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训练论文

2024-08-07

口才训练论文(精选12篇)

1.口才训练论文 篇一

1、模仿专人

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学习他的口才,可以是一些演讲专家或者是名人,录下一段视频对着来练,尽量让自己模仿相似。

2、专题模仿

可找几个好朋友一起, 然后让其中一个人讲一个小故事或者消化,大家轮流模仿,看谁模仿得最像。

3、随时模仿

其实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广播,看电视看电影,你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学习自己的动作神态,你可以边听边模仿。

4、经典对白

平时可以收集一些经典的对白台词来模仿,最好注意肢体语言,尽量模仿出你最好的表情和动作。

上面几种模仿方法都是很有效的口才训练方法,坚持下去效果显著。

2.口才训练论文 篇二

一、职中语文教学中口才训练的必要性

( 一) 职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职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 说”的能力, 但在一般的职中语文教学中因考核方式为书面考查等因素, 使得语文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口才训练, 新教改中, 再次将“ 说”的能力培养目标提出, 应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 二) 就业的需求

好的口才有助于就业, 如今就业竞争如此激烈, 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 从一定角度来讲, 其重要程度并不亚于专业技能。

( 三) 社会和生活的需要

每个人在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与人交流, 而语言的交流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好口才会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是每个人的生活必备技能。

二、职中语文教学中口才训练的基础

( 一) 注重普通话的训练

一口清晰流利的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应当督促学生使用普通话, 纠正方言对普通话发音的影响, 经常对字音进行辨识, 让学生注意每一个细节, 练好普通话。

( 二) 提高心理素质

很多学生在大型场合和众人面前讲话容易怯场, 紧张心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言表达。 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鼓励学生当众讲话, 多为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 三) 增强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口才训练中必不可少的, 拥有清晰的思路才能正确、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应当十分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 帮助学生梳理表达思路, 让学生逐渐形成敏捷、清晰、严密的思维方式。

三、职中语文教学中口才训练的方法

( 一) 组织演讲、辩论、会话等练习活动

演讲、辩论、会话等给学生创造了自由表达的机会, 锻炼学生当众讲话, 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是口才训练非常好的途径, 也是学生学习阶段很难得的经历和体验。

( 二) 利用课堂机会练习

在课堂上, 可以在学习其他内容的同时进行口才训练:

1.课前小故事

给每一个同学练习的机会, 长年累月进行这种练习会成为习惯, 就逐渐消除了学生紧张的心理, 口语练习也会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2.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熟悉, 也是口语练习的一部分, 对普通话发音有一定练习, 当众读课文也是对心理素质的培养。

( 三) 互动教学

改变教师和学生之间传统的关系, 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多与学生进行沟通, 平等的关系中, 学生更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也会有更多的话题可以探讨。 这种课堂气氛使得学生拥有更多的练习机会, 同时在沟通中学习, 借此机会, 使他们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口才的习惯。

( 四)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

参加社会活动是对学生口才练习最直接的方式, 在实际的交流中会学习到更多的口语表达技巧, 这种方式最为有效, 但机会较少, 如果有条件, 将是不错的选择。 在社会活动中, 会因为特定的环境和任务使得学生的口才得到锻炼, 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 逐渐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对学生就业也有很大的帮助。

职中语文教学中口才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口才的训练不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课程学习就可以完成的, 这个过程需要贯穿整个语文教学, 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重视起来。 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 学生拥有良好的口才, 为他们的就业提供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康.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方法浅论[J].才智, 2014 (9) :58.

3.少儿普通话口才训练的重要性 篇三

口才就是说话的能力,也可以说是驾驭语言的能力。它深深影响每一个人一生的成败。能流利地用普通话表达个人思想与情感是良好口才的象征,而良好的口才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反映出一个人的智慧,是可以随身携带永不过时的能力。有人说,只有擅长口才者,才能成大功,立大业。世界上80%的财富和权势掌握在20%的人手中,而那20%的人都是善于表达和沟通的人。所以说,拥有良好口才的人相较于口才平庸的人在人生与事业成功方面,更能体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马雅可夫斯基说:“语言是人的力量的统帅。”意思很明显,精湛的口语表达艺术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魅力和伟力。公元前14世纪,商朝明君盘庚用生动质朴、雄辩有力的语言,说服了难离故土的民众,实现了迁都的主张;国际金融家萨克斯说服美国总统罗斯福尽快研制生产原子弹,从而为尽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当今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商务谈判时中肯有力的言辞会迫使对方做出让步,或取得共识,以利于达成协议。由此看出,口才的培养是重视自己生命的体现;口才的训练是衡量重视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指标;良好口才的培养是重视社会乃至国家前进、创新的表现;良好的口才培养是重视形象和发言权的象征;良好的口才是重视文化和传承的重要表现。

幼儿和少儿期是人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语言学理论中,有一个“关键期”的概念,4-15岁是少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生理的影响,学习语言就较为容易和有效。超过这段时期,学习的能力就会受到一定限制。如果方法和选材得当,将极大地帮助和成就孩子的语言能力。

在当今文明社会,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探讨学问、接洽事务、交换信息、传授技艺,还有交际应酬、传递情感和娱乐消遣无一不体现出口才的重要性。近年来,各行各业甚至把面试及普通话口才作为考核的标准。而事实发现,当前我们不难看到许多少儿吐字含混不清;受方言的影响严重;说话胆怯,不自信;说话逻辑性差,思路不清;语言没有感染力;没有感情色彩;当众说话时肢体语言、动作不协调;站立随意晃动,生硬笨拙;缺乏专业训练等诸多问题。众所周知,优秀的少年儿童具备好的学习成绩和出色的综合素质等特点,而口才就是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我国2000年3月第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讲普通话,做到语音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等四条要求。2001年7月第1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7至9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又进一步提出了“能就适当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等八条要求。所以说,普通话口才训练要从少儿抓起。并且用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加以培养,更能激发少儿的学习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普通话的正确语音发声基础训练,能够提高孩子们讲普通话的水平,做到发音标准,字正腔圆,清晰流利;

第二,可以通过少儿熟悉的古诗词和现代诗词的学习,调动孩子的真情实感,加强孩子语言表达的灵动性;

第三,通过少儿熟悉生动的寓言故事激发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不乏味;

第四,可以把同龄人或者自己的作文佳篇锦句相互传阅,通过阅读交流,能够逐步提高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第五,通过训练看图说话,培养和提高少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提高孩子说话的连贯性与条理性。

第六,运用少儿喜欢的讲故事,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编创故事的能力,训练丰富的想象力;

第七,通过即兴表达,培养少儿的理解能力与记忆能力,把感官的感受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

第八,把生活情境与动画片的配音相结合,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培养新兴趣;使孩子的语言潜能得到开发,训练视觉能力和听觉能力,培养孩子口和脑的协调能力;

第九,学做小记者,培养及训练孩子的社交能力,增进交流,人际关系更和谐;

第十,通过参加少先队献词及个人的演讲,随着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训练说话水平与演讲能力,培养少儿积极的心态,顽强拼搏的精神,热爱生活,勤奋学习,身心更健康;

第十一,积极参加相声表演及话剧表演,培养少儿良好的艺术素养,附有幽默感,开发相声、小品、话剧等表演天赋;

第十二,通过训练新闻点评,培养少儿更有自己的思想,观点与主见。通过当众主持,培养孩子优雅大方的气质。加强其思维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控制能力,成为当仁不让的小主持人。

通过系统、综合的训练,让孩子在趣味的内容知识里循序渐进地学习,达到说得规范、流畅、好听,说得自信、生动、艺术的训练效果。

4.口才训练资料 篇四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出言不逊的人。出言不逊的话语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感情冲动。我们切不可被对方几句粗方谬语激怒,像他们一样失去理智。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不逊之言作出得体的应对,既维护自身的尊严,又使交际活动正常进行。下面介绍几种实用的应对方法。

一、应对威胁恫吓:抓住要害,以正压邪

某些人有钱有权之后,就自以为高人一等,什么社会秩序、道德规范,甚至法律法规统统不放在眼里,张狂放肆、为所欲为。面对这种人的威胁,你千万不要被其嚣张气焰吓倒,只要你看准软肋、抓住要害,坚决反击,是可以把邪气压下去的。

一天,某女士酒后驾车、逆向行驶,与一辆出租车相撞,肇事后企图逃逸,被交警截获。交警要对他作酒精测试,按酒后驾车肇事处罚。这位女士拒绝测试,不接受处罚,用威胁的口吻吼叫:“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老公是县政法委书记!你们敢乱来,砸了你们的饭碗!”

交警小张不动声色,客气地问:“您丈夫是——”

“徐钢书记”,女士傲气十足地说,“你们的顶头上司!”

“哦,原来是徐副书记,老领导了。”小张从容不迫地反击,“徐书记前天还到我们交警队检查工作,特别强调交警一定要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坚决按徐书记的指示办,请您支持我们的工作!”

“你们一点面子都不给吗?”女士口气软了一点,但仍然不愿意接受处罚。

“徐太太不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只好打电话直接请示徐书记了。”小张的语气客气而坚定,正要拨电话,那位女士急忙按住电话机,说:“我认罚还不行吗?倒霉!”

面对威胁恫吓,交警小张文明执法、以礼待人;态度坚决、正气凛然;讲究策略、反击有方。他摸清对方确实是领导的亲属之后(如果是假冒讹诈,当另法处置),以领导之“指示”还治其亲属之身,驳得徐太太哑口无言,低头认罚。小张的应对得体、成功!

二、应对幸灾乐祸:绵里藏针、反唇相机

当灾祸不幸降临时,人们最需要的是雪中送炭式的安慰鼓励。但有的人生性刻薄,非但不去安慰你,反而幸灾乐祸,说些风凉话。这时你不妨如法炮制,回敬几句,但话可以含蓄一点,既要维护自己的形象,又使对方不致无台阶可下。

有一天会计小杨得了重感冒,正赶上单位做年报,不能请假,只好带病坚持上班。出纳小贾平时说话随意、口无遮拦,那天看到小杨一副病恹恹的样子,便口不择言地数落起来:“哟,瞧你,头重脚轻,墙上芦苇似的;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如丧考妣似的„„

小杨要教训教训这个不懂人情礼貌的小姑娘,看着她脸上的青春痘,一下子找到了反击的突破口,便说:“是啊,哪有你那么漂亮潇洒啊,青春焕发、豆蔻年华、有父母天天呵护!”办公室里同事们都笑起来了,小贾在笑声中有几分尴尬,不再吱声了。

三、应对人身攻击:坦然笑对,伺机反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或身有残疾,或其貌不扬,或某方面能力欠缺之类,这些缺陷是人们心中的痛处。当人家拿你的这些痛处开涮时,如果你勃然大怒,只会痛上加痛,正中那些不怀好意者的心意。你应该豁达大度地笑对这些攻击,并且伺机有理有节地反击,以赢得大家的敬佩,而使攻击者无地自容。

卢秀是个残疾女孩,小儿麻痹症使她走路不太方便。她在某医院收费处当会计。一天,供电局王科长夫妇来结账,给卢秀递上一份账单。卢秀看了账单后指出,补药、进口的名贵针药,不在医保付费范围内,必须自费支付。王科长不高兴了:“你都打成西药费,自费不都成了公费了么?”卢秀拒绝这样做,正在做耐心解释。王太太发脾气了,双手叉腰,趾高气扬地说:“哼,你这个跛丫头!已经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了,就睁只眼闭只眼得了,还较什么真哟!”

卢秀怔了一下,但马上压住心中的怒火,不卑不亢地说:“王科长、王太太,我是个残疾人,这点不假,可是我的大脑没有残疾!虽然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可我的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按医保条例收费,这个真我较定了!”她从容而坚定的话语赢得了围观人群的理解和支持;在人们谴责目光的逼视下,王科长夫妇不敢蛮横下去,只好按规定交了费。

卢秀的应对是巧妙的。她坦然承认自己的残疾,而且不在这点上与对方纠缠,然后抓住对方不按规定交费的原则问题,与其“较真”到底,有理有节,赢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而使出言不逊者成为众矢之的、无地自容。

四、应对恶作剧:因势利导,化解矛盾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无聊者搞的恶作剧。这时你千万要沉着冷静,无论攻击多么突然,多么无聊,你最好不动声色地从容应对,找准切入点,因势利导,化解矛盾,让对方收起他的恶作剧。

大学生刚毕业的李娟,应聘到一所中学当教师。校长派她到一个全校闻名的“调皮班”教课。调皮的学生根本不把这个身材瘦小、初出茅庐的女教师放在眼里,便搞了个恶作剧:李娟走进教室时,只见黑板上画着一个哭丧着脸的小女孩,下边写着“黄毛丫头,不欢迎你”八个大字。同学们敲着桌子,哈哈大笑。

“同学们!”李娟平静的声音居然使大家安静下来,“你们的毛老师工作变动,由我

接替他教你们的语文课。我,一个‘黄毛丫头’,的确不如毛老师,他比我早毕业两年,书教得好,篮球打得特棒!不过,他也有一招不如我,乒乓球打不过我,我们在师院读书时就过过招,他输了!我,是师院女乒亚军呢!

同学们兴奋地鼓起掌来。李娟接着说:“我们上课前做两个游戏。大家看着黑板上的漫画,只用三笔,要把这女孩哭像变成笑像,谁能?”一个男生上去改动了嘴巴和眼睛的线条,小女孩笑起来了。“改得好!这才像你们的老师嘛!”李娟接着说,“现在看下边的那句话,要求改两个标点,使意思反过来,谁来?”一个女生上去改了两处标点,念道:“黄毛丫头?不。欢迎你!”同学们欢呼起来,从心里接受了这个口才不凡、聪明年轻的女教师!

面对学生的恶作剧,李娟应对有方。她不慌不忙先退一步,承认自己不如前任的毛老师,表现了自己谦虚诚恳;她巧妙地凸现自己的亮点——乒乓球高手,使学生对她刮目相看。对黑板上的漫画,她处理得十分巧妙:让学生自己把“哭像”变成“笑像”,把“不欢迎”变成“欢迎”。调皮学生的无聊,年轻教师的尴尬,都在巧妙的应对中烟消云散了。

面对出言不逊的人,除了要有反击的勇气之外,更要讲究应对的策略和技巧。以上几种招法,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本文已被浏览 2622 次)

口语训练的目标要求

作者: 出处:互联网 更新时间: 2006年07月26日

口语交际是每个人从牙牙学语就已经开始,直到生命的尽头,口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同人们需要空气一样缺一不可。常言说:“言为心声“,人们通过语言可以相互了解,交流思想感情,沟通文化信息,促进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幸福,世界的文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行行都离不开语言,而口语又具有较强的生活实践性,“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良好口语的运用可以增进人际关系,促进友谊,增进竞争力,它不仅是一种能力,而且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渐渐地体会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有人把口才等同于成功,把交际能力比喻成“武器”,口语交际赋予了人们新的理念,“投资口才就是投资未来”。成功需要它,快乐需要它,幸福需要它。练好口语是每位渴望成功人的迫切要求。

那么,良好的口语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它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一、语言规范

口语是交际的工具,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从它的实用性和普遍性讲,必须要求语音规范,就不能不强调普通话的运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经济、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地方话、家乡话、土话、方言”,已远不能适应生活、工作、交际沟通的需要。每一天,我们每个人可能会接触社会各界、各行、各地,形形色色的人物,家乡话、此地话,大大地影响交际、沟通。所以,优秀口语首要的目标是语音规范,采用普通话。

二、吐字畅晰

汉语要求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流畅明晰。否则,乌乌啦啦,不知所云;断断续续,令人生烦。只有字正方能达意,腔圆方能表情。这就要求发声系统在语言表述时运动协调,不仅要求发声时气息通畅,而且要吐字归音准确,表述内容句式完整,不可断断续续,含含糊糊,不合乎逻辑,造成病句以及歧义理解。

三、语速适当

每个人的思维速度,反应速度不一样,接受信息的能力也不一样,过快导致听不懂,过慢浪费别人时间。因此,讲话的语速一定要适当,一般情况以中速为基准,上下波动快慢。这样的语速可以令说话者思维轻松、思路清晰,听者能准确又明了地理解信息。讲者因语速与思维协调,能更好的运用情感表情达意。迎合一个良好的语言沟通环境。

四、语调适中

语调是情感的最好表达方式。但要因“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要求,恰当地控制和调节语调。生活中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讲话氛围;不同的人又有各自的噪音条件。所以一定要根据主客两方面的情况,选定自己在讲话中的最佳语调。“强扭硬憋”、“模仿他人”都可能对你讲话有负面影响。

五、节奏合理

节奏在口语实施中是最重要的一环,节奏是否合理成为口语能否成功的必要保证。节奏包括,正确的停顿,恰到好处的快慢缓急,优美的抑扬顿挫,所谓节奏合理,一是口语技能的具体形式对节奏的独特要求,二是语言对象的接受理解能力对节奏的具体要求,只有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才可能构成节奏合理的具体形式。掌握合情、合理的良好节奏,有利于听者轻松,听者乐于接受。

六、表意准确

表意准确,是对讲者遣词选句的能力、语法修辞的运用的基本要求。口语与书面语文字表述并没有本质区别,它同样也有议论、叙事、抒情、说明等形式,也同样要求论证周密,叙事生动,抒情贴切,说明清晰。准确的表达给人明了清楚、美的享受,切不可词不达意,言不从心,含混不清,病句重重等不良现象。

七、措辞贴切

措辞,就是用最佳的词来表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心态、目标、愿望等。贴切,就是要恰如其分,既要考虑听者的接受能力,又要顾及讲者本人的观点,事物的属性,行为性质,以及事物、事态的发展,这样就能因时、因事、因人、因地,做到精确与模糊 的辨证统一。使口语交际变成“有效讲话”。

八、构思周密

这一要求主要是侧重于对话题思考能力的训练,口语训练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是有区别的,前者更注重于对话题全面深刻的理解与把握,训练中一般不允许不懂装懂,东拉西扯,信口开河,以至于漏洞百出,这就不能不要求正式表述前对话题的构思周密。其次,在表述与交流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辨证思维,即注意对立面观点,尤其是被一致认为是错误的观点中,发现、提取其合理成分,用以完善、发展本方原观点,使其立于更为周密的理论基础之上。

九、详略得当

在口语表述中,人们常误认为,嘴能说的人一定具有口才。没完没了,又臭又长,这是口语的大忌,口语和书面语言一样,必须要求精练,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这样才能使口语交际言简意賅,收到满意的效果。这主要是侧重于口语表述中的逻辑建构能力训练。

十、角度新颖

口语交际中,观点落后,贫乏,甚至庸俗陈腐,是不受欢迎的,它应该新颖,有新的见树。

十一、反应敏捷

口语交际中,也讲究敏捷的思维反应。即单向表述中对话题完成思考和建构的迅速,以及向发音器官信息传导的快捷,要求思考与表述“同步”。思考与表述不同步会导致很多混乱,超前、滞后都会影响表达效果,和说者的身心状态。其次,是在双方交流过程中,对对方表述内容反应的敏捷,快速明确对方讲话主旨,并能迅速做出赞同或反对沉默含蓄等快捷的反应。这种敏捷的思维训练,更有利于有效说话,有效交际。

十二、见解深刻

就是要求讲者,理论新颖的同时,更应深刻的阐释,“独到与深刻”相统一。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表情传意,只有独到、深刻的见解、观点才能令人折服,也才能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

十三、紧扣题旨

题旨,是指口语交际双方的共同话题下的各自立场,观点。紧扣,即时时围绕题旨,表述自己的观点立场。切不可离题,导致因说“此”延伸至“彼”。

十四、表情自然

口语交际实际上是心与心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交流,信息间的传播。它借助于有形的无声语言立体展现有声语言的内涵,这种有形的无声语言分为表情语言和势态语言。表情语言侧重于面部表情和眼神,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调节着面部表情和眼神,以配合语言的表达,增强其感染力,使干瘪的文字产生立体美。眼睛是心灵的客户,又叫传情语言,表情是一个人喜、怒、哀、乐的外在表露,又叫可视感情。表述者对表情的运用,一定要合情合理,自然大方,不可呆板造作。

十五、态势得体态势语言也叫做“势态语言”,它与我们的面部表情、眼神一样,在口语交际中,是强化语言表述效果的非语言因素的重要成分。态势,就是姿态和手势的运用,也是一个人内在情感在外部的表现,态势的运用一定要有符合表述者内在的情感,不可任意夸张,也不可造作。注意“度”恰到好处的把握。

口语训练从上述十五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口语训练从本质上说,也就是为了追求这十五项目标要求的实现。也就是成功的口语训练。

5.口才训练方法 篇五

为什么一直说显现沟通能力是成功的关键,这和一个人的口才是密切相关的,请问对方辩友,在那些正规的辩论赛中,是用笔写出来的,还是用口说出来的呢?这难道不是口才的作用吗?没有口才,还存在什么辩论赛呢?有口才的人一定有文才,而有文才的人未必有好口才,文才是口才的基本功之一,口才是文才的最为直接快捷的反应,因此,口才一定比光有文才更高一筹,也更体现着一个人驾驭语言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口才当然更重要了.不见的有口才的人就必须有文才!!有的人没有文才同样可以谈天说地,滔滔不绝的!!你能说他没有口才吗?请对方注意,口才不是为了纯粹的辩论,更不是为了争得一场辩论的胜负,口才是为了让人们理解你的观点、想法和要求,接受你的新思想;而不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中外古今更多的人是靠三寸不烂之舌在他人的面前占据上风的。所以光是学知识不会说等于什么都没有。还是能说会道重要啊!所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所谓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若没有口才有再多的文采也表现不出来。我有个类似的题你们辩论一下,休息比睡眠更重要文才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口在脸上,而字在纸上,难道你脸的魅力还不如一张纸?如果你去商场卖衣服时,没有口才你怎么讲价呢?如果去找工作时,公司要求面试,那你要是没有口才你怎么面试呢?写出来的作文若好的话,别人就会通过嘴巴帮你广为流传!废话可以是口才,练不出文才可以练出口才!

不要怕自己没有词汇,不要怕自己没有阅历,其实每个人的故事,每个人的经历都可以成为您讲话的素材。关键是要敢讲,多讲,多运用新名词去表达。不要怕失败,不要总是追求完美,一切总有个过程。

科学家试验证明:一个新的词语,只要你在公众面前讲出五次以上,这个词语就会永远变成你脑海中的一个词条,以后就是属于你的词汇了!请注意:一定是讲五次以上,而不是看五次以上听五次以上!所以,大胆地去表达吧,讲多了,口才自然就来了。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经常运用各种渠道去讲,抓住一切机会去挑战。多和陌生人去沟通,多发名片,即使在公交汽车上也要尝试去交流。不管人多人少,一个人也可以自己训练,两个人、三个人以上就是一个小团队,就可以主动挑起话题,主动进行一些训练。

1、对着镜子训练。

建议你在自己的起居室中或是办公室某一墙面安装一大镜子,每天在朗读过程中,去对着镜子训练,训自己的眼神,训练自己的表情,训练自己的肢体语言,这样效果更好。

2、写日记。

写日记是最好的自我沟通的方法,每天写上一千来字,既整理自己的思路,反省当日之进步与不足,梳理自己的情绪,释放一些不快,又可以学会遣词造句,天长日久,手能写之,口必能言之。

3、讲故事法。

口才培训,要求我们能够讲100个以上的故事,不同时候要能够讲不同的故事,而且现场就能想出符合场合的故事。这就要求我们积累大量的素材。同时还要讲得动听,讲得精彩,熟能生巧,讲多了口才就来了。

4、积累知识,多翻翻字典、成语词典。

建议各位办公桌上和家里都放一本《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成语词典》,有空就翻翻,不认识的字多看看,认识的字也再看细些,你会发现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坚持下去,你的词汇量会越来越多,你的口才自然越来越棒!

5、自我录音摄像。

如果条件允许,我建议您每隔一周时间,把自己的声音和演讲过程拍摄下来,这样反复观摩,反复研究哪儿我卡壳了,哪儿手势没到位,哪儿表情不自然,天长日久,你的口才自然进步神速。看一次自己的摄像比上台十次二十次效果都好。

6、对口才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的焦点在口才训练上时,你必然就会关注平时生活工作中的口才技巧。兴趣在哪里,焦点到哪里;焦点到哪里,学问到哪里!这种方法进步更快。即使看电视,也在注意台词的优美,交际的仪态,幽默的笑眼,必然进步神快!

7、即兴朗读。

平时空闲时,你可以随便拿一张报纸,任意翻到一段,然后尽量一气呵成的读下去。而且,在朗读过程中,能够注意一下,上半句看稿子,下半句离开稿子看前面(假设前面有听众)。长期以往,你发现自己记忆力加强许多,快速理解力和即兴构思能力也在加强。

8、复述法。

复述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可以找一位伙伴一起训练。首先,请对方随便讲一个话题,或是一个故事。自己先注意倾听。然后再向对方复述一遍。这种练习在于锻炼语言的连贯性及现场即兴构思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如果能面对众人复述就更好了,它还可以锻炼你的胆量,克服紧张心理。

9、朗读朗诵。

自己读书,大声地读出来。每天坚持朗读一些文章,既练习口齿清晰伶俐,又积累一些知识量信息量,更重要的是对身体大有裨益,清喉扩胸,纳天地之气,成浩然之身!大家多读一些积极向上的文章,特别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我们强烈建议大家能够读熟背透。每天坚持朗读半小时以上,坚持两年三年,你不是大师也成大师!

10、尝试躺下来朗读。

如果你想练就一流的运气技巧,一流的共鸣技巧,我教你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躺下来大声读书!当我们躺下来时,必然就是腹式呼吸,而腹式呼吸是最好的练声练气方法。每天睡觉之前,躺在床上大声地朗读十分钟,每天醒来之前,先躺在床上唱一段歌,再起来。坚持一至两个月,你会觉得自己呼吸流畅了,声音洪亮了,音质动听了,更有穿透力了,更有磁性了!

11、角色扮演法。

在我们的培训过程中,经常让学员进行角色扮演,组织角色语言去演讲,叫“情境模拟训练法”,比如扮演律师,扮演市长答记者问,扮演领导开动员会,扮演新郎新娘即兴发言等等,还可以选择小品中的角色扮演,直接让学员去演小品,去扮演作品中出现的不同的人物,当然这个扮演主要是在语言上的扮演。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语言的适应性、个性,以及适当的表情、动作。

12、多找机会上台。

很多同学认为生活中缺少锻炼的舞台,没有公众场合发言的机会。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我们平时生活工作中,公众演讲的机会太多了,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没有这个意识去参与。如果你想突破口才瓶颈,你一定要多找机会讲话。每次开会,必定坐第一排,必定要举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有机会就给自己的员工、小组成员开开会;有机会还可以开开家庭会议,把家庭打造在学习口才的舞台;现在每逢节假日,路演比较流行,那一有机会你就上台去参与,不要管那么多,你只是在锻炼自己而已!放下自己,放下一切时,你发现学习口才就这么简单!

13、描述法。

小的时候我们都学过看图说话,描述法就类似于这种看图说话,只是我们要看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图,还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而且要求也比看图说话高一些。简单地说,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描述法可以说是比以上的几种训练法更进一步。这里没有现成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做你的练习材料,而要求你自己去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所以描述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训练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在描述时,要能够抓住特点进行描述。语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尽量生动些,活泼些。这可以训练我们积累优美词语的应用能力。

14、背诵法。

背诵法记忆是练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假如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无事。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背诵过课文。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背诵的目的是各有不同的。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也有的是为了记忆下某个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我们提倡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在于锻炼我们的口才。我们要求的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

15、速读训练。

这种训练目的,是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方法:找来一篇演讲辞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先拿来字典、词典把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查出来,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开始朗读。一般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声完整。因为如果你不把每个字音都完整地发出来,那么,如果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我们的快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我们都听过体育节目的解说专家宋世雄的解说,他的解说就很有“快”的功夫。宋世雄解说的“快”,是快而不乱,每个字,每个音都发得十分清楚、准确,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们希望达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种快,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而不是为了快而快。

16、模仿法。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会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说话。其实模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小时候学说话是向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人模仿。那么我们练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模仿。这样天长日久,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①模仿专人。在生活中找一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请他讲几段最精彩的话,录下来,供你进行模仿。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又适合你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相声表演家等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模仿。

②随时模仿。我们每天都听广播,看电视、电影,那么你就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的声音、语调,他的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天长日久,你的口语能力就得到了提高。而且会增加你的词汇,增长你的文学知识。

③要求要尽量模仿得像。要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在模仿中超过对方。在进行这种练习时,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象进行模仿。要选择那些对自己身心有好处的语言动作进行模仿,我们有些同学模仿力很强,可是在模仿时都不够严肃认真,专拣一些脏话进行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低级的趣味,我们反对这种模仿方法。

6.交际口才训练 篇六

害怕交际、畏畏缩缩的人难以交际好,要改善这种情况,在于个人勇气的提升。要锻炼勇气,首先你得面对自己的畏惧心理,挑战你曾经害怕的事情,如你害怕交际,你就要主动去结交朋友,与人攀谈,当你勇敢踏出第一步,你就成功了一半。

交际口才训练方法2、常交流

交际口才能力可以在你与他人每一次的沟通中得到提高,所以你要珍惜每一次交流的机会,多多与人说话,在说话尽抒己见,有利信息的交换,有助你增长见识,令你变得更开朗,更愿意与人交际。

交际口才训练方法3、语音训练

进行规范化的语音训练,训练你的声音、语调、语速、吐字与气息等等。为了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你该多翻翻字典,学习词语正确的读音,多读书与做速读训练对矫正你的语音很有帮助。

交际口才训练方法4、善用礼貌语言

人与人的交往应是平等、有礼仪的,除了行为举止文明有礼,你的说话也要礼貌。多用:请、谢谢、对不起、抱歉、请原谅、没关系等等礼貌用语,别人就能感受到你的尊重,认为你是一位值得结交的朋友。

交际口才训练方法5、妥善表达

在交际中,善于表达自我的人更受欢迎。与人交谈时,你应表现得落落大方,真诚友善,说真心话,不说假话,避免欺骗与隐瞒,避免取笑他人,避免谈论八卦与挖人隐私。

7.口才训练论文 篇七

然而,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 听力的训练往往容易被忽视。造成忽视的原因很多, 包括缺乏教材和设备, 课堂教学趋向于应付测试而不是训练学生的能力等。其次, 在英语学习中, 听力的阅读较之其他能力更加难以掌握。其原因是:一、发言的差异, 男性女性谈话的音质粗细, 不同方言和口音重读、韵律、语调等。二、教师在课堂上说读速度因人而异, 几乎或完全无法把握。常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在一个班级中, 当英语教师突然改变时, 多数学生就会有“找不到头”的现象。在有的学校, 英语教师为了克服起始班级中这种难以听懂陌生教师语言的现象, 几个老师每周进行一堂课的相互调课, 进行交流;同年级的同一节课互相抽调不同班级一、两组的学生进行课前10分钟的表演。同年级学生的英语表达的几分钟交流安排, 学生随时见到和感受到陌生面孔、陌生语感。由于角色经常替换, 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加上表演的强烈愿望, 学生兴趣增强, 活跃了课堂气氛, 锻炼了胆识, 学生能脱口说出许多英语句子。

目前使用的新课标初中英语教材图文并茂, 多数学生易学易练, 尤其是听力训练部分, 教材既突出了它的重要性, 又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听力训练活泼有效。为了更好地发挥新教材的优势, 切实抓好听力训练, 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向教学先进的同行学习, 探索掌握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

1.制订计划, 有计划地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合理安排时间并考虑计划的灵活性和阶段性, 做到持之以恒。制定计划时, 适当兼顾词汇和语法的学习, 如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 名词的单复数。一旦制订好计划, 就要彻底执行, 不要随意中断和放弃。

2.尽可能多地运用课堂用语, 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采用姿势教学法, 积极创设英语听说语言环境, 让学生尽快听懂课堂用语和日常教学用语;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句子, 决不多说一句汉语句子。

3.听力理解能力不是一种孤立的能力, 它与阅读、记忆和朗读等各方面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将听力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本身就是一个良好训练。课堂教学方面:第一, 上好对话课, 对话课堂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对话, 让学生感受英语中说话者的语气、语调。培养学生猜测对话者的态度、意图、人物关系、结果等, 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句子不理解英语情景的教学。第二, 灵活运用阅读课。使用好课文用的图片、幻灯片、磁带, 有助于听录音时抓关键词及对猜词能力的培养。第三、把握课文录音和听力材料, 对学生进行这样的练习:对错判断, 排序, 多选练习, 回答问题, 复述所听内容。

4.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作用, 努力创设电教的英语环境,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坚持课堂上多用录音机、影碟机、幻灯片等电教设备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5.重视课下练习, 利用早自习、下午、晚自习, 自习课多读背课文, 因新教材的内容很广泛, 它包括听力训练和测试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内容。如情景对话、日常交际用语、文化教育、风土人情、传说故事、时事人物介绍、科普知识等。通过阅读课不但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还可以对学生所学习的短语、句型、语法等起到巩固作用, 同时也能使学生对语音基础知识和拼读技能达到练习的效果。要求学生大声模仿录音, 越滑稽越好, 在室外大声朗读, 声音越洪亮越好。培养语调, 体验语流、语速, 加强对语音的理解, 使词句融于文中, 这样降低单词、词组、句型等记忆的难度, 提高了用英语思维的难度, 提高了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语感思维。

6.在教学中侧重精听与泛听相结合。泛听时注意的焦点是整段话的大意, 听后能回答有关中心思想问题即可;而精听时注意的焦点在于语言材料本身, 要求学生能够记住细微的语音现象, 其训练形式往往是笔录、复述或听写。精听时连续听的最小单位可以是句子。只有精、泛并举, 才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在学年中, 侧重此专项练习。

8.用训练考核牵引部队训练转型 篇八

摘要:作为部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部队训练效果直接影响着部队的建设发展。所以,在当今世界随时会发生军事变革的形势下,应该抓好部队的训练工作,努力完成部队训练的转型。而想要进行部队训练的转型,则需要依赖于训练考核的牵引。因此,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训练考核对部队训练转型的牵引作用进行了分析。而在此基础之上,则对如何利用训练考核进行部队训练转型牵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以期推动现代军队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训练考核;部队训练;转型

部队训练的转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所以,想要加快部队训练的转型过程,就需要进行这一过程的牵引。而训练考核一直都是检验部队训练落实情况的重要依据,所以可以对部队训练转型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因此,相关单位和人员有必要对用训练考核牵引部队训练转型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部队训练的转型,进而加快现代军队的建设。

一、训练考核对部队训练转型的牵引作用

部队训练落实情况的检验主要依靠训练考核来进行。而想要进行部队训练质量的提高效益的检验,并进行部队战斗力建设的检验,同样也需要依靠训练考核工作。所以,在进行部队训练转型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训练考核的牵引作用。一方面,想要进行部队训练的转型,就要进行转型思想的明确。而进行训练考核理念的创新,就可以为部队训练转型提供指导思想,从而促进训练转型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想要进行部队训练的转型,就需要进行部队训练内容的重新构建。而通过重新构建训练考核内容,则可以直接指出训练内容的改进目标,进而为训练内容的重新构建提供指导建议。再者,想要进行部队训练的转型,就要进行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改变。而在训练考核的目标得到提高的情况下,相关单位和人员就会自觉进行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创新,从而达成新的训练目标[1]。此外,在训练考核中进行新的训练环境的建设,也可以为部队训练的环境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建议。因此,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训练考核对部队训练转型起到了牵引作用。

二、利用训练考核牵引部队训练转型的对策

(一)创新训练考核的理念

从本质上来讲,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军队战斗力的提升。所以,训练考核的目的也不应该仅仅是要求士兵完成训练内容,而是要求士兵的战斗力有所提升。因此,相关单位应该一改以往“不需要在训练场上争第一”的训练考核观念,而是要进行巡考站合一的新的考核理念的建立。具体来说,就是要使训练考核不仅只是进行部队训练落实情况的检验,还要进行部队战斗力提升情况的检验。因为在和平年代,训练考核就成为了检验部队战斗力的唯一手段。而部队进行训练,就是为了进行战斗力的提升。所以,即使是在训练场上,部队也应该鼓励士兵争取“第一”,从而赢得比赛的胜利。而通过将考核、训练和战场结合起来,就能很好的完成对部队战斗力水平提高的牵引[2]。

(二)促进训练考核层次的提高

长期处在和平的军队训练环境下,当代士兵的打仗意识逐渐得到了削弱。所以,需要在部队训练中进行军人战争意识的强化,从而使士兵的打仗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而进行训练考核层次的提高,使训练考核模式接近于实战演练,就能使士兵在训练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战斗意识。此外,在现代军事战争中,战争已经出现了形态信息化的发展现象,从而要求军队的作战能力上升到新的层次。而进行训练考核层次的提高,可以使训练部队在考核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重新制定训练计划,进而完成训练的转型。因此,通过促进训练考核层次的提高,也能对部队训练转型起到一定的牵引作用。

(三)加强对考核机构和环境的建设

为了促进部队训练的转型,要进行考核机构和环境建设的加强。一方面,相关单位应该进行組合式考核机构的建立,从而进行高素质的军事人才的组织实施训练的考核。而在这种情况下,训练考核人员将具有更好的能力和素质,进而使训练考核工作得到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进而推动部队训练的转型。另一方面,要进行训练考核环境建设的加强,使训练考核场地对战争环境的模拟更加逼真,从而督促部队进行训练水平的不断提升,进而促进部队训练的转型[3]。

(四)促进考核标准的发展与完善

伴随着训练内容的不断更新,训练考核的标准也应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因为这样,才能避免训练考核出现形式化的问题,进而全面推动部队训练的发展。一方面,要进行动态标准的建立,从而避免训练考核成为了部队训练创新发展的束缚。另一方面,训练考核要开始注重其效益优化问题。在训练考核中,要进行随机应变能力的考核,从而使考核质量效益有所提升,进而全面促进部队训练的创新与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训练考核可以对部队训练思想、内容、方法和环境建设的转型起到一定的牵引作用。所以,相关单位应该积极的利用训练考核来进行部队训练转型的牵引,从而加快现代化部队的建设。而从本文的研究来看,相关单位想要利用训练考核牵引部队训练转型,就需要进行训练考核理念的创新和促进训练考核层次的提高,并在加强对考核机构和环境的建设同时,促进考核标准的发展和完善。因此,本文对用训练考核牵引部队训练转型问题进行的研究,有利于加快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亚洲.对省军区系统军事训练转型的思考[J].国防,2011,06(01):13-16

[2]陈欢.军事训练考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3]金兴树.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D].国防科技学技术大学,2011

9.演讲口才训练视频 篇九

2、上个世纪80年代,《演讲与口才》杂志出刊。该杂志创始人为邵守义,他对我国演讲与口才理论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新时期演讲事业的开拓者”。

3、演讲与口才杂志社网站为口才网(),它与《演讲与口才》《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基本同步,刊登“演讲、论辩、谈话、交际、口语训练”等方面的内容,且能查阅历年杂志内容、当月杂志演讲辞全部内容及文章要目,是人们查阅、学习演讲等知识的最佳平台,深受广大网民喜爱,日点击量过万。

专业期刊

1983年,伴随着改革的春风,在林林总总的期刊园地里,一枝奇葩悄然绽放,她,就是邵守义先生创办的《演讲与口才》。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说学理论和提高人们口语表达能力的专业期刊,她的创刊与发展,牵动了社会各界读者的心,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经过23年的风雨洗礼,她仍然艳丽夺目,仍然芳香四溢。君请看——

一组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数字

《演讲与口才》创刊不久,就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发行量成倍增长,短短几年时间就突破了百万大关。请看一组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数字吧:

1982年,试刊号仅发行1万册;

1983年,创刊号发行2万册(年终达4万册);

1984年,月发行8万册;

1985年,月发行16万册;

1986年,月发行35万册;

1987年,月发行75万册;

1988年,月发行量猛增到113万册;

…………

伴随着这一组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数字,《演讲与口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飞速地发展壮大起来,使她在全国期刊中享有较大的声誉。

一组对比鲜明的数字

创刊之初到现在*1982年试刊时,仅有邵守义一名工作人员,编辑、发行都靠他;如今,已经拥有各类员工40余人,先后安排近百人就业或再就业。

*1982年试刊时,邵守义家中就是办公室,全靠他一人肩挑手提搞发行;如今,已经拥有各类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在长春、西安、南京、深圳设有四个印刷点,杂志社出版的期刊,源源不断地发向全国各地。

*1983年创刊时,邵守义没有一分钱,他靠借来的5000元资金,白手起家,创办了《演讲与口才》;如今,杂志社已经拥有上千万元固定资产。

*1983年创刊时,只有一间8平米的办公室;如今,杂志社已经拥有高7层、建筑面积达5500平米的“吉林演讲大厦”。

*1983年创刊时,只是一个4个人的小编辑部;*如今,已经成为拥有三份全国发行的刊物、有40余人的大编辑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演讲与口才》没要国家一分钱,自筹自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谋发展,却为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社会也给了她丰厚的回报。《演讲与口才》获得了——

主要荣誉

这里,请允许我们只选取该刊最近10年所获得的主要荣誉,向您展示《演讲与口才》曾经创造的辉煌吧:

国家级荣誉

1995年12月,被评为全国社科优秀期刊;

1997年4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1998年1月,被评为首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1999年10月,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1999年10月,荣获首届中国期刊奖;

2003年春,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2000年9月,在赠建“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活动中,被评为“受读者欢迎的期刊”;

2001年12月,被评为全国“读者最喜爱的期刊”和“读者每期必读的期刊”;

2002年5月,在《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数据统计活动中,被认定为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十家杂志”之一;

2003年,被评为“中国首届邮政报刊展十佳报刊”,演讲稿《演讲口才训练视频》。

省级荣誉

1997,被评为东北三省优秀社科期刊;

2003年,被评为辽沈地区最受读者喜爱的十佳报刊;

2004年9月,被评为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

2005年3月,被认定为吉林省27个著名商标之一,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期刊类商标;

连续五次被评为吉林省十佳期刊;

……

正是由于《演讲与口才》始终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为己任,努力做到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贴近实际,努力做到熔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炉,因而,她受到了——

名人赞誉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从创刊之初便对该刊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1983年11月,在北京的一次关于演讲与口才的座谈会上,他对邵守义主编说:“我知道要办这个刊物时,就曾高兴地说‘你办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我对你们这种气魄和战略眼光,对编辑同志这种献身精神表示钦佩,你们的确有干一番事业的劲头。这个杂志的作用不可低估。我们这个民族需要演讲家。演讲除鼓动人民外,对内政、外交以及各行各业都很重要。……提倡演讲,培养口才,实际上是提高我们民族的思维能力和素质,把我们青年一代培养得更聪明。因此,我希望这个杂志越办越好。” 16年后的1999年11月,他在视察吉林市的时候对邵守义主编说:“你们干得很好。我还是那样认为,口才不单单是口才的问题,口才实际上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外化,所以培养人们的口才就是提高人们的素质,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2005年4月19日到驻徐州某部视察调研,在与指导员座谈时说:“讲好课的基础是知识,有一本杂志叫《演讲与口才》,对政工干部特别有针对性。”

10.职场口才训练技巧 篇十

所谓“三多”,就是多说好话,多说恭维的话,多说礼节上的话。

好话永不过时,人人都乐意听;说恭维的话,即如果你夸大其词,别人也不会反感。如果你以有礼貌的方式说话,即使是胡说八道,只要不失礼,也不会引起别人的烦恼。

这三种技巧在平时应该多使用。在觉得不好意思的时候,想想是否愿意听别人说你的好话。心对心,只有说好听的话,说礼貌的话,才能让每个人都喜欢,心中的结就会荡然无存。

2. 四少

所谓“四少”,就是少谈具体的人,少说具体的事,少讲具体的话,少聊私人问题。

当别人和你交谈时,少谈论特定的人并不意味着不要评判别人,而是少谈论别人的是非。少说具体的事,就是多说些空话。当然,空话不是假的,但它看起来是空的。

少谈论隐私,不管你是否表现出诚意,都需要为自己留出一些隐私。

3. 四人

所谓“四人”,就是你所求的人,你想利用的人,你愿意交往的人和你所忌恨的人。

对你要求的人,可多表扬,多表现你的热情和尊重,你跟他说话就不会有问题;对你想用的人,说话要小心,奉承他的能力强,能办事,这样说话准没错;对你想要交谈的人,要有礼貌,少听,让别人觉得你是真诚的,说话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对于讨厌的人,处理好情绪,保持冷静,注意礼节,只要你不失礼貌,就不会给别人造成不确定的烦躁感。

快速提高口才的训练方法

1. 读书获得知识

没有知识,不懂各领域的内容,发展和变化,只会空有一张嘴,还是会无话可说。所以掌握各种知识内容是提高口才的前提。

2. 广交朋友,拓展人脉

不要把自己限制在几个同事或最好的朋友中。这只会让你的圈子变小,不会提高你的口才。多交朋友,多接触,结交不同类型的朋友,和他们讨论不同的话题,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吸收他们的语言和知识,对提高口才有很大的帮助。

3. 善于倾听和学习

仅仅靠自己的口才是远远不够的。在适当的时候倾听别人,学习别人的语言,只有勤于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自己。无论是电视上的演讲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项活动,都要从中找到自己的学习点,并努力模仿它们。

4. 张开嘴,永不停止

口才的提高不是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实现的,还是需要多说,尤其是多锻炼。口才是一门开口说话的艺术。如果一个人不开口说话,口才就永远不会提高。

5. 即兴创作和语言积累

例如,朗读诗歌、小说和报纸上的音频练习,这是一种语言表达的训练,是对各种句式、句子、情感表达的实际体验;同时,对不同的群体可以即兴进行口才练习,包括不熟悉的销售人员等,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好的提高。

6. 翻阅书籍,积累知识

漫无目的的口若悬河不是好的口才,有理论基础的说才是真正的能力。无论是口才的提高还是知识的积累,多读书,多做读书笔记,对口才的提高都是绝对有益的。当你在演讲时,引用经典,这会让观众羡慕,也会让你的口才迅速提高。

7. 参加活动,寻找机会

11.口才训练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周期;板块;训练理论;变迁;哲学

中图分类号:G80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679-03

1观点背景

1.1周期训练理论周期训练理论,是原苏联学者马特维耶夫在对原苏联的游泳、举重和田径的径赛等项目参加1952年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的训练,以及其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备战世界大赛的训练计划进行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将这些训练的经验理论化,于60年代中期所提出的。

周期训练理论是马特维耶夫根据人体竞技状态具有周期、阶段性形成的规律,即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需经过“获得”、“保持”和“消失”阶段,相应地把运动训练过程的一个大周期分为准备期、比赛期和过渡期等3个时期,并同时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提出了各个时期的训练目标、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即不同训练时期“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不同安排”和“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不同比例”,即在训练的不同时期训练手段(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和负荷(量与强度)强调的重点是不同的。

由于在20世纪的50~60年代竞技体育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训练理论的体系,对运动训练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十分薄弱,所以马特维耶夫的“周期" 训练理论在问世之后很快就传播到东欧和亚洲的许多国家,并于70年代进入部分西欧国家,成为竞技训练,尤其是体能类项目主要是在它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安排和实施训练的。中国因受前苏联训练理论的影响,周期训练理论已广泛被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所接受, 在训练理论和实践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并成为对运动训练最具影响的训练理论之一。[1]

1.2“板块”训练理论前苏联训练学者维尔霍山斯基(Verchoschanskij)对马特维耶夫的训练周期理论进行了长期和深入的研究,认为它已不适于指导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他在大量、长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周期训练”理论,即被称为“板块”(Block)的训练模式。维尔霍山斯基(Verchoschanskij)没有从“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和“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角度概括训练的过程,而是分别对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从具体的素质和能力方面对训练安排进行了解释,同时,他又根据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特点提出了“集中负荷效应”的训练方法,即将一些对专项成绩具有关键影响和运动员相对薄弱的素质以“板块”(Block)的形式集中插入训练当中,在总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该素质的训练负荷,通过对它的集中训练和优先的发展,实现专项成绩的突破。[1,3]

“板块” 训练集中在3~4周内有选择性地确定较少的素质和能力加以训练。使高水平运动员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接受单一的,或者两个比较大的训练刺激,并且便于在每个训练板块中通过身体素质、比赛结果和生理、生化医学指标测试检查训练效果。 3~4个这样的板块构成了训练准备期,同时在年训练周期中,完成不同的训练负荷和目标的转换。在“板块"训练理论中,准备期同样安排比赛,在比赛期也安排主要的基础训练(如最大力量)。因为在高水平运动训练中,通常训练的刺激已达不到对运动员的强度要求和兴奋点,这必须通过比赛来实现。[3,4]

2观点冲突

2.1高水平运动员对现代赛制的适应性┙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竞技体育商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不仅导致大部分项目的比赛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比赛的形式、规模也发生变化,以及各赛次与运动员的利益、资格和排名等都发生了关系,例如,从2004年8月8日雅典奥运会决赛开始,至2005年8月13日赫尔辛基世界田径锦标赛,刘翔共参加了14次国内外的大型比赛。

由于马特维耶夫的周期训练理论,强调准备期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且以突出负荷量来发展运动员的一般训练,以便为准备期后期的专项训练奠定基础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马特维耶夫的训练周期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目前高水平运动员的赛制变化。运动员处在高水平训练阶段,依据生物适应的原理,他们对训练方法和负荷的“专项性”要求也在提高,只有那些接受刺激的组织和系统才可能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只有刺激的强度超过现有的专项适应水平才能够打破原已形成的“平衡”,在高层次上建立新的“平衡”。显然,如果在高水平训练阶段仍然遵循马特维耶夫的周期训练理论,在占训练时间最长的准备期以低强度和一般的训练内容为主,则不可能使机体受到适宜的刺激,也不会获得良好的机能储备,另外,这种长期脱离专项的训练手段和负荷不仅不会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成绩,而且会使机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朝非专项的方向发展,导致专项能力的下降,因此,准备期运动员难以参加比赛和获得持续的参赛能力。目前,我国部分体能类项目优秀运动员的成绩长期徘徊不前,只能达到一般世界水平,而无法进入世界高水平的状况,与我们受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的影响,在高水平训练阶段缺乏正确的训练指导思想不无关系。[1]

而维尔霍山斯基(Verchoschanskij)的“板块”(Block)训练理论,则是依据生物适应理论,将运动训练过程理解为一个适应循环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专项基础训练阶段(blockA),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发展运动员专项比赛所需的运动潜能;第二阶段为专项训练阶段(blockB),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运动员能够充分利用其己经提高的运动潜能,并通过逐渐增加强度的比赛性练习将其表现出来。在这一阶段运动员可参加一定数量的比赛;第三阶段为主要比赛阶段(blockC)。这一阶段是一个适应循环的结束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运动员己提高了的运动潜能在重大比赛中,最大限度的表现出来。“板块”(Block)训练理论由于在准备期着重解决运动员的1-2个专项能力,同时在训练的各个时期中完成不同的专项训练负荷和训练任务的转换,准备期中可以安排运动员参加比赛。这与周期训练理论有着差异(表1)。

2.2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生物适应的可行性马特维耶夫的周期训练理论在准备期强调大的负荷量的一般训练,规定了运动员多种能力的平行发展,由于每一种素质和能力适应性提高的生物学机制具有异时性的特征(即每种素质和能力在负荷-疲劳-恢复-适应提高的过程的时间是不同的),若每种素质和能力没有足够的时间给予适应性提高和保持,某种素质和能力就会丢失或下降,尤其是对专项能力具有支撑作用的能力,显然,这种状况对提高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不利的。这不仅对教练员训练安排提出极其苛刻的要求,而且由于各种能力交互影响的复杂性,目前生物学的研究还难作到对不同项目、不同运动员素质和能力每个训练单元、训练周和训练阶段作出适应性提高的准确时间。因此,周期训练的模式只能是粗线条的训练,这对于当今高水平运动员细化专项能力的提高是不精确的。

维尔霍山斯基(Verchoschanskij)的“板块”(Block)训练理论,强调的是依据个别核心能力的突出发展,其训练时间是按照对专项能力起到核心作用的素质和能力所需要适应性来安排的,通过每一次训练课重点的刺激和连续课刺激的深度,以实现超越原有适应性水平、借以达到更高水平适应的训练目的。同时在重点提高的素质和能力的练习中穿插一些可起到调节、辅助作用的其它能力的练习(表2)。从生物适应原理看,单一的素质和能力其适应性提高的时间,相对于周期训练准备期强调的各素质和能力的平行发展更较容易把握和控制(表3),同时这些专项的核心能力对机体所造成的疲劳,仅为局部的、对整体疲劳的影响较小,因此,不易造成过渡训练。

2.3理论模型适用的针对性马特维耶夫的周期理论提出的依据主要来自对部分体能类项目教练员训练计划,只是从教育学和方法论的角度对竞技训练过程进行解释和归纳,而较少考虑机体在训练过程中产生的生理、生化反应,尤其是没有深入分析研究不同运动器官和系统对训练产生的不同应激反应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因此,很难对该理论适用的范围、条件、监测和指导程序等给出详尽的解释和说明。[1]但是,毋庸置疑,马特维耶夫的周期训练模式对运动训练这一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复杂过程作了高度的概括,使人们透过年训练周期的划分以及不同训练阶段训练手段和负荷的不同安排,能够比较容易地捕捉到运动训练的脉络和规律,是训练理论的一大进步。但是,随着竞技体育极值化,高水平运动员间的能力差异通常仅为“百分之一秒”,对这细微专项能力的挖掘,必须要精确的筹划、设计与监控,因此周期训练理论这种模糊性很难指导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

“板块”(Block)训练理论的立意在于使周期训练理论在高水平元动员训练中所规定多种素质平行的发展的重点不突出、甚至有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3]通过一个个的“板块”结构的有机组合,集中地发展了专项能力,解决了在一个“板块”结构中、“板块”与“板块”间不同负荷性质和负荷大小不同的素质和能力有机地恢复与衔接问题。由于“板块”训练模式始终强调的是专项训练,因此,“板块”(Block)训练理论对于长时间的保持高水平运动员连续比赛的能力就成为部分项目重要的理论支撑。

3训练理论变迁的哲学思考

3.1训练理论变迁的自然逻辑训练理论的研究和创新活动都具有它的内在的行为逻辑。从训练理论的发展的历程看,其实这个过程存在着一定程度相互联系的阶段,前后相继不同的阶段表现出的是代表人们认识进步的特征。而在不同的阶段内则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不同历史阶段训练理论研究成果,一般来说,表现出的是否定性的发展,并且是建立在训练实践危机的基础上,可以说,训练实践危机是训练理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

而在训练实践更多的时间内,训练理论特别是取得了统治地位的主流的训练理论学说,是作为训练实践内在的稳定因素并发挥着它的独特的作用,训练理论似乎总是把训练实践塞进一个已经制造成功且相当坚实的框架里,它的存在的方式和目的不是去发现和研究新的训练现象,而是在于澄清既定的训练理论范式所提供的那些现象,并给予更多的阐述和说明。

但是,训练实践确实在不断地突破它的旧有的发展模式,经常地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新现象和新的训练理论。因为在既定的训练理论指导下的训练实践,肯定地会产生一些原有训练理论之外新的东西,为了消化这些新的东西,就需要产生另外新的训练理论。当这些新的训练理论逐渐成为训练实践内在的组成部分以后,训练实践就与以前不同了。由于新的训练理论具有丰富的训练实践和强烈的思辨基础,从而为训练理论的变迁提供了方向。

3.2训练理论变迁的必然性训练理论是对训练实践中的某个基本问题及其有关问题,在积累了相当多的训练事实的基础上,系统地进行分析和综合,提出的基本概念,并据此进行的推论。这里所说的基本概念,虽然是根据已知的科学训练事实和科学训练规律提出的,但是一般只能根据训练学家掌握的部分科学训练事实和已知了解的有限的科学训练规律,而要用它去涵盖更多的事实,并能演绎出新的科学事实即预言,实际上必须含有推测的成分,或具有假说的性质。如,周期训练理论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控制,尚难做到精确、任意的把握,充其量只能概率性地掌握。而“板块”训练理论除了适用于可测量类项目外,是否适用于所有的运动项目也需要实践的验证。原因有三个方面。

3.2.1任何训练理论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训练理论是对运动训练实践的一种合理的正确抽象,与实际训练的复杂性相比,具有简化、优化和理想化的特点。由于训练理论本身受其内在因素的制约(历史条件、认识工具、相应理论发展、研究者认识水平),因而决定了训练理论的作用是有限的,它不可能穷尽对训练实践的认识,再好的训练理论也只是一种阶段性的认识成果。我们这里强调训练理论的局限性,并不是要降低或冲淡训练理论的作用。相反,训练科学工作者只有正视这种局限性,有意识地去克服这种局限性,才能既充分又恰当地发挥训练理论的种种功能。

3.2.2任何训练理论不具有唯一性“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同一个问题,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时,可以产生不相同的认识。因此,对于训练理论的认识也不具有唯一性。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同一研究对象,常有多个模型并存;其二,对同一问题认识的深化过程,也是多种模型逐个更替的过程。例如,“板块”训练理论严格意义上讲,它并未超出“周期”的概念,它是“周期”向着纵向和微观结构的深度发展。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也许还会对“周期”有新的认识。

3.2.3许多训练理论还难以做到实践的检验对训练过程各种现象的研究,而构建的训练理论,几乎都是属于半定性半定量的模型。正是因为在训练过程中,有的因素、指标不能定量,或者不能精确定量,通过定性的估计、判断,以弥补定量的局限和不足。依据严密的逻辑推理的定性方法所建立的训练理论,在训练过程中,由于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变量"的难度较大,只能是思想的实验,这种思想的实验不像实际实验看得见摸得着,进而在训练结果与训练理论之间就难以进行双重的检验,于是,就产生了人们常说的“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现象。

一种新的训练理论的建立,往往同时伴随着的是训练实践的危机。所有的危机都开始于旧有的训练理论支点变得模糊,于是理清原有的训练理论价值就成为必要,而每一次的理论变迁都是人们对训练实践认知的升华和迈出超越性的一步。在训练理论演进过程中,存在着多次理论变迁的内在逻辑,它的存在使得训练实践能够在稳定和变革发展之间获得某种平衡,从而维持训练实践的延续。

参考文献:

[1] 陈小平.对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的审视[J].中国体育科技,2003(4).

[2] 倪俊嵘.从运动训练周期的“板块结构”理论看刘翔的训练特点[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6(4).

[3] 李庆.现代运动周期理论的思考和讨论[J].体育科学,2005(6).

12.优化训练过程, 提高训练实效 篇十二

一、明确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口语交际不同于以往的听话和说话, 更不同于口头作文, 它是在一定的言语情境中的听与说的互动过程。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口语交际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这个规定体现了三方面的要求:1.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 参与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 还要适时接话题, 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2.口语交际的话题来源于生活, 形式多是当面谈, 与生活实际状况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学生课堂上学的要为生活中的交际服务, 要有实用价值。3.口语交际需要一定的表达技巧, 不仅需要听说技巧, 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的能力和素养。

二、优化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

1. 双向互动, 多向交流

“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交际互动”, 它是听者和说者双向或多向互动的过程。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状态,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 我们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 应该从挖掘口语交际话题的互动性入手, 使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 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

2. 优化环节, 提高实效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 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 应认真研究口语交际话题的特点, 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 优化口语交际训练的环节, 提高训练的实效。

(1) 课前准备, 有备而谈

小学生常常是凭借直观想象来思维, 看见什么说什么, 怎么做的就怎么说。因此, 要上好口语交际课。课前的实践活动十分重要。老师要根据口语交际课的具体内容, 安排学生观察实践、搜集资料或者体验生活, 尽量使学生能胸中有物, 说有依据。

如: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 本项训练是一项系列性的综合练习, 目的是在学生了解一点有关十二生肖知识的基础上, 去搜集、读记并当众讲述故事。

(2) 导入情境, 融情而谈

李吉林老师说: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 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课堂上, 生动逼真的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口语交际活动的强烈欲望。所以, 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 教师要利用感染性的语言描述, 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等手段渲染气氛, 把学生带入一个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的轻松愉快的口语交际情境中。

如:口语交际《打电话》, 教者首先借助媒体出示电话铃声, 问学生:你听到什么声音?你以前打过电话吗?打给谁?为什么要打给他?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为交际打下基础。然后媒体演示《小亮的生日》, 激发学生的欲望:小亮过生日, 你想和他说些什么?你能打电话把祝福送给他吗?愿意试试吗?这样的设计, 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打电话情境, 使学生感受到口语交际源于生活, 诱发学生主动投入到训练中去, 积极思考, 积极交流。

(3) 模拟交际, 得法而谈

口语交际是一种行为, 也是一种能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中的指导, 学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言语训练, 就无法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因此, 在学生进入口语交际情境后, 可以先由教师或优秀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示范, 接着放手让学生自选对象或小组展开口语交际练习, 然后选择典型口语交际范例, 引导集体评议;也可教师先放手让学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自主交际, 然后再抽取典型, 进行示范表演, 同时引导学生展开评议。学生在模拟—评议—模拟的过程中, 掌握了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 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4) 课外延伸, 侃侃而谈

课堂中的模拟交际在深度和广度上不如生活那么丰满, 充满血肉, 而且,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口语交际获得的知识只有在现实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能力。因此, 教师在口语交际课后, 还应该设计一些交际作业, 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大胆实践, 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3. 学科渗透, 实践提高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 要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必须开展多种实践渠道, 让学生在多种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学会交际, 形成能力。

(1) 课堂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为了发挥课堂这个主阵地的作用, 教师不仅要认真领会语文课程中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 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 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 积累口语交际的经验。而且要挖掘语文教材中甚至其他学科中的口语交际训练的因素, 将口语交际教学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

(2) 日常生活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上一篇:霜降时节的作文素材:霜降农谚下一篇:某房地产开发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