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精选16篇)
1.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篇一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周国平
①不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是面对着中学生,我经常提的一个建议就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②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每个人都只拥有一次人生,如果你热爱人生,你就一定会无比珍惜自己的经历。珍惜其中的欢乐和痛苦,心情和感受,因为它们是你真正拥有的东西。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切不可避免地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为了留住它们,人们用摄影和录像保存生活中的若干场景。与图像相比,文字的容量要大得多,所以,我认为写日记是更好的留住自己的经历的办法。通过写日记,我们仿佛把逝去的一个个日子放进了保险柜,有一天打开这个保险柜,这些日子便会重现在眼前。对于一个不写日记的人来说,除了某些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外,多数往事会渐渐模糊,甚至永远沉入遗忘的深渊。相反,如果有日记作为依凭,那么许多年前的细节,也比较容易在记忆中唤醒。在这个意义上,日记使人拥有了一个更丰富的人生.
③(A)日记是灵魂的密室。人活在世上,要过外部生活,比如上学,和同学交往,要过内心生活。内心生活并不神秘,它实际上就是一个人自己与自己进行交谈。你读到了一本使你感动的书,看到了一片使你陶醉的风景,遇到了一件使你高兴或伤心的事,在这些时候,你心中也许有一些不愿对别人说的感受,你就用笔对自己说。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是在写日记,也就是在过内心生活了。人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交流,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而写日记正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④日记是忠实的朋友。在人世间我们不能没有朋友,真正的友谊能让我们在一切时候得到温暖和鼓舞。不过,请不要忘记,在所有的朋友之外,每个人还可以拥有一个特殊的朋友,那就是日记。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你最忠实的朋友。(B)别的朋友总有忙于自己的事情而不能关心你的时候,而日记却随时听从你的召唤,永远不会拒绝倾听你的诉说。一个人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他便不会无法忍受寂寞的时光,因为有日记陪伴他。日记的忠实还表现在它不会背叛你,无论你对它说了什么,它都只是珍藏在心里,决不违背你的意愿向外张扬。
⑤。要成为一个够格的作家,基本条件是有真情实感,并且善于用恰当的语言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在这方面,写日记是最好的训练,因为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一个人总不会把空洞虚假的东西献给自己。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来说,日记有作文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写日记时,你是自由的,可以只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用为你不感兴趣的题目绞尽脑汁。你还可以只按照自己满意的方式写,不用考虑是否合乎某种要求或某种固定的规范。按照自己满意的方式写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这正是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所以写日记是比写作文更接近于创作的。事实上,许多优秀作家的创作就是从写日记开始的,而且,(C)如果他们想继续优秀,就必须在创作中始终保持写日记时的那种自由心态。
⑥青年朋友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吧!让日记与你相伴一生。
1、第③段空格处可填入的关联词语是()(2分)A、因为,所以 B如果,那么 C只有,才能 D不但,而且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3、第②段运用了的论证方法,作用是。(3分)
4、根据上下文内容,第⑤段横线处应填写的句子是(2分)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文中(A)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日记能记录自己内心的秘密,进行自我交流,从而形成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
B、文中(B)句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证明了日记就是你忠实的朋友这一观点。
C、文中(C)句中“自由心态”是指按照自己满意的方式写自己感兴趣的题材,甚至是空洞虚假的东西亦可。
D、从论证结构的角度看,②③④⑤段是并列结构。
答案:
1、D
2、(中学生或青年朋友)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3、对比论证。(用不写日记常会使往事模糊和写日记能长久地保存宝贵的人生经历进行对比,)突出有力地论证了“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这一分论点。
4、日记是作家的摇篮。
5、C
“脊梁精神”赞
①全国劳模、“矿山愚公”、优秀共产党员李双良,近年来致力于“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共作了两百多场“传统教育报告”。在每次报告的结尾,他总是殷切地希望大家都来做“中国的脊梁”,引起青少年听众的热烈反响。
②什么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说得好:“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个人
没有脊梁,无法站立,只能是一堆肉泥;一个国家没有脊梁,就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会是一盘散沙,任人欺侮宰割。因此,中国需要“脊梁”,做“脊梁”是每个中国人特别是共产党人的无上光荣。
③做“中国的脊梁”,不一定要有强健超人的体魄,但须有坚强不屈的意志。七尺汉子,丈二金刚,如果见困难就躲避,遇强敌就屈膝,虽然体壮如牛,也只能是一条“断了脊梁骨的癞皮狗”。轮椅上的张海迪,凭着坚强的意志同命运抗争,她的精神激励了多少人去奋发进取?她虽手无缚鸡之力,虽三十多年未能站立,可是又有谁说她不是“中国的脊梁”?
④成克杰、胡长清虽官高位尊,但在国人眼里无异毒瘤恶疮,臭不可闻。而雷锋、王杰不过一普通士兵,王进喜、时传祥乃一普通工人,可他们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们的高风亮节和模范事迹,将世代流传,他们自己也将作为“中国的脊梁”彪炳史册。所以,做“中国的脊梁”,不一定要有高贵的地位,但须有高尚的品德。⑤中国人历来佩服的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热血男儿,敬重的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有志之士。孔繁森去世后,遗产只有8元6角钱,可生前他那富有的胸怀里,却始终装着他收养的三个孤儿,装着他牵肠挂肚的敬老院里的老阿爸老阿妈,装着他魂牵梦萦的阿里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贫而犹富,爱国爱民,孔繁森也是“中国的脊梁”。
⑥意志坚强,品德高尚,胸怀博大,无私奉献,这就是所谓的“脊梁精神”。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一次次面临危亡忧患,却又一次次重新崛起,就是因为有了一批批前仆后继生生不息的“中国的脊梁”。
⑦今天,我们进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仍然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王铁人、孔繁森、徐洪刚、张海迪式的“中国的脊梁”,仍然需要发扬伟大的“脊梁精神”,在欢庆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让我们再为“脊梁精神”唱一曲赞歌,并高声呼唤:中国需要“脊梁”,时代需要“脊梁”,让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带头做“中国的脊梁”!1.第②段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联词语是()(2分)
A.因为„„所以
B.如果„„就
C.只要„„就
D.不但„„而且 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2分)
3.第④节主要运用了
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3分)4.围绕“做‘中国的脊梁’”,选文主要从三方面加以论述:(3分)(1)(2)(3)
5、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恰当的位置是(),理由
(3分)
做“中国的脊梁”,不一定要有显赫的声誉,但必须有无私的奉献。鲜花掌声,万众瞩目,自然是人生至荣。然而,有功不居,埋头苦干,尤见高风亮节。抗美援朝的老英雄、老共产党员李玉安、井玉琢,隐功埋名几十年,默默奉献,自甘寂寞。他们名虽不显,位不骄人,又何尝不是“中国的脊梁”?
A.②③之间
B.③④之间
C.④⑤之间
D.⑤⑥之间
答案:小题1:B(2 分)
小题2:写李双良在报告结尾提倡做“中国的脊梁”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引出并证明论点:中国需要“脊梁”,做“脊梁”是每个中国人特别是共产党人的无上光荣。引起读者阅读兴趣(2分)
小题3:对比论证将成克杰、胡长清虽官高位尊却臭不可闻与雷锋等虽为普通人却彪炳史册形成对比,有力地论证了“做‘中国的脊梁’,不一定要有高贵的地位,但须有高尚的品德”这一观点。(1+2分)小题4:(1)做“中国的脊梁”,不一定要有强健超人的体魄,但须有坚强不屈的意志。(2)做“中国的脊梁”,不一定要有高贵的地位,但须有高尚的品德。(3)做“中国的脊梁”,不一定要有富裕的钱财,但须有博大的胸怀(不得调换顺序)(3分)小题5:D 理由是:因为这段文字是从“无私奉献”这方面来论述做“中国的脊梁”,与③④⑤三小节一起一一照应了第⑥节中的第一句话,“意志竖强,品德高尚,胸怀博大,无私奉献,这就是所谓的‘脊梁精神”,所以应该放在⑤⑥之间。(3分,理由的阐述,意思对即可)
2.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篇二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是一篇介绍读报常识和读报方法的课文。主要介绍了读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读报, 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全文共7个自然段, 可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 (1~3自然段) 以日常的生活现象入手, 提出并回答了两个问题——“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魄力吗?”和“报纸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介绍了读报的重要性。第二部分 (4~5自然段) 写怎样读报, 读报既要讲方法又要讲文明。第三部分 (6~7自然段) 说明勤读报、会读报的好习惯, 使人受益, 应该从小养成。
文章内容浅显, 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 是一篇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范例。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 认识读报的重要性, 了解读报的基本方法。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出课文所讲的主要意思。
3.能在今后的生活中逐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设计理念]
为了较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和突出学生为主体,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我在设计时处处朝着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走。无论是开头的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中间的分组研读、合作探究, 还是最后的拓展延伸, 我都力求营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此氛围中广泛参与, 学得有趣, 学有所得, 又能获得发展, 而且教师也教得轻松。同时, 我在设计时注意把习惯的养成延伸至课外, 内外兼顾并加以延续, 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们交流合作的能力, 并促进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读报的重要性, 了解读报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在今后的生活中逐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读报知识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同学们, 你们平时爱读报纸吗?读什么报纸呢?是怎么读的? (指名让学生自由谈一谈)
2.板书课题: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切入, 易于相互沟通, 更易于把学生的兴趣点转移到课堂中来。]
二、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三、整体感知, 明确目标
(一) 整体感知
1. 了解结构。
第一段 (1~3自然段) :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 (4~5自然段) :怎样读报。
第三段 (6~7自然段) :读报的收益。
2. 理解重点句子:
1) 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 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 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 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 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 报纸天天有新内容, 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这里连用了3个“新”字, 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 紧跟时代和社会, 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 明确目标
1. 质疑:根据课文内容, 我们本节课, 应以哪些内容为学习重点呢?
2. 学生同桌或前后桌4人一小组交流。
3. 相互归纳, 确定学习重点 (既定目标)
[评:让学生自学课文和主动交流,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疏通条理、把握内容是一个必然的基础, 这样才有利于下一步的深入学习;根据内容, 巧设质疑, 让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抛砖引玉, 学生学习才能有路可寻, 并且能引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分组研读, 合作探究
1.分组 (以前后桌为单位四人为一小组) 。
2.择取目标内喜欢的内容, 组内研读, 合作探究。
3.以组为单位汇报, 集体交流, 分享成果。
4.梳理归纳。
5.指导朗读课文。
[评:以学生为本, 努力创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交流、探究中获得知识, 并发展能力。]
五、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1.齐读课文。
2.总结:这是一篇介绍养成读报好习惯的课文, 从中我们知道了读报的好处和读报的方法, 以及养成读报好习惯的重要性。
3.质疑延伸。
思:“读报除了以上的方法和好处外, 还有其他的好处和方法吗?”
4.组内商讨, 汇集。
5.小组代表汇报, 分享其他收获。
6.思:“既然读报有如此重要, 那么我们如何使它持之以恒来形成习惯呢?”
7.学生交流并自由谈课文。
[评:依文章主旨来总结, 让学生明了所学主旨;适度质疑延伸, 让学生学会分享, 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知晓如何持之以恒并化为习惯, 可得益一生。]
六、布置作业
实践活动:1.开展读报评报活动, 定期开展读报交流会。
2.举行办小报比赛活动。
3.制定读书计划。
[评:习惯养成不能单靠课内, 应延伸到课外。开展活动有利于把学习的课堂扩展到课外, 增加学生的参与面, 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可谓一石二鸟, 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更有利于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七、板书设计
读报的重要性几乎与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如何读报先浏览, 再细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收益终身
[评: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来呈现文章的精髓, 易于学生理解, 使课文深入学生心中。同时也为学生复习提供了便利。]
教师。撰写多篇教学论文均获海南省和澄迈县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点评: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邓文珍
3.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篇三
一、孩子不愿写日记,我估计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大多数孩子都对写字比较犯愁,从我教的孩子来看,他们手的动作远远比不上语言的表达。都不愁说,但是都愁写。当他们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之后再让他们写日记只能是空话。
2、现在孩子都愿意接受“快餐”,比如,看电视的兴趣高于看书;看漫画书的兴趣高于看普通文字书;所以让他们静下心来思考自己一天的活动、收获并记录下来那也只能是老师一种美好的心愿。
3、过于拔高的要求让孩子有了畏难情绪。孩子刚开始写日记时,要求一定不要过高,哪怕是只写一句话,也是值得表扬的。而我们经常拿优秀作文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的写作,结果只能是吓住了他们的表达。
4、学生不写日记,可能与苦于没有素材有关。生活较封闭,上学,做作业,回家,看电视,上网就是学生全部的生活。不会动用眼睛看生活,看社会,看大千世界,不会动用耳朵听鸟语,听溪水歌唱,不会动用心灵感受生活,品味社会现象。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二、写“真心”,表“真意”,述“真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怎样让学生的日记写出真生活、真感受,让学生在日记这块领地里能真正舒展个性写“真心”,表“真意”,述“真情”?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身边的事是层出不穷的。这是日记素材的大仓库,但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情的主动意识,每次写日记前,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自己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的事及其原因,给予适切的指导评价。让学生感觉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乐说。
1、要写好日记,必须跳出课堂、学校的小圈子,扩大生活外延,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将学生的笔触转向对各种社会现象、媒体焦点、新闻事件或热点人物的品评,转向对地球、对环境、对人生、对和平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沟通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带领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我们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给他们提供产生素材的场地和机会。
2、教师要运用巧妙的办法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如丰富日记的写作形式,改进日记的批改形式,我们可以在这几个方面多思考,多实践。在班里开展写“班级日记”的活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全班分为四大组,同学们每天轮流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每天做一次展示,学生朗读自己日记,全班同学进行评议,最后老师进行适当点拨,做引导性总结。对此,同学们都积极参与,热情高涨。他们的日记本都是盛装出席,极具个性的题目、美丽的插图,丰富的内容。学生在相互学习中,习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3、兴趣只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小学生的恒心和自制力毕竟有限,当写日记的热情降温后,难免会有少数孩子有偷懒的现象,隔三岔五地少写或者不写日记。这时候,我一般不会在班上指责某同学没写日记,而是在他的日记本上悄悄写到:“前两天你到哪儿去了?不会是失踪了吧?”“你愿意补上前一天的日记吗?”“要记得天天写日记哦,老师最喜欢有恒心的孩子啦。”……当他们再一次打开日记时,就会知道老师在悄悄地注意他,还懂得老师没有在全班同学面前揭露他的这种偷懒行为,维护了他的自尊心,他自己就会暗暗改掉坏毛病,从而坚持天天写日记了。
记得开家长会时,一个孩子的妈妈这样说过:“我的一个孩子在写日记时,我从不对孩子写的内容妄加评论,但我经常提醒她、督促她。我还到书店买怎样写日记的书送给她。我告诉女儿,写日记对提高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世界上有很多作家,最初就是从写日记开始走上写作道路的。女儿对此将信将疑,似懂非懂。女儿有时不知该写什么了。我告诉她,可以写一两件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我还给她举了一个例子,说:你上学路上看到有很多家长送孩子,你可以观察那些家长都穿什么衣服,是外公外婆,还是爸爸妈妈。你也可以写写妈妈爸爸,比如妈妈今天穿了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有什么表情。这不就锻炼观察能力了嘛。”宽松的环境,热心的父母,这样写日记才不会成为孩子的负担。
4、每天按时检查批阅,检查与批阅时,要尽量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多肯定,多表扬,要充分相信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也是表扬出来的。客观上说,持之以恒是一个了不起的品质,但要做到却有难度。事实证明,能得到肯定,学生就会有坚持的理由和力量。我在指导学生开始写日记时,每天都会按时检查,并在日记本上与他们交流,从不同角度去赏识他们的日记,在每个学生的日记本上留下赞美与肯定:或圈出日记中精彩的地方并打上“☆”;或在日记本上画上一个“笑脸”;或写上一些鼓励的话,如“你今天的日记写得真棒!”“读你的日记,真是一种享受哦!”“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真喜欢看你漂亮的字!”……
语文老师,都知道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单凭几节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日记作为小学阶段必须学习的应用文体之一,日记应用的广泛性、记事的及时性和写作的经常性,对学生写好作文起着不可忽视的奠基作用。我認为,日记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情感积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记日记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孩子的日记需要老师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保持孩子写日记的兴趣,批改中要善于激励,以激发孩子写作欲望。孩子的日记需要教师的坚持。坚持批改、坚持指导、坚持训练,引领学生形成习惯。日记、写作、积累、运用这是引领孩子提高写作兴趣的最好途径。让阅读成为习惯,让孩子的日记成为习惯,让孩子的写作成为乐趣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永久课题。
4.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 篇四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1教学过程: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理解重点句子: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小组交流
1、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四、指导解惑。
像这样的阅读教材,传统的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而现代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合作探究的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附:阅读材料
一、报题阅读法
报纸的文章标题,等于报纸的眼睛。阅读报纸的题目,往往能较快地了解作者、编辑的意图,明确文章要表达的内容。浏览标题后,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选择地读一部分。读报先读题,是一种节省时间的方法,值得提倡。
二、粗读、细读结合法
粗读,即浏览,主要是扩大知识面,捕捉需要精读的文章。细读,就是精读,对一些重要的阅读材料,应该逐字逐句琢磨,逐段逐节咀嚼,仔细地了解它的内容、思路等。这样点面结合,即省时且效果好。
三、剪贴法
剪报的范围可根据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和个人兴趣而定。剪下后,要注明报纸的名称和日期。贴报有几种方式。如剪后放在纸盒内。到一定阶段,再分门别类地贴在旧练习本或旧杂志上。也可边剪边贴,手边准备一些十六开的白纸,剪下就贴在纸上,每张纸贴一篇,日后分门别类装订,另编目录。报纸剪贴后,要常常翻阅整理。
四、资料摘录法
有些文章的片断、精彩语句、出色的标题,一些有用的事实、数据等,因其比较短小,不一定剪下,可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摘录时要注明出处,以便日后查对。
五、读写结合法
读报后,写些读后感,对报纸写点书面意见,模仿报上的文章练习写作,给报社投稿,都是读报写作相结合的有效形式。读报时,注意积累词汇,学习写作,研究他人文章思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也是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六、小组读报法
可以找三五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读报小组。活动形式有几种:(1)定期交流心理,讨论报上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以讨论促读报;(2)开展读报知识小测验。轮流出题,大家回答,在回答中促进读报;(3)交流剪报或摘报资料,互通有无,相互补充;开展评报活动,讨论哪些文章好,哪些不好,哪些版面编得活泼,哪些地方有差错,还可以写成意见稿,寄给报社。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2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读报常识和读报方法。希望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篇文章很有实用性,从读报的好处和读报的方法两方面进行了叙述。在教学时不仅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必要性,还让学生结合读书小组,制定读书计划,进行读书竞赛,写好读书心得,切实落实读书活动。还要求学生养成读报的习惯。这篇课文,主要是指点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的课文无须老师讲解,只要略加指点,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就可以了。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自学课文――整体感知――小组交流――指导解惑。下面展示的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简单过程。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理解重点句子: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小组交流
1、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四、指导解惑。
教学过后,我感觉到,像这样的阅读教材,传统的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而现代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合作探究的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附:阅读材料
一、报题阅读法
报纸的文章标题,等于报纸的眼睛。阅读报纸的题目,往往能较快地了解作者、编辑的意图,明确文章要表达的内容。浏览标题后,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选择地读一部分。读报先读题,是一种节省时间的方法,值得提倡。
二、粗读、细读结合法
粗读,即浏览,主要是扩大知识面,捕捉需要精读的文章。细读,就是精读,对一些重要的阅读材料,应该逐字逐句琢磨,逐段逐节咀嚼,仔细地了解它的内容、思路等。这样点面结合,即省时且效果好。
三、剪贴法
剪报的范围可根据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和个人兴趣而定。剪下后,要注明报纸的名称和日期。贴报有几种方式。如剪后放在纸盒内。到一定阶段,再分门别类地贴在旧练习本或旧杂志上。也可边剪边贴,手边准备一些十六开的白纸,剪下就贴在纸上,每张纸贴一篇,日后分门别类装订,另编目录。报纸剪贴后,要常常翻阅整理。
四、资料摘录法
有些文章的片断、精彩语句、出色的标题,一些有用的事实、数据等,因其比较短小,不一定剪下,可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摘录时要注明出处,以便日后查对。
五、读写结合法
读报后,写些读后感,对报纸写点书面意见,模仿报上的文章练习写作,给报社投稿,都是读报写作相结合的有效形式。读报时,注意积累词汇,学习写作,研究他人文章思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也是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六、小组读报法
可以找三五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读报小组。活动形式有几种:(1)定期交流心理,讨论报上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以讨论促读报;(2)开展读报知识小测验。轮流出题,大家回答,在回答中促进读报;(3)交流剪报或摘报资料,互通有无,相互补充;开展评报活动,讨论哪些文章好,哪些不好,哪些版面编得活泼,哪些地方有差错,还可以写成意见稿,寄给报社。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3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了解报纸的一般内容,阅读报纸的一般方法,读报的好处。教育学生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课文。
师述:有件事情也许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也许就是你的爸爸、妈妈,也许是你的爷爷、奶奶,他边读报纸边烧菜,报纸还没读完,焦味却已充溢房间--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生词的意思,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佳肴yao
(2)解释词语:充溢佳肴诚然惊天动地回肠荡气层出不穷诱惑陶冶良师益友息息相通受益终生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根据问题自学课文:
1、出示问题:
(4)报纸上有魔力吗?为什么这么说?
(5)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
(6)该怎样读报呢?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
(7)读报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8)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发呢?
2、生自学后,交流。
四)、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
3、理解: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五)、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六)、板书设计:
20、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每天读报有好处
怎样读报才有效
读报收益有多少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4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了解报纸的一般内容,阅读报纸的一般方法,读报的好处。教育学生。
二、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述课文第一节内容,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生词的意思,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佳肴yao
(2)解释词语:充溢 佳肴 诚然 惊天动地 回肠荡气 层出不穷 诱惑 陶冶 良师益友 息息相通 受益终生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根据问题自学课文:
1、出示问题:
(4)报纸上有魔力吗?为什么这么说?
(5)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
(6)该怎样读报呢?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
(7)读报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8)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发呢?
2、生自学后,交流。
(四)课处延伸。
1、你平时读报吗?爱读哪些报纸?
2、选择你最近看过一则感兴趣的文章给大家介绍。
3、生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5教学目标:
懂得读报的好处,学会读报的方法,养成每天读报,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
1课时
预习目标:
1、会读“肴”、“瘾”、“垢”,并从文中标出这几个字的读音;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魔力”、“着迷”、“上瘾”、“吸引”和“诱惑”。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一、二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25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一、师生交谈,导入话题
师:“良好地开端,等于成功地一半”,养成良好地生活、学习习惯能让我们受益终生。还记得本学期中要求我们养成地良好学习习惯吗?
生: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师:报纸是传播时事和知识地重要载体。因此我们要——
板书:读报
师:要成读报地好习惯。
生:齐读课题。
二、扶、放结合,有效阅读
1、初步感受读报的益处
(1)出示:课文第6、7两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2)指名说说读报的好处。
师板书:乐趣无穷 开阔视野 陶冶情操 走向成功
过渡:读报的好处可真不少,我们得好好学习学习。下面请同学们围绕预习目标自学课文一、二两部分。
2、围绕目标,展开阅读
(1)出示:预习目标,指名读。
(2)学生自学课文一、二两部分。
3、检查自学,随机拓展
(1)指名认读词语,随机正音。
出示:佳肴 上瘾 污垢
齐读词语。
(2)小组交流词语地意思,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报纸对人们产生地重要影响)
出示:魔力 着迷 上瘾 吸引 诱惑
过渡:报纸怎么会有这么大得魔力,使成千上万地人着迷、上瘾呢?再次走进课文第一部分(1至3自然段)就能找到答案,就能感受到报纸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诱惑力。
(3)生默读课文1至3自然段,思考:“这么大地魔力”在文中指什么?
①指名回答,并结合相关内容说说感受。(搞笑)
②指导朗读,读出搞笑语气。
(4)出示句子:
报纸竟有这么的魔力吗?
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
①指名说说这是什么句子,(疑问 设问 反问)有何作用。(强调读报的重要性)
板书:重要
谈话: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说明读报地重要性,作者采用两个比喻句。
②生用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过渡: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不可一日不读。是什么让报纸成为人们必不可少、不可不读的精神食粮?
板书:必不可少 不可不读
③生读第3自然段,小组交流报纸丰富多彩的内容。
④指名回答,师小结。(新人 新事 新科技)
⑤集体齐读。
报纸的内容异彩纷呈,而我们却因种种原因不得不忍痛割爱。因此,读报也要讲究方法,也要注重要求。
板书:方法 要求
(5)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二部分(4至5自然段)。
①自己喜欢的方式标出读报的方法和要求。
②指名回答。
板书:扫描 细读 讲究文明
三、回顾板书,总结全文
指名说,师小结: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儿,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从小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四、练习巩固,适度延伸
补充习题第89页,第二题和第五题。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6教学目标:
懂得读报的好处,学会读报的方法,养成每天读报,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拿着报纸)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报吗?喜爱读什么报纸,说给大家听听?喜爱读报很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尤为重要。(齐读课题)
二、指导阅读
1、自读课文,重点了解四字词语意思。(可以查工具书)
2、指名逐段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讨论给课文分段。(板书)
第一段(1—3自然段):读报重要。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益处。
三、感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自读第一节】
(1)指读,思考写了什么?
(2)出示: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了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A、理解“九霄云外”,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B、像这样的人和事,你们身边有吗?
【引读第二节】
(1)体会“看报看到上瘾的程度”体现在哪里?
(2)根据名人的话语提炼名言:读报和一日三餐一样必不可少。
(3)你还知道哪些读报的名言?(可以仿写)书报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报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报破万张,世事知如神。天天看报纸,通晓天下事。
【引读第三节】
1、思考:报纸上有什么东西令人着迷呢?
2、体味连用了三个“新”字的妙处?(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在()填上合适四字词语。
报纸上除了偶有的(惊天动地)的新闻,(回肠荡气)的故事,更多的是(五花八门)的知识,(形形色色)的消息。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新人新事新科技(层出不穷),报纸的内容就会(日新月异)。因此,难怪我们读报就会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就会(受益匪浅)。
(二)学习第二段
1、用画出写读报方法的句子。
2、用找出读报纸要注意的事情。
(三)学习第三段
1、讨论:经常读报有哪些好处?
2、根据第三段的内容提炼读报名言:1、报纸是人类的良师益友;2、多读一张报,多一条成功之路;3、经常读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四、实践活动
每生发一张报纸,用学到的方法去读,交流你最感兴趣或者感受最深的。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7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懂得为什么要样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样成读报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2、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读报的好习惯。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述课文第一节内容,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读通课文。
2、读准字音。
3、理解下列词语。
魔力:比喻使人着迷的吸引力。
息息相通:呼吸相同。比喻彼此意气相投,亲密无间。
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趣十分动人。
充溢:充满;流露
佳肴:精美的菜肴。
陶冶:烧制陶器的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三、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相机板书)
第一段(第1至第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第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第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四、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写了什么?
出示:原来读报迷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①你从九霄云外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写出了读报着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②像这样的人和事,你们身边有吗?
(2)仔细品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报纸上有什么东西令人着迷呢?
出示句子:
这样一来,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使你有新的感受,给你新的启发。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性,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基本点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学习第二、三段。
(1)用直线画出描写读报方法的句子,用你喜欢的发式读给大家听。
(2)找出读报纸要注意的事情。
(3)讨论:经常读报有哪些好处?
(4)怎样读报?划出有关句子.(5)除了书上介绍的还有什么方法?(拓展)
附:阅读材料
一、报题阅读法
报纸的文章标题,等于报纸的眼睛。阅读报纸的题目,往往能较快地了解作者、编辑的意图,明确文章要表达的内容。浏览标题后,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选择地读一部分。读报先读题,是一种节省时间的方法,值得提倡。
二、粗读、细读结合法
粗读,即浏览,主要是扩大知识面,捕捉需要精读的文章。细读,就是精读,对一些重要的阅读材料,应该逐字逐句琢磨,逐段逐节咀嚼,仔细地了解它的内容、思路等。这样点面结合,即省时且效果好。
三、剪贴法
剪报的范围可根据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和个人兴趣而定。剪下后,要注明报纸的名称和日期。贴报有几种方式。如剪后放在纸盒内。到一定阶段,再分门别类地贴在旧练习本或旧杂志上。也可边剪边贴,手边准备一些十六开的白纸,剪下就贴在纸上,每张纸贴一篇,日后分门别类装订,另编目录。报纸剪贴后,要常常翻阅整理。
四、资料摘录法
有些文章的片断、精彩语句、出色的标题,一些有用的事实、数据等,因其比较短小,不一定剪下,可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摘录时要注明出处,以便日后查对。
五、读写结合法
读报后,写些读后感,对报纸写点书面意见,模仿报上的文章练习写作,给报社投稿,都是读报写作相结合的有效形式。读报时,注意积累词汇,学习写作,研究他人文章思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也是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六、小组读报法
可以找三五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读报小组。活动形式有几种:(1)定期交流心理,讨论报上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以讨论促读报;(2)开展读报知识小测验。轮流出题,大家回答,在回答中促进读报;(3)交流剪报或摘报资料,互通有无,相互补充;开展评报活动,讨论哪些文章好,哪些不好,哪些版面编得活泼,哪些地方有差错,还可以写成意见稿,寄给报社。
(读题阅读法、粗读细读阅读法、剪贴法、资料摘录法、读写结合法、小组读报法)
五、朗读全文,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那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这些放在自然段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名写作本文的用意。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8[教学目标]
懂得读报的好处,学会读报的方法,养成每天读报,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读报的重要
几乎与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如何读报
先浏览,再细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受益终身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组词
[课外]
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指导
1、自读课文,了解部分词语
2、指名逐段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讨论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读,思考写了什么?
(2)出示: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了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理解“九霄云外”,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像这样的人和事,你们身边有吗?
(3)引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看报看到上瘾的程度”
(4)学习第三自然段,思考:报纸上有什么东西令人着迷呢?
2、学习第二段
画出写读报方法的句子。
找出读报纸要注意的事情。
3、学习第三段
讨论:经常读报有哪些好处?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实践活动
开展“报纸剪贴”读报评报活动。
教后感:
这篇文章很有实用性,从读报的好处和读报的方法两方面进行了叙述。在教学时不仅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必要性,还让学生结合读书小组,制定读书计划,进行读书竞赛,写好读书心得,切实落实读书活动。还要求学生养成读报的习惯。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9教学要求:
1、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和如何读报。
2、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和怎样才干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和收益。
3、理解: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时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方:“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 篇五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懂得为什么要样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样成读报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2、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读报的好习惯。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述课文第一节内容,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读通课文。
2、读准字音。
3、理解下列词语。
魔力:比喻使人着迷的吸引力。
息息相通:呼吸相同。比喻彼此意气相投,亲密无间。
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趣十分动人。
充溢:充满;流露
佳肴:精美的.菜肴。
陶冶:烧制陶器的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三、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相机板书)
第一段(第1至第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第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第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四、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写了什么?
出示:原来读报迷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①你从九霄云外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写出了读报着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②像这样的人和事,你们身边有吗?
(2)仔细品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报纸上有什么东西令人着迷呢?
出示句子:
这样一来,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使你有新的感受,给你新的启发。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性,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基本点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学习第二、三段。
(1)用直线画出描写读报方法的句子,用你喜欢的发式读给大家听。
(2)找出读报纸要注意的事情。
(3)讨论:经常读报有哪些好处?
(4)怎样读报?划出有关句子.
(5)除了书上介绍的还有什么方法?(拓展)
附:阅读材料
一、报题阅读法
报纸的文章标题,等于报纸的眼睛。阅读报纸的题目,往往能较快地了解作者、编辑的意图,明确文章要表达的内容。浏览标题后,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选择地读一部分。读报先读题,是一种节省时间的方法,值得提倡。
二、粗读、细读结合法
粗读,即浏览,主要是扩大知识面,捕捉需要精读的文章。细读,就是精读,对一些重要的阅读材料,应该逐字逐句琢磨,逐段逐节咀嚼,仔细地了解它的内容、思路等。这样点面结合,即省时且效果好。
三、剪贴法
剪报的范围可根据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和个人兴趣而定。剪下后,要注明报纸的名称和日期。贴报有几种方式。如剪后放在纸盒内。到一定阶段,再分门别类地贴在旧练习本或旧杂志上。也可边剪边贴,手边准备一些十六开的白纸,剪下就贴在纸上,每张纸贴一篇,日后分门别类装订,另编目录。报纸剪贴后,要常常翻阅整理。
四、资料摘录法
有些文章的片断、精彩语句、出色的标题,一些有用的事实、数据等,因其比较短小,不一定剪下,可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摘录时要注明出处,以便日后查对。
五、读写结合法
读报后,写些读后感,对报纸写点书面意见,模仿报上的文章练习写作,给报社投稿,都是读报写作相结合的有效形式。读报时,注意积累词汇,学习写作,研究他人文章思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也是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六、小组读报法
可以找三五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读报小组。活动形式有几种:(1)定期交流心理,讨论报上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以讨论促读报;(2)开展读报知识小测验。轮流出题,大家回答,在回答中促进读报;(3)交流剪报或摘报资料,互通有无,相互补充;开展评报活动,讨论哪些文章好,哪些不好,哪些版面编得活泼,哪些地方有差错,还可以写成意见稿,寄给报社。
(读题阅读法、粗读细读阅读法、剪贴法、资料摘录法、读写结合法、小组读报法)
五、朗读全文,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那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这些放在自然段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6.养成合作的好习惯作文 篇六
养成合作的好习惯作文
养成合作的好习惯今天,老师布置我们写如何养成好习惯的作文。在课后,我和同学们讨论了很久,最终都未能得出一个肯定的`答案。放学后,我边走边沉思,自己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我的结论是这样的:在学校召开联欢会时,我们都把家里好吃的食物带回到学校与同学们共同分享;还有,今天是我扫地,我们检查完教室的门窗后,才最后才离开;还有一次我记得学校开展览会,同学们都非常踊跃地把自己在美术课上最美的画都贴在墙报里。 单单从这几件事里,就可以充分的体会出:我们将来走进社会,会有许多事情需要与他人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我们现在学会合作不仅能帮助我们提高效率,还可以使我们结识更多的朋友,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乐趣。 啊!合作的力量真大啊!
7.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篇七
关键词:培养;学生;读书;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392-01
古語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现代社会,信息来源途径越来越多,电视广播,网络平台,但是,读书仍然是学生获得知识,明辨是非,充实自我的基本途径。也许读书的效果不会很快见效,也许读过的书大多记不住,但请相信潜在的影响。苏辙曾说:“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翻译成现代口语,大致意思是:早年读书似乎没有深刻理解的地方,在晚年审察事物时却发挥了奇特的功效。这便是记忆的沉潜。所以,教师要引导,教育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读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时候,如果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他会千方百计弄个明白。所以,读书也是这样,一旦学生感兴趣了,调动起积极性了,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有一次,我问同学,谁知道世界文学作品中的四大吝啬鬼是谁,都吝啬到什么程度?一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女同学说出了其中之一的葛朗台,并且举例说明其吝啬鬼的程度和细节,最后说的我们都鼓起掌来。我最后说,希望大家都去读读课外书,了解一下其他几个人物的形象。从此,学生的读书热情比以前高多了。每当学到相关的课文或作者,我都会引导学生读读经典的作品,比方有名的多余的人的人物形象,并在阅读中学会对比,对照自身,进行反省深思。
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记笔记。一本书读过了,就会渐渐淡忘.而如果把读书的体会和心得及时记录下来,无论过去多久,你还是一看到笔记,就能唤醒尘封的记忆,回想起读过的内容,让知识在脑中牢牢地扎下根来.亚里士多德说过:“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亦是人之基本权利,若不能珍惜,不努力学习,就意味着人之基本权利的放弃,也是生命的根本的自我否定和浪费。”
读书要靠方法,要有策略。正像面对滚滚波涛的江河或巍巍的山岭,单凭想涉渡或攀登的强烈愿望是不能成功的,要考虑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更快的过河或登山。正确的读书方法对于成功来说至关重要,它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其实,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养成勤记笔记的好习惯。
也可以通过活动竞赛、氛围营造来引导学生走上成功的阅读之路。
1、让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
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读书,通过给学生讲一些名人读书故事,了解阅读重要性。让学生交流读书收获,享受读书带来的好处,从而懂得书籍是智慧的翅膀,是快乐的源泉。
2、教给学生知道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
读书好,读好书。要让学生有选择地读,该读什么呢?引导孩子爱读书,读好书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在这半个多学期中,每人都读了一本学校图书室的优秀书籍。在课外,学生们更是天文地理,海阔天空任其遨游,很多同学读了优秀作文书、名著等。关键是老师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如选择性的读,默读、品读、边读边想象或思考、遇到好词精彩句段及时摘抄甚至背诵下来,学会积累和运用,练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遇到问题主动请教别人,学会借助工具书阅读等。
教育孩子,让学生形成读书的好习惯,重在对学生心灵的把握,而不只是讲知识和道理。怎样触动学生心灵,鼓励学生上进,更是一门艺术!不允许的事一开始就不允许,那学生就没有痛苦,要让学生从小在严格要求中形成良好心态。
再次,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读的书籍。当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后,教师要积极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成长需要的书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和实际能力,依据阅读书目推荐向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籍。
最后,教给学生正确而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书方法很多,可以泛读,就是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可以精读,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可以通读,就是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也可以跳读,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可以速读,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可以略读,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可以再读,就是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可以速读,略读,精读,选读,读写结合,读思结合,进行读书交流会,交流体会心得,读后感受反思,结合写作,进行同题作文擂台赛。
8.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篇八
最近,我们这一带经常停电。爸爸说,现在是用电高峰期,电力不足,定期停电可以缓解用电紧张的状况。
我问爸爸,是不是我们国家的人太多了,所以电力才不够。爸爸说也有道理。咱们国家人口众多,资源不足,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我们还是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能铺张浪费。
听了爸爸的话我想,勤俭节约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房间没人的时候就尽量少开电灯,天气不是太热的时候也不要开空调,做作业的时候要爱惜每一张纸、每一根铅笔
9.努力养成马上行动的好习惯 篇九
大部分的人都太喜欢拖延了,他们不是做不好,而是不去做,这是导致失败的最大的恶习。不行动,怎么可能会有结果呢?
你想成功、想赚钱、想弄好人际关好,可是从不行动;想健康、有活力、锻炼身体,可是从不运动;知道要设目标、定计划,但从来不去做,就算设了目标、定了计划,也不曾执行过;要早起、要努力,可是就是没有行动力;知道要推销,可是从不拜访顾客。就这样,很多人一天一天抱着成功的幻想,染上失败者的恶习,虚度着光阴。
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行动家,不是空想家;每一个赚钱的人都是实践派,而不是理论派。立即行动,从现在起要养成马上行动的好习惯。
马上行动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每一个成功者共有的特质。
宇宙有惯性定律。什么事情你一旦拖延,你就总是会拖延,但你一旦开始行动,通常就会一直做到底。所以,凡事行动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行动应该从第一秒开始,而不是第二秒。
只要从早上睁开眼睛那一刻开始,你就马上行动起来,一直行动下去,对每一件事都要告诉自己立刻去做,你会发现,你整天都充满着行动力的感觉,这样持续三个星期,你可能就养成了马上行动的好习惯了。
所以,现在看到这里,请你不要再想了,再想也没有用,去做它吧!
10.怎样让学生养成爱数学的好习惯 篇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只要我们指导好认真阅读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二、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過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发创新的火花。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合作学习多开展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量力有限,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从而使合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三、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扎根、结果。
11.初中生应养成的好习惯 篇十一
1.记忆习惯。
2.演讲、自我表达的习惯。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
4.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6.预习习惯。
7.适应老师的习惯。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9.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用脑的习惯。
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11.及时总结复习、用好课本的习惯。
12.主动与人交流习惯。
13.每天坚持锻炼的习惯。
12.我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作文 篇十二
我已经11岁了,以前的我有许多坏习惯,如:做事拖拖拉拉,早晨不能按时起床;不去主动写作业,什么事情都得让妈妈去催……自从,我知道了好习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便努力去养成一种好习惯。这不最近我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小时候我听妈妈给我讲故事,读《365夜故事》,《格林童话》等,现在妈妈又给我卖了许多故事书,像杨红樱的书。汤素兰的书,我都爱看,最近我又迷上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书中的动物让我着迷,我最爱看的一本书便是《草原上的小木屋》,走进温馨的小木屋让我知道家的温暖,和创业者的艰辛,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但我还是爱不释手,我给自己规定每天要抽出15分钟的时间去看书,只要坚持就有收获,一位伟人说过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跟一位伟人对话,就是跟高尚的人学习,我要坚持这个好习惯。
13.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篇十三
一、项目推进,打造区域新公民教育行动特色
我们在行动研究中把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新教育实验的倡导人朱永新教授和他的博士生们开发的“每月一事”项目给我们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他们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对学生一生最有用、最重要的12个好习惯,内容涵盖了饮食、出行、运动、学习等多个方面。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让学生深刻了解习惯养成背后的故事,亲身经历养成的每一个行动细节,不断反思、调节,让好的习惯永久留驻在自己的生命中,与生命成长融为一体。经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每月一事”运作的四个基本流程:一是主题阅读,师生共启书香之旅。让学生通过先期的晨诵午读,掌握相关活动主题的背景资料,对要养成的习惯有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受到美的熏陶。二是主题实践,引发从行为到习惯的聚变。习惯的形成,来自一件件小事的积累,让学生做好一件件具体的小事是“每月一事”项目的重要环节。三是主题展示,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通过主题展示会、成果分享会、体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使不同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四是主题反思,师生在展示与反思中共成长。我们鼓励教师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鼓励学生撰写自己的“成长故事”,在不断反思中自主成长。我们在丰富行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把“每月一事”的行动收获加以整理,以课程的形态呈现的教师的“每月一事”操作手册——《一生有用的十二个好习惯》一书已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为新公民教育行动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借鉴。
新公民教育行动研究团队的所有老师积极创新教育行动的路径,通过“心星访谈”及时寻找、发现、推介在新公民教育行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在寻访中实现心灵的交流与唤醒。三年多来,我们的寻访活动遍及全市所有基层学校,先后寻访了“军校好少年”“诗意好少年”“魅力好少年”“感恩好少年”“绿色好少年”“会生活的好少年”“习惯养成好少年”“自信好少年”“责任好少年”等,访谈中有数千名学生和近百名老师进行了现场的心灵对话和交流,师生在沟通中共同体会着生命的意义,分享着新公民教育行动的幸福生活,品味着和谐成长的快乐。
二、打造特色,开发区域新公民教育行动资源
本市三星工业园区坐落于长江入海口北岸,与大上海仅一江之隔。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因打造了全国最大的国际家纺城——“叠石桥绣品城”而闻名遐迩,诞生了众多的财富精英。在他们身上,有着让三星人引以为豪的创业精神,形成了三星特有的一种文化、一种地方教育资源。为此,三星中心小学每学期都要组织高年级的同学“参观绣品企业,与企业家面对面”主题德育活动,每年定期开展以“亲近绣品,快乐成长”为主题的“绣品文化艺术节”,每学期组织孩子进入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
常乐是清末状元张謇的故里,他一生以“强毅力行”的精神,创办了370多所学校,留下众多精辟的教育论断,为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常乐中心小学以“学謇弘謇”为办学特色,挖掘乡土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张謇的精神,丰厚“爱国爱乡”的情缘,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新公民教育行动。
东灶港中心小学地处南黄海之滨,在新一轮的沿海大开发过程中,学校的“海文化”德育特色日渐鲜明。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追江赶海”雕塑,教学大楼外墙上题写着“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知识像大海一样渊博,身体像大海一样刚健,创新像大海一样奔涌”的校训。整栋教学楼的楼顶呈波浪型,寓意学校事业发展像南黄海波涛一浪高过一浪;每个班级都以海洋生物命名,形成了孩子们自己的班级图腾。学校将这些班级图腾悬挂在教室外,形成浓郁的“海文化”氛围,丰实着学校师生的人文精神底蕴。
麒麟中心小学96届毕业生李春花是雅典残奥会冠军、北京残奥会铜牌获得者。学校以此为资源,形成了“责任教育”德育特色,每学期都邀请李春花来校做报告,以先进校友的拼搏精神感动激励孩子,并邀请李春花为学校“责任之星”颁发激励卡和奖品,和获奖的同学合影留念等,在参与活动的每个孩子心灵里留下难忘印记,形成了学校德育的亮丽风景。
在区域推进公民教育的行动中,我们力求提倡目标引领下的多元性,积极鼓励学校在公民教育行动实践中“百花齐放”,三年多来,行动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如市实验小学逐步形成了“品质教育”新品牌;海门师范附属小学以“童话教育”为特色,引领师生共读中外、古今童话名篇,让孩子们在童话世界里不断受到真善美的启迪;东洲小学在“新生活教育”旗帜引领下,将新公民教育和生命教育紧密联系,十分注重实践活动参与的全员性和参与性;以英烈名字命名的树勋中心小学在公民教育行动中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分细目、分时间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进行养成规训,取得显著成果;六匡中心小学的小乒乓球队在省内创造过许多辉煌,学校为此在新公民教育行动中将培养师生的“拼搏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方向。
三、改革评价,形成区域新公民教育行动保障
长期以来,德育评价可以说是影响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一个“瓶颈”问题,在区域推进新公民教育行动的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德育评价改革的积极探索。如走进海门实验学校小学部,学校大楼一个足有一百平方米大小的“阳光灿烂”展示墙令人瞩目,从其中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上你会认识学校的阳光男生和阳光女生。学校德育部主任沈老师会很自豪地告诉你他们学校评价改革的一个创举,那就是“七彩阳光”德育评价。在该校德育团队精心设计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阳光评价卡中,每一种颜色就代表着一个方面习惯养成的成长历程。如:赤·仁爱:学会关爱别人,是一种仁慈;学会了解别人,是一种智慧等。在该校,每个月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那就是“发卡日”。这一天每个班都会举行隆重的颁发仪式,每一位教师都要参与发卡行动。这一张张“仁爱少年”“礼仪少年”“环保少年”“健美少年”“善学少年”“践行少年”“阅读少年”阳光卡记载着孩子一份份辛勤耕耘的收获,印刻着孩子一个个成功的足迹。
海南小学是全国小公民道德实验学校。在新公民教育行动中,他们创造性地实施了《“小公民”品行发展评价表》,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评价活动。建立这样的评价机制,无论是学生自己,还是教师、家长,只要通过纵向比较,就能发现学生品行养成的进步情况,从而促使学生努力改正缺点,不断获得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目前,海门市的所有学校都建立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评价机制,保证了学校新公民教育行动的不断向前推进。应该说,好的德育评价是一种有效引导和激励,每个孩子都在进步,每个孩子都看到自己的进步,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每天都能感受到孩子进步,这样的境界真正体现了学校德育的务实有效,实现了引领儿童道德生命成长的和谐与快乐。
(作者单位:海门市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南通226100)
14.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作文 篇十四
诸葛亮曾经说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李绅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朱柏庐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见古人很讲究“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
我家的家风之一就是人人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生活中,家人常常教育我如何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妈妈跟我说:“吃饭不能浪费”;外婆跟我说:“洗手时水开小一点,洗完要关紧水龙头”;爷爷跟我说:“钱不能乱花”;爸爸跟我说:“要节约用电,出门时要把家里的电灯关了。”……诸如此类的叮嘱还有很多很多。
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出门去玩,半路上突然想起家门口水池上的水龙头好像没关。我们赶紧赶回家,没想到水龙头关得紧紧的。原来是隔壁邻居家爷爷发现水龙头没关,就顺手帮忙关了。他还在上面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们以后可要注意啊,不要让小事酿成大祸啊!”因为报纸上曾经报道过,有户人家因为忘记关水龙头,结果自己家水漫金山不说,还连累楼下的住户全部家具都浸泡在水中,损失严重。如果养成随手关龙头的习惯就不会酿成这样的大祸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15.养成课间文明休息的好习惯 篇十五
张小忠
课间十分钟休息,其目的是消除长时间静坐、学习的疲劳,调节大脑和身心,使下一节课能有更充沛精力去学习。
有些同学一下课就如脱笼之鹄,在教室或楼道里,有的嘻嘻哈哈,相互推拉打闹追逐;有的兴奋过度,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尖叫;有的一言不和,拳脚相加;有的前追后堵,敲门踢门……种种不安全不文明的休息,往往带来各种隐患,轻则影响他人,让人心生厌恶,重则被撞倒绊倒,造成皮肉之痛,意外伤害。我们有这方面的深刻教训。
课间意外伤害事故,在其他学校时有发生。有的开玩笑,笔尖不慎戳进他人眼睛,有的下楼梯发生拥挤,导致踩踏致人伤亡;有的因绊倒造成骨折;有的被玻璃割断手筋……血的教训,应当引起我们的警醒。
课间休息应当文明高雅,起到调节身心的作用。或者眺望蓝天白云,近赏花香鸟语,放松视觉;或者相互细声研讨题目,探究问题,解决疑难;或者背诵一两句名言警句,哼一段小曲,赏一幅画,猜一个谜语;或者做一个小游戏,动一动,笑一笑,轻松一下大脑。
课间休息应当注意安全,不妨碍他人。在操场活动要适量、轻松、愉快,不宜过于剧烈,不能累得满头大汗,以免影响下一节课。上下楼梯应靠右慢行,避免相撞的危险。上厕所应讲文明,保持室内干净整洁,不能水溅地上,留下滑倒隐患。不要无故串班,更不能串班追逐。
到电脑房、实验室、音乐教室等专用教室上课时,必须在预备铃响之前整队前往,行进过程中必须安静,保持队伍整齐。
两分钟预备铃响起,就应立即进教室,安坐于位子上,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好预习工作,静待老师上课。
16.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篇十六
一、从听、说、读、写习惯抓起
听、说、读、写是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体现,如何使各种感官顺畅、协调地发挥作用,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以榜样带动学生的听、说、读、写
哪位学生能专心听老师讲话,不搞小动作;说话、读书声音响亮、完整;写字工整、漂亮,老师都可以进行大力表扬以及展示,这个学生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有了榜样的示范作用,慢慢地學生就知道怎样进行听、说、读、写了。
2.在一定的模式下培养学生的说、写习惯
一年级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与即时模仿书写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不一定能把想到的意思说出来,或者把话说完整,书写不一定马上能按老师说的要求去做。所以对于老师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帮扶。例如,这个学期学生要看图说出图意,为了使他们知道怎样说图意并且把话说完整,学生边说图意老师边板书出一些概括性词语和句子。如,需用加法计算的图意:“原来…又…,一共(合起来)…?”“左(右)边…,右(左)边…,一共(合起来)…?”需用减法计算的图意:“原来…又…,还剩…?”“一共有…,左(右)边有…,右(左)边有…?”这些句子降低了说图意的难度。为了鼓励学生大胆说图意,愿意说图意,我还设计了每天的“说图意谁最棒”练习。希望在课堂上借助好的学生、课后借助组长去提高学生说图意的能力。
一年级已经需要使用中方格本去写算式了,为了使他们和其他年级作业本的书写格式一致,从小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于是我宁可这学期辛苦,严抓他们的书写格式。首先,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实投的作用,展示正确的书写格式。再次,做作业时,我和家长共同指导他们的书写,由带到扶,直到可以完全放手为止。一个学期下来,他们已经完全可以按标准的格式去完成中方格本的练习了,书写也比较工整。
3.充分利用好小组学习的方式
学生课堂上的学习不是孤立的,他们有自己独自思考、汇报的过程,也有与同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产生学习上火花的需要。在这一个学期,孩子们从认识自己的组员开始,到学着有序交流,用心聆听,踊跃代表本组发言。一个学期下来,小组学习的方式慢慢变得顺畅起来。孩子们听、说、读、写的习惯也自然形成。
二、养成良好的做练习的习惯
一年级的小朋友识字少,为了使他们做到认真听题,我要求他们边用铅笔指着题目边听题;遇到需经过计算才能比大小、连线的题目,我都要求学生先算出得数,其实这就是以后高年级说的原因了;在了解到数图形时,学生容易出现多数、漏数现象,我要求学生边数边把数过的图形打“√”。在做看图列式的题目时,为了让学生能先看清楚条件再做,我要求学生先标出信息再去进行练习。检查时,我要求学生用尺去一行行进行检查,检查完收拾好学习用具,放好卷子再趴下休息。
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个开端,开端的好坏直接影响今后学习的成败。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这粒种子已在孩子这棵幼苗里生根发芽。
【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推荐阅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材08-01
如何让亲子班的孩子养成吃饭的好习惯07-04
好习惯早养成07-22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08-02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09-12
良好习惯养成主题班会06-08
习惯养成系列主题班会06-19
教育孩子养成好习惯06-25
培养学生习惯的养成07-16