是统计工作人员不适应新时期工作的要求,队伍战斗力不强。从县局来看,业务人员中既熟悉业务,又能独立运用电脑进行文字、数据处理的很少,个别业务人员虽参加统计工作多年,但是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影响,已不能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三是统计人员的政治待遇制约统计工作的发展。对于统计队伍,由于受统计管理体制和统计工作环境的限制,统计人员因业务工作出色而被提拔到领导岗位的很少,影响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特别在这次换届选举中,乡镇统计人员由于受事业编制的影响,很多优秀的统计人员未被提拔到领导岗位。
二、几点建议
(一)确保各项统计调查经费落实到基层。在统计经费的安排上,国家、省、市开展的抽样调查及一些临时性调查,按照谁主持调查谁负责经费的原则,做到调查项目与调查经费相配套。对于普查,应以法律的形式对普查的种类、经费负担和标准予以规范,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担。
(二)改善县乡统计工作环境。国家和省、市要加大对县乡统计的投入,改善办公条件,调动业务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各乡镇、企事业单位要配备高素质统计人员,并保持基层统计队伍的稳定性,重视和加强基层统计员的培训,充实统计业务、统计法规和电脑操作及其他知识,使基层统计员能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完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建立一套以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基础,指标数量不过多、组合功能较强、易于操作,能准确、及时反映市场经济运行状况的统计报表制度。加快抽样调查替代全面报表制度的步伐,大力改革以全面报表制度为主的统计方法制度,合理安排好各个普查的时间以及每个普查的周期,普查经费应主要由国家和省级财政负担,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高普查工作效率,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统计信息化建设是统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实现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通信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有利于减少基层负担,促进部门沟通,同时也能为党政领导、社会各界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服务。为此,必须做到:一是建好统计信息网,配备计算机及相应的网络设备,建设好便捷通畅的统计网络环境;二是建好统计数据库,充分利用基本单位统计资料,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标准数据库和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等大型普查和专项调查为基础的普查数据库;三是用好统计通用软件,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计算机业务培训,使广大基层统计人员熟练掌握统计通用软件并广泛用于统计工作实务。
7.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篇七
1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 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普遍存在着推广难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1.1 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过少
我国幅员辽阔, 土地广博, 拥有广大的农村人口, 但农民人均土地却不多, 造成土地分散、小农经济下, 无法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同时农民依然延续着以前靠天吃饭的理念, 对土地投入不够, 思维不发散, 造成土地产出少、仅够生活。恶性循环下导致了我国基础农业整体现代化水平较低, 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民还在靠天吃饭, 独自经营的传统生产生活模式, 因此就算是国家有诸多的农业科学家研究出了先进的农业发展技术, 有利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但是执行起来依旧十分困难。
除此之外, 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和基本运行费用得不到有效保障。尽管每年国家都会下发一些财政支出运用到农业技术推广中, 但是由于中国贫困地区较多, 有些贫困县的推广资金挪作他用, 不能及时地运用到技术推广上来, 因此很多推广人员的工资和专项资金得不到很好的延续。
再次, 除了经费短缺外, 在各级农村政府内部还存在着冗员、冗项的现象。有很多政府, 都有重复立项或者技术推广人员过多的现象, 这样势必会导致推广经费的浪费和使用不当, 既降低了资金利用的效率, 也会为贪污腐败提供了可趁之机。
1.2 技术服务出现问题
在农业技术推广中, 对于层层的技术推广, 经常出现体系断层, 上传下达不能有序连接, 导致信息传递时间消耗长, 环节脱节和推广环节的单一, 这些都导致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1.3 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提高和技术更新难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一般都是在偏远的农村, 接触先进农业技术相对较少, 仅通过电视新闻或者广播网络来了解一些抽象的信息, 没有系统的学习, 更没有实践试验, 所以我们应该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 同时要选拔那些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优秀同志, 深入农村, 深入基层, 更好地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宣传来服务, 做到服务人民、造福人民。
1.4 农民群众的素质较低, 导致科学技术普及困难
尽管现如今已经在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但是在广大的偏远的农村, 仍然有教育的死角, 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不了解国家政策, 不能很好地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有利性, 仍然是坚持老一套的种田思想, 他们的这些陈旧的思想, 对于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 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2 针对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 必须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真正让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实效, 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2.1 通过制度化的程序, 在改革中创新
中央和各级政府要不断完善农业制度体系,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相关政策法规, 保证法规政策的实施, 切实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 努力确保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从上到下有序的进行并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
2.2 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经费资金的投入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深入, 离不开经济的大力支持, 因为目前农村相对于城市, 仍然处于落后的阶段, 各项事业的开展, 都需要经济予以支撑, 因此政府需要继续拿出稳定的经费来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但提供财力保障的同时, 也要做好监管工作, 避免有贪污腐败或者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
2.3 努力建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水平的专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农村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离不开技术人员的辛勤劳作与奉献, 而他们在整个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 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有技术含量水准的优秀人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要在推广技术上要求他们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同时也要要求他们具有光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甘愿为祖国的基础事业贡献青春、贡献力量, 不怕苦、不怕累, 愿意为广大的农民服务, 同时也愿意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当作自己的一项伟大事业而去艰苦努力奋斗。
2.4 建立科技示范、农民培训和网络平台
在中国广大的偏远农村, 有很多家庭不通公路, 或者刚有电话, 或者刚有网络。我国应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努力让农村享有和城市一样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很多广大农村, 都仅仅是通过电视、报纸或者书籍来了解相应的农业发展技术, 不能及时跟上技术变新或者改革的步伐, 因此, 建立建设具有科技示范性的、培训农民的网络技术平台就变得十分有必要。
2.5 与当前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结合起来进行
农业技术的推广, 除了国家下拨的财政支持以外, 还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密切配合。如果当地政府不予以大力支持, 那就算国家投入再多的科技经费, 也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政府的态度, 对于本地区的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 通常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政府一心想带动人民致富、充分为民着想, 并拿出实际行动, 配合党中央的相关政策, 这个地区才能有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2.6 产学研紧密结合, 完善现代农业科技供给体系
重视全国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并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水平。有了经费、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还离不开先进发展的科学技术, 技术的日新月异, 不断地与科研成果紧密结合, 并且专家学者不断予以落实实践, 这对于提高农村的技术水平来讲, 是大有裨益的, 各地政府可以与所在省或市区的高校结成互助团队, 农村为高校提供实验场地, 高校及时地为农村地区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 这样才有利于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
2.7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农民思想认识
农业技术的推广, 离不开有效的大力的宣传。从国家到地区, 都要努力普及农业技术推广的好处, 让农民充分认识到积极采用先进技术, 对于他们自身发家致富、奔赴小康生活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同时要在农村努力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农民带头人, 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这样更有利于推广工作的开展, 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 结语
农业推广作为实践的科学和发展的科学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农村改革以来, 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经历了几次创新和变迁。总体上看来, 尽管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在发展理念、组织体系建设以及推广内容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和拓展, 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并触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行政化的组织架构, 公共科技推广的基本地位并没有得到解决。新型农业推广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要把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放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框架中统筹考虑, 这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见到成效。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可以说我国的历史繁衍和变迁, 与中国传统的农业文化息息相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时代的变迁轮转, 农业这个基础产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今优秀而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 这不仅仅是观念的问题, 还由于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探讨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一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洁.深化改革加强天津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J].天津农林科技, 2010 (1) :1-3.
[2]周可金, 当前我国基层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1 (4) :81—85.
[3]闫敖宏.现阶段农技推广的特点及现状分析[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 (12) :53.
[4]耿显连.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势在必行[J].学习月刊, 2010 (2) :84-85.
8.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篇八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措施;问题;建议
1 基本情况
近年来,沙坡头区始终围绕“建基地、培龙头、兴科技、拓市场、创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牢牢把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发展优质粮食、苹果、硒砂瓜、设施蔬菜、清真牛羊肉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2013年,沙坡头区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2 780hm2,硒砂瓜种植面积达33 347hm2,经果林种植规模达到10 000hm2,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460hm2,鸡、猪、肉牛、肉羊饲养量和奶牛存栏分别达到321.64万只、30.05万头、3.9万头、33.98万只和1.16万头。
2 主要措施
2.1 优化产业结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充分发挥沙坡头区自然资源优势和传统种植优势,按照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了以硒砂瓜、设施蔬菜、苹果和养殖业为主的环香山地区硒砂瓜产业带、引黄灌区设施蔬菜产业带、南山台扬黄区经果林产业带、南北部养殖业产业带和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四带一区”农业产业格局。今年,我们认真组织实施了粮食创高产计划,创建粮食高产万亩示范片区4个、千亩展示区9个、百亩核心攻关点12个,落实总面积5193hm2。
2.1.1 设施蔬菜产业
沙坡头区设施农业以日光温室、小拱棚蔬菜和供港外销蔬菜为主,涉及9镇、62个行政村和2.4万户农户,建设形成以镇罗、柔远、东园、腾格里沙漠为重点的7460hm2的设施蔬菜产业带,种植日光温室蔬菜5467hm2、小拱棚瓜菜960hm2、大拱棚207hm2、供港蔬菜827hm2。同时,围绕提质增效和稳定设施农业面积,大力实施设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建设提质增效示范点10个,累计改造旧棚8135座,建设阳畦地拱棚1071座,沙坡头区设施蔬菜的95%以上外销。
2.1.2 硒砂瓜产业
今年,硒砂瓜种植面积达到33 347hm2,其中落实增施有机肥14 967hm2,条覆膜种植20 400hm2。通过加大奖补力度、建立香山“硒砂瓜”品牌生产销售企业信息发布平台等经济调控和行政干预管理手段,全面推行“三统一”控水、“四推行”控肥和一瓜一标、一年一印等品质品牌保护措施,建成香山硒砂瓜品质品牌保护核心区14 467hm2,核心区平均单产1238kg,667㎡平均产值较非核心区增加117元左右,实现了产销两旺,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2.1.3 清真牛羊肉产业
以夏华、正通公司和佳昊养殖合作社为龙头,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以生态移民区为重点的清真牛羊肉产业带,培育专业合作社6家,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13个、规模肉牛养殖场3个、肉羊养殖场(小区)2个,种植优质饲草68 000hm2,扶持发展夏华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级优质农产品龙头企业。
2.1.4 奶产业
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沙坡头区的奶牛养殖总量有了大幅增长,基本构筑起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初级形态。截至目前,已建养殖园区(场)12个、机械化挤奶台15个,新扶持建成沐沙奶牛标准化示范场1个,存栏奶牛2300头。当地已与黄河乳业、夏进乳业、伊利乳业和娃哈哈等乳品加工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牛奶收购价在4.2元/kg左右,社会效益良好,市场潜力较大。
2.2 畅通营销体系,品牌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通过多层次、大范围地召开产销对接洽谈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抱团闯市场,着力构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形成了服务本区市场、抢占外省市场、覆盖全国市场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格局,大大降低了销售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同时,坚持以打造品牌、扩大销售、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宣传保护香山“硒砂瓜”“沙坡头”蔬菜、“穆和春”清真牛羊肉等农产品品牌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名牌、创名企、创名家的“三创”活动,打造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自治区名牌产品9个,通过品牌创建和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达到了产品优质优价、产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2.3 壮大经营主体,产业链条延向深领域
积极采取“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方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动、市场拉动,在解决农产品难卖、连接市场、活跃流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增加农民收入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沙坡头区农业特色产业链条逐步向更深领域延伸。经营主体涉及蔬菜瓜果种植、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机械服务等多个领域,服务方式也已延伸到技术信息、物资配送、加工、销售、保鲜储运等全程综合服务领域,现代化产业服务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共培育各类农业经营主体3822个,其中龙头企业有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4个、专业大户3327户、家庭农场298个。
2.4 完善基础设施,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再提高
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始终将民生水利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始终把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533hm2、新增耕地5040hm2,节水灌溉面积达12 133hm2。今年,在常乐、镇罗、柔远等镇建成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1780hm2,通过土地流转和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单种玉米较常规种植节水率、节肥率分别达到58.40%和26.00%,为实现水权转换、支持工业经济发展、调整种植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5 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科技服务范围达到全覆盖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组织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农技人员进行调研,以测土配方施肥、作物病虫害防治、日光温室秸秆生物反应堆以及牛羊肉排酸、种猪生态养殖繁育等特色种养技术为重点,积极推广新技术42项、推广新品种68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4%以上。同时,大力推进“阳光工程”等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步伐,加大对农民种植、养殖、管理技术的针对性培训,建立“领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帮着农民富”的科技特派员创业机制,鼓励技术人员领办、创办各类示范点,并以此为平台开展技术创新、示范引领、科技培训等工作,促进现代农业向效益型方向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基础薄弱
硒砂瓜及设施大棚连年种植,轮作倒茬不够,土壤肥力不足,作物生长环境逐步恶化,致使病虫害频发和产品品质下降,经济效益较低。同时,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发展不平衡,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缺乏资金保障,部分无能力外出打工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比较大,不愿土地流转,因而农业规模化效益体现不足。
3.2 畜牧养殖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沙坡头区鸡产业禽流感疫情频发,造成产业整体萎缩。生态移民区群众经济实力差,基础母牛饲养成本高,群众养殖积极性不高,肉牛补栏进度缓慢。
3.3 农业投入不足
财政用于农业的投入较少,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保障体系建设上,由于资金缺乏,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滞后,影响了农业技术服务活动的开展。此外,金融部门支持农业的力度也较小,农户融资困难。
3.4 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从事产业技术指导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少且结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技术推广和效益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3.5 龙头企业发展滞后,产业集中度较低
龙头企业发展资金不足、掌握核心技术较少、市场开拓力不强,部分种养户仍然沿袭传统的小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低,生产经营农户和个别企业小而散、小而乱,相互封闭、各自为政,难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优势。
4 下一步工作建议
我们将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发展思路,以大力实施结构调整、扩规提质、科技兴农和名牌带动四大战略为支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化进程。
4.1 以创新观念为引领,明确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认真贯彻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若干意见》的精神,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围绕建设“三带三区一地”的目标,在壮大特色上下工夫、在发挥优势上找路子,进一步优化引黄灌区优质粮食和设施农业产业带,壮大扬黄灌区经果林产业带,提质环香山地区硒砂瓜产业带,培育南北部养殖业产业带。
4.2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根本,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通过建立政府、社会、农民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争取土地整理、农发、农资、小农水等国家和自治区扶持项目,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大力实施13 333hm2高效节水现代农业项目,改善农业生产综合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3 以品牌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对于已注册的农业品牌,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保护力度,不断增强品牌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建成香山硒砂瓜品质品牌保护区20 000hm2,追施沼渣沼液核心保护区1333hm2。同时,对通过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的产品,要逐渐完善产品标准化生产档案制度,健全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打造区域性特色品牌。
4.4 以龙头企业培育为抓手,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紧紧围绕“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逐步建立“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共同体,跳出农业抓农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走加工带动型的路子。
4.5 以农业技术服务为载体,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9.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篇九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肖燕 杜霞编辑:studa121
1论文摘要 社区矫正是一种利用社会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通过对济南某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证调查发现,基层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面临一系列困境和问题:司法所执法权缺失与自身资源匮乏;社会参与力量发育不成熟;监管手段陈旧,效率不高,教育矫正工作力度不足等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应制定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创新矫正模式,完善矫正功能。
论文关键词 社区矫正 司法所 执法权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在全国全面试行,许多方面还处于探索之中,特别是基层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还面临一系列困惑和问题。本文通过对济南某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的调查,旨在总结基层社区矫正工作取得的有益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一、C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概况
(一)C司法所社区矫正队伍建设
C司法所坚持专门机关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以司法所工作者为核心,其他机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辅助、社会志愿者补充的“四位一体”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1.专业矫正人员为核心。司法所专业矫正人员2人,在矫正工作中处于核心位置,全面负责辖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帮扶工作,对矫正人员各方面表现进行考核,提出奖惩建议。同时负责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志愿者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矫治工作。
2.其他机关、部门配合。司法所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积极取得公安机关的配合,依托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加强对矫正人员的监督考察,对违反监管或重新犯罪的矫正人员,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协调民政部门、社会保障部门,帮助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矫正人员向民政部门申请列入城乡低保范围,争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为矫正人员提供职业培训机会,帮助推荐就业。
3.社区居委会辅助。司法所依托辖区社区居委会,将部分矫正工作下移,在居委会的辅助下,共同完成对本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司法所解决矫正人员的思想、生活问题。
4.社会志愿者补充。司法所吸纳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组成社会志愿者队伍。通过开展各种专业辅导、咨询,参与到对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工作之中,推动矫正人员的积极转变。
(二)C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流程
1.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估。司法所认真开展适用前调查评估,严把社区矫正“入口关”。通过走访被告人、罪犯家庭、工作单位(就读学校)、同事(同学)、案件被害人及其家属,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等单位和个人,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一贯表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和被害人意见等进行调查了解。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调查材料,对于被告人、罪犯的人身危险性、是否具有再犯罪危险性、是否可以实现有效监管、是否可以适用社区矫正进行全面分析,把不适于社区矫正的人员及时反馈给相关机关,从源头上避免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情况的发生。避免了社会可能遭受到危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社区矫正质量,提高了社会安全性。
2.交付、接收,建档管理。司法所密切与法院、监狱的工作衔接,做好接收的各项工作。做到及时接收社区矫正人员,组织宣告;根据矫正人员的实际情况、人身危险系数,划分A、B、C三类人员,制定不同的矫正方案;为矫正人员建立个人档案,做到档案盒、档案内容、格式、材料放置顺序、案卷装订规范统一,档案内容详实,每份档案都包含社区矫正人员考察表、矫正方案、思想汇报、阶段考核奖惩材料、鉴定材料等。
3.矫正实施。为了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性,司法所以“三个结合”的工作方式落实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三项工作任务。
第一,坚持监管和帮扶相结合。一方面,对矫正人员严格监管,要求矫正人员定期报告;采取实地检查、通讯联络等措施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况;定期到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和居住的社区了解、核实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等情况,在特殊时段、重大活动期间加大这种跟踪监管。另一方面,对于各方面有困难的矫正人员积极帮困扶助,通过解决矫正人员的实际困难,激发他们认真矫正的积极性。
第二,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司法所不定期召开法制教育、人生观教育等各种课堂教育,同时,组织矫正人员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组织矫正人员到交通要道帮助维持交通秩序、帮助罪犯与受害人之间建立一对一的帮扶、谈心活动等。
第三,坚持专门矫正机关和社会力量相结合。司法所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同时,积极与矫正人员的家人、朋友、单位、学校建立密切的联系,通过与他们签订协议书等方式,促使他们参与到矫正过程中,通过这种至亲的教育力,极大的促进了矫正人员自觉自愿矫正犯罪心理,不再重新犯罪。
4.解除矫正。矫正期满,司法所对社区矫正人员作出书面鉴定,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向社区矫正人员告知安置帮教有关规定,与安置帮教部门做好交接工作。
二、C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司法所执法权缺失与自身资源匮乏
1.执法权缺失,难以实现社区矫正的监管职能。在实际工作中,C司法所会面对一些“棘手”的矫正人员,他们在“司法所没有执法权”的思想下,无视司法所监管,出现不及时报到,不服从管理、不汇报工作等现象,对于这类矫正人员,作为有责无权的司法所只能运用说服、教育等柔性的手段进行教育,即便是给予其警告,威慑力也不足。而具有法定执法权的公安机关只是监管的“配角”,这种角色定位使他们的矫正工作流于形式,工作没有主动性,双方的合作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
2.自身资源匮乏,难以适应繁杂的矫正工作。C司法所辖区面积大,矫正人员逐年增加,但司法所的人员编制始终是2人,工作人员每天疲于完成对矫正人员的监管、教育、帮扶安置任务,完成上级司法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众多工作,管理事务多头,很难持续跟踪和全面落实对特定对象的监管、教育、帮扶,工作难以做细、做深。
(二)社会参与力量不足
1.社区居委会发展滞后。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是距离矫正人员最近的组织,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落脚点。将社区矫正工作和居委会工作竞合,充分发挥居委会的作用,是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独有的特色,将部分矫正工作下移至居委会,可在很大程度
上将社会矫正工作做实、做深、做真,也可有效地缓解司法所人员不足的困难。但是目前社区居委会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了矫正工作的深入发展。
2.社会工作者队伍缺位。社会工作者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能为社区矫正提供专业服务的专门人员,他们的的角色定位和专业性容易与矫正人员沟通、交流,容易走入矫正人员内心世界,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完成对矫正人员的教育、矫正,因此,他们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但是目前司法所社区矫正中社会工作者队伍缺位。
3.社会志愿者队伍作用发挥有限。《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会志愿者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补充力量,司法所要积极组建社区矫正社会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三)社区矫正实施效率、深度不足
1.监管手段陈旧,效率不高。目前,C司法所对矫正人员的监管,主要是通过定期汇报、实地调查、通讯联系等传统手段和方式进行,这种“人盯人”的传统方式耗费了司法所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监管力度并不强。随着矫正人员的不断增加,这种传统的监管手段越来越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2.教育矫正工作力度不足。对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是社区矫正的重要内容,是促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犯罪人的犯罪心理矫正,可从根源上矫正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从C司法所工作运行来看,教育矫正工作力度不足,矫正效果难以深入。表现为:第一,存在重监管、轻矫正的现象。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大部分工作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对矫正人员的监管和帮扶上,而对矫正工作投入明显不足。第二,教育矫正方式针对性不强。C司法所矫正人员差异较大,有小学没毕业的,有知识分子,有高官、有市井之徒,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很大的差别,现有的矫正方式主要是组织讲座、报告,听汇报、交流,公益劳动等,以这些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矫正,难以达到理想状态。第三,缺乏对矫正人员的心理矫正。由于相关专业知识欠缺、心理矫正资源不足等原因,C司法所没有对矫正人员的犯罪心理进行专业的心理矫正。
三、完善建议
1.制定专门的社区矫正法。我国应该结合多年来我国开展社区矫正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尽快制定一部《社区矫正法》,从法律层面对社区矫正的法律地位、主体、适用范围、条件、程序以及各机关之间职责、相互间的协调等作出明确规定,畅通各部门衔接渠道,统一社区矫正执行机关,解决矫正双主体问题,明确执法权归属,解决目前司法所社区矫正的执法困惑问题,为司法所监管任务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为社区矫正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
2.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第一,加强社会矫正专业队伍建设。首先,政府应加大矫正工作专项资金投入,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优化基层司法所的人力、物力资源配置,改善司法所传统、低效的办公设备,推动社区矫正信息化发展,适应社区矫正规模的不断扩展。其次,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矫正专业工作者的职业素质。第二,积极培育社区矫正社会组织。政府应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积极搭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工作平台。首先,加强社区建设。政府应大力培育和引导社区建设和发展,通过培育并购买其服务的方式将居委会纳入社区矫正管理体系。其次,积极组建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政府可通过制度设计为社会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职业前景,调动他们参与社区矫正的积极性。第三,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司法所应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社区矫正中的辅助作用。通过创新、优化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积极性,组建高素质较为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提高犯罪学、刑事执法、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背景的志愿者比例,健全完
善志愿者的聘用、管理、培训和考核、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3.创新监管模式,完善矫正功能。司法所应当充分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创新监管模式,完善矫正功能。第一,构建科学高效的监管模式。通过建立完善日报告制度、家中监禁、电子监控、GDP定位等手段、方式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全景敞视式”跟踪监管矫正。完善惩罚性措施,建立递进式的惩罚措施体系。针对每个矫正人员的具体情况,建立动态、个性化的档案数据库,对其进行跟踪记录;在分类矫正、分段矫正基础上;第二,加大对矫正人员的教育矫正。根据矫正人员的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的教育矫正方案;在分段矫正的基础上,进行累进矫正,实施动态的矫正方式;聘请专业人员,同时开设网上和实体心理诊疗室,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了解犯罪心理成因和特征,有针对性实施心理矫治方案,帮助其改变心理认知,改变生活态度和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变被动矫正为积极矫正、主动矫正,促进其向回归社会,成为守法公民。
【参考文献】
10.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篇十
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为了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施,贯彻并落实公司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打造一支“务实高效”团队的工作思路和要求,切实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012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围绕公司的发展战略和2012销售目标,对公司的组织构架进
行梳理与整合。
● 存在问题:
1、现有部门较多,部门职责存在相互交叉或重叠;
2、工作流程不畅,公司整体工作效率不高。
● 改进建议:
1、公司应本着“开源节流”的原则,对现有公司各部门工作进
行分析,据此对组织架构进行整合、优化。即对部门工作情
况进行工作分析和评估,对达不到工作成效的部门进行撤并,对相应人员编制进行压缩和精减,如人事、行政、财务、企
划、项目部等。对直接创造效益的部门进行优化,适当增加
相应的人员编制,如销售、产品及技术支持等部门。
2、梳理部门工作流程,本着合理、简化及提高效率的原则,制
定部门工作流程和部门之间的无缝衔接,使部门与部门工作
之间不存在脱节,从而提高公司工作的整体效率。
二、做好部门内各岗位工作分析,梳理工作关系,明确各岗位的岗位职
责,制定工作标准程序(SOP)和工作流程。/ 7
存在问题:
1、有些部门岗位人员工作量不饱和,工作的积极性缺乏;
2、一些部门内部工作分工过细,部门人员之间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出现有些岗位忙,有些岗位闲,工作量分布不均衡;
3、岗位缺乏工作标准程序(SOP),新员工入职不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效率不高。
改进建议:
1、进行岗位工作分析和评估,将相关联的岗位和工作量不饱和的岗位进行合并,压缩部门人员编制,压缩后的岗位适当调整
薪资。
2、将多余的人员剥离出来,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转岗,充实销售部一线人员。从而在整个公司里形成一种无形的工作压力,促使现有人员具有紧迫感,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3、制定各岗位的工作标准程序文件(SOP),这样不管哪个岗位人员离职,通过简单的培训,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不会造成工作脱节,影响工作效果。
三、加强对用人部门招聘岗位的评估、测评工具的使用,避免招聘的盲
目性和随意性。
● 存在问题:
1、最近一个时期公司人员变动大,需求部门缺乏对岗位做认
真的工作分析,有些部门存在编制不合理,缺乏统筹考虑,也是造成现有人员工作量不足的原因之一;
2、招聘工作没有走流程,人力资源部对需求部门的人员需求没有做到分析和评估,没有起到监督和把控的作用。
3、招聘中高级人员需要避免因个人主观原因,造成看人不准,给公司带来的损失。
● 改进建议
1、人资部门对用人部门人员的需求要进行相应地评估,真正
做到招聘岗位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考核指标明确,才安排招聘。对所需招聘人员要根据情况有保有压,对一
些可有可无的岗位可以建议用人部门进行内部调整,用人
部门必须具有成本意识,认真贯彻“精兵简政”的用人理
念。
2、对招聘工作必须坚持走流程,对招聘的流程和面试环节要
做必要的规范,避免因个人行为,给公司招聘工作造成不
应有的损失,尤其是对中高级人员的招聘最好有面试小组
和利用招聘测评工具,以提高招聘的准确度。
3、要加大对公司人才储备库的开发与建设,对公司销售和技
术部等关键岗位的人员实行1:1:2的梯队体系建设,即
部门经理或总监须培养1个副职,1个副职须培养两个业
务或技术骨干,这样才能在某一关键岗位人员离职的前提
下,保持公司业务发展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四、加强公司培训体系建设,做到培训工作的合理性、计划性、及时
和有效性。
原因分析:
鉴于当前公司近期新招人员较多,而且大多数是中高层管理
人员,他们之间一定存在认知方面的差异,如何使这些人员在短时间内进入角色、融入公司,并接受伊时代的公司文化
改进建议:
1、加大入职培训的规范化和体系建设,严格考核测评体系,必须保证入职达标率在百分之百,对不合格的一定培训到合格为止,绝不可放宽入职培训门槛。
2、针对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企业目标,也需要对公司所有人员
价值理念、工作方式、态度、技能等多方面进行培训,从而
塑造与高科技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精英团队,提升公司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五、建立并完善公司的考核体系,真正做到考核的客观和公正。
● 存在问题:
1、有的考评体系是以部门为单位进行的工作任务的考核,考
核内容主要分:例行工作、专案工作和临时工作。
2、从考核主体来说是部门内部考核,除非是部门主管原则性
很强,否则在考核时会出现趋同性,属于部门内部的自说
自话,结果会出现部门内部一片大好,会产生部门之间配
合度不够,缺乏大局意识,不利于团队建设,也不能真正
体现客观公平公正。
● 改进建议:
对现有的考核体系需要调整,建议在公司内逐步实行关键
指标(KPI)考核体系,因为这些指标的制定是多层面、全方位和可量化的,在考核指标提取的部门是不同的,所以更接近客观和公正。
六、建立基于能力项的薪资福利体系,不断完善职工薪资福利等相关制
度,以减少员工的过度流失,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问题分析:根据相关人资统计数据,公司的人员流失率比较高,保持一定的人员流动性,可以促使优胜劣汰,但流失率过高会造成公司工作的脱节和业务接续不上,制约了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当然造成员工的流失有多种原因,根本原因是相关制度建立不健全和不完善,造成员工对前途及行为的迷茫而无所适从,缺乏员工职业规划和员工的上升通道明确,表现在薪资福利上长期不变,缺乏激励措施:
改进建议:
1、根据岗位和对公司所做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应的薪资福利,采用领先型的薪资福利体系,同时加强绩效考核,是岗位
和薪资福利相匹配。
2、调整并完善工资结构,建立工龄工资,根据服务公司的年
限,逐年增加;
3、建立每年工资调整制度,公司根据企业经营情况每年进行
一次工资调整,幅度多寡,根据公司经营、考核情况及物
价增长水平确定,这样才能留住老员工。
4、制定年终奖发放相关标准及相关制度,并切实遵守和履行。
七、加大对公司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力度。
问题分析:公司出台了各部门的管理制度,员工对制度的了解
和贯彻执行差强人意。比如办公室6S管理制度很好,但发现有些部门和个人还没有严格遵守,有些地方还存在脏乱差的卫生死角,对制度落实情况应有哪个部门进行监督,存在异议,所以造成制度执行中出现偏差。
改进建议:
1、制度制定部门应负责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对落实和执
行不好的部门,报由总裁办给予相应处理。
2、强化总裁办的管理职能和人员配置,让懂经营和管理的人进入总裁办,提高执行监督的力度。
3、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即在公司决策前应当尽可能听取各
部门、各层级人员意见,提升员工的参与意识,从而提
升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提高公司的凝聚力。
八、在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方面,致力于“塑造精英文化,打造精英团
队,创造非凡业绩”的企业理念。
问题分析:伊时代的企业文化不够明晰,新的人员不断加入,如果没有对企业文化有明确的界定,可能会误入歧途;企业文化从来都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积累沉淀下来的精华,对民营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是自上而下的推行。老板和高层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公司文化的优劣,优良的企业文化可以助推
企业的良性发展,反之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文化的培养不能是跳跃式,应该是稳步推进。
改进建议:
1、坚持“真诚、团结、创新、拼搏”的企业精神,对注重团队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弘扬积极进取的工作状态和“敢为
人先”的创新精神。
2、组织员工活动:每年定时或不定时组织公司员工聚会、聚餐、娱乐、旅游等户外活动,每月部门组织一次员工活动,聚
餐、体育活动等;每半年公司组织一次大型文娱活动或评优评
先活动等。
总上所述,2012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须紧紧围绕公司2012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从公司的组织架构、制定岗位工作岗位标准、招聘的评估和人才梯队建设、培训体系的建设、绩效考核体系和薪资福利的完善、制度的落实、企业文化的建设等八个方面深入开展。使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服务到位、管理到位”,为公司2012的销售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支撑。
马伟
11.浅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建议与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 现代农业 问题 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措施,为此,就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进行探讨,以促进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贡献[1-4]。作为农村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农业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技术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需要加快农业技术发展,这既是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贵德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作一些探讨。
一、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农技推广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级政府都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也要切实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弘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始终走在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意义
一要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体系结合起来,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工作推广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二要加强舆论宣传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三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任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
三、加强农民带头人培养,积极发展专业技术协会
许多农村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但上不了项目或上了项目形不成规模,其原因是缺乏农民带头人,缺乏示范带动作用。这就需要培养农民带头人,发展专业技术协会。要改变过去那种重模式、应景式、走过场式的培训方式,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农民带头人的培训上,将技能培训转移到素质培养上。专业技术协会应始终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发展方针,把它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一是创办主体要多元化。可采取农村能人领头办、依托龙头企业兴办、村集体组织领办等方式。二是服务功能多形式。根据农民实际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产销结合服务型、产加销一体型、生产服务型等都是有效的形式。三是政府部门多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健全、完善与壮大,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扶持、指导与管理。政府部门要帮助建章立制,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进行资金扶持,重点用于技术改造、加工、开发新产品等环节;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四、加强科技普及,提高农民素质与技能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3级网络(县、乡、村)、3个层次(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多种形式(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项目。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五、进一步搞好配套服务
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队伍专、人才多、分布广、信息灵的优势,将产前的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纳入全程配套服务内容。产前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产后则可以采取独营或联营的方式,开展农副产品的购、加、储、销等服务,切实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对量大面广的主导产品,农技部门要及时推广系列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新技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六、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一要合理构建县、乡、村、科技示范户的四位一体的推广网络。县一级要突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乡镇要重点突出试验示范的推广,发挥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作用,还要根据各乡镇产业实际,确定区域性农业技术服务网络,配置相关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更好为产业服务。要大力培训农民技术员,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让他们在农业科技运用上起到带头作用。二要发挥农业技术优势,积极培育新型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培育更多的专业合作组织,延伸和壮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三要大胆创新,把农业技术体系融入到农业企业中去。要帮助农业企业建设农业基地,为农业产业企业提供产量高、质量优的原材料,以提升自身品牌;要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创办自身的科研推广机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新技术推广,切实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洁.深化改革加强天津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J].天津农林科技,2010(1):1-3.
[2]县乡农技推广机构有新说法[J].新农业,2009(10):62.
[3]闫敖宏.现阶段农技推广的特点及现状分析[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12):53.
12.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篇十二
1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基层农机推广目前在农村地区发展中受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具体表现为资金投入少、管理不到位、机械研制推广力度不足、试验田面积缩减等情况, 严重制约了农机推广工作效率与质量, 不利于农村农业进步与产业化发展。目前基层政府农机推广工作体制多数仍遵循旧体制, 跟不上信息化、产业化发展需求, 专业强高素质农民数量较少, 使得现行农机推广体制无法满足工作需求, 传统农机部门单独管理制度严重制约了推广工作的践行, 管理的局限性不利于工作创新与进步。现行农机推广工作基础设施差已经成为共识, 专业经费的减少、管理的不到位等都严重阻碍了推广工作的进展, 尤其是管理部门市场意识的弱化、经费来源单一等情况加剧了农机推广工作问题的恶化, 使得基层农机机构推广力度、效率都出现偏差。乡镇地区作为重要农机推广枢纽, 本身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等因素影响下, 在农机推广工作方面遇到了更多挑战, 这意味着农机推广机构合并、专业人才培养、业务模式调整、管理制度完善等方面都必须做出改变, 以适应工作转变与进步需求。
基层农机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推广观念落后也是导致推广工作问题频发的一大主因。农村地区基层人员年龄偏差、知识结构老化、创新意识水平低是工作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另外农村地区工资水平低、待遇差、工作条件艰苦也使得人才选拔难、流失情况严重, 导致结构性管理不到位。农机推广工作涉及从播种到收获、后期机械加工等多个环节, 农机本身的应用是提升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节能降耗的重要实践, 但是由于认识观念的落后导致先进理念与技术普及不到位, 影响了推广工作的进步。另外, 农机推广信息交流不到位也制约了推广工作的进行, 导致农机推广应用水平偏低, 不利于推广部门及时、高效开展工作。
2 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建议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改革步伐要加快, 要不断加大资金经费投入支持, 推动农机与农业现代化, 以充分的资金保障促使当地农业获得进步, 方便实施农机推广工作。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农业受限于当地地形地貌、环境、分布等导致土地过于细化、不利于农机投入利用, 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严重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低下使得农机流通体系、市场体系无法良性运作, 因此要将基层农机推广纳入地方政府政策性体系, 作为财政预算为农机推广提供资金保障, 促使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另外还要加强农机优惠补贴政策的践行, 做好农机优惠管理, 与农机推广部门一起实现大范围内优质管理, 确保资金使用落到实处, 真正保证惠民、服务农业生产。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要重点做好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与管理, 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山地、丘陵等不适合大型农机器械应用地区, 面对分布较为分散的农地, 要着重进行小型农机推广工作, 结合当地农业需求与农民需求进行农机生产、推广与引进, 结合我国农机研制及外国研制成果坚持惠民原则, 确保小型农机推广到位。
要做好农村地区基层农机推广的宣传与普及工作。结合当地农机应用情况与需求对农机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当地政府、农民等做好农机推广宣传, 根据各个群体对农机推广的认知误差与专业需求制定针对性宣传方案, 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推广工作。比如农机管理部门要着重从管理体制、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专业培训等方面入手进行推广宣传, 当地政府宣传则从农业发展、农机应用效益、财政支持等方面入手, 农民宣传工作则主要以农机优惠补贴、农机应用须知、疑难问题解决等方面入手, 发挥政府支持作用和农机推广管理部门主导作用, 激发农民积极性, 促使农机推广工作落实到位。尤其是农村地区下乡的农机宣传人员要进行重点培训, 在各个农村开展免费农机培训班, 通过技术下乡、科技下乡、现场指导等形式提升农机推广员素质和推广工作专业含量, 邀请优秀农机专家及农民参与示范工程, 进一步提升农机推广工作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关系到新农村建设与农业发展, 是提升农业生产力的关键, 要从多个环节入手提升农机推广工作质量与效益, 推动农村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
摘要: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效果与质量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解决农机推广工作中的问题、提升工作质量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 探讨了改进推广工作的建议, 希望能为基层农机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农机推广,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胡嘉义.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4 (11) :10.
[2]张宪民.简议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网友世界, 2014 (16) :105-105.
[3]洪向荣.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机, 2015 (2) :29-30.
13.宣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十三
做好税收宣传教育工作,对于新时期税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税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还有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空间。
一、税收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当前的税收宣传工作中,集中搞宣传、上街发传单、举办专题文艺汇演等一些税收宣传形式逐渐流于形式,其原因是不能满足不同纳税人的多层次的需要,宣传成本高但效果越来越小。在今后的税收宣传工作中,应以注重实效为出发点,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开展税收宣传工作:
(一)积极与本地报纸、杂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联系,经常刊登政策性税收新闻,或者联合举办税收宣传专题、专栏,能够极大地提高税收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但当前存在的一个难题是:各地市的主流媒体一般仅一两家,基层税务部门进行税收宣传时选择余地小,协调难度大,宣传费用高,建议由省级税务部门出面联系一家覆盖全省的省级媒体,联办一个一周一次的税收宣传专栏,由各个地市协调配合,或者每个地市做一两次专题宣传,形成一个经常性的、覆盖全省的宣传阵地。
(二)目前的税收宣传工作基本上是由税务部门独家开展,各级人大、政府及其它执法部门很少参与,建议由政府牵头,或者与其它执法部门联合开展法律宣传,发挥各自的宣传优势,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就会大得多。
(三)针对社会不同阶层的各自需要,经常性的举办分行业、分纳税人、分税种的专题税收政策辅导班,开展税前培训(即税务登记时的纳税辅导),以及送税法到企业的单一对象的税收辅导,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简便易行,能够满足不同纳税人的多层次的需要,对增强纳税人申报纳税的准确性、维护纳税人的合法利益有很大帮助,近几年来安阳市地税系统通过开展这样的宣传活动,非常受纳税人欢迎,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具有实效的税收宣传形式。
(四)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纳税人通过网络学习税收政策、进行电子申报纳税日趋普遍,所以,进一步加强税务系统外部网站建设,开展网上税收宣传工作,是今后税收宣传工作一个重点之一。
(五)通过新闻媒体对典型违法案件、欠税企业予以曝光(以往也有,但普遍来说曝光的还是太少),这也是增强纳税人遵纪守法意识和自动申报纳税意识的一个有效宣传手段。
二、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政治理论教育短期学习较多,系统性、长期性的专题学习不多;
2、在思想理论教育中,缺乏有理论深度、对当前社会热点现象有深刻剖析的政治教材,难以解决群众思想上的一些深层次困惑。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1、领导干部带头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实质上,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从这几年安阳地税系统快速发展的经验中可以看到:一个领导班子的作风,往往决定着一个单位的作风。
2、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当前人们思想上出现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没有或暂时没有妥善解决而引起的,既讲道理、又办实事,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最有说服力。
3、加快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引导、规范、激励作用。安阳市地税系统近年来大力推行“三项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全系统人员的思想认识,从上到下树立了一种努力学习、团结互助、严格管理、勤奋工作的浩然正气。
4、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由于人们的思想认识、理论观念差别非常大,所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搞“一锅煮”、“一刀切”,而要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比如,加强沟通交流可以增进了解、消除隔阂、促进团结;举办文体活动可以增强凝聚力、活跃单位气氛;对外参观学习可以开阔眼界、转变观念;举办业务竞赛和争先创优活动可以强化竞争意识、提高工作水平等等。
三、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教育培训硬件建设不足,各地市普遍存在教室、宿舍等教学用场地面积较小,满足不了当前大规模、经常性培训的需要。
2、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专职教师太少的情况,3、培训教材质量高低不齐。
4、培训电教化设备不足,培训方式比较单一。
(二)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1、加大对培训硬件设施的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创造良好的教育培训环境,建立一个集教学、科研、服务于一体的高质量的教育基地。
2、充分发挥省市两级税务部门“人才库”的作用,增加专职教师的编制。另外,聘请高等院校的知名教授作为兼职教师,增强师资力量。
3、针对基层工作需要,举办中长期会计、稽查、计算机操作等专项培训班,每期培训一到三个月,此种方式能够在短时期 内较快的提高税务人员的专业技能。
4、目前教材编写单位较多,水平不齐,省内不统一,建议由省级税务部门组织一批理论水平高,有实际税务工作经验的人才,编写一套适合税务工作实际情况的教材。
5、每年举办一次征管能手、稽查能手、信息技术应用标兵等多种内容的业务竞赛,以前参加过同类竞赛的人员不允许重复参加,获得名次者给予重奖,这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一个有效手段。
6、加大对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税务干部参加注册税务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资格的考试。安阳市地税局与中国海洋大学联系,联办一个公共管理硕士培养班,是培养高层次税务专业人才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14.征兵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篇十四
一、问题
1、就业安置难,优抚政策相对滞后。一是农村义务兵优待金偏低。尽管有的地区农村义务兵优待金有很大的提高,但与多数打工青年的年经济收入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城镇复员兵安置难。大多数非农户口的城镇兵退伍返乡后,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致使这些城镇兵入伍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这是产生“征兵难”的主观原因。
2、兵员基数逐年减少。80年代初期,国家大搞计划生育,人口的出生率降低,以致现在进入役龄的青年总量减少。同时,受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的不断扩招,再加上外出打工青年的大量外流,造成在乡可征集适龄青年基数逐年减少。
3、独生子女进入役龄期,家庭因素影响较大。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有的家长怕部队遇急难险重任务有危险,不想把子女送到部队当兵。现在的适龄青年生活条件普遍较好,青年人中“怕”字当头普遍存在,不愿吃苦。
4、兵役法约束力不强,惩处规定无法落实。《兵役法》第61条规定:“拒绝、逃避兵役登记和体格检查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强制履行兵役义务,并可处以罚款”。但由于其中间环节较多,且具体执行部门不明确,实际上根本无法落实,导致部分不愿意服兵役的青年可以随意逃避征集。
二、建议
1、切实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应多种方式对国防教育进行立体宣传,重点宣传《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等法律法规知识,使征兵工作各项法规、政策和规定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让大家知道国家安危与小家和谐幸福的关系。
2、制定特殊优惠政策。一方面,要加大优待力度。把大学毕业生、大学在校生、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士兵的优待金标准拉开距离,有利于调动高学历青年入伍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在部队的津贴和退伍军人的安家抚恤金,使服兵役和外出务工有一个合理对等的补贴。同时加大对军属的优抚力度,增强军人军属的优越感。
15.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篇十五
关键词:临夏县,旱作农业,问题,对策
甘肃省临夏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 全县总土地面积1212.4平方公里, 总耕地面积37.58万亩, 干旱半干旱面积达20.4万亩。54%的耕地面积属于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海拔在1735米~4643米之间, 年平均气温7.3℃, 无霜期170天左右, 年均降水量625.6毫米。全县总人口38.12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35.84万人, 人均占有耕地1.05亩。旱作区降雨量在450毫米~550毫米, 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匀, 主要集中在7月~9月, 与作物需水规律相矛盾, 水分利用率低, 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旱作农业区农业生产以种植冬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为主。
一、临夏县旱作农业发展的现状
㈠旱作农业已成为临夏县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以全膜双垄沟播新技术为主体的旱作农业, 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新渠道。该技术集成膜面集雨、增温保墒、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 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 将地面蒸发量降到最低, 特别对5毫米~10毫米的降雨能够有效拦截, 使其就地渗入作物根部, 集雨、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一般比半膜平铺玉米增产20%~30%。该技术投资小, 见效快, 可操作性强, 同时也可以为发展畜牧业提供大量饲草料, 可有效地提高旱作农业区的综合生产能力。
㈡旱作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从2007年开始, 临夏县通过连续5年扎实稳步推广, 切实加快了全县旱作农业发展步伐。全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 2007年试验示范5300亩, 2008年共完成5.041万亩, 2009年完成7.011万亩, 2010年完成8.4142万亩, 2011年完成8.56万亩, 五年累计完成29.56万亩。经测产分析, 2008年~2010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产量为10728公斤/公顷, 平均增产量为1834.5公斤/公顷, 增产率为21.7%, 共增产粮食2502万公斤, 总增产值4641.4万元, 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㈢旱作农业示范点已建成2012年, 临夏县在红台、井沟、榆林等10个旱作区乡镇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8.5569万亩, 占计划任务的106.96%, 其中秋膜1.105万亩, 完成集中连片示范面积5.1万亩, 占推广总面积的63.86%, 建立高标准示范点36个, 其中万亩以上示范点2个, 5000亩以上示范点5个, 2000亩以上的示范点3个, 1000亩以上的示范点12个, 500亩以上示范点16个。
二、临夏县旱作农业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㈠农业基础较差, 抗灾能力弱临夏县旱用农业区旱作地面积大, 干旱多灾, 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集雨节水灌溉等配套设施少, 土壤瘠薄, 低产田面积大,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发展后劲不足。
㈡地膜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补贴比例小一是农户对新技术推广工作积极响应, 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二是由于山旱区自然地亩与公尺地亩有一定的差距, 实际地亩大于公尺地亩数。三是经过开荒兴修梯田及部分小流域河道破坏使水位下降, 旱作耕地面积增加。四是县财政对农户地膜补贴比例小, 农户自筹投资比例比较大。农民收入水平低, 自投能力有限。
㈢农业现代化速度慢一是秋季膜和顶凌覆膜期间, 劳动力严重不足。二是由于旱作粮食生产效益较低, 人工起垄腹膜进展慢, 并且劳动者整体素质较低, 对新型农机具、农技技术的应用率不高。三是机械化程度不高, 新型机具少, 导致部分农户对旱作农业新技术的优势体现的不明显。
㈣农作物秸秆资源浪费严重临夏县冬小麦种植面积每年14.66万亩左右, 年产秸秆4.3万吨左右;玉米种植面积14.6万亩左右, 年产玉米秸秆36.5万吨左右, 仅这两大作物年产秸秆40万吨左右。其中只有30%秸秆用于饲料, 70%被焚烧, 造成农作物秸秆资源严重浪费。
㈤农业技术推广任务重临夏县旱作农区, 大部分属于山区高原地带, 耕地大多属于梯田或山地, 技术推广人员工作量大面广, 人员少, 技术力量单薄, 并且缺乏有效的财力和人力保障, 影响着技术推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临夏县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
㈠增加技术推广扶持力度加大对抗旱技术、新材料、新机具及推广工作的资金扶持力度, 采取国家、省、县三级联动的推广机制, 按3∶1∶1的比例投入。以形成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综合抗旱技术体系。一是加大地膜的补贴比例, 达到省、州、县补贴1∶1的比例。二是加大良种补贴, 提高补贴标准。三是对农户机械耕作费用给予适当补助。四是根据实际情况给每个乡镇增加技术推广人员, 并给予交通补助。五是对推广工作中成绩突出, 工作扎实的技术推广人员, 树立典型, 表彰奖励, 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㈡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一是加大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把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一膜两用、穴播小麦、马铃薯腹膜种植等新技术作为旱农区当前最先进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来推广。二是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 加强抗旱新品种的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 增加抗旱品质资源。三是加强对新型农机具的引进、开发、研究, 提高老式农机具的综合配套使用率。四是扶持测土施肥技术和培肥地力技术。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等提高耕地地力, 培肥地力。五是推广深松耕技术, 以达到加深耕层, 疏松土壤, 增加孔隙, 增强雨水入渗速度和数量。
㈢进一步加强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根据临夏县旱作农业生态区域类型, 集中力量, 加强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开展旱作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的引进、开发、研究, 为旱作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示范带动旱作农业的全面发展。
㈣成立机械化服务队利用国家农机具补贴、农民创业贷款等一系列惠发政策, 进行宣传, 整合社会资源, 采取“补贴+贷款+自筹”的方式购买新型农机具, 成立机械化服务队, 统一管理、培训、集中连片, 进行机械化耕作, 提高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推荐阅读:
农业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09-18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09-2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0-12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08-14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19
论县级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10
当前农村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07-19
农业技术员个人工作总结07-12
2022年农业技术指导工作总结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